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治理工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8 23:47:20

网络治理工作篇1

为积极落实上级工作要求,我校针对治理网络乱象要求做了一系列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网络安全重要部署情况

近年来,我们国家对网络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为组长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为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法》和教育部相关通知精神,全面开展以“治乱、堵漏、补短、规范”为目标的网络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我校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了网络安全会议,要坚持以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狠抓落实,重点加强对网站乱象的治理、堵塞安全漏洞、规范安全管理。会议要求各各处室认真学习、领会关于网络安全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国家《网络安全法》,切实履行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共同建设校园网络良好生态,为迎接党的胜利召开和学校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网络安全保障。

二、综合治理行动部署情况

学校成立了网络安全综合治理行动小组,负责学校整体工作部署与协调,各处室领导作为主体责任人,网络信息中心为牵头部门,负责学校网络安全问题的查找与治理。为完成此次“治理”任务,学校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在信息共享、技术支持、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多方位的合作;要加强监督检查,完善通报机制,将网络安全工作纳入到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中,建立网络安全长效监督机制;要开展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管理水平和防护能力。

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1、加强网站标识与管理的情况

学校在新闻宣传工作由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负责网站内容的审核,在网络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严格执行“信息来源单位负责制”的规定,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审核把关上网内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2、规范网络安全管理的情况

根据上级要求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专项检查的要求,我校网络信息中心针对数据中心机房安全情况、防火墙安全情况、进行了深入检查,经检查,我校网络基础设施及业务应用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状态良好。信息安全、运维管理等方面工作扎实,实现了至今未发生信息技术风险案件或重大安全事故。

3、加强网络安全保障的情况

网络治理工作篇2

为增强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组织纪律,强化内部管理,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整体素质,根据桐梓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请假制度

一、必须自觉遵守劳动纪律,不得擅离职守,不得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有事临时外出,必须请假。

二、本人及直系亲属婚、丧、嫁、娶等情况需请假的,须按规定经本人申请,按规定天数写出请假条,按事假程序审批,书面请假并经办公室负责任和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报办公室存档备查,其他情况原则上不准请假。

三、病假须以县级以上(包含县级)医院证明为依据,按允许天数休息。如需住院治疗的人员,须出具医院出具的证明。

四、请、销假制度及审批权限

1.工作人员请假,由本人事先填写《请假条》,办公室责任人根据实际情况签署意见,报领导审批。

2.请假半天由办公室责任人签字批准,请假一天由大队长签字批准,请假一天以上由分管局领导签字批准,并逐级上报依次签字。

3.因故不能在假毕后上班者,须提前办理续假手续,征得分管局领导同意后,方可继续休假。因特殊情况不能提前完善请假手续的,可先电话请假,在假毕后及时完善请假手续。

4.请假人员在完善请假手续后,一律将请假条交办公室负责考勤人员,未完善请假手续及未将请假条交办公室考勤人员处,一律按旷工处理。

五、办公室考勤人员应如实做好考勤记录,一月一汇总,并将汇总情况及时报出入境大队,考勤纳入出入境大队二级考核。

六、公休假按桐梓县公安局民(辅)警公休制度执行。

考勤制度

一、干部职工必须按颁布的休息时间上下班,不得迟到、不得早退,否则为不按时上下班。

二、干部职工实行上下班签到制度。职工上下班主动签到,如果不签到又不说明理由的,按旷工处理。职工出差、下乡、外出办事的,必须向办公室说明出差、下乡、外出办事的地点和事由。

三、干部职工均实行考勤制。考勤由办公室统一负责,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将考核情况通知其所在单位。

四、全体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迟到早退。职工迟到、早退、病假、事假、旷工情况纳入年终考核,作为年终评选先进个人和核定年终达标奖的主要依据。

五、办公室负责做好职工节假日加班、夜间值班的登记工作,报办公室负责人审核后备案。

工作纪律

一、坚决服从领导,听从领导安排。

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服从单位的正常调动和工作安排。

三、遵守保密规定,妥善保管文件资料。履行职责,加强防盗、防火等安全工作。

四、召开的各种会议,不准迟到、早退、缺席,有事需向分管领导请假;手机一律关机或调为震动,无特殊情况不得打、接手机。

五、工作时间不得处理私事、接待亲友,未经批准不得将亲友带入工作场所;工作时间严禁玩游戏、下载电影、进行网上购物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六、衣着得体,干净整洁。进入工作岗位,不许穿拖鞋、异装;保持工作场所和办公设施用品的整洁。

七、不得无故串岗、聚众聊天谈笑、争执吵闹、高声喧哗。

网络治理工作篇3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一、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

何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以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广和普及,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论是工作形式、工作领域还是工作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不仅仅是一种新趋势,更是一种新的模式和理念。为了做到与时俱进,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尽快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转变。

二、现阶段我国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许多网站的内容、结构都严重趋同,缺乏自己的特点,缺乏创新,严重削弱了网站的吸引力。其次,网站的运行模式静态化,缺乏互动。虽然参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很多,但是网站的运行模式往往流于形式。另外,缺乏一支既有很高理论素养又熟悉网络技术的专业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最后,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要适应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需要,必须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大部分单位普遍缺乏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激励制度,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业绩考评仍沿袭过去的成果认定和职称评定体系,使很多人无法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所在。

三、针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应对策略

1.创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较弱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缺乏动态性和灵活性,无法适应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受教者只能被动学习,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志(2001)指出:新时期的宣传教育工作必须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的一致性,与社会不同群体的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必须努力把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的理论性,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群众所乐于接受,能够回答群众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能够在群众的工作和奋斗中不断发挥精神支柱的巨大作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内容新颖,形式多样。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这块重要阵地,充分发挥网络的喉舌作用。

2.引导网络主流文化,使之始终体现我党的先进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和平等性彻底颠覆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者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再是学习的绝对权威。教育者和受教者之间呈对话状态。与此同时,网络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人们不再受国界、区域甚至时间的限制,因此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飞快传递。因此,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确立网络主流文化,搭建主流文化传播的平台。要以全新的网络文化语言,图文并茂情景交融,让严肃的政治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活泼,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在形象生动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得到升华。

3.加强高素质思想政治队伍建设。在当前的局面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真正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网络能力。因此,必须要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和学习体系,通过网络平台为政治思想工作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加强他们驾驭网络的能力,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掌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性和主动权。

4.建立并完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制度,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要调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业绩考评,把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成果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系数,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得到充分的肯定。

另外,要对网络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制定能有效约束人们正常使用网络的法律法规,强化网络法制教育,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奠定重要的法制规范。确保人们能充分享受数字化信息优势的同时,有效地限制和克服网络的负面效应。

四、结语

在如今全球化的趋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发挥网络的优势,着力正面疏导,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度,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0.06.28.

[2].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王素莲.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

网络治理工作篇4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在高校校园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者们只要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工作将会更及时、更有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但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的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网络思想教育认识不到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改革与创新,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高校简单地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网站建设,认为开辟几个主题,上传一些照片就是做好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导致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不到位,效果不理想。

2、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影响力不够

各高校都建立了思想教育宣传网站,但是网站内容枯躁,形式单调,网站在栏目设置上只考虑“宣传”和“教育”,双向互动交流、在线交流少,对待学生问题采取回避态度,而涉及学生感兴趣的专业学习、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的内容却很少,不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因此往往点击率低,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使得我们思想教育工作收效甚微。

3、在网站管理上分工不明确

目前高校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更注重本单位工作在网站中的体现,而对于全校性的工作,如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却难以在各网站中得以实现。对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缺乏一个整体的规划和部署,使得多数校园网定位不准确,主题不突出,结构不严谨。

4、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质欠缺

网络素质包括对网络的认识水平及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只有既懂网络知识又懂思想教育的“复合型”教师才能提高网络思想教育的吸引力。然而,在高校中普遍存在懂网络技术的人,缺乏思想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懂德育工作的人,又不懂网络技术。这使得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举步维艰。

二、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想出新点子、找到新路子,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革:

1、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各高校都应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识,增强使命感、紧迫感,把大学生思想教育网站当成是重要工程来抓,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明确方向,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工作方法等方面做全面细致的研究和规划,为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全面部署。

2、建立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网络服务育人的功能,帮助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开发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流量,定期更新、丰富信息资源,保持生机与活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要针对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开辟网上专题论坛,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重视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对于现实生活而言,网络上的约束力要弱很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其实,网络和现实一样,都有相应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虽然我国网络技术起步较晚,网络法制建设和网络道德规范建设正处于初期阶段,但这两者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并且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日趋完善,对广大网民的约束力也会进一步增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进一步重视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网络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自觉遵守网络法规,让大学生知法、守法,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4、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如果不能合理的处理网络与个人生活和学习的关系,就有可能在上网时忘记自己的角色和社会责任,甚至还有可能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等一些网络心理疾病。因此,学校要有针对性的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广大学生正确的处理网络与生活、学习的关系,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对那些过分迷恋网络的学生,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寻找其沉迷于网络的原因,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有心理障碍或者疾病的学生及早走出困境。

5、加强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长效性,就必须在人力、物力上加大投入。一是由学校分管领导牵头,组成由宣传部、网络中心、思想理论部教师、计算机教师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队伍,进行策划设计,保证网站内容的系统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二是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的复合性人才,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改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顺应时展的需要。同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涉及到诸多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与网络发展的特点,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由权威式、灌输式教育向自我需要转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及科技含量,在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的同时增加其自身魅力,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满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2001(5).

网络治理工作篇5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7)01-0072-07

理念引导行为,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理念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它直接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和效果。深入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价值,对于教育理论系统研究和教育实践深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研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容及其形式探讨得较多,对其价值的探讨甚少,这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发展。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涵的界定

要论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价值,首先要弄清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什么,即要把握其内涵。而要厘清w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涵,我们首先得解开“理念”“教育理念”神秘的面纱。

“理念”一词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在那个时代,理念通常被人们称作“形相”“通型”等,并且得到了哲学家们的青睐,在哲学领域被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西方哲学史中,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哲学家们对理念进行探索,形成了“理念是一种模型”(苏格拉底)、“理念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实体”(柏拉图)、“理念是超越经验的概念”(康德)、“理念是观念的总体”(黑格尔)等认识。抛弃其中的唯心成分,这些认识给我们当今理解理念带来了重要的启示:理念是人们意识层面的重要概念,表达的是一种思想,或者一种看法、观念。如今,理念在教育领域广泛地使用开来,但是对于“何为教育理念”这一问题的认识,学者们的观点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来阐释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它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要办教育,体现的是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有李萍等:二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界定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理念是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眭依凡等:三是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解释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理念是对理想教育状态的价值倾向与追求,持这种观点的有陈桂生等。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把教育理念界定为:人们在教育实践中,对于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观念体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种属关系来讲,属于教育理念的一种,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根据教育理念的界定,本文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界定为:人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体系。对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基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属于意识、精神范畴,但它不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纯粹的主观意识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观察和思考而获得的反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思想观念精髓。当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又将服务于实践,指导新一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活动,使其得到检验、丰富和完善。总而言之,这种来源于实践又力求服务于实践的思想精髓,一刻也离不开现实的实践活动。

其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内核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作为一种观念存在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幻想,而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如何发展更好的本质规定和终极追问,是根据现实状态描绘的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想图式和总体指向:它不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手段,而是对教育过程中内容的确立、方法的选择、载体的运用等实践问题进行高度抽象而形成的认识。不仅如此,这个高度抽象和追问的过程是理性的。它经历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发展过程呈现何种规律、未来将达到何种理想境界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科学的判断、反复的推理等理性思维加工过程,最后提炼出的是简洁的、指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引领网络社会的人们人格健全、走向幸福美好的思维规定。为此,我们认为,从本质上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一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维。

其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旨趣在于描绘了一种理想愿景。也即,它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达到某种状态或者某种效果的一种理想期待。这种理想的期待有两层含义:一是表达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美好的”“应然的”理想,作为观念层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是对现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直接反映或机械临摹,而是建立在现实实践基础之上超越了现实状况的理想图式,是依从网络社会的客观教育规律作出的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应该更美好”的理想表达:二是表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追求与现实状况是有适度张力的,它虽然是一种超越了现实状况的理想水平,但是这种理想水平并不是无法触及的,而是经过网络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如果一种教育思想经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切身努力都无法达到理想期待,那么这种教育思想就无法被称为理性的、科学的认识,更不能把它作为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教育理念。

其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一种观念体系。观念体系,即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不是单指一个理念,而是由多种认识、多种想法组成的、具有一定体系的观念总体,比如对本质的认识、规律的认识、价值原则的认识、思维范式的认识等等。此外,网络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把握必须要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如技术的角度、主体间性的角度等。把握和审视的角度不一样,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认知状况也会不一样,由此凝练出来的思想观念也会不一样。这些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层次揭示出来的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原则、思维范式等共同组成一个网状的观念体系。在这种观念体系中,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的理性认识共同着力于一点,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纵深化发展,共同构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纵深化发展的总体指向和整体规定。

从这以上几个层面来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内容来源具有客观性。如前所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本质上是一种蕴含某种理性认识、理想追求的教育思维,属于观念、精神范畴,从形式上看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但是,这样一种观念不是教育者坐在书斋凭空想象得来的,它的内容来源于丰富、生动的教育实践,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对现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发展的规律、呈现的趋势等问题进行理性审视和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内涵、过程规律、价值表现、理想愿景的观念总体,是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对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实施准则。随着实践的深化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也会发生变化,理念的内容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这一角度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实践发展和时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客观性。

二是存在形式具有抽象性。理念的形成,往往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这种认知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广度和深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实践认知的结果,即他们在科学认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实践经验和规律进行高度概括,是其认知超越于具体的、感性经验层面的存在状态。一般而言,对实践认知程度越高,理念的概括性就越高。经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们智慧思维的审视和加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最后以抽象的形式、凝练的语言表达呈现在人们面前,其存在形式具有抽象性。另外,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总是以一种观念、一种思维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每个环节,贯穿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每个过程,从根本上统摄、支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具有观念统领性和思维支配性,在这一点上与其他具体的操作手段、操作方法相比,形式上呈现出极大的抽象性特征。

三是内容本质具有发展性。如前所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一个由理想愿景、价值规定、精神指向等内容凝练而成的、带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表达的是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期待。一方面,这种理想期待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从一种念头的产生到由少数人掌握,再由少数人掌握变成多数人认可的理念,再到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升a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和研究的工具,这一过程体现了历史的发展性。另一方面,这种理想期待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内容来源于实践,社会实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理念的内容以及形态也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形成的过程来看,还是从它整体运行态势来看,都具有显著的发展性特征。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理论价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形成既离不开观念的理性抽象,又离不开对实践活动的考察和审视,在价值呈现方面也内在地包含了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其中理论价值主要表现为它对于理论研究的价值意蕴,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生的源头

教育工作者头脑中的一个念头或者“灵感”,很有可能就是一种教育理论的雏形,相应的,一种教育理论的创生往往就是来源于教育者(或研究者)头脑中某一刻闪现的“灵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其基础理论的产生,也与该领域理论研究者的头脑中产生的“念头”或闪现的“灵感”密切相关。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社会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教育对象呈现的思想问题、行为问题复杂多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各种挑战,运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效果不尽人意。由此,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者们开始思考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获得实效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运用什么样的载体、采用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教育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思考以及头脑中闪现的“念头”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雏形。随着实践的日益深入,思考日益成熟,人们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了与上述思考问题相对应的比较完整的关于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思路和想法,然后再用系统、严密的语言把头脑中的思路和想法表达出来,形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对象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虽然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但并不是玄乎得不可理解,因为外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作为知识形态存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它是可以被大家认知的,也可以具化为人们研究的对象,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它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等问题的揭示密切相关,把它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思维规定,揭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何为根本、本质何在、理想愿景的终极追问,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化发展。具体说来,一方面,研究者们可以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当成教育理论专题来研究,以此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如有学者通过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走出困境的思考,得出了应该从教育理念着手解决问题的观点,重点研究理念范式的转换,厘清网络社会和传统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区别所在,由此迈开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研究重要的一步。另一方面,研究者们还可以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当做理论创新的知识基础,即在了解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根据教育实践发展的状况结合现有的理念推出新的结论,修正或者创新原有的理论体系。如有的学者根据网络社会的环境特点、生存方式、发展趋势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际遇,提出了新时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树立“智库”理念。此外,还有学者基于网络人际互动的视域指出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备“技术性教育理念、主体间性理念、平等互助理念与协商对话理念”。这些研究成果是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为研究对象,是对原有理念的一种创新;同时,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前发展,它们又将成为新一轮理念创新的知识基础。

(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工具

有学者指出:“教育知R具有‘助人创造’的功能。”意即,教育知识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们进行创造性教育行为。对于教育理论工作者而言,它能够帮助教育理论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论证或创新;对于教育实践工作者而言,它能够指引教育实践者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案、实施正确的教育行为。当人们用文字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表达出来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则外显为教育知识,随之具有“助人创造”的工具价值。首先,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理论研究的思维航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对整个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思维范式、价值原则、理想愿景等认识凝练成的观念体系,它为人们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方向引领。比如在思维范式方面,它引导人们在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问题时,要观照网络技术环境、教育对象网络化生存方面的特点,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在价值原则方面,它引领人们在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问题时,时刻观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状态”,对网络社会人们如何提升网络道德素质、健全人格进行价值审视:在理想愿景方面,它引导理论研究者们不断分析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任务,为新时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构更完善的认知发展图景,等等。其次,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理论研究的论证工具。在现实的研究工作中,奋斗目标的拟定、方法使用原则的归纳、载体适用条件的阐释等是否符合规定性,理论研究者们可以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中寻找论证依据,因为它是整个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思维范式、价值原则、理想愿景等认识凝练成的观念体系,是整个时代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总体指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导着研究者们对现有的目标、内容、方法、价值原则等进行反复论证,对符合理念总体指向和整体规定的目标、内容、方法、价值原则等进行深化研究,落实为实践准则,对不符合总体指向和整体规定的目标、内容、方法、价值原则等,深入分析原因并对其进行转化和创新,由此不断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践价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践工作的贡献上,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学习的对象

教育理念最初是教育者头脑中的一种念头、思维认识,但是当人们通过实践把这种认识进行理性升华,形成文字,就成为人们学习的对象,使学习者清晰明了地知道“教育的本原是什么”“教育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什么”和“为了达到理想状态应该如何实施教育行为”等知识信息,明确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路径、理想原则、现实指向和整体规定。从这一思路出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实践工作者学习和参照的对象。从事第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者们,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解读繁缛的理论,但是他们又需要相关的理论知识去解答网络交往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一需求矛盾关键在于提供一种简洁明了、指向性强的理论,让实践教育工作者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知识收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来源于实践而且具有引领性和发展性,形式具有抽象性和间接性,正符合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理论诉求。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学习,实践工作者们能够很快了解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理想愿景,以及达到理想愿景应该遵循的思维规定和精神指向。可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可以帮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更便捷地获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充电”的对象来源,也是他们解决实践问题的“良方”。换言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活动之前,该信息传播活动的目标、效果都已心中有数,这个“数”就是来自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学习和把握,它以简明扼要的信息引领着实践工作者们思考方向,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如技术教育理念,引领着教育者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典型区别,也引导着实践工作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内容表达方式、效果验证的技术方向思考。

(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努力的方向

这一实践价值具体表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具有指引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表达的是对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达到某种效果的一种理想期待。一方面,它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树立了教育信仰。它明确地告诉大家,只要按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规定的总体指向和思维原则进行实践,就可以解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走出现实困境,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在极大程度上坚定了广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信心,使其不畏艰难朝着理想的彼岸前进。另一方面,它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了教育操作思路。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前提和思维规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表达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达到什么效果”的同时,也清晰地告诉了教育实践工作者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为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导和价值原则。根据它的思想指引和价值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可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目标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符合价值原则的方法、优化实践工作方案,实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如主体间性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有间性思维,关注不同主体、不同层级的交互关系,确立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技术教育理念指导教育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技术的表达方式展开:平等互助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与教育对象交流互动,实现“双赢”的效果:协商对话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通过协商对话来把握网民网络心理行为特征,控制网络谣言;等等。由此可见,无论是教育信仰还是教育操作路线都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者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指引着他们向某种“理想期待”努力航行。

(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的监控工具

要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符合理想期待,就需要对实践过程进行监控,时刻与理想期待作对照,必要时还要把理想要求具体化为行动任务,融入实践过程的相应环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正是这一过程的监控工具。所谓监控工具,具体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发挥的协调、控制的功能。这是理念的工具价值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者身上的显著体现。首先,教育者可以根据它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其实质是在网络社会环境中通过系列的信息传播活动提升人们网络道德素质、健全人们网络道德人格的过程。由于环境复杂、教育对象层次差异大、信息更新速度快等因素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获取、传送、交换、加工、储存和输出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认识偏差,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审视和把握,教育者可以及时调控偏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航线的行为,沿着正确的操作思路前进,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如在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管理中,教育者榱舜锏侥勘昴衙獠扇∶つ可境、节点控制教育对象言行的行为。显然,这种高强度的干预方法是无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此时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和审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通过对技术教育理念的审视可以发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管理(无论是柔性管理还是硬性管理)也是需要技术的,不仅必要,而且必需。网络教育平台的负面信息需要教育者以技术的方式进行恰当的引导,而不是盲目的删除。其次,教育者可以根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调控教育对象的行为。教育对象由于知识阅历、教育经历、认识水平等的差异,其行为与社会要求的不一致,特别是在信息“内爆炸”的处理方面面临各种问题,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教育者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审视和把握,调整教育对象的网络信息行为。具体来说,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网络信息行为的调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从意义的角度来调控,即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施加意义制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意义的诠释,旨在通过积极的意义诠释维持信息受众积极的行为,中断信息受众消极的行为。二是从规范的角度来调控。即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施行硬性或者软性约束,使教育对象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一般来说,规范调控主要通过法律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来实现。

(四)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检验标准

网络治理工作篇6

abstract:nowadays,networkhaspenetratedintoallareasofsociety,thenetworkhasbecomeanimportantplatformforacollegestudentsaccesstoimportantinformation,theexchangeinteractionandentertainment,thenetworkislikeadoubleedgedswordtobringopportunitiesbutalsochallenges.therefore,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workershouldgriptightlythetimepulsetoseekthedealingwithstrategy,furtherdisplaysthenetworksuperiority,enhancesstrongpointsandavoidsweaknesses,andinnovatesthedevelopmentsituationdevelopment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workaspect.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Keywords:network;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33-02

作者简介:张冲(1979-),男,山东潍坊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法。

0引言

2006年12月网络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拥有个人电脑的学生数量达到96%,76%的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为3―5小时。2008年11月26日中国互联网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0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数达到1.62亿,位居世界第二。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正确把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症结,采取有效措施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

1.1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职工作队伍进网络并充分占领网络阵地来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关键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相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被要求的专业素质要高得多,不仅要求工作者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掌握扎实,还要求他们的网络语言与网络知识应用能力比较高,更需要他们对不断出现的网络中的新问题能够及时掌握与了解,营造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被教育者在使用网络、接收网络信息的过程中,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现在,高校很多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是跨专业甚至是非专业的,因为他们认为该工作不是硬指标,谁都可以做。很多教师教育经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丰富,有科学的分析能力,政治立场坚定,但是缺乏网络方面的知识,而很多有较强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年轻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素养又比较缺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其知识结构和网络应用水平不尽如人意,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网络应用均精通的工作人员。

1.2大学生网络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自律性差网络发展过快,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很多制度(网络法律、网络理论与网络道德等)的建设远远跟不上网络的发展速度,导致网络制度有很多真空地带。网民的行为失范或难于统一网民的认识,均因制度的失范或欠缺所致。滞后的网络法律制度建设,缺乏对网络及网络形成的虚拟社会的科学认识,以及对制度青年具有逆反心理,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律意识淡薄,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为掣肘因素。所以,加强与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律意识建设。

1.3西方思潮冲击下,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产生迷惘网络具有信息自由共享的性质,因此网上思想文化交流诸如跨国界、便捷性、分散性等特点就显现了出来。网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思想文化信息,这是对当代社会人们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顺应;但同时,这些信息又是正反交错、泥沙俱下、良莠混杂、真伪难辨的。高校是各种有害思想渗透的主要对象,校园网络已经明显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

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及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是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局面,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严峻挑战。大量西方价值观念与文化思潮的冲击是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诚信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扭曲、政治信仰迷茫、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是有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大学生们认为,不利大学生价值观念养成的因素有网上日益盛行多种西方价值观和思潮、主观价值观的缺乏。

2采取措施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1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教育者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占于信息优势地位,这种信息优势,使得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威信比较容易树立起来,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更加有利。可是,在网络时代,教育者没有了这种信息优势,至少是部分丧失。在教育过程中,一个尴尬境地是,教师所讲的东西学生早已经知道,但学生说的新鲜事、新名词却是教师从未听说过的。因而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师与干部,必须要对网络有所了解,不仅要对网络知识进行学习,了解、利用网络,还要学会连接起思想教育与网络技术,这样教育者才能面对新世纪的大学生,对网络时代思政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予以解决。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必须具备的网络信息素质队伍的素质:不仅包括通常强调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专业素质,还要具备优秀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因而,高校要因材施教,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培养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是这支队伍应当具备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要有所了解;对网络的特征做深入了解,熟悉的对网络进行使用和驾驭,网络传播中出现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反应能力一定要快速,能以敏捷的行动、敏锐的思维,快速抓住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创新,不断克服困难,有所作为。高校要开办学习班,利用学校网络资源给予思想政治工作者经常性网络知识、网络技术的培训,通过政策选拨与吸引一部分有较强计算机网络知识、政治素质高的年轻教师参加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以使高校思想政治队伍的结构得到优化。

2.2建立一批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当前,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教育类网站的点击率偏低是其工作的薄弱的环节。为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为主动,必须建立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网站,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体系,而且要有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的强大工作库的支持。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更多的开发与利用,使网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流量大大提高,定期丰富信息资源、更新信息资源,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得到提高,保持信息的生机和活力。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信息枯燥呆板的模式,在上网后得以避免,可对电脑多媒体技术的潜力进行充分挖掘,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声像俱全,图文并茂。要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重复性、盲目性建设要避免,打破各学校的界限,将有限的技术力量、资源与经费集中到一起构建一个最具综合性与权威性的部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为高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平台服务。要拿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细分理论做借鉴,对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进行细分等,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分别建立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

2.3创新网络思想教育内容网络及其衍生的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了一系列效率和便捷的同时,又引发了一系列思想道德新问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这些新问题,积极地从道德、心理健康、主体性三个层面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3.1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实践中,首先进行网络意识教育,即在实践中既要教育大学生网民增强开放意识、大胆地奉行“拿来主义”以获取有用信息,同时又要教育他们深入认识网络的本质、看清网络的两面性、合理利用网络,这是网络意识教育的核心所在。其次是进行“六不”教育,不做“网虫”、不做黑客、不抛垃圾、不浏览和传播物品、不侵权、不轻信。再次是进行网络法制教育。大学生网民网上不道德行为猖獗的重要原因,与大学生网民网络法律意识淡薄密切相关。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实践中施行主体应将网络法制教育纳入网络道德教育内容之中。

2.3.2进行网络心理教育一些大学生网民种种不道德行为的产生和网络中的异化是和大学生网民本身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针对大学生网民网络心理上存在的问题,着力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恋心理教育,网络人际交往心理教育三个方面入手,让他们对过度上网和不正确地使用网络有个正确的认识,诸如自我认同混乱、情感冷漠和信息焦虑等心理障碍和疾病较为普遍地存在于大学生网民中;有些大学生网民由于热衷于网恋,其生活与学习受到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一系列社会问题也由此引发了;了解过度上网“非但无法让我和其他人更接近,反而疏远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家人、朋友、邻居等”,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2.3.3进行网络主体性教育大学生网民由于“沉湎于由符号所构成的虚拟世界而远离真实世界,为此也失去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人性”,自身在一定程度上被网络异化,这也正是大学生网民一系列上网失范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有着十分巨大的反差,狠毒偶大学生网民沉迷于网络虚拟空间,不愿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来,患上了网络上瘾综合症,这就要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网络自主性教育和网络能动性教育,强化大学生网民大学生网民自我辨别、自我选择和判断能力,使大学生网民明白什么是有益信息、什么是无益信息以及无益信息可能带来的危害;明白“选择什么”和“如何选择”。

参考文献:

[1]翟少红.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10,5,1.

[2]王阳.浅论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青年科学,2010,(08).

网络治理工作篇7

abstract:networkhasbecomethenewwayof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networkincollegeslacksaperfectteachingbody;theinnovationofcontentandform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networkisnotenough.wecanimprovetheworkofcolleg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network,suchasstrengtheningandimprovingcolleg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network,andenhancingitsrelevanceandeffectivenessthroughsolutionssuchasestablishingtheteachingbodyofhigh-quality,improvingworkingsystem.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网络道德

Keyword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fnetwork;psychologicaleducationofnetwork;internetethics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293-01

0引言

现代网络已经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空间。目前,我国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也凸显出一系列的问题。笔者试图在找出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着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

1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一支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目前的组成状况来看,其知识结构和网络应用水平不尽如人意。无论是专业的还是兼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满足不了现实的需求,尤其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网络应用均精通的工作人员。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很关注的许多网上问题,教育者并不知道。因缺乏丰富的材料和最新的资讯,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也变得很空洞、乏味,学生不愿接受。

1.2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自律性差调查表明,54%大学生表示能够严格遵守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而有4.9%的学生表明自己“不遵守”,26.9%的学生则持“不一定,看情况而定”的摇摆不定的态度;另外,还有14.2%的学生持“无所谓,没有想过”的态度。[1]正是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等制度建设的滞后,加之对网络及其形成的虚拟社会缺乏科学的认识,以及青年对制度的逆反心理,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掣肘因素。

1.3西方社会思潮冲击着我国现有的主导价值观,造成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迷惘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网络色情和网络迷信等负面因素蔓延与恶化。新的网络婚恋与形势不断冲击和挑战传统的婚恋与观。[2]“”、“网上情人”等成为网络中相当时髦和很多网民趋之若鹜的行为。网络迷信在青少年群体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甚至左右着少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1.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政网站展开的。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也不够丰富。许多网站仅仅停留在提供思想理论资料、新闻报道等平面信息上,其他的功能远没有开发出来。同时,由于技术手段问题,广受大学生青睐的娱乐性教育和生动活泼的网上互动等,都未能很好地融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或网页缺乏较强的吸引力,点击率不高。全国约350所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但调查结果却显示,目前该类网站或网页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访问量低:经常浏览者占6.8%,有时浏览者占25.8%,偶尔浏览者占38.7%,从未浏览者占28.6%。[3]

2存在主要问题的解决途径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高校目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不仅包括通常强调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和专业素质,还有必须具备的网络信息素质,即具备优秀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道德。因此,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材施教,着力培养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形成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作者、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主持人、编辑人员和维护人员等在内的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2.2建立一批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为了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我们必须建立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网站,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体系,并且要有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工作库的支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充分利用BBS、网络聊天、e-mail、新闻组(全交互式的超级电子论坛)、pCtopC的ip电话等途径进行交互沟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沟通互动功能。[4]

2.3建立和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创新教育内容建立和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培养专职网络工作者、规范和引导各种论坛、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网络监控以及聘请有威信的网民协管是建立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环节。[5]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为此,可以实施发表正面引导文章与批驳错误言论和监控出格网站双管齐下的网络舆论建设方针。同事要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力度,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网络能动性教育等,从而确保教育的效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不断探索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途径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将会在新的形势下对高校人才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丁宏.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J].高校理论战线,2003,(6).

[2]刘美玲.数字化时代高校德育之反思[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4).

[3]李仁山.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性及改造方向[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网络治理工作篇8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余晚霞,(1981―)女,湖北大冶人,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政治辅导员,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76-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作为新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当今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未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思维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机遇

1、网络的发展有利于高校大学生的视野开阔及知识丰富

网络作为新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具有其它传播工具无可比拟的信息传播优势―――快速便捷的信息传播速度以及低廉的信息传播成本。伴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网络进入了高校学生的公寓之中,网络不仅为高校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而且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条件。使用信息网络,可以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丰富了高校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知识面,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网络使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并激发了其主动性和参与性

网络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培养了人们的思维,更新了人们思想。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遭到抛弃,高校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日益增强,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网络交流方式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他们主动利用网络渠道进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电脑操作水平及基本的网络知识,不仅如此,网络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感。在网络上,没有年龄之分,没有贫富之分,没有等级之分,没有性别之分,有的只是设备和技术上的差别。不论你在现实中有多大的权力和多高的职位,也无论你有多大的财富和多硬的后台,到网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在网上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对话,讨论问题,发表见解,从而在相互交流中使大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3、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

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其它传播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即具有及时、大量、交互、便捷、低廉等特点,而在现实生活中时效性、连续流动报道、广为集纳相关信息、提供多种信息形态的优势更为明显,这为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及极其丰富的信息和网络资源。

4、网络信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网络世界跟现实生活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它是一个虚拟社会,在网上每个人都可以隐满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以一个暂新模糊的面孔出现在众人面前,这一方面为一些人毫无顾忌地在网上发表过及言论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和言论提供了方便,并且为他们提供了消极言论的平台;另一方面,网友之间可以利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毫不隐瞒地流露自己内心的真实的想法和情感。目前,“网络信息尤其是BBS已成为学校学生思想状况和热点的“晴雨表”,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增强了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

5、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教育阵地,提供了新的手段

在网络时代,任何一个网络不仅是一个储存、利用、采集、传输信息的主体,而且是整个网络世界的一份子。网络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基础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高科技的平台,为理论知识的推广和运用增加了一个新的阵地。同时,通过网络,党和国家、社会和学校、家长和朋友都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从而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育合力,使原来的教育空间变成为当今全世界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世界育人创造了一个好的网络环境和教育模式。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具有极大的作用,要极力呼吁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努力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二、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扰乱高校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网络的娱乐性、虚拟性使一部分大学生患上“网络综合症”,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互联网对个体心理的负面影响主要在于网络空间这一不真实虚幻的情景特征,它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一些大学生认为只有在网上才能获得尊严,被人尊重,在网络世界中逃避现实生活。他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夜以继日的上网使他们身心受到伤害,学习成绩落后,甚至有的为了支付巨额网费而拒缴学费,到最后学业荒废,甚至严重到不能正常毕业。

2、一些大学生因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降低其道德素质。

在网上,多向贯通的信息的和多元表达的舆论,使大学生的思想长期沉浸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中,其兴奋点和注意力被信息的新、奇、异所吸引,“国际互联网上的电脑黑客、色情内容、网络犯罪急剧上升,不断侵袭和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加上一些大学生自控力弱,往往出于好奇和冲动的心理,刻意寻求色情暴力信息,长期沉迷于互联网中,导致道德意识薄弱,形成人格发展障碍,甚至走上不归路”[2]。随着信息的漂浮不定而千变万化的同时,有些信息还未来的及进行判断、选择和思考,就囫囵吞枣的接受下来,从而导致是非判断能力下降。互联网上“垃圾信息”繁多并快速传播,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人格的形成。那些自我约束力差,自我教育力弱的学生更是深受其害,会无形中模仿这些不良的作风,从而使自己道德败坏,甚至成为社会的人渣来危害社会、人类。

3、网络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遭遇挑战,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在传统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无论是在知识、信息方面,还是在能力和经验方面,都是处于理所当然的优势地位,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运行。而网络时代教育者的这些优势部分丧失,使思想“灌输”遇到困难,处于一种劣势地位。网络时代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例如,在网络时代,尤其是宽带网的广泛使用,由于信息网络传播速度快、式样新、容量大等特征,使得网络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空间,从而导致人们的信息来源广泛,社会交往增加,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这将会增强高校学生思想问题的突发性。不仅如此,由于网络行为具有高度的隐蔽性,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于有些道德修养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讲,自控能力较差,容易放纵自己的上网行为。这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及其有效性。

4、网络使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面临挑战。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常采取一些摆事实和讲道理的说教方法。教育者通过课堂讲授、个别谈心、会议等直接接触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发挥教育作用。这些方式的针对性强,反馈及时,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时间、地点与场合的限制。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场合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网络时代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使用传统的“灌输”方法,主要的方式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一切手段,向大学生提供信息,并引导大学生正确地选择思想信息”[3]。与此同时,将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运用到网络中,与网络相结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现代化,而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思想教育所使用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方法,这就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5、网络的负面效应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网络的虚拟功能一方面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富于活力,但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网络虚拟化导致大学生的各种社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加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网络不仅仅可以改变现实生活,而且可以通过模拟方式将现实生活“真实化”,使不少大学生好奇,出现了不少相当程度的“网络迷恋狂”、“网络孤独症”等社会心理问题。同时,网络的虚拟环境还可以扭曲大学生的人格。这一系列问题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对策

1、主动迎接挑战,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氛围

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落实在网络时代下如何有效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科学理论占领网络阵地;认真研究网络文化的特点,努力使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认真研究网络传播的规律,找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的结合点,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网络文化和网络伦理建设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畴,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4]。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解决网络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高品位和学术性为目标,以精彩的多媒体手段和丰富的网络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引导、熏陶和鼓舞中增强自身抵御能力。

2、占领网络传播的主要阵地,掌握其主导权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东西方文化的接触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代高校学生作为新兴的网络时代的主体,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兴趣极为强烈,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却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掌握网络传播的主导权,抢先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制高点,运用网络思维,去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同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主动,“要主动走进网络,弘扬时代主旋律,对网络信息实施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堵塞西方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黄色不良信息和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通道,积极主动地构筑红色网络体系,帮助学生增强其自律能力和防范意识”[5]。

3、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是抵制网络社会不良影响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高校应重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积极有效地去开设网络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及心理素质培养等综合课程或讲座,,以帮助大学生认识网络传播对他们心理的影响,帮助他们塑造其健康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面对网络挑战,高校应学会运用网络技术创新道德教育载体,通过介绍健康的网站,让学生接触正面的道德教育内容,开展师生之间的交友谈心,以增强道德教育的感召力。此外,必须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

4、加强培养学生的网络意识,严防各种错误思想和言论对青年学生的干扰和侵蚀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迅速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充分认识网络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网络的发展,加快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宣传,使网络文化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各高校要成立网络监管领导小组,从政治上的方向性、内容上的准确性和健康性等方面进行审核把关,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网上信息的监控和引导,决不允许任何不良信息流入校园。

5、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网络道德是网络者在网络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并以此来评价人们网络行为的善与恶,确保人的全面自由健康发展。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是用道德来提升人、发展及完善人,使大学生拥有更加完美的人性及健全的人格。我们应通过“两课”教育、开办心理咨询网站等教育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大学生提高素质以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冲击,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大学生恪守网络游戏规则的法律意识及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使其更好地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6、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面对网络媒体的严峻挑战,要充分利用网络更新传统观念,迅速实现新背景下的角色转换。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才可能得心应手地发挥网络媒体宣传的吸引力、辐射力和渗透力,提高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有不少人掌握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熟练程度不够,因此要学习网上教育方法,学会熟练运用互联网这一新的工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将网络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兆祥《利用网络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3月第1期第46页;

[2]孟祥龙:《网络时代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7(5)第37页;

[3]周春生: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湘潮(下半月)2008年第8期,第109页;

网络治理工作篇9

论文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构建维度

主体、客体、介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是由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的构建应紧紧围绕主体维度的现实关照、客体维度的理性引导、介体维度的刚性完善这三重维度而展开。

一、主体维度的现实关照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主要包括高校党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的主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是网络信息传播的“把关人”,掌握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决定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给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相应的现实关照是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的一个关键维度。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构建中,笔者认为主体维度的现实关照应从思想情感的关照、综合素质的培训、准入条件的提升三个方面进行。

1.思想情感的关照

情感是人类力量的源泉,能不断激发人的创造力。在人的情感作用上,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认为只有这五个最基本的感情需要得到满足后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激发。马克思说:“热情、激情是人类走向他的对象拼命追求的本质力量。”由此可见,人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离不开思想情感上的关心、关照。从思想情感上关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关照的基本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情感关照要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主体,摈弃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思想,树立“思想与专业”并重的思想,取得身份地位的认同;要定期举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座谈会,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切实解决主体在职称评定、课题评选、评优评先、生活等方面面临的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综合素质的培训

比如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努力增强政治理论素质;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网络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努力增强道德素质;通过敏感的信息意识培育教育、对信息进行收集、鉴别和使用能力的培养教育,努力增强信息素质;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以及政治学、计算机、文学、艺术、美学、史学等方面辅助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努力增强知识素质;需要通过信念、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教育,努力增强心理素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具备包括政治理论素质、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信息素质、心理素质等在内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做好信息“把关人”、学生“引路人”的角色。

3.准入条件的提升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综合素质的高低、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都会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准入条件,一方面重点吸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优秀党员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使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以应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以及大学生“网民”的需求;另一方面重点培养思想政治素质高、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扎实、富有改革创新精神、政治敏锐性的年轻干部提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岗位上来。只有让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擅长思想政治教育、既懂网络又能驾驭网络的人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保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客体维度的理性引导

大学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体。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和受动者,是接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对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的构建,不仅需要重视主体维度的现实关照,还要有客体维度的理性引导。客体维度的理性引导,要强化网上沟通、做好网络心理咨询工作、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三方面的工作。

1.强化网上沟通,做好实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理性引导大学生,强化网上沟通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问题,直面社会思潮和现实而深感困惑的难点、热点问题,不会通过浏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的栏目就立即自动消失。各种思想政治文化包括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等在网上相互渗透,色情、暴力、等信息充斥网络,各种网络信息真假难辨。解决这些的问题必须动员高校各级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起,在网上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一方面,可以为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开放、平等的网络平台,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澄清各种模糊认识。对网上各种错误的观点和议论要进行有说服力的引导,同时还要以鲜明的态度给予应有的“批驳”,及时清除“信息垃圾”,在网上形成正确舆论的强势。另一方面,要对学生通过网络所反映他们最关心的各种生活问题进行快速处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理念,对合理的要积极加以解决,不合理或一时做不到的要予以说明、解释,并善于利用网络平台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化解存在于学生中的各种矛盾,理顺存在于学生中的各种关系,提高学生对学校和国家的信赖程度。

2.做好网络心理咨询工作

大学生“长期与网络相处,容易失去对现实环境的感受度,可能导致孤僻、冷漠以及欺诈心理”,而且大学生又富有个性、思想活跃且单纯、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故网络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最大。因此,理性引导大学生,在强化网上沟通的同时,还要做好网络心理咨询工作。网络心理咨询有着其他传统的咨询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非面对面而且匿名性,使咨询者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心理咨询,整个咨询过程中既没有心理压力又感到非常亲切,不易产生逆反心理。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开放性和信息承载量大的优势,将心理健康的一般知识和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表现特征及其自我诊断方法上网,为大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开辟新途径;在网上提供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可以帮助大学生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素质和能力发展状况的评价,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根据大学生需要设计一些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普查,通过网络渠道可以从宏观上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通过网络心理辅导和网络心理咨询,纠正大学生的心理偏差,解决心理问题。

3.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

要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也是理性引导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无论是网络这个大环境,还是校园这个小环境,都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毋庸讳言,在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的结合产生了校园网络文化,但校园网络文化不是等同于校园文化或网络文化,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将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的校园亚文化。通过建立多层次、高品位的校园网络文化,提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全方位、适时、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网络实践活动。在营造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中,借助于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实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德育功能,从而最终达到凝聚人、团结人、鼓舞人、激励人的教育目的。

三、介体维度的全面完善

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体是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不可或缺的维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体包括“软件”和“硬件”,介体维度的全面完善也要围绕“软件”和“硬件”两方面而进行。

1.介体维度的“软件”完善

介体维度的“软件”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作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客体时的思想信息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体维度“软件”的完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创新不可缺少的环节。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方面,除了加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以外,还要利用网络积极创新。如针对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实施网络欺骗、诈骗活动,如在网上虚假信息和黄赌毒信息,在网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盗窃别人的网上银行账号等等,网络失信行为和犯罪行为日渐严重,要把“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针对大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虚拟空间”、脱离班级和集体、逃避社会现实而容易产生贫乏空虚无聊的心理问题,或者热衷于网上交朋友、聊天、玩游戏,对现实世界中的人、事物毫无兴趣等情况而产生的人格障碍和人际交往障碍,要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针对网络在一定意义上超越国界、超越地域的基本特征所带来的爱国主义问题,要把“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等等。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方面,各高校借助于互联网,可以开辟微博、BBS、e-mail、博客、网络聊天室以及建立班级QQ群等新方式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的一切辅助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所使用的社会学、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方法穿上现代科技的外衣,如网络互动交流法、网络问卷调查法、网络访谈法等,还可以采用“渗透”法、虚拟现实法、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法等教育方法。

2.介体维度的“硬件”完善

介体维度的“硬件”,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的构建,介体维度的“软件”完善固然重要,但是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介体——网络平台即“硬件”的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由于“介体充分利用了现代计算与通信技术”,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建设的工作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高校应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互联网的挑战,要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创建一些融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并贴近校园、贴近师生的的“网站”,在网上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高校通过自己的网站解答大学生的各种疑问,澄清大学生一些混淆是非的观点,给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的大学生以政治思想上的引导和指导。同时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也是介体维度的“硬件”完善中不可忽视的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可以分为原著库、理论库、时事库、专题库。原著库的建设要把经典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各种版本和翻译本整理入库,理论库应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整理、编辑入库,时事库的建设要利用各种媒体和internet搜集整理各种时事新闻并及时更新,专题库的建设要借助于internet、报纸、广播、电视四大媒体,将党和国家历史上重大事件、当代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整理、编辑为专题。另外还要注重课件的制作和开发。高校应组织专家、教授精心制作和开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课件;高校还应组织专家、教授精心制作和开发其他专题思想政治教育课件,如国情教育课件、党史教课件等等。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三重维度的内在统一

三重维度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主体维度的现实关照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构建的关键,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主体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设计者、主导者;客体维度的理性引导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构建的根本保证,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构建的必要环节;介体维度的全面完善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构建的桥梁,三者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实现内在的统一。

1.主体维度的现实关照与客体维度的理性引导的内在统一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主导性和教育工作客体的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思想教育能否顺利并达到预期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在于受教育者(客体)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而这个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又取决于主体——教育者的积极引导和努力激发。然而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把学生看成是“任意塑造的对象”的错误观念,将学生看作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严重割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与大学生的结合,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队伍建设,转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观念。而其观念的转变,就需要把学生由教育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能动接受者,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引导大学生选择、接受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关注自己的行为方式,在两者的内在统一中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

2.主体维度的现实关照与介体维度的全面完善内在统一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主要通过理论学习、会议传达、报纸、电视、广播等了解有关信息。随着网络媒介这一新生媒体的诞生,网络媒介因其与传统媒体单向传输信息不同,信息量特别大而且更新非常快、互动性强,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另外,介体维度的全面完善离不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积极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需要根据客体的要求,经常更新网络信息,建设好网络信息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方法,理性引导大学生实现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介体的统一。

网络治理工作篇10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18-02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使人们思想观念的传播渠道日益多样,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网络内容的多元性、网络沟通的交互性和信息传输的即时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引导、重在建设、重在健康,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有效平台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新挑战

(一)网络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1.网络环境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在某种意义上,网络环境的海量信息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网络环境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更加广阔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挖掘大量、丰富的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主动、快速地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及时与大学生在网上沟通和交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做活,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实效,达到教育效果。

2.网络环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网络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窗口。大学生可以在内容丰富的网络环境中自由地选择浏览信息,在主动的探索和寻求新的视觉听觉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同时网络环境大大激发了青年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使他们更有创造性和开拓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网络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渠道。

网络环境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它能存储大量信息而又灵活、快捷地传播信息,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显示独特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直观、更深入。同时它还可以实现数字媒体、触摸媒体、4G网络、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手机视频、图像音乐、微信微博、客户端、电话会议、QQ群、网络论坛等多种形式传播信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因素。

(二)网络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1.网络环境导致了主流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的激烈冲突。

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是主流价值观念。网络环境对主流价值观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受到影响。在新的形势、新的条件下,通过网络怎样加强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如何利用网络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现实重大问题。

2.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环境和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网络环境条件下,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日益消除,固有的教育观念遇到了严峻挑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唤起学生的好奇、兴趣和热情,使受教育者学会创新、学会参与教育。怎样利用网络环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利用网络媒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革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的现实问题。

3.网络环境使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渗透有隙可乘。

一方面网络环境使大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更宽,接触面更广,接触的观点更多;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在网络环境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利用网络载体宣传与我国对立的政治思想文化,对我国大学生进行价值观输出和意识形态渗透,并实施分裂活动。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十分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引导、教育、监督和管理。

4.网络环境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健康。

网络环境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网络“病毒”、“木马”、“黑客”和“垃圾信息”同步而至,充斥着色情、暴力、、欺诈、迷信等不健康的信息,敌对分子散布分裂民族、教派、种族的谣言和反科学、、反人类信息,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严重危害了网络生态和社会稳定。这会令大学生产生诸多的困惑和迷茫,进而妨碍健全道德人格的形成,导致大学生个体道德水准和群体道德水准的下降,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探索

在新的历史形势和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以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体现社会信息化进程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阵地、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全面服务大学生的重要平台。

(一)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高校要积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抢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高校的网络建设要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创新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加大在互联网上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的力度,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网络环境和引领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择业观。校园各项专题网站应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既有理论探讨,也有科学实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校园网络建设要坚持以育人为本

校园网络要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的导航器,要大力推广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交流和科技文化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栏目和内容的设置要突出思想性、引导性、教育性、趣味性和适应性,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符合学生的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渗透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板块当中,适时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要鼓励领导、干部、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设立信箱,开设学术论坛,搭建师生交往平台,加强网上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寓教育于服务之中。

(三)加强对校园信息网络的监控和管理

为了达到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高校要通过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全面加强校园网络的监控和管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已是不争的事实,之所以吸引大学生群体,绝不是它的阳光之处,我们应该把学校领导、党团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生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人员、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工作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校园网络管理。网络教育重在梳理引导,要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结合”的原则,根据国家互联网管理法规,制定校园网络教育规章制度,切实加强校内网站和网络用户的统一管理,尤其是校园网BBS的管理,严防、抵制各种网络犯罪、网络色情和网络垃圾信息的出现、传播和泛滥,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四)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杜绝网络成瘾

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助长了大学生的行为惰性,加重了人格心理障碍。当代许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业、情感及就业方面遇到压力时,尤其在焦虑、烦恼、自卑、孤独和忧郁之际都会转向网络寻求安慰和解脱。网络对于身陷忧郁、孤独、情绪波动的大学生只是一剂暂时的安定剂,它解决不了深层次的心理问题。不仅如此,长此以往还容易形成依赖性,即依赖于在网络世界中寻求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这样就疏离于现实的人际关系,更有甚者脱离现实,从而形成严重的网络依赖和心理“自闭”,更可怕的是还可能成为“网络孤独症”患者,最终走上自杀的道路。针对上述情况,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转变观念,缓解紧张情绪,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大学生排除疑问、解除心理负担,杜绝网络成瘾,减少对网络的心理依赖。

(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熟悉规律,还要求熟悉网络专业技术。高校要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网络业务能力强、熟悉大学生特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兼职队伍。要继续解放思想,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选派骨干,从网络专业人才中挑选优秀人员,强化学习和培训,组建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水平较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以适应新形势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要积极开设网上服务专栏,及时解决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各种矛盾与问题,以满足大学生不断增长的求知欲望。

(六)建设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

要关注时展特点,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把握学生思想、心理特征,建设与高校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积极推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挖掘、整合、配置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向教育资源的转化,努力形成规模大、功能强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体系;要突出学生主体性,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努力形成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渗透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系;要唱响网络主旋律,建设“绿色网上校园”,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努力形成健康安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保障体系。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是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的开放、交互、虚拟、快捷等特点,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主动开辟、利用、净化和占领网络阵地,才能积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才能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单春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视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徐建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3]刘燕,覃小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9).

[4]赵天睿.新视角下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0).

[5]赵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研究[J].北京教育,2016,(10).

[6]钟世华,彭立嵘.大学生艺术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