焊接基础理论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0:47

焊接基础理论知识篇1

关键词:焊接理论基础;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29-02

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先后隶属于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具有鲜明航空、国防特色的高等学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学校创办历史最早的专业之一,是目前江西省内和航空院校唯一的本科焊接专业,1996年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学科”,1998年与“铸造”、“锻压”专业合并成“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大类专业。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和航空工业对焊接专业人才的需要,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又重新建立了“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继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之后国内第三个设置的“焊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焊接理论基础是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金属材料在熔焊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金属材料在熔焊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并能据此正确地分析及解决熔焊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金属焊接性的能力和正确制定常用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的能力,为学习后续的焊接专业课程做理论准备。因此,焊接理论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后续焊接专业课程的学习。

一、焊接理论基础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传统焊接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焊接的实质及其发展概况、焊接热源的种类及特性;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的特点、规律及其对焊缝质量的影响;常用焊接材料的种类、作用和特点;焊接熔池凝固过程的特点及焊接缺陷的种类与控制;金属在焊接过程中组织转变的特点及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变化;掌握焊接裂纹的种类、特征、危害、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涉及材料、机械、力学、化学、冶金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多且抽象,各知识点相互关联,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困难。焊接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服务于航空企业,非常希望了解航空产品先进焊接方法如真空电子束焊、激光焊时焊接冶金原理、接头容易出现什么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等,而这些都无法从教材上获得。另外,在教育部“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目标下,焊接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课时不断压缩,从最初的64学时到48学时,现在已缩减到40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教学内容略有增加而教学课时数大幅缩少的矛盾,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是焊接理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基于上述情况,必须对现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

二、焊接理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缓解目前课程的教学所面临的诸如课时不断被缩减、教学内容基本不变、相关领域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涌现等矛盾,通过多媒体播放先进的焊接方法录像和动画、展现接头金相组织、典型接头缺陷形貌,增加课堂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各种焊接方法、接头组织及缺陷有相应的感性认识,加深基础理论的理解。通过选取航空典型产品进行实物教学,鼓励同学们参与讨论,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相衔接,通过实例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安排学生讲解课程部分章节,其他同学提问,这不仅能使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学生可在教的过程中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提高自信心等,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可在任何时间和老师交流,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程度。因此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

2.“国际焊接工程师”焊接理论基础培训内容与课程培养方案的融合,强化案例教学及问题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南昌航空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思想素质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强,能在焊接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设备研制与维修、生产和经营管理,熟悉国际焊接标准和焊接施工的卓越焊接工程师。本校于2011年开始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开始联合举办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班,已陆续举办了3届。在焊接理论基础课程授课时,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结合航空需求、凸显航空特色,对焊接理论基础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及优化,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中“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部分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如增加激光焊及电子束焊等高能束焊接方法,在讲述“焊接材料”这一章节时补充焊接材料国际标准。通过与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在网上互动,了解所在企业实际产品焊接存在的问题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在教学中补充部分焊接问题,并启发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这些问题;注重课本知识的及时更新,将国内外焊接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本系的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紧跟学科的发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密切关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从事本专业的信心。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工程系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航空集团支持项目、江西省教育厅项目等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多数为工程应用型项目,在进行科研项目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和素材。通过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创新三方面的结合,结合科研成果以最接近工程实际的方式指导、训练学生,使得课堂教学紧跟学科的发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密切关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从事本专业的信心,达到培养工程化、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例如在讲述接头缺陷时,以某航空企业涡轮叶片钛合金焊接缺陷控制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零件采用传统熔焊方法接头易出现气孔、冷裂纹缺陷?为了提高零件焊接质量,可以选择哪些的焊接方法,采取哪些工艺措施?……并与我系老师解决裂纹缺陷的具体措施相比较。通过案例教学及问题教学,把课程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强化实践能力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核心,而创新能力是一个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的重要标志。传统的焊接理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主要为课程内的实验,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略显不足,特别是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除了开展焊接理论基础课程内的实验外,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多渠道、多形式开辟实践培养途径,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科技制作大赛、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和南昌航空大学的“创新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老师在研科研项目,学生焊接创新实践训练环节、毕业论文工作等实践活动和老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实践活动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毕业论文、课程设计有充足的经费和条件保障,提高了实践活动的质量。如部分学生通过参与老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合孕育剂ti、Zr细化铝铜合金焊缝组织机理研究”,学生通过研究铝铜合金焊缝化学冶金原理及凝固过程,分析铝铜合金熔焊时接头气孔及裂纹等缺陷产生原因,提出控制缺陷的措施并通过试验验证,通过实际研究项目的锻炼使得学生增强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等。经过强化实践教学,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首届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上,我校参赛焊接学子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三、结束语

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焊接理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将“国际焊接工程师”焊接理论基础培训内容与课程培养方案相融合,强化案例教学及问题教学;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工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泉,杨宗辉,初雅杰.工程类专业“焊接冶金学”课程新教学法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28):65-66.

[2]宗琳.《焊接冶金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218.

[3]王永东,周月波,郑光海,等.《焊接冶金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北方经贸,2012,(09):157-158.

[4]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摇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9-21.

焊接基础理论知识篇2

关键词:中职院校;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

1一体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依据,也是制定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保障“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必须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一体化教学计划的特点是将传统教学计划中分科学习分科结业的模式,改为理论与实践综合一体学习,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贯穿始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计划首先根据国家焊接职业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以适应企业组织生产和技术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对“中、高、技师”级焊工的技能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然后将焊接专业所涉及的制图、机械基础、电工、金工理论、专业焊接理论、操作方法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分析有机结合,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课题或模块,根据不同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并制定每个课题或模块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

比如,将焊接一体化教学计划按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电、手工氩弧焊、弧焊提高训练、特种方法的焊接、典型材料的焊接、典型结构梁柱的焊接、焊接生产应用等八个单元进行划分,每单元包含了不同深度广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国家焊接职业标准和企业组织生产和技术发展需要,对每单元所涉及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提出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中级工完成前三个单元,高级工完成前六个单元,技师完成全部八个单元。

教学大纲是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基本的教学文件。一体化教学大纲应依据教学计划,制定每个单元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把每一单元所涉及的制图、电工、金工理论、专业焊接理论、操作方法、技能以及相关安全知识等内容进行合理组合,由浅入深,安排在若干课题或模块之中,并对所涉内容提出知道、理解、掌握具体要求。知道:即对某焊接设备、焊接方法或焊接术语的感性认识;理解:是指学生对某焊接设备、焊接方法或焊接术语的里理性认识,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操作;掌握:是指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进行熟练操作,掌握某方面技能,具有处理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体化教学大纲要贯彻教学计划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既是教学环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是编写教案,实施教学和评价的依据。焊接教研组应在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发展需求,对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以职业技能为主干,制定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大纲,明确每课题教学内容及课时多少,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大纲应确定不同资格等级人才的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运用和发展,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开发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需要。

2教材内容结构的一体化和综合化

一体化教材是完成一体化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的基础。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职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设计技能训练课题或模块,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切实做到所教、所学、所用衔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考虑技工学校的生源状况,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

这就需要设计一种新型教材,将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与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有机的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综合化实践课程体系。教研组长牵头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一体化教材。编写时,应突破传统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取而代之的是以操作技能为主干,理论知识服从于操作技能所需,服从于生产所要的新型教材。

在一体化课程的设计中,不考虑各学科的系统性,而注重知识的适用性,以操作实践为主干,将焊条电弧焊单元分为平焊、角焊、立焊、管焊四个课题或模块,在每一课题或模块中都以操作技能为先导,焊前准备、工艺参数、操作方法、质量检查,然后展开焊接安全常识,焊接工艺理论,金属工艺理论,以及相关铆工知识、电工知识的入门、理解、掌握;把典型钢结构的焊接单元,分成容器的焊接、梁柱的焊接等模块,而在容器的焊接模块中以容器的焊前准备和焊接装配工艺为先导,展开相关的铆工板金知识,如放样、展开、下料、变形等;焊接检验知识,如射线探伤、超声探伤等。并用这些原理、理论去解释相关问题和概念,然后通过所学到的理论去控制、指导焊接操作实践,最终实现技能目标,学生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明白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焊接理论,成为知识型技能人才。

3教师队伍的“双师型,专业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学人员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取得职业教育系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又有高超操作技能,取得与岗位能力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至少高级技工职业资格);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生产实习。这无疑是对我们职业教育教师的挑战,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教师的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努力学习,不断取进,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专业化”是焊接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特有的焊接方法的“专业化教师”,是学生更好掌握焊接技能的保证,在欧洲有焊条电弧焊教师、二氧化碳焊教师、氩弧焊教师等。

焊接教师的专业化和一体化并不矛盾,恰恰相反,专业化的焊接教师是在一体化综合化的基础上,对某种焊接方法有更加精湛的技术,是“双师型专业化”教师,在教学指导和训练过程中,能对某种焊接方法,更好地更全面地指导和传授学生,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某种焊接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学校应采取措施,提供支持,积极培养造就一批即懂理论又能操作的“双师型专业化”教师,并给予奖励,促进“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4教学过程一体化和专业化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是保证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实现的途径,是一种教学摸式。它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以操作技能为主干,通过由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行为引发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理论专研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先有一定的操作实践经验,有利于深刻理解技术理论知识,并能使技术理论知识真正发挥实践功能。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互动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小组竞赛、技能比武取代期末考试,使学生既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又学会专业理论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体化职业教育课程并非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要让学生按照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教学过程的一体化,学习对象不抽象,易理解,好掌握,从中可获得成就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实践技能的不断提高,学生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会有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的需求和渴望。

教学过程应具有鲜明的综合化的特征,教学过程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技能这一主题,同时,应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考虑企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技能为重点,以实用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运用和发展,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向工人师傅请教,亲自了解焊接岗位所需技能。对于先进的焊接设备方法如带极埋弧焊、搅拌磨擦焊,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进行录制设计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需要。一体化、专业化和综合化的教学过程是最合适的方法。

专业化是指某种焊接方法的专业化,或某一模块某一项目的专业化,专业教师也是综合前提下的专业,他与综合化一体化并不矛盾,相反专业化教师更有利于模块教学、单元教学。教师任教中打破传统的跟班制,探索单元制或模块制任教,因为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岗位技能为重任,专业教师能更好地传授职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需有职业教育特有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即综合教学的能力。无疑,“双师型专业化”教师不是一种称呼,而需要超高的技能和精湛的理论。

5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课程的重要物质保障,它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所以教学场地既是教室又是车间,同时还是实验室。是教室要有黑板、课桌、电教化、多媒体设备;是车间要有焊接设备、切割设备、通风设备、工作台以及相关的工具护具和库房等;实验室要有与实验相对应的实验仪器设备。

总之,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是以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以技能操作为先导,通过“双师型专业化”教师的综合化的教学指导过程,培养适应社会企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系统工程。重视职业教育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国家大量的投入,也需要教师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毛森.技工学校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研究[J]湖南农机,2013(1):181.

[2]王建勋,蔡建刚.高职焊接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电焊机,2012(10):22-24.

焊接基础理论知识篇3

【关键词】焊接专业;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职业能力;综合实践;模块教学

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定

我校为了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科研融为一体,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实物教具、专业实验室、专业的实训室等,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统一。

我校将焊接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做法,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利于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二、我校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1.我校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一体化教学。

2.促进我校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技能水平。

3.一体化教学是“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加学习兴趣。

4.一体化教学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研究。

5.一体化教学能推动校本教材的改革,增强实用性。

三、整合焊接专业的课程体系,实现一体化教学的模式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是培养人才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体现职教特色的重要依据。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过程中,我校根据职业教育及中职学生的特点,遵循理论适度,技能为主的原则,在理论知识教学上删难就简,以够用,实用为准则,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培养需要什么理论知识就学什么。即着眼于理论的实用性,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直接效用性。并兼顾一些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做到基础知识宽,专业知识精,相关知识熟,拓宽专业知识的目的,使学生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改变了过去传统模式下的理论教学单一性的问题,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对课程进行了科学整合,总体上分三大模块:基础知识模块,专业基础理论模块和相关技术知识模块。学时分配上倾斜于实践环节,理论教学240学时,实践教学600学时。教学运行中打破了过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段集中进行的方式,将原来单独列出的实验、实训、校内实习等实践环节分别融入到各门课程中,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避免了学生重复学习和二次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焊接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焊接专业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充足的动手的机会。这一模式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焊接理论基础;第二层次为焊接专项实践;第三层次为综合焊接实践。

第一层次是焊接理论基础。这一层次是焊接专业课教学的起点,是最基础的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在理论上应具备对焊接实践认知理解能力,如焊接设备的认识、了解,各种焊接参数的选择,焊接识图,焊接安全操作等。此部分的教学成果决定了焊接实践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因此,课时量在200课时以上。

第二层次是专项焊接实践。这一层次是整个焊接专业教学的关键所在、中心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项专项焊接技能。这一层次按焊接设备来分有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保焊,等离子焊、埋弧焊等,按操作手法又可分为对接平焊、对接立焊、角焊、环焊等等。本层次是一体化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课时量应在400节左右。

第三层次是焊接综合实践。这一阶段是焊接专业课教学的归纳总结阶段,是最后的环节,也是考察一个学生能否适应企业要求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各项专项焊接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各项专项焊接之间的联系。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不要求像第二层次那样有深度,但要求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具体的教学内容一般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具有实用性物件。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各种焊接技术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这一阶段的最重要的教学原则是:以学生的独立操作为主,教师只起辅导、解疑的作用。

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

为了达到上述的要求,我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条件,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载体。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焊接设备和焊接设备,原有焊接设备及技术在生产中所占的比例也有了新的调整,;因此,需要重新设置专业课。并且,很多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跟不上社会、企业对焊接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和的设置就是实现模块化的教学。模块可分三大模块,分别为理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国家劳动部关于焊接人员资格考试等级标准,主要是中级焊工考试标准的要求编入课表、阶段性完成教学。这种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着力构建以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必将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

2.编写理实一体化配套教材

要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必须编写适应我校学生及设备特点的校本教材。

首先,在编写一体化教材时应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

再次,编写一体化教材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以够用、实用为原则,摈弃“繁难偏旧”的理论知识,同时,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综合心技能的训练。二是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三是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

3.建设理实一体化的实训中心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这就要求实习车间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要具有不同的设备和环境。如我校焊接实训室。在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真账实操情况下完成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在教学中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也不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才能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4.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可以直接影响到能力培养的效果。在教学组织和实施手段上应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基本教学策略,通过各种贴近现实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理论教学上,突出应用,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现场演示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教师在实训室可以边讲边练,使学生在模拟工厂的环境下学习。这就要求有一个一体化的教室,即实训室、理论学习教室合并在一起,例如在实训室上课,师生双方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拟实习环节中进行综合性的技能训练,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的改革。

5.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核制度

光练不考,学生会失去目标,定期考核学生的实训成果,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要体现“能力测试”,对考试命题就提出了较高要求,考题要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考核;在实验课上分组操作完后,要进行个人独立考核,评定实验成绩;在实训课上要进行阶段性考核,并对学生在各个阶段进行独立考核记录,根据每个学生的考核记录,及时了解其各种技能掌握状况,从而开展针对性训练。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学年动员和要求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如中级焊工技能证。中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学习,教师也对学生有全面系统地掌握。以利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焊接基础理论知识篇4

关键词:焊接;人才培养;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8.5;t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1-46-02

近几年来,焊接技术已经涉及到了工业建设的方方面面,焊接技术专业涉及到材料科学、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多门基础学科,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新形势下如何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促进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工程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焊接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现代化的经济建设需要大批的焊接技术人员和高等级的焊工。技术院校焊接专业承担着培养这类人才的重任。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出大批合格的焊接人才。

焊接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操作技能要求很高,就业上岗都必须持有等级证书和上岗证,为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职业技能水平、就业竞争能力等综合素质,应该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焊接专业实践技能实训力度,尤其重视实践、实训的革新,不断创新。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岳阳工业技术学院在焊工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供大家探讨。

一、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一)分级教学,保证教学效果

技术学院的学生来源往往是初高中毕业生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过程中要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分级教学的方法。针对高中毕业类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针对初中毕业类学生把学生分成基础较好类和基础较差类,分级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讲解《焊工工艺学》课程中的“常用弧焊电源”时。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求掌握常用弧焊电源的工作原理和故障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是基本掌握常用弧焊电源的型号和含义,只要求基本理解常见弧焊电源的电流调节方法、步骤、常见的弧焊电源的技术参数。

分级教学是针对不同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要求,并不是对基础差的学生放低标准,而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达到一定要求时,再提高标准。这样,既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也能保证学生学习质量。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中,努力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对于理论知识。重要的是实用、够用、理解,不求高深,但求能用。在实践中再反馈理论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集实际案例于理论中,在实践中学理论。在理论教学中结合案例。有效提高理论的理解、运用。在实训中。大量采用项目实训方法,将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对学生就一门课程的实践技能进行综合实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通过总结把复杂问题的解法条理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与企业需求接轨,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采用了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良好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与之相适应。在焊工技术专业教学中。专业工艺课实质就是技能操作指导课,由于受到学院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项实训设备都能达到目标要求,在实训过程中,尽量利用好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音频及3D模拟等手段,了解焊接过程。达到学生学习目的。

3.优化教学内容。更新补充新知识

焊接技术专业涉及学科多、内容广。目前。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计划教学课时十分有限,对全部内容进行精讲是不可能的,但对于主要专业课程不进行重点教学也是违背专业培养目标的。因此,在教学之初,应该精选内容,对基础专业课程要重视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工程实际紧密相关的。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重点精训。这样,可以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与概括性的条件下,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技能。

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焊接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教师可以从多渠道获取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信息和最新发展动态,使课堂讲授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先进性。用新知识、新观点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

二、不断加强实践实训教学

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加强实践实训尤为重要。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工程实践能力意义重大。因此。应该多鼓励学生尽早进行工厂实验实习。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对于综合性的实训。应根据实验题目。由学生自己制定实训方案,认真分析并写出相应的论文性的实验报告。

1.逐步开设设计型、创新型实验

设计型实验是考察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实验,要求对基础知识十分了解,并能在现在的技术前提下,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研究问题的能力。这样能使学生更为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和能力。

2.注重对学生细节的培养

大家都知道。我国正成为世界的加工中心,需要越来越多的技工、技师、焊工,很多行业都离不开焊工,焊工专业毕业的学生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一些学生操作动作不规范,显得毛燥,操作手法粗糙,动作的规范程度和标准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强化训练时,必须让学生养成标准化、规范化的习惯,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努力做到最好。

三、加强校企合作

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需要定制人才的方式是西方发达国家职业学院的特点。加强校企合作,合作开展实习实训。这种校企挂钩创办实训基地的模式,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对工厂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尽早地适应工厂的环境打下了基础。另外还可以为学院提供实践教学场所、实践设施和实践指导教师等。在节约经费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学院通过输送优秀毕业生、提供劳动力、帮助培训、开展技术开发等途径和手段为企业服务。从而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既加强了企业与学院的联系。又为企业创造了财富。

四、全面实施技能考证制度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急需,技术院校焊接专业学生如果只有一张毕业文凭是不行的,是不符合培养“一专多能”、“可工可干”复合型人才要求的。为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必须推行“多证制”的新的就业机制。即在学生毕业前,经过一定的训练。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来获得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证书。把获得技能证书作为毕业的一个条件来要求,鼓励和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技能考证。做到毕业证和技能证同时拥有。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率。

五、重视师资培训

焊接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焊接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拥有较深的理论知识,还要有高超的操作技能。目前,技术学院焊接专业的教师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理论型教师,从学校毕业之后没有经过企业工作。直接来校任教的,这些人员有些是学焊接的,有的是从其他加工专业转过来的。大都缺少实践技能。教学时只能从理论上讲解,甚至照本宣科。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二是实践型教师,主要由工厂的焊接技术工人转调而来,他们有很高的操作技能。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由于教师的原因。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而焊接是一项发展迅速的技术,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新的工艺和设备不断出现。使教师原有的知识水平变得更加落后。因此,迫切需要一批既有系统理论知识又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一体化教师。这就需要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了解焊接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培养优秀的焊接技术工人做准备。技术学院应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努力增强专业理论知识、焊接操作技能经验、责任心。正确引导学生们在练好基本功的同时,悟出成熟的技能和操作方法。

参考文献:

[1]雷毅、王勇、崔学政,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J],石油教育,2006,81-83

焊接基础理论知识篇5

关键词:新课改焊接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171-01

当前高等院校不仅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因此,要实现创新型国家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一大批应用基础型高校的创建和发展,也同样需要一大批有特色的应用型高校的存在。特别是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建设,将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同时也会在高校与企业之间起到重要的知识-经济转化的桥梁及纽带作用。而应用型高校的建设,主要是基于高校特色专业和强调实践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输送既具有一定基础专业理论水平,又具有一定实践操作技能的复合型科技人才,为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提供动力。焊接专业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做好该专业的实用性人才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需求。

1焊接专业的教学特点

首先,就教学的目标来讲,焊接专业的最高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出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术的人才,是学生能够胜任焊接工艺的各项操作,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的掌握;其次对于焊接专业的学生来所,需要具备以下的能力和知识,除了一般专业需要掌握的各项基础知识和社会能力外,焊接专业学生要掌握,机械工程、电力电子、力学以及焊接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计算、制图、测量等专业技能,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在各大高校,职业院校中,焊接专业是机械学科中的重要组成,在课程的设置上,主要有焊接冶金、焊接控制、结构工程、连接技术等,一般是有理论教学作为入门,然后结合实践,在高年级时安排实习,产于实际的项目操作。由于焊接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上,一方面要对可领域的学科进行交叉性的知识传授;另一方面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如何做好焊接专业的教学,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2.1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创新与改革

正确的焊接专业的教学观念是做好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创新人才工作的根本,是一切实践的指导和前提,科学合理的观念能够帮助学生的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学校要在保障理论知识的教育基础上,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运用能力作为改革的立足点,提高对于实际项目参与的重视程度,对于模拟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其次,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课程安排。

2.2对于基础课程到一步完善

对于焊接专业的教学来说,基础课程始终是根本,教学创新和教育改革不能脱离基础课程的内容,反而要围绕基础课程展开,对其进一步的完善,这一种完善的具体要求便是要不断的增加焊接专业的新的理论和技术的灌输和运用。比如,现在普遍存在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工艺、钎焊技术等知识,添加到基础课程中来,保障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另一方面,对于基础课程的完善,还要落实到实践中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转化。

2.3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开设特色课程

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要求便是,特色化的教学模式,开展特色教育,最主要的是在课程的设置上有所体现,学校要加大创新力度,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开设特色课程,比如该校所处城市有大型的机械制造企业,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参与实际的项目。

2.4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任务教学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任务教学法是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任务和项目,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互动以及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于语言学习产生充分的认知,以目的性的学习体验,做到“产、学、用”的有效结合,进而更好的实现语言教学的目标。任务教学法在焊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的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结合专业特点,有所针对的学习,为学生以后能够更快的在工作中使用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要在焊接专业教学中充分的运用好任务教学法,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总之,任务教学法是十分适合焊接专业教学的方法,应当坚持深化落实。

2.5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实现焊接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实践和创新培养的最前沿工作者,因此,加强各大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必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主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对于当前先进的技术工艺要及时掌握;其次要让教师树立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最后要提高教学专业负责的教学态度。

2.6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教学案例

为了转变在各院校中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学校要将授课的重心转移到实际的项目中来,只有基于真实的工程案例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应用型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在课程中增加缺陷分析和质量检验实例模块,通过一些典型的工程作为实例,进行讲解,在学校建立实验基地能够很好的保障教学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进行焊接专业的教学时,一定要将新课改对于培养学生“产学研”能力的要求作为教学重点,以锻炼学生技能和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为目标,转变教育理念,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碍,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焊接专业的教学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凯,张秀红,张幼军.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C]//2010thi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technologyandtraining(ett2010),2010.

焊接基础理论知识篇6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焊接专业

先进科技如已成为当今世界支撑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组织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是构建和提升科学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高等教育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模式,开展相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与实践。

焊接专业方向包括焊接设备、工艺、结构、变形应力等内容,与新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和先进机械制造工程紧密相关。因此,焊接专业方向进行教学方法、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有利于促进各学科的相互借鉴与发展,对促进跨学科创新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教学设计

作为一门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程技术,焊接专业课堂教学的设置及设计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学生走出校园后能否尽快适应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

1.贴近学校特色设置专门课程

结合各高校的办学特色,从中发现与焊接专业方向间的契合点,适当增加或调整与此相关的焊接专业课程。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教学中增加了建筑钢结构焊接工程、钢结构焊接生产、钢结构加工工程检验与验收等特色课程。此外,争取与优势专业进行合作或优势互补,利于学校与学生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合格的焊接技术人才。

2.以工程实例为基础教授焊接相关课程

为了弥补现有焊接教学过程中过多注重焊接理论、焊接方法等的教授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增加与目前企业生产贴近的工程实例的讲解。例如:在焊接检验教学中增加焊缝成形质量检验与缺陷分析实例模块、化工容器设备焊接工程模块以及焊接生产实用技术模块等以工程实例为主讲授的内容。在工程实例讲授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焊接基础理论知识,为培养高素质的焊接工程技术人员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教学设计

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焊接专业的教学更加需要与工程实践环节的无缝对接,其实践环节的设计十分重要。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或思考:

1.直接对学生金工实习过程进行指导

金工实习是各工科院校大学本科阶段最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焊接专业方向的教师作为辅助理论教学人员参加金工实习过程十分必要。

例如:针对金工实习―焊接方向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简单讲授熔焊基础知识,包括焊条类型及作用、焊接设备组成及防护常识、焊接接头设计及焊接方法等,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同时对焊接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增加在同一单位实习的时间,提高实习效果

实习过程中尽量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模式,在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在企业生产各环节的参与程度,使学生对整个企业的焊接产品设计与论证、生产流程、生产线组成、焊接技术应用等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缩短学生毕业进入企业的适应时间,提高效益。该过程最重要的前提是与实习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得到企业的支持。

3.针对学生就业情况设计毕业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是工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自身能力检验与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应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设计毕业设计题目,或与学生所在企业协商共同设计毕业设计题目,达到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总之,实践教学在焊接专业尤其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要教育部门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资金支持。

三、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探讨

焊接专业方向主体为材料学科、机械科学,同时又与电力电子学科紧密相关,今后势必需要通过新的培养模式,在焊接专业与其他学科之间建起桥梁,提高焊接专业方向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培养模式可以包括:

1.尝试专业扩散

即强调学科意识,淡化专业门类,通过学科、专业的逐渐扩散与迁移以及知识领域拓展与学科间融合,培养学生的适应性。

2.加强学科互补

教师要根据焊接专业特点,突破传统组织模式,加强多学科间交流和创新性思维培养,发挥本学科优势并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本专业问题。

3.强化驱动力与协作精神

在确定学科目标的基础上,加强材料与机械等学科间为了实现一个特定的研究目标进行合作,并在合作中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焊接基础理论知识篇7

电子装配实习是机电技术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接触生产实际,获得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实习,学生应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元器件手册的使用,能根据课程设计的性能要求正确选用电子元器件,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电子线路的基本测试方法,初步掌握电子产品制造的基本工艺,了解电子产品必备的技术文件,提高学生对电子电路的装配、调试等知识的认识,增强实践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一些常用的电子设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自己动手装配、调试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同时通过本次实习为省、市技能大赛选拔选手。

二、实习实训的内容

序号

学习内容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1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使用范围及基本测试方法,了解电子元器件的老化、筛选等工艺过程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正确选用及测试方法。熟练使用万用表、数字电桥、iC测试仪、体管特性图示仪

2

电子仪器的使用

了解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的工作原理,熟悉它们的使用

掌握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3

手工制作印刷电路版

了解印刷电路版的结构及作用,熟悉印刷电路版手工制作的过程

能手工制作印刷电路版

4

电子产品制作

了解电子产品安装和焊接的基本知识、电子产品生产的

基本过程。

掌握元器件的焊接和安装方法,独立完成所设计电子产品的安装。写出安装产品的技术文件

5

常用电子线路的调整与测试

熟悉一般电子线路故障的检测、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使用测量仪器对电子线路进行测试与调整

三、实习过程

首先对同学们讲解了实习安全操作规程,实习注意事项,确保实习过程的安全优质高效。讲解了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判别及功能,使他们对常用电子元器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把理论知识和实物相联系,加深了基础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讲解了常用仪器仪表及工具的功能、使用方法,为电子装配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对他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电子焊接培训,焊接是将想要连接的两个金属加热到焊锡的溶解温度,对此注入适量焊锡,将焊锡渗透在两个金属的中间,使之连接在一起,金属与渗透在金属中间的焊锡,形成的合金层。

1)焊接的目的

①电器的连接:把两个金属连接在一起,使电流能导通。

②机械的连接:把两个金属连接在一起,使两者位置关系固定。

③密封:把两个金属焊接后,防止空气、水、油等渗漏。

2)焊接满足的条件:

①清洁:把铜箔和元件表面清洁,使两者干净并保持干净。

②加热:同时对铜箔和元件加热,使起在同一时间达到同一温度。

③焊接:(供给焊锡)在适当的温度时,注入适量焊锡。

3)外观好的焊接是什么样?

a)焊锡呈弧形流动、粘附性好。(粘附性、焊锡量)

b)焊锡表面要光滑、有光泽、发亮。(适当的温度)

c)应推测线迹、元件形状。(焊锡量)

d)应无裂痕、针孔等。(不纯物、设计)

e)应无焊锡渣、焊锡珠、松香渣等污物。

通过焊接培训,使同学们初步掌握了电子焊接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了解了现代化生产中所使用的焊接技术。

其次,结合同学门知识能力结构和生活实际,精心选择了用万用表检测二极管、三极管,制作家用调光台灯电路两个项目进行装配实习。

总结起来电子产品装配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了解电子产品功能,熟悉电路原理。

(二)发电子产品装配零件,检查和熟悉各种零件。

(三)熟悉电子产品的装配图。

(四)焊接各种零件及进行最后的组装。

(五)调试与检测

电工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是一个比较难且又需要耐心的任务,但是它的目的和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通过对电子产品的装配、检测与调试,了解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调试过程,初步学习调试电子产品的方法,培养检测能力及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在实训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各个电子产品装配成功率达到95%以上,仅有个别同学装配不成功,实习达到了预期效果。

最后,在实验室电子实训台上搭建基本电子线路,进一步训练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通过在实训台单元板和面包板上搭建基本放大电路、流水灯电路、串联稳压电源电路、抢答器电路等,进一步训练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识读电路图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针对有兴趣的同学讲解pReteLDXp2004和multisim仿真软件,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兴趣,为电子技能大赛做好准备。

四、问题和建议

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同学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整个过程有条有理,实训效果相对较好。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同学们学习兴趣不高、求知欲不强、基础知识薄弱、专业基础课学习不扎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欠缺、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个别同学不按照实训老师要求操作等。

焊接基础理论知识篇8

关键词: 模块式教学   教学方法   

        焊接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种,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要求焊接技术人员不但要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必须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行。但目前,因学生往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领悟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各不相同”,致使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在多年的焊工实践操作中积累了少许经验,针对我个人的感受就目前的焊工实习教学方法谈一下我个人的见解。

        一、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块式教学,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整合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通过“模块化”设计,使理论与实践在课程结构上融为一体,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确定该项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工艺知识),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这样就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比如,将焊接实习教学按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手工氩弧焊、弧焊提高训练、特种方法的焊接、典型材料的焊接、焊接生产应用等几个模块进行划分,每个模块包含不同深度广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国家焊接职业标准和企业组织生产和技术发展需要,对每个模块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提出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即把每一模块所涉及的机械制图、电工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焊接理论、操作方法、技能以及相关安全知识等内容进行合理组合。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模块式教学

        模块式教学法是复合型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讨论法,以加强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1. 演示教学法。演示是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采用各种实物挂图、模型进行示范性实验,以及示范操作等手段使学生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好方法。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书本知识、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理论,在实践中积累职业经验。以手弧焊立对接焊为例,在焊接前要教给学生根据焊接材料、焊接尺寸、焊接位置甚至焊接环境合理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的方法,焊件在装配与定位时要采用减小焊后变形的措施(如,反变形法要采用多大的变形量等),在焊接过程中要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手法(如,采用灭弧法操作时,挑动的是手腕,而非手臂)等等。这一些经验数据及经验手法,在训练时教给学生,使其养成正确规范的操作习惯。示范操作演示以形象的语言,熟练而规范的操作动作,为学生掌握专业课操作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参观教学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组织和安排学生到焊接单位进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内容,主要有焊接材料、焊接操作、焊接方法、焊接工艺、焊接设备与工具、以及焊接检验等方面。参观时,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联系书本的知识,给予现场解答,使学生对所学焊接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深入了解焊接技术在生产现场的实际应用、焊接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企业和社会对焊接人才的需求情况。

        3. 讨论教学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提出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互相讨论。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又要抓住问题的中心,把讨论引向深入。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要进行辩证地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板平对接和立对接焊的课题时,将学生分组进行,一般6~8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集体讨论制定焊接工艺。教师根据每组制定的工艺措施来现场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分别给予合理的建议,每小组根据焊前制定工艺独立完成。最后教师根据各组的焊接质量给予评价,指导学生练习,克服操作中的随意性,使操作技能训练趋于规范化和稳定焊接质量,学生再进行讨论总结,写在卡片上,并将卡片固定在焊位上,学生按照制定的工艺卡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换工艺卡中的工艺参数。进一步提高学生质量意识,培养良好工艺作风,形成一种学习——应用——检验——再学习的教学模式。同学之间会形成一种学、比、赶、超的学习氛围。

        三、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

        如何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是实习教学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等应该是衡量的主要标准。采用技能和理论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以技能考核为主,学生完成能够体现若干项操作技能水平的工件加工或调试、维修,同时解答与技能考核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必要的计算,对考核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能够独立解决或者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对考试件的加工方法、工艺、使用工具及工件本身等方面提出技术改进的设想,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每个模块实习结束由实习老师进行考核评分,考核内容包括多个维度:实习态度,敬业精神,服从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助精神,守纪情况,技能达标情况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管理,既能减少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又能促进其技能的学习,提高其动手能力。

        严格的管理是靠科学的评价来作保证的。学生在实习期间表现怎么样,不是靠老师随便下评语的,必须有严格的考核过程,每一过程都有严格的考核,并有记录。每一记录都应该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具体实习情况。

        总之,我们应立足技工教育,为劳动力市场培养有用、实用、够用的复合型人才,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2]浅谈职业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职教论坛,2007.1

焊接基础理论知识篇9

【关键词】焊接实习教学;模块化;特点;问题

国外专家认为:“到2020年焊接仍将是制造业的重要加工工艺。它是一种精确、可靠、低成本,并且是采用高科技连接材料的方法。目前还没有其他方法能够比焊接更为广泛地应用于金属的连接,并对所焊的产品增加更大的附加值。因此,培养大批量的不同层次、适应现代焊接生产发展和技术要求的新型高素质焊接专业技术人才是摆在我国职业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但开办焊接专业投入大,耗材高,许多学校望而生畏;由于焊接设备有限,焊接工位少学生多,环境差、工种苦,三分钟热度过后学生学习会消极、散漫较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我校焊接专业招生连年爆满,成为广西职业教育重点专业,为广西区内外各大型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合格人才,受到企业的极大欢迎。如何利用有限资源培养综合素质高、有敬业精神、技能优秀的技术工人,模块化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焊接实习教学模块的建立与实施

教学模块的建立过程,技工学校实习教学模式的创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反馈问题,更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更新概念,勇于实践,坚持创新,才能不断地探索出“低耗,高效,优质”的实习教学途径来,焊接实习模块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工艺知识),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

1.确定模块。把不同的焊接实习课题分成一个个大的模块,在大模块的基础上再设立小模块。

2.设置模块教学内容。把每个模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模块教学目标,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系统性。如二氧化碳焊工艺知识(包括焊接设备、焊接材料、焊接特点、工艺参数等)工艺分析工艺过程操作提示及要领知识链接技术指导作业测评。

3.每个模块能力目标的设立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设置,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4.注意模块的更新,要及时淘汰旧的不实用的模块,创建新的模块。

二、教学模块的实施

1.学生进入模块学习必须由浅到深,由表面敷焊到开坡口。而且必须先学焊条电弧焊的各种位置敷焊,为其它操作方法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老师分工要明确,每个老师负责一个或几个模块的实习教学,学生必须按时间安排通过选定的一个模块的考核,才能进入另一个模块的学习,通不过可选择重修。上课时根据模块难易、先后情况可同时开设几个。

3.动手能力差的同学,通过每个模块学习花的时间相对较多,允许他利用课余时间补修;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如提前完成选定模块学习可提前进入另一模块学习。

三、焊接实习模块式教学的特点

突出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多年来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大家都知道文化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技能训练服务的道理,可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是“分科教学、单科独进、理实分家”的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科和学科之间、理论和实习教学之间的脱节,难以保证技能教学的主导地位。而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中,学习目标是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打破原有学科的界限来确定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技能训练,掌握理论知识就是为了实际应用。

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中,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强调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手脑并用,注重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既可以先讲授理论内容,用以指导实践操作;也可以从生产实习开始,先接受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还可以在实习教学中,就现场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从理论上进行辅导,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贴于

针对现阶段焊接双师型教师短缺,培养“模块式“实习教师应更捷径。按照国家中级焊工培养标准,学生需要掌握二十几个课题的操作技能,对老师的技能水平及教学过程要求较高,难度大。“模块式”教学只需教师精通几个课题的操作技能,而对其它课题熟悉即可,教师掌握起来较容易。

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焊接实习和别的专业有所不同,学生多、工位少,每个工位一般要安排5~10位学生,一位老师要负责约20~30位学生的教学任务。按老式的教学法,两位老师带一个班,共同完成该班所有课题的教学任务。而焊接方法多、课题多,学生要达到中级工水平至少要二十几个课题的学习。所以要求教师必须精通所有课题的操作技能并授予学生。教师工作量大、强度高,下工位手把手指导经常顾此失彼,无法照顾到每位同学的操作,如果实行“模块式”教学,任课老师只需专所负责模块,和每位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多,更熟练、更易把技能传授给他们。

学生学习有针对性,每位学生对每个课题的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气保焊操作水平高,而焊条电弧焊差。“模块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自由的选择空间。焊条电弧焊好的,可多练气保焊,为焊接实训开创了节能、节时、有效的新路子。

学生容易管理,纪律散漫、学不好的同学因为需重修会有紧迫感,而且同时开设的课题有几个,同学们在工位观察学习的机会多,避免单一的课题枯燥,导致学生精力不集中。

为培养拔尖人才开创了新路子,节约了教育成本,为操作能力强、领悟较快的学生提供施展的舞台。学得快的同学在完成中级工课题后,一可以选修高级工课题;二可以帮助学得慢的同学共同进步。同时对学习散漫的同学也起到了鞭策的作用,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所以,采用“模块”式教学优势突出,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懒散逃避学习的态度;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用最少的消耗培养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四、模块化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及处理

缺乏实用性的教材,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关键是编写课题化的教材,根据不同课题模块的不同需要,以课题为单位进行编写。把专业基础课知识与专业知识做必要的整合。各单元的理论知识和能力训练必须进行合理的链接,但要注意单元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容量应该有利于教学组织。模块式教学是专业课教材建设的一次大变革,要求我们必须编写符合焊接专业教学要求的课题化教材。

完善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模式应该配合较好的教学措施,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诸如行为引导法、定质定量法、成果展示法、综合素质辅导、职业素质渗透等已在实习教学中累见不鲜,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焊接实习教学中还很少用,这主要缺乏实用有效的课件。焊工实习教学和别的工种不一样,老师少学生多,经常是一个老师在示范很多同学围着看,而且焊接速度快,很多细节、关键问题大部分同学看不见,这些都会增加老师过后辅导的难度和增长同学们训练的时间。如果实训过程能使用多媒体课件,把操作要领一一分解,同学们对照分解动作进行训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通过课件还可了解到各种生产实践经验和安全注意事项。所以开发一套有效实用的多媒体课件是非常必要的。

师资队伍的培训,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必须拥有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一套贴近教学实际的教材。“双师型”教师就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的一专多能人才,他们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传授操作技能,还能解决现场技术问题。建设这样的教师队伍,必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逐渐形成。对原来的专业理论教师要求多深入生产第一线,加强实践,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实习指导教师则需要提高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钻研教材和教学理论,掌握各种教学方法,最终都成为合格的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师。

以上是笔者在模块化焊接实习教学中的探索和体会,经实践证明和企业的反馈情况,学生的操作能力过硬,教学效果显著。希望能对焊接实习教学的改革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培养掌握焊接技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与创业精神的优秀焊接人才尽自己微薄之力。【参考文献】

焊接基础理论知识篇10

关键词:焊接专业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技巧

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技巧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后,能不能适应社会,到企业里能不能很好的从事本工种的工作,甚至对学生的收入、企业的效益、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招生工作和学校的发展等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我们有必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影响学生操作技能技巧提高的各种因素。那么,在焊接专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技巧?是我作为一名专职焊工教师常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根据我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焊接专业学生操作技能技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略的分析。

1影响学生提高操作技能技巧的几个方面

1.1学生的基础知识差。众所周知,职业学校生源质量相对不高,部分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很差,学习理论课存在很大困难,在学习操作技能方面无法得到理论知识的支持。因此,其操作技能难以提高并形成技巧。例如,由于机械识图掌握的不好,对一些产品的结构图看不懂;由于工艺知识掌握不好,对工件的制造流程就不熟悉,就无法独立完成制造整个产品。

1.2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职业学校有少部分学生存在着无心学习、怕苦怕累,个别学生甚至说是父母迫他来读书的,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风气。

1.3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生未能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掌握不好、记不牢等。

1.4教师的教法不正确。在实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4.1训练对口项目时间过少,影响教学效果。由于焊接专业在基本操作训练时,所需的设备较多,能源、材料等消耗极大,学校为了节约教学成本,缩短训练时间,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1.4.2训练缺乏连惯性,影响教学效果。学生正在训练某一项目时,由于某些原因,就要停下来去进行其他工作,使训练不连惯,也会影响训练的效果。

1.4.3训练缺乏产品意识。由于焊接训练时,练习的工件在评分后便成为废品丢弃,使学生无法形成产品质量意识,也削弱了学生训练的认真态度和积极性。

1.4.4训练项目缺乏严格的时间要求。由于在训练时,学生未能形成工作效率观念,做多少算多少,不讲速度、效率,对掌握操作技巧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到新单位一时很难适应本职工作。

综上所述,以上的种种原因都会影响到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

2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技巧的方法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学好专业操作技能的重要性,真正解决好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关系,因为这是学好专业操作技能的思想基础。教师上课时不但要给学生做示范,还要讲解,有针对性的讲解,操作时要注意哪些,细节要突出,给学生一定讲到位并且要让学生领悟,在做示范时学生才能根据要点,技巧方法去观察,使学生变成内行。再观察学习,学生不光技术提高快,而且学的扎实。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长知识,恢复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技巧。

2.1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采用一体化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象与抽象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形象事物中感受到抽象理论,用较短的时间理解理论知识,并用以指导实际操作,让理论知识渗透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这样教学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在理论课讲授焊接操作技术时,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各种焊接操作姿势及要领、焊接电流大小及焊条直径选择的方法,明确焊接时的焊条角度、焊接速度的控制方法,了解焊接时要注意的问题,如接头、偏吹、夹渣、产生气孔、焊不透等原因。采用一体化教学,对操作姿势、焊条角度、焊接速度等,由操作示范,就可让学生迅速感知和掌握学习内容,对焊接电流、焊条直径的选择等工艺参数,也能随即从演示中得到验证。这样的教学,可使学生迅速掌握各种焊接工艺的操作技术与要领。采用一体化教学,能使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掌握焊工的基本操作,并了解有关产品的焊接加工工艺流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采用规范教学法。没有规范,就没有质量的保证。规范基本操作,是学习、掌握操作技能的先决条件,每个课题都有它的规范性,正如小学生入学时,老师先对学生进行握笔的训练,只有先握好笔,才能写得好字,才能提高写字的速度。又如焊工专业在学习基本功的操作――引弧平覆焊时,就必须对学生焊接时的蹲姿、焊钳的握法、焊条角度及电弧长度等都要掌握其规范。规范基本操作对任一工种都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基本功不规范,你就未算学会这一操作技能,且对技能的提高并形成技巧成为了极大的障碍,规范基本操作是提高操作技能并形成技巧的基础。

在焊接专业基本功训练中,对每一项基本操作的训练,都从“规范”入手,如在进行平角焊的练习时,焊条直径的确定、焊接电流的选定,焊条角度和焊接速度等,都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练习。又如平对接焊的单面焊双面成形操作,它的工艺过程是准备焊件(清理、锉顿边)――焊件装配(矫平、预留间隙、装配定位)――预留反变形――焊接(打底、填充、盖面)――清理――检验。在训练过程中,对每一操作步骤都作出规范要求,且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规范进行练习,并了解其理论依据。例如间隙留得过小,就会产生未焊透,间隙留得过大,就会造成焊瘤等缺陷,都会影响焊接质量;在焊接打底焊时没有注意观察熔池、熔孔的大小和形状,焊条与运动方向夹角,接头角度,运条到两边停留的时间,焊接速度,弧长等方面,在这几方面不注意操作规范都会直接影响焊接质量。学生明白了其中道理,就能自觉地进行规范化练习。因此“规范”对操作技能的提高和技巧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2.3采用纠错提高教学法。学生焊接实习是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在训练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纠错提高教学法。纠错提高教学法就是在训练过程中,通过检验及时的发现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纠错措施解决问题,不断地得到提高的一个循环教学过程。

检验是发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日常教学中的检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如焊条电弧焊打底焊练习,在焊完第一根焊条时,不及时检验焊接质量,而是将整个焊缝全部焊完后才检验,对存在的问题就无法及时发现;若在焊完第一条时及时检验就能发现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在焊接下一根焊条时得到纠正。这样学生从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经验和技巧,这些经验和技巧再指导实践,实践又能促进理论的提高。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焊接技术需要更多的经验和技巧,这是提高技术的捷径。焊接教师更需要掌握其内涵,绝不能眉毛胡子一起抓,不分主次,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讲焊接需要灵活,只有掌握最基本的东西才能做到灵活。

对于检验发现的共性问题,也就是说多数或全体同学都存在的问题,教师可集中分析解决,而对于个性问题则个别解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问题的原因,在教师的指导下及时纠正错误。这样在焊接训练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和评价,并采取纠正措施,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就能不断的得到提高。

2.4采用“课题过关”教学法。“课题过关”就是每个课题进行训练并考核检验,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达到课题训练的质量要求,才能进入下一课题练习。

在各个课题学习中,由于个体不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进度不一样,有些掌握得快一些,有些掌握得慢一些,教学中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指导。针对后进生在焊接操作训练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采用同学互相帮助及教师个别指导法,使后进生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达到课题训练要求,保证学生操作技能技巧的提高。

2.5采用“效率意识”教学法。在学生实习时,教师要加强提高学生对工时的认识,要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提高操作技能等。我认为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把学生安排到校办工厂,结合产品进行实习教学。在校办工厂里,学生既能学到各种位置的焊接技术,又能学到下料、成形、装配等产品制造工艺知识。到校办厂实习,不仅减少了实习的消耗,还可降低生产成本,创造财富。此外,还可采取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见习和开展竞赛等办法。到工厂参观可增加学生对新产品、新工艺等的认识,体会工人师傅的工作时间安排得极其紧凑的情景。开展竞赛,除能有效地提高操作技能外,也是增强学生时间观念和工作效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3结束语

多年来,在焊接实习教学中,采用了以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连续几年焊接技术等级考试中,学生考试合格率都达到百分之百。不仅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操作技能技巧,同时还让他们具有了强烈的时间观念,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企业的需要,普遍受到企业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