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幼儿疾病预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9:18

春季幼儿疾病预防篇1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目前,我国已进入H7n9流感高发季节,我省已有病例发生,防控形势较为严峻。而且春季还易发生水痘、腮腺炎、麻疹等传染病。为有效预防春季传染病在中小学(幼儿园)流行,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孝感政办电[20xx]3号)等文件精神,特就进一步做好春季学校(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幼儿园)是流行病的高危区域,各校(幼儿园)要把春季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来抓放在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确保不发生大的流行传染病疫情。

二、组织领导

(略)

三、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春季乍暖还寒,较容易感染流感、水痘、腮腺炎、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高度重视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依据本校(幼儿园)工作实际,制定流行病防控工作方案、组建工作专班、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要以对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传染病防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进一步健全传染病防控体系。

各学校(幼儿园)要进一步健全包括宣传教育、卫生消毒、晨检与因病缺勤跟踪追查、隔离治疗、疫情报送的传染病疫情防控体系,严格落实校园内家禽家畜禁养制度。明确校长(园长)为学校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以及相关人员防控工作职责。要加强与卫生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幼儿园)传染病疫情信息,做到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实行属地管理,各中小学(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报送至朋兴学区和区疾控中心。平时实行随时发生随时报告制度,特殊情况视疫情严重性实行周报告或日报告制度。

(三)开展防控知识宣传教育。

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在开学近期就H7n9流感等春季传染病对全体师生上一堂健康教育课,出一期卫生宣传栏,印制一份宣传单,同时通过升旗仪式、班会、家长会、告家长公开信、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师生传染病防控意识与防控能力。

(四)搞好卫生与消毒。

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在开学前后开展一次校园卫生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及时清扫校园内飞鸟粪便。定期(每月不少于1次,疫情流行期间加大消毒频率)对教室、图书室、学生寝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要进行消毒,并保持空气流通。学生食堂要严格执行餐具卫生消毒制度、食品留样制度、物品采购索证制度以及食品加工流程(在H7n9流感高发近期人,学校(幼儿园)食堂严禁购买加工家禽及蛋类食品)。

(五)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各学校要认真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利用早操、大课间、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跑步、跳绳、球类等多种形式的户外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六)实行责任追究。

各学校(幼儿园)要切实履行好学校传染病防控的职责,对失职渎职,迟报、漏报、瞒报信息,造成学校(幼儿园)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

传染病的预防小知识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在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孩子的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下面介绍一些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小知识。

一、怎样预防传染病?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二、预防传染病具体措施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抵抗力下降;

6.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7.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并第一时间告知教师,居家观察三天;

8.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9.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春季幼儿疾病预防篇2

流感疫苗主要针对流行性感冒,免疫力比较差的儿童和老人是流感的易感人群,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水痘疫苗主要针对水痘,水痘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多见于冬春季。水痘疫苗的接种对象是12月龄以上儿童和成人。这种疫苗也可预防成年人的带状疱疹。

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主要针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和脑膜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容易侵袭5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后,孩子痉挛性咳嗽,还可以引起脑膜炎、肺炎、心包炎、关节炎、菌血症、骨髓炎等疾病。其中脑膜炎、肺炎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6个月~5岁儿童自然抗体水平最低,感染HiB的危险性较大,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HiB疫苗的免疫接种纳入婴儿计划免疫程序。

病毒性肝炎疫苗主要有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甲肝疫苗接种后能产生保护性抗体,有效地预防甲肝的发生。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乙肝疫苗还用于乙型肝炎的母婴阻断,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

脊髓灰质炎疫苗针对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是国产的脊灰减毒活疫苗,对健康儿童无致病性,但口服后活疫苗病毒仍能在机体增殖,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流脑疫苗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防疫部门每年会对6个月~2岁儿童进行基础免疫1针,间隔2个月后,再加强免疫一次。流脑疫苗的接种率需达到90%以上。在流脑散况下,可重点做好2岁以下儿童的基础免疫。

乙脑疫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是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疫苗,接种对象是流行区的儿童及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的敏感人群,目前已经实现了儿童的免费接种。

春季幼儿疾病预防篇3

【关键词】新时代;幼儿保健;问题与措施

1春季幼儿保健问题和措施

1.1春季幼儿保健问题春季是冷然交替最频繁的时候,早晚温差大,加上幼儿身体弱,抵抗力差,是很容易发生疾病的季节。因此,春季幼儿保健主要是防治春季幼儿常见疾病,比如:春季流行性感冒,荨麻疹等

1.2春季幼儿保健问题解决措施针对春季冷然交替频繁,幼儿疾病易发现状,春季幼儿保健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做好室内环境清洁工作,创造干净生活环境。幼儿期间,孩子的抵抗力比较差,而且呆在室内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做好室内环境清洁工作非常必要。做好室内环境清洁主要是,家长尽量不要在室内吸烟,要经常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二是多做户外运动,提高幼儿抵抗力。家长要经常性的带幼儿到环境清幽,空气质量比较好的公园做一些带有锻炼性质的游戏,增强孩子体质抵抗力。三是做好疾病防护工作。春季是流行性感冒易发的时间,因此家长要尽可能的避免带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四是做好消毒工作。春季细菌开始活跃繁殖,而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也增加了接触有害细菌的几率,因此除了外出做好带口罩等常规安全措施以外,可以使用盐水漱口和姜水泡脚这类具有民间偏方性质的方法除掉孩子身上的细菌。

2夏季幼儿保健问题和措施

2.1夏季幼儿保健常见问题夏季时节是幼儿保健问题多发时段。夏季炎热,蚊虫较多,很容易出现保健问题,一是夏季天气炎热,幼儿容易产生厌食行为,进而引起幼儿营养不良带来的综合征;二是夏季蚊虫比较多,幼儿因受到蚊虫叮咬感染疾病;三是,由于过多使用冷饮,造成幼儿食欲下降,影响营养吸收。

2.2夏季幼儿保健问题解决措施针对夏季天气炎热,蚊虫较多现状,夏季幼儿保健主要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一是做好幼儿防晒工作,防止幼儿出现晒伤。晒太阳对幼儿身体保健工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晒太阳有助于幼儿对钙质和维生素的吸收,但是如果在阳光下过多暴晒的话,很容易出现幼儿皮肤晒伤,造成幼儿大量脱皮现象,得不偿失。二是做好膳食营养,少吃冷饮。夏季炎热,很多家长都喜欢让幼儿吃一些冷饮消暑,但是冷饮不宜多吃,冷饮吃多了很容易产生幼儿拉肚子和厌食现象,因此必须要根据孩子现状,做好幼儿膳食营养调节,保证幼儿正常营养的摄入和吸收。三是注意农药残余,做好清理工作。夏季是瓜果蔬菜集中上市的重要阶段,因此瓜果蔬菜都比较新鲜。但是,部分瓜果蔬菜农药残余比较多,因此在吃这些食物时特别是生吃时要注意清洗干净,最大限度的清除掉农药残留。此外,夏季蚊虫多,很多家庭都喜欢点蚊香驱蚊,但是部分蚊香的质量不合格,农药残留较多,因此在选择驱蚊用品时,尽量选择电式驱蚊工具。

3秋季幼儿保健问题和措施

3.1秋季幼儿保健问题秋季是幼儿保健工作问题重灾区,很多幼儿保健问题都出现在秋季。因为,秋季天气逐渐变凉,很多家长不重视幼儿衣物的增添和删减,因此造成了秋季幼儿问题多发。

3.2解决秋季幼儿保健问题探究针对秋季天气由热转凉的状况,保健工作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注意幼儿服用药物。秋季是儿童感冒发烧的多发季节,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治疗感冒发烧及其他病症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是幼儿时期孩子的抵抗力差,长期服用抗生素会造成身体养成抗药性,降低治疗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抗生素过敏症状。二是做好幼儿健身活动。秋天天气秋高气爽非常适合出游,家长和幼儿带班老师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好坏选择合适地方进行出游,一方面是帮助幼儿放松心情,呼吸新鲜空气;另一方面也是帮助幼儿锻炼身体,为冬季的到临做好预防工作。三是做好幼儿作息时间安排。秋季白天时间逐渐变短,夜晚时间变长,但是幼儿每天需要合理的睡眠时间是固定的,因此要根据秋季特点和幼儿园安排,做好幼儿作息时间安排,减少因为幼儿睡眠时间减少带来的幼儿精神状态和抵抗力的不佳。

4冬季幼儿保健问题和措施

4.1冬季幼儿保健常见问题冬季幼儿保健工作重点就是做好幼儿冬季防冻工作,避免耳朵,手,脚冻伤,主要防范是由于天气寒冷造成的呼吸道感染。

4.2冬季幼儿保健措施冬季幼儿保健就是如何防冻防病,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做好幼儿膳食工作。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因此对幼儿的健康非常重视,部分家庭认为冬季是补充营养的好时机,因此冬季往往会给幼儿吃一些补药或者营养品。适度的营养品对与幼儿发育是有利的,但是一定不能过量,幼儿时期,最好不要吃补药。首先要掌握好搭配膳食原则,冬季要根据比例适当,少吃多餐的原则进行幼儿膳食。其次是要讲究膳食搭配,要做好细粮和粗粮、蔬菜和肉类的搭配保证幼儿膳食营养均衡。最后,设计合适食谱。无论是家中食谱还是幼儿园食谱,都要建立在幼儿喜欢的基础上。二是注意幼儿手脚冰凉现象。很多幼儿在冬季会出现手脚冰凉现象,很多家庭包括幼儿园老师都是简单的认为可以通过添加衣物,提高室温来解决幼儿手脚冰凉问题,其实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从中医理论上来讲,这主要是体内阴阳不平衡造成的。三是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冬季幼儿衣服比较干燥,毛织品比较多很容易产生静电。幼儿的安全意识很差,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因此要特别注意静电与外部电源出现连续,引发的触电事故。

5总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会越来越多,这些独生子女在照顾幼儿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因此做好新时代下幼儿保健工作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黄土云.297例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现状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03).

春季幼儿疾病预防篇4

春季莫忽视腮腺炎春季好发的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以其它腺体和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受累的全身性急性传染病。以5~15岁的儿童最为多见,极易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中流行。腮腺炎的主要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的耳垂下方肿大,伴有明显的疼痛或压痛和张口困难、发烧、食欲下降等,一般潜伏期为2~3周。由于多数腮腺炎患儿症状较轻,治疗也较顺利,一般家长并不太重视腮腺炎的防治。但腮腺炎病毒有嗜神经、腺体的特征,如延误治疗可诱发各种并发症,如脑膜炎、胰腺炎、心肌炎、关节炎、甲状腺炎、脊髓炎、末梢神经炎、肝损害、肾损害、卵巢炎、炎、乳腺炎等,且50%的患儿会发生两种以上的并发症。因此,对于腮腺炎一定要及时请医生治疗,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除此。风疹、水痘、麻疹等此类呼吸道传染病均在此季好发,市民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应做到定期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加强户外锻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个人防护。同时,幼托机构应通过加强晨检,及时发现病人,及时安排患儿离所(园)去医院诊治。疾控部门还呼吁幼托机构加强晨检,预防手足口病发生。

防过敏从瘙痒开始 随着早春时节的到来,各种皮肤过敏患者开始了“最难将息的日子”。

目前虽然没有到了百花盛开的季节,但仍有一些花粉会在空气中形成一种漂浮物,一些过敏性体质的人吸入后就会引起皮肤过敏。同时,阳光逐渐充足,阳光中的紫外线容易诱发日光性皮炎,表现为脱屑、瘙痒、干疼等症状。也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和鳞屑等。此外,长期不开窗通风,气候转暖后,空调中滋生一些微生物如螨虫,在空气中飘浮,有的人吸入后也会引起过敏。

防止过敏的最好办法就是减少接触,外出时尽量做好防护。易过敏的人在春季应少晒太阳,少到公园等地方去。以往有过日光性皮炎、季节性皮炎的人,要注意尽量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不要使用碱性的化妆品和香皂。另外,还要注意房间通风,保持空气的清新和流通。对于一些症状严重的过敏患者,可根据医嘱服用一些药物。

冷暖不定当防冠心病 心肌梗塞等恶性突发病此时期显著增多,许多慢性病如哮喘、支气管炎和胃病患者的病情也加重了。春天是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冷暖最不稳定的季节,也是最易复发疾病和增添新病的时节。

春季幼儿疾病预防篇5

【关键词】猩红热;流行病学;发病率

作者单位:450000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疾病控制中心

通讯作者:邓巍email:568763356@qqcom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冬春季高发,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儿童普遍易感,传染性较强,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1]。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我们对郑州市管城区2005~2011年报告的猩红热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疫情数据来源于管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法定传染病月报表和年度汇总表,人口资料来源于我区统计年鉴。

12方法猩红热病例定义根据1990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猩红热诊断标准确诊的病例。

13统计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流行概况2005~2011年管城区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293例,年均发病率为1063%。发病率最高的是2007年,发病率为1621%,最低的是2009年,发病率为426%。无暴发疫情和死亡病例报告,见图1:

图1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病例发病率

22流行特征①地区分布:2005~2011年全区12个乡(镇)、办事处均有猩红热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发病居前五位的乡(镇)、办事处分别为陇海办事处(51例)、城东路办事处(49例)、紫荆山路办事处(34例)、航东办事处(32例)以及东大街办事处(27例)。②季节分布:猩红热病例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其中春季(3~5月)99例,夏季(6~8月)50例,秋季(9~11月)45例,冬季(12~2月)100例。冬春季病数多于夏秋季,占病例总数的6792%。③人群分布:293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18:1(201:92)。人群发病年龄集中在<10岁年龄组(279例)占总病例数的9522%,其中4~8岁(197例)占总病例数的6724%。见图2。

23职业分布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293例发病人群以幼托儿童为主,其次为学生和散居儿童,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051%、3140%和1775%,见表1。

图2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病例时间分布图

表1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病例职业分布表

合计55406033141774293

3讨论

2005~2011年管城区猩红热发病趋势分析,2005~2007年的总体发病率高于2008~2010年,2011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发病数是这几年中最多的一年,达到了74例。据有关文献报道[2],多地区猩红热流行趋势呈周期性波动,由于本次数据之间年限较少,不能明确判断出我区的发病率是否呈现明显的周期。由于猩红热至今无疫苗防范,自然的发病循环未被打断,有可能出现周期性波动。所以我区猩红热病例的周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地区分布可见,猩红热病例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城市高于农村[3]。这可能与城市人口发展较快,人员比较密集,并且流动性强,各项卫生措施不到位,使得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

从季节分布看,猩红热发病特点与国内的文献报道相一致[45],春季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峰期,可能与气温逐渐升高,儿童外出活动次数增加,相互间的接触增加,提高了猩红热传播的几率,导致发病率上升。1、12月份同时又出现了猩红热的高峰期,可能与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室内开窗较少,教室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增加了猩红热发病率。

从年龄分布看,猩红热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人群,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这与大多数文献报道相一致[6],提示今后猩红热防治工作要以小学和幼托机构等为重点,加强这些机构的传染病监测工作。

从我区的猩红热发病人群男女比例看,男性病例高于女性病例,两组之间比较,p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2125.

[2]沈艳辉,江初,郭哲,等.北京市城区19572004年猩红热流行趋势及预测.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12241226.

[3]张月华,高洁,甘亚弟.19962006年北京市大兴区猩红热流行特征.首都公共卫生,2010,4(1):3334.

[4]郭箐,周蕾,程显欣.海淀区19932002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疾病监测杂志,2005,20(9):499502.

[5]余向华,山若青,薛大燕.温州市主要传染病季节性分布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2,2(2):4142.

春季幼儿疾病预防篇6

近一段时间,国内一些地区手足口病、甲肝、麻疹等急性传染病疫情呈多发态势。省政府高度重视,分别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控工作,省政府专门成立了传染病防控应急指挥小组。教育部、卫生部对加强学校等聚集性人群的传染病防控工作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月*日,我省发现3例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散发性病例,学校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为了认真落实《省卫生厅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春季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我省中小学、托幼机构春夏季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特别是防范农村、民办小学、民办幼儿园发生群体性传染病疫情,确保广大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和托幼机构要充分认识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蔓延放在学校卫生工作的首位。省教育厅成立学校传染病防控应急指挥小组,指挥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厅体卫艺教处。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中小学和托幼机构要迅速成立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部门,制定防控方案与应急预案,落实专人负责。中小学和托幼机构要建立学校、年级组、班级三级防控工作网络,牢固树立校长、园长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充分发挥校医和保健教师的作用,将责任落实到每位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建立起群防群控的工作机制,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尽最大努力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确保做到不出现患者死亡病例、不发生疾病大规模流行”的工作目标。

二、认真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措施。中小学和幼儿园要根据学校传染病防控方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开展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清理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做好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减少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二是加强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的查验工作,在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开展应急接种和查漏补种。三是学校校医和班主任要认真开展晨检和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尤其要重视对发热、口腔溃疡、疱疹等手足口病相关症状的检查,及时掌握所在班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实行每天晨检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四是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定期对学校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等人群密集场所进行消毒。五是发现疑似病例要督促学生家长迅速到医院就诊,对于患病学生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按照医院的要求进行医学隔离或居家隔离。六是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跟踪了解学生的病情,学生病愈后凭医院证明方可回校复课,坚决杜绝带病坚持上课的现象。各地要切实将这些措施落实到位,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春季幼儿疾病预防篇7

关键词: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临床特点;预防措施

在儿科的临床诊治中,小儿在医院内发生感染性肠炎的发病率极高,会对原发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对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病原学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我院儿科从2012年10月~1013年10月收治的儿科感染性肠炎患者中选取了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中,我院儿科的住院病患儿有11258例,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患儿有654例,院内发生感染的概率为5.81%。从我院儿科238例患儿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研究对象都符合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医院感染性肠炎的标准[1]。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为15d~12岁。

1.2方法对住院期间确诊为医院感染性肠炎的患儿进行常规的大便检查,并使用atB细菌分析仪进行大便培养,最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来检验轮状病毒。

2结果

2.1从医院感染性肠炎患儿的发病率来看,感染性肠炎的患儿有238例,在医院感染性疾病中的发生率为36.39%。

2.2从医院感染性肠炎患儿的发病年龄来看,100例患儿中,有54例患儿为0~1岁,20例为1~3岁,16例为3~7岁,10例为7~14岁。其中0~1岁为医院感染性肠炎发病率最高的年龄阶段。

2.3从医院感染性肠炎患儿的发病季节来看,有47例患儿在1~3月发病,23例在4~6月发病,3例在7~9月发病,27例在10~12月发病。该病的高发季节为春、冬两季。

2.4从原发疾病和医院感染性肠炎之间的关系上来看,患儿的原发疾病构成为:50例普通肺炎,19例为重症肺炎,18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7例为川畸病,6例为血液系统疾病,6例为脑炎,5例为肾综,3例为肾炎。

2.5从大便常规和病原学的检测结果来看,患儿的大便性状大多数为水样便,粘液脓血便比较少见。有92例患儿的镜检结果为wBC5/Hp。从大便的培养结果来看,有8例真菌,5例肺炎克雷伯氏,5例产酸克雷伯氏,6例大肠埃希氏菌,其中有20例大便轮状病毒呈阳性。

2.6从患儿的预后情况来看,在100例医院感染性肠炎中,只有3例患儿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和合并肺炎而死亡,其余97例患儿均好转出院,总有效率为97%。

3讨论

3.1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3.1.1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发病率特点在本组的研究中,从该病的发病率的结果来看,感染性肠炎在我院儿科的医院感染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为36.39%,和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2]。在临床上,肠道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传播,一种是间接传播,其途径为粪口传播[3]。如果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消毒隔离的操作进行,不注意手部的清洁或者是对所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就很容易让患儿排泄物中的病毒传染给其他小儿[4,5]。在最近10年来的研究中看,我院的儿科一直都在严格执行对疾病种类进行分配和管理的工作,将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进行远距离的分离和管理,避免产生交叉感染[6]。同时,在对白血病、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等患儿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时,需要尽可能在单独的病房内完成。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做好隔离工作。要想降低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发病率,除了要对病房进行严格的空气消毒之外,对于伤寒、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疾病的疑似患者也要进行严格的床边隔离。等到这些患儿被确认为伤寒和痢疾之后,就必须马上转入传染科进行治疗[7],所以在近几年来,我院儿科并没有伤寒和痢疾的医院感染病例发生。所以,在儿科中对病种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发病率。

3.1.2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其他临床特点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发病率集中在冬春两季,而且在1岁以内的婴儿中发病较多,而且大多数患儿的原发疾病为普通肺炎,居于首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轮状病毒肠炎的高发季节集中在冬春两季,同时这一时期也是肺炎的高发季节[8,9]。从轮状病毒肠炎和肺炎的性质上来说,都属于传染性疾病。再加上目前床位紧张是我市所有医院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小儿患者接受住院治疗时,所分配的病房和床位距离较近,很多肺炎患儿在医院床位紧张时,甚至和小儿肠炎患者混住在同一个病房之内,这样就导致了肺炎患儿极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性肠炎[10]。从另一个方面来说,1岁以下婴幼儿的免疫功能发育极不成熟,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都比较低,所以发生肠道感染的几率极高[11],这就是1岁以下婴幼儿医院感染性肠炎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

3.2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病原学特点在本次研究中,100例患儿的大便大部分呈水样便,只有极少数患者出现粘液血便。患儿的病原体结果显示,病原体的检测率只有44例,其中以轮状病毒的检出率最高,其次就是真菌。这一结果表明,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主要表现为无菌性肠炎,然后才是病毒性肠炎和真菌性肠炎。近几年来,儿科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使得患儿肠道内的菌群发生紊乱,各种致病菌和耐菌株开始大量繁殖[12]。有研究显示,无菌性肠炎可能和滥用抗生素所导致的肠道菌群混乱和原发病性疾病所导致的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有关[13]。在本次的研究中,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原发疾病以肺炎为主,在肺炎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是必须的治疗药物,而且至少要使用2种,特别是在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更加具有广谱性,所以就更容易导致肠道内的菌群发生紊乱[14]。对急性水样便的腹泻患儿来说,因为大部分是病毒性或者是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所以通常不会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只需要采用常规的液体疗法,患儿大部分就能自行痊愈。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出现水样便的临床症状时,可以采用停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对症支持及微生态疗法,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3.3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预防措施小儿院内感染性肠炎可致患儿原发病的治疗时间延长,加重患者经济负担,会加重原发病的病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应加强病区消毒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尽量做到检查腹泻患者后及时洗手,再接触其他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应将病种分类隔离管理;避免滥用抗生素,对易感人群在轮状病毒流行高峰期,予以注射疫苗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关于施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4,10(21)3-51.

[2]涂银萍,王晶,王久伶.422例急性感染性肠炎的病原检测结果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05(21):2608-2610.

[3]葛太岭,温丽娜,张艳丽,等.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地嗪治疗小儿侵袭性肠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02(21):194-195.

[4]李江,李春芳,杨会荣,等.清热解毒凉血方灌肠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03(14):64-65.

[5]王波,徐家丽.小儿感染性腹泻血CRp和wBC计数、n%变化的比较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02(10):246-248.

[6]陆平.獭兔细菌与寄生虫混合感染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05(01):118-119.

[7]张伟东.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措施及对策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06):1377-1378.

[8]包东武,丁可,范泽旭.婴幼儿感染性肠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5,07(36):847-848.

[9]张和春.小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探讨[J].海南医学,2004,05(18):64-65.

[10]史林全.32例婴幼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05(24):57-58.

[11]张玉萍.58例婴幼儿医院感染性肠炎病原菌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0(09):1113-1114.

[12]张萍,张和,陈静,等.医院内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肠炎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07(11):1041-1042.

春季幼儿疾病预防篇8

流感与感冒的区别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发病症状比较相似,所以人们容易将二者混淆。但事实上,流感和感冒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呼吸道疾病。感冒是一年到头都可能发生的,很多病毒可以引起感冒。而流感是由专门的流感病毒引起,主要在冬春季发病,一般从12月份开始一直到次年的3~5月份。

流感是一种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一旦暴发,就有造成较大范围人群感染的风险。冬春季节,我们有时会发现,幼儿园、学校和家庭中会有许多人同时出现发热、头痛、咳嗽、周身酸痛无力等症状,这就极有可能是流感造成的。而普通感冒造成很多人同时发病的情况比较少。

流感的症状比普通感冒的症状要重得多,并且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流感病毒本身可以引起病毒性肺炎,还可以是在流感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性肺炎。

另外,流感对个人、家庭、公共卫生的危害比普通感冒大得多。但是,流感是可以预防的,我们必须要重视对流感的积极预防,尤其是对儿童群体的预防。

年龄不同,症状不同①低龄儿童:3~4岁的幼儿患流感后的症状往往不典型,部分小儿患病后会突然出现高热,伴全身中毒症状,或伴有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有高热惊厥;部分患儿可表现为急性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出现声音嘶哑,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的症状。②学龄儿童:5~7岁的儿童患流感的症状与成人相近,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明显,表现为持续高热、头痛畏寒、四肢肌肉酸痛、乏力,随后出现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流感常有很多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对于孩子来讲有可能是致命的。患儿越小发病越重,造成的健康风险也越大。流感导致的并发症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继发细菌感染,如出现咽喉炎、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尤其是肺炎。当然,流感病毒本身引起的肺炎更为凶险,这种肺炎称流感病毒肺炎,也叫肺炎性流感,对人体危害极大。幼儿患流感病毒肺炎后24小时可出现高热、烦躁、剧烈咳嗽、吐血性痰、衰竭等。如果高热持续不退,全身及肺部症状就会日益加重,患儿一般在5~10日内就会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

另一并发症是加重原有的慢性病(包括心脏病、肺炎、肾脏病、糖尿病等),导致相应器官功能的衰竭。因为这些慢性病患儿体质本来就差,抵抗疾病的能力低,因而经受不起流感的冲击。

接种流感疫苗,防控流感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注射流感疫苗的保护效力大约在70%左右。在流感流行季节之前对人群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者减轻流感症状。

接种对象:3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只需接种1次,剂量为0.5毫升;6个月~3岁的儿童则需接种2次,每次0.25毫升;以前没有接种过的儿童需接种2次,间隔4周。

接种时间:北方地区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为10~12月份,南方地区一般是10月份到第二年的2月份。注射后7~15天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接种地点:各级疾病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社区医疗中心保健科和乡镇卫生院防保科(所)。

接种禁忌:正处于急性感染、发热和慢性病活动期的患儿不宜接种,建议等体温降到正常2周后再接种疫苗。吃鸡蛋过敏的孩子禁止使用流感疫苗。

不良反应:局部反应可能有发红、疼痛、肿胀、硬结和淤斑;全身反应可能有高热、感觉不适、疲倦、寒战、出汗、头疼、肌肉和关节疼。以上不良反应不需任何治疗,症状通常在1~2天后消失。

特别提示:由于流感疫苗不在我们国家的计划免疫范围之内,因此,孩子是否接种流感疫苗由父母决定。家长们应注意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的传染病防控警报信息和幼儿园、学校的有关通知,及时带孩子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与禽流感的区别禽流感是一种动物源性疾病,一般不会形成人与人传播。人类流感与禽流感的致病病毒均为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被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世界各地的禽流感主要由高致病性的H5和H7两种亚型引起,而人对其中的H1和H3亚型易感。迄今还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会直接导致人类流感暴发。但是,病毒能够很快地繁殖和变异,在人与动物接触频繁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毒株发生变异,变得能够感染人类。一旦禽流感病毒发生大的变异能侵入人体细胞,将有可能成为袭击人类的新型流感。

春季幼儿疾病预防篇9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秋天进行秋冻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虽然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春与秋虽都是过渡季节,但仍有差异。我国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这说明虽然春季白天的温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春季虽然在室外很热,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秋季则正好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室内温度还比较暖和。所以,适当的秋冻就有一定道理了。但是,秋冻也不是人人都适合的。

1.秋冻适合中青年适宜秋冻人群:以中、青年体质较好的为主。当天气变化比较平缓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即“冻一冻”是可以的。但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造成气温急剧下降时,还进行秋冻而不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所以,秋冻也要视天气情况而定。

2.老年人不宜秋冻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那些身体调节功能已较差的年老体衰者,是不适宜秋冻的。这是因为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所以不要秋冻。

3.婴幼儿不宜秋冻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和那些长期病号、弱不禁风的人则不宜秋冻。还有慢性支气管病、哮喘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因为这种人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还有的儿童,一到秋冬就经常感冒,每个月患感冒发烧1~2次,医学上称为易感儿,他们也不能秋冻。

其实,秋季最好的锻炼是散步,散步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不仅能使四肢和腰部的肌肉、骨骼得到活动和锻炼,而且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加强,有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的效果。对于长期失眠或神经衰弱者是很好的催眠药。散步还可以改善消化腺的功能,有效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适宜所有人群。总之秋冻耐寒锻炼要因人而异,只有正确采用秋冻,才能达到提高肌体抵抗力的目的。(吴小毛)

春季幼儿疾病预防篇10

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增进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促进家园共育,3月15日下午,我园召开了全园家长会。

会议由保教主任张老师主持,分为三个议程:首先由保健教师就幼儿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向家长做了知识宣讲。春季往往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各种疾病乘虚而入,向家长普及传染病预防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后张老师针对家长慕课的使用进行了培训,家长慕课作为我园新近接入的网上家长学校,采用动画、讲座等多种形式,科学系统地帮助家长们轻松应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会后家长们纷纷表示非常需要这样的学习家教知识的平台。

最后谢老师就2019招生入学政策向家长们做了详细的解答,指引家长如何进行报名工作,并耐心解答了家长们的诸多疑问。

本次家长会取得圆满成功。通过本次家长会,为幼儿园和家长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使幼儿园与家长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们的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