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5:46

审计报告分析篇1

一、审计报告责任及其不对称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可以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划分为对社会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及对同行的责任等几类。本文所论及的“审计报告责任”与之有所区别,它是指注册会计师所要承担的由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所产生的后果而引发的责任。如在“安然事件”中,安达信会计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在已知安然公司出现财务问题的情况下出具失实的审计报告,误导广大投资者从而造成严重损失,因而注册会计师难辞其咎!我们认为,这类责任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等方面已存在问题,同时注册会计师通过其所实施的审计程序已经知悉其情,但出于某种目的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替被审计单位掩盖问题或粉饰业绩,共同欺骗广大投资者和其他报告使用者。一旦事实真相败露,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将直接被或通过其他途径承担法律责任,或者与被审计单位一起承担连带法律责任。看来,这种法律责任最初是由注册会计师的欺诈行为引起的。

这里不妨考虑一下相反的情况,即假设被审计单位并不存在严重问题,而且其财务报告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同时假定符合无保留意见的所有其他条件),这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保留意见;但如果注册会计师出于保护自己的考虑,“夸大”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简称“夸大”行为,下同),出具其他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导致该报告使用者或其他利益方依据此报告而发生了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那么注册会计师同样应该承担审计报告责任。由此可见,这种法律责任是由于注册会计师过于谨慎,夸大了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造成的。这也是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当审计报告所引起的,因此,它也应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责任。

显然,只有包含了上述两个方面的责任,审计报告责任才算是完整的。但是,现实经济中两者却处于不对称的地位。在我们看来,社会公众更关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否充分揭示了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是否与被审计单位串通舞弊实施欺诈行为;而注册会计师自身也似乎更关注如何加大审计力度以尽可能地揭露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或漏报,从而降低其审计风险。总的来说,社会公众更关注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责任的第一方面,而第二方面的审计报告责任则基本被忽视。本文将这种情况称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责任的不对称。

二、审计报告责任的不对称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审计报告责任的不对称本质上是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信息不对称无处不在,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本身就是一种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委托——问题的一种手段。在进行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具有信息优势,而实施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则处于劣势。但在出具审计报告时,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因掌握审计信息而成为具有优势的一方,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却成为处于劣势的一方,即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与审计报告使用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其实施审计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按照自己的职业判断来选择审计报告的类型。如前所述,在选择审计报告类型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种异常行为,即欺诈与“夸大”。比较两种行为后发现,欺诈行为大都随着时间推移较容易暴露出来,其所涉及的范围也较大。这种信息传递的特点使得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责任第一方面认识得较为清楚;而“夸大”行为大都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其在一定范围内对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产生影响,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利益方是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从而在实质上起作用的影响范围较为狭窄,且这种行为也很难为后来事实所证实(当然,这并不表明该种情况的危害性不大。对此,下文将作进一步的阐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难意识到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责任的第二方面。事实上,这种审计报告责任长时间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注册会计师具有降低审计风险、保护自身的职业偏好。对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时的两种行为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当注册会计师在选择审计报告类型时如采取欺诈行为,其所面对的风险是一旦真相败露,将会面临着法律的制裁,而益处就是可以保持其与客户间“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而从客户那里获得回报或收益;与此相反,如采取“夸大”行为,注册会计师将要承担失去客户进而减少收益的风险。当然,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从而能够较好地保护自己。显然,注册会计师要权衡两者的风险和收益,进而加以选择。按照经济学的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行为人具有厌恶风险的特征。因此,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面对法律的制裁相对于失去一位客户来说是更加严重的。这样,即使在两者的风险与收益对等或一致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也会选择第二种行为。那么,两者的风险和收益是对等或一致的吗?根据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审计委托业务时不得以服务成果的大小为条件或依据来决定收取费用的高低,即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那里收取的审计费用是一定的,它不因审计报告的类型而变化。这一规定至少在理论上使得注册会计师进行欺诈行为所引发的风险与收益不对等。而且,随着一系列典型造假案件被揭露出来,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欺诈行为越来越关注,政府监管力度也正在逐渐加大,注册会计师进行欺诈行为所面临的风险将越来越大,这进一步加剧了其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等。这时,注册会计师更多采取的是降低审计风险、保护自己的措施。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注册会计师为争夺或保持客户资源而不会发生“夸大”行为等观点至少缺乏理论上的依据。

沿用原有的划分习惯,审计报告意见则有四种基本类型,即无保留意见型、保留意见型、否定意见型和拒绝表示意见型,无保留意见又可分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和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两种类型。尽管独立审计报告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各种审计意见类型的适用范围,但这些规定依然较为原则,定性的色彩比较浓厚;而且,注册会计师行业强调职业判断,出具不同类型审计报告的依据之界限在实质上是较为模糊的。例如,对某些影响会计资料可比性的事项,注册会计师有时对之忽略而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也可能认为不能预计、难以确认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而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对于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注册会计师可能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也可能对之夸大而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与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相比,其依据之间的界限有时不甚分明。实际工作中,拒绝表示意见有可能成为否定意见的另一种“体面”的替代;至于无保留意见中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和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其差别有时仅在注册会计师的“一念”之间。这些情况为某些注册会计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夸大”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提供了可能。

从外部环境来看,如前所述,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责任第二方面的关注不够,加之,该方面的法规体系也不很健全,进而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夸大”行为方面处于一种几乎不受约束的状态。另外,在法规体系不甚健全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夸大”行为,也不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从而促成了一直存续的恶性循环。

三、审计报告责任的不对称所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从审计的本质特征与基本目标来看,审计旨于判明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而反映这些信息的载体主要是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适当与否决定着审计目标能否实现及实现程度。同时,审计报告具有经济鉴证等职能,其职能的发挥也必须依赖审计报告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因此,审计报告的适当与否也决定着审计职能能否发挥及发挥程度。可见,审计报告责任的不对称不符合审计的本质特征与基本目标。

对信息使用者来说,审计报告责任的不对称造成审计报告反映出来的信息不真实,掩盖了事实真相,从而可能产生严重的误导或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会造成经济损失(含机会损失),这种影响的范围在上市公司会更大。对被审计单位来说,“夸大”行为会丑化其形象,损坏其名誉,进而可能使之丧失不少潜在的投资者,不利于其长期生存与发展。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夸大”行为可能直接导致其股票价格下跌;而对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夸大”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降低了其风险,但破坏了其与被审计单位间的合作关系,从而使事务所失去较多的客户,最终又影响着事务所的发展。

如果把目光与视角再放得长远、开阔一些,就会发现:审计报告责任的不对称将使得那些明显采取欺诈行为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受到法律的制裁而逐渐被淘汰出局(尽管这种过程可能是漫长的),而那些姿态“认真”且执业“严厉”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则会存续下来。这时,在激烈程度相对有所降低的情况下,某些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又有更大的空间去进行前文所述的“夸大”行为。无疑,这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四、我们的初步意见及几点建议

第一,健全法规,完善规制。通过法规制度的形式对各种类型审计报告的依据进行严格界定,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予以细化。当然,这绝不是否定或排除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及其作用。我们认为,不妨规定注册会计师如凭借职业判断出具了与规定要求不符的审计报告,不论是“缩小”还是“夸大”了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程度),注册会计师都应为此承担责任。这种规定的目的就在于增加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透明度,使之能够对注册会计师是否“夸大”该单位会计资料中存在的错报或漏报进行直观的判断。通过法规制度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承担审计报告责任的第二方面,并在实际中得到认真的执行或充分的体现,以提高社会公众对这种责任的认知水平与认同程度。

第二,改进并实施复审制度。可考虑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其他部门设立权威的复审机构,仿效司法体制及做法,实行“多级终审制”。当被审计单位认为注册会计师有“夸大”行为时,有权向该权威机构申请复审。复审得出的结论与原有结论不符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应负责赔偿被审计单位由此遭受的损失并负担复审费用;如果复审得出的结论与原有结论相一致,则由被审计单位负责赔偿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由此遭受的损失并负担复审费用。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损害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其在操作上也可能存在相当的难度,但就维护委托方利益并促进社会公正而言,还是很有必要的,且随着法制的逐步健全,经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相信其终究也是可行的!

第三,权衡风险与报酬,并使之保持正向关系。我们认为上述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和责任,相应地也要适当提高其待遇与收益,以便为注册会计师实施独立、客观、有效的审计提供经济保障,使之得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审计结论。

审计报告分析篇2

衡量独立审计报告质量的依据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只要注册会计师不是严格依据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发表独立审计报告意见,独立审计报告质量就可能存在问题。影响独立审计报告质量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以下是导致独立审计报告偏离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主要原因。

(一)行业发展缺乏规划,执业环境不容乐观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科学规划,导致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差异很大,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也存在很大差距,良莠不齐。为了生存,会计师事务所低价争夺审计业务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中介机构为了招揽业务贿赂政府企事业单位有权人员。另外,很多单位非常熟悉会计师事务所所面对的执业环境,以明年将换所来要挟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其不合理的要求。面对客户的压力,为了留住客户,少数会计师事务所甚至放弃了执业准则,而接受客户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出具了有瑕疵的独立审计报告。

根据调查,很多会计师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的工资收入与其完成项目规模、数量相关联,签字费是注册会计师项目收入的一部分。针对客户会计报表问题,合伙人有时会授意注册会计师违背执业准则,而一些注册会计师出于工资收入或其他因素的考虑,没办法接受了合伙人不合理的要求。

(二)注册会计师自律性有待提高,行业监管力度不够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整体素质不高,执业环境又不好,调查显示与其他行业相比注册会计师行业总体收入水平不高,专业水平高的注册会计师收人不一定高,而有客户关系的注册会计师收入却很高,以客户为主导型的收入分配方式,导致少数注册会计师自律性丧失。行业监管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协会、财政部等机构以抽查方式发现独立审计报告质量问题,可能是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先发现审计报告问题再追查到公司会计报表问题,也可能是通过对公司财务状况检查先发现会计报表问题再追查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问题,但后者一般只限大中型国有企业。目前,行业监管的抽查频率和力度都不够,导致了会计师事务所和公司的有关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违反有关法律的规定执业。

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的审计报告质量鉴别

独立审计报告的鉴别,最直接的方法是分析独立审计报告与后附的会计报表及附注,从逻辑、内容方面详细分析,以发现独立审计报告质量问题。

(一)逻辑分析依据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对会计报表编制质量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核对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变化与利润表的净利润,核对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及应收账款等与现金流量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核对,分析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审阅会计报表附注中会计报表科目注释,勾兑会计报表与会计报表附注数字吻合关系,并进一步了解会计报表科目金额构成形成。如果会计报表之间的关系钩稽不相符或会计报表与会计报表附注金额不一致,反映出相关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及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水平有问题,应怀疑审计报告质量。

(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笔者在多年的审计实践中,发现会计报表附注中有一些应在审计报告正文中说明的保留事项,现进行分类介绍如下:

(1)会计报表附注中不同部分内容矛盾。如某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报表附注中“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说明”中阐述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一般持有被投资企业股权比例20%以上,应采用权益法核算;50%以上时,应当采用成本法,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附注中“财务报表项目注释”中显示其持有某企业的股权比例为48%,且没有说明特殊原因,实际核算方法却为成本法。持股比例要求选用权益法,但企业采用了成本法,导致会计报表质量存在问题,既不能准确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真实价值,又会对损益产生重大影响。如某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中“财务报表项目注释”中收入显示有房租收入,但主要税金项目显示企业按房产计税余值计算并缴纳房产税。按税法规定,房屋自用按房产计税余值征税,适用税率1.2%;房屋出租按租金征税,适用税率12%。该公司做法的目的是少缴纳房产税。

(2)会计报表与会计报表附注内容不符。如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债权,且会计报表附注中“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说明”中阐述坏账准备计提采用年末余额百分比法,而会计报表附注中“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却显示没有提取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科目既影响损益又影响资产。如果债权数额巨大。不提取坏账准备,则会计报表质量存在问题。如某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会计报表附注中“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说明”中阐述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按预期收益年限法摊销,会计报表附注中“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却显示没有提取折旧或没有摊销。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既影响损益又影响资产。

(3)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不符合规定。如很多公司对关联交易很少。在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中对利率、分摊依据、定价政策等却不披露或披露不充分。因为关联方及其交易的特殊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所税法、营业税法等都在定义、定价、披露等方面有专门的规定。

(4)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事项不符合常规。如某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中“财务报表项目注释”显示对股东其他应收款挂账多年,不符合常规,经了解为出资人抽逃资金所致。如某事业单位投资办的a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中“财务报表项目注释”未分配利润显示其他因素直接调增年初未分配利润(为负数)为零。了解原因为:上级单位每年根据a公司的上年度亏损数额,拨经费给企业弥补上年亏损。a公司收到上级单位拨款,直接冲减年初未分配利润,冲减后的年初未分配利润为零。对a公司,收到上级单位拨款不论在会计上如何核算,都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5)会计报表附注中其他重要事项。一些单位因不满意独立审计报告而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某些保留事项上让步,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反映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三、独立审计报告质量的提高对策

按照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审计企业财务报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并出具独立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要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打击中介机构腐败,规范会计市场单位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会计市场的监督、检查和惩处力度,严查中介机构腐败,一经发现,对中介机构及受贿人员严肃处理,并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杜绝不合理的价格竞争,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的会计市场秩序。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教育,使公司明确自己的会计责任,使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明确自己的审计责任。

(二)贯彻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体系,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注册会计师协会应组织专家队伍,定期或随时抽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底稿,检查审计业务是否完整、严格执行了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体系,及时发现审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对于重大问题,要严肃处理,以起到警示作用。应严查事务所挂名注册会计师情况,一经发现取消执业资格,并对相关会计师事务所,给与罚款、通报批评等处分。审计署、财政部等机构应扩大对国有企业的审查范围,对查出的重大问题,一追到底,如与会计师事务所有关,对企业责任人与相关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严肃处理。

(三)发展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水平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取消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鼓励发展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因无限责任能降低风险、增加独立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报告的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和生存之本,完善的事务所内部治理是审计报告质量的保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事务所内部治理水平,具体内容:投资建立专业技术体系、培训体系,并建立科学的薪酬与绩效考评体系,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文化建设。

(四)加强职业道德与违规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自律能力注册会计师行业肩负着为社会提供独立、客观、公正会计信息的责任,如果没有尽到这种责任,注册会计师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恪尽专业职守是行业生存之根本。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与违规等自律性教育,并用严惩违规注册会计师的案例教育执业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必须牢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必须履行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

参考文献:

审计报告分析篇3

关键词:审计意见显著性相关性

一、构建模型与变量定义

(一)因变量与自变量的选取

1、因变量的选取

我国现阶段审计意见分为四种固定的意见类型,即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本文研究中,将上市公司年报中的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则值取0,否则,取1(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并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自变量的选取

(1)公司盈利能力指标的选取: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

(2)司风险水平指标的选取:财务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

(二)模型定义

式中,审计意见(Y)是被解释变量。总资产净利率(χ1)、销售净利率(χ2)、财务杠杆系数(χ3)和经营杠杆系数(χ4)是解释变量,具体详见下表: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12年沪深两市的2700多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剔除数据缺失以及金融业上市公司,最终研究样本为1676家公司。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三、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1676个样本中,审计意见的均值只0.05,说明大部分公司被出具了标准审计意见。在盈利能力方面:本文选取了两个代表性指标,即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从销售净利率上看,极小值为-43.33184,而极大值则为978.29848,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的差距很大,说明在这1676家上市公司中各企业盈利能力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部分上市公司出现了亏损,而有些公司则实现了巨额的盈利。通过财务杠杆系数可看出,有些上市公司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而有的上市公司则存在着可利用的正的财务杠杆作用。

(二)相关性分析

上表是为了检验各个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两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0.3之间,那么他们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如果超过了0.8的话,那么他们之间有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从上表可以看出,审计意见类型与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在1%的置信水平上非常显著,财务杠杆系数不存在显著性,经营杠杆系数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这不但说明了本文前面提出的四个假设有可能被证实,而且也为后面的回归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虽然相关不一定有因果关系,但有因果关系一定相关,相关是有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销售净利率的系数为0.11,总资产净利率的系数为-0.074,财务杠杆系数为-0.015,经营杠杆系数为-0.048。其中,销售净利率与审计意见呈现正相关,而总资产净利率、财务杠杆系数与经营杠杆系数与审计意见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三)多元回归和检验结果分析

为了能进一步检验财务状况的4个变量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分别对财务状况变量进行回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财务状况变量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本研究回归模型如下:

a.预测变量:(常量),经营杠杆系数,销售净利率,财务杠杆系数,总资产净利率。

b.因变量:审计意见类型

从上面总体参数表中可以看出,调整后的R平方为2.7%,这就说明模型的4个自变量对审计意见的解释程度只有2.7%,可是从上表可以看出来,模型的拟合度也不是很好(F值为12.446,p为0.000)。这可能是因为还存在其他影响审计意见的因素,本文仅选取了财务状况与风险变量,而其他变量没有考虑到模型中来,事实上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可能还有很多,如事务所规模方面、公司治理结构、审计收费等等很多因素对审计意见有影响。

系数a

a因变量:审计意见类型

总体来说,本研究所构建的回归方程,能够较好的反映财务状况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下面对回归结果做一个归纳总结,具体的回归结果分析如下:

1、销售净利率

从上表可看出,销售净利率与审计意见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在1%的水平上非常显著,这与本文假设基本一致。销售净利率是指企业实现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对比关系,用以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的销售收入获取的能力。它与净利润成正比关系,与销售收入成反比关系,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

2、总资产净利率

从上表可看出,总资产净利率与审计意见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且在1%的水平上非常显著,这与本文的假设基本一致。该指标越高,表明公司投入产出水平越高,资产运营越有效,成本费用的控制水平越高。该指标体现出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3、财务杠杆系数

从上表可看出,财务杠杆系数与审计意见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但不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正效应;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得企业投资收益率小于负债利息率,则获得财务杠杆负效应,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企业运用负债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4、经营杠杆系数

从上表可看出,经营杠杆系数与审计意见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但在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为了反映经营杠杆的作用程度、估计经营杠杆利益的大小、评价经营风险的高低,必须要测算经营杠杆系数。一般而言,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对经营杠杆利益的影响越强,经营风险也越大。

通过上述四个自变量之间共线性分析可得,四个因素的容差接近于1,而且由共线性诊断征值都比较接近于0,彼此之间不存在着共线性。

五、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三个因素对于审计意见有显著性的相关。我们可以得出对于审计意见影响的因素包括: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与经营杠杆系数。

本文选取的研究变量还是不够充分,在日后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增加影响变量。

参考文献:

[1]朱小平,余谦.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与审计意见类型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中国会计

评论,2003,7

[2]田利军.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6

[3]张俊瑞,董南雁.公司治理与审计意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当代财经,2006,11

[4]王跃堂,赵子夜.审计意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审计研究资料,2003

审计报告分析篇4

一、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

我局始终与区委保持高度一致,紧密围绕区委和政府经济工作中心,认真履行职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内部管理,为审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加强学习研究,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通过深入学习,真正弄清科学发展观产生的背景和科学发展观内涵。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并进行学习实践活动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而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我们通过学习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

(二)创新工作思路,促进审计科学发展。

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围绕市审计局的业务指导,总结工作经验,深入研究审计内在规律,在准确判断审计发展趋势基础上,努力提高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加快实施审计信息化的步伐,这是工作思路的拓展和深化,既要依法审计又要科学审计,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这一工作思路的核心是提高认识,提升审计手段,推动审计工作发展,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加大处理处罚和整改力度,充分发挥审计是经济社会“免疫系统”功能发挥了指导作用。

(三)注重加强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审计机关的行业作风建设,从严管理审计队伍。我局先后出台了多份内部规章制度,切实贯彻,长抓不懈,持之以恒,树立了良好的机关形象和清正廉洁的审计人员形象。我局还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号召,节约开支,节约各项费用,建设节约型机关。

二、审计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局审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我局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充分交流思想,排查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影响和制约审计工作和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集中归纳出如下内容。

(一)审计工作服务于科学发展的观念还不强。

存在着重监督轻服务、重微观轻宏观,重事后审计轻事前监督的现象,在审计结果的发掘利用上还存在对深层次的原因分析研究不够深的问题,一些审计项目审得不深不透,停留在表面,不能将深层次的问题揭示出来;审计意见及建议的针对性还不够强,审计工作服务宏观管理作用方面发挥不够。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从体制和机制层面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不够,审计力度不够,成果利用不充分。为各级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审计报告、信息不够。

(二)审计工作的创新性还不够强。

思想观念仍略显保守,存在因循守旧,按部就班,故步自封现象,习惯于老方法、老经验,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探索、实践不够。审计内容习惯于以财政财务收支为主的审计模式,新形势下效益审计、民生审计抓得不够,审计监督方式方法上比较单一。只注重查找问题,深入探究原因,分析研究解决办法不够。对审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把握不够及时准确,面临新矛盾、新困难办法不多。

(三)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面对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和经济大发展,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还不够强,工作作风落实上还不够扎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纪律松懈、作风不实、工作效率不高现象,工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作风纪律有待进一步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深入系统的理论、业务学习不够。

学习上缺乏紧迫性、经常性、深入性。在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方面抓得不够,存在以干代学现象。在学习专业知识方面,钻研不够,学得不深,在对新知识、新技能学习方面,积极性不高。缺

少对绩效审计的学习,缺少理论支持。审计项目大部分停留在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层面上,对效益性审计暂时难以把握,影响了审计成果发挥。审计技术手段还有待提高,目前仍然是停留在传统的以手工审计为主的阶段,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不高。(五)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矛盾依然突出。

作为基层审计机关人手少、任务多,上级和地方政府临时交办任务较多,尤其是在干部换届时集中交办的经济责任审计事项时特别明显。缺少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专业人员,难以完成地方政府交办的大量国家投资审计项目,难以对聘用的事务所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一些审计程序烦琐,审计人员疲于应付,影响了审计效率。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针对分析查找出的影响和制约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区审计局领导班子着眼于长远,从思想观念上查找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审计理念的原因,从体制机制上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

(一)思想观念仍略显保守,思维方式稍落后,束缚了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

近年来,我局在查处财政财务违法违规问题、维护财经秩序、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所面临的新形势要求审计部门及时主动作出调整,而目前审计局只注意一般性的常规审计,不注重审计调查和对绩效审计研究和探索。由于对于科学发展观理解得不深不透,导致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实践的自觉性不高,由此产生不敢突破习惯思维、不能突破固有模式、不去主动研究新生事物,缺乏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审计成果未充分利用,影响了建设性作用的发挥。

对审计结果的分析和利用不够,体现不出审计的价值。一些审计项目,对查出的问题局限于就事论事,简单的处理处罚,而未发现或分析研究深层次原因,不能从宏观全局角度揭露体制、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发挥不出建设性作用。同时,一些审计项目,报告一出,决定一下,就归入档案室束之高阁。对审计结果也缺少再利用意识。

(三)审计力量不足,机关自身的建设不够。

审计力量的不足影响到了审计质量的提高。目前的审计工作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很高。涉及财政财务、工程造价、计算机技术等多种知识,复合型审计人才缺乏。在日常工作中,较多地重视审计项目的质量,而对自身的建设有放松的现象。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抓得不够,对日常管理也抓得不够紧。

四、下一步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学习,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素质。

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摆在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抓好,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认真执行学习制度,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摆上我局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性的开展审计工作。

1.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跳出审计看审计”观念。今后一个时期,我局要在贯彻审计署提出的“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方针的基础上,树立宏观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审计业务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在审计的内容上,要逐步实现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主向效益性审计为主转变;在审计手段上,实现由传统的手工作业向审计信息化转变。继续下大力抓好同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重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和企业审计,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服务;局领导要经常深入到被审单位了解和掌握他们对审计工作的需求和建议;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各项廉政制度和规定,保持和发扬审计机关清正廉洁、客观公正的形象。

2.加强效益审计工作,积极探索效益审计新方法、新途径。审计是监督,效益审计就是对绩效进行监督,是更高层次、更深入的监督。要在真实、合法的基础上开展效益审计,坚持把绩效审计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在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基础上,加大对公共资源的管理状况和管理程序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政府组织项目的管理过程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3.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要着力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的建立。注重进一步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制约和预防作用,为加强领导干部监管提供参考。近一阶段,要在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加大任中审计的数量,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预防作用,解决离任审计任务过于集中、任中审计监督不够的问题;二是将经济责任审计和预算执行审计、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企业审计等常规审计相结合,避免重复审计,也减轻被审计单位工作量,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大力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要把培养高素质的审计干部队伍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审计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干部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不懈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积极鼓励和引导审计人员学习经济、基建、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切实解决目前审计人员知识面窄的问题;继续做好审计干部岗位培训、更新知识培训、计算机知识培训、专项业务培训和审前培训等,要培养审计人员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正义之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高度的职业洞察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培养造就一批精通审计业务,掌握审计发展规律,熟练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高层次、高技能审计人才,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推进审计工作全面上新水平。

(四)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认真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对全局的重大问题,要主动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取得理解和支持,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要不断加强班子的内部团结、协作,多为班子成员之间谈心、交心提供条件。要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倡开诚布公、坦诚相见,努力形成团结协调,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

审计报告分析篇5

【论文关键词】环境信息;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审计【论文摘要】环境对经济的影响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环境信息逐渐成为人们决策必不可少的信息,而企业的环境报告是人们获得这一信息的主要来源。本文从环境信息类型和披露形式的分析出发,探讨了环境报告审计的有关问题。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以及政府环境法规的日趋完善,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和环境业绩、环境形象的关系日益紧密。对企业的广大关联方来说,环境信息已日益成为他们进行决策所需的信息。为了满足关联方的信息需求,为了更真实、完整地对外披露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也为了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形象,企业有必要对外披露环境信息。为规范地对外报告环境信息,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正逐渐兴起。而审计界,特别是对民间审计来说,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环境报告审计加以研究和探索也很有必要,这是社会发展对审计提出的新的要求。本文试从环境信息类型和披露形式的角度,探讨环境报告审计的有关问题,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一、环境信息类型和披露形式根据环境会计的实践和有关理论论述,环境信息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环境财务信息和环境绩效信息。(一)环境财务信息环境财务信息反映的是环境事项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影响。所谓环境事项,根据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公布的《受环境问题影响的财务报表的审计》指南和国际审计实务公告第1010号《会计报表审计中对环保事项的考虑》,主要由这样四方面组成:一是积极从事预防、降低和修复环境污染或者是致力于保护资源的活动(包括自愿的、合同规定的以及法律法规要求的);二是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后果;三是对其它单位或自然资源造成环境损害的后果;四是由法律法规要求而导致的负债。这些环境事项的存在可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财务影响:如可能损害资产,从而需要减低它们的账面价值;由于违反法规而需要预提用于赔偿、诉讼、清理的准备金;由于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形成真实的确定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经营成果方面,主要的影响是各种各样的环境支出,包括环境管理费用、排污收费、罚款、污染清理支出、恢复支出、停工损失等。这些财务影响即构成了环境财务信息的主要内容。根据环境财务信息的性质,对其确认和计量完全可以在现有的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下进行,也可以通过现有的财务报告进行披露。当然,为使信息使用者获得更明确的信息,仍需要改进财务会计的处理和报告方式。而对环境财务信息进行专门的和详细的披露,具体可通过在现有的财务报表内增加项目,或增加附表、补充报表来揭示。不管其具体披露方式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些信息也需要独立的民间审计师的审计鉴证。包含环境财务信息的财务报告,已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报告了,从环境会计角度看,它也是环境报告的一种方式,只不过是一种非独立的方式。我们可称之为“非独立的环境报告”,把它作为我们环境报告审计的对象之一。(二)环境绩效信息环境绩效信息主要反映关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应环境责任的要求,企业需加强对其所使用的资源的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报告环境绩效信息。对于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在理论和实务上还处于研究和尝试阶段。从各国学者对环境绩效报告的论述看,虽然看法不尽一致,但还是能归纳出一些共同点来:(1)和环境财务信息的披露不同,环境绩效信息宜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来披露,可称之为独立的环境绩效报告。因环境绩效信息若在现有的信息披露工具中加以揭示,必然造成信息分散,从而不利于对环境绩效直接得出结论。而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将使环境绩效的披露更加集中、全面和系统,有利于对环境绩效进行恰当的评价。(2)与财务报表不同,环境报告的编制可能更多地使用非货币指标。由于环境问题的特点,相当一些环境问题不能以货币衡量,而只能采用某种技术或实物指标。当然,随着环境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将来有可能实现货币量化,用经济和财务指标来衡量环境绩效,但可以想见,那样的经济和财务指标与传统会计中所理解的也将大不相同。(3))环境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质量指标的达标率等;环境绩效指标和计量结果,如环境效益和环境成本费用的计算分析。(4)编制环境报告可同时采取文字叙述、表格、图形等多种方法。(5)编制的环境报告应和财务报表一样是通用报表,要同时适用多方面的信息需要。(6)环境报告也需要由独立的第三者进

审计报告分析篇6

预算执行审计是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自1995年审计法实施以来,审计署已连续11年开展了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在维护国家财政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揭露和查处了预算执行中存在的违法违规,促进规范了预算管理;二是真实反映了预算执行的客观情况,为人大、政府加强预算监督和管理提供了依据;三是促进了各部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推动了财政体制改革。据统计,1996年以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通过预算执行审计,共查出违规问题金额12989.2亿元,发现经济犯罪案件线索1196件。审计处理后,已上交财政1293亿元,减少财政拨款和补贴69.5亿元。通过对审计情况的,审计署提出的规范银行开户、整顿秩序、细化预算管理、推行部门预算、改革专项转移支付制度、规范政府外债收支管理等建议被采纳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机关为财政经济工作服务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政府加强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人大监督财政收支的重要依据。一年一度的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6月27日,李金华审计长受国务院委托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作了《关于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在体例和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特色十分突出,体现了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一、重点报告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今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胡锦涛主席签署第48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审计法的这次修订是对原审计法施行11年来审计工作经验的。修订后的审计法是一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审计工作发展需要,有利于加强审计监督、规范审计行为,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法律。她在继续保留关于“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规定的同时,特别规定:“审计工作报告应当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这样做,可以使审计工作报告更加集中全面地反映预算执行审计情况,有利于人大及其常委会更好地履行预算审查职责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的职责,维护预算的法律严肃性。正是根据这一规定,今年的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重点报告了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情况,对、、经济责任等其他审计情况,报告中提到了,但不是作为重点内容反映的。

金融、企业和经济责任审计情况不作为审计工作报告的重点内容反映,并不表明这三个方面不是审计监督的重点领域。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近年来审计机关在对金融、企业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方面不断加大审计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审计署组织开展了对农业银行2004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和11户中央管理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这些审计的有关情况将通过审计结果公告形式向社会公布。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构成了审计工作“3+1”的基本格局。按照新修订的审计法的规定,这四个方面的审计今后都将予以不断强化。

二、更加注重把握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

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一开篇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加强宏观调控、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开展工作,注意分析把握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揭露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严格、不规范、不合法,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完善管理”。把握总体既是今年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突出特点,也是今年审计工作报告的显著特色。所谓把握总体,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用全面、系统、辩证的观点看待审计事项,揭示和反映预算执行的整体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将把握总体的理念体现于通篇,坚持在把握总体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阅读了这个报告,有助于从总体上了解、掌握和认识去年中央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得出总体概念。

一是今年的报告用较大的篇幅、较为全面地表述了预算执行的基本概况,这样做便于完整反映中央预算执行及每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全貌。如报告在反映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情况之前,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保证了中央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严格控制预算支出,合理分配使用超收节支资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依法行政,圆满完成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中央预算”等五个方面,全面介绍了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基本概貌;之后在对各部门单位、各专项资金审计情况作反映时,也都注意首先讲述基本情况。与简单化地直接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相比,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憾。

二是今年的报告注意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反映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注意把审计事项放在整个中央预算执行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把审计发现的问题放置在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总体情况中进行审视。这样便于通过阅读报告由点及面和由面及点地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而科学、全面地把握资金管理、使用的总体状况。因此,报告对每个审计项目的表述,都注意反映了审计抽查单位的覆盖面、审计的资金量及其占被审计项目资金总量的比重,以及审计发现问题占审计资金量的比重等。如报告在列举2005年度中央部门本级及所属单位预算执行中存在的9个方面问题的同时,特别指出:“这次审计查出的2005年度新发生的违法违规问题金额8.65亿元,仅占审计当年资金量的0.6%.”就每个具体问题来说,都应引起足够重视并且必须认真加以纠正,但就总体来看,存在的问题仅占整个预算执行一定的比重。采用这种方式反映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能够给人一个全面、准确的概貌。

三、更加注重全面客观地评价审计对象

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评价和鉴证。通过审计,一方面要揭露和查处存在的问题,促进被审计单位搞好整改;另一方面要对审计事实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的真实状况。与往年的审计工作报告相比,今年的报告更加注重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审计对象。

一是坚持“一分为二”,既如实揭露问题,又充分肯定成绩。不论是反映财政部、发展改革委预算管理情况,还是反映48个中央部门具体预算执行情况,抑或是反映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情况,报告都坚持既充分披露审计发现的问题,又用一定篇幅全面肯定各部门单位在加强财政财务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和进步,从而避免了仅仅列示问题所容易使人产生的“以偏概全”的弊端。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与往年相比篇幅较长,除了审计内容广泛、丰富之外,加大正面评价的份量也是原因之一。而且在作出审计评价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如对青藏铁路建设的环保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内外各方面高度关注。从审计调查的情况看,青藏铁路环境保护工作达到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要求,为我国重大项目的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审计工作报告对这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既揭露存在的问题,又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审计多为事后监督。从被审计事项的发生到实施审计,再到审计工作报告,必然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如果审计工作报告仅仅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不反映审计之后一定期限内被审计单位的整改纠正情况,审计反映就不能做到客观全面。而且从根本上说,揭露和查处问题并不是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通过揭露和查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促进被审计单位搞好整改,规范管理。因此,报告在反映审计发现问题的同时,应当及时、如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今年的报告在这方面下了功夫,对各部门单位的整改情况反映得比较充分,除了按照往年惯例报告了200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的纠正情况外,还特别列举反映了今年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边审边改”的情况,作出“今年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的工作已初见成效”的判断。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针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整改的工作,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切实纠正,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从实际情况看,各有关部门、单位积极整改,效果明显。审计工作报告增加了整改方面的内容,既如实反映了这方面的情况,又体现了审计工作客观公正的原则。

四、更加注重揭露深层次问题

揭露和反映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是这些年来审计工作报告一以贯之的做法。今年的报告在揭露存在问题方面的力度更大、重点更突出、层次更深。

一是注重归纳分析,集中反映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突出问题。与个别案例相比,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更大、辐射面更广,更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注重在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更多地揭示这类问题。如对48个中央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没有把浓墨重笔放在个别案例上,而是着重反映了部门及所属单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包括多报多领财政资金、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转移财政资金私存私放、预算未细化到具体单位和项目等,而且特别指明了48个部门中有多少部门单位存在这些问题。这样从总体上集中反映问题,有利于引起重视,促进更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些共性问题,提高中央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是注重揭露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部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是当前财政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客观形势要求审计工作在促进解决这方面问题上充分发挥作用。近年来,审计机关在继续查处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把是否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作为审计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开展效益审计的力度,揭示了在效益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报告反映的财政部、改革委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并不违反法规,而是属于不够、合理的问题,不利于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中央部门存在的许多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管理不善和决策失误等,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损失和浪费。在高速公路等专项审计中也反映出一些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这些效益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管理和加强科学决策等途径,逐步加以解决。

三是注重揭露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如中央补助地方支出管理、中央政府性建设资金分配、中小学危房改造、新型合作医疗等都涉及国家宏观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在今年的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中,把这些方面作为重点,集中反映了有关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实情况。特别是今年审计署组织开展了对上海、天津、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6个省(市)所属87个开发区财政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调查,在充分肯定实行对开发区的特殊财税优惠政策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深入和反映了“国家关于开发区的税收政策面临的问题”、“地方政府关于开发区的财政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地方政府关于开发区的土地出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现行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转变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等建议。这体现出审计机关注重从宏观上揭示和反映问题,使审计监督的立足点和着眼点更高,更好地为加强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正是基于从总体上把握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从宏观的角度反映具有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等方面的考虑,今年审计工作报告没有更多地反映具体案例。这并不意味审计机关不关注对违反财经法纪及其大案要案的查处。去年以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通过预算执行及其他各项审计共发现各类违法犯罪案件线索2446件,其中审计署查出302件。对这些案件,审计署和各级审计机关已通过适当方式向本级政府报告或直接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有关部门已经或正在查处,已有278人被追究刑事责任,478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审计工作报告之所以没有过多列举具体案例,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在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已然建立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审计查出的重要案例主要都通过公告形式向公布,已经没有必要象在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之前那样在审计工作报告中列举许多具体事例。二是审计工作报告的篇幅有限,不可能把审计查出的所有重要案例一一列举,难免挂一漏万,这就可能带来曝光是否公允的问题。因此,审计工作报告上不过多列举案例,完全是根据客观情况来确定的。当然,不论审计工作报告上列举不列举违法违规案例,严肃查处财经领域中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今后仍然是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

五、更加注重理性分析

审计报告分析篇7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情况和达成的共识

党的十七大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局干部职工的支持帮助下,迅速开展工作。一是调整思路。在认真学习并牢固树立“免疫系统”科学审计理念,认真总结审计工作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审计行为、完善审计机制,提高审计水平,服务科学发展大局”的工作思路,统一思想认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二是改变环境。我们本着勤俭办事,力求节约的原则,整修了机关、添置了办公设备,干部职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为改观,增进了机关团结,提高了凝聚力。三是改进工作。通过认真学习和领会

“免疫系统”科学审计理念的重大意义,从审计行为上规范,从机制、制度上完善,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的肯定。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局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大家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执政党来说,是执政的理念问题。它要求我们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把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社会进步、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科学发展观对于一个部门单位来讲,就是如何将党的执政理念转化为部门单位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将党的执政能力,转化为部门执行能力,通过履行各自职责,积极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党员个人来说,是规定的每个党员应尽的义务。每个党员必须认真履行责任,积极向周边人、向社会广泛宣传党的主张,宣传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义,为营造全社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良好氛围,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特别是领导干部,是此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点和关键,更应该率先垂范,起模范带着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用“免疫系统”科学审计理念指导审计实践的自觉性不高

学习实践活动刚开始,部分同志认为这次活动和以往历次学习教育活动一样,没什么区别,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规定的理论学习任务即可。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认识的不断升华,大家感到在学习党的基础理论,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以及认识科学发展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上还比较肤浅,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指导审计实践的自觉性不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不相符合。对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免疫系统”科学审计理念的认识还不深,用“免疫系统”科学审计理念指导审计工作实践还不够强,缺乏针对性和自觉性;强调审计业务工作多,强调政治理论学习少,缺乏工学合理摆布的统筹性。

(二)审计行为规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审计机关业务联网建设进度和水平还跟不上形势发展,满足不了现实需要,利用网络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增强审计流程透明度,规范和约束审计行为亟待加强。二是存在审计文书不规范、证据不充分、定性不准确、处理处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说明我们在审计业务管理上仍然存在管理粗放、执法不到位、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审计风险没有得到有效降低。

(三)审计机制完善工作有待进一步抓好落实

一是审计计划、实施、审理和执行既相分离又相制约的审计业务管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审计权力运行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尚待强化。二是审计决定执行机制尚不健全,部分审计决定落实不到位,缺乏严肃性。三是现有审计执法机制不完全适应审计执法特点,领导干部对审计业务领导管理和组织机制有待完善和细化。四是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增强。五是审计信息公开机制尚需完善,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自觉性有待提高。

(四)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差距

纵观全局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总的情况是好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局领导班子也认识到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从外部来讲,社会上各种不正之风还大量存在,权力部门化、利益个人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审计队伍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内部来讲,工作环境得不到改善,正常经费不能保障,审计经费长期与审计处罚金额挂钩,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审计力度,为不廉洁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个别同志还存在党性党风和遵守廉政纪律方面不自觉、不严格,既影响了审计机关形象,也影响了审计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影响了审计质量。

在审计队伍作风建设方面,少数同志思想漂浮,作风不实,不注重调查研究,工作缺乏科学性、预见性。个别同志对工作缺少热情,对事业缺乏激情,工作不认真、不严谨、不扎实,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有的同志平时不注意理论和业务学习,不钻研业务,审计工作中“吃老本”,在工作中不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同志在审计中,碍于情面或其他原因,不愿甚至不敢坚持原则,缺乏揭示问题的勇气和魄力;有的同志责任心不强,对工作敷衍塞责,缺乏工作主动性,争功诿过,干一点工作就沾沾自喜,居功自傲。

问题虽然发生在个别人身上,但究其原因,局领导班子也负有一定责任。尽管局领导班子对自身要求比较严格,做到了廉洁自律,但是对照县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工作的规定,在履行对机关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责任上没有完全到位。没有把廉政建设工作放到关乎审计质量这一生命线安全的地位来抓来管,尚缺乏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高度的自觉性。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重在实践,关键在领导干部。局领导班子一定切实履行班子的义务和责任,做好表率,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进一步打开解放思想的总阀门,及时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创新。要教育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认识到,解放思想不是一时之事,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应该保持的思维常态和思维习惯。要让思想解放、视野开阔成为我局的思想优势和工作优势,并长期保持下去,不断推动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要继续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坚持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将学习贯穿始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理论,认真学书记的讲话精神,认真研读原著,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将改造主观世界贯穿始终。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用科学审计理念自觉指导审计实践。与此同时,还要抓好自身和班子的专业知识及其它各种知识的学习,建设学习型班子和学习型机关,不断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大力推进审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着重在完善审计工作机制上下功夫

要对全局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检查梳理,查找制度上的漏洞。属于有制度而执行不好的,要制订更加有力的监督和约束措施;属于制度不完善的,要有针对性地加以健全和完善;属于没有明确制度规定的,要依据党纪国法,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一是着力完善审计计划、实施、审理既相分离又相制约的审计业务管理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审计业务流程,加强对审计质量的监督和控制;三是结合审计执法特点,制定审计日常执法机制和应急执法机制,深化领导干部对审计业务的组织管理工作;四是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审计决定执行机制,提高审计决定落实率,增强审计决定执行的严肃性;五是完善审计信息公开机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六是完善和细化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使之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用制度管事,用目标考核人,力争使每个岗位的“德、能、勤、绩、廉”得以公正体现,较好地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干不如不干”等苦乐不均、奖惩不明的问题。

(三)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努力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在规范审计行为,完善审计机制上做了大量工作,但这些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我们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提高审计水平。一要善于从大量的审计数据背后,抽丝剥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发现和揭示存在的倾向性、普遍性问题;甄别是否存在影响经济社会运行安全稳定协调的重大隐患,研究是否存在影响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的体制性、机制和漏洞。二要敏锐地跟踪、捕捉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积极开展绩效审计或审计调查,重点揭露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存在突出问题。三要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把就学、就业、就医、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民生资金的审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维护好、实现好、保障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四要密切跟踪中央和省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所采取重大投资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和“拍脑袋”工程。

四、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使之成为审计事业发展的坚强核心

(一)维护班子团结,抓好队伍建设

坚强统一的领导班子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建设讲政治、讲正气、高素质的领导班子,是做好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审计局领导班子一定会按照“五种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把局领导班子建设成为不断推动审计发展的坚强堡垒,不断增进班子团结,提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共同推动各项审计工作深入开展,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大局。

审计报告分析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区位商;赫芬达指数

一、引言

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核心是服务对象,也就是向谁报告,它是内部审计制度的重要要素(严晖,2003)。研究表明,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呈现多样化状况(程新生、张宜,2005;时现、毛勇,2008)。然而,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多样化的原因则没有直接的研究,只是有一些相关的研究(张继勋,2000;周恺,刘威,2004;耿建新、续芹、李跃然,2006;吴粒、郭薇,2007)。影响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因素可能有很多,本文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地区、行业及企业规模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集聚度的影响,从而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探究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多样化的原因。

二、数据和分析思路

(一)数据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所属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和南京审计学院国际审计学院组织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024份,由于不少省市、行业的企业数量较少,因此本文剔除样本不足10家的省市和行业。在本文研究的向董事会报告、向监事会报告、向总经理报告、向副总经理报告、合署办公这五种报告关系中,向监事会报告的企业很少,本文剔除这类企业。最后得到相关的问卷252份。由于分析的具体问题不同,这252份问卷也未能用于全部问题的统计分析。

(二)分析思路

本文主要分析地区、行业、规模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具有怎样的影响。原本最直接的方法是采用统计学的回归分析法,看地区、行业、规模是否与某种报告关系存在着显著相关的关系,但是根据252问卷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种因素和报告关系的显著相关关系并不存在。本文认为,影响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因素较多,因素与因素之间关系复杂,每个因素都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地区、行业、规模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影响就不一定表现为统计上的显著相关关系,而可能表现为集聚关系。也就是说,只要某种报告关系在地区、行业、规模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性,就表明这种因素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影响作用存在,而积聚性程度的高低还表现这种因素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影响作用的大小。

分析集聚性有多种工具,本文主要采用区位商和赫芬达指数这两种分析方法。区位商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它一般是指一个区域特定产业的产值(n1)占该区域工业总产值(a1)的比重与全省或全国该特定产业产值(n0)占全省或全国工业总产值(a0)的比重之间的比值,即前一比重(区域)除以后一比重(全省或全国)的商(刘晓红、李国平,2006),其公式是:Q=(n1/a1)/(n0/a0)。

借助区位商的值可以来判断产业的集聚程度,一般来说,区位商达到1.25就表示产业相对集聚,达到1.5则表示中度集聚,而达到3则表示高度集聚(milleretal,2001;梁华锋,2010;轶名,2010)。本文借鉴区位商的概念,计算内部审计的某种报告关系在行业、地区、规模范围内的集聚程度,如果出现集聚,则表示行业、地区和规模对这种类型的报告关系在该行业、地区、规模出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根据区位商的大小区分为不同的集聚程度。

赫芬达指数是衡量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指标,是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值越大表明产业集聚程度越强;反之则越弱(吴学花、杨蕙馨,2004)。事实上,赫芬达指数与区位商异曲同工,只是角度不同而已。

本文运用芬达指数的原理来度量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集聚程度,将样本的赫芬达指数与均匀分布的赫芬达指数作比较。均匀分布的赫芬达指数是指每种份额在都相等的情况下的平方和,本文分析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只有四种,所以,均匀分布的赫芬达指数为Q=4×(0.25)^2=0.25。只要某样本的赫芬达指数大于0.25,就表示出现了某种报告关系的集聚,相差越大,报告关系的集聚程度越高;反之,则没出现某种报告关系的集聚。

三、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基于区位商的集聚分析

(一)按地区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区位商(表1)

1.按照各地区内部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内蒙古没有出现大于1.25的区位商,各报告关系整体水平同全国大体保持一致,表示在内蒙古地区没有出现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集聚;上海市董事会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7778,表现为中度集聚;北京市副总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2220,表现为适度集聚,合署办公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6626,也表现为中度集聚;辽宁省总经理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4824,表现为中度集聚;河北的董事会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2764,副总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2356,表现为中度集聚;浙江省董事会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3054,表现为适度集聚;广东的副总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5887,表现为中度集聚。所以,从地区锚定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在各地区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

2.从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7个样本省中,董事会报告关系在上海、河北、浙江3个省市的区位商大于1.2;总经理报告关系仅有辽宁1个省的区位商大于1.2;副总报告关系在北京、河北、广东3个省市的区位商大于1.2;合署办公仅有北京的区位商大于1.2。表明在董事会报告关系以及副总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而总经理关系以及合署办公中很少出现集聚现象。

(二)按行业来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区位商(表2)

1.按照各行业内部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电力行业的副总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9383,表现为中度集聚;建筑行业的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7065,表现为中度集聚;交通行业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7065,表现为中度集聚,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6354,表现为中度集聚;金融行业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7065,表现为中度集聚;能源行业的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3652,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3083,均表现为适度集聚;商业副总报告关系的区位商为1.4537,表现为适度集聚;烟草行业总经理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5238,表现为中度集聚;冶金行业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2.3363,表现为中度集聚;制造业(不含电力、能源和冶金,下同)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5169,表现为适度集聚,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4537,表现为中度集聚。所以,从行业锚定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

2.从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9个样本行业中,董事会报告关系在建筑、交通、金融、能源、制造业5个行业的区位商大于1.2;总经理报告关系仅仅在烟草1个行业的区位商大于1.2;副总报告关系在电力、商业、制造业3个行业的区位商大于1.2;合署办公在交通、能源、冶金、制造业4个行业的区位商大于1.2。表明在董事会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合署办公和副总报告关系次之,总经理报告关系很少出现集聚现象。

(三)按规模来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区位商(表3)

1.按照各规模企业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总资产100亿元以上的企业,副总经理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29668,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1963,接近1.2,这两种报告关系存在适度集聚;总资产在50―100亿元的企业,副总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4184,表现为适度集聚;总资产在10―50亿元的企业,合署办公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4400,表现为适度集聚;总资产在10亿元以下的企业,董事会报告关系区位商为1.2060,有一定的集聚。所以,从规模锚定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总体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

2.从内部审计报告关系来看,四种规模中,董事会报告关系仅在10亿元以下1种企业规模的区位商大于1.2;总经理报告关系在四种企业规模的区位商没有1个大于1.2;副总报告关系在100亿元以上、50―100亿元2种企业规模的区位商大于1.2;合署办公仅在10―50亿元1种企业规模的区位商大于1.2。表明在副总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董事会报告关系和合署办公次之,总经理报告关系中很少出现集聚现象。

四、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基于赫芬达指数的集聚分析

本文分析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只有四种,如果四种报告关系均匀分布,则赫芬达指数为0.25,只要某样本的赫芬达指数大于0.25,就表示出现了某种报告关系的集聚,相关越大,报告关系的集聚程度越高。

(一)按地区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赫芬达指数(表4)

表4中数据显示,所有地区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这表明这些地区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地区与地区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辽宁省集聚程度最高,浙江省次之,河北最低。

(二)按行业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赫芬达指数(表5)

表5中数据显示,所有行业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这表明这些行业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行业与行业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烟草行业集聚程度最高;金融行业次之;制造业最底。

(三)按规模计算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赫芬达指数(表6)

表6中数据显示,不同规模企业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这表明不同规模企业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不同规模的企业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规模在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集聚程度最高,规模在10亿元―50亿元的企业次之,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最低。

五、结论

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表现为多样化,本文采用了区位商和赫芬达指数两种方法分析内部审计报告是否存在集聚性。根据来自国有企业的252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使用区位商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进行集聚分析的结果是:一是从地区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在董事会报告关系以及副总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而总经理关系以及合署办公中很少出现集聚现象;从行业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在董事会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合署办公和副总报告关系次之,而总经理报告关系很少出现集聚现象。二是从规模来说,内部审计报告关系表现为适度和中度集聚,在副总报告关系中易出现集聚现象,董事会报告关系和合署办公次之,而总经理报告关系中很少出现集聚现象。

2.根据赫芬达指数进行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集聚分析的结果是:从地区来说,所有地区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表明这些地区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地区与地区之间还是存在着明显差异;从行业来说,所有行业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这表明这些行业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行业与行业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异;从企业规模来说,不同规模企业的赫芬达指数都大于0.25,这表明不同规模企业的内部审计报告关系都出现了向某些报告关系的集聚,但是不同规模的企业间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

上述结果表明,地区、行业及规模三种因素对内部审计报告关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继勋.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0(11).

[2]周恺,刘威.大陆与台湾内部审计制度的比较研究[J].审计研究,2004(2).

[3]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1).

[4]耿建新,续芹,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沪市的研究证据[J].审计研究,2006(1).

[5]吴粒,郭薇.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动机[J].财会月刊,2007(10).

[6]时现,毛勇.08’中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报告[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p23-29.

[7]刘晓红,李国平.基于区位商分析的区域产业结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3).

[8]梁华锋,澳门服务产业的集聚分析――区位商实证研究[eB/oL].http://省略.cn/a/20100410.htm.

[9]轶名.区位商[eB/oL].http://baike.省略/view/853711.htm.

[10]吴学花,杨蕙馨.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0).

审计报告分析篇9

>>基于noSQL的XBRL财务报告智能审计方法研究基于R语言的大数据审计方法研究基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分析与研究中期财务报告的审计制度研究公司中期财务报告自愿审计的动机研究中外政府财务报告审计研究基于财务报告目的的评估研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对比整合研究论述基于XBRL的创新性网络财务报告研究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研究虚假财务报告的审查方法基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离任干部自然资源责任审计探索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问题研究内部审计机制与财务报告质量研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审计研究文献综述内部审计水平与财务报告质量研究基于财务报告解读视角的企业财务分析方法探析财务报告分析的案例研究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研究财务报告舞弊特征的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08-09-03/2015-02-21].

[2]miCHaeLa,miKLoSaV.thickdata:addingcontexttobigdatatoenhanceauditability[J].internationalJournalofauditingtechnology,2014(2):95-108.

[3]aLeXanDeRK,miCHaeLGa,miKLoSaV.Designandevaluationofacontinuousdatalevelauditingsystem[J].auditing:aJournalofpracticeandtheory,2014,33(4).

[4]CaSSiDYm.Bigdataisyieldingtothickdataandthat'sagoodthing,Bloomreach[eB/oL].http:///2014/05/big-data-is-yielding-to-thick

审计报告分析篇10

[摘要]环境对的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环境信息逐渐成为人们决策必不可少的信息,而的环境报告是人们获得这一信息的主要来源。本文从环境信息类型和披露形式的出发,探讨了环境报告审计的有关。

随着社会公众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以及政府环境法规的日趋完善,企业的生存与和环境业绩、环境形象的关系日益紧密。对企业的广大关联方来说,环境信息已日益成为他们进行决策所需的信息。为了满足关联方的信息需求,为了更真实、完整地对外披露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也为了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形象,企业有必要对外披露环境信息。为规范地对外报告环境信息,环境作为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正逐渐兴起。

而审计界,特别是对民间审计来说,在和实践上对环境报告审计加以和探索也很有必要,这是社会发展对审计提出的新的要求。本文试从环境信息类型和披露形式的角度,探讨环境报告审计的有关问题,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环境信息类型和披露形式

根据环境会计的实践和有关理论论述,环境信息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环境财务信息和环境绩效信息。

(一)环境财务信息

环境财务信息反映的是环境事项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影响。所谓环境事项,根据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公布的《受环境问题影响的财务报表的审计》指南和国际审计实务公告第1010号《会计报表审计中对环保事项的考虑》,主要由这样四方面组成:一是积极从事预防、降低和修复环境污染或者是致力于保护资源的活动(包括自愿的、合同规定的以及法规要求的);二是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后果;三是对其它单位或资源造成环境损害的后果;四是由法律法规要求而导致的负债。这些环境事项的存在可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财务影响:如可能损害资产,从而需要减低它们的账面价值;由于违反法规而需要预提用于赔偿、诉讼、清理的准备金;由于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形成真实的确定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经营成果方面,主要的影响是各种各样的环境支出,包括环境管理费用、排污收费、罚款、污染清理支出、恢复支出、停工损失等。这些财务影响即构成了环境财务信息的主要。

根据环境财务信息的性质,对其确认和计量完全可以在现有的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下进行,也可以通过现有的财务报告进行披露。当然,为使信息使用者获得更明确的信息,仍需要改进财务会计的处理和报告方式。而对环境财务信息进行专门的和详细的披露,具体可通过在现有的财务报表内增加项目,或增加附表、补充报表来揭示。不管其具体披露方式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些信息也需要独立的民间审计师的审计鉴证。包含环境财务信息的财务报告,已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报告了,从环境会计角度看,它也是环境报告的一种方式,只不过是一种非独立的方式。我们可称之为“非独立的环境报告”,把它作为我们环境报告审计的对象之一。

(二)环境绩效信息

环境绩效信息主要反映关于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应环境责任的要求,企业需加强对其所使用的资源的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报告环境绩效信息。

对于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在理论和实务上还处于研究和尝试阶段。从各国学者对环境绩效报告的论述看,虽然看法不尽一致,但还是能归纳出一些共同点来:(1)和环境财务信息的披露不同,环境绩效信息宜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来披露,可称之为独立的环境绩效报告。因环境绩效信息若在现有的信息披露工具中加以揭示,必然造成信息分散,从而不利于对环境绩效直接得出结论。而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将使环境绩效的披露更加集中、全面和系统,有利于对环境绩效进行恰当的评价。(2)与财务报表不同,环境报告的编制可能更多地使用非货币指标。由于环境问题的特点,相当一些环境问题不能以货币衡量,而只能采用某种技术或实物指标。当然,随着环境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将来有可能实现货币量化,用经济和财务指标来衡量环境绩效,但可以想见,那样的经济和财务指标与传统会计中所理解的也将大不相同。(3))环境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质量情况,如污染物排放情况、主要质量指标的达标率等;环境绩效指标和计量结果,如环境效益和环境成本费用的分析。(4)编制环境报告可同时采取文字叙述、表格、图形等多种。(5)编制的环境报告应和财务报表一样是通用报表,要同时适用多方面的信息需要。(6)环境报告也需要由独立的第三者进行审查验证。

二、环境报告审计问题探讨

(一)非独立环境报告-环境财务信息的审计

如前所述,非独立环境报告审计主要指对财务报告中的环境财务信息的审计。执行该项审计的审计人员仍应是注册会计师,从审计类型上看,仍属于财务审计范畴,可继续采用财务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验证;审计过程中仍应遵循现有审计准则。

对这样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和传统的财务报告审计有什么不同呢?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审计目标略有不同

一般而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在诸如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等所有重要方面根据公认会计原则或其它要求公允地予以披露而表达意见。那么考虑到环境问题,审计人员的目标还包括要取得足够的证据,以此来证实企业的财务报表(或报告)中对受到环境问题的影响的项目已经公允地揭示。

2.审计依据有所变化

毫无疑问,环境审计中有关环境法规将成为新的审计依据。另外,由于环境事项的特殊性,从长远看,务必制定权威的会计准则来明确地规范环境事项给财务报表带来的影响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到那时,这些会计准则将成为审计人员判断环境财务信息披露公允性的依据。,还没有哪个国家制定了这类准则,在这样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只能根据已有的会计准则来作判断,这客观上给审计人员的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

3.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

一方面,由于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等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与环境知识、环境法规有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环境及法规知识,来对这些项目的合理性、可靠性作出判断。因为环境法规往往很复杂、具体,环境知识有较强的专业性,通常已超出了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为此,需要利用工程师、律师等环境专家的工作。但不管如何,审计人员还是会被要求有足够的环境法律法规知识,以发现因违反法规行为而导致财务报表重要错报的情况。

另一方面,因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特别是对未来的影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在确认和计量时需要更多的判断、估计,这显然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在还未制定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的情况下。

4.审计风险相对较大

一方面,环境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专业性的特点,难免给审计人员带来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从环境问题可能导致的严重财务后果看,也孕育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随着社会对环境越来越重视,企业为破坏环境而承担的成本和负债数额可能非常大,并且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如二十世纪北美最严重的灾难性事件——Hooker化学公司案例中,Hooker公司为其几十年前的废料掩埋行为被判承担了约2.6亿美元的清除费。这种巨额的支出会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严重影响,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可以设想,一旦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中后来被证实没有正确完整反映出环境支出、或有负债这些信息,虽然并非审计人员的过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注册会计师的声誉。

因此,对这种非独立环境报告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加强风险意识,在审计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性质,以及该行业所可能面临的环境风险;了解可能涉及报表中环境信息认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涉及或有负债的认定或会计估计的政策与程序;充分了解企业与受环境问题影响的账户和业务有关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时充分考虑环境固有风险;必要时寻求环境专家的帮助等。

(二)独立的环境报告——环境绩效报告的审计

非独立的环境报告审计还是注册师比较熟悉的业务,而环境绩效报告审计是注册会计师的一项新业务。下面着重从审计人员的资格要求,审计技术和及审计依据这几方面来这两类报告审计的异同。

1.审计人员的资格要求

(1)从职业道德水准上说,不管是非独立环境报告还是独立环境报告的审计,都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独立、客观、公正。所谓独立,是要求审计人员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毫无利害关系,既具备形式上的独立,又具备实质上的独立;所谓客观是指审计人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使主观与客观一致,做到审计结论有理有据;所谓公正是要求审计人员应当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公平正直、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

(2)从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上来说,两类报告的审计有较大的差异

①独立环境报告的审计人员必须拥有更多的环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环境绩效报告中技术、实物等非货币指标占很大的比例,即使是货币指标也可能和传统财务会计中所理解的大不相同。对这样的报告进行审查验证,对环境技术知识的掌握远比会计、财务、审计知识更为重要。所以,和非独立环境报告审计相比,环境绩效报告审计对环境专业知识的要求要高得多。业务本身要求从业人员除懂得财务、审计知识外,还要涉猎学、统计学、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从技术上认清考察对象可能受到的媒体——空气、水、废水、危险废弃物、固体废弃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否则,就无法衡量被审事项的环境成本和效益,审计报告也就没有充分的说明力。

②对审计人员的个人能力和技能也有更多的要求。环境审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与其他环境审计人员共同合作,进行沟通。审计人员要有根据证据进行合理判断的能力,要有对于审计项目所在地区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作出积极反映的能力。

③从培训以及认证上说,独立环境报告的审计人员必须经过必要的培训及通过一定的资格认证后才能进行环境审计,这种认证不同于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认证。如在我国,只有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下设的“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前期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并在之后接受在职培训,通过一定标准的审计人员才可能开展环境审计业务。

2.审计技术和方法方面

很明显,环境绩效报告的审计不同于常规的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也有别于常规的绩效审计,因此审计技术和方法也必然有所不同。通常认为,常规的审计方法,如观察、函证、检查、等也适用于环境审计,但是这些方法要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治理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用于环境审计,其对审计取证的重要性也有所降低。除运用一般常规审计方法外,也必然要求运用一些不同于常规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这些方法往往是“非审计技术”,而是相关学科的方法。如为验证诸如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浓度等指标的真实性,需要环境测量的技术和方法;对披露的环境效益和费用信息,需要运用环境经济学的费用效益分析法、经济评价法验证其合理性。

费用效益分析方法,是从整个社会角度出发,分析某一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净贡献的大小。它不同于纯财务上的分析。财务上的分析主要是指企业内部费用和效益问题的评价,而费用效益分析是指从全社会角度考虑费用效益问题。20世纪70年代后,环境公害事件屡屡发生,经济学家开始将费用效益分析方法于环境污染控制的决策分析,对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评价。近十年来,我国在环境费用效益分析上和实践上都作了不少工作,除了宏观区域的费用效益分析之外,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费用效益分析也作了尝试。环境效益和环境成本费用将是企业环境绩效报告的重要,对此内容进行审计,要用到费用效益分析方法。

环境经济评价方法是指审计人员对环境的状况、质量和为环境提供的服务的经济价值直接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主要使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调查评价法等方法来对环境质量效益和环境质量费用进行评价。

3.审计依据方面

环境审计也是一项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是一项严肃的工作,要进行审计,就需要有审计依据。环境绩效报告的主要审计依据应是有关部门对于环境绩效报告制定的有关标准。从西方国家的实践看,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主要是自愿披露,披露的内容、形式不统一。但从长远看,为保证信息的质量、不同企业间信息的可比性,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必将从自愿披露转向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模式,同时对环境绩效报告应揭示的具体内容、采用的格式、报告周期等均应制定出标准来加以规范。这些标准将成为环境绩效报告审计的主要依据。除此之外,有关的环境法规、环境测量的技术标准也将成为绩效报告的审计依据。

审计可以提供环境绩效报告的鉴证服务。从审计内容看,在具备了报告编制的相关标准前提下,审计人员可重点审查以下方面:(1)检查报告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遗漏或者隐瞒重大的环境事项。审计人员可以相关规定为依据,也可能要运用自已的专业判断,搜集审计证据来确证这一点。(2)验证报告内容是否真实、可靠。对于以数据指标形式列示的,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来验证;对于叙述性的内容,应考虑其措辞是否恰当;对属预测、估计性质的数据,可着重审查其分析方法和过程的合理性。(3)评价企业环境绩效或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

[]

[1]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陈思维。环境审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3]陈正兴主编。环境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4]常志安,唐建华译。国际审计实务公告第1010号——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环保事项的考虑[J].注册会计师通讯,1998,(12);1999(1)。

Studyontheauditofenvironment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