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7:10

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篇1

关键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缺陷;改进方法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受到政府以及社区群众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存在许多的问题,亟需采取一定的措施改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缺陷及其原因分析

1城市社区卫生中医师队伍管理存在问题。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城市社区卫生中医师队伍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社区卫生中医师对社区服务功能定位的认识不健全,并不能全心全意的为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医师流失,导致这种现象的问题有许多,主要包括业务发展空间、工作负荷、薪资嗲与、岗位编制等;在展开医疗卫生服务是,并没有经过专题训练,导致服务质量相对较差;社区中医师展开项目相对较少,综合服务能力相对较低。

2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流程管理存在问题。目前,许多城市社区的卫生服务机构尚不完善,一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自己的特色,卫生服务不切合实际、不到位、不及时;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组织管理难度大,卫生服务项目落实过程中人手不足,传达的时间长,准备工作偏差,没有经验丰富的健康教育专家开设健康讲座,导致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没有实际价值,社区百姓不愿意接受提供的卫生服务。

3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不到位。在实际的工作中,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高,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因循守旧、循规蹈矩、满足现状,导致服务质量相对较低。想要做好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提高卫生服务质量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二、改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缺陷的办法

1提高管理者对服务与竞争服务特性的认识程度。通过提高管理者对服务与竞争服务特性的认识程度,通过充分的了解国家的政策,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的市场,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各种信息,健全监督、投诉机制,通过全面、及时的了解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有效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然后根据卫生服务的实际效果,不断的调整卫生服务策略,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制定适合自身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战略规划,进而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2建立卫生服务运行机制。通过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灌输企业文化与服务目标与标准,强化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此提高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服务流程,健全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以及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内部营销,理顺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保证卫生服务营销宣传中的承诺更加准确现实,并尽可能的提供营销中所承诺的服务,为实现承诺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以此不断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

3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合理授权,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其中包括慢性疾病管理、重点人群管理、健康教育、义诊、巡诊、医疗等)的指标,将所有工作进行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有效的激发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卫生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的提高所有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应该强化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教育,例如通过分析医疗纠纷等负性事件,提高所有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4社区健康干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具有需要专业知识面广、医护对象多元化、工作内容繁琐等特点,需要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具有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应该谨慎工作,重视服务细节,根据医疗对象的实际需求,例如社区老年人睡眠不好、记忆力减退、心悸等状况;儿童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症,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干预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增强社区医院和居民的联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以此保证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5做好卫生服务记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和医院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差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更加贴近居民的生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通过记录病历书、护理记录、用药状况、疾病诊断、危重监护、执行医嘱记录等医疗文件,例如对肺结核患者家庭进行访视,详细的收集居民的客观资料和主观资料,并将家访的资料进行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现存健康问题、协商内容、反应、检查结果等,完成家访后书写一门完整的居民家庭报告。这样当社区居民需要上门卫生服务时,卫生服务工作人员通过查阅居民家庭报告,能够比较准确的了解用户的病史,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居民的问题,显著的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能够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改善社区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篇2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需求供给

社区卫生服务在国外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成熟且越来越快。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成熟度不是很高。近几年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成为我国卫生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方面存在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成为制约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文章将分析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主要需求目标以及如何保证供给。

1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主要需求目标

1.1全科医师

社区卫生服务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一体的综合的服务。因而社区卫生不是专科性质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最需要的是满足服务需求的足够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是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临床技能全面、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基层医疗保健人才,富有独立工作能力,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便捷、廉价的防、治、保、康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全科医师应该成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中的主体部分,承担绝大部分的卫生服务工作。

1.2公共卫生医师

社区卫生服务提供的是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的持续性的卫生服务,可见健康教育及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因此,除了具备全科医师外,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公共卫生医师,开展对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与寄生虫病的健康指导、行为干预和筛查;开展社区内免疫接种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计划生育相关服务以及开展健康教育和重点人群的保健服务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公共卫生医师来承担,因为对公共卫生医师的需求是社区卫生人力需求的另一个重点。

1.3全科护士

与大医院护理工作相比,社区护理除了打针发药以外,还需要提供上门服务,护理的空间范围不只是社区卫生机构,而包括家庭、社区及有关团体机构。其护理的内容也不局限于医院中的单科性质的护理,而是全科护理。因此,现代化的社区卫生服务实际上对社区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护理更应该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在提供护理过程中,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区护士必须对个体及其家属在其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方面进行评估,帮助个体寻找社区资源,使其能达到自我照顾的最终目标,这是社区护士的基本职责。

1.4中医医师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医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保障人们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且不说中医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中医在预防保健,调养慢性疾病方面的价值也是西医无法取代的,中医药具有很深的群众基础。况且,部分群众偏爱中医治疗,不喜欢甚至排斥西医治疗。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不可忽视中医药建设,在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应该充分利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落实这样的政策那么,对于人力资源这方面,中医全科医师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又一大需求目标。

2关于社区卫生人才供给的分析

社区在编医务技术人员学历不高,医疗技术水平较低,特别是符合要求的全科医学人员短缺,难以胜任基本医疗服务工作;公共卫生人员少,公共卫生综合技能差,预防与保健原本是基层的弱项,公共卫生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护理人员少,忙于扎针发药,上门服务难以开展[1]。社区人力资源的现状不能保证社区卫生服务高质量,难以实现小病进社区的总体改革目标,如何保证社区卫生人才供给成为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尽可能为社区提供高质量和充足的各类人才。

2.1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

高等医学院校应该积极开展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为社区培训全科医师、护士。[2]高等医学院校要结合卫生改革的实际需要,及时了解社区卫生人才的需求量,使培养目标能与现实需要量吻合,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各类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在学科建设、培养方案、教材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且组织医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见习或实习。地方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甚至可以采取委托培养的模式,与当地的医学院校联合办学,有计划地培养一定数量的,符合一定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实习点就选择将来可能去工作的社区,通过这种模式,在不久的将来,高质量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实现。

2.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

要解决目前的社区高素质的医学人员缺乏的问题,除了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科教育的长远考虑外,另一方面就是对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和由其他医疗机构转入社区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专业人员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行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技能和素质,尽可能满足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这个工作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展,主要由省一级的卫生、中医药性质部门组织,并且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内容,培训结束采取考试或考核的方式聘用上岗。以广东省为例,全科医师骨干培训为期l0个月,培训内容包括内外妇儿科、传染病、中医、精神卫生疾病、皮肤科等。

2.3引导医学生向社区卫生机构就业

引导毕业生转变观念,改变成才观,[3]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业。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普遍不好的大背景下,医学生应该转变一定要去大医院就业的观念,树立下基层服务,学以致用的理念。当然,这需要学校专业教育的引导,同时也需要配套人才政策以保证。

2.4鼓励其他医疗机构人员转入社区卫生机构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正开始试点,许多一级、二级甚至三级医院都将面临生存危机,全民医保以及社区首诊制等引导居民小病进社区,这些都使得很大一部分医院的患者分流到社区,原本充足的城市医院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会逐步显示出过剩的迹象。那么这些医疗机构的人员其实可以选择转入社区卫生机构,通过培训考核,成为全科医师或公共卫生医师以及全科护士等,在社区卫生机构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参考文献

[1]杜乐勋.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no.3[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22).

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篇3

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和效率,着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合理调整和配置卫生资源,促进优质资源进入社区,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必须坚持公益性质,健全和完善补偿机制;

2.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3.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调整现有卫生资源,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4.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综合服务,防治结合;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三)工作目标。20**年底前,基本建立起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厂矿和企事业单位卫生室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框架,逐步建立设置合理、服务规范、功能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一)明确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性质,坚持预防为主,强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突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及时掌握社区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计划地实施干预措施和预防保健服务;开展常见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传染病防治、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社区康复、精神卫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居民提供综合性健康管理与服务。

(二)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统筹规划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原则上按照1个乡(镇、区)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行政村每3000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相邻的、人口少于3000人的,合并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口超过3000人或面积大于2平方公里的,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市区每3—5万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1万人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立足于现有卫生资源的调整,原则上不再举办医院和综合门诊部。市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现有的一级医院转型,各乡(镇、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各乡镇卫生院转型,社区卫生服务站由现有的一级医疗机构设点或由现有的厂矿、企事业单位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按照平等、择优、竞争的原则,打破部门、所有制界限,通过公开招标形式转型或改制。鼓励大中型医疗机构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现重组、联合和合作。辖区卫生资源相对短缺的乡(镇、区),由政府举办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三)按标准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善服务条件。根据人口数量、地域环境和社区类型等因素,参照国家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分类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规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及设备配置应当满足开展全科诊疗、疾病康复、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信息资料管理等工作的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一般要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一般要达到150平方米以上,功能分区合理,符合人性化设置。

(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机构的职能,将适宜社区开展的计划免疫、妇女、儿童系统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等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

(五)建设网络化、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到20**年底,全市要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化管理。要按照服务区域、服务人群、功能任务等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落实到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要建成全市统一的数字化社区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公共卫生直报系统和社区卫生工作评价系统。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对社区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动态监控管理,实现家庭、社区、医院和管理部门信息互动共享。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一)依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依法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开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必须符合设置规划,达到设置标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申报、审批、注册登记手续。未经批准注册、擅自开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依法予以纠正;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及时调整、清退;对不履行职责的,督促其整改;逾期不改正的,注销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资格。要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执业监管,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将居民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确保就医用药安全可靠、价格合理。

(二)积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要和精简、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人事管理办法,对经培训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实行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其离退休人员费用,属事业单位的人员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解决。积极探索和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收支管理,积极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获取经费补助。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按照基本用药目录规定配置,也可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

(三)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需求,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要方式,积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定期为65岁以上的常住老年居民进行健康检查,积极开展针对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的个性化健康指导和疾病管理,做好社区巡诊、预约转诊、家庭病床及家庭护理等服务。推行家庭契约式服务,逐步建立家庭保健医师制度和居民健康管理制度。

(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和服务人员,开展中医药防治及针灸、推拿、养生保健等非手术、非药物疗法的特色服务。积极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创建一批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积极开展全科医学、社区护理的系统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组织卫生技术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定期进修学习,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鼓励退休医护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

四、完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一)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要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城乡新建和改建居民区中,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并同步投入使用。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提供免费业务用房。

(二)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市政府从20**年起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支出项目。按照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口数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年按人均不低于15元标准安排,到20**年达到人均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础设施改造、设备配备、人才培养等专项经费投入。

(三)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逐步完善医保政策,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并作为首选定点医疗机构之一,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门诊、急诊(包括慢性病诊治)及家庭病床等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的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适当降低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个人支付比例。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四)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税收优惠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收费价格取得的医疗卫生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部分,享受国家规定的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税收优惠政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的房屋和土地等不动产,在无偿提供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期间,按国家规定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捐赠,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在计算应纳税额时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扣除。

五、切实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市卫生、发展改革、民政、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建设、规划、人口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主管负责人参加的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及时制定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政策,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卫生部门:负责制订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严格机构和人员准入;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物价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的监管。

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新晨

财政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订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意见;根据国家出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研究制定机构编制意见;制订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

建设(规划)部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并依法加强监督。

教育部门:负责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96

为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下发了一些列相关文件,由此,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得以提高,覆盖面得以扩大,管理水平也更上了一个台阶。但对于企业医院中由原来的门诊部延伸出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来说,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所以,对这些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经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报告。

为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下发了一些列相关文件,由此,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得以提高,覆盖面得以扩大,管理水平也更上了一个台阶。但对于企业医院中由原来的门诊部延伸出来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来说,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所以,对这些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总结经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报告。

近几年,我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文件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然而要想有效深入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就得实实在在地落实好“社区搭台、卫生唱戏、各方支持、政策配套”,这是开展的前提。

近几年,我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文件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然而要想有效深入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就得实实在在地落实好“社区搭台、卫生唱戏、各方支持、政策配套”,这是开展的前提。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保问题还未得到有效地解决:社区卫生服务能很快地走出发展困境的障碍之一便是医保问题。目前现状为我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上已纳入医保的门诊定点单位体系,但我们企业延伸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没有纳入,这样对我们社区城镇居民没有体现出国家的卫生惠民政策。在这一点,居民无法享受到就医的便利,同时也增加了居民对社区卫生工作不信任感和不满意感。笔者认为医保应由卫生、社保、财政等多部门共同协商确定制定相关政策,可以替换掉以前由社保部门一方决定;同时为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就诊,大病到医院治疗,享受医疗的便利性,医保应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入和各类报销政策上有明显倾向性,适当地扩大机构服务项目的报销范围,从而在报销比例上与医院进一步拉开适当的差距。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保问题还未得到有效地解决:社区卫生服务能很快地走出发展困境的障碍之一便是医保问题。目前现状为我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上已纳入医保的门诊定点单位体系,但我们企业延伸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没有纳入,这样对我们社区城镇居民没有体现出国家的卫生惠民政策。在这一点,居民无法享受到就医的便利,同时也增加了居民对社区卫生工作不信任感和不满意感。笔者认为医保应由卫生、社保、财政等多部门共同协商确定制定相关政策,可以替换掉以前由社保部门一方决定;同时为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就诊,大病到医院治疗,享受医疗的便利性,医保应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入和各类报销政策上有明显倾向性,适当地扩大机构服务项目的报销范围,从而在报销比例上与医院进一步拉开适当的差距。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但必须的服务项目补偿不到位:国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尽最大努力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需求,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疾病健康咨询、残疾人康复、低保优惠、妇儿保健、慢病干预、预防免疫等服务。不过这些项目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提供给广大社区居民的,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进行考核,同时可给予一部分补偿,然而这些补偿远远不能平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开展这些项目所投入的大量精力、人力及物力,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压力增大,发展缓慢。因此为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有关部门针对这些方面应出台具体的合理的补偿措施和实施方案。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但必须的服务项目补偿不到位:国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尽最大努力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需求,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疾病健康咨询、残疾人康复、低保优惠、妇儿保健、慢病干预、预防免疫等服务。不过这些项目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提供给广大社区居民的,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年进行考核,同时可给予一部分补偿,然而这些补偿远远不能平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偿开展这些项目所投入的大量精力、人力及物力,使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压力增大,发展缓慢。因此为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有关部门针对这些方面应出台具体的合理的补偿措施和实施方案。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各方面原因存在不规范现象:在基本资料管理上,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所辖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还未进行全面的调查,未全面掌握主要慢性病发病人数,其建档率<50%,因此,也使社区诊断报告可信度不高,以及慢性病防预工作进展缓慢;在工作方面,有些机构的工作思路不清晰,对于门诊日志、健康档案回访登记、健康教育计划与落实、照片资料等日常的各项资料整理不规范,导致积累的资料杂乱,丢失,归档不健全;此外在各机构之间,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发、无序的双向转诊制度缺乏整体性指导意见,很不利于引导居民规范化转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各方面原因存在不规范现象:在基本资料管理上,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所辖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还未进行全面的调查,未全面掌握主要慢性病发病人数,其建档率<50%,因此,也使社区诊断报告可信度不高,以及慢性病防预工作进展缓慢;在工作方面,有些机构的工作思路不清晰,对于门诊日志、健康档案回访登记、健康教育计划与落实、照片资料等日常的各项资料整理不规范,导致积累的资料杂乱,丢失,归档不健全;此外在各机构之间,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发、无序的双向转诊制度缺乏整体性指导意见,很不利于引导居民规范化转诊。

部分服务项目功能不能院站合一,共同完成: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着整体技术力量薄弱,学科不健全,比如0~6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60岁以上健康查体等。而恰恰这些服务项目是医院相关科室做得很规范的。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减少相关专业人员、减少很大一部分资金支出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应该依托医院的雄厚技术力量,做到信息共享,最具体的做法是各项保健查体表要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表格统一,拿来就用,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部分服务项目功能不能院站合一,共同完成: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着整体技术力量薄弱,学科不健全,比如0~6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60岁以上健康查体等。而恰恰这些服务项目是医院相关科室做得很规范的。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减少相关专业人员、减少很大一部分资金支出的两全其美的办法。应该依托医院的雄厚技术力量,做到信息共享,最具体的做法是各项保健查体表要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表格统一,拿来就用,更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社区卫生服务缺乏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缺乏正确管理,且未形成良好服务的流程:首先主要的原因还是相关资金来源不足,设备老化,药品不齐,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与软件相对滞后的格局,降低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其次是机构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稳定,知识结构差,外加相应的管理制度不键全,导致疗效不稳定。②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源,对于紧急情况无熟练应对经验:从现阶段来看,从事基层技术人员少,水平低,基础不扎实,技术方法老旧,这已经成为医疗风险的一大潜在危机。③缺乏信息渠道,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对新的技术、知识、药品等前沿东西了解迟而少,无法高效地解决患者难题,同时也使医疗风险系数增加。④缺乏自我约束力,常主观行事:未按现行的医疗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办事,导致对社区居民的诊疗和护理过程中问题频发,增加了医患矛盾,降低就诊率。⑤缺乏危机意识,要件举证不完善:现阶段部分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差,工作态度消极,病例登记疏漏,检查不全,诊疗方案不规范,且有违章操作、超范围执业等情况发生,均可导致医患纠纷。作为医护人员要学会自我保护,杜绝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医者和患者最大的不幸,而医疗事故又常常是对偷懒,大意,草率和不负责任的惩罚。所以该写的不要漏掉一个字,该说的不要漏掉一句话,认真对待每一个医疗行为。

社区卫生服务缺乏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缺乏正确管理,且未形成良好服务的流程:首先主要的原因还是相关资金来源不足,设备老化,药品不齐,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硬件与软件相对滞后的格局,降低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度。其次是机构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稳定,知识结构差,外加相应的管理制度不键全,导致疗效不稳定。②缺乏优秀的人力资源,对于紧急情况无熟练应对经验:从现阶段来看,从事基层技术人员少,水平低,基础不扎实,技术方法老旧,这已经成为医疗风险的一大潜在危机。③缺乏信息渠道,不能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对新的技术、知识、药品等前沿东西了解迟而少,无法高效地解决患者难题,同时也使医疗风险系数增加。④缺乏自我约束力,常主观行事:未按现行的医疗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办事,导致对社区居民的诊疗和护理过程中问题频发,增加了医患矛盾,降低就诊率。⑤缺乏危机意识,要件举证不完善:现阶段部分医护人员安全意识差,工作态度消极,病例登记疏漏,检查不全,诊疗方案不规范,且有违章操作、超范围执业等情况发生,均可导致医患纠纷。作为医护人员要学会自我保护,杜绝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医者和患者最大的不幸,而医疗事故又常常是对偷懒,大意,草率和不负责任的惩罚。所以该写的不要漏掉一个字,该说的不要漏掉一句话,认真对待每一个医疗行为。

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全面质量管理与目标质量管理双管齐下: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是通过社区卫生机构团队的合作,对工作中各环节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持续改进社区医疗服务质量,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此法现为世界质量管理的最主要方法。所谓的目标管理则是在上级熟知我院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确立半年内预定达到的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工作。医患关系、首诊功能的建立、三诊服务(三诊即门诊、出诊和转会诊中连续、综合及协调服务)这三点为社区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我院采取两种质量管理监控方法双管齐下的办法,提高社区质量管理。②三级质控体系要牢抓:为使社区服务的医疗质量得到一个很好的飞跃,我院逐渐形成院级、社区(即相当于科级及医务人员)工作人员自我管理的完整三级管理网络,即医院、科室、人员自身三级负责。医院负责质量管理咨询、指导、督导和考核;各科室负责质量教育、强化各类人员对医疗质量的责任,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实施质量自我检查、自我管理的办法。③加强行业管理与沟通,提高服务质量:为减少医患冲突,增加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对于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不断加强,建立良好的考核制度,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实际行动感化社区居民。④运用科学管理,完善医疗制度,提高服务效率:服务效率中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两方面都要抓,在重点时段、地区、质量以及薄弱环节加大其督察、监控力度,将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科学化、全面化、合理化,使各类医疗缺陷和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落实好质量管理方案,提高服务质量。⑤制定医疗风险评估机制,规范医疗行为:将普法教育和医疗安全教育面向各级医护人员大力开展,切实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件》,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预案,对医疗缺陷的责任人、责任科室,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从而督促医护人员依法执业,依法行医。辅助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⑥加强服务人员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对全体医护人员都要广泛开展岗位培训,从基本功训练抓起,加强急救培训。落实防范医疗事故的根本措施,即严格的“三基”、“三严”训练,将未能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而导致各类事故的根源斩断。⑦将社区卫生服务真正地融入社会体系之中:利用社区优势及新闻媒体,将各项常识,先进事迹,法规制度等深入广泛的宣传,让社会广大群众知法、懂法,有效地阻止一些人的无理取闹,从而争取工作的主动性。

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全面质量管理与目标质量管理双管齐下:所谓的全面质量管理是通过社区卫生机构团队的合作,对工作中各环节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持续改进社区医疗服务质量,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此法现为世界质量管理的最主要方法。所谓的目标管理则是在上级熟知我院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确立半年内预定达到的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实施、考核、评价工作。医患关系、首诊功能的建立、三诊服务(三诊即门诊、出诊和转会诊中连续、综合及协调服务)这三点为社区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我院采取两种质量管理监控方法双管齐下的办法,提高社区质量管理。②三级质控体系要牢抓:为使社区服务的医疗质量得到一个很好的飞跃,我院逐渐形成院级、社区(即相当于科级及医务人员)工作人员自我管理的完整三级管理网络,即医院、科室、人员自身三级负责。医院负责质量管理咨询、指导、督导和考核;各科室负责质量教育、强化各类人员对医疗质量的责任,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实施质量自我检查、自我管理的办法。③加强行业管理与沟通,提高服务质量:为减少医患冲突,增加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对于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不断加强,建立良好的考核制度,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口号,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实际行动感化社区居民。④运用科学管理,完善医疗制度,提高服务效率:服务效率中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两方面都要抓,在重点时段、地区、质量以及薄弱环节加大其督察、监控力度,将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科学化、全面化、合理化,使各类医疗缺陷和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落实好质量管理方案,提高服务质量。⑤制定医疗风险评估机制,规范医疗行为:将普法教育和医疗安全教育面向各级医护人员大力开展,切实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件》,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预案,对医疗缺陷的责任人、责任科室,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从而督促医护人员依法执业,依法行医。辅助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⑥加强服务人员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对全体医护人员都要广泛开展岗位培训,从基本功训练抓起,加强急救培训。落实防范医疗事故的根本措施,即严格的“三基”、“三严”训练,将未能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而导致各类事故的根源斩断。⑦将社区卫生服务真正地融入社会体系之中:利用社区优势及新闻媒体,将各项常识,先进事迹,法规制度等深入广泛的宣传,让社会广大群众知法、懂法,有效地阻止一些人的无理取闹,从而争取工作的主动性。

完善社区医务人员的激励政策,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是在医院的控制下运营。其中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明显。为了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医院给社区卫生机构应提供一定的组织成本。在政策上给医务人员一定的优惠,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有了保障后,解除生活带来的危机感,以及消除心理上的惰性,通过不断的对服务意识熏陶,让社区医务人员主动服务;这些优惠到来的同时,到社区工作的人力资源的就会增多。到那时,我们可以制定奖惩严明的措施,来保障服务质量,广招严进。

完善社区医务人员的激励政策,提高自身服务质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是在医院的控制下运营。其中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明显。为了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医院给社区卫生机构应提供一定的组织成本。在政策上给医务人员一定的优惠,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有了保障后,解除生活带来的危机感,以及消除心理上的惰性,通过不断的对服务意识熏陶,让社区医务人员主动服务;这些优惠到来的同时,到社区工作的人力资源的就会增多。到那时,我们可以制定奖惩严明的措施,来保障服务质量,广招严进。

对社区服务站的考核,应该把质量、服务、安全、效益和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每年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成绩按不同的权重结合起来。

对社区服务站的考核,应该把质量、服务、安全、效益和地方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每年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成绩按不同的权重结合起来。

在人力资源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在制定适当的培训方式和合理的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从业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危机紧迫感。当然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是一重要方面,可以在职称、福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应采取多种形式有效加强培训在职人员综合素质和诊疗技术,如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为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在人力资源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在制定适当的培训方式和合理的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从业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危机紧迫感。当然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是一重要方面,可以在职称、福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应采取多种形式有效加强培训在职人员综合素质和诊疗技术,如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为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以上探讨的内容是我对社区卫生服务目前存在的某些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的一些思考,旨在为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及效率,提供一些个人资料及看法,对于其中的某些问题仍需结合现状做进一步的调查探讨。

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篇5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居民;健康干预

1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1.1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数量相对不足: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主要是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员承担,她们先承担着在服务站的医疗工作,包括对病人诊断,进行静脉输液、肌内注射、换药。此外,还需入户为居家的病人提供上门服务。同时还承担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因此,人员相对不足。

       1.2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在社区工作人员中,医疗大多为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护理大多为退休人员,而预防保健专业人员更是缺乏。因此,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现象,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为缺乏。而对家庭的概念,家庭的功能,家庭因素与健康及疾病的相互关系等知识则比较缺乏,不能有效地利用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缺乏相关的人际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及独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社区卫生服务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在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没有严格要求医护人员进行有关的护理文书记录;对医护人员入户时所携带医疗物品及着装没有统一要求;对居家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没有进行检查督促与质量反馈。因此,在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没有留下文字记录,给研究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与科研工作带来不便。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控制只局限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入户干预质量、健康教育成效缺乏监督机制,全凭着医护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来完成工作,但对技能上的差异及处理上的错误就不能及时发现。

       1.4对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据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调查显示,对健康指导及体格检查的需求量比较大,对家庭病床及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需求量相对较少。 

因为传统观念及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社区服务的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均不够了解,因此造成社区居民一些小病也往大医院,而不是先去社区卫生服务站。

2对策

       2.1充实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注意角色转变:根据卫生部新医改的精神,卫生部门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将工作重点从治疗护理工作转移到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工作中。尤其是加强社区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角色转换,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病人,帮助病人,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伙伴式关系,而不是以专家自居,要树立无私的奉献精神,不计较工作时间,不计较个人得失,树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2.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培训将基层医护人员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半脱产,短期集中学习,自学,函授等多种途径,进行与社区服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训,除巩固原有的基本知识外,还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人际沟通学、健康教育学与促进学、康复护理学等知识,重视社区服务人员的能力培养,包括专科技能的训练,管理与指导能力与同行合作的能力。培养并提高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有较强沟通技巧,使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篇6

当前,随着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改革的有序推进,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探索上,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江苏省镇江市属中型城市,其社区卫生服务属起步阶段,配套政策不完善,支持体系不够健全。社区居民对其认识度不够,不同级卫生服务机构的责任分工不够明确。故此,本文对该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进行探讨分析,使其获得更规范合理的发展,从而有力地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在江苏省镇江市所辖区县内选取运营比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53个,对其进行调查。

1.2方法(1)召开研讨会,设计调查表,培训现场调查人员。根据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体系及评估标准,将评价内容转换为问卷,以调查方式获取资料。在正式调查前,在一个区县开展预试验,预试验合格后正式开始调查。(2)将评价指标的调查数据转化为分值,对调查对象综合评价,应用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特点及得分的影响因素。

1.3质控调查率大于90%,问卷合格率大于95%。回收问卷采用双人核对,真性采用抽样回访方式控制。

1.4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定义(1)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内的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根据社区内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合理使用社区的资源和适宜技术,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基本卫生服务。(2)模式:模板、样板;可供别人模仿和学习的一系列做法或工作方式;其建立由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各种工作人员分工合作并将各项工作有机整合而形成一个系统整体。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11.5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

2.1综合得分相关因素社区医疗保健是否纳入职工医疗保险(r=0.422,p<0.01)、健康教育种类数(r=0.920,p<0.01)、是否开展社区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流行病学研究(r=0.920,p<0.01)、服务对象是否包括健康人(r=0.920,p<0.01)、是否开展特殊老年人专案管理(r=0.342,p<0.05)、健康档案是否计算机管理(r=0.490,p<0.01)。

2.2一般情况调查显示,所有机构均运用中医技术诊治疾病。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11家(21.57%)。开展社区营养工作9家(17.65%),提供心理咨询服务8家(15.69%);尚未对社区康复期病人和精神病病人专案管理。平均单处方费用(47.67±19.14)元。

2.3医护学历医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38%,大专52.38%,中专45.24%;护士中,大专及以上学历53.85%,中专46.15%。

2.4当前镇江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综合分析镇江市不同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特点,认为镇江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已形成,“均衡、为民、特色”是其精髓。其特点分述如下:(1)管理规范,组织健全,均衡发展。已建立了服务体系和工作规范,并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奠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均衡”发展的基础。(2)与医疗保障制度有力结合,凸显“为民”思想。(3)高水准的服务标准及适宜的服务内容。服务人性化、标准化,服务内容逐步完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凸显传统中医“特色”。(4)适宜的资金分配方式,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良性发展的保障。(5)较高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社区医务人员比例,是社区卫生工作发展的有利保证。(6)建立全科医疗病例,实现健康档案计算机化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社区卫生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之一。

3讨论

3.1社区卫生服务重医疗轻预防,由此,“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现象仍存在,价格体制改革刻不容缓镇江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医疗诊所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其服务内容围绕“六位一体”开展,为社区群众提供一定范围的服务。由于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由基层医疗机构(一级或二级医院)转制而来,许多社区医务人员还习惯于从事医疗工作,但社区卫生服务具有承担公共卫生的职责,因而,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挑选一些护理人员或公共卫生人员专门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由于其医疗与预防工作是分开的,这些机构为了维持其运营效益、维护其所属工作人员的利益,不得不采取诸如“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的手段。调查发现,尽管所有机构收费均已实施国家或本地区统一标准,但各社区机构收费水平均还在一个高位徘徊,居民对此并不十分满意。社区卫生服务应不以盈利为目的。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要。建议政府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积极推行价格体制改革,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和收费标准;同时,社区卫生机构应该简化内部机构。高效管理,减少内耗,以人为本,给居民提供更低廉而有效的服务。

3.2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不足,改变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观念是当务之急由于镇江市的社区卫生服务起步时间不长,社区居民对其性质不很了解,造成了许多工作上的困难。部分居民习惯生了病再找医生,对花钱买健康的观念不能完全接受,这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的。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主要为疾病诊疗、健康促进和疾病护理,而心里咨询服务、康复训练、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咨询和指导明显利用不足。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居民对社区功能认识的转变以及有关政策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应该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拓展,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篇7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转换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与可及性。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强化市、区县两级政府责任,发挥区县政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作用,实行属地管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法监督,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三)工作目标。

到20*年底,*区、*区、*区和*区基本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80%;到20*年底,四个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到2009年底,全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到2010年,在全市基本建立起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人员结构优化、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筹资机制稳定、政策措施配套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统一规划,完善体系

(四)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各区政府要依据全市社区卫生发展规划制订本区社区卫生发展实施办法,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社区公共事业建设计划和区域卫生规划。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今后,除新区以外的其它区人民政府原则上不再举办医院,着力于发展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

(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依据“铜川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门诊部、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各区政府原则上按照一个街道办事处或3—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距离中心较远的社区,按照1—2万居民设立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服务区域应划分明确,避免重叠和遗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业务指导和管理。

(六)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之中,予以通盘考虑。国土、建设规划部门要根据“铜川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解决建设用地。城市市政建设需拆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的;当地政府要按不少于原有面积予以新建或采取购房置换等方式予以补偿。新建、改建居民小区,建设规划部门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用房纳入居民小区建设计划,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房屋管理部门对用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公房应免费提供使用。城市建成区没有社区卫生服务房屋设施或达不到标准的,区人民政府应负责购置或在现有公房的基础上改扩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未得到解决以前,按照机构建筑面积标准和当地平均房租水平,由市、区财政按照1:1比例分担给予房租补助。

(七)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实施标准化建设,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条件。按照国家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100o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应有专门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用房。从20*年起,对于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加非经营性基本建设投资,安排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需要,安排基本的设备投入计划。

(八)坚持公益性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计划免疫、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开展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系统保健和管理;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指导和管理;开展伤残人和慢性疾病的康复服务和临终关怀服务;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的宣传教育和技术服务;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开展以家庭巡诊、出诊、家庭护理等多种形式的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属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得向医院模式发展。

(九)按照优化整合、填平补齐的原则,调整和综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政府举办的公立一级医院和街道卫生院应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举办的部分二级医院和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结构和功能改造,可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转型改造条件的,可以指定就近的公立二、三级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空白的区域,原则上由政府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合理配置现有卫生资源解决。对确需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所在区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提供房屋,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市、区政府负责设备购置经费,予以建立、补充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综合医院合理的业务分工协作关系。从20*年起,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将适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调整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至20*年底要将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基本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市、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管理、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协助做好社区卫生诊断、社区卫生干预和重点人群保健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的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之间“合理分工、双向转诊”的制度和标准,逐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要积极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服务格局。

三、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十一)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按每万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l名公共卫生医师,全科护士按与全科医师1:1的比例配备。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功能和工作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应配备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康复与老年保健、慢病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应增设中医、药剂、影像、检验等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和必需的行政管理人员。

(十二)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原则定编定岗,实行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办法,推行全员聘用制度,实行人事制度。在收入分配制度上,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医疗服务收入直接挂钩。

(十三)推行社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偿机制。政府按照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相关成本核定财政补助。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运行机制,规范收支管理。区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进行全额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

(十四)积极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的作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所需硬件设施及入网费、网络服务费等由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协调解决。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要根据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家庭病床建床标准及管理规范,制定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管理办法,明确家庭病床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范围。参保人员发生的家庭病床医疗费用,符合出入院标准的由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给予支付。引导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适当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的支付比例档次,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的起付标准和个人负担比例要低于大中型医院,引导参保人员在社区就医。各级民政部门要探索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机制,逐步实行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救助方式。

(十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独立法人,独立核算。享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税费优惠政策,免征区政府性基金,严禁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征收国家规定之外的任何税费。

(十六)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卫生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和应用适宜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公立中医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开展的中医药服务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为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到201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服务设施要齐备,人员配备要合理,服务功能要完善,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基本满足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四、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十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把社区卫生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工程和长远战略抓紧抓好。建立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和培训网络,加强社区医师、护士的转岗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引导社区医生通过培训与考核转为全科医师。铜川职业技术学院要大力发展全科医学、社区护理等学科教育,积极为社区培养全科医师、护士。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要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全科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综合素质、服务能力和岗位技能。到2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率达到80%。

(十八)创造吸引人才进社区的良好环境。市、区财政部门要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给予补助。市人事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医护人员到社区服务,对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一级。对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十九)建立公立医院定点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度。积极开展三级医院、部分二级医院对口扶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活动,建立二级以上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向合作关系,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和技术指导等。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城市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机构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鼓励退休医护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参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人才培养。

五、规范管理,严格监督

(二十)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项目的准入。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审核;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履行申报、审批、注册、审核登记手续。未经批准注册、擅自开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依法予以取缔。各区要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及“铜川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对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过渡期,逐步调整其结构、功能和规模,限20*年6月底前改造达到标准要求;对不履行功能职责、社区居民不满意的,要督促整改;逾期不达标、不改正的,要依法注销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资格。

(二十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人员实行监督管理。在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增设社区卫生工作办公室,为全额预算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主要职责是:制定本区域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计划,对新申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检查、验收、审批、注册、备案、审验,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日常监管,进行公共卫生项目年度考核。具体机构编制由编制部门研究确定。

(二十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建立统一的品牌识别系统,统一规范设置机构名称、标识、科室设置、设备和人员的配备。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和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评价标准,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考核、评价,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使居民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周期评审制度,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动态管理,每两年复核一次,对不承担公共卫生任务或连续两年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取消其执业资格。

(二十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与医疗器械监管,确保医药安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药品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招标配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投标企业的资质审查工作。通过招标,选择药品生产企业或一级药品批发商,按本地市场最低供货价格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送药品,切实保证降低药品价格,减轻群众医药费负担。对政府全额预算拨款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开展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

(二十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20*年底建成全市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推行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卫生诊疗信息系统、社区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社区卫生工作评价系统的网络化管理,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公示制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水平。

六、落实政策,保证投入

(二十五)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从20*年起将社区卫生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重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改建、基本设备配置、信息系统建设等。今后城市新增卫生固定资产的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工资,按照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给予经费保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全科护士、预防保健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市、区级财政每年应给予一定补助。

(二十六)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定额与定量相结合的补助方式,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城市常住人口每年每人不低于14元标准进行补助,用于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国家财政承担4元、省级财政承担5元、市级财政承担3元、区级财政承担2元,并随经济发展和服务项目扩展逐步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和灾害防疫等工作所需补助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核定。

七、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二十七)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责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组织督促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共同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保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十八)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市政府已成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统筹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本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工作。同时,可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行业协会组织,强化自我监督。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协调配合,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共同推进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完善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试和继续教育。

——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物价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价格管理办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价格和药品价格监督管理。

——财政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完善财务收支管理办法。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制订落实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建立起能够保障“双向转诊”制度有效运行的医疗保险报销办法,开展社区首诊制度试点。

——民政部门积极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机制;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和谐社区”创建标准,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

——人事部门负责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晋升办法,落实国家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制订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做好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技术职称的聘任与管理工作。

——机构编制部门负责研究制订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

——建设(规划)部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在审批新建或改建居民小区时,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设施建设纳入建设规划,与其他公益性事业统一建设,并依法加强监督。

——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计划生育、“三查”、妇女病普查、宣传教育、药具发放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用药目录。

——残联负责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具体办法,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篇8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对于优化城市卫生资源,为群众提供廉价、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快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川府发〔2006〕3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宗旨,以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为目标,以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为内容,以调整卫生资源结构为手段,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整体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千方百计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坚持以城市社区卫生规划为指导,按照“转、改、伸、引”的方式,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促进优质资源进社区,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以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努力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市城区基本建成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筹资机制稳定、政策措施配套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县在县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覆盖城市人口。

二、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明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和功能定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公益性质,属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服务的对象是城市社区、家庭和居民,重点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同时,应积极开展家庭病床、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延伸服务。

(五)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所(室)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政府举办,也可由社会力量举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实行一体化管理。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医院、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等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本标准和服务功能要求进行转型或改造。原则上按照每3万—10万居民或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覆盖的居民区可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

(六)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和1名公共卫生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按1∶1的标准配备,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相关规定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其他人员不超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总数的5%。城市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师、护士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实施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2010年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员岗位培训。

制定吸引人才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有关政策,稳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凡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可提前1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的中级资格考试。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应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半年以上。鼓励退休医护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参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七)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妥善解决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问题。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对工作绩效考核优异人员予以奖励,对经培训和工作考核仍达不到要求的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

改革收入分配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加强工资总额管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得与服务收入直接挂钩。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收支运行管理机制,规范财务管理。条件成熟时可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工作,完善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公共卫生财政补贴根据城市社区服务人口,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相关成本核算。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不同形式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平等对待。

建立有效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实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医院应将适宜在城市社区治疗和康复的病人转诊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将疑难重症患者及时转诊到综合性医院,并逐步承担综合性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率先在船山区医保和医疗救助对象中开展首诊制和双向转诊试点,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八)建立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制度。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支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长效工作机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和区级以上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通过下派技术人员、接受人员进修、轮岗服务和提供培训等方式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有计划地组织人员到定点协作单位进修学习。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将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同时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九)发挥中医药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突出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推进城市社区中医药示范机构的建设,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能力,按规定配备中医药人员,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和应用适宜的中医药技术。到2010年全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量达40%以上。

三、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

(十)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条件和标准按程序前置审批、执业登记和备案。严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服务项目的准入,明确服务范围和内容;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十一)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卫生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的监管评价、专业评价、社会评价等机制,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要将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社区居民满意度、社区居民健康指标改进、医疗质量、收费标准执行情况等绩效因素纳入综合考核评价范畴,并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示。对考核不合格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限期整改,确保服务质量。

(十二)建立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监督体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执业、药品、医疗器械和价格监管,严格财政、审计监督。发挥行业自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作用。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群众、社区居民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在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意见及建议。

四、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措施

(十三)制订实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要按照市委办、市府办印发的《遂宁市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遂委办发〔2005〕23号)要求,对现有城市社区卫生资源进行整合,按照“转、改、伸、引”的方式,将政府举办的优质卫生资源注入到社区。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在城市新建和改建居民区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设施必须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十四)准确核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市编制部门要按照省编办、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川编办〔2007〕4号)规定,核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所核编制采取定编不定人的管理方式,鼓励吸引优秀卫生人才到社区开展工作。

(十五)建立稳定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市、区人民政府要将社区卫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步加大投入。建立市、区财政对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专项经费补助制度,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川府发〔2006〕33号)和市委办、市府办《关于进一步落实卫生事业发展有关政策的通知》(遂委办发〔2006〕41号)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补助,按照服务人口每年每人不低于5元的标准,由各级财政预算安排。今年市本级财政安排80万元、船山区财政安排40万元。明年逐步达到补助标准。对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医疗卫生设备、人员业务培训、房屋修缮给予适当补助;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由各级财政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安排。

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计算所得税时予以税前扣除。

(十六)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在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应将符合条件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将定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要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家庭病床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收治范围、支付范围和结算办法,参保人员经批准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病床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按医疗保险规定支付。

完善医疗保险政策,引导参保人员选择定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就医。市、区医疗保险部门对参保人员在定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的起付标准下调100元,逐步拉开定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定点医院的支付比例档次,将基本医疗保险住院统筹基金支付比例提高10%,引导参保人员选择定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就医,同时对参保病人在统筹地区定点医院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住院治疗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上级医院治疗,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按补差原则,不重复计算;如上级医院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不再收统筹基金起付标准。

(十七)发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在城市医疗救助中的作用。建立以城市社区卫生为平台、部门联动、监管规范、社会参与、救助程度适宜的城市贫困医疗救助机制。逐步完善多层面救助方式,试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及救助报销预付制,通过城市医疗救助资金补助、社会力量资助、医疗机构减免等办法,采取门诊、住院和一次性临时救助等方式对城市低保对象和特殊困难群众进行医疗救助,提高贫困群众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可及性。

(十八)规范服务项目和药品价格。从努力满足群众基本卫生需求出发,物价、卫生部门要积极研究制订符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特点的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合理确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对一些个性化服务的需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通过签订合同,按照服务时间、服务次数或服务人数等收取费用。个性化服务的项目、内容、价格由市物价、卫生部门审核。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

(十九)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税费优惠政策,不得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征收国家规定之外的任何税费。倡导社会扶持,支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定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连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网络光纤费、入网费、网络通讯费、网络服务费等,有关营运、开发企业应给予优惠。医疗废物处置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置费用按50%收取。

五、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领导

(二十)明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职责。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建立协调议事机构、责任督导督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市政府成立城市社区卫生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市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卫生、发展改革、人口计生、教育、民政、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国土资源、建设、税务、广电、食品药监、物价、中医、编制、残联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紧密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城市社区卫生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关爱民生、改善民生为切入点,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积极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

(二)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三)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四)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

(五)坚持中西医结合。

(六)坚持以地方为主,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三、工作目标

(一)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依据每3—10万城镇居民和街道分布情况,到2010年全市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8个。其中,市区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北安市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五大连池市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嫩江县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个;孙吴县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逊克县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个;五大连池风景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基本建立科学设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使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确保居民就近(一般步行不超过15分钟)得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态势,确保社区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9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设。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占本地区门诊总数的80%以上;社区居民基本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计划免疫接种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达到95%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率达到75%以上;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育龄人群覆盖率达到90%以上;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到85%以上;8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特色治疗率达到30%以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达到80%以上。

(四)建立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全市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动态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建设与监督管理。规范设置标准,严格准入制度,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到2010年规范化、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90%以上。

四、功能定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

(一)卫生信息管理。根据国家规定收集、报告辖区有关卫生信息,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向辖区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和部门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

(二)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逐步形成有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三)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预防控制。负责疫情报告和监测,协助开展结核病、性病、艾滋病、其他常见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接种,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四)慢性病预防控制。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

(五)精神卫生服务。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指导。

(六)妇女保健。提供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开展妇女常见病预防和筛查。

(七)儿童保健。开展新生儿保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协助对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指导。

(八)老年保健。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进行家庭访视,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九)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十)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

(十一)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十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它公共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

(一)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二)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三)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

(四)中医药服务。

(五)转诊服务。

(六)康复医疗服务。

(七)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适宜医疗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群众提供廉价、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全社会疾病预防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要坚持政府主导理念,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履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在网络建设、机构建设、监督管理、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编制核定、财政经费补助、定点医疗保险等方面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社区卫生工作持续、健康深入发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宣传,营造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公益性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现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为服务重点,开展连续服务、综合服务、主动服务。

(三)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按照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政府原则上按照3至10万居民或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区域可设置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和管理,但要明确职责分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一级、部分二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或改造改制设立。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应加以补充和完善。要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与协作关系。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各级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机构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要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并认真执行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五)加强社区卫生队伍建设。强化社区卫生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吸引力,增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后劲。要把培训重点放在专科医生的转型教育上,通过强化基础培训,规范学历培训,尽早使专科医生达到全科医生的要求,要重视培养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落实社区卫生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制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六)各级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要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加大各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业务用房和医疗设备等设施,对业务培训给予适当经费补助;根据社区人口核定预防保健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

(七)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要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中医药服务设施和诊疗设备,积极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广和应用适宜的中医药技术。

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篇10

 

关键词:新医改;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对策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主要方面,也指明了社区卫生事业未来的改革方向川。本文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此次新医改的思路,相应地提出了建议。 

1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到2008年底,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98%的市辖区都已经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2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1895个,机构数量比2007年增加了10%。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街道办事处数量达5430个,占全国街道办事处总数的83%。在大、中城市,已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发展至今,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社区卫生资源不足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卫生医疗资源比较匾乏,据调查,我国城镇医疗卫生资源的80环投人到了大医院,医疗卫生资源的不均衡、不合理配置,使得社区医院、卫生所在发展中往往捉襟见肘。 

1.2高素质人才医乏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总体上学历层次偏低、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难以满足居民的卫生需求。对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调查显示,社区卫生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偏低,医生中大中专学历者占5000;护理人员中中专及无学历者占82%;预防保健人员中无学历者占28%。 

1.3现有资源使用效率低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于城市医院。2008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急诊人次仅占总诊疗比例的6.70%,而城市医院的比例高达49.2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病床使用率为57.6%,低于城市医院的81.50% 

1.4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尚待完善 

   一些地区存在社区卫生服务空白点,居民无法享受到社区卫生服务;有的地区,尤其是中小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不足、社会力量举办的机构数量比例过高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设备简陋,群众认可度低泛。 

1.5服务功能与质量问题 

   对1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计显示,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功能开展了总项目数的3/5,公共卫生监测与传染病控制功能开展了1/2,特定人群保健功能开展了2/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功能不够完善,超过2/5的服务项目不能开展。 

2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缓慢的原因 

2.1地方政府认识不足 

   地方政府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紧迫性及自身职责认识不足;在政策的执行上,往往流于形式,难以体现政策的初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及服务人员观念陈旧,缺乏经营理念,服务的主动性差,缺乏对工作和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及对社区居民健康的责任感。 

2.2投入与补偿不足 

   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人比例在扩大,但总体来讲,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收人还是业务收人,即医疗收入,比例达79.30%a财政补偿不足使得社区卫生服务将工作重点放在收费的医疗服务上,对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居民健康档案、家庭病床等公共服务不够重视。 

2.3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不够 

   卫生主管部门和社会对全科医学教育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人才培养的政策没有完善;培训进展缓慢,规范化培训推广困难重重,在校本科生及专科生的全科医学教育滞后;师资严重缺乏,培训工作不规范,培训基地和教材建设亚待加强。 

2.4配套政策缺失 

   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9个重点联系城市(区)的基线调查显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人医保定点的比例为89.81%;纳人医保定点机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比例仅为55.26%,有近一半没有纳人医保定点机构。 

   同时,双向转诊还不健全。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大医院与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存在“争”病人的现象,大医院并不愿意让病人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川。一些城市出现了由“社区转医院简单,由医院转社区难”的现象。 

3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对策 

   2009年新医改的一大亮点是明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同时,《意见》指出,新增政府卫生投人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这意味着未来国家将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资金投人和政策扶持,这将无疑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笔者认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加强认识,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 

   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层面的政策及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是明确的,但各地政府及主管部门的认识存在偏差。作为城镇居民健康的“看门人”,社区卫生服务承担着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两个网底”。因此,在新形势下,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其自身在发展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