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4:54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篇1

?τ冱a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21.html"title="英语论文"target="_blank">英语?习者而言最费力的工作莫过于背诵单词,开始得最早却永远不会结束。但由于这份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通常教师都是把背诵布置为课后功课。对于每个学生而言,背诵单词的方法无非是按照课本上词汇表的顺序机械背诵。本文想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了词汇教学。号召我们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做到真知真会真用,故我们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精神应用到具体的词汇研究中,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活学活用。

1何谓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恩创立的一种总体化的、辩证的、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论和思维方法。它把哲学内在化为具体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因此这种方法论完全有可能被应用到词汇教学这一再具体不过的领域中。

2历史唯物主义词汇教学的启迪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不是抽象的物质本体论,其“唯物主义”的“物”已经不再是近代旧唯物主义的那种抽象物,而是一种活动。马克思在《提纲》中第一条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

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门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去了解”[1]。从中得到的启示是英语词汇教学也不是一种物质本体论,即把单词当作背诵的对象,而应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活动本体论,以建构学生的词汇认知结构为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这也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没有过程的学习,就不会有学习的进步”[2],故建构主义把这种活动细化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因此,教师不仅是单词背诵任务的布置者,更应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设计者与参与者,有责任负责设计有益于意义建构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的发展方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规律,同化和顺应认知结构的变化。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的“物”亦可解释为一种关系,而不是旧唯物主义的作为实体的物。旧唯物主义受到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机械力学的影响,以具体琐碎的事实为对象,以一种非联系的眼光看待这些事实碎片,故这种唯物主义又被称为机械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是用历史主义的态度观察对象。把这种关系本体论置于词汇学习中,它的启示是放弃传统对单词所作的单子式的认识,要把目标词汇置于关系网络中,单词的意义在具体的关系被决定,也在这种关系中被记忆。这种思路符合目前流行的语境教学法和语义场教学法。它们都重视关系结构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言系统内部的成分彼此休戚相关,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在语义上相互制约,相互规定,作为语言系统的子系统”[3]。这种思路的具体操作是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关系划分依据,如在某一社交场所才会使用的单词,把新旧单词联络在某一关系网络中,以旧带新,用认知结构中已同化的旧知识去顺应新知识,最终完成一张张词汇网络的编织。这种做法的益处不仅仅在于批量记忆大量单词,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在于使用时可迅速调出批量的相关词汇,提高工作效率。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篇2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效课堂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083-02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实施,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愈发显得重要,而能否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集体智慧和创新意识就成为关键,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变得重要。在各小组之间的开展学习竞争,可充分体现小组成员的群体智慧,从而激发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合作教学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需要努力构建每个学习小组的自信心,除了正确引导小组骨干成员发挥作用,还应该细致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分析班级中每个学生历史课程学习的实情,进行分组

1.为了保证分组后每个小组的结构均衡,多数情况下不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2.细致分析班级中每一个学生历史课程掌握的程度,使各学习小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3.为了提高每一小组学习效率,防止不必要的“内耗”,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也要合理搭配;4.根据班级人数科学合理地划分,一般每组成员为6人左右,学习小组的成员不能太少,否则不利于交流;也不能太多,造成不利于控制的局面。

(二)合作方式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由于学生对合作学习具体方法的陌生及合作意识的淡薄,因此这一阶段合作学习“以师生合作为主,生生合作为辅”。组织学生逐步尝试多种合作学习方式,以师生的共同活动来熟悉教材的基本内容,共同分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作为主要目标,训练学生学会基本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习惯。

二、合作学习通过第一阶段的铺垫,围绕历史教学课标,结合历史课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相关过程,从根本上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突出体现合作学习的原则,强调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小组探究成果展示,来理清教材的基本线索;共同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各类问题或相关课题。

(二)根据历史课程的特点,结合地方历史教师从教材中挑选1~2课适合进行“团体探究”的课题,让学生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收集、分析、整理资料,提炼观点,撰写探究报告并在课堂上汇报交流。

(三)结合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课程,让学生自行组织合作小组,自主选题,协作探究,撰写报告,并于一定阶段后汇报交流。

三、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切实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效果,打造真正的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一)每学期精选若干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课题,在教师讲明总体教学目标后,基本上由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各种教学要求。主要有:归纳重点并说明理由;提出难点,并说出自己的初步见解;对史料进行分析,总结出对历史规律性和历史现象本质的认识;撰写探究报告并汇报交流。

(二)进一步引导合作小组进行课外研究性学习,并强调选题的开放性、探究方法的多样性,尽可能加大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另外,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一般可以采用的教学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合作学习精心设计,科学布置合作学习任务:1.课前安排各小组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做好合作预习,熟悉合作学习的内容;2.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积极准备相关素材,挑选学生较感兴趣的、了解较多的、与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的、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兴趣的、适合团体探究的课题,让合作小组着手准备,上课过程中由各小组轮流展示历史教学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初探究的课题,让合作小组着手准备,上课过程中由各小组轮流上台汇报成果。

第二,积极引导,使合作学习的课堂有序、有效。

第三,合作学习的过程要合理安排,环节清晰,可以将小组合作活动的操作流程设计为:提出问题――研讨问题――展示结果。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篇3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历史教学;图表比较法;比较类推法;纵向比较法;专题比较法

高中历史教材主要是以时间为脉络进行编写的,其内容繁杂,时间跨度久,虽然学生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但对于通史脉络并不是很清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脉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及接受能力,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其中,比较法便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比较法在具体运用时可以采用表格、图表的形式,也可以按照时间、专题、类型等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一、图表比较法

图表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它包括绘制表格、绘制对比时间轴、绘制折线图等多种形式。这种方法可以清楚地展现两种或几种历史事件的不同,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还可以应用在总结复习阶段,让学生在学习后独立完成相应的表格,既能锻炼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敏感度。例如,总结“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师便可以采用图表对比法。完成“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比较之前,教师可以给出提示:“请同学们采用图表法的形式将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内容、影响等整理出来,然后总结这两者之间的异同。”学生整理完成后进行汇报,教师在学生汇报后可以给出适当的建议,并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表格进行完善。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历史事件之间的异同点,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图表比较法的好处是清晰明了,能将历史事件的要素全部展现出来,方便进行直观比较。这对于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条约等,可以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另外,近代史的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外国史的四大资产阶级革命等,都可以用图表比较法进行比较。图表的绘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做好预设,留出相应的时间,把握好课堂进度。当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这种方法,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活学活用。

二、比较类推法

比较类推法也称类比法,是平行思维方式中的一种,其作用是“由此及彼”,类似于一个推理的过程。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教学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知识的迁移,才能以旧的知识为基础,更好地解决新遇到的问题。类比法既要比较事件的相同之处,也要比较不同之处,这样总结起来才全面。例如,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应用比较类推法。首先,在这节课之前,教师已经带领学生学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学生已从工业革命的背景、开端、过程、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工业革命有了初步理解,这为学生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如第一组同学负责整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第二组同学负责整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第三组同学负责整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第四组同学则负责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系统的比较。然后,教师可以让各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汇总发言,并引导全体学生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其所处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脉络,提升历史解释能力。此外,各组之间还可以进行相互补充,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力。要顺利实施比较类推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整合史料、提炼史实的能力,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环节的顺利进行。

三、纵向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是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它往往以时间为线索,将不同时代的同一制度或事件整理出来进行比较,形成知识脉络,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演变、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等,都可以用这一方法进行整理,帮助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纵观事情发展的状态,方便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例如,教授“古代商业的发展”这一课时,教师便可采用纵向比较法。这一课系统概述了我国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商业发展过程,其中穿插着一些货币的演变及商业制度的变化。为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其中有一个问题便是比较不同历史时期商业的发展变化。教师出示时间轴,并在商代所表示的范围内填写“商人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让学生仿照着完成全部时间轴的填写。通过纵向比较,学生能够对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形成基本的了解。时间轴的描绘虽然简单,但是它能清楚地表现每一时期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商业的出现、发展与繁荣。学习历史知识时,只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才能进行有效运用。纵向比较法能够将历史知识以时间线索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将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的内容以纵向比较法的方式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进行复习,有利于学生理解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渗透。

四、专题比较法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篇4

一、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

所谓的形象思维,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是用直观形象的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一概念总是和感受、体验联系在一起。形象思维具有直观性、具体性、情感性和生动性等基本特征。在历史教学中,形象思维是指通过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以达到更生动、更形象、更深刻地再现历史的效果。由于形象思维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和提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往往可以借助形象思维来表达历史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更生动、更形象、更深刻。

历史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形象思维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要做的就是要通过形象思维,用生动的史实、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刻画历史,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由此而使教学内容更便于学生理解。

二、如何运用形象思维让历史变“活”

由于历史的过去性和不可逆性,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是文字记载的高度浓缩了的历史教科书,而不是历史本身,因此教师必须想办法使历史变“活”。

1.丰富史料,刻画历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史实就是课堂上下锅的“米”。历史教师只有掌握广博而翔实的史料,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刻画历史,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形象有趣的历史素材。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叙事生动的史学著作不胜枚举。例如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历史知识,通过提出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华夏祖先是谁?关公为什么受人欢迎?张衡为什么能知道千里之外发生了地震?丝绸之路是指从哪里到哪里?在讲关于唐太宗善于纳谏之历史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补充《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史实,通过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对话,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体现出魏征的忠厚刚直,长孙皇后的聪颖贤惠,唐太宗的明睿通达,使学生更能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2.提高语言表达艺术水平,生动描绘历史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对一些理论、时间、地点和数字背得滚瓜烂熟,但一考完试没过多久便忘得干干净净,而他们对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些富于感彩的语言以及教师的某个动作却长存于记忆之中。语言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授知识的工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同时语言还是一门艺术。初中生的知识面不太宽,词汇量有限,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教师要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例如在讲先秦历史时,就尽量避免采用大段的古文史料,可以将其翻译成比较直白的现代文。

历史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具有逻辑性、严谨性、准确性和系统性之外,还要注意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音色的和谐和情感。例如在讲司马迁与《史记》时,教师可以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来让学生欣赏《史记》,还可以通过司马迁个人充满传奇的一生,展现其刚正不阿、秉笔直书的精神。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的进度把《史记》中一些历史人物的特征、历史事件的场面等展现出来。例如项羽的拔山盖世,刘邦的豁达大度,荆轲的慷慨激昂,李广的胆略过人,以及巨鹿之战的壮烈,垓下之围的悲凉,鸿门宴的扣人心弦等,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当年马鸣风萧萧的古战场和一个个有血有肉、生动饱满的历史人物形象。

总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艺术水平,将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历史生动形象地展现于课堂,让历史教学“活”起来。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篇5

尊敬的党组织:

在近两个月期间,我也努力改正和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透过大家的帮忙和自己的努力不断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通过这一段时间党史的学习,我在思想意识上和言谈举止上都得到了进步,现将我近段时间的思想、工作、学习状况向党组织汇报:

当我翻开中国共产党的党史,被一串串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深深感染。中国共产党历经挫折磨难,总能一次次从几近崩溃的边缘脱离险境,又从失败和曲折中振奋崛起。我们的党建立至今百年,依然生龙活虎、依然前程无量。这段时光再一次学习党史,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的党深深植根于群众的土壤之中,我们的党又与时俱进,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机和活力,历史注定了中国共产党必将永葆青春。如果说百年前我们的党还只是一轮初升的旭日,那么这天就是一轮勃勃朝气,永远都不会衰落的红太阳。通过学习党史,我明白了: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浅显简单的比喻却很好地揭示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再三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可见,学习文化知识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今世界,科学发展日新月异,逐步向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迈进。不学习,人就会落后,大学生要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此专业知识一定要过硬,这就要求我们勤奋刻苦,善于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在学习中起表率作用。

这段时间里,我在组织的关怀与培养下,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但我明白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思想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深入领会,并做到身体力行,工作上与现有要求存在着差距,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业务水平的提高,克服为难心理。

以上是我在此阶段时间内的思想汇报,期望早日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共产党员。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此致

敬礼!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篇6

关键词:韩国文学教学方法黄顺元骤雨

一、绪论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沟通手段,更是使用该语言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结晶,是文化、历史、风俗的积累与沉淀。因此学习一种语言,并不只是单纯的学习语言知识,也要学习该语言所处的文化、历史、风俗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从这个意义来讲,韩国语教学中韩国文学课程是提高韩国语言水平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对韩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间接体验,不仅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能了解韩国社会、文化、韩国人的思考方式、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知识。

本论文以高校韩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黄顺元的《骤雨》为教学文本,探索出了有效、合理的韩国文学教学方法。

二、韩国文学教学的必要性

韩国文学教学是韩国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韩国文学的通读和理解,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韩国语水平。韩国语教学中韩国文学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韩国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韩国语的灵活运用能力。

学习韩国文学作品不仅能扩大词汇量,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自然的文脉中发现曾经死记硬背的词汇、语法,从而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灵活使用所学词汇和语法。很多学生是采取机械的背诵方法来积累词汇的。但这种方式只能让学习者记住词汇的字面意义,难以使之掌握词汇的真正运用能力。这种通过机械背诵和反复学习所掌握的语言与通过文学教育所掌握的语言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在学习文学作品过程中所掌握的词汇和语法,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是体现在具体语境和故事情节中的最基本单元,不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单词和一个个冰冷的语法,所以记忆得更加牢固和灵活。总之,学习韩国文学作品不仅能提高韩国语运用能力,还能掌握高水平的语言表达方式。

第二、学习韩国文学作品有助于体验和了解韩国文化。

文学是用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历史流变、生活方式等多个领域宝贵的文化积累。通过学习韩国文学作品可以了解韩国的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思考方式、传统、风俗等多样化的韩国文化,还可以得到间接文化体验的机会,能培养韩语思维方式。学习韩国语过程中,如果不懂得韩国文化,会导致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理解障碍,造成无法理解某些韩国语俗语或惯用句所隐含的意义,那么也无法达到圆满的交流沟通。所以要想很好地理解韩国语和流利地使用韩国语,必须理解韩国文化。

第三、学习韩国文学作品有助于提高韩国语阅读和读解能力。

学生在学习韩国文学作品的时候,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就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而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利用到各种阅读技巧,比如略读、扫读、细读等均可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用到。学生通过作品中的文章脉络,揣摩作者的意图和作品字里行间的含义、推论主题,把握作品中反映的时代背景。可以说,学生通过接触不同题材多样化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培养阅读能力,还能扩展思维能力。

三、韩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

韩国文学相关的课程一般开设在高年级阶段,即第六学期或者第七学期。作为高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了相对多的词汇量,但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门外语,所以当面对韩语写的文学作品时,难免有一种抵触心理。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采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以韩国作家黄顺元的短篇小说《骤雨》为例,探讨韩国文学作品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

1.文化导入教学法

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文学作品中所隐含和体现出来的文化知识,将文学作品与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韩国文学作品中了解韩国文化。比如,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告诉学生题目“”的意思,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类中国和韩国的雨类名词,然后总结出共同点和不同点。而对韩国特有的“睡雨()”,“糕雨()”等雨类新词,可以结合韩国文化给予具体解释;还可以和小说创作时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传达韩国的历史知识。小说《骤雨》的创作完成于1953年,正好是韩国战争结束之后,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韩国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别称等具体的韩国历史知识;小说中出现了很多类似英语发音的“”等单词,其实这些就是英语发音的韩语表达,也就是外来词,这是韩国直接用外来词的发音的情况。

2.想象教学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调动积极性。阅读小说《骤雨》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讲述一些曾经在雨中所经历的事情或电影、电影当中所看过的情景,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猜测这篇小说写的故事内容;学完小说之后,可以对小说内容进行改编。小说结尾以少年听到少女死亡的消息而告终,针对这样的结局,可以让学生们发挥想象力,以“少年”的身份给死去的少女写碑文,或者如果少女没死的话,少年将会怎样告白。这样的想象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敏捷的创新思维能力。

3.“问题”教学法

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之前,教师可以精心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完成。这些问题既可以涉及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是有关作家、作品或是角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带着问题去想,这样避免了学生面对庞大外语文本时候的茫然性。小说《骤雨》是一对少年和少女的纯真爱情故事,对它的教学,可以设置一些作品内容有关的以下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对作品内容的把握和了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问:

(小说故事是少年和少女在小溪边的见面次数逐步展开的,但小说中没明显体现出来,需要细读才能发现,而且每次见面两个人的感情都有微妙的变化,所以这个提问有利于整个小说内容的把握)

第二问:找出少年和少女之间的4个爱情信物?(这个问题可以调动学生好奇心)

第三问:在小说中”骤雨”象征着什么?(这个问题有利于对作品主题的把握)

4)多媒体教学法

在文学教学当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电影、音乐、美术等视觉资源,达到更加生动的教学效果。小说《骤雨》发表之后受到韩国文坛的高度好评,之后陆续被拍摄成电影、动画片、广播电视剧等多样的视频。学习这篇小说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观看这些视频材料,然后一起讨论小说和电影的不同点,从而加深对这个文学作品的印象.

结语

韩国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是统一的。韩国文学教学是韩国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韩国文学的学习可以提高韩国语的运用能力、了解韩国文化、提高阅读能力、扩展思维能力,总之对韩国语言能力的提高起着积极作用。而作为韩国语教育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讨,总结经验,寻找一条适合学生实际的、更加科学的、有效的韩国文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金美玉等,《韩国语教学法的实际》,(韩)延世大学出版部,2011.

金钟燮,《韩国语教育的理解》,(韩)夏雨图书出版,2011.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篇7

关键词:高考历史;材料题;背景

高考历史中的材料题所占的比重大,难度也大,平时训练少,学生做起来普遍感到棘手。因此,掌握材料题的类型与解题方法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整体建构”与通用工具恰好是解决这一类问

题的法宝。

一、对“整体建构”与通用工具的理解

“整体建构”是王敏勤教授在和谐教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整体建构”是一个知识结构体系,由学段知识树、每册知识树、单元知识树和本课的知识树构成。在分析高考题的时候,会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会。然后再利用历史的通用工具,进行分析材料,进而解答问题。

通用工具是指:在整体建构过程中解决某一范围内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简称为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历史的通用工具:f(x)=(a+b+c+…)x。

(一)若x=历史事件,则a=背景,b=内容,c=影响,d=评价

1.若x=背景,则a=政治方面,b=经济方面,c=思想方面,d=其他方面

2.若x=内容,则a=(过程、特点、结果、目的、性质、本质等)

3.若x=影响,则a=积极影响,b=消极影响

(二)若x=历史人物,则a=生平,b=贡献,c=影响,d=评价

在这里,x除了可以指上面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还可以是政治、经济制度,还可以是某某人或者某某时期的思想。另外,背景、条件、目的等都可以归结为背景类问题;内容、主张、过程、性质和特点等都可以归结为内容类问题;影响、意义、作用、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可以归结为影响类问题。这样一来,历史通用工具里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几乎可以囊括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所有问题。只要我们掌握了背景、内容和影响的答题工具,一切问题便可以迎刃

而解。

二、2013年全国15套高考题中出现“背景”一类题的汇总

上面所述,背景一类问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目的等。以下是2013年历史高考题所出现的“背景”一类问题的汇总。

1.(2013全国新课标1)45.(2)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

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2.(2013全国新课标2)4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45.(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3.(2013山东)28.(1)据材料一,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9.(1)据片段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3)据片段三,概括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4.(2013海南)27.(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28.(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得以通过的原因。2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5.(2013江苏)23.(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6.(2013北京)37.(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2)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41.概述上表所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7.(2013天津)13.(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的观点,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

8.(2013重庆)13.(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疆喀什噶尔对俄国的战略价值以及俄国对新疆侵略计划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方面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14.(1)根据材料一,归纳赵武灵王颁布胡服令的目的及其关于服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服骑射改革的时代背景。

9.(2013安徽)37.(1)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

10.(2013四川)14.(2)图4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11.(2013广西)37.(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

……

全国15套高考题,有14套高考题,只有上海没有出现“背景”一类的题目。我们可以大胆地得出结论,“背景”类的题目是高考中的必考题。因此,掌握“背景”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至关重要。

三、“背景”类问题的类型以及解题方法

只要高考题中出现原因、背景、条件和目的等类似的问题,马上要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会。通用工具告诉我们,“背景”一类的问题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角度来考虑。

在高考之前,关于“背景”知识要建构成一棵知识树。比方说涉及中国的背景而且经常考到的,有春秋战国时期、汉朝的、宋朝的、明清的、民国的、新中国的等;涉及外国的背景,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这些“背景”平时被建构在脑海中,考试时候能够快速地被提取出来。

(一)“背景”类的标准解模式

就是给6分,或者9分,每条2分或者3分,需要回答三条,根据通用工具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角度来考虑。

例如,2013年全国卷(广西)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20分)

孟德斯鸠的背景:①政治上:英国已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国专制制度日趋腐朽。②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③文化上: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严复的背景也是同一个解题思路,在此不重复。

(二)限制类的回答模式

就是说,问题已经给了限制条件,要你从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方面的一个或者两个方面来回答,多答了不得分,还可能扣分。

例如,(2013广东)38.(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

实际上这道题考查了19世纪中期欧洲和中国的背景,这个背景在鸦片战争的时候讲过,也可以说是对鸦片战争的背景的一个考查。对于此类问题,学生都不陌生,都能说出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方面的背景,可是这道题却有了限制,仅仅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考虑。

四、规范性答题

通常情况下,即便考生的答案和参考答案很接近,却得不了高分。或者,有些学生的答案和参考答案相距很远,却得了不少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学生有没有在考试的时候规范答题。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篇8

1.通过询问家长、阅读课外书、上网等形式收集有关邮票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邮票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2.学习设计邮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3.学习运用调查、访问、上网或到图书馆阅读资料自主探究的方法。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活动重点:邮票的有关知识。

活动准备:

教师:1.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启发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多方面收集资料。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多方面收集邮票、集邮册。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课件展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三会”的邮票图片,让学生说说他们知道的信息,激发学生对邮票的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一些精美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展示“三会”的邮票图片)

师:欣赏了这些图片,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各种各样、图案精美的邮票。

生2:这些图片都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纪念邮票邮票。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一枚枚精美的邮票。小小的邮票在方寸之间也见证了祖国的辉煌,把许多精彩的瞬间变成了永恒。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邮票,去漫游邮票的世界。

(板书课题:漫游邮票世界)

2.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并帮助学生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探究的主要方向。

师:关于邮票,同学们还想它哪些方面的知识?

(找3-4名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非常爱动脑筋,提出了那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的活动,咱们先围绕着这样几个问题分组进行研究。(板书:历史价值种类构成)大家说可以吗?

二、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选择合适得方式进行研究

师:小组内先商量一下,确定本组要探究的问题

(组内相互交流确定探究的任务)

师:下面就请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围绕着要探究的问题,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筛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推选出代表,待会到台前来给大家汇报。咱们看哪个组研究的好,汇报得精彩。汇报精彩的小组将会被评为优胜小组。

2.播放音乐,学生组内交流、探究,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已探索完毕,现在我们围绕着这几个方面来集体交流一下好吗?请各组代表整理好所需的材料准备到前面来汇报你们组的探究成果。

小组代表带着材料到展示台,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小组代表汇报时,声音要响亮,用简洁的语言把研究的结果讲清楚。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有不同,可在后面补充。咱们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表汇报得精彩,哪个组的同学会听,会思考。

a、邮票的历史

1.一个小组代表对邮票的历史进行充分汇报展示,其他小组做补充。汇报内容预设:

(1)邮票的诞生和发展

(2)齿孔的故事

(3)世界第一邮――“黑便士”

(4)中国第一邮――“大龙邮票”

2.教师对这一小组研究的内容多、效率高、大胆进行汇报的情况予以表扬、鼓励,并对活动进行小结。

B、邮票的价值

1.一个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小组进一步补充。

汇报内容预设:

(1)邮票是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用来贴在邮件上表明已付邮资的凭证。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邮票上表现的人、物、事,是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的“小型百科全书”,因此,邮票被称作是“国家的名片”。

(2)内容丰富的邮票有宣传教育和传播知识的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邮票还是历史文物和历史研究资料.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如“全国山河一片红”、“三分黄票”等。

(3)展示集邮册,集体欣赏。

2.小结:

邮票自诞生之日至今,在人类交往史上发挥着它极大的作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随着电子邮件的产生,传统的写信、寄信慢慢地被取代,邮票用于沟通你我的作用不再明显。但对于一些爱好书信的人和现代通讯技术欠发达地区,仍发挥着它的功能。另外,由于邮票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特别是此时邮票的艺术价值却越来越高,因而越来越受到集邮爱好者的青睐。

C邮票的种类

1.一个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小组进一步补充。汇报内容预设:

(1)人们一般把邮票大约分为三类,即纪念邮票、普通邮票、特种邮票。出示几枚类型不同的邮票,具体解释三类邮票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及标记。

(2)介绍邮票票面上的志号

(3)出示形状不一的邮票,说明邮票的形状很多――各种各样。并根据所需展示邮票。

2.小结:

其实,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邮票的种类也不相同。迄今为止,世界上发行的邮票一大三十多万种。今日,我国将发行一套宣纸邮票,到时我们可以一睹它的风采。

D邮票的构成

1.小组代表结合一枚邮票说明邮票的几个组成部分的特点:

(1)外形:齿状

(2)图案: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科学等方面的人、事、物等。

(3)面值: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组成

(4)发行国家:中国邮政

(5)发行时间

2.播放课件,说明无论邮票的图案和制作方法怎样变化,邮票上都会有这几部分组成的。

3.总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邮票的历史和价值,知道邮票种类繁多,内容包罗万象,每枚邮票票面的组成部分及特点。每个小组都选派代表进行了精彩的汇报。(评选优胜组)

四、创意设计

1.邮票图片欣赏

请同学们再来欣赏老师带来的一些精美的邮票图片,仔细看看不同国家,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邮票是怎样制作的。相信一点你们会从中受到启发。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邮票图片)。

2.“我的创意邮票”

现在,让我们化身邮票设计师,用我们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想法,设计一枚属于自己的邮票。咱们看哪位同学的设计最有创意。

(1)学生思考自己心中的设计。

教师可提供设计主题,引导学生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或当前的国内外大事来设计,如韩朝两国冲突、九月份山东菏泽新出土的元代青花瓷等等。

(2)全班交流:

要求用简短的语言自己要设计一枚怎样的邮票,并说说设计的思路,教师随机评价并小结。

五、畅谈收获:(根据活动时间,师可自行调整)

1.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1)说说通过这次活动,对邮票有什么认识

(2)说说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2.活动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对你们的表现非常满意,最开心的是通过活动,我们对邮票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大家在短短的时间内还创意地设计了自己心中的邮票,表达了你们各自美好的心愿。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心中的邮票制作出来,参加“创意邮票设计”评选活动。

板书设计

漫游邮票世界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篇9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走上信息高速公路,催生了知识经济,经历着数字革命,将体力劳动者变为知识工作者,提升了创意阶层,并预料到创意时代(Conceptualage)的来临。

对青少年而言,数字工具已经史无前例地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更多触手可及的知识和信息,他们学习了更多课程,建成了自己的网站,在他们所居住的城镇和城市有更多的图书馆、书店和博物馆可供享用总而言之,世界给他们提供了非同寻常的获取知识和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机遇,更不用说还有金钱上的刺激和激励。

然而,如今的美国年轻人却不比他们的前辈更有学识或更加灵巧,除了对青年文化了如指掌外,他们并没有更加博学、有口才、与时俱进或者求知好问。他们所掌握的历史、经济或科学文学或时事并没有更多。在阅读方面,不管是书籍还是报纸,他们都读得更少。在对大学英语教师和企业雇主的民意调查中,承认年轻人的文笔超过前人的微乎其微。事实上,他们的技术能力也远远低于通常预期的水平,这一点在研究和工作任务要求他们必须应用相关技能时显得尤为明显。

年轻人生活在一个知识丰富、物质充裕的社会。21世纪的美国青年人沐浴着金钱和丰富物品的阳光,享受着自由赏心悦目的自我形象,还有充满活力的公民辩论、政治博客、旧书籍和在线名著、巡回展览、历史频道、新闻传递的滋养。社会提供的学习、参加政治行动和文化活动的机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充足。可以说,塑造一个见多识广、足智多谋的国民所需要的外部因素全部到位。

但事与愿违。不可否认,美国的年轻人精力充沛、雄心勃勃、志向高远而且为人和善。但是,他们的天赋、兴趣和金钱并没有引领他们走上热爱书籍、思想、历史和公民意识的道路,而是将他们带向了另一个全新的领域和意识形态。一种不同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已然在他们中间形成。

技术是这一切的孵化器,但是其结果却与有关数字能力、全球意识和虚拟社会的天花乱坠的描述不相符合。技术并没有打开年轻美国人向往文明、科学与政治的心灵之窗。相反,技术限制了年轻人的视野,使他们只关注于自身以及身边的小世界。年轻人从未如此强烈的关注其他同龄人,如此急切地展现自己,如此擅长于青少年交际。有关青少年的影像与歌曲,流言蜚语和热门游戏以及青年人之间的交流,因技术而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就宛如一个巨大的蚕茧,将青少年紧紧裹起,把他们圈在自己的卧室里。自我管理是要付出代价的——更多地关注自己,就会更少地回忆往昔和展望未来。他们拥有现代化和民主带来的所有优势,但是如果这些优势被用来交际玩乐,而不是发展智力,那么青少年的心智将一直停留在18岁的水平。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种情况正在我们身边真实上演着。知识的源泉无处不在,但年轻的一代却驻扎在沙漠里,彼此传递着故事、图片、音乐和短信,从同龄人的瞩目中获取,作为生活的倚靠。与此同时,那些支撑我们走过历史长廊、取得今日成就的文化遗产和公民意识,却被他们抛之脑后。

在线学习,一无所获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机构(简称etS)是Sat测试(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俗称“美国高考”)的开发者,etS于2006年11月公布了一项关于高中和大学学生数字化研究技能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第一个结论是:“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掌握关键的信息和沟通技术能力(iCt)”。为了衡量学生的iCt技能(包括开展研究的能力,评价信息来源的能力,交换数据的能力,以及了解相关伦理和法律问题的能力),etS对6300名学生进行了长达75分钟、包含15项内容的专项测试。其中有一项测试内容是“缩小过于宽泛的搜索范围”。虽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教育网站.edu和政府网站.gov比商业机构网站.com更加公正、更加不偏不倚,但是只有35%的学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此外,能够正确判断某网站客观性的学生只占52%。调查人员要求学生为某个演示报告制作一组具有说服力的幻灯片,结果显示,只有12%的学生能够紧紧围绕主题,8%的学生“使用了毫不相关的论点”,其余80%的学生徘徊在两者之间,时而切题,时而跑题。

etS等组织机构都是“技术进课堂”倡议的支持者。但是,研究结果却证明,有关“数字技术启迪智慧,让人心灵手巧”的宏伟预测是华而不实的。学生们更加开朗快乐,不仅是因为数字技术让他们可以使用鼠标和键盘,而且还可能是因为数字技术让他们能够偷懒,不需要为了获取知识、练就技能而劳心费力。数字热衷者坚定地认为,屏幕能够以有趣的方式传播词汇、数字和图像等嵌入式信息。然而事实上,屏幕媒介也许能够提高学生的愉悦度,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些嵌入式信息可以向持之以恒的学习那样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不同媒介在词汇量方面的差异巨大,令人惊讶。研究发现,印刷品中的罕见词汇(指根据使用频率排名位居10000位以后的词汇)在数量上远远超过生活中和电视中口语对话的罕见词汇。即便在最小儿科的苏斯博士(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图画书里,每千字中的罕见词汇数量,与聪慧成年人的对话相比也只差1个字而已;而与同一年龄段的电视节目《芝麻街》相比,每千字中的罕见词汇足足多出8个。而成人书籍中的罕见词汇数量能达到成年人电视节目的两倍有余。

罕见词汇的出现比率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量总和,但是它却代表着智慧形成的一个重要过程。经年累月地接触罕见词汇量较低的媒介会导致极为严重的智力后果。因此,屏幕媒介推崇者散布屏幕创造智力的言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长时间过度接触屏幕媒介,会使观众的语言技能荒废殆尽,使他们不再能够胜任任何学术性和职业性的工作。

文化斗士,不复存在

没有多少人喜欢文化战争,有谁希望自己一直坚持的价值观遭到别人的蔑视,甚至被取代呢?可是纵观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文化战争的现实意义在于维护和重建民主,为各种观点和思想的传播提供试验田,让论战双方从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中提取新的观点。

但直言不讳地说,正在崛起的青少年一代中几乎没有人能够加入论战的队伍。诸如大学生共和党人以及“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虽然他们积极、坚定,但他们从没有读过卡尔·马克思,杰克·凯鲁亚克(美国作家,提出“垮掉的一代”)的著作,他们过于关注转瞬即逝的潮流和事件,却忽视了长期存在的思想和冲突。他们只关心当天的头条新闻,当前正在本地发生的事情,但一名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要跳出当下,研究一下与正在发生的事情毫无关系的文章、思想和事件。知识分子们应该在哲学思想和普通话语、在博学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居中的位置。

高中历史知识点汇总篇10

关键词活动课;德育;历史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72-02

1活动课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学科德育特点

活动课,是指在学科课堂教学之外,由学校和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通过各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等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具体实践活动。活动课,是当前关于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以及培养和提高未来国家建设劳动者素质的需要,更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和深化学校德育内涵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教育手段。活动课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扩展视野,增长知识,强化能力,发挥特长,发展个性,促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与课堂教学相比较,其在课堂之外发挥着课堂教学所难以实现的效应。活动课的培养目标应该侧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探索意识,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灵活多样的活动课,突出学生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参与性,对拓展德育渠道,深化德育内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学科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历史的本身,就是接受德育的过程。历史学科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从大处着眼,其德育因素涉及国情教育、民族情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等内涵;从小处来看,其德育内容更加丰富细致,如个人修养、文明礼貌、行为方式等,都能够在历史学习和活动中找到诸多的切入点,可谓处处是教育。

2在历史活动课中探索德育的新内涵

为了更加有效地拓展历史课的德育途径,增强德育的实效性,积极探索许多课堂以外的活动课模式和方法。其中“历史剧社”的创设,将必修课和选修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能力,有的放矢地实现德育目标,在深化德育新内涵的探索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2.1制订有效方案

历史剧社作为学生德育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必须结合历史必修课的德育目标,在材料选择、排练彩排、演出活动和阶段总结等各个环节中,精心设计出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活动方案。在具体方案设定时,要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易入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在社员的选择和培训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成员的活动主体作用,使德育工作渐入佳境。

2.2精炼德育内容

历史学科内容非常丰富,集体研究,精心提炼,在选材上充分兼顾到各个德育点,从养成教育、人格教育、文化传统等各个侧面设计内容和活动方案,将德育的诸多要素逐层分解,力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爱国、爱党、民族情感、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文明礼仪、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健康人格等,都可以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人物或事件中找到切入点。

几年来,陆续创编20多个历史剧,内容涉及古今中外,选材广泛,针对性强,结合学生兴趣点,德育点突出,能力培养要素突出。这些作品在阶段总结表演中,其良好的德育功效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并最终成为德育的受益者,剧社也日益成熟。

3内化德育目标

在剧社的排练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实践主体,从材料的收集整理、排练彩排到最后的演出,每个环节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主人翁意识,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1选材

放手发动群众,让每一个成员都成为剧本的创编者和改编者。经过长期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更可贵的是,很多社员积极阅读中外名著,自己动手改编创作,最终形成一个个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深刻德育内涵的优秀剧本。有的教师还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利用网络手段,走出网络误区,既开拓了视野,又使德育目标更加生动具体化。

3.2排练

在排练中,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言传身教,加强团体协作、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大家共同探讨,认真讨论和揣摩角色。戏份多的学生克服困难熟背台词,而戏份少的学生哪怕只有一句台词,也一丝不苟地对待。

在《红岩》剧组,有一名男学生扮演伙夫,他在全局没有一句台词,而且扮相肮脏,但他在每次的排练中都认真候场,并不辞辛苦地为其他演员周到服务,比如装卸道具、拉幕、切换场景、帮助其他演员更换衣服、为同学买盒饭等。他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所有演员,大家更加努力排练,剧组上下呈现出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良好气氛。强大的凝聚力使得每一次汇报演出都获得极大成功。

3.3彩排

筹备演出是最艰苦的过程。剧社不向学校要一分钱,所有的道具和服装都由社员自己动手制作,群策群力,用最低廉的成本制作出高水平的作品。学前专业的学生用包装礼物用的废旧彩纸和树枝制作皇冠和头饰,用窗帘和被单制作龙袍和灰姑娘的纱裙,用废纸盒制作水桶、昭君用的铜镜,用碎纸屑制作漫天飘舞的塞外飞雪,用毛线头制作屈原的长髯,等等,才思敏捷,创意无限。他们非凡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力在劳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社员在实践中体会劳动和创造的快乐,体会到节俭的人生道理,很多社员由此改变了以前的诸多不良习惯,养成勤俭耐劳的优秀品质,德育内涵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3.4汇演

对于每一期的历史剧社的活动,都会形成规模,在学期结束之际,面向全校师生进行汇报演出。在每一次的阶段汇演中,都锤炼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表现力。每一期吸纳加入到历史剧社的新成员,大多数都没有舞台表演经历和经验,而且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排练和演出中,经常容易表现出紧张、忘词等现象。对此,形成帮扶对子,以老带新。经过不断的训练,他们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能够自如地驾驭角色,并在舞台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他们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不仅在活动课实践中成为德育的受益者,更能够在舞台上和生活中成为德育的倡导者和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