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审核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1:34

企业制度审核篇1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市财政预算安排的,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扶持的对象:在*市辖区内设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143号)界定的中小企业以及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利用国内民间资本兴办的民营中小企业。

第四条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采用评审制等办法确定资金使用项目,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专项资金的规范、安全和高效使用。

第五条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

(三)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四)市委、市政府要求扶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其它事项。

第六条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采用贷款贴息和补助方式。企业以银行贷款为主投资的项目,一般采取贷款贴息方式;企业以自有资金为主投资的项目,一般采取补助方式。

申请专项资金的项目可选择其中一种支持方式,不得同时以两种方式申请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的额度,根据项目贷款额度及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确定。每个项目的贴息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

每个项目的贷款贴息或补助额度不超过50万元。

第七条专项资金安排使用原则: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合理引导投资方向,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的原则。确定年度投资方向和扶持专题,发挥财政资金的鼓励和示范作用,引导企业、银行和社会资金投向。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严格项目申报把关,完善专家评审制度,强化项目科学论证。

(四)突出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则。优先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型、农产品加工型和获得国家、省、市名牌产品或驰名(著名、知名)商标的企业以及“*市民营企业100强”企业,优先支持产业集群的发展。

(五)不重复支持的原则。上年度获得市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企业),本年度专项资金不再予以扶持。

第八条市、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和专项资金项目单位应按下列职责分工做好专项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工作:

(一)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我市中小企业的目标、部署和要求,拟定当年度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实施方案,组织项目申报;会同市财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报市政府审定后,联合市财政部门下达资金使用计划;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组织有关部门对扶持项目进行验收,并向市政府报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

县、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企业申请,并协助企业做好申报工作,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企业申请条件和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初审;负责对本辖区内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进行跟踪和检查,按要求向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报告进展情况。

(二)市财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参与项目评审,联合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下达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办理专项资金拨付手续,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跟踪问效和监督检查,参与项目验收。

县、区财政部门负责协助市财政部门办理资金拨付及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市审计部门: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审计监督。

(四)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单位职责:项目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的具体实施,对项目申报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和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新增效益负责。

第九条项目资金申报程序。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工作安排,制订市财政扶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指南,在市经济贸易管理部门网站和*中小企业网站公布,企业可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和下载申请表格;各县、区的所有项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县、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申报;市直企业直接向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申报。

第十条项目申请条件。凡申请专项资金扶持的,申请单位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良好的会计信用、纳税信用和经济效益。同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技术改造项目。

1、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的通知》(*府〔20*〕119号)和《关于印发*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办法的通知》(*府〔20*〕120号)规定的范围、权限和程序,经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

2、属于已经开工,3年内建成的项目。项目建设期以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文件中的时间为准。

(二)技术创新项目。

1、企业必须有相应的技术人员或者可靠的技术依托单位,具有技术创新能力。

2、属于已经开工,3年内建成的项目。

(三)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1、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综合服务机构正在实施或者计划在2年内完成的项目。

2、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不超过2年。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上年度已开展了为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

4、人才培训项目:上年度已开展了培训工作的服务机构。

第十一条申报材料:符合申请条件的单位,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副本及公司章程(复印件);

(三)项目申请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年度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复印件);

(五)环保部门出具的环保评估意见(根据项目需要提供);

(六)申请贴息的项目,应提供银行的贷款合同和银行进账单复印件(原件备查);申请补助的项目,应提供已用于项目投资的有关凭证;

(七)其他需提供的资料。

第十二条各县、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在本地区范围内公开组织专项资金的申请工作,对申请企业的资格条件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并做好扶持项目的审核汇总上报工作。

第十三条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组织相关技术、财务、市场等方面的专家组,依据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和当年度专项资金的扶持方向和扶持重点,对申请扶持项目进行评审。

第十四条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依据专家组评审意见拟定扶持项目,报市政府审定后,在*日报和政府有关网站上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下达“*市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第十五条市和县、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根据下达的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分别与市直和所在县、区内项目单位签订专项资金使用责任书(下称“责任书”)。

第十六条市财政部门根据下达的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将专项资金下拨到县、区财政部门,市直企业可直拨到项目单位;项目单位凭资金计划和责任书与当地财政部门衔接,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第十七条项目单位收到的贷款贴息项目专项资金,冲减财务费用;项目单位收到的补助项目专项资金,计入资本公积,资金的开支范围包括项目管理费、项目费等。

第十八条建立项目定期报告制度。各使用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应在每年4月底前按照资金下拨渠道向当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报告本企业上年度使用专项资金的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各县、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应在每年5月底前将情况汇总报市中小企业和市财政管理部门。

第十九条建立检查制度。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应会同财政部门负责对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应依法办事,不得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被检查的企业应主动配合检查人员做好相关工作,提供相应的文件、资料,不得阻碍检查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十条建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市和县、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工作职责对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的申请、审查、评审、审核、公示、下达、使用、检查、验收等环节建立档案,并对项目单位的申请材料、资金使用、项目进展及验收等情况建档备存。

第二十一条建立项目验收制度。市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应会同市财政部门在扶持项目完成后组织技术、财务及相关人员对完成项目进行验收,作出验收结论。

企业制度审核篇2

关键词:会计审核财务管理应用重要性

企业的持久稳定发展,离不开财务的安全管理;而企业财务的安全管理,则离不开会计审核工作的有效展开。也就是会计审核在财务管理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被企业予以广泛应用,但基于每个企业关于会计审核介入程度不同,直接导致所对应的效果也就存在差异,问题也就有所不同。但是会计审核的焦点不变,采取的对策也就基本相似。

一、会计审核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有效减小企业的风险

对于企业的财务进行审核和监督,特别是企业资金流的收支工作的严格把关,便是会计审核工作的重点所在。因此,会计审核工作人员对每项经济相关的工作环节和企业财务状况必然了然于胸,能够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和财务问题,从而采取行之有效措施予以减小企业风险,从而使得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二)能够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财务管理被予以有效审核和监督,企业领导层就可以及时洞察企业所存问题,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胸有成竹,以便结合市场变化和国家政策来相应采取经营决策,从而大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进而使得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为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发展成为旗舰式的企业。

(三)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检查监督工作

在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当中,并不仅仅是存在一个或少数几个部门,而是存在着若干个部门,这就意味着企业员工也有很多,而对每个部门和重点员工予以检查监督就显得非常重要。譬如会计审核所用的财务报表与标准规章制度是否存在一致性,财务预算与实际情形是否存在吻合,相关经济活动的申请手续、凭证与财务规定是否存在冲突情形等等,而这些工作都是会计审核工作的内容所在。这样,就意味着通过规范有效的会计审核工作,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活动的检查监督工作。

(四)有效监督约束企业管理人员

企业管理人员并不都是专心为企业服务的人员,必然存在一些或谋取私利的人员,而会计审核工作却是这些人被予以及时发现的线索所在,意味着会计审核能够有效监督约束企业管理人员,使其心存敬畏而不敢擅自谋取私利。

二、会计审核在财务管理中适用所存问题

(一)会计审核制度不完善

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存在着很多部门,部门之间的岗位设置不科学,就可能会有一些交叉性质的财务事项处于真空或者并未达到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之中,这就会凸显出会计审核制度存在多块分割、多头操作等不同程度的问题,总之就是会计审核制度处于不完善的状态之中。

(二)会计审核管理存在缺陷

会计审核管理也是由人来完成的,既然是人实行的会计审核行为,就会存在利益联系或利益冲突,当利益在部门人员之间存在共性时,会计审核管理人员就会与利益相关人员结成同盟,采取虚假或瞒报等方式来敷衍会计审核工作,使得会计审核管理存在缺陷,会计审核工作处于一定的形式主义之中,达不到会计审核的价值和目标。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完善会计审核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审核制度,并着重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之中,健全会计审核制度,能够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使得财务管理趋向科学化轨道运行。而完善会计审核制度,离不开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也就是在企业之中普遍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以便形成企业部门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新型运行模式。为此,在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进程之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秉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而对会计岗位予以重新设置,以便避免或消除会计工作所存在的舞弊空间和管理漏洞,进而助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财务基础。二是强化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质量的控制,强化对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原始会计记录、财务报表等的审核,使得会计信息始终确保反映企业的真实运营状态,而不至于会计信息有失不准造成领导层的决策失误。三是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授权批准制度,通过动态管理而予以对会计信息做到动态跟踪,确保涉及企业资产变动的相关信息真正形成“映射”机制,一旦发现财务不相吻合之处,就能通过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之中的授权批准制的责任追究,使得会计工作人员不敢、不愿贪污、挪用、侵占企业资产。

(二)强化审核部门独立性,并科学制定其规范细则和程序

会计审核部门在企业当中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需要予以强化和保障,以便有效确保会计审核职能予以最大限度发挥。为此,需要在董事会之下独立设置会计审核部门,采取抽样性审核和全面审核结合的审核模式,并配备专门辅助软件和采取信息化措施,对企业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予以全方位和动态化审核,以便千方百计消除审计风险,提升审核质量和效率。同时,科学制定会计审核规范细则和程序,强化相应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并科学拓展会计审核范围,针对管理活动和组织结构予以逐步纳入会计审核,这样,企业的会计审核工作确保有效化。

四、结束语

会计审核在财务工作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各个企业所关注和重视,并将会计审核工作应用于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工作当中,不过由于各个企业的会计审核工作的开展程度不同,也就会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揭示并不反证会计审核的缺陷,而是恰恰表明会计审核的重要性,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予以完善会计审核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企业制度审核篇3

一、企业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中现存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行业也都随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企业数量日益增多,企业规模也不断扩大。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如内部会计管理机制没有紧跟企业的发展步伐,致使我国众多企业的会计审计和财务核算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一)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中现存的问题

首先,企业会计内审工作缺乏独立性。当前,在很多企业中,会计审计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很多情况下都变成了形式工作,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可靠。企业的审计工作不能维持权威性和自主性,那么审计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就无法得到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也就很值得怀疑了。其次,审计管理机制不完善。由于会计审计法律处在空白期,因此审计工作的进行往往只能依据经验和主观感觉进行判断和分析,加之内审人员的任命多为管理者自行确定,这些问题都大大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最后,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一些企业在选择人员时,不重视审计人员的资格审核,导致一些审计人员在工作时思想懈怠,不讲究职业道德,又缺乏足够的会计审计知识,致使审计工作的质量大大降低。

(二)企业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中现存的问题

首先,我国企业急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会计财务核算流程和体制,严重阻碍着我国会计财务核算发展的进程。没有制度的标杆,就无法对财务核算工作中的诸多问题进行规范整治。其次,同样的,在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中,也存在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通常对财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产生巨大影响。最后,财务报告体系不健全。很多企业财务核算工作主在乎合算的内容和明细,但并没用从财务的角度上透过数据看到其代表的意义,不能发挥财务数据应有的作用,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诸多需求。

二、解决会计审计和会计财务核算现状的对策

(一)解决会计审计现状的对策

保障企业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性,企业在设置会计审计部门的时候在保障独立的原则上也要给予审计部门一定的权威性,这样对于内审工作的进行有着很高的效率,可以有效的开展审计工作。

健全的会计审计管理监督机制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制定一定的制度,给予审计部门一定的处罚权力,也要给审计人员制定处罚制度,对于没有履行审计的公平职责的人员应该予以一定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应该依法追究。

要保证审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使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经费都独立于其他工作部门,独立地开展审计工作,保障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同时要保证审计工作在企业内的地位,提高其权威性,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其次,不断完善审计管理和监督机制。在审计工作的同时要不断思考创新,不断完善审计监管机制,增加审计工作的质量。最后,严格控制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但要在选拔人才时严格控制审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并且在工作中也要注意对审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建立起人员考核机制,并真正发挥有效作用。

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内部审计的再监督是十分必要的。按照《会计法》第二十七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与程序应该明确”的相关规定,企业在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制度作用,强化内部监督。

认识不到位,造成重经营轻管理;由于在设计制度之初,缺乏预先性、系统性、可行性,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存有明显的缺陷;制度的执行力弱,考核奖惩乏力,流于形式、有章不循、管理越权、甚至谋取私利等等。这些都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缺陷与不足。

针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松弛、管理弱化的问题,除提高认识,完善控制环境,加强制度构建之外,还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并执行内部审计的再监督。

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监督、检查、评价企业内部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和责任履行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内部审计的职能和目标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一致,因此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是完善企业内部监控制度的重要手段。

(二)解决会计财务核算的对策

明确会计财务核算职能,企业要明确划分清楚会计审计工作和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不同,对于会计核算各个阶段的工作有明确的区分,从而保证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的有序高效的进行。

加强会计财务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企业要定期对财务核算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会计财务核算人员的业务能力,对于拿到国际注册审计师证书等相关证书的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促进核算人员学习专业知识。

企业制度审核篇4

【关键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内部审核;外部审核

1引言

贯彻实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对企业来说,可以降低企业经营中的知识产权风险与负面影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竞争优势,创造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管理。贯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对企业知识产权专员个来说,可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拓宽个人视野,拓展工作人脉,提升综合能力。

2步骤

2.1总动员

因为企业贯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涉及整个公司:人力资源部、物资采购部、生产技术部、科研部门、质量管理部、技改部、行政管理中心以及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等,所以企业要统一思想,齐心齐力,完成最后的认证工作。

2.2制定相关制度文件

为了健全和完善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促进知识产权活动的系统化、规范化,要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手册,要制定知识产权认证管理制度文件以及程序文件,要制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记录文件目录、空白记录表单格式并执行。制订公司《知识产权手册》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配套文件,真实地描述了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过程与运作程序。知识产权手册在整个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纲领性文件,对内作为知识产权管理活动的法规性文件,用以协调公司、统一知识产权管理活动;对外可以阐明整个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作为对外提供知识产权管理活动的保证和第三方审核(例如中知、中规公司)的依据;是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时需遵守的纲领性文件,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的准则,是公司以此统一和协调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产品实现过程的各项活动纲领性文件,是监视评定、评价企业满足顾客、法律法规和自身要求的能力。所以要求企业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并贯彻执行知识产权手册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相关文件里面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以满足企业知识产权认证的要求,更好的创造、运用以及维护公司的知识产权。

2.3贯彻执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企业要充分运用专利手段,建立企业专利数据库。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制度,强化公司各阶层知识产权意识,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运用能力,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经济发展。围绕核心技术、核心产品,以逻辑性强、规律排布的方式整理公司产品、技术信息,建立企业专利数据库,检索查询,使之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充分利用专利技术成果,改善研发工作效率,提高核心竞争能力。重点围绕公司核心技术、产品申请专利,提高保护力度。重视对竞争对手及同行的技术进展监控,定期提交预警报告,作及时作出应对决策。

2.4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建立

企业要按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标准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形成了文件,包括知识产权手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程序文件、记录表单及其他管理、技术标准等系统化文件。实施和保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适宜性。公司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知识产权手册;知识产权管理程序文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记录表单。

2.5知识产权管理程序文件,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立

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承担以下职责:制定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参与监督和考核其他相关管理机构;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司知识产权相关部门负责落实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相关的知识产权工作。根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标准要求,企业应当规定建立、实施并保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以及支持组织过程有效和高效运行所需的文件,包括相关记录。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程序文件、知识产权记录的编写。这些体系文件的编写要求必须是流程优化、接口处理、语言表达、节点控制、进度跟踪、文件审核、修改调整、最后统稿成批、报批运行。

2.6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审核

(1)审核包括审核的启动、文件评审(文审报告)、现场审核的准备(审核计划、检查表)、现场审核活动的实施(审核技巧、不符合报告)、审核报告和审核完成、审核的后续工作。(2)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方审核,由组织自己或者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用于管理评审和其他内部目的(例如确定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或者获得用于改进管理体系的信息),可作为企业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在很多情况下,尤其在中小型企业,可以由与正在被审核的活动无责任关系、无偏见以及无利益冲突的人员进行,以证实审核的独立性。(3)外部审核:包括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第三方审核由独立的审核组织进行,如监督机构或提供认证或者注册的机构。(4)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的依据与标准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和知识产权管理法律法规,审核包括审核准则、审核发现、审核证据、审核结论;审核方案、审核计划、审核范围等相关内容。(5)审核应覆盖受审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涉及重要知识产权管理要求的每一个现场和部门(例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研发部门、专利或商标使用部门现场等)。(6)审核的原则:保密性、独立性、基于证据方法的原则,为了确保信息安全,审核员应对审核过程获得的信息保密,审核是要建立在可得到足够信息样本的基础上,而且抽样的合理性也与审核结论的可信性密切相关,要保证审核的公正性、审核结论的客观性,整个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审核必须具有客观性、独立性与系统性。(7)审核完成后,就要形成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应提供完整、准确、简明和清晰的审核记录,审核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有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组长和成员、现场审核活动实施的日期和地点、审核准则、审核发现与审核结论。(8)审核结论是评价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保持和改进。(9)后续活动:包括审核后续整改及证书颁发,受审方确定和实施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并向认证机构报告实施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的状况,认证机构委派的审核员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验证,验证纠正、措施在现场验证、书面验证。

3结语

最后形成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制度文件、程序文件,也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后,企业就要为保持目标,保持整个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持续发展的后续运行。让验证获得证书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继续满足审核准则以及有关认证要求,确保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长期性、稳定性以及常态化。

参考文献

企业制度审核篇5

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通常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产品销售、物品采购以及外观的建设都是需要企业管理考虑的因素。财务管理与核算是企业的核心,只有综合的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才能够有效地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使得企业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些工作的协调都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会计审核来实现。

(一)对管理人员的监督的促进

在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中的地位和控制范围是最高的,企业的领导若是不能够有效地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审核,不能充分地发挥内部会计的审核工作,对于整个企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如果相关的领导者出现了的现象,将会给企业或者事业单位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做好会计审核工作对于领导者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避免重大损失情况的出现。会计工作人员在对企业内部进行审核时,对于企业内部出现的经济问题可提出相应的意见,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避免企业出现大的财务风险。

(二)对企业财务控制的促进

对企业内部的财务进行控制,是实行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事业单位的相关的财务管理指标是否能够达到,各部门财务收支是否能够达到平衡等。种种因素都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会计审核来进行,会计审核工作发挥作用,才能够避免企业出现财务上的风险,促进企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三)对于企业年度核算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企业的年度预算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会计核算的财务报表是否与企业的会计制度相符;企业年度预算是不是合理;在进行预算时是不是按照国家以及企业内部规定来进行核算;预算能不能有效满足企业一年来的正常开支等因素,都需要通过会计审核来确定。

(四)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开支预算起到监督作用

企业属于一个整体,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工作人员数量较多,因此就需要对各部门的经济或活动进行监督。例如企业出现的各种经营活动的手续和相关的凭证是否按照财务部门的要求来进行填写、工程预算以及其他的费用预算等,这些财务因素需要会计审核发挥作用,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工作起到监督作用,使企业的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避免成本浪费。

二、企业需要加强会计审核

企业想要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就需要重视企业内部会计审核人员的工作,加强会计审核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审核工作要充分的支持,在会计工作人员上岗时,需要进行综合能力以及专业能力进行培训,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在企业管理中发挥自身的职能,保证会计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还需要加强对会计审核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技术进行培训,培养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三、结语

企业制度审核篇6

关键词:会计审核;财务管理;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12002

会计审核在企业财务的管理工作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主要是针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得对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更加有力。如果在企业当中,存在着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财务管理的正常工作就不能有效进行,企业的管理人员就不能给予会计审核制度足够的重视。所以说,要想让会计审核的工作效果更加明显,就要及时发现在会计审核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才能够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1对于会计审核的认识

企业的会计部门对于财务工作的相关资料进行检查和监督的过程就是会计审核,其中包括对会计工作中有所涉及的报表和账目的审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会计人员对平时整理的信息重新进行审核的过程,这样更能够保证核算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差错,有效防止相关工作人员出现违背职业道德的不法行为,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注入正能量。

2财务管理的意义

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企业的管理工作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离不开对于财务的管理,所以对于企业管理而言,时刻都要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进行。我们国家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发展,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对于企业相对应的管理工作要求也不断提高。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潮流中立足。其中,加强财务管理制度是重中之重,很多企业市场工作的相关环节都需要以有效的财务管理作为依托。

3会计审核的积极作用

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经营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而对于企业来说,针对财力和人力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发挥出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才能有效推动企业日常的工作和不同工作环节之间的有效联系。而会计审核作为财务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必须要强化的。做好会计的审核工作,能够对财务管理实行有效地监督。

3.1降低财务风险

会计审核是根据企业的相关财务状况,对企业内部与经济有关活动的监督以及核算工作。参与会计审核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全面掌握企业经营内部的环境以及与经济有关的状况,这样才能够准确客观的找出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疏漏,而且会计审核的人员应当对于企业的经济波动情况有一个及时和详细的了解,以便于对财务方面所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判,通过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之中,就可以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依据。

3.2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平日的工作内容中少不了会计审核,因为它主要针对的就是企业有关财务方面的一切活动,从而对企业整体的财务情况给予有效的监督。企业的管理者要想对内部的经营预算有所了解的话,就要通过会计审核才能实现,同时,还能够揭示企业是否在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经营活动。并且会计审核还能真实的反映出会计工作所反馈的相关信息是否真实有效,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否达到预想中的效果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说,会计审核能够全面揭露企业内部的财务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与会计审核相关的基本方法,推进企业资金的运作,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例如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和控制管理,都能够提升企业会计审核的工作效率。

3.3加大财务控制力度

在会计审核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企业经营和管理上的许多问题都会在会计审核人员的眼皮下充分暴露,这样就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及时针对企业的经营等方面提出一些合适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相应提高。不得不强调的是,会计审核人员在提出自己建议的时候,必须以减轻企业资金损耗为出发点。所以,会计审核可以帮助企业完善自己的财务制度,加强企业财务方面的管理。

4进行会计审核工作应注意的方面

4.1制定规范化的程序

会计审核工作对于相关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也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通过制定规范化的工作细则和程序,可以提升会计审核的工作效率。通过规范会计审核的工作程序和注意事项能够对与会计审核相关的工作内容进行更加明确的引导,使得会计审核工作有理有据。同时还可以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适当的工作考核,预防工作问题的出现。

4.2从根本上对会计审核予以重视

现实情况中,大多数的企业对于会计审核工作重视程度不高,企业的责任人本身对会计审核工作就不认可,就根本上阻碍了会计审核工作的开展。所以提高对会计审核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给予会计审核相关工作人员大力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化的使之发挥效益。

4.3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

会计审核人员是否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准直接决定了审核工作质量的高低。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从业人员能够做到减少工作过程当中错误的出现,提高工作的质量。会计审核相关的人员要加强专业水平的提升,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笔者认为,从业人员仅仅具备了专业化的学识也是不够的,更要对与会计审核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多方面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4.4运用正确的工作方法

正确的工作方法对于会计审核工作人员来讲,就是运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对会计工作进行相关的处理,这也是衡量会计审核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对于会计相关工作成果进行审核的过程中,遇到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方法都要予以正确的应对。毕竟会计审核是一项对专业素养要求极高的工作,绝对不允许按照个人的意愿对工作处理方法进行更改。

4.5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

企业在进行财务的相应管理工作之时,必须首先做好企业内部对于财务有效控制工作。在每一个企业经营的环节里,都会对内部的控制工作有所涉及。所以加大内部控制的力度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必要手段。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越发快速的环境下,要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就要从明确控制主体以及控制对象来入手,追求先进有效的管理控制途径,发现和培育更多更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建立相关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企业内部的控制系统是否完整及是否有效作为评价的对象,进而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整体稳定。

4.6建立合法的企业账目

每一个企业都会对自己内部的资金流动情况作出相对应的详细记录,有关部门也会定期对此进行检查。所以,会计审核在进行有关审核内容的时候,对所核算的内容作出合法化的记录。不真实的记录消息,会对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上造成巨大的影响,降低工作的质量,同时也不利于维持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所以有关部门要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而作为企业的会计审核工作人员,就要把会计工作信息完整记录在案,为检查和今后的核对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只有保证企业账目的准确有效,才可以为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

5结语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要面对更多样的经济复杂关系,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也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够拥有更高的工作能力。会计审核工作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也要相应作出调整,不断发展自身的水平和业务能力。财务管理的每一项工作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会计审核工作的不断完善,既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又能够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和完整,从而可以促进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辉.会计审核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电子商务,2009,(12).

企业制度审核篇7

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需要合同审核和合同管理等工作来实现,所以,合同管理工作成为企业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企业在合同管理工作中,需要先经过合同审核程序,通过审核程序来发现问题,以此来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对企业中合同审核与合同管理的概念的分析

1.合同审核的概念:合同审核是指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对合同形式的相关内容进行检查的过程。其目的是确保合同格式以及内容的正确性,检查合同内容存在的漏洞,从而有效避免因某些内容而侵犯到一方的利益。审核的内容通常包括:合同格式是否规范,合同中的内容是否真实、合法,合同的终止方法等。在审核的过程中,要考虑后果,这是因为合同一经签订就生效,一旦出现问题就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2.合同管理的概念:合同管理是针对当事方的合同进行的更改、使用、保存、终止等合同行为的总称。其管理过程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工作对合同作用的发挥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同时它还具有动态的特征。

三、企业中合同审核和合同管理的应用研究

1.企业中合同审核的应用分析

(1)合同审核内容的分析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相关人员在签订合同之前,应先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了解,仔细检查合同的具体内容是否合法,这是合同当事人拥有的最基本的民事权利。检查合同的格式是否规范,形式是否合法,还需要检查最基本书面形式之外的电子形式是否合法。只有保证合同内容合法,才能够使合同发挥出它本该具有的作用,才可以体现出合同签订的意义与价值。合同审核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企业的经济活动不受到外界干扰,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使企业劳动力得到保障。可是在合同中如果有损害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合同内容有掩盖犯罪嫌疑等情况,这样的合同一定不能签订,即使签订了,这份合同也是不合法的,不能产生法律效力。选择合同相对方的时候,要尽量避免由自然人单独签订合同的情况,确保合同相对方合规。为了实现合同的合法、合规性,相关合同管理人员在签订合同的环节,有必要查看合同制作的具体流程,也就是检查该合同有没有经过审查部门审批,有无当事人的签字或者盖章、检查当事人的名称与实际盖章的名称是否一致。同时还需要检查合同违约的责任条款是否合理,合同审批的程序是否达到了相关要求,合同内容的文字部分的叙述是否得当,付款条款是否具有合理性等内容。

(2)在合同审核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①起草人员要加强对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补充意见的重视,确保合同审核工作的有效性。②制定合同审核制度,并要求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做严格审查。③合同审核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的法律知识,对于合同审核人员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以此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④合同审核人员要仔细审查合同形式、合同具体内容、审批程序、违约责任条款、争议解决方式条款等内容,确保合同合法、合规。⑤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审核人员负责对企业管理、合法合规专业方面的内容做出审核,财务人员负责对合同账面常见问题和票据方面的内容作出审核,合同主办部门对合同相对方的履约能力及资质等方面进行把关。

2.企业中合同管理的应用分析

合同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企业能否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要取决于企业内部有无完善合同管理制度。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与合同的制定、审批、登记、保管等工作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应该在签订合同前,及时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合同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使合同签订过程更具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合同符合法律要求,从而有效减少合同漏洞问题,也能更好地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2)确定内部法律顾问部门:由于企业签订的合同具有民事责任,并且合同一旦签订是不允许任何一方单方做出更改的,从一定程度上说,它脱离了企业内部的界限,所以对于合同的具体内容需要管理人员及时组建企业内部法律顾问部门,并制定相应的法律顾问管理制度,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从而使合同更具法律效力。

(3)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合同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够得到有序进行,这与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分不开的。针对目前在企业中存在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情况,企业应该采用聘请专业合同管理员并经常组织人员进行培训等方式有效提高合同管理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企业制度审核篇8

靠什么联结:资本最牢固

企业集团各成员之间的利益是通过一定的稳定力量联结起来的,这种稳定的力量一般称为企业集团的联结纽带。企业集团的联结纽带有多种形式,如行政纽带、资本纽带和产品纽带等等。行政纽带基于集团成员之间的上下级行政关系来联合,级别高的企业指挥和管理级别低的企业,这种纽带容易造成产权不明,内在机制缺乏,难以形成凝聚力的后果。技术或产品纽带是企业集团成员通过生产技术或名牌产品联结起来的,发挥企业集团在生产技术和名牌产品上的优势。资本纽带是企业集团成员之间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建立资本关系,以此确定利益关系,从而形成成员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这种企业集团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其成员大多是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资本联结纽带是最牢固的联系纽带。这是因为:根据资本关系确定利益关系,为处理内外经济利益关系提供了基础,增强了企业集团的凝聚力;核心企业能够控制重要的子公司,形成企业集团统一的经营战略,优化企业集团内部的资源配置,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母公司以较少的资本控制了比自身规模更大的资本,扩大了集团的规模,增强了集团的实力。

在实践中,资本联结纽带被广泛应用,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企业承包、租赁。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与其他成员企业的主管部门协商,签订承包合同,对其他成员企业进行承包。在这里,承包方是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发包方是其他成员企业的主管部门。企业承包企业,一方面具有承包经营的特征,即有利于实现两权分离,扩大经营自;另一方面,又具有横向经济联合的特征,即承包企业获得了被承包企业的经营权,形成实质上的紧密联合。企业租赁企业的方式和目的与承包企业相类似。承包、租赁期间,核心企业可以用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陆续对承包或租赁的企业进行投资,直至控股,将其改造成为控股子公司。

(2)企业集团股份制。按照“投资共筹、风险共担、参股分红、收益共享”的原则,实行企业集团股份制。主要形式有:一是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向其他成员企业投资入股,如果投入的资本达到控股程度,则该成员企业即为核心企业的控股子公司,核心企业实质上接管了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权。二是成员企业以全部资产对集团投资入股,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集团管理与利润分配。三是企业集团直接创办有限责任公司,壮大紧密层。

(3)企业兼并。企业兼并实质上是产权的集中化和资产经营的一体化。实践中的企业兼并有三种主要形式:一是购买式兼并,即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通过直接出资购买来兼并企业;二是承担债务式兼并,即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以承担债务为条件,将被兼并企业收归自己所有;三是承包式兼并,在这种方式下,兼并的一方是兼并企业,另一方是被兼并企业的资产所有者,而不是被兼并企业本身。当兼并企业支付了约定的价款后,就取得了被兼并企业全部或部分财产的所有权或经营权,而被兼并企业的资产所有者在取得相应的价款后,即负有将企业财产的所有权或经营权转移给兼并企业的义务。

(4)国有资产授权经营。通过政府授权,核心企业成为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以母公司的身份,凭借产权占有关系,负责集团范围内国有资产的统一经营,使集团的紧密层企业、半紧密层企业分别成为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

体制模式:游刃有余的选择

财务管理体制是规范企业集团财务权限分割、财务责任划分和利益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是正确处理企业集团各种财务关系的基本规定。由于企业集团联合的紧密程度、集团企业利益等因素的差异,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有多种不同的模式。根据财权的集中程度,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有两种基本模式。

一种是集权制。在这种模式下,财权的绝大部分集中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严格控制、统一管理,其主要特点是:财务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只享有很小的财务决策权,其人、财、物和供、产、销统一由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的资本筹集、运用、工资奖金、费用开支、利润分配、资产重组、人事任免等重大财务事项,都由母公司统一管理。母公司通常下达生产经营任务,并以直接管理的方式控制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种模式有利于制订和安排统一的财务政策,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有利于母公司发挥财务管理功能,实现集团财务管理战略目标;有利于统一调度企业集团的资本,降低资本成本。其缺点在于:财务管理权限的高度集中容易挫伤子公司的积极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缺乏合理分工和横向协作关系。

另一种是分权制。母公司对子公司以间接管理为主,子公司拥有充分的财务管理权限。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财权上,子公司在资本筹集、运用、工资奖金、费用开支、利润分配、资产重组、人事任免等重大财务事项方面有充分的决策权,子公司可以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情况作出重大的财务决策。在管理上,母公司不是以行政方式来干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以间接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母公司鼓励子公司积极参与竞争,扩大市场占有;在利益分配上,母公司从子公司的角度出发,利益分配向子公司倾斜,以增强:子公司的竞争实力。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子公司拥有充分的积极性,易于抓住市场机会,减少母公司的决策压力;其缺点是:难以统一指挥,不利于及时发现子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重大经营问题;弱化了母公司的财务控制权,有的子公司可能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集团利益。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取决于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企业集团的核心层企业以母公司形式存在,不仅对企业集团起主导和控制作用,而且在财务上也起统帅作用;紧密层企业是以核心层企业为主要投资者,并以子公司形式存在,在财务上与核心层企业是母子关系,应当服从于母公司;半紧密层企业是指核心层企业持有其一定股份,并以孙公司形式存在,在财务上与紧密层企业是母子关系,与核心层企业是协作关系,并部分地受控于核心层企业;松散层企业与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企业之间是不固定的协作关系,一般应将其作为非集团成员对待,属企业集团的影响范围或势力范围,在财务上应完全脱离核心层企业。

因此,实践中选择财务管理体制模式,需要我们做到游刃有余,力求构建一种自上而下的多层次决策的体制

模式。具体地说:对于核心层企业,实行集权式管理。核心企业应采用财务决策权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其特点是财务决策权高度集中于集团总部,对成员企业人、财、物和供、产、销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决策和核算,以便于对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的业绩进行考核,确保核心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核心企业财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的财务会计法规和企业集团的规章制度,代行集团财务管理职权,其具体职责是:制定核心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为核心企业筹措和调度资金;为核心企业对上级主管部门和对内部成员企业制定、审查经营承包方案,并检查、考核经营承包方案的完成情况。对于紧密层企业,实行分权分级管理。由企业集团总部作为主要决策机构作出首要的财务决策,把执行决策的责任和作出必要的、次要的财务决策权下放给所属紧密层企业,实行核心层企业与紧密层企业两级独立核算。紧密层企业在遵守企业集团的统一财务制度的基础上,相对独立地开展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紧密层企业的财务活动应纳入核心层企业统一财务计划,并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对于半紧密层企业,实行受控制的分散管理。企业集团总部通过调控半紧密层企业活动的环境,间接进行财务调控。半紧密层企业拥有独立的财务决策权,并实行独立核算。其财务活动不纳入核心层企业统一财务计划,也不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对于松散层企业,实行完全分散管理。松散层企业分散地行使财务决策权,进行独立决策、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分散管理。

财务监控:多管齐下抓重点

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需要多管齐下,最重要的是人员、制度和审计。

从人员监控来讲,集团公司可通过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管理,来影响子公司的财务活动。最有效的做法是实行财务人员的垂直管理,也就是,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集团公司统一委派,其人事关系、工资关系集中在集团公司财务部门。财务负责人的职责是:负责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参与子公司经营决策,执行母公司资金管理制度。集团公司建立财务负责人的例会制度,沟通情况,落实任务,同时加强对财务负责人的指导与监督,制止违章行为。集团公司审计部门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审计、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形成自上而下的审计约束机制。这种做法实现了集中统一的垂直领导,财务管理指令畅通,财务人员能够正常行使职权,从而解决“顶得住,站不住”或“站得住,顶不住”的问题;同时加强专业化管理,有利于统一核算口径与方法,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企业制度审核篇9

(一)假账的存在

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面对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虚假账目”的存在,如果对这些假账处理不当,就会对企业的日后经营管理埋下很大的隐患。假账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从业人员收到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故意篡改账目以获取非法所得。例如,企业管理者为了减少所要缴纳的税收,往往会在财务审核的过程中要求相关会计人员制作假账,通过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来躲避税收。作为奖励,会计从业人员也会从中收取回扣,从账务价格信息方面造假等①。

(二)漏账的存在

企业想要提高竞争力,经营规模就会被不断的扩大。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者往往需要处理越来越多的财务审核内容,财务信息的形式也日趋复杂化,这就容易导致会计审核中“漏账”的出现。漏账是财务审核中的一种不完整的形式,是指在实际财务审核过程中,并没有将企业的所有财务活动信息全部纳入到财务审核中,部分数据的遗漏导致漏账的出现。漏账的存在造成很多不良影响,例如由于漏账导致企业的财务审核结果不准确,没有客观反应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导致企业资金的流失,给一些具有不良企图的人员利用漏洞转移公有资金的机会。

(三)错账的存在

在财务审核中,会计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审核的精确性。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会因为会计人员的操作失误导致错账的出现。例如企业在进行生产时,往往需要采购大量的原材料,以确保生产流水线的正常运转,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是企业财务审核的重要内容,一旦发生错误,将使得企业的采购以及其他相关业务发生混乱。

二、财务会计财务审核的优化方案

(一)加强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常常会导致企业的资金财产不断流失,进而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发生扭曲,财务审核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最终导致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失败。因此,在企业内部,应该设立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以及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审查,有效控制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确保财务信息能够完整、准确的传递给管理者,帮助管理者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小,不能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应该联系会计事务所,聘请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进行财务报表等财务会计项目的审查,减少企业财务审核漏洞造成的不利影响②。

(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应该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对企业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对企业资金的使用建立监控和跟踪管理机制,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重点是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有效管理仓储以及企业的各种债权、债务,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信息的内部共享,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做出准确的预测和管理,确定一个科学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比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规范的信用制度,应该对不同信用评级的企业客户进行调查、分析,提高客户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对于不同客户的信用状况,分别采取不同的信贷标准。重视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现金收入比率分析,优化资本结构。

(三)加强财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进行

保证财会人员业务知识的及时更新,对财会人员加强相关领域基础知识的培训,以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引进计算机管理观念,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实现内部审计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积极完善和推广使用审计软件,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同时利用审计软件将企业财务管理的数据导入审计系统中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的整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水平。

三、结语

企业制度审核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核算,内部监督,控制机制

会计核算工作就是及时、准确的收集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以便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性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建立健全有效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会计核算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1.合理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可以确保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企业要确保所有的资产均在账内体现,资产的收入发出都要严格按照会计核算制度进行。如果一个企业经常出现资产被盗、流失或者账实不符等现象,那么这个企业必定缺乏科学有效的企业会计核算内控制度。企业设计合理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要严格接近控制和定期盘点控制。接近控制主要是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这样可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定期盘点控制就是要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和会计记录相比较,保证账实相符。企业设计合理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可以确保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

2.规范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可以确保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完整,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要想健康有序地运行下去,需要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对于企业的管理层而言,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方针,就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和资料来分析当前企业的发展状况,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如果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层依据错误的会计资料做出的决策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损害企业价值。而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需要通过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规范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能够充分发挥监督和控制的职能,有助于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助于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有效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有助于企业对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

企业各部门各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仅靠职业道德约束和自我约束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约束,这是现代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要求。建立有效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有助于企业对会计核算各个环节、各个节点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避免串通舞弊行为的发生。通过开展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工作,建立和完善组织结构,明确权责,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舞弊风险。同时,及时、准确地收集和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共享,内外部之间有效的沟通,进而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4.合理有效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有助于管理层实现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

企业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可以确保经营过程中的重大决策、重大交易事项、重要的人事任免以及资金的投融资行为都可以经过集体决策,避免权力集中,领导“一枝笔”决策现象,实现岗位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防范资产的挪用和侵占。企业的内控制度是由若干的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组成,首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合理有效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可以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保证各级管理层授予下级的职责得到正确的执行,提高管理的效率,提升企业价值。

二、会计核算在内部控制中的发展现状

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有效执行,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内控制度是否真正得到实施,以及实施的效率性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企业内控制度经过不断的摸索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1.忽视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内控环境弱化

我国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弱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许多企业领导层不重视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重要性,将企业的财务部门等同于进行内部控制的机构,管理层只对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核,就认为做到了监督和控制。企业管理层不重视施行内控制度,这使得会计核算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从上到下,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这使得内控制度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其次,组织结构不健全,存在一人兼多职现象,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步骤。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步骤都应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行,这样才能发挥内控的监督控制作用。但有些企业并没有做到这点。最后,有些企业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并不是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的,而是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内控制度。这样的内控制度根本无法在企业内部执行。

2.简化内控流程,落实不到位

会计核算内控体系在许多企业中并未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大多成为了摆设。企业管理层思想上和行动上不重视,也导致了内部控制体系难以有效执行。而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各人专业水平或者道德因素,许多执行程序的人员误解指令,疏忽或故意简化内控流程,也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发挥监督和控制的职能。例如,有些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由于自身业务水平不到位,对会计原理和政策法规理解不透澈,或者故意违背职业道德混淆资金和费用的关系,混淆资金的使用渠道,扩大成本开支,进行利润平滑,不按照权责发生制处理业务,跨期记账以及在记账方面存在错误等。有些员工欺上瞒下,故意不执行内控制度的某些程序,这些都将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灵。

3.执行内控的人员专业水平较低

建立了有效的会计核算内控体系,需要企业的各级人员去执行。会计核算内控体系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也取决于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严重,很多企业都存在“走后门”的现象。许多招进来的员工根本无法胜任岗位工作,对国家法规政策不了解,这严重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而且,有些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对员工的培训也是能省则省,有些甚至从未开展过员工的职业培训。这样,也导致了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现在许多企业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遇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责任心和使命感都有待加强。还有些员工忽视财经纪律,违反职业道德,使得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4.会计核算内控体系执行过程中,内部监督力度不够

一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组织架构不科学、不合理,内部审计未经适当授权,或者职责分工不清,导致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有些管理层为了谋取私利,便,逾越控制,干涉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行为,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使得内部监督失效;二是内部审计流程不当:内部审计流程设计不合理、程序和方法不科学,审计处理不当,审计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当,导致重大违规违纪问题未被发现,降低审计监督效果;三是内部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应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内部审计方法滞后,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当,导致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低下。另外,内部审计人员不遵守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影响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导致道德风险。

三、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机制对策研究

1.重视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强化内控环境

企业的管理层要重视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重要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带头遵守内控制度,形成全员抓内控的局面。各个部门要把内控制度当作规范工作流程的工具,提升工作效率。要积极推动内控制度管理向基层延伸,提升全员内控管理理念。定期组织企业领导干部及员工学习内控,规范员工的从业行为。对于违反内控制度,谋取私利的领导和员工要加大惩罚力度,防范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不正当利益等舞弊行为。健全组织结构,遵循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将单位经济活动的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五个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这样可以避免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另外,企业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

2.权责分明,实行岗位负责制

建立有效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体系,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权责分明,这是现代企业管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对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例如,财务部门凡是涉及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办理,以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企业应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将交易审批、交易记录以及资产保管等岗位分离,以防范由同一员工履行多项职责而导致的舞弊行为的发生,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3.加强职工素质控制,提升职工专业素质

员工是企业实现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企业在招聘和使用员工的过程中,要避免裙带关系。人才的录用要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选择具有工作能力,能够胜任工作的人才。企业还要加大对员工的培养力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使之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还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不能“一刀切”,否则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要激励表扬,对于违反内控制度的员工,要严格惩罚,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4.加强监督力度,提升内控执行力

为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首先,应设置内部审计部门,规范内部审计制度,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其次,要规范内部审计流程。设计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的内部审计流程,做到及时传递信息,及时发现漏洞,及时纠正错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控制职能。最后,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要定期举行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经验。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独立性。对于违反职业道德,串通舞弊的员工,要给予严厉处罚。在企业中营造严格执行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的环境氛围,使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理念深入员工的意识。

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内控管理平台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企业要充分利用一体化的经营管理信息技术,打造内控管理平台。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关口前移,抓好源头控制和执行过程的管理,发挥好会计信息化对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工作的支持的推进作用。利用内控管理平台,借助计算机技术,节省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的资源,加快信息的沟通和传递,达到信息在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共享,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与此同时,企业要不断创新内部控制的方法,寻找更优化的内控流程,提高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的效率,实现内部控制管理上的突破。

6.定期评估会计核算内控体系的有效性

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变化,例如,企业所在行业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企业应该定期对内控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内控执行过程中的漏洞和错误,对于不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内控流程要重新设计。企业要定期检查、判断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情况,测试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对于评价的过程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提出具体的评价结论、改进建议,以便管理层采取措施,改进内部控制。

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过程,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强化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控人员的业务能力,保证内部控制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内控的监督控制功能,有利于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信息质量,避免或降低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企业价值,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宏健.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财务管理办法研究[J].财经纵横,2011

[2]林南杨.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措施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

[3]马筱敏.浅析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J].学术论坛,2006

[4]蒋佳佳.试论内部财务控制及其作用[J].管理荟萃,2008,(6)

[5]张小朦.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J].经济视角,2011

[6]钟淮山,李建平.会计集中核算的影响及其审计对策[J].湖北审计,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