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的利弊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8 23:40:03

上网的利弊作文篇1

这尽管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敖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坐在家中即可浏览众多网上图书馆丰富的图书收藏;几秒种内,便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各地各种祥细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过各学校开办的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等。正由于网络的这些优点,才受到越来越多的表少年的青睐。

但又有许多人认为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的确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的内部充满各种信息,像反动、暴力、黄色,这类鱼龙混杂的东西太多了,我们中学生自主能力有限,实在难以抵御网络惊人的吸引力。

但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的确中学生的自制力和网络的吸引力,可以说两者根本是无法匹敌的。网络的吸引力是无穷的,而中学生的自制力是有限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上网的中学生,美国占总数的20%,英国为15%,中国仅仅为2%。这惊人的对比,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学生的自制力不如网络的吸引力,。它好象刚出生的婴儿,终究是需要细心的扶持的,在正确的教育、指导下,长大成人,建设国家、作出贡献。但偌是像现在这样,抑制了学生上网,不就好象将这婴儿杀死在摇篮里吗?中学生上网的人数很多,部分人受到不良影响,这正说明了是否受到不良影响取决于自身的素质与意志。俗话说得好:“人正不怕影子歪。”只要我们有不靠近这种沉溺人思想的网络传播的意志,自然也就不会受到其影响了。

利弊的区别在于你如何运用它,以及如何合理安排好时间。如果是用于成天打电子游戏,不分昼夜,肯定是弊。如果用于学习:利大于弊。如果用于聊天、游戏:弊大于利。

上网的诸多有利之处

第一、可以开阔视野。上网可以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上网可以充实头脑,只要留心就可以学到许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鼠标一点,大千世界便尽收眼底。

第二、可以对外交流。学生的一个被人经常提及的缺点就是缺乏信心,不敢与外界对话、交流。现在有了互联网,他们可以彻底克服这个心理障碍,并且在对外交流的过程当中,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网络为教育资源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不仅老师,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登录各类教育网站获取学习资讯。

第三、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消除心理障碍,可以没有顾忌地向网友倾诉心事,减轻课业负担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可以在各个BBS里张贴自己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一来可以锻炼文笔,二来觉得很有成就感;可以提高自己某项业余爱好的水平;自己动手做主页正成为时尚,把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传上去,开一个讨论区,发一些贴子,和大家交流,在掌握了电脑软件的运用同时自己做版主的感觉真的很棒,有利于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第四、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中学生的本职任务是学习,网络的远程教育会给中学生带来无穷的益处。普通的中学生学习知识只能够局限于自己的学校和一些课外书籍,传授知识的老师始终只有几个,但如果上了网,学生就可以在一个个内容丰富、名师坐堂的网站中任意翱翔,“有问必答”、“题库”、“专题讲座”、“考前辅导”...一个个分类细致合理的栏目让学生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普通的中学生做题只能做些参考书或数量有限的卷子,如果上了网,网上各种试卷和典型题目应有尽有,学生就可以任意选择。

第五、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中学生们特别是高中生可以利用网络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因为这几年的高考还在改革探索之中,每年几乎都会出台许多新措施。而平时好些学生不大关心电视和报纸上的新闻,只一味地埋头书海,因此可从网上查询与教育相关的新闻以此来调整复习重点,适应高考新举措。

上网的危害

一,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上网的利弊作文篇2

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起初它只是用于军事,随后,通过“互联网之父”约瑟夫等人的改进,互联网不断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互联网使信息浏览更加快,更加方便。如果在1990年,想查一下关于美国各方面的资料,我们要到图书馆或者是打个长途电话去问美国的亲友。现在不同啦,有了互联网,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查到关于“美国”的各种资料,不用十秒钟。

互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近、更快。古代,住在东莞的你想写信给北京的亲友,那就要把信攀山涉水用马送过去,少则一个月,多则一年;在近代,你可以打长途电话,但是价格不菲,也不能传送文件或者图片;现在,有了internet,我们可以通过QQ、e-mail等方式跟远方的亲友沟通,跟美国的客户联系,聊一个小时不过是花费1元左右,而且还能用视频电话,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变得越来越近了。

但是,互联网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它摇身一变,就变成了犯罪分子最好的武器。

上网的利弊作文篇3

小学生上网有好处也有坏处,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上网的好处和坏处吧!

上网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在你不理解资料的时候,可以上网去查各种各样的资料,还可以网上购物,网上看书,在网上看一些电影,玩一些游戏,适当的放松一下自己。这就是网上的好处。

上网的坏处,比如:网上有一些黄色网站、,在网上交一些朋友,思想不健康的朋友,玩一些不好的游戏。为了玩游戏,整天不吃饭、不睡觉。让人骗了钱,最后去偷东西、杀人、放火。记得有一次,我在电视的新闻看到,有一个网吧,因为很久没有换电线,导致电线老旧,引发爆炸,死亡人数达到10人,受伤16人。这就是上网的坏处。

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希望我们正确的使用电脑,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误入歧途。

上网的利弊作文篇4

从有了网络,就有了上网的人;有了上网的人,便有人说上网的利弊。今天,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是如何看待大学生上网的呢?我觉得应当一分为二的看。

网络最初是运用于企业的,用来查阅公司所需的资料,也用来洽谈生意。这时的网络尚未普及,可是,它的作用是积极的。此时的网络除了尚不完善外,我想还没有什么利弊之分。

随着技术的提高,网络日趋完善,也渐渐普及了。为了更适应大众的需要,有了网络游戏,有了QQ,有了各种各样的版块。于是,上网的人更多了,当然有大学生。大学生上网,理由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为了寻找一位网友以打发时间;有的为了网络游戏而不分昼夜;有的为了网上电影以此来“充实”生活。当然,也有为了学习的。我就亲耳听说一个建筑系的学生为了画图而包了两次夜。暂不说他包夜的行为是否不当,是否于身体不益,单说他对网络的利用,他在利用网络。我不得不插一句,何为“利用”呢?我觉得,在这,利用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运用。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借助于电脑,利用于网络,可以做成许多过去不能做或不易做的事。这是利?是弊?

作为一个旅游系的学生,我也是常上网的。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有关旅游的信息。有景点的介绍,有旅游信息的,有国家对旅游业政策的公布。这些,可以说是最新、最快的。对于旅游业这样一个敏感的行业来说,早一步得到信息便意味着早一步抓住机遇。这是利?是弊?当然,网上也不全是可靠的信息,也有谣言,有谬论,如果不加辨别,一概采纳接受,并且因此而酿成巨大的失误。这又是利?还是弊呢?

网络是四通八达的,上了网,可以认识很多人。本地的、外地的、中国的、外国的,当然也会有好人、坏人。上了网,有了网友,互通有无,彼此相互联络,提供彼此意见、建议,建立一种良好的网上友谊。这是利?还是弊?整天沉迷于网上聊天,不上课,什么事也不干,只为了网上冲浪,与网络那端的人虚无缥缈地扯上半天,最后还有可能误入歧途。这是利?是弊?

人人都说网络奇妙,它能在瞬息之间把你想知道的东西呈现出来;可以搜索到一本你一直想找但苦觅不着的老版杂志;可以搜索到一些书本、报刊上还未出现的前沿知识。你可以用它来丰富自己,真正达到一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的境界,达到一种一台机便知前沿科学的境界。这是利?还是弊?也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有着卓越的网络知识,利用网络来发财,一种不义之财。当然,这里的利用就不是我前文所提到的利用了,这也是一种运用,不过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运用。如此说是利?是弊?

上网的利弊作文篇5

百度对作弊的判定条件

在网页源代码中任何位置,故意加入与网页内容不相关的关键词。

在网页源代码中任何位置,故意大量重复某些关键词。即使与网页内容相关的关键词,故意重复也被视为作弊行为。

在网页中加入搜索引擎可识别但用户看不见的隐藏文字。无论是使用同背景色文字、超小字号文字、文字隐藏层、还是滥用图片aLt等方法,都属于作弊行为。

故意制造大量链接指向某一网址的行为。

对同一个网址,让搜索引擎与用户访问到不同内容的网页(包括利用重定向等行为)。

作弊行为的定义是针对网站而不是网页的。一个网站内即使只有一个网页作弊,该网站也被认为是有作弊行为。

有链接指向作弊网站的网站,负连带责任,也会被认为是作弊(但是,作弊网站上链接指向的网站,不算作弊)。

Google对作弊的判定条件

使用隐藏文本或隐藏链接。

采用隐藏真实内容或欺骗性重定向手段。

向Google发送自动查询。

使用无关用语加载网页。

创建包含大量重复内容的多个网页、子域或域。

上网的利弊作文篇6

[论文摘要]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效益。计算机加快了企业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信息的质量,减轻了企业处理数据的负担。但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信息系统舞弊案件层出不穷,并且造成损失之大触目惊心。在我国,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信息系统舞弊案件时有发生,因此,认识和了解信息系统舞弊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有利于评估与揭示被审计信息系统的风险。

早在20世纪40年代。最早应用计算机的军事和科学工程领域中就开始出现了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只是较为罕见,未引起注意;到7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在全球开始普及,随着操作系统简化,人机对话功能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与掌握计算机;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扩展到了银行、保险、证券、商务等领域,计算机犯罪呈滋生蔓延趋势。我国从1986年开始,每年至少出现几起或几十起计算机犯罪案件,近几年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案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有专家预言,“在今后的5至10年时间里,我国的信息系统舞弊案件将会大量发生”。因此,信息系统舞弊是当今社会一个值得注意的重大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1、信息系统舞弊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信息系统舞弊是指破坏或者盗窃计算机及其部件,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盗窃的行为。我国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提出的信息系统舞弊的定义是: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计算机资产为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前一种舞弊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实现舞弊的基本工具,利用计算机编程进入其他系统进行骗取钱财、盗取计算机程序或机密信息的犯罪活动。其作案手法多种多样。如利用计算机将别人的存款转到作案人自己的账户中;利用计算机设置假的账户,将钱从合法的账户转到假的账户中去;掌握单位顾客的订单密码,开出假订单,骗取单位的产品等。1979年美国《新闻周刊》曾报道,计算机专家s,m·里夫肯通过计算机系统,把他人的存款转到自己的账户中,骗走公司1000万美元。后一种舞弊是把计算机当作目标,以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和程序、计算机的辅助设施和资源为对象。分为破坏和偷窃等。破坏是因为舞弊者出于某种目的去破坏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可以用暴力方式破坏计算机的设备,也可以用高技术破坏操作系统及数据,导致系统运行中断或毁灭;偷窃是指舞弊者利用各种手段偷取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信息。

结合以上的论述,本文将信息系统舞弊定义为:以计算机或其相应设备、程序或数据为对象,通过虚构、制造假象或其他不正当的方式欺骗他人,掠取他人财务而实施的任何不诚实的故意行为,也叫计算机犯罪。

2、信息系统舞弊的特点

信息系统舞弊呈现如下特点:智能化;隐蔽性;获利大;跨国化;危害大。

网络的普及程度越高,计算机犯罪的危害也就越大,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而且也会危及公共安全与国家安全。有资料指出。目前计算机犯罪的年增长率高达30%,其中发达国家和地区远远超过这个比率,如法国达200%,美国的硅谷地区达400%。与传统的犯罪行为相比,计算机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例如,美国的统计表明:平均每起计算机犯罪造成的损失高达45万美元,而传统的银行欺诈与侵占案平均损失只有1.9万美元,一般的抢劫案的平均损失仅370美元。正如美国inter-pact公司的通信顾问温·施瓦图所说的:“一场电子战的珍珠港事件时时都有可能发生”。因此,计算机犯罪将成为社会危害性最大,也是最危险的犯罪行为之一。

二、信息系统舞弊的一般问题

(一)成因

1、个人因素

大部分涉及信息系统舞弊案件的人属于这类情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认为压力越来越大,负担也越来越重,认为收入和生活所需已“入不敷出”;也有人是染上了不良的嗜好,如,而欠下了巨额债务需要偿还;还有人是感到单位领导不公正,对上级不满,而进行伺机报复。如美国一家银行的计算机专业人员,预先输入了一个程序,其含义为:一旦自己的名字在人事档案数据库中查不到(即被解雇),则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当他被辞退后,银行计算机系统不久就陷入了瘫痪。

2、环境因素

一方面单位没有公开的政策。所以有时员工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错误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另一方面,单位没有合理的人事制度,这样有可能会导致企业内部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员工的工作业绩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没有合理的报酬。从而降低了员工对单位的忠诚度,信息系统舞弊的案件也就有可能随之发生。

3、单位内部制度不完善

比如单位职责分工不明确,如果由一个人既负责业务交易,又有权接触电子数据处理,那么就存在舞弊的风险;没有严格的操作权限;系统的维护控制不严,如程序员可随时调用机内程序进行修改;系统的开发控制不严格。如用户单位没有对开发过程进行监督。没有详细检查系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文档;接触控制不完善,如应当避免控制系统的内部用户或计算机操作人员接触到系统的设计文档;输出控制不健全;传输控制不完善等。

4、被计算机的挑战性所诱惑

现在越是秘密的地方维护安全的技术投入的就越大,对于那些黑客而言,这无疑更能够刺激他们,使他们有种新奇感,并激起其挑战的欲望。美国国防部全球计算机网络平均每天遭受两次袭击,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美国国防部安全专家对其挂接在internet网上的12000台计算机系统进行了一次安全测试,结果88%入侵成功,96%的尝试破坏行为未被发现。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黑客敢于通过病毒与杀毒软件公司“沟通”。甚至公然“叫板”杀毒软件商。

(二)信息系统舞弊的类型与手段

1、信息系统舞弊的类型

(1)非法占有财产

这类案件最常见,也是较难察觉的,并极有可能造成巨额资金损失。因此不论是对会计师、审计师还是对企业管理者来说。都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犯罪。这类案件有的是利用掌管计算机系统之便,虚开账户,伪造转账交易,将资金转出。如1997年3月原宁波证券公司深圳业务部的曾定文博士。利用他负责管理电脑程序编制和修改工作。从而掌握密码系统的便利条件,通过密码进入交易程序,在自己所掌握的股东账户上直接下买单,透支本单位资金累计人民币928万元;有的是采用一种“取零技术”,国外也称之为“意大利香肠技术”,每次都将交易的零星小数从总额中扣下,存到一个非法的账户中,这样不易察觉,而且时间久了也可达到一个可观的数目。

(2)非法利用计算机系统

这类案件比较复杂,出现的问题和作案手法也各不相同。例如,有些程序员会借调试程序的时候,非法联通网路,进行非法转账;有些内部设备维修人员借维修之便,偷窃数据,甚至非法拷贝软件包,或者输入某些错误信息,以搅乱数据信息。2001年11月,上海市查获全国首例利用计算机非法操纵证券价格案,案犯为了使自己和朋友获利,在2001年4月16日。通过某证券营业部的电脑非法侵入该证券公司的内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待发送的委托数据进行修改,造成当天下午开市后,“兴业房产”,“莲花味精”两种股票的价格被拉至涨停板价位,造成该证券营业部遭受损失295万余元;有些程序员在设计程序时,会设计某些特定条件。并秘密地安置在计算机系统中,当满足特定条件时。这种破坏程序就会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或程序。如在美国港口城市米尔沃基市有一个青年团伙,他们以该城市的电话地区代号414自我命名,采用非法手段,将这个代号输入到许多企业、公司和政府的计算机网络中去,虽该代号最终被各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识别而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但也产生了不少麻烦。

(3)非法占有经济信息

利用计算机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买通其收集经济信息: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和其他电子技术,窃取侦听到有价值的经济信息,如1997年10月,广州“好又多”百货公司电脑部副科长李建新。利用电脑技能窃取公司商业资料。并高价卖给竞争对手,最后被公安机关逮捕归案。

(4)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

从事这些活动的人俗称“黑客”。2007年3月30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全球折扣零售业巨头tjx公司承认。在过去的1年半时间里,公司的金融数据库不断遭到黑客的侵袭。导致超过4500万名公司顾客的信用卡信息和个人资料外泄。黑客获取到这些信息后伪造信用卡大肆消费挥霍:有些黑客会侵入公司的电脑系统中窃取机密资料,然后向受害公司勒索,visa信用卡公司就曾被勒索高达1000万英镑,黑客声明,如果visa公司不合作,就会使其整个系统瘫痪,visa公司有8亿个信用卡客户,每年营业额近1万亿英镑,只要其瘫痪一天,便有可能损失数千万英镑。

2、信息系统舞弊的手段

通常来说信息系统舞弊主要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运用违法违规的手段来谋取组织或个人的经济利益。其直接的舞弊对象是信息。在某些情况下。舞弊是专门针对计算机本身的,通过改变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使信息系统暂停、中断,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瘫痪。按入侵系统实施犯罪的途径来划分,可将信息系统舞弊的手段分为以下几类:

(1)篡改输入数据舞弊

这是最简单、最安全、最常用的方法。这种舞弊方法并不要求舞弊者有多么高的计算机技能。只需要懂得当数据进入系统时如何伪造、删除、修改就可以了。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虚构业务数据;修改业务数据;删除业务数据。

(2)利用程序舞弊

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木马计;截尾术;越级术;仿造与模拟。

(3)偷窃数据舞弊

在计算机系统中经常出现重要的数据被窃,作为商业秘密泄露给需要这种信息的个人或机构,偷窃数据者从中得到经济利益。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拾遗;数据泄漏。

(4)计算机病毒

这是一种软件,能造成计算机文件丢失、甚至死机。2007年某杀毒软件公司反病毒监测中心的报告显示,3月以来。病毒数量又创新高,3月新增病毒达16000种,感染计算机1300多万台。根据《计算机经济》的报道,最具有杀伤力的病毒和蠕虫是在最近几年给计算机经济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的病毒,codered(2001)造成损失26.2亿美元,sincam(2001)造成损失115亿美元。2000年5月1日接连作乱的“iloveyou”病毒通过题为“我爱你”的电子邮件传播,在极短的时间内袭击了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20多个国家,侵入电脑电子邮件系统的“爱虫”被激活后,会自我复制并自动发往受害电脑里电子邮件通讯录上的所有地址,造成全世界近4500万电脑操作者受到攻击,因电脑系统瘫痪或关闭造成的损失约为100亿美元。2006年10月16日武汉的李俊编写了“熊猫烧香”,并将此病毒卖给他人,非法获利10万多元,“熊猫烧香”又称“武汉男生”,随后又化身为“金猪报喜”,这是一个感染型的蠕虫病毒,能感染系统中的exe、com、html、asp等文件,还能中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进程并且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被感染的用户系统所有.exe可执行文件全部被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

除此之外,还有天窗、逻辑炸弹、野兔、乘虚而入、冒充、通讯窃取、后门、陷阱门等舞弊手段。

三、信息系统舞弊的审计与控制

由于信息系统舞弊具有的高智能性、高隐蔽性、高危害性等特点,如何有效地审计和控制变得非常重要。这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不仅要经常开展信息系统舞弊的审计,掌握各种舞弊类型的审计方法,还要完善对计算机犯罪的立法,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采取技术防范,积极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提高人员素质,实现技术、人和制度三者间的有效结合。

1、信息系统舞弊的审计

对信息系统舞弊的审计,首先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根据信息系统舞弊的可能途径,找出其内部控制的弱点。确定被审单位可能存在的信息系统舞弊手段。审查时除了借鉴传统的审计方法,如分析性复核、审阅与核对法、盘点实物、查询及函证外,最有效的是根据网络会计系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查。

(1)对输入数据舞弊的审计

对输入数据进行舞弊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常见和最普遍的一种舞弊方法。输入类舞弊通常是利用单位内控的弱点。比如职责分工不明确、接触控制不完善、没有严格的操作权限控制、系统本身缺乏核对控制等。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可能会发生以下舞弊行为:舞弊人员将假的存款输入银行系统。增加作案者的存款数额;将企业账号改为个人账号以实现存款转移;消除购货业务凭证,将货款占为己有等。审计人员应重点收集输入环节的审计证据。

首先,抽查部分原始凭证,确定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判断原始单据的来源是否合法,其数据有无篡改。其次,将记账凭证的内容和数据与其原始单据进行核对,最后再进行账账核对;利用计算机抽样,实行计算机自动校对,将机内部分记账凭证与手工记账凭证进行核对,审查输入凭证的真实性;测试数据的完整性,计算机输出的完整性审计,审计人员模拟一组被审单位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输入,并亲自操作,根据系统能达到的功能要求完成处理过程,得到的数据与原先计算机得到的结果相比较,检验两者是否完全一致;分析性审查,对输出报告进行分析,看有无异常情况,比如与审计有关的账册、报表、上机记录等要打印备查。

(2)对利用程序舞弊的审计

利用程序舞弊的人员通常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有的甚至精通计算机,这种舞弊有时是属于有预谋的,如利用计算机软件中关于计算保留小数的程序按预谋方法截取,将截尾的数值存入预先设定的账户;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暗地编入指令;使用越级法舞弊的人员,通常是能够取得越级程序,并能接触计算机,熟悉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员,越级这种大能量的程序,如被作案人掌握,将十分危险,因此主要是防范与控制。对于有预谋的舞弊的预防性审查主要是通过系统开发控制审计。另外还可用特殊的数据进行预测及认真核对源程序。

(3)对偷窃数据的审计

借助高科技设备和系统的通讯设施非法转移资金。对会计数据的安全保护构成很大威胁。通常对偷窃数据的审计的主要的方法有:检查系统的物理安全设施。如网络系统的远程传输数据没有经过加密后传输,很容易通过通信线路被截收,应查明无关人员能否接触信息系统;检查计算机硬件设施附近是否存在有利于舞弊者舞弊的装置与工具。如窃听器与通讯线路上的某部分接触、盒式录音机、麦克风等:查看计算机运行的记录日志和拷贝传送数据的时间和内容,了解和访问数据处理人员,分析数据失窃的可能性,并追踪其审计线索;调查及函证怀疑对象的个人交往,以便发现线索;检查打印资料是否及时处理,暂时不用的磁盘、磁带是否还残留有数据。

(4)对计算机病毒的审计

对待计算机病毒要以预防为主。下面是预防感染病毒的一些一般性控制措施: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新软件,不要随意下载不明文件,不要访问不良网站;对磁盘加以写保护;在使用新的软件之前,对其进行检查,以防其中含有病毒:应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防病毒软件,并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

2、信息系统舞弊的控制

(1)完善法规体系

加强反计算机犯罪的法制建设是从宏观上控制计算机犯罪的前提。法规不健全与不完善使计算机犯罪的控制较为困难。反计算机犯罪的法制建设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立针对利用计算机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属于信息系统舞弊行为及其惩罚办法;二是信息系统本身的保护法律,明确计算机系统中哪些东西或方面是受法律保护及受何种保护。目前,我国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方法的法规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信道管理办法》、《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专用网与公用网联网的暂行规定》等。我国在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时,在第285条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286条规定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罪,破坏计算机数据和应用程序罪;第287条规定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传统犯罪。同时我国计算机安全保护条例的实施细则和金卡工程安全规范等也应尽快制定。并且还应当加大宣传法律知识的力度。以法律的威严震慑违法者。

(2)单位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为维护会计数据的可靠性、业务经营的有效性和财产的完整性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单位,均应建立和健全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具有强有力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措施,两者缺一不可。

(3)加强技术性防范

技术性自我保护是发现和预防信息系统舞弊的有效措施。计算机安全系统的强度取决于其中最为薄弱的一环。任何一个节点,某一个软件其中的某个服务,某个用户的脆弱口令等都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对于攻击者而言。只要找到一处漏洞,攻击往往就会有50%以上的成功率。据统计,约90%的计算机系统都被攻击过,应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使舞弊者即使获取了数据也很难进行有效的处理;可以通过备份数据,对照数据或进行再处理,以此检查数据有无异样;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来阻断来自外部网络的威胁和入侵。

(4)提高员工素质

上网的利弊作文篇7

从2012年8月以来,百度搜索引擎反作弊小组陆续了几个关于提高检索信息质量和惩处作弊的通告,直到11月初众多的中小网站被严厉处罚,引发不少质疑。但是,在国内生存的商业网站,必须懂得并适应在搜索引擎下生长的“规则”,在动辄数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点击竞价面前,只能绞尽脑汁去做优化,花更少的钱去实现那可怜的效果,即使是那些已被明确划定为“灰色”、“黑色”的作弊手段,“优化”因此徘徊在侥幸与认栽的纠结状态下。

买卖链接为何能成为产业伤害了谁的利益

简单的说,所有的搜索引擎都有一个“投票原理”,引擎能识别早前已被收录并给予一定评级的网页中的出站链接,并放出搜索蜘蛛(Spider)跟踪爬行并收录相关链接,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形成了一次有效“投票”,当一个网站获得的“投票”越多,其被搜索引擎认可的程度就越高,从此,低级别网站向高级别网站购买链接俨然成为了Seo行业的一门生意。

如果把搜索引擎优化(Seo)说成是一门高深的技术,那么就彻底错了,因为他并没有可遵循的固定游戏规则,优化实施者们对搜索引擎的算法更新提心吊胆,这是一个甘愿“被玩儿”的工作,然而,却又是那么的乐此不疲。在百度反作弊团队2012年11月15日的《关于超链作弊的算法升级》公告中,购买链接的行为被定义为“影响搜索质量伤害用户体验,亦伤害了大量勤恳建设网站内容的站长利益”,同时将惩罚这类被定义为作弊的网站。笔者对这个做法的根本初衷还是持认可态度的,但就利益关系的定义却持有不同看法。

1、百度此前一直默许了这种买卖关系的存在,并在算法上给予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在百度搜索“外链、链接、Seo”等关键词均能得链接出售相关度很高的网站,同时还有不少是竞价排名。既然把链接买卖判定为作弊,为何还有这番搜索结果?

2、2012年11月15日,百度反作弊团队再发《对买卖链接行为的提醒》,此次的核心内容旨在提醒各个链接出售站点,此文的重要目的恐怕是要给他们提个醒,留出改错的时间,笔者查询一些大量出售链接的地方门户甚至政府网站,被降权处罚的并不多。在治理生态链的工作中,打击犯罪不从源头入手,恐怕难以根除,更或者这些有资历出售链接的网站本就是“权贵主义”,一方面还要确保他们在搜索结果中地位,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联盟广告产品的投放渠道问题,因此,这第一刀挥向购买者无疑。

3、从作弊算法升级公告中,百度明确认定了作弊的几种方式,这反而会造成更多的同行恶意攻击。例如,购买利用黑客手段入侵得到的网页权限,挂上大量的链接,而这些链接被指向的网站被视为一次“投票”,被“投票”的网站即会被因为违反规定被做降权处理。因此,一棒子打死拥有大量外部链接指向的网站是不可取的,有失公平。

上网的利弊作文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全面认识因特网的功能并加以理解,掌握查找信息、下载内容、收发e-mail、QQ聊天、论坛发帖、写博客等常见网络操作技能,能够通过因特网交流。

过程与方法:能够使用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创作出关于健康网络生活的作品,并互相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区分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客观认识因特网的正面和负面效应。用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去评价各种网络行为,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和上网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因特网的各种应用及常见的网络操作,虚拟世界的概念,网络道德规范及其意义。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合的工具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一人一机)、苏亚星电子教室软件、互联网、iiS课件/学件、Ftp上传服务器、BBS、雪晖投票系统。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揭示目标

师:许多人认为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的确,网络中的信息鱼龙混杂,既有大量、丰富的有用信息,也充斥着各种虚假、暴力、黄色信息,由于中学生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以及自控能力有限,难以抵御网络的诱惑。

教师播放视频《“熊猫烧香”作者获利可买别墅》。

师:同学们,假设你是法官,尝试着给这个案例下个定论,这节课就是为你们创设一个活动舞台。(引出本课课题《中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利弊》)大家将在这堂课中探讨关于网络的是与非。首先,我想请同学们对以下两个问题做出自己的选择。

教师出示问题:(1)网络的使用利大还是弊大?(2)中学生该不该接触互联网?

学生思考问题并完成第一次网络投票。投完票后,打开本节课的学习网站,在学件的引导下学习本课内容。

投票结果显示,认为“中学生应该接触互联网”的学生有47人,只有1人投了反对票。从投票结果来看,学生的个人观点是高度一致的,但在其他选项上就有差异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投票结果。

师:在这两张表格里,我们联系起来看,有过网络交友经历的27位同学中,见过陌生网友的有9位,占到三分之一,比例可真不低啊。

学生笑。

师:的确,随着网络技术的完善,网络交友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如即时通讯、门户网站、专业交友等,在网上交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交往模式。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管理的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网络诱骗未成年人。对于同学们来说,要随时保持警惕,不要轻易与不知道底细的网友见面。

我们刚才谈到了网络的弊端,但更多的时候,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是好的改变。我希望同学们来诠释这些改变。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并承上启下进入主题探究活动。

2.温故知新体验新知

活动一:利用相关软件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

教师组织学生到网络上查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用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来寻求自己的答案。

学生下载表格文件《互联网的应用及其带来的改变》、《网络行为和现实行为对照表》,首先了解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再根据在网络上查找的相关论据,建立自己对网络利弊分析的论点。最后制作电子讲稿,可以是ppt幻灯片,也可以是Html网页或word文档。

在课堂上,教师巡视,大部分学生通过百度来查找内容。有学生举手问什么是电子商务,教师及时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概括网络的各项应用。

3.自主探究及时点拨

活动二:生生交流,自我完善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BBS交流,学生在BBS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BBS讨论主题1:网络里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师:对“网络里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杨章宏:大概就是指,网络是虚幻的,没人知道谁是谁吧。

韦罗权:所以,网上的事不要太当真。

BBS讨论主题2:网络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师:几年前,我们对因特网还很陌生。今天,它已经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来思考一下,网络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讨论。

梅成云:光靠老师讲,并不能学习到课外的许多知识。

韦罗权:诚然,网络有一些弊端,但有弊端就等于弊大于利吗?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采取棍棒封杀政策。只要法制健全,措施得力,中学生上网何乐而不为呢?

丁少校:的确,现在从网上获取信息,就像打开水龙头一样容易,这大大提高了效率。

BBS讨论主题3:如何在互联网中自我保护?

师:在互联网的使用中,很容易泄漏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那么,如何保护自己个人信息的安全呢?

杨铖:不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刘颖:精明点儿,不认识的人不要过于相信。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的重要性。BBS采用了实名制,杜绝了不必要的灌水。在线交流,全体学生都可以踊跃发言。

4.拓展学习学以致用

活动三:总结评价,交流延伸。

师: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网络世界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同样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每一位网民自觉去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能让人安全、舒心地享受技术带来的好处,让每位网民受益。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留言板做好课堂学习目标的自我评定。

生:在本节课,我了解了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的方法。今后,我要不断地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设计意图:师生总结课堂收获。对课堂学习目标,学生进行自我评定并对他人观点进行评定。

教学反思

新课程致力于改变以前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然而,不少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认识有模糊和偏差。这堂课上,教师搭建的网上辩论空间,使学生敢于和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地与他人辩论问题、观点碰撞。健康、宽松、平等、民主、自主、自信的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境,以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上网的利弊作文篇9

关键词:公司治理;财务舞弊;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103-04

一、问题提出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报告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皆以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可见财务报告对于证券市场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中国发展还不长的证券市场中已经频频出现财务报告造假舞弊的行为,屡禁不止,对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经过大量的中外研究发现,财务舞弊的成因是多元化的,并且舞弊的手段也是越来越高明,如今财务舞弊成因的研究已经扩展到公司治理这一企业制度层次。公司治理结构,指为实现公司目标经营业绩,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基于委托责任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结构性制度安排。公司治理优势在于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和监事会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公司的良性运转和高效经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换言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有效抑制财务舞弊的发生,因此对公司治理和财务舞弊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股东大会会议次数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股东追求的经营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在公司治理中股东不参与经营,为了关注公司的运营状况,监督管理层是否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股东会用投票权来进行约束。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越高,公司财务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越大,财务舞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本文以股东大会会议次数来衡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程度。因此,提出第一个假设:

H1:股东大会会议次数越多,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低。

(二)董事会特征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董事会作为代表股东的公司最高决策机构,既是股东会的人,又是经理层的委托人,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地位,具有战略决策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之一即为确保公司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董事会特征主要包括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和独立董事比例等特征。

在董事会规模方面,Jensen(1993)认为,相比大规模的董事会,小规模的董事会在信息沟通方面有着比较优势,因此能更有效地控制经理人的财务舞弊行为。Yermark(1996)的研究也表明小规模的董事会对公司的发展更有利。然而Core(1999)却认为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业绩没有明显的关系。

在董事会会议次数方面,与股东大会类似,在一定程度上,董事会会议次数代表着董事成员的勤奋程度,会议次数越多,董事会成员之间有更多的机会来讨论并完善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而可以减少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而董事会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财务舞弊行为时,董事会会议次数通常较多,目的是纠正已经发生的舞弊行为。

在独立董事比例方面,按照董事与公司的关系划分,一般将董事分为内部董事、有关联的外部董事和无关联的外部董事(也称独立董事)。FamaandJensen(1983)认为在董事会规模既定的情况下,董事会的独立性是保证董事会监督职能的关键因素。独立性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它可以确保董事会在利益相关者做最佳利益行动时保持足够的客观性。Beasley(1996)研究发现,未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比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有更大比例的外部董事。Dechow,SloanandSweeney(1996)、persons(1996)和Sharma(2004)等实证研究表明,董事会中内部董事占多数的公司更可能发生财务舞弊,独立董事的介入有助于抑制经理人的财务舞弊行为,而且随着独立董事数量的增加,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就会下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2:董事会规模越大,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高。

H3:董事会会议越多,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低。

H4:独立董事比例越大,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低。

公司领导权结构是指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由一个人兼任。molz(1988)认为两权合一会削弱董事会的监控功能,公司倾向于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公司的透明度。Beasley(1996)和persons(2006)实证研究发现,两职合一影响内部监控和信息披露质量,两职合一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负相关,与财务舞弊正相关。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意味着总经理自己监督自己,这与防止总经理自利的目的相违背,会削弱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增加舞弊发生的概率。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5: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高。

(三)监事会特征对财务舞弊的影响

监事会不仅对经理人员进行监督,还对董事会成员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审查,这可以防止董事与经理人之间的合谋。类似于董事会的监督效率,监事会的监督效率受到监事会规模、监事会会议次数的影响。一般地,规模较大的监事会在专业、经验、信息等方面可以互补,也不容易被强势的董事会、经理人员所牵制,这有利于发挥监督作用;活跃的、积极的监事会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经理人、董事成员的不当行为,能够更有效地监管管理层;激励机制可将监事会成员的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励强度大的监事会有更强的动力维护自己利益和股东利益。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6:监事会规模越大,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低。

H7:监事会会议越多,发生财务舞弊的概率越低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09—2010年因财务舞弊而受到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行政处罚、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分为财务舞弊公司和非财务舞弊公司。

财务舞弊公司是因财务舞弊而受到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行政处罚、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剔除了金融保险行业的公司、资料不全的上市公司和未找到配对样本的上市公司。

对于非财务舞弊的配对公司,按照如下标准进行选择:(1)配对样本必须为没有受到沪深交易所、证监会谴责,所选用财务年度的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应与财务舞弊公司处于同一上市地(上交所或深交所)。(3)与财务舞弊样本处于同一行业(证监会的CSRC行业代码)。(4)总资产与财务舞弊样本公司的总资产相当。合计总样本为96家上市公司。本文数据来源于国泰君安数据库及证监会网站、上交所网站和深交所网站。

(二)变量解释

四、实证分析

以上两个表格对财务舞弊公司和非财务舞弊公司样本各指标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性统计。两组样本的总资产均值几乎相同,体现了样本挑选的标准。董事会人数、董事会会议次数、公司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都存在显著差异。可见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董事会人数和董事会会议次数反映了董事积极沟通并参与公司的治理,沟通次数越少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二)回归结果分析

从上面的回归结果看出,股东大会会议次数和董事会会议次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可见当公司出现财务舞弊状况时,股东会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整顿公司出现的财务问题,通过增加会议次数来增加股东沟通次数,次数越多越有可能商讨出制止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对策,使公司步入正轨,防止其侵害股东利益。而其他解释变量都不显著,这说明这些指标不能成为解释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因素。在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公司规模越大越不可能发生财务舞弊,这可能是因为公司规模越大,各种规章制度比较全面,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比较完善,公司越不容易发生财务舞弊。

五、结论、建议及局限性

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和财务舞弊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形成的结论主要有:股东大会会议次数与财务舞弊之间是显著负相关,董事会会议次数与财务舞弊显著负相关。

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对策来防范财务舞弊风险。(1)保证股东大会次数,降低中小股东的监督成本。中小股东由于持股数量少,用手投票所得到的利益与其对公司实施监督所负担的成本严重不对称,因此更愿意搭便车来分享其他股东监督所带来的利益而不用承担任何成本,因此降低中小股东的监督成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比如,发展机构投资者,使中小投资者通过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督。召开股东大会必然会产生不小的成本,因此为了保证股东大会的次数,我们要改革上市公司的投票表决制度,采用成本更低廉的投票方式,如网络股东大会与电子投票权。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股东大会的会议成本,而且可以保证股东大会的次数,从而降低财务舞弊发生的风险。(2)进一步提高董事会、监事会的监督效率。从本文的研究结果看,无论是独立董事还是监事会在抑制公司财务舞弊上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将财务监督权同时赋予两个监督主体可能是公司内部监督体系效率低的重要原因。实际上,由于独立董事聘用机制、激励机制等原因,他们没有激励来监督非独立董事与管理层、监事会成员的履职情况,对公司监督体系效率的改善几乎没有绩效。可以考虑不将监督职责赋予给独立董事,而只发挥其专业咨询功能,在公司中建立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体系,以在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之间形成良好的内部制衡机制。

由于公司治理特征包括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有多方面的特征,本文只是选取了主要环节的主要方面的指标开展研究,未能完整反映公司治理结果对财务舞弊的影响。且在公司治理指标收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有作者统计水平有限,因此回归结果没有预期那么显著。

参考文献:

[1]徐文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1-14.

[2]陈亚平,赵刚.浅议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23-124.

[3]梅丹,王瑞雪.内部控制有效性与财务舞弊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4):113-119.

[4]杨盈盈.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防范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34-37.

[5]黄新建,吴江,付利.治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5):135-136.

[6]顾艳玲.中国上市公司2004—2009年财务舞弊行为研究[J].财会研究,2010,(23):48-51.

[7]杨慧辉.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效率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影响[J].现代财经,2010,(11):81-86.

[8]李育红.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2):69-75.

上网的利弊作文篇10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手法与特征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篡改输入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计算机舞弊手法,该方法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录入期间对数据做手脚来达到个人目的。

2.通过篡改文件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会计数据存放在数据库文件中,如果数据文件没有加密,就可直接读写数据,对数据库文件进行非法篡改、删除或复制。

3.通过设置舞弊程序或篡改程序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机舞弊与犯罪,需要有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技能,隐蔽性很强。

4.通过非法操作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非法操作是指未经允许的人员非法操作计算机系统或合法的操作人员越权操作系统。

5.通过篡改输出进行舞弊与犯罪活动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通过非法修改、窃取、销毁输出数据或将输出信息传递给企业的竞争对手等手段达到舞弊与犯罪的目的。

会计电算化舞弊产生的原因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现象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

1.会计软件的缺陷

目前市场上有数百种会计软件,有些单位还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各软件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使用的软件在安全性与保密性上存在诸多问题,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轻易地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场,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2.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运转。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篡改、复制、伪造、销毁重要的数据,以达到个人目的。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与控制

1.加强电算化犯罪法制建设

目前,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加以有效控制很有必要。

2.岗位设置与加强岗位管理

手工环境下的岗位牵制原则对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仍然有效。具体而言就是要保证出纳和会计严格分开,经办人员和审核人员严格分开;自行开发专用软件的单位,需要将系统开发人员同操作人员严格分开;还应尽量将操作岗位同系统维护岗位隔离。这是因为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作为电算化会计软件的编写者及修改者,有机会了解软件系统运行的内部技术信息。在某种情况下,他们有可能利用掌握的这些知识隐蔽地从事会计舞弊活动甚至进行经济犯罪。

3.严格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包括权限分配和用户名/密码管理两方面,前者决定相应用户对会计数据具有哪些操作权,后者则保证了用户和权限的一一对应关系。权限分配能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用户名/密码管理核心是为用户生成密码以及利用密码来确认不同用户,以保证不会有越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