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疾病预防小常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0:25

冬季疾病预防小常识篇1

关键词:老年人冬季常见疾病预防与养生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12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19-02

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早在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据有关调查显示,大城市的空巢老人近5成[1]。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老年疾病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冬季,老年人机体抵抗力降低,是老年疾病的高发季节,死亡率高。在冬季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疾病预防和养生知识,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帮助老年人渡过寒冬,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1气候与老年疾病的关系

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给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带来诸多不良影响,人的生理各项指标处于一个相对低的状态,抵抗力、免疫力都有所下降,比如皮下脂肪增多、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组织代谢加强等,而老年人由于主要脏器逐步老化且功能减退,皮肤松驰、皮下脂肪减少机体代谢功能低下,适应性和抵抗力较差,抗寒及抗病能力都明显的低于青年人,稍不注意便会引起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特别是一些呼吸道疾病(例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感冒、流感等疾病,一旦患了感冒又会并发肺炎,还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卒中等都很容易在冬季里发生[2]。此外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已发生胃痛、皮肤瘙痒等疾病。因此,许多老年人害怕过冬天,使得一到冬季常常给老人心理上增加很多心理负担。

2老年常见疾病的冬季预防

冬季阳气已伏,万物潜藏,宜早睡晚起,以免寒邪伤人。不能在寒风中散步或锻炼等,应多在家中休息,以收藏自己的神气。其实冬季并不可怕,只要老年人注意适应冬令气候特点,顺其自然,重视自我保健,就能平平安安地度过冬天。

2.1中风的预防。约70%中风患者多在冬季发病,故被专家称为“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以及家族病史的老人尤其要当心。预防:①注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治疗。②注意及时发现中风的5个先兆症状:a.突然一次面部、手或脚麻木无力;b.突然意识模糊,语言困难或理解困难;c.突然一只眼或双眼视物模糊;d.突然头晕行走不稳失去平衡或动作不协调;e.突然出现严重头疼等早期治疗。一旦发现病人有脑卒中征兆,首选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送医院接受治疗,切忌摇晃和胡乱搬动病人。③要注意保暖和室内空气流通,因为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

2.2心肌梗塞的预防。寒冬也是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血管收缩,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诱发心绞痛及心梗。预防:①适度户外体育锻炼,重视防寒保暖,室温最好控制在15℃~18℃。②保持大便通畅尤为重要,并保持室内通风。③常备药物: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

2.3感冒的预防。感冒是寒冬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不应视为“小病”。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预防:①“咳即就医”。②加强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力。③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等。

2.4胃病的预防。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机体抗病力及适应性也随之降低,故有胃病的老年人冬季就容易旧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冬季老年人还易发“五更泻”。预防:①注意胃部保暖,可有热水袋等。②饮食宜选温软、淡素及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好,并做到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除烟酒。③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减少胃病发病机会。

2.5瘙痒症的预防。老年人皮肤退行性萎缩,皮脂腺机能减退,遇寒冷干燥气候极易产生皮肤瘙痒,该症往往夜间加重,常使人难以入眠。预防:①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②洗澡不宜过勤,尽量避免用碱性液洗澡。③可选用养血益气、润肤止痒的中药治疗,如黑芝麻、六味地黄丸及枸杞地黄丸等。

2.6低体温综合征的预防。低体温综合征多发生在冬季,多为特异体质,常出现体温小于35℃,手足冰凉。死亡率达70%。预防:①房间阳光充足。②适当活动、运动。③摄入高热量食物,很好的保暖措施。④注意避免用镇静或减低体温的药物。

2.7膝关节炎的预防。低气温而发作或加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收缩)。又称“老寒腿”。表现为骨骼发凉、下肢麻木、“抽搐”等,易误诊为“缺钙”。预防:①热水泡脚,但不宜热敷关节。②运动:太极拳、慢跑、体操等,但不宜半蹲摇晃关节。

3冬季老年人养生常识

3.1宁静为本,保精养神:冬季之时,寒风凛冽,万物凋零,易引起人的悲伤之感。保持精神的安宁和情绪的稳定,保证人体阴阳精气之伏藏。经常晒太阳、参加娱乐活动、淡泊心态,乐观向上。

3.2早睡晚起,避寒保暖:《黄帝内经》[3]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最好睡到太阳出来之时,以便阳气的潜藏和的积蓄;室温应在18℃~25℃,保持空气新鲜。

3.3多温少寒,补肾助阳:冬季宜温热食物。“寒则温之”、“药补不如食补”。应多吃温热食物如:香菜、南瓜、桂圆、荔枝、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韭菜、、石榴、乌梅、鳝鱼、鳙鱼、鲢鱼、鳟鱼、海参、鸡肉、羊肉、狗肉、肉桂等。

3.4适度锻炼,持之以恒:“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肌体抗寒能力,并可预防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郊游、散步、太极拳、体操等是老年人较好的运动方式。

3.5药膳养生:兴阳温运(驱寒温阳):羊肉加萝卜、枸杞子炖汤,去萝卜加肉苁蓉15克、巴戟天15克、党参15克炖汤喝。养胃健脾(补肾益血、暖背驱寒):发透海参2只,切片,加生姜8片、大枣10枚加米煮粥,加调味盐食用。养生粥:桃仁芝麻糊、银耳炖冰糖、桂圆莲子汤等。

4养生防病小技巧

4.1穿、减衣服有技巧。棉衣应以纯棉布为宜,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逐渐增减衣服。

4.2洗漱用水有讲究。冬季每日晨起和午睡后用冷水洗脸;漱口用温水保护口腔。

4.3坚持每日早搓手(揉搓劳宫穴)、午晒背(去帽晒百会穴)、晚泡脚(按摩涌泉穴)。

4.4每年体检:及时发现身体各脏器功能异常及疾病,及早预防和治疗。

4.5打预防针: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以助渡过寒冬。

4.6“三伏贴”冬病夏治,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旧病复发率。

总之,老年性疾病的防治,为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提出合理建议和保健指导,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结合中医老年保健的理论,遵循上古之人的养生法则“今时之人”违背其法则,则半百而衰,以此来说明寿命的长短不在于时世之异,而在于人是否善于养生,并提出“七损八益”,认为“知之则强,不知则老”等理论。我们除应遵循古人的养生保健法则,还应在养生中贯穿现代医学的知识,以达到延年益寿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小燕戴世银.浅谈中医老年保健[J].内蒙古中医药,2013,(6):125

冬季疾病预防小常识篇2

1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下降,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蔓延扩散。

学校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等。其中腮腺炎、水痘、流感及麻疹

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我们每人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轻者可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重者可留后遗症甚至死亡。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

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普通性感冒: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让幼儿多饮水、多吃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

C;(4)注意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尽量避免幼儿出入公共场所;

(6)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员自觉接种流感疫苗,并可“组织流感疫苗的自愿接种工作

:如果流感和禽流感这两种病毒混合,再演变为人传人的病

毒,那将是人类的一场灾难!

3、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

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传染性强,

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

预防:除注意空气流通外,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后全

部疹退为止,对有接触者可在

3日内注射水痘带。手足口病: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

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

(多见于患者手指、手背和脚背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预防: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5、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以发热、咳嗽、流涕、眼膜充血、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

征,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传染病,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患者治疗后5天。

(2)增强免疫力,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麻疹疫苗。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

6、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是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

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

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

防护意识。

3、居家、教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幼儿园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长安一小学生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2秋季空气干燥,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引起一些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容易引起暴发流行,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而在学校出现较容易引起流行的是:

流感、流腮、水痘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下面就将这些常见传染病的有关防治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秋季学校常见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

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潜伏期

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

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染期为

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

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

7-10

天可治愈。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

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的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

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

痂为止。

3.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

冬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讲座

一、流感的预防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预防:

1、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同时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我们每天的大课间对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十分重要,所以希望同学们没特殊情况都要参加。在假期中同学们每天早上也可以进行晨练,增强体质。但雾天不要晨练,因为浓雾中不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水汽较多,会影响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

3、净化环境:每天早上第一个到教室的同学要先把门窗打开通风五分钟,保持空气流通;尽量不要拉上窗帘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4、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所以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个作息时间表,让父母监督自己严格执行。

5、冬季干燥,应多喝热开水。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还具有一定的抗感冒的作用。同时豆制品,鱼虾蛋类等能够提供优质的蛋白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6、免疫预防:没有患病的同学也可到防疫站或正规医院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

二、食物性疾病预防

天气转凉,许多人在吃东西时就不像夏天那么注意了。而冬季依然是食原性疾病多发季节,人们应该提高警惕。时值冬季,更应该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方方面面的食品卫生问题,防患于未然。

人们所说的肠道传染病,医学上是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一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是该类疾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传

播。特别是现在长时间不下雪,气候干燥,空气中的细菌较多,如预防措施不力,极易引起急性肠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腹泻、呕吐、腹痛、腹胀是很多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共同症状,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的发生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进人体抵抗力着手,严格把好“病从口入”关。

(1)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在教室准备好自己的杯子,不要和他人共用。

(2)加工菜品必须煮熟烧透,尤其是海产品、水产品更要煮熟烧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比如说诺瓦克病毒,主要就是通过粪口传播。这种病毒在冬季隐藏在贝类海鲜等食物中,人吃进去后可通过人体的排泄物和呕吐物进行空气传播,所以一定不要吃生的或者是半生的海产品。

加工好的菜品要妥善保存,避免熟食品与生食品接触,用于加工生、熟食品的刀具、餐具、案板等要分开,所有置备食品的用具表面必须干净,抹布应每天清洗,以防止食品制作过程中的相互污染。

(3)不要食用腐败变质的禽、蛋、肉、水产品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要食用发芽的土豆及霉变玉米面。不要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包括一些野生植物、野果等)和水。

(4)在学院食堂用餐,不要在外面小店用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饮用安全卫生的水,不要喝来历不明的水,避免喝生水,尽量饮用开水。

(5)加强个人体质锻炼,做到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小结:只要我们加强注意,提高预防意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炼造一个强壮的体魄,就不怕寒冬的来袭。

冬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1、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2、净化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过室内;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

3、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4、增加营养。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6、讲究卫生。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勤洗手,常剪指甲,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

7、免疫预防。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

8、早发现、早治疗。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

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应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搞好家庭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勤洗手。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喝水、不吸烟、不酗酒。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当发生传染病时,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

冬季疾病预防小常识篇3

今天我讲话的内容是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春天是个阳光明媚,暖风熏人的季节,但就在我们尽情享受春天美好景致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春季要特别关注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健康。冬春交替之际,人体内部系统还来不及适应气候的变化,加之初春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较大,人体的免疫系统来不及调节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同时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又比冬季活跃,所以人体就容易患病。同学们,春季是流感、流脑、腮腺炎、麻诊、水痘、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两季,传播迅速、流行性强,是最常发生的疾病。为切实加强学校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特提出以下要求:

1.同学们都要树立起预防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切断传播途径。不食用不清洁的食物,坚决杜绝购买路边小吃,流动摊贩的食品,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减少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

3.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同学们要上好体育课和阳光活动课,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同时也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运动受伤。另外,睡眠休息要好。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显得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否则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4.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变化,发现有学生发烧等现象,要立即让学生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5.各班要积极开展春季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发现身体异常,及时到医院就疹。

6.保持教室环境的空气流畅,少去拥挤、密闭的公共场所;

冬季疾病预防小常识篇4

【关键词】东北气候;脑出血;探讨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2)20-0057-01

自发性脑出血是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气候因素对于自发性脑出血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了研究这一相关性,笔者对本院2006年11月-2012年2月发病的患者进行的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39例,为2006年11月-2012年2月发病的患者。男76例,女59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59.45±8.58岁。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基底节区出血14例,外囊出血18例,丘脑出血16例,基底节区或丘脑出血破人脑室20例,脑室内出血17例,脑叶出血22例,小脑出血10例,脑干出血5例。

1.2 研究方法详细记录发病时间、诱发因素及有关病史。四季划分以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1月为冬季,5~7月为夏季;昼夜24小时平均分为6段,按照发病时间分别计算各时间段的发病人数。

2 结果

凌晨是脑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期;在一周中,星期一发生脑出血的概率最大;在四季中,冬季发生脑出血事件明显高于夏季。

3 讨论

镇赉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的北部,南起北纬45度28分,北至北纬46度18分;西起东经122度47分,东至东经124度24分。东靠嫩江与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西连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南和西南分别与大安市、洮南市、洮北区为邻,北和黑龙江泰来县、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接壤。幅员面积4737.43平方公里,处于松嫩平原的西部边缘上。每年的10月中旬到3月末是寒冷季节。

中老年人是脑出血发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岁为最主要的发病年龄,多数有长期的高血压史。患者往往由于隋绪激动、费劲用力、过度劳累或不按规定服药,加之天气寒冷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小动脉收缩,促使高血压病人血压升高,就容易导致脑出血。此外,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或吸烟、过度饮酒的人群,均是脑出血相对高发的人群,须格外引起注意。

冬季疾病预防小常识篇5

一、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2

预防措施:

3

二、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

6

预防方法:

7

三、肠道传染病

8

预防措施:

8

2020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2019-nCoV。

2、新型冠状病毒的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5

天内传染性较强。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3、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4、新冠肺炎疫苗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在三期临床试验期间,预计年底有可能正式上市。

预防措施:

秋冬季是流感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在这个季节要加强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预防,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还未彻底消除的当下,更应该要加强自我防护,积极应对,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科学预防各种传染病感染。当前形势下,普通公众科学防范新冠病毒,以下几点是关键:

1、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松懈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这次青岛新冠疫情的出现再次敲响警钟,也提示了我国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爆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我们非常了解新冠病毒的“风险和残暴”,国外疫情仍然处在大流行的高峰期,我们就更不能放松,要继续保持常态化防控意识不松懈。在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下,“害怕、紧张”或是“勇敢无畏”的麻痹思想都是不可取的,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放松警惕,不害怕恐慌,也不盲目乐观,要正确认知,日常生活常态下防范措施要坚持。

2、基本防护措施坚持做好

目前,少聚集、保持距离、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仍然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要少扎堆聚集,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室内、通风不好的场所;注意与他人保持“一米线”的社交距离;戴口罩,普通公众应随身准备口罩,在乘坐交通工具或在人员密集的地方、通风不好的场所都应坚持佩戴有效防护口罩,戴口罩不仅可以防止新冠肺炎的流行,对于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非常有效的;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手部清洁用品用流动水洗手,或用含有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室内常通风,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目前天气比较凉,开窗通风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带来麻烦。

3、良好习惯要保持

不用脏手触摸眼睛、嘴巴、鼻子;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臂肘遮挡住口鼻;提倡采用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不食用野生动物,肉类、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注意食品购买、储存、清洗、加工等过程的卫生,做到生熟食品、用具等的分开,及时对盛装生的海鲜产品的用具等进行清洁。

4、主动配合健康码验证

每个人应怀有一份社会责任感,前往公共场所时要主动出示健康码,配合体温监测,正常方进入,如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尽量不要前往公共场所,并视情况规范就医。

5、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日常做好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应尽快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及早明确诊断。另外,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可疑暴露史的要及时报告,按要求就诊,并配合开展相关调查。

6、出现发热及时规范去就医

提示广大居民,每个人都应该提高疾病风险意识,出现新冠肺炎的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特别是有聚会、出差、旅行等可疑暴露史者,更应提高警惕。早就医便于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措施。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和救治患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损害。同时,能及时遏制传染病引起更大范围的流行,保护更广大人群的健康。

就医途中要切记做好个人防护措施,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符合Kn95/n95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

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挂号机、取款机等物体表面,触摸后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候诊和排队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尽量选择楼梯步行,若乘坐轿厢电梯,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尽量选择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费。

到了医院发热门诊要遵守诊疗流程和规范,接受医院工作人员的引导。应详细说明自己的症状,如是否有发热、干咳、腹泻等,应主动告诉医务人员近期旅行和居住史、有无与发热、咳嗽等可疑症状人员的近距离接触史,便于医务人员做出诊断,及时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

7、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防范新冠病毒也很重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科学睡眠,良好的心态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最佳状态,增加抗击疾病能力。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加油!

最后也积极呼吁广大居民朋友们,在新冠病毒存在的特别时期,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国家的安危直接牵涉每个人的利益,如国有难,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为了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战果,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国家新冠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共同努力吧!

目前已经进入秋季,天气日渐寒冷,温差较大,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最常见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二、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

1.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

2.水痘: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3.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4.风疹:病人出疹前1周到出疹后2周的上呼吸道分泌物都有传染性。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病程短。

5.流行性脑膜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本病主要经由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预防,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预防方法:

1.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穿堂风,以免着凉,经常晒洗衣物及被褥,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2.不在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长时间逗留,如大型超市、快餐店、游乐场所、影剧院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4.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7.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可以吃板蓝根、醋浸大蒜头等方法预防感冒。

8.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每天保证有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9.当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必要时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

10.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去。

11.如有发现传染病,要及时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病的蔓延。

三、肠道传染病

有些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病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如痢疾杆菌在许多食物中的生存时间较长,伤寒杆菌在0℃以下时仍可存活1个月,甲型肝炎病毒在-20C的低温条件下仍可存活。再加上秋冬季食品储存时间较长,如熟菜、生菜和剩菜等,人来客往时餐具消毒不严,给秋冬季肠道传染病的传播留下了隐患。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肠炎、食物中毒、伤寒、副伤寒、霍乱等。表现的共性分别为腹泻、腹痛、呕吐伴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病菌随粪便、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的水、食物(蔬菜、瓜果、水产品、奶制品)或其它生活用品,再经口食入而传播。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感染和传播的重要因素。病人或肠道传染病带菌者是传染源。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食物,不吃苍蝇叮过的、蟑螂爬过的食物,不生吃海(水)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去皮。

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喝开水,饮水用具定期消毒,保证饮水卫生。

讲究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勤洗手,勤洗脸,饭前便后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保持环境整洁。

冬季疾病预防小常识篇6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节,自今年进入初伏第一天以来,各大城市的中医医院里前来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与日俱增。专家提醒,由于冬病夏治有它特有的适用人群,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有・一些特有的感觉和症状表现,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种类慎重选择治疗方法,否则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由于不当使用助阳之品,耗伤阴液,引发其他疾病。

夏季治疗“冬病”要辨别体质和证型

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如小儿及成人哮喘、咳喘、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此外,冬季易发的肩周炎、冻疮、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等疾病在夏天治疗也有满意的疗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是这些疾病都可以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也就是说,同一种疾病,会有不同的证型,如咳喘分寒痰犯肺型、肺气虚损型、阴液亏虚型等多种证型,分别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只有其中的寒痰犯肺型咳喘运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才会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冬病夏治”要做好心理准备

冬病夏治后,疾病趋向好转和痊愈时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表现,如疼痛、肿胀、炎症等。这些表现有时会给接受治疗的患者一种错觉,认为药不奏效或者用药后产生了某些毒副反应,其中以中药外部敷贴穴位显效后产生的皮肤损害最为常见。接受治疗的人一定要对此有所认识并做好心理准备。药物敷贴后4―6小时,有的人会有刺痒的感觉,这是药物渗透人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有1%―5%的人可能会起疱。这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充分吸收、穴位敏感所造成的。要注意的是,为防止感染,起疱后一定不要搔破。治疗要抓住时机,保持连续,因为冬季易发疾病在夏季本来症状就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症状,所以治疗后的效果也要等到冬季才能显现出来。一些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医院尝试的患者,在不能看到立竿见影的疗效后,也就放弃了继续治疗的想法,使得疾病迁延难愈。

冬病夏治是30天为1个疗程,一般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第一次接受治疗的病人,在冬天加1个疗程可加强疗效。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效果才会更好。而每错过1季伏天,就意味着患者的康复至少要向后拖延1年。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克制,不吃冷饮,远离空调,以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谨防假借“冬病夏治”行骗

冬季疾病预防小常识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学校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确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思想,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全面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按照“排查要认真、治理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的要求,明确责任,协同配合,扎实推进,全面排查和治理隐患,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和校园风险评估,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使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增强,各种安全隐患明显减少,确保我校师生生命安全,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组织机构

成立冬季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李军

副组长:穆平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兼办公室主任:穆平

成员:余祖源王正坤石永莲周业军

程亚张启兰叶维张大伦

张玲余祖秀冉玲

三、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

1、组织各班就校园安全管理问题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

2、开展学校冬季安全工作大检查。11月15日学校将组织一次由校长带队、所有男教师、门位值班人员参加的冬季安全工作大检查,切实做到认真、细致、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尤其对各间办公室、教室用电线路;实验室、图书管理室、仪器保管室的消防安全等重点部位和重要场所作重点检查。

3、加强对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我校今年将南山小学和田家寨小学资源整合办学,所以南山和田家寨学生就有包接送车辆。冬季地面结冰路滑,易发生交通事故。学校要积极和山盆镇交管部门取得联系,举办一期驾驶员培训班,对司机提出明确要求。各班做好学生上下学乘车登记,希望家长与送子车主签订冬季乘车安全协议书。

4、做好冬季校园防火工作。冬季来临,进入火灾高发期,要加强对消防设施的安全检查,对消防器材不合格、消防通道不畅通、应急疏散标志不符合规范要求、应急出口堵塞封闭等问题,要及时发现并迅速整改。11月22日至25日,学校将组织防火、灭火、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常识教育培训,利用课间操时间组织师生了解和掌握灭火知识的演练,学会并熟练掌握火灾报警、扑救初起火灾、逃生自救等知识;禁止违规使用超负荷电热取暖器。

5、要加强对学生户外运动的组织与管理。体育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告知学生安全事项,严防运动不当或场地问题而引发意外伤害。

6、集中开展冬季学校安全教育活动周(11月29日至12月5日)。活动周内学校要针对天冷路滑,各类安全事故多发等特点,结合学校安全工作实际,以提高师生安全意识与自我防范能力为重点,周一开展安全教育讲座、周二至周四开展防火逃生自救演习和如何使用灭火器的演习,在活动周内集中开展一次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疾病预防和防侵害、防突发事故、防雨雪灾害、防不法分子伤害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自救自护能力。要让广大学生进一步掌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一旦发生中毒时的应急处置能力。教育学生不要乘座“黑车”和超载车,不准到结冰的江河水库上玩耍、滑冰。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7、做好冬季大雾和大雪等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学校领导要进一步密切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加强气象监测与预警,并结合实际,提前采取措施,积极防范各类气象灾害。如遇重大气象灾害,学校可根据天气情况和寒冷程度,适当调整上课时间和假期;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统一管理,严防学生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条件下私自或结伴返家。

8、做好疾病预防、流感的防控工作。进入冬季,是流感多发季节,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更容易引起流感的传播,因此,学校要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流感的防控工作,做好通风、晨检、消毒和信息报送工作,避免疾病、流感的泛滥,保护师生的身心健康。

四、时间安排和工作步骤

冬季安全期从2010年11月10日至2011年2月28日结束,具体工作分三个阶段实施:

1、传达部署阶段(2010年11月10日至20日)

2010年11月11日召开全体教师会,成立冬季安全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制定冬季安全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对冬季防火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2、检查落实阶段(2010年11月21日至2011年2月28日)。将11月29日至12月5日定为安全教育活动周,开展主题鲜明、内容详实、声势浩大的安全宣传系列活动,请安全副校长走进校园,为师生讲解冬季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在冬季防火期应注意的消防安全问题和应采取的消防安全措施,提高广大师生消防安全素质和自防自救能力。

学校领导将带领全体教师集中进行安全专项治理,要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全面详细地掌握情况,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要登记造册,要制定隐患整治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全力整改隐患。落实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确保各项措施部署到位、检查到位、落实到位。

冬防期间学校至少每半月开展一次自检自查。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工作措施不到位的,要追究其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

3、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3月1日至5日)。学校要认真总结冬防工作经验,查找问题与不足,并将情况及时报送山盆中心学校和教育科技局学校安全管理办。

五、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县、镇有关文件要求和相关会议精神,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做好冬季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切实抓好冬防工作。对我校冬防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校长要亲自检查督导、亲自抓好落实。要与当地政府和消防安全委员会建立经常性的联络协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抓好冬季防火安全各项工作。

冬季疾病预防小常识篇8

方法:以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感染科及其他门诊科室就诊的1219例患者为对象进行临床分析,重点研究其人群分布、季节分布以及疾病症候群分布。

结果:经分析,收治的1219例患者在季节、人群和疾病症候群上具有一定指向性,需要在临床诊治中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综合诊断。

结论:要高度重视健康意识教育工作,促使各类人群特别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加强体育锻炼,减少疾病侵蚀。

关键词:感染科发热伴呼吸道症状临床分析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31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42-02

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是感染科接诊的主要疾病类别之一,同时也是居民多发高发的常见疾病,在人群分布、季节分布和疾病分布等方面具有一定特征,加强对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可以为环境卫生整治、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本文即以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感染科及其他门诊科室就诊的1219例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为对象进行临床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自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前来我院感染科及其他门诊科室就诊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1219例。其中男性患者639例,女性患者580例;年龄最大最小者为3个月,最大者为79岁。这些患者均符合国家临床诊断标准关于发热伴随呼吸道症状的定义标准,即体温≥37.3℃,同时伴有呼吸道充血、咽痛、气短、哮喘、咳嗽、扁桃腺炎、支气管炎、肺炎、胸闷等鼻、咽、肺部感染症状。

1.2方法。对以上1219例患者从季节分布、人群分布以及疾病症候群分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其中门诊诊断需转入呼吸科住院患者在入院后进行血液、尿液等方面的化验,并根据需要进行痰、胸腔积液、咽拭子涂片及培养,进行进一步诊断和病原学分析。

2临床分析

2.1人群分布。在1219例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中,男性患者639例,女性患者580例;年龄最大最小者为3个月,最大者为79岁。其中72%为城镇居民,28%为农村局面,这主要是由于基层卫生室(所)的分流;其中学龄前(0-7岁)儿童443例,占36.13%,其中大部分病例在儿科门诊首诊;中小学生患者109例,占8.94%;18岁至60岁患者425例,占34.86%;60岁以上患者242例,占19.85%。

2.2季节分布。在1219例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患者中,冬春季发病患者964例,占患者总数的79.09%;夏秋季发病人数255例,占患者总数的20.91%。而在具体的疾病类型方面,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而在冬春季发病人群中,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于学龄前(0-7岁)儿童,而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疾病则以18-60岁患者为主。

2.3疾病分布。在疾病分布方面,共发现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94例,占患者总数的56.93%;支气管炎(肺炎)患者281例,占患者总数的23.05%;肺结核患者47例,占患者总数的3.86%;其他传染性疾病197例,占患者总数的16.16%,其中风疹66例、流腮57例;水痘38例,猩红热24例,麻疹12例。

2.4住院患者情况。经感染科诊治后转入呼吸科住院治疗患者合计111例,经进一步的病理诊断和病原学检查,其中103例为社区获得性肺炎,8例为结核杆菌感染,其中结核性胸膜炎5例,肺结核3例。而在10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经病毒pCR、痰涂培养等检测手段进行检测,发现肺炎支原体3例、细菌感染11例、病毒阳性9例,总阳性率为22.33%。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合并方面,其本身合并有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阳性率要总体上要高于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非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3讨论

从1219例发热合并呼吸道症状疾病患者的临床分析中可以发现,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情况由于天气、气候以及个人体质等原因,一直处于高发态势,需要通过环境卫生整治、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多种手段加以控制。就发病人群来看,虽然从接诊的情况来看城镇居民占了多数,但这主要是基层卫生院(室、所)等卫生机构网点对农村居民实现了有效分流;学龄前(0-7岁)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这一类人群的免疫力、抵抗力还处在较低水平,家长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季节变化和儿童的活动情况加强必要的疾病预防;18岁至60岁患者发热伴呼吸道疾病症状疾病也较为高发多发,反映出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这一人群生活的不规律性增加,缺少锻炼,由此带来免疫力和身体素质的下降;60岁以上患者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发生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主要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在逐渐退化,对疾病的抵抗力也随之下降,特别是经感染科诊治后转入呼吸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中,其中多为60岁以上年龄段的患者,其本身合并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支气管哮喘等一些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在人体中的长久发展则进一步降低了他们对致病菌和病毒的抵抗力。从疾病类型以及发病季节来看,冬春季发生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几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这主要是冬春季的气候变化较为激烈和无常,同时也有利于流感病毒以及致病菌繁殖传播;而支气管炎(肺炎)的发生以18-60岁患者为主要群体,肺结核则以农村居民为主要对象,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卫生条件还是相对落后,传染源不能及时有效进行控制,人们的卫生意识和易感人群隔离防护意识也相对较弱。而风疹、流腮、水痘、猩红热、麻疹等其他传染病主要在学龄前(0-7岁)儿童中发生,主要原因是没有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因此还是应当从缩小免疫空白的角度,加强儿童免疫接种的科学性、规律性。总之,从1219例发热合并呼吸道症状疾病患者的相关临床分析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加强社区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引导各类人群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全面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冬季疾病预防小常识篇9

冬至一过,白天变短,夜晚变长。我国民间素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其重要性仅次于除夕。中医理论认为,冬至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它是一年之中人们修补身体最佳的时段。

国家高级灸疗师王雅称:“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我们的阳气开始回升,所以宜于进补。此时,人们可以开始扶阳,进补阳气。”

专家还介绍,现在有很多人在立夏的时候开始做针灸养生,这是一种不全面的养生理念。如果在冬天没有适当地补充身体的阳气,在阳气不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的养生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冬至时节,最好进行专业治疗,尤其是艾灸腰部的“肾俞”“命门”两个穴位。

王雅分析说:“从食物来讲,最好吃点儿扶阳的,比如说黑色的食品。运动不要过量,尤其是夜幕降临以后不要运动得大汗淋漓。还有就是艾灸,对身体的扶阳功效是极好的。”

冬季是猝死高发期

冬至过后数九寒天接踵而至。据了解,一年中的冬季,猝死病例占全年5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3个季节。冬季天气寒冷、人体基础状况较低、血管弹性较差、血压容易骤然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刺激频繁等,都极易引发心源性猝死。

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长期患有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脑血栓、脑梗死、冠心病患者遇到冷空气刺激时,因生理反应使血管骤然收缩,极易引起病症的发作和复发。

此外,天气转冷,人们通常会运动量减少、体重增加,控制不好时还会出现血压升高、血糖不稳等情况,加上天气变化、血管收缩等诱因,使冬季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

专家介绍,心源性猝死患者一般在1小时内死亡,罕有逆转者,所以关键在于预防。因此,有心脑血管、高血压病、代谢病等基础病变者,冬季不要做过于刺激的事,例如,过量饮酒、抽烟,过度熬夜、过度辛劳,过早、过晚锻炼。不要生气、发脾气,夜晚大小便要小心、莫急等。冬季忌熬夜,忌过度泡热水澡。

4类人冬季最易发生猝死

一、冠心病患者。有统计材料显示,心源性猝死病例中,80%左右是由冠心病引发的。例如,2005年8月,著名演员高秀敏就是因急性心肌梗死突发而去世。

二、暴饮暴食、情绪易激动的人。工作节奏快、晚睡晚起、暴饮暴食等生活方式,都会增加猝死的可能。另外,剧烈的情绪波动也极易导致猝死。

三、工作压力大、过于劳累的人。演艺人员、企业高管猝死的案例近年来屡见不鲜,这与他们长期演出,饮食不规律、身心疲惫、过于劳累有关。人的血管从20岁以后就开始退化,所以心脏病必须从年轻时开始预防。

四、吸烟的人。很多猝死者生前都吸烟,而且烟瘾不小。烟雾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是导致冠心病高发、进而猝死的危险因素。

急救常识:抓住“黄金五分钟”

心源性猝死发生突然,常常使人措手不及,所以专等医生来救或送往医院去救都会耽误最宝贵的抢救时机。抢救心跳骤停的患者,一定要抢在“黄金五分钟”之内。

专家解释,心源性猝死的过程大致是:患者突然意识丧失,有的会出现抽搐;呼吸迅速变得不规则,呈叹息状,随之呼吸停止。这时脉搏摸不到,用耳朵贴在左胸前区也听不到心跳,患者两眼瞳孔随后很快散大,用手电光线照射也不见瞳孔缩小。

当出现上述情况后,在场的人要立即抢救,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对于少数患者可以尝试心前区捶击,拳头举高20~30厘米,捶击患者胸骨中下1/3处,一两次,然后判断心跳有无恢复,没有恢复者应该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最重要的是即刻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按压的位置在患者胸骨下缘,按压深度应该有四五厘米。手不离开胸膛,保持垂直,上下反复不断进行。同时开通呼吸气道,判断患者口中有无异物,没有异物则开始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应注意口对口吹气的时候要捏住患者鼻孔,操作者深吸气后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

感冒

感冒是最熟悉不过的小疾病了,在冬天更是“放肆”。感冒病毒多是病从上呼吸道黏膜侵入。

小贴士:要增强鼻黏膜的防御能力,我们应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根据天气添衣御寒。勤洗手可以预防感冒的发生。这个季节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蛋类、肝、香蕉等,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咽喉炎

咽喉炎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另外,自己所在环境的温度改变,如从有暖气的室内到室外,也会诱发咽喉炎。

小贴士:咽喉炎最快捷的处理方式就是用温盐水漱口,虽然这并不会治疗感染,但是可以抵抗炎症,而且具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哮喘

哮喘也是冬季的“常客”,天气变冷后,最先经受考验的是呼吸系统。对季节很“敏感”的哮喘,更是不会放过作乱的最佳时机。

小贴士:哮喘患者在冬季要注意自我防护,在气温较低或者大风天气,最好待在室内。如果外出,要戴上口罩,同时要按时服药。

关节疼痛

许多关节炎患者在冬季疼痛会加重,不过不要害怕,冬季疼痛和僵硬仅仅是受天气影响导致症状的加重,但是关节损害程度并没有改变。

小贴士:许多人在冬季有轻微的抑郁症状,这可以引起对疼痛更加敏感。每天坚持运动可以改善自己的精神和身体状态,游泳也可以缓解关节疼痛的症状。

心脏病

冬季疾病预防小常识篇10

[关键词]流行性腹泻病毒仔猪消毒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2-0277-01

当猪感染了流行性腹泻病毒后,会快速消瘦,仔猪会停止生长发育,母猪乳汁减少,而且很容易传遍整个猪场。因此,这种疾病虽然通常不致死但却威胁着饲养者的产量。本文尝试从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传染分析,并提出防治流行性腹泻的具体措施。

1流行性腹泻的识别

猪的流行性腹泻,通常发生在冬季最寒冷的12月到次年2月。健康的猪在感染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后,小肠上发生病变,出现了消化问题,先是水样便,呕吐,之后是脱水的严重症状。

从临床上看,病猪会突发水样性的、灰色或者灰黄色水样粪便的腹泻,并在进食后呕吐。猪因为摄入营养不足而快速消瘦。有少量的病猪会在发病时体温升高。10日龄以下的仔猪因为身体弱,容易因脱水而死亡。如果治愈不及时,很多耐过流行性腹泻不死的仔猪未来也会发育不良,成为“僵猪”,不能长成60公斤以上的育肥猪。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传染对象,没有年龄大小之分,各种猪都可能被传染。但是越是幼小的猪症状会越明显,消瘦也越厉害。

2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传播与传染特点

这种病毒可以在健康的猪身上潜伏,即不发生病症但是却有传染性。饲养户常常发现一头猪发病后,同圈或邻圈的猪陆续发病,最终全圈无一幸免。病毒侵害患猪的肠道,随着粪便一起排除。那么粪便沾染的地方,例如出粪工具,车辆,饲养人员的鞋子手套,墙壁,走廊,都可能因为粪便的运输而成为病毒传播媒介。

而病毒在健康的成年猪身上的潜伏期,通常为两天或者更长,这也是该病在早起内容易引起整群患病的原因。

不仅仅是脯乳期的仔猪,其他年龄的猪,比如架子猪和育肥猪都容易被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发病率在100%。因此,如果圈舍中一头猪发现患病,那么3周到4周时间内,圈舍内的架子猪、育肥猪和仔猪都会最终患病。其中,只有母猪的自身防御能力稍好,发病率相对较低,发病率在90%,但仍然极有可能被感染。而且母猪患病后,会出现乳汁减少甚至停止的现象,从而更加影响仔猪的成长。

3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

3.1精心饲养,确保猪群的健康

精心饲养能够提高猪群整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对于预防猪流行性腹泻是基础工作。对于过保质期的饲料,例如发霉的饲料,如果还要使用,需要按比例添加脱霉剂,同时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尽量不给猪吃受潮、过期或者发霉的饲料。其次,要在冬季给猪群做好保暖防风工作,特别是配种怀孕猪舍、产房、小猪保育舍,要让温度不低于15度。产房内温度应该在23度左右。所有的猪舍内,不能有“贼风”风口直吹。不仅室内环境要温暖,哺乳期的仔猪也不能饮用凉水,应该用不低于20度的温水饮水。有条件的猪场,可以每个月进行一期同步保健,能够有效的控制细菌和病毒。针对分娩母猪和仔猪,要进行专门的保健,建议分娩的母猪在3天后保健,仔猪要接受3针保健。

3.2紧急接种疫苗

一旦在区域或临近区域内发现患猪,要给整个猪群紧急接种胃流二联苗或胃流轮三联苗疫苗。相比猪群被传染后的危害和成本,接种疫苗是相对经济的做法。

3.3做好隔离消毒

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症状后要都圈舍进行全面封锁。如果是老的役区,即常年发生猪流行性腹泻役情,建议对出现明显症状且日龄扑杀10日龄之内仔猪进行捕杀和无害化处理。如前文所说,幼小仔猪患病后容易脱水而死,且即时顺利度过疫情期也可能不能正常成长发育。这样是对整个猪群的保护。

然后,对患猪活动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包括饲养人员的手套、鞋子,普通的消毒液,例如84消毒液就可以杀灭病毒。最后在养殖小区的饲养人员,应该尽快将消息上报,减少去其他饲养圈舍的走动,提醒其他养殖户可以对应加强疫苗、消毒工作,以免病情从一个猪场扩展到整个养殖区。

3.4在入冬季节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

冬季天气寒冷,饲养人员往往会疏忽消毒工作,认为夏秋季节是传染病高发期。因此,建议在入冬时节,对圈舍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所有台面、墙面进行喷洒消毒;食槽、排水道进行重点消毒,并更换干净的垫草。在冬季3个月中,在圈舍前设置消毒池,池水深约3厘米。消毒液应该每天更换。3个月冬季期内,垫草也要每个月更换一次。

4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

用肠道消炎药通常就能有效的治疗猪流行性腹泻。但是饲养人员要根据患猪的年龄,是否出现脱水等情况进行具体的治疗,并通过特殊照料让患猪早日康复。

首先要确保仔猪不会脱水,因为这种病虽然通常不致死,但是仔猪身体抵抗力差,如果严重脱水,也可能会危及生命。可以用口服补盐液搅拌土霉素或诺佛沙星,用39度的温水给仔猪灌服。每日4-5次。对所有患猪,在出现腹泻的最初3天内,要给患猪口服葡萄糖盐溶液。如果患猪不想自由饮水,可以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

发现患猪通常是在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但同时要避免猪舍过分潮湿闷热,空气不流动,也不利于患猪康复。也要及时清理患猪的粪便,在治疗过程中每日消毒,隔断病原。

饲喂方面增加温水饮水次数,饲料更加新鲜。因为患猪通常不思饮食,可以适当添加白糖增加食欲。

以上措施同步采用,精心思维,通常一个月后整群猪可以基本痊愈。

另外,猪流行性腹泻虽然多数情况下发生在冬季,但是夏季偶尔也会有报道出现疫情。因此,夏季出现类似的腹泻、呕吐情况,也不能排除猪流行性腹泻的可能性,以免延误治疗,形成更大面积的疫情。

综上,猪流行性腹泻,是威胁到仔猪健康成长和整个猪群产量的常见疾病。本文建议从日常饲养的消毒、保温、饲料品质等方面入手预防该疾病,而一旦发现疾病,首先要做的是通过隔离消毒甚至捕杀进行避免损失扩大,对于仔猪和育肥猪进行不同的照料和用药。

参考文献

[1]王琼秋;李建国;张镜云;薛香圆;张锦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控[J];中国畜禽种业;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