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十篇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十篇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3:01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篇1

一、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包括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世界银行贷款、其他社会资金。为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财务行为,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结合财政体制、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及相关财务规则,制定本办法。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原则: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实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编制年度财务计划,依法筹措和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加强会计核算、财务预决算和资产管理工作,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强化财务监督检查。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当设置财务管理机构,配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专业人员,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务管理工作。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与保护农业的战略性措施,体现的是政府行为,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在开展财务活动时,都要严格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农业专项资金包括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粮自工程资金、人畜饮水项目资金、天然林保护资金等。这些资金来源渠道多,其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由不同部门和不同的管理层执行。从审计的情况看,这些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少.必须对其加强管理。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配套资金难落实。农业专项资金在项日申报时一般都要求配套一部分地方资金。审计中发现山于大部分县(区)财政困难,大多数项目都存在虚假配套的现象。普遍采用经分管政府领导协调从县级财政借款配套后。通过虚列支出归还财政的方式解决。2.项目招标难落实。审计发现,工程项目大多数未进行招投标管理,材料、物资设备的购也未通过政府采购及集中购买。其购买、调运、存储、使用相关财务核算手续不完备。3.资金沉淀问题突出。由于缺乏相应的统筹协调及追踪检黄,资金往往沉淀于相关项目实施单位。个别部门(特别是乡镇)还存在挪用的现象。在项目验收时叉临时抱佛脚,浪费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4.报账不规范。大多数农业专项资金都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很难取得正规发票,多通过开具假发票、套取现金,为本单位谋取小团体利益(用于解决单位地方补贴、招待费、年终奖等),以及解决所谓争取资金花赞的“勾兑费”等。

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务管理策略

近几年,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围绕保持农村稳定和增加农民收人,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农业发展。目前广大农村正在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切实把农民的利益故在第一位,要从讲政稿的高度,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真正使农民得到实惠,各级要认真研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筹集的渠道问题.实事求是测算各级可用财力和目筹资金能力,既要做到量入为出,又要尽力而为,决不可为争取增加开发计划而弄虚作假,使自己背上沉重包袱,更不能为了强谓开发而直接或间接增加农民的负担。上述问题应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统筹安排,加强监管”的对策。

1、辅助费用的资本化

原准则规定,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应予资本化,如果辅助费用金额较小,也可以在发生时费用化;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后发生的,应予费用化。而新准则规定,专门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后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一般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可见,对于因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的会计处理新旧准则差异不是太大。主要不同点在于专门借款的辅助费用在新准则中规定可以资本化时未考虑其金额的大小不同可分别处理。这是由于专门借款的辅助费用与可予以资本化的资产购建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将其在资本化期间计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更符合实际成本原则。农业开发是一项综台性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按照省级机构改革后的部门设置和职能分工,管好、用好农业开发资金,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要围绕农业开发总目标,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配合,增强协作和配合意识,共同努力,把农业综台开发工作搞好,为建设“太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做出更大的贡献。

2、要做好工程预决算审核资产管理和强化审计监督

要做好工程预决算审核资产管理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审核是否有加大工程量的问题;二要审核是否有费用标准过高的问题;三要审核是否有挤占工程开支的不合理现象;四要审核是否有重复计算的问题。通过审核,可以剔除高估冒算、乱套定额、乱取费用以及乱计价格等造成的不合理支出,有利于认真核定工程造价,控制建设成本。为了确保已经建成的各项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必须做好资产移交工作。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后,必须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切实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产管理。要建立健全管护组织和各项资产运行管护制度,按资产的不同类型,确定相应的管护模式,保证项目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审计监察等部门耍加大监管力度。一经查出上述问题,严肃处理。同时,由于项目验收都需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报告,审汁部门应该提前介入,参与项目的整个资金运作.做到事中监督,发现和纠正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3、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工作要做到项目计划有依据,财务收支有标准,成本管理有定额,交接有手续,监督有章程,使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方面,嘉祥县的具体做法是:首先,以项目定资金。一方面,坚持以资金控制项目,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以此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数量;另一方面,项目一经确定,按项目管理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有机结合,具体明确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把用款和还款的责任结合起来,规范了资金管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扯皮现象。其次,实行“三专管理,即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这种做法的优点,一是可以防止发生地方财政虚假配套问题,保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可以有效防止乱支乱用资金,保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全完整;三是能够全面反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筹措情况,落实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银行贷款、引进外资和其他社会资金的投入情况;四是能够反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使用情况,准确核算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再次,我们还积极探索了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的新路子。

4、强化管理

不断提高开发项目资金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主要是要在县级推行财政资金报账提款办法。这是世界银行进行项目和资金管理的一条成功经验,有利于财政部门对开发支出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也符合财政支出改革的要求省里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统一的实施办法,今年在县级财政全面推开。与此同时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里拟订的开发项目财务管理办法和会计核算办法,开发资金要按规定实行“专^管理、专最核算、专户存储”,不断规范自身管理的行为。要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省里今年将通过举办培训班或交流、座谈等形式,对县以上从事开发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市县两级也要掘好乡镇和项目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今年市县两级要进行机构改革,要尽可能保持财务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要加强对资金管理的检查。近年来,国家开发办和审计部门都加大了对开发资金的检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抽出更多时间到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省里将不定期组织财务检查,市毁每半年也要对所属县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确保开发资金的安全高效。针对基本建设会计专业性较强的实际,可考虑成点项目基本建设会计专业机构,使项目的资金运作完全处于政府的监控之下。对超过一定金额的项目严格招投标制度,对涉及材料物资的购买必须通过政府采购或集中购买,取得合法的原始支出单据。

5、积极采取措施

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支持力度主要是要足额落实开发项目配套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实行的是国家和地方配套投人的政策,地方配套资金是否全面落实是完成农业开发任务的重要条件。2001年全省的计划配套资金已达4亿元,配套任务非常艰巨“十五”农业开发计划已经印发,各地要对照开发任务,进行认真测算.看能否保证资金配套。如果按现行政策感到困难很大.可申请调整但计划一经接受,必须保证无条件完成各级都要把能否落实好配套资金,作为一项硬任务对待.充分考虑资金配套能力,决不能没有限制,盲目接受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把账算好、算清楚.避免工作被动。按照中央要求,今年的省级配套此例由70%提高到84%,为了支持农业开发,省里确定对国家安排的正常开发计划足额配套,不给市县增加负担。同时,为了保证配套资金的足额到值,省里将进一步加大对配套资金的检查力度:对不能按时足额配套的,除责令补齐外,还要在下年度相应扣减开发规模。加强有偿资金的回收工作。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的回收,一直是困扰开发工作的一太难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有偿资金的还款压力越来越大,而且越到基层越困难。到目前全省已累计发放有偿资金25.5亿元,回收13.2亿元,借款余额达12.3亿元。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研究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管理问题,确保有偿开发资金及时收回。首先,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项目的选择,按照省里制定的财务评估办法.把好财务评估关,对还款信誉差的单位或不具备还款能力的项目,不予通过立项其次,要落实好债务偿还措施。对经营实体放蕃,要实行抵押担保措施,对广大农户的项目,要在立项时,将债务落实到户,并签订合同,第三,对拖欠惜蕃,甚至有还款能力故意不归还的,要采取扣获等制约措麓,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强制回收各级都要把有偿资金的回收和归还,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对回收工作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并在开发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照顾;对完不成回收任务的,要相应扣减开发投资,并与其他项目投资挂钩。

6、积极进行财政有偿资金委托银行贷款试点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是财政部门清理周转金后唯一保留的财政信用资金。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从2000年开始,国家农发办联合中国农业银行在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湖北、云南、新疆等八省(区)开展了委托银行贷款的试点。具体做法是,财政部门和受托银行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确定的项目签订委托协议,财政部门在受托银行开设委托贷款专户并存人资金。受托银行按照已确定的项目,依据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贷款手续,进行贷款发放、回收和日常监督管理。委托银行贷款的试行,把财政有偿资金纳入了规范的信用资金管理渠道,一是有利于选好项目,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二是有利于落实有偿资金的债权债务,为解决有偿资金回收难创造了条件。今年将对各地的委托银行贷款试点进行总结,争取尽快全面推开。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以来,财政资金拨付方式是从中央到地方逐级下拨,最后拨付到实施项目的乡镇,有的还拨付到村。这种拨款方式环节多,时间长,管理上出现许多问题。如有些乡镇和村,由于管理不严,加上人员力量薄弱,挪用资金、白条人账、现金结算等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同时,项目建设也由乡镇和村包揽,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手段,工程建设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2001年开始,国家农发办在总结部分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了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无偿资金的县级报账制,规定了报账的资金为各级财政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无偿资金,县级财政部门负责报账资金的日常核算和管理,项目建设单位协助做好报账基础工作。凡是实行工程承包的,其所需款项由施工单位根据承包合同提出用款申请,经建设单位核实,农发机构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分批予以拨付。县级报账时加强对凭证的审核,确保各种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由于报账制规定县级财政部门统一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符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大方向,因而得到基层的支持和拥护,收到了较好效果。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篇2

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改革要求,修订后的新办法条款由61条减至52条,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进一步明确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新办法增加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综合开发两类项目的含义,简化了对两类项目的具体要求。

二是进一步下放行政权力。依照统一组织、分级管理的原则,新办法合理划分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机构的权责,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省级,赋予省级农业综合开发机构更大的管理自。在将权力下放的同时,侧重加强属地化管理和层级监管。

三是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要求和规定。按照新预算法等有关规定,明确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别承担农业综合开发支出责任;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分配主要采取因素法;归并两类项目的资金使用范围,调整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和列支范围;取消对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资金予以适当补助的规定。

四是优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要求和程序。按照下放权力、简化程序的原则,新办法明确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确定下一年度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政策和重点,地方各级农业综合开发机构据此并结合本地情况建立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简化和规范项目申报和批复的流程,明确各环节中地方各级农业综合开发机构的权责。

五是增加农业综合开发监督管理内容。新办法增设“监督管理”一章,明确了信息公开、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建设、违规违纪问题的处理、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开展有关预算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篇3

(一)协助市政府做好乡镇机构改革。省要求乡镇综合改革有条件的在2010年底完成,2008年一季度执行。2010年11月,省综改办批准了我市沭阳、泗阳、泗洪三县的改革方案。考虑到地方换届选举和春节期间的特殊原因,我市没有正式实施,4月15日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到徐州新沂学习,我们协助人事部门出台了指导意见,向主要领导汇报同意后开始了实施。市编办、市综改办对各县乡镇机构改革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推进,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改革工作。

(二)做好粮食补贴发放工作。在认真总结分析2010年工作所取得的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2008年我们协助农业部门认真核实水稻和农资增支补贴面积工作,进一步完善粮补资金发放办法,并把种粮大户和村干部等户补贴面积单独公示,进一步提高面积公示的透明度和效用,减少因补贴面积不实引起的农民上访。全面采用“一折通”发放补贴资金的办法,确保粮补资金全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今年全市共种植水稻312.04万亩,按每亩20元的标准应得到6241万元的种粮直补资金;核实农资增支补贴面积458.97万亩,按每亩62元的标准应得到28456万元的农资增支补贴款。合计全市种粮农户可得补贴款达34697万元,户均补贴340元,补贴金额比2010年度增加75%。截至5月底把粮食补贴资金全部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这项政策共使我市102万农户受益,将党和政府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

(三)抓好村级“三项资金”管理,确保村级保障经费足额到位。2010年开始村级“三项资金”保障标准由村均6万元提高到8万元,为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2008年我市从三方面抓好村级资金管理,确保村级保障经费每村8万元足额到位。一是统一资金管理,村级保障经费统一纳入县区级财政管理,在银行设立“村级经费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二是统一会计核算,在县区范围内统一规范帐务处理。乡镇财政所年初要编制年度村级经费预算,全市预算安排村级资金1.1亿元,县区财政局严格依据预算按照序时进度拨付,到目前已安排使用4000万元。三是统一支出标准,村干部报酬要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5倍,五保户供养费要不低于每人每月100元,村级办公费要控制在每年5000元内,报刊征订费每村每年不得超过1000元。

二、加强对乡镇财政的指导和监督

(一)切实推进乡镇财政职能转变。根据省厅《关于推进乡镇财政职能转变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按照“一围绕”、“二完善”、“三转变”、“四强化”的要求,我们和县区财政部门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督促县区财政部门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构建新的乡镇财政服务平台和工作机制,合理确定了乡镇财政所岗位职责,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完成了乡镇财政职能转变工作。同时要求县区组织广大乡镇财政干部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将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二)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上级下达的项目和资金将比较多,管好用好这些资金,是基层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基层财政部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着力点之一。我们高度重视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今年采取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等措施,把项目建设好,资金管理好,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月份我们联合了市纪委、市农工办、市审计局对全市涉农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了大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规范和整改。

(三)开展乡镇财政收入上台阶活动。我市三县四区共108个乡镇及街道办,近几年乡镇财政收入总量虽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幅度,但由于乡镇工业企业少,税收增长乏力;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大幅度下降。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组织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并全市乡镇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让所有乡镇的财政收入都达到千万元以上。目前已达到千万元的乡镇要向亿元乡镇迈进。结合我市乡镇财政现状,我们在全市开展乡镇财政收入增长上台阶活动。以2010年各乡镇财政收入为基础,设置300、500、1000、5000、和10000万元五个台阶。从2010年起,每年各乡镇的财政收入必须上一个台阶,并把所有乡镇进行对号入座,制定各乡镇收入上台阶计划,对增幅大的乡镇给予一定奖励,确保在2010年所有乡镇的财政收入都达到千万元以上。准备以市政府办名义出台《促进乡镇财政增收实施意见》文件,目前征求意见稿已定稿。

(四)进一步加强人民来信来访工作。建立健全查处、反馈、查询和通报制度。本着对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切实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防止案件滞留或不了了之。加大重点问题的解决力度,对一些上访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

(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乡镇财政职能转换、乡镇债务化解、乡镇财政走出困境、涉农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做好了有关信息上报工作,向市委、市政府上报信息12条,在日报宣传报道10次,为各级领导了解掌握改革新动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三、做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工作

(一)完成全市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级验收。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项目管理办法》和省有关文件精神,与农业资源开发局一起组成验收组,于5月5日至5月9日,对全市2010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世行三期农灌项目和黄河故道农业开发项目进行了全面验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限期整改。:

(二)完成2008年度农业开发项目计划编报工作。全市申报2008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治理面积14.15万亩,项目总投资8252.0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240万元;全市报批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6个,其中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2个,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530.77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140万元(财政资金中有偿资金1605万元,无偿资金535万元);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农业灌溉三期项目,计划开发面积5万亩,项目总投资345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850万元。全市申报黄河故道农业开发项目计划开发面积3万亩,项目总投资128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100万元。全市申报丘陵山区农业开发项目计划开发面积2万亩,项目总投资330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100万元。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1、加强乡镇财政建设,促进收入上台阶。规范乡镇财政基础工作,强化乡镇财政制度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确保2008年50%乡镇财政收超千万元,下半年要出台乡镇财政增收具体考核办法。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规范“一折通”发放。配合市委、市政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参与乡镇机构改革,测算改革成本。规范“一折通”发放范围,争取把所有涉农资金纳入“一折通”发放,并联合纪委、农业部门对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篇4

第一条为了促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综合开发是指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

第三条农业综合开发的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第四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

土地治理项目,包括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粮棉油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土地复垦等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草场改良、小流域治理、土地沙化治理、生态林建设等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产业化经营项目,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第五条农业综合开发应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投资政策。

第六条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效益优先,兼顾公平;

(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三)集中投入,不留缺口;

(四)奖优罚劣,激励竞争。

农业综合开发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

第七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二)规模开发,产业化经营;

(三)依靠科技,注重效益;

(四)公平竞争,择优立项。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自下而上申报。

第八条依照统一组织、分级管理的原则,合理划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以下简称省)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的管理权限和职责。

第二章扶持重点

第九条农业综合开发主要扶持农业主产区,重点扶持粮食主产区。农业主产区按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商品量以省为单位确定。

非农业主产区的省应确定本地区重点扶持的农业主产县(包括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旗及农场,下同)。

第十条土地治理项目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结合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业、林业、水利措施综合配套,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第十一条产业化经营项目应参照国家制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状况,确定重点扶持的优势农产品产业。通过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第十二条土地治理项目扶持对象应以农民为重点。

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的对象包括部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含省级农发机构审定的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

第十三条由国家农发办确定纳入扶持范围的农业综合开发县,并按照“总量控制、适度进出、奖优罚劣、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三章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中央财政根据财力可能逐年增加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

第十五条财政部依据各地财力状况分别确定各省地方财政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的配套比例。

省级财政承担的配套资金总体上不低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80%。省级财政可以在确保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前提下根据地(包括设区的市、自治州、盟,下同)、县财力状况确定不同的配套比例。

地方各级财政配套资金应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乡级财政不承担资金配套任务。

第十六条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对象应有必要的投入。

土地治理项目的农村集体和农民筹资(含以物折资)投劳,要严格按照“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数量控制”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筹集,并纳入村内“一事一议”范畴,实行专项管理。

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自筹资金应不低于财政投资的50%。

第十七条农业综合开发可以采取补贴、贴息、有偿扶持等多种形式,吸引金融资金、民间资本、工商资本以及外资,逐步扩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

第十八条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分配以综合因素法为主,按资源条件和工作质量测算各省中央财政资金投资指标。

各省产业化经营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资规模根据项目申报情况确定。

第十九条每年新增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重点用于农业主产区。各省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应对农业主产县进行重点投入。

第二十条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原则上70%以上用于土地治理项目,30%以下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具体投入比例根据各省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要求确定。

农业综合开发应逐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中科技投入所占比重。

第二十一条用于土地治理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全部无偿投入。

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实行有偿和无偿扶持相结合,以有偿扶持为主。财政资金可以投资参股产业化经营项目,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用于土地治理项目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使用范围包括:

(一)总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水库、塘坝及拦河坝的改建、扩建、加固、新建;总装机容量在5000Kw以下的机电排灌站的改造、续建、新建及其配套的35KV以下输变电设备;新打、修复机电井及配套的机、泵和10KV以下的输变电设备;灌排渠道开挖、疏浚、衬砌及配套建筑物;发展节水灌溉所需的建材、管材及喷滴灌设备。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及其管理办法由国家农发办另行制定。

(二)修建农田机耕路所需沙石料、改良土壤所需绿肥种子及秸秆还田机械设备、机械平整土地的施工;优良品种的购置、繁育及加工所需的工程设施、配套设备;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所需的小型仪器设备及示范、培训;购置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的补助等。

(三)营造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所需的苗木购置(或苗圃建设)及工程设施;牧区改良草场所需种子购置、灌溉设施、草场围栏、青贮窖、饲料加工、牲畜棚圈等。

第二十三条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使用范围包括:

(一)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所需的灌排设施、农用道路、输变电设备及温室大棚,品种改良、种苗繁育设施,产品整理、分级、清洗、包装等采后处理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二)养殖基地建设所需的灌排设施、农用道路及输变电设备等,种苗繁育、品种改良设施,养殖基地生产设施,专用饲料小型生产设施,疫病防疫设施,废弃物处理及隔离环保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所需的生产车间、辅助车间、包装车间、成品库、原料库、低温库、加工设备、辅助设备及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设施;质量检验设施,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对基地的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等。

(四)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储藏保鲜项目所需的气调库、预冷库、低温库、设备购置安装及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设施,产品质量检测设施,卫生防疫与动植物检疫设施,废弃物配套处理设施,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交易场所建设等。

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财政无偿资金应用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初步设计)所需费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所发生的费用,部分必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补助。

第二十四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其他使用范围包括:

(一)贷款贴息。从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单独安排资金,专项用于符合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范围的贷款项目的贴息。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二)县级农发机构项目管理费。按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投资的一定比例提取使用:财政投资500万元以下的按3.5%提取,1000万元以下的其超过500万元的部分按1.5%提取,超过1000万元的其超过部分按0.5%提取。项目管理费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列支,主要用于项目实地考察、检查验收、业务培训、项目及工程招标、资金和项目公示以及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治理项目一般工程初步设计等方面的支出,不得用于人员工资、补贴、购置车辆等行政经费开支。地、省级农发机构和国家农发办由本级财政预算单独安排事业费用于项目管理各项支出,不得另提项目管理费。

(三)土地治理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监理费及其勘察设计费。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列支,按实际支出数计入项目工程成本。具体办法由国家农发办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第二十五条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按规定范围使用资金,严禁挤占挪用。

第二十六条财政无偿资金通过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及时、足额拨付。有偿资金通过财政部门履行承借手续,按规定程序支付,逐级统一归还。

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已批准的项目计划、初步设计、工程建设进度及时拨借资金。

第二十七条财政无偿资金的使用实行县级报账制。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手续及时办理报账。报账资金的拨付实行转账结算,严格控制现金支出,严禁白条入账。

县级农发机构借出财政有偿资金,要落实还款责任,借款单位或个人须有担保。对确实难以偿还的财政有偿资金实行呆账核销,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制定。

第二十八条各级农发机构应采取自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等方式,加强对资金拨借、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级农发机构应积极配合审计和财政监督机构等部门的审计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十九条国家农发办对经查明的挤占、挪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虚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违规违纪问题,应责令改正,追回资金,并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第四章项目管理

第三十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前期准备是指项目正式申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开发规划、建立项目库、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准备工作应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第三十一条各级农发机构应依据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定本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及阶段性开发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地治理项目库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库。

第三十二条存入项目库的项目应达到项目建议书的要求。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土地治理项目:开发的必要性及条件,建设范围、规模及主要治理措施,投资估算及来源(含农民筹资投劳计划),效益预测。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条件,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评价。

项目建议书经省级或地级农发机构实地考察合格,可存入项目库,拟扶持项目从项目库中择优选择。

第三十三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或组织有关专家编制。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土地治理项目:项目背景,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等现状;水土资源评价;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治理范围、地点、规模;工程量及主要工程、农艺措施;项目区现状及工程平面布置图;投资估算及筹资方案;经2/3以上农户签字同意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农民筹资投劳计划及自愿开发证明材料;综合效益评价;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项目组织与管理。

第三十四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单位一般应在上年度申报下年度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各级农发机构应区别各类项目不同情况,积极推行项目招商或项目招投标,项目申报指南,在较大范围内择优选项。

第三十五条国家农发办和省级农发机构应按职责分工组织项目评估,对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资金配套与偿还能力的可靠性进行审查和综合评价,为项目确立提供决策依据。

国家农发办和省级农发机构应对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单位附报的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城郊新建项目征用土地的批准文件以及干旱地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申报单位附报的水利部门出具的水资源条件鉴定意见等进行审查和评价。

项目评估采取专家评议、现场答辩、实地考察等形式。对虚报材料或财务经营状况不清的,实行一票否决。

项目评估应建立责任制,明确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责任。评估人员应对评估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因评估结论失实影响项目正确决策的,评估人员及其所属评估机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六条土地治理项目立项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应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项目区水源有保证,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灌排骨干工程基本具备;开发治理的地块集中连片,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年度单个项目相对连片开发面积,原则上平原地区不低于1万亩、丘陵山区不低于5000亩。

(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应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治理区面积集中连片,具有一定开发治理条件,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年度单个项目相对连片治理面积,天然草场5000亩以上,人工草场1000亩以上,小流域治理和土地沙化治理5000亩以上。

(三)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应符合区域水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和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直接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提供水利灌排条件;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一般不低于5万亩、不超过30万亩。

第三十七条产业化经营项目立项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或其控股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经营期在两年以上,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有较强的自筹资金能力,能保证资金安全运行;近两年资产负债率小于70%,银行信用等级a级以上(含a级,未向银行贷款的除外);开发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竞争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与农户建立了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项目安排一般限于农业综合开发县。

(二)除具备前项规定的条件外,种植养殖基地项目须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须有优势农产品基地作依托,向农户采购的原料占所需原料的70%以上;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项目须为项目区提供与生产和加工相关的服务。

(三)以省为单位,产业化经营项目年度中央财政资金的50%以上用于中央财政投资300万元(除重庆外的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不低于200万元,下同)以上的单个产业化经营项目,其他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单个项目年度中央财政投资一般不低于100万元。

第三十八条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及中央财政年度投资或分年投资合计在500万元以上的其他土地治理项目和中央财政年度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产业化经营项目由国家农发办组织评估、审定。

其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般由省级农发机构组织评估、审定,部分项目可以委托地级农发机构组织评估、审定,国家农发办进行指导、监督和抽查。

第三十九条在项目评估可行的基础上,按照项目管理权责,由国家农发办或省级农发机构根据财力可能,遵循合理布局的原则,择优确定所扶持项目并编入项目计划。

第四十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原则上实行一年一定的办法。国家农发办逐年下达中央财政投资控制指标,作为省级农发机构编制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的依据。

第四十一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初步设计应由具备相应资质或能力的单位编制,其内容包括:项目总体设计,主要建筑物设计,机械、设备及仪器购置计划,配套设施设计,主要工程概算,项目区现状图和工程设计图等。

初步设计由省级或地级农发机构组织审定,或委托相关技术部门审定。

第四十二条地方农发机构应逐级编制、汇总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年度项目实施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编制说明书。包括开发范围及变更情况、区域布局与开发重点、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构成、开发任务与项目安排、主要治理措施及投资构成、预期效益目标等。

(二)项目计划表。各类项目计划表的格式由国家农发办统一制发。

(三)附件:省级财政对承担配套资金、按期归还财政有偿资金的承诺意见。

第四十三条国家农发办主要批复土地治理项目年度实施计划的开发范围、任务及投资额等。省级农发机构根据国家农发办的批复向下批复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并报国家农发办备案。

产业化经营项目年度实施计划300万元以上的由国家农发办批复,其他项目年度实施计划由省级农发机构批复。

省级农发机构应按照国家农发办规定的时间向国家农发办申报项目年度实施计划或备案其批复的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国家农发办应及时批复或核查。国家农发办对省级农发机构报送备案的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在1个月内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同意。批复或备案的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作为拨借中央财政资金和进行检查验收的依据。

第四十四条年度项目实施计划进行调整、变更和终止的,应按照以下规定进行。

(一)凡建设内容调整涉及财政资金额度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应在项目初步设计重新审定后逐级报经国家农发办批准;低于100万元的,应由组织审定该项目初步设计的省级或地级农发机构批准。

(二)项目变更(指项目性质、建设地点、项目实施单位的任何一项变更)或终止,须逐级报经组织该项目评估审定的国家农发办或省级农发机构批准。由省级农发机构批准变更或终止的项目,需报国家农发办备案。因项目变更而实施的新项目需按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附报新建单位相关证明材料。

(三)项目变更、终止经国家农发办或省级农发机构批准后,县级农发机构应及时将项目变更或终止的决定正式通知项目实施单位或农民,并说明变更或终止的理由。

(四)经批准终止的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县级农发机构须在收到项目终止正式通知1个月内逐级上缴国家农发办。

(五)终止项目及因项目变更取消的项目,其已发生的有关费用支出,原则上由项目实施单位自行负担。

(六)所有项目的调整、变更或终止,应在项目立项当年年底或次年6月底之前集中申报,逾期由国家农发办逐级收回资金。

第四十五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期为1—2年。凡纳入计划的项目,应如期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标准。

第四十六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应当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

土地治理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主要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主要单项工程的施工,由具备相应资质或能力的单位进行监理。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及农村集体、农民自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应推行公示制。

第四十七条项目实施单位应按照经批准的初步设计组织实施,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规模、标准和主要建设内容。

第四十八条各级农发机构要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检查监督,进行定期检查或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十九条省级农发机构应在每年3月底前向国家农发办报送上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

第五十条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包括国家制定的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及工程建设标准,项目年度实施计划批复、调整及资金拨借文件以及经批准的项目初步设计。

第五十一条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情况,项目建设任务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主要工程建设的质量情况,资金到位及农民筹资投劳情况、资金使用和回收落实情况,工程运行管理和文档管理情况等。

第五十二条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一般由省级农发机构进行验收,部分竣工项目可以委托地级农发机构验收。

县级农发机构和项目实施单位应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前的准备工作,由地级农发机构进行督查。

第五十三条国家农发办对项目竣工验收每3年进行1次考评。省级农发机构在对竣工项目组织验收的基础上向国家农发办提交验收考评申请并附验收总结报告。国家农发办按一定比例随机抽样确定考评县或项目的数量和名单,采取直接组织和委托的方式进行考评。

国家农发办对竣工验收项目考评后,按考评标准作出是否合格的综合评价。

第五十四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当明确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管护主体应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度,保证项目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各级农发机构应做好后期项目监测评价工作,为改进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第五十五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应按照“谁受益谁负担”、“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筹集项目运行管护费用;推行建立自主管理灌排区的投资、养护管理机制;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对形成的资产实行有效管理。

第五十六条对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损毁工程,其修复所需资金原则上由各省自行解决。遇有特大灾情,国家农发办视财力情况予以适当补助。

第五十七条实行农业综合开发县末位暂停制度。对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农业综合开发县,国家农发办应当暂停或取消其开发县资格。

国家农发办应对竣工项目验收考评不合格的省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在限期内未能认真整改的,国家农发办可以不予安排新增资金、调减现有投资规模或者暂停投资。

第五章附则

第五十八条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均含本数。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篇5

农业资源开发局和财政厅联合召开这次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情况,肯定成绩,表彰先进,研究分析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人民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战在农业综合开发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对国家农发办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马上,国家农发办刘世江副主任、委连珍副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下午,吴洪彪同志和黄晓平同志对今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具体部署。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强农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自1988年实施以来,历经16年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为我农产品实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推进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指导方针,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扶持优势农产品生产,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20__年至____年,全累计改造中低产田540.1万亩,植树造林26.4万亩,改造沿海已围滩涂51.9万亩,建成了一批标准化的优质农产品基地,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5.7亿公斤。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了新的步伐。三年来,农业综合开发投资产业化经营项目7.7亿元,扶持了85个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了180多万亩优势农产品基地,培育了一批优质品牌农产品,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力军。三是农业科技水平再上新的台阶。项目区引进粮食、瓜果、蔬菜、苗木新品种620多个,示范推广实用技术360多项。重点建设了6个部级、24个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科技示范项目,发挥了良好的辐射示范作用,成为展示我现代农业的重要窗口。四是机制创新取得了新的进展。适应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全面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竞争立项、土建工程招投标和物资设备的政府采购制度,建立和完善了项目库制度,全面推行了县级财政报账制。另外,在实行项目公示制、吸引"三资"、改革产权制度、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摆上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综合开发作为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农业综合开发是财政增加农业投入的战略性措施,是我目前直接扶持农业的最大投资和农民直接受益的最大项目,是符合国家公共财政和wto规则要求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等综合措施,有利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巩固和提高我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农业综合开发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力量。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当前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综合开发重视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围绕场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依托农户发展生产,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矗同时,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国家财政、银行贷款、企业、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自筹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了良好的投资运行机制,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第三,农业综合开发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建设农产品营销场,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等多种途径,提高了农业收益,增加了农民收入,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农业开发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一般比非项目区高出300元以上,高的多达500-600元。

第四,农业综合开发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综合开发的过程也是一个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过程。农业综合开发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建立协调一致的农田新格局;

坚持建设规范的灌排体系,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坚持在项目区绿化造林,营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同时,农业综合开发对我丘陵山区、沿海滩涂等后备资源进行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推动了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综合开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开发的机制和体制与场经济发展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开发的面铺得过大,有些地方项目和资金安排重点还不够突出,效益不高;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还不够开阔;农业综合开发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少数地方项目和资金管理薄弱,存在违规违纪问题等等。因此,各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工作力度,抓住发展机遇,坚持改革、创新和发展,促进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二、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吁明确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方向

当前,我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政府支持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必须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这是增强我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之道。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提高农业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改革完善投资机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努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的新局面。在推进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一是规模开发的原则。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实行规模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要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集中连片开发,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主导产业。所有位于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内的农业综合开发县,都要按照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规划的要求,围绕1-2个优势产业,统筹安排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减少项目个数,扩大项目规模,实行集中扶持、连续扶持,发挥规模效益。要加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综合示范区建设,力争在2-3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差别发展的原则。要注重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重点培育富有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增长点,使资源优势变为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优势,走出一条立足区域优势和主导产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综合开发要按照《江苏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规划(____-20__)》,重点扶持优质水稻、特色蔬菜等16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

三是产业取向的原则。农业综合开发必须实现从分散的项目建设目标向产业建设目标的根本转变。要克服以往项目缺乏连续性,后续工作跟不上,开发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的弊端,围绕优势农产品产业,统筹项目安排,土地治理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融入到优势产业建设之中,形成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尝有效益的优势农产品产业群。

四是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区域布局上,农业综合开发要突出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基地为载体,以企业为龙头,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建设专业化飞标准化、优质化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完善配套建设基础设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基础条件。中低产田改造不能单纯地就改造而改造,要讲究投资效益,围绕优势农产品基地布局建设改造。要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出口创汇型、成长型和部分骨干龙头企业,尤其要积极扶持主营产品优势明显、出口创汇潜力大的外向型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的带动功能和场竞争能力;要加强科技创新,坚持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原则,积极推广实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项目要突出农产品产业链开发,提高产业的科技竞争力。加大项目区农民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为推进产业化快速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动力。

五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前提,以农民是否满意为标准。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和二次分配等多种方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如果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自身的利益,而不能带动农民增收,这样的企业即使发展前景再好也不能扶持。

三、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

经过多年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农业综合开发从资金的筹集管理,到项目的确定、建设和管护,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规范的制度,较好地保证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规范运作和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下一阶段,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场经济、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改革要求,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完善投资政策,加强科学管理,创新运行机制,全面提高我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

(一)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创新。要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大机制创新力度,政府主导与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公开选项,增加选项透明度,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产业化经营项目由级负责在全范围内公开选项,土地治理项目要在县级及项目区公示。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投标,择优选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设单位也要通过招投标来择优确定。推行物资设备政府采购制,提高投资效益,保护国家和农民利益。要积极开展项目工程监理制,聘请有资质的单位、有相应资质或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监理,保证工程质量。二是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对于公益性项目来说,实施主体不明确,实施项目的贵、权、利错位,容易导致项目建设成本增加,影响财政资金投资效益。因此,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都必须逐步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和责任,由实施主体对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项目投资的管理和安全负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投资效益。三是加快推行农业综合开发产权制度改革。要切实克服重建轻管的思想,增强管护意识,对已建成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及时明晰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建立必要的运行管理制度,保证项目正常运转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是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土地治理项目的确立,要以"农民要办"为前提,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采用民主的方法,多与农民商量,努力把一家一户农民想办但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办实办好,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确立,要以带动农民增收为前提,让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要更多地吸收农民工参与,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五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开发的试点工作。这是农业综合开发新的工作内容,要积极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认真制定周密的试点方案,积极稳妥地开展试点工作。

(二)全面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水平。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高效、安全运行。一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提高选项的科学性。总体上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效果较好,但也有一些项目效益较低,甚至由于场波动等因素,导致项目难以实施。项目前期评估论证不充分、选项不准是一个重要原因。要切实加强项目评估论证工作,建立严格的项目评审责任制,提高项目评估论证的水平和质量。二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项目和资金管理有机结合,以资金投入确定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全面推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帐制,实行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的"三专"管理。实行项目法人制管理的项目,要改革项目资金拨付方式。要加强财政有偿投入资金的使用管理,强化债务管理,按照"谁受益、谁还款"的原则落实还款责任,确保及时足额偿还,形成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的良性循环机制,防止形成债务风险。三是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严禁挤占挪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前,必须由有资质的部门进行项目审计。凡发现违反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挪作他用等现象的,除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外,酌情扣减当地今后年度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把对龙头企业的积极扶持与严格监管结合起来,加强项目立项评审工作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工作,防止企业多头申报项目,严防资不抵债、经营业绩不良和不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的企业,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确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四是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激励机制。按照公正、公平、公开和奖优罚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分配的综合因素法。对因项目和资金管理中存在违纪违规问题,造成工作损失或恶劣影响的项目县,要视情节暂停或取消其项目县资格;加强目标考核,实行项目县"末位警告、暂停"的办法,对项目县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各地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绩效考核,财政资金的投入与工作绩效考核挂钩,向先进地区倾斜。

(三)多渠道增加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要按照"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原则,引导整合各方力量,积极探索多种渠道的投入机制和形式多样的开发方式,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力度。要通过贴息、补助和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等手段,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逐步形成多渠道、多途径的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格局。一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配套投入力度。根据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继续实行差别配套政策。苏北地区以级配套为主,、县()配套为辅;苏中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县及黄茅老区参照苏北地区的配套政策;苏南地区以、县()配套为主,级配套为辅。县财政必须确保配套资金足额到位,各根据财力情况确定县配套比例,但不得转由乡镇财政负担。要逐步推行"财政资金倒配制",根据县财政资金的配套能力确定以上财政资金投资规模。二是引导、鼓励、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加投入,完善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政策。农民群众是农业综合开发的直接受益者,要调动农民群众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土地治理项目的农村集体、农民群众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要严格按照"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数量控制"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筹集,并纳入村内"一事一议"范畴,实行专项管理,不准搞强迫命令。农民自筹中应以投劳折资为主,以物折资或筹资应符合国家和的有关政策规定。二是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三资"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引导、鼓励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拓宽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渠道,做大农业综合开发的投资规模,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要通过规划指导、政策引导、环境营造,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软环境,调动各类主体投资农业开发的积极性。四是继续实施级专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针对部分特殊的资源状况,继续实施高沙土、丘陵山区、采煤塌陷地和滩涂开发。财政投入的重点,要进一步向公共服务倾斜,把更多的资源用在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公共设施上。依据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必须分开的原则,从今年开始,政府决定调整级滩涂开发投资机制,参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由农业资源开发局按项目管理级滩涂开发专项资金,财政厅行使资金的监督管理职能。

四、加强领导转变作风,努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新时期我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服务,转变作风、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领导,把农业综合开发摆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项目区调查研究,研究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谋划发展的新思路,落实解决问题的新对策。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各地要加大统筹协调的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协作,相互配合。尤其是各级开发、财政部门更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改进工作作风。农业综合开发的主战场在农村,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端正对农民的认识,从感情上密切与农民的联系,真情关爱农民,真心帮助农民,真诚对待农民。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到项目区农民群众中,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办农民之所盼,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做表面文章,杜绝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项目区群众真正享受到农业综合开发的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现状;应对措施;固镇县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02-04-02

县级农业综合执法队既是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行政执法机构,同时又担负着法律法规宣传和农业技术指导工作,其执法人员对农资生产经营者是管理与服务并重,对种植户更是服务到田间地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依法治国的深入,笔者认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在管理现代农业公共事务、“外塑形象,内增活力”、维护公平竞争、“打劣扶优”和实现“依法治农”目标中将居主导地位。

1固镇县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现状

1.1成立机构2000年,县农业部门经编制部门批准成立了“固镇县农业综合执法队”(固编字[2000]第03)。2008年,固镇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下文对县农业综合执法队职能进行了调整(固编办[2008]7号),隶属固镇县农业委员会,股级建制,从农委机关及目前尚具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的人员中抽人办公。2008年底,固镇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根据省编办、财政厅、农委《关于做好全省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中种子管理机构调整工作的通知》(皖编办[2007]161号),文件精神,下文成立了固镇县种子管理站(加挂“固镇县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牌子)(固编[2008]11号),事业单位,隶属县农业委员会,财政全额拨款,核定人员编制8名,内部调剂,其中股级领导职数1名。固镇县种子管理站与农业综合执法队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1.2综合执法的职责范围和权限文件明确由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相对集中行使对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执法监管职能以及植物检疫、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植物新品种引进和保护的部分执法管理职能,具体职责任务是:在县农委的领导下,履行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由县级农业部门承担的法定职责,负责全县辖区内种子、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检查,以及违犯农业法律、法规、规章案件的查处工作。

1.3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1.3.1严把两关提升素质一是把好“上岗培训关”。全委农业行政执法人员上岗前都要经过省农委法规处培训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政执法证》方可上岗。二是把好执法纪律关。建立健全了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守则、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规定,认真执行好行政执法纪律,严格规范执法行为。

1.3.2安排办公场所固定执法人员县种子管理站与县农业综合执法队合署办公,县农委安排执法队4间办公室,其中队长(站长)室1间,财务室1间,农业综合执法集体办公室2间;有7名持部发执法证件,7名人员全部在岗,公务员1人(县农委分管副主任),事业编制3人,其他3人。

1.3.3建章立制严格管理一是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县农业综合执法队先后制定了《工作制度》、《考勤奖惩制度》、《请销假制度》、《农业综合执法例会制度》、《执法人员守则》和执法文书档案管理及案件评议、审批、备案、协办等规章制度。二是严格实行政务公开,明确执法主体,公布有关执法依据、职责范围、案件查处、各类行政许可的办理程序,公布农业行政执法廉政守则、执法人员守则和举报制度,设立公示举报电话等。三是狠抓规范执法。规范执法主体,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规范执法人员,严格执法资格认证;规范执法证件管理;规范使用执法文书;规范执法程序,坚持按《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办案。四是加强执法队伍教育管理。坚持开展执法为民的宗旨教育,认真执行农业部“农业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农业部出台的“六条禁令”是:执法机构要与生产经营机构在人员和财务上分开,禁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执法人员要严格遵守办案纪律,廉洁自律,禁止接受吃请和收受好处;要恪尽职守,秉公执法,禁止借办案之机为自己和亲友谋利;要认真遵守办案程序,禁止违反程序办案;要认真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制度,禁止下达罚款指标;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禁止作风粗暴。),严格规范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行为。

1.3.4组织领导县农委加强依法行政和农资市场监管组织领导,成立“固镇县农业综合执法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农委主任任组长亲自抓,分管副主任具体抓,每年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暨农资市场集中整治任务安排和工作总结会,制定方案、听汇报、找不足、明责任,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领导,协调内部有关单位(科室)配合执法队做好农资市场日常监管工作,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3.5执法经费保障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是我们农业部门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近5a在农业综合执法队的主动努力下,在县农委的积极协商下,争取到了县委、县政府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财政预算农业综合执法经费6万元,并确保以后农业综合执法经费的正常拨付。县农委近年加强对农业综合执法队伍的硬件建设,给农业综合执法队配备了1台执法车辆、6台电脑、1台照相机、1台打印机、1台传真机和1台投影仪等信息传递、调查取证及业务培训器材。

2当前农业综合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综合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一般7名农业执法人员,学法律的只有1人,5名执法人员是大学本科,但只有1名第一学历是本科。有一部分执法人员是年轻人,缺乏经验,干事浮躁,执法不能独挡一面。

2.2执法装备量少质差农业行政执法车辆虽已配备,但由农委统一安排,有时会被其它科室占用,无法保证正常执法需要,同时执法车辆为小轿车,在没收农资时无法装载。电脑均为5a前配备的,运行速度太慢,查询资料需花费太多时间。打印、取证设备亦是严重老化。

2.3综合执法工作经费不足面对全县农资市场光是抽样检测费用就得近5万元,加上人员办公、市场检查、跨区办案,以及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等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2.4农资市场多、乱、杂固镇县下辖11个乡镇,农资集贸市场近50个,农资经营单位有300多户,多数经营户种子、农药、化肥均经营,加上有部分经营户座落在村里,管理与服务起来非常困难。

2.5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农资经营者没有经过培训就自行经营(农资市场是放开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防范意识、安全意识不强,存在违法违规经营的现象,给农业生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3应对措施

(1)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整体执法水平,高标准严要求地建立一支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当好农民的安全卫士。

(2)大力改善执法的交通、取证、检测等办案条件,规范办案程序,做到客观、公正、公平执法。

(3)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加大对农业综合执法的县级财政预算数额,保证人头经费、日常办公经费和执法办案经费等。

(4)完善机制推动执法工作,强化提高农资经营户为农服务意识,每年春秋两季,县农业综合执队在执法检查的基础上,与公安、工商、质监等单位集中开展2次以上联合执法检查;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监管责任人,形成责任到人的监管体系;每年集中组织多次相关法律、科技知识下乡活动,特别是着重宣传购买农资的注意事项,多渠道地公布举报电话,提高农民防范意识,严厉查处和打击违法从事农资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5)落实好自身农业综合执法责任,解决农资经营户进货渠道不规范,销售农资不向农民出具发票等问题,建立《农资营销登记管理制度》。要求经营单位和个人认真记载统一发放的进货台账、销货台账,保存整理好进货发票,向购买方出具销货发票、质量保证书和商品信用卡,使进货渠道、销售对象一目了然,向农民承诺质量;建立《农资销售留样备份制度》,对各农资经销点经营的各类农资全部实行1式3份留样,农业综合执法方、售货方、购货方各留存1份,为查处农资纠纷储备第一手资料,以规范农资供应方的行为。

(6)严格落实《农资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农资进入市场;建立《农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各农资经营门点对售出的农资坚持“谁售出、谁服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进货报检和销售登记制度》,要求各农资销售单位和个人将其产品的品种、数量、购货人及住址等详细情况定期上报,各销售网点在进货前向农业综合执法单位提供生产企业的相关资质,以及法定质检机构的检验报告,定期或不定期抽检,不合格产品严禁流入市场,以形成对农资产品质量长效、动态的监控机制。

(7)建立经营主体准入上报备案制度。对准备经营农资和已经正常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在开业前,办理营业执照后,向固镇县农业综合执法单位进行上报备案,以便进行正常市场监管。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篇7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管理

1、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扫尾工作,规范补换发经营权证档案管理。20__年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换发补发工作已全面结束,做到了“一书一证”、“两个100%”落实到户,并逐步建立起权属明晰、管理科学、职责明确、体系健全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制。我站按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对补换发经营权证的入户确认表、登记簿、申请书、统计表等都装订成册,全县共装订了3000余本,分别由县、乡(镇)、村妥善保管,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合同资料的完整性。

2、妥善处理农村土地纠纷,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案件的查处工作。今年共接访并办理了三岔河镇三岔河村四组与钱氏家族、三岔河镇大嘴子的韩祝建、中枢镇环城社区的方存娣等20余起土地纠纷上访案件。我站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由县、乡(镇)经管站组成调查组,及时对上访农户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做了妥善的处理,并将处理意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3、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专题调研。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情况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农办经[20__]5号)及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我站对10个乡镇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速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时将专题调研报告上报省市有关部门,为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二)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和监督检查

1、继续落实《##县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在对全县10个乡镇全面推行“村账乡(镇)管、村财村用”的农村财务统管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代管延伸到村民小组,在各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建立“农村集体资金专户”,加大对农村集体资金的管理力度,推进了农村财务管理及监督的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管理。按照《##县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各乡镇农村财务票据管理人员进行了专项业务培训50余人次,并对板桥、三岔河、马衔、大莫古、芳华、小百户等乡(镇)的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进行了年度抽样检查。抽检收款收据3827本,其中已核销1701本,作废2544套,收费金额共计 5111.82万元。各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20__年至20__年领购、使用的“##县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5521本、核销2850本,与该票据相关的收款收入16146.75万元,实际入账19335.24万元。20__年发放农村财务专用收据1200本、60000份,已按有关要求进行了规范化使用,将在年底进行抽检和核销。

3、按照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农村财务管理及会计人员管理调查的函》的要求,配合县财政局,完成了农村财务管理及会计管理人员的调查工作。全县10个乡镇,140个村(居)民委员会,1384个村民小组,共152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主体,已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如期执行新会计制度。实行村账、组账乡(镇)代管和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有140个村民委员会和653个村民小组,占村委会的100%、村民小组的47.18%。县、乡(镇)、村共有农村财务管理人员546人,全部参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培训,培训率100%。

4、按照《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20__年政务公开和村(居)务公开及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查与调研的通知》要求,参与了全县的政务公开和村(居)务公开及民主管理的督查与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

(三)继续落实减负政策和措施,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1、广泛宣传《云南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实施办法》,并以县政府办的文件下发了20__年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以资代劳限额标准。与县农开办、县农技中心、农环站等单位沟通、协作,积极参与了我县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和农田综合治理等项目的立项申报、审批工作。20__年审批了中枢镇的大泼村委会、四河居委会、中纪村委会、茶花村委会的测土配方、农业综合开发和芳镇雍家村委会马铃薯科技示范推广等项目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申请报告。

2、加强对涉农收费项目的监督检查。查处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35件,涉案资金3万元,各种专项治理减轻农民负担0.21万元,有效遏制了各种乱收费行为。按省市要求,开展了当前农民水费负担项目有关情况的调查,对农民水费负担的现状、水费收取管理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研究制定减轻农民水费负担综合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3、严格在部门工作承诺时间内开展涉农上访案件的查处工作。由于各项减负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20__年全县未发生因农民负担而引发的上访案件。

4、顺利完成了农业部的农民负担监测点的半年、年报工作,由于监测点工作成绩突出,被农业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邀请参加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的全国农民负担监测点培训会议,并代表云南省作交流发言。

(四)按质按量完成农经统计工作

1、认真完成了农产品价格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月报工作、四个季度的农村经济运行分析、四个季度的农户收入预报、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统计、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统计和农村经济统计报表工作。

2、承担了省农业厅市场与经济信息处的农业基点、农产品成本调查等工作,并按方案要求按期完成了相应的物价和农产品成本统计和核算报表。

3、根据省经管站《关于开展经管总站有关征询农经统计工作意见及问卷调查的通知》要求,代表全市完成了问卷调查工作,并对有关改进和加强农经统计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被省经管站邀请参加农村入户调查方案、软件的修改和测试工作。

4、参加了全省农经统计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并代表全市提供了交流资料。

(五)加大对农经项目申报和监管力度

加大对农经项目的申报力度,为我县的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20__年共组织13个项目单位申报省级农经项目,申报成功了7个,争取到资金70万元(其中:村容村貌整治项目5个,项目资金50万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2个,项目资金20万元)的资金扶持,第二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尚未下达。二是加强对20__年至20__年农经项目的跟踪检查力度,促使各项目资金取得实效。

(六)加大“数字乡村”信息网络系统维护力度

一是充实了硬件设施建设。全县乡(镇)都配备了电脑、数码相机等。二是建立完善了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及相关应用系统,乡(镇)、村(居)委会和自然村三级网页的内容在建立“数字乡村”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完成了各个分系统网站的建立和链接,建立和完善了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及相关应用系统。三是强化网络系统维护,充实和更新了县、乡(镇)、村(居)委会和自然村四级网页的内容,实现了网络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经费少,很多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农经工作面广量大,农经站仍属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事业单位,既无收费项目,又无收费职能,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政府职能,直接面向基层,工作任务与经费需求矛盾突出。

(二)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日益增多。随着农业税费的减免,退耕还林等惠农政策,吸引了许多外出农民重新回到土地经营上来,加之有的地方管理工作不到位,农村土地变动没有及时登记到户,部分农户实际承包面积与村账本不符,有的地方承包档案资料不完整,发生土地承包纠纷后解决问题不认真等原因而引发的土地承包纠纷和上访案件较多,给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增大工作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仍以农户自行转包为主,且操作不规范,多数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有的未经发包方审查同意,为土地承包纠纷埋下了隐患。

(三)对村民小组的财务、资金代管存在一定困难,还需要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农经干部、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

(四)少数村干部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容村貌、专业合作经济等项目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尤其项目实施后,不能按时提交项目进度、实施情况和总结等资料。

三、下步工作要点

(一)继续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云南省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的宣传力度,按照“四统一”、“四相符”、“五到户”的要求,巩固和完善补发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工作,加快对权属明晰、管理科学、职责明确、体系健全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制的建设。及时调处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而引发的上访案件。

(二)严格执行《##县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县农村财务专用收款收据管理办法》等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及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促使各乡(镇)完成按时对各村、组的票据年检工作,并做好对各乡(镇)农村财务工作的交叉检查;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锁定村级债权债务总额并逐步建立村级债务动态监测体系;加大对农村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素质。

(三)继续宣传、落实有关减轻农民负担方面的方针、政策,加大涉农上访案件的查处和农村兴办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配合县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四)按照省、市有关农村入户调查方案,做好农户的生产、投入、产出、收等情况调查,并以此统计、分析和预测全县农业生产、农民收和农村经济情况。进一步做好农产品价格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月报和农村经济情况统计报表年报工作。

(五)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组织好20__年的农经项目申报工作。加强对20__年至20__年的村容村貌整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项目的监管力度,并顺利迎接省、市有关部门对农经项目的监督检查。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篇8

一、县域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那些

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十多年来,财务监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资金管理情况总体上是好的,但少数地方也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违反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地方上一是存在擅自截留挪用项目资金、改变项目用途的问题;二是擅自调整项目计划,资金没有跟着项目走,有的甚至把项目资金拨给非项目建设单位使用;三是虚列支出、虚列费用,套取项目资金,用于非项目性支出。

(二)支出管理松懈。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松懈,账务手续不规范。制度的漏洞是最大的漏洞,一些部门和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职责分明、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些项目实施单位不按规定缴纳应交税款,使用不合规发票和白条入账,有的干脆以拨代支,用收据替发票入账,还有的违规支付大量现金,造成财务管理“黑洞”;

(三)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客观原因是有的地方财政状况紧张,配套任务太重,难以按计划完成,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些问题:一是虚假配套。有的只下配套资金空头预算指标文件而不拨款;有的把本级配套资金拨付给财政资金专账,又以预算代扣形式从基层调回;还有的先把上级下拨的财政资金由财政资金专账拨付给报账资金专账,再由报账资金专账以预付工程款名义拨给工程资金专账,再由报账资金专账绕到财政预算账户,作为本级配套资金。这些表面上是财政资金按程序拨付,实质上是利用上级财政资金达到实现本级虚假配套的目的;二是迟拨资金。有的地方把本级预算配套资金和上级下达的财政资金长期压在账户上,临时周转用于发放工资,以缓解地方财政预算资金调度困难;还有的把财政资金直接从预算账户拨给其他项目,待周转使用归后再把资金拨到财政资金专账,等等。从实际情况看,突出表现为财政资金在地、县两级滞留时间较长,资金年度结转额度较大,由于迟拨资金,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进度。

(四)有偿资金未按规定使用。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有偿资金,在目前农业和农村融资体制下,实际上弥补了农业信贷资金的不足,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加大项目建设单位在资金使用上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的不断发展,财政有偿资金管理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有偿资金回收难的问题,已经危及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计划内,除了预算安排一部分外,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回收的本级有偿资金中安排,进行滚动配套的。本级有偿资金的来源有限,且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回收,这将会造成本级有偿资金的来源枯竭,使得配套资金更难落实,已经危及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二是垫付、抵顶偿还有资金的问题,已严重影响项目建设。由于县级财政直接对项目单位借款,目前,能从项目中直接回收的资金不足50%。项目单位不能归还的有偿资金,则需要县级财政拿其他资金偿还,因此县级财政还款压力较大。有的地方因财力有限,就动用当年的项目有偿资金抵扣到期的还款,甚至用当期无偿资金垫付偿还有偿资金,出现了大量项目资金空转的问题。农业综合开发项项目立项选得再准,资金不到位,发展经济也还是一句空话;三是不按计划投入有偿资金,不利于发挥有偿资金的效益。有的地方唯恐有偿资金收不回,不敢借给项目单位,待有偿资金到期后直接从账户上划给上级财政部门;也有的把有偿资金变成了财政部门的短期周转资金,任意借给非计划项目;四是违反有偿资金使用政策规定。有的随意调整占用费率、任意缩短或延长有偿资金使用期限。

以上四个方面问题违反了资金管理的规定,损害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和声誉。为了保证农业综合开发活动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迫切需要强化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工作,以便在监督中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有效对策,纠正偏差,使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二、谁来对县域农业综合开发进行财务监督

按监督主体划分,除农业综合开发系统自身监督而外,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的形式主要包括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三者必须有机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形成全方位的财务监督体系,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置于全方位监管之中。这里要强调两点:即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接受有关监督检查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作为各监督主体,除日常财务监督外,也应尽量避免重复交叉监督检查。

(一)财政监督。财政监督是指财政部门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加强监督检查,深入跟踪到项目实施单位,对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财政监督主要由财政监督监察部门(或专员办)对农业综合开发的监督,农发系统内部的监督也属于财政监督的范畴。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监督可分为三个方面。农发系统内部监督主要是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自身加强监督检查,深入项目实施单位跟踪管理,对自身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财政内部监督机构的监督是财政部门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对农业综合开发财务活动进行的监督。财政监察专员办的监督是针对某时期资金管理上的薄弱环节、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有计划地开展专项检查。它具有针对性、时间性和覆盖面广、效果突出、解决问题集中的特点,对于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指政府审计部门行使的监督。审计机关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应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的制度。农业综合开发审计主要是监督项目计划执行情况,全面地查对有关政策法规和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真实、完整、准确地提供审计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审计监督是对财政监督的再监督,是对项目建设过程及其结果的综合性监督。审计监督已成为农业综合开发验收工作必须履行的重要程序。近几年来,国家审计署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实行定期专项审计的制度,即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审计报告作为国家验收的依据之一;地方各级审计部门原则上采取每年审计一次的方法,即要求每一期或每一个年度项目全部竣工后,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行全面审计。

(三)社会监督。社会监督主要是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执行和资金运行情况应向社会公开,接受广泛的监督。社会监督包括社会团体、中介机构、项目实施单位、地方人大和政协等部门以及农民群众等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农业综合开发财务活动实施的监督。当前尤其强调农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根据《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规程》,在开发前期,农民应广泛了解政策,积极参与立项;在开发中期,农民应积极参与项目建设,进行跟踪监督;在开发后期,农民应参与建后管护,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制。作为业主,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活动中运用设计、监理、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对工程进行多层面监督,则是现阶段项目管理通行的运作方式。

三、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监督的范围与内容

财务监督主体实施的监督活动,围绕项目工程实施活动,贯穿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全过程。

1、监督项目建设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为了保证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既要加强制度建设;又是要监督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得到严格贯彻执行。还要看是否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能否及时解决;

2、监督农业综合开发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照项目计划,将项目工程资料与资金往来拨付会计资料横项结合,审查有无违反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的现象。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篇9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分支,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乎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当中,如何进一步解决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法显得十分关键。本文首先从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而后提出对策分析,目的在于可以更好地开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财务管理;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财务管理问题是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基层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十分复杂,同时很多基层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较差,给农村财务工作也带来一些困难。总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重视和及时的解决,必将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面对和总结这些问题,上下一心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最为关键的。

1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财务管理队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村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是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基层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老龄化严重,工作在一线的一些财务管理工作者年龄偏高,很难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同时这些工作者思想保守,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学习起来很吃力,创新意识又不高;还有一些基层财务管理工作者思想散漫,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责任意识,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影响财务管理工作进程,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的是综合型的人才,目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综合型人才非常少,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1.2农村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部分农村财务管理部门把注意力和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农村基本建设,忽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村级财务管理没有有效的方法,缺乏一套完整的、规范的财务管理系统以及正常运行的监督制度。管理理念不够先进,一些领导干部甚至将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与经济发展相对立,错误地认为注重财务管理是束缚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有章不遵循,管理松懈。

1.3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无规矩不成方圆,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能流于形式,要落到实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要起到约束作用,因为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就是为了约束人们的行为,保证人们的权益。而目前很多农村财务管理部门还是存在财务制度在公开后不能广泛收集群众建议的现象,农民得不到有关机构以及工作人员的合理解答,出现了库存现金以及白条抵库不能消除的现象,没有遵守财政制度。导致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

2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办法

2.1加大农村财务管理队伍培训力度,提高农村财务管理队伍综合实力

农村财务管理队伍的综合实力是保证农村财务工作顺利推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针对当前农村财务管理队伍综合实力不高的情况,农村经济部门要从培训上下功夫。首先要积极组织脱产培训,针对年龄偏大的财务工作者要有一定的耐心,让其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脚步,适应信息化办公并且可以很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工作;针对思想散漫,工作积极性差的同志要耐心鼓励,积极引导大家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吸引一些信息化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人才加入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建立规范化管理模式,创新管理理念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以农村集体经济大局为重,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同时不能忽视了管理模式,管理模式要公平,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要求、统一管理。要明确分工,落实制度。

2.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发挥群众监督的重要作用,就要坚持定期打开账户,让集体财务在群众的监督下进行,实现民主理财制度;同时其他监督部门也要积极发展自身的监督作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发挥自身监督效能切实保护农村集体利益不受侵害,保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悦眉单位:大安市大来乡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屠依群.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08).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篇10

一、强化政策宣传,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减轻农民负担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任务,我县始终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认识,强化管理,狠抓落实。

1、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思想认识。为切实将中央和省市委新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县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贯彻活动,使政策做到了家喻户晓。一是召开会议宣传贯彻。年初,县镇村层层召开会议,及时传达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使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很快宣传到户。县委及时召开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针对新时期减负工作的新特点,集中时间对全县国家干部、财经干部和村主职干部进行政策培训,重点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农业部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通知》、《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做好2010年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省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方案的通知》及粮食直接补贴、综合补贴和水稻良种补贴的有关政策,提高了基层干部依法行政水平。二是干部入户进行宣传。全体包村干部、包村财干进村入户,采取走访农户、召开党员会、户主会,发放公开信和政策宣传单、刷标语、办专栏等多种形式宣传政策,全县共印发学习资料12万份,召开各类会议5000多次。三是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真正做到让政策进村入户,深入人心。

2、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了确保减负工作取得实效,我县全面加强了对减负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了各项工作责任。一是调整充实领导力量。鉴于人事变化,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我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力量,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两办”主任及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同时,各镇也调整了相应的领导班子,为减负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强化领导责任。县镇两级党的一把手为减负工作第一责任人,行政一把手为直接责任人,继续实行县“四大家”领导联镇、镇干部包村工作制度,做到每个村至少有1名国家干部和1名财干驻点,县镇村各级都以责任状的形式落实了工作责任,并纳入全年工作目标考核;三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继续实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和“笼子”管理制以及连带责任追究制;四是严格实行部门负责制。县直有关部门对本部门本系统农民负担工作负全责,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违反、查处谁”的原则认真执行。通过强化工作责任,全县上下形式了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配合抓的减负工作格局。

二、严格落实政策,为农民减负增收打造牢固的政策平台

2010年,中央、省委进一步加大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力度,出台了更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惠农政策。我县进一步严明政策,严肃纪律,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真正让农民享受到政策实惠。

1、规范政策监督卡填发工作。农村政策监督卡是农民的明白卡,农村政策的宣传卡,也是基层收缴和发放资金的重要凭证。今年是实施电脑打印发放监督卡的第一年,5月10日,县减负办与综改办联合,对农村政策监督卡打印与填发工作组织专门培训,并组织专班驻镇督导,确保监督卡打印规范。在打印过程中,各地严格以镇财政农经所为单位,由包村财干集中测算、集中打印、集中审核,确保了11万份政策监督卡全部按要求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到户。

2、严格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综合补贴政策。2010年是国家对种粮农民实施补贴的第七年。粮食直接补贴在补贴的规模、资金发放时间上都发生了变化。针对新的变化,我县坚决实行“五个统一”、“九个严禁”,把好政策落实关,确保了补贴资金的及时足额到户。“五个统一”,即统一补贴品种,粮食直接补贴和综合补贴的品种定为水稻、小麦、玉米,水稻良种补贴的品种为早稻、中稻、晚稻;统一补贴对象,粮食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和综合补贴的对象为我县所有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含经济开发区、原种场、种畜场、园艺场、库区);统一补贴办法,2010年粮食直接补贴面积以实际种植面积为依据;统一补贴标准,粮食直接补贴的标准为14.85元/亩,水稻良种补贴标准为早稻10元/亩,中稻15元/亩,晚稻15元/亩,小麦良种补贴标准10元/亩,玉米良种补贴标准10元/亩,棉花良种补贴标准15元/亩,综合补贴标准为51.4元/亩;统一补贴发放形式,粮食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和综合补贴一律以存折方式发放到户。“九个严禁”,即严禁违背政策搞平分,严禁抵扣税费,严禁抵扣债务,严禁划转,严禁迟拨迟发,严禁挪作他用,严禁打白条,严禁弄虚作假冒领,严禁镇、村干部代领、。通过采取上述措施,2010年全县粮食直接补贴资金1973.16万元,良种(早稻、中稻、晚稻、小麦、玉米、棉花)补贴资金1846.53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6829.66万元,全部由包村财干以存折及时发放到户,使党的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

3、严格“一事一议”管理。在“一事一议”筹资的管理上,我县坚持“有事则议,无事不议,控制上限,严格程序”的原则,先由村委会提出方案,交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形成会议纪要,并由80%以上的农户签字认可,报镇审核,由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以文件直接批复到村。2010年全县共批复“一事一议”筹资508.82万元,人平14.7元,主要用于水利、村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事一议”资金收取统一使用由财政部门监制的“一事一议”专用收据,并严格票据领用、审核、结算手续,实行以票控费。同时实行常年检查,年终审计,唱票通过,张榜公布,据实结算,使“一事一议”筹资得到全面规范。

4、积极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意见》,我们通过广泛宣传,全面动员,以群众恳谈会的形式统一思想,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积极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全县审批投工投劳数额166.09万个,劳平10个。同时,我们针对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直接投工投劳效益低、效果差的实际,允许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以劳折资。以劳折资严格按照村委会提出的方案,逐户征求意见,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减负办审批后方可执行。通过发挥基层组织的引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改变了过去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统揽包办、农民被动投劳的做法,初步建立起了农民自愿参与、村组自发组织、政府协调服务的有效模式。

5、扎实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今年,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思路,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机制,切实解决村级公益事业兴办难的问题。一是成立了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二是建立了奖补工作制度。主要有《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方案》、《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暂行办法》。三是认真开展项目的实施。根据鄂农综改办[2010]28号文件要求,全县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村232个、占全县村数的56.9%,实施的项目250个,财政应补贴资金880万元。目前已将省预拨的财政奖补资金343万元全部下拨到镇。已动工项目186个,占74.4%。全县各村应自筹资金1345万元,其中一事一议筹资1205万元。已筹资439万元,占应筹的32.6%。一事一议资金已收取337万元,占28%。

6、严格管理涉农收费。一是大力推行涉农收费项目和价格公示制。涉农部门将面向农民的各项收费在年初分别通过电视,公开信以及政务、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将收费项目、依据、标准、范围、监督单位、投诉电话进行全面公示。全县在每个镇镇直单位聘请义务监督员2名,每个村聘请义务监督员1名,共聘请义务监督员439名,全面加强了对涉农收费的监督管理。二是狠抓涉农收费专项整治。7月14日至18日,县委、县政府决定,由县减负办协调,从县物价局、县农村财政管理局、县综改办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3个工作专班,对涉农收费进行明查暗访。同时,组织教育、国土、建设、电力、计生、公安等10多个部门对农村中小学收费、农民建房、农村电价、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等涉农收费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没有发现部门乱收费行为。三是规范经营收费。工商、技术监督、物价等部门对各项经营收费开展经常性检查,全县经营做到了自愿、有偿、协商,杜绝了强行服务,强行收费现象。

三、强化检查监督,严防农民负担反弹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坚持检查监督作为减负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确保农民负担控制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1、健全网络抓监督。一是在全县聘请16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农民负担监督员,依法监督,及时反馈农民负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建立农民负担制度。县委、县政府设立了农民负担投诉中心,公布了举报电话,设立了举报箱,纪检、农办、财政部门也设立了投诉电话,今年以来共受理农民来信来访8件,其中来信3件,上访2起6人次,电话投诉3件,基本做到了农民来信来访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2、强化督办抓检查。一是领导督办。县“四大家”领导分片把守,定期以驻镇入村,负责督办所包镇的减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镇委书记和镇长交换意见,督办整改,落实到位。二是专班督办。15个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常年深入镇、村、组、户开展检查督办,定期碰头,跟踪通报。三是暗访调查。县委、县政府从县直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农民负担暗访组,分别对各镇进行暗访调查,将查访情况随时通报,有力地促进了减负政策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