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市场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4:21

国际旅游市场的特点篇1

关键词:会奖旅游高端市场

从高端旅游发展的拉力来看,我国的旅游者在经历了初级阶段观光休闲之后,对体验、参与式的深度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会奖旅游是市场细分的结果,而发展高端旅游是大势所趋。从高端旅游发展的推力来看,当前会议市场出现一定萎缩,很多酒店和由会议产业催生的度假村不得不重新谋求企业自身的转型,借助旅游综合体之力拉动高端旅游市场成为比较普遍的选择之一。

会奖旅游的旅游者一般是各行业的领袖和精英,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利润丰厚;在目的地逗留时间长,重视旅游服务的质量和品质,对旅游产品价格不敏感;商(公)务活动与观光休闲活动相伴随,团队规模大。鉴于以上特点,会奖旅游属于典型的高端旅游市场,也即旅游市场中含金量最高的一部分。

一、北京高端旅游发展概况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文件的意见》中第一条即是“大力发展首都高端旅游”。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之后,专门设立了高端旅游发展处,这说明了北京发展高端旅游的决心。具体将实行“11232”工作计划,即制作一套北京高端旅游与会议资源的宣传推介手册;创建一套高端旅游资源的数据统计体系;修订完善“北京市会奖旅游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北京高端旅游产业指标体系”等。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北京高端旅游与会议产业联盟,建立网络全市高端旅游产业链的北京高端旅游资源库,启动北京高端会奖旅游服务项目(BCVB项目),至此北京旅游业在向会议、奖励旅游及其他高端旅游方面的发展在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会议之都”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约有11-18亿人次进行奖励旅游,世界会议产业的年产值已达11600亿美元(4000亿来自会议,7600亿来自展览),会奖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12年以来,在“新会风”的影响下,政府、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组织的会议数量减少,对我国会议产业整体形成一定冲击,会议市场充满无限机遇与挑战。国际会议协会iCCa分布的数据显示,在接待国际会议数量的全球城市中,北京排名12,这意味着北京走在国际会奖旅游市场的前列。同时,北京会奖旅游业增长迅速,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根据有关统计,在2011年北京规模以上会展单位的会展收入中,会议、展览和奖励旅游分别占到了总收入的34.1%、27.7%和46.3%。

二、北京会奖旅游市场开发的特点及趋势

(一)北京会奖旅游市场开发的特点

1立足高端市场需求

白2000年北京市旅游局率先成立“国际会展奖励旅游开发处”以来,北京就以会展、商务之都和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为发展目标。北京作为中央政府的所在地,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尤其是政府会议资源方面。从硬件设施方面来说,北京仅展馆的建筑面积就达到了44万平方米,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会展场馆有7个,接待场所会议室有4425个,其中超过500座的会议室有129个。尤其是2011年北京会奖旅游业的行业性组织——北京高端旅游与会议产业联盟在国家会议中心成立,这进一步凸显了北京定位高端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2重视市场开发的细分和专业性

会奖旅游本身就是旅游市场细分的结果,而北京在发展会奖旅游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专业性。北京高端旅游与会议产业联盟是国内外业界信息交流与业务合作的平台,包括会奖场所、会奖主办机构、会奖旅游公司、会奖教育机构、会奖技术、会奖媒体、会奖国际组织中国分支机构等,机构设置齐全,这与北京高端旅游网、北京高端旅游资源库等共同构成了北京高端会奖旅游的促进体系。在细分市场的挖掘上,北京不仅瞄准了国内的政府会议、高端企业会议、大型展览,而且也积极参与到争取国际会议、论坛的举办权中来,在会奖旅游线路上更是推出了针对不同群体顾客而专门设计的旅游线路。

3突出产品设计、开发的创新性

会奖旅游所面对的顾客一般而言都是高端客户,因此,在整个会奖旅游过程中,要注意与大众观光旅游的区别。在会奖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皮影主题酒店的推出,皇城玉馔之旅”、“会所之旅”、“博物馆之旅”、“异域美食之旅”等一批高端旅游线路可由顾客自由组合,现代京味儿成了会奖旅游必不可少的部分。会奖旅游对于企业而言重要的是塑造和展现自身的企业文化,北京在设计开发旅游产品时,将“北京文化”大力融入到各个环节中,成为会奖旅游产品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这对很多国内高端客户和国外人群产生极大吸引,其创新性得了实践的证明和认可。

(二)北京会奖旅游市场开发的趋势

从供给的角度来说,会奖旅游市场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参与到会奖旅游中来。从需求角度来说,会奖旅游者对会奖旅游产品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大,相应的要求会进一步提高。因此,北京会奖旅游市场开发的难道将会增大,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赋有特色的旅游产品项目将成为未来可预见时期内竞争的关键点。

三、北京会奖旅游市场进行高端开发的必要性

从整体上来看,北京的会奖旅游刚刚起步却发展迅速,如何进行会奖旅游市场的高端开发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突破口。从微观角度来看,北京会奖旅游市场迫切需要通过高端开发,以改进自身存在问题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目前,北京的会奖旅游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项目的选择上,与传统的大众旅游相差不大,其高档性和特殊性体现的并不明显。这一方面可归因于高层次会奖旅游目的地接待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的不完善,另一方面也受有关机构对会奖旅游的认识不足的制约。会奖旅游的团体性特点致使其有陷入大众旅游覆辙的趋势。北京高端旅游存在的以上几点问题,增加了其进行高端市场开发的紧迫性。

以商务会展、会议奖励、专题旅游、休闲度假、特种旅游等为代表的高端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将此作为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会议旅游市场具有带动性强、影响面广等新特点,在现代旅游业和高端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四、北京会奖旅游市场高端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一)北京会奖旅游市场高端开发的战略构想

北京会奖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具备未来进行高端市场开发的资源、设施和市场需求。总体来说,北京进行会奖旅游市场高端开发时,应注重将休闲度假游、文化旅游、养生游等方式融入到会奖旅游中,而不是单纯的以大众旅游的思路来进行会奖旅游的市场开发。目前由于高端旅游在北京的起步时间不长,未来几年北京的会奖旅游仍将以打造旅游产品为主,在开发过程中,要转变主打观光旅游的现状,加强对特色会奖旅游资源的考察。借助北京文化这一品牌,将北京传统文化、高端休闲度假、养生游与会奖旅游相结合。

(二)北京会奖旅游市场高端开发的具体措施

1强化高端旅游形象,塑造会奖旅游品牌

北京应紧紧围绕“国际会议之都”、“国际会奖旅游之都”的整体形象,着力发展其会奖旅游。无论是在其旅游形象的宣传推广中,还是旅游品牌的树立过程中,应突出北京会奖旅游的高端性、国际性和旅游产品的特色性。北京高端会奖旅游服务机构应更好的发挥目的地推广者、需求沟通者、会议支持者、行业推动者的服务职能,除了争取大型国际会议及奖励旅游项目机会之外,还要加强对北京高端旅游形象的强化和品牌的塑造。如在2012年推出的高端旅游项目中,其中包括北京欢乐水魔方水上乐园项目和延庆县自行车骑游项目,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与高端旅游的定位有失偏颇,因此,在今后旅游形象的塑造和品牌的打造中应更加谨慎。

2突出特色,开发高质量的高端会奖旅游产品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商务旅游群体的特殊需求中,旅行方式是最为典型的一方面,其中,这类人群对一些新兴的主体旅行方式比较感兴趣,如小说旅游、幸福之旅、军事旅游、黑色旅游、宗教旅游和神秘旅游。随着人们对旅游体验要求的升高,高端旅游将成为大势所趋,而目前存在的会奖旅游在很多层面上都与传统的大众旅游相差无几。北京具有丰厚的会所、医疗养生、度假村等资源,文化旅游、北京医疗旅游也逐渐成型,会奖旅游在市场开发过程中与此结合将是一条突出特色、开发高端会奖旅游产品的捷径。以养生游与会奖旅游的融合为,作为中医药养生资源集中的城市,北京拥有全国最丰富的中医资源,馆藏典籍、名老中医、科研院所、综合医院等。北京周边十大温泉度假村成为休闲养生游的热点,受到追捧,也成为各大旅行社开发的重点,同时,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产业在北京已初具规模。从更高端的角度来看,中医理疗、经络调理、护肤、茶道、香道、瑜伽等在各高端会所也日渐兴盛,“北京中医养生高端旅游资源的研发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推崇。无论是会奖旅游还是养生游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高端”,因此,养生游和会奖旅游的结合将为北京新型高端旅游业态和会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国际旅游市场的特点篇2

关键词:云南省;国际旅游业;产业发展;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082-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依凭民族风情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不断吸引国际游客,国际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云南省入境旅游人次在全国6—9排位波动,在中西部地区处于领先位置。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差等问题,使其整体功能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国际旅游经济持续发展。所以,研究其国际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对民族旅游产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据来源

计算数据资料来源:云南省历年旅游统计年鉴。

二、云南省国际旅游发展状况

(一)入境旅游业发展状况

从l978—2012年的入境旅游人次变化看,接待入境人次呈现曲折上升趋势。曾出现了4个高峰期,即1988年、1997年、1999年、2002年;同时出现了4个低谷区,即1989年、1998年、2000年和2003年。1988年达第1个波峰,入境人数达11.8831万人次;1989年,受政治因素影响,来华游客大减,出现第1个波谷,入境人数为7.232万人次。之后,国内外形势趋于稳定,入境游客持续增加,特别是1997年适逢香港回归祖国,云南省接待入境游客达到第2个高峰年,入境人数达80.6795万人次。1998年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1],使国际游客急剧下跌,出现了第2个波谷,入境数为75.7996万人次。之后,国际环境趋于和平发展,中国经济加速腾飞,1999年又赶上澳门回归祖国和世界博览会,旅游经济出现第3个高峰年,入境人数为103.5361万人次。2000年,出现了第3个波谷,入境数为100.1031万人次。2002年出现第4个高峰年,入境数为130.3514万人次。2003年,由于受到非典疫情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2],出现了第4个波谷,入境数为100.0128万人次。由此看出,云南省国际客源市场受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比较明显。可见,受到人文因素影响比较大,具有不稳定性。云南省的国际旅游收入呈现递增趋势。旅游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1998—2003年呈现下降趋势,2004年以后不断增加。

(二)国际客源市场状况

客源市场状况看,市场内部结构的差异比较大,按照多年占有的市场比例可分为,一级市场:香港、澳门和台湾,所占的比例一直最高,并且此市场高速增长;二级市场:日本、新加坡、泰国、美国,除美国外,波动性比较大;三级市场:德、法、意大利、英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变化比较平缓,总体呈现波浪式逐渐增长的趋势;四级市场:菲律宾、俄罗斯、新西兰,一直处于最低层,旅游人次相对比较少,总体趋于上升。

从1987—2012年的统计数据看:长期以来,云南省海外旅游市场中,外国游客居主要地位,大约占60%—70%,其中,日本占10%、泰国占6.3%、新加坡占5%、美国占4.9%、德国占2.1%、法国占2.03%、英国占1.9%、澳大利亚占1.2%、加拿大占0.9%、意大利占0.9%,分别处于前十位;港澳台占30%—40%,其湾大约占15%。云南省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主要以亚洲市场为主,多年占60%以上,欧洲占8%以上、北美市场占6%,分别处于第二、三位,大洋洲市场居第四位。

三、云南国际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交通、邮电通信)比较薄弱

云南省94%为山地,属地势较高、山峦起伏、地形复杂的地区,加之经济开发相对滞后,与发达省份相比,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机场仍不能满足需求,通往境外主要客源市场的国际航班偏少;铁路东有西缺,里程短、线路少、功能不全,往返国内主要客源地的车次少、运力低;省内连接主要景区景点的支线公路和景区内游览公路等级较低,一些重要的旅游环线尚未形成,严重制约了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旅游业的全面发展[3]。交通和邮电通信比较滞后,结构效益差,处于劣势。

(二)旅游购物消费低,娱乐消费效益差

购物收入比重偏低,游客总体消费水平不高。如2005年,入境旅游购物消费仅占总消费的19.4%,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50%—70%的水平相距甚远。虽然入境旅游娱乐消费增长迅速,其所占入境旅游总收入的比重(6%)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但是,结构效益低。许多旅游景区景点所提供的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大面积雷同,加之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技术力量薄弱,装备和工艺水平低,制作粗糙,质量低下,设计、包装简陋,独特性和创新性不足,难以吸引旅客。另外,流通机制不健全,旅游购物市场秩序较乱,商品宣传促销力度偏弱,鼓励旅游商品开发的优惠政策不配套,开发投资机制不完善[4]。娱乐消费产品多样性缺乏,质量差,效益差。

(三)旅游饭店供大于求,旅游饭店和餐饮结构不合理

云南省的旅游饭店业整体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如2005年,星级饭店的平均客房出租率仅为53.73%,低于全国的星级的60.96%。云南有饭店799家,其中,五星级9座,四星级45座,三星级150座,二星级482座,一星级113座。高中低档比例为1:12:1.8。可见,旅游饭店结构比例不合理,高、低档缺乏,空间布局上不合理,主要集中在昆明;云南旅游餐饮业中以民族餐饮为主要内容的特色餐饮没有形成市场[5],故餐饮和住宿结构效益差,处于劣势。

(四)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和经济优势的能力低

游览业与其他旅游产业部门相比所占比重比较小,并且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结构效益差,处于竞争劣势。云南省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旅游景点的状况不符,说明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推广宣传不足。

(五)国际旅游客源市场比较单一

云南省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以亚洲市场为主,多年占60%以上,并且集中于东亚和东南亚,市场总体比较单一。

(六)国际旅游经济效益低

国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比较低,国际旅游收入占总旅游收入底于16%,与旅游资源不相匹配。说明经济效益低。

四、优化对策

(一)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力,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产品开发

云南省虽然有着丰富的高档次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是,旅游产品基本上以传统型为主,且集中于观光旅游产品[3]。目前,乡村旅游的开发主要是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而乡村文化、民俗文化、徒步探险、健身康体等内涵丰富的旅游形式还未能引起重视,旅游产品老化趋势明显,新产品开发方面不足。所以,必须积极适宜国际旅游市场发展需要,必须注意产品的区域性和特色,加快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和经济优势。

(二)加强宣传促销,保持海外游客市场稳定发展,积极打开新市场

云南省国际旅游市场开发促销还不够,从总体来看,旅游业缺乏自我包装、自我推销和招揽客源力度,未能根据客源市场进行市场细分确定营销方式、促销手段单一。旅游投资环境宣传不足,客商对的旅游投资环境了解比较少。目前,云南已经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应该在巩固现有的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开新市场。

(三)优化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环境

云南省空间辽阔,区域差异大,山地多,未开发和进一步开发的资源多,基础设施配套差,所以,应积极多渠道引进资金,要充分利用国有、企业和私人资金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环境是一个综合环境,要求全社区均树立旅游质量第一信念,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旅游区的形象,降低旅游地的吸引力。旅游地各要素的吸引力实质上就构成了旅游地的吸引力系统,其运行结构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系统、旅游服务吸引力系统和旅游环境吸引力系统[5],因此要在这三个方面提升。而旅游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质量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个群体,必须全区全员共同参与建设,营造文明待客的氛围。对于云南省国际旅游来说,需要展示的是文明、进步、发展、和谐的云南,而不是野蛮、贫穷和落后的云南。所以,营造良好的环境很重要。云南省人民有很多的优良传统,如购物排队等。但是也有不好的现象,如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等问题。云南省的旅游开发,应该保护其区域性和民族性,特别注意展现其原滋原味和文化生态特色。

(四)加快旅游商品和娱乐产品的开发

加快旅游商品和娱乐产品的开发,高度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和销售,发挥云南省资源丰富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大力开发各种地方名特土产、民族服饰、民族风味食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切实抓好旅游商品的设计、加工、生产、包装和营销,强力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可在景区、景点设点,促销各具特色的地方名特土产和旅游商品,大幅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附加值[4]。其次,要改善购物环境,提高商家市场意识,提高信誉;提高商品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提高其心理满意度等等。娱乐方面,继续完善产品体系,增加大众参与的娱乐项目和节庆活动,提高夜间文化生活和娱乐节目,做到区域民族特色与时代特色的结合。

(五)积极优化饭店结构,发展特色餐饮

调整饭店结构比例和优化、合理布局,星级饭店应该向重点景区依托的城市转移。加强对餐饮产品的文化包装,在餐饮产品开发中,重点挖掘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文化,使之对餐饮产品实施全方位包装,增加餐饮产品的附加值和吸引力。挖掘地方名食,并对传统品牌提高其工艺水平,不断推出新品牌[6]。在体现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的同时,结合国内外实际加以深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左冰.云南海外旅游市场周期性波动问题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2,(3):85-88.

[2]李水凤,王建军.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入境旅游发展态势分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3):70-72.

[3]黄继元.优化云南旅游产品结构,提升竞争力[J].昆明大学学报,2007,(3):60-64.

[4]牛蓉琴.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11):87-91.

国际旅游市场的特点篇3

一、烟台市旅游业现状

(一)烟台市主要的旅游资源

1.滨海风光:烟台山、滨海广场、海水浴场、月亮湾、东炮台风景区、崆峒岛、栈桥、黄海游乐城、养马岛、金沙滩等。

2.温泉之旅:栖霞艾山温泉、招远金城温泉、养马岛养心苑深海温泉等。

3.高尔夫之旅:龙口南山高尔夫球场、烟台沙滩松林高尔夫球场、栖霞苹果城高尔夫球场等。

4.葡萄酒之旅: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张裕卡斯特酒庄、蓬莱南王山谷君顶、养马岛伊斯顿、蓬莱华东猎王谷、海阳金鼎等葡萄酒庄群。

5.黄金之旅:招远淘金小镇、罗山黄金文化旅游区。

6.寻仙之旅:蓬莱阁、蓬莱三仙山、八仙过海景区、长岛之旅、芝罘岛之旅等。

7.民俗风情之旅:栖霞牟氏庄园、烟台胶东大鼓、海洋大秧歌、长岛渔家乐、莱阳梨化节、牟平“十里杏花谷”杏花节、樱桃采摘节等。

(二)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2012年烟台市旅游总收入为47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7.9%,旅游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约9.0%。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81亿美元,增长2.8%;国内旅游收入445.11亿元,增长19.2%。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502.99万人次,增长14.9%。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53.02万人次,下降3.4%,但相比2010年增长12.3%。2012年末全市拥有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17家,其中四星级以上24家。a级旅游景区44家,其中5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13家,3a级旅游景区8家,2a级旅游景区19家。各类旅行社210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8家。全市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32个,比上年增加11个;展位总数2.65万个,增长6.0%。

二、烟台市入境旅游现状

(一)烟台市主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根据烟台市2013年一季度入境旅游客源统计报表发现,烟台主要的入境旅游客源地分别是韩国、中国台湾、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美国、菲律宾、英国、新加坡、法国等。其中韩国入境游客占所有外国游客的比例最大,高达57.93%。中国台湾游客在人数上次于韩国,其人数占入境游客总人数的16.21%。美国、英国和法国等欧美国家虽然在入境人数上位列前十位,但是与韩国和日本相比,数量相差很大。

(二)烟台市各年入境旅游人数和收入情况

图1烟台市历年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走势图

资料来源:烟台市统计公报(2006――2012)

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出近年来烟台市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呈总体增长的态势。2012年入境旅游人数有所下滑,但是旅游外汇收入仍然是增加的。

三、烟台市入境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入境旅游配套设施国际化程度低

旅游是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综合性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旅游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近年来,烟台的五星级酒店逐年增多,硬件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软件水平一直与国际化水平相差甚远。另外,烟台的娱乐还仅仅停留在观光游览上,相比国外的豪华游艇、冲浪设施等,烟台的旅游设施设备不够先进和创新,还不能吸引外国游客的兴趣,让其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关于交通,烟台的国际航空航线只有首尔、台北、香港和大阪四条。而且烟台的海上航线目前也仅有烟台-大连一条国内航线以及烟台-韩国仁川一条国际航线。很明显,有限的国际航线严重制约了烟台入境旅游的发展。

(二)缺少专业的外语旅游人才

随着入境旅游的发展,各个国家,不同语种的游客纷至沓来,对各个语种的外语人才的要求增加。然而烟台是一个国际化程度欠发达的城市,外语的普及率不高,尤其是英语之外的其他语种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对烟台而言,韩国是其最大的客源地市场,每到周末大批韩国客人都会乘飞机来烟台打高尔夫,精通韩国语的高尔夫球童成为抢手货。虽然烟台的几大高校都开设了韩语专业,但是随着来烟台打高尔夫的韩国客人也越来越多,最终能从事且能胜任相关工作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这一需求。同样的,随着俄罗斯客人来烟台旅游的人数的增多,能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专业的俄语人才也是供不应求。对于交叉性和综合性较强的旅游行业来说,越来越大的外语人才缺口是烟台入境旅游发展的一大挑战。

(三)烟台市宣传力度不够,国际知名度不高

烟台是近代山东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口岸。烟台开埠后,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等17个国家先后在烟台设立领事馆、洋学堂、医院等,这些见证了烟台开埠历史的建筑,现已成为烟台一道别有风韵的风景线。然而这些年来烟台的城市吸引力和城市知名度远远不及邻近的青岛和大连。据调查得知青岛市接待的入境游客人数接近烟台的两倍,而对于除韩国、日本以外的其它国家来说,烟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烟台先后接待过国际邮轮300多航次,其中不乏欧美地区著名营运企业的豪华邮轮,像北欧宝珠号、海洋公主号、探险家号等,它们都来烟台观光旅游,给烟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国际知名度。但在上个世纪末,就基本上没有豪华邮轮再停靠烟台港了。通过邮轮旅游来宣传烟台和拉动经济的渠道就这样消失了。

(四)烟台市入境旅游的国际市场过于集中

烟台市国际客源分布不均衡,过于集中在韩日市场,韩国客人占来烟台旅游的外国人的一半以上,日本客人约占四分之一,两国合计约占四分之三。客源过于集中带来了风险过于集中的隐患,而且份额占了一半以上的韩国并不是质量很高的游客市场,更加剧了现有格局的隐患。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以及韩元贬值即迅速的影响了韩国来烟台的旅游人数。另外,韩国市场的突出特点是旅行团团费低,导致目的地接待利润低,过于倚重韩国市场非常不利于烟台旅游企业的发展。日本经济的不稳定和政治的动荡以及自然灾害的频发都有可能加剧烟台入境旅游市场的不稳定性。

四、烟台市入境旅游发展的对策浅析

(一)加强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

1.发掘城市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特色品牌

一个城市只有独具特色,有独特的吸引力,让游客有独特而深刻的旅游体验,才能打造出旅游品牌。烟台近年来确立了“山海仙境・葡萄酒城”的定位,就要着重开发烟台特色的神仙文化、以全真教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张裕为代表的葡萄酒文化。另外还有反映烟台历史的的邮票文化。神仙文化、道教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文化,能够吸引外国客人的好奇之心;张裕是中国具有百年历史的民族企业,又是中国葡萄酒行业独一无二的知名品牌,其品牌效应不容忽视。而烟台的邮票文化则要从烟台是邮票发源地这一历史史实挖掘出来。因为这些是烟台所特有的,能给外国游客以全新体验的特色文化。

2.完善和更新城市的设施设备

一个城市的设施设备是反映一个城市形象的最细致化表现,烟台整体的城市设施与发达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完善烟台城市的设施设备尤其是景区附近的旅游设施对提升烟台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应该建设一条体现烟台特色的管理规范的美食一条街。第二,提升城市交通建设,争取铁路、动车和国际航线的进一步开发,以交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旅游的发展。第三,提高旅游景区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景区管理漏洞,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和贴心服务。第四,打造一条烟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海产品的购物风情街,既能欣赏烟台的文化风情又可以满足购物的愿望。第五,提升海上运动的设施设备,大力发展适合游客参与的沙滩运动、海上体育运动和海上休闲运动,加强海上运动旅游项目的旅游宣传推介,增加海上旅游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和吸引力。着重建设烟台邮轮码头及配套设施,完善城市接待国际邮轮的功能,开发国际邮轮市场。

(二)加大对外语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因此,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战略规划专家、旅游市场营销专家和行业管理专家队伍是烟台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同时,政府和行业管理机构还要和烟台各大高校建立一个人才培养计划,着重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旅游酒店管理人员、海上运动设施专业操作人员、专业的外语导游人员等。利用旅游淡季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并通过举行海上运动比赛、韩日俄语导游大赛、和其它相关比赛促进旅游人才的发展。另外,行业各部门要有相应的措施来应对人才的流失,防止人才的外流。政府也要号召市民积极参与学习外语的潮流,了解外国的传统文化和知识,培养市民热情好客、举止文明的意识,从而从基础上提高烟台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城市吸引力及竞争力,将烟台“全国文明城市”的名片打出海外。

(三)开拓新的客源市场

新的客源市场的可以定位于经济比较发达,政治比较稳定,和中国的国际关系比较和谐同时来烟台旅游比较方便的国家和地区。像俄罗斯、加拿大、冰岛、以及位于赤道地区的东南亚等国。每年选择目标市场中的两到三个国家,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营销、推广。通过与各个国家的某些大的国际旅行社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动往来,互利互惠。还可以通过民间的友好华侨组织,组织民间访问活动和赛事活动,发动民间外交,扩大宣传,积极推进各国华侨华人来烟台探亲、修学、旅游。

(四)积极开展旅游营销,提高国际知名度

1.多渠道全方位宣传烟台旅游资源

旅游企业和旅游相关部门在宣传促销上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宣传方式,积极探索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灵活多变的宣传。通过影视等进行嵌入式宣传,通过举办国际赛事活动进行知名度宣传,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进行形象化宣传,通过旅行社“以旅拉旅”进行专业化促销,通过举办推介会、洽谈会进行零距离宣传等。例如针对韩国游客爱好高尔夫运动可以举办“中韩高尔夫技能大赛”,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韩国人就参赛之际来烟台参观旅游。影视旅游是近年来比较火的营销策略,烟台政府或相关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投资或合资或赞助的方式拍摄能突出本地风情文化和旅游特色的影视作品。通过影视作品的传播,从而提高烟台的国际知名度。韩国的影视旅游就是一个值得参考的典范。总之,要通过多种方式、多个渠道扩大烟台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差异化营销,突出特色

国际旅游市场的特点篇4

关键词:旅游市场营销网络营销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更加融入国际社会,中国市场也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旅游行业是中国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之一。旅游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近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旅游市场充满了活力和生机,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新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开始从新的经济增长点迈向新的支柱产业,从世界旅游大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

一、我国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1991年开始推出的旅游黄金周激发了国内百姓的旅游热情,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国内旅游人次上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出国旅游人次将达世界第四位。

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18.5%的增长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断上升。出国(境)旅游市场不断升温,从无到有,从出国探亲旅游到公民自费出国旅游。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会极大的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假日旅游的火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800美元,根据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按国际惯例,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收入的比例为1:8或1:9,我国目前仅达到了1:2.35,潜力很大。中国的国际旅游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及法国的一半,国际旅游收入还不到美国的1/5。

由此可见,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迅速崛起的中国旅游市场孕育着商机,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来临,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各地的旅游开发蔚为壮观,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面对这种现象,研究旅游市场营销十分必要。旅游企业如何发展,成为旅游业一个崭新而迫切的关键问题,企业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次很大的机遇。

二、旅游市场营销涵义

旅游市场营销有时是指营销行为,有时又指营销理论。作为一种营销行为,旅游市场营销是指旅游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以旅游者为中心,在旅游环境分析、旅游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找准本企业和旅游产品位置,通过营销战略、营销策略的整合和科学的营销管理,实现旅游企业、旅游者和社会”三赢“目标。

作为一种营销理论,旅游市场营销是一门研究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理念、营销活动规律及营销战略的应用学科。旅游市场营销理论是市场营销理论的一个分支,但与一般市场营销理论相比又有其特殊性。

三、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1、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盲目降价竞争问题

旅游产品的定价,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同时由于竞争和旅游者的需要,还必须有高明的定价技巧和策略。旅游企业的定价策略就是根据旅游市场的具体情况,从定价目标出发,灵活运用价格手段,使其适应市场的不同情况,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但是有许多旅行社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如果以这样的营销战略长期进行营销,就只会影响旅游企业产品形象,而损害旅游企业自身利益。

2、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促销方法单一的问题

旅游业相当有限的旅游促销手段,较多的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相同“。缺乏形式创新,更缺乏内容创新,这种传统落后的旅游促销,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光彩。手段上的落后渐渐影响了高质量的旅游营销策略,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与日益发展的各国旅游业相距甚远。

3、旅游产品老化、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第一,现代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三大产品结构。而我国旅游业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但是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只靠一条腿是站不住的。

其次是旅游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旅游产品质量可分为普品、精品、特品和绝品四大类,国内的旅游产品可以说是普品比较多,特品、绝品有一些,而精品更少一些。

再次,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慢。总的来说,旅游产品创新不够,多年保持不变没有新鲜感。

四、加强旅游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1、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旅游企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集中到获取经济信息和营销信息两个方面。旅游网络营销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并跨越时空达成交易,使任何旅游企业都有可能全天侯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互联网的多媒体功能使旅游网络营销可以集中图文、声音等各种媒体的传播形式,创造出虚拟环境,立体化地传播旅游信息。互联网具有人类社会最大限度的交互式自由空间。无论是旅游企业和团体,还是旅游者,都可以自由地和寻找信息,自由地互动式地在网上进行交流沟通。

旅游网络营销兼具直接营销、目标营销、双向互动营销、参与式营销的优点。旅游网络营销还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具有无与伦比的高效率,突出地表现在信息量最大、精确度最高、更新最快、传递最迅速。旅游网络营销最具经济效益,非店面销售省去了租金、水电、人工成本等大笔费用,少了实物交换的物流成本,这一切都大大降低了运营损耗。

2、旅游市场营销要视形象为生命

要把旅游公司的形象宣传作为一项工作目标。导游和其他旅游公司成员要在工作当中注意仪表、举止、言谈等,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为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恪守承诺,搞好服务,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使旅游市场淡季不淡。要经常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旅游公司和旅游服务项目、景点、产品;多组织展览、旅游形象大使巡游、旅游知识有奖竞赛、旅游摄影比赛、模特表演等活动,积极搅动旅游市场,让更多的人更加认识旅游公司和旅游景点。

3、要树立旅游品牌

国际旅游市场的特点篇5

关键词:宜昌国际性旅游城市发展战略

以中心城市构建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已成为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我国旅游业正从点线旅游向板块旅游转变,城市在区域性的板块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在宜昌,宜昌是大三峡旅游圈新的增长极,具备了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潜质,2000年至2002年接待境外游客和旅游创汇均以80%的速度持续增长。中共宜昌确立的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三个目标之一,就是要把宜昌建成国际性旅游名城。把宜昌建成国际性旅游城市,不仅是宜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三峡旅游由点线旅游向板块旅游转变的现实需要。

国际性旅游城市的特征与内涵

从理论上讲,国际性城市具有明显的国际比较优势,包括实力优势、体制优势和特色优势,在世界或世界的某一区域范围内成为国际事务的服务中心、国际资源的交换枢纽、国际利润的创造中心或国际影响力的扩散高地,分综合性和专业性两大类。国际性旅游城市是在发展旅游方面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专业性的国际性城市,是指具有国际性影响力、吸引力、聚集力和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宜昌确立的国际性旅游名城这一目标具有空间开放性、产业特色性和品牌扩张性等特点。“国际性”体现了空间的开放性;“旅游”体现了产业的特色性;“名城”体现了品牌的扩张性。“国际性城市”是共性;“旅游城市”是个性;“名城”是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般来说,国际性旅游城市应以国际游客为目标市场,按照国际公认标准或惯例提供旅游产品或服务,其基本内涵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旅游形象国际化,具有国际性的感召力。国际性旅游城市应通过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城市景观、主题活动、形象标识和口号等整体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产生国际性的感召力,并形成国际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游客满意率在90%以上。

核心旅游产品国际化,具有国际性的吸引力。国际性旅游城市应拥有世界级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和世界罕见的旅游景观,更要按照国际标准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产品,至少要有1个国家aaaaa级旅游区和若干aaaa级旅游区,能够产生国际性的旅游吸引力。

旅游服务环境国际化,具有国际性的接待力。国际性旅游应拥有满足国际游客旅游消费的环境,即城市的基础设施、接待设施、服务设施以及语言环境、旅游服务、市民素质等都应遵循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能满足主要客源地国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具有国际的接待能力。

旅游运作模式国际化,具有国际性的适应力。旅游运作模式符合国际惯例,开放旅游市场,引进国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以国际游客为目标市场,旅游产品设计要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需求;旅游开发与经营应高度开放,具有国际性的适应力。

价值观念国际化,具有国际性的亲合力。国际性旅游城市要有国际化的价值观念,才能具有国际性的亲合力。衡量一个城市的旅游国际化不能用纯经济的标准,而要用城市文化、城市经济、城市生态的协调发展来衡量,因为旅游更多的是体验经济、精神经济。

旅游活动国际化,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力。国际性旅游城市会举办较多的国际活动,多渠道参与国际交流。通过举办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节庆活动、国际交流活动,并形成品牌效应,从而产生持续的国际性影响力。

游客构成国际化,具有国际性的聚集力。国际性旅游城市具有国际性的凝聚力,城市吸引力和游客市场辐射到海外,接待的游客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并在各大洲都有分布。年接待国际游客数占当地居民总数的比重达60%以上。

旅游经济国际化,具有国际性的主导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旅游外汇收入占当地进出口总值达30%以上,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协调度和整合度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高,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10%,成为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

宜昌创建国际性旅游城市的优劣势分析

比较优势

在发展中国家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考察国际性旅游城市,更主要的考察一个城市在发展国际旅游方面的国际比较优势。宜昌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优势突出,主要表现为:

独具个性的国际性比较优势。宜昌城市与三峡工程、葛洲坝以及西陵峡(东段)融为一体,工程文化、山水风光、历史文化交相辉映,长江三峡、三峡工程等世界级旅游资源品位高,在建设现代工程型国际性旅游城市方面具有显著的国际性比较优势。宜昌在三峡旅游格局重构中已成为三峡旅游重要的增长极,成为国际旅游发展的优势增长区。

富有魅力的国际流平台。三峡工程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将与北京的长城、西安的秦兵马俑一道成为中国旅游的标志性产品,具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此外,宜昌举办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三峡旅游节等国际性的活动,构建富有魅力的国际流平台。

优美的人居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生态化是所有国际性城市的共同特征,旅游是“眼球经济”、“环境经济”,国际性旅游名城更要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宜昌城市山水交融,城区绿化率高达40%,水资源与电力资源丰富,山水园林城市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越,这些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宜昌市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开放的移民城市文化。开放是国际性旅游城市的基本特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宜昌历史上乃兵家必争之地、贬官经停之地;1876年开埠成为长江上重要的港埠城市;葛洲坝的建成使宜昌从一个小城镇转为中型城市,如今三峡工程的兴建正使宜昌向较大的城市迈进。宜昌是名副其实的移民城市,具有浓厚的开放意识和开放性、兼容性、多元化的国际性城市文化特征。

不断增强的城市国际机能。城市国际机能是一个城市参与国际性竞争的功能。自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发电起,三峡工程进入收益期,宜昌城市经济实力正处在快速增长期,城市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城市旅游功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集群优势逐渐显现。三峡机场国际口岸升级、城市旅游步行街、游客中心、旅游超市等项目相继建设,宜昌城市国际机能正日益增强。

劣势分析

与国内外发达的国际性旅游城市相比,宜昌要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还存在着以下差距:

城市现代化综合水平较低。现代化是国际性城市的基础与前提。宜昌的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城市文明、科技发展等现代化综合水平较低,尤其是入境游客进入条件、旅游接待服务能力等还有待改善,宜昌还未开通国际航班,至今还没有一家五星级酒店,还没有一家进入全国“百强”的旅行社。

城市形象国际知名度不高。城市形象是社会公众对城市的综合评价和总体认识。宜昌城市形象在策划、塑造、推广及其影响力的国际性水平不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有待提升,宜昌仍处于中国发展国际旅游的第四集团,还不是境外游客游览中国的首选目的地。2004年来宜境外游客中80%为一日游,在宜花费167.32美元/人天,停留时间仅1.21天/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旅游产品国际吸引力不大。宜昌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开发不够,三峡工程游仍是初级观光产品,对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屈原文化、昭君文化、三国文化的旅游开发重视不够,城市文化娱乐项目配套不足,缺乏能留人的旅游度假产品,现有的旅游产品国际吸引力不大。而国内同类旅游城市如桂林、三亚、黄山等已经实现由观光旅游地向休闲度假地转变,而宜昌还是三峡旅游的观光过境地。

城市文化国际性氛围不浓。国际性文化氛围包括语言环境、国际旅游要素、市民国际素养、运行国际惯例等,宜昌在这些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缺乏外向型人才和国际交流场所,难以适应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需要。

中心城市旅游集散功能不强。宜昌中心城市的旅游凝集力和扩散力不够,入境游客几乎都集中在长江三峡线,环城旅游交通网络还未形成,城市布局、产业结构、旅游功能有待完善,中心商务区(CBD)、旅游服务设施仍需进一步配套。宜昌尚无大型国际性的会展场所,这些都制约了会展旅游、商务旅游的发展。

旅游产业关联带动作用较弱。宜昌旅游经济还是数量扩张型,对第三产业以及GDp的带动效果不明显;旅游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有待增强,宜昌旅游经济还是孤立的产业体系,旅游与相关产业加强互动与整合,还没有形成以旅游业为主体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旅游发展实力不强。2004年宜昌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3.4:54.6:32,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8%,与国际性旅游城市的要求还有相当大差距。

宜昌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战略部署

发展目标

抓住三峡工程建设的最佳战略机遇期,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宜昌旅游产业发展,力争进入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行列,建成三峡地区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性旅游城市。争取到2010年,实现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旅游业逐步成为宜昌经济的支柱产业。

发展战略

形象提升战略。在旅游进入形象传播时代的今天,塑造和推广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对于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建设与营销至关重要。为此,要通过形象设计、形象塑造、形象推广等,整体提升宜昌城市的国际旅游形象;借助举办国际性的活动和奥运旅游的机遇,加大“灵奇三峡•激情宜昌”宜昌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广力度,使宜昌与长江三峡一道名扬中外。

产品打造战略。宜昌要融入国际旅游经济圈,关键是要有核心竞争力产品。宜昌应着力开发三峡大坝、长江三峡、昭君和平文化三大品牌资源,围绕三峡大坝实行环坝突破,举市场之力建设三峡环坝旅游圈,同时要发展宜昌城市旅游,建设与国际性旅游城市和三峡工程相匹配的国际性旅游产品。

区域联合战略。加强区域联合,呼应汉渝,借势发展,特别是要加强宜昌与武汉、重庆的旅游合作,实现三地旅游的交通互动、产品互动、市场互动、营销互动、管理互动,形成区域旅游整体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要通过线路组织与营销,加强与张家界、神农架、武当山和西安的联动,推出富有特色的国际旅游线路。

协调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协调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观光旅游与度假旅游、城市旅游与县市旅游、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开创宜昌和谐旅游的新局面。

人才兴旅战略。旅游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国际性人才带来国际性理念。宜昌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人才是保障。为此要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遵循国际惯例,推行国际性机制,提供国际性标准的服务,营造国际性人才的成长环境、创业环境和发展环境。

发展布局

根据宜昌旅游资源分布、交通条件、文脉特征和产业发展现状,发挥宜昌中心城区旅游接待中心和三峡大坝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确立“一心二圈三片五线”的发展布局。

一心。即以宜昌中心城区为旅游接待服务中心。重点是增强宜昌城市旅游功能,改善国际游客进出条件,完善城市游憩系统,营造国际性旅游氛围,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准,提升宜昌市国际旅游整体竞争力,使之成为三峡国际旅游区的重要接待服务中心。

二圈。即构建三峡环坝国际旅游圈、宜昌环城休闲度假圈。三峡大坝已成为三峡国际旅游新的核心吸引物,重点是发挥环坝旅游产业的集群优势,围绕大坝工程旅游配套文化和生态旅游产品,积极推进环坝旅游经济一体化进程,构建三峡环坝国际旅游圈,使之成为三峡国际旅游新的经济增长区。加快宜昌环城休闲度假产品开发,重点开发清江水色风情、五峰原始生态、大老岭森林避暑、城郊生态农业等休闲度假产品,使宜昌从观光过境地向休闲度假目的地转型。

三片。即三峡大坝国际旅游区、清江风情度假区、三国文化体验区。重点开发完善三峡大坝国际旅游区,形成以三峡风光为背景,水电文化为特色,三峡大坝、葛洲坝和宜昌城区为依托的综合型旅游区,成为宜昌推向国际旅游市场的龙头产品;突出土家风情和湖光山色,建设清江风情度假区;突出关公文化和宗教文化,建设三国文化体验区。

五线。加强横向联合,跳出宜昌重组旅游线路,以三峡大坝为核心构建五条国际旅游线,即:中线——三峡大坝•西陵峡•葛洲坝“两坝一峡”旅游线;西线——三峡大坝•长江三峡•重庆“高峡平湖”旅游线;北线——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一江两山”旅游线;东线——长江三峡•三国•西安“朝秦暮楚”旅游线;南线——长江三峡•清江•张家界“两江一山”旅游线。

战略重点

高起点规划,塑造国际性城市形象。树立“城市就是旅游景点”的城市旅游发展观念,把宜昌纳入国际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圈,把宜昌旅游放在国际国内旅游经济发展圈内进行定位,坚持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城市规划建设要突出水电特色和旅游功能,使宜昌成为最适宜人类旅居的城市。宜昌作为世界最大的水电之都,无论是三峡风光、三峡工程,还是三峡文化,都能给游客以“激情”的感受,英文eLeCtRiFYinG可译为“电”或“激情”。确立“灵奇三峡•激情宜昌”城市形象,既一语双义,又将宜昌与三峡紧密结合,便于推广。

高标准建设,打造国际性旅游产品。大力实施旅游精品名牌战略,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高档文化、娱乐、体育设施以及大型城市标志性建筑;重点建设“两坝一峡”和“高峡平湖”旅游区,加快清江休闲度假产品、三国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发挥三峡工程巨大旅游磁场效应,形成环坝国际旅游圈、环城休闲度假圈,促进宜昌从三峡旅游观光地向休闲度假地转变、从三峡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高水平管理,营造国际性旅游环境。重点营造国际性创业环境、国际性语言环境,提高城市的国际化管理素质。通过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管理机制,优化配置城市服务业的各类资源,城市道路、机场、火车站、码头及旅游景区、公园的路牌和标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要符合国际标准。增强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旅游意识,强化市民的城市形象意识和国际性旅游名城的公民意识,增加宜昌城市旅游的亲合力。早日解决宜昌三峡机场的口岸升级,简化出入境手续,创造条件实施落地签证制度,使国内外客人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

高水准营销,扩大国际性客源市场。调整宣传思路,改变以往突出宣传三峡而忽视宜昌的宣传策略,多渠道营销“灵奇三峡•激情宜昌”城市旅游形象。抓住北京奥运机遇,倡导“北京观奥运盛会,宜昌揽世纪工程”。特别是要通过举办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三峡国际水电旅游节、世界临坝城市发展论坛、国际水电经济论坛、国际和平论坛等国际性的活动,提升宜昌旅游的国际注意力和影响力,使更多的境外游客来宜昌,看大坝,游三峡。

高质量发展,增强旅游国际性竞争力。建设国际化旅游运行机制,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通过引进、联合等多种途径,使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落户宜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逐步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配套功能,壮大旅游核心产业群。探索旅游与相关产业之间的整合与互动机制,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群,提高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游客在宜昌的停留时间、增加游客在宜消费、增加旅游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增加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1.阚如良,周银珍,郑宇飞,胡红青.转型期三峡旅游核心竞争力分析与发展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5)

2.乐正.建构21世纪中国的国际性城市体系[J].广东社会科学,2000,6

3.肖耀球.国际性城市评价体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2,4

4.吕斌,陈睿,蒋丕彦.论三峡库区旅游地空间的变动与重构[J].旅游学刊,2004,19(2)

5.阚如良.论大三峡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6)

国际旅游市场的特点篇6

[论文摘要]:就城市旅游的概念及其进展、城市旅游的地位和作用、城市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及其国际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城市旅游的概念及其进展

1964年,美国学者stansfield(1964)首次在其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城市旅游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世纪70年代西方开始关注城市旅游,ashworth(1989)认为,城市旅游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城市旅游”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旅游者被城市所吸引,是因为城市提供的专业化功能与一系列的服务设施。国内学者范能船、朱海森(1996)认为,城市旅游是旅游者出于某种需要被城市吸引的旅游。彭华、钟韵(1996)将城市旅游定义为“发生在城市中的各种游憩活动的总称,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则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所有物质与精神消费活动”。保继刚、楚义芳(1999)则认为,城市旅游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旅游活动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笔者认为,所谓“城市旅游”,首先必须把“城市”作为旅游的目的地,其次要以旅游者的活动作为基础。因此,“城市旅游”的定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人们到城市去旅游,或是进行商务、观光、购物、娱乐活动,或是感觉现代气息,现代文明成果,或是领略异地风情,旅游需求可谓是多姿多彩,但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却往往不以局部的资源、景观、情趣、环境来吸引旅游者,而是以其城市的整体形象对旅游者产生巨大的诱惑力,这样就冲破了人们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传统狭隘理解的局限。www.133229.com

二、城市旅游的地位与作用

早在20世纪70年代,霍尔就曾经预言:20世纪最后30年,对于欧洲主要的首都城市和众多的历史小城镇而言,最大的转变就是大旅游时代的来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必将从以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名胜为主要旅游目的地的阶段,向包括城市旅游在内的综合性旅游模式发展。世界越来越多的城市(甚至包括一些传统的被认为缺乏旅游资源的老工业城市)开始致力于推进其“城市旅游”的发展,争相开发各种旅游资源,改进基础设施,以吸引游客。一些主要的大城市(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以城市旅游业为主导的消费性服务业从业人中,其比重超过了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房地产、保险等),在城市经济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城市旅游也在整个旅游业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50个主要旅游城市基本上占到全国旅游总量的70%以上,城市旅游已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一)城市本身地位的提高和功能的完善

城市化是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在国家及区域的中心地位日渐突出,其功能也日益完善。它在兼具了国家或区域政治、经济、商贸、文化和信息等多种中心职能之外,也逐渐拥有了城市旅游的功能,成为地区、国家及区域的旅游活动中心。作为旅游目的地,由于其具有复合性,内容丰富而综合的特点,可满足多方面的旅游需求;同时,城市交通方便,服务设施相对完善,旅游的可进入性、舒适性较高。

(二)城市旅游的需求不断升温

人们传统的以自然风光和历史古迹确定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已经逐步改变,游憩空间目的地选择范围不断扩大。同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现代都市生活对于他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由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因而往往成为主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另外,商业、金融、工业、生产服务的功能都集中于城市,必然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会议、展览和商务旅游。

(三)城市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积极作用

从城市经济发展来看,发展城市旅游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拓宽就业空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从社会、文化方面来看,由于城市旅游设施具有共享性:不仅服务游客,同样服务市民,因此城市旅游的发展,可以使本地居民的游憩需求供给进一步改善,人们有更多地方可以娱乐、放松、增强体质和增长知识,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而由于遗产旅游的开发,使城市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继承。另外,发展城市旅游还有利于增进本地与国内外的各类交流,提升城市形象与区域影响力,为城市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从环境和生态方面来看,发展城市旅游,可以有效的引导或加速环境质量的改善。

三、城市旅游产品谱及其特征

吴必虎(2001)有关旅游产品谱(thespectrumoftourismproduct)的研究表明,可以将旅游产品分为传统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光旅游产品及其升级产品、文化旅游、商务旅游、度假旅游和社会旅游产品)和新型旅游产品。城市旅游归属传统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之城市风光观光游憩和“升级观光旅游”之城市旅游(citytourism)和都市旅游(urbantourism)之下。

对于城市旅游产品,jansenverbeke(1988年)认为由三类要素构成。第一类要素是城市旅游的吸引物,包括以各种活动场馆为依托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和城市自然和社会文化风貌所营造的休闲环境。这类要素是旅游者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的最主要因素。第二类要素是指旅游服务体系,例如饭店、餐厅、商场、购物场所等。此类对旅游者决策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却是构成整个旅游者体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三类要素是指各种基础设施,如公共交通、旅游者信息服务等,是城市旅游的辅助部分。

与一般旅游产品不同,城市旅游产品具有自身的特征:

第一,城市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城市旅游不是以单一产品满足市场,而是以复合型旅游资源加工的多样化产品创造需求,形成了寓经贸、商务、金融、会展、教育、购物、休闲、观光、度假、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多元化的,综合性的旅游产品。

第二,城市旅游产品的可塑性强。城市旅游产品除了要依托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现代人工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城市中心区的购物消费区、城市广场休憩区,城郊的各种主题公园、度假区、景观化的建筑、风景化的街区甚至可以是城市特有的社会文化。基于此城市管理者根据市场需求、城市形象定位进行具体的产品设计、开发和组合的空间就变得更大了。

王庆生等(2007)从城市旅游产品内涵建设出发提出了城市旅游产品体系的概念,认为城市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城市旅游形象、城市特色旅游、城市游憩商业区、环城游憩带、城市旅游产业集群。在上述城市旅游产品要素中,对于城市特色旅游的研究目前国内还比较缺乏。笔者认为,城市特色旅游是城市旅游的主要旅游吸引物,主要指对外地游客有较大吸引力的景区、景点。各个城市因为其所拥有资源和所在的区位条件不同,它们所推出的特色旅游也千差万别,但从一般来讲,它们所倚赖的资源却无非是自然资源或历史文化遗产,城市景观和环境资源,商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购物设施,城市综合条件和声誉等。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来对城市特色旅游进行分类叙述:

(一)倚赖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特色旅游

人类天性就喜欢亲近自然,城市中的名山、江河湖泊、海洋、森林、各种特殊的地质结构等自然资源本身就对人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是城市不可缺少的旅游产品之一。历史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前者包括历史纪念物、考古遗址、建筑群等,倚赖此类资源各类旅游是我们所最为熟悉的旅游产品。后者包括极具特色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化等,如城市的庙会、地方民俗游、传统的节庆活动(元宵灯会、风筝节、饮食文化节等)、民族风情游、宗教观光游就属于倚赖此类资源的城市特色旅游。

(二)倚赖城市景观和环境资源的特色旅游

城市内的精心设计的各类建筑、广场、景观街区、城市绿化、甚至基础设施都可能成为城市的旅游吸引物。如天津推出的五大道欧陆风情游、上海市推出的外滩、东方明珠塔、人民广场、金贸大厦观光游、著名商业街观光游、市政建设新成就观光游等均属此类。

(三)倚赖商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购物设施的特色旅游

设施与旅游活动密不可分,是活动得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如,以商务设施为基础的交易会、展销会等带来的会展旅游活动;以博物馆、音乐厅、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参观、文艺娱乐节目的欣赏活动;以体育设施为基础的各类体育赛事或休闲娱乐活动;以公园、人造园林、游乐场、海洋馆、主题公园等休闲娱乐设施为基础的各类游憩活动;以购物设施为基础的城市购物活动等。以上活动均有可能成为城市的吸引物,成为城市的特色旅游。

(四)倚赖城市综合条件和声誉的特色旅游

此类旅游主要指城市承办地的各类大型活动或举行的节庆活动,如2008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长春国际电影节、大连国际服装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

四、城市旅游及其国际化

国际化作为一种战略选择,其本意为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即充分利用、合理配置全球资源,生产出成本低、质量高的产品。国际旅游是一种无形服务贸易,通过旅游者国别之间的流动,外汇从一个客源地国家流向目的地国家。因此,跨国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对于客源地国家来说,形成了外汇的国际支出;对于目的地国家,通过入境旅游提供相关服务,便形成了外汇的国际收入,直接对国际收支平衡中的经常性项目做出贡献。但是要减少国际旅游业损益,就必须在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应对跨国旅游企业介入方面做好工作,强调旅游国际化就是其中的选择策略之一。旅游经济的国际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经济实力和旅游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依据。通过旅游活动的国际化来带动旅游经营的国际化,最终实现旅游经济的国际化,无疑是提升城市旅游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国际旅游市场的特点篇7

[论文摘要]:就城市旅游的概念及其进展、城市旅游的地位和作用、城市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及其国际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城市旅游的概念及其进展

1964年,美国学者Stansfield(1964)首次在其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城市旅游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世纪70年代西方开始关注城市旅游,ashworth(1989)认为,城市旅游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中国关注城市旅游是在上海1995年首次提出要发展城市旅游以后。

“城市旅游”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旅游者被城市所吸引,是因为城市提供的专业化功能与一系列的服务设施。国内学者范能船、朱海森(1996)认为,城市旅游是旅游者出于某种需要被城市吸引的旅游。彭华、钟韵(1996)将城市旅游定义为“发生在城市中的各种游憩活动的总称,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则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所有物质与精神消费活动”。保继刚、楚义芳(1999)则认为,城市旅游是指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旅游活动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笔者认为,所谓“城市旅游”,首先必须把“城市”作为旅游的目的地,其次要以旅游者的活动作为基础。因此,“城市旅游”的定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人们到城市去旅游,或是进行商务、观光、购物、娱乐活动,或是感觉现代气息,现代文明成果,或是领略异地风情,旅游需求可谓是多姿多彩,但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却往往不以局部的资源、景观、情趣、环境来吸引旅游者,而是以其城市的整体形象对旅游者产生巨大的诱惑力,这样就冲破了人们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传统狭隘理解的局限。

二、城市旅游的地位与作用

早在20世纪70年代,霍尔就曾经预言:20世纪最后30年,对于欧洲主要的首都城市和众多的历史小城镇而言,最大的转变就是大旅游时代的来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必将从以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名胜为主要旅游目的地的阶段,向包括城市旅游在内的综合性旅游模式发展。世界越来越多的城市(甚至包括一些传统的被认为缺乏旅游资源的老工业城市)开始致力于推进其“城市旅游”的发展,争相开发各种旅游资源,改进基础设施,以吸引游客。一些主要的大城市(都市),如纽约、伦敦、东京以城市旅游业为主导的消费业从业人中,其比重超过了生产业(如金融、房地产、保险等),在城市经济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我国,城市旅游也在整个旅游业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50个主要旅游城市基本上占到全国旅游总量的70%以上,城市旅游已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一)城市本身地位的提高和功能的完善

城市化是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在国家及区域的中心地位日渐突出,其功能也日益完善。它在兼具了国家或区域政治、经济、商贸、文化和信息等多种中心职能之外,也逐渐拥有了城市旅游的功能,成为地区、国家及区域的旅游活动中心。作为旅游目的地,由于其具有复合性,内容丰富而综合的特点,可满足多方面的旅游需求;同时,城市交通方便,服务设施相对完善,旅游的可进入性、舒适性较高。

(二)城市旅游的需求不断升温

人们传统的以自然风光和历史古迹确定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已经逐步改变,游憩空间目的地选择范围不断扩大。同时,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现代都市生活对于他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由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因而往往成为主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另外,商业、金融、工业、生产服务的功能都集中于城市,必然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会议、展览和商务旅游。

(三)城市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积极作用

从城市经济发展来看,发展城市旅游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拓宽就业空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从社会、文化方面来看,由于城市旅游设施具有共享性:不仅服务游客,同样服务市民,因此城市旅游的发展,可以使本地居民的游憩需求供给进一步改善,人们有更多地方可以娱乐、放松、增强体质和增长知识,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而由于遗产旅游的开发,使城市的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继承。另外,发展城市旅游还有利于增进本地与国内外的各类交流,提升城市形象与区域影响力,为城市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从环境和生态方面来看,发展城市旅游,可以有效的引导或加速环境质量的改善。

三、城市旅游产品谱及其特征

吴必虎(2001)有关旅游产品谱(theSpectrumoftourismproduct)的研究表明,可以将旅游产品分为传统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光旅游产品及其升级产品、文化旅游、商务旅游、度假旅游和社会旅游产品)和新型旅游产品。城市旅游归属传统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之城市风光观光游憩和“升级观光旅游”之城市旅游(Citytourism)和都市旅游(Urbantourism)之下。

对于城市旅游产品,JansenVerbeke(1988年)认为由三类要素构成。第一类要素是城市旅游的吸引物,包括以各种活动场馆为依托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和城市自然和社会文化风貌所营造的休闲环境。这类要素是旅游者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的最主要因素。第二类要素是指旅游服务体系,例如饭店、餐厅、商场、购物场所等。此类对旅游者决策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却是构成整个旅游者体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三类要素是指各种基础设施,如公共交通、旅游者信息服务等,是城市旅游的辅助部分。

与一般旅游产品不同,城市旅游产品具有自身的特征:

第一,城市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城市旅游不是以单一产品满足市场,而是以复合型旅游资源加工的多样化产品创造需求,形成了寓经贸、商务、金融、会展、教育、购物、休闲、观光、度假、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多元化的,综合性的旅游产品。第二,城市旅游产品的可塑性强。城市旅游产品除了要依托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现代人工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城市中心区的购物消费区、城市广场休憩区,城郊的各种主题公园、度假区、景观化的建筑、风景化的街区甚至可以是城市特有的社会文化。基于此城市管理者根据市场需求、城市形象定位进行具体的产品设计、开发和组合的空间就变得更大了。

王庆生等(2007)从城市旅游产品内涵建设出发提出了城市旅游产品体系的概念,认为城市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城市旅游形象、城市特色旅游、城市游憩商业区、环城游憩带、城市旅游产业集群。在上述城市旅游产品要素中,对于城市特色旅游的研究目前国内还比较缺乏。笔者认为,城市特色旅游是城市旅游的主要旅游吸引物,主要指对外地游客有较大吸引力的景区、景点。各个城市因为其所拥有资源和所在的区位条件不同,它们所推出的特色旅游也千差万别,但从一般来讲,它们所倚赖的资源却无非是自然资源或历史文化遗产,城市景观和环境资源,商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购物设施,城市综合条件和声誉等。因此,我们可以据此来对城市特色旅游进行分类叙述:

(一)倚赖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特色旅游

人类天性就喜欢亲近自然,城市中的名山、江河湖泊、海洋、森林、各种特殊的地质结构等自然资源本身就对人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是城市不可缺少的旅游产品之一。历史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类。前者包括历史纪念物、考古遗址、建筑群等,倚赖此类资源各类旅游是我们所最为熟悉的旅游产品。后者包括极具特色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化等,如城市的庙会、地方民俗游、传统的节庆活动(元宵灯会、风筝节、饮食文化节等)、民族风情游、宗教观光游就属于倚赖此类资源的城市特色旅游。

(二)倚赖城市景观和环境资源的特色旅游

城市内的精心设计的各类建筑、广场、景观街区、城市绿化、甚至基础设施都可能成为城市的旅游吸引物。如天津推出的五大道欧陆风情游、上海市推出的外滩、东方明珠塔、人民广场、金贸大厦观光游、著名商业街观光游、市政建设新成就观光游等均属此类。

(三)倚赖商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购物设施的特色旅游

设施与旅游活动密不可分,是活动得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如,以商务设施为基础的交易会、展销会等带来的会展旅游活动;以博物馆、音乐厅、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为基础的参观、文艺娱乐节目的欣赏活动;以体育设施为基础的各类体育赛事或休闲娱乐活动;以公园、人造园林、游乐场、海洋馆、主题公园等休闲娱乐设施为基础的各类游憩活动;以购物设施为基础的城市购物活动等。以上活动均有可能成为城市的吸引物,成为城市的特色旅游。

(四)倚赖城市综合条件和声誉的特色旅游

此类旅游主要指城市承办地的各类大型活动或举行的节庆活动,如2008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长春国际电影节、大连国际服装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

四、城市旅游及其国际化

国际化作为一种战略选择,其本意为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即充分利用、合理配置全球资源,生产出成本低、质量高的产品。国际旅游是一种无形服务贸易,通过旅游者国别之间的流动,外汇从一个客源地国家流向目的地国家。因此,跨国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对于客源地国家来说,形成了外汇的国际支出;对于目的地国家,通过入境旅游提供相关服务,便形成了外汇的国际收入,直接对国际收支平衡中的经常性项目做出贡献。但是要减少国际旅游业损益,就必须在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应对跨国旅游企业介入方面做好工作,强调旅游国际化就是其中的选择策略之一。旅游经济的国际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经济实力和旅游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依据。通过旅游活动的国际化来带动旅游经营的国际化,最终实现旅游经济的国际化,无疑是提升城市旅游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国际旅游市场的特点篇8

一、引言

我国将在2020年将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国际旅游岛,是指在特定的岛屿区域内,限定在旅游产业领域范围中,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为主要特征的投资贸易自由化政策,有步骤地加快推进旅游服务自由化进程。虽然海南旅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进程中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旅游特色不强,宣传力度不足,行业整体素质、旅游服务质量、游客满意度等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因此,本选题研究的意义在于:1.打造海南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海南旅游竞争力。2.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开拓国际市场。

二、关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相关研究

曹绘嶷(2006)提出海南借鉴巴厘岛等度假胜地的六条启示:保护自然环境、强化宣传促销、转换政府职能、同步发展度假和观光旅游、脱离现有城镇布局模式发展度假旅游、在旅游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中突出环境优势。

李芸(2006)提到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都不应该也不可能简单地重复或照抄别人的经验,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优势,闯出一条自己的路:1.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2.加强旅游环境建设,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3.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旅游业的投旅游产品。4.强化旅游法制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秋序。5.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努力开拓国外市场。

白桂、徐红是、相阵迎(2006)认为,海岛旅游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应实施差异性开发战略。海岛旅游产品开发时也必须对资源价值进行评价,依据各海岛的自身特点,结合市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变化,选取品位高、价值大的产品,开发具有民族性、参与性、特色性的专题旅游项目,实施海底、海洋、海岸、海天立体开发模式,以满足游客多元化旅游需求。

三、国外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特点

(一)世界四大旅游岛概况

马尔代夫在印度洋上,领土由1190个珊瑚岛组成。马尔代夫从1972年开始发展旅游业,如今旅游业已成为该国的第一大产业,创造了2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40%以上的政府财政收入。马尔代夫每个岛屿都是一个独立的酒店经营商开发出来的。因此,整个马尔代夫的旅游景观全在一个度假岛屿与一个饭馆所经营的休闲气氛,,所以一岛一饭店就成了马尔代夫特有的旅游文化。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马尔代夫旅游开发中重环境保护、重经济效益、发挥政府在旅游业中的特殊的作用。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众多岛屿中最耀眼的一个。在过去的30年中,旅游业保持着平稳发展。巴厘人生性爱花,处处用花来装饰,因此,该岛有“花之岛”之称,并享有“南海乐园”、“神仙岛”的美誉。岛上沙努尔、努沙·杜尔和库达等处的海滩,是该岛景色最美的海滨浴场,这里沙细滩阔、海水湛蓝清澈。每年来此游览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2000年,超过140万国际游客从境外直飞巴厘岛,占巴厘岛国际游客人数的一半。旅游业为巴厘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现在的巴厘,已经成为印尼最富裕的省份之一。

普吉岛位于泰国南部,面积570km2,居民25万人。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普吉岛的旅游观光业从1970年开始逐渐兴起,是东南亚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度假胜地。岛的西海岸正对安达曼海,那里遍布原始幼白的沙滩,每个沙滩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魅力,白色的海滩,奇形异状的石灰礁岩,以及丛林遍布的山丘,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旅客。

新加坡是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城市岛国,国土面积仅为647km²。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马六甲海峡出入口,有“亚洲十字路口”之称,为世界著名的海空交通枢纽。2005年新加坡国际游客达89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人达66亿美元。现在,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仅次于工业和贸易的第三大经济行业和创汇行业,旅游业总收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新加坡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人数是其本国人口的2倍,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二)国外旅游岛建设给海南的启发

1.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在马尔代夫,为保护海水质量和近海生态环境,政府规定开发商要建酒店必须先建污水净化系统,游客必须在特别开辟的专门区域下海游泳、活动,不能踩、触珊瑚,也不允许在近岸边钓鱼,严令禁止近海捕捞。巴厘岛的法律规定所有建筑高度不准超过4层。在普吉岛,锡矿开采曾是该岛的经济支柱,但为保证给旅游者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政府下令关闭了岛上的所有锡矿。早在1973年新加坡政府就掀起了全国性的、行之有效的植树造林运动,还从世界其它热带地区成功引种约2000种植物。由于政府重视,措施得力,目前全国各地都已被绿阴覆盖,就连路灯柱、天桥、房屋墙壁上,也广种攀缘植物,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没有一般城市常见的线网、广告、烟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三无”城市。新加坡政府还大力整治新加坡河,过去恶臭难闻的污水河道现已被改造成为人们漫步、垂钓、享受日光浴的旅游景观带。在短期经济利益与自然环境保护相矛盾时,无论是建筑、活动,还是行业关系上,四地都选择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海岛发展度假旅游的最大优势,在以旅游为支柱的海岛地区,破坏环境,就是毁掉了自己的未来。

2.结合自身特点,发展风格各异的海岛旅游特色

马尔代夫以动画《麦兜故事》中小猪麦兜脑海中的椰林树影,水清沙幼,蓝天白云而让大家印象深刻。马尔代夫在开发海岛的过程中,始终采取“四个一”的模式,即一座海岛及周边海域只允许一个投资开发公司租赁使用;一座海岛只建设一个酒店(或度假村);一座海岛突出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一座海岛配套一系列功能齐备的休闲娱乐及后勤服务等设施,从而使马尔代夫海岛旅游形成了一个独立、封闭、完整的度假区。巴厘岛以其丰富多彩的食物、木雕、蜡染、油画、纺织、舞蹈和音乐让游客沉醉其中。在岛上处处可见木石的精美雕像和浮雕,因此,该岛又有“艺术之岛”之誉。新加坡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创建国际通商口岸、免税购物中心、美食天堂、国际会议和国际金融中心,使该国成为东南亚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新加坡是个免税港,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品种齐全,价格便宜,成为游客的购物天堂。新加坡还是著名的美食天堂,世界各地美食荟萃于此,为不同口味和预算的游客提供多种选择。新加坡利用地理位置

转贴于

的优越性,把邻近的东南亚各国的旅游资源作为本国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使其发展成为东南亚的旅游中转站。在普吉,有着许多节日,海鲜节、超雷吉普赛船节、素食节、芭东海滩狂欢节,所以一年到头人们都有各种各样狂欢的理由,众多节日和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是普吉岛生活的一部分。此外,普吉岛由于珊瑚资源丰富,是潜水爱好者首选的潜水地方。

3.加大旅游岛的宣传力度

四岛的政府都设有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加强海岛旅游的宣传。由政府亲自搞旅游宣传,包括编印地图、小册子,在各景区、景点推出大量精美画册、招贴画以及宣传风土人情vcd片,参加交易会,组织或承办大型国际性娱乐康体活动,承办国际会议、国际展会,以增加在国际媒体上的曝光度,扩大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或参加国际旅游行业协会,组织各旅游企业做广告宣传,包括机场广告和电视平面广告。此外,在管理上,多国都聘请了国际管理公司,许多远在德国、美国、日本的旅游中间商也在为这些岛屿和酒店做宣传广告,许多度假酒店甚至没有专门的销售部门,一切都靠远在千里之外的集团公司销售中心和商的网络系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客源。

四、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建议

(一)打造海南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海南旅游竞争力

海南要注重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发掘旅游文化特色。借鉴世界其他国际旅游岛的发展特色与发展风格,结合市场对海南旅游产品的需求变化,充分发掘海南各地方的资源环境特点、风俗习惯特点、饮食文化特点以及建筑风格特点,选取品位高、价值大的产品,大力开发具有民族性、参与性、特色性的海岛旅游精品项目,实施海底、海洋、海岸、海天的立体开发模式,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并促使目前的中低端旅游市场向特色化、个性化的中高端旅游市场迈进,最终使海南旅游形成功能层次分明、空间布局合理的市场格局,彻底改变以观光为主的海岛旅游产品结构,极大地提高海南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把海南丰富的岛屿资源打造成特色鲜明的海岛旅游胜地。

海南的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如天涯文化、黎族文化、海文化、热带雨林、珍稀物种等,因此,海南的旅游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抓住特色产品、特色主题,开发适合海南特色的专项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向差异化的品牌建设道路发展,以准确定位海南的旅游品牌,从而提高海南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海南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通过开发南山佛教文化,将南山佛教文化主题旅游区打造成亚太地区的佛教圣地,借鉴泰国佛教旅游文化的发展模式,吸引游客。其次,打造或提高升级海岛度假休闲旅游品牌,开发观鸟旅游、建立海洋公园和红树林生态文化博物馆。开发亚龙湾、大东海、海口西海岸等一批热带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在五指山、尖峰岭、吊罗山等热带雨林休闲度假旅游区推出探险游、极限运动等猎奇刺激型旅游产品。在七仙岭、南田等热带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区推出温泉康复治疗,打造养生旅游品牌。在南丽湖等滨湖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高标准的高尔夫球场运动度假旅游区,吸引商务人士等高端客户。

(二)加强宣传促销力度,开拓国际市场

海南境外客源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际知名度不高,西方发达国家的旅行社和游客对海南岛知之甚少,这与海南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品牌的打造离不开成功的宣传,在世界各海岛游已成熟稳定发展和中国海岛旅游业刚开始蓬勃兴起的今天,如何打造中国海岛旅游高端品牌,已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1.参加国际旅游展销会

国家旅游局旅游促进与国际联络司每年都会根据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需要制定全年参加的国外旅游展销会的计划,并下发给各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由各地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加。这些展销会都是国际上信誉较高的、大型的旅游盛会,如2月份的俄罗斯旅游展和印度旅游展,3月份的巴黎旅游展、柏林旅游展和新马旅游展,6月份的韩国首尔展,9月份的日本jata展和美国芝加哥奖励旅游展,h月份的英国伦敦展等,26其中柏林展和英国展号称世界两大展,这些国际旅游展销会为世界各地的旅游同行或公众进行旅游宣传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根据对海南对国际客源地级别的划分,可考虑选择在一级市场举办的以及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展销会,如新马展、巴黎和柏林

转贴于

展、日本jata展、韩国首尔展、美国芝加哥展、英国伦敦展。此外,国家旅游局每年主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也为海南的旅游宣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2.投资成为时尚偶像剧和电影的拍摄地

海南还可以借助投资成为精品时尚的偶像剧的拍摄地来做旅游宣传。韩国济州岛通过一部脍炙人口的韩国偶像剧《宫》走进中国广大青年人心中,济州岛旅游火爆异常。而我国电影《非诚勿扰》也使北海道成为情侣们向往的蜜月旅游胜地。借助精品偶像剧宣传,第一、可以引领一种时尚的潮流,使海岛游成为浪漫人士的挚爱;第二、偶像剧为所宣传的岛屿添加了动人的并广泛传播的爱情故事,增加了旅游的文化底蕴;第三、剧中的风景画面的拍摄,无疑是“不是广告的最好广告”,这种看似不经意的宣传,不但节约了巨额的广告费用,影视剧本身也可以赢利,这是事半功倍的做法。我国电视、电影业蓬勃发展,海南可借助这个契机,通过投资和知名制作公司合作,将海南作为电视、电影的拍摄地。通过这些时尚偶像剧的走红,海南浪漫、时尚的旅游品牌文化也将随之深入大众的心中。

国际旅游市场的特点篇9

关键词:旅游服务营销管理目标模型

进入21世纪,旅游业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扶持,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生机和活力的强劲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旅游业同样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型产业。按服务性质可划分为四类:流通服务、生产和生活服务、精神和素质服务、公共服务。旅游业据此可划入生产和生活服务当中的生活服务部分。旅游业满足实物营销的4p营销组合,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除此之外,旅游业还符合服务营销组合所扩充的另外3p营销组合,即增加了人(people)、过程(process)和有形实据(physicalevidence),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服务产品特征所衍生而来的营销和服务管理问题。人、过程和有形实据三个要素体现了旅游业服务营销组合的特点。

旅游业及旅游市场营销的内涵

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旅游业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是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其任务就是为顾客提供旅游过程中的各种服务;二是旅游业是综合性的行业,它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业所组成的;三是旅游业的服务对象是顾客,是通过满足顾客的需求存在和发展的。

旅游市场营销(tourismmarketing)是旅游企业或其他组织对旅游产品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和执行过程,以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旅游企业的目标。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性行业,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因此,旅游市场营销必然区别于一般产品的营销,具有如下特点:其一,旅游产品具有不可感知性,即它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而是一种旅游经历和切身感受;其二,旅游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的特点,旅游服务过程是旅游企业员工与顾客间的互动过程,顾客参与了旅游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其三,旅游市场上产品具有多样化和更多的分销渠道类型,有形产品主要是通过物流渠道送到消费者手中,而旅游企业则依靠一系列独立的中间商;其四,旅游需求包括行、游、住、食、购、娱等多方面,不同的顾客需求层次也不一样。这些行业和部门在旅游业中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并相互协调的统一体。

旅游业服务营销管理目标模型的建立

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旅游业服务营销管理体系主要是以消除服务营销管理差距为目标,按照服务营销4大差距模型进行管理。旅游业服务营销管理目标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这个模型,旅游业服务营销管理差距来自于服务营销管理各个关键环节的差距,是各个关键环节差距之和。旅游业服务营销管理要缩小差距,使顾客满意指数最优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精确预测旅游服务市场发展态势;准确定位旅游服务重点目标市场;确保服务设计满足顾客期望;建立顾客反馈机制,监控服务绩效。

针对目标模型的管理对策

(一)精确预测旅游服务市场发展态势

目前,国际旅游业正朝着区域化、多样化趋势发展。国际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变化趋势。

1.国际旅游市场格局的变化。世界旅游业划分为六大区:欧洲、美洲、东亚及太平洋(简称“东亚太”)地区、非洲、南亚以及中东。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随着全球经济重心的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亮点”。世界旅游市场将由过去传统的“北美到西欧,欧洲到美洲”两大主流逐渐转移到欧洲、东亚太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2.国际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化。国际上传统的旅游方式分为四种,即娱乐型、观光型、疗养型和商务型,大多数旅游活动常常是兼具多种方式。由于顾客职业、文化层次和审美观念的不同,呈现出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应运而生,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教育旅游等成为旅游新时尚。当前,短线旅游多于长线旅游;地区性旅游和中程旅游将成为旅游的主体;商务、会议旅游将成为团体旅游的主体。商务旅游、会展旅游、节事旅游、咨询旅游、奖励旅游等将以其新颖、别致、时代性强和内容丰富多彩等特点成为现代旅游服务业的新增长点。

3.“合作――竞争”的新态势进一步增强。受旅游资源和价格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难以单独成为对游客具有长期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同时,未来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将会进一步激烈,尤其是如何最大满足特定细分市场需求产品和旅游相关服务质量方面竞争将会更加明显和激烈。为了共同的利益,必须树立大旅游和大区域思想,加强同周边地区和行业的合作,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新态势。

4.我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热点。欧洲、东亚太和美洲三大市场的快速发展,使我国从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大国。在目前全球部分地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我国一直保持了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处于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旅游的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二)准确定位旅游服务重点目标市场

就入境外国游客市场来说,东亚(日本、韩国)、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北亚(俄罗斯、蒙古)成为我国成熟的三大块亚洲入境外国游客市场,美洲和欧洲成为我国重要的远程市场。根据国别来划分,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周边、近邻亚洲国家和欧美远程国家,日本是我国第一大入境市场。就增长速度来说,印度成为增速最快的一个市场,但是目前绝对数还较小。

1.东南亚目标市场。日本是世界主要客源国之一,是亚洲最大的客源市场。日本一直是海外旅游者首位的客源国,近年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韩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东亚地区新兴的主要客源国之一。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五国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是旅游国一个重要的客源市场。

2.欧美目标市场。欧美市场一直是旅游国重要的外国客源市场,欧美旅游者对我国旅游资源感兴趣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山水风光和文物古迹方面,对民俗风情和饮食烹调也有浓厚的兴趣。乡村旅游、城市旅游和保健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和奖励旅游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3.国内目标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构成国内旅游市场的三大主要客源地。

(三)确保服务设计满足顾客期望

1.加强市场调研。旅游服务机构通过市场调研能够全面且深刻了解顾客对旅游服务的期望。但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全面深入,重视第一手信息的搜集及调查设计工作。

2.进行市场细分。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及不同文化背景的顾客群有不同的旅游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只有通过市场细分,才能划分这些差异,深入了解顾客期望,将目标市场之外的非潜在顾客吸引进来。

3.注重互动沟通。作为服务理念、服务标准的设计者和服务业绩的控制者,旅游服务机构要注重与一线人员及顾客间的信息沟通,形成良性互动,实时掌握顾客期望。

4.将服务设计的关键要素转化为质量标准。根据旅游业的服务蓝图将服务过程进行分解,也就是将顾客在旅游业所经历的服务过程细化、放大,从而找出影响顾客服务体验的每一个要素。在细分服务过程的基础上,找出影响服务细节的关键因素十分重要。旅游业可以用影响分析法对每个服务细节做一影响分析,影响分析应站在顾客角度上进行,可以使用顾客深入面谈法、服务小组面谈法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市场调研对服务业认为的关键要素进行验证,以确定顾客定义的关键要素。要将服务设计的关键要素转化为质量标准,保持服务质量的可靠性。

(四)建立顾客反馈机制

顾客在消费旅游服务时,会对服务质量进行感知,然后对服务质量做出评价。顾客监控意味着旅游企业把服务标准交给顾客,让其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并通过必要的反馈机制,将服务信息传递给旅游企业,为旅游企业改进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旅游服务的可感知性,有利于减少顾客认知的风险,增强顾客消费旅游服务的信心。

国际旅游市场的特点篇10

关键词: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入境旅游

一、引言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业机构或人员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报酬的活动,既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旅游,也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旅游。旅游业作为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产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旅游有效缓解了人们的工作压力,增进和扩大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积极引导了生活方式转变,提升了城市居民的文明程度,带动了城市周边农村风貌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促进了城乡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在黑河市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对黑河市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与此同时,通过优化旅游环境,美化人民生活,还能推进黑河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因此,黑河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黑河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优势分析

1.口岸交通优势口岸的开放,使得边境城市的旅游等第三产业随着边贸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使得远离腹地的边陲地区直接走向了国际市场。黑河口岸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口岸货运码头相距3500米,客运码头相距不到1000米。黑河口岸是国家一类口岸。早在19世纪末期,这里就有中俄贸易往来,曾被称为“万国商埠”。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共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对黑河口岸基础设施进行扩建改建。目前,该口岸已有综合运输码头、石油专用码头、粮食专用码头和客运专用码头各一处,共9个千吨级泊位,新建3600平方米国际旅检大厅,年通过能力,货物达120万吨、旅客100万人次。1987年以来,黑河口岸出入境中外人员553.16万人次,中外船舶8.71万艘次,中外车辆38.78万辆次,中外飞机1160架次.

2.资源环境优势黑河具有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资源具有强大的垄断性。黑河山川秀丽,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具有世界旅游三大自然资源中的冰雪及森林两种。黑河夏季最高气温24度,是理想的避暑胜地。进入10月份以后,冰雪期长达180天,冰雪资源丰富。五大连池火山游、爱辉历史古城游、中俄边贸风情游堪称黑河旅游的三大亮点。其中被誉为世界天然火山地质博物馆的五大连池,是部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中国唯一的矿泉水之乡。被联合国旅游组织的专家评定为世界级旅游资源,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爱辉历史古城是《中俄爱辉条约》的签约地,我国许多重要领导人都曾来这里参观题词。黑河市政府筹集2500万元建造的一个设计独特、规模宏大的爱辉历史陈列馆在2002年6月建成并正式接待游人,2003年这个陈列馆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内涵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十大精品馆”之一。中俄边境风情游以中俄文化、语言、民族、风俗以及建筑风格的极大差异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客。此外,鄂伦春族、达翰尔族、满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民俗村落,风光秀美的卧牛湖,有“北方小镜泊”之称的山口旅游度假区,沾河漂流等都是国内外游客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在这些众多资源中,有自然界在特定环境下和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也有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意识、不同风格的特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人文旅游资源。这些形成了黑河地区特有的资源环境优势。五大连池火山群、爱辉占城、卧牛湖、鄂伦春民族风情游等人文景观,是黑河变资源优势为经贸优势的前提和基石.

3.区位优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使黑河这样一个地处边远,交通不便,封闭落后的“神经末梢”一跃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与俄罗斯漫长的边境线上,分布着黑河、逊克、孙吴3个国家一类口岸。黑河市与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是中俄边境线上唯一一对规模大、距离近、规格高、功能全的对应城市。以两市为中心,通过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立体交通网络,南联中国内地、沿海、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北开可进入俄罗斯腹地、独联体及欧洲各国,具有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极为便利的条件和优势.

三、黑河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对策措施

1.改革管理体制打破传统的部门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管理,职责明确,权威性、统一性和科学性兼具的新型管理体制。从构建“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旅游产业格局出发,要在管理体系的完善、政策支持、部门间协调配合等方面有所创新。借鉴上海、杭州的成功经验,将旅游、文化、园林、商贸、工商等旅游商贸系统整合到一起,成立统一的旅游经济管理部门,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更高管理权力的、科学统一的管理体系。研究“以环境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旅游服务贸易为产业的健全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思路”,形成政策合力,避免部门冲突。形成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培育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与其他关联产业互动的机制,使旅游产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实现大旅游产业的最优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产业价值最大化.

强化政府及其部门对旅游市场的监管,进一步建立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切实履行职责,增强监督管理力量,规范市场行为。适应wto规则,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抓紧修订完善现行的旅游法规,制定旅行社、度假村等的管理办法和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依法整治旅行社超范围经营、恶性竞争等行为,严厉打击以“承包”、“挂靠”的形式非法参与旅行社经营和无证照经营或从事旅游业务的违法经营活动,根治“黑社”“、黑车”“、黑导”“、黑店”横行的固疾。严肃处理旅游行政部门和工作人员监管不力.

2.抓住散客市场随着旅游者出游日益理性化及个性化,黑河国际旅游市场中散客旅游不断增长,并逐渐超过团队旅游。散客旅游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旅游企业提供了盈利空间。因此,黑河旅游企业应注重研究和实施散客市场营销策略,要转变以前的以团队为主、散客为辅的营销思路.

散客市场开拓的重点是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黑河旅游企业要根据不同时期入境的俄罗斯游客的需求变化特点,及时设计和推出新的旅游产品供游客选择,不断完善和提升老的旅游产品。要以当地旅游资源为基础,重视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充分发挥黑河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突出其旅游资源的特色和品味,将地域特色、民俗特色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充分地展示出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过程中游客的愉悦性、体验性和参与性等,不断推出新、奇、特、优的旅游产品,提升黑河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俄罗斯游客的再访率.

3.完善和强化宣传机制黑河旅游企业要以国家旅游局每年的主题促销活动为契机,以各种旅游交易会和各地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黑河旅游,集中力量加强品牌意识。办好大黑河岛中俄国际经贸旅游洽谈会、旅游文化节、五大连池饮水节活动的同时,积极创办能够体现黑河地方特色的大型旅游文化活动。通过申办全国和地区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等活动,提高黑河的知名度。选择重点客源地区举行巡回促销,参加各类国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积极加强国际间和区域性的旅游合作。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旅游客源体系.

针对不断变化的旅游市场形势,黑河旅游企业还应改进旅游促销手段,注重宣传时效和宣传品档次,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电台等大众传媒,通过建立黑河旅游市场宣传信息网,扩大宣传促销信息的覆盖面,利用互联网,开办黑河旅游宣传网站,开展网上促销和招商活动,进一步扩大黑河旅游业在海外的影响,增加游客接触宣传促销信息的频度和密度.

4.提高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和水平发展国际旅游是展示黑河风采,向海内外游客宣传黑河的一个重要途径,对黑河旅游服务接待部门及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黑河旅游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文化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针对黑河地处中俄边境地区,俄罗斯入境游客众多这一特点,应加强俄语导游的培训,满足俄罗斯游客的需求,为入境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强化旅行社对所属导游人员的管理,加快导游管理网络化进程.

在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黑河旅游部门还应根据国家关于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的要求,加强黑河旅游市场专项治理工作。通过贯彻《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黑河市边境旅游市场管理暂行办法》,查处无照经营的旅行社;查处无证导游和诱迫购物行为;查处强买强卖、价格欺诈和车船不安全运营行为。旅游管理部门应联合工商局、物价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深入旅游接待服务场所进行检查,开展旅游市场整顿,确保俄罗斯游客安全,保护正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国家对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总体要求,全面组织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正确消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树立黑河旅游行业形象,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组织诚信经营和行业自律的作用,为游客提供诚实守信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