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想中的学校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8 23:39:41

我理想中的学校作文篇1

我理想中的学校就是每间课室都有冷气机。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下学习。学生们也会培养读书的兴趣。

接下来,校方准备手提电脑给学生们。那么,每位学生就有属于自己的手提电脑了,并不用与别班的学生共用了。而且,学校便不用设立电脑室了,直接在课室里上电脑课就好了。

除此之外,学校拥有两个分别深浅的游泳池。申的游泳池给高年级学习游泳,浅的则给低年级。校方还可以每三个月举办游泳测试。这样学生就那些溺水的人,当自己跌入水中时还可以自救。

我理想中的学校作文篇2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观

在全国上下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精神的同时,再一次认识到要保证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学习,充分结合实际开展工作。作为高等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更是责无旁贷,尤其是民办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服务和保证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其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融为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有其固有的工作规律和特点,还有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工作基本原则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有力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及一切工作的关系不是领导和指导关系,而是服务和保证关系,即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服务,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二、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的基地,其特殊的文化功能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创造广阔天地,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和潜能得以发挥成为一种现实。学生在参加校园科技艺术节、读书活动、体育活动等多层次的文化活动中,使自己深刻地认识到自身价值,了解和实现自己的个性潜能。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锻造下,学生的创造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与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发展有深远意义。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校园文化活动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完成培养人才的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项工作中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更是能突出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我们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载体,扎实有力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

1.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校园文化活动中经常会开展一些专业技能训练方面的活动,以往我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贯穿到活动中去,但是实际却非如此。如开展“八荣八耻”漫画展,学生即训练自己绘画的专业技能又深入学习和领会八荣八耻的内涵,只有学习领会才能创作出相关内容的漫画作品。

2.思想政治教育与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形式新颖的纪念活动,对学生进行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使其能入心入脑。如举办建国60周年图片展,由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整理图片、制作排版和现场讲解,不论是参与组织的学生还是参观的人都对祖国的发展成就有了深入了解。再如举办建党90周年演讲比赛,学生收集整理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的展示建党90年历史的宣传片,使观看者和采编者都很好地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重温党的历史。

3.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活动,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与之相结合。如到敬老院献爱心的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敬老的社会活动,到敬老院看望和照顾孤寡老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再如鼓励和引导学生利用假期打工和社会兼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感恩父母的思想。

4.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相结合。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党建工作新的着力点,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党建工作中经常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召开座谈会、接收新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等,通过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如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召开接收新党员大会,在学唱和齐唱国际歌的过程中,使广大党员和积极分子就更加的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5.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物质文明指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精神文明指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制度建设。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师生的美好心灵,激发师生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师生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开展。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如在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中通过活动和宣讲,让老师们懂得“自我超越、改善心智、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从而为学校建立一支有机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团队。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我理想中的学校作文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法律素质;法制化;法治化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universitystudent’sconsciousnessofsafeguardingtherights,pushingforwardmanagingtheschoolbythelaw,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willalteronidea,contents,activity,method;buildingupequalandnewrelationbetweenteacherandstudent;strengththedevelopmentofuniversitystudent’slawfulquality;thenormregulationLegalization;managingtheruleoflaw.

Keyword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lawfulquality;

004年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系统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全面部署。然而,从003年7月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学校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得到加强,学生的维权意识也相对日渐增强,出现了学生状告学校的事件。大学生新的行为理念同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念、活动等发生冲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法律视角下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活动、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继出台。在学术界上,一般学者认为学校与学生的存在两种法律关系,其一是特别权力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对学生进行行政管理的特别权力,它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行政关系,双方的主体地位是不平等;学生具有服从义务。其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原因是高校实行学生缴费上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形式多样化,鼓励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然而随着大学生维权意识的提高,高校依法治校、依法行政的推进下,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我们还要在师生中还要建立一种平等的新型关系。高校在管理上具有一种特别的行政权力,但随着高校收费上学以来,在民事关系上,学生与学校是一个平等的主体,学生在实行义务时,还享受在校的权力。我们知道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纯粹是的“义务”型,是一种强迫式的教育,总是要求学生必须做什么、接受什么样的思想。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处在成长期的大学生往往会有一种逆反心理,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打破那种强迫服从的管制办法,向“权利型”的转变的理念,在学生面前没有任何特权,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时展的要求,是一种新教育理念,也是作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种教育手段。法律素质同样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法律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当具有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律意识,做到守法、懂法并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观念。

从人才培养来看,法律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开放的大环境下,对大学生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大学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国家依法治国的主力军,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也依法治国方针的需要,更是培养合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的需要。大学生在大学时期正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易接受新鲜事物与思想,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大学生容易接触社会,对社会上不公平的事情会产生情绪化,如社会上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权钱交易等现象;在这个时候如能因势利导,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应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保障,更是大学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法律的本质来看,法律规范不仅是一种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社会规范,而且应成为人们自律的一种行为准则。法是保护国家、社会、人民的利益,是保护各种合法权益重要武器,但是法在大多数下是拥有合法权益主体主动寻求法律保护,正如中国诉讼法上有一条“不告不理”的原则,这样就要我们懂法,具有法律意识,才能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从大学生法制意识现状来看,大学生法律知识严重缺乏,大多数学生不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明知受害也是不了了知,没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意识。如学生外出做家教、打暑期工、消费等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能拿取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等现象。因此,在现在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时代,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教育时,要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以便将来能正确运用法律知识主动参与国家的管理。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上,规范规章要法制化

法制是法律制度(范文)的简称,属于制度(范文)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一个国家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范文)。在大学生维权意识的逐步提高情况下,在依法治校的大环境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上,要针对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范文)。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不进行制度(范文)建设,就会很难科学、合理、规范地开展工作。

高校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范文)要依法修订。就目前大学生状告学校的案件来看,学校败诉的原因,是学校的规章制度(范文)陈旧,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有些学校的内部规章制度(范文)与国家法律法规产生冲突,如果不对这些规章制度(范文)进行重新修订,必然面临更多的诉讼。法律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性的社会规范,并具有指导引、统一、评价、预测和教育作用。高校做事业单位,具有法律赋予的一种特别的行政管理权,但在法律的效力来看,学校的内部规章制度(范文)是不能以法律法规相冲突,效力是要低于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高校依法治校的法应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的法律、条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范文)也要以法律为基础,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范文),使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而享受法律赋予给他们的权利,同时保证学校的管理合法。如一些高校都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受到记过(或留校察看)以上处分就不能得到学位。这种规定显然与《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相冲突,是无效的。实践中的判例已经得到了证明。再从学生状告学校侵权诉讼案来看,很多是因为我们程序没有制度(范文)化,我们在对违规学生作出处罚时没有严格按法律程序实行,往往导致学校败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范文)化,一方面能起到规范思想政治工作作者的职责。另一方面发挥规章制度(范文)约束学生行为的功能,不过在规定学生义务时,我们要明确规定学生权利,以便具有可操作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规范法制化。道德规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根据社会整体利益向人们提出的应当普遍遵循的行为善恶的准则,主要是依靠人们自觉行为来维持,法律规范主要是借助强制性来维持。高校的道德规范建设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有补充作用。在依法治校,依法行政的形势下,道德规范有时会失去原有的规范和教育作用,高校在实施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时,道德规范制度(范文)必须以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加强道德规范的法制化建设,同时德育教育还要依法实施,不能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如学生的隐私权、名誉权等。

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管理法治化

法治相对于“人治”而言的,就是“法律治国”,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范文),属于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层面;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法律文化中的观念层面;法制化与法治化是不相同的意义,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因此,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规范规章法制化后,我们依然还要实现管理治法,才能使我们的制度(范文)法制付以行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内在管理,存在说服教育,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活动开放性与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原有的管理模式很难开展学生工作。如近年来,学生状告学校的案件增加,说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受到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加快实现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因为,法治管理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和不可抗性,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在依法治校的观念下,法治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我们的德育教育的方法。法治化管理不能替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我们可以实行德法并治。

从建立的平等师生关系来看,现在学校在民事关系中,不在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一个平等的关系,这样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我们尊重大学生的权利,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管理者法律意识,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范文)要了解,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办事,不能做到依法行政,将导致更多的侵犯学生权益的事件。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003年7月7日

[]靳诺主编德治法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光明日报出版社北京:004年9月

[3]周长春主编,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005年月

陈华洲、廖扬眉大学生维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006年第期

吴秀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初探[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我理想中的学校作文篇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14.030

引言

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其价值判断体系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基础之上。其文化自信的表现就是对社会中复杂而多元化的思想形态和文化观念,能够对其价值与内涵进行独立的、正确的批判,并能够将优秀的思想元素和文化内涵融入到自身的思想体系构建当中。这种思想批判能力,需要正确的思想教育并需要在长期的实践锻炼中磨砺而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责任并有能力树立起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大学生的思想批判能力的提升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当前社会高速发展以及多元化复杂思想的涌动,为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和思想环境带来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传统的主流思想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工作面临中巨大的挑战。树立起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艰巨任务,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使命。

一、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是大学生群体对我国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自信和坚定信念。树立坚定文化自信使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体系以及道德与文化观念,对大学生的行为以及大学生的思想成长起到关键的作用。文化自信的形成是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以及正确的思想引导,经过不断的实践锻炼逐渐形成的。文化自信的形成,也是思想斗争的过程,不同的意?R形态、价值判断标准、文化观念在大学生思想层面间进行着孰是孰非的、持续的矛盾冲突,在大学生原有价值观的判断与衡量下,不断地融入积极性质的思想元素、排斥消极的思想元素。在这一思想矛盾冲突过程中,大学生新的思想形态和价值判断标准形成,大学生依据着这种新价值观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指导,并对其具有坚定的信心。

二、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因素

文化信念的形成是多元的意识形态冲突的过程,也是价值体系形成的过程。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源于对正确思想价值的汲取和融入以及对消极思想元素的明辨和排斥。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思潮利用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思想导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冲击。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思想形态的形成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没有得到挖掘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实现振兴和国家实现发展的精神支撑。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精髓,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为文化与思想的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地涌现。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为人们的思想带来了更丰富的资源,但是对于青年群体特别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由于缺少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坚实的思想理论根基,对复杂的社会思潮不能够进行正确而合理的价值判断。同时,复杂而多元化、具有一定外表包装的社会思潮影响了大学生群体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汲取。另一方面,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发展局限的前提下,大学生群体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汲取缺少一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的重要教育途径,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行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校园中肩负着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二)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文化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与信息获取途径以及信息的交流互动,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式发展。为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与社会经济发展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层面支持。网络平台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其本身是媒介身份。但是传播信息这种行为也是对信息产生影响力的行为,也就是说,传播信息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的形态。新媒体文化,是基于传播其他文化与思想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态和深刻影响力的意识形态。新媒体文化在社会各个领域,特别是青年群体和大学生群体间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话语形式、行为方式、思考模式都与新媒体文化的影响息息相关。新媒体文化传播以及影响力的发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过程。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态和价值观产生着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的、及时的对其进行引导,把握校园文化的正确性与正面性。

(三)复杂化、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冲击高校文化

在高校校园传播的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在高校校园的动态形式,对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借助新媒体传播技术与传播途径的优势下,社会思潮中一些消极思想冲击了大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扭曲了大学生的文化信念,对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校园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趋势。当前高校教育领域极力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一些消极的社会思潮将思想元素融入网络教育资源当中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传播。特别是一些具有偏激政治倾向和消极观念的思想元素,潜移默化的通过各种途径来影响校园文化和社会舆论。大学生群体由于对一些社会思潮的表象所吸引,不能坚定的信仰主流思想意识,进而导致其意志动摇,甚至容易出现做出极端行为的现象。基于当前的高校文化环境和思想舆论环境,对大学生群体应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引领高校的思想环境建设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主流思想意识形态的正确价值导向作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根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根源,巩固并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思想环境中的影响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核心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思想环境的正确性和积极性加以引领。只有通过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在理论层面对大学生意识形态与高校教育理念进行正确方向的指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落实才具有积极的意义。校园文化环境以及思想舆论环境的积极性和正确性是大学生群体树立文化自信的根基。只有思想导向的正确性,才能满足大学生群体对思想健康成长的需求。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正确与否,影响着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智慧性能够为大学生的价值体系建立基于合理的、系统的理论支持。使大学生能够在面对多元化的复杂社会思潮时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够对自身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使大学生对于自身的文化信念产生坚定的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从理论指导的层面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实践当中,使其在高校思想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建设中以及舆论环境的引导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判断体系以及对文化信仰的自信。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底气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信仰与智慧.对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规范层面、哲学思想层面、文化观念层面对大学生的价值体系构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力。其影响力的表现首先主要体现在和谐理念上,谐理念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内涵在大学生价值体系构建中具有极高价值。和?C理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但是在哲学逻辑上却具有明确的价值判断体现,是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自身以及看待客观环境以及自身与客观环境关系的核心批判性思维。博爱与自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精神的内涵。在大学生的文化信念构建中具有正向而积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精神面貌的衡量标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与精髓融入的大学生的文化信念培养中,进而使大学生的价值体系具有一定的民族智慧。这种民族智慧为大学生在面对社会复杂思想的时候具有一定的优越感,进而使大学生形成了对自身文化信念的自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中,应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人到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思想建设、校园舆论环境建设中,并通过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向大学生进行渗透教育。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在理念与价值上的优越性,帮助大学生更有底气的面对西方物质文化的冲击。

(三)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摇篮

树立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的教育工程,需要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来进行立体的、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实践途径,也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摇篮。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建设高校校园思想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基础,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在高校校园文化中,融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意义所在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所在。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中发挥教育作用的载体。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动态形式,也是其进行教育行为的价值体现。

高校校园文化是与大学文化信念直接发生影响关系的思想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贯彻中应丰富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通过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的价值取向能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的价值观构建中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同时通过高校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磨炼学生的意志品格,使学生对于自身的未来发展充满基本的自信。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途径,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方向,应向信息化发展。建立高校网络平台并融合新媒体的技术传播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价值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在网络阵地上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前行的引导,以及在社会思潮的涌动下给予大学生群体有力的思想保护。

我理想中的学校作文篇5

关键字: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应用与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在我国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一文件之后,全国教育人员开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准,尝试再一次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儒家学说的文化魅力,从不同角度丰富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创新性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的现状及原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在不断加深的改革开放政策之下,虽然带来的更多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为我国人民带来了更多的思想危机,导致长期传承着我国传统历史道德精神的儒家文化(特别是作为传统道德起源的先秦儒家伦理道德)出现衔接断层,严重影响了我国悠久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笔者通过查找大量资料以及问卷调查,为读者朋友总结如下几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的原因:

(1)高校学生受到社会飞速进步与发展的影响,出现重视享受,重视物质生活,忽视精神追求,缺乏必要的个人修养,出现道德下滑。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缺乏先秦儒家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内容。

(3)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授课的教师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4)国家及社会对先秦儒家伦理道德宣传不够,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形的高校学生不能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5)高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评估体系不完善,导致培养出了很多缺失基本道德标准道德理念的高分无德人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作用

历经几千年的风霜雪雨,几经历史变迁,儒家文化一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被传承,其生命力的经久不衰的顽强屹立着,可见其价值的弥足珍贵。不仅我国如此,日本,新加坡,韩国等诸个国家,也是在文化交流之际,在获知我国儒家文化之后,将儒家思想核心中的“德”与“仁”吸纳入自己国家的治国理念当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传承与研究才得到“爱国主义”等民族口号。可见我国儒家思想的艺术文化魅力。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为此,笔者为读者总结几点先秦儒家伦理道德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1)在经久不衰的文化传承中,获得民族发展的持续动力。由于文化是一个国家特有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具有时展特点。所以,为了响应建设中国特色注意国家的政策号召,需要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加入文化精神的传承,只有这样我国才更有凝聚力,才更有向心力,才更有民族责任感。

(2)人才的培养需要基本道德约束。我们知道:社会是一个大染缸,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人人都可以凭借自身能力,借助个人手段实现生存发展的目的,但是有国才有家,只有有了基本的道德约束,高校学生才能在这个社会舞台上尽情通过个人能力获得成功,而不是处处潜规则,处处黑手段。

(3)先秦儒家伦理道德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可以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时候,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人员的教育理念,净化思想道德教育环境,推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实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4)先秦儒家伦理道德结合社会需要可以通过“三观建设、三个主义”的道德观培养的同时,提高高校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减少高分低能、高分无德的高校大学生。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的方法策略研究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知识积累,并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查找,为读者朋友总结以下九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的方法,供读者朋友参考借鉴。

(1)通过提高高校大学生道德评估标准来提高高校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

(2)国家需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的重视,组织并号召实行全社会总动员,提倡家庭与学校双向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加强对高校学生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价值培养。

(3)提高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授课的教师人员知识水平。具体可以实行定期培训,定期学术讨论等活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授课的教师人员知识水平。

(4)国家或地方政府开展活动号召全社会重视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的学习与培养,为高校学生创造一个社会总动员的良好环境。

(5)国家为各大高校设立一个统一、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资源库,加强全国高校对先秦儒家道德观的重视。

(6)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的知识教育,只有提高了思想道德教育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修养,才能在为高校学生进行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7)加学校培养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的文化熏陶,建立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可以在高校为学生定期开展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讲座,或者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方面的知识竞赛问答等活动。

(8)重视并开展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的宣传,结合网络等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育。

(9)在进行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教育的同时,注意加强活动组织,多多开展高校学生道德价值体现的活动。可以在高校开展最孝儿女,敬老院义务服务等活动提高高校学生参与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热情。

四、结论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绵绵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我国的历史文明都被作为标准,作为典范被效仿。如今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也在现实的生活中为人们的伦理道德教育以及社会道德实践方面进行着现实指导与教育研究。为了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着传承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方面发展,也为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值得学习值得保留的优良文化精神,需要借助国家乃至全社会的力量,在摒弃了先秦儒家伦理道德观中封建落后的部分内容后,重新塑造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向着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我理想中的学校作文篇6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我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力武器,也是中国共产党教育、组织和动员广大学生的重要政治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即以高校的各项管理为其载体,换句话说,就是在高校中将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联系起来,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以实现为其最终目的。因此,我们应在理论研究、创新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以应对发展的新局势。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涵义

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有其不同之处,主要是师生和各种管理人员。因此根据专家给出的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定义,我们得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高校师生管理活动和各项具体的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调整、规范师生及管理服务人员的日常学习工作、思想道德的目的,并且能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各种制度以及活动的总和。

二、管理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不深刻,理论和实际相分离。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角度来看,有些只是表面上简单接受管理载体,而没有深入研究管理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实际意义,缺乏自觉主动地探讨意识,使管理载体形式化的可能性加大;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甚至认为管理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毫不相干,是绝对对立的;有些管理者则将事务的管理放在主要位置,比如大学辅导员处理学生日常事务繁多,常常无暇顾及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理论与实际的严重分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不良的管理文化环境。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下生活的,从精神生活出发,学生处于校园的文化环境之中。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然而,当代大学校园却充斥着不公平、不合理的气息,中国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思想依然污染着整个校园。民主思想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基础,不管是学生还是教职工,他们都是视野开阔,思想先进的人,对民主文化管理环境的缺失是反对的,不同意的。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民主的管理思想和理论也随之传入中国,但我们还没有真正的将其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民主科学的管理文化环境是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有效性的途径之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运用启示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运用要使思政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首先,思政工作人员不仅在思想政治教育素养上略胜一筹,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将积极性放在二者,不偏不倚才能做出优秀的工作。“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志要提高运用管理载体的自觉性①。”其次,管理人员也要在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提高理解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上表现出积极主动性,在认识提高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以达到管理者自身和被管理者一起进步,从而实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在高校,被管理者主要是师生,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比较高,而学生的思想也具有丰富性、时代性。相对于其他,这就有利于管理载体落到实处,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运用要以人为本。在管理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在各种各样的管理要素中,人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成为管理活动的重要要素,是管理活动成功的保证②。怎样更大程度地发挥人的作用,是衡量管理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管理为载体,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必须重视师生的作用。关注教育对象的思想、内在需求,关心师生、尊重和理解师生,时刻遵循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师生的吸引力,提高管理实效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运用要求创造良好的管理文化环境。首先,高校师生与其他工作单位人员有所不同,他们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更富有民主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因此,他们也更加要求管理载体运用的科学性、规范性。这也就为高校创造优良的管理文化环境提供了可能性。其次,创造良好的管理文化环境需要各方的互相监督,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完善,从而形成一个优良的校园管理文化环境。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运用要科学管理网络资源。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与以往的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高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互联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高校应该利用网络的优势资源,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管理。而对于互联网的弊端,高校要运用网络载体和管理载体相结合,注意及时消除错误信息对学生的引导,优化互联网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以提高高校管理载体的效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到的实效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合理运用密切相连。本文不仅探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涵义,还将管理载体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启发做了阐述。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学历层次高,主体意识强,接受信息的渠道多,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运用要使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优势互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管理文化环境、要求科学管理网络资源等。随着时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进步,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特征和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4):177-178.

[2]袁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研究[J].湖南社院学报,2009,(3).

[3]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9.

注解:

我理想中的学校作文篇7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013-02

学生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群体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使得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困难。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学生管理,这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困难

第一,招生规模扩大,高校学生管理面临巨大压力。1999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做出了高等教育大扩容的重大决策。经过三年大扩招,我国高等学校总规模几乎翻了一番,在校学生的急剧增多,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二,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更为复杂。1996年至2008年,大学毕业生签约率从93.7%下滑到70.9%。在就业形势紧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思想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些将要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工作长时间难以落实,在思想上对社会就会产生一些消极看法,甚至会滋生一种的情绪。

第三,网络普及对管理工作提出挑战。当前,世界经济正向全球化、知识化方面转移,我国不仅面临科技革

命的挑战,更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的特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发展变化和科学技术进步,高校学生思想呈现出新的特点:

(1)多元性。社会体制的改革,机制的转换,经济关系的多样性,反映在人的认识上,使人的思想呈现复杂多样性。由于学生受家庭条件、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上高校学生来源较过去复杂,高校学生的思想表现出参差不齐、层次明显的特点。

(2)易变性。人的思想观念总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学生思想开始走向成熟,但其人格、个性等心理因素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对人生价值的选择与判断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处于不稳定状态。

(3)个性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学生个体思想有趋同化倾向;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绪和心理都呈现丰富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4)自主性。随着年龄、资历、教育等情况的变化,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具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品格,其主体意识也明显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了较大的自主性。

三、适应时代要求,根据学生特点,不断创新学生管理模式。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理念。教育是个体发展的特殊手段,教育必须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培养个体的独立人格,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学习。发展人的主体性,使学生管理和控制的对象变为自我管理的主人。

第二,适应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要求,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教育。要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意识教育,增强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使学生不至于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走入人生的歧途。

第三,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管理关系。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强化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市委中心工作服务的具体化,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新要求,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尊重与承认。教育管理者要真正硬的尊重与信任,必须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管理,从而再去实施。在接受新知识、新信息上,由于没有旧思想、旧模式的束缚,现代大学生可能会走到老师的面前,传统的师道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在主体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和谐、引导与服务上来。

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是最为重要的受教育环境,它必然制约和影响着身临其境的每一个学生的行为。文化研究表明,文化有使人文明的特征,是影响人、教化人、规范人的存在方式。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表现形式,自然也应该具有影响规范与校园大学生行为的功能。校园文化是一种气氛,它使学生充分享有自由的同时,又要就范于校园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从而产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效果。高校学生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管理氛围中,主体精神得以弘扬,个性充分显示,高校要在营造和建设校园文化方面下功夫。

参考文献

[1]赵春林.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J].思想政治教育,2001.

[2]刘习彬.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J].中国高教研究,2001.

我理想中的学校作文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现实方法

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每个高校必不可少的工作,根据所查阅资料了解到它的背景和发展基础,对于实践和借鉴西方经验方面进一步论述。在学校生活中,调查了学生思想学习情况,对于在学校师生间和学校风气几个方面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最后,尝试提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师生共同努力进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做越好。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基础

1.1以文化为奠基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教育,更是以文化为奠基的教育。主席说过这些优秀文化传统集中呈现出高尚的民族精神:“我们说的高尚的精神,就是指我们党崇高理想和信念,优良传统和作风,包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发展起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传统文化向现实文化过度和转化,在当今中国呈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有传统文化的特质,还有现实文化的创新。把这些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结合起来注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1.2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立足于社会实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使人们自觉地行动。并且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人民群众才是力量源泉。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同时,还要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相互协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注重人和实践的发展,人与人在实践中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思想相互交流进步,也是最根本的发展。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弘扬主旋律发展,体现在爱国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团结进步基础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重要的主题。

1.3借鉴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杜绝西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这些在思想上不利于我们的教育,不利于指导学生健康发展。但是要借鉴西方学习上的方法和心理方面知识,及个人创造能力的培养。更重要要磨练学生艰苦奋斗的毅力,还要针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员采取教育辅导的方法,可以通过隐蔽性的课程设计进行感化教育。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2.1对于学生自身的积极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是最为重要的。这种思想上的教育会渗透到校园每个角落。从新生入学开始,我们进行的入学教育。新生本就对新鲜的校园生活懵懵懂懂,这时给予正确的指导非常重要。例如我们如何适应校园的同时遵守校规,我们如何学习的同时养成良好习惯,如何学习知识同时塑造自己性格和良好品德。我们可以开展的党课学习活动,使大家积极的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学校的思想政治活动,不仅动员着大家,还动员着每个人的思想,这样一个人积极就带动全寝全班的积极性,像是一个传一个的接力赛。这对于我们学生学习和思想上无疑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最后,再拿我们学生考前教育及心理辅导举例。我们学生考试都会有侥幸心理,不过那种“打小抄”的想法会第一时间让老师扼杀在“摇篮里”。老师指导着学生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该严肃的严肃,该严格的严格,就像军人必须有“铁的纪律”。学生们会严格的遵守,这样也会给学生带来积极作用,不让抄就得下功夫学习,使我们积极投入学习中,当然学校老师不是“不讲人情的”,他们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辅导,严格但却不能造成学生恐慌和紧张。所以,老师的教育和心理辅导又会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考试生活中。

2.2对于学生自身及他人的积极作用:

我们谈学生自身思想教育,也要谈到与他人之间的积极作用。既然是高等教育,我们学生在思想就要提高一个层次,提到一个台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学生自身同时重要的是与他人如何相处。我们要团结友善的对待他人,具体从三方面说起:第一,我们学生自身受到学校的教育,自然会尊敬师长,这也是我们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对于长辈,师长,我们学生通过思想的教育会知道尊敬爱戴老师们,不会目无师长没有尊卑。第二,我们受到学校通过思想的教育可以让我们学生有素质的,怀有尊敬态度的对待他人。像那些在学校工作的人员,例如食堂阿姨,寝室阿姨,学校工人等等,在不是自己老师,师长的情况下还依然能够给予别人尊重。第三,我们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更要友善对待同学,团结同学们。我们不仅知道自己要受教育做好自己更要帮助他人,在生活中形成一个团体,并逐渐的扩大,这种积极作用不仅在自身,也积极作用于他人。

2.3对学校师生和校园风气的积极作用:

我们学校对于学生自身和他人教育,自然也不能忽视传播的力量。根据提出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高校已经让师生认真的进行了学习和践行。例如,我们把这24字做成宣传单贴到学校教室里,学生宿舍里,让我们时刻想学习,学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我们在校生都会熟记这个内容,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熟记之后就会做到并做好,真正践行了价值观内容,也成为了别人的榜样,积极的带动他人。可以看到,同学们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彼此,在食堂都懂得谦让,友善的和学生教工相处;在社会里,公交车上常见到学生给老人让座,小巫见大巫,这样才能为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做贡献。这种教育对于我们学校师生来说都充满着正能量,起着积极。例如我们高校组织的的寝室文化节,女生节,举办的各种名师讲座等等,都对我们学生产生良好教育和积极影响。学校对于学生学习上给予了高等的教育,对于学生个人生活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教育。校内校外的学生都为了讲座奔赴而来,他们需要这种“精神食粮”,需要这种精神上的支柱,学校便给予我们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也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很好的进行了校与校之间的文化的交流。

3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3.1做好宣传和带头作用:

我认为大力的宣传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在思想上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学习论语中的名言,就像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把名言打印成宣传单发放各个寝室,由辅导员老师时常进行考核。宣传就要有领头人,辅导员便是很好的人选,我们可以让辅导员以身作则,学习传统文化并带领学生学习,和学生分享学习经验,最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也可以让每个寝室一周做一件好事,等到期末进行优秀寝室评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自身品德修养的提高。经过一段时间考察,还可以从学生中找出品学兼优的模范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学生之间更容易切磋与交流,在学习生活中也可以积极影响周围人进步,自己成为榜样也是对自身的一种约束。自己学习也帮助他人学习,从校内传播到校外,发挥积极的作用。

3.2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高校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校规校训,会唱校歌;而且跟进时事政治教育,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党中央的各项教育政策第一时间渗透在高校师生生活中。要求我们学生学习的同时,多加关注中央的新闻,社会动态和时事政治教育内容。多了解,多学习,从校园中学出来,进入到社会里,融入到社会里才是学习的目的。在列宁的《共青团任务》里,我们学习到青年人要学习还有如何学习的方法,最终还是要进行自觉地劳动,青年人起到团结带头作用,带领大家自觉地劳动。主席的《实践论》也充分证明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高校里学习就是为了实践,做到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落实到行动上。比如我们学习上,学习自己专业课知识并多读书,然后去发挥自己的价值。在知识上求真求实,努力让自己学的更多,学的更深入,把口号落实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要有学习的样子和学习的态度,就要产生自己的价值,就要作出自己小小的贡献。在生活上,学生会可以组织去敬老院献爱心,来关爱老人,敬老,爱老。哪怕只是半年去一次,也能使老人开心高兴,根据社会力量,还有学生们的热情,让老人有老可依。假期可以组织学生给残疾人讲课,同学们应该平等的看待和尊重每一个人,并能自己进步时带领他人,和他人共同进步。这样自己在完成学业同时,真正受到高校的素质教育,并把这种素质带到社会中去,能让我们大家更好提高自身修养,使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结论

追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文化和实践基础上的良好发展,本文浅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们高校师生间,学校风气里的积极作用。这些作用在我们高校里相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思想和行动上引领高校师生学习进步。在阅读相关书籍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除了学习和宣传基础上发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自觉有效的学习,开展进行思想政治活动,在实践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刘书林、陈立思.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3].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

[4]列宁.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我理想中的学校作文篇9

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的学生与以前的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别,更加的活跃,接触网络上的信息比较多,所以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的教育要比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要重要的多。如今的学生缺的就是正确的引导,凝聚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所以高等院校要从思想政治教育抓起,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文化是以一种全新的形式为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建立的。时代在进步,学校的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有着质的提升。

二、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我国对高等院校学生德育教育长期是以课堂的形式开展的,然而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单一、死板,这些都是造成我国高等院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效果不佳的原因。对此,我国在近些年来,对德育教育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对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究,并在不断的尝试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根据现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研究的成果不难看出,传统的课堂教育很难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当代的院校应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校园文化对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的影响

(一)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的德育教育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校园中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对校园的德育教育起到推动作用,间接的影响着高等院校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校园文化是以精神环境和文化的氛围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在院校的德育教育的研究中,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对院校学生的心理教育、思想教育以及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有着不可代替的影响。校园文化在作为德育教育重要补充中,不断的发挥着作用。

(二)校园文化对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促进作用。院校文化的建立是通过环境以及氛围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们产生良好的影响,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先进文化的源头,也是现在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院校的文化建设中,院校文化对学生的凝聚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以及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都有着推动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通过文化的氛围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弥补了课堂教育存在的缺陷,有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教育活动填补了课堂教育的死板和单一性。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要求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当代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已经明确的提出了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要遵循文化的发展规律,保持院校的良好风气,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有着导向的作用。此外,在院校文化的建设中,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很好的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的提高。

(四)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教育相联系促进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和德育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因为校园文化的开展才得以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快速发展,德育教育的发展也间接给校园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土壤。校园文化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规范以及思想上的指导起到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院校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意识起到影响作用,通过一些形式来实现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的培养。

四、校园文化对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促进

校园文化建设的划分是经过学校的批准,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发展的方向进行设立的。在由学生们自愿的前提下,所进行的集体性活动,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它不光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也能对学生知识方面有所提高、开阔视野、加强了个人的交际水平、能够提高个人的修养、对思想教育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许多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从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以及专业素质。

人这一生无非就是做人和做事,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尤其在当代影响高校学生的因素多种多样,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个人的思想进行教育。传统的教育太过死板,说教的成分太重,尤其一些高校的学生们好动却静不下心来,很难学好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对其也不抱有太大的兴趣。因此校园文化所建立的相应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的研讨会,或组织一些辩论的活动,正好迎合了当代学生的特点,增加其动手的能力,在活动中逐渐影响着学们的思想,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隐形的提高。

职业的素养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特点,是从业人员对完成工作的质量,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以及职业人员心理方面素质的具体表现。高等院校对学生的专业操守是要提高上岗的能力,对所从事的工作能够具备综合的能力,在思想上要求进步、文化素质有较高的水平、能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采取的社团活动不光是在迎合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在动手中能够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尤其是在专业方面的活动中,既对专业的知识进行了实际的操作,又在教育中所掺杂的思想课程让学生们无意间的接受了。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治教育就是引领学生们走正确的道路,高职院校的学生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也是思想教育的重点。校园文化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在积极的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以后的从业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模式也使得高等院校的学生们逐渐的树立了一种对自己严格要气的态度,学生们在娱乐中渐渐的提高思想政治方面的领悟。

校园文化是集体性的活动,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团队协作的能力,校园文化中的一些活动能够不断的培养着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团队协作精神需要凝聚力、合作的意识。思想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好的品质,以此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代的发展。而人文素质中的团队协作正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能力。校园文化虽不能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培养,但它的存在很好的弥补了思想教育方面的不足。

我理想中的学校作文篇10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日益加深,在此时代背景成长起来的“95后”大学生深受其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中共十特别强调:“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也指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灵魂,对于传承大学精神建设和谐校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理想信念在高校校园文化中所处的位置

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成果的综合体现,是由学校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及创造过程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在内容上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维度。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精神文化处于高校校园文化“洋葱圈”的核心层。最外层的是物质文化,是有形、可感的实体文化形态,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第二层是行为文化,体现为学校组织氛围,是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第三层是制度文化,是学校有序运行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来体现;最核心的就是精神文化,是师生员工共同认同与遵循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成果。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发展之基、力量之泉。

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全校师生员工所共同认同与遵守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成果。主要包括学校价值观、组织精神和学校形象,它们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而理想信念是一种最重要的价值观念,是思想建设的核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内在需求和巨大精神力量,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它反映着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涵盖了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

三、以理想信念教育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需要

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有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并将其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用先进文化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指导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激励青年学生奋发向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重点的时代精神,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是大学精神建设的需要

大学之大,在于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就是大学校园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校园文化在我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现代大学理念,最著名的是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奠定了北京大学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确立了北京大学的基本准则和人文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大学等当代大学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导向,运用大学所拥有的文化资源与教育资源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四川师范大学“重德、博学、务实、尚美”的校训,则体现了其作为师范院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和“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

3.是维护校园文化安全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带来了文化的全球化,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融,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世界趋同或融合的趋势。不同形态文化汇集于校园,形成不同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对立和冲突,造成部分大学生群体理想模糊、道德消解,给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校园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维护校园文化安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在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高校要让学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世界、思考现实,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

4.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大学始终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直承担着影响和引领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是引领和传播社会意识形态的制高点。校园文化作为高校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高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更是提高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在新的形势下,建设和谐、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必须在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下进行。要确保校园文化的时代感,需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不断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要确保校园文化的使命感,需要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促使高校自觉履行大学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校园文化功能的有效发挥,亦需要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高品位、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既是一流大学必须具备的要素,又对建设一流大学有着根本性影响。

5.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当前,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想相互交融、相互碰撞,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稍微放松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就会使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乘虚而入。我们只有加大、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化其责任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从而促使大学生朝着正确的的方向健康发展。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下进行,充分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作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发展进步,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