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十篇企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十篇

企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7:29

企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篇1

[关键词]信息系统;信息化;标准化;集成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18.032

[中图分类号]F2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4)18-0049-02

0引言

从“十一五”开始到“十二五”期间,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从“集中”到“集成”的不同阶段,这使得企业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尽管如此,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信息独岛”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统一的信息系统标准或者忽视信息标准化工作。由于信息系统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问题,影响了信息处理工作的不规范,给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带来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标准化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1制定企业信息系统标准的必要性

标准化工作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是信息系统开发成功和得以推广应用的关键之一。因此,标准化与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息息相关。

(1)管理提升的需要。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变,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提升管理,帮助决策层、管理层、业务层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把握市场脉搏,必须确保企业信息系统指标的规范和标准统一。

(2)信息系统应用集成的需要。“十一五”期间,一些企业实现了eRp系统各应用功能,实现了eRp与FmiS的财务融合,随着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仍然无法按照单项产品查找实际成本;系统综合性页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不利于企业成本的核算和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缺乏统一的集成和展示平台;存在错码、重码和非标编码等等。[1]为此,全面提升eRp系统应用功能,建设规范、统一、高效、标准的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3)数据移植和功能提升的需要。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软硬件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因此,为了确保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移植和功能升级,避免重复开发工作,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标准化工作,健全和完善信息系统、应用软件、数据与信息的标准和规范。

(4)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需要。为了避免数据和信息重复采集与录入,促进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必须依赖标准化工作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5)信息系统开发质量和运行维护的需要。为了提高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易维护性。必须遵守统一的软件工程设计规范和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集成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中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标准制定是必需的,标准执行是重要的。

2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建设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认识不足。一些企业信息化建设者或者信息系统的参与者虽然知道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但并不清楚软硬件采购的技术要求以及信息化或信息系统实施中标准化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点,不知道如何开展标准化工作,从而导致不能正确的执行标准。

(2)传统的标准化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因为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相应与之有关的标准的生命周期也缩短,因此,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标准化工作必须改变方法和策略,并不断扩大标准化领域。

(3)标准的制定不统一。标准的制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商,导致标准的实施和执行中困难重重。

(4)标准化的运行机制不完善。标准化的运行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导致标准的执行者减少了标准的参照。

(5)标准的宣贯不到位。由于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工作重视不够,又不经常学习和宣贯,从而导致标准的执行者对标准忽视。如果加强学习,领会标准的实质内容,信息系统建设中标准的运行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从项目启动实施开始就要着手,并且渗透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甚至有时候要先于要实施的内容。

3.1高度重视信息系统标准制定

要重视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业务流程标准和工作程序标准等信息系统标准化基础工作。

3.2按规范合理编制信息系统文档

在企业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要对企业运行现状、需求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按软件工程设计的规范化要求编制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详细设计报告和业务蓝图等一系列程序运行标准文档。

3.3实现数据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数据管理就是按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导入、日常维护、数据清理等,并且贯穿于企业信息系统实施业务蓝图设计、系统测试、系统上线准备、系统上线切换及上线后系统推广应用等各阶段。因此,必须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数据管理标准与规范,这样对于企业实现信息共享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4标准中注重系统开放性与可扩充性

在制定企业信息系统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开放性与可扩充性进行充分的考虑。[2]通过标准让企业信息系统能够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调整而能够进行系统的扩充调整。标准要能够提供开放性的数据接口保障。

3.5选择具有良好开发资质的软件开发商

软件开发商应具有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质量保证体系的Cmm认证。具有高水平的实施团队,具有同行业成功的实施案例。能够提供运维售后服务的技术支持保障。同时,软件实施方应具有非常完善的系统实施规范,对企业流程清晰,设计的软件合理,应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4结语

企业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执行所涉及到的各项标准,并利用标准进行严格的审查。只有这样才使建成的信息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篇2

【关键词】信息化应用;标准化建设;作用

0.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加快了步伐。信息化应用已经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不断深入开发。当前,电力企业正在高速推进标准化建设,逐步实施标准化管理。企业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作为企业生产技术、安健环管理、经营和行政管理等的基础工作不可回避地要逐步适应加大信息技术应用的新形势、新任务的的要求。

随着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大力推进,对海量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共享运用、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其所带来的方便快捷、规范智能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企业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当前信息化应用在电力企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1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进入二十一世纪,电力企业使用的设备系统日新月异,技术改造加速推进,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发展不断加快。为满足自身生产和经营发展的需要以及政府和上级管理要求的提升,企业逐步建立起标准化体系并实施标准化管理,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未能及时跟上,在实际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标准化管理难点,如:标准体系文件庞大管理困难、体系文件的查询和共享不便、标准的实施及信息收集汇总问题、流程化管理等等,这些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管理提升和向前继续发展。

1.2信息化系统缺乏整体规划

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管理日益规范的需要,为了迅速扭转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的不理局面,企业初期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实行的“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办法,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给后续的信息系统建设也带来了困难。例如:早期建设、使用的的miS系统,功能单一而且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后来又分别陆续建设oaK办公自动化系统、eip、eam以及后来的SiS等系统,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缺少全面规划和不同业务的连接融合,导致系统繁多、各自为政,这无疑增加了使用和维护管理的难度,也很难真正做到规范化、精益化管理。

1.3信息化系统利用不充分

任何管理,不管它借助多么先进的信息系统,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使用这些系统的人的身上。设备系统再先进,没有适合的人员去管理、利用,也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和效益。因此,人才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企业信息化系统覆盖面越来越广,硬件设施和软件功能都比较强大。但相当一部分电力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较为缓慢,与高速展开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不相适应。因此,在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同时,必须相应的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工作,不断丰富员工的知识、提升工作技能,让能动的人充分支配先进的资源,只有这两者(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优秀的人才)充分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管理效益,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健康发展。

2.标准化管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化应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推进企业的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

当前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较高,但由于受信息化建设缺乏规划和融合等历史原因影响,仍旧处于单独业务系统建设和条块化管理状态。要使信息技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以标准化为基础的各类管理,建立一个能集成、融合并统辖既有信息系统的综合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综合平台要以具有强大的信息和数据收集、存放和传递功能作为基本要求,拥有先进的软件系统及硬件设计,具备良好通信网络接口、数据库和软件支持环境。

2.2不断完善各信息化管理模块

随着内、外部管理要求的不断增加,就需要不断建立、完善相应的信息化模块以辅助实施相应的管理行为。同时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将各个相关的管理业务和工作流程融入模块之中,并与其他模块建立有机的联系,以保证综合流程、工作指令、执行信息和结果的迅捷流转和利用。

在完善过程中要考虑将基础标准的实施固化到相应模块当中,如文件编号及标准格式要求、设计基础技术标准、记录表格、报表等等,以利于相应基础标准的贯彻实施。除此之外,还要强化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对记录企业内部管理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提供依据和支持。

2.3用标准化规范信息系统建设

首先,要用企业在前期标准化工作中已经建立起来的标准体系和形成的企业标准指导、监督组织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使信息系统建设这项工作满足实施标准化管理的要求。

另外,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要采用、执行信息行业技术标准规定的统一的数据规范、统一的分类编码、统一的交换格式、统一的术语、统一的文件格式和统一的质量指标体系等,采用跨领域系统对接规范和接口标准,打好业务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换和互操作的基础,使各业务系统间实现互联互通和应用集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在根本上避免产生“信息孤岛”,并为企业各种数据应用和深度挖掘奠定坚实基础。

2.4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

当前,要解决部分电力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较慢与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快速推进不相适应的矛盾,最为迫切的就是开展以丰富信息和计算机知识、提升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应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

要让员工熟悉整个信息系统的构架以及各业务模块的功能和操作方法,比如:查询体系文件、起草标准、维护标准体系、收集标准执行落实记录、发起业务流程,甚至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等等。让先进设备和技术得到充分的利用,通过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现发挥出最大管理效益。

3.信息化应用在电力企业标准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3.1打好标准化管理基础

当前,电力企业正在高速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以逐步实施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体系文件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全面覆盖了企业生产技术、安健环管理、经营和行政管理等各个业务系统和管理领域。标准化建设要求全员、全方位的参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可以将标准化体系、标准制度以及业务流程和工作要求在平台内融合、固化,借助信息系统可靠、规范和不受干扰的技术优势,规范业务流程,促进闭环管理,优化标准化工作模式,从而达到科学决策、高效运行、广泛参与、反馈迅速的标准化工作水准。同时,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又必然地促进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深入推进,使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进入健康、良性循环。

3.2规范标准化文档管理

企业各类技术标准、作业标准、设备和产品资料图纸、记录表格以及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标准化文档管理模块可以将这些文档的信息进行收集、录入,进行完善细化,并依据不同的分类进行归集管理。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以及作业标准与图纸资料和记录表格的自动关联,实现利用文档的不同属性进行检索查询和综合统计管理,实现各类文档的全生命周期规范管理和相应的、分享和学习宣贯等功能。规范标准化文档的管理,可以提高文档管理和利用效率,从而起到推动规范标准化管理的效果。

3.3移动信息系统使业务流程更规范、更顺畅高效

随着信息化系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几乎覆盖了去也的各个业务模块,而且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和信息流动也越来越密切和频繁。移动信息系统的投入使用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因为相关人员请假、出差时业务流转的需要。

另外,移动信息系统还可以实现从上级工作计划、指定作业任务、下载工作任务、标准化作业文件准备甚至物资材料和工具的配送,到现场执行工作任务并将工作产生的记录在系统中归档、流转审批等全流程高效应用。而且可以大大规范现场作业程序、方便上级的查询和监督管理。

4.结语

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深入应用,特别是综合平台和移动系统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整合、管理信息和生产数据的汇聚和共享、标准文件和现场作业的有效管控,提供了各种深化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手段,对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和生产安全起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佳.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0):23.

[2]台明峰.信息化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11):209.

企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篇3

【关键词】信息孤岛;数字烟草;信息化;标准化

烟草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早,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严峻挑战,以及行业内部兼并、重组,烟草行业适时全力打造“数字烟草”的战略,决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点、以信息化为支撑平台,带动烟草行业现代化。各卷烟工业企业加强eRp、生产执行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信息化推进了烟草行业规范管理,促进了行业改革发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将信息化应用于烟草行业发展。

一、信息化建设问题产生

1、“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的产生。信息化建设周期长,收益慢,短期内难以实现数字化工厂目标。但企业职能部门对信息化了解不深入,为了跟风、赶时尚,按自身业务功能建立应用系统,这些系统缺乏统一规划,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形成“信息孤岛”。不同信息系统功能界定模糊,模块和数据偶合性强,甚至出现同一数据在多个系统分别录入的现象。

2、信息化依赖经验和技能。各个信息系统数据定义由软件开发人员自己定义,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同一现实对象提取的数据源差别很大,名称、字段长、字段数都不一样,这给整个系统的集成带来麻烦。信息系统操作界面的友好性差别很大,完全靠项目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技能。

3、信息化意识不够强。企业员工仍未能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主要依靠手工和人脑的传统管理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导致一些企业出现信息化建设氛围浓厚,使用率低的现象。从信息技术角度考虑,很多信息系统已经实现身份认证、电子签章,大部分网上办公完全可以代替手工,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烟草信息化观念,出现计算机和手工业务长期和谐共存的局面。

4、信息化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一些企业虽然开发了大量的信息系统,但信息化配套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难以保证信息化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

5、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化的发展推进了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人员整体素质有了大幅提升,但还达不到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信息化项目管理、风险评估基本上由软件开发商承担,企业项目管理人员更多的从事系统推进和协调工作,很多烟草企业数据库、应用系统维护无法独立完成,采取外维方式完成。

二、信息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数字烟草的大趋势、大浪潮下,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烟草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系统利用率、消除信息孤岛,已逐渐演变成烟草工业企业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可行建议:

1、基于信息资源的总体规划设计。要实现信息数据有效利用,消除信息孤岛,就必须努力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信息资源规划是解决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关键所在。部分烟草企业已经从企业发展战略和现有功能出发,着手研究信息化总体规划,但规划对软件的功能模块没有详细界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难以起到指导性作用。在规划中必须明确界定各个信息系统所涉及的范围,具体实施阶段和时间。这样,不同信息系统功能范围界定明确,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规范有序的开展,避免信息建设的交叉和重复。建立信息系统规划评估体系,在每个实施步骤结束后,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效能进行评估,从而进一步调整计划、总结经验,按照pDCa循环持续改进。

2、以标准化规范信息化建设。信息工程方法论(iem)提出解决这一难题的思路和办法:统一数据标准,共建共享“主题数据库”。烟草企业信息标准化需要“五标准”和“五统一”规范信息化建设。五项标准包括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按照五项标准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不同信息系统同一数据一处采集,数据编码科学规范,数据库设计标准优化。“五统一”是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登录、统一界面”。按照“五统一”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建设有法可依,避免信息化建设过分依赖人员经验和技能。

3、建立信息系统应用检查、监督、考核机制。烟草行业企业高层对信息化建设高度认可,部分中底层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认识不够深入,导致信息系统使用率底。在推进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在技术上实现数据追踪和痕迹化管理功能,一旦数据发生问题,可以迅速追溯错误源。在管理上制定信息项目建设、应用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量化考核指标,对信息化建设的执行情况检查、监督,对执行不力人员进行通报、考核,提高操作人员使用信息系统积极性,保证基础数据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4、完善信息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以信息化管理规定为依托固化信息化规划、项目管理、运行维护、操作流程,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流程化、目标可控性、风险可测性。完善系统运行维护体系,制订运行和维护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服务标准,实现标准的图形化、流程化,技术人员岗位变动,按照这些标准能短时间内迅速适应信息化工作。建立直观、可视的操作人员工作标准,操作人员按照工作标准能准确完成信息系统的使用,减少操作人员变动带来的培训复杂度。

5、加强信息化三级队伍建设。加强it技术支持队伍建设,培养具备较高的it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企业运营和管理知识,研究制订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负责各种管理制度、技术标准及规范的制订,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和实施水平,避免软件外维导致信息的安全和保密问题;加强信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每个信息系统应用主体部门配备一名兼职信息管理员,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时作为信息系统协调、实施、推进人员;加强操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强操作员的培训、培养和管理,不断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企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篇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就建筑业信息化的建设明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在我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从“带动”到“促进”;从“融合”到“深度融合”,充分表明我国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空前的重视。我国“十五”“十一五”推动社会和企业信息化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大力实施信息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工程建设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不仅体现了行业科技进步的水平,同时也反映了行业的综合水平和实力。为加快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建筑企业科学发展,做好做强做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结合行业和企业实际,在“十一五”建筑企业信息化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和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以实现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1“十一五”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企业紧紧围绕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特点、企业发展战略和核心业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进、企业主导”和“做有效益的信息化”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筑企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据有关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企业在企业战略信息化方面有较快的发展和推进。其中采用企业战略实施控制的占抽样样本的58.8%,采用绩效管理信息化的占抽样样本的76.5%,采用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占抽样样本的65%等。虽然抽样样本的数量不能覆盖全部建筑企业,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一些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的建筑企业,通过狠抓应用,强调效果,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系统,建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和突破,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2)“十一五”期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推动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和不同类型企业信息化的示范。1)完成了涉及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10项标准规范研究成果,涉及标准体系、标准术语、电子政务、施工、监理、企业信息化、基础数据、产品分类等;2)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有较快的发展,如:有7个企业建设了Bim示范应用项目;有20个企业实施了设计和施工一体化平台建设示范应用项目;工程项目协同管理信息化有20个企业参与示范应用;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包括知识管理、企业战略实施控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等,在50个企业中等到实际的示范应用;还有其他内容的信息化项目在10个企业中建设并投入应用。虽然“十一五”期间,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管是从规模上还是从数量上,不管是应用范围和还是应用深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和扩展的空间以及发展的潜力,这也预示着“十二五”期间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2“十二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1)培育良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以各种方式促进、提高建筑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信息化建设市场竞争机制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引导机制,促进提升信息化建设依托和服务平台的水平,采用典型示范与普及推广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营造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形成全行业、企业协同推进,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互动发展的新格局。2)以应用促发展。结合国家和行业发展需要,联系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以支持企业防范风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目的,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走科学、简便实用,且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化建设道路。3)狠抓应用效果。以科学发展企业统领全局,以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转型升级和做好做强做大主业为中心任务,积极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4)创价值见成效。在原有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能力为目标,深化应用效果和领域,让企业信息化建设创价值、见成效。(2)发展目标未来,建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推进,应实现如下努力目标:1)以行业或专业领域为主,基本建立与信息系统集成、共享、协同应用有关的关键信息技术标准规范,以及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引导机制。2)大型、集团型企业,继续以企业管理标准化为抓手,要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建设、企业风险防范和主营业务信息化建设方面,形成一批达到或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3)企业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的企业,要在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基础上,完成支撑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一批达到宣传有窗口、沟通有平台、核心业务处理有系统的国内先进水平的企业。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在不断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注重投资与成效平衡的基础上,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保证企业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5)全面调查研究,总结一些有代表性的、不同企业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且应用成效好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优秀个人,建立信息化标杆,并加大标杆示范的推广应用。6)深化工具软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力争在虚拟施工、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以及工程生命期质量安全远程协同监控与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基本形成软件产品或半成品。

3“十二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1)企业是应用的主体。建筑企业应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和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正确处理企业改革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管理模式、面临的风险和所具备的资源,选择不同的信息化发展道路、技术路线和建设内容。(2)机制建设是保证。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应站在建筑市场发展环境的高度,对参与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有关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应用绩效评价引导机制。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统筹规划,大力推进和指导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企业也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建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机制或信息化治理机制。(3)正确的技术路线是保障。建筑企业要在经营、管理、技术创新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特别是在管理模式创新、业务模式创新、流程优化设计等方面有效地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大力推进集成应用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采用正确的技术路线,建立基于基础数据元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和企业级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工作和管理;另外,还要不断提高信息安全的综合防护和信息系统安全运行能力。(4)服务企业决策是目的。实现业务模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应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要立足于企业实际需要,进行“高层”设计,“底层”探索,建设能服务于企业决策、协调配置资源和支持企业业务发展的应用信息系统。(5)应用效果是根本。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主营业务,以防范风险、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为根本,积极探索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制定企业中长期信息化建设规划,加强标准化建设,确保信息系统建成后,可应用、见成效。

4“十二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首先,建筑企业要紧紧围绕行业特点、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可行的、合理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项目计划,机构、人员和资金落实到位。其次,要注重建设与应用并举,着力提高现有应用系统的集成水平,及时解决应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应用系统的完善升级。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力度,扎实推进系统深化应用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的价值。再次,建筑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打造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管控平台,加快建设支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应用信息系统。在管理层面要建立保证企业发展战略“落地”、科学决策和资源协调优化配置的应用信息系统;在业务层面要建立岗位职责明晰、流程规范、业务过程可追溯、风险可掌控的应用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管控平台方面,企业要统一系统规划、统一技术平台、数据标准和数据接口机制。其中,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1)业务财务集成应用。建设以业务处理为基础,合同、预算计划管理为依据,成本、风险管控为目的,重点解决企业资金收支监控、执行与过程可追溯的应用信息系统。(2)工程项目质量安全保证与监测。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的主材赋予“电子身份证”,混凝土中植入芯片,记录施工过程以及实施、监督和验收人员,重点解决工程质量安全监测,为工程项目安全使用和维护提供科学数据。(3)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管理集成应用。建立工程项目设计三维模型数据库,重点解决优化设计、虚拟施工,为施工管理提供原型数据,尤其是工程量计算、施工进度管理、采购管理(物资、分包)、合同管理、成本管理等。(4)基于标准化管理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确立项目管理思想和模型,以施工预算为基础,优化设计项目管理流程,制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标准,重点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和移动应用。(5)建立电子采购平台。建立能满足企业相关组织、项目部、供应商、评标专家,协同工作的采购平台,满足采购相关方的信息沟通、评审定标、签订合同、合同执行监控、支付与绩效管理等。(6)进一步完善和建立一批能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工具软件。根据技术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有关信息技术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一是通过建立或采用移动互联网,建立企业资源协调调度系统(eim),掌握生产要素需求,及时协调企业生产要素。二是建立项目管理及移动业务处理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和有关数据的快速移动和交换。三是研发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及时采集企业管理知识和生产知识,加强企业知识积累、传播和应用能力。(7)注重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建设。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从规划到实施和应用维护各个阶段,都要强化安全意识,从物理安全、系统运行安全、信息安全和制度四个方面全面建设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全面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水平,为企业信息化稳定应用提供保证。同时,建筑企业信息化要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设。遵循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加快制订符合行业、企业自身特点的标准规范,保障数据共享和应用系统集成。

企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篇5

关键词:工商信息化;企业信用监管;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2

一、引言

金信工程是一个面向多层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面向企业和社会,发挥国家、地方各自优势,条块结合、联合共建,实现信息网络互联、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工作协同,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实现信息交换和业务关联的全国性综合性信息化建设工程。该工程将建设以国家工商总局为信息管理中心,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为业务处理核心,以企业和社会为服务对象,以其他相关部门为信息交换对象,实现跨地区、跨部门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大型综合与分布式信息与网络化系统。

在这样一个大型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下,要实现数据、信息和系统的集成,实现互联互通并最大限度地进行互操作,建立完善的金信工程标准化体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标准化建设是企业信用监管一期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务信息系统的软平台。

二、信息化标准体系基本概念

1.一般内涵。信息化标准体系是由一定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是编制标准制、修订规划和计划的依据之一,是促进一定范围内的标准组成趋向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手段,是一幅包括现有的、正在制定的和将要制定的标准的全景图,并将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更新和充实,是供信息化管理者、建设者选用和使用标准的技术手册。

2.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特点。(1)标准体系是对信息化建设中标准的规划和现行标准的反映;(2)标准体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发挥作用需要有标准的管理体系和标准的运行机制,保证其活力;(3)标准体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其体系框架和标准明细的具体内容都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现状的变化而调整。

三、工商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思路

工商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要从行业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角度,而不是从纯粹技术的角度,充分遵循和继承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原则,坚持从金信工程建设的需求出发,突出行业主要业务的特色需求,尤其是突出重点和急需的业务标准和信息标准,同时充分借鉴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要点,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协调性、先进性、可预见性和可扩充性原则。

通过标准规范体系的建设,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指标体系、信息代码、运行管理制度、系统接口以及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互操作接口标准、元数据标准、数据字典标准、数据质量控制标准、信息系统开发标准等,通过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应用系统的整合和优化,最大程度实现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保证各项工商业务流程的畅通。

四、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工商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由总体标准、数据标准、文档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应用标准、网络标准、安全标准和管理标准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总体标准。总体标准包括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的基本原则、框架以及信息化标准相关组织和制度。总体标准的建设重点是依据企业信用监管工程建设总体方案,从框架性思路出发,制定企业信用监管工程所涉及的基本术语、主题词表、标准体系、标准化指南等方面的标准,以保证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高效、快速和稳定发展,减少重复投资和互不兼容。

(2)数据标准。数据标准是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主要是针对工商行政管理各项业务在信息化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采取统一制定、统一管理的办法,达成对工商行政管理业务中基本数据的一致理解。数据标准又分为信息分类编码、基本数据、应用数据三类标准。①信息分类编码:是工商行政管理各种业务中用到的信息分类代码标准,如果有国家标准,则直接引用国家标准,如果没有国家标准,则制定行业标准。②基础数据:是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数据的自然属性对工商行政管理基础数据的统一组织。③应用数据:是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某一业务领域或从某一业务应用出发,对工商行政管理数据的分层组织。

(3)文档格式标准。文档格式标准是对工商行政管理行业所有证照、登记表和文书格式的规范。

(4)数据交换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对应于工商行政管理各应用系统之间或工商行政管理应用系统与其他行业的应用系统之间进行交换时必须遵守的交换格式标准。

(5)应用标准。应用标准是工商行政管理各类应用系统应直接遵循或使用的标准与规范的集合。按照工商行政管理应用系统的总体规划,将应用标准划分为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应用、政务管理应用、公共服务应用、应用支撑四个大类。①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应用: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对外的各种业务(如企业注册、商标注册、市场监管)应用所涉及的标准规范;②政务管理应用: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内部管理(如政务办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所涉及的标准规范;③公共服务应用“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为社会公众或社会团体提供的各种服务应用所涉及到的标准规范;④应用支撑:包括为上述工商行政管理各种应用提供支撑技术的(如消息传输服务)的各种技术标准和规范。

(6)网络标准。网络标准对应于工商行政管理行业的政务内网、工商行政管理专网和公共服务网所涉及的标准。它主要包括各种网络的总体规划、拓扑结构、接入和设备选型、互联要求、网络域名规划、网络ip地址分配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7)安全标准。安全标准主要涵盖为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各种安全保障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安全标准分为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两大类。①安全技术:包括为工商行政管理的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等提供安全保障的各种技术标准和规范;②安全管理:包括对工商行政管理的网络系统、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等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安全目的的各种管理标准和规范。

(8)管理标准。为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管理的手段和措施,是实现科学管理、保证信息系统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管理标准分为标准管理、项目管理、系统运维管理三大类。①标准管理:包括为实现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所需的制度和办法;②项目管理: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建设、监理、验收等环节需要遵守的标准和规范;③系统运维管理:包括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各种系统的运行维护标准。

五、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取得的成效

工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企业信用监管工程各项目的实施建设起到了基层性的指导和规划作用,指导和规范了中央建设和试点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基础,推动了企业信用监管工程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1)实现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数据规范和编码体系,对市场主体准入、行为监管、行政执法和消费维权等业务管理信息的统一分类编码、统一指标体系、统一数据规范,满足了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处理的需求,为提高数据质量、保障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利用奠定了基础。

(2)实现了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技术要求。企业信用监管系统的总体技术框架和核心业务应用系统技术要求的统一、规范,为设计、开发和建设工商核心业务应用系统提供依据,保障各级工商机关之间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

(3)实现了工商业务的统一描述和数据的共享。业务数据类标准和业务应用文档类标准的制定是根据业务需求制定的,该标准的制定既梳理了信息化的业务流程、规范了业务文书格式,又为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依据,同时保证了业务系统间数据的共享。

(4)实现了系统建设和维护的统一规范管理。项目管理规范和数据维护管理规范为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规范管理依据,初步建立了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委.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S].

[2]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S].

企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篇6

关键词: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4-5750-02

1关于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才能确保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新建的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超前谋划,并且需要在不同的阶段完成不同的具体任务。同时,新建炼化企业的可研报告中应包括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信息化建设的依据、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方向及投资额度,从而保证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整个项目的建设同步跟进[1]。

2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规划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尺度

目前,各新建炼化企业或大项目大多是根据所属石油集团的各种业务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按照业务模型框架对业务领域进行分析,从发展现状、面临形势、规划部署、效益风险、保障措施及项目描述等方面完成信息化规划的分析和编写工作,形成信息化发展规划方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新建炼化企业或大项目信息化投资从项目建设投资中支持,很好的解决了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费用问题,但也造成了项目规划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某些公司的很多小系统搭顺车一并投资建设,还有一些目前不具备条件的一些系统也被包含进来。例如,某石油集团的新建炼化企业群将数据仓库,决策支持等系统一并纳入建设,另一个新建企业甚至将供应链管理系统也规划了进来,而这些系统在炼化企业的应用还缺乏相关的可行性研究。

2.2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新建炼化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机制,导致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仅根据可研中的相关内容编写投资概算,由于分析粒度不够细致,容易导致投资范围不够明确[2];由于对建设内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不够深入,导致系统建设的先后顺序及优先级高低模糊不清;统一推广的信息系统中的功能模块缺少与信息管理部门的核实对接;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建设项目的进度计划和质量水平难以宏观掌控;信息化建设中的过程资料不能完全受控,且相关资料的安全保密难以保证;当新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完成后,缺少相关的验收评价方法和验收评价的组织机构。

2.3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规范

在新建的炼化企业中,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各异的现象,建设完成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并不一定能完全支撑后期各类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有时需要进行后期改造。企业在产品选型过程中也容易走两个极端,即片面追求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的基础设施,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抑或为实现一时的成本控制,使得所选的产品无法满足业务的需求。一些企业在DCS/pLC采购选型时没有考虑接口,导致后续投资费用的增大,信息系统的实施受到严重制约。存在此类问题的原因是新建炼化企业不能严格遵守已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规范或标准,或是当前的标准规范不能满足建设的要求。

2.4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相关的标准规范

在新建的炼化企业,除了集团统一推广的信息系统,很多企业的部门拥有独立开发的业务系统,这些系统都属于业务处理系统,业务数据庞杂分散,主要是为了快速满足业务操作的需要而开发的,然而,其综合性和全局性的分析功能难以实现,且在后期的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中不易被集成到相应的平台中加以应用。例如,某新建企业在建设初期就投资建设了北京某公司的StaR?LimS,造成与meS系统中LabwareLimS的重复投资,而又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做两个LimS系统的集成。同时,某新建企业在生产控制层拟建的数据校正系统,其实就是meS系统中物料平衡系统的变种。一些与集团统一推广项目中部分功能相重叠的信息系统也被快速的建立起来,新的“信息孤岛”正在逐步形成,与各企业建设高水平的信息化、数字化的新型炼厂的要求越走越远。

2.5新建炼化企业信息系统的运维模式不健全

各新建炼化企业由于人数较少,没有专职的信息化建设与运维队伍[3],目前采用的主要模式是将信息化建设与运维以项目的方式,转包给第三方进行建设和运维。例如,某些新建企业将信息化的建设与运维服务打包承包到某内部信息化建设单位,其中新建企业1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承包给信息化建设专业公司,新建企业2的运维模式采用“谁建设、谁运维”的方式,系统运维的队伍比较杂乱,管理不是非常方便。

3与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解决建议

3.1在集团层面统一编制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在新建炼化企业的可行性研究中,应当充分考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模式、信息化建设的参考依据、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方向与投资额度等内容,促使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炼化项目的建设保持同步。在新建企业的筹建阶段,应当针对新建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可研报告和总体设计的思想,在集团的统一组织下制定科学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议从以下四方面来组织新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内容。

信息化规划必须覆盖企业过程控制、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综合管理等内容。规划的内容必须结合企业业务以及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需求,抓住重点,选择企业最急需、最容易产生效益的项目优先实施,满足新建企业的业务以及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需求,从而尽快获得效益;信息化规划中项目的划分需要优先考虑建设基础性、全局性的信息化内容,如优先考虑建设基础设施,对业务发展、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影响较大项目;规划的内容需要充分考虑企业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规律和特点,按照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建设、it基础架构等三个方面安排好相应的信息化项目,使新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有序开展;规划必须综合考虑新建企业的建设历程,按先后顺序合理安排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内容和启动时间。

3.2为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由于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没有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实现闭环管理,结合新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周期性、长期性的特点,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服务于新建炼化企业的关于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制度。制定完成的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组织体系与主要职责、立项论证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验收管理、过程文档管理、投资管理等。在管理制度的规范下,新建大型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全程监控、提高投资效益,确保项目的顺利进展。同时,在管理制度中投资管理的监管下,根据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和施工进度及实际实施情况投放资金,通过事后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保障信息化投资的实际投放和效益反馈。

3.3严格遵循集团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当依据各石油集团已的相关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或规范来展开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依据相关标准或规范设计的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案,能够避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投资,能够实现中国石油新建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方面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协调。

3.4明确新建炼化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模式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各石油集团统一推广的项目必须在相关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实现软件选型、投资、实施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坚决杜绝企业私自软件选型,防止新一轮的信息化项目的的重复建设。

在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稳定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和内部支持队伍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由具有丰富系统项目实施和企业流程管理经验的内部支持队伍、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一起组成信息化建设项目组,项目组的管理水平和实施能力为新建炼化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支撑条件。信息化内部建设单位应该由集团的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并形成统一的建设与运维模式。

4结论

在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该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五个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从规划编制、管理制度、标准规范的建设与遵从及运维模式四方面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上述建议对新建炼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广泛的工程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同兴.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9,23(6):64-67.

企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篇7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it系统得到有效的应用,并让信息系统绩效最优,最根本的不是取决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而是要向管理要效益。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it管控理念和方法的问题。探索一套操作性强的思想或方法,用来有效地规范、指导和管理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提高信息化实施成功率,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在企业建立和运行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信息化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和管控,解决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无章可循,无法有效控制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

根据iSo9000对管理系统的定义,可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理解为: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的过程为控制对象,以提高信息化项目实施成功率为目的,由信息化建设方针和目标驱动的一个标准化的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建立一套指导、控制和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的运作程序,与企业其他标准化管理系统一样,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控制各种过程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

在借鉴iS0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划分为4大过程:“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测量和改进”。这4个过程并非相互独立,而是按照顺序形成内循环。每个大过程又包含很多子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由这些过程组成的有机整体。

“管理职责”过程规定了企业决策层的活动,其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针和目标;明确部门职责;主持管理评审;系统的策划等。系统文件主要包括:手册、程序文件和其他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文件。系统文件作为企业标准(包含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是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和及管理工作的指导和依据。

“资源管理”过程保障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源,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其中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硬件、软件、数据、信息和政策。

“测量和改进”过程涉及企业系统改进和过程改进两个方面。其中,通过“内审”进行系统的运行控制,评价系统运行的有效性、适宜性和绩效。其中“信息化绩效评价”能促使企业采用正确的方式和合理的依据,主动评价信息化的绩效或重视信息化产生的价值,帮助企业走出“it黑洞”,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应急准备和反应措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为改进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以及信息化建设持续、有效地进行提供保障。

3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种系统化管理模式,强调按系统思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事务,以达到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率的目的。为了适应系统化的管理需要,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了戴明模型,即按照pDCa循环思想,通过识别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管理方案,实施运行控制,并采取必要的监控和测量,发现问题,实施改进,实现管理系统的持续有效运行。

4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步骤

4.1系统策划

系统策划的实施步骤,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和编制系统文件6个步骤。

第1步:企业战略规划。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是做什么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何将企业的要目标、方针、策略和行动信号构成一个协调的体结构和总体行动方案

第2步:企业信息化规划。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现状的优势、弱点、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其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信息化水平所处的层次。开展企业信息化瓶颈分析,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现状,找到阻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增加决策的准确性,决策者根据企业信息化现状和瓶颈分析来确定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第3步: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其内容包括确定信息化管理系统适用范围、确定方针、目标设定与分解、所需资源分析等。根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确定系统适用范围,以指导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确定系统方针,以它作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推进原则;设定系统目标,以明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总的目标,明确各个阶段每个部门的目标,以保证企业总的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第4步: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方法,对识别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进行分层归类,建立3层结构,分别为系统层、过程层和活动层。

第5步:编制系统文件。根据建立的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文件也分为3层,其内容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记录的编制。系统文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有利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并为员工学习和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第6步:系统文件的评审。由企业系统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文件进行评审,然后正式。

4.2系统运行

在系统文件完成评审和后,系统运行的步骤,包括宣传、培训、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4个步骤。宣传、培训和培训主要针对的是部门领导和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骨干人员。其主要内容包括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理念、技术和方法。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是根据企业战略规划中制定的企业业务模型以及信息系统规划中对组织、资源配置的需求,对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以解决企业旧体制对信息化工作的阻碍。

4.3系统评价

该阶段主要是对系统运行过程的监控,主要内容包括内部审核、过程测量和监控、信息化效益评价、应急准备和反应。通过对运行过程的评审和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使企业决策层清楚地知道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需要改善之处。

4.4系统改进

根据系统评价的输出成果,制定一系列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系统运行过程提出过程改进意见,促使企业信息化水平螺旋上升,业务流程越来越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5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式,运用过程方法,通过系统文件指导企业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避免出现缺乏监管、控制不力、运营不善等现象,有利于规范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行为,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朱瑜庆,张根保,任显林.标准化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8(02).

[2]张根保,朱瑜庆,任显林,曾旭杰.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初探[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03).

企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篇8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建设标准

1.引言

档案建设是企业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并取得较大进步。但在资金、制度、人员等因素的制约下,该项工作仍然存在不足。因此,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分析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1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改变传统纸质档案形式,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将企业以前的纸质档案通过扫描转为数字化形式,这样既方便查询,也便利保管,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另外还要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行电子公文,促进档案以电子文件为主,在进行档案接收时就是数字化形成,提高档案信息资料的数字化水平。

2.2实现档案利用网络化。在公司内部,档案利用推行网络化服务,在互联网支持下可以申请查询和借阅,管理员审核申请之后将档案借出,在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非档案,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有利于确保档案利用的安全。整个借出和利用过程不需要在档案室查询,大大方便了对档案信息资料的利用,提高利用效率。

2.3实现档案检索自动化。传统档案检索存在效率低下,工序繁琐的缺陷。而档案信息化建设使这种情况得到根本转变。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可以实现多角度的检索,不仅加快了速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便利的档案信息的查询和检索。

3.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3.1信息化建设不平衡。企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一样,有些企业重视该项工作,并且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有些企业忽视这项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另外,在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中,也由于资金、技术、人员等的差异,信息化建设规模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规模大,资金充足,效益好的企业在这方面取得较大成效,而规模小,资金缺乏、效益差的企业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落后。

3.2缺乏资金技术支持。从整体上看,企业对档案信息化的认识不足,基础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程度低。一些企业资金匮乏,专业人才较少,不愿意在这方面增加相应的投入,研究工作不到位,数字化信息资源少,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3.3规划与管理不到位。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应的规划,没有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制度、资金、人员等方面没有做出合理的安排,相关的投入不足。另外,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理人员的水平较低,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

4.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4.1认识信息化建设意义。企业的相关领导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地位,认识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进行管理和决策的时候,离不开档案的参考作用。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在这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更好的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

4.2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更好的规范和约束电子档案管理各项工作,防止出现混乱的局面。企业需要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包括电子档案搜集制度、集中管理制度、归档制度、查询和借阅制度,更好的约束和规范各项工作。建立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行为规范,建立责任制,明确各工作人员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职责,完善工作人员考核制度,确保他们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4.3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档案信息化建设应该与企业经济信息需求、企业技术发展相协调,促进信息资源不断完善,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开发信息资源的时候,要重视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例如,加密措施、防火墙技术、信息识别技术等,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保护,避免资料丢失,为企业更好的发挥作用。

4.4加强信息化基础工作。基础性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做好这些工作有利于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体内容包括加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数据库建设,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办公自动化连接起来,加强管理和维护人员队伍建设,为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提供保障。

4.5规范信息化建设标准。完善法律法规,健全规范标准,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这些建设标准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应该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健全标准规范和档案工作制度,对电子档案的格式、标准、存储、管理、借阅等进行明确规定,确保档案使用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同时也有利于按照统一规范标准进行归档,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

4.6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应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一方面,企业需要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充实档案部门工作队伍,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趋势下,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硬件与扫描技术、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存储技术等,具备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让他们熟练的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加强实践锻炼,促进实践工作经验的提高。工作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增长自己的综合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促进自身工作水平的提高,更好的处理和应对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趋势,做好这项工作对企业运行和员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今后在实际工作,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取完善措施,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为企业运行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篇9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经济管理

0引言

建筑企业已是今时不同往日,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企业不能再只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独领。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和信息化建设将是企业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位的必经道路。对于信息化建设就更因为管理层的认识和人员素质的不足而无法或更好的推进。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将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来做更为贴近的理论应用研究,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稳固行业基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际效益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要靠具体实施工作的完成,遵循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原则,重视以人为本,重视前期准备工作。

1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不重视监管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中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已属少数,而制定了制度又能照章办事的就是少数中的少数,因此保证财务制度的有力执行就成了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部分企业财务人员除了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规不守、有责不负外,企业还存在着无预算、开支无计划、成本无控制、费用无限制、核算无规矩、挂账不清理等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只有在源头上将财务管理提升到一定高度,才能规范企业财务秩序,提高经营管理质量。

(2)不重视预算机制

企业不重视资产控制、成本控制、费用限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无预算,无计划,不控制,造成了资产陷入恶性循环。施工企业历来都把工程进度作为重中之重,也就是按时完成工程是最重要的。所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许多施工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光讲进度显然是不够的,成本控制才是体现效益的标志。

(3)资金控制不力

建设单位拖欠企业工程款使得业内大部分企业都是垫资进行工程,这已经是建筑行业的规则。企业是账上有钱,但无法收回,想要用也用不上。建设单位的长期拖欠形成呆坏账,同时企业由于资金周转困难不得不将资金压力推到其他环节,直接造成企业欠发职工工资、欠发职工生活费、欠民工劳务费、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等费,还有就是也拖欠供应商的账款,如此以来,建筑施工企业不仅损失企业效益,也对自身的信誉造成影响,使整个行业都陷入拖欠资金的泥沼。

(4)在建筑施工企业主要面临的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主要是不少企业并不明白信息化对企业发展和管理的意义,有的认为这是可有可无或用来显示公司实力的东西,而有些企业更是认为只要使用了计算机,在硬件上配套了,使用了网络就能达到管理高效,根本没有考虑管理、业务和技术的配套发展,仅生搬硬套。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组织框架的重组、流程的再造,意味着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因此必将遇到很多实际的阻力和困难。企业领导的认可和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一把手,往往是从工程技术起步的,对于财务管理与信息化的认识不足,造成重视不够,为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又增加了阻力。

2完善建筑设计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成本控制方案

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成本大体有以下几种构成:人工费、材料费、周转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施工间接费和分包工程成本。而其中之用人工费和材料费可以直接计入工程成本,分包工程成本归集计入,其他的要根据受益对象分摊入成本。建筑企业一般都会将成本的控制力度放在对直接计入成本的人工费和材料费的控制上。人工费的控制主要抓住合同环节,因为一般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部门主要使用的人力基本是非固定作业人员,是从劳动分包公司雇员来的,只要在合同签订时对劳务费用达成协议,人工费基本就比较好控制了。

(2)标准化财务管理方案

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随着规模的扩大,项目增多,企业管理中规范化、标准化就越发重要。标准化、规范化的滞后也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管理增加很多麻烦,降低管理效率。这里所说的标准化、规范化包括建筑企业生产、安全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日常经营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也包括信息数据、流程等的规范化。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科学性和紧迫性,通过1~2年的努力,初步完成建筑企业标准化规范化数据流程体系的建立,制定信息化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流程的统一标准,以便于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最终实现信息系统的建立。

(3)信息化财务管理理念推进方案

信息化想在企业中取得一个良好的成效,一般都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可以先在一些关键部门推行专项功能软件,如预算软件、仓库软件、财务软件,同时加强这些部门员工的信息化能力,增加员工素质培训。在部门内部实现网络化办公,无纸办公,减少办公费用。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会遇到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和阻碍。因此,企业领导者对企业真实管理需求的了解,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以及对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都在日后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其决定作用。在这个阶段由于企业的需求不明了,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方案也没有制定,此时培训并不是实际操作的培训。

3结论

建筑行业已经度过了以往通过新技术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时期。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建筑行业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不断扩大企业规模还需要企业推行科学管理,这其中包括了财务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具有体积大、投资大、地点固定、生产周期长、露天高空作业多、原材料复杂、流动性强、人员多元化、安排复杂、生产技术多样性等特点。应该将问题的解决方案建立在方案的实施成本、难度与预计收益相结合,优化那些更容易实现的方案,循序渐进。先使用一些低成本、低难度的方案,使企业从制度、结构、理念方面进行逐步调整。

参考文献:

[1]叶晓d,吴伟.建筑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2009(11).

[2]肖波.我国建筑企业财务危机成因分析[J].现代商业,2009(12).

企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篇10

企业信息化是在企业范围内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辅助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手段,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信息的控制和管理,使企业经营过程对有价值信息感知、筛选和使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降低管理、运营等成本。

1.1信息化水平

运用评价体系分析企业信息化发展,将企业信息化水平分为三个层次:①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管理等软件工具,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生产、研制和行政管理等过程进行辅助,提高原有的工作效率;②实施一些计算机系统软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化水平;③使用互联网作为基本工具,通过统一门户网站等方式实现电子商务(在特定类型的企业中,不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1.2信息标准化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中,信息化标准体系参与信息产品的研制、信息技术开发、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全过程。

1.3信息化体系

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重要组成的形成过程有指导和手册性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品研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纲领性作用,并且是技术依据和标准的提供来源,至关重要。

1.4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系统组成要素较多,企业信息系统规模和需求是较为典型的基础信息系统,涵盖了一般信息系统根本的六个要素:物理平台、网络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平台、系统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

1.5信息化体系组成

根据企业信息化系统组成分析,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涵盖的标准既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运维管理过程和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使用和遵循的标准汇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

2军工企业信息化

我国的军工企业与国外的同类企业不同,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国外的军事装备制造公司,比较著名的美国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他们的军品生产研制比重较大,但他们更多的还是民用产品,而国内的军工企业以大的军工集团的形式存在,近年来较少部分非核心军事装备、保障装备开始在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中研制生产。

2.1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

信息技术包括感测与识别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信息施用技术又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术语标准;识别卡标准;存储媒体标准又包括光盘、磁带、磁盘等介质标准;软件与软件工程标准;设备标准;字符编码标准。

2.2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从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目录、存储和服务等环节入手,适用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测评、运行与维护。其标准主要包括:数据元标准;元数据标准;信息分类及编码标准;业务文档/媒体格式标准;数据库标准;描述技术标准;目录服务标准;web服务标准。

2.3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是信息系统基础建设的依据,在基础建设的全过程中适用,这个标准体系是一个年轻的,快速发展的标准分类,国际上有主流的美国标准tia/eia和国际标准iSo/ieC标准两大体系,国内也有相应标准制定组织。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按公用标准和实际使用特性划分如下:

①共用标准:线缆标准、网络结构标准、配套设施标准。②ip网标准:tCp/ip标准,总体标准、协议标准以及mpLS、Vpn、ipv6等。协议标准涉及接入层的ethernet、FR、atm、ppp/SDH、wDm,包括网络层的aRp、RaRp、ip、iCmp、iGmp、iGp、eGp、pim、ipsec等标准,传输层的tCp、UDp标准,应用层的Ftp、Smtp、mime、Http、Snmp、DnS、teLnet、Rtp、RSVp、HtmL、XmL标准等,ipv6标准体系包括ipv6规范、地址寻址、逐跳选项、组播、mtU路径发现、报头压缩、建隧道传送数据包、域名系统、路由、邻居发现、自动配置、程序接口、映射、移动性、基于不同介质的ipv6、管理信息库、演进机制以及设备与测试标准等。③以太网标准:以太网技术是目前局域网和城域网的主流技术,万兆以太网技术可能把该技术扩展到广域网应用领域。④移动网标准:移动通信标准体系包括GSm/GpRS、CDma、wCDma、Cama2000、tD-SCDma、eDGe、tD-SCDma、tD-Lte、LteFDD、数字集群标准等。⑤其他实际使用还包括atm网标准、FR网标准、电话网标准、传输网标准、接入网标准、卫星网标准、业务网标准和支撑网标准。

2.4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信息安全标准是军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为重点考虑的方面,作为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行业单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的时候,都会以国家相关机关的标准为依据进行建设。

根据企业信息系统组成模型,分析企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构成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物理平台安全方面:信息系统的综合布线标准、设备间及中心机房建设标准、电磁泄露发射防护建设标准,介质存放环境和介质销毁条件建设标准等;②网络平台安全方面:网络数据交换标准,远程数据传输防护标准,数据完整性要求等;③应用支撑平台安全方面:数据安全保障标准,包括存储设备、磁带、光盘标准等,安全数据库标准、病毒及恶意代码入侵防护标准、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和接入控制等标准;应用平台安全方面:应用平台既是企业经营活动所使用的各类应用系统,应用平台安全是指在网络模型应用层的安全问题,包括网页应用安全、邮件安全、信息传输安全等,这些问题的防护以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建设为根本,通过在建设中遵循和制定协议使用标准、信息加密技术标准、抗抵赖和电子签名、电子标签标准等,实现应用平台的安全防护;④安全支撑环境方面:与网络平台安全方面相类似,同时它是为物理层到应用层全局安全进行支撑的,应该包含信息系统建设相关安全内容的设计、运维管理方面的制度制定标准,这些一般以国家标准、国家保密标准的形式出现;⑤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系统安全管理这里指对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标准要求,《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BmB20-2007为主要依据,同时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具体制度,囊括运维管理的全过程。

2.5应用标准体系

应用标准体系包括“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和“空间信息应用标准体系”三部分。

①电子政务方面:应用业务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②电子商务方面:术语、eDi参考模型等总体标准、业务操作标准、功能服务标准等。③空间信息应用:最为常见的是导航、地图服务、GpS卫星服务、北斗等这些内容,因为服务的主题不仅是企业,更多的是人,主题数量巨大,服务渠道众多,对标准的依赖程度较高,而随着空间技术,太空技术、海洋资源等未来重要领域的到来,对企业对这类标准的掌握、应用提出很高的要求。

2.6管理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包括系统管理、网络管理、工程标准、验收与监理标准、测试与评估标准以及质量控制与认证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