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安全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1:26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铁路站车和铁路运营站段范围内的食品销售、食品贮存、食品运输、餐饮服务等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国家实行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统一监督管理制度。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组织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具体承担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

第四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均可向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举报铁路运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五条对在铁路运营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章食品经营要求

第六条铁路运营中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开展食品安全自查,改善食品生产经营环境,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和索证索票制度,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健康管理,建立食品召回制度,不得从事法律法规禁止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铁路站车及规模以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行食品安全质量体系认证,开展诚信体系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第七条铁路站车食品销售应当实行统一采购、统一进货制度,加强食品销售台帐管理,保持场所环境整洁,禁止销售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第八条铁路餐车应当实行集中统一进货制度,净菜、冷热链食品配送上车,食品分类冷藏、即时加工;物品定位存放,餐饮具洗消合格,环境卫生整洁,避免交叉污染;食品加工设备齐全、功能完好,保证食品安全。

第九条铁路运营站段职工食堂应当建立开办者第一责任人制度,做到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完好,食品分类冷藏、即时加工和餐饮具洗消合格。落实食品贮存、食品加工、通风防尘、防鼠防虫、垃圾处理等风险控制要求,实施食品留样制度,保证食品安全。

第十条铁路运营集中加工快餐盒饭的食品经营企业应当达到厂房洁净、封闭加工、流程合理等控制要求,落实原料检验、半成品检验、成品出厂检验等检验控制要求,实施食品留样措施,做到全程可追溯。盒饭应当标注生产日期,配送应当达到贮运温度、时间等控制要求。

第十一条铁路站车生活饮用水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三章贮存与运输要求

第十二条承运食品的车站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符合铁路货物运输规定,保持货场环境卫生整洁,实施食品定点货位存放,做好货品查验登记,保证食品可追溯。

第十三条承运食品的车站应当落实食品贮存通风、防潮、鼠虫害等风险控制要求,保证食品贮存货位达到贮存温度、湿度等食品安全标准,禁止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放、混装。

第十四条承运食品的车辆应当符合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标有清洗合格标识,禁止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运,防止食品交叉污染。

第十五条承运鲜肉类、水产品等易腐败变质食品,应当具有冷藏冷冻设施,并符合温度、湿度等食品安全控制要求。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对辖区内铁路运营中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许可和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凭执法证件在辖区内开展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工作。

第十八条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公布检验结果,并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

第十九条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

对抽查检测结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进行检验。抽查检测结果确定有关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二十条发生铁路食品运输污染、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单位,应当立即报告所属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生突发事件后,应当立即采取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施设备等控制措施,会同有关部门、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调查处理,做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按预案要求报告。

第二十一条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建立应急处置工作协调机制,必要时向相关部门通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

第二十二条铁路运营中的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由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的,按照有关规定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中的铁路站车是指铁路车站和铁路客货运列车。铁路车站范围指铁路车站主体站房前风雨棚以内、候车室、站台等站内区域。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篇2

1.1京津冀铁路安全管理法制建设现状

目前京津冀三地共同遵守的铁路安全管理相关法规为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国新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开始施行,对铁路行业的建设质量安全、专用设备质量安全、铁路线路安全、铁路运营安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同时配套的《铁路机车车辆设计制造维修进口许可办法》、《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生产企业审批办法》、《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许可办法》和《违反〈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等四个配套部门规章同步施行,与《中国铁路法》、《安全生产法》共同组成了我国的铁路安全管理法制体系。这样的法律体系是覆盖全国的,当然也覆盖京津冀全域。2014年12月1日生效的《河北省铁路安全管理规定》,代表了河北省在铁路安全管理方面的省内要求,除对国务院《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中的25条内容进行细化外,还根据铁路发展与河北省实际情况,在横向上强调了公安、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10个政府部门的联防管理职责,在纵向上建立了省、市、县、乡、村逐级护路联防管理机制,同时对相关技术标准、权责划分做出了规定。北京、天津在铁路安全管理方面,主要依据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而代表天津市铁路安全管理专门法规只有2004年修订的《天津市铁路道口安全管理办法》,对铁道口安全的管理。北京市的铁路安全专门法规则只有1998年的《北京市维护铁路道通安全暂行办法》。从法制建设方面,河北的铁路安全管理法规相对完善,而北京、天津则相对弱化。

1.2京津冀铁路安全管理机构现状

铁路管理机构的职能之一便是铁路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直接关系铁路安全管理的效能。在我国将铁路分为国家铁路和地方铁路,之后还有合资铁路和企业专用线。国家铁路在2013年大部制改革之前由政企合一的铁道部管理;大部制改革之后,产生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两个机构分别负责铁路管理的企业职能和政府职能。地方铁路主要是本省或者几个省地方财政出资建立的铁路,在管理方式上在之前主要由政企合一的地方铁路管理局来负责,在后来的发展中不少地方铁路管理局转型将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剥离。合资铁路则主要由各个路局代管,企业专用线则由各个企业自行管理,地方政府监管。目前河北省的地方铁路的政府管理职能主要集中在河北省铁路管理局,同时河北省发改委下辖的铁路建设管理办公室和河北省安全生产管理局监管二处下辖的河北省铁路道口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分别对河北省地方铁路的规划与安全行使一定的监管职能,因此总的来说河北省地方铁路的管理特征是政企分离、多头管理。天津市的地方铁路的规划、货物运输、施工建设主要由天津市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是由天津市地方铁路管理局转型而来。在政府管理方面,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的轨道交通管理处主要负责地铁、轻轨的管理,而对天津市地方铁路的管理却很少涉及,体现出一定的政府管理职能缺失。北京市基本没有地方铁路,而主要有企业专用线,在管理上既无类似于天津铁路集团的投资建设主体,也没有类似于河北省铁路管理局的政府管理部门,是一种双重缺失的特征。

2发达国家的铁路安全管理经验

2.1美国铁路安全管理经验

美国的铁路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通过法律来规范和引导铁路行业的健康发展,概括而言,美国的铁路安全管理是以“双层”法律规制为特征。美国的铁路安全法律体系,由美国国会颁布的国家层面法律和交通运输部及所属机构颁布的行业层面的规章和规则组成。美国的铁路安全管理立法主要管理:铁路安全、铁路风险、铁路设备安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铁路事故应急处理、铁路事故调查处理、人员安全、道口安全和其他。我国的铁路安全管理法规体系及京津冀三地的铁路安全管理规定,基本涵盖了美国铁路安全管理立法中的绝大部分内容,但是对于安全风险的管理却没有明显的涉及

2.2日本的铁路安全管理经验

日本铁路安全管理机构有两类: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部门。按照企业守法、政府执法监察来实行铁路安全管理。在日本,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有负责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体制评价及监督的大臣官房、负责安全分析的综合政策局、负责事故原因分析和设备监督管理的铁道局、地方运输局和负责事故调查的运输安全委员会。日本的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有两个部分:主管安全工作的主管和安全推进委员会。日本的铁路安全管理实现了政府监督与企业管理的对接,政府不仅可以对企业的安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安全主管的任免进行管理,同时还会对企业的现场派驻人员进行现场的安全监督。政府安全监督和企业安全管理相统一配合的制度值得借鉴。

2.3欧盟的铁路安全管理经验

欧盟的共同运输政策旨在消除各种限制,协调各国的运输。欧盟的《铁路安全指令》为欧盟各国的铁路统一及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形成了法律层次和组织层次的管理模式。铁路安全的法律层面主要以《铁路安全指令》为主,在欧盟成员国之间约定了共同的安全目标、安全方法、安全指标和安全体系。并且实行了安全认证制度———分别对铁路基础设施企业和铁路运输企业颁发安全认证证书。安全证书的认证包含了成员国自身对企业的认证和他国对本国企业的认证。在组织层面,欧盟形成了以欧洲铁路机构为核心的包含众多其他机构的组织:欧盟颁布《铁路安全指令》指导欧盟各国;欧洲铁路机构安全工作组指导安全指令的贯彻执行,并且颁布配套指南和指导性文件;各个成员国颁布本国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引入《铁路安全指令》的核心内容;安全监管当局和事故调查机构各自履行安全管理框架内职责;独立的安全评估机构提供提供独立、专业的安全评估和审核;行业协会则引领欧洲铁路行业健康安全发展。欧盟的统一法规和完善组织值得借鉴。

3京津冀铁路协同管理模式设计

3.1构建职能集中且协调配合的京津冀铁路一体化组织机构

铁路安全一体化是为铁路一体化服务的,因此首先要理顺京津冀铁路一体化的组织机构。按照大部制改革中政企分离的要求,将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的地方铁路(包括合资铁路和企业专用线)的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明确、剥离,并按照中央政府关于政府职能转移、下放、整合、加强的要求对政府职能部分进行集中,明确管理主体、提高规制效率。基于1.2中分析的三省市的管理机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建议河北省合并相应机构及职能。在职能的优化整合方面,《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了解决职责交叉、分散问题三条基本原则: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机构;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用信息平台,推动资源共享、提高效能。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及提升政府规制效率的需要,将河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辖的铁路建设管理办公室和河北省安全生产管理局监管二处下辖的河北省铁路道口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合并于河北省铁路管理局统一管理,将河北省铁路管理局作为代表河北省铁路政府管理的主责部门。二是,建议京津设立对应机构及职能。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和北京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下设与河北省铁路管理局级别对等、职能相似的管理机构,可分别叫天津市铁路管理局和北京市铁路管理局。至于企业职能,天津市无需新增,北京市则按需求自由设定。可在有建设需求时,成立地方铁路投资公司。三是,建议构建协调京津冀地方铁路与国家铁路的政府管理机构。大部制改革之后,铁道部政企分离,政府职能部分主要由国家铁路局负责,北京、天津、河北三个区域的国家铁路由铁路总公司下设的北京铁路局负责企业运营管理,对应的政府职能由安全监察司下设的北京铁路督察处负责管理。那么企业层面则以北京铁路局为主,以各个地方铁路、企业为辅。

3.2建立评价与监督并重的京津冀铁路安全一体化法规体系

不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欧盟的铁路改革与安全管理,都是以立法作为基础,通过立法来保障安全管理的强制性实施。在我国的现行体制中,各个省份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拥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京津冀三个省市以生效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为基本范本,结合三个省市的地方铁路的特点,制定涉及三个省市的地方铁路条例。在实施上,欧盟的铁路安全指令可以在各个国家顺利实施,那么中国的三个省市形成统一的地方铁路条例也并非不可操作。有了统一的安全管理条例,就可以为京津冀安全一体化奠定法律基础。国家铁路主要由国家铁路局来派驻监管。而地方铁路则依靠各省市铁路管理局来监管。通过借鉴美国强化风险管理、日本全面深度监管、欧盟同一法律基础等特征,在三省市立法上,建议对地方铁路的管理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一是,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制定《安全生产制度》并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的主管应由企业副总经理级人员担任,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须报各省市铁路管理局审查并备案,安全主管人选须报铁路管理局备案,但铁路管理局对企业安全主管的人选没有干涉的权利。二是,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向注册地铁路管理局提交《企业铁路运输年度安全风险报告》,铁路管理局每年必须结合企业安全风险报告及现场检查情况,对铁路企业的风险进行测评,并提出整改意见。三是,铁路管理局必须定期和不定期对管辖地企业现场进行监察,对现场的设施、人员、车辆等情况进行监察。四是,事故处理以事故发生地的铁路管理局为主,以运输企业注册地的铁路管理局为辅。

3.3京津冀铁路安全协同管理模式

总结京津冀铁路安全管理一体化,以评价与监管并重的一体化法规为基础,以职能集中、协调配合的组织机构为实现形式,通过通过风险评价、制度建设监督、现场督察和事故的调查处理,从京津冀铁路一体化安全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维度进行监管,形成了闭环的京津冀安全管理一体化政府管理新模式,

4京津冀铁路安全协同管理模式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

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确定评价指标铁路安全政府管理新模式需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社会公平。政府的安全管理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政府对企业的规制。安全管理模式能否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能否对不同地区的企业一视同仁,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二是,规制效率。安全管理固然重要,但是过于繁杂的程序与规章约束反而限制了铁路行业的发展,因此能否保证规制效率是新模式的又一个重要指标。三是,安全提升。安全管理模式必须能够切实的使铁路的安全得到切实的提升,因此安全提升是最根本的目标。四是,还需要考虑实施难度的问题,能够顺利实施是方案可行的最基本目标。

5结论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篇3

一、20*年铁路护路工作总结

20*年,我县铁路护路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综治办、铁护办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确保铁路安全畅通为目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个中心,坚定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处置铁路突发事件,集中治理涉路矛盾大胆推进护路队伍改革,严格落实护路联防责任制,强力推进路地协作,努力巩固省级安全文明铁道线成果,切实保障了铁路治安的持续稳定,开创了铁路护路工作新局面。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铁路护路责任体系完备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铁路护路工作。按照要求,县综治委要把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坚持与综治工作同安排部署,同检查考核,实行一体化管理,纳入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层层签订护路目标责任书,落实目标责任制。年初,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会议,同铁路沿线八镇签订了护路目标责任书。沿线各镇也相继与村、社、学校签订了护路目标责任书,构筑了全县上下共同履行铁路护路职责,共同维护铁路安全畅通的网络体系。

为确保铁路护路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加大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力度,县委、县政府调整充实了旺苍县铁路护路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沿线各镇也相应建立了铁路护路领导机构,设立了铁护办公室,落实了办公室工作人员,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规程,为全县铁路护路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证和物质基础。一年来,县委副书记何社元,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何海生作为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曾三次组织铁护领导小组成员专题研究铁路护路工作,多次深入旺苍火车站、省道202线西段督促协调涉及铁路安全运营的矛盾和问题。全省九月份铁护工作会议后,为推动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何海生常务副县长亲自组织县铁护办研究制定了贯彻方案,落实了会议经费,并亲自参加会议对深化全县铁路护路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委把铁路护路工作拿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高度关注县综治办、县铁护办的工作运行情况,适时提出工作推进要求,常务副书记何平、副书记王进忠还亲自参加了尚武镇202线改造中断铁路、金溪谢之华拦车、三江桃红社道穿越铁路、嘉川道口治理等涉及铁路安全运行的现场处理工作。县综治办、县铁护办在加强对基层护路工作的指导和护路队伍的管理,妥善协调路地关系,积极处置铁路突发事件,规范全县护路工作健康运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主导作用,全县铁路护路工作迈上了规范运作的快车道。

(二)齐抓共管,整体联动,铁路治安秩序得到根本好转

铁路护路联防体系,是我县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控体系的重要内容。一年来,全县整体联动治安巡逻队和应急分队近四千人的两支重要群防力量为维护全县治安秩序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铁路沿线各镇的整体联动治安巡逻队以铁路护路为己任,密切加强铁路巡逻守护,共同履行维护铁路治安的责任,深化了路地共建安全文明铁道线的内涵。同时,路地公安的治安防控责任进一步加强,铁路部门内部管理和巡道监守职责进一步规范,建立健全了专群结合,路地结合维护铁路安全畅通的工作机制。沿线各镇在县综治办、县铁护办的指导下,把工作重点延伸到基层,把责任落实到村、组、学校、岗位人员,与铁路沿线村组签订了护路责任书,与村民制定了爱路护路乡规民约,与五残人员、放牧人员、机动车驾驶员等签订了安全合同书,与废旧收购加工站点签订了不收购加工铁路器材合约书,确定了流动人口、重点人口管理监护责任。共签订镇对村、校、厂矿、企业护路责任书78份,《防止机动车肇事合约书》99份,《防止耕井肇事合约书》140份,《爱路护路公约》1300份,《不收购、加工铁路器材合约书》22份,把铁路护路的要求贯穿到了各行业、各环节、各方面,为确保铁路安全畅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铁路治安整治是铁路护路长期面对的课题,“严打”是确保铁路安全畅通的前提。一年来,沿线各镇综治委和公安派出所按照县综治委的安排和公安机关的部署,积极组织开展“一打三整治”活动,及时排查和整治危及铁路运输,施工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和重点区段,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全年铁路无恶性刑事案件,无重特大治安责任事故,刑事发案8件,侦破5件,与上年持平。治安案件发案27件,查处27件,较上年下降50%,铁路治安秩序明显好转。金溪派出所、普济派出所、白水派出所、东河派出所等基层公安机关在当地综治委铁路护路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维护辖区铁路治安秩序,强化涉路违法犯罪的打击处理和对涉路违法犯罪防范控制等方面做出了表率,展示了声威,体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锐意改革,规范管理,大力加强全县护路队伍建设

为强化护路责任,保持护路队伍的旺盛活力,县铁护办认真贯彻落实九月份全省深化安全文明铁道线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护路队伍管理体制改革,与沿线12名护路队员分别签订了护路承包合同,制定了考核实施细则,将护路队员管理由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法律管理模式,在体制上根本解决了落实护路管理责任问题。

同时,县铁护办注重汲取过去队伍管理中成功经验,坚持八项制度,从严管理队伍。即:坚持对队员每月一次以会代训的政治、业务知识学习制度;坚持队员每天按时、定点上岗巡查、交接、签字制度;坚持护路队长、副队长为主的经常上路检查队员上岗情况的制度;坚持县护路办领导不定期上路检查铁路安全及队员纪律督查制度;坚持宣传工作经常性、多样化制度;坚持对队员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总结、考评和奖惩制度;坚持重大事故第一时间报告和抢赴现场妥善处置制度;坚持每月一次隐情分析报告制度。通过这些制度坚持不懈地一以贯之地执行,护路队员的纪律性、自觉性、责任性普遍得到加强,全县12名队员无违法违纪、无渎职过失事件发生,队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在护路队员巡查中,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安全隐患5起,防止路外伤亡事故2起,协助铁路公安机关破获涉路刑事案件1起,协助查获违法人员4人,清理各类人员52人,查获垫板6块,制止非法铺设平交道口1起,配合铁路有关部门制止202线省道公路改建施工涉及铁路安全的爆破作业15起,制止非法在铁路路肩埋置电缆施工3起,解决涉路纠纷81起,清除非法种植农作物7亩,清理垃圾25立方米,拣拾烧毁白色垃圾180余公斤。全县铁路护路基本实现了“八无”目标:即铁路用地无违法建筑,路肩、护坡、防护林无垃圾污染,路界无放牧牲畜、无违法种植,铁路设施设备无盗窃遗失,无石击列车,无道口堵塞,无路外人畜伤亡等,有力维护了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过去的一年,是团结拼搏的一年,是深化改革的一年,是锐意进取的一年,是求真务实的一年,工作艰辛,成绩突出,保障了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为旺苍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各行业各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铁路护路先进工作者,在今天的会议上将要进行表彰奖励。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一年来的工作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问题:一是乡镇间对铁路护路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镇党政领导责任意识退化,工作开展不力;二是个别铁路部门的护路爱路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干部职工教育管理松懈,甚至出现问题,在工作中没有主动性、预见性,缺乏强有力的配合;宣传报道较少,信息反馈不及时等等,以上问题需要在新的一年工作中大力加以解决。

二、20*年全县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要点

20*年202线西段改造还在进行中,东段的改造即将展开,全县的铁路护路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还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按照全市政法工作会议和铁护工作会议精神,我县20*年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市、全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整体联动护路联防体系,深化安全文明铁道线创建活动,攻克难关,迎接挑战,为打造“平安旺苍”和推动全县改革和发展,确保铁路治安持续平稳,确保一线平安,开创铁路护路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切实维护铁路沿线平安

铁路沿线各镇党委、政府要加强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把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作为“平安旺苍”创建的重要内容,加大对铁路沿线涉路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掌握和了解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矛盾纠纷,特别注重把握和解决202线改造影响铁路安全的系列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责任,及时化解和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一些深层次的、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易引发的不稳定因素,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置,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发生有重大影响的冲击铁路和拦截列车的。

(二)严厉打击涉路违法犯罪,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要建立经常性严打整治工作机制,要坚持铁路治安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分析铁路治安形势,及时排查、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和重点区段,集中打击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的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查处各类治安案件,坚决杜绝因货盗、拆盗治安问题引发的铁路行车重大事故,涉路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稳中有降,由治安问题引发的铁路运输安全事故减少,击打列车、牲畜上道、摆放路障等危及行车安全的“五类”治安案件下降,沿线铁路设施完好无损。对整治重点要继续实行挂牌督办制度,保持强劲的整治工作力度,限期解决突出治安问题。要加强沿线治安管理,及时整治违法经营的废旧金属收购站点和烘炉站(点),严防“三品”(易燃、易爆、危险品)进站上车,净化周边治安环境,切实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三)深化安全文明铁道线建设活动,扎实推进铁路护路联防防范体系建设

各护路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要严格执行中央综治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深化安全文明铁道线建设活动为载体,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点、线、面专群结合,建立和完善铁路护路联防体系,结合“平安旺苍”创建活动,在沿线企事业单位、学校、乡镇(街道)、社区(村)创建一批平安示范单位,真正在沿线五华里内形成维护铁路治安的屏障,为“平安旺苍”的创建,打造“一线平安”。

铁路沿线要加大爱路护路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爱路护路宣传活动,使爱路护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广大群众的爱路护路自觉性。

(四)加强护路队伍建设培训,规范壮大铁路护路队伍

要把加强护路队伍的教育培训摆上重要工程日程,要以《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手册》为基本教材,针对铁路护路联防工作人员专兼职护路队员的不同特点,制定培训计划,认真组织集中培训,使他们了解铁路治安形势及突出的治安问题,熟悉必要的法律知识和铁路安全常识,明确职责任务,全面提高队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及时调换不适合做护路联防工作的人员,充实新人员,确保护路队员的精干。同时要关心和爱护队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了,以利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顺利开展。

(五)健全完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机制,开创铁路护路工作新局面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篇4

本文作者:田琳杨玉军工作单位:兰州铁路卫生监督所

综合监管模式的优势和有效性

铁道部又发文明确了铁路食安办的职责规定、机构设立、管辖范围、组织结构等事项,各铁路局也相继完成了机构设置、职责划分等工作,全路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以迅速建立,运营食品安全监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铁路卫生防疫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路18个铁路局在全国范围内整合、设立了23个卫生监督所,近1000名卫生监督员行使法律授权的铁路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按照铁道部规定,铁路卫生监督所作为各局食安办的执行机构,承担管辖范围内的食品安全监督执法活动[4],这一举措延续了铁路系统几十年以来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执法职能顺利接续。铁路卫生监督队伍具有执法人员和铁路企业职工的双重身份,进站上车、跟车添乘检查均在正常职责范围,熟悉铁路运输组织,掌握运营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为有效实施全程监管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食安办与各铁路局管辖范围一致,在划分职责时,明确路局劳卫处(铁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为其办事机构,客运处、运输处等为内设部门,确定了各部门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责。同时,制定了各运输站段和运输辅助单位食品安全责任主体、行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制度。这种联动机制的设计,将各部门、各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网格化、系统化管理格局,有效调动了各单位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积极性,防止出现监管部门孤军奋战、孤掌难鸣的不利局面。在问责方面,把食品安全纳入各单位运输安全一体化考核,将食品安全放在与运输安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部署、检查、考核,通过食安办联席会议沟通信息、协调工作,食品安全基础管理日益夯实。《食品安全法》设定的分段监管制度,将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分别授权不同的行政机关实施监督,由于配套法规的缺位和迟滞,部门之间的沟通、补台受阻,各环节出现职能交叉、职责模糊、推诿扯皮等,导致监管空白、多头执法、重复监督等现象发生,使经营者无所适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和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食安办将几个部门分别承担的职责授权铁路卫生监督所执行,实行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全环节一个部门监管,避免了分段监管需要多部门执法、重复建设执法部门的弊病,显著提高了执法效率,降低了执法成本。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铁路运营所涉及的所有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均由铁路卫生监督所承担监管责任,实现了全程覆盖和无缝对接,杜绝了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督等消极现象,有效整合了执法资源,减少了被检单位应检的频率和时间,增加了卫生公权的有效度和覆盖率,监管效果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启动问责程序时也不会出现责任虚化、问责缺失、问责疲软等现象。

完善综合监管模式的策略和途径

统一标准,快速提升硬件装备水平。执法能力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建设[5]。硬件投入是科学、客观开展执法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按照全路统一的配置标准,根据各级监督机构的规模、业务量、区位重要性等因素有重点、分批次进行执法装备的配备、补强和更新,主要侧重于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装备、信息技术设备、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的配置,以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提高监督工作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为执法工作提供客观、精准的科学依据。全路应规范统一铁路卫生监督机构外观标识,办公场所的门楣、标牌、灯箱、执法车辆、办公室门牌等均应使用统一制式,充分展示执法机构形象,推进正规化建设,方便群众办事。继续开展标准化监督机构创建工作,推动基础管理、业务建设、规范执法等方面深化达标。聚集人才,全面塑造监督队伍形象。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快铁路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利用人才入路政策和执法资质考核认证,吸纳青年人才进入路内,补充正常减员损失的员额,降低执法队伍平均年龄,形成合理的人才阶梯。建立覆盖全路的人才库,集中优势人才资源,对全路食品安全监管进行研究和实践,对基层执法提供行之有效的培训指导。在全路建成一批极具行业特色和核心品牌价值的监督所(科),打造优势学科和独特专业,为运营食品安全监管和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师资培训,培养业务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同步强化全员培训,突出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投诉举报处理、行政处罚案件、高铁食品安全控制、预防性卫生监督、新技术新方法等重点领域、重点内容的培训,建立全路-铁路局-卫生监督所三级培训网络,分层分批培训执法人员,提高轮训的覆盖率和针对性。合理设定考评内容和目标。要注重对执法人员完成监督执法指标的定量考核,更应重视对执法能力的有效考评。一方面加强对行政许可、监督监测、案件查处、重大活动保障、突发事件处理、监督频次和覆盖率、事故发生率、投诉率、文书制作规范等监督执法职能刚性指标的量化考评;另一方面加强对执法人员现场发现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执法程序、技术指导效果、法制宣传教育、执法效率、监督质量、信息管理、执法稽查等监督执法能力指标的客观考评。通过绩效考核,调动执法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监管方式创新和监管理念转换,促使现场执法工作和基础管理工作有机统一、同步提高,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健全、完善逐级考核制度。形成铁道部对铁路局、铁路局对监督执法机构、执法机构对基层所(科、站)的递进式考评体系。按照统一的考评标准和考核方法,量化评估、奖优惩劣,将执法机构的的整体效能考评和个人业绩考评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连带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定远近适度的组织目标,增强机构、人员之间的协作配合,保持相互制约、相互控制、相互补台的良性互动,激发团队凝聚力和个人独立作战能力。对执法过程进行连续地、动态地考察、评价,发现执法人员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卡控措施,修正执法流程,充分发挥前馈控制作用,减少、杜绝执法人员的差错和纰漏。落实责任,分解风险,提高各部门协同能力和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更好地发挥铁路食安办内设机构管理食品安全的作用和能力,将各部门职责进一步细化分解,按照铁路运输组织的特点,分系统确定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确保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专业处室的自身管理健全,专业指导到位。深入开发领导层,落实运输业各单位、运输辅助单位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意识,促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良好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各类食品安全标准、规范,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改变食品安全自身管理重表面轻内容、重部署轻落实、重检查轻整改、重结果轻总结的不良习惯。将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引入铁路食品安全监管,研判、确定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点,指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逐步建立Gmp(良好操作规范)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运用HaCCp安全控制体系实现食品安全自我控制,形成比较完善、便于操作、能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自控体系。沟通协作,纵横联络,健全全程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全路应统一规划交流沟通工作,建立部际、局际联络机制,加强各铁路局、食安办之间的协作沟通,定期通报情况,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持。健全运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和评估制度,重点对餐车、配餐基地、高铁食品、站台自制散装食品等高危食品和重点环节食品进行风险监测分析,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完善风险评估组织和支持机制,培训风险评估人员,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保证风险评估科学、有效开展,为综合分析食品安全状况,提出安全预警提供客观依据。全路食品安全监测应融入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建立运行的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的双向交流,并通过铁路系统网络,将食品安全信息第一时间传递至基层执法机构,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险。规范指导,典型引路,促使铁路运营食品产业全面升级随着铁路发展步伐加快,运营食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也日益紧迫。综合监管模式面临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多环节改造的技术指导考验。必须深入细致地研究涉及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的法律要求和技术规范,制定贴近一线、科学有力的技术指导方案,提供符合实际、满足需要的技术指导。围绕高铁、动车组、既有线提速列车、普通列车四个层次的运输产品,按照现代化配餐中心的标准建成一批规模经营、全面覆盖的的餐饮配送中心和餐料配送基地,扩充成品餐直供能力和半成品餐加工能力,减少餐车加工环节。充分发挥中心车站和站台的食品流通功能,健全流通食品溯源体系,强化源头管理和过程控制。突出对餐饮服务单位布局流程、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指导,以站段机关食堂为重点,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建成食品安全示范点,以此为样板改造铁路沿线职工伙食团,有效解决伙食团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问题。科技创新,系统研发,持续推进运营食品综合监管信息化体系建设在综合监管模式下,执法机构信息系统的研发要科学分析食品监管各个环节、各种业态的规模和管理水平,涵盖各种生产经营方式的实际应用。逐步建立行政许可审批、监督执法、行政处罚、突发事件处理、监测检验、统计查询等模块,实现各种管理系统与子模块之间的有序衔接,提高执法效率和资源共享水平,规范执法行为,确保审批程序逐级卡控。提供与被监管单位、疾控、食安办等相关部门端口连接的功能,增强信息互动交流,减少中间环节。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和各类图像采集、文字编辑、软件编译等先进设备,研发执法人员手持终端使用系统和覆盖重点单位、关键部位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铁路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构要树立强烈的信息化意识,强力推动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研发工程,逐步建立全路联网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系统,形成统一的硬件建设标准和软件开发规范,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信息化、数字化支持。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加强铁路环境安全整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普速铁路环境安全整治工作安排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准确把握铁路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扎实开展普速铁路环境安全整治工作。坚持清除隐患、标本兼治、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努力营造安全、整洁、有序的铁路运行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绿色转型、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创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依法整治,确保稳定。加强法治保障,坚持依法合规整治,既要消除安全隐患,又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根据普铁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核准情况,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思路,加快消除重大和明显的安全隐患,确保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三)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把普铁整治工作与平安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加强普铁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工作目标

通过三年集中整治,提升铁路安全管理能力和防范水平,确保铁路周边环境安全稳定,坚决遏制发生重特大铁路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体目标:有关铁路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整治;对依法划定的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实施有效管控;全面完成运行时速120公里及以上列车的线路全封闭和道口平改立;铁路沿线的安全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齐全完好;铁路沿线自然环境特别是地质灾害风险得到有效排查和治理;路外伤亡事故和影响列车运行的一般事故明显减少;铁路沿线环境安全管控长效工作机制健全完善。

四、工作任务

(一)清除铁路沿线两侧违法违规建造、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或者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仓库。

(二)整治铁路沿线彩钢瓦房等硬材料建(构)筑物以及风筝、气球等轻飘物在大风天气刮入铁路线路内导致安全隐患问题。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住建局成立普速铁路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安全科,办公室主任由副局长兼任,负责日常调度、检查督办、协调推动、每月上报工作进展情况等具体工作。

(二)强化工作责任。各相关成员单位要压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整治进展情况实行月调度、每月通报的工作制度,建立工作调度机制,解决重大疑难问题,推动工作扎实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统筹协调好各项工作任务,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推进意见。

(三)强化整治措施。建立隐患问题台账和销号机制,确定隐患发现报告、协调推动、整治跟踪、销号存档等流程管理的具体责任人,全过程记名记实,重点难点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对于情况清楚能够马上解决的问题,要立行立改;对于需要创造条件才能解决的问题,要列出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按时限要求整改。

(四)强化督导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随机抽查、专项督查、情况通报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补齐短板、纠正偏差,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要严肃责任查究,对在工作中推诿扯皮、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铁路运输;铁路客运车站;客运安全检查;法律法规依据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252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多。现阶段,我国的铁路运输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铁路客运量最大的国家,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铁路客运量达到230460.0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约9.4%。随着我国铁路网的不断完善,我国铁路客运规模将继续不断增加,成为广大旅客的首选出行方式。安全是铁路客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保证铁路运输企业生存与不断发展的基本要求。

我国铁路点多、线长,车站的数量非常庞大。车站作为铁路运输的基本单元,是旅客出行的第一站,是保证铁路运输能够正常、顺利运营的基础,所以加强铁路车站安全管理,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政治经济等利益,也关系到铁路行业自身的形象和生存发展状况。

2铁路客运车站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2.1管理层安全管理意识落后

部分铁路安全管理人员观念陈旧,已经不能适应铁路运输的飞速发展[1]。受传统经验的影响,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时,没有超前意识,往往是发生了安全事故后,只是单纯地进行安全事故处理,没有从事故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以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同时,也没有对安全风险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不能做到预防事故为主。

2.2缺少系统的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国家制定了相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车站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使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如培训科目不具体、培训时间没有量化的规定、培训方式不能与实际相结合、没有详细的考核办法等,这些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培训只是为了应付差事,没有真正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2.3客运设备设施管理与巡查存在问题

部分铁路局对车站客运设备设施进行了分类,也明确了责任人,这对确保客运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与使用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不同类型的设备设施影响铁路客运安全的程度不同,车站缺乏针对各项设备设施具体的管理办法,导致安全管理成果不显著。在设备设施巡查方面,车站制定的检查不够具体、不确定,很多检查办法没有具体的检查时间、检查形式、检查内容、整改要求等。笼统的规定,可能导致设备设施巡查流于形式,起不到重要的作用。

2.4客运安全监督检查不到位

安全监督检查部门是任何一个生产企业应该设置的职能部门,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铁路局安监室均是为保证铁路安全生产服务的部门,其职责是依照“监督检查、有力指导、积极服务”的原则对车站等生产部门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现场安全隐患,协助做好治理和整改工作。但是,相关安全检查部门存在监督检查制度不完善,检查项点不明确,检查工作不认真等问题,检查工作敷衍了事,这些均影响基层职工的安全意识,使铁路职工产生安全不重要的错觉[2]。

3铁路客运车站安全管理改进建议

3.1提升管理层文化水平,改善安全管理理念

针对铁路安全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观念落后的情况,建议铁路部门能够对车站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组织学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风险管理理论等,提高管理人员水平;同时,铁路部门在确定安全管理人员的时候,可以考虑安全专业相关的高层次人才,提高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另外,由于铁路一线职工长期与旅客、设备设施打交道,对车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点、安全隐患有详细的了解,因此,可以选择部分基层优秀人才进入铁路安全监督检查队伍,提高车站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2强化车站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是改善和提升铁路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因此,有必要对铁路客运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二是职工劳动安全培训。车站应根据铁路局制定的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适合车站的更加详细与具体的培训细则,细则应包括培训科目与内容、培训周期与学时、培训方式以及培训结束之后的考核办法;除此之外,还必须对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规章、新工艺、新材料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使职工熟练掌握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从而确保运输工作的安全进行。

3.3规范客运设施设备管理措施,适应铁路运输安全需要

铁路设备设施是进行铁路运输的物质基础,客运设备设施的正常运作直接关系着铁路运输安全。因此,车站应针对客运设备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包括各项设施设备的使用办法、维修制度、明确各相关责任人;制定具体的安全卡控措施,细化安全风险点及其控制措施,确保“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对可能影响旅客安全的设施设备,车站应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广播宣传等,确保旅客人身安全;此外,还应加大检查力度,定期对客运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组织整改。

3.4编制铁路客运安全监督检查手册,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水平

由于铁路安全监督检查部门没有统一的检查标准,使安全监察人员有了过多的自由裁量权,这样增加了执法的随意性,不能保证安全监察工作的公开透明[3]。因此,建议安全监察部门能够结合我国铁路客运安全实际,针对普铁车站、高铁车站、普铁列车、高铁列车、客运段等不同对象,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各对象的风险点实际,分安全管理、客运组织、客运服务、应急保障等不同模块,编制铁路客运车站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手册,为铁路客运安全监察人员的检查工作提供指导。表1为普铁车站客运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手册的安全管理部分。

检查手册要求逐条标识法律法规依据,对采用的各项依据进行编号;并对监督检查类别、检查项目下的检查项点,按照有依法处罚项点、责令整改项点、倡导要求项点对应分类标识。铁路客运安全监督检查手册的编制,能够为客运安全监察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提供标准,为其进行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工具。表1中检查依据列的编号,a2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B15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B16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4结语

(下转第256页)(上接第286页)

安全是铁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而确保铁路旅客安全是铁路运输的重中之重。铁路运输企业必须采取多项措施(包括人员培训、设施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的规范与有力执行等),不断改善铁路运输安全状况;铁路客运安全监管部门,也应通过检查标准规范化、安全检查常态化等方式,积极营造“大安全”氛围,适应铁路客运安全发展需要,实现铁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单忠民.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7):207.

[2]杨强.铁路运输安全监管体制探究实践[J].科技与企业,2016(08):19.

[3]孙璐艳.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监管体系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3(04):71-74.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账户管理;加强;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2

一、规范账户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业务往来的开展必须通过账户进行资金的收付。账户使用、管理的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安全,所以加强日常账户管理在财务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铁路企业对各单位账户采取财会部门归口集中管理模式,实行审批、备案管理制度。2006年原铁道部根据《铁路单位账户管理暂行办法》和《铁路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开发使用账户管理子系统,将全路单位账户信息录入系统并备案完成,并在全路范围对铁路单位账户进行了数次全面清理,各单位账户逐步统一规范化管理。规范铁路各单位账户开立和使用,对于提高账户管理水平,集中货币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大资金监管力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账户管理规范规定结算中心每年开展账户年检,通过账户年检,进一步掌握铁路各开户单位资金运用状况,账户使用情况,并指出各单位账户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堵塞了资金安全管理漏洞,从源头上规范了各单位的账户管理,对防范资金风险起到了预警作用。总之,加强规范账户管理是保障资金安全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

二、账户管理工作的风险

1.账户管理风险意识淡薄。账户是企业进行资金收付、办理结算业务的载体,账户管理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中,规定了账户正确使用和操作的方法。若账户管理人员对账户风险意识重视度淡薄,工作中干惯了、看惯了的思想根深蒂固,风险随时随处存在,隐藏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工作一时的疏忽,就有可能造成违规违法办理收支结算业务的现象,铁路资金安全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2.账户违规操作风险。由于对国家财经、金融法律法规熟悉程度不够,账户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学习不深刻,规范操作流于形式,账户管理疏松、混乱,给违法犯罪行为提供可乘之机,滋生“小金库”、私设账外账、挪用公款、套取现金、出租出借账户等违法行为发生。

3.资金管理安全风险。不按审批部门批准的账户性质使用账户,贷款账户、专用账户等日常资金沉淀量过大,直接影响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度,铁路资金归集率受到严重影响。

三、账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未经审批部门批准开立账户

鉴于铁路企业庞杂,受铁路线路长、点多、面广等特殊性的限制,使得铁路企业各单位的账户设置分散。个别单位由于缺乏管理意识,账户规范管理重视度不高,相关制度理解不透彻,贪图方便等原因,未经审批部门批准同意,随意开立账户用于经济活动和业务往来,一方面逃避账户管理部门监管,另一方面使账户资金游离于铁路归集资金管理系统之外,造成资金集中管理困难加大,资金使用效率降低。

2.未按审批的账户性质使用账户

账户开立时,审批部门根据单位的申请资料、账户的具体用途,划分并指定了账户性质。账户管理规章、制度以及文件中明确要求各单位应该按照审批部门批准的账户性质使用账户。运营企业因每年接受审计、税务等各类检查次数繁多,管理人员责任心强,账户使用比较规范,而非运输企业、集经单位多属独立法人资格,纳税账户多开立在指定的四大归集银行之外,少数单位账户监管不到位,违反纳税专户日常不应有资金沉淀,缴费前三个工作日资金沉淀不应超过应纳税及缴费额110%的规定,致使资金流存时间、资金沉淀量过大;合资铁路公司因施工所需大量资金,与专业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受具体银行业务限制,违反贷款账户仅用于贷款本金收、支及利息支付使用,贷款到账后必须转入基本账户使用,贷款户日常不应有余额的规定,因纳税、贷款两类账户不属于归集范围,各单位日常资金分散、沉淀量过大不利于资金归集,严重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为单位违规操作提供了温床。

3.账户管理基础工作不扎实

开户单位对财经法规制度学习不积极、深刻,未指定具体账户管理员,对单位账户未设台帐,账户资料保管不完整,不关注账户管理子系统中信息的变化,对系统操作流程不熟悉等等,造成基础工作管理混乱,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账户期限已到期未及时办理延期手续;二是备案资料提供不完整,拖延备案时间;三是账户信息已变更,系统中未及时申请变更、备案,造成系统信息滞后,账户信息的不连续,给以后工作带来不便;四是销户申请已办理,由于提供银行资料不全,在银行未办理完销户手续,系统无法备案;五是长期不动户、久悬账户的清理停滞不前。

4.账户管理子系统操作运用有待提升

账户管理子系统自开发使用以来,经过数次升级不断完善。由于日常安排账户系统操作集中培训、流程演练次数较少,账户管理人员对账户管理子系统掌握程度不够熟练,账户信息维护与核对不及时,账户基础信息数据不规范、不准确、不完整,造成账户信息失真。

四、改进措施及建议

1.提高账户管理风险的认识

铁路各开户单位应高度重视账户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铁总财〔2015〕201号)、《铁路单位账户管理的指导意见》(铁财〔2012〕242号)要求,落实各账户管理部门具体责任,各尽其能,各负其责,依法合规管理使用账户,规范账户管理操作流程,完善、补充修改规章制度,将所有账户纳入监管范围,从源头上确保资金安全。

2.严格账户审批、备案手续

严格执行账户审批、备案制度,按照账户操作流程,所有申请开立、变更和撤销的铁路单位,需提供完备、真实的开立、变更和撤销资料,首先必须经过归口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其次结算中心签署会签意见,再经审批部门专人审核开户单位提供资料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经审批部门批准后方能在银行(或结算中心)办理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在商业银行开立、变更、撤销账户后5个工作日内到结算中心备案。账户备案部门须指定专人,负责根据纸制账户备案内容完成账户管理子系统中的账户备案工作,不得修改系统账户信息,纸制账户备案内容与系统数据不符或未备案的账户,要定期报账户审批部门解决处理。

3.夯实账户管理基础工作

进一步加强账户的日常管理,全面认真学公司文件及路局规章制度,通过学习提升账户管理风险意识;积极组织培训学习班,熟练掌握账户管理子系统的操作维护;落实责任制度,要求各开户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账户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本单位详细的账户信息台帐,认真核对本单位账户管理子系统中的账户数量及账户信息,及时更改不符信息,随时关注账户的变动、使用情况,确保信息与账户管理子系统一致。规范账户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加大账户管理监管力度

一是柜台监管。柜台经办人员把好资料审核第一关,必须依据审批部门通过的审批表办理账户的具体业务,信息录入准确无误,确保系统数据真实、完整;与内部开户单位签订《内部结算账户安全监督监管协议》,规范办理支付业务操作,严格审核账户用途,对于总公司、路局明令禁止的违规资金或用途不明的资金支付不予办理,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把好资金支付监管关。

二是账户大额资金支付监管。结算中心落实大额资金支付监管的职责,对开户单位大额资金支付动态实时全面监管。受理开户单位大额资金支付业务,首先审核是否符合大额资金联签制度,手续、资料是否齐备,单位主要负责人、总会计、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否共同签字同意。其次关注资金流向、用途,对可疑支付和总公司明令禁止的资金投向,及时上报上级财务主管部门。

三是加强与开户单位账户对账工作。内部结算账户,结算中心定期签发对账回单,要求开户单位按照规定的时间签认返回结算中心,结算中心对开户单位的对账回单及银行余额调节表进行审核确认,存档备案保管,对逾期没有缴回对账回单的单位暂停办理结算业务并报其上级单位。对于休眠账户,结算中心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其资金动态,严防违规挪用休眠账户资金的行为。

四是定期开展账户年检。结算中心按总公司要求和规定定期开展账户年检,将其作为加强资金管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结算中心以账户管理和使用为重点,具体做到以下五方面:一是审核账户的开立审批、变更、销户等手续的规范性;二是对期末资金余额是否符合贷款、纳税、财务报告、现金管理规定等进行审核;三是核对账户信息是否与管理系统中记载一致;四是对管理存在问题的账户在年检表上“中心意见”栏一一作出规范整改批示,指导单位及时整改;五是下发《西安铁路局账户年检情况通报》,引导和督促各单位加强账户管理,督促各单位完成整改工作并全程跟踪检查。

5.切实加强存在问题的整改

各账户归口管理部门明确职责范围,加强对所属单位账户管理子系统的监管,随时掌握账户信息变动情况,查看系统账户各项业务进展情况,及时跟踪并督促按时完成业务的处理。上级财务主管部门切实加强账户管理的督导,督促和协调各单位及时规范地整改存在问题。一是对未按规定进行开户审批和账户备案账户的,限期到审批部门补办审批手续并备案;二是对未按审批性质使用账户的,按照账户管理、资金归集的相关规定,同时为缓解路局资金紧缺现象,更好实现资金使用效益,要求将资金转入基本账户;三是对休眠户和长期没有动态的账户进行清理,办理销户手续;四是对个别账户由于提供资料手续不全无法销户的,上级主管部门要与开户银行沟通,采取具体措施,商定解决方案,限期尽快办理销户;五是对于账户资金余额未纳入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上级财务主管部门要负责牵头查明原因,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所有资金纳入财务报表,防止“小金库”问题的发生;六是对长期遗留、棘手问题的账户,要重点关注,专人负责,专题研究,制定专项有效措施。

6.严格考核制度。加强对账户规范管理的考核力度,建立考核台帐,纳入绩效考核。对账户监管检查中出现的问题,重视且引以为戒,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重复出现问题的单位,从重处罚,确保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对逾期不予纠正的单位要严格考核通报并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今后不得再发生此类问题。按期未整改完毕的,铁路局财务处将停办其账户开立、变更、销户等审批手续,结算所将对问题单位的账户不予会签和备案。

账户规范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只有依靠各账户归口管理部门、结算中心、上级财务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协作,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管理方法,齐抓共管,才能不断完善账户管理工作,提高账户监管水平,杜绝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现象,确保铁路资金安全运作,实现铁路资金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加强铁路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的实践与思考.新会计,2014,3.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铁路工程;既有线;施工机械;安全监察

1通过安全教育培训,使各参建公司的项目管理人员真正了解、熟悉施工机械进入铁路安全区内作业的有关规定

开工前,项目经理部要组织各专业公司参建的架子队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认真学习铁道部铁建设【2008】14号《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暂行规定》、铁道部铁办〔2008〕190号《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0〕51号关于公布《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补充办法》的通知、铁道部铁运【2006】177号《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等铁道部、铁路局有关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的有关规程、规定、文件。

通过教育培训,明确各种施工机械进入铁路安全区内作业的各项规定,明白各项管理程序,明白各项手续的办理,明白各项监控要求,明白各项安全措施,明白各项安全责任制度。

2必须按规定办理安全协议

要严格按规定的要求,在开工前必须与既有线设备管理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安全协议书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2.1工程概况(施工项目、作业内容、地点和时间、影响范围)。

2.2施工责任地段和期限。

2.3双方所遵循的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

2.4安全防护内容、措施及专业结合部安全分工(根据施工地点、专业实际情况,由双方制定具体条款)。

2.5双方安全责任、权利和义务(包括共同安全职责和双方各自安全职责)。

2.6违约责任和经济赔偿办法(包括发生铁路交通责任事故时双方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2.7安全监督和基建、更新改造项目配合费用。

2.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各项安全协议由铁路局主管处室和安全监察室审查批准,并加盖本部门公章,未签订安全协议、安全协议内容不齐全及安全协议未经有关部门审批的施工计划,一律不得在计划表上签字盖章。

安全协议经审批后,要上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上级安全技术主管部门,架子队﹙作业队﹚要建档管理待查。

3进入铁路线路区间安全保护区内作业的施工机械、车辆必须填报《施工机械、车辆站内施工作业审批表》、《施工机械、车辆区间保护区内施工作业审批表》

在区间使用施工机械、车辆进入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施工作业,在签订《施工安全协议》的同时,必须向设备管理单位提报《施工机械、车辆区间保护区内施工作业审批表》,说明施工项目、使用的机械或车辆类型、数量、地点、时间、驾驶员姓名、施工负责人。报办事处安全监察室审批,未经审批严禁施工作业。

4涉及到站内施工作业,还应由直属车站或车务段签发《施工专用车辆通行证》

施工机械、车辆进入站内施工,在签订《施工安全协议》的同时,必须向直属车站、车务段提报《施工机械、车辆站内施工作业审批表》,说明施工项目、使用的机械或车辆类型、数量、地点、时间、驾驶员姓名、施工负责人。由直属车站、车务段审批,办理《施工专用车辆通行证》。未经审批施工机械、车辆严禁进入站内。大型站台、站舍、天桥、风雨棚、排水槽改造施工,需要使用施工机械、车辆上站台作业时,必须具备保证行车和人身安全条件,与车务段(直属车站)、房产生活段鉴定安全协议,车务段(直属车站)由主管站段长签字审批。施工机械在站台作业时,必须留出足够保证旅客安全乘降的通道,在距站台边缘两米处设立警示绳,在作业范围设立围档及标有“此处施工,注意通行”警示牌,必须有专职防护员防护,机械设备、车辆作业不能侵限。当日施工结束,移动式机械、车辆不得在站台停留。施工车辆在站台走行必须按车站指定路线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公里小时。

5严格落实例会制度、做好技术和安全措施交底

凡是站内使用施工机械、车辆的施工作业,无论是否纳入施工计划,在第一次使用前,车务段(直属车站)都要召开例会,通知相关设备主管单位参加,设备主管单位要根据使用机械、车辆的作业性质、影响范围提出要求;对于区间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使用机械、车辆的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必须向设备管理单位进行技术和安全措施等方面的交底,便于掌握施工作业的安全事项进行监控。

6设备管理单位监控人员未到达作业现场前不准进行施工

使用施工机械、车辆施工,必须在施工前一日通知受施工影响的设备主管单位指定的车间(班组),设备主管单位必须派人到场全程监控。监控人员到场必须准确提出施工注意事项,指导、监督、确认施工单位采取可靠防护措施。监控人员未到场不准施工,作业及防护措施保证不了安全不准施工。

7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员要实行一车一人防护制

必须指派胜任人员进行现场监控,设驻站联络员、现场安全防护员。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员要实行一车一人防护制。驻站联络员要及时向现场防护员通报两线(一侧时为邻线)列车运行情况;现场防护员接到来车通知后,必须立即通知司机停止作业;机动车辆必须停在安全可靠地点;起重机、挖掘机司机接到通知后,必须及时将吊臂(挖掘臂)转向与邻线平行方向;现场防护人员、监控人员要检查确认,严防侵限。在有动车组列车通过的线路附近作业时,执行相关要求。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篇9

一、自查情况:

我委会同镇安办于12月10日对两处道口进行了自查,自查情况良好。

1、镇安全生产委员会已在3月28日同道口看护人员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成立了镇铁路护路联防工作领导小组,及铁路护路办。强化了安全管理,落实了一岗双责,制订了应急预案,并就加强“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及春运安全专门下发了文件,进行了部署,安全生产责任得到了有效落实。

2、道口监护(看守)设施、设备良好、齐全,各种安全标志已在2013年、2014年进行了更换,清晰醒目。道口通行条件良好,无积水、积冰。我委为改善看护人员工作环境,为两处道口添置了空调,对看护房进行了粉刷及修善,道口水、电、通讯信号畅通。

3、我委及镇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对道口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管理工作已成为常态化。我委专门拨付了经费,由镇安办对看守人员进行了安全教育及相关培训。两处道口看守人员持证上岗,无脱岗、顶岗现象,履职情况良好。

4、结合“三线三边”工作,县政府对非法道口进行了整治。将道口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综合治理范围,召开铁路联护工作会议,整治达到了预期效果。

5、铁路道口“平改立”工作,我县由交通运输局负责。列入改造计划有10处,其中2014年计划完成3处道口改造工作。从我县实际出发,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交运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与有关乡镇协调,确定为城西乡两处,镇一处。交运局开展了紧锣密鼓的前期工作,并于8月7日对改造方案进行了评审。目前,协议正在与铁路部门沟通商谈中。

二、主要做法:

1、健全安全监管机制,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为加强道口监管工作,县经信委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专人分管、专人负责,道口所在乡镇政府(镇)由一名主要领导分管道口工作。由县经信委牵头,会同所在乡镇和铁路派出所对铁路道口进行常规检查、专项检查、突击检查,查行车记录、交接班记录等监护人员工作实况,查硬件设施状况,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要求所在乡镇分管领导将整改情况及时反馈。我县铁路道口监管工作已初步形成了三方联合机制。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2、强化岗前教育培训,真情关爱看护人员。

根据国家六部委以及省、市经信委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坚持标准,严把看护人员入口关,并会同铁路部门积极做好看护人员岗前、岗中培训工作,安全常识教育常态化。道口看护工作责任重大、工作环境差、待遇不高,所以需要多方面的关心道口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为此,经信委想法设法、多方协调,积极筹措铁路道口看护经费,确保看护人员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并且在节假日以不同的方式给予慰问和关心。2013年12月20日,我委召开了铁路道口专题会,对超龄的监护人员进行了解聘,对新聘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了基础工资的同时,实行了绩效工资,工作环境方面,对两个道口安装了空调,对看护房进行了维修和粉刷。

铁路安全管理办法篇10

一、相关概述

铁路企业在实施工资分配管理时应当严格按照以下原则来落实,即坚持按劳分配和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坚持权责明确,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原则;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的原则。贯彻落实国家及铁路总公司工资分配政策,完善工资分配管理制度,优化工资分配机制,努力构建“分配制度健全、分配机制有效、分配关系合理、分配秩序规范”的工资分配管理体系,促进铁路企业经营效益、劳动生产率和职工工资收入同步提高。

铁路企业职工工资分配关系到职工队伍的稳定,同时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能激励职工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济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正是基于此,切实做好铁路企业工资分配管理工作成为铁路企业管理者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

二、铁路企业工资分配管理内容分析

按照“统筹兼顾、以收定支、有序发放”和全面预算管理要求,根据铁路企业工效挂钩办法和生产经营指标预算情况,科学编制工资总额收支预算;认真落实铁路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工资总额支出过程控制,合理安排工资总额发放进度,不得超工效挂钩结算工资总额发放工资。铁路企业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考核办法,明确工效挂钩模式,确定挂钩指标体系和挂钩比例,核定挂钩指标基数和工资总额基数,科学构建工效挂钩考核分配机制,促进铁路企业效益效率提高,实现职工工资收入合理增长。规范工资总额列支行为,正确进行工资核算,凡纳入工资总额管理范围的各项支出,均应纳入工资科目核算,不得在工资科目外列支职工工资、奖金等工资性支出;严格执行对账制度,实现劳资工资总额发放、财务工资总额核算、劳动工资统计各项数据核对一致,不得瞒报、漏报、虚报工资总额统计数据。

铁路企业要以促进运输生产、安全、提高效率效益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奖金考核分配办法,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体现责任、贡献和报酬的统一。严格控制单项奖、一次性奖和各种评比奖。奖金是对职工超额劳动和做出特殊贡献,与职工岗位履职履责考核结果挂钩的劳动报酬。奖金分配应有考核办法,明确安全、效益、效率考核指标,并进行严格考核。要建立健全奖金管理制度,明确奖金分配的操作程序、审批权限、款源渠道等。要建立考核奖励办法的动态管理机制,对考核激励作用不明显的要及时废止或修订。对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各类没有奖励款源的评比、表彰活动,原则上给予精神鼓励。奖金分配实行劳资部门归口管理,除另有规定外,其他部门在各类文件办法中不得夹带奖励性质条款或下发奖励性文件。杜绝无发放办法、无领导审批、不实行工资账户(卡)支付的奖金发放行为。

三、强化铁路企业工资分配管理建议措施

第一,强化企业领导层对于工资分配管理的责任。对于铁路企业来讲,工资分配管理是其日常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企业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切实提升管理能力,并严格执行相关的政策和工资管理规定。在促进生产管理,做好工资分配政策,有效推动改革发展的同时,规范企业工资分配行为,加强政策纪律,切实担负起工资分配的领导职责。对于铁路企业在工资分配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违反工资政策挤列成本、提列工资以及发放不统计、工资不进账等各项问题,企业管理者都应当坚决予以纠正。同时,对于情节比较严重的工资发放问题,还应当对领导责任进行追究。

第二,严格按照工效挂钩方式进行工资总额计提。铁路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规定,依照工效挂钩办法进行工资总额计提,并狠抓落实工作。在强化铁路企业工资总额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净化企业工资总额列支渠道,对于运输业、施工企业、工附业以及其他多种经营企业所提取的工资,都应当纳入到工资总额,进行统一管理。按照铁路总公司的津补贴分级、归口管理要求,各个单位都无权制定以及出台津补贴项目,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或者提高标准,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总公司的津贴补贴项目。要规范分配秩序,妥善处理好干部与工人、机关与车间、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之间、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与其他工种岗位之间的分配关系,调动和保护各个层面的积极性,保持职工队伍稳定。同时,归口管理部门还应当进一步建立并完善津贴补贴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管理要求,掌握执行情况。对于各个地方政府所出台的地区性特征比较强、针对企业职工的一些津贴补贴项目,相关单位都需要报路局,并由路局报铁路总公司进行审批,经过审批之后方能执行。

第三,加强铁路企业工资分配的归口管理工作。铁路企业要强化工资分配管理,其基本前提就是做好归口管理。铁路企业主管领导应当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履行职责,统一制定工资计划,统一管理工资基金并统一出台分配办法,切实保障铁路企业工资分配能够做到归口管理,领导审批,并一本账结算,按照办法进行发放。各个铁路企业的工资发放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要不断地对工资分配的约束机制进行完善,确保企业的工资发放跟企业的经济效益相适应,同时也要符合国家政策规定。不断完善企业工资分配的激励机制,以此来提高铁路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资产经营责任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制定并完善铁路企业的内部工资发放管理方法,对工资管理行为进行规范。不仅如此,还应当对不按规定进行工资发放的行为进行纠正。

第四,规范多种经营企业的工资分配管理工作。铁路企业工资实施工效挂钩管理之后,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企业工资分配管理,逐步实施全成本核算,按照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的要求,理顺经济关系,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利益分配关系。按照企业减员增效要求,按照投资关系科学界定好多种经营企业的经营范围,并增加多种经营企业的经营收入,从而提高利润,结合工效挂钩办法切实增加挂钩工资。

第五,强化对工资分配的监督和审计,并做好统计管理工作。对铁路企业工资分配管理实施审计监督,能够有效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强化企业监管也有助于企业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各个单位都应当切实配合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确保审计报告能够真实全面反映企业的相关情况。对于审计中发现的违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各单位还需要强化内部工作的监督检查,认真实施年度工资管理的自查自纠。并强化法制观念,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作者单位为济南铁路局青岛站)

参考文献

[1]马瑞.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