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1:43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篇1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学生的就业为最终目标,因此,长春市公关学校把以培养学生的就业作为职业教学的最终结果来抓。(一)学校要积极推进各种教学改革,优化职教办学的基本模式。一是学校的专业课建设要企业化。采取“产业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以工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共同达到社会要求的目标。二是课程与岗位教师要全部优化化。目前中职学校实行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办学思路。三是教师课堂教学要能力化,以展示教师的课堂风采。(二)学校要加强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具体做法有:一是模块化教学势在必行,要根据专业课程终极的培养目标与要求,把整个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按不同性质分解成几个有重点的模块。专业课教学的时间要在教学计划中占一定的比例,明确各个主要模块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和具体考核方法,学校要建立与之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考核制度。二是学校要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的职业就业要求,对各种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科学的规划,让所有学生都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避免因学科型课程教学而造成专业课程教学周期过长,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专业课程设置要避免重复,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能抓住专业学习的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三是中等职业学校要从根本上建立简单适用的现代教学体系,形成必修课、选修课、实训课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体系。要根据学生本人意愿以及就业方向的需要等,选择专业化的教学方法,实行学生分流培养,尽量使学校毕业生能达到“产销对路”。四是学校要实行弹性学制。一方面学校要实行弹性教学,一个年级的学生可以不在同一年毕业,只要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业即可毕业;学生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专业课,同时学校也承认职业学校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从而让学生都能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进而取得全面发展。五是目前学校采取的是订单培养模式,一切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实用性,教学上少理论、多实践,少单一、多综合。(三)学校要深化教学思想与改革。针对传统应试教育所存在的各种弊端,公关学校创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现代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了全新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我们一直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全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学校应该根据每名学生个体素质的不同,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学校要狠抓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情况,强调教师的授课水平

学校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教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授课,教师在备好课的同时,还要专心研究用什么方法来教学;教师要寻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授课内容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通过教学改革,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学校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学校要不断地探索并完善以就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根本落脚点的教育教学体系。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具体做法是:(一)坚持开设就业指导培训讲座,指导学生的就业观,让学生有个良好的择业方向。(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使其理清理想与现实就业的正确关系。学生要加深对“自我职业发展”与“自我创业”的相互关系以及“职业自由竞争”与“职业道德”的关系的理解。(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方向观,使学生毕业后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四)帮助学生正确定位,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现实,利用好自己的技术和操作优势,看到自己和社会的差距,不能盲目乐观。(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信息,让学生认清当前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市场的情况,了解招聘单位的用人制度和现代就业特点。(六)帮助毕业生转变传统的就业思想,使学生学会自我推销与竞争,引导毕业生大胆地去市场参与竞争。(七)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座谈或做报告。(八)指导学生进行个人形象设计。(九)进行模拟求职训练和竞赛。(十)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活动。

四、学校要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强化检查制度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篇2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目前随着国家奋斗的目标是“普及大学”,很多高校都对招生制度进行了改进,扩招已经普遍存在于中等职业学校里面,对于扩招过后的学生人数与现在学校的实际承载力,根本就不成比例,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人数的增加,使得学校的教学器材的耗损量大,需求量也偏大,并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就不是单纯的体育教学,他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宽阔的知识面就迫切需要一个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维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对于体育教学的作用,同时面对我国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日益剧增的人数,但是学校却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对其进行改善,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的不足对于体育教学来讲是一种阻碍,加之师资力量方面产生的可限制性等都应该得到中等职业学校的上级各个部门的领导以及体育教学的主要担任教师的重视,并且及时的针对这些体育器材和教学场地的不足进行解决和改善,大力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二)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这一工作任务上面大都是聘用的一些年龄稍微偏大的退休老师,他们由于年龄稍大,具备的记忆力和一些管理知识上面的能力稍加偏弱,并且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比较陈旧,没有创新力,经常出现混乱的情况,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麻烦。加之没有一定的完善的制度来约束学生和老师的相关规定,就致使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出现很多麻烦。

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呈现的问题

(一)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呈现的不完善的管理制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并且也不断的的引进和采用了对于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创新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并且现在我国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以前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稍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最终目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也没有完善的符合要求的用来维护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法规可供中等职业学校参考,使得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个管理过程没有科学性、依据性等,很多时候的管理有点不切实际,管理内容含有很高的水份,很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员在制定自己既定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更偏重于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却忽视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在体育有效教学的重要性。现在的缺乏目标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加之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约束和依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的制约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

(二)陈旧的管理理念

针对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特点可知能够拥有两性的管理方式是更佳的管理方式,即为科学性以及实效性,但是在现在很多学校实施的管理理念是迂腐陈旧的,很多都是以前的有管理经验的工作着根据经验在做事,根本就没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这些陈旧的管理理念,从定性这方面去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它的管理理念上面来看似乎已经落到实处,但是从定量这方面来看就可以看出这些实际上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不过怎么把体育的目标真正完善呢?这就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研究,现在的每所学校都在研究体育的创新和改进,包括教学设备上的改进、教学方法上的创兴、从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等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再到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爱好,这些能改进和创新的地方在每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进行了整顿,但是这都是一些非常虚空的措施,没有真正的将其落到实处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并且现在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度不够明确,只是空有目标没有实际的举措,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严重的制约和影响着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道路。

(三)缺乏足够的经费

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重要。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场地、设备、教师的水平等条件所限制,就不能让场地的器材得到大力改善和创新,但是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倘若一周、半个月乃至一个月都不对体育活动器材进行创新与更换的话,学生就会觉得无趣、乏味、没有新鲜感等而厌倦上体育课,致使陈旧的体育教学器材不能激发起学生的活力,加之现在高校的大量扩招、致使对器材的需求量大大的提高,并且破坏率也提升了一个深得层次,这些都需要学校的大力投资和进行扩建来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以及让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能够更好的开展,学校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经费不足是现在对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最关键也是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四)没有健全学校平衡发展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

在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中除了管理学生使用的体育课堂器材之外,还要管理学生的相关体育成绩,并且做到从一个现代计算机网络体系里面能够简单明了的看出学生的学习和考核情况,并且能够让学生能够及时的获得自己的体育信息的网络体系,建立校园网络子系统,并且在这个子系统里面也要涉及到关于学校的操场建筑用地面积等,并且能够对体育课堂上的一些体育器械和设备的进入和借出进行一系列的综合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偏多,这些方面都让你故意出现混乱,有一个明确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网络体系将学生的体育方面的信息都能够分析体现在以下图例:

三、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应该强化制度管理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与以前相比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还是稍微保留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约束,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最终目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也没有完善的符合要求的用来维护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法律法规,由此可见,制定一个完善的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对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而言是亟待解决的因素之一,而这个用来约束和限制制度管理的内容就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即教师的薪金福利、课堂行为准则、日常行为准则以及一些活动准则等,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领队的条约和准则,教师在一些公共健身所、场地(游泳馆、羽毛球场等)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准则等。这些都用来约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对体育教育教学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校存放体育器材的地方,更要有秩有序的对体育器材进行编号规划,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借还规定,让这些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避免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学生与管理者之间存在不必要的麻烦和矛盾。

(二)提升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能力

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管理工作的好坏,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即组织、创新、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其它一些思索和决定决策的能力,具备这些能力的人都要具备充足的管理技能、和一定的管理能力,还要针对实际情况、实际问题及时的做出解决措施和创新方案,能够用于挑战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系统以方便将一些数据和分析列成库,还要有一定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当产生一些矛盾时,能够及时的解决,并且能够与学校的体育老师以及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共处的关系,有什么信息和方法一定要及时的和学校的上级部门领导反映和沟通,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以及学生对管理工作的大力扶持。

(三)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人群的民主管理思想

首先要让学校的有关上级领导自身的民主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就是要加强学校的学生以及老师等的民主意识,担任体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在鼓励其他人拥有民主意识的同时更应该让自己的民主意识更高一些,当管理方面出现了某种问题时,管理员势必会采纳或者制定一些解决的措施和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个方案不能够由管理员自己定妥,而是应该由多方领导以及相关人员的协商之后才能实施其计划,通过这种多方协调、共同商讨的解决办法可以让大众意识到这不只是一个空有其名的制度,都是按照大众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和完善的制度,对大众自身的利益是有益无害,对于一些奖罚制度、优秀人员评定等就务必要通过各个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质量和程度以及所做的贡献来定妥。

鼓励大众参与到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的思想意识中来,鼓励各部门人员和各领导将自己的特长全部展现出来,在这大胆穿心和改进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小差错和小隔阂,但是务必要尽快将其解决,避免出现拖泥带水的情况。对于上级领导则要加强对管理者以及学生的各种检查和监督工作,下级在岗的各个工作人员就应该按照制定的规则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做好份内的工作,这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制度都能够解决当前管理问题,让各个上级部门的整体以及综合效益都能够大大的提高。

(四)利用评价管理制度

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当中,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管理制度,在这些制度里面,众人可以通过对相关的领导和老师进行评价等,并以此来进行选优评先等活动,这样来提高众人的管理意识,利用他们自身具有的荣辱感,来增强他们的竞争力等,并且对他们平时的有关体育方面的运动考核,比如,每天要求做的眼保健操、与每天需要做的晨跑以及有否参与一至三次大型运动等这些都可以来对相关的人与物进行评价,通过众人的评价对管理者而言还可以进行对相关的有能力有素质的人进行选拔和使用,让这些有能力却没有地方实践的人能够更大的发挥自己的才能。

(五)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在现在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中,虽然与以前相比,管理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还是没能最终的彻底摆脱过去的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使得学校的教学模式陈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反而时常出现错误和带来麻烦,这就迫切需要一个具有创新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现在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教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沿袭着某一种管理制度不变,要积极的采纳和吸收其他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一次来提高自己的管理质量,提高竞争力,及时的对众人的评价进行总结,并适当的进行奖惩赏罚,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到老师以及领导对待工作的态度,在学校也要鼓励老师除了学校的体育外,还加入到社会的体育中去,对于其做出的卓越贡献将也会被看成是学校的体育贡献一样的价值,不会轻视或者重视哪一种体育成绩的价值。

(六)解决处理好学校的内部人员关系

要想更好的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首先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关系,从古至今都是一个道理,要是自己的内部关系都是一团糟的话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是无法得到很好的实施的,在学校的评优选先的工作中,总是会有一部分人忧一部分人喜的,但是这有可能会大大的影响学校的教职员工以及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处理选优评先这些比较敏感的事情上,就可以依靠众人的目光,集体对其进行评论,避免关系的不和谐,另外对于领导和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更应该处理妥当,避免领导有事的善意批评和员工之间的工作完成情况产生矛盾等,另外学校还应该大力的注重老中青年三者的相互协调、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在解决和谐内部关系的同时又有效的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管理。

(七)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功能原理

在校园里面建立起一定的网络体系,使得这个程序在学校的相关用户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务必选择一定的网络进行安装、另外两种分别为工作站安装以及单机安装等,在这基础上让改系统能够存在着通用性,在进行电脑程序的单机安装过程中,就务必要在计算机的系统中建立校园内的本地数据库系统SQLServer7.0。在进行计算机的网络体系安装过程中,就务必要在服务器端安装一定的数据库系统,对于数据库出现的各种系统上的一系列操作过程就非常简单和方便了,只要控制和调整服务器端远程相关信息就好,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相关的校园内网络实现的基本原理图就依据如下所示: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篇3

关键词:赏识教育;职业学校;教育管理

卡耐基指出:“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放在教育中就是赏识,赞赏属于精神食粮,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对事理的接受方式,但共通的一点就是他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鼓励和认可。作为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者,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以此强化学生的优点,弱化学生的缺点。这个手段就是赏识教育,它是学校教育中让学生能够努力进步的动力火车。

一、认知赏识教育及理论依据

赏识教育,笔者认为是把赏识的交际手段运用到教学教育中,是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的教育管理方法。通过鼓励与赞扬,来教会他们与外界健康互动,形成自信的人格。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其中的尊重需要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前者是人的自尊,后者是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也提出了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信任,能激发学生的进取,从而形成正向成就。教师要运用这些原理,在教育中用语言、行为表达对学生期望和赏识,从而产生正向影响。

二、进行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学校学生绝大部分为初中起点,兼有部分高考落榜生,学习习惯并不是很好,甚至在课堂上都无法集中注意力。他们既有一般高中生的特点,又有其自身的个性,他们正值青春发育的高峰期,正处在心理发展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个人意识开始进入自我发展、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阶段。因此他们相当在意自我的形象,在意他人的评价。然而在学业上底子相对较薄,缺乏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所以存在自卑心理。从而会想要躲避,感觉前途渺茫,缺乏学习信心和热情,但是被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需求又日益强烈。所以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实施赏识教育,在教学管理中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一种极好方法。

三、实施赏识教育的具体方法

1.走近学生的生活,发现优点

无论是哪个学生,只要耐心寻找,就能发现其自身具有的长处。所以要亲身到学生中去,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认可、表扬。例如笔者学校15汽修的一个男学生,上课话多又散漫。有一天他突然问到笔者:“老师,老师打学生到底对不对?我真想揍那个老师!”笔者当时一愣,决定先倾听下他的诉说。于是,笔者便回答到:“不如先休息一下,利用这个时间说说老师打人的问题。”此时,几个学生纷纷举手要阐述自己的观点,笔者便让他们自由发言,用点头的动作体现“感同身受”,但未作正面回答。倾听后,笔者便反问了一句:“你说,你很想揍那个老师,你揍了吗?”他说,没有,学生不能打老师。笔者拍手鼓掌,学生们都很惊奇。笔者说,你很棒,你懂得忍耐,接下来就是心态的管理了。然后用西部牛仔的故事告诉他,忍耐是一种多了不起的品质。这个学生在后来的课上主动参与互动,在自评中他说:“连忍耐都可以,参与活动又有什么的。”

2.赏识教育强调正面强化,讲究分寸

现代西方教育都很重视对学生的肯定。他们认为,对于学生来说,骄傲也会使人进步,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和分寸。(1)不要虚假赏识。赏识要发自内心,给予符合现实的证据,要让学生感到确实很自豪。当学生发现老师在故意讲好话,便会产生抵触情绪。(2)不要笼统赏识。那种不着边际的空泛表扬并不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喜悦和激动效应。笔者发现,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单个的、有针对性点评中的赏识,是师生相处的技巧之一。本学期笔者教授的课程是一门素养课,日常评价答题完成时,要求学生要亲自把试卷交到笔者的手里。每交一份,笔者都会给予简单、真诚的评价。当时教室很安静,他们听自己的同时,也会比较别人。收完卷时,孩子们同样给了笔者掌声。赏识是一种认可,每个学生都有两面,认可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批评处罚是一种认可后的关注,所以批评处罚和赏识在教学管理中是配合使用的。职业学校课堂管理,不只是积累知识资本,还有学生的认同,赏识教育中的相互认同,只有认同才会有进步。职业学校班级管理,更是一项复杂的师生对弈,赏识教育的利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赵卫琴单位:青岛市技师学院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教学管理

中等职业教育目前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除了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外,还会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主要培养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的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培养中、初级技术工人的技工学校(简称“技校”;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的职业高级中学/高级职业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职高”)和培养目标与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的成人中等职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这些学校招生对象皆为初中毕业生,学制大部分为三年,个别也有两年的。这是设置教学课程的现实情况。

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基本为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技能训练课三类。而文化基础课是提高学生素质,奠定专业基础,培养基本技能的基础性课程,所以在三类课程中第一类所占比例较大,后两类持平。其中语文课又是文化课的基础课程,作为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文化的学习更应是学生掌握专业理论以及技能的基础。

但是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为:

第一,教学管理观念陈旧,教学目标不明确。这是在不同时代的经济体制给与教育的影响。在计划经济时代,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干部型技术人才,教育部门有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及教学大纲;而市场经济体制下,中职教育培养的是自主择业的技能型人才,没有了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管理也没有了明确目标,这就导致现在的中职教育的管理远远滞后于现代职业教育。而作为文化课中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学习也受此影响,同样缺乏灵活性,教学动机模糊,目标不明确。

第二,教学内容繁杂,教学管理随机性大。中职教育进入自主择业的教育体制改革后,各类职业学校纷纷面向市场办学,“社会需要什么就办什么”,各类职业学校围绕市场这根棍子开办专业,致使教学内容繁杂,教学管理随机性更大,对文化课尤其是语文课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实践和学习内容大量压缩,而教育主管部门对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的弱化,更加加重了这种状态。

第三,教师专业素质不强。学校的发展一看硬件,二看软件,教师是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的编制和待遇问题的限制,导致学校进不了教师,也留不住教师,同时为了减轻学校经费支付压力,出现了很多学校一个教师上几门课程,语文老师也被兼任很多其它课程,自然无暇顾及专业素质的提升,也无暇提升自己的专业技巧。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教学队伍青黄不接,老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主干力量。

第四,学生素质不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初中毕业生及社会青年,他们的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很大一部分是不想学习的学生,家庭背景也各有差异。他们到学校来不是为了读书,而是被父母逼着来。这些学生多数不仅文化基础差,而且厌学。他们进到中职学校,对学习不感兴趣,更适应不了中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来到中职学校后不愿学习,不肯学习,调皮捣蛋,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受到严重冲击。

针对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现状,如何实现有效的教育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由于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不等同于其他教育,所以应结合自身的特殊性,可以采取如下举措:

首先,立足于中职学生及学科的特点,确定教学原则,制定相关学科教学计划。

大而言之,中职学校必须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学生自身等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做人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管理的始终。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兴趣,特长爱好,制定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小而言之,要明确文化课程尤其是语文课程在中职教育课程中的基础地位,针对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普遍较差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学校积极开展各学科的教研组活动,学科教研组结合本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性工作计划,如语文学科根据每学期不同教学内容,选定教研教改课题,并安排教研活动,而语文教师要根据教研组要求制定出本人的教学工作计划。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语文课的基础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和配合,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感情,是教学管理成功的一半。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并利用多种形式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要把握和采取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每个学生逐步引上自觉学习,愿意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路子上来。

再次,大力推行“学分制”,实现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突破。要结合现代中职学生的特点,针对语文学科,构建适合中职学生特点和实际的“学分制”体系。对语文专业要有规定统一的必修课及学分,并制定弹性学分,形成统一标准,使每一个学生在努力完成基本的学分前提下,尽可能通过发挥自己的特长取得相应的学分。这有利于解决部分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其掌握专业技能的动力。

最后,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中职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学校也要切实设置语文专职教师,关心和爱护他们的成长,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力度,还要做好传帮带工作,通过老教师的带领,积极探索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还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升格升位,通过不断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和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柏佳传.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教育教学论坛.2013.51期

[2]张晓献李劲松英霏.中职校制订学分制实施方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职教论坛.2006.18期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篇5

关键词:教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目标技能型人才。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承担,中等职业学校则包括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

1.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不均衡

建国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中专学校一直承担着培养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的任务,但随着我国高校大面积扩招,企业、行业的一线的技术岗位多数被大学生充实,中专毕业生已很难觅得此类岗位。因此,中专学校为了给学生寻求出路,开始调整目标,学生就业转向一线操作岗位。

技工学校隶属于人社部门或行业,自设立之初就定位为培养一线技术工人。建国初期全国技工学校仅有3所,1990年达到4184所,2010年减少到2998所。目前,各技工院校均将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纳入培养目标。

职业高中是由普通高中演变而来,理论上培养目标与我国的中职教育培养目标一致,即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但在实际办学中,各种模式并举,有针对升学的综合高中班、对口升学班,也有对应市场的技能班。职业高中普教理念、模式根深蒂固。

三类学校都有难以割舍或摒弃的东西:中专学校一直以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技能训练;技工学校长期培养技术工人,忽略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提升;职业中学热衷于普通高中教育,丢失了职业教育。三类学校或多或少都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本意。

2.高技能型人才储备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人才储备却严重不足。发达国家从业人员90%以上具备技术资质,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的比例大约在35%,而我国从业人员只有50%具备技术资质,高技能人才按计划到“十一五”末才能达到25%。将高、精、尖的设计从图纸变成实物,需要具备精湛技艺的高技能型人才来完成,而此类人才我国储备更是微乎其微。

3.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市场的需求和三类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状况,促进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2008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若干意见》,指出教学改革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坚持育人为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和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加强教学保障条件建设,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二、教务管理

教务管理是教务部门利用一定的理论和方式,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监督、评价,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是教务管理的重点,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务管理的核心,教学设施的跟进是教学改革的保障。

教学管理应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求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和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首选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务管理工作涉及面更加宽泛、复杂,主要内容包括:

1.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结构形式和运行方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一体化培养模式、产教结合模式等。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作为教务部门应深入研究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熟悉所设专业的发展趋势,选定人才培养模式并保证与教育教学改革相一致。

2.设计实施方案

根据选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实施方案,其中包括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进程安排、课程体系设立、教师配备、实训实习安排、评价考核等。瞄准既定的培养目标,采用选定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的实施方案。

3.改革课程体系

围绕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课程设置必须相应作出改革和调整。首先要注意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目标;其次要注重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发展空间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实践课程设置;第三要突出学以致用的课程设计思想。

4.建立评价体系

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之前对师生的评价体系几乎被,迫切需要我们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从中职教育改革趋势看,评价体系应突出过程考核以及师生的能力评定,形式上不再是一考定高低,而应该包含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品行品德、学习能力、技能水平、发展空间等,包含教师的职业素质、专业水平、责任意识、技术技能、教学规范、科研能力等。同时评价考核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5.搞好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务部门对本校的师资情况应了然于胸,对师资队伍建设作出宏观掌握和微观落实。宏观上,要提前(至少提前3~5年)谋划各专业教师的配备、教师培养计划、人才引进等;微观上,要组织教师进行日常教学管理、业务水平考核等。

6.建设实训场地

根据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必须建设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场地与设备:面积够用的场所,与专业配套的实训设备。二是师资:拥有实践经验且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实习教师。三是规章制度:制订实训计划,选取实训课题,安排学生技能训练。四是产教结合:利用学校设备承接产品加工,将教学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达到训练学生、培养教师的目的。

7.完善各项制度

在教务管理过程中,建章立制是各个环节的保障,教务部门应善于梳理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形成教务管理体系。该体系应涵盖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教研、实训设备、产教结合等各个方面,各种管理制度应做到可操作性强,突出规范性,体现人性化,保证教学质量。

三、教学管理面临的困难

1.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

中职学校主要生源是高考分流生,文化基础薄弱,他们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在学习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这给教学管理带来的一定的挑战,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选取和课程设置中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2.传统教学习惯难以改变

教学改革前,教师教学方式均为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而教改后要求他们到实训场所一边操作设备、一边授课,这对教师是个严峻考验,教务部门应为教师的这种转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3.校企合作中企业反应冷淡

这几年出现用工荒,企业热衷于在中职学校招工,但对校企深层次技术方面的合作却毫无兴趣。我们所希望的对教师的技术指导和为学生提供真正的专业实习岗位,很难在企业得以实现。引厂进校或引产品进校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此项教务的谋划必须科学、合理、可行。

4.设备使用率低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投入,各类职业学校在设备配备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是设备使用率却普遍偏低,设备闲置是教务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提高教师技术水平,引产品进校,确定训练课题,考核制度跟进等,使设备运转起来。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篇6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有效运用

引言

当今时代,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作用也较为显著,而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时,一般是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来开展工作,以培养较多的技术专业人才。因此将赏识教育充分运用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去,能有效的提高管理质量与效果,并且推动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

赏识教育指的是给予学生对生命真谛的讲解,是关乎爱的讲解,它包含了浓重的生命真谛以及人独特的感情。通常情况下,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其他人的夸赞与认可。因此,在高职院校的知识教育中,不单单是要夸赞、鼓励好学生,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只知道批评指正,这是不可取的,这会使这类学生存在一种失败感。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合理的赏识,提高他们的信心。与此同时,赏识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尊重,这也是每个人的内心需求,而尊重的根本则是爱,这是由于爱是赏识教育的重要准则。另外,赏识教育根本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并且更加重视他们的优点,加以鼓励、夸赞,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高职学生管理中运用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由于我国较多的高职院校条件有限,缺乏较好的师资力量,管理方法没有进行改进、创新,造成高职院校的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后退。因此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需适当的夸赞、鼓励学生,运用赏识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强化自身的赏识理念以及涵养,将赏识教育准确运用到当今时代的教学中去,并且通过学习、生活来观察、了解、帮助学生成长。

三、目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在不断进行改革,并且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已有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

1.学生管理办法太过简单。

当今时代,由于我国的大部分高职院校仍旧使用传统的管理办法对学生实施管制,但这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因为传统管理办法是把管理工作者与接受管理的人分成两部分,这极大制约了两这两类人的沟通与交流,其中管理人员是高职院校中教师这一角色,而接受管理的人则是学生,因此学生是十分被动的一方,对于学习没有信心,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成绩无法得到提高。

2.学生管理理念太过陈旧。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除了学生管理办法太过简单这一问题,还有较为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管理理念太过陈旧。目前,由于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较为缺乏,并且并不注重他们的学习状况,大体上是按照学校制定的规定来执行,加以制约学生,这使得学生管理理念太过陈旧,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四、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运用

1.建立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

从古至今,教师充当的是指挥者,而学生是接受命令的一方,这使得教师与学生无法进行合理的沟通交流。而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加以运用赏识教育办法,有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联系。而管理工作者应当全面熟悉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这样才能进一步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与此同时,只有全面熟知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并善于发现其优点,进行适宜的夸赞与鼓励,才能更好的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2.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性化管理机制。

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加以运用赏识教育办法,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性化管理机制,管理机制的合理性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赏识教育始终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要想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就一定要准确合理的调节管理机制与人性化管理之间的联系,高职院校在建设相关机制时,一定要把尊重的理念融入其中,使得管理机制较为人性化。与此同时,管理机制一定要科学合理,最大化的得到学生的认同。在管理机制的运行方面,管理者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工作,并且一定要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来进行,要做到制度化和人性化的有效结合,进而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团结校园。

3.运用合理的鼓励管理的方法开展赏识教育工作。

赏识教育较为重视对学生的优点长处进行适宜的赞赏与鼓励,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加以运用赏识教育办法中,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采用鼓励和称赞的办法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大化的激出他们的潜力。在实际的管理中,应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趣味活动,例如:舞蹈大赛、写作比赛等,让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针对那些在比赛中成绩优秀的选手,应当采用宣传栏等方式加以宣传,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运用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充分予以肯定,让他们充满信心,进而推动其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加以运用赏识教育办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较好的消除他们内心的追求功利的心理,并且还能有效的发现他们的优点,进行适当的赞赏与鼓励,从而推动其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篇7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管理改革

本人从事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根据近几年对中职学生教学的体验和感触,结合本人所教授专业,对目前中职学生的状况和中职学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思路

一、目前中职学生的状况

1.文化素质差,对学习无兴趣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都是中下等,文化素质普遍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文化素质非常差。作为中职学校目前只能接受现实,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没有选择生源的主动权。中职学生基本都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对于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在现在的中职学生中,有自发学习动力的只占小部分,中职学生普遍对学习没有兴趣和动力,上课睡觉和玩手机的比比皆是,课堂管理经常无法组织。

2.对未来前途没有规划中职学生中大量存在混日子的现象,学生年龄基本都不到18岁,对未来的生活和职业没有规划,许多学生在教室上课只是应付检查,下课后主要活动是打游戏、玩手机、谈恋爱,许多学生心里主要的想法就是混到18岁可以去富士康之类的工厂打工。没有对未来的规划,则缺乏现时的学习动力。

二、目前中职学校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许多课程虽然是根据教学大纲开设,但是内容脱离实际,知识陈旧,操作性差,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许多课程还是采用学科式体系设置而不是按岗位能力设置,课程内容也是如此,追求系统性缺乏实用性。教学手段单一,大部分只是用ppt代替了黑板,并没有根本解决灌输式教学缺乏互动、参与和体验的弊端。

2.课余活动贫乏,学生缺乏第二课堂和高雅的活动来丰富精神生活开阔视野。许多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源自对生活的无聊感。年级轻轻就自觉看透人生,对事事都无兴趣。中职学校的课余时间很多,尤其下午只上两节,到晚自习中间有三个小时的空余时间,学校一般采用封闭式管理,大量学生只好窝在宿舍里玩手机或到学校机房里上网打游戏,久而久之觉得这些反而是主业。大家互相感染,反而使那些学习努力的同学变成了另类。

3.学生的管理以惩戒为主,缺少人性化的交流和沟通。本人从事班主任的工作,深感现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学校通过制订各种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学校基本把学生看做一个管理对象,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学生听话不找事,至于有没有学习动力和心理问题则较少考虑,因为这些软性的东西没有衡量标准。学生因为长期被动地接受管理,也对学校也有冷漠和敌对情绪,没有归属感,更没有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对中职教育和管理改革的思考

1.课程改革

对于一些实践性差的课程和课程中的一些理论性内容应该大力压缩删减,这些理论性强的内容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缺乏互动性,学生普遍不感兴趣。对这些内容教师大致讲授一下基本概念即可,继续深入讲解没有必要。应该加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内容的教学,加大与社会结合紧密的内容。

2.教学手段的改革

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多进行实战型教学,即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目前中职学校已经普遍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比较完善。但现在许多教师上课就是放ppt和视频,这种缺乏互动的教学手段已经使学生普遍厌烦,简单的多媒体教学只是把黑板搬到电脑上,它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实习尽量采用项目教学,并且实行团队合作的方式。单人的实习往往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和动力,而团队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因与别人合作产生参与感和动力,在模拟电子商务实训、网络营销、淘宝商务课程的实训中可以采用团队教学,学生组成团队互相pK,也能够体验到竞争的乐趣。在教学中尽可能引入企业参与,学生可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来体验真实工作的环境,并能获得适当的回报,这些工作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3.多开设兴趣课堂,组织兴趣小组,使学生摆脱课余时间的无聊感

学校应把学生从手机和游戏里解脱出来,通过组织兴趣课堂和兴趣小组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本人认为应开设摄影、音乐、美工、健美操、街舞等与时代结合紧密和符合年轻人心理特征的课堂和活动,丰富学生心灵,解除他们的无聊感和麻木心理。

4.多进行人性化趣味化的管理

学校进行惩戒性的管理是必要的,却是不足的。学校还应多进行人性化趣味化的管理。学校领导应定期与学生开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消除隔阂,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拉近学校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产生归属感。学校不仅提供知识和技能,还应关心学生的精神健康和心灵成长。总之,面对当前中职学生的现状,中职教育必须进行不断的改革,每个从事中职教育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都应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研究探索一条中职教育改革之路。

作者:张建军单位:南阳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茹秀荣.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策略

中等职业教育无论从机构数量还是从学生人数看,比例是不少的。但由于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在职业学校学生身上出现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的问题不少。再加上部分教师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对学生的课堂问题及行为放任自流;还有不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停留在字面意义上,缺乏实质性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就会使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展开,严重影响课堂秩序,加大课堂管理难度,影响到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

1.1自身不良习惯多

生活上贪图安逸享乐,虚荣心极强。新生入学后,有的班级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吸过烟,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泡过网吧,还有的学生花钱阔绰,简直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管理秩序。

1.2对学习缺乏信心

许多技校生在初中时就是“双差生”,对学习根本没兴趣,长期遭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内心极度自卑。之所以选择技校,是因为他们认为上技校只是学技术,而不用学理论。上了技校之后,许多基础理论知识无法掌握,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1.3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中,通过上课、听课及课堂教学反思,感觉到我们的教师对课堂问题的管理方法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是组织教学环节相对薄弱。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视而不见,采用不理会的方式。

2中等职业学校现状的成因

2.1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约束能力、适应能力和挫折承受力较差,思想容易产生波动。

2.2大部分学生中学时成绩处于下游水平,学习热情不高,信心不强。高考后,看到中学的很多同学考上比较好的大学,心里上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而社会和企业盲目追求高学历则更会给高的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致使部分学生自觉不如别人,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和以后的就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2.3部分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缺乏认识,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放任自流,只要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其余一概不管。还有部分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采取了一些处理方式后感到没有效果,于是心灰意冷,无奈选择视而不见。这种对学生问题行为处理不当的行为,长期下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

3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工作的策略

3.1完善学生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范围,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学校的各学生相关管理部门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协调配合,一起合作。发挥学生处的指导和监控作用,其他部门做好具体的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责分工,严抓共管。

3.2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在入学教育时,把本校的特色及高教育的特点和高的培养目标及未来的发展计划详细的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学习和工作有一个较为切实可行的计划,便于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学习。在平时要鼓励学生多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多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同时要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3要理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权上是民主平等关系,在人格上是相互促进关系,在教学上是教学相长关系。教师和学生都要懂得这些关系。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等。要做到以人为本,以情感为纽带,以关爱为核心,引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和自省力,促使学生由“被管”到“不用管”,由“被迫”向“自发”、“自愿”过渡,从而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

3.4巧妙使用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各异,基础不一,教学过程纷繁复杂,各种无法预料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能合理运用注意转移法、随机发挥法、幽默法、宽容法、设疑法等,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偶发事件。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篇9

关键词:行政工作教学队伍专业化建设

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比较特殊,这源于管理对象的特殊性。中职学校的教学及管理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的管理经验,更需要谙熟教学规律、掌握教学管理专门知识和技能。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与水平是影响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条件,更是行政工作之重点。

一、中职学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含义

教学管理队伍是指在学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所构成的一个群体,主要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研究管理人员、实验实践教学管理人员、辅助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务管理人员等。根据学校办学目标,教学管理队伍的职责是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维护教学过程的正常实施,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工作,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工作,它必须遵循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并有自己独特技能要求的专业性工作。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应由专业管理人员承担,应尽快建立一支高质量、高起点的优良的专业化管理队伍,这是提高办学效益、提升办学质量的当务之急,也是培育、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二、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状

由于多方面原因,中职学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选任缺乏专业化要求,目前教学管理队伍人员构成十分复杂,转行的教师、留校的毕业生、“双肩挑”人员、军队转业人员或人员家属、引进人才的随调人员等等,甚至一些不具备教学管理素质的转岗人员也被塞进教学管理部门,导致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由于缺乏专业化建设的历史积淀,中职学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择、录用、培养、提高明显缺乏政策扶持,导致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在思想观念上,没有认识到教学管理对提高办学效益、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价值。在政策制度上,重师资队伍建设,轻管理队伍建设,地位和待遇差距悬殊,导致一些人不安心本职工作,更缺乏工作热情。在人员配备上,数量不足,学历偏低,结构不合理,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科研和创新能力不足,这样直接地影响了学校的整个工作。

三、教育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学校应从战略视角把教学管理队伍作为竞争的重要核心资源,通过对学校总体人力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不断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素质和职业化能力建设。

(一)提高认识,重视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搞好专业化建设首先应当以现代管理理论革新教学管理理念,树立符合学校管理规律、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理念,从思想上观念上充分认识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战略意义,这是搞好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二)优化结构,改善教学管理人员配置机制。

改善教学管理人员配置机制,促进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优化,是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必然路径。从中职学校的现状出发,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目前还是以“专职为主、专兼职结合”为宜,在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员的资历、能力、学历、职称、年龄、性别、学源和相关学科专业方向等方面的结构和比例,通过“准入”机制,尽量安排相关专业的专业化管理人才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充实教学管理队伍,逐步解决教学管理队伍人员来源庞杂的状况;同时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探讨和规划,切实改变重教学轻管理的状况,准确定位教学、科研、管理职能,优化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结构状况,逐步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管理与科研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化教学管理人员队伍。

(三)加强培养,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素质能力。

通过教育管理理论学习,了解与管理科学相关的技术知识、社会知识、人文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动态发展知识的能力;通过教学管理业务学习,从专业角度了解掌握教学管理中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沟通、合作、研究、创新等方面的要求,探索教学管理规律,提升实施教学管理及其研究的能力;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专业精神。通过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把培养培训与绩效考核、薪酬激励、职业发展等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教学管理人员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培训机制,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化能力,实现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工作和学校教学工作的共同优化。

(四)强化考核,完善教学管理人员评价体系。

改革中职学校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通过建立教学管理人员职位结构体系,探索教学管理人员的准入、轮岗和升迁制度,开辟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创设一个高效率的引人、育人、留人的工作环境;通过改革管理人员任用制度,规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合同管理、职位晋升等环节,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加大选拔任用优秀人才的力度;通过规范教学管理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建立明确的考评标准和指标体系,开发应用现代测评技术,完善考评手段,建立健全与工作职责、能力、业绩紧密联系并能鼓励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创新的薪酬制度。

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篇10

【关键词】中职院校;代课教师;课堂教学管理

一、中职院校代课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代课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对中职院校而言,其重要性非常明显,从整体上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课堂教学是一个学校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关系着学校的声誉和未来的发展前途。强化代课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工作是提高中职院校教学工作质量的有力措施。一方面,强化代课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工作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师生共同学习、尤其是中职院校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是中职院校师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热情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强化代课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使得各项教学工作能够稳步开展,维护中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平稳发展,进而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升。

2、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

作为现代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代课教师已经成为中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有着重大影响。教师队伍的质量不仅与其能力、理论知识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与其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等方面有着紧密关联。加强对中职院校代课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工作,有助于改善代课教师的教学态度,使其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更加认真的开展工作。同时从整体上促进代课教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的持续提升,缩减代课教师与专职教师之间的差距,进而为中职院校塑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二、中职院校代课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代课教师课堂教学态度有待改善

现在中职院校代课教师多为附近高校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等,其平时也要接受课堂学习任务,到中职学校代课除为增加实习经验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处于经济考虑,因此其工作态度有待提高。这些代课教师基本上是在上课前才到教室,下课后立刻离开;在中职院校中没有或者很少有专门的办公室供其平时处理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样他们也很少与学生交流,学生们有什么疑问也很难找他们解答,这种情况使得代课教师对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有所轻视乃至忽视,在教学工作开始后频繁出现请假、迟到早退甚至是中途不干、找人代课等现象,这些都说明其态度有待改善。

2、代课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亟需提升

中职院校代课教师大都是在校学生,正规教育使其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同样使其实践教学技能短缺。课堂教学工作是一项实践型非常强的工作,代课教师仅仅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代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从事的都是理论知识讲授,很少有代课教师能够将案例穿插入教学过程中;同时他们也缺乏对中职院校各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无法有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深入浅出的讲解各种应用环节及其技能。这样现象说明目前中职院校代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亟需提升。

三、建议与对策

1、强化代课教师的引入环节,提高代课教师教学素养

今后中职院校领导者和管理人员要一改往日只重视招聘足够的代课教师以有效弥补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并有效降低管理经费支出的想法和初衷,强化代课教师的引入环节,提高代课教师的教学素养。在招聘代课教师时,要积极组织代课教师试讲,对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同时,还应该与代课教师签订合同,对任课条件、要求以及待遇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在有效保障代课教师权利的同时,也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从源头上保证代课教师能够认真负责的工作,实现对其引入环节的强化,以有效提高其教学素养。

2、加强对代课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专业培训,增强其实践能力

中职院校除在引入环节加强工作之外,还应该重视对代课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行专业培训,以有效提高其实践能力。一方面,对中职院校从事课堂教学工作的代课教师,要在其进入学校正式工作之前就对其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使其能够拥有熟练的教学技能,将各种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学习并寻求进步。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还应该根据代课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开展积极的在职培训,使其能够积极有效的应对课堂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强其实践能力。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对中职院校代课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促进其教学工作的有效强化。

参考文献:

[1]宋玲珍.浅谈中职院校教师的人力资源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10,(5).

[2]黄海.关于中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几点看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