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台湾作家写的评论范文推荐11篇台湾作家写的评论范文推荐11篇

台湾作家写的评论范文推荐11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20:28:35

台湾作家写的评论范文第一篇

文学评论的写作

丁爱华

我们在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一部剧本时,往往对作家、作品产生一些看法和见解,自然地进行一番评价,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文学评论。随着高考作文对文体分类的重新界定,论述类文章越来越受青睐,即便在高考作文的命题中不直接考查文学评论,我们只要熟谙这种文体的写作,也能借助文体不限这一要求利用这种文体在高考获胜。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这种文体呢?

一、仔细阅读作品,把握评论对象

这是写好文学评论的基础,因为只有细致地阅读作品,才可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有真切的感受;只有对评论对象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评论的中心,否则只能是泛泛而谈。阅读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1)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2)部分,是要对重要部分仔细地读,分析研究,加深印象,发现特色(或发现问题),初步形成观点;(3)总体,是要获得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倾向和艺术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摘记工作,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做评点,随时记录。

二、确定评论中心,进行客观评价

在读书、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评论的中心,这里有两个原则要遵守:第一、不同体裁,区别对待。体裁不同,确立评论中心的角度也应有所不同。如:叙事文学的评论,评论的角度应偏重于人物塑造、矛盾冲突等方面。抒情文学的评论,评论的角度应偏重于艺术意境、感情抒发等方面;第二、应有真知,贵在创新。评论的中心,必须从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真知灼见出发来确立。由于是自己的真知灼见,就可避免雷同,就能创新,评出新水平。要选取作品有意义之点来评。而作品中什么是应选取的有意义之点,什么是要舍弃的无意义之点;什么是自己对于作品的真知灼见,什么是拾人牙慧的旧调重弹、老生常谈;哪些是自己评论时能够驾驭的,哪些是偏大偏难自己力不胜任的。这些都必须通过自己的细心甄别才行。

台湾作家写的评论范文第二篇

进入3月,全国各高校陆续发布自主招生简章。在刊xxx文的“大军”里,近期却突然出现了一批“新兵”——高三考生。北青报记者发现,90所自招试点高校已发布的招生章程里,有近半的大学将“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列为自主招生报名资格条件之一。论文买卖市场“盯上”了自主招生人群,有高中生不惜花上千元买省级刊物版面,甚至还雇人代笔。这块自主招生的“敲门砖”,沦为奇特的论文买卖产业链一环。(3月26日《北京青年报》)

现在,不仅是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各种评职称的论文有造假的情况,连高中生都涉及其中,还形成了所谓的“黑色产业链”,可谓是触目惊心。高中生论文造假的通病无非是想走捷径,投机取巧式地增加自身竞争的砝码,把“敲门砖”搞好,却真真丢了道德,还亵渎了公平正义。

这种情况能得以普遍存在,首先,是规定的设置主体,也就是高校方面出了问题。既让自主招生有漏洞可寻,又没有果断有效地制止高中学生和家长“钻空子”行为的方法。这就使得学生和家长进行论文造假的“现实成本”偏低,且没有过多牵绊,再辅之他们对于升学的急切追求,甚至带有一些盲目和过激的成分,这条论文造假的产业链自然会是越来越黑。

面对高中生论文造假的现实,高校里的相关招办人员介绍,提交相关材料之后会有专家评审组对论文及其内容进行审查,杜绝投机取巧。也就是说,高校开出的方子是“严审”。但是,要想真正制止高中生论文造假的乱象,就一定不能止于高校“严审”,这与其说是“浅尝辄止”,不如说是“无关痛痒”。

怎么说呢?这样的“严审”并杜绝不了论文造假的现实需求,因为自主招生的一些自身漏洞仍存在着。而且,所谓“严审”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还有待商榷,其现实效果也无法保证。还有,“严审”之外就戛然而止,没有配套的惩戒措施,这样的“严审”没有震慑性,也很难增加论文造假的现实成本,这样,促使学生和家长止步自然是空谈。

既然大多数高校的自主招生的报名条件有“论文”这一项,再加上论文某种程度上也确实能说明学生的能力,因此,不必过于苛责这条规定本身。但同时,高校也应该看到现在论文造假乱象丛生的现实。所以,为了对规定负责,对学生和学校负责,如何避免规定在实践中不走样?进而增加其自身“含金量”?就需要高校进一步明晰。

比如,进一步推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弱化论文等某单一指标的重要程度,而且要把这一情况最大程度让学生和家长知晓;形成对论文的一整套评析程序,专家审核之后,查重、答辩等形式都可以尝试;一旦发现论文造假,进行严罚,不仅仅要与自主招生的成败相关联,甚至可以触及考生的“根本”,形成一种现实威慑,让他们真正不敢造假等等。

不过,高校要想有所为,这些措施要想推行下去,还得正视并处理一个“大障碍”。那就是一些核心期刊、学术刊物从以知识论英雄的阵地变成通过卖版面牟利,被金钱过度侵染的功利化产物的现状。这一障碍不除,发表论文的现实土壤就不干净,以论文为一个评价指标的初衷就会变味,再怎么去规范自主招生,也难逃“不公平”的评判。所以,对期刊和刊物的规范与整顿,还有严格的监管也必须提上来。

总之,就是要把拼论文背后的“拼钱”实质回归到“拼学生实力”的实质。当然,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和家长良性的“拼实力”,把兴趣和爱好引入,净化学术之风,让考学更真实、公平。

台湾作家写的评论范文第三篇

行道树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得比谁还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煤烟。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著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过来,贪婪地呼吸著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著不被珍惜的清新。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行道树我们学过的。

台湾作家写的评论范文第四篇

文学评论是一种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批评是科学。

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

(《论批评》)这种评论,“是一种洞察过去,启发未来的礼物”。

“只有当评论是苛刻的、有破坏性的、不辨是非的或使人误解的时候,它才是有害的。

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欢迎评论,并且接受有益的(富于建设性的)评论”。

(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

评论一部文学作品、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现象,必须掌握批评的标准。

文学评论的标准有政治标准、思想标准、历史标准、社会标准、艺术标准、美学标准等等。

用不同的标准来评论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我们应该用美学标准和历史标准来衡量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所谓美学标准,指的是艺术规律和美的原则。

别林斯基指出:“确定作品美学上的优劣程度,应该是批评家的第一步工作。

当一部作品经不住美学分析的时候,也就不值得对它作历史的批评了。

(《关于批评的话》)美学标准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一、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没有形象就没有文学艺术,分析作品要从分析艺术形象体系入手,才能完整地把握住作品,考察它是否真实、生动。

这里讲的真实性,不仅包括“客观真实”,也应包括“主观真实”。

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把人写成一条虫,仍是来自对现实的人的思考。

二、典型化的程度。

典型性是作品艺术性的重要标记,要考察作品在典型化上所达到的高度,看是否达到“以一当十”的境界。

典型化不仅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也包括典型情绪、典型心理等。

三、形式的完美性。

文学作品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形式的优劣好坏影响着内容的表达和艺术感染力的高低强弱。

要考察作家对艺术形式的探求,看是否具有独创性,是否达到完美的程度。

忽视形式美的观点是版面的,因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是互为表里、相依相存的。

四、作品的美感效果。

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人的,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是发挥不了文学的特殊功能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创作,是“为情而造文”,而不是“为文而造情”。

创作需要激情批评也需要激情。

没有激情,没有审美感觉,就无法进入美学的批评。

所谓历史标准,指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把作品放到它所产生和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历史实际中去考察。

文学作品总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离开一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氛围,就无法对它作出公正的评价和科学的说明。

这就要求我们把作家、作品放在历史的发展中,放在一定时代的、社会的、民族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

用中国的古话讲,就是“知人论世”。

用历史标准去衡量作品,要考察作品产生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方面,要考察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否真实,深广程度如何,有没有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感和新鲜的现实感。

此外,还要考察作家主观方面的情况,研究作家的创作实践和创作个性,弄清作家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写出这部作品的,他的思想、性格、气质如何等等。

总之,要把这一切作综合分析,而不能抓住一点,以偏概全,任意褒贬。

美学标准和历史标准是统一的,两者不应该也不可能分离开来。

前面分开来说,是为了表述的方便。

如果把批评标准表述为“美学——历史”标准,就更贴切。

文学评论的写作

文学评论的写作大致有四个步骤:阅读——定题——评论——写作。

(一)阅读阅读对于文学评论来说,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

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阅读范围。

从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看,阅读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

所谓点面结合的“点”,是指作品。

所谓“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它作品、其它作家的作品等。

在这里,作品的阅读是最重要的,这是获得评论权的最重要的依据。

只有阅读作品,才能使自己对评论的对象了如指掌,评论时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

所谓深浅结合,是指作品的阅读要深一点,钻得透一点,深到能产生真知灼见为止。

为了深,就要多读几遍。

xxx为了对拉萨尔的《弗兰茨·冯·济金根》一剧本进行评论,先后将作品至少读了四遍,他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说:“为了有一个完全公正、完全‘批判’的‘态度’”,为了“在读了之后提出详细的评价、明确的意见”,所以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我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再如,列宁为了对小说《怎么办》进行评论,在一个夏天把这部小说读了五遍,“每一次都在这个作品里发现了一些新的令人激动的思想。

《列宁论文学艺术》第897页)xxx也说过,《红楼梦》要读五遍,不读五遍就没有发言权。

这说明,浮光掠影、晴蜓点水式的.阅读是不行的。

对于被评论的对象,一定要研究得透彻一些,对作品象对人一样,要知心、知音。

对其他作品和材料的阅读不妨浅一点,浏览一遍,有一个直觉印象即可,否则,不能保证“点”的深。

2.阅读方法。

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

一、总体,就是从头至尾通读。

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

二、部分,是要对重要部分仔细地读,分析研究,加深印象,发现特色(或发现问题),初步形成观点。

三、总体,是要获得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倾向和艺术性作出自己的判断。

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摘记工作。

有一种“评点法”的评论,就是一手拿笔,一边阅读,一边评点的。

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三国演义》。

还要通过阅读培养复述节录作品内容的能力。

这是因为评论中常要概述作品内容,以作评论的依据。

(二)定题所谓定题,就是在读书、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评论的题旨(中心)。

定题也称为“选题”。

初学写作文学评论的人在定题时常犯以下几种毛病:第一种,为评而评,无的放矢。

评论者随便拿一作品,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未经过认真思考,就去评论。

第二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一开始就写《论×××的小说创作》这样大的题目,往往无从下笔而流于一般、平庸、肤浅。

第三种,缺乏新意,老生常谈,步别人的后尘,拾人牙慧。

应该怎样定题呢?首先要选准作品。

应该选择什么人的哪一作品,这是有标准的。

标准就是:

(1)作品的价值。

一作品拿到手,要掂一掂份量,权衡一下,问问自己:这作品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评?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假使你要做一个彻底的人,那么就应该特别注意作品的价值,而不必拘泥于你以前觉得这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好还是坏。

(《谈批评中的坦率精神》)这说明:文学评论要评的是文学作品,作品本身的价值才是我们确定评论与否的重要依据。

所谓作品的价值,指的是它的美学价值,也就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的水平应是很高的,或比较高的;另外,是某一种作品代表着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或者就是坏作品。

这两类作品都是值得评论的。

(2)现实的需要。

现实的需要指的是:国家事业的需要,人民生活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凡是现实需要评论的作品,我们作为评论者,就应该负起评论的责任。

(3)个人的专长。

选作品要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来定。

也就是说,要选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能评论的来评。

尤其是初学评论写作的,更要扬长避短,否则评起来困难,也不容易评好。

其次要定好中心。

要确定评的论中心,有两个原则要遵守:第一、不同体裁,区别对待。

体裁不同,确立评论中心的角度也应有所不同。

如:叙事文学的评论,评论的角度应信笺于人物塑造、矛盾冲突等方面。

抒情文学的评论,评论的角度应偏重于艺术意境、感情抒发等方面。

第二、应有真知,贵在创新。

评论的中心,必须从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真知灼见出发来确立。

由于是自己的真知灼见,就可避免雷同,就能创新,评出新水平。

对一作品,是评人物形象,还是评情节安排,是评某一细节,还是评全结构,是评思想意义,还是评语言风格,都需要评论者具有一双慧眼。

培养“眼力”,可以采取两个办法:一是选取。

选取作品有意义之点来评。

鲁迅说:“选取有意义之点,指示出来,使那意义格外分明,扩大,那是正确的批评家的任务。

(《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应该使自己能够熟练地从评论的作品中选取有意义之点。

在开始时,可以选择一些名,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范围,选取一些有意义之点。

如评价鲁迅的小说《祝福》,可以确定一个范围:评论祥林嫂的形象塑造技巧。

这样,既可以从总的方面——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成功在哪里等方面来选取;也可以从局部的方面——鲁迅怎样刻划祥林嫂的眼睛、语言、性格等方面来选取。

二是甄别。

主要从三方面锻炼自己的甄别能力:一,作品中什么是应选取的有意义之点,什么是要舍弃的无意义之点;二,什么是自己对于作品的真知灼见,什么是拾人牙慧的旧调重弹、老生常谈;三,哪些是自己评论时能够驾驭的,而哪些是偏大偏难自己力不胜任的。

总之,定题是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通过评论者的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台湾作家写的评论范文第五篇

谢谢邀请!

林清玄的书法与他的散文一样美,我也这样的认为。

林清玄的书法有五种特点:

1/有点博大精深,醒世恒言的格调,欣赏他的作品有着清新脱俗而且意如流水,幽幽而顺畅。

2/字体特别秀气,典雅,欣赏她的作品修心修德养善。欣赏他的作品可以使人性情温和而且闭目养神。

3/字迹有点遁入空门的感觉,脱离习俗而入一种境界超越自我。欣赏他的作品可以使人超脱超越时空,甚至有点看破红尘之感觉。

4/他的书法很有品味人生的感觉,神思而入游走于境界而且有点古韵古律玄幻奇妙之感觉。

5/他的书法有着散文的洒脱而且从结构上特别顺畅,有点春天的枝丫在春雨的滋润下特别有韵味。

好了就回答到这吧,送上快乐每一天!

感谢这位朋友的邀请,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林清玄,一提到这个人,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每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大概都知道林清玄这个人,他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两百多本著作,被称为现代的“八大家”之一!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清秀和雅致同时又给人以希望和动力,我觉得这是他的散文最精彩的地方,读了他的散文你就想去走走,想去做一点什么事。

有人说林清玄的书法和他的散文一样美,这是真的吗?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林清玄的书法作品:

这是林清玄的书法作品,

可以看出,林清玄似乎在追求一种禅意,也没有刻意去在意书法的法度,这就和他的散文是一样的,不着痕迹,但是却很美!

从林清玄的书法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意境,而不是规则,这就如同他的散文一样,没有刻意去雕琢文字,就用最朴实的话语,但是读起来却口齿生香,我想他的书法也是这样一种味道!

这两幅书法作品应该能集中体现林清玄的书法水平,特别是第一幅,字美,意境更美,第二幅作品显得清秀,有人说林清玄的散文是心灵鸡汤,但是我觉得这么美的心灵鸡汤也是很少的,因此,我觉得林清玄的书法确实和他的散文一样具有美感!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台湾作家写的评论范文第六篇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评价他人来说,也同样适用,即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判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用微博、微信等传播载体分享自己的生活,使之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然而由此所带来的结果却让人喜忧参半。有人愿意对于这种分享倾尽赞美之词,但也不乏以恶语相向的尖酸刻薄之人。对于被评论者,他人之言既不可以偏废,但也不能完全相信,以致被误导。故此,要唯心,唯己之心来作出取舍判断。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正如魏征的劝谏一样,他人的议论有如一面光亮的明镜,常常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明白自己的短见与偏执。“旁观者清”,可以说评论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更加全面,深入地看待同一件事物。当然,评论是一把双刃剑,在指出问题的同时,往往也会刺痛你的心灵。当我们太过在意外界的看法后,往往会在这些片面的,甚至是尖刻的评判中迷失自我。史铁生在“人生最轻狂的年纪失去了双腿”,如果他只是以为听信别人对他的不相信与偏见,那么也许他真的会如外界所评论的那样:成为一个只能走在轮椅上的残疾人。但在那最艰苦的岁月中,他选择去相信母亲的话,去倾听合欢树叶的沙沙声……最终他摆脱了肉体的束缚而站上了智慧的高台,用笔来书写灵魂的深刻。他人的评论不可不听,却也不可全信。应学会用心来进行取舍明辨,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

面对个人的评论时,人们往往还是能够做出取舍,判断对与错。可是当评论由个人层面上升到了社会层面时,我们是否又能在人云亦云之中保持一份理性的思考?所谓三人成虎,日益严重的这种评论的社会风气已经渐渐让我们失去了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而生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迷茫困惑。所以,唯心不仅是拥有取舍的明辨、善变,在现在这个社会背景下,更重要的是坚守自己的行为标准与道德底线。

纪伯伦曾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人们出于相互分享、交流的善意而开发了这些社交软件,如今却成为了一些人传播谣言甚至是发泄人性黑暗一面的平台和工具。作为被评论者,我们要取舍、要坚守;同样在作为评论者的时候,我们也要秉持正义,这不仅是对他人的负责,更是慎独精神的要求和体现。

“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唯心地接受评论,做出评论,相信一定会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所谓唯心,即从己之心,也有为他人之心之义也。

台湾作家写的评论范文第七篇

新闻评论的概念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举凡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2.新闻评论的特点

(1)与其他言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而取胜。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

3.新闻评论的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新闻评论的写作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5.常见新闻评论简介与实例

(1)社论

代表报纸对重大问题发表意见的最重要的评论形式。党的机关报的重要社论,代表着同级党委说话,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各级党的机关报,经常借助社论的形式,对所属党委管辖范围内的重大问题,发表指导性的意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论是报纸的重型评论,还常用于表示欢迎、纪念、庆祝之类的场合。

台湾作家写的评论范文第八篇

1、英语摘要是应用符合英文语法的文字语言,以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阐述论文重要内容的短文。

2、英文摘要必须符合“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的原则。为此,英文摘要应重点包括4个要素,即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在这4个要素中,后2个是最重要的。在执行上述原则时,有些情况下,英文摘要可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以及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

3、英文摘要句型力求简单,通常有10个意义完整语句顺畅的句子。

4、英文摘要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用引文,除非该论文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发表的论文,

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英文摘用的编写。

台湾作家写的评论范文第九篇

目无馀子的写作姿态、耍痞嘲弄的叙事风格,当八o年代台北开始跟上国际都会节奏之际,二十出头的张大春凭著旧学根柢与对都会新气息的敏锐,写出一篇又一篇擒尽国内文学大奖、却又时髦的小说。预示了张大春即将引领***的文坛角色。

鲜明的叙事风格背后有著对写实传统的不断思索、这使得张大春的作品与时代脉动强烈合拍,此外他既能学舌马奎兹、又能戏仿司马中原狂风沙,以戏弄的笔法演义人世荒谬、站在流行的端头吟哦古文历史,加以他创作量丰沛、杂学古今中西可以说是现当代最能写的台湾作家。英美日及大陆等地的出版社这两年也都即将(英美已经出版)出版这位台湾极具有代表性作家的作品。

“最初的张大春三本经典选集”,囊括了他初期成名代表作:时报文学奖五位评审一致高票推崇的《将军碑》、忧国的外省荣民写下“告全xxx民同胞书”的《四喜忧国》、科幻小说首奖的《伤逝者、令人不禁玩起解读游戏的《公寓导游》……等等,一篇篇热闹又有门道的短篇作品。此外休息了近两年的张大春,还为这套书写了短篇小说《最初》代序,今年阅读张大春当然要从“最初》三本经典选集系列开始。

台湾作家写的评论范文第十篇

写作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写作是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是对生活的思考和表达。写作是情感的交流方式,是有效学习的方法。

当心有所动、灵感袭来时,我们应将其倾注于笔端、诉诸于文字。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好作文呢?首先作文源自于生活,而生活又无处不在。

我们也许并没有崇高伟大的、有意义的生活,但我们有有意思的生活。我们有最单纯的眼睛,有最有活力的心灵和最有创造力的双手。

其实我们一直在生活里。因此写一篇好的作文,必须要学会放眼生活。

放眼生活是一种高姿态,只有对生活多一份留意,多一个思考,多一种欣赏,便会觉得生活是这样的多姿多彩。其实灵感不仅来自回忆、来自书本,还可以来自生活,来自生活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份感动,来自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其次是一种认知态度。

我们在写作文时,不要看成是今后成为作家的起点,更不要看成是一项任务,而应该把写作文作为一种与人沟通、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去看待。其实当我们写好一篇作文时,实际上也就学会了一种很好的与人沟通的方式,学会了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有人会说很难从生活中发现美,其实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不可能也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一个对周围事物不仔细观察的人,当然也不可能把事物写具体、写生动。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态度,要想写好作文,我们就要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不断的观察生活,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够敏锐地从生活中捕捉美,只有这样,才能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的素材,使自己的文章生动。

对于写作,每个人的目的都有所不同。有的人是为了把文字转变为有价值的东西;有的人是为了享受写作的乐趣;有的人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没有目的,可是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将是一种俗气。

台湾作家写的评论范文第十一篇

“叮铃铃,叮铃铃!”清脆悦耳的上课铃随之响起。在这节“古诗评论课”上,有不少的“评论家”都积极抢评,教室里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有谁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段古诗的意思?”“秦老师,我,我,我!”秦老师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立刻举起了许多只小手,你争我抢,毫不退让。瞧,有的高高把手举直;个子稍微矮点的,就干脆站起来,跳着举手;还有的,把手使劲伸直,在空中轻轻挥舞,仿佛手上写着“老师,请选我吧!”这几个字似的……

当秦老师给我们提出问题,而被请起来回答问题的每一位同学,其神态、表情,就像古人附身一样,都表现出特有的情感,回答得非常精彩,使在座的每一位听众都听得如痴如醉,最终令大家赞不绝口,并送上最热烈、最长久的掌声。连平时不爱举手的同学们也受到了感染,今天也积极勇敢地举起了手,而被有幸请起来回答的,同样也回答地十分精彩、有趣。

欢乐的时间真短,不一会儿,这节“古诗评论课”就下课了。这节课使我们领悟到了古诗词的魅力,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要是还有一些这样的“评论课”那该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