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十篇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十篇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3:29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新技术,具有投资少、产量多的优点,在农业种植领域中广泛应用生物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有效提升我国农作物产量减少资金投入,也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并且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因此,生物技术对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可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2农业种植领域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领域中,即通过将某一农作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另一农作物上,以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产品质量的目的。转基因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某一农作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并重新组合,最终将其导入到生物体内,其中,目的基因的提取是转基因技术的核心,据调查了解,当前农业种植中应用最多的生物技术则属于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对农业种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业种植领域中,常用的基因有种子贮藏蛋白质基因、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等,由于植物中提取的目的基因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提取植物中的目的基因,并将其转移到另一农作物上,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也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因此,转基因技术应用在农业种植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对生物技术的不断研究,转基因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规模也会逐渐扩大,据资料表明,当前转基因类植物的种植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利用转基因技术种植的植物面积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此之外,在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最为突出的则属于杂交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相比,其操作更为简单,在农业种植实践中,杂交育种技术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主要工作原理是在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利用人工诱导的组织培养技术,这就要求植物细胞需要处于无菌的状态下,才能确保植物细胞得到良好的发育,最终生长成完整的植株。将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中,既可以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也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培育出满足符合当地农作物生长优良品种,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病毒对农作物幼苗的侵害,因此,针对组织培养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在今后的农业种植中,应大力推广和运用组织培养技术,但是,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在植物组织培育中,培育植物的阳光温度、湿度等应满足植物组织培育的条件,并且培养基组成结构、pH值等化学条件也应符合标准要求,有效控制外界因素对植物组织培育的影响,为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提供优质的条件,并且在初代培养外植体过程中应做好外植体褐变处理工作,由于外植体在接种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现象,然而,褐变现象的出现将会影响植物外植体的培育,所以,做好褐变处理工作,以保证植物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3结语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篇2

关键词: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发展方向植物基因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1(c)-0114-0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并广泛应用于植物保护领域,给植物保护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植物保护与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植物保护工作技术水平,保证植物质量与产量,还能创造新的基因品种,降低生产成本,发展前景非常可观。为此,对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生物技术简述

生物技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原理,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他組成部分的特性与功能,设计或改造预期性能的新生物或加工生物原料,研究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并以此为人类提供产品与服务的一项新兴综合性技术。总体来看,生物技术就是现代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产物,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综合性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植物保护工作,在30多年时间中取得了重大成就。

2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2.1植物基因工程技术

在植物保护领土,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核心的技术之一,能有效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通过生物、化学、物理等手段导入目的基因到植物细胞中,实现转基因,进而获得转基因植物。从当前应用情况来看,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实施手段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直接转移法,另一种是间接转移法。直接转移法通过利用植物细胞特性,直接将目的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中,而间接转移法以植物病毒或菌为载体,借助这一载体将目的基因转移至受体植物细胞。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植物抗病育种、抗除草剂育种等。众所周知,植物病毒病是最难防治的一类植物病害,以往经常采用给植物打防疫针方法。此类方法的效果虽然很好,但是操作过程过于繁琐,于是利用植物抗病育种方法将病毒部分基因转移到植物中,使植物本身具备抵抗病毒的能力,进而达到预防病毒病目的。除了植物抗病育种外,抗除草剂育种方面也可以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现有的成功案例有抗草甘膦烟草、抗镇草宁大豆等。植物保护采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通过病毒基因转移提高植物抵抗虫病、除草的能力,不仅能杀虫除草,还能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现实意义十分显著。

2.2微生物农药技术

植物保护采用微生物农药技术,可以利用有益微生物对病虫病的抑制作用来增强植物本身的抗病能力,起到杀虫、杀菌作用。有益微生物在植物体内与病菌争夺营养和繁殖空间,同时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强化植物本体对病虫害的抗性,进而抑制病菌生长,甚至是除掉,促进植物健康成长。

为了使植物健康生长,并达到增产目的,可以采用微生物农药技术。微生物农药技术是世界公认的一种无害农药技术,既能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也不会使植物产生抗药性,对植物的保护效果十分突出。微生物农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微生物繁殖能力强、速度快,可以利用农副产品、工业废水等物质繁殖微生物,并以此为原材料生产制作微生物农药,用于植物保护;第二,不同种类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生长特性,所使用的微生物农药也要有所区别。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微生物除草剂等,根据植物生产特性和目的选用适合的微生物农药,进而得到防治病虫害、除草等目的;第三,利用生物农药技术对昆虫的病毒进行重组,破坏虫害体内的新陈代谢平衡,抑制病虫生长。

2.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体的各类结构材料进行人工培养的一类生物技术,也是植物保护常用的技术。通常情况下,植物病毒、类病毒是不能够人工培养的,可以在细胞内繁殖生长,植物保护应当充分利用植物病毒、类病毒的这一特性。首先,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植物病毒、类病毒与植物细胞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培养无病毒植株。然后,利用无病毒植株的花粉粒进行植物培养,培养出对病毒、类病毒有抗性的植物,进而保护植物,增加产量。

2.4植物细胞工程技术

科学研究证明植物体细胞遗传信息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在适合条件下,单独的植物细胞能够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植株。基于植物细胞的遗传特性,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重新组合植物细胞核物质,从遗传角度上改造植物,获得新的植物品种,进而达到保护植物目的。如,植物育种中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具有抗病虫性的植物良种,增强植物种苗品质,增加产量。此外,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对植物病原物、草等生物进行研究,研制出相应的防治技术,进而保护植物。

3植物保护中的生物技术发展方向

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攻克了以往植物保护领域的技术难点,极大提升植物保护工作水平,促进生产力提升,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植物保护中的生物技术应当研究以下几个方向:第一,转基因技术。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未来的转基因植物将越来越多,相信不久的将来,转基因植物将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种植;第二,微生物农药技术。现有的微生物农药虽然人畜无害,不影响生态平衡,但是药效慢,且具有专一性,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效益不是很大。为此,未来工作中还应不断研究微生物农药技术,争取突破传统微生物农药的局限性,使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第三,分子生物学技术。加强植物分子学研究,挖掘出更多的生物源农药活性物质,降低生物农药生产成本。

4结语

综上所述,植物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生态保护的主要手段,也是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的有效途径。为了做好植物保护工作,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农药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植物保护工作水平,达到增效、增产目的,全面促进植物保护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彩琴.浅谈生物防治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2016,34(3):104-105,107. 

[2]王立侠.生物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6,15(3):108,110. 

[3]朱明玉,雷世鸣,苏宏虎.植物保护中生物技术的应用探析[J].农技服务,2015,32(2):84.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篇3

本节是对上一章“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延续,同时又是对它的升华;突出了教材注意密切联系技术与社会,而且注重知识现代化的特点,使内容充满了21世纪的时代气息。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基于本课的特点,同时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讨论、辩论、分析、总结等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通过学生调查、搜集、分析资料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合作调查、自主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完成对高新生物技术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的同时,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各种能力。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3)关注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2)能正确理解和对待现代生物技术产物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工程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细胞工程及克隆技术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转基因抗虫烟草培育过程。

(2)多利羊的克隆过程。

三、课时计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生物技术是当今国际上重要的技术,生物技术将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能源、粮食等危机和压力提供最有希望的解决途径。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第二十一章“现代生物技术”的学习。

教师:通过上一章的学习,你知道的生物技术都有那些?

学生:发酵工程、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的发展与研究都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种高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认识和了解一些现代生物技术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1.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教师:请同学们看多媒体展示的“小鼠变大鼠”的图片,这种变化可不是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人为地采用了某种现代生物技术,这种技术就是我们要了解的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教师:多媒体展示“巨型小鼠”,并讲解其产生的过程和原因

教师:多媒体演示转基因抗虫烟草培育过程

学生:根据多媒体演示总结转基因抗虫烟草培育过程

教师:根据这两个运用基因工程中转基因技术的事例请同学们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基因?什么是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总结。

学生: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

基因工程――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

教师: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主要是在分子水平对Dna进行定向改造,达到人们想要的动植物个体。虽然这种技术听起来挺复杂,但它们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却很近。

教师:同学们能否根据你的课前调查举例说明。

学生:超市中的转基因食品,各种不同的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还有转基因微生物等。

教师:非常好,导入外源基因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食品就是用转基因生物生产和加工的食品。

教师:现代生物技术除了能在分子水平对生物进行改造,同时还能在细胞水平对生物进行改造,下面我们就共同了解在细胞水平对生物进行改造的技术――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教师:多媒体展示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的概念。

细胞工程――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等的技术。

克隆――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教师:多媒体演示,讲解“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同时提出:在三只母羊中谁是多利真正的母亲?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母羊a提供的是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所以它是多利真正的母亲。

教师:多利羊的克隆成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培育出与这一动物几乎相同的生命体。那么,同学们认为多利羊的诞生对人类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多利羊的诞生标志着克隆技术的飞跃发展,但任何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决不能超过法律、道德的底线。

教师:非常好,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4页最后两个段落,了解克隆技术发展的历史以及现代克隆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师:在了解了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以及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之后,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呢?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从而获得产品的技术。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对Dna的定向改造。

五、课堂小结

1.举例说明基因工程和转基因计划

2.举例说明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3.比较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的区别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1.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1)概念:

(2)举例:巨型小鼠,转基因抗虫烟草

(3)应用:农业等

2.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1)概念:

(2)举例:克隆羊多利

(3)应用:医药,濒危动物保护等

七、课堂练习

1.产生克隆羊多利的融合细胞的细胞核来自()

a.乳腺细胞B.神经细胞C.生殖细胞D.其他细胞

2.我国已经培育出“青虫不吃的青菜”。你能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设计这种青菜的培育过程吗?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篇4

关键词:转基因;天人关系;自然伦理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285-01

一、转基因技术“利弊初窥”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使遗传物质得到改造的生物在性状、营养和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需要的目标转变,满足人类需求。

转基因农作物可能同时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多重优点。与转基因植物相对应,转基因动物通过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基因转移,生长周期短,产仔、生蛋多和泌乳量高,还可以获得特殊基因直接生产多种昂贵药品,甚至,有些科学家已经开始试验用猪来生产用于人类移植的心脏。

作为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次突破,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物种之间基因交流的障碍,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在从技术初次投入使用至今的短短的三十多年里,转基因农业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商业化推广,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骤增,产生了经济效益巨大。截至2009年底,全球已有25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应用。1996至2007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累计收益高达440亿美元,减少杀虫剂使用35.9万吨。2008年,全球转基因产品市场价值达到75亿美元。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福祉的同时,人们对于转基因技术潜在后果知之甚少,随着人类基因图谱的绘制,基因隐私和基因歧视的问题不容忽视。转基因作物一旦进入生物链,它人造的特质和缺陷无止境流传下去,后果永远无法被控制或被收回。

二、转基因技术“反自然”属性

所谓“天人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信上帝的信徒们认为人为地改变物种就是亵渎上帝,转基因这种设计生物性状的行为无疑与“扮演上帝”,转基因产品就像是Frankenstein一般,是违背自然伦理的产物,将要遭受惩罚。据一项调查表明,由于对其安全性担忧,英国民众不愿购买转基因食品。就连对Dna做出了卓越贡献的erwinChargaff也曾说道“我们有权利为了满足少数科学家的求知欲望而不可逆地抵制亿万年自然进化的理论吗?未来将诅咒我们。”

在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来看,转基因技术无疑是对自然规律的背叛,如“君子畏天命”,又如“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更激进的道家庄子“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庄子天道篇》),根据道家思想,转基因技术是对“天道”的违背,在这种对自然宗教般的情感下,转基因技术也是反自然的。

三、转基因技术的“自然”属性

然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新兴的转基因技术同样是二十一世纪“第二次绿色革命的重要部分,其出发点是缓和紧张的“天人关系”,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人口与食品供求关系的巨大矛盾,减少农药使用,削减化肥和水资源的用量,在有限的土地条件下,收获产量最高,营养最丰富的作物,转基因技术应运而生,以达到缓和“天人关系”,保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一种作物的亩产增加三倍,围湖造田,毁林辟耕的行为或许就不会出现。从这点来看,转基因技术是“绿色的”“高效的”“低公害”的,将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比内燃机,化工技术等高污染技术,转基因也可以看做是更“自然”的技术,甚至可以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天人合一”的绿色理念。转基因技术同样拥有“自然”属性。

四、老矛盾的新体现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篇5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管理

一、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采用类似工程手段,在分子水平上定向重组遗传物质,有目的地改良遗传性状,按照人们的要求改良或创造植物(或动物、微生物)新品种的方法.具有目的性强,效率高的特点,其中在农作物育种方面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育成了高产、抗病、抗虫、耐旱、质优或有其他特殊要求的农作物新品种,在解决当今世界所面对的在人口膨胀条件下的食物短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基因工程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推动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如基因药物、重组疫苗、生物芯片、生物反应器、基因治疗、诊断试剂、生物技术饲料和基因工程微生物农药等,它将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领域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转基因生物是采用基因工程手段将从不同生物中分离或人工合成的外源基因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整合、表达,并能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过程将外源基因遗传给后代。若转基因的受体为植物称为转基因植物;若受体为农作物称为转基因作物;若受体为动物则称为转基因动物。由转基因生物生产的供人类食用的产品称为转基因食品或基因改良食品。在欧盟新型食品条例中将转基因食品定义为:一种由转基因修饰的生物体生产的或该物质本身的食品。我国《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转基因食品系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包括①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②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③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二、对转基因食品加强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转基因技术的研发

任何一种新技术都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与转基因技术带来的收益相比,其不确定性和风险是较小的。在未来转基冈技术的研发中,力求通过科学的管理在最小的风险下找到追求最大利润的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

2.有利于消费者权利的保护

由于转基因生物的潜在风险尚无定论,人们对与此相关的问题知之甚少,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提出了质疑。所以,在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基础上应加强科学管理,这对探讨消费者行为,揭示消费需求变动将大有裨益。

3.有利于转基因食品的贸易规范

目前wto没有关于转基因农产品的专门规定,各国的说法又各异。为此,产生了生产、贸易和消费过程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的两大经济利益集团在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争执不断,国际上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科学管理将有助于建立公认的标准,缓解矛盾冲突。

4.有利于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

我国的农业发展在国际竞争中优势并不明显,转基因食品有待进一步发展,对其加强科学管理不仅有助于保护人民的健康以及食品企业的利益,而且能够加快转基因技术产业化进程,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

三、对我国完善转基因食品科学管理的建议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环境安全和消费者食用健康,我国有必要采取措施,完善科学管理,促进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使之为我国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利益。

第一,加强风险评估与安全检测,加快风险分析技术与检测技术的发展,加强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由于我国缺乏一整套转基因食品风险评估与安全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必须加快研究开发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评估与安全检测技术,建立相关的转基因食品风险评估与安全检测中心和相关技术体系,为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评估与安全检测提供科学依据。转基因食品在投放市场前要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包括毒性、过敏性、抗性分析,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评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以推动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实验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同时,在商业化生产中,要注重各项指标的安全检测与追踪监控,加快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风险分析与安全检测技术,做好技术上的准备,以应对国内与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

第二,进一步完善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首先,应明确规定标签标识的内容。转基因生物食品标签上必须注明转基因成分的来源、过敏性以及不同于传统食品的地方。如果该食品有特定销售范围要求的,还应载明销售范围。其次,应拓宽标识制度的适用范围。建议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明确规定如果食品中转基因含量超过某一限值(如0.9%)则必须加贴标签。再次.标识位置应当显著.便于人们在购买食品时能清楚地看见标识而做出购买与否的选择。由此可见。加强监管是确保知情权的关键。

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对于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生态风险和食用安全的防范性应用研究.进一步探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利用的方法。政府要继续加大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工作的支持力度,将其列入国家相关发展计划中,以建立一套既符合国情,又与围际接轨,且科学合理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发展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开发和管理方法。及时获得国际信息.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四,加强生物安全、转基因食品的培训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增加监控管理的公众参与和透明度。国家有关部门应针对不同人员举办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水平、安全防护以及事故处理技能。应考虑将生物安全列入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并在具备一定基础条件时,设立专门的生物安全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同时,应加大对公众的科学普及力度,有必要多渠道、多层次地对公众进行宣传和教育。例如,在媒体上发表系列文章或专著,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制作转基因食品的普及教育系列片在电视上播放或制作大型光碟供单位、公众参考,设立权威性的咨询机构,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指导等。

参考文献:

[1]毛新志,冯巍.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及其社会控制[J].中国科技论坛.2007(4).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篇6

关键词:基因;应用

基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其中的道理未必广为人知。那么所谓基因到底是什么呢?它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记录着生物生殖繁衍的遗传信息。并且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它的作用主要是以转基因技术和基因克隆技为核心。通过它们改良动植物的品种,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那么下面我们就谈谈它们是怎样为人类服务的呢?

一、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就是按照人们预先设计的生物蓝图,把所需要的基因从一种生物的细胞提取出来,在体外进行“外科手术”,然后把所需要的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从而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创造出符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转基因技术能培养出多种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鱼、转基因羊、产奶量高的转基因牛等,还能培育出抗旱、抗涝、抗盐碱、抗枯萎病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还培育出抗虫作物,科学家将杀虫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后,植物体内就能合成霉素蛋白,产生这种霉素蛋白基因的作物有烟草、马铃薯、番茄、棉花和水稻等,其中效益最大的是抗虫棉。

二、基因克隆技术

“多莉的诞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的一个组织细胞,像翻录磁带或复印文件一样,大量生产出相同的生命体。利用它可以拯救濒临灭迹的物种,或是复制一些优良品种等等。然而在进一步细想克隆,却也着实让人深虑。首先,若是无节制地“复制”某种物种,就会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破坏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给自然界带来了混乱。其次,从理论上说“克隆”哺乳动物的成功,即为“克隆”人类准备了前提条件,再经过技术的不断改善,毫无疑问,不久以后就能“克隆”出人。对此杭州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黄纯农教授认为,不必过分担心。他说,当前“克隆”技术还有完善的过程,暂时达不到大量“复制”人的地步。再者各地已相继制定了法令,为“克隆”人进行限制。当然,“克隆”技术的产生,归根到底是利大于弊,它将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前景灿烂,方兴未艾。科学的进步和人的观念的变化,是无法阻止的。

三、应用基因技术的优点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篇7

关键词:基因;应用

基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其中的道理未必广为人知。那么所谓基因到底是什么呢?它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记录着生物生殖繁衍的遗传信息。并且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它的作用主要是以转基因技术和基因克隆技为核心。通过它们改良动植物的品种,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那么下面我们就谈谈它们是怎样为人类服务的呢?

一、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就是按照人们预先设计的生物蓝图,把所需要的基因从一种生物的细胞提取出来,在体外进行“外科手术”,然后把所需要的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从而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创造出符合人类需要的新品种。转基因技术能培养出多种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鱼、转基因羊、产奶量高的转基因牛等,还能培育出抗旱、抗涝、抗盐碱、抗枯萎病和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还培育出抗虫作物,科学家将杀虫基因转入植物体内后,植物体内就能合成霉素蛋白,产生这种霉素蛋白基因的作物有烟草、马铃薯、番茄、棉花和水稻等,其中效益最大的是抗虫棉。

二、基因克隆技术

“多莉的诞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的一个组织细胞,像翻录磁带或复印文件一样,大量生产出相同的生命体。利用它可以拯救濒临灭迹的物种,或是复制一些优良品种等等。然而在进一步细想克隆,却也着实让人深虑。首先,若是无节制地“复制”某种物种,就会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破坏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给自然界带来了混乱。其次,从理论上说“克隆”哺乳动物的成功,即为“克隆”人类准备了前提条件,再经过技术的不断改善,毫无疑问,不久以后就能“克隆”出人。对此杭州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黄纯农教授认为,不必过分担心。他说,当前“克隆”技术还有完善的过程,暂时达不到大量“复制”人的地步。再者各地已相继制定了法令,为“克隆”人进行限制。当然,“克隆”技术的产生,归根到底是利大于弊,它将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前景灿烂,方兴未艾。科学的进步和人的观念的变化,是无法阻止的。

三、应用基因技术的优点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篇8

自20世纪80年代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其商业化发展极为迅猛,因为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短缺、能源危机和资源匮乏等问题。但同时由于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风险,也为这种现代技术的充分运用投下了阴影。如何在促进转基因技术发展和保护人类免受负面影响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是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开发转基因食品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状况及问题

世界上最早的转基因作物于1983年在美国诞生,是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自此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1986年全世界有5例转基因植物首次获准进入田间试验,1993年延迟成熟的转基因保鲜西红柿在美国出现,1994年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在美国批准上市,随后转基因食品的开发研究迅猛发展。1996年美国农民开始种植通过生物技术改良的转基因玉米、大豆、马铃薯、西红柿和棉花。1996年由延熟保鲜转基因西红柿制造的西红柿饼得以在超市出售,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应用由此开始。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潜在影响还难以在科学的基础上加以确定。因为疾病可能有一个相当长的潜伏期,而毒性物质在人体内也有一个积累过程才能看出其危害。以“绿色和平组织”为代表的环保主义势力近年来在欧洲政坛崛起,其在政府和议会中的势力不断扩大,对决策过程施加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绿色和平组织和其他一些组织已经在游说政府不要再签发转基因食品的许可证,直到转基因食品的长期影响问题得以解决。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国际贸易

经济学家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口会达到30亿。这使得粮食的需求大大增加,而我国也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如耕地每年基本都要减少2%以上、水资源匾乏、病虫害、沙漠化等灾害频繁发生等。为此,抓住生物技术发展的契机,转变高投入的落后生产方式,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和政府关心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20年前就讲过,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靠生物工程解决,要靠尖端技术解决。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是宽严适度的。

全球转基因食品生产及国际贸易发展迅速,转基因食品的销售额迅速增加。从1995年到2002年,全球转基因食品的销售收入增加了近60倍。2010年转基因食品的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250亿美元。大量的数据证明了转基因食品在全球迅速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他们的科技水平越高,新事物的发展也越快。

我国已成为转基因食品的主要进口国与生产国。我国进口转基因食品的贸易额逐年上升,已成为转基因农产品大国,田间试验和商品化生产面积仅次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居世界第四位,一些种类的产品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我国是转基因技术大国之一,在2004年位居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第5位。

目前,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道路发展出现障碍。近几年,在美国有50%以上的专利是有关生物工程的;在欧盟,这一比例是33%,日本是7%。随着科技的进步,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范围还会不断扩大。

(一)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争端的上演。20世纪80年代中期,转基因农产品刚出现时,与之相伴的巨大收益和巨大风险及其不确定性就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美国是转基因食品的积极倡导者,并在该领域取得了绝对的技术优势。欧盟及其成员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则相对保守,特别是在“疯牛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对该技术采取更为审慎的风险预防原则。从1998年10月开始,欧盟“暂时中止”了任何新的转基因食品上市,欧盟的这一措施导致美国对欧盟的玉米和大豆的出口量锐减,美国认为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抵制“没有科学依据”,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2003年5月美国就欧盟对转基因食品的禁令向世贸组织提起上诉。举世瞩目的欧美之间在转基因农产品贸易上的角力终于拉开了序幕。

(二)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问题愈演愈烈。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其利好的一面,同时也认识到了其潜在的弊端。有关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所构成的安全隐患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美国、加拿大和欧盟以及欧盟内部爆发了多起转基因食品贸易纠纷。尽管每研发一种新的转基因作物,美国政府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和审批,然而,基于对新物种可能带来不良的环境和健康影响的担忧,许多国家和民间团体对转基因食品仍心存疑虑,甚至主张禁止该类食品的进口。欧盟等一些团体和国家认为,应该允许进口国家,在即便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会带来危险之前,也可以单方面取消进口,即采取预防性防范措施。而美国和加拿大认为,这种防范性措施潜在地伤害其利益的可能性很大,自然竭力反对。美国认为必须把转基因食品贸易的争议放到新一轮世贸谈判中去解决。

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争端产生的原因

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是加剧各国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分歧的首要因素。各国均希望国际上的3个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法规委员会、国际动物流行病局、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制订出一套统一标准。但是,他们在制订国际标准时十分谨慎,各国在制订标准方面缺乏有效的协调与合作而导致分歧,只能靠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目前在wto框架下,仍然没有建立起有效消除转基因食品贸易争执的国际标准。

安全性的争议。围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转基因食品作为食物对人体健康的潜在性危害以及转基因食品对动植物环境安全的潜在性威胁两个方面,但无论是肯定方还是怀疑方都无法拿出充足的证据。因此,目前关于此问题孰是孰非,一时难以界定,这也影响到各国对转基因食品政策的态度。

经济利益使然。转基因技术在农牧业、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潜力十分巨大,它能明显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使技术拥有方获得竞争优势并因此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门槛的降低转基因食品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和巨大的潜在利益。因此,世界各国政府甚至私人纷纷将资金与精力投向转基因食品。由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尤其是能保有竞争优势的时间越来越短,为了保证投资回报,技术拥有方要求转基因食品能迅速进入一个尽可能大的市场――全球市场。目前,美国被认为是处于领先水平的国家,其已经控制了相当大份额的转基因食品市场,并有能力操纵市场价格。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转基因猪含更多不饱合脂肪酸,转基因西红柿含更多维生素及蛋白质,转基因大豆预防脱发,转基因土豆味道能吓跑虫子,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产品,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通过该项技术可以改良品种。如培养对地力消耗较少又抗倒伏的矮杆作物和抗干旱、耐盐碱、抗重金属且产高的品种,从而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2.可以延长食品保存时间及增加营养成分。例如瑞士科学家培育出的一种富含p胡萝卜素的水稻新品种――“黄金水稻”,可望结束发展中国家人口维生素a摄入里不足的状况。3.通过给作物加人防虫防菌基因,使作物本身产生抵抗病虫害浸袭的能力,可减少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4.转基因技术及基因食物还可用于医疗方面。例如,目前抗痢疾治疗成本高,科学家已开始研究将有关基因植人香蕉内,制成口服疫苗。

反对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的理由不成立。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的分歧很严重,美国的转基因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大力支持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和商业化。但近年来欧洲被“疯牛病”、“毒鸡”等事件搅得人们对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表示顾虑,因而欧盟对转基因食品主要持反对态度。欧盟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为了维护各成员国的市场和经济贸易利益,必然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保护各成员国的相关产业。其一方面极力抵御美国的转基因食品,另一方面正抓紧自身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隐患就成为他们的一个强有力的借口。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表一份报告称,对目前市场销售的转基因食品的检验表明,这些食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没有任何危害。这份题为“现代食品生物技术,健康与发展:具体实例研究”的报告长达87页。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已经得到权威机构的认证,所以以安全隐患为由拒绝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的理由是不成立的。

转基因食品贸易造福人类

发展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的现实意义。回顾历史上技术产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不难发现,任何技术产品的形成与发展方向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的影响。社会需求引导了它的出现,它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推动了其自身的发展,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争论与“磋商”的结果决定了它的演变方向。对于转基因食品,人们对它的社会需求是存在的。转基因技术在增加食品原料产量、改良食品营养价值和风味、去除食品的不良性、减少农药使用等方面,具有无法估量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这就是它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所在。虽然目前不同国家、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争执一时难以调和,但是相信最终会找到一个令全球不同利益集团达成共识的平衡点。全球的人口正在增长,到202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75亿,到2050年将达到100亿,届时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将会使人类陷入生存的危机。20世纪60~70年代进行的粮食生产方面的“绿色革命”增加了作物的品种,配合使用农用化学品使其产量大增,从而使全球的粮食产量增加达到3倍。基因技术是一项投入和产出都十分巨大的高新技术,有着巨大的知识价值和经济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因技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很多争议,但这并不影响转基因食品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基因食品不断问世,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可以预计,转基因食品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并将成为21世纪人类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一条重要途经。

发展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带来的利益。从全球趋势来看,可以肯定的是转基因技术进入21世纪农业领域的趋势是无法逆转的,应用它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日益膨胀的地球人口的吃饭问题。利用转基因技术来寻找增加粮食生产的新途径就变得极其重要,同时还可以减少农业和食品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担。因此,转基因食品以其高产量及其多样的营养价值,必将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转基因技术正引发一场“农业革命”,我国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技术推广,收获不小。

加强我国转基因食品贸易的安全管理

国外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模式。目前,世界各国都已建立了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国家实行宽松管理模式。其管理原则是实质等同性原则,着重管理产品本身是否对环境及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的可靠科学原则;以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实行严厉管理模式。其重点是采取预防原则,其原则是首先假定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有潜在的危险,所有与之有关的活动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并针对基因工程技术制定新的法规。

构建与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我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采取谨慎态度,颁布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国家科委于1993年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办法》,农业部在1996年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2001年6月6日国务院公布了《农业转基因安全条例》,该条例中对转基因食品的试验、生产、应用等规定了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制度。2002年3月20日我国正式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将为转基因作物安全、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上,应积极探索有自己特色的研究发展道路。1.我国应逐渐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提高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的等级,建立健全我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2.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应分工明确,协调有效,管理工作透明化,从而形成一个透明而有效的管理机制。3.我国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须以国家利益为主体,以消费者安全为目标,明确生物安全管理的目标,在汲取发达国家生物安全管理经验的同时建立起与我国国情相配套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式。

我国转基因食品竞争力的提高需要技术创新与政策创新

随着我国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转基因技术必然要应用到我国农业和食品生产中。一方面,我国有百余个实验室进行有关生物技术研究,研究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不大,已有6项转基因植物被批准商品化,种植面积百余万亩,产品开始进入市场;另一方面,近年来,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转基因食品产品已经流入我国,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也有被要求出具非转基因食品的证明报告。我国如何做好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工作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转基因食品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技术创新在转基因产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我国是农业和人口大国,转基因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已逐渐成为贸易大国,对外贸易额逐年增加,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日益活跃,在国际贸易中的角色越来越引人关注。但从另一角度看,我国技术研发能力较弱,贸易政策针对性不强,使转基因相关产业与贸易也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巨大压力。转基因食品的国际贸易已不仅仅关系到其贸易活动本身,而应从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关注转基因食品的国际贸易问题。

wto框架下与转基因食品有关的法律规则

通过对wto框架下与转基因食品有关的法律规则的研究,明确wto法律制度对其成员国法律的要求,对我国关于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的法律制度自身的完善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基于中国转基因技术发展现状和所承担的相关国际义务,在立法时,建议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1.对转基因食品的规范既不能过严,也不能过宽。如果规范过严,一方面会阻碍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会增加法律实施的成本,并进而可能导致一种不公平竞争情形。2.在构筑我国转基因食品立法体系时,也有必要协调好它所承担的国际贸易义务与其他法定义务之间的关系。当中国根据《生物安全议定书》的规定,采取包括贸易措施在内的法律和行政措施来保护本国民众健康和环境时,也应避免成为贸易保护主义者。作为《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当事方和wto的成员方,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中国政府应采取一种相互协调的方式来履行它所承担的国际环境和贸易义务。3.在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立法体系时,应结合对现有立法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调整。我们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很好的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立法体系。

完善我国转基因食品立法的具体做法

我国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立法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在相关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因此,我国需要加快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的步伐,尽快健全和完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规体系。1.修改关于转基因产品的定义,使之范围全面化。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转基因农产品的定义过于狭窄,建议将其定义改为“转基因产品,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的动植物或微生物以其为原料所制造或生产的产品、产品原料及产品附加料等”。2.补充规定转基因产品认定的检测标准。缺少必要的转基因产品认定的检测标准已经为我国的转基因产品的司法实践带来了一些麻烦,因此,在未来的转基因产品安全管理立法的完善过程中,补充转基因产品认定的检测标注也就显得势在必行,是相关立法完善的重要任务之一。3.统一转基因产品的标识标注管理规则。建议将农业部和卫生部各自的规则合二为一,统一标识的标注管理立法机制;建议取消加贴“本产品加工原料中有转基因Xx,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等类似标签,而将标签统一规定为卫生部的标识标注;同时,我国转基因标识制度中亦应增加转基因成分限额的规定。4.增补对非转基因产品的否定标签制度。所谓否定标签是指在产品上用标识说明“本产品不含有转基因成分”字样。否定标签方案完全反映了全球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规避以危害安全为借口的变相的贸易壁垒,是解决目前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争端的最为可行的一种办法。尽管这种办法根本不可能取得一劳永逸的显著效果,但是,否定标签方案有利于同步开拓转基因产品市场和非转基因产品市场,有利于扩大消费者选择的自,有利于对转基因技术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使之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现实性。5.完善转基因产品跨境转移的事先知情制度和建立我国关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管理机制。此部分应当包括跨境转移的事先通知要求,首次向中国出口的风险评估、许可要求,进口的放行通知要求,过境转移的事先知情同意要求,向外国出口的事先通知要求等内容。6.增加规定转基因产品安全应急处理措施。这一部分内容应当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备案,肇事者的应急处理义务,主管部门的应急处理义务以及无意越境转移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内容。7.加重违反转基因产品安全管理立法的法律责任,并完善转基因产品侵权的损害赔偿制度。这一部分内容应当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规定相应的处理条款,同时还针对生物安全侵权纠纷的特殊性规定纠纷处理途径和方法,特别要明确归责原则。

加强在转基因食品领域的国际合作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于1962年联合设立了“食品规格委员会”这一政府间组织。这个组织已召开了多次会议,目的是在2003年前制定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国际安全标准。世贸组织和联合国有关组织也经常召开会议,讨论和酝酿有关规范转基因有机物贸易的协定。我国应当积极参加这些组织的活动,加强在此领域的国际合作,参与相关规则的制定,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权益。需要加强生物安全的立法和管理,提高生物安全意识,重视生物安全防范,规范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管理,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个管理,使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造福于人类,创造美好的生物技术世纪。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篇9

论文摘要: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农业将经历具有重大意义的革新。毫无疑问,生物技术作为科学和技术在这场变革中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原则上讲,生物技术本身有能力帮助人们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保护环境,但在实践中,生物技术作为环境保护的人其作用相对来说是微乎其微的。人们对它在环境保护以及促进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仍将拭目以待。

一、生物技术给农业发展带来机遇

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尤其是70年代基因工程的出现,它能改变、取代物种的基因。

生物技术在农作物中已有广泛的应用。最初通过遗传工程获得而进入市场的作物是:玉米、大豆和棉花。它们经转基因后具有抗除草剂和棉铃虫的能力。这种玉米、大豆和棉花从Bt细菌获得基因,经遗传改良后具有防虫害的能力。利用Bt细菌获得经遗传改良的作物的潜力是相当大的。例如:美国有200万hm2的Bt棉花,澳大利亚有40万hm2,两者各相当于2.5亿美元价值。如果将Bt玉米引种在美国1000万hm2的土地上,只要增产5%,就意味着能增加3.5亿美元收入。这项技术进一步促进了Bt制剂控制虫害在商业上的应用。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经转入特定基因的玉米品种,这些品种能同时抗除草剂和一些虫害。

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应用所获得的益处与在农作物上相似。一方面,生物技术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命力以及消灭竞争者。促进畜禽生长的物质有生长激素以及促进其生长的调节剂,这些物质可由基因工程而获得。如利用鼠类基因(该基因能促进角蛋白的形成)能获得了经遗传改良的绵羊,这种绵羊比普通棉羊产毛量能提高6%左右。另一方面,生物技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例如,通过控制饲料作物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可提高畜牧业生产力;利用基因调控技术可以提高包括豆科作物在内一些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减少饲料作物中难消化的木质素含量等。达比等人已生产出一种转基因三叶草,可应用于澳大利亚绵羊牧场。该基因来自向日葵,经转基因的三叶草能制造富含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经食物链进入绵羊体内,进而能提高产毛量。

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也包括在生态和环境两个方面。利用生物技术提高现有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可以减低农业向原始的、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扩张的要求,因此,它有助于有人类保存、保护地球上仅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及其资源,有助于人们未来再利用其中的基因资源开发新的产品。

生物技术已用于生产抗虫害、抗除草剂作物。正如前面所述,一些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等具有抗虫害、抗除草剂的能力。1995年人们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转基因马铃薯,这种马铃薯能产生水晶蛋白,而水晶蛋白对科伦那多马铃薯甲虫有毒害作用。这些转基因作物能减少杀虫剂的用量,降低杀虫剂及其残留物对食物链、水体造成污染,从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在许多农业生产区,土壤氮素可利用量是制约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子。而一高科技农业生产区使用人造氮肥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制造氮肥要利用大量能源,据统计,英联邦农场平均投入的能源大约有50%来自肥料。由施用肥料而产生的温度气体(二氧气化碳、氮氧化合物等)不可避免地促进地球气候变暖。除此之外,农业土壤的氮素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生物技术的利用能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潜在的、真正有价值的帮助。

同样,人们可以利用真菌来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温莱指出:特定的真菌类能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从而促进作物生长;真菌也能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例如纤维素等)释放出糖类,促进固氮菌的生长。进一步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可能,包括获得转基因细菌和真菌,以进一步增强它们制造养分和释放土壤养分的能力。转基因作物的最终目标是使作物本身能够自行固氮,避免、减少使用人造肥料,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在目前尚不可能,但在将来却有望实现这个目标。

二、利用生物技术发展农业应注意克服的问题

从经济角度上讲,生物技术带来的不利并不明显,然而,它会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因为,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输出生物技术产品而获得利润。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及其产品还远没有被广泛接受。

生物技术可能引起生产方式和人类健康的退变。这种情奖品可能会随着需要特定处理的转基因作物的出现而产生,特别是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出现。农民必须从同一公司购买种子和除草剂,否则除草剂起不了作用。同样的问题也可能在需人造肥料的转基因作物上出现,这些转基因作物会取代传统的依靠有机肥的作物,后者在发展中国家是很普遍的,并且也有利于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在食品上的应用对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也会造成许多困难。生物技术也会对人类的健康制造麻烦。近年来在英国已有这方面的报道。特别是当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的基因转入农作物时,例如,坚果能引发人体过敏反应,若它的基因被导入其他作物,则有可能其他作物也会引起人体过敏。为了预防起见,转基因作物产品必须经免疫测定筛选后才能利用。

生物技术也可能引发环境问题。人们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出抗旱、耐盐、抗病虫害作物同时,也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导致一些物种灭绝。这一结果是由于生物技术促进农作物向它原本不适应的地域扩张而造成的。生物技术同样加速土壤侵蚀和沙漠化。农业,尤其是耕作农业的扩张会增加除草剂、杀虫剂、人造肥料的使用,农业中不断投入的能源促进全球变暖。与此同时,氮素生物化学循环的改变也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直接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篇10

关键词:园艺生物技术;发展现状;对策

中国分类号:F307.13文献标识码:a

(一)生物技术的内容

所谓的生物技术,亦称为生物工程,它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的学科。生物技术是指人们在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上,与其他基础科学原理相结合,采用科学技术方法并按照预先的设计,来加工生物原料或是改造生物体,来提品为人类服务以满足需求,它主要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作为工程技术与现代生物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生物技术如今已被广泛应用。

(二)生物技术在园艺方面的应用及意义

随着我国园艺市场的不断发展,园艺植物育种也渐渐向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在传统园艺育种技术的基础上,现代生物技术也融入其中,它以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将基因分离克隆与转化、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择、花粉花药培育以及原生质体融合等新型育种技术应用于现代园艺中,极大地推动了园艺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技术能够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已可克隆出参与光合作用的基因,保证了作物产量的提高。利用生物技术,既可以通过基因转移来增加园艺作物器官中必需氨基酸或蛋白质的含量,又可以通过将十八烯酸aCp脱氢酶基因反向导入等技术来改变作物中油脂的某一成分的含量,还能够采用反义基因技术等手段改变支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以提高淀粉的质量与含量。

2。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园艺作物的抗性

(1)抗虫。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已研究出淀粉酶抑制剂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以及几丁质酶基因等多种抗虫基因,并将这些抗虫基因导入园艺作物中,极大地提高了园艺作物的抗虫性。

(2)抗病毒。生物技术提出了多条技术路线,包括导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反义Rna技术、病毒的复制酶技术、病毒卫星Rna、中和抗体法等。其中导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的抗病毒技术,对园艺作物的抗病毒工作产生深远意义。

(3)抗寒。园艺生物技术能够将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3—磷脂转移酶的基因导入植物而培育出具有高抗寒能力的转基因作物,还利用鱼抗冻蛋白和基因以提高抗寒性。

(4)抗药性。生物技术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通过把靶酶基因导入作物细胞等手段,培育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极大地提高了园艺作物的抗药性。

园艺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园艺生物技术的应用,使得园艺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然而,园艺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

转基因园艺作物的发展存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和基因污染的隐患。

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抗药、抗病虫害、抗旱耐盐园艺作物的同时,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遭受破坏的风险,甚至影响物种的平衡,转基因作物的生长可能会与其他非转基因作物的生长相排斥,且非自然选择所得的性状极易导致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失衡。另外,园艺生物技术可能会带来基因污染的问题。转基因园艺作物中的外源基因,尤其是抗逆基因一旦被野生植物所污染,将会导致“超级杂草”的泛滥,不仅加大除草难度,更会导致生态失衡。此外,长期种植转基因园艺作物会使害虫的适应性增强而产生药物耐受性,给园艺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园艺生物技术科技人才缺乏

园艺生物技术是高新技术研究的一大重要领域,也是生物技术应用最为广泛最具现实意义的领域,科技含量极高。然而,现阶段,园艺生物技术领域的科技人才较为匮乏,人才支撑较为薄弱,研究开发人员的培养周期长,园艺生物技术人才队伍急需壮大,需要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狭窄

园艺生物技术属于高新技术范畴,其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直接决定了该技术的发展必须以高额的研发资金作为依托。然而现阶段,我国园艺生物技术的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影响了研究深度与广度。此外,融资渠道比较单一,园艺生物技术的研发经费主要依靠国家投入,企业及民间等融资比重较低,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提高。

园艺生物技术产权保护力度不够,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激励研究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举措。目前我国对园艺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急需进一步的完善,立法存在漏洞,尽管专利法规已经实施,但执行机制较为薄弱,程序繁琐效率低,不利于园艺生物技术的自主研发。

5。园艺生物技术合作研发机制不健全,研发与产业化脱节。

尽管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体系已初步形成,但各行为主体利益的差异导致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在我国目前的单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中,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研究方向和价值选择不同,易导致技术与产业相分离,使得园艺生物技术产业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严重阻碍了产业化进程。

园艺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策

1。对转基因园艺作物必须进行严格监督、加强立法规范、加强科学检验。建立基因安全评价技术体系,加强安全检测与管理。加大对园艺作物转基因技术的监督力度,谨慎使用转基因技术,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性,尽量避免基因污染等后果的发生,防止出现超级杂草、物种恶性竞争现象的出现。国家要加强生物技术立法工作,规范园艺生物技术研究工作,科研人员要加强对转基因园艺作物的检验和观察。

2。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园艺生物技术人才,改善人才工作环境。园艺生物技术的自主创新,离不开人才队伍。要重视高等教育对园艺生物技术领域人才的培养,提高科技人才素质,并改善人才环境,采取倾斜政策,引进优秀人才,壮大高新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3。加大国家的投资力度,并拓宽融资渠道。国家应重视园艺生物技术,增加投入,完善产业政策扶持。此外,应建立多渠道的投资体系,采取银行贷款、企业投资等方式,积累资金。完善风险投资体制,促进风险投资,为技术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4。完善园艺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国家应加强立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工作,制定一系列鼓励保护园艺生物技术发展的法律法规,鼓励自主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加强合作研究。并对盗窃生物技术行为处以严厉惩戒,保证该产业的健康发展。

5。国家应加强管理,推动研究产业化的进程。增加对产业化的投入,拓宽国际技术合作渠道,统一管理国家园艺生物技术研究规划,制定促进研究成果转化的政策,组建部级转基因园艺生物研发与产业化基地,逐步建立合乎国情的产业化发展体制。

小结:园艺生物技术的发展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园艺业与生物技术相结合,使园艺植物在生产规模、性状改良、品质提高和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这项技术的长远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孟永红等,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上的应用与发展[J],生命科学仪器,2007年第5卷

2。邱发英,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及其未来发展[J],民营科技,2011年11期

3。马春艳等,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出路[J],农业科技管理,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