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十篇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十篇

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9:00

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篇1

农为进一步改善我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升全区人民幸福指数,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与XXXX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签订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服务项目三方协议,实行市场化公司负责生活垃圾清扫、分类、收集、清运,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的精准治理。各社区发动居民群众全面参与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努力争创全市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工作示范或先进集体。

二、重点工作

(一)发动群众

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发动全区群众参与综合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入桶良好习惯;互相监督,共同遵守乡村文明条约,督促市保洁公司切实履职尽责。在全区开展季度或年度文明清洁居民示范户(8-10户)、文明清洁示范生产队(3-5个)、文明清洁农村社区(1个)等评选活动,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积极性。评选活动由社区先行申报,管理区农业局组织管理区辖区内市“两委员一代表”和部分党员干部、居民群众评选,评选结果在全区范围内通报。

(二)加强宣传

环境治理、建设清洁家园是每个居民的责任,需要每个人共同参与,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一是宣传报道先进典型,曝光“乱丢乱倒”不文明行为,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卫生观念;二是在公共场所、社区交通要道悬挂宣传横幅,印发宣传资料、小标语和开办专栏;三是生产队开动广播宣讲,宣传引导、监督居民和群众将垃圾倒入垃圾桶,引导居民实施垃圾分类治理,引导农户和广大社区居民逐步培养文明洁净的生活方式,倡导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讲究公共卫生。四是各社区开办农村垃圾治理专题集中培训班(每年3-4期),培训人数不低于常住居民20%,要求党员干部和居民代表参加。

(三)加强监管

一是管理区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XX市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工作考核办法》采取“每周巡查、半月暗检、月度通报、季度考评”的要求,对各社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项检查督办。

二是农业局依据《XX管理区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和环境卫生月度考核表》(附件1)组织专班每月对XX公司XX管理区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运行情况至少进行一次考评和满意度评价;三是各社区根据《XX管理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环境卫生每周抽查评价表》(附件2)每周对XX公司项目部运行情况至少进行一次抽查和评价,对抽查情况进行记录和保存。四是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由管理区农业局负责向XX公司提出书面意见及限期整改的要求。

(四)强化措施

一是提高认识。

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是一项民心工程,是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的必经之路,不仅管理区和社区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认识,更要加强宣传,让社区的居民群众提高认识。二是加强监管。农业局要加强监管,多协调、多抽查、多评价。三是加快项目推进。要加快推进垃圾压缩站项目建设,确保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四是引导学习先进。适时组织社区干部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市内外文明洁美典型,学习先进经验。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垃圾生活垃圾精准治理工作方案,把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严抓考核落实,形成层层考核的责任机制。

三、资金保障

以管理区与XX公司签订的“三方协议”为准筹措资金。

(一)市专项资金。

市农村生活垃圾统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每季度考评结果将市级保障资金每季度拨付管理区。

(二)农户征交。

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按

市统一每户60元/年由社区征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农村垃圾清运费由各社区征收,上报管理区财政局专户储存,用于支付XX公司服务费。

(三)社区筹资。

社区负责组织对农户因秸秆禁烧放置于渠堤路边的秸秆或林木树枝、辖区建筑垃圾等(市XX垃圾集中处理场拒收的垃圾,XX公司不承担清理运输)等进行妥善处置。

(四)地方配套。

由管理区按市政府办通知精神配套地方资金(每人10元/年)与市场化公司据实决算。

(五)管理区财政支持。

管理区财政负责另行开支迎国

家、省文明城市创建及有关团队过境与重大活动环境治理,购买环卫设施拆除有关乱搭乱建等保洁经费。

四、组织领导

成立以管理区党委副书记、主任XX为组长,管理区党委委员、副主任XX为副组长,管理区农业局、财政局、组宣部、环保科、卫生科、各社区为成员单位的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管理区农业局,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XX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日常工作。

各社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成立以社区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具体抓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各社区所属生产队干部为本队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第一责任人。

五、责任分工

农业局:负责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全面工作;负责对各社区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指导、督导并开展常态化巡查和量化考评;负责协调组织对XX公司项目部开展垃圾清运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和结账。

组宣部:负责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的宣传工作。

财政局:负责研究财政支持政策,配合相关部门积极整合资源,按时拨付资金并加强监管。

环保科:负责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协助做好环境监测。配合抓好重点区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与监管,不断优化农村环境。

卫生科:负责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各社区:承担辖区农村环境卫生及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的具体责任,负责按市和管理区规定征收居民户年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负责统筹生产队垃圾精准治理工作指导督导、监管考评,负责对XX公司项目部和辖区农村生活垃圾精准治理的监管、协调、督促。

六、考核结账

(一)社区考核。

建立健全社区环境卫生考核机制,由社区负责对辖区保洁员清扫保洁、垃圾清运情况进行巡查,做好巡查记录,一周一汇总、一月一通报,检查结果作为考核依据。社区每月每季度对辖区生产队环卫状况组织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书面报管理区农业局汇总。

(二)管理区考核。

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篇2

论文摘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的稳定、和谐,而稳定、和谐的农村需要加强农村治安综合治理。当前,通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我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显著的,并积累了一些加强农村治安综合治理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但由于社会的发展,新情况的出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出了几点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绩是肯定的,农村的稳定局面为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笔者深人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桂东县、资兴市等部分乡镇、农村调查,就调查发现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经验与做法,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做法和基本经验

(一)强化领导、全面落实综治稳定工作责任制。基层乡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综治稳定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综治领导责任制,风险抵押金制,一票否决权制和领导干部政绩跟踪考核制,明确了领导责任,增强抓综治工作的责任感。同时对各村、各综治成员单位都制定了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层层签订综治、稳定工作,防范和处理邪教,消防安全和安全牛产目标责仟书,交纳了风险抵押金,如湖南省汝城县益将乡主要领导每人600元,其他干部100元,村主干每人50元,以切实落实好各村、各综治成员单位的领导责任。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乡长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政法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对党政主要领导还划分了综治责任区。建立综治工作党政联席会议制、综治例会制,如湖南省汝城县益将乡每月议一次综治工作,以推动综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基层网络建设,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基层网络建设是综治稳定工作的脉博,要抓好综治工作,就必须有健全的组织网络。如湖南省资兴市彭市乡就建立了“一中心五网络”工作机制,由党委书记任综治管理中心主任,下设五个组,分别由人大主席,政法书记,武装部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长任组长。充分发挥群众自治性组织的作用,组建村级治安巡逻队,建立村组禁毒赌协会,老龄协会,红白喜事理事会,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群防群治组织,做到小问题、小纠纷不出村就能妥善解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省汝城县益将乡“十户联防”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三)坚持打防并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为整治社会乱源,震慑违法犯罪,规范社会管理,深人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对重点人口和重点场所的管理,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活动时刻保持高压态势,扫除“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坚决打击村痞、村霸、盗窃、和乱伐森林等违法犯罪活动。对“法轮功”和邪教组织进行彻底排查,邻近广东的湖南省宜章县、汝城县还对“”给予了坚决无情的打击,以维护社会稳定,净化社会风气。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了各种保稳定责任制,做好特防期信访人员的说服教育和处理工作。

(四)进一步夯实基础,狠抓排查化解。按照“县领导.镇负责,村为主,组配合,户落实”的责任机制,切实抓好排查化解,防患于未然。要做到底子清楚,情况明了,化解及时,处置恰当,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做到抓早,抓小,抓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村组,深人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活动,举办法制夜校,提高乡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各村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推进依法治村工作。加大综治投人,确保综治工作人、财、物到位,做到综治工作有房子、有牌子、有机构、有制度。全面开展创建工作中,制定创建工作规划,成立各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安全文明林区、校园、村组等创建活动,与接邻乡镇签订睦邻友好协议。多出横幅标语宣传栏,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认真搞好“三户”(遵纪守法户、安全文明户、双文明户)评比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

二、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的间题

(一)农村警力不足给综合治理带来不利影响。现在农村的警力情况是怎样的呢?设区的市在乡一级设派出所,一般3-5人,不设区的市和县,在县(市)的派出所机构区一级设派出所,一般3-7人。而乡一级设公安人员1人。如有的乡镇,人口达1.2万人,却只有民警1人,且不说个人办案本身就不妥当,一旦几个案件同时发生,一个人如何管得过来。更何况当前一些地方对违法犯罪人员无人举报,要司法人员主动出击,才能破获。现在乡一级普遍设置了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唯独没有派出所,这对于综合治理显然是不利的。

(二)乡镇派出所的权限太小,不利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当前治安状况下,特别是综合治理这个非常时期,区、乡派出所在原有权限之内难于解决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例姐公安派出所罚款权限在500元内这条规定,对于一些、卖淫违法人员,这个数目远远起不到惩戒作用,如果案件移送到县局处理,案件再经过调查、取证、裁决、复议、起诉、执行等一系列程序,一个罚款几个月结不了案,等到处理结果出来,案件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淡化,起不到打击违法者,惩戒不稳定者,教育人们的作用。此外,区、乡派出所无拘留人犯的权力,留置人犯只有24小时,而一些多次作案的罪犯,几进宫的人员,特别一些流窜案犯,拒不交待罪行,在24小时内要完成调查取证工作十分困难,同样也要报批材料,并且掌握了大部分证据和犯罪事实确已查清,没有这些条件,同样不能批逮。难怪湖南省汝城县一些群众讲过头话,“现在是政府在放纵犯人”。

(三)对《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农村如何运用,缺乏相应措施。由于农村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且公安派出所机关管辖范围过大,加卜机构不健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难于执行。一方面,由于文化因素等的影响,部分农民素质较低,治安警告对其起不了任何作用。而罚款、拘留等措施执行手续又繁杂,未等处罚结果出来,应处罚人又跑了。据调查,湖南省宜章县2009年治安裁决后执行的有130多人,其中农村违法人员居多。由于处罚手续繁杂,还有的问题是公安机关处事谨小慎微,宁右勿左,怕起诉上法庭,耽误时间,宁愿少处罚几天,少罚款几元了事,其直接危害是犯罪分子气焰更为嚣张,关几天出来后,趾高气扬,还说自己与公安部门有如何如何关系,看谁敢惹我。群众更怕报复,不敢举报。

(四制定乡规民约缺乏立法,给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负面影响。乡规民约应依法制定。但是,对乡规民约的概念、性质、制定程度、处罚原则、效力等等,法律应尽快作出规定,否则会产生不利影响。由于目前法律对乡规民约规定的处罚幅度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了乡村政权组织作出了违法处罚决定。其不利后果是挫伤了干部的积极性,群众反映也十分强烈,造成了部分群众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助长了某些违法分子的气焰。

(五)某些对加强农村综合治理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有负面作用。为了加强乡村干部的责任感,在农村综合治理中普遍采用了签订治安承包责任书的方式,定指标,包任务,实行一票否决。这个办法对力口强乡村干部的责任感有积极作用。但有的干部为了不至于一票否决,说假话,查处不及时等问题也暴露出来,有些基层干部认为,发现犯罪行为及时报案,及时查处,予以打击,应当提倡,但一概采用一票否决就可能出现部分人有案不报,放纵罪犯的可能。如何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既定指标,包任务,又能及时使群众报案,揭发犯罪对象,有关机关应当考虑制定更明确的规定和措施,以消除干部群众心中的疑虑,积极参与综合治理。

(六)对综合治理方针中提出的六种手段在农村如何适用把握不准。综合治理方针中指出:“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但是农村有其特殊性,农村违法人员有句口头禅就是“犯了法又怎么样,反正不会开除我的农籍。”所以党中央提出的六种手段中,唯有法律手段是农村用得上的,其它手段如何运用,则找不到具体可操作的规范。而乡村干部工作的实践性、执行性,决定他们不仅要有理论上的指导,更需要有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在农村,行政手段基本上用不上,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乡政府一级行政机关行政处罚的权限,乡行政机关无法发挥行政处罚的职能,而且即使根据已有权限,依法或者依据上级行政机关授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环保法、水法等作出的处罚决定往往也得不到执行,乡行政机关无权采取任何强制措施。如果越权采用措施,则是违法行为,如果不采取措施,则会放纵违法犯罪人。同时,其它部门如何配合执行的问题也未完全理顺。一旦发生问题,找谁谁都推,都说不是分内的工作。加之有些乡村干部素质差,更影响了基层政权的威信,即使是正确的处罚,也得不到群众支持。三、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几点对策

当前农村综合治理到底应当如何搞,怎样才能调动积极性,真正做到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扎扎实实抓这项工作,在分析问题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基本对策。

(一)健全组织机构,建立责任制度。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在综合治理中应该团结一致,在困难条件下,认识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树立为官一方,保一方平安的意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把综合治理列人日常工作议程,每月分析一次治安形势,不定期进行检查,县级党政机关要行使监督检查职能,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二要实行领导分工包片制度。县级领导要分别承包一个乡镇的综合治理工作,乡镇领导包一、二个村,村委、村支部成员包几个村民组,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工作的好坏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三是落实责任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乡村领导对综合治理要定指标、定任务、定区域,层层抓落实,对由于主管领导失职行为,造成的治安损失,应严肃处理,决不估息迁就。

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篇3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把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通过“抓点、带线、促面”不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政策,集中资金投入一批,见效一批,解决我市农村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着力改变农村地区的脏、乱、差现象,切实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促进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区分轻重缓急,从解决区域性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入手,把位于重点流域和区域、国家重大政策实施区、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存在环境问题的村庄连片地区作为主要整治示范对象;

示范先行。选择有工作基础、具备实施条件,通过连片综合整治,可以真正起到示范效果、提供经验的地区,率先开展示范;

确保实效。把突出环境问题是否解决、区域环境状况是否获得改善、农村环境管理能力是否提升,作为衡量连片综合整治成效主要标准;

整合资源。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投入,各部门涉农资金在连片项目区进行整合;

逐步深化。在先期示范、总结经验基础上,按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支持重点,逐年扩大整治范围,逐步达到片片相连、整体改善。

(三)时限划分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56号)要求,我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时限为—2013年,3年示范成效评估基准年为年。按照年、年、2013年三个阶段逐步推进,1年进行项目成效小评估,3年进行成效大评估。

二、目标任务、预期成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建设,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我市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乡镇环境监督与管理机构、农村环境监督与管理制度和机制,有效解决市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禽畜粪便等污染环境问题,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区域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使我市农村项目实施地区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饮用水源环境安全得到改善,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处理,农村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展开,环保实用技术逐步推广,公众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村环保体制基本形成,推出一批典型示范经验。

(二)具体指标

根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项目环境成效评估办法(试行)》、《部级生态村创建标准》、《省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指标》、《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指标要求,从示范区域环境整治效果、农村环保监管能力、环境宣传教育等三个方面确定我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实施方案指标体系,共计13项指标作为综合整治成效评估指标。

1.自来水普及率≥90%,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80%(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60%(污水分散处理模式)。

3.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4.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70%。5.户外道路硬化率≥90%。6.林木覆盖率≥35%。7.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80%。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50%。9.农村清洁能源普及率≥50%。10.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11.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制,乡镇配备专职环保管理人员,行政村配备兼职环保管理人员。

12.村容村貌:村有卫生保洁人员,清扫保洁到位。柴草、杂物、畜粪等分类堆放整齐;无乱搭乱建、残墙断壁、乱涂乱画、乱堆乱放等现象。

13.群众满意度≥90%。

(三)预期目标

1.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连片整治区域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饮用水源保护设施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截污设施建设,取缔保护区范围内排污口,搬迁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村民,使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

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一批适合农村特点的、相对完善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处置设施,使示范区域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污水达标排放,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整治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清运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3.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程

通过实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使示范区域村庄畜禽养殖布局符合当地政府划定的畜禽养殖区要求,做到人畜分离、畜禽集中养殖、集中治理,养殖废弃物做到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

通过实施农村连片整治,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农村环境突出问题,使当地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三、整治范围、整治重点、项目选取原则

(一)整治范围

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对连片村庄统一综合整治。优先治理乡镇政府所在地,农村建设区域(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示范村、循环经济试点村、型农村社区、迁村并点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区域、移民迁安村),交通枢纽和工矿企业周边,风景名胜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两侧等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区域,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村庄,逐步在其他区域推进。

(二)整治重点

按照国家、省对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主要支持内容,我市的整治重点为:

1.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口拆除、截污及隔离设施建设、标志设置等。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根据取水点位置、供水量、取水方式不同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将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住分散的村庄建设小型人工湿地、无(微)动力处理设施、氧化塘等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

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对畜禽养殖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农业。重点加快固液分离、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工程建设,强化畜禽养殖小区及畜禽散养密集区的污染治理,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4.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治理。对历史遗留的、无责任主体的农村工矿污染进行治理,特别是对工业企业“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导致的周边农村地区水源、居住区、农田污染进行治理。

(三)项目选取原则

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11号)明确的重点地区基础上,优先支持以下项目:

1.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存在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反映特别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需要通过连片村庄同步治理才能根本解决的“问题村”集中分布地区;

2.可以充分发挥连片整治效果的饮用水水源集中区和重要湖库,农村污染贡献较大的次级河流周边地区以及国家南水北调、“两型”社会建设、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和生态移民等重大工程和政策实施区;

3.经济基础条件好、有辐射带动作用、城市周边、县政府附近、乡镇政府所在地、交通干线两侧、风景名胜区附近的村庄。

4.已有一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包括已经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等),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在1-2年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

5.环境问题相类似,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可使多个村庄同时受益的地区。

四、整治项目技术方案选取

(一)技术方案选取思路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号)、《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和有关技术文件要求,村庄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的技术路线是:针对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类型,在优先开展污染物源头削减、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城镇与周边农村污染治理相结合、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相结合,尽可能选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已建环境基础设施、操作简便、运行维护费用低、辐射带动范围广(突出连片效益)的技术模式,并注重技术集成和改进创。

(二)技术方案选取模式

生活污水收集系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并且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连片村庄,可采取合流制收集污水;对于人口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连片村庄,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可采用合流制。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①治理区域范围内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②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连片村庄,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其中,位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须按照功能区水体相关要求及排放标准处理达标后排放;③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符合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可采用城乡一体化处理技术模式。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①区域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连片村庄,要采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技术模式,村庄配置完善垃圾收集/运输系统,乡镇建设可覆盖周边村庄的区域性垃圾转运/压缩设施,纳入县级以上垃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②布局分散、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村庄,要在优先推行垃圾分类(大大减少需处理垃圾量)基础上,选取有机垃圾与秸杆、稻草等农业废物混合堆肥等资源化利用技术,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定期运到附近城镇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系统:①源头控制技术:包括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技术、改进清粪工艺等措施减少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和处理;②畜禽养殖粪污利用和处理技术:养殖区周边有足够的可以消纳粪污的农田,则粪污应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体粪污制造有机肥,废水经处理后还田利用,但采用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粪肥用量不能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养分的需求量,在确定粪肥的最佳施用量时,需要对土壤肥力和粪肥肥效进行测试评价,并应符合当地环境容量的要求,没有充足土地消纳利用粪污时,应建设区域性有机肥厂或处理(处置)设施;③位于各地划定的限养区的养殖小区和散养密集区要考虑采用治理达标技术。

连片村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历史遗留工矿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的选取,应根据污染源类型和当地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选取适宜技术开展治理。

五、运行管理

各县(市)、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探索项目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项目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发挥作用。各个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明确项目设施的运行与维护管理责任主体、运行与维护监督、运行与维护管理方案。各县(市)、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可以在“自愿、自主、自用、自管”的原则基础上,建立环境保护公司、县级工程管理委员会、物业公司、农村环保合作社、农户自主管理分户治污设施等种形式的管理机制与模式。

整治项目所在县(市)、区政府要认真贯彻《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所属乡镇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定期培训治理设施后期运行管理人员,不断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活动。

六、组织实施

(一)项目申报

按照《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试行)》(财建便函〔〕17号)的具体要求,坚持逐级上报、专家审核、层层筛选的原则。项目由县(市)、区政府组织申报,市财政、环保部门审查,经市政府同意,报省财政厅、环保厅初审,经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报财政部、环保部备案,并下达各市组织实施。

(二)项目实施

乡镇政府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具体项目建设。乡镇政府在省财政厅下达资金预算20个工作日内,将经市财政、环保部门审核同意的项目实施方案报省财政厅、环保厅审查,并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报省环保厅备案。项目一经批准,申报单位不得擅自调整、改变建设内容,不得降低目标要求、压缩投资规模。如确需调整,须经市财政、环保部门审核同意,报经省财政厅、环保厅批准。项目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由县(市、区)环保、财政局根据整治项目实际统一安排招投标,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具体项目施工。县(市)、区环保部门在项目实施20个工作日内将项目设计施工图纸、招投标文件、工程预算书、工程施工合同等材料报市环保局,汇总后报省环保厅备案。市环保、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指导、督促和考核验收,并在县(市)、区政府提出项目工程竣工验收申请1个月内组织相关部门及行业专家开展验收,市环保部门在项目通过工程验收40个工作日内将工程竣工报告、项目决算书等报省环保厅备案。省直管县、财政直管县项目的申报、实施、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环保厅依照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三)实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公示制

各级环保、财政部门要及时在当地主要闻媒体、本部门门户网站公布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及验收考核情况。乡镇政府要会同村委会将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安排在村庄张榜公布。

(四)时限要求

整治项目建设期为1年,各项目实施方案要明确项目的实施进度安排,列出工程量进度与时间对照表,作为项目实施进度后期考查依据。

年度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应于年6月20日前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7月底前完成招投标工作,8月20前开工建设,11月底前主体工程完工。、2013年度工作进度按省、市当年工作部署要求进行。

七、资金管理

(一)整治项目建设资金来源

中央财政将在三年内向我省投入专项资金9亿元,用于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其中年2.5亿元、年3亿元、2013年3.5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按1:1的投入比例。省、市、县三级资金配套比例为3:4:3,省直管县、财政直管县省、县两级资金配套比例为5:5。市、县配套资金由市、县财政局负责落实,鼓励县(市)、区增加配套资金。

要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市直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各自职责,在安排项目资金时优先支持农村环境整治片区,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村庄道路、供水、排水、沼气、电力、通讯、绿化等设施建设资金向农村环境整治片区集中。各县(市)、区政府要按此要求集中使用各项涉农资金,集合部门优势,整合区域资源,扩大综合整治成果,真正形成规模效应。

(二)资金使用方向

按照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点面结合、示范先行的原则,省政府将省会城市--郑州、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信阳列入了重点整治支持的城市。重点支持我市农村型社区及经济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作用强、有一定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方积极性高、资金配套有保障的地方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三)整治项目运行维护资金来源

各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中要明确项目治污设施的运行维护费用来源、经费数额,以及资金保障方案。县(市)、区政府可以采取政府投入、从受益者收取适当费用、生态补偿、市场化运作等形式获取运行维护资金。

(四)资金拨付程序

按照《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求,省财政厅将根据已确定的项目,先行全额下达中央资金预算指标。市、县(市、区)配套资金到位后,市财政、环保部门向省财政厅、环保厅提出申请并提供市、县(市、区)配套资金预算指标文件、资金到账凭证等资料,省财政厅、环保厅审核确认后按资金配套比例下达省级配套专项资金。对于配套资金不落实的市、县(市、区),省财政厅不再下达省级配套资金,同时,还要收回已下达的中央专项资金。为确保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各县(市)、区必须在中央资金预算指标下达后10个工作日内,将配套资金预算指标文件及资金到账凭证报市财政局和市环保局,汇总后连同市配套资金预算指标文件报省财政厅和环保厅,申请省级配套专项资金。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行县级报账制、核算制和分期分批拨付制,县级财政部门根据施工合同约定和项目完成进度分期分批拨付项目资金。由项目施工单位向乡镇政府提出报账申请,并附有效报账凭证;乡镇政府根据实施进度提出申报意见,经县级环保部门审核,由县级财政部门核拨给施工单位。乡镇政府在项目通过验收15个工作日内对项目进行决算,报县级环保部门审查同意后向县级财政部门申请拨付项目尾款;县级财政部门在项目决算审查通过15个工作日内将项目尾款拨付给施工单位。

(五)资金监管

市财政局会同市环保局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或有其他违规行为的,将相应扣减或取消安排下年度资金,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按照上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要按政务公开的原则予以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在市环境保护委员会下成立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副市长刘森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洪建、市财政局局长熊西庆、市环保局局长路文忠担任,成员由市环委会其他14个成员单位、市委农办及市畜牧局的主要领导组成,统一领导全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各县(市、区)政府负责辖区内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应根据本地实际,成立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组织实施的领导。

(二)明确职责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务求实效。具体工作分工如下:

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市水利局牵头,市环保局、卫生局配合;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市环保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配合;

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市环保局配合;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市农业局、畜牧局牵头,市环保局配合;

农村道路整治工作: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配合;

乡镇绿化工作:市林业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配合;

农村改厕工作:市卫生局(爱卫办)负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市农业局(市农机局)牵头,市畜牧局配合;

农村清洁能源普及工作: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农业局、环保局配合;

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市农业局牵头,市环保局配合;

农村地区矿山企业周边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环保局、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配合;

农村环保专、兼职管理人员配备和村容村貌整治等综合性工作:县乡政府负责。

(三)加强督导

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市、县级政府建立“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工作制度。县(市、区)环保、财政部门于每月25日前上报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市环保、财政部门汇总后于每月月底前报省财政厅和环保厅。项目实施情况包括项目实施进度和成效,资金到位和安排使用,后续管理措施与制度的建立等内容。市环保局、财政局对工程管理、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及时分析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宣传推广先进经验,确保项目在既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

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围绕建设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农村环境“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资金,整村推进,连片整治,解决我省重点流域和区域最为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通过连片整治示范,在农村环保体制建设、政策机制创新、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形成典型示范经验,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我省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环境治理,以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等工作的有机结合,加快促进生态优美之区建设。

二、连片整治重点示范区域

(一)示范区域选取原则

1.已有一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包括已经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等),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在1~2年可以取得明显成效。

2.环境问题相类似,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可使多个村庄同时受益或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可以同时辐射受益。

3.示范片区原则上应在同一个县级行政区范围,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2万人。

4.优先支持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和生态移民等重大工程和政策的实施地区,省政府确定的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的集中安置区。

5.优先支持地方政府积极性高,配套资金有保障,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落实,管理措施到位,方案编制科学合理的示范区。

(二)重点示范区域

选择饮用水水源保护任务重、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畜禽养殖污染较严重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治理难度大的流域、流域和流域为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

三、工作重点、目标任务与示范效应

(一)工作重点

按照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部署,针对我省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确定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重点是实施“三清”示范工程。即:以保护农村饮用水源为重点的“水源清洁”示范工程;以整治集中连片村庄生活污水和垃圾为重点的“家园清洁”示范工程;以整治农村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为重点的“田园清洁”示范工程;

(二)目标任务

1.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水源清洁”示范工程,全面完成示范区内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饮用水源保护设施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截污设施基本完善,取缔保护区范围内排污口,搬迁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村民,使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家园清洁”示范工程,建设一批适合农村特点的、相对完善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处置设施,使得示范片区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污水达标排放。整治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清运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3.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田园清洁”示范工程,使得示范片区村庄畜禽养殖布局符合当地政府划定的畜禽养殖“两禁”区要求,做到人畜分离、畜禽集中养殖、集中治理,养殖废弃物做到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通过集中力量实施以上示范工程,在三年时间内,集中连片整治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村”,使当地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三)示范效应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在有效解决示范片区的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的同时,取得以下示范效应。

一是建立完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通过示范工程实施,促进农村环保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制定有益农村环保的经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二是强化资金效益。通过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带动地方财政资金投入,以农村环保为主线,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在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的同时,为农民增加收入、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条件,实现资金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三是推广农村环保实用技术。以示范工程为载体,推广一批低成本、高效率、易维护的农村环保实用技术。

四、配套资金筹措

我省需筹集配套资金7.5亿元,每年筹集资金2.5亿元,其中:省级2亿元;市县0.5亿元。

省级配套资金2亿元中,省环保厅负责落实0.9亿元(含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资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落实0.3亿元,省农业厅负责落实0.2亿元,省水利厅负责落实0.3亿元,省移民局负责落实0.3亿元。省级配套资金不改变现有各专项资金下达渠道,但要求安排示范片区的农村环境整治资金不少于上述金额。省发展改革委等其他相关部门在项目和资金安排时优先支持示范片区,共同形成合力,支持示范区完善配套设施。市县配套资金由地方政府自行筹措,鼓励多渠道筹措配套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农村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顺利开展,省政府成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实施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

1.职责分工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实行省政府统一领导、统筹安排,省直部门抓点促面、督促检查、协调指导,设区市政府总体负责、组织落实,县(市、区)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要求,加强对全省示范工程实施工作的统一组织和领导,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明确目标和任务,统筹协调专项资金的安排和使用。

设区市人民政府对辖区内连片整治工作负总责,并根据连片整治目标责任书要求,建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连片整治示范工程的组织落实、协调推进和考核验收。

示范片区所在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整治工程具体负责,设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片区筛选,实施方案编制,落实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并组织实施。

省环保厅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牵头负责制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会同省财政厅负责示范片区的申报、下达,落实环保配套资金。指导推动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负责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建设工程的筛选、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2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省财政厅牵头负责制定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牵头会同省环境保护厅等有关部门落实省级配套资金,督促市县配套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统筹中央和省级配套资金的安排使用,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并负责指导1~2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省水利厅指导推动“水源清洁”示范工程涉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负责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片区的筛选、安排配套资金和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2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省国土资源厅指导推动“水源清洁”示范工程涉及矿山污染农村饮用水源整治工程。负责对矿山污染农村饮用水源整治建设片区的筛选、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2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指导推动“家园清洁”示范工程。负责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整治片区的筛选、安排配套资金和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2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省移民开发局指导推动“家园清洁”示范工程涉及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整治建设工程。负责对库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整治片区的筛选、安排配套资金和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2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省农业厅指导推动“田园清洁”示范工程。负责对农村畜禽养殖的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整治片区的筛选、安排配套资金和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2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省发展改革委结合统筹城乡工作,整合资源,加大对示范区的支持,合力打造示范亮点。

其他相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按照省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整治任务的全面完成并达到连片整治的预期效果和目标要求。

(二)措施保障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由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示范片区所在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的组织落实,并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示范工作的组织实施提供各项保障条件;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

2.健全队伍,抓好落实。凡列入示范片区所在的市、县(市、区)环保局,都必须设立负责农村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专门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农村环保工作。所在乡镇也必须设立环保管理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有专人管理、推动和落实。

3.科学规划,认真实施。按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科学制定整治规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工程项目,制订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4.加强管理,监督考核。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对工程的组织管理、整治任务、项目经费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示范片区所在市、县人民政府要建立通报制度,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每季度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报告辖区项目实施情况;省级财政、环保、农业、建设、水利、国土、移民等部门对示范工程进展和成效、资金使用、设施运行、群众满意程度等进行考核,并予以通报。

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篇5

近年来,我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农村生产和人居环境,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农村环境状况不断改善。但是,农村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水普遍未得到有效处理;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长效管理机制还未健全;畜禽、水产养殖污染依然严重;农业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的防治;局部地区重点行业污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保宣传和农村环保协管员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县环境保护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着力解决影响广大农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是提高经济发展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内容,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生态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生态省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全县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创建活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实施“生态”的战略,紧扣“应先行、走前头、争上游”实践载体,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原则,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基本任务,加快推进生态创建,促进我县生态良性循环,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态宜居型的城市组团。

(二)主要目标

通过持续开展三年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创建活动,至2012年底前,农村环境污染得到较好的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得到较好的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恢复与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0%以上,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20%以上,开展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的行政村比例达到80%以上,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重达到4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6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分散养殖户建设有沼气池,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80%以上。全县“四绿”工程达到市要求,60%的乡(镇)街道、30%的村(居、社区)完成市级以上系列生态创建。建成农村三级环境管理机构,环境监管能力得到持续加强,公众环境意识得到提高。

三、围绕农村环保工作重点,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深入开展流域(段)水环境综合整治

要按照县政府关于流域(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政文〔〕80号)的要求,持续深入地推进我县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效遏制我县支流(内河)水质恶化趋势,保障饮用水安全。

1、以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染为重点,加强干流沿岸村镇及各乡镇境内所有支流(内河)的综合整治,逐步改善支流(内河)的水质。

2、继续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建设

一是加快实施县、建制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管理。年底,各级政府要加强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排查,拆除水源地保护区内与水源地保护无关的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设置饮用水源地地界标志、宣传告示牌及水源保护区隔离设施,重点要抓好溪源宫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治理和三溪口水库的围网建设、生活污染治理及关闭取缔福清调水源地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码头及与供水无关的项目;建设二级保护区内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加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农田退耕等工程措施;制订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至年底前,成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二是加快乡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设。各地政府在年6月底前完成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调查与卫生评估、水源地划定及规划编制并上报;至2012年底前,完成乡、村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成立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制订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及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二)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1、制定县畜牧业发展规划。县畜牧渔业局在年底前完成全县畜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规划环评工作,上报县政府批准实施,将全县畜禽养殖总量分解落实到相关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并依照所下达的养殖总量控制和布局规划,积极引导养殖场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2、加快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各地政府根据《市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划定方案》和《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在年底前,依法取缔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完成禁养区外超标排污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整治,特别是高速公路两侧、青口片陶江流域及支流两侧、荆溪镇荆溪、桐溪上游、上街溪源宫水源保护区的畜禽养殖场;建立畜禽养殖长效管理机制,对无法达标排放的养殖场依法予以关闭,对未完成治理任务和出现回潮的地方和责任人,予以通报并严肃追究责任。山区、半山区乡镇要根据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合理安排,加强管理,防止畜禽养殖无序盲目的发展,造成环境污染。至2012年底前,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3、严格审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县直各部门在实施全县畜牧业发展规划前,暂停审批新建、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

4、加强分散畜禽养殖管理。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控制可养区分散养殖规模,分散养猪存栏原则上不得超过3头,且必须配套建设沼气池,通过沼气、堆肥、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生态养殖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5、制定县水产养殖规划,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县畜牧渔业局在年底前,完成本辖区的水产养殖产业规划编制,并报本级政府批准实施;通过推广名优新品种和生态养殖模式,扶持和壮大一批生态型养殖企业和加工基地。各乡镇街道政府在年底前全部取缔现有分布在干流的投饵类、施肥类网箱养殖,年底前,要依法取缔和搬迁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库、敏感水域养殖、无证经营、不符合水功能区划的水产养殖。

(三)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全面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

1、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制定规范化管理机制。在底前南通、青口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行;荆溪污水处理厂应按照小城镇建设的要求,对选址规模进行进一步论证,争取年内动工建设。加快完善青口汽车城污水处理厂、上街大学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完成汽车城内所有企业污水、上街旧城区和南屿片区的污水管网接驳工作,污水处理负荷率达到60%以上。各乡镇街道政府在年底前,完成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乡(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和截污工程建设;结合生态县创建活动,分批在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中同步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并进行规范化管理,至2012年底前,全县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比例应达到20%。

2、加大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建设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年各乡镇(街道)建成1座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年底前,完成80%乡(镇)和80%行政村垃圾整治工作。

3、大力推广使用农村卫生户厕。各地政府要积极实施农村卫生户厕建设整村推进模式,加快卫生户厕改造,至2012年底前,全县农村卫厕普及率达到50%以上。

4、提高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各地政府要加强农村清洁能源使用推广,因地制宜,积极普及电能、沼气、秸秆、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及天然气、清洁油等化石能,减少薪炭使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至2012年底前,全县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40%以上。

(四)控制农村重点行业污染

1、规范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强污染整治。县直各部门要加强农村新建项目的审批管理,规范工业区管理;县经贸局负责制定各乡镇街道制定工业集中区整治方案,并指导推进工业集中区整治工作。至2012年底前,全县乡(镇)、村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80%。

2、加强工业污染重点行业整治,对列入工业污染整治重点的重金属、造纸、制革、制药、纺织印染、化工、食品加工(包括定点屠宰企业)等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治理,对超标排放或不能稳定达标企业列入限期治理企业名单,并严肃查处企业偷漏排行为。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排放的,予以关闭。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废水的减量化、再循环和再利用。

3、加强医疗行业的污染治理。年建成青口、上街、南屿、荆溪和鸿尾等五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卫生系统的医疗废物按规范处置。

4、加强制砖行业的污染治理。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粘土砖厂拆除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于年6月30日前拆除全县违规违法的53家机砖厂;于年6月30日前拆除我县交通干道两侧土砖窑。

5、强化矿山污染整治,实施总量控制方案。相关县(市)区政府要尽快关闭未达到最小开采规模的矿山,及时公布年石材开采总量,达到逐年递减10%的目标,并分解落实到每个矿山企业;责令矿山企业配套规范的污水处理设施,落实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措施;禁止在矿产资源规划禁采区内设立矿山开采企业或开采点。

6、加大整顿和规范河砂开采力度。县水利局负责监督落实河砂开采的整治,牵头组织清理取缔在禁采区开采以及无证照开采河砂的违法企业,严厉打击超量开采、盗采偷挖河砂等违法行为,确保防洪、通航河水利工程安全,保障河砂资源可持续利用。

(五)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循环农业基地建设

1、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业。各地政府要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及有机农业,逐年提高种植面积比例,开展生态创建乡(镇)街道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种植(养殖)面积应达到60%以上。

2、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及施用强度。县农业局、科技局在年底前制定本辖区农业化肥施用控制方案,化肥施用强度应逐年递减5%以上;开展生态创建乡(镇)街道的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应小于250公斤/公顷。

3、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减少农药施用量。县农业局、科技局在年底前制定本辖区农药施用方案,重点解决农药施用量、农药流失量大的突出问题;开展生态创建乡(镇)街道的农药施用强度应小于3公斤/公顷。

4、加大农膜回收再利用。各地政府要大力推广既能降解又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的降解膜,提高农膜回收再利用,从年开始,农膜使用量及流失量均要逐年递减15%,至2012年底前,全县各乡(镇)、村的农膜回收率达到60%以上。

5、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强田间露天焚烧管理。县农业局、科技局在年底前制定本辖区秸秆综合利用方案,积极推行秸秆还田、秸秆堆肥、秸秆气化等资源回用技术,严格禁止露天焚烧;从年开始,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10%,至2012年底前,全县各乡(镇)、村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6、积极防治农村土壤污染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常规监管体系。县农业局在年底前,摸清全县土壤污染现状,建立适合我县实际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管体系,每年要对主要农产品产地、污灌区、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土壤污染实施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

1、加强乡(镇)、村绿化建设。县林业局牵头制定全县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方案,启动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工程建设;各乡镇及相关部门按照“四绿”工程的要求抓好落实。

2、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县水利局牵头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农村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组织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3、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环保、水利、林业、畜牧渔业局等部门要加强内陆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逐步恢复农村地区水体的生态功能。

4、保护生物多样性,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对外来有害入侵物种、转基因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严格控制外来物种在农村的引进与推广,保护农村地区生物多样性。

(七)大力开展生态创建活动

全县从年开始,全面启动国家、市级生态县创建工作,2016年前完成部级生态县创建。在年底前,县发展改革局牵头负责完成县生态规划编制工作;各乡(镇)街道、县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生态县、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居、社区)创建,完成生态县、生态乡(镇)街道建设规划编制并公布实施,制定生态创建实施方案,作好创建的各项准备工作和保障措施,积极动员和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创建,落实创建责任制,按期完成创建目标。年创建一个部级生态乡(镇)街道、一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一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3个省级、16个市级生态村。

四、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长效机制

(一)推进农村环保管理体系建设

1、加快构建农村三级环保管理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年底前,建立县、乡(镇)街道、村三级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成立县环境保护委员会,组建乡(镇)街道环保所(站),村明确环保专干。

2、提升农村环境保护地位。环保工作重心要适当向农村倾斜,重点加强环境监察的硬件设施、技术手段和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预警监控体系,使城市环保与农村环保并重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投入机制

1、提高生态创建奖励资金。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以奖”等鼓励政策,对成功创建各类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居、社区)的,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级财政奖励基础上,县级财政安排一定的预算予以奖励。

2、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县、乡(镇)街道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经费,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级资金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和项目,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和卫生监测、农村改厕和粪便管理、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农村环境健康危害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外来有害物种入侵防控。

3、逐步提高农村环境管理工作经费预算。县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县农村三级环境管理、监测标准化建设专项工作经费,提高农村环境保护、监测和监控能力。

(三)严格实施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制

1、严格执行《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政{}1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贯彻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实施意见的通知》(榕政综{}35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农村环保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农村环保工作的负责人对农村环保工作负综合监管领导责任;其他负责人对分管业务工作范围内的农村环保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2、农村环境保护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地方各级政府全面负责行政区域内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县财政局对全县农村环保及生态创建资金投入实施编制预算;县发展改革委负责编制全县生态创建建设规划,对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乡(镇)街道生态创建规划编制实施指导;县环保局对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评估、划定、规划、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农村环保三级管理体系建设,环保产业协会建设,生态创建等实施指导;县水利局对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设、水质监测实施指导;县卫生局对全县饮用水卫生合格率的监督监测实施指导;县农业局负责编制全县生态农业建设、农业化肥农药控制、秸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农业土壤污染治理、农村普及清洁能源等实施指导;县畜牧渔业局负责编制全县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水产养殖规划,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指导。县建设局对全县农村污水处理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实施指导;县爱卫办对全县农村爱国卫生和农村改厕实施指导;县经贸局对农村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技术推广应用,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农村工业集中区污染防治实施指导;县国土资源局对全县矿山整治和植被恢复实施指导;县林业局对农村绿化建设实施指导;县科技局对全县农村环保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实施指导。

(四)完善乡(镇)环保工作年度考核制度

建立乡(镇)街道环境管理考核机制。各乡(镇)街道政府应适时提请当地党委组织部门开展辖区内乡(镇)街道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将农村环保三级管理机构建设、重点流域整治、重点行业整治、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畜禽与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及垃圾治理、生态乡(镇)街道及生态村(居、社区)创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各项内容纳入其中,将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年度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增强环保科技支撑能力

1、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和开发。各地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将农村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列入重大科技专项,用于农村环保科研和开发的资金应逐年提高2%。

2、加大环保实用技术推广。县科技、环保、农业、建设、畜牧渔业等部门每年应推出一批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农村健康危害评价等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政府将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六)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

1、规范环境监测职能分工。环保部门负责农村饮用水源地、农村工业行业环境监测,卫生部门负责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林业部门负责自然保护区环境监测,建设部门负责风景名胜区环境监测,农业部门负责农业土壤环境、水土保护流失区监测,水利部门负责流域、湖库环境监测,渔业部门负责水产养殖水域的环境监测,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2、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发展改革局同经贸、环保、国土资源、农业、畜牧渔业等部门加强农村引进项目的政策把关,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等环境监管,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开展环保执法监管年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3、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县环境监控中心,在重点区域和重点排污企业有计划按步骤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并与当地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设水质、空气自动站,完成三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加强环保监察能力建设,监察机构通过省级标准化达标验收。

(七)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篇6

农村基层腐败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特点。在惠农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村干部截留、挪用、贪污支农资金的案件数量迅速上升的趋势,被群众称为“小村官大腐败”。中央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农村反腐倡廉政策文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农村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农村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化。对此,必须加大力度构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农村社会矛盾纠纷预知预警能力。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也更加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地方社会治安防控出现真空导致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基层管理体制漏洞频出造成腐败现象较为普遍,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不时引发尖锐的干群矛盾等,使农村社会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要采取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强化农村社会治安防控,加强农村防腐反腐力度,着力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把强化治理优化服务当做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

农村安全面临新问题,防控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壳化现象严重,农村治安出现诸多薄弱环节、“真空地带”。最近就有一个典型例子,据媒体报道,根据安徽临泉县警方调查,当地一名农民在接近17年的时间里,116人(38人未遂),多数还并行实施了抢劫。这名嫌疑人侵犯目标明确,就是农村留守妇女。除了这种情况外,在村委或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期间,家族势力、黑恶势力制造麻烦和事端,破坏村民自治,干扰民主选举;由于公路交通的发展,运输条件的改善,盗窃犯罪分子开始将爪牙伸向农村,拖拉机、电力设施、耕牛等生产资料以及牲畜、家禽等生活资料被盗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农村、特别是农村所办厂矿、企业相对城市管理比较松懈,往往成为一些犯罪分子逃避打击的场所;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存在的差异,农村往往成为机动车、家用电器、电脑、手机等被盗物品的销赃场所;、犯罪以及由、犯罪引起的抢劫、盗窃犯罪开始在一些农村漫延。这些新问题、新现象说明农村社会治安形势还非常严峻。

为解决农村留守人员治安防范问题,江西省石城县构建了以中心村警务室为龙头、农村治安联防工作站为核心、农户联防报警网络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农村治安状况大为好转。而山东省东营市从2010年开始开展社区民警挂任农村社区班子成员工作,选拔优秀党员民警挂任社区班子成员,参与基层党建工作。目前,全市147名社区民警中已有106人当上了“村官”,他们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区域稳定、促进警民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去年年底山东省公布的社情民意调查中,东营市人民群众对和谐警民关系的满意率为97.35%,位列全省第一。同时,东营以民警挂任“村官”为平台,在社区构筑综治办、警务室、暂住流动人口管理站、区监控中心、司法调解室“五位一体”的新型社区警务模式,走出了农村社会治安管理的新路。当前,“民警村官”已在不少地方推广。

话题背景:贵州大力推进农村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2010年,贵州省通过对社会治安持续整治,社会治安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呈现“三降两升”态势,即报警数、、总量呈现下降趋势,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开始上升。针对今年的工作,贵州省提出深入推进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和基层自治组织建设。继续巩固壮大专职治安巡防队伍,大力发展保安服务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深化“治安中心户长”、“十户联防”等农村群防群治工作模式。同时,深入强化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安排每个乡镇投入2万元,全省投入3118万元。

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农村基层腐败案件

除了农村社会治安,农村安全生产问题也很突出。近年来,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建筑安全、煤矿安全等在内的农村安全生产事故不论从数量上还是从造成的经济损失上,都不亚于工业生产中的事故,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损失。对于农村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四川洪雅县的“五个延伸”值得借鉴。所谓“五个延伸”,就是乡镇安全生产组织保证体系向村社一级延伸,乡镇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工作制度体系向村社一级延伸,乡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向居民、家庭一级延伸,乡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体系向村社一级延伸,乡镇安全生产综合执法检查体系向村级延伸。农村消防工作是农村安全生产的突出薄弱环节。在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方面,吉林省的工作经验值得全国推广。4月10日~13日,公安部消防局调研组到吉林省调研,充分肯定该省农村消防工作取得的成绩。近年来,吉林省大力发展政府专职消防队、民办义务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各级政府按照“一乡(镇)一车一站、一村一泵一队”的目标,将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保障了消防队伍的稳定。

话题背景:河南启动农村涉财举报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近日,河南省纪委监察厅决定,从现在起集中三个月时间对近年来全省发生的农村涉财举报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河南省纪委监察厅日前公布的《全省农村涉财举报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显示,此次专项治理的范围主要是2008年1月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的尚未调查处理的农村涉财举报突出问题,或虽已调查处理但群众仍不满意的农村涉财举报突出问题,以及在治理工作中发现的农村涉财举报突出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集体访、越级访问题。重点治理六类问题,包括贪污、侵占、挪用、截留、套取各种支农、惠农、强农专项资金等问题。

村官腐败出现新特点,农村惩防体系建设任务紧迫

农村基层腐败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特点。随着中央不断加大“三农”扶持力度,退耕还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新农合补助、新农保补助、扶贫救困等惠民政策也越来越多,但在这些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村干部截留、挪用、贪污支农资金的案件数量迅速上升的趋势,近年频频爆出乡村干部制造的几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腐败大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被群众称为“小村官大腐败”。最新的案例,就是媒体纷纷报道的重庆扶贫政策遭暗箱操作,村干部截留群众补助款。近3年间,重庆检察机关查办了1977名贪官污吏,涉及惠农资金、社会保障多个领域,涉案金额11.8亿元。

中央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高度重视。2006年10月,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第一次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2008年11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印发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随后,中央纪委牵头,建立了由11个部委参加的中央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相关会议,每年制定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采取措施逐项推进。今年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明确要求,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为目标,以维护农民利益为重点,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作风为载体,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要认真解决发生在农民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加强对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中央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哄抬农资价格等坑农害农行为,坚决纠正在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移民安置、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集体腐败”案件。

各地围绕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强农村反腐倡廉力度。在加强村级民主管理方面,一些地方健全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福建省60%的村推行了户代表会议制度,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推行村级重大事务“票决制”。在加强村级民主监督方面,全国有21个省(区、市)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务监督机构,浙江、河南、陕西等省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在推进村务公开方面,全国94%以上的县制定了村务公开目录,98%的村集体实行了财务公开。在农村反腐倡廉体制建设方面,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大部分市县都建立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河南、山西两省在市、县纪委成立了农村党风室,江苏省在县级纪委设立了农村纪检监察室,黑龙江等地创新乡镇纪检工作体制,组建了派驻中心乡镇纪检工作室。

从各地基层腐败案件暴露出的农村管理体制漏洞来看,当前急需加快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去年年底,吉林省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2年,初步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四川省最近正式下发《关于建立健全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力争2011年基本建成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份意见从教育引导、监督制约、源头治理、利益维护、案件查办、组织保障6个方面构筑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

农村维稳形势复杂化,大力构建矛盾化解长效机制是关键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农村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农村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化。如某些地方乡镇因举债修路、修桥、建学校、建办公用房及拖欠建筑商工程款,而引发的建筑商拖欠民工工资、拖欠商家建材款等矛盾;村组织集资、摊派形成的村庄债务与农民利益之间的矛盾;开发荒山、荒水、荒滩,兴办企业、养殖场等与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之间的矛盾等。尤其是近年来,个别地方不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搞大拆大建,通过推行“农民上楼”、“村改居”等形式,严重侵害农民的土地权益,直接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导致涉及农村土地问题的上访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基层干群关系和政府公信力。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今年3月在国新办新闻会上介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问题至今存在不少,主要是征地过程中对农民的补偿低和农民直接分享土地开发收益两方面。他表示,农民上访中涉及土地问题的比例约占40%。

话题背景:山东全面清理农民“被上楼”

3月下旬,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出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清理检查方案》。根据方案,此次整治清理的主要任务,是对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项目开展清理检查。从挂钩周转指标管理、拆旧复耕及耕地质量、安置建新、尊重农民权益等方面进行全面清查和总结规范。重点对片面追求建设用地指标、未经批准随意调整实施规划、强迫农民“上楼”、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用地未予保留、不合理分配资金、级差收益未全部返还及其他侵害农民权益等行为进行严肃整改等。

去年以来发生的农村征地案件

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篇7

富仁乡地处周至县城东北部,黑河、渭河夹道,东西长40华里呈带子状,是个蔬菜、苗木、花卉、粮食种植的农业乡,全乡8个行政村,2.2万人口,交通偏僻,信息闭塞,文化落后,农村治安任务比较繁重。近年来,乡综治办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把造福一方,保一方平安,忠实践行“不甘落后,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发愤图强”的周至精神,作为政治责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根本上遏制案件高发势头,使全乡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连续多年荣获市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一、思路明确,把综合治理工作高定位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定期开展不稳定因素调查分析研究,坚持早预测,早决策,早处置,把工作做在前面,积极争取主动,敢于直接面对群众,不回避矛盾,不推诿责任,想方设法,化解矛盾,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满意,使各项综治工作目标更明确,任务更具体,综治工作顺利开展。

二、深化创建,把基层基础工作做扎实三、攻坚克难,把治安防范体系筑牢固

综合治理的根本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乡综治办立足全乡实际,针对全乡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实际情况,在全乡推行了以“支部书记六大员”为主要模式的治安防控体系,把此做为创建“平安乡”活动的载体,使全乡农村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支部书记六大员”,即村党支部书记担当起“六大员”。即法制建设决策员、普法教育宣传员、“一队两会”司令员、社会治安信息员、承办案件治安员、为民办事服务员。同时,为了规范管理,使“支部书记六大员”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我们要求,支部书记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并做到“四有”,即有办公场所、有工作制度、有工作规划、有工作日记。从而强化了他们的责任意识,规范了他们的职业行为。实践证明,“支部书记六大员”治安防控体

系的推行,强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了依法治村进程;构建起全新的治安防控体系;促进了“平安周至”创建活动的纵深开展;搭建起了打击犯罪的坚实平台,有力地提升了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

四、严打整治,为改革发展创环境

乡综治办紧紧抓住严打整治这个首要环节,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宗旨,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哪里治安问题不好就集中整治哪里的原则,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特点,连续开展了侦破命案、“严防严打”、“两抢一盗”和“命案攻坚追逃”等一系列专项斗争,特别是对震动大、危害大的团伙犯罪,坚持露头就打,决不让其形成气候;对入室盗窃、抢劫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注重稳、准、狠地打击和处理,确保“严打”斗争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还针对本区的实际特点,对“窗口”地区、集贸市场、校园周边等复杂地区进行综合整治,使全乡刑事案件发案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五、超前防范,把治本之策做深入

不断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政法综治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综治观念,是保持社会稳定的治本之策。多年来,乡综治办持之以恒地抓宣传、搞培训、印资料。就今年而言,一月份全乡抽调多名机关干部下村入户,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的法律知识;四至五月份,乡综治办牵头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走村串户宣传法律知识,解答群众咨询,帮助村级组织开展综治工作;六月份统一组织了全乡公职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在搞培训方面,对全乡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治保主任、民调主任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

六、突出满意,把综治队伍抓过硬

加强综治队伍建设,着力提高队伍的素质,是乡综治办一贯坚持的原则。政法机关是做好综治工作的主力军,乡综治办始终坚持一手抓队伍、一手抓业务,确保了政法队伍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复杂情况下都能经受住考验,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和旺盛的斗志。同时,在综治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上,乡综治办聘请上级综治领导和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学习新时期综治工作法规和要求,使全乡综治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全乡农村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文化生活健康向上,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

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篇8

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国土面积2372平方公里,山大人稀,居住分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十分繁重。我县总人口20.6万,农业人口占到全县人口总数的90%以上,农业人口分布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9%以上。这一数据说明:我县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重点就是要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从全县的整体形势来看,到年,全县治安形势总体平稳,呈现出“八无”格局:无集体到市赴省进京上访,无影响全市稳定的,无在全市有影响的重大刑事犯罪案件,无群死群伤治安事故,无在敏感时期、重大活动、要害部位发生的安全保卫事故,无政法干警犯罪案件,无重特大火灾事故,无涉爆涉枪案件和事故,“”控制达到“三个为零”。去年在开展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的过程中,通过发放《群众安全感调查问卷》调查,人民群众对我县社会治安安全感比较满意、满意的占95%以上,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逐步提高,农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但从我县来看,农村不稳定因素仍然不少,治安形势仍不容乐观,农村山林田界纠纷、婚姻家庭矛盾、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仍然是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影响我县农村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

通过调研和思考,我感到,当前影响我县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刑事案件增多。年,全县发刑事案件146起,比上年同期上升14.1%;破案111起,破案率为76%;其中发“八类”重大刑事案件9起,比上年同期下降50%,大要案破案率77.8%;发命案2起,全部侦破,破案率为100%;没有发生投毒、绑架等恶性刑事案件;破隐积案38起,比上年同期多破17起。主要是杀人、抢劫、、敲诈勒索、伤害、盗窃、纵火、寻衅滋事和破坏生产经营九类犯罪。尤其是盗窃类的侵财性案件比较突出,近年农村中盗窃类犯罪占到全部刑事案件的70%以上,盗窃的目标主要是现金、家用电器、摩托车、家禽家畜及农用物资。另外,破坏农村生产经营类犯罪,前几年来在各乡镇都有发生,主要表现是:砍果树苗木,毒杀别人家禽家畜等。二是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主要是打架斗殴、小偷小摸、、酒后滋事四类。近年来,全县共查处治安案件每年都呈高发态势;另外,“黄、赌、毒”等治安问题,近几年也开始“下乡”,从公安机关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县登记在册涉嫌吸毒人员有20多人,据掌握的情报反映,实际吸毒人员已超过40人。年轻的居多,涉及到渔洋关镇、镇、仁和坪镇和采花乡。吸毒人员逐年增加,许多吸毒人员往往都是靠贩毒、偷盗、抢劫等犯罪来获取毒资,成为危害我县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新的不安全因素。“赌”的问题近年来也有了新的动向,主要是地下“”、“赌码”等问题。这几年我县公安机关在渔洋关、仁和坪镇开展了专项打击地下“”、“赌码”行动,以及聚众案。三是山林土地纠纷突出。农村山林土地纠纷历来是影响我县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04年减免农业税费之后,这类矛盾纠纷更加突出。从县司法机关近年来调解的各类纠纷来看,涉及农村山林土地的纠纷高达100件左右。这类矛盾,有的是邻里之间争山争田发生的纠纷,有的是父母兄弟姐妹之间争山争田发生纠纷,有的则是与项目建设单位因占山占田补偿发生争议,如修公路、修电站等占了农民的山田,发生补偿纠纷。四是婚姻家庭类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改革开放以后,带来了农村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婚姻家庭纠纷在农村越来越突出,尤其以一方打工者为多。近年来,我县法院受理的婚姻家庭案件占全部民事案件的比例占35%左右,也就是说法院每受理三件民事案件,就有一件是婚姻家庭类纠纷。这类矛盾纠纷的主要表现是:表现一,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不稳定家庭增多。表现二,非法婚姻现象突出。农村女青年外出务工的增加,导致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出现了“光棍汉”的特殊群体,少数人置法律、道德不顾,违法婚姻、非法姘居等现象在农村“见多不怪”,成为引发矛盾纠纷的一个重要因素;表现三,赡养矛盾增多。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人口外流的加剧,居乡老、弱、病、残人口增加,实际供养人数在减少,另一方面,有些人置传统美德于不顾,即使有几个兄弟姐妹,都有赡养能力,但相互推诿扯皮都不尽孝,不赡养老人的例子也不少。如县法院前两年审理了一件赡养纠纷,原告镇肖某,今年八十多岁,生有五子二女,除一子在家外,其他子女均出门做媳妇或上门做女婿。在家的儿子接受了父母财产和山林土地经营权,负责肖某生养死葬。后来,肖某与儿子发生争执,儿子不愿奉养老母,肖某走投无路,只好在公路边用四捆苞谷梗搭棚遮寒。在县法院的努力下,肖某的生活才得到保障。五是“”、“旷野窄门”等活动有所抬头。目前,我县“”组织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旷野窄门”顽固分子活动频繁,涉及到全县八个乡镇10多个村。他们散布信神能治病、信神能保平安、能吃到生命粮等谣言,蛊惑人心,诱骗群众参加组织。六是群体性矛盾增多。群体性矛盾及事件诱因较多,特别是乡村公路和重点项目建设极易诱发;群众集体上访明显增加,农民工工资不到位问题,山林土地补偿纠纷,镇油菜坪村部分村民与水尽司三级电站产生的电站权属、电价及土地争议等问题;香党坪农场因改制补偿问题都发生了集体到县、市有关部门上访的事件。七是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上升。受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我县每年都有近两千名青少年从学校流向社会。这部分人中的大部分由于不能就业,外出务工又缺乏必要的技能,长期在外游荡,有些青少年受到了许多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又缺少必要的生活来源,许多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从县公安机关统计的数据来看,近几年我县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集中在两类犯罪,一类是侵财性犯罪,尤其是盗窃、抢劫居多。另一类是暴力性犯罪,杀人、、伤害、寻衅滋事等。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治安和稳定的因素远不止以上七种,如农村流动人口的管理、“两劳”释放人员的管理、农村民爆物品和烟花爆竹的管理、森林防火、乡村道路运输安全等,这些问题都是不容忽视。

二、当前影响农村社会治安和稳定的主要原因

综合以上调查分析,我认为当前我县农村存在各种不稳定因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一是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法治观念不强。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导致许多人在处理问题时方法简单、粗暴。从近年我县发生的命案来看,近80%的犯罪人只有小学文化程度,有近20%的人是文盲。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他们思维简单,遇事不能冷静思考,不能克制自己,不懂寻求解决问题的正当途径,而更多的是争强好胜,刀棍相见,大打出手,以致发生命案。同时,文化素质不高,群众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导致非法婚姻和在许多村都存在。且法治观念不强,许多人犯了法自己还不知道。二是防范意识不强。在我县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情绪高涨,大部分人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发展经济上,忽略了治安防范和管理,加之农村技防、物防条件相对落后,在治安防控方面出现一些漏洞,给了犯罪分子可趁之机。三是警力严重不足。我县国土面积大,人民群众居住分散,治安防范的工作量极大,但我现公安系统总共只有120多人(包括行政、事业编制10人),其中县公安局机关20多人,其他业务部门如刑警大队、经警大队、交警大队、国保大队等60多人,真正到基层派出所抓治安防范的只有40多人,也就是说派出所每一名干警平均要管辖49平方公里的地域,警力严重不足。公安机关接处警任务繁重,平均每天接警10次以上,每次接处警都要出动车辆、警察去调查核实,牵扯了大量的警力和精力。四是综治基层基础力量薄弱。从近几年我县发生的矛盾纠纷来看,大部分是因为山林田界、婚姻家庭纠纷等因素引起,只要矛盾纠纷一发生,我们的基层治保、调解组织早知道,早介入,早化解,很多“民转刑”完全可以防止。但也有一些基层干部在矛盾纠纷面前“怕”字当头,一怕结仇,二怕当事人纠缠不休,“惹火烧身”,三怕处理不好两头受气,致使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得不到及时处理,导致矛盾激化,小事拖成大事。五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措施尚有差距。在完全取消农业税费之后,农村山田土地分配不均的矛盾进一步显现,村级债务化解问题,没有完善的配套改革措施,都极有可能产生新的社会矛盾。另外,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民进入城打工,一些歧视性政策,他们的居住权、子女受教育、医疗、社会救济等无法保障。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下,一些农民心态失衡,出现仇富心理。在不能通过正当渠道获得收入时,就走上了犯罪道路。这种因素日益成为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治安不稳定的隐患。

三、当前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对策

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篇9

*乡信用社创建安全文明单位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根据*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部署,在我社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单位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信贷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品种,切实增加信贷投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更好地发挥农信社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为此,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指导思想开展创建活动,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六大(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全乡工作大局来进行。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行业依法治理,进一步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提高我社的治安防范能力,预防和减少各种案件和事故的发生,为全乡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使我社更加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各家各户,确保我社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社会风气好转,各种事故减少,在全乡经济发展中一展身手,真正成为*乡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走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三、创建标准1、领导高度重视。单位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配有专职人员,并有固定经费来源。单位领导定期研究部署并检查落实综合治理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予以解决。2、规章制度健全。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权”制等制度全面量化,落实到个人,做到综合治理有章可循,责任到人。3、防范措施有力。按规定设有治保员、调解员、户籍协管员,具体负责治安、保卫、纠纷调处和人口变更移动工作

;根据实际需要建有金融安全保卫组;设有24小时值班的门卫;单位办公区、住宅区、生产经营区实行封闭管理;住宅区、办公区和重点部位根据需要安装防盗防火报警系统;防火防灾设施齐备,功能正常,使用和管理责任到人。4、社会风气淳朴。干部职工遵纪守法,行为文明。无封建迷信、婚丧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无、聚众、吸毒贩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干部职工关系融洽、团结互助,邻里和睦。干部职工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5、治安状况良好。单位内部无群体性闹事、械斗、无集体越级上访、无非法游行等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事件;连续2年无政治案件、无刑事案件,无因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无重大交通事故、无火灾事故和重大责任事故。四、措施和要求(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创建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的工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把创建活动作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工作重点,纳入我社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同发展经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同落实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权制结合起来,促进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社主要领导要承担起创建工作的主要领导责任,要亲自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时要明确一名副职具体抓。(二)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针对信贷人员“包村包干,单兵作战,硬任务软考核”的工作特点,全面推行《信贷员工作日志》制度,提前制定好工作计划,每天将工作情况详细记入日记,信用社依据日志内容,定期进行抽查和考核,解决信贷员出勤难考核,工作难检查,服务难衡量,违法难发现的四难问题。(三)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增加小额农户(个体户)贷款的投放和管理途径。要树立贷款市场营销观念,彻底改变被动坐等客户上门的官办经营作风,主动出击,上门营销,全面推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次数不限,周转使用的办法,减化贷款手续,培育和发展一批优质稳定的客户群体。(四)积

极配合乡政府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延伸信贷支农的范围,把资金投放的落脚点放在商品生产在消费上,放在带动农村经济全局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重点项目上,大力发展优势高度的现代农业,扩大适销对路、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延伸产业链条,大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动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促其实现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加快小城镇建设,发放住房贷款业务,充分发挥小城镇的幅射作用,吸纳剩余劳动力,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通过启动农村市场对资金多样化需求,使潜在的购买力变成现实的有效需求,形成一个广阔的农村大市场,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公路、广播、电视、电话工程建设,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全新标准,为农民致富奠定基础;适时发放助学贷款,把助学工程做为支农的又一个延伸服务领域,充分体现信合人贴心支农的本色,促使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成为有威信、有位子、有作为的农村金融组织。

农村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篇10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新一轮平安建设的意见》精神,全面推进“三大建设”,围绕“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重点抓基层、打基础、保平安工作,大力加强农村治安防范设施建设,动员基层党政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镇、村(社区)创建活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农村盗窃等多发性案件的发生,使全镇农村侵财型案件得到明显下降,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目标任务

根据镇年政法工作要求,在全镇街道、农村主要道路及工业园全部安装视频监控探头,要求以村(社区)为单位组织实施安装和管理工作,村(社区)警务室建立值班接处警平台,当在本辖区内发现可疑人员或违法犯罪时,值班人员迅速通知巡逻人员处置情况,力争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年全镇要建设完成3个高标准的村级视频监控中心和6个视频监控技防村,镇、村(社区)、工业园区视频探头安装数超过100只。

三、方法步骤

(一)制定方案。各村(社区)、企业要根据镇政法工作要求,按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逐步实施”的原则,把本辖区内的主要道路、村民集中居住点以及外来流动人员多、治安情况复杂、案件多发地段等作为安装使用视频监控设施的重点,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推进目标,落实工作措施,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安装和使用视频监控设施的型号和数量。按质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确保技防镇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时间要求。年上半年完成2个高标准村级视频监控中心建设,下半年完成1个高标准村级视频监控中心和6个视频监控技防村的建设任务,年底前实现技防设施覆盖全镇的工作目标。

(三)宣传发动。安装使用视频监控设施,能有效震慑违法犯罪人员,有效记录违法犯罪情景,为公安机关快速有效侦破各类案件提供第一手资料。各村(社区)要采用发放有关技防产品资料和利用黑板报、画廊宣传等多种形式,深入小区、工业园区、村民居住点,广泛开展宣传,对技防产品的规格、价格、质量、效果等方面要向群众公示,使群众了解技防设施,爱护技防设施,使技防设施在农村治安防范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

(四)抓好落实。各村(社区)要在认真调查摸底、实地勘察、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方法,组织做好镇与村、安装公司之间的签约工作。具体工作要在公安部门的指导下扎口实施,统一管理,切实把实事办好。各村(社区)综治办要对安装使用技防设施情况加强管理、检查和考核。安装结束后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技防设施进行检测和验收,并明确由安装公司落实人员对该设施(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和维修。

四、经费保障

各村(社区)根据本单位的安装工作计划,向镇政府提出申请,标注要求安装技防设施的品牌、规格、数量和价格,由政府、公安部门进行审核后,凭合同、验收单及结算凭证到政府办理补贴手续,政府按该单位总投入资金的60%进行补贴,支持完成技防建设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设技防镇,实现技防设施全覆盖,安装使用视频监控系统是年度政府八项实事工程之一,是镇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也是开展农村“家庭小技防”工程的延伸和发展,是适应农村治安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提升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水平、深化新一轮平安双凤建设的需要。开展技防镇建设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面广量大,投入资金量大,必须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党政分管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技防镇建设工作是今年全镇综治和平安创建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纳入镇年度综治和平安创建检查考核和评比先进的重要内容,与绩效考核挂钩。各村(社区)综治办要认真抓好此项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和检查、监督,公安部门要积极参与,严格把关,互相配合,密切协同,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