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困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2:02:33

无偿献血困境篇1

[关键词]无偿献血:伦理困境;对策研究;血荒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9-016-01

一、无偿献血的涵义及其伦理意蕴

(一)无偿献血的涵义

血液是生命之源,输血是一种支持与代偿性的治疗措施,用于补充血液成份的损失、破坏和缺乏,恢复和维持患者血液的携氧能力、容量、凝集特性和抗感染功能。无论是全血、成份血,还是有关血液制品,都是医疗抢救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特殊物质,其功能和作用,目前还没有可资替代的制品。

(二)无偿献血的伦理意蕴

对无偿献血的道德认知,伦理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把它看做是一种善行,也有人把它看做一种仁慈之举,还有人把它定义为一种“道德义务”。人的行为可以分为善与恶,而善与恶又分不同的等级。善是一切符合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的行为;恶是一切违背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的行为。无偿献血是善的,它增加了社会和每个人的利益总量,因而是符合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的行为。

二、我国无偿献血的伦理困境

(一)生命伦理问题

无偿献血涉及重要的生命伦理问题。大多数没有医疗常识的民众认为正常人献一点血对身体是有损坏的,再加上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献血对身体有害的这一观点被一部分人认可。因此,无偿献血应特别注重自愿。一个人愿意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伸出自己的手臂,这是社会公益事业最彻底的表现形式。然而,一个人不去献血,也必须得到理解和尊重,切勿有道德意志的强制性。康德认为,人是拥有自主性的,自主性本身即是颂道德法则,即必须尊重每一位公民的白主意志。一些事业单位为解决“血荒,下达硬性指标并将献血与评优考核相挂钩,基于违反了自也就得不到伦理辩护。要想解决血荒,在具体行政措施中应该不只关注有效性,而应更关注它的合伦理性。

(二)行政伦理问题

公务员作为行政伦理的主体之一,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处于特殊的地位,也决定了这个群体在种种社会公共事务上的带头模范作用。然而在自主献血的人群中,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是主力军,有数据显示大学生、农民工无偿献血比例超90%,但以昆明为例,公务员参与无偿献血的比率仅占0.92%,医务人员的比率则仅1.2%。就目前“血荒”问题,虽然很多省市公务员献血已经不再是“说说而已”,但就全国公务员献血而言,公务员献血率依然不高,公务员社会责任意识亟待增强。

(三)管理伦理问题

1.血液管理机制有待透明

单靠献血也许短时间内可以缓解“血荒”现象,但血站管理规范更必不可少。对“不献血的原因”一项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血液管理机制不透明”。对于公众而言,最关心的问题在于:“我们的血用到哪里了?”虽然“根据《献血法》规定,采供血机构所采集的血液只能用于临床输血。但不向献血者公开其所献血液的去向是国际惯例。”但这样无法消除公众对血的流向的质疑。

2.义务和权力缺乏对称性

公民享有一定的权利,也承担一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对称性,是公民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无偿献血与献血者享有的权利却缺乏对称性,“血荒”的尴尬也是无偿献血制度没有处理好献血者权利与义务的尴尬。一方面,相关法律规定,公民有献血的义务。另一方而,献血者对于自己血液的去向和用途却毫不知情、无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甚至在实际生活中还出现了因献血感染疾病的事例。

三、媒体伦理问题

(一)媒体报道失真

媒体传播对伦理道德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媒体传播的社会教化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无形中在接受媒体的教育。所以媒体报道要尊重客观事实、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这才是媒体的主要功能。而随着社会发展,各种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出现,不良信息与失真报道也随之出现。在这方而,媒体报道失真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有些市为了吸引眼球,虽然初衷是为了给一名献血者的父亲赢得更多的社会帮助,但是在知道这名献血者不是献血冠军时仍然用献血冠军的标题吸引眼球。只能说媒体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也间接伤害了真正“献血冠军小二黑”,这样媒体失真的报道不提倡,更应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二)宣传定位不准确

无偿献血反映了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特征,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精髓。无偿献血体现了人类互助互爱精神品质的行为,是公民自愿的高尚的不期任何形式回报的自觉行为,它折射出社会生活中公民的人文关怀义务。大多数献血的人都是怀着挽救他人生命的善意和仁慈去献血的,而不是考虑对自己有利或者无害才去献血的。鉴于此,媒体对无偿献血与健康关系的宣传不应回避,而应该实事求是,如实告知公众献血的轻微危害,并且能够很快恢复。虽然有一定的损害,但能挽救他人的宝贵的生命,是无私奉献的品德和崇高的行为,相信只有这样的宣传定位,才能更被社会公众接受和认可。而不是去一味地夸大献血者的英勇事迹,甚至歪曲事实来进一步解决血荒问题。

参考文献:

无偿献血困境篇2

“无偿献血,免费用血”的这一目标是符合社会伦理的。无论是生物学的共生原则,还是人类社会的互利互惠和共赢学说,其基本依据是,在一个群居的社会,与人方便就是自己方便。“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就是这些理念和行为准则的最好体现。

尽管中国的《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在需要输血时可以免费使用其献出血液量3倍的血液,但是,献血者及其家人在用血液中的过程之繁琐、操作之不便,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最终还是有偿用血。实际上,这只是实现了公民的无偿献血,但没能做到公民的免费用血。

血荒的本质还在于,无偿献血后的血液转化为了有偿。这体现在血液的流转与使用上。现在,血液是归各地的血站管理。从无偿献血者那里抽取的血液最终是以各种价格卖给了医院,而医院也把血液卖给了病人。如某医院用血的标准血价为:全血每200毫升220元,50或100毫升的小剂量全血每袋加收分装费20元;其他稀有血型全血,每200毫升660元。在这个过程中,血站和医院都会盈利。尽管血站的经营和医院的治病需要成本,在现阶段也许还达不到无偿献血者的免费用血,但是血液的流转和供给应当保证对公众的透明和负责,否则容易引起公众对于牟利的质疑。

血荒的原因还在于,献血者的爱心和善意很多时候受到了亵渎。如果让无偿献血者和其家人在用血时不是先垫付再经历层层折磨取回血款,而是凭借献血证就能及时免费用血,仅此一项改进恐怕就不会出现血荒。

缓解“血荒”重在兑现免费用血

魏英杰

一些地方频现“血荒”,南京属“重灾区”之一。在这节骨眼上,当地媒体曝光:有市民想献200毫升血,却被工作人员以献血量太少为由拒绝。此举形同火上浇油,增添了公众对血站及无偿献血制度的质疑。获悉这一消息,南京市血液中心召开新闻通气会,向“献血遭拒”的市民致歉,并称将带责任人登门为他提供献血服务。

上述报道也从侧面反映了血站运作和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无偿献血献的是爱心,血站却是一个公益事业单位,缺乏充分激励的工作人员难免要摆出一副“官僚脸”。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难,只要狠抓考核监督,总不至于影响采供血制度的正常运作。但“血荒”的根本问题并不在此,而在于无偿献血制度发生了公众信任危机。因此,化解“血荒”关键还是要从重建制度信任入手。具体来讲,包括充分发挥公务人员无偿献血的表率作用,提高血站运作的公开透明程度,以及兑现无偿献血者“免费用血”的制度承诺等。尤其兑现“免费用血”相关政策,是写进《献血法》的承诺,也是维系制度正常运作的主要动力,万万不可草率应付。

无偿献血困境篇3

[关键词]献血服务;无偿;满意度;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4(a)-0171-02

青海省海西州无偿献血工作自2003年正式开展至今,通过对无偿献血宣传、血源招募、组织、动员等服务工作的加强,海西州无偿献血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2005年青海省海西州各级医疗机构实现了临床用血100%来自于自愿无偿献血。随着青海省海西州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与海西州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临床用血需求逐年增大,海西州无偿献血工作面临血源紧张的困难也进一步加大,为了更好地掌握无偿献血者心理需求,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保留突发紧急用血时的后备血源,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血站工作人员在海西州德令哈市、都兰县、乌兰县等地的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中进行了献血服务工作满意度的抽样调查,为青海省海西州无偿献血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扩大突发临床用血情况下的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0年10月,在海西州血站采血辖区内选取无偿献血工作开展较好的市县,利用献血车街头开展无偿献血宣传与采集血液的工作时间,随机选取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260名,分别是:德令哈市100名,都兰县80名,乌兰县80名。

1.2问卷设计

参照其他血站调查问卷内容[1],结合本站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献血环境设施(献血车内环境洁净度;车内温度、献血流程合理度等)、无偿献血动机(拯救生命、奉献爱心;增进健康;为亲人临床用血做血液储备;想对自己的血液健康状况做一个检查;希望得到一份自已喜欢的献血小礼品等)、献血过程护理服务(献血前的献血注意事项提示;献血过程中的规范操作与温馨提示;献血结束后的注意事项告知等)、一次献300~400mL的认同程度(自愿献血300mL;自愿献血400mL;今后将不定期固定献血并接受预约献血;愿意成为1名固定的后备自愿无偿献血者;必要时可以参加献血等)、献血资讯(无偿献血与血液知识的宣传;血液检验结果短信或电话告知及咨询服务;发生献血反应后的电话及登门回访;节假日的友情问候;献血时间间隔到达后的再次献血提醒;血费报销程序等)、街头采血工作人员素质(工作人员的工作着装;服务态度;文明礼貌用语;业务能力水平、献血反应的急救措施等)、服务管理(对此次及既往献血过程中全过程是否满意)、对我站献血服务工作中的批评建议与改进意见。每项问题提供多个子选项,由被调查者根据自身在献血过程的实际感受如实填写。问卷调查表中对献血环境设施、献血过程护理服务、献血资讯、街头采血工作人员素质、整个献血流程服务管理等5个大选项通过对其选项中的若干子选项(如献血环境设施中包括献血车内环境洁净度;车内温度、献血流程合理度等子选项内容)的填写,来确定5个大项服务满意度,5个大项满意度设置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不满意等5个级别选项,统计时将被调查者对满意、比较满意、一般3项记做“总体满意”;比较不满意、不满意记做“总体不满意”。

对于一次献300~400mL的认知程度选项中,将自愿献血400mL或300mL、愿意成为1名固定的后备自愿无偿献血者2个子选项均勾选的人数统计为满意;将自愿献血300mL或400mL、今后将不定期固定献血并接受预约献血2个子选项均勾选的人数统计为较满意;将自愿献血300mL或400mL、必要时可以参加献血2个子选项均勾选的人数统计为一般;将没有选择今后将不定期固定献血并接受预约献血、愿意成为1名固定的后备自愿无偿献血者、必要时可以参加献血等选项的人数统计为不满意。

在无偿献血动机选项中,笔者没有设定总体满意度,仅对各种献血动机子选项进行了百分比的统计。

1.3调查方法

根据预先设定的被调查者人数,向德令哈市、都兰县、乌兰县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表,为保证调查问卷填写内容的真实性,问卷调查工作由血站综合办与质量管理科开展,调查问卷为匿名调查,血站向被调查的无偿献血者提供单独的填写空间,填写完成后投入问卷调查箱内,由血站综合办与质量管理科工作人员带回血站开箱统计。

2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表246份,回收率为94.62%,调查对象年龄段为18~55周岁,其中,男169名,女77名;首次献血者154名占62.6%;二次以上献血者92名占37.4%。对献血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查统计见表1。

调查统计街头自愿无偿献血者对献血车环境设施总体满意度为88.6%;对献血过程总体满意度为83.7%;对献血资讯总体满意度达到66.3%;对服务管理总体满意度为90.3%;对人员素质总体满意度为83.3%;对献血认知程度的总体满意度为67.9%。

3讨论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在关于无偿献血动机选项中,被调查者以“奉献爱心、拯救生命”为献血动机的比例最高,达79.00%,其次为“增进健康”,比例为13.62%。愿意献血300mL以上、愿意成为固定献血者并接受预约献血登记的被调查者比例分别为82.0%和30.5%。检验结果告知需求及告知途径方面,94.2%的献血者希望知道血液检验结果,82.9%的献血者希望血液检验结果以手机短信和电话咨询的方式告知。针对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建议和意见中,71.6%的被调查者建议加强献血咨讯如宣传、献血后的信息反馈和查询、血费报销的方面的工作;62.9%的被调查者建议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与服务水平;51.1%的被调查者希望改善献血车的环境、增加无偿献血后赠送献血者的小礼品的种类和质量。

本次献血服务满意度调查按献血车环境设施、血站工作人员素质、无偿献血过程服务、献血资讯、血站服务管理等内容进行分类统计。由结果可看出青海省海西州无偿献血工作自2003开展以来,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在献血服务方面除献血咨讯、献血认知程度外,总体满意度达80%以上,说明海西州无偿献血工作中献血咨讯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改进:(1)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组织、动员工作,进一步做好献血小知识、血液的用途等内容的宣传,树立无偿献血无损健康的理念[2];建立24h免费查询电话,方便无偿献血者献血后的检测结果信息反馈[3];不定期的电话及上门回访、节假日的友情问候;献血时间提醒以及献血车上或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方便献血者本人或其亲属用血后办理血费报销手续[4]等服务工作。(2)献血车内空间小,环境相对差(冬季较冷、夏季又较闷热),难以保证献血者安全。(3)献血服务人员态度不够和蔼,服务中缺少温情。(4)献血礼品较单一。因此,要提高无偿献血者总体满意度,仍需加强献血互动服务、采血技术、献血安全性、献血环境和献血方便性等方面的工作[5-6],同时加强“应急流动血库”的管理,确保存关键时刻随时启动,建立一支固定、低危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实行预约自愿无偿献血,从而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梅,王素红,吴龙妹.人性化服务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9):521-522.

[2]陈骥,阮桂湘.玉林市无偿献血状况初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5):404-405.

[3]张俊玲.淄博市血液庆急保障措施及效果[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10):618-619.

[4]吴荣桂.广西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发展对策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4):363-364.

[5]朱跃国,何江江,曹海亮,等.上海市自愿无偿献血现状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5):431-433.

无偿献血困境篇4

1.一般资料

2015年常州共有42269人参加无偿献血,选择500例无偿献血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护理服务。其中男318例,女182例。本组年龄25~35岁248例,36~45岁175例,46~55岁77例。

2.方法

2.1利用与无偿献血者接触的机会沟通

由于无偿献血者都是来自社会不同岗位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状态、知识层次及对无偿献血的认识程度也不同。护士用和蔼可亲的态度、整洁的外表、专业的医疗知识来接待每位献血者。主动、热情、礼貌的与献血者进行思想交流及心理沟通。对献血者提出的问题做到百问不厌,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借助图片、宣传单等做出正确而合理的解释,使他们消除多疑、恐惧、怕痛、更怕传染上疾病的疑虑。向他们宣传讲解有关献血知识、血液生理知识和献血意义。

2.2采血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工作

采血过程要正确、及时。采血中护士用心理支持、系统脱敏和认知疗法等心理疗法同他们进行心理护理,分散因为献血员的恐惧和怕痛的心理所造成精神紧张的注意力。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熟悉医疗仪器的性能,熟练掌握各种医疗仪器的操作步骤,具备熟练的一针见血静脉穿刺技术,减少献血员在静脉穿刺中的疼痛感。使献血员亲身体验到安全温馨的气氛,对于稳定献血员的心理情绪及保证再次献血起关键性作用。

及时处理因多种因素引起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如: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献血前休息欠佳、献血环境不理想等。医护人员沉着、冷静,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在停止采血的同时,要保持空气流通,让其平卧、抬高双脚、松开衣领及腰带,得到充分休息,并以鼓励性语言增强其自信心,以防发生链锁反应。在处理过程中,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体贴,让献血反应者及其他献血者放心,给予解释。

2.3献血后的护理工作及招募

护理人员采完血后帮助献血者用手指用力按压针眼部位止血,并让献血者休息一刻钟左右,同时叮嘱献血员要保持针眼部位清洁,以防感染。递上一杯牛奶或糖水,对献血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次表示感谢,使他们认识到献的血液是挽救他人生命的重要部分,是受人尊重的、高尚的。告知献血后可能有的疲劳或困感属于正常反应,饮食上也不必大补,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适当休息。通过电话或手机短信将献血员的体检结果反馈给献血员。在生日、节假日发送祝贺信息来展示血站的人性化。

3.结果

在对500例无偿献血员经过上述心理护理服务后,发生献血不良反应者2人。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明显低于同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35%,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并且让献血者认同适量献血无损健康且有益社会和他人,形成无偿献血的认同心理。

4.讨论

精神因素是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在无偿献血中开展心理护理服务,对献血员作用明显,能有效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无偿献血者满意度,说明护理心理学在无偿献血中有重要使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峻,杨梅,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1)

无偿献血困境篇5

【关键词】心理护理;无偿献血;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09-01

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同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以研究护理领域中个体心里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为对象的学科[1]。笔者通过近几年对无偿献血护理工作的经验,体会到对献血者,特别是对初次献血者要实施心理护理尤为必要。由于这些初次献血者,大部分人存在着好奇、紧张、恐惧等复杂的心理变化,在献血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影响采血成功率和血液质量。因此在无偿献血过程中通过向献血者讲解献血知识,加强心灵沟通,减少心理抗拒和防御等心理护理的手段以消除献血者的心理负担,使他们身心处在信任、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献血,从而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1护理心理学基本原则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应用

1.1动态的原则应用动态的原则贯穿于无偿献血的前、中、后全过程。有报道指出作好献血前的解释、宣传工作能极大地减少献血反应发生的机率[2]。能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恐惧、消极、无奈、忧虑、怀疑等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反应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管痉挛,充盈度欠佳,容易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和造成穿刺困难,采血不畅,影响血液质量,阻碍无偿献血的进行[3]。

1.2交往的原则心理护理是需要工作人员应用人际交往的技巧,与献血者进行情感交流,将献血者视为社会上最有爱心的人。采血护士须关心、尊重献血者,重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作用,一切献血护理活动均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4]。工作时热情接待,关心安慰,给他们以心理支持,增加献血者其安全感、荣誉感,消除无人关心的孤独感,减轻献血前的焦虑、恐惧和紧张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协调好献血前的各种人际关系,帮助献血者度过紧张、恐惧和不解的心理危机阶段,使献血者在宽松、完全知情、充满爱心的环境中,愉快地进入献血过程。

1.3服务的原则心理护理是在人道主义的指导下全心全意为献血者服务。随着献血对象的转变,护理模式由原来的“以献血为中心”转变为“以献血者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要求对献血者实施全面综合[5]。献血环境应整洁、美观、温馨,物品陈设有序、便于取用;工作人员做到快速、准确、专业性强。

1.4专业的原则无常献血工作者只有受过良好的培训,掌握熟练的技术、有较强的沟通表能力和一颗给献血者关爱的心,才可以在献血者献血过程中赢得信任和尊重[6]。

1.5献血中的心理安慰

1.5.1启迪的原则护士对献血者的身心健康给予启迪,诱导他们进行自我护理,同时给予一些积极的暗示[7]。在献血者面前表扬多次献血者,使献血者间相互鼓励,消除对献血的紧张、恐惧等不安情绪,在献血者中树立无偿献血光荣、安全、对自己身体无害且利他的概念。工作人员应激励献血者勇敢、镇静地面对献血过程及可能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开发其心理能动性,积极配合献血过程。

1.5.2应变的原则在献血过程中献血不顺利,献血者的心情是有变化的,如生气、烦躁、紧张等,工可作人员必须灵活应变,及时发现其心理变化,采取恰当的措施与他们沟通。如详细解释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主动配合工作人员,发挥双方的积极作用,有效地完成献血过程[8]。

1.6献血后心理护理应用自我护理的原则和针对性原则,目的是使献血者学会自我保护,促进其再次献血。采用心理暗示的原则,告诉献血者献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献血后的生理恢复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采用多种形式的献血后服务,建立一个献血后追踪和护理系统,以鼓励献血者固定献血。如献血后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沿血管走向按压针眼,并嘱献血者以同法按压5~10min以上,创可贴保留4h以上[9],24h不做剧烈运动。饮用点心、饮料,休息20min经工作人员检查后方可离开。对献血者进行跟踪回访,对自愿献血者表示感谢,热情鼓励其再次献血,及时向献血者反馈血液检验结果,并了解献血者对服务的满意度。

2其它因素对无偿献血者的影响

2.1工作人员的心理品质每个采供血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真挚的爱心和同情心,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利他和助人”;还有敏锐的观察力,从献血者身上直观的资料判断他们的需要;准确的记忆力,如记住多次献血者的姓名;工作的灵活性,遇到问题能边观察、边思考并有效地解决;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尤其是面部表情有直接的感染作用。

2.2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着装整洁、举止端庄、言谈得体、态度温和,为献血者严格保密,自觉又严格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懂得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本专业的道德修养于实际工作中。操作动作轻柔、协调、稳妥、有条有理,静脉穿刺技术过硬,使无偿献血者始终感到他们在被关心、被尊重、被爱护。协调好自己和献血者的人际关系,谈吐幽默、风趣,与他们交朋友,取得献血者的充分信任。

总之将护理心理学应用于无偿献血工作中,使采血者和献血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通过对献血者进行精神上的安慰、支持、劝解、疏导和环境调节等方法,使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顺利献血并成为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增加献血者自我护理的意识,有助于发挥正确对待无偿献血的主观能动性。让人们了解适量献血不影响健康的科学道理,可消除其对献血疑惧心理及对血液的神秘感,促进观念转变,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树森,主编.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4-97.

[2]肖利涛,裴静,王俊平.护理心理学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4),302-304.

[3]吴海霞,翁婵惠.无偿献血者心理护理的研究[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5,5(2),139-140.

[4]史桂芬,高佳琪,翟文波.浅谈对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4).371-371.

[5]戴晓阳,主编.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30.139-150.

[6]高国静,主编.输血管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25.

[7]袁红,董长征.无偿机采献血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07,5(1),41-42.

[8]董长征,韦丽娟.大学生无偿献血的心理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2),1461-1462.

[9]庄彩梅,郑海燕,潘维兰,等.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护理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4(4),302.

无偿献血困境篇6

abstract:thisarticleauthoractsaccordingtoownworkexperience,unifiestielingdonatingbloodwithoutcompensationtowork10remainingyearsoflifeexperiences,elaboratestheideologypoliticalworkssimplyinthedonatingbloodwithoutcompensationworkinfluentialrole.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无偿献血作用

keywords:ideologypoliticalworksDonatingbloodwithoutcompensationFunction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颁布实施前,全市无偿献血仅占临床用血的20%,到2002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的比例已经达到了95%以上,有近三分之一的临床用血来自于愿无偿献血。从2005年3月份开始我们成功取缔了延续多年的计划无偿献血,全面实行自愿无偿献血,至今我市的临床用血一直都是100%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尤其在2006-2007年度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连续两年国家卫生部督导检查和省卫生厅验收检查中受到了卫生部领导和卫生厅领导以及兄弟市血站领导的一致好评,铁岭市中心血站也因此被省卫生厅评为辽宁省先进血站。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2008年度被卫生部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这确实是一件非常可喜可贺的事情,这是对我市无偿献血工作的极大肯定,同时对于我市今后的无偿献血工作也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为什么我们在无偿献血工作中会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呢?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直都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尤其在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中能够有效地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其中,使广大的无偿献血者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研究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一门科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将工作重点着重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1、领导垂范,严以律已,以身作则

思想政治工作中有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就是身教重于言教。因此,任何一个领导,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大家做到的事情自己应该首先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段时间里我市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工作非常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及时做了认真的分析,献血者之所以不喜欢捐献机采血小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机采血小板不太了解,在心里上还有一定的恐惧感;二是机采血小板的体检采血时间太长大家接受不了;三是机采室的环境设施及工作人员的服务还不是很到位。为消除献血者的顾虑,我们决定先从自身做起,全站动员,站长秦玉孝同志率先带头捐献了1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在领导的率先垂范下,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全站有5名同志自愿捐献了机采血小板,共有22人填写了献血登记表,媒体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通过我们一系列有效的宣传,广大市民的献血热情又重新被调动起来了。

2、改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实行人性化服务

总书记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总书记的这一指示,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献血者是我们的“上帝”,在新形势下我们始终把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让献血者满意做为我们的宗旨。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现有两台采血车,采血人员除了每天在站内接待献血者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采血车上,不管是春、夏、秋、冬,他们都是在日复一日的默默无闻的工作,为了给献血者提供方便,他们常常是工作到很晚,经常是晚上八、九点钟才回来,最晚的一次是半夜11点多钟才回来。尽管工作很辛苦,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除了采血外他们每个人还都是一名合格的宣传员,遇到献血者不明白的问题,他们总是一遍一遍不不厌其烦的耐心向他们讲解。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要用我们的热心,换来你们的爱心。”

倡导人性化服务,机采人员不断提高机采操作技能,在捐献全程均有专人陪同,及时做好采前、采中、采后的身心护理,并为下午捐献者提供午餐,改善机采休息室环境,安置了液晶电视,为捐献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3、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活动,不断拓展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

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广大献血者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为标准。对献血者一时不理解的问题,认识不清的道理,要满腔热情地去解释、去疏导,采取献血者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我们注重把宣传科学献血无损身体健康与救助生命、奉献爱心结合起来,把自愿无偿献血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我站充分利用采血车的机动性来发挥现场示范和宣传作用。利用“5.8国际红十字日”、“6.14世界献血者日”、“10.1《献血法》实施纪念日”等有利时机,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无偿献血宣传资料等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献血知识,并利用新闻媒体和献血网站来扩大宣传辐射面。此外我们还不定期举行无偿献血者联谊会和座谈会拉近与献血者的距离,让献血者更加了解血站,同时也使我们更加了解献血者,为下一步的招募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支稳定的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有力地保证了我市临床供血的需求。

总结:

我市在开展自愿无偿献血工作的道路上,虽然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积累了一点点不太成熟的经验,同时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今后的路还很漫长,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虚心借鉴兄弟市血站的成功经验,在巩固以往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已,使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我市无偿献血工作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地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家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了士气,鼓舞了人心。

参考文献:

无偿献血困境篇7

3月26日,卫生部正式发文,北京市血液中心、上海市血液中心、广州市血液中心、武汉市血液中心、成都市血液中心、深圳市血液中心、常州市中心血站等12个省市15所采供血机构,被列为首批核酸检测试点采供血机构。4月,核酸试点工作在首批试点血站纷纷开展。

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大陆输血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已不言而喻。

目前,中国医疗输血存在着严重的短缺现象,输血需求量远大于实际采血量。但由于血液的特殊性,使其无法进行市场化的尝试。在整个血液输送的链条上,血站和医院是两个节点,这两个节点是决定输血安全的重要因素。2009年12月1日,北京“世界艾滋病日”,人们戴着写有“血制品感染艾滋病”的口罩表达不满。

稀缺的血液

《献血法》出台前,义务献血无法保证临床用血的需要,临床用血基本上来源于卖血者,致使商业卖血行为甚为普遍。上世纪90年代,由于管理严重缺失,河南、河北、安徽、湖北、四川、山西等地都出现卖血人群中艾滋病等病毒感染流行的事件,甚至出现多个“艾滋村”。

以河南上蔡的文楼村为例,全村3170人,在1995年之前,参与地下非法卖血的就有1310人。1999年11月,河南省卫生厅对当地卖血人员进行调查时发现,卖血人群中,有近一半的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血液管理极度缺失造成了众多灾难的发生。在这一背景下,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出台,提出“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安全的献血者是安全血液的最强保证。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安全性最高,有偿献血者则往往受到利益诱惑而隐瞒真实的健康状况。

从1998年《献血法》实施到2005年,中国无偿献血率从22%上升至95.6%,自愿无偿献血率从5.5%上升至84.8%。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目前临床用血在很多城市已经是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个别地方这一比例是99%以上,且血液采集主要由采供血机构来完成。

虽然无偿献血已基本保障临床用血,但就全国而言,血液短缺是常态的。对此,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高东英副主任认为,全球都面临血液短缺状态,原因首先在于人口老龄化,献血队伍后续力量跟不上;此外,尤其对于中国来讲,医疗保险覆盖比例增高,医疗资源需求加大,用血量自然就上升了;第三,医疗技术的发展致使以前不能做的手术可以做了,这也加大了用血量;而对于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由于医疗资源丰富,随着快速交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病人也会分享大城市的血液资源。

高东英举例,北京去年用血量是136吨,采血量却刚过百吨,这已是建站以来采血量首次过百吨。虽然采血量已极大提高,但仍会出现阶段性、季节性的用血短缺。目前,全国无偿献血工作的形式主要体现在街头的采血车。天气状况不好、气温寒冷、60周年庆典等大型活动、交通管制等都可能造成阶段性的采血量下降。

解决阶段性、季节性缺血的状况,关键在于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应急保障能力。高东英介绍,这种长效机制境外经验可供借鉴。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会建立与各团体、单位和公司的联系,其采血量的50%~60%都来源于这些组织的献血。

以新加坡为例,每个区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该区各个单位的献血招募工作。例如,有的单位或学校会安排在纪念日或成人礼的时候组织献血。这样,即使遇到恶劣的天气情况,这些单位、组织也能够保障稳定的血源供应。

然而,这种模式在国内的推广却遭遇了困惑。由于过去计划献血模式在上世纪90年代末造成的消极影响,一些单位往往对此心有余悸,将这种单位自愿献血模式等同于计划献血,产生排斥心理。中国输血困局的关键在于整个输血体系半市场半行政的古怪格局。

血液检测的软肋

根据卫生部要求,采供血机构须对采集的每一份血液进行7个项目的检测,包括谷丙转氨酶(反映肝功能最灵敏的指标之一)、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以及血型和血色素。基于疾病流行率的考虑,有些病毒没有列入到检测范围内,这也成为输血的未知风险。

其中,快速检测的部分在献血车上完成,对献血者进行初步筛查,以防止不健康的人群献血。献血者将被要求填写健康问卷进行自我排查。该项自我排查取决于献血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我健康的了解程度。高东英认为,这一部分的公共教育有待加强,这是从源头控制血液安全的根本,而这一点也正是目前国内与国外先进地区的差距所在,仍有极大改进空间。

表格填写完毕,工作人员将对表格填写情况进行核查,并对献血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咨询,排除掉不符合健康检查标准的献血者。之后,将对献血者进行体检,包括血压、血色素、血型,有些地方,如北京还会测查转氨酶、乙肝等项目。快速检测一般来讲十几分钟便能完成。

血液拿回采供血机构本部后,将根据国家规定的项目进行初检和复检。初复检须2组人员用两种不同方法、试剂进行2遍检验。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血液病毒检测方法是酶联免疫法。

尽管长期以来,中国为减少输血风险的残余度对血液筛查和检测项目进行了逐步改进,如1992年开始了HCV抗体的检测,1993年开始7HiV抗体的检测,1995年规定血液初检和复检制度,但限于试剂、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以及检测“窗口期”、免疫隐匿性感染、病毒变异等原因造成HJV、HCV、HBV漏检,致使输血仍具有一定风险。

据研究证实,90%以上输血后病毒感染是由“窗口期”造成的,所谓“窗口期”是指自病毒感染起至可以检出该病毒标志物前的时期。处于“窗口期”的献血者,血检结果病毒标志物可为阴性,但血中已含有病毒。目前而言,虽然任何一种检测手段都没有零风险,但检测手段的不同时间,试剂的灵敏度,都会影响“窗口期”缩短的时间。

据报道,采用血清学试验方法,美国输血传播HBV、HCV、HiV病毒感染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63000、1/103000、1/493000。目前我国尚未有系统的输血传染病风险的调查统计数据。据高东英介绍,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早在2001、2002年左右就开始评估现有技术手段的残余风险,各地也都纷纷在做,综合数据卫生部仍在了解当中。但因试验设计、留样方法等均不尽相同,数据综合分析的价值值得商榷。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和美国一家机构关于核酸检测方面的联合实验得出的结论,如果不采取核酸检测的方法,HCV残留风险约为两万分之一,HiV没有检测出来,这说明HiV残留风险度很低,HBV由于在我国人群中比例较高,因此残留风险也较高,约为几千分之一。

目前国际先进的检测方法是nat检测技术(病毒核酸检测技术)。nat检测技术可有效减少“窗口期”血液经血传播,有文章报道,可将“窗口期”缩短到乙肝33天、丙肝22天、艾滋11天。目前已被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于献血者的常规血液筛查。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李武平主任介绍,如采用核酸检测,国际上的数据显示,风险残余率在百万分之一以下。

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协同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早在2001年、2002年就开始做nat检测的研究工作。据悉,2008年奥运会的备血都是经过nat检测的。然而,这一技术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李武平认为,从技术层面讲,相应耗材需要进口;从经济的考量上,检测费用较为昂贵,都是没有全面开展的原因。

4月,15个核酸检测试点,在卫生部的统一部署下,使用统一的实验方案,例如样本如何采集、运输、存储,实验室建筑标准、检测标准、鉴定标准等,对不同的核酸检测试剂的效果,以及与现有检测手段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试点工作今年年底结束之后,卫生部将会进行汇总、评价和分析,并作下一步是否全面推广核酸检测的决策。

高东英认为,核酸检测不是一个简单的检测问题,是否推广需要考虑卫生经济学问题。她举例表示,美国2001年左右时,对艾滋病表面抗原做p24检测,据说这种检测方法能有效缩短“窗口期”,但这种检测手段仅仅试用一年就停止了。原因在于,一年时间美国投入十几亿美元,但只筛查出了一例。因此要从残余风险、疾病流行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如果将这十几亿美元投在最前端,用于教育民众,令民众进行健康的管理,让高危人群不去献血,可能将起到比用检测手段“堵”的方式更好的效果。

血筛核酸检测在中国推行,将为试剂厂商提供广大的市场。据某投资公司评估报告显示,全国每年用血量约为2000-2400万袋,假设每袋核酸试剂费为40~50元,临床用血的血筛市场规模将达8~12亿元。此外,血浆站的血筛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4-2.1亿元。

据悉,目前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了核酸血筛试剂的厂商约为6家,包括国内的科华、达安、浩元和匹基,以及国外的罗氏和凯龙等。常州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介绍,该站核酸检测需增设备300万元,这部分由厂商赞助,即血站只付购买试剂的钱款。

成分血和人情血

临床用血是保证安全输血的最后一环。据了解,医疗机构从血站拿到血后,就不再对血液进行传染病检测,而多是依靠临床输血指征。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常务理事林园介绍,由于输血存在感染性疾病和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等风险,因此临床科学合理输血,减少患者冒不必要的输血风险,是医疗机构在临床中要把握的。

而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曾公开表示,虽然这些年围绕输血安全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很多亟需改进的地方。临床输血相当于同种异体移植,可能造成免疫方面的问题,此外,输血相关病原体种类有20多种。而除了专业医生,很多临床医生都并不了解。

目前临床中“营养血”、“人情血”、“保险血”的现象仍十分普遍,无形中增加了病人感染疾病和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根据重庆市卫生局、输血协会2004年及2006年对该市市属二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输血科临床用血的调查,约20%~30%的输血病人输血适应症过宽,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属于不必要的输血。

目前,成分输血渐成主流。―方面这是为了节约稀缺的血液资源,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病毒感染的风险。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试用成分血输注,当时这一比例不到30%,而同期国外的成分血比例已达100%。1990年代后期,卫生部曾发文件要求三甲医院以上成分输血比例不低于75%,并作为三甲医院评审条件之一。

林园介绍,过去医院血库缺血,是可以向临近医院挪借的,但现在明令禁止,医院临床用血必须来自血液中心。每袋血上都有条形码,该条形码上包含了献血员所有的资料。血液采自何处、发向哪家医院,包括输到哪个病人身上,都有完整的追溯系统。

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开始推广一些省市陆续建立了血液的追溯系统,但这一过程在各个省市的推广速度不尽相同,有较大地区差异。如上海早在该规范前就已经对血液的标识采用条形码技术,而据《成都商报》今年5月初的报道,成都市血液中心将建立血液动态监控系统,开展血液从采集到医院使用过程的全面动态监控跟踪。而对于基层血站,该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可能很艰难。

尴尬的血站管理

2005年颁布的《血站管理办法》规定,血站管理分为三级: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和中心血库。在采供血机构设置规范方面,实行政府为主导的工作模式,由政府设置,不允许私人设立。其中血液中心设在省会城市,中心血站设在社区的市,中心血库则设置在中心血站服务覆盖不到的县级综合医院内。各级血站各自独立,归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近年爆发的输血感染艾滋病、丙肝等事件多发生于基层的中心血库。“医院里一个科做这个事情(采供血),好像很多地方都是属于检测问题,没做或者没全做。”高东英表示。据悉,2001年至2005年,全国对300余个基层血站和中心血库进行了撤并,但出于实际困难和需要考虑,仍保留了少数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地区的中心血库。

根据《献血法》,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高东英介绍,我国血站的机制不同于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血站属于公务员系统,其经费由政府全额补助。而在内地的情况是,部分单位属于差额事业单位,如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常州市中心血站等;部分单位属于全额事业单位,如苏州市中心血站;而一些偏远省份则属于完全自收自支。

据悉,60%的血站不能完全由财政供给经费,血站经费短缺为先进检测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提出了难题。据常州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介绍,市财政局每年只拨款人头经费的百分之五十,约100万元,其他经费则需自筹。

血液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包括血站采集、储存、分离、检测的费用,每200毫升约220元。据常州献血网介绍,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检测费用来看,开展7项检验项目一次成本约为249元,两次检测成本高达498元。

虽然血站进行检验,批量比较大,成本可以降低,但怎么也降不到平均血价的水平。此外,无偿献血宣传组织发动招募工作、血液采集、成分分离、包装、储存、运输等工作均需相应费用。作为基层血站,一方面要完成采供血计划,另一方面要维持血站日常开支和材料、试剂的消耗,又要为血站的发展积累资金,以保证检测技术和设备的更新。而经费的短缺无疑为其正常的工作和质量的保证提出了巨大的难题。

无偿献血困境篇8

【关键词】献血不良反应;预防;护理

献血不良反应原因经分析,主要原因为:精神紧张、其次为睡眠不足、献血前过度劳累和空腹、献血环境不理想、医护人员服务欠佳等。

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

1献血前咨询:献血前咨询的献血者选择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它可以使采血工作人员做到:(1)对献血者健康状况做出初步评价(2)提供有关危险因素的情况(3)评价献血者对危险因素的理解程度(4)给献血者提供一个自检不合格主动退出献血或延期献血的机会(5)解释献血的每一个步骤,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6)耐心回答献血者的问题,在他们感到担忧时使其消除疑虑?。让献血者了解献血的全过程,以及确定其是否适合献血。

2健康检查:献血者的基本健康检查应始终须有合格的或受过适当训练的人员来操作。下列评估项目应成为献血者每次献血前健康检查的一部分。(1)血压(2)脉搏(3)体重(4)血红蛋白估测(5)体重和身高参数(6)对献血者的以下症状进行体格检查:皮疹或淋巴结肿大、针眼是否是注射留下的(7)献血者的上一次用餐时间,如果献血前12-24小时未进食可能会引起晕厥。做好献血前的宣传工作,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3提供安全舒适的献血环境:(1)采血室环境应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2)等候室环境温馨,提供足够的舒适的座椅。(3)专人接待。

4静脉穿刺:采血护士需经常对实施静脉穿刺的人员进行培训,达到一针见血,让献血者确信我们的技术是过关的、良好的,从而减轻焦虐、恐惧感。采血过程中随时观察献血者的面色变化及反应情况,多与献血者进行交流,转移其注意力,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献血不良反应的护理

无偿献血困境篇9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献一次血也许很容易,只需鼓起勇气让长长的针头刺进血管就可以了。

但让你累计献血41200ml,相当于10个成年人全身血液总量呢?

让你献血小板而不是献全血,用更粗的针头把血液抽出来,提取完后又输回去,一弄就是1个多小时呢?

让你一献就是8年,一献就是44次呢?

……

相信很多大男人看了这些也会有些心惊,何况女孩!

但刘娜偏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孩,在她的抽屉里,共放着16本献血证,累计献血44次,献血总量41200ml,连续两届(2006-2007年度、2008-2009年度)被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连续多年被成都市评为无偿献血先进个人。“七一”前夕,刘娜被军区推荐参评全军“十一五”无偿献血先进个人。

作为一个彝族“80后”女军官,是什么支撑着她连年无偿献血呢?

国家卫生部的

一次核查揭开一个惊人秘密

“请问,你们单位是不是有个叫刘娜的女孩,在地方献了很多血?”

2008年3月的一天,78006部队卫生科助理员宋青兰接到上级机关打来的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里一名机关干部告诉宋青兰,国家卫生部转交了一份关于刘娜献血的材料给总后卫生部核查,总后卫生部为此专门打电话来核实刘娜的相关情况。

刘娜?宋青兰的第一个反应是:是不是国家卫生部搞错了?在她的印象中,刘娜只是一个工作勤奋努力、身体还算强健的技术骨干,但从没听她或者任何人说过她去献过血。

这名机关干部还告诉宋青兰,最近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后勤部卫生部准备联合表彰一批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刘娜是成都市血液中心层层上报到国家卫生部的,卫生部的机关人员都被刘娜的精神所感动,特地要求认真调查了解一下刘娜的基本情况。

经过认真核实,宋青兰才真正弄清,这位刘娜确是本单位的刘娜,在此之前,她已经悄悄在地方上献了多年的血。

在军地各个部门多方核实和严格评选之后,刘娜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两年后,她再次获得这项殊荣。

第一次献血,

想起了当兵的父亲和当医生的母亲

刘娜的血管里流淌的是军人的血。

刘娜的父亲是一名1970年入伍的彝族老兵,上世纪70年代先后参加了入缅剿匪、边境作战,1986年返回云南红河州建水县人武部工作。他从小就教育刘娜,你是军人的子女,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为群众作力所能及的事。

刘娜的母亲是县妇幼保健站的药剂师,一直做着救死扶伤的工作。她时常教导刘娜,什么时候最快乐?当一朵朵生命之花从自己手里重新绽放的时候最快乐!

因为身体瘦弱、时常感冒发烧,小刘娜让父母非常操心,父母常常半夜三更抱着她往县医院跑。虽然此后父亲逼着她天天锻炼,很少生病住院,但长期去医院的经历,让刘娜对临危病人到处找“救命血”的场景印象十分深刻。

2000年高考,学理科的刘娜考出了552分的高分,超过北大录取线,填报志愿时,刘娜希望能像妈妈一样当医生,但父亲的同事却提供了一个信息:信息工程大学也在招生。是穿白大褂,还是穿军装?刘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她认为,她是军人的后代,参军可以守卫更多人的幸福。

军校生活紧张而充实。刘娜最大的收获是经过连续4年的申请,终于成为了一名党员。

毕业前夕,学校组织义务献血。因为对献血知识的不了解,很多人特别是女生都不愿意去。而刘娜则主动找到学员队领导,强烈要求参加献血:“无偿献血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阻止非法血液买卖,防止病毒传播,作为一名军人,责无旁贷!”刘娜的慷慨陈词终于打动了学员队领导,她成为这次献血活动中的唯一女生。

走进采血车,看着身边不少男同学晕针、晕血,刘娜也不由有些紧张,但就在她心里打鼓的时候,突然想起了父亲和母亲,想起了一些苦苦等待“救命血”的病人,她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

压着针眼走出采血车,她突然感到天空是那么的蓝,阳光是那么的明媚。

献血小板――比献全血更“痛苦”的献血方式

2004年7月,刘娜军校毕业分配到78006部队工作。简单熟悉完岗位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调休时间和周末请假外出四处寻找流动采血车。

有一天中午,当她坐车到市中心找献血点时,天空突然变脸,先是雷电交加,随后暴雨倾盆而下,她霎时被淋成了“落汤鸡”。正在万分沮丧的时候,一抬头,呀,旁边不是采血车吗?她顿时忘了浑身被淋湿的不愉快,兴奋地向采血车跑去。

如今,驻地城市哪里有相对固定的献血点,流动采血车经常会去什么地方,刘娜弄得比回家的路还熟。

2006年3月6日,在一次献全血的过程中,刘娜从护士嘴里了解到,按国家献血法规定,献全血要隔半年才能献一次,而献血小板只需28天后就可以再次捐献,相对献全血,献血小板更有利于临床医疗,更为许多病人急需。但献血小板对献血人的身体要求非常严格,采血过程也要痛苦得多:先得把血液从身体里抽出来,提取了血小板后,再将血液输回身体。一是针头更粗大,二是时间更长,前后需要1个多小时,在这个过程中,因为钙质流失,献血人会感到口唇发麻,手臂无力,十分难受。所以很多志愿献血者一听就打退堂鼓。

但刘娜却觉得献全血一年只能献2次,献血小板28天就可以献一次,至于其它困难,她是军人,是党员,都能克服。于是,从这年9月6日开始,只要身体检验指标合格,她便选择献血小板。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当天上午,刘娜正好在血液中心捐献了400ml血小板。地震发生后,她的第一个念头是,刚好灾区的群众用得上了!一个月后,她再次捐献血小板400ml。

8年献血,手臂上布满了针孔斑痕

2011年7月6日上午9时,笔者跟随刘娜去献了一次血。

刘娜的眼睛稍微有点浮肿,她昨晚值夜班到深夜12点,因此一路上非常担心这几天连续加班,营养又没跟上,会不会影响血小板指数。

进了成都市血液中心,刘娜就像回了家一样,给笔者介绍每个窗口是干什么的。负责资料登记的大姐是位转业军人,见到刘娜就象看到自己的女儿一样,心疼地说你怎么又来了,还是要注意身体。该中心宣传科工作人员蒲建国听说刘娜来了,专门到采血室来看她。蒲建国告诉笔者:“刘娜来的次数太多了,在我们中心除刚来的年轻人外,每一个人都认识她。她多次机采血小板,两只手臂上全是针孔斑痕,不信你摸,硬硬的一片,护士们都说连扎针都很困难”。

经过检测,刘娜血小板的指数达到289,一直担着心的她此时开心得象个孩子,连连说:超过标准,又可以献双份了!问过工作人员,笔者才知道,献双份就是一次捐献血小板400ml,而单次捐献通常为200ml。

无偿献血困境篇10

【关键词】无偿献血晕厥反应处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78-02

献血反应是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产生过于强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造成自身对这种应激反应适应不良,从而发生身心症状[1]。而献血晕厥是献血反应中比较严重,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晕厥是一过性脑缺血、缺氧所致的短暂性意识及姿势肌张力丧失,常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脉弱及血压低等症状[2]。如果处理不当,不仅给献血者带来不适和痛苦,给采血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而且这种现象会可能导致连锁反应,引起其他的献血者也出现晕厥反应的群体性献血反应,甚至会导致经人际传播后影响到更多的群众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本地区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云浮市中心血站2008年1月~2009年12月份经严格体检合格的献血者32534人次,发生献血后晕厥反应185人次(1%)。男115例(62.4%),女70例(37.6%),献血者年龄18-55岁,献血前全部严格按照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进行体格检查,身体无明显不适。

1.2临床表现献血者在采血后1min-2min内或采血时突感视物模糊、胸闷、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头晕、头昏等前驱症状,继而意识丧失数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并伴有四肢抽搐等症状。通过血站护理人员的及时救治,绝大多数献血晕厥反应人员在20-30分钟内得到缓解。

2发生献血晕厥反应的诱因分析

2.1献血者献血前精神紧张、惧痛这种类型的献血者大多数为首次献血者,或者是集体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受从众心理影响并非完全自愿的献血者,由于他们普遍缺乏基本的献血常识,对献血存有疑虑和恐惧心理,对某些意外刺激(如看到血和针、采血车上不通风、目睹其他献血者晕血)较为敏感,精神紧张或害怕疼痛,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周围血管扩张导致广泛性暂时脑血流量减少而引起晕厥。由于献血者献血前精神紧张、惧痛引起晕厥反应的有93例,占全部晕厥反应的51%。

2.2献血者空腹采血献血者在献血前几小时内未进食任何食物,处于饥饿或者半饥饿状态,献血时人体内血糖含量偏低状态,身体各器官组织的代谢处于较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因为采血而增加了机体的消耗,体内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身体血糖进一步降低而诱发低血糖造成晕厥现象。献血者空腹采血引起晕厥反应的有35例,占晕厥反应总数的19%。

2.3献血者当天疲劳或体质差献血者从事体力劳动或大强度运动后休息不充分,或在献血前一天晚上睡眠不足,引起机体内各系统调节功能及应急能力降低,或献血者本身体质比较差,在采血时不能适应一时性的失血而产生晕厥。这种情况导致的献血晕厥反应有30例,占17%。

2.4采血环境不舒适这种情况较多地出现在街头无偿献血车的环境下,个别人员有晕车经历,或是有时由于人员众多,产生嘈杂、温度偏高、献血者长时间的等待等多种因素诱发了献血晕厥反应。采血环境不舒适引起的献血晕厥反应有22例,占12%。

2.5医护人员穿刺技术不佳由于血站采血人员穿刺技术不佳,造成献血者疼痛或者采血部位红肿,引致献血人员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使躯体突然处于功能异常状态而引起献血晕厥反应。穿刺技术不佳引起的献血晕厥反应有5例,占3%。

3临床护理的急救处理措施

3.1采血人员立即停止采血,及时拔针后迅速让献血者安静仰卧。

3.2护理人员帮助献血者松开衣领,保持献血者呼吸道通畅。

3.3等待献血者情绪稳定后,护理人员及时提供温热牛奶饮料供献血者饮用。

3.4护理人员细心观察,耐心询问献血者有无其它不适的地方,防止反应进一步加重。

3.5神志不清者指压人中、合谷等穴位;抽搐者用纱布包住压舌板,防止献血者咬破唇舌,必要时采取静脉注射安定。过程中注意观察献血反应者的脉搏、血压和体温等变化。

3.6积极做好心理护理,解释晕厥献血反应的原因,消除患者疑虑,不用担心献血后影响身体健康。

4体会

在献血过程中极少部分人可能出现晕厥反应,这也是献血反应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不良献血反应。献血晕厥反应往往与情绪、饮食、休息、晕什(血)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所有的晕厥反应诱因中,精神紧张、害怕疼痛占的比例较大。精神因素是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首位原因,可占到原因构成比的50%以上[3]。所以采血前做好体格检查工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做好对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因素的影响,帮助献血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4]。首先血站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地向献血者做好咨询和解释工作,使无偿献血者真正认识到适量献血不仅无损身体健康,反而有好处,在一定的时间献200-400ml血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增强人体抵抗力。事实表明,血站工作人员以温馨的话语、热情的服务态度和体贴入微的心理呵护能够有效消除或减轻献血者对献血的紧张恐惧心理。同时,采血人员在采血前,还应该详细询问献血者,了解献血者的思想及身体状况,凡在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及疾病恢复期内皆不适宜献血;另献血者有感冒、身体不适及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不稳定的现象时,就应该嘱咐其改日好好休息后再来无偿献血;如若遇到献血者空腹的情况,可以先让献血者吃点心或喝些糖水,这对预防献血晕厥很有用处。还有,不要忘记给献血者创造一个宽松、清洁卫生、舒适优雅、安静的献血环境。采血过程中播放柔和、舒缓的轻音乐,可解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减轻静脉穿刺的疼痛感,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5]。再有,采血人员平常要多练习静脉穿刺技术,确保在采血时对献血者的静脉穿刺操作一次成功,以减少献血疼痛感觉和部位红肿,防止造成献血者本人或周边一起来参与献血的志愿者对献血产生恐惧心理。在采血过程中,采血人员要善于与献血者聊天,以轻松话题分散其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完成献血。值得注意的是,采血人员要勤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时不时询问献血者有无不适,若了解到献血者有轻微的不适症状后要即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防止献血者反应进一步加重,并可防止对其他献血者引起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基于上述实践体会,云浮市中心血站近两年来经过不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接待工作规范化、专业化,采血人员高标准严格进行采血活动,营造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等,大大减少了献血晕厥反应的发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5小结

无偿献血晕厥反应可防可治。为推进无偿献血工作的良性健康开展,血站必须高度重视无偿献血晕厥反应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在实际采血工作中,血站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献血者采血前、中、后的护理,在采血期间做到加强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指导,与献血者交流时态度和蔼可亲,为献血者服务时热情周到,采血时穿刺操作技术娴熟,把工作做深做细,营造良好放心的献血环境,从而使献血者心理放松,顺利地完成献血过程;同时,对献血过程中发生晕厥反应的各种诱发因素、发生晕厥反应的及时应对措施成足在胸,对各献血环节辅以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就可以大大降低献血晕厥反应的发生率,并可做到如若出现献血晕厥反应时能够迅速成功处理。

参考文献

[1]周慧盈,赵玮.导致献血反应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1,8(6):469-470.

[2]周爱春.静脉采血发生晕厥的原因分析和护理[J].当代护士,2006(1):72-74.

[3]胡军路,徐松群.宁波市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调查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6,18(3):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