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我心中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8 23:36:56

孝在我心中作文篇1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这是怎么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现在这两处。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该孝顺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总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我心中作文篇2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孝在我心中,做个有道德的人。

抱着一颗忐忑的心走上这让我荣幸却又彷徨的讲台。我们都长大了,回望那段我们哭者。笑着的无所顾忌的年华,真的走过了,我该开心还是难过?前些日子,身体稍有不适,连续几个晚上都在做噩梦,梦里有他们,爷爷。爸爸。妈妈……啾。啾的寒风中,他们的背后,除了狂风卷起的尘埃,一无所依,孤零零的颤抖。颤抖。

梦醒来,寒夜中冒出了冷汗。是呀,我们都长大了,他们也都老了,但自私的我们却忘了人世的承诺:落叶亦归根。

而后几天,当我拖着疲倦的身躯从教室走出,看到那久违的阳光,不知怎么的,心里涌起了一股酸楚。生活不会给人停留的机会,而“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天下的儿女们,树大不忘根,我们都有那份责任:尊爱尽孝。

我们都知道我们是父母的孩子;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忘了;当那些很“有趣”的洋节你派发了满天的贺卡;当你认为在属于你的很有乐趣的party里面;当你还沉溺于你所谓的青春浪漫里面;当你还在以青春的“迷茫”为借口,肆意的溜达时;当你左手青春,右手年华的吟唱时;你可曾给家人多一声问候?;或许我们总会厌烦妈妈的唠叨,父亲的严厉;你可以用你“已经长大”的借口塞住他们而后摔门而走;父母也曾经年轻过;你不觉得你的借口是那样的荒谬吗?;也或许我们常讨论穿哪种衣服更拉风,哪种游戏更好玩;其实父母也曾经有过很多兴趣爱好;只是有了我们之后,十几年的心思都放在了我们身上;所有的兴趣爱好都被一份爱所融化;所以,我暂且不说十几年养育之恩;说白了,没有他们,哪来的你;父母只希望我们能好好的;自爱,朋友们!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孝在我心中作文篇3

关键词:美德;孝心;社会责任

一、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孝心观念的

形成

在我国目前以及未来的几年内,仍然是以家庭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家庭的稳定发展是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但是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在农村因为孝心教育不到位而导致的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日益严重。所以以孝心为重点的家庭式教育在小学孝心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家庭的孝心教育作用不可低估。以血缘为基础的孝心伦理教育支撑起了整个孝心教育体系,在多年后我国的人口结构将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我国也将成为一个老龄化人口大国,对于新一代的独生子女的孝心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承担了小学孝心教育的重要责任

小学的孝心教育需要学校来承担这一重要责任,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和家庭和社区进行积极联系,共建和谐孝道,从弘扬我国传统美德来讲,在小学进行孝心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为了能够将孝心教育在小学生的日常教育过程中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如,孝心故事会、孝心童谣比赛以及孝心画展等多种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孝心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孝心的认同程度,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开展和广泛参与孝心活动。学生在各种孝心活动中得到了积极的锻炼,使得自身得到不断的成长,也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孝心真正转化成为孝道行为,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孝心教育是学校日常教育的基础,正所谓“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孝道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美德和文化精髓我国五千年来的社会文明也是在孝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我国目前提倡的尊老爱幼和尊师重教也是对传统孝道的时代化发展和完善。

总之,学校的教育者们要根据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以孝心教育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出发点和突破口,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和孝敬老人等孝道美德教育给学生,这种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在学校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能够将这种学习效果带到社会和家庭,产生良好的教育辐射效应。

参考文献:

孝在我心中作文篇4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按照xxx安排部署,结合《xxx》相关要求,在全局组织开展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之孝行机关创建活动,现根据我局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和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xxx中心工作,以孝道文化为纽带,通过开展一系列人文关怀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局党员干部思想道德水平,努力营造孝敬父母、扶老助弱、感恩社会的良好氛围,使“孝”字融入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在家尽孝、在岗尽忠”根植于2020年党建工作。全局广大党员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孝行机关创建活动中。

二、具体措施

(一)围绕“知孝”下功夫

在全局广泛开展孝道文化宣传活动,一是开展书记讲党课活动,各支部书记围绕“孝”讲一堂生动的专题党课。二是开展作品征集活动,在全局征集与“孝”有关的作品,可以是摄影、书法、文学等多种形式的作品。三是开展“敬老孝老模范标兵”评选活动,在全局评选模范标兵,树立榜样,利用榜样作用带动全局党员干部“知孝道”。通过一系列活动,大力实施孝道文化传播,引导党员干部知孝义、讲孝德。同时,充分发挥“阵地”作用,通过走廊、宣传栏、电子屏等展示孝道文化,打造具有我局特色的“孝道文化长廊”,营造孝道文化的宣传氛围,形成“人人讲孝道,人人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二)围绕“行孝”下功夫

立足日常,从小处着眼、小事着手,在全局广泛开展“孝行十个一”活动,即“带父母做一次健康体检、为父母添一套贴心服装、帮父母做一顿可口饭菜、给父母发一个暖心红包、陪父母唠一次家长里短、教父母练一套健身体操、陪父母看一场戏曲电影、向老人做一次成长汇报、与老人照一张全家合影、帮父母圆一个未了心愿”实践活动,日常打卡,在全局形成争先行孝的良好氛围。利用党支部、党小组互相积分评比的形式,选出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局党组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表彰。

(三)围绕“节孝”下功夫

把握重要节日,开展各具特色的节日活动,形成“每逢佳节倍敬老”的良好风尚。一是在中秋和春节等传统节日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干部,送去良好的祝愿,营造浓厚的敬老孝老、幸福祥和的节日氛围。二是在“五一”、“七一”、“八一”等重大政治节日走访慰问“老功臣”,让他们享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崇高荣誉。三是把每年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所在的月份定为“敬老月”,集中组织开展系列敬老孝老活动。通过一系列节日活动,让孝道文化根植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心,让老一辈真正感受到孝道文化的美好。

(四)围绕“延孝”下功夫

充分利用我局有利平台,开展孝道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社会活动,一是依托扶贫工作,将孝道文化向农村延伸。广大党员干部要视百姓如父母,与扶贫的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开展结对助困活动,用孝道文化打造乡村敬老爱老、扶老助弱的道德风尚,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贡献力量。二是依托“共建小区”,将孝道文化向社区延伸。利用张贴孝道文化宣传图片等形式,在有条件的社区、居民楼道、文化广场,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脍炙人口的孝道文化阵地,提升社区孝道文化软环境,让小区居民不仅感受到共建工作带来的物质变化,同时也享受孝道文化的精神食粮。三是依托日常工作,将孝道文化向企业延伸。动员企业开展“知孝道、践孝行”活动,倡导“责任心源于孝心”、“百善孝为先”理念,助力企业文化品牌打造。达到以文化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四是依托志愿服务,将孝道文化向社会延件。发挥我局党员志愿服务队示范和引领作用,深入公共场所开展有针对性、各具特色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对老年人群和弱势群体从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法律援助、文体健身、节日探访等方面进行特色帮扶,不定期深入敬老院、光荣院等开展“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将孝道文化成果向社会延伸。

三、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科室要把孝行机关建设提上日程,与业务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积极制定活动方案,按照部署开展各项活动,为孝道之乡创建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孝在我心中作文篇5

关键词校园文化;孝文化;以德治国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078-02

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占有重要位置。“夫孝,德之本也。”在校园德育建设的过程中,应包括孝文化教育。青少年时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应依托孝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流传,就是把孝文化作为教育资源的范例。学校德育工作也应推广孝文化,让孝文化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孝道,了解孝俗,感知孝文化,更好地实现德育的实效性。

1认识孝道,了解孝俗

中国的传统孝道文化资源丰富而深厚,了解其源流,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弘扬孝文化。孝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孝”字本身就能体现出孝文化的精髓,其上部是一个省略了笔画的“老”字,下部为“子”字,像是子承老人之手,扶侍老人行走之貌。仅从“孝”字的字形来看,就能形象地表示出两层涵义:上辈的父母,应该护佑下辈的子女;下辈的子女,则要孝敬上辈的父母。也就是为父者要慈,为子者要孝,即父慈子孝之意。

对于传统的孝道我们要以去芜存菁,以扬弃的态度加以继承。从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孝文化,在中国社会中主要起了一种稳定作用,在促进家庭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家国和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每个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着它的两面性,传统孝道也不例外。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于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二十四孝故事”人们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争议,有些甚至被认为违反了人性的封建糟粕。例如“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则故事,时至今日,就被认为是对孩子的极大侮辱和不尊重。传统孝道中的“愚孝”成分与明显不科学、违反人性的地方,我们不应该盲目推崇,但其基本的道德核心却无疑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所以,今天我们读“二十四孝故事”当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们也或许并非看重这些形式,而是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人世间“孝”的重要。

2走近孝子,树立典范

孝道教育不是简单的“告诉”,而应淡化教育痕迹,润物无声,利用众所周知的人物、事件创设适合孝道教育的情境、氛围,为孩子树立孝行为的榜样,进而以榜样来指导学生的道德生活。古有董永“卖身葬父”,黄香“冬温席,夏扇枕”,以及“唐媳乳母”“卧冰求鲤”等孝道故事,至今感染、影响着很多青年人,要人们学会感恩;今有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斌强: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的事迹,同样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陈斌强,一名平凡的初中语文教师,用他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他心中的孝和他的不平凡。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含辛茹苦独自抚养自己长大的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而且做到了工作与孝敬母亲两不误。

孝道楷模都可以用来作为孝道教育的良好素材,就其对学生心灵震撼力还是长远的影响力而言,都是抽象、枯燥的文字所无法比拟的。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完全可以运用这些生动的故事来传扬孝文化,让学生在浓烈的氛围中沐浴“孝文化”,走进“孝文化”,使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美德在他们思想底蕴中生根、开花。

3注重体验,感知孝道

积善成德,积跬步以至千里。良好的道德品质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做起,应当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成为自觉的责任和义务。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组织引导学生少而学,壮而行,终生以之,这样才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果没有实践的支持,情感的体验,将永远停留在口头上。“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从小若知爱父母,爱兄弟姐妹,爱周围的人,长大后就会很自然地爱国家,爱社会,一定程度上说孝心可以规范孩子的行为。

学校孝道教育应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上学时向父母长辈道个别,放学见到父母长辈问个好;给父母搓搓背捶捶腿、倒杯水;母亲节、三八妇女节、周末确定为学生的“孝敬日”;倡导九九重阳节看望老人等。利用晨会、班队会、校会、墙报、广播等开展孝文化活动。各班制定礼仪规范。如在班级墙报开辟“孝敬”专栏,要求学生在栏目中填写相关内容,如: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你今天离家和回家与父母打招呼了吗?你本周帮父母做了几件力所能及的事?等等。

4家校结合,深化认识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园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与父母生活时间长,和父母有天生的亲和力,以此为切入点,德育工作更容易步入正轨。学校孝文化建设要通过“学校主课堂、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三位一体,形成一个广阔的立体教育空间。在孝文化教育方面,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图窗、黑板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络等载体,做好广泛的宣传和发动工作,营造一种“崇尚孝道,感知孝文化”的氛围;还要充分重视并发挥好“家庭小课堂”的作用,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专题讲解孝文化,明确家长在孝文化方面对子女教育的要求,要求家长自觉担负起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的责任,努力树立良好的家风并将它同培养子女和改善社会风气紧密的联系起来。

孝道是道德的一部分,源于对他人的关怀、感恩和爱。“今日孝进课堂,明朝德行天下”。传承孝文化是新时期学校道德建设和时代的要求。相信在孝文化氛围中,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会相应提高。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抓好孩子的孝道教育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易连云.重建学校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孝在我心中作文篇6

关键词:孝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和根本。如何把优秀的传统道德与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与社会的需求相对接,如何与单位的文化相契合,让它成为一个单位的飞翔之翼,是摆在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孝文化认知

“孝者,德之本也。”孝文化在夏商时期“由礼入法”,成为人人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到了周朝,孝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确立了“以孝治家”和“以孝治国”的职能。汉王朝的治国方针就是如此,同时“孝”文化也是汉代以后中国主流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渗透到了社会、单位、家庭、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在《孝经》中“孝治章第八”里面,孔子对“以孝治天下”作了专门的论述。

孝是人世间一种高尚的美好情感,其本职是爱,是责任。有爱就有孝,知孝会尽责。其表达方式是感恩,其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部分人员职业道德明显“滑坡”。笔者认为,在用法律、法规、制度、纪律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建设、道德教育,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是最佳方式。

二、孝文化的积极作用

人们常说,一年发展靠机遇,十年发展靠制度,百年发展靠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竞争的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过去的技术、硬件等演变成了用文化来推动一个单位的发展。所以,现如今“孝”已经成为诸众认同并信守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内涵,并由家庭逐步扩展到单位企业当中,从而演化成一种指导员工行为的巨大推动力。“孝”文化彰显出来的潜在力量正如日中天般的为单位企业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个单位生存发展的秘诀离不开社会责任,如果一个单位没有担当,责任心、公益性不强,它必将走不远。一个单位的发展依赖的因素很多,例如制度、思路、执行力等等,但道德保障是最基本的核心要素。其中孝道教育,成本最低。

如果一个单位企业忽视了道德教育,必然会形成“物质富有,精神贫乏”的畸形,出现了“道德危机”,单位的风气也会受到污染,发展的风向也会跑偏,人们的价值观也会扭曲。也就可能会让“问题奶粉”、“染色馒头”事件重演。单位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孝道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行为素质,将对单位风气的净化、单位文化建设工作和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学大师翟鸿?教授曾讲到: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治天下。因此,一个单位应该以孝作为道德建设的基点。只有把孝道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各项工作才能有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孝文化之于管理

以孝文化作为单位文化的推动剂、助燃剂,就要移孝于忠,培养员工对单位的忠诚,孝是忠的基础,忠是孝的升华。要把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单位的发展上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单位的建设中去,激发员工为单位的建设和发展自觉自愿地贡献自己的心力才智。

推行孝道教育能提高员工对一个单位企业的忠诚度。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孝文化在当代的表现形式。作为员工,对单位企业我们要心怀感恩。单位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待遇和物质生活保障,更为我们构建了展示自我价值的舞台。单位是由每一个员工组成的,大家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每一个人都肩负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成败兴衰的责任。因此,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再进一步归纳来说,责任感本质上来自于感恩。在一个单位中,有的人把工作当作负担,当作养家糊口的苦差事,从而敷衍塞责,不会尽心尽力地认真工作;而有的人心存感恩,把工作看作是一种恩赐,一种享受,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依托,当作事业来做,因而更加负责,爱岗敬业,人生的道路也越走越宽,事业越来越成功,同时也会对单位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利润。

在一个单位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每个人既是耕耘者又是受益者,单位与个人是鱼水相依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要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妥善处理利与义、长远与当前、大家与小家的关系,立足当前看长远,联系单位看个人,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单位的“大河”与个人的“小河”的各种利益关系。一定要认识到没有单位的发展谈不上个人的进步,“大河”无水,“小河”不可能长流。单位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大家,“大河”有水“小河”才能满。要克服各自为阵的本位主义思想,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发扬奉献精神,珍惜单位“大家”发展的成果,努力为单位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个人忠于单位,从单位中获得利益;单位反过来照顾员工,充分肯定和发挥每个员工的价值,创造充分的条件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树立共同的价值理念,激发他们的斗志,从而能够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换取企业的发展。这就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战斗的集体,它一定能不断发展壮大。

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著名的木桶理论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间接地反映出一个单位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团队精神。有了忠孝的思想,每个员工就会将对父母的孝敬、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女的责任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对事业的责任、对同事的友好,每个员工就会以单位为家,员工之间的关系也会更为亲和、融洽。在单位内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们为了达成单位的目标而努力地与同伴配合,大家上下一心,全心全意维护单位企业利益。因此,孝文化不但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并且能实现精诚团结与合作。

试想一下,一个人连含辛茹苦拉扯自己长大的父母都不感恩,都不赡养,很难想象他会给别人多少爱,能为社会、为单位企业有什么样的付出和贡献。

“鹿乳奉亲”、“卧冰求鲤”都是孝文化的典范。人类的血脉中有一种情感叫至孝,它的核心就是责任和感恩。员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努力报答企业,尽力服务社会;企业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服务顾客,回馈社会。同时,企业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追求利润只是一个单位企业的基本目标,更高层次的目标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服务社会,报效国家。这就体现了向广大消费者和国家尽孝报恩的思想。只有这样,单位才会得到政府、百姓、社会以及公共媒体的认可和赞许,取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

孝在我心中作文篇7

关键词:孝文化;德育;学校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孝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在古代视孝为一切道德之基本,“孝者人之本也”。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扬孝文化,让学生在浓烈的氛围中沐浴“孝文化”,走进“孝文化”,使中华民族孝敬美德在他们的思想底蕴中绽放。

一、提倡孝德有利于校园的稳定

学校道德教育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孝文化教育是道德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学校要把孝文化引进校园,将孝文化融于学校德育大课堂之中。“孝为德先”,以德育为平台,以德立孝,走出一条以孝育德的育人之路。孝亲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珍贵遗产,以孝亲文化为内容,依故事、报栏、动漫、网络等多种形式来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他们对父母孝、对同学爱、对老师长辈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继承和弘扬孝亲思想,对促进校园和谐、维护校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倡孝德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不敬,还能指望他对别人付出爱吗?还能指望他对集体、对祖国的热爱吗?相反,一个孩子如果有孝心,就会“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久而久之,孩子的行为就会越来越规范了。《吕氏春秋・孝行篇》:“故爱其亲,不敢恶于人;敬其亲,不敢慢于人。”意思是说要爱自己的父母,不敢对他人父母有一点厌恶,因为那样引起的恶果会伤及自己的亲人。要敬自己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父母有一毫怠慢,因为慢待他人,那么他人也就会慢待自己的亲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孝文化,收集典型,树立榜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提倡孝德可以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我们站在社会转型期的十字路口,社会、家庭、电视、不良书籍、互联网等,促使了信息渠道的多元化。而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发育成熟、心理成长相对滞后的阶段,面对不良诱惑,他们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科学的是非观,各种安全事故频发,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保全身体以至发肤,是孝行的起码要求,是最初步的践行孝道。敬养父母以保全身体为前提,若是毁伤身体,自身残疾,就不能尽到敬奉父母的责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告诉学生,要做到孝,首先是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人之行莫大于孝”。生活中,既要不断了解自我防护知识,还要时时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警惕,这是孝敬长辈的第一步。做不到这一步,让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一定会让父母亲人担心不已,又何谈孝敬呢?

四、提倡孝德可以增强学生的宽容之心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养育成本的不断提升,导致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家里的“小太阳”,从小感受的是唯我独尊的地位,不尊重长辈和周围的人,蛮横、自私、任性,缺乏宽容之心,在社会交往中就出现了严重的障碍。反映在同学关系上,遇事争吵不礼让,常常因小事而激化矛盾,甚至打架斗殴。《弟子规》里讲,“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句话告诉我们,父母有过错我们可以指出,但要照顾到父母的心情和尊重,和颜悦色地指出来。从对父母的过错中去体会人际,推而广之,在生活中,不论在什么场合,面对的是什么人,都应该注意良好的沟通,即使是理在自己的这一边,也不能得理不饶人,而应注意保持人与人之间和谐的良好关系。这一点,也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积极提倡的品德。

五、提倡孝德可以促进人才的培养

孝在我心中作文篇8

论文摘要:当今孝的观念和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生了显著的交化,以传统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孝道思想在应对这种社会变化的时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佛教中孝道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影响和价值。《盂兰盆经》作为影响力很大的佛教经典孝经之一,其中的思想值得我们认真的思索和研究。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传统的孝道思想仍然有一定积极的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冲击这种影响力在逐步减弱。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挖掘中国宗教思想的宝藏,为中国传统孝的思想提供更多的、有益的理论补充。佛教中“孝”的合理思想对当前我国社会重新树立新的孝道观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浅析佛教经典孝经《盂兰盆经》中的孝道思想。

一、当今社会孝道观念的变化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孝文化存在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封建宗法制度盛行,家族和家庭对社会和个人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族长和父权往往分别是家族和家庭的中心。由于社会的封闭和当时社会生产力条件的限制,个人往往对家族和家庭有很深的依赖。但是,在当今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现代社会里,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社会日趋开放,人们有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人不再是无法冲破家族和家庭束缚的孤独的人。因此,家族和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和作用明显下降,甚至消失,家庭本位逐渐让位于个人本位。人们传统的孝道观也随着社会基础的变化发生了质的转变。

随着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普遍推行,两代人思想的隔阂加深,甚至出现了沟通的障碍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传统“孝”思想的影响进一步削弱了。具体表现为:1.不再笃信家长的权威。由于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孩子知识的获得不再是简单的通过家族或家庭的言传身教而往往是通过社会来获得。家长对孩子知识的权威性有所下降,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家长在孩子生活中的地位,由此,造成了孩子对家长的质疑,甚至不尊重。2.社会流动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隔代和多代家庭的结构出现了瓦解,夫妻二人世界的生活成为社会的主流。由隔代或多代一起共同生活发展到夫妻和孩子一起生活,这直接影响了孝的观念和意识的传统。

在全球化大潮的推动下,西方思潮冲击着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孝道观。西方具有与东方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古希腊罗马时期,幸福论者将个人的快乐作为最高的行为准则,德行论者强调普遍的理性、知识和禁欲。因此,不论是德行论者还是幸福论者对于所谓的“孝道”都是十分淡漠的。中世纪的西方社会以信仰取代感情,以神性取代人性,在一个以上帝为核心的社会里,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情孝道受到无情的压抑。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开始崇尚极端的个人主义,在虚假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掩饰下,往往孝的观念淡薄。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影响西方的同时,西方的一些观念也在影响着中国。

二、《盂兰盆经》中的佛教孝的思想

1.孝与众生、大众的教化。在《盂兰盆经》中充分体现了大众的力量,如《佛说盂兰盆经》中说:“时佛敕十方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当须十方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在这里它借助了六合众僧的形式突出了广大众人在宣扬孝道中的作用。在当今社会里,可以通过借助全体群众的力量来宣扬孝的思想,提倡孝的风气。风气的提倡和孝道的宣扬离不开教育,佛教很注重教化的作用,佛经本身就是教化的工具,《盂兰盆经》是佛在祗陀太子的花园中为大家讲解的。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宣传孝的手段很多。但关键并不在于各种手段和如何宣扬,关键在于孝的思想是否能够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尤其是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中,孝的提倡本身就是和谐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联系了我们日常百姓的小家,又联系了我们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家。

2.孝与人性、敬畏心。在《盂兰盆经》中并没有回避人本性中自私的一面,通过目连尊者母亲的行为突出表现了人性的自私。目连尊者母亲得到食物时“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揣食”这一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人的吝啬不舍、只为自己、自私的本性。而得到的报应是“食未人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佛教中强调因果循环和因果报应,正是目连尊者母亲种下的吝啬的“因”,从而导致了恶报的“果”。佛教正是利用人们对地狱的恐怖,使人产生敬畏心,从而达到震撼人心灵的目的,使人能够尽心行孝。在当今社会中,虽然我们大力提倡孝的风气,进行孝的教育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对不孝恶行的惩罚是非常有限的,并不足以震撼人的心灵。

孝观念的建立,是在孝的风气提倡之上的。而风气的提倡往往是利用人本性中善的一面,挖掘人善的本性,往往是从如何抑制人恶的一面开始的,而恶的抑制不是简单的说教可以达到的。因此,佛教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非现实的地狱来惩罚人们的种种恶行。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理性地面对不孝的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系统化、法律化和规范化的社会惩罚体系。

3.孝行与孝心。佛教经典中在宣扬孝行的同时,更注重孝心,强调行和心的统一。中国佛教孝道认为,不仅要以“敬”报答父母恩,而且要以“德”报答父母恩,更重要的是要以“道”报答父母恩,只有理、行同修,才能达到真正的大孝。并提出父母去世时“三年心丧,临丧宜哀”的主张,以显示告诫佛徒不忘世情、慎终追远的孝道思想。《盂兰盆经》中也间接反映了这一思想,在该经中目连尊者并不只是在行为上祭拜过世的父母,而是从内心里牵挂着已经过世的父母,通过佛祖的指点,最终解救生在饿鬼中的亡母。

在当代青年中,尊老、敬老、养老的观念逐渐形式化,子女往往只是从物质生活上关心老人,忽视了从内心和精神上关心父母。老人更需要得到的是子女和晚辈的“精神赡养”,也就是子女除了满足父母的物质需要外,还要从内心和精神上关心父母,这也正是当今社会所缺乏的。

“精神赡养”应该是我们当前社会所重视的孝道核心思想。孝行和孝心二者真正的统一,才是我们社会所提倡的真正孝道。

4.孝与身心的和谐。佛教追求脱离现实的苦海,追求永恒的快乐,这种快乐的追求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是通过自己帮助众生带来更多的快乐,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这一点从《盂兰盆经》中可以体会得到,如“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事自然”。这是讲有孝心的儿女们,为了报答父母恩情,发心供养大德高僧,使现生已经去世的父母以及六亲眷属,都能够解脱痛苦,自然快乐。孝道本身作为一种善的行为,使别人获得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快乐和身心的愉悦。

三、《盂兰盆经》中孝道思想对社会的广泛影响

盂兰盆会是中国佛教每年七月十五举行的一种仪式,在民间有一定广泛的影响,其根据来自佛经《盂兰盆经》。盂兰盆会作为佛家一种独特的对去世父母行孝的方式,很受推崇孝道的中国人的欢迎,并与中国传统的鬼神观念融合,成为一个独特的民俗节日流传于中国各地,并逐渐演变为佛家最盛大的仪式和节日之一。

另外,由于《盂兰盆经》中目连救母的故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传奇色彩,再加上中国人有着重视孝道的文化传统,因此,目连的故事广泛流传,成为中国历代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题材。目前最早的文学性文本可能是从敦煌出土的《目连变视孝道的文化传统,因此,目连的故事广泛流传,成为中国历代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题材。目前最早的文学性文本可能是从敦煌出土的《目连变文》演变而来。历代戏曲中以目连传说为题材的剧目包括:宋代的《目连杂剧》、元代的《行孝道目连救母》、明代的《目连救母劝善记》、清代的《劝善金科》等,民间创作还有宝卷《目连三世宝卷》、《目连僧救母》鼓词等。有人称目连的故事为“中国的《神曲》”。只是到了近代和现代,目连救母的故事影响力才逐步减弱,但是在广大农村和佛教徒中还有一定影响。

四、《盂兰盆经》中孝道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从学科意义上讲,必须对孝的思想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研究,以达到科学的认识。目前学术界主要从生理学、心理学和伦理学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没有从宗教学,尤其是佛教的角度进行详细的研究。《盂兰盆经》作为佛教经典的孝经之一,具有广泛的影响和理论代表性,因此,本文对《盂兰盆经》中和社会现实有关的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从哲学意义上讲,对佛教中所宣扬的孝道的研究补充和发展了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上的空白。西方哲学从理论方面动摇了人们传统的孝的信念。传统孝道是朴素的,不需要什么具体的解释和论证,而现代西方理性主义哲学坚持追究一切现象的最终依据,一切都必须做出科学的说明,并使之接受逻辑的检验。

而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尤其是后现代主义思潮,从根本上否认有认识真理的可能或真理的存在。他们认为道德既不能被认识,也不能被确认,伦理学中不存在认识问题,不存在道德的客观标准,所谓道德仅仅是个人任意性的选择。这样,就完全堵塞了对孝道的认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在论及人类社会时,主要强调阶级关系,并没有涉及孝的思想。因此,我们需要在研究传统的儒家孝道的同时,对佛教孝的思想进行深入的、全面的研究,丰富西方哲学伦理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佛教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宗教之一,拥有众多的信徒,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如何积极利用佛教在广大信徒中的影响力,发挥佛教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深入研究佛教对社会积极作用的突破点。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启示,社会的和谐是我们当前研究首要的关注点,而以孝的伦理观念为核心的家庭和谐是人自身和谐得以实现的基础。佛教中孝道思想对家庭和谐和人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佛教经典《盂兰盆经》中的孝道思想的影响并分析其内涵来诠释当前社会中孝道问题,从而,通过佛家经典研究从另一个视角来关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孝在我心中作文篇9

关键词:孝友文化;把握理念;搭建平台;灵动课堂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07-2

有学者说,“一流的学校做文化,一流的学校靠文化”。孝友中学始创于1905年,是常熟最早的中学。孝友百年,始终传承着“孝”“友”为精髓的德治精神,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又该如何传承“孝友文化”,绽放时代光芒?学校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文化强校”“特色扬校”的兴校思路,并把“以生为本,培养有孝友特质的学生”和“形成鲜明孝友文化特色,使百年老校变成百年名校”列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为此,孝友人齐心协力,共同奋斗。

一、把握理念,明晰“孝友文化”内涵

1.“百善孝为先”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可见,中华文化中孝的观念不只是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广至德章·第十三》曰:“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一切善行从孝开始。以孝为原点向外发散,对国家的孝顺就是忠,对兄弟的孝顺就是悌,对朋友的孝顺就是义,乃至对众生的孝顺就是仁。小孝治家,中孝治校,大孝治国治天下。孝友中学的校训是“孝贯人伦,友睦天下”,希望通过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从“孝”出发,以“孝心教育”为基点,打造“和谐孝友,幸福教育”。

2.“独学而无友”这是《学记》中的一句名言,其后果是“则孤陋而寡闻。”《论语·述而》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爱因斯坦也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可见,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容易导致知识狭隘,目光短浅。不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又警示我们要慎重交友。明代学者苏浚在《鸡鸣偶记》中说:“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故要交益友,远离损友。孝友中学提出“至孝至友、共铸特质、携手发展、共享成功”的办学理念,希望通过构建灵动课堂,建设团队文化,促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形成多种形式的互动,倡导广交有志之友、有识之友、有德之友,从“与书为友,与人为友,与大自然为友”出发,在阅读中,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思想,分享快乐,共同提高,最终成为“讲文明、重诚信、守道德、善合作、会创新、宽视野”的具有孝友特质的人。

二、搭建平台,扎实开展孝心教育

1.开发校本课程,规划孝心教育

学校将围绕“孝”、“友”二字,开发一系列校本课程。课程按照孝敬教育、关爱他人教育、责任教育三个层面,涵盖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尊敬老师、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感恩社会、知恩回报、热爱祖国、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等十个方面,贯穿于初中三年的全过程。目前,我校已编写校本教材《孝友德育》,内容包括德育规范、每周一字、德育故事三部分,“德育规范”部分包含《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等内容,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制度等;“每周一字”包含精心挑选的52个与人的品格相关的字,如“孝”、“爱”、“仁”、“善”等,并分别诠释了其中的含义,以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品行。“德育故事”分两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如“孝感动天”、“鹿乳奉亲”,以及当代人的孝心故事,如“洪战辉”“用爱延续父亲的生命”等。

2.丰富实践活动,落实孝心内容

学校积极寻求切入点,分层次、分步骤做好“学孝知、感孝心、践孝行”三件事。一是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做好“学孝知”文章。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精心收集以“孝心”为内容的素材,分类归纳整理,编写校本课程,立足课堂教学,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思想品德课等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孝心美文、倾听孝心故事,把孝心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全方位系统学习孝心教育有关知识。二是以教育活动为平台,做好“感孝心”文章。立足实际,活化活动载体,组织征文、演讲、书画比赛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孝心教育活动,使学生深刻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唤起学生的“孝子之心”。三是以实践体验为平台,做好“践孝行”文章。坚持知行统一、重在实践的原则,积极引导广大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把孝心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让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善待他人、回报社会、保护自然的良好风气在学生中日益浓厚。

3.装点育人环境,彰显孝心文化

在育人环境建设方面,追求静态和动态文化的和谐统一。将校训及校园“三风”置放在校园中突出显耀的位置,成为孝友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和动力;香樟枝杈上的鸟巢,仿佛在告诫我们:爱护动物就是珍爱生命;花坛草坪间的醒示牌,向你在友爱地提醒: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楼梯、楼道内的学生书画作品在翰墨留香中宣扬着“入孝出友”的人伦美德;学友精英榜前,闪烁着追求和向往的目光;展现传统美德的德育长廊体现着“让每一面墙壁说话”的思想。校史陈列室,“正、德、爱、孝、友、敬、诚、信、礼、勤”等十个字做成的文化墙,孝、廉教育碑石,以“诚、敬、勤、朴”命名校园建筑……美化的校园生机盎然,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效,让“每一片土地都让孩子留恋,每一个角落都让孩子驻足,每一条小道都能育人,每一个景点都能抒情”。生活和学习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校园环境中,广大师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思想得到了升华。

三、灵动课堂,精心熔铸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是指团队成员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并为完成团队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潜意识文化。这种文化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灵动课堂”是基于生命本质的,在优化教育教学各要素的基础上,促进师生共同实现生命健康成长的课堂。构建灵动课堂,将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发展共同体,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1.明确目标要求,形成团队理念

学校的办学思想、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等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孝友文化”的确立将引领孝友人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明确崇高的方向发展。“孝贯人伦,友睦天下”的校训体现着“至孝至友、共铸特质、携手发展、共享成功”的孝友精神;“诚实、务实、严谨、创新”的校风,凝聚着全体孝友人治学求知的精神,成为他们奋发图强、永攀新高的不竭动力。学校坚持“每一位学生都有个性,每一位学生都有潜能,每一位学生都能走向成功”的学生观,把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给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充分自主发展的空间,让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和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与提升。学校“办成有文化底蕴、有个性特色、有品牌优势的一流名校”的办学目标,将学校的质量放在人民利益的天平上,凸显教育对社会、对国家的作用。“敬业、求真、启迪、爱生”的教风树起了当代教师灵魂的标尺,重塑了新时代教师的光辉形象。激励教师成为“学生思想的启蒙者、学识的引导者、行为的示范者、成功事业的合作伙伴、最亲密的朋友”。“立志、守纪、博学、奋进”的学风,勉励孝友学子学会做人,追求新知,苦练内功,提高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孝友特质的、能适应社会、报效祖国的人。

2.树立人本思想,优化团队管理

学校管理突出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文化特质,重视管理团队的建设,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完善组织网络,优化团队管理,以激发全体孝友人的主人翁意识。首先,认真规范和完善了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如出台了《孝友中学教职工绩效考核工作意见》、《孝友中学教师师德考核条例》、《教师月考核办法》、《教学成果奖励方案》等一系列适应新课改的管理制度,内容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其次,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网络,使学校各部门既各司其职,责任到底,又相互配合,齐抓共管,有效地完成各类教育教学任务。第三,创新工作思路,把制度管理与情感内化结合起来,坚持用制度约束人,用情感凝聚人,用机制发展人,使师生在互动的管理环境中得到共同发展。学校坚持“以师德引航、以培训提升、以机制凝聚、以服务保障”的“四以方针”,鼓励广大教师争当名师,由此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德才兼备、敬业创业的名师团队。关注学习过程,强化科学管理,重视德育活动,丰富活动载体,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促进了学生群体的发展。总之,学校在充分关注人的发展得前提下,从优秀群体建设、科学规范管理、学校特色发展三方面入手,致力于校长职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科学发展。

3.注重互动合作,落实团队行动

孝友中学以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提升“诚信、务实、严谨、创新”校风的内涵,以建设优秀教师团队促“敬业、求真、启迪、爱生”教风的建设,以发展学生群体促“立志、守纪、博学、奋进”学风的建设。

孝在我心中作文篇10

关键词:孝文化;韩国;传播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57-04

一、孝文化在朝鲜半岛的早期传入与传播

我国的儒家文化具体是何时传入朝鲜半岛的,对这个问题目前尚无已证实的确切资料。但由于韩国历史上自古以来一直到李朝时期1443年其本国文字韩文的创立(1446年正式推行),这期间其语言与文字长期分离,因而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汉字的传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家文化也渐渐传入朝鲜半岛,由此孝文化也自然而然地传入了朝鲜半岛。

在古代韩国,进入封建社会即三国时期时,在地理位置占优势等的情况下,高句丽成为三国中最早输入中国文化的国家,高句丽的小兽林王首先分别在中央和地方设立儒家文化的教育机关――“太学”和“扃堂”。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为了解决国家的统一和国防问题通过高句丽引进儒家文化,起初时主要把精力放在建立国家体制和各种典章制度上,因而着重吸收孔孟原始的儒家文化典章制度,之后于公元4世纪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儒家文化教育制度。新罗位于朝鲜半岛的东南部,由于相对偏僻,儒家文化传入相对比较晚[1]。新罗时期,以通过对选的人才进行孝悌和忠臣的教育而起到治理国家作用的青少年组织――花郎道组织的宗旨要义之一便是“侍亲以孝”,孝道精神随着花郎道精神在朝鲜半岛被广泛传承。在三国时期开始设立的儒家文化教育机关“太学”和“扃堂”里教授的儒家经典主要有《论语》、《大学》、《中庸》、《礼记》、《春秋》等,这些儒家经典里记载的“孝道”思想,内涵丰富,从家庭中的恭敬顺从、侍养父母到移孝为忠,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孝思想作为三国时期统治理念的中心思想,由孝与忠维持国家秩序,在克服统治国家的各种困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公元676年,新罗先后灭掉百济和高句丽后进入了统一新罗时期,成为了朝鲜半岛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公元682年,神文王二年朝廷设立了中央国学,并且在8世纪中叶,将国学改为太学监,设置各科博士及助教,定必修科目为《论语》、《孝经》[3]。之后景德王在太学监里设三科,《孝经》是三科共同的必考科目。孝悌成为了教育的目标,忠孝教育也由此被一般化[4]。

进入高丽时代,佛教被定为国教,儒学处于了社会思想的支流,但并未遭到统治者的排斥。高丽时期为了强调儒教教育,制定旌表制表彰行孝者,鼓励孝伦理的实践。高丽王朝在官吏的录用上也实行孝廉制度,对于孝德出众的人可以特别录用为官。高丽时期还效仿《唐律》,制定、实施《高丽律》,用来处罚不孝之人。到了高丽末期,由于频繁遭遇外侵,出现了武臣叛乱、奴隶农民叛乱等,此前确立的孝文化思想进入了衰退阶段。而后随着佛学带来的社会弊端的逐渐突出,儒学又开始被统治者进一步重新重视。为了改变当时民心涣散的局面,必然要求有助于社会革新的新的指导思想的出现。于是,宣扬符合伦理的民族精神的学说――朱子学出现了。朱子学它不仅在理论上追求忠孝,并且把其深入到实践上。

到了李朝时期,由于太祖李成桂是以高丽朝重臣的身份通过篡位实现的改朝换代,为了稳定社会秩序、稳固人心,李朝“推儒斥佛”,设立儒教为国教,以“朱子学”为核心,确立“朱子学说”为唯一的正统思想。朝鲜时期出现了大量体现孝观念的文献,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孝子、忠臣和烈女的顺序进行具体事例列举,让人们认识到孝是政治、社会秩序的根本规范。朝鲜时期有两位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一位是李辏另一位是李珥。李臧汛啃⒑腿仁作为人伦思想强调,他认为“孝是所有行动的根源。”在他的《戊辰六条疏》、《修身十训》和《礼安乡约文》等著作中都强调了孝的重要性。直至李晔逼谛⑺枷胱魑政治、社会的规范已被系统化。李珥则建立了“听溪堂”,率集所有同宗族人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礼仪出发,美化家风,努力构建家族精神,在普遍缺乏家族精神的当时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他在其《正家》一书中,强调在家中对待父母的孝行是一切人际关系中最重要

的[4],并且孝思想在他的《裘梢e》一书中被集中体现,书的最前面便是以父慈、子孝、夫妇别、兄弟友和朋友有信来解读五伦问题,书的十章内容中包括立志章、事亲章、丧制章和居家章等篇章。朝鲜后期开始出现国文小说,作为朝鲜三大古典小说之一的《沈清传》讲述了孝女沈清为了帮助盲父实现睁眼见光明的愿望,自愿卖身做活祭品,因感动天帝在投江后被救,最终回到父亲身边使得父亲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该小说是以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口头传说为基础写成的,凭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和创作价值不仅在韩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至今仍深受韩国人民喜爱,可谓家喻户晓。在朝鲜时期,儒教的教诲被作为国教崇尚,这使得“三V五伦”的思想深入民心。孝在这时期作为实践伦理被提倡,儒教的生活方式在举国上下被普遍化。

二、孝文化在韩国近现代的发展

19世纪末以来,韩国相继经历了“甲午改革”,日本强占时期和临时政府等动荡而艰难的时期。西洋伦理价值观开始传入,封建身份制度和科举考试都被宣告废除,专门教授儒学的成均馆、四学、乡校、书堂等各式学校也逐步被西洋化,但是儒家孝道观念以形式上约定俗成、思想上根深蒂固的特点,在人们的坚守下仍被继承下来了[5]。大韩民国建立后,随着国内的稳定,自上世纪60年代起韩国的经济逐步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但伴随着的还有来自西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的大量涌入,社会努力向产业化、城市化发展,人民则力求向个人主义发展,各种变化迅速而多样。由于多种社会形态同时存在,矛盾重重,由此许多现代社会的病态现象也频频出现。整个社会的道德失范和信任危机,甚至优良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也被完全抛弃,这样的社会现状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和反思。韩国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首先深刻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从上世纪70年代韩国开始发起了孝道文化推广运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孝道文化推广运动至今韩国在全社会孝文化建设上的具体措施。

1.政府对孝文化推广活动的大力支持。上世纪70年代后,韩国发自民间的孝道文化推广运动使得韩国政府也对弘扬孝道文化重视有加,经过比较艰难且漫长的过程,在民间和官方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7月,世界上第一部奖励孝行的法律――《孝行奖励资助法》在韩国国会获得高票通过。这部法律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对孝行教育进行鼓励;对行孝之人进行表彰和资助;向父母等长辈提供居住设施,其中这里限于与子女共同居住的父母等长辈;对民间孝道推广团体提供支持和资助。《孝行奖励资助法》作为一部奖励法和推动法,其正文内容全部都是如何奖励孝行的计划和措施,并且奖励措施非常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6]。

2.家庭在孝道方面的教育。韩国的孝道教育体现在家庭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上。韩国的父母很重视培养子女的孝亲敬养的良好品质。韩国语类属于粘着语,其一大特点是它有发达的敬语体系,从这一点也能看出韩国是相当重视礼仪和长幼秩序的。在家中,晚辈与长辈讲话时必须用敬语。晚辈和长辈一起用餐一定是长辈先动筷子后,晚辈才能开吃。韩国也是一个有丰富酒文化的国家,成年后不男、女都比较能喝酒,喝酒时,一般都是晚辈给长辈或者社会关系的后辈给前辈倒酒的,也会有长辈给晚辈倒酒的情况,这时晚辈一定得双手托住杯子,低头很恭敬地去接受,很重要的是和长者一起喝酒时,晚辈不能就那样当着面喝,必须侧过身喝,并且在韩国,晚辈在长辈面前是不允许抽烟的。这些带有浓浓的孝和敬思想的日常行为教育都融在韩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们往往是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子女。

3.饱含孝敬之情的节日。春节也是韩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与我国有所不同的是,韩国的春节一定有茶礼仪式这项祭祖的重要活动。每年春节在外工作的人们都会在大年初一前赶回供奉祖先的长兄或长子、长孙家参加茶礼仪式,茶礼仪式在正月初一的清晨举行。遵循严格的礼仪形式,为了不忘祖先的恩德,全家人身着正装,摆上这一年收获的新鲜瓜果和自制糕点,诚心诚意的向祖先答谢,敬酒并许愿祈福。韩国人春节时的习俗拜年也遵循严格的礼仪形式,长者在家里的高位盘膝而坐,晚辈在长者面前下跪磕头,对于成年晚辈,长者则要低头弯腰答礼,对未成年晚辈就免礼,但要给压岁钱;平辈之间则相互跪拜。并且,与国际的父亲节、母亲节不同,韩国有双亲节(也叫父母节),在每年的5月8日,这一天作为子女一般都会给父母送上节日祝福以及自己精心准备的小礼物。在韩国,整个小学六年,每年的双亲节,教师都会为学生准备好康乃馨和彩纸,让学生们写一封给父母的信,引导督促学生在这一天感恩父母,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4.利用孝道发展文化产业。20世纪90年代,韩国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文化产业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中孝道产业化成为韩国经济的一大特色。韩国的生产厂家、商场,常常乐于把呼吁尽孝作为宣传的出发点,尤其是重大节日,常常推出孝敬老人的产品,还会发放“孝道商品券”等[7],并且韩国政府还为表彰对孝道推广做出重要贡献的企业设立了“孝子企业奖”。韩国被推向世界,变得备受世界瞩目,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必有韩流热潮的扩散。在影视、娱乐等方面文化产业相当发达的韩国的影视作品中,我们常能看到生动、细腻反映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场景,这些作品尤其能引起我们这些有相似文化背景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观众的共鸣,其原因在于韩剧的出发点便是儒家的核心八德:忠、孝、诚、信、礼、义、廉、耻[8]。

三、韩国孝文化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由以上韩国在发展孝文化上所采取的措施和融在韩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孝道文化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与借鉴之处。

1.政府做弘扬孝道文化的坚实后盾。政府倡导和支持的行为、思潮往往会成为社会主流,因此政府应该成为我国孝道文化发展的强力支持者。首先,我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合适的社会性奖励、资助孝行的成文规定,政府在国家文化建设的财政支出上,特地为其中的孝文化相关学术研究、孝行教育和孝行活动的实践增加一些每年定期的财政资助和补贴将很有利于孝文化在全社会的建设和推广。再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交流传播早已超越时空的限制,新闻媒体作为一个有力的宣传媒介,政府可以要求我国的重要新闻媒体平台定期进行一些孝道相关主题的报道,可以褒奖榜样力量,也可以反映我国在孝文化传承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等等。最后,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吸引、鼓励社会各界和各类企业共同参与孝道的现代化建设活动。比如,利用重要节日,尤其是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父亲节和母亲节等,在这些节假日期间,鼓励企业推出像“孝道观光”(即带父母去旅游)的一系列吸引尽孝的优惠活动,这些活动推出的最主要目的是引导人们在节假日尽量陪父母一起度过,而不是像如今社会常见的节假日人们往往只管个人的休息和玩乐。我国孝道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定离不开政府的倡导和各方面的支持。

2.发挥教育对孝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教育实施主体发挥教育对孝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主体一是以学校为代表的公共教育机构。首先是课程设置方面,不同阶段的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相应的礼仪和儒家经典中启示如何为人内容的课程;其次,在我国的中小学阶段,寒、暑假期间教师一般会布置读课外书的任务,教师可以布置阅读孝道相关书籍的任务,并且我国的课外书在编著时也应有意识地把包含孝文化在内的儒家文化内容以不同的题材、形式去编写;再者,学校因注重利用周边的社区环境,可以定期组织开展符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孝道实践活动,比如给小学生布置回家为爸爸妈妈做一件让他们开心的事的家庭作业,让中学生作为志愿者去敬老院帮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等等。总之,学校应有意识的以不同形式去开展传授孝道文化和引导孝道实践的活动。

主体二是家庭。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家庭教育尤其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树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日常生活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现场,父母应时刻提醒自己,作为家长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尊敬、孝顺父母,注重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而然也会学会孝敬这一美好品质。就目前我国的社会现状而言,家庭养老是最普遍也是最现实的方式,所以做好家庭教育工作,不仅能让家庭幸福,也是对解决当前社会老龄化严重问题的一大贡献。

3.⑿⑽幕与产业化充分有效地结合。产业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和必然趋势,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值得被传承下去的文化精髓,通过韩国我们可以知道优秀传统文化与产业化的共存其实是不冲突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我国也在逐步落实对文化产业的深化发展与扩充。在其中加入孝文化元素,把孝文化作为一个特色产业无疑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在当今社会,这不仅会符合人们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常常陪伴在父母身边想要通过一些其他方式进行补偿的尽孝心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开发多样而质量有保证的敬孝产品、提供丰富的孝道服务等来发展孝道产业市场。

4.从个人自律出发做一名现代孝道的践行者。顺应新时代孝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去做一个现代孝道的践行者。(1)把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作为孝道的出发点。由于父母的生养我们才得以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此番恩情何以忘怀,常怀感恩父母之心的人,往往是很自觉的孝道践行者。(2)让父母放心。越长大越要学会照顾好自己,无论身在何方,都很努力地生活,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其实已经是一种孝顺了。(3)让父母开心。尊重父母,发自内心真正地去爱父母,积极多做让他们开心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做的这类事情很多,如多陪陪父母;不在身边的话,每周至少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多多问候一下;每年他们的生日都牢牢记住,陪他们过生日;帮助他们丰富老年生活,可以教父母上网;还有每年带他们出去旅游;等等。现代的孝道都是需要我们从个人出发去行动、去落实的,所以这必然要求人们具备自觉和自律的品质。

四、结语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间社会已经逐步开始了对传统孝道的重新审视和弘扬推广,民间社会的传统孝道推广活动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如:学术界重新呼吁研究并正确对待孝道,不仅发表了大量研究著作和论文,而且还举办过数次国内和国际的专题研讨会;教育界的很多中小学都进行了有关弘扬孝道的教学教育改革,把传统孝道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专门弘扬孝道的民间组织,如中华慈孝推动委员会、中国老年基金会等;再者,在民间力量的推动下,党和政府也在《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党政干部处罚条例》等文件中加入了有关孝道的条目;还有,在评选全国道德楷模活动中,也把“敬老爱亲”作为五个大类之一。这些具体事例都体现了当今社会我国对孝道的传承和弘扬的重视度在提高,并且也在采取实际行动去落实。根据近些年的社会反响来看,这些举措是有成效的。我国在孝道建设上还有很大的上升发展空间,其发展力度也可加大,所以当代的孝道弘扬任务仍然任重道远。真正要实现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发展、军事强大,也包括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精神的重塑[9]。国家努力营造孝道氛围,每个公民从自身去落实孝道。孝道的意义最终必须体现在每个家庭成员自觉、主动地在行动上的落实,这才是真正的孝道,从自身的日常生活做起,用心去养亲、爱亲、敬亲、悦亲,每个人都会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孝子。如此一来,我们优秀的孝道精神一定可以被好好地传承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韩莉.儒家文化在朝鲜的传播与发展[J].沧桑,2014,(02):73.

[2]周峰,季志宏.中韩孝文化的异同及当代启示[J].前沿,2002,(02):122.

[3]朴钟培.中国文化在韩国的传播与发展[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2(1):44.

[4][韩].硕士论文<>[D].2001-02-28.

[5]朴钟锦.韩国人孝道观念的历史变迁及其特点[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03):178-179.

[6]韩广忠,肖群忠.韩国孝道推广运动及其立法实践述评[J].道德与文明,2009,(03):41-42.

[7]宫丽艳.论韩国孝道文化传承对中国的启示[J].学术交流,2014,(09):214-215.

[8]史少博,姜虹.韩国利用儒家思想进行“孝”教育[J].社会科学战线,2010,(03):12.

[9]肖群忠.传统孝道的传承、弘扬与超越[J].社会科学战线,2010,(03):1.

StudyontheSpreadandDevelopmentofChineseFilialpietyCultureinSouthKorea

moJie,DUHao,ZHanGYu,QUanLong-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