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医疗服务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2:05:08

高端医疗服务方案篇1

【关键词】瘦终端;移动医疗;虚拟化

【abstract】Usingthevirtualizationtechnology,wewilldesignthethinterminalproposalforhospitalthatcanprovidethereliablefoundationfordeployingandcarryingoutthemobilizedhealthcare.

【Keywords】thinterminalproposal;mobilizedhealthcare;Virtualization

1背景和意义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和全球性移动通信网络的日益普及与覆盖,以此为载体的各种移动应用与服务应运而生,许多服务和应用也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促使我们去思考,能否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到医疗行业中去,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以电子医疗应用形式给医生或病人提供所需的医疗信息,随时随地提供医疗办公、医疗服务,于是就有了移动医疗的概念。

国内外医院对信息化系统有着严格的要求,智能型数字化医院建设也一直是医院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信息安全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安全的涵盖面非常广,涉及到人员、流程和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信息泄露将会给医院管理带来压力。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在提升安全性、简化管理、访问加速、节约能源等方面表现突出,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瘦终端的普遍应用也为移动医疗提供了不少便利之处。

2移动医疗和瘦终端的概念

移动医疗的一个简单定义就是使用小型的、可以随身携带的、无线的计算或者通讯仪器,来满足医护人员或广大消费者关于健康信息服务的需求。

瘦终端是一种小体积、低功耗接入终端,为用户提供输入、输出设备接口,以及跟服务器端的网络通讯等功能,适用于以数据中心、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其特点是使用专业嵌入式处理器、小型本地闪存、精简版操作系统、基于pC工业标准设计。瘦终端可以提供比普通pC更加安全可靠的使用环境,以及更低的功耗,更高的安全性。

3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移动医疗尚属于一个新兴的产业,而移动医疗本身的一大特点就是让医疗服务随手可得。借助pDa、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瘦终端设备获得即时的医疗服务,如电话预约、院外查询健康信息、移动查房等,已经成为国内外消费群体的一项巨大需求。

国外在移动医疗领域的研究主要是用于个人健康监测、家庭健康档案等方面,但国外更关注个体医疗服务和医患交互关系。如nunoRodrigues、JoaoL(2011)提出了一个移动医疗解决方案来改善医生和其患者之间的交互关系。该方案不仅作为医生和患者之间沟通的特权方法,也是一个渐进的智能平台,基于移动规则的交互系统,并提供两种不同的工作模式,线上模式和线下模式。在健康监测方面也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如tangetal(2010)结合医疗信息系统和移动通信技术,建立了一个远程医疗家庭护理管理系统,通过传输多媒体信息服务(mmS)实现长期和可持续健康监测。

国内在移动医疗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移动医疗信息系统、移动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监护系统等,更偏重于服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如孔华明、周天舒等(2010)阐述了利用戴明循环方法进行移动应用的医疗信息系统构建,同时设计实现了能对整个医疗过程进行管理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是基于Vpn技术的远程医疗方式。但其数据仍然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所以通过网络要传输大量的数据,对带宽的要求就很高,而当数据量较大时,完全无法保证使用的正常实现。而且安全也是一项难题,因为应用和数据驻留在客户端桌面系统上,很容易造成数据的流失。这不仅会增加未经授权的访问的危险,也会增加信息丢失或被盗的危险。

采用桌面虚拟化技术与瘦终端应用的结合方案,安全地保护了医院敏感数据,有效地避免因瘦终端的异常使用或损害带来的数据丢失。

4具体设计过程和相关技术

4.1安全的组网模式

1)三层网络架构:充分发挥了网络交换机的硬件性能,采用双机热备、负载均衡的工作方式,提高了网络对突发事故的自动容错能力,最小化网络的失效时间。

2)多网合一逻辑隔离:利用mpLSL3Vpn技术作为纵向隔离的虚拟化技术,将一套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逻辑子网,如内网、外网、语音网、无线网等,既保证了各个逻辑子网之间不可互访,提供了高度的安全性,又保证了在严格身份认证和授权下的业务互访,为桌面虚拟化的部署提供了必要的网络条件。

3)安全的无线接入网:作为有线网络的延伸,无线网络采用瘦ap方案,通过poe供电解决了布线和网络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终端准入解决方案在有线和无线的网络环境下采用同一套认证方法,使得用户认证信息和安全策略全网一致,极大地简化了网络结构,为部分无线瘦终端的安全使用提供了可靠的网络保障。

4.2服务器虚拟化

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一台服务器上的硬件设备资源,如CpU、内存、硬盘都变成一个可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一台服务器可以虚拟成多台服务器,或者多台服务器虚拟化为一台服务器,从而提高服务器设备物理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并能按需分配资源。

4.3HDXiCa技术

Citrix虚拟桌面提供了基于服务器的计算模式(Server-basedComputing)。其技术核心是HDXiCa协议,HDXiCa协议把运行在服务器上的应用进程、虚拟桌面与远程客户端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HDXiCa的32个虚拟通道(包括鼠标、键盘、图像、声音、端口、打印等),把运行在中心服务器上应用进程的输入、输出数据重新定向到远程客户端的输入、输出设备上,因此虽然桌面和应用客户端软件并没有运行在客户端设备上,但使用起来和在客户端安装运行客户端软件相比,没有任何操作上的改变。

4.4动态口令技术

Citrix的netscaler技术结合DKeY动态密码认证,用户账号托管在aD/LDap中,在完成域用户认证之后,认证服务器会随机生成一个一次性的验证码并通过短信网关发送到用户手机(或者令牌上显示的随即6位数字)上,并提交认证后才能完成认证。这是域用户和动态密码(短信密码/动态令牌)的双重认证,因而能够很有效的保证用户登陆安全性。

4.5瘦终端常见的应用模式

虚拟桌面模式:是指通过桌面虚拟化架构(VirtualDesktopinfrastructure,VDi)产品,将不同桌面用户的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用户配置文件和应用分离,使终端用户可以从瘦终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各自的桌面工作环境。虚拟桌面是服务器虚拟化在桌面系统下的一种部署形式,目的是方便资源动态调用、桌面管理和用户认证。

虚拟桌面架构图:

其中虚拟化平台为瘦终端用户提供互相隔离的虚拟桌面,并通过VDi软件提供桌面用户认证管理、桌面访问控制、动态桌面迁移等功能。

5瘦终端方案的实现

5.1瘦终端的特点

瘦终端方案(即桌面虚拟化技术方案)改变了过去分散、独立的桌面系统环境,通过集中部署桌面服务器,用户桌面环境均部署在医院的信息中心,用户使用的瘦终端只是一个显示设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据控制中心:用户无法将医院资料、敏感性资料、信息从虚拟桌面上取走,瘦终端只提供一个显示的功能。

2)桌面访问控制策略:严格地控制瘦终端用户对桌面应用的访问权限,例如复制粘贴、打印、本地另存为等。

3)二级密码保护:虚拟桌面上的应用程序设置二级密码,若瘦终端丢失或被恶意登录,也无法使用里面的应用程序。

4)动态资源迁移:若虚拟桌面在使用中出现死机或系统问题,用户可分离当前的错误桌面,重新寻找并迁移到可用的虚拟桌面,而且用户资料存储在个人网络硬盘,不会因此丢失个人数据。

5)随时随地接入:有网络的地方就有瘦终端的用武之地,能随时随地接入虚拟化平台,只需输入密码及动态口令,就能和使用工作电脑一样方便。

6)节能且方便:一台瘦终端的发热量、功率远不及一台电脑,而且不存在开机自检的过程,不仅低碳环保而且使用方便。

5.2瘦终端方案系统架构

5.3简单的访问流程描述

医院搭建桌面虚拟化平台,采用基于虚拟机的共享式桌面部署方案。用户无论在医院外还是医院内均可以使用各种瘦终端连接到医院安全防火墙,通过SSL和telnet端口访问netScaler安全设备,在aD域控制器中验证用户身份,然后通过基础架构服务器集群访问所分配的桌面系统,并通过桌面访问后台应用程序。

从服务器到瘦终端,所有的通讯都安全接入网关设备被封装在加密通道中。这样的架构既保证了网络访问的安全,又保护了医院数据的安全。

6总结

将云计算思想应用在移动医疗中,将桌面虚拟化技术与瘦终端技术结合,使医护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医嘱录入、电子病历书写、护理记录、异地办公等,同时无需对现有的前后台应用做大规模的改造。

通过无线移动终端设备调用托管在数据中心的虚拟桌面和应用,实现了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的“位置无关性”;同时,数据的同步性确保了诊疗的准确性和病患档案的完整性,带给患者更加轻松、贴心的诊疗体验,并能有效地改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潘传迪.用虚拟化技术构建医院园区网络[J].中国医院,2011.

[2]吴民.移动医疗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

[3]陆忠芳.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开发[J].2013,3.

高端医疗服务方案篇2

到医院看病,挂号难、排长队以及诊疗费过高等等,一直备受市民诟病。不仅患者很无奈,医院的诊疗压力也在持续上升。如何才能优化医院在诊疗环境、缓解诊疗压力呢?深圳市科创有限公司就结合物联网推出名为“海云工程”的项目,包括“健康云平台”及“海终端设备”两大块能有效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卫生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运行效率较低,患者看病难,医院诊疗压力大,一直是困扰医患以及医院之间的一大难题,这一难题有望在未来解决。在本次高交会中,低成本健康与医学工程就运用物联网技术,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据悉,本项目“健康云平台”目前已经在深圳的58家公立医院和638家社康中心上线,覆盖1400多万人的健康档案,诊疗数据超过10亿条,2010年全年门诊量达到了7900多万人次,有效缓解了医院的诊疗压力。

深圳中科科创医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于2011年加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企业,是一家专业为智慧医院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与技术的规划大师,它主要产品有海云工程之医患通、会诊终端、家庭健康保等海终端。公司拥有自创的多项发明专利。

公司推出的医患通(远程医疗智能病房终端)是传统设备带与现代信息化智能产品的完美结合,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智能设备带,其具有医用气体功能、智能呼叫(视频对讲,实时监护)、智能床头灯(LeD,亮度、方向可调)、高清摄像头、多功能接口(USB、音频接口、串口)、智能软件(能与HiS系统无缝连接、床头卡、入院需知、医院信息、满意度调查、费用清单、医院周边环境、餐饮服务、健康饮食、医后保健、游戏、视频、音乐、护理查房、远程会诊)、基于治疗功能的配色方案、扩展功能(移动医疗、健康卡、RFiD)。

公司推出的病房智能信息化系统,是由护士站管理服务终端、医患通、走廊显示屏、网络。病房智能信息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医院病房整体设计方案、功能选择及根据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病房需要搭配。让医院病房建设有据可依,有例可寻,给医院多方案选择。病房智能信息化系统布线结构简单、网络结构稳定、产品功耗小、维护成本低、升级方便、扩展功能丰富、自由编码、信息智能集成化高、色彩丰富,可根据医院病房情况配色,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养病的环境,让医生护士花最少的时间、走最少的路完成更多的任务,让其效率达到最高点。

公司的核心理念是“医疗信息化,服务人性化。”。质量是公司的第一大品牌,诚信服务是公司每个员工做事的宗旨,打造高科技人才是公司的策略,实现医疗智能信息化是公司的最终目标。

解释“智慧医疗”

在政府统一决策和规划下,深圳放权很多试点医院,真正从居民需求切入,以智慧技术改造传统医疗服务环节、创新商业服务模式,形成了“智慧医疗”的“模式”。

通过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对市民的智能化医疗服务和对物的智能化管理工作,实现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通过发展“智慧医疗”,区域内医疗资源可全面共享,病人就诊便捷、诊治精准。

方便贴心不用再排队 服务送到家

推动电子处方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医疗事故并实现对用药成本的控制。医生用电脑或是数字手持设备,通过一个加密网络将处方直接传送至后台,通过在医院和卫生管理部门联网共享的数据平台上进行统一登记和共享查询。

告别孤岛政府引领信息创新举措

以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系统为基础,整合成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然后进行联网,再拓展到单个医院之外的社区、城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医疗信息共享,将实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医疗协作平台”。

记者了解到,深圳正在以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系统为基础,整合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然后进行联网,再拓展到单个医院之外的社区、城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医疗信息共享,实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医疗协作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角色不容忽视。

“政府在‘智慧医疗’中的决策和引领非常重要,‘智慧医疗’必须上升到政府层面,纳入到政府的决策和战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此前,医院自发的信息化建设更多是出于自身市场的考量,事实上,今天的“智慧医疗”已经不是某个医院孤军作战可以实现的。

在实践路径中,深圳“智慧医疗”突破信息化搜集、储存和简单应用的层面,从政府层面强力推进,打破此前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困境,围绕市民的就医满意度,以“智慧医疗”带动一系列创新举措,最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智慧医疗是深圳的亮点,在先行一步的基础上,将有更大的突破。特别是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能树起样板。

深圳模式创新服务实现便民利民

智慧医疗“深圳模式”的根本就是在政府引领下,依托本土新兴产业应用,以智慧技术改造传统医疗服务环节,创新商业服务模式,实现便民、利民。

在此基础上,深圳中科科创医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还将探索RFiD在智慧医疗卫生中的应用,届时,病人体温单将自动生成、检验结果互认、药品智能管理,而医护人员将从传统的“三查七对”中解放出来,把更多时间用于精神护理和提升病人满意度。

基于世纪互联云计算建立的区域卫生平台,深圳“智慧医疗”要把“沉睡”的健康档案激活。对于医院来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不再是繁重任务。通过“健康卡”建立“电子健康日志”,居民的健康管理从被动变为主动。

深圳中科科创医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研发团队派驻在深圳的部分医院,结合医院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方案调整。团队专家介绍说:“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应用,无处不在的健康服务将逐步实现。这是我们的智能化系统能否在珠三角落地‘服水土’的重要试点。”

高端医疗服务方案篇3

一、建设背景

电子健康卡是国家卫生健康委顶层规划的全国通用就诊服务卡,旨在解决医疗卫生机构“多卡并存、互不通用”堵点问题,方便群众就医和健康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标志着电子健康卡(码)由试点转为全面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采用国家标准二维码技术和国密算法,为每位居民生成个人唯一、全国通用的“电子健康二维码”,可实现对各地目前在用的医院就诊卡、母子健康手册(妇幼保健卡)、预防接种证、医保卡等各类健康服务介质的兼容使用和统一管理。居民通过电子健康卡将能顺畅连接预约挂号分时就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电子健康档案授权调阅、互联网诊疗等各类医疗健康服务,对推进健康建设,推动医改政策落地,助力健康精准扶贫,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设目标

严格遵循国家和省相关标准和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全县统一规划,以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逐步完成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卡应用环境改造,不断丰富电子健康卡应用场景,实现全县健康医疗服务“一卡通用”。按照“标准统一、安全可靠、开放兼容、保障应用”的原则,建设稳定高效、安全可靠的电子健康卡应用及管理系统,确保各级电子健康卡管理系统无缝对接、身份认证体系统一、数据安全可靠。利用电子健康卡的身份识别功能,基于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整合、共享、调阅和管理。

三、建设内容

根据市电子健康卡建设实施方案,改造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电子健康卡的应用支撑,为居民在预约就诊、健康档案共享、家庭医生签约、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便捷结算等方面提供惠民服务。

1、制订电子健康卡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内容涵盖电子健康卡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技术路线、实施计划、任务分工和保障措施等,并报市卫生健康委备案。

2、推进用卡环境改造工作。积极推进辖区内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电子健康卡用卡环境建设改造,购置扫码设备,完成相关业务系统升级、识读终端和自助设备改造等工作。

3、县级医院建设内容

(1)制订建设实施方案。方案内容涵盖电子健康卡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技术路线、实施计划、任务分工和保障措施等,方案报县卫生健康委备案,完成建设后须实现与市、县级电子健康卡系统互联互通,通过互联互通测试后方可正式上线发卡使用。

(2)院内业务系统改造。各医院搭建前置服务器,按照《省电子健康卡应用接口文档》通过专网或电子政务网实现与市级电子健康卡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调用前置服务器的接口服务,实现对电子健康卡二维码的加密和解密服务。同时要积极协调院内信息系统开发商,逐步完成院内涉及电子健康卡应用的各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如医院自有app需集成电子健康卡的,需使用市电子健康卡系统提供的统一SDK。

(3)部署或升级终端设备。部署、升级自助服务机、报到机、窗口扫码设备等所有用于支撑电子健康卡应用的终端设备,以支持电子健康卡的应用,所有相关设备须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电子健康卡技术规范》有关要求。

四、实施步骤

(一)筹划准备阶段(2020年4月-2020年5月)顶层设计,编制方案。

1、结合我县实际编制建设实施方案,报市卫生健康委备案;

2、确定我县居民电子健康卡试点运行医疗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确定县中医院、白塔畈镇和燕子河镇中心卫生院为试点医院。

(二)试点实施阶段2020年6月-2020年7月)夯实基础,逐步实施

1.在试点基层上,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用卡环境建设,并实现与市级电子健康卡系统的互联互通。

2.各县级医院完成电子健康卡用卡环境建设,可支撑电子健康卡的发卡和应用,并实现与市级电子健康卡系统的互联互通。

(三)全面推广阶段(2020年8月底前)全面推广,扩大应用。

1.全面完成县、乡、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电子健康卡应用环境建设,逐步扩大电子健康卡应用范围。

2.加强对电子健康卡的应用监管和宣传推广工作,各医疗单位探索深化电子健康卡应用,逐步实现“一卡多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卫健委成立县电子健康卡建设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面推进电子健康卡建设,各医疗机构要及时成立组织,明确专人,制定方案,报县卫健委备案。

(二)明确责任分工。县卫健委负责全县电子健康卡项目建设和工作推进、电子健康推广使用的统筹管理工作。

县级人民医院、县中医院负责组织协调本院包括医共体成员单位的电子健康卡软硬件建设和各系统用卡环境改造、使用终端的优化改造等,以及与电子健康卡信息系统的对接开发实施工作,优化医疗机构就医服务流程,开展单位内电子健康卡的用卡宣传和引导工作等。

基层医疗机构在卫健委、医共体牵头医院的统一部署下,积极配合用卡环境改造,配备电子健康卡扫描终端,将电子健康卡进行宣传推广使用。

科大讯飞负责完成基层医疗HiS、区域LiS、区域paCS、区域心电、区域公卫与电子健康卡管理系统、电子健康卡应用密码机接入、虚拟化SDK程序包、虚拟化应用接口等开发工作及国家平台密钥管理系统的对接工作。负责全县医疗卫生系统与市等上级系统的有效对接,保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集成度和成熟度。

(三)强化保障措施。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医共体牵头医院承担本单位的全部软硬件改造、安装、运维服务等费用;卫健委、医共体牵头医院承担基层卫生医疗单位的全部软硬件改造、安裝、运维服务等费用。各单位要积极争取,切实保障电子健康卡建设、应用、宣传推广等经费。

(四)加强实名管理。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实名制管理,重点将医院自建的就诊卡及基层卫生、妇幼保健等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开放兼容”原则,统一接入电子健康卡注册管理体系,全面实现实名制就医和“一卡通用”。

高端医疗服务方案篇4

文件提出,将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统一纳入规划,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同时,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保基本的职能,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

在这一背景下,公立医院“创收”支柱之一,定位于高端医疗市场的“特需医疗服务”就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此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多个地方卫生部门都已明确提出限制和削减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其中,北京更是将各公立医院削减“特需医疗”的推进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和医院评审挂钩。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毛群安也在5月29日公开表态说,必须通过改革,控制公立医院开展特需医疗服务。

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来自于特需医疗服务的收入普遍占到医院总收入10%以上,这尚不包括为其他科室分流的部分。“那并不是一块可有可无的收入,要知道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的补贴,平均还不到10%。”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说。

削减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未能得到医院方的赞同。

“如果真的不允许公立医院办特需,服务高端人群,都交给民营医疗机构,第一,它承受得了吗?第二,这也不公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下称北大医院)院长刘玉村说。此前,包括北京市朝阳医院院长陈勇等公立医院院长也表达过类似观点。

正因如此,上海尽管在2011年就已着手削减特需医疗服务,但实际进展缓慢。

特需医疗服务去留的背后,真正的焦点在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内涵。目前,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机构的主体,但是由于财政投入有限,大部分开销都需要医院自筹。有学者指出,它们早已不是真正的“公立医院”,然而,却仍然沿用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绩效考核制度。

就此而言,只是一味强调公立医院回归其公益属性,而缺乏相应的体制改革措施,实则难有寸功。剥离“特需医疗”

目前,公立医院特需医疗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特需单元,即提供全套特需服务的特需病房、高干病房、国际部等;二是特需技术,包括专家门诊、点名手术、加班手术、特别会诊等;三是特需服务,包括导医服务、全程护理、特殊病房等。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卫生部一度鼓励“以工助医,以副补主”。从那时起,各种形式的特需医疗名目不断出现。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直到2008年,特需医疗一度经历“跃进式”发展。

按照规定,特需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只需向卫生主管部门和物价管理部门备案即可。而且,来自特需医疗服务的收入不需上交、不要缴税,可直接归医院所有,从而成为医院里最灵活自由,并可大力挖掘的创收项目。

对于患者来说,付出更高的价格,可以得到更好的诊疗环境与更优质的服务。

对于医院来说,自己获得高度的经营管理自,再加上财务管理办法允许结余分配、鼓励创收。医院实行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医疗服务收入直接挂钩的办法,这也使得公立医院的“谋利性”特征显现。

“虽然说当时医疗改革说是走市场化路线,但实际上无论是人事管理、院长任命、财政拨款等,都没有任何改革。”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朔说。最终的结果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征式微,市场主体也未确立,角色发生了畸变。

自2005年,公立医院的弊端开始受到各方诟病。

这一年的7月28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公开表示,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

几天以后,时任卫生部部长高强撰文抨击部分医疗机构见利忘义,并将原因归结为“中国的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此后,围绕医改“市场化取向”引发诸多争议,带来的最大影响体现在2009年公布的新一轮医改方案中,方案明确将“扭转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使其真正回归公益性”。作为削弱公立医院的“谋利性”特征一项措施,控制特需服务的政策指向明确。

2009年3月18日,国务院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规定,“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曾任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的许朔回忆,在他2009年卸任主任时就曾表示,公立医院开办特需医疗服务的路子已经过了政策利好期,“接下来怎么走需要好好考虑”。困于公立医院的事业单位性质,特需医疗部想要单独从事市场化改革基本没有可能。

许朔曾透露,北京市就计划在三年到五年内取消特需医疗服务和国际医疗部,目前友谊医院、妇产医院、朝阳医院已经取消了特需病房。

然而,国务院的规定却没有能阻止各地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服务的扩大趋势,许多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服务都超出了10%。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此前曾表示,北京将进一步控制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会先将各大医院提供的特需服务比例严格控制在规定的10%以内,之后再进一步压缩。换一种思路

在本轮医改政策中,通过发展壮大社会力量办医,倒逼公立医院改革的思路明确。

在5月28日公布的2014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中,要求从放宽准入条件、优化社会办医政策环境、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等方面着手,积极推动社会办医。

一些学者认为,特需医疗服务所代表的高端医疗市场,应属于社会力量办医的范畴,公立医院应该退出这一市场,并借以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公立医院的院长们并不这么认为,在北大医院院长刘玉村看来,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可以实现“借富济贫”。

“有钱人看病花100万元不是个事,农民花100块钱都要算很久。我们得到了100万元,可以用这些钱去接济100个穷人,这与医院的公益性是不矛盾的。”刘玉村表示。

“大家大可不必为了民营医院废了公立医院。在中国不管现在还是以后,到了市场乱涨价的时候,公立医院就是稳定国家‘粮价’的‘大粮仓’。”刘玉村说。

虽然政策向社会办医倾斜,但民营医院们却也没有想象中乐观。

目前,作为最核心的医疗资源――高质量的医生,大部分被掌握在公立医院手中,民营医疗机构想要进入高端医疗市场,难免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朝阳医院院长陈勇就曾坦言,特需服务取消以后,民营医疗机构并不能补上这块市场缺口。

因此,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公立医院提供特需医疗服务,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特需服务逐步淡出公立医院会是一种大趋势,但暂时不会硬性取消。”

实际上,想要让公立医院一下子放弃盈利颇丰的高端医疗市场,交给民营医疗机构,在当前制度环境中也不现实,相对来说,各方更期待一个令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都能接受的可行的方案。

蔡江南认为,由公立医院拿出其自身的品牌资源、医生资源、技术资源,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是更为可行的方案。“本来就缺乏补偿的公立医院可以分得部分收益,而社会资本也能获得优质医生资源,两厢情愿。”他说。

此前,此类由公立医院和社会资本一起开发高端医疗市场的合作已有实践。如北京儿童医院同一院内还开设了一家新世纪儿童医院,这家医院由新世纪医疗网络集团举办,聘用的基本上全是北京儿童医院的医生。

刘玉村透露,自己所领导的北大医院也正与民营医院展开合作谈判,并已经准备签署合作协议。“国家现在鼓励多点执业,开放了对民营医院的建设和医疗服务价格。民营医院比较挣钱后,我的医生就可能会流失,我必须得应对。”他说。

“由我派出医生到民营医院去执业,不是他随便自己去。”在刘玉村看来,这种机构间的合作,才有可能形成规范管理和合法性。

蔡江南认为,这种方式至少打开了医生多点执业的一个窗口。“实际上,医生拿着公立医院那么多资源,包括科研经费、品牌资源等,由公立医院主导合作也顺理成章。”

问题在于,此类合作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许多合作方式都是模糊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的合作项目大都是营利性的,公立医院的资源是否被滥用或是存在寻租行为,缺乏监督和管理,需要从法律上进行界定。让“公立”名副其实

基于现有的制度现实,公立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联手推动特需和高端医疗市场化,虽然有其价值。但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的公立医院不应该再从事其他营利性的业务,更不用说高端医疗市场。

“公立医院有国家的财政投入,就应该按照公立的原则办事。”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恒鹏说。

实际上,对于公立医院从事特需医疗服务从而挤占公共卫生资源的争论一直存在。

蔡江南认为,对于现有的公立医院应该进行分类。“真正的公立医院应该提供那些市场不愿意提供的医疗服务,而且财政要补偿到位。”他说。此次医改方案中多次提到控制公立医院规模,正是看到了目前所谓的“公立医院”还是靠“创收”发展的,已非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

决策者也意识到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的重要性。

此次公布的2014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中,紧随在限制公立医院规模的相关内容之后,即提出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的要求。

对于公立医院的补偿渠道,文件除提出增加政府投入外,更加突出了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同时还要求通过医院加强成本控制管理、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由各省(区、市)制定具体的补偿办法。

而在许朔看来,如果按照既有的政策思路,公立医院的数量长期来看一定会逐渐减少。“财政不可能把现在这些公立医院全包下来。”他说。据《财经》记者了解,此前,国家发改委曾要求在今年6月底前核查现有公立医院数量,但接下来是否会主动削减医院数量尚无迹象。

高端医疗服务方案篇5

LiangXH等人设计的移动医疗服务中的一种紧急呼救模式,用于在紧急状况中提取患者的基本数据,并发送给附近的搜救人员[3]。LiuC等人提出使用苹果公司推出的ioS系统作为医疗数据传输的平台,添加移动医疗的相关软件,供患者和医生接收信息[4]。HalterenaV等人设计出几种有效的监控设备Ban,他们通过患者佩戴的Ban终端传感器收集患者的医疗数据,例如:体温、脉搏频率等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患者的移动设备,然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处理单元,并将其信息展现给专业人员查看[9]。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实践进展在实践中,移动医疗服务技术也处于技术研发的主要阶段,应用解决方案是目前热切关注的问题。欧洲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来开发移动医疗设备,主要使用计算机和无限网络技术,结合嵌入式解决方案,开发可以随身携带甚至直接穿戴的医疗监护系统[10]。很多知名公司已加入了研发的热潮,如诺基亚、飞利浦、爱立信等公司正在对移动医疗服务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10]。爱立信研制的mobiHealth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该系统通过在患者身体上佩带传感器,以获取病人的健康数据,然后通过蓝牙技术将数据传输给医生,供医生进行诊断与实时的医疗监护。飞利浦目前正在研究可以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护的衣服,由患者直接穿在身上,便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医生的医疗监护。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是目前移动医疗服务技术所处的主要阶段,而嵌入式是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主要技术之一[10]。例如:嵌入医用传感器的衣服、手表、戒指等,病人穿戴在身上便可以轻松检测到各种生理参数。然而,由于移动应用涉及技术的多样性和实施的复杂性,移动医疗服务技术的解决方案仍然存在很多的障碍,导致产业链暂时还无法实现整体产品价值的创造和交付,技术研发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中[10]。移动医疗服务信息传送方式研究在医疗信息传送方式上也有几种不同的技术:1)信息的静态传送方式,将患者的实时医疗信息定期发送到一个固定的远程计算机上,由计算机记录处理数据,并展示给医生查看。该模式中信息的传送方式固定,接收端不变,由统一的主机接收并处理信息,有助于医疗资源的统一调度。2)信息的动态传送方式,将紧急的医疗数据传送到患者附近的局部区域,由患者最近的医护站点处理该医疗请求,信息的传送范围与接收对象都随着患者的移动而发生动态变化。该方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减少了医疗救助的交通时间,提高了医疗效率[3]。3)信息的动静结合传送方式,结合了静态和动态两种特征,在产生医疗实时信息时,信息首先被传送到内部网络,在局部范围内寻找回应。若寻不到回应或因信息内容需要,信息会被内部网络传送出去,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中心,由特定单位进行接收处理,并提供医护服务[2]。

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发展前景

移动医疗设备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提升或维护患者的健康状态,并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11]。移动医疗服务在紧急事故处理[3],慢性疾病的日常护理和远程医疗服务[1]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下,无论是非紧急情况(头疼,感冒,咳嗽等),还是紧急情况(交通事故,烧伤,急性胃痛等),用户都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与移动医疗服务中心取得及时联系,轻松地获取医疗帮助[12]。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和低成本的手机、paD等终端设备,为移动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基础。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量的应用和服务都可以通过低成本的带宽接入通信网络,同时网络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展,这些现象都为移动医疗服务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帮助。紧急状况的处理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在患者遇到紧急的生命威胁状况时,通过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将患者的实时数据传送给附近的救助者或医疗服务中心。当紧急状况发生时,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迅速收集当时的有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地址、健康记录信息以及生理状况,供医护人员了解并及时施救[3]。目前,在医疗紧急事故中,因未获得及时拯救而丧命的人很多,移动医疗服务设备有助于缓解这一状况。根据医疗卫生统计年鉴[13],2009年,我国有166万的居民死于交通运输事故,若在发生交通运输事故时,患者能及时获得合理的救治,交通运输事故死亡率将大大降低。同样,我国每年急性病患病率很高,由于病情紧急和交通问题而延误就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丢失生命的病例也非常普遍。移动医疗服务可有效缓解紧急状况给患者带来的就医压力。使用信息传输方式中的动态方式,将紧急状况中患者的医疗信息发送给离患者最近的医疗点,可更高效地展开施救,并且为医院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慢性疾病的监控慢性疾病是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14],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恶劣影响。慢性病长期以来一直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慢性病需要长期的医治,传统的医疗方式是住院治疗。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教育限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给慢性病的长期治疗带来了很多障碍[1]。2003年,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达到近1.6亿人,而2008年上升至2亿多人,可见慢性病在我国的分布比重非常大。慢性病的治疗导致医疗资源的长期占用,是造成医疗资源短缺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可以大幅度减轻慢性病的治疗压力。慢性病患者在佩戴移动医疗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接受远程医疗监控。Ban将患者的生物信号实时的发送给远程监控系统,医生查看发送过来的数据,当发生异常或病情加重时,再进行入院治疗。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可以替代医院的某些医疗设备,无需留院查看,即可获取医疗数据。这一技术不仅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自由,减轻了住院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医院节约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与慢性病性质相似,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控。由于老年人的患病率是所有年龄阶层中的最高者,因此,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每一个老年人都佩戴移动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的医疗监控。为偏远地区就医提供帮助目前,解决偏远地区就医难的主要途径是使用流动医院,虽然给偏远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流动医院的构建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医疗资源,就医成本依然较高[15]。移动医疗服务可以为偏远地区就医难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途径。远程医疗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移动医疗属于远程医疗的一种方式。偏远地区的居民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将医疗信息传输给远程的医疗中心,医疗中心也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为患者开展远程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偏远地区的居民无需前往医院即可获得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偏远地区居民就医的医疗成本。

高端医疗服务方案篇6

中国医疗变革到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时期,分析主要原因是因为先进的医疗技术医疗人员集中在大型医院,导致大型医院人满为患,实体资源利用率接近极限,不得不不断扩张。基础医院病床空置率偏高,设备使用率偏低,医师养成周期慢。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多次强调上级医院对基层医院的扶持,并实施了远程医疗及双向会诊等措施。但由于存在远程通信传输质量不高,系统兼容性差,远程传输存在安全问题,缺乏终端执行操作平台,缺少大中型医院与基层医院医生“医医沟通”平台等诸多问题导致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形同虚设。

为了配合国家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推广,本次展会上同样云集了众多远程医疗智能化产品,是医疗信息化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和产品的一次集中展示。远程医疗是网络科技与医疗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基础,实现对医学资料和远程视频、音频信息的传输、存储、查询、比较、显示及共享。有效达到大型医院与基础医院、基础医院与门诊部、医院内部之间高效接洽与服务水平的相融合。此次一康智参展的远程医疗智能病房系统正迎合了市场需求,会上的咨询与会后的交流也恰证实了这次产品的成功亮相。

而一康智远程医疗智能病房系统的具体解决方案是如何呢?

首先农村、社区基层医院通过信息化医疗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患者信息,相当于大型医院中央监护系统延伸至基础医院每张病床边,为基础医院搭建患者的服务平台。其次采集的患者信息(可能含paCS信息、LiS信息等)由区域电子病历中心系统通过专网(高速专用网络)上传,运用远程会诊平台随时发送会诊请求。再次,大型医院的医生通过移动医疗平台随时随地获得全部医疗临床信息,并根据上传信息进行远程会诊,在不影响现有工作时间及地点的情况下顺利完成远程会诊,甚至进行视频指导诊断、治疗或转诊,让远程会诊日常化。

此解决方案的具体流程可概括为:基层医院对患者通过服务终端刷医保/社保卡,识别身份(个人身份兼医保、社保多功能健康卡结合终端实现病例的采集、存储、传输一体化);然后农村、社区基层医院医师对患者检查、生成电子病历;选择远程会诊申请,则可直接选择某大型医院的科室/病区与专家;信息传输到大型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会诊列表,等待会诊通知;专家通过电子病历查看远程会诊病人监护信息,了解当前状况及其病人完整电子病历(含技诊报告);通过视频查看病员情况;诊断完成后发送远程会诊结果。以上流程,运用计算机技术与设备,通过数据、文字、语言和图像资料的远距离传送,实现专家与病人、专家与医务人员之间的异地“面对面”会诊。

远程医疗克服了时空距离给求医问诊造成的障碍,以其便捷、快速、经济、权威等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优势,为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发挥了实质作用。远程医疗实现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和互补,缩小医疗水平的差距。对医院来说,提升了医院的知名度和病人的信任度;对医生来说,既可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又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隐患;对病人来说,能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意见,既可把握最佳的诊疗时机,又节省了异地就诊带来的巨额的费用开支,从而减轻经济和精神负担。

高端医疗服务方案篇7

在美国有众多高度独立的小诊所,它们大多附属于某一个大医院,而且由于规模较小而没有雇佣it专业人员,也不太可能把it升级项目列入优先事项。它们往往会拖大医院it建设的后腿,同时它们又需要可靠而安全地连接母公司来访问数据。大医院的Cio们经常要与诸如此类的众多小诊所打交道,帮助这些小诊所上线系统,并联网使用起来。

小诊所发愁it

贝丝•伊斯雷尔女执事医疗中心(BethisraelDeaconessmedicalCenter,简称BiD)早在两年前就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而在那时,《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RRa)还没有向医疗行业承诺:如果该行业大规模迁移至电子健康档案,就提供190亿美元的补助金。

BiD向直接归自己所有的约175家诊所推广了一套电子健康档案和执业管理系统,目的是为了按绩效付酬,这需要编制一套比现有系统详细得多的实时文档。这套系统覆盖其核心医生网络中的300名医生,但没有覆盖附属BiD、但又独立运营的300多家诊所的900名执业医生,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诊所雇有14名医生和约60名员工。

“这些诊所大多是夫妻店类型的,每天营业10个小时,每天收治40个病人,没时间来安装最新的微软补丁或者处理mySQL方面的故障,更不用说构建什么新系统了。”贝丝•伊斯雷尔女执事医疗中心CioGillis说:“小诊所没钱聘请it人员,说实话他们对此也没有兴趣。但执业管理系统和计费系统是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前提和基础。”

BiD的成员医生都必须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Gillis所在的it小组为众多诊所提供管理、临床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如果BiD或诊所准备申请每个医生约4万美元的用于资助构建系统的补助金,也必须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更不用说联邦医疗改革法案规定的各种按绩效付酬、文档编制、自动化及其他方面的要求了。

Caris&Co公司负责医疗信息技术和服务业务的副总裁LeoCarpio声称,电子健康档案绝不仅仅是便于医疗记录从一个诊所转移到另一个诊所,诊所仅仅为了按医疗补助制度或私人保险公司的要求有偿处理大量文件,就得雇用数量几倍于通常所需的员工。他认为,无法把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与账单和开票系统联系起来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这归咎于服务支付环节的管理问题。

云服务帮忙

大医院事先耗费巨资构建好系统,希望附属成员参与进来,这对it而言是个巨大风险。

由于BiD是独立性质的,所以必须构建一个确实可行的系统,而投入的精力和成本甚至比它为内部拥有的诊所构建系统还要少;还要在任何附属成员参与进来之前证明该系统确实可行。

Gillis说:“我们原本想采用一种传统的环境,即采用服务器集群、建立存储阵列;但问题是,一方面我们要针对可能需要的最大工作负载构建系统,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无法保证有人会使用它。”

BiD最终采用了eClinicalworks公司的一套电子健康档案和执业管理应用软件;eClinicalworks把该软件的许可证授给了BiD,同时也把该软件作为一项托管服务来提供。诊所可使用普通pC来访问云环境,安装在pC上的瘦客户机连接件负责提供加密、验证及连接云等功能。Gillis说:“我们购买了一款充当前端的新设备后,不用硬件就可以开始执行了,只需要与虚拟桌面进行会话。设备上仍装有客户端,所以这并不完全是一种web应用。但你不必使用终端服务应用,就能直接访问电子健康档案。”

云基础架构是一套VmwareeSX服务器系统,运行在五六台惠普公司的物理服务器上,医院可以相对轻松地改变这些物理服务器的数量。当eClinicalworks为其SSL加密添加更强功能、对现有服务器施加不能接受的压力时,只需对虚拟服务器而不是物理服务器进行调整,这为BiD在项目后期节省了30万美元。Gillis在硬件升级和额外的Vmware许可证上共花费大约2万美元,但如果要在纯粹的物理服务器集群下购买新服务器,就得花费32.5万美元。

Gillis表示,这种架构还大大简化了容量规划,因为换掉服务器或存储系统或者增加容量,就可以适应季节高峰的需要,实际上甚至不用把情况告诉应用系统。

高端医疗服务方案篇8

督导医院管理年

为总结近3年来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成效,进一步推动医院工作,全面实现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目标。近日,卫生部组成12个督导组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集中督导。

根据卫生部的工作安排,本次通过对医院的督促、检查、指导将实现三个目的。

一是继续深入推动各地“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下去。

二是总结2005年以来医院管理年活动成绩,发掘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在加强医院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亮点。在全国总结、发现一批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组织有力、效果突出的卫生行政部门,以及一批管理水平高、整体实力强、医院管理年活动效果明显和单项工作有特色的典型。卫生部正在筹备要开一次经验交流大会。

三是分析研究医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指导帮助医院加强管理,提高水平,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

卫生部从全国抽调了132名专家,与部内有关人员共同组成12个组,由卫生部的部领导分别带队,分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据介绍,本次督导有三个特点:一是内容全。本次督导应用《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表》对被督导医院进行检查评价,检查表包括了2007年医院管理年活动的6项工作目标和39项重点要求,基本涵盖了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能够全面反映医院的工作状况。

二是重点突出。本次督导将改善医疗执业环境的措施与效果,医患关系处理、医疗质量保障与持续改进的措施,《处方管理办法》执行情况;护理工作要求落实情况;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的情况和便民利民的新举措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检查评价。三是方法创新。本次督导在前两次督导的基础上增加了院长答辩、召开患者座谈、旁听死亡(疑难)病例讨论,参加病房早交班和科室查房。因为大家可能都知道,在医院里每个科室每天早上都要进行夜班医生和白班医生的交班,并由不同医生组织查房,察看每一个病人。还要选择出院患者追踪其门诊、入院直至出院全过程的诊疗和费用情况等新的检查方式,争取对医院的工作状况有更加准确的评价。

卫生部对6家大型医院

开展巡查

为了加强行业管理,探索卫生监管新模式,帮助医院改进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今年9月至11月,卫生部组织有关人员将对6家大型医院开展巡查工作。

本次巡查的基本内容为:医院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卫生部部署重点工作情况,发现医院管理中的好经验和做法,了解医院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群众对医疗服务满意的程度等。

巡点内容为:1.党风廉政及行风建设情况;2.医院发展规划、分院设置、依法执业情况;3.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执行和推行院务公开情况;4.医院绩效工资发放情况;5.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一次性高值耗材采购与管理情况;6.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情况及效果;7.贯彻执行处方管理办法,按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情况。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介绍,根据工作安排,卫生部组建6个巡查组开展工作,每组包括医院(含临床业务)管理、规划财务、纪检监察等3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至少2人。巡查组按照“调查研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促进整改;总结经验,推荐先进”的原则,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开展巡查。

卫生部对巡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二是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三是勤于实践,认真负责,提出了严明的工作纪律要求。

根据卫生部2007年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卫生部设立大型医院巡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具体研究、组织、实施巡查工作。卫生部将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对今年巡查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2008年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

希望媒体

更加近距离接触医务人员

在谈到一些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有比较大的意见,媒体也有一些极端案例的报道问题时,毛群安说:“近3年来,在我们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应该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便群众就医,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幅度,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这些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应该说目前医疗服务的质量、医患关系的和谐都有了非常大的进展,这也是我们所期盼的并且很高兴看到的。我们也注意到,目前群众对医疗服务仍然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继续加强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目的,我们就是要争取使更多的群众对医疗服务更加满意。”

对于近一段时间媒体的一些极端个案的报道,毛群安强调:“我们希望媒体继续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一些医疗活动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给予揭露,通过这些案件,我们会举一反三,继续加强管理,提高我们的医疗服务质量。”

关于医疗执业环境的改善,这也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当前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保证广大群众能够享受质量高、服务方便、价格便宜的医疗服务,这是各项管理工作的目标。但是,开展医疗活动也需要有一个比较良好的执业环境,有一些媒体报道医务人员对于当前医疗执业环境的不好也有所抱怨,特别是当发生医疗纠纷的时候,一些群众采取极端的做法,导致医疗机构各部门不能正常执业,使医务人员感觉到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大家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医疗机构就很难为老百姓提供满意的服务。希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强管理,首先是医疗机构能够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开展活动。同时,也呼吁社会给医疗机构一个宽松、友好的环境,来促使医务人员更加以优质的服务来回报社会、回报老百姓。

毛群安提出,希望媒体在报道医疗活动的过程中更加科学、公正、具体、细致,让老百姓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近年来发生在医疗机构、发生在医疗服务中的一些新特点、新变化。这就是我们的期望。

医改方案如何征求群众意见

在被问及“在医改的方案中如何征求群众意见”时,毛群安说,卫生部会提出建议,改革方案在征求意见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几个与这一方案关系比较密切的群体的意见。毫无疑问,老百姓对我们的改革方案满意不满意,是否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当然要征求老百姓的意见。

高端医疗服务方案篇9

早前,基础医疗器械市场往往是国内本土企业的“自耕地”,国际上几家大型医疗器械厂商往往是在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所需要的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展开竞争。而近几年,包括Ge、飞利浦、西门子在内的医疗机器厂商,纷纷将视角瞄向中国最广大的基层二级医院,欲搭乘中国政府强力推进的强基层战略的东风,分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毋庸置疑,中国基础医疗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且商机巨大。有权威人士预估,从整个行业市场来看,基础医疗现在占整个医疗保健市场的15%?20%,预计很快将达到35%?40%。

然而,就现实而言,如何在基础医疗市场落地,成为了跨国企业面临的第一道难题。显然,如何更清晰地了解基础医疗市场的需求、“本土化”能否被放到战略高度,决定着一家中国基层市场推进的成败。事实上,市场并不缺乏在这一战略上屡有突破的企业:来自荷兰的飞利浦医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从启动基础医疗项目到收获显著成效的过程。

新模式牵手医院

正如曾进川介绍,“蒲公英工程”的服务定位包含五个方面:适合产品、融资方案、便捷服务、培训教育、信息平台等多层面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项需求,设计打造完整的“基层价值链”。“这是一个整体的基础医疗解决方案,不是简单卖产品的概念。”曾进川评价道。多元化且完整的战略定位,使飞利浦一起步便领先了多个市场竞争对手。

而这一定位来源利浦把中国作为另一个本土市场发展战略。飞利浦医疗保健大中华区总裁张文明称,飞利浦2012年10月的基础医疗战略,是飞利浦全球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医疗将是飞利浦医疗在华的长期投资重点,高速增长的基础医疗业务已经成为飞利浦全球业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司高层的支持下,基层医疗战略实现了对原有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在新成立的基础医疗团队的努力下,飞利浦在华基础医疗业务得以迅速发展,开辟出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之外又一新的市场增长点。

其中,飞利浦在推进基础医疗“蒲公英工程”战略中,采取了全新的与医院合作的新模式,且这一合作模式不断涌现成功案例,受到合作医院和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欢迎。

2012年底,“蒲公英工程”在广东首次落地。飞利浦基础医疗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影像培训中心,以该院为基地辐射广东地区,为广东省的基层放射医师提供影像技术培训服务,先后有上百名医生在此接受过相关技术培训。

而不到一年之后,“蒲公英工程”便“梅开二度”。2013年9月初,飞利浦基础医疗“蒲公英工程”培训及示范基地在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揭牌,在该院建成的“蒲公英工程”培训基地配备了飞利浦基础医疗的全线产品,包括Ct、超声、监护设备等产品。同时,该工程中所包含的融资方案,提供免息金融方案,使漠河县人民医院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设备的优化组合。

“作为基层医院,在医学影像诊断这方面,资源确实很稀缺。”漠河县人民医院院长杨艳霞感慨,“县医院是县域内医疗机构的龙头,在技术和管理上都应发挥龙头医院的作用,向下辐射乡镇医院。通过与飞利浦的合作,我们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指导下级医院,进而更好地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

如今,“蒲公英工程”已在中国的一南一北落地,谈及未来的发展,曾进川说:“‘蒲公英工程’将来不会是一个点两个点,可能是几十个点,这些点会分布在边疆,也会分布在中部。它可能在大城市中,也可能在中西部的小城市。”

对于基础医疗更多战略层面的选择,曾进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以下摘录部分精彩对话。

《中国医院院长》:为开拓基础医疗业务,飞利浦在2008年完成并购金科威公司。两家公司在企业文化和行事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融合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曾进川:我认为最大的差异还是大公司跟小公司的运作模式的不同。飞利浦讲究流程化作业,关心到每一个过程的处理。像金科威这类国内规模比较小的公司,它关注的更多是结果,其注重快速、灵活,这两者间存在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飞利浦收购了金科威,其和金科威的团队做了很多沟通,消除了大家的一些疑虑。金科威有自身的优势,小、灵、快,飞利浦也有它的优势,质量、技术、流程,所以两者结合起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后期,双方在技术、人才和项目上有了更多的合作成果。

基础医疗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一定要考虑中国市场的特殊需要,一是收购金科威公司,二是在苏州建影像厂。基础医疗市场作为飞利浦医疗保健的补充,主要面向基层医院。

《中国医院院长》:飞利浦并非是第一批走入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企业,是基于何种决定提出基础医疗战略的?

曾进川:中国经济的发展,所有人对医疗保健的水平和认识都会提高,医疗保健的开支就会增大;同时,国家新医改提出了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政府要来保证全民健康,在全民医保上的投入很大,我认为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这两方面。

除了中国的宏观环境,从飞利浦内部来讲,其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在高端产品的行业里已奠定了自身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使得本地企业发展很快。飞利浦正在做的,就是把中国作为本土市场,不断深入地扎根中国,立足在基层市场作长远发展。

《中国医院院长》:2013年9月底,国务院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飞利浦基础医疗对市场有什么样的规划?

曾进川:我认为国务院的这一文件非常好,它给我们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高端医疗服务方案篇10

关键词:新医改;医疗服务市场;政府管制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预示着业界期盼已久的新医改将由持续已久的热议阶段正式转向实操阶段。与此消息紧密相连的是与之配套的政府财政投入政策,为保障该医改方案顺利实施,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这么大一笔热钱的注入必将引爆医疗服务市场新一轮井喷式增长。

一、新医改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一)医药行业扩容加速。新医改带来的医药市场扩容规模有望比目前的预测再增加一倍。受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等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大医院、零售药店、农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三大终端市场有望再次出现井喷式增长。

(二)医药行业两极分化。高端市场中创新药所占比例将逐步提高,而基层市场将是基础用药和常见病用药的主要消耗区。从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来看,要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行基层医疗单位首诊制,大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转诊,使大小医院各司其职。在药品供应领域,将建立基本药物目录,政府对目录内的药物“埋单”,以达到广覆盖的目标,重点加强农村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医药终端市场将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以三甲医院为代表的高端市场和由城市社区、农村医疗机构组成的低端市场。

(三)县乡医药市场雄起。按照新医改对于未来整个医疗体系的布局,今后将重点建设两大体系,一是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新医改方案特别强调了县级医院的重要作用,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乡村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县级医院将改变目前弱势的状态,成为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环节,县级医院也将成为新的用药终端,潜力巨大。

(四)中国非处方药市场重整。近年来,零售药店销售药品的利润越来越薄,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医院药房与零售药店间较大的药品销售差价,“大病进医院”后有一定的处方量外流,“小病进药店”的提法直接给店员推荐药品提供了发挥的空间。也就是说,较低的运作成本使药店低价销售药品仍有不菲的利润。随着“院店同价”、社区药品零差价等措施的出台,零售药店的这一盈利模式定会受到强烈冲击,经营利润必然会受到影响。

二、新医改对医疗市场的影响

(一)大医院市场受到冲击。中央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比如政府将加强县医院、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全负责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快培养全科医生,推动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等。如果政策真能落实,六位一体的卫生保健模式搭建成功,健康守门人的功能发挥到位,加上医保体系的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逐渐均等化,大医院病源势必会受到冲击。

(二)医保将成为主导。据统计,至2007年底,我国新农合已惠及7.3亿人口,覆盖率为86%;2008年将实现全覆盖,补助标准翻番。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

(三)公立医院影响大。2009~2011年的新医改方案涉及到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等方面。卫生政策里明确将公立医院收入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对于药品加成收入的空缺将会由财政补助和服务收费两方面分摊。

三、新医改对医疗器械市场的影响

(一)投资增加。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将被列为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的重要领域,安排专项投资48亿元。农村大部分医疗机构还缺乏最基本的医疗器械装备,需要建设的乡镇卫生院达70%以上,这一块市场有“填平补齐”的需求。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8年3月底,全国已经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2,679个,参加合作医疗人口达8亿,参合率为91.05%。社区、农村对低端器械和耗材的需求偏好使得低端市场具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二)“中低端”引发市场格局之争。建立多层次、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显然是本次医改的重头戏,针对农村居民的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事实上已经开始向全国覆盖。农村和社区医疗市场需要的是体积小、价格低、移动灵活、操作简便、功能稳定的诊断治疗设备。因此,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将存在激烈的竞争。中低端市场虽然涉及的企业众多,但具有技术和服务优势的公司将率先受益。新医改促使医疗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医疗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加强政府管制势在必行。

1、加快医疗行业的立法工作和各种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法律法规是微观管制体制存在的基础,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是进行监管的医疗管制整体框架,重点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在制定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时,要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和各种专业团体的作用。政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卫生行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医疗行业管理法制化进程,为规范医疗行为、遏止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奠定法律基础,并营造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医疗市场环境,理顺国家、卫生机构及从业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2、加快政府卫生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为了实现卫生资源共享,发挥合力,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可及,解决传统体制下政府管理职能的“越位”和“缺位”问题,推进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防治一体、管理科学、市场有序的现代医院制度的建立,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就要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和转变政府职能,明确定位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卫生管理职责。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要由“办医院”向“管服务”为主转变,治理结构要从人治走向法治,扩大医院的经营自,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增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灵活性。卫生监管手段要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手段管理医院,变成通过综合运用规划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引导和管理市场,履行规划、准入、监管、经济政策调控和信息、促进多样化和竞争等职能。要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大力推进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医政日常监督执法力度,广泛开展医政执法活动;适时建立医疗技术检测、评估和控制体系,强化对医药、卫生服务质量的监督评估,构建面向医疗服务对象的信息平台,及时公布量化的评价结果,加大向社会公示医疗信息的力度,形成社会的卫生监督主体机制;建立医政投诉、调节、处理与仲裁等制度,推进医疗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要加强对国有医院和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监管,监督其是否真正非营利,是否承担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在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上,要充分发挥医师协会与医院管理协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与调节功能,市场经济中的问题,市场能够解决的,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社会中介组织或行业自律能够解决的,通过社会中介组织或行业自律解决;即使是市场机制、中介组织和行业自律解决不了,需要政府加以管理的,也要考虑用除行政审批之外的其他监管措施来解决;只有这些手段和措施都解决不了时,才能考虑通过行政审批解决。以市场激励方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导向型监管体制。政府应注意在不同发展阶段认识与调整自我定位,选择适当时机,通过放松管制推动市场发展,推动各类医疗服务中介机构和自律组织的成长,逐步用行政命令控制的管制体制转向市场化的成本收益分析管制体制。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