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数学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8 23:39:54

学习数学的方法篇1

关键词学习方法小学教育兴趣培养

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下面,我就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叶老的话阐明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的培养途径有:

(1)课前预习。预习的方法: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预习数学内容会显得较枯燥,所以,教师要经常表扬自觉预习的学生,以激励全体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2)在课内,要求学生: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要积极思考、联想;四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3)课后整理。要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4)要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检查验算的过程既是一种培养学生负责态度的途径,又是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再认识过程。

2.合作学习。对于一些“问题性”程度较高,个体学习、同化有困难的材料,教师可改变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以促进他们在相互补充、互为启发中完成心理转化,学到知识。

3.数形结合。数学主要是研究数与形的学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又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而,数形结合是学生最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数学的方法。尝试活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具有同化作用,这是学生能进行尝试活动的心理支撑点。因此,学生具有了某一认知结构后,接着学习相应的后面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例如,学生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之后,可请他们去尝试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然后,教师稍作点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就可同化新知识,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都是: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当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又理解了比与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后,教师可让学生去尝试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4.思考活动。所谓思考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进行比较深刻的、周到的、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有了思考方向,并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想像,他们才有可能捕捉到丰富的材料,进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长期培养学生,有利于他们形成思考的方法,提高思维的质量。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活动的基本途径有:1)对思考对象进行分析、概括或抽象。2)对思考对象展开联想,将其归纳到已有的经验中去。3)对思考对象进行分析,弄清题意;接着对条件和问题展开联想;然后,借助已掌握的概念进行思维活动(如判断、推理、变通等),把条件与问题“接通”―建立模型。

5.观察活动。所谓观察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察看,因而是一种有意注意。培养的途径是: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的思考题。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边作观察记录,以发现数学规律、本质。

6.操作活动。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似乎能同化又同化不了新知识时,他们的学习心理就有求助于行为的倾向。这时,教师就请学生去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进而刺激其心理,促进他们实现学习心理的相互作用、互为转化――学到新知识。

当学生无知识基础可作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时,教师可直接请学生进行多次的操作活动,以不断刺激其心理,引起思维活动,从而达到理解新知的目的。

7.自学活动。中高年级学生随着识字量增多,数学知识的长进,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基础,这里主要是指学生课内的独立性自学活动。

学习数学的方法篇2

关键词: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指导的形式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而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从小学到初中,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我在这里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

1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1.1预习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1.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七年级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1.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七年级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2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2.1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七年级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2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学习数学的方法篇3

关键词:数学;举例;温故;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098-01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数学,与其他学科比起来,有哪些特点?它有什么相应的思想方法?它要求我们具备什么样的主观条件和学习方法?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类比导入法运用了对比分析的做法,联系旧知,提示新知。这种比较有利于学生明白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而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的知识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教学具有温故知新的特殊作用。运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类比的贴切、恰当,两种知识之间有很强的可类比性,才能使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先把圆规两脚分开,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让两边与园相交成圆周角∠BaC,当∠BaC的一边不动,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七、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这种导入方法是一种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拖泥带水,而且为有限的课堂节约时间。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师生共同证明。

学习数学的方法篇4

归纳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种:

一、归纳知识

尤其是数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且知识呈现一种上升趋势,若能归纳好,有关知识就能熟练应用。例如:函数内容,八年级内容中,先讲函数定义,然后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进而研究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点坐标与解析式的关系,确定解析式的方法,为九年级学习的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提供了研究的方法。

二、归纳解题方法

解题方法虽然很多,但总有一些常用方法,例如:证明“线段相等”是很常见的题型,常见方法有:中点定义,等量代换,等量加减,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等角对等边,轴对称性质,中心对称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矩形对角线相等,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角平分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然后总结常见方法有: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矩形对角线相等,等角对等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等,这样做题中就会比较容易确定解题方法。www.133229.com

三、归纳几何内容分析问题的方法

数学问题的解决,分析问题最关键,综合法最常用,另外还有根据经验猜测法,例如:“五角星形状图形五个内角之和是180度”,则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考虑,把五个内角之和转化为某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归纳易错易混知识及考点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局限于当堂学会,对于作业中出错的问题不重视,以致于在考试中错误的问题仍得不到修正,所以应该让学生学会归纳易错题型及知识点。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中,对于每一步需要注意的问题都要进行归纳,对于去分母这一步要注意每一项都乘以公分母,一定不要漏项,尤其是无分母项一定不要漏乘;另外分子要当做一个整体来对待,必要时要对分子加括号,尤其分子是一个多项式时要加括号,对于去括号这一步要注意符号问题,如果括号前是负号一定要各项都改变符号,不要漏掉后面的项,对于移项这一步要注意,以等号为界限,从等号一边移到另一边才需要变号,只在等号一边交换位置而不过等号,一定不要变号,合并同类项这一步要注意系数相加减中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一定要按这个要求做,系数化为一这一步要注意在结果中系数做的是分母,还要注意符号问题一定不要掉符号。

每章节的考点题型也必需要归纳,例如:分式这一章考点有分式的性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分式的化简求值等考点,另外分式的化简求值是中考必考题型。

学习数学的方法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101

数学的学习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数学学习习惯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稳定的数学思维,对数学形成了不易改变的数学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功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完成数学任务,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不仅是数学学科的要求,也是学习各个学科的要求。二十一世纪,迫切需要人才,而人才的来源大部分来自学校的悉心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将来的工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以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以及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习习惯的作用,所以在平常学习生活中我就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严格要求他们,并得出了以下经验,在此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教师在课前会做准涔ぷ鳎学生在上课之前也应该把第二天教师要讲解的内容提前预习一下,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在上课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习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好,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有备无患。并且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不能模棱两可,这样学生才能清楚明了的知道学生的意图,也要随时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督促他们及时完成。另外,教师可以对低年级的学生采用奖惩制度,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表扬,用小红花或者小星星等来作为标记;同时也要惩罚表现不好的学生,当他们做错事的时候可以扣除他们的小红花或者小星星。明确的奖惩制度让学生对教师的要求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有了一定规范准则,回家完成预习任务也就认真多了。

在上课之前,教师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会花比较长的时间来准备上课,所以如果不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就会浪费上课时间,因此教师可以规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教学用具,这样学生的速度就会被提起来了,比如在上课铃声结束之前摆好课本、练习本、笔以及其他必备的上课用具,还有教师可以快速地数三个数的时候就要求学生坐好准备上课了,这样就可以节约一定的课前准备时间了。

二、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只有上课专心听讲了,学生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掌握透彻,专心听讲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听就是认真听教师所讲的内容,说就是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读就是朗读当天所讲的课文内容,写就是写出当天所讲内容的生字词语,还包括做笔记等需要在课文中勾画的。为了使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坐姿端正,不要开小差,上课期间不要乱动;其次就是要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不要讲话,还要注意听他们有没有回答正确,自己的答案和其他同学相不相同;最后学生还要做好相应的笔记,把注意力集中在读写的上面。学生的思想不容易开小差,在写字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集中在写的字身上的,所以不易分神,坚持的时间也是比较久的。

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理解题目是一大难点,一旦读懂题目意思,学生就很容易把问题解答出来。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的学科,特别是数学的应用题,在做习题的时候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仔细读题,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最大问题是拿到题目就开始问别人,完全不思考,这样解题能力肯定是不会被提高的。在遇到一道自己不会的题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多读几遍题的习惯,有些时候多读几次就把题目理解了,不要养成懒得思考的习惯,总想着老师会讲,一遇到不会的题就空着,这是不行的。数学知识都是由浅到深的讲解,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应该由短到长,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才能让他们充满信心,最终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老师提出问题后,有些思维敏捷的学生会很快的得出答案,但这样的学生只占一小部分,教师应该照顾大部分学生,在大部分学生都完成时再拿时间讲解。提问的时候教师也要尽量照顾到全班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这样教师才可以了解到全班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学习数学的方法篇6

1.做好课前预习,掌握听课主动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听课要提前进入状态。课前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来源:学&科&网][来源

3.及时复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复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复习要有计划,既要及时复习当天功课,又要及时进行阶段复习。[来源:Zx4.认真完成作业,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权威杨乐院士在回答中学生如何学好数学的问题时,就是很简短的三句话: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实践,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积累,三是循序渐进。这里所说的实践,就是做题,就是完成作业。

5.及时进行小结,把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完一个课题或是一个章节,就要及时进行小结。每一环节的落实程度如何,都直接关系到下一环节的进展和效果。一定要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经常进行阶段小结。

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都要求学生备用一个错题本,便于学生课下复习使用,但平时教师仅仅强调学生课下复习浏览自己的错题本,却很少要求看别人的错题本。其实,经常借阅同学们的错题本很有必要。借阅时注意:

第一、借阅比自己水平高的同学的错题本,这样便于丰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学习数学的方法篇7

    1.思考: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

    2.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我常常把老师讲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就要不局限于老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我在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的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内课外应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是我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听讲时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更切忌一边讲话一边听讲。其次要专心凝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因为数学是以严谨著称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间就隐藏玄机无限。听讲时还要注意记笔记。上课还要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处可真不少!①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真是一举三得。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课外练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课后作业也是学习和巩固数学的重要环节。

学习数学的方法篇8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锻炼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为此,我在讲课时力求采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新颖的直观教具、漂亮的动画图案、有趣的数学游戏等,以适应他们的思维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总是伴随着积极愉快的情绪产生出来的,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因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他们在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表现。

二、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打破旧观念,培养新思维。数学教育,应首先适应新的教育机制,有目的、有策略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与众不同”“异想天开”……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恪守权威,而是有自己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见解。教师的典范给学生主动学习树立了榜样。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影响是任何东西不能代替的,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教师所具有的数学理念、创新精神、渊博知识会给学生学习数学极大的鼓舞和热情。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把对知识的传播由让学生“学会”转向培养学生“会学”,将学生学习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三、注重因人施教

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教学生“读一读”;让学生“讲一讲”;带动学生“做一做”;引导学生学会“复习”。

学习数学的方法篇9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应用与开发

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给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可以突破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可将抽象化具体;可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而这一系列环节的应用,都要建立在对小学数学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合理应用的基础之上,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寻找多媒体应用的最佳切入点,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而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作为老师该如何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小学教学的发展呢?

其一就是多媒体技术的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景模拟,同时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积极正确的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亲切的体会数学的思维。因为数学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多练习,这就好像在练计算机一样,只给你说怎么操作,但不给你练习的机会,就算你理论已经非常了解了,实际操作还是非常难,可谓是困难重重。也或者只是纸上谈兵,根本不懂际运用。所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正好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拓展提供了条件。

其二就是多媒体技术的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知识密度,提高数学的信息知识容量,使同学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更广的知识。这就像一个老师一节课只能讲5个知识点,可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话,可以很快的将知识点罗列出来,将重点标注出来,这有利于同学们很快的掌握知识,学习更多的知识。可能你今天会掌握许多知识,但如果老师讲的话,可能会更具体一点,但是不够形象,所以就需要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比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会学习认识钟表,比如说让学生说这个表一大格是多少分钟,如果光用嘴巴讲解,就比较抽象,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钟表反映出来,那么学生们就能够更加快速的理解该知识点。

其三,多媒体的有效使用有利于文件下载下来多次学习准备、同时用多媒体技术助推小学教学,增强小学教学的实用性和实际性。多媒体本身具有极强的长期保存功能,而且储蓄量极大。而且多媒体技术全世界联网,能够实现全球的资源共享。小学老师和学生可以观赏世界各地的不同教学方法,鉴赏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多方面的完善自身的教学修养和水平。而且多媒体技术不只是提供给你简单的课堂教学或者资料,它也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习平台,让同学们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学习进度。

多媒体技术虽然说为老师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方便,课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一个就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可能更多的是从网上摘取重复多次的材料,这样不利于老师对于课程的了解与讲解,对于多媒体技术本身的健康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比如老师只是单纯的抄袭网上的课件,没有自己亲自制作,对于课件知识的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

另外一个就是如果小学老师的教材教学选取不合时宜的材料制作课件,不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准确掌握。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要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课件,而不是粗制滥造,牵强附会的滥用一些材料来完善自己的课件,从而对课堂知识的敷衍和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而且老师会产生惰性心理,过分的依赖网络上的案例和讲解方法,自己却没有研究与创新。我们学校就有老师完全下载网上的课件,其中很多知识点还超出了课本的范畴。

最后,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多会使教学过程机械化,对于小学教学的整体发展不利。现在的大学课堂基本上老师都是制作ppt课件,内容都是网上寻找的,教学模式都大同小异的,同学们现在认为老师的讲解听不听都不重要,因为有课件,只要班委把课件考了就行了,期末考试看哈课件就可以了,完全不用听老师的讲解。所以很多大学里的课堂氛围都是极差的。所以说,对于小学教学要形式多样,不能单一的依靠多媒体技术,就以为大功告成了,要利用自己的学识加上多媒体的辅助来时课堂氛围更活跃,课堂知识容量更大,而不是机械化的课堂教学。为了学生的发展,也为了该学科本身的发展,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合理的教学来促进学生均衡健康的发展。

我们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积极发展多媒体技术对于小学数学的引导作用,避免多媒体技术的消极影响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于振华.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优势及其优化[J].教学与管理,2012,(18).

学习数学的方法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88-01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对提高学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现代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指导思想相吻合。本人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归纳总结了几种有助于小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有效进行课前预习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虽然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因此预习对数学学习显得十分重要。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如果学生在教师进行新课讲解之前进行了课前预习,不仅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也能够更加有效的把握重点与难点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难度也下降了,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进行课前预习不仅需要学生的个人努力,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例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进行思考,对于数学问题要尽量通过个人的努力去解决,如果通过个人的努力不能解决,就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听教师讲解,都是能够提高学生预习有效性的方法。预习能够使学生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讲解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进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

小学生虽然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强,但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小学生在做数学题目的过程中要善于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进行数学学习的规律。例如学生在做除法应用题时,可能这个题目学生会做,而换了其他的题目,小学生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要让学生明白数学题目是不计其数的,而数学原理却是有限的,学生只要按照数学计算规则进行应用,就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而想要使学生领悟到这些道理,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做起,让学生明白在数学学习中进行思考的重要性,进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把握数学学科学习的规律。

三、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良好品质

勤学好问是学生求学过程中一种良好的品质,不管是在传统教学中还是在现代教学中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良好品质。受数学学科特点的影响,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而目前存在于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总是羞于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结果不懂的知识点堆积的越来越多,最终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敢于向他人请教的良好品质。本人在实际的教学对积极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教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不仅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对于不懂的问题积极请教他人,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很大的鼓励。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出现知识盲区,会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只有勤学好问,才能避免知识盲区的出现,从而更加顺利的进行数学学科的学习。

四、小组学习法

小组学习法是现代教学中一种重要教学方法,不仅对知识点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目的。在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也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小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够通过个人努力得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掌握更多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而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对于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有助于学生通过群策群力知道解决问题的答案,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使数学学习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学习,也可以将小组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在课余时间展开小组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及时使困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五、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