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经典句子精选158句

发布时间:2024-04-26 12:07:46

佛儒道经典句子精选118句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3.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六祖坛经》

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

5.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道德经》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7.多行不义,必自毙。——《春秋·左传》

8.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六祖坛经》

9.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缮性》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左传》

11.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12.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1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14.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

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1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

17.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金刚经》

1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9.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20.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金刚经》

2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2.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金刚经》

23.做人标准

24.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经》

25.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礼记》

26.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

27.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庄子·知北游》

28.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六祖坛经》

29.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列御寇》

3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31.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32.价值观

3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35.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金刚经》

36.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37.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38.哲学倾向

39.敬人者,人恒敬之。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阅读14.仓腹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1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道家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阅读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40.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4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4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4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

44.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4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4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4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左传》

48.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49.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50.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庄子•刻意》

51.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52.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5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54.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55.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金刚经》

5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

5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8.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

59.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金刚经》

60.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6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经》

62.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坛经》

63.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6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6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6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67.人生观

6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69.文化主旨

70.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坛经》

7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72.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金刚经》

73.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

74.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75.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金刚经》

7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77.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7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79.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8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8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83.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金刚经》

84.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坛经》

85.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

8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87.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88.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89.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90.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中庸》

9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92.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93.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9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

95.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9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

9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金刚经》

98.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六祖坛经》

9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养生主》

100.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101.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金刚经》

10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10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104.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金刚经》

10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106.如来者,即诸法如义。——《金刚经》

10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108.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金刚经》

109.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110.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11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112.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1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

114.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11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

116.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金刚经》

1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1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金刚经》

佛儒道经典句子精选40句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坛经》

2.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金刚经》

3.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刻意》

4.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6.世界观

7.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8.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六祖坛经》

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10.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金刚经》

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12.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

1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15.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16.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刚经》

17.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周易》

18.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19.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2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3.无有定法,如来可说。——《金刚经》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

26.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27.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

28.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2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30.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3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3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33.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34.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春秋·左传》

35.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坛经》

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3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

38.三思而后行。——《论语》

39.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金刚经》

40.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六祖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