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8 23:51:09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篇1

一、精心组织,全面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工作

为加强社团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我们认真就开展好2014年度社会组织年检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安排,明确了社会组织检查的意义、步骤和要求,严格审查各社会组织人员变动、经费支出、重大活动、刊物出版、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具体问题依法做出不同的处理意见。截至2014年底,全县共有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136个,2014年度年检应参检127个,实参检109个,参检率达到86%。从年检情况看,全县社会组织均能够做到依法开展活动。一些社会团体结合各自单位行业工作的特点,积极开展宣传,广泛吸纳会员,壮大协会力量,全面推动了社会团体的快速发展,有的协会积极开展送真情献爱心和扶贫济困等活动,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全县绝大多数社会组织为扩大交流、服务群众、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登记程序

2014年我县新成立社会组织19个,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3个,我们严格按《社会团体登记条例》规定的条件,从“有牌子、有场子、有资金”着手,以社会组织章程公约为抓手,对社会组织成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多方论证,并对社团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逐项进行严格的审定。认真填写许可通知单,同时我们参照《社会团体登记须知》,制作了《县社会团体审批工作流程图》下发至各业务主管单位和新成立的社会组织,将申请筹备、同意受理、成立登记的各阶段制成直观图配上简要的文字说明从审查决定到行政许可的期限逐一告知。为尽可能缩短审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益,制定了《行政许可申请材料登记表》、《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行政许可受理决定书》和《社会组织送达回证》等规范的行政许可文书。为提高服务质量,我们严格执行登记工作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对社会组织“进门”前静止材料的严格审查,同时加大对“进门”后的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

三、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2014年,我县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落实富民政策,按照“培养专业经济协会,扶持规模协会,建立示范协会”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县的六大优势产业和七大特色产业均成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辅射全县5个镇87个村,如县生猪生态养殖协会、县棉花协会、县苗木花卉协会。协会的存在在增加农产品收入,抵御市场风险,保护农民自身利益上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各协会围绕城内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结合县政府实施的“一村一品牌”,积极打造“品牌”协会,目前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培育目标上基本做到了“一镇一品、一品一会、一会一特”。如县食用菌协会、县高效农业研究会、县镇苗木花卉协会等协会年培训达百余次,通过不断的信息技术交流,产品推介,发展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技术农产品,进一步加快了我县“跨越”式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篇2

一、发展现状

(一)社会团体登记情况。我市共登记社会组织223个,其中:社会团体166个,行业性社团129个,专业性社团29个,联合性社团3个,学术性社团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7家,其中:民政类5家,教育类17家,劳动类10家,卫生类12家,科技类6家,文化类4家,体育类3家。据初步统计,我市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现有38,500人左右,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5%,各类社会组织去年总收入5亿多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

(二)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1、健全规章制度。为使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市民政部门指导督促各类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定各类社会组织必须将登记证书、资格证书、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规章制度上墙公布,增强工作公开的透明度,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2、规范财务管理。为贯彻中央精神,提高我市民间组织会计人员素质,民政部门下发了通知,要求各民间组织进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培训。通过培训,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会计人员都已熟练掌握了新的会计制度,并已能在财务操作中实际应用,从而规范了民间组织的会计制度。3、落实四项制度。为规范管理,制定了社区民间组织的普查登记、注册登记、备案登记、社区民间组织负责人例会四项制度,由街道办事处负责指导,并及时掌握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变化,确保社区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各社区所辖民间组织每月将活动开展情况,向居委会通报备案,居委会将社区民间组织开展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及照片资料登记造册,重大活动报登记机关备案。确保社区民间组织依法开展活动。

二、工作现状

(一)提高了民间组织的登记质量。我们以“依法行政、规范行为、提高服务”为登记工作理念,严格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认真细致地对民间组织地成立、变更和注销进行审批登记;对符合登记条件的民间组织发放“明白纸”,公开登记事项、申报程序及材料、行政许可时限和操作规程,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登记程序;我们在规定的时限内尽量提前完成审批登记手续,为登记对象节约办事时间,减少上门次数,提供热情服务。

(二)健全了民间组织的监督机制。我们把加大执法力度作为规范民间组织社会活动、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建立了“市、办、居”三级监督体系,形成“横向分类负责、纵向按级负责”的民间组织服务与监督一体化网络系统,做到及时发现和查处非法民间组织的违法活动,从而遏制不良组织的滋生和蔓延,扶持和保护合法的民间组织。近年来,我们多次与社团主管单位联合开展治理检查,注销不合格协会,规范了对民间组织的管理。

(三)加强了民间组织的年检工作。这几年,我们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和部署,结合自身情况,密切联系业务主管单位,本着规范管理、简化手续的原则,与业务主管单位一起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了年检、换证工作,让参加年检的单位填写了《年度检查报告书》,委托市“恒正会计事务所”出具《民间组织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对未开展活动和变更业务主管单位的民间组织依法予以了注销。

(四)深入开展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诚信建设。我们对新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严格要求,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诚信档案,接受公众监督;对已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把诚信建设作为年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督促其按照章程开展活动;不断完善服务承诺制,制订长远规划和有效措施,通过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责任等方面做出的公开承诺,增强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

三、存在问题

1、整体质量不高,作用发挥不到位。从质量上看,目前我市民间组织发展整体结构不够优化,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业协会、农村经济类协会、公益慈善和基层服务性民间组织发展不足,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较弱;少数民间组织法制观念淡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自律机制不健全,社会公共责任缺失,社会公信力不高。从作用发挥上看,大多数民间组织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如行业协会,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行业协调、行业管理、行业维权、行业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

2、政策法规不完善。民间组织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使得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设立、性质、地位、作用及职能等没有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我国虽然制定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且是暂行性行政法规,在很多具体问题上缺乏明晰的界定和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并与业务主管部门中的法律法规在许多问题上不协调、不统一。有的业务主管单位对社团的申请成立热情高,而对社团的年检,变更,注销,和对社团依据其章程开展活动情况的监督重视程度不够,应付差事。

3、执法力度较薄弱。对民间组织进行监督管理和开展执法活动是登记管理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行政许可法》实施后,虽然是登记管理机关但却没有执法权,缺乏行政执法的基本职能,管理力量非常薄弱,总体情况为“力不从心,监管难以到位”。具体地讲:一是机构、人员、经费不到位。不同民间组织都是以民政部门名义进行登记管理,但实际上,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人员编制只有1人,与实际工作量不对称,工作中常疲于应付,监管过程中也无专项业务活动经费。二是全市有200多个社团,其业务分属不同业务主管单位,协调工作、争取配合工作量大。三是《社团登记管理条例》专门设置了“处罚”一章,对社团的一些违规行为的处罚作了规定,但由于缺少执法督查队伍,处罚很难落实。尤其是取缔非法民间组织缺少法制手段,造成一些未登记的民间组织取缔困难。

4、发展存在不平衡。民间组织的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主要有:营利倾向较明显,服务功能却欠缺;规模偏小,在专职人员、办公设施、专业水平等方面还有差距;分布的社会领域不均匀,在教育、卫生、民政领域较多,在科技、劳动、体育领域相对较少,与实际的社会需求还有一定距离。

四、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民间组织法律法规体系。根据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适时出台与民间组织有关的法律及配套的政策法规,应尽快出台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加快修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界定要具体、明确;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应区别于有关社会组织的名称,即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中应体现民办,方便于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改革民间组织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民间组织管理的政策制订、执行、评价和监督之间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二)加快民间组织执法队伍建设步伐。民间组织执法工作是登记管理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但是现在登记管理机关还没有执法队伍,也没有必要的督查经费。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切实落实民间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充实民间组织管理力量,尽快组建高质量的民间组织执法队伍,提高执法的权威性。要确保民间组织管理者具有行政执法资格;配备必要的执法工具,确保执法的质量和效果;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执法程序、执法手段的培训,增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加大民间组织的扶持力度。希望政府在购买服务、项目扶持等方面对民间组织予以支持,同时支持民间组织获得合法的服务性收入,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应尽快完善民间组织的各种优惠政策,为民间组织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形成一套系统、可行的民间组织税收激励机制;在政府资助和社会捐赠的基础上,能够建立民间组织发展专项基金,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长远的资金来源。采取有力措施,在房屋租赁、场地使用、设施配备等方面给予扶持,推进民间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篇3

一、社会组织建设管理现状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和政府关于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民政部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突出培育重点,依法登记,分类指导,强化监管,着力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社会组织稳步发展,整体质量不断提高,截止10月底,市共有社会组织7133个(市级社会组织1094个),其中社团402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3091个,基金会16个。社会组织从底的2673个,增加到底的6710个,增长了151%,年平均增长率为17.7%。社会组织已遍布市城乡,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登记管理情况。在培育发展上,一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公益慈善类和社区社会组织;二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三是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培育行业协会;四是围绕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难、医疗难、文化活动难和娱乐健身难等问题,培育发展好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福利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先后制定了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重点社会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年增长率达15%。已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648个、社区社会组织1067个、行业协会890个、培育各类基金会16个。全市40个区县均建立了慈善会,有569个乡镇(街道)建立了稻草援助中心,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慈善组织网络。在管理服务上,一是逐步完善政策法规。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30多个政策文件,有力促进了社会组织组织的规范发展。二是创新社会组织体制机制,推进了政社分离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党政机关与社团的政社分离改革,实现了人员、资产、利益、业务和办公场所方面的“五脱钩”。三是加大了执法和监管力度。依法查处了对外经济交流协会、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市辣椒协会和市巴渝民间文化艺术协会等,同时通过登记管理、日常监督、年度检查、信息公布、执法监察以及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和职业资格认证活动等手段加强监管,规范了社会组织行为。四是开展了登记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依法审批登记,规范工作流程、简化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社会组织建设发展情况。市社会组织保持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自身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高,功能作用日渐显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对100个市级社会组织问卷情况看,90%的社会组织,健全完善了以章程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和内部管理制度,社会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初步形成,领导班子建设日渐加强,专职工作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已形成制度,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广泛执行,自律意识和诚信观念不断增强。社会组织发挥的功能作用日渐显现。一是在慈善和社会救助方面作用突出。今年汶川“5?12”地震灾害发生后,市各类社会组织各显所长,发动社会捐赠,组织自愿服务,开展社会工作,甚至直接参与第一线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市社会组织及会员单位累计捐赠款物达3.29亿元,占全市捐赠款物总额的31.6%;二是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作用明显。主动参与兴办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事业,积极提供社会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抽样调查,共举办公益活动15108场次,折合社会经济效益2.8亿元,主要业务创造社会经文秘站:济效益102亿元;吸纳2495名社会人员就业,其中,下岗职工1821人,学生674人。三是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一些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积极承接了政府分离和转移的部分职能。据调查,有8个社会组织承担了政府委托17项职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项目25个,协助政府招商引资5000万元。渝北区餐饮行业协会受政府委托向国家成功申报了“中国水煮鱼之乡”和“中华美食街”项目。8个社会组织荣获“市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经济分析”等重大课题研究成果。四是服务会员作用显著。据调查统计,共举办培训3168次,组织研讨900次,举办或组织参展216次,提供咨询服务14913次,协调会员之间或会员与消费者之间纠纷2493次,促进了各会员或会员企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组织发展相对滞后。市社会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市“314”总体部署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全市现有社会组织7133个,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2.2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12省区中列第8位,不及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6,仅相当于美国的1/45,社会组织对我市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很低。

(二)社会组织自身能力较弱。市社会组织普遍功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运行体制机制不灵活。活动经费紧张,创收能力不强。从抽样调查看,年收入200万以上的占18%,50-200万的占26%,10-50万的占22%,10万以下的占34%。社会组织,特别是社会团体活动经费主要依靠会费,而社会组织的规模不大,会员数量有限,普遍反映经费紧张。社会组织的专职工作人员较少,平均仅有3人,且多数为离退休人员,专职工作人员待遇较低,47%未办理社会保险,留不住人才。

(三)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限制了社会组织发展空间。一是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进展缓慢,椐抽样调查,仅有8%的社会组织承接了政府部门转移、委托的部分职能。二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机制尚未建立,政府没有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所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小政府大社会格局尚未形成,服务型政府尚在建设之中,许多政府部门由于部门利益,不愿意将职能转移、授权或委托给社会组织。

(四)登记管理法规政策滞后。现行法规政策严重滞后,一是直接影响到涉外社团的登记、备案等工作的开展;影响到撤消社会组织的依据和效力;关系到社会组织的票据、税收、员工社会保障等问题。二是由于法规的滞后和处罚规定过于原则性,难以达到有效管理社会组织的目的。如在年检工作中,经常遇到社会组织无故不接受年检,社团表现尤为突出,有的两年、三年不参加年检,由于没有刚性的规定,造成执法困难。

(五)优惠扶持政策缺失。国家对社会组织的优惠政策都只在一些个别或零星的政策中体现,而没有对整个社会组织作系统的规定,造成目前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三类组织之间或某类组织之中的不同类别之间所享政策不同,影响了社会组织整体的作用发挥和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如只有基金会和公益救济性社团享受税前扣除的优惠政策;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仅有民办学校、民办医院、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享有优惠政策。目前除稻草援助中心有一次性专项补贴、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仅有少数区县制定了一些资金扶持外,我市从制度层面上还没有扶持政策。

(六)登记管理力量薄弱。全市现有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人员74名,其中专职工作人员只有33名,兼职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0%,40个区县中,只有6个区县设有专门的登记机构,仅占14%,登记管理力量十分薄弱。全市社会组织现有7000多个,与京、津、沪数量相当,但我市本级登记管理机关只有12人,与京、津、沪(150人、50人、80人)比较,力量十分悬殊,不能适应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的需要。

三、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建议及措施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314”总体部署,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构建和谐,对社会组织建设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及工作措施。

(一)建议加强规划和立法工作。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管理的新任务、新要求。建议市各级政府把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予以实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管理的调查研究,根据国务院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现行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策,确保市社会组织依法规范和健康发展。

(二)建议加快政府职能转移步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小政府、大社会”格局和建设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要求。建议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通过“三定方案”,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加快职能转移步伐,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通过制定政策将政府部门授权和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管理服务事项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三)建议加强区县登记管理机构建设。针对目前登记管理机关力量薄弱和区县登记管理机构不健全的现状,建议在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切实加强登记管理机构尤其是区县机构建设,充实登记管理力量,建议市编委发文督促各区县加强和充实登记管理力量,统一要求区县民政局设立民间组织管理机构,配备5—8名行政编制人员。

(四)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培育发展重点,力争市社会组织年增长率达10%以上。一是围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认真贯彻落实渝府办发(316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发展步伐;二是围绕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育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三是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类和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四是围绕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难、医疗难、文化活动难和娱乐健身难等问题,培育发展好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福利事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篇4

关键词: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发展

社会组织作为与政府、企业齐驾并驱的第三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协同力量。党的十报告要求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

组织建设,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动力。

1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工作中的组成部分,也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非常重要领域。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力度,是新时期增强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扩大我们党的群众基础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1.1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组织已遍布城乡,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反映公众诉求,整合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社会利益主体和价值观念更趋多样化,对党整合社会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党必须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手段,使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得到顺畅表达,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才能形成社会各阶层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而党要充分发挥这种功能,就必须使自己的影响力深入到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就是党有效整合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决定了它担负着提供一定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角色,为国家和市场分担部分社会风险、化解部分社会矛盾,如果我们切实加强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我们党就能在更大范围内赢得人心,更大程度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2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类社会组织已成为人们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了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但与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较为滞后,党员人数少、党组织的覆盖率低、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等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社会组织、党组织是党组织建设的组成部分,加强社会组织中党的建设,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社会基础、扩大党的影响力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组织绝不能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空白点”。而事实上,社会组织往往容易成为党的工作的“真空地带”,成为各种政治力量争取群众的重要阵地。如果党的工作不及时跟进,不仅难以使在社会组织中从业的党员保持先进性,而且党的群众工作就会有失去一部分阵地的危险。因此,加强并改进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建设,有利于把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有利于巩固党在社会组织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3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需要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课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各级党组织都应顺应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按照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统筹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

局,需要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及时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摆上重要位置,列入工作重点,与其他领域基层党建工作统筹

规划、整体推进,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

新途径、新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宣传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中的政治优势,凝聚广大社会组织的智慧和力量,发现和解决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和政治引领,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2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但与其他党建领域的党建工作相比较,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仍是党建工作中较为薄弱的一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社会组织与成员关系比较松散,党员管理难度大

目前,社会组织大多是民办组织,其成员大都来自于社会各个层面,既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又有工人、农民、个体经营户,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如律师协会会员主要是律师、出租车协会多是司机、民办学校主要是老师。由于他们的工作流动性较强,劳动关系随时可能解除,所以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比较松散,给党员的登记和管理造成不便。同时,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与实现社会组织、党组织全覆盖、党建工作全覆盖等目标尚有差距。

2.2党组织领导体制不够完善,监督管理工作较弱

社会组织、党组织缺少行政依托,缺乏完善的制度设计,导致推进工作难度大。当前,很多社会组织的负责人普遍不是领导核心层成员,缺少工作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当前社会组织普遍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往往“双管双不管”,责任主体不明,以致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导向及利益协调、监督管理的作用显得比较无力。从挂靠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看,部分社会组织业务面广,涉及多个行业类别,受不同的管理部门管理或指导,其党组织隶属关系不明确、不清晰,造成权责不明,监管不力。很多业务主管单位对社会组织的功能、地位认识不够,对所承担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职责不清楚,对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3党建工作机制有待健全,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

目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普遍没有相应的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据调查,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大部分由主管单位的机关干部兼任,党务工作者大多数从离职退休人员中聘用,这些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在原单位,参加原单位组织的学习及活动,致使社会组织、党组织管理运行缺乏应有的活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还存在基础保障的问题,在活动经费、办公活动场所和设备、活动时间等方面缺乏有力支撑。同时,受管理体制因素影响,有些业务主管或归口管理部门对党建职责认识不清,对所属的社会组织党支部没有布置党建任务,也没有指导检查考评其党建工作,极易造成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真空地带。

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现状来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党组织覆盖率偏低,党建工作缺位,党员作用不明显,服务社会功能有待加强。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认识不足。由于国家给予的扶持、培育政策有限,基层社会组织规模相对较小,缺乏品牌效应,社会影响力不够明显,在经济和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有限。因此,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工作实践中,往往只注重了单位资质审查和登记条件及审批程序,对党建工作有所忽视。

二是社会组织人员流动性强,党组织覆盖率不高。社团实行以章程为核心的会员制,是一种松散型管理模式,且会员绝大部分都是兼职,党员组织关系多数在其业务主管的行政或企事业单位。一些民非单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缺乏长远发展规划,留不住人才,用工随意性较大,员工流动性强,即使是党员,也只是认为自己是一名打工者,工作不稳定,不愿把党组织关系转到民非单位。这样,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缺乏应有的基础。同时存在党建经费投入不够,党务工作人员不足,活动场地缺乏等问题,社会组织、党组织战斗力不强。

三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社会组织实行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双重管理体制,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对社会组织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但又各有分工侧重,登记管理机关行使依法登记和进行宏观管理,业务主管单位侧重业务活动开展、党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管理。但在现实工作中,党建工作责任往往都归口在登记管理机关。由于近年来社会组织发展快、数量大、分布广、涉及行业领域多,仅仅依靠登记管理机关抓党建,其工作力度难以加强、覆盖面难以扩大。

3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考

社会组织党建作为党建工作拓展的新领域,势必要在不断探索中加强和完善。新形势下,必须围绕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找准定位、强化服务,进一步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3.1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原则”的工作思路,即“一切以发挥党员和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为中心”和“遵守精神和党组织性质的原则,有利于业主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的原则”。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的紧迫感。社会组织、党组织要有针对地抓好党员身上所表露和潜在的思想问题,认真做好党员先进性教育。在抓思想作风建设上,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做到亲自抓,经常督促检查思想作风教育工作,随时掌握党员的思想状况,结合一些重大问题要亲自讲党课,作形势报告,以典型案例分析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形成党员思想作风建设教育的长效机制。

3.2创新党组织组建方式,扩大党组织覆盖率

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培植典型,典型示范”的原则,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党组织组建方式。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没有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应加强组建党组织的力度,早日建立党组织;党员人数较少的社会组织,按照“同行业、邻地域”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暂时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可采用挂靠社区或主管部门党组织,成立党小组;暂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但又有工作要求的社会组织,可从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或所在地党组织中选派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担任党建指导员。另外,具备组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社会组织,可先行一步成立群团组织,通过“推优”等措施,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为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除此之外,还可进一步创新组建模式,只要有利于党员管理,有利于开展活动,都应该大胆尝试。

3.3创新党组织工作理念,明确党组织定位

要进一步统一各方面思想认识,形成大力开展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政策导向和良好环境,这就需要通过明确社会组织、党组织地位和作用,探索社会组织、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促进社会组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实际成效,增强广大业主对开展党建工作的认同感,从而共同形成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同时,根据不同社会组织的情况,开展灵活多样的组织活动、进行积极有效的分类管理。对于部分社会市场中介组织,可以将党组织定位为政治核心,发挥政治引领、参与管理、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功能;对有较为显著的行业性的行业协会,可以将党组织定位为领导核心,更好地监督和保障社会公权力公平公正地执行;对于公益性、民间性特点显著的纯民间组织,可以将党组织的定位为引导和监督作用,保证组织发展的正确方向。

3.4健全党组织管理体制,逐步理顺隶属关系

社会组织的生成机理、管理方式各异,仅靠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协同管理的党建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求。同时,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发展阶段不同,有的已经很成熟,有的尚处于发展完善期,有的在建立初期,而有的尚未建立,还处于酝酿阶段,不同的阶段也需要不同的指导和支持。针对这些问题,社会组织业务主管部门和指导部门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形成市、区、镇各级党委主抓,政府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民政部门应要求社会组织按规定成立党组织并督促开展活动。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直接管理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行业主管单位直接管理挂靠在行业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暂时不具备建立党支部的社会组织挂靠到社区或主管部门党组织进行管理。行业特点不太明显且没有明确上级主管部门的社会组织,由上级组织部门指定实行属地管理或行业相近主管部门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3.

[2]杨林本,邓示锦.严格把住党员入口关[J].现代领导,2010(1).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

[4]王芬兰.苏州市建立健全党员队伍能进能出机制的探索和实践[n]苏州日报,2013-4-22.

[5]马国钧.发展党员宏观调控工作与党员队伍规模的研究――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6]刘铭.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思考.人民网,理论频道,2009-6-21.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篇5

关键词: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新形势;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Doi:10.13677/65-1285/c.2016.05.08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张桂平,战伟平,徐娟.新形势下加强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问题研究[J].克拉玛依学刊,2016(5)52-57.

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过3年多的开展,已经初见成效、初具规模,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确保社会组织的正确发展方向,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并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仍然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笔者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现状,以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为切入点,发现目前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的基本情况

社会组织党建水平首先关涉、受制于社会组织本身的发展成熟度。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克拉玛依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遍布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行各业,涉及53个业务主管或业务指导部门,涉及人数达1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0%,2014年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城区”。截至2015年7月,克拉玛依全市社会组织已达766家,其中在市、区民政部门登记审批的社会组织有333家,在社区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有433家;在已登记审批的社会组织中,社会团体19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42家。①在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的同时,克拉玛依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程,立足于建,着力于管,创新活动载体,着力抓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抓组织管理,社会组织党建基础得到巩固

1.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正在形成

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2012年,经克拉玛依市委批准,成立克拉玛依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制定《中共克拉玛依市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随后,2013年8月,克拉玛依4个区相继成立社会组织党工委,作为市委、区委的派出机构,与市、区民政局党组合署办公,逐步形成了由市委统一领导,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市、区两级社会组织党工委分级负责,各业务主管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克拉玛依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制定和完善了《社会组织党组织成立的程序》、社会组织党支部“六有”标准(有场所、有设施、有标识、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等规章制度,推行党建制度样本,统一印发支部工作手册,规范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各区社会组织党工委也相继印发了社会组织党支部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并制定了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制度、党员教育培训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关心服务党员制度等,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3.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

2012年,克拉玛依市委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集中组建工作的通知》,按照“党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党员多方管理”的思路,通过摸清底数、理顺隶属关系、分类实施管理等措施,积极探索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组建社会组织党组织;同时,实施“四个同步”管理,即社会组织成立登记与党组织成立同步审批,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与党组织建设同步年检,社会组织负责人换届与党组织负责人换届同步调整,社会组织与党组织活动同步开展。截至2015年7月,在登记审批的333家社会组织中已成立155家社会组织党支部,其中单独组建的社会组织党支部有127个(市本级88个、区级39个),联合组建的社会组织党支部有28个(市本级11个、区级17个);各类社会组织中党员有1543人,专职工作人员中党员有104人。此外,登记备案的433个社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也已经纳入街道、社区党组织管理,实现了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的全覆盖。

(二)抓教育管理,社会组织党组织队伍战斗力不断增强

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社会组织党组织队伍的工作能力

一是开展集中培训。委托克拉玛依市委党校、中国石油新疆培训中心举办社会组织党支部书记、党员培训班,围绕国家重大会议精神、决策及领导人讲话、社会组织党支部的作用、发展趋势和实务等方面展开培训,每年集中组织开展2次,利用3-5年时间全部轮训一遍,增强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内部培训和自学。各社会组织党支部根据各自情况,加强内部培训和学习。除按照规定每周三下午正常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外,还利用清晨分享讨论、网络在线学习等方式,强化党性修养,提高党支部党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

2.及时发放书籍,为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开展提供理论指导

根据克拉玛依市各社会组织党支部的需求,为各社会组织党组织发放《党支部工作实用方法》《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规程方法和案例启示》《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手册》等相关党建书籍,为党支部组织和开展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加大党建工作研究力度,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研究和党建论坛活动,形成一批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

(三)抓活动创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力得到激发

1.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

2015年,克拉玛依市社会组织党工委以“四带头”(带头遵纪守法、带头服务社会、带头诚信创业、带头维护稳定)活动为载体,在社会组织党组织中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三年对已命名的服务型党组织进行复验,督促、激励、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能力和水平。

2.积极开展各类别的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

结合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工委组织各社会组织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例如,克拉玛依市民办教育联合党支部邀请市教育局讲师团成员为26家近100名民办机构的老师进行了、反渗透及师德师风的宣讲;各区也结合实际开展了“爱满油城”新居民家庭关爱、“祝您健康”教育管理、科普服务等服务项目。

二、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存在问题反思

不可否认,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其一,对社会组织党组织本身的功能定位认识不到位。尽管《中国共产程》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根本职能和功能定位有着明确规定,但是在受访人员中,很多人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不了解,部分人认为在社会组织中开展党组织建设形式大于内容,是在给社会组织“添堵”。这样,社会组织党组织本身的积极角色就被消磨掉了,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也就成了一个“粗活”。其二,对社会组织以及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克拉玛依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格局中的功能定位认识不到位。在受访的部分人中,只有极个别人能够站在克拉玛依城市转型的高度定位自身社会组织弥补公众需求漏洞的功能发挥,很多人认为社会组织只是夹缝中的细微力量,不足以与政府比肩而行。其三,对社会组织以及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国家治理转型与“四个全面”战略推进中的功能定位认识不到位。①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任务日益繁重以及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三大新形势要求必须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1]10在受访人员中,以治理转型为切入,不少人都能够认识到社会组织的推动力量,但是对于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积极作用的认识则不足。他们认为引导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可以有其他的实现方式。

(二)体制机制不顺畅

其一,现有体制框架下,党建工作开展的一大压力就是专兼职人力不足。目前,克拉玛依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只有党建科1个内设机构,1个兼职副书记还兼任纪工委书记,53个业务主管(指导)部门中也未配置兼职党务专干;部分业务主管或归口的管理部门疏于对所属的社会组织党支部布置党建任务,也未曾指导检查考评其党建工作;市委社会组织工委、市民政局作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牵头部门、登记管理部门,由于相应的制约权限不足,督促指导党建工作仍放不开手脚。这些状况的存在就使得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并不顺畅,还有较多的真空地带。其二,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尚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组织间的沟通平台也有待完善。一方面,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还没能很好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加大社会组织党组织成员在各级党代会、人大、政协等机构中的代表比例。另外,直到目前,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组织中支部书记并没有相应的补贴与奖励,导致相关人员开展党建工作的热情不高。另一方面,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节点还没有展开,组织间的沟通平台连接不稳。比如社会组织党组织并不能也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工会、妇联、团委、纪工委等机构。其三,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难,党员教育管理存在困难。社会组织党员中有退休聘用人员,党组织关系或者在退休管理站,或者在原单位或社区;也有领导干部在社会组织兼职,党组织关系不愿意转到社会组织。有的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对接收社会组织党员存有顾虑,到社会组织工作的党员想转组织关系转不了。这些情况对社会组织党员的组织管理与教育管理都带来了很大问题。

(三)主体自信心不足

对于在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很多受访者都表现出自信心不足。至于自信心不足的原因,除了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很大程度上在于克拉玛依社会组织的发展不成熟。一者,克拉玛依社会组织整体上成熟度还不够。与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的全国平均水平(约为4.1个)相比,克拉玛依非社区社会组织的万人拥有量(约为8.3个)超过全国平均数一倍有余,但是就实际可获得服务范围来看,却远远不足。二者,克拉玛依社会组织绝大多数发育时间较短,自身建设不足问题还很突出。从调研结果来看,主要表现在人员流动快,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高,组织管理不规范,缺少活动场所,经费来源单一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党建工作人员对于开展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多比较迷茫,很多人限于自身知识领域、工作经验等,没有认识到自身积极性发挥对于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四)作用发挥不明显

大多数社会组织在组织部门和登记管理部门敦促下都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建设党支部,但是“台子”搭好了,“唱戏”却发挥不好,这就导致社会组织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开展活动没有实现工作覆盖和作用覆盖。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工委本身工作压力较大,没有能力供给人手、开展工作、向社会组织党组织提供具体指导。其二,社会组织党组织面临缺优秀人才、缺活动经费和场所等问题,制约了党建活动的开展。市委办公室印发的《克拉玛依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中明确提到“市、区两级财政要加大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建经费投入,确保每个党组织每年工作经费不少于5000元。对于新成立党组织的,由市级党费一次性列支2000元”,但实际上并不能落实到位。其三,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不到位。很多社会组织对党建工作抱有消极态度,不能够积极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多是听从指令,或是简单照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街道社区党建的模式开展工作,进而出现了党内活动与业务工作脱节、党建工作僵化的现象。特别是具有官方背景的社会组织,或是据于体制刚需,或是依偎财政有常,更是缺乏活力,不仅不能够发挥成熟社会组织的带动作用,反而常常成为后起的、非官方背景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僵化样板。

三、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建的发展路径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总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又不同于其他传统党建工作,是一个新兴的党建领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明确社会组织党组织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找到合适的载体、抓手和发展路径。

(一)明确定位:社会组织党建的起点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必须明确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功能定位,彰显其重要性。2015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了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②克拉玛依应当依据党中央的意见指示,结合本地实际党建工作情况,自上而下,安排部署。

一是推进党组织作用的制度化、具体化、组织化。建议出台文件,召开高规格会议,将党组织的职责、任务纳入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健全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决策机制,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精神得到贯彻执行。二是立足“站得高、看得远”的实际,以当前新形势的要求为切入点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进行引导。三是明确不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功能定位不同。如对慈善协会等享有部分“公权力”的行业协会,应指导其党组织侧重发挥监督作用,保障社会公权力公平公正运行,促进行业自律;对教育培训等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参与管理、推动发展的功能;对公益性、民间性社会组织,党组织定位应以引导、把握政治立场、整合资源推动发展为主。

(二)加强宣传:社会组织党建的前提

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还需加强有效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要做好社会组织负责人教育宣传工作。通过组织集中学习讨论、媒体宣传报道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的意义,并定期向社会组织负责人通报党建情况,教育引导社会组织负责人积极支持党建工作,增强认同感。二是强化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党建的认识。建议参照克拉玛依“访惠聚”活动做法,每半月印发《克拉玛依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简报》,分送各相关部门领导。三是利用新媒体做好大众教育宣传工作。除了发放宣传材料、报纸刊登、电视报道等传统方式外,克拉玛依社会组织党工委还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宣传,比如设立专门的社会组织党建网络平台和党建微信平台。

(三)优化管理:社会组织党建的保障

优化党组织管理,由建立党组织向建设党组织转变,推进党组织建设的有效开展,不能片面追求党组织的覆盖率。

一是变革现有管理体制。可以借鉴广东省做法,构建社会组织党工委、行业协会党总支、行业协会党支部三级管理体制。明确业务主管单位分管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较多的业务主管单位成立社会组织行业党委。行业主管与属地管理相结合,分解社会组织党工委的工作压力。二是建立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克拉玛依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应当定期召集民政、教育、卫生、人社等相关职能部门及文联、社科联、妇联等枢纽型社会团体,对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分类指导、督促检查,争取各部门资源支持。三是建立“党建服务指导中心”。由业务主管部门或属地(街道或社区)建立“党建服务指导中心”,向社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解决社会组织想建设党组织却不知道如何建设的问题;同时,对于党员人数不足3人、无法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除联合建立外,还可以推行“党员活动领导小组”模式,或者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途径开展党的工作。四是完善社会组织党建保障机制。通过财政资助、会费划拨、党费支持等办法,解决社会组织党组织经费问题。建立区域性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场所,根据就近原则,将没有活动场所的社会组织党组织纳入区域活动中心,将社会组织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四)凝聚党员:社会组织党建的支撑

增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归属感,提高其党建工作能力和水平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的重要支撑。一是严格选拔社会组织党组织带头人。党支部书记不局限于社会组织负责人,要把业务精、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和党务工作经验,特别是党性强的党员选拔为党支部书记。此外,建议社会组织党支部书记享受岗位津贴补助,从而增强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建热情。二是切实抓好“双培”工程。努力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将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一方面,给予更多社会组织党组织发展党员的权利,更加注重将政治素养好、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另一方面,业务工作培训优先对党员进行,努力将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三是创新培训载体和形式。针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繁忙、人员分散等问题,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网上组织生活。可以与克拉玛依市远程教育管理中心协作,打造社会组织党员网络和微信在线学习平台;或者依托新疆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组织党员参加培训和学习,并将每年度学时纳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四是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社会组织党工委作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部门,其工作职责不能仅限于要求、管理和监督,还应当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为党员提供服务。

(五)发挥作用:社会组织党建的目的

一是充分用好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平台,及时与本社会组织服务内容相关的社会公共议题,引导民众参与讨论,一方面扩大社会组织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激发民众对公共事业的参与热情。二是发挥党组织工作优势,走群众路线,将社会组织工作开展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贴近群众需求开展党组织活动,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壮大社会组织从业者队伍、志愿者队伍。三是通过社会组织党组织搭建平台,一方面充分利用自身号召力,号召企业、学校、机关、个人等各方力量与社会组织联合、配对,在资金、空间、人才方面对社会公益事业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组织沟通协调,促进社会组织资源共享、抱团发展,规避社会组织资源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缺点,最终达到协同发展、集群发展的目的。当前,克拉玛依正在积极建设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中心,作为社会组织的枢纽和沟通平台,在这一平台上要将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培育和发展。

注释:

①文中关于克拉玛依的相关数据来源于克拉玛依市社会组织党工委的调研。

②参考2015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部分。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篇6

这次会议是经市委领导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我市首次专题研究部署包括律师行业在内的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会议。刚才,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林金汉同志传达了全省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内容全面,要求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近年来,在市委、市委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创新思路,加大力度,切实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尤其是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作成绩排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596家全部建立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100%,其中单独建立党组织的564家,单独组建率为94.63%。在抓好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同时,全市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也在不断推进。至今年10月底,全市有新社会组织618个,从业人员8千多人,党员约1千名,已建立党组织42个。其中,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抓得早,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工作成效。在各级党组织的努力下,我市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和解决。

新社会组织是基层党建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领域。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切实增强做好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其他领域基层党建的同时,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上来,按照省委提出的“扩大覆盖、规范管理、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和时间进度,积极进取,勇于突破,力争通过一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使规模较大、员工较多、工作基础较好的新社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通过两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使规模较小的新社会组织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涌现一批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作用发挥好、社会反映好的新社会组织党组织。

下面,我就做好律师行业等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健全组织、壮大队伍,不断夯实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

抓好党组织组建工作,壮大党员队伍,是现阶段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面临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要积极借鉴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壮大党员队伍,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切实改变党组织组建率不高、党员数量不多的状况,为新社会组织党建各项工作开展搭建平台。

1.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情况。底数还不清的地方和单位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所辖区域新社会组织情况进行集中摸查,通过基层上报、部门联审、核对注册、逐个调查等多种措施,深入进行排查,并逐一造册登记,设立工作台帐。要重点摸清新社会组织行业、职能、隶属关系、人员结构、党建工作状况、业主或负责人思想动态等情况,做到单位性质清、员工人数清、经营状况清、党员数量清、党组织设置清,为开展组建党组织工作提供依据。要建立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及时、准确了解掌握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2.加强分类指导,扩大组织覆盖。新社会组织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党组织组建工作基础参差不齐。要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全面覆盖”的原则,积极推进组建工作。一是突出重点抓组建。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把规模较大、管理较规范、影响较大的社会中介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民办学校、民办医院等,作为当前组建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排出工作进度表,加快组建步伐,巩固已有成果,力争取得大的突破。二是创新模式抓组建。对于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新社会组织,要单独建立党支部;对于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工作方便”原则,与其他新社会组织联合建立党支部;对工作有困难、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可选派党建指导员、联络员,指导开展一些基础性工作,或先行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此外,可通过建立“商务楼宇支部”,在街道、社区设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等形式,把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组织起来。三是把好关口抓组建。要充分发挥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的审核管理优势,通过把好“登记关”和“年检关”,督促组建党组织。新社会组织登记注册时,登记管理部门要求他们同步设置党组织;年审时,新社会组织要向登记管理部门报告成立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的情况。

3.加大培养力度,壮大党员队伍。党员数量少、发展难、流动性大,是制约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的重要因素。要突破工作难点,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及时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职员,特别是高学历、有专长、工作一线的青年骨干列为党员发展对象,重点进行培养,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发展和壮大党的力量。要通过组织推荐、引导用人单位定向招聘党员等途径,把应届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和下岗职工中的党员充实到新社会组织党员队伍中来。同时,要通过查找流动党员、设立管理台帐等措施,将流动党员纳入组织管理之中,稳定党员队伍。

二、理顺关系、完善机制,大力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

针对新社会组织自身特点及其党建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各项党建工作机制,切实把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的轨道。

1.理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的原则,建立健全地方党委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业务主管单位或行政挂靠单位党组织管理为主,行业协会党组织管理为依托的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对行业准入条件比较严格、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管理比较规范的,且已成立行业协会的新社会组织,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以业务主管党组织管理为主,依托行业协会党组织进行管理;对一些专业性较强、数量较少、暂不宜成立行业党组织的新社会组织,如民办学校、民办医院等,可由业务主管单位或行政挂靠单位党组织直接管理;对专业性不强、规模较小,且对街道社区依附性较强的新社会组织,如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等,可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管理。

2.完善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机制。新社会组织中党务工作者多为兼职,流动性大、工作独立性强。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进一步创新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机制,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供保障。一是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注重从新社会组织管理层和优秀职工党员中挑选、培养党组织书记,尽量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或有威信的骨干员工中挑选党组织班子成员;对暂时没有支部书记合适人选的新社会组织,则从机关、街道社区的优秀党员干部中推荐选派。二是加强党务工作者选拔培养。注重从新社会组织党员队伍中挖掘、培养党务人才,及时将其中的管理人员或骨干员工培养成党务工作者,同时可以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部分退休老同志中挑选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员干部,充实到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中。三是提高党务工作者队伍素质。把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培训纳入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依托各级党校等培训阵地,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增强教育培训效果,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3.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运行保障机制。要进一步推动党组织建设、党员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形成运转有序、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一是创新教育管理制度。根据新社会组织行业特点和党员实际,结合业务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组织定期约谈制等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增强组织活力。二是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服务体系,探索利用网络、信息库、信息卡等科技手段,建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网络,实行动态管理。主动为流动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为党员接转组织关系提供全程代办服务。三是健全物质保障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加大投入力度,争取经费支持,探索通过财政列支、党费补助、单位自筹等途径,为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注重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每个党组织都要有一定面积的多功能的党群活动室、一面党旗、一套电教设备、一块党的基本知识和制度刊板,以及一批学习读物等,切实做到规范化设置、标准化管理。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既是检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生命力所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高度出发,把新社会组织党建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谋划、来推进,积极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不断增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活力。

1.加强教育引导,提供政治保障。新社会组织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多个领域,业务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社会保障等多个环节,承担着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多种公共服务职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社会组织的地位和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这一领域党的工作,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切实解决新社会组织及其职员在理想信念、政治方向、执业规范和服务意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业主理解和支持党的工作,自觉抵制错误政治理念和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在各项工作中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创新活动载体,促进自身发展。只有紧贴新社会组织经营管理实际,不断创新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办法,促进新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和健康发展,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才能得到业主的支持,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要找准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努力把党的活动带入新社会组织执业活动的全过程,融入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行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创新活动形式,按照“业余、小型、分散、务实”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展党的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手段,畅通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和党员、党员和职员之间的交流渠道,活跃党内生活,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亲和力。要丰富活动内容,以创建“五个好”党组织为抓手,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制、“亮身份、明职责、比业绩”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新社会组织党员争当岗位能手和发展先锋,把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把党组织的威信树立起来。同时,要注重克服形式主义,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发挥组织优势,服务科学发展。要充分利用新社会组织中如律师、会计师、建筑师、民办医院医师等专业人才资源,组织和引导他们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处置、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如我市成立的农村律师维稳团,在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方面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拓宽党员参政议政渠道,吸纳更多的新社会组织优秀党员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别是结合党代会任期制和党代会代表常任制的实施,支持和引导广大党员为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注重发挥新社会组织接触社会层面广、掌握社会资源较多的优势,通过广泛开展一帮一结对子、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方式,引导新社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帮扶弱势群体,服务各界群众,充分展示新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

抓好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重在领导、贵在落实。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采取有力措施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使之成为现阶段基层党建工作的新亮点。

1.强化责任,形成合力。进一步强化各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业”意识,党委主要领导尤其是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到新社会组织开展调研和指导,了解和掌握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各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登记管理部门、业务主管单位等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强化考核,督促推进。要把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党建工作总体部署,与其他领域党建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把抓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情况和成效,列入各级党委(党组)抓基层党建责任制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评比表彰的重要条件,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各地党委组织部门要会同司法行政机关党组织,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制定相关措施,努力把中组部和司法部联合下发的《通知》要求贯彻落实好,不断提高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水平。

3.强化探索,典型引路。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没有固定模式,具体情况也千差万别,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因此,我们要在抓特色、抓创新方面狠下功夫,努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要深入研究不同新社会组织的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创造性、针对性地提出组建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对策和措施,切实增强党建工作实效。要加强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培养和树立一大批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地推动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发展。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篇7

1.广泛深入调研,科学制定规划。要开展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全面了解社会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翔实数据,摸清各类组织的性质特点、成员构成、分布状况、隶属关系、活动内容,特别是开展党建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在调查研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现阶段的实情和社会组织的基本特点出发,进一步理清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思路,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同时,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进行党建工作试点,确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2.创新管理体制。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创新管理。探索改进双重管理体制,要把管理寓于发展之中,促进管理体制逐步由重入口登记向准入和日常管理并重转变,由重行政控制向依法发展方向转变,解决登记部门与管理部门衔接问题。加紧修订和出台社团、民非条例,强化行政执法工作,健全执法查处的主体、程序、监督、处罚等有关规定和法律制度,加强执法力量。同时,对已有的各种管理法规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修订和完善相关管理条款,及时撤消重复的条例,减少管理环节,防止政出多门,提高管理效率。要加快构建社会组织监管服务信息网络,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统一的组织统计分析体系和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尽快建立真实、完整、统一、高效、便捷的监管信息系统和服务信息网络,实现社会组织的信息联网、信息共享。

3.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提高自身能力。要培养大批高质量的社会工作者,进入各类社会组织并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其素质。健全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工资、保险、福利等政策,解决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建立社会组织财税支持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等培育措施,促进社会组织建设。同时,选择部分特色鲜明、党建基础较好、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组织,重点研究、重点指导、重点培育,努力打造本地区、本行业社会组织党建活动的典型,通过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4.搭建有效平台,创造发展空间。围绕“务实、灵活、高效”,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拓展党组织工作平台,帮助社会组织提高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为其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的党组织,要围绕提升发展水平,提供诚信服务这个重点,不断深化争做诚信模范等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在促进社会公平、解决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承担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社会团体党组织要坚持服务社会、服务公众、服务会员,进一步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提升凝聚力和影响力。基层社会团体党组织,特别是城市社区社团党组织,要重点围绕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社区居民、化解社会矛盾、丰富文体活动等方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通过党员志愿服务、社区与社会组织共建共享等活动,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篇8

目的意义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按照《合肥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积极探索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机制、新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固本强基、健全网络、依法管理、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积极探索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为我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实践经验,为促进合肥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目标要求

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居委为主体、社区工作站为中坚力量,社区群团组织、社区志愿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类组织、社区便民慈善类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为配套的社区社会组织体系。积极开展社会组织备案登记,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完善社区网络体系。每个社区新建和创建有特色、有亮点的居民自治类、公益服务类和文体康乐类社会组织各不少于2个。

工作重点

1、建立居民自治类社会组织

在社区范围内培育发展矛盾纠纷调解维权站、计生协会、业主委员会等社会组织,为辖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维权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2、建立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

在社区范围内培育发展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质量高、信誉好、服务周到的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如居家养老、助残帮困、志愿者、义务巡逻队等,开展面向社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户、优抚对象等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面向居民的便民服务。

3、建立文体康乐类社会组织

在社区范围内培育发展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健身等文体康乐类社会组织,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工作措施

1、加强指导

街道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各社居委成立社会工作服务站,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为社区内的社会组织提供活动指导、培训、协调等相关服务。并积极培育孵化各类社会组织,搭建社会工作公共服务平台。

2、引导扶持

各社区要本着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的原则,对社会组织要给予全面扶持,积极争取必要的资金支持,提供活动场所,邀请义工为社会组织进行帮扶等。积极引导辖区各类社会组织实行会员制度,增强社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购买、会员缴纳与社会募集等方式相结合的经费供给渠道。以便社区社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3、规范管理

做好登记、备案及年审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社区社会组织自治管理,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和政策宣传,积极引导新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备案登记,对已经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到期年检。

建立自我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社会组织自我管理相关制度,如会员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会议制度、活动制度等,规范档案资料,完善内部结构,提高自律性,增强透明度、公信力。使各类社会组织进一步规范、有序,实现社区各类社会组织的有序长效发展。

4、绩效评估

为全面提高社会组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由各社区根据实际每年对辖区各类社会组织进行一次绩效评估,评估内容分为基础条件、组织建设、工作绩效、社会评价四方面,并出台相应的评估制度。评选出优秀的社会组织,予以表彰。

工作保障

1、加强领导。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街道书记担任第一主任,下设办公室。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由社居委主抓,开展日常工作,努力形成办事有场所、干事有人员、成事有经费的工作局面。

2、分工合作。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工作,由社区党委统揽领导,社居委负责组织、引导、监管,社区工作站予以协助配合。各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分级负责,监督管理。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篇9

**是**市的南大门,**年建县,县域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万人口,现有基层党组织1673个,党员31587名。截止2018年2月底,正式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213家,其中社会服务机构115家、社会团体98家;从业人员3690人,党员336名。213个社会组织中,已建立党组织的67个,其中单独组建党委4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29个;联合组建党总支3个,党支部26个。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我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组织的迅猛发展,社会组织党建成为党建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各地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派遣党建指导员、建立党建工作站等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县在这几年的探索中,针对社会组织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基础弱等特点,从工商、教育、卫生系统切入,向其他系统拓展,借助主管部门的职能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部门抓党建”功能,收到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一是理顺体制抓管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如果沿用传统的属地管理模式,往往抓不住、管不好;而行业主管部门对社会组织具有管理服务职能,开展工作有“抓手”,指导推进党建工作就会推得动,行得通。我们先后在工商、教育、卫生系统等规模较大、人员较多、影响力强的社会组织成立了私个协会党委、民办教育协会党委、民办医院联合会党委,并向其他业务主管部门拓展,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协会和属地党委抓党建工作职责,建立以职能部门党委(党组)统一管理指导,协会党委自我管理为主、乡镇党委属地管理为辅的“一统双管”管理体制。对一些专业性不强、规模较小,不适合归口管理的社会组织,由所在乡镇党委实施“兜底”管理。

二是扩大覆盖抓组建。行业主管部门工作机构最健全,联系社会组织最密切,推进党的组织覆盖最有力。我们在创建“协会+党委”的组织模式的同时,根据社会组织的实际情况,在定期梳理“隐性党员”基础上,对有正式党员三名以上、有合适的党支部书记人选的,采用“内建”方式,单独建立党的组织;对党员人数少、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采取“外建”方式,由业务主管单位或行政挂靠单位党组织管理或依托较稳定的行业自律组织组建党支部;对没有党员的,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建”,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对符合建立工会组织的,先建立工会组织,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建立了党群组织建设“登记申报、年审年检”制度,夯实基础工作。全县形成了业务主管单位或行政挂靠单位党组织、行业协会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三级组织体系。

三是创新载体抓活动。主管部门抓党建,能够更加贴近行业系统实际和党员需求,使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形成特色。我们针对不同领域开展了各具特色化的党建活动,比如在私个协会党委通过开办“诚信经营课堂”,争创“党员示范店”、“青年文明号”和“巾帼示范岗”为主题的“一课三创”活动,凸显了诚信党建特色;在民办医院联合会党委以“三好一满意”为载体,开展“医德好、技术好、服务好、群众满意”党员标兵评比,提升群众满意度;在民办教育协会党委实施“三化关爱工程”,号召各民办学校党组织围绕“亲情化教育教学、信息化家校互动、社会化监护管理”,打造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县**学校成为苏北最大的留守儿童寄宿学校,并被评为“中国民办教育百强校”。

四是统筹资源抓保障。社会组织党建基础往往比较薄弱,而主管部门拥有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和厚实的党建工作资源,主管部门抓党建,能够整合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的优势资源,支持和保障系统内党组织建设。我们通过建立主管部门党委(党组)领导分片挂联党组织、定点指导薄弱党组织制度,并从各系统选派了260多名经验足、威望高的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力争做到“一人双岗、双向兼职”,确保党建工作有人抓。通过党费划拨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系统内筹集一点的办法,建立100万元专项基金,保证党组织活动有经费。按照“一站五中心”模式,建设区域性、开放式党群工作站,开展“业主支持、职工拥护、党员欢迎”的各类活动,引领党员创先争优。私个协会党委党群工作站模式被评为全省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十佳创新项目。

五是完善制度抓规范。我们从建立健全制度着手,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规范、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先后下发《关于加强行业系统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基础上,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了《关于在社会组织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指导方案》,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各社会组织业务主管部门也纷纷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社会党组织“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党员党内监督、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发展党员工作、党费收缴等一系列制度,促使全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整体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探讨并加以解决。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单位,党建工作没有现成模式可套,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党建工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从总体上讲还处于起步阶段,导致部分部门党委(党组)对抓社会组织党建认识不深,有的不知道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抓什么、怎么抓,工作中存在盲目性;有的认为社会组织性质特殊,是体制外的组织,建不建党组织“没关系”;还有的认为社会组织规模小、人员少,抓不抓党建“无所谓”。

二是党员管理不严密。社会组织大多机构设置松散,人员流动频繁,组织对个人的约束性差,不少党员处于游离状态,与党组织的联系不密切;一些社会组织特别是从事经营活动中的年轻人缺乏对党的认识,只注重业务能力和经济效益,参与党组织活动积极性不高;有的党员组织关系留在原单位不愿转,有的存在“雇佣”心里不想转,导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系统,正常开展活动难。

三是保障机制不牢固。一是活动阵地难保障。大多数社会组织无自有办公场地,靠租赁或业务主管部门支持解决;二是党务队伍难保障。大部分社会组织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形式上脱节;三是经费投入难保障。少数建有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平常开展活动少,经费投入少,与其经营服务活动不成比例。

三、对策建议

社会组织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新领域,需要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探索适应社会组织特点和规律的新路子。

(一)着力分类指导,不断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一是依托主管部门和监管登记部门建组织。全面落实“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打好组建信息基础、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调查摸底工作,实行信息动态管理制度,建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信息库,做到“六个清”,即:隶属关系清、运营状况清、从业人员清、组织设置清、党员人数清、业主身份清。二是完善党组织设置形式。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和工作方式,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对暂无党员或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各级“两新”组织党工委应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党的工作覆盖到所有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三是对已建立的党组织认真整顿。对已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因各种原因被注销、不再开展活动的,应按程序及时撤销党组织,并将所属党员的组织关系及时转入其居住地或新就业单位党组织进行管理。

(二)着力创新举措,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一是创新组织生活内容。要从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职业特点和内在需求出发,围绕党委的中心任务和单位的工作业务,按照“小型、业余、灵活、多样”的原则,利用各级党建网信息平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QQ、微博、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把组织生活与业务研讨、党员技能培训及单位集体活动等结合起来,把党的活动融入社会组织业务工作的全过程。二是创新组织生活载体。采取设立党员兴趣小组、党员互动交流、网上论坛、党员志愿服务队及党员轮流主持组织生活会等方式,使组织生活既体现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又对党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帮助,确保党的活动和党的工作始终为社会组织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员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篇10

**是**市的南大门,**年建县,县域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万人口,现有基层党组织1673个,党员31587名。截止2018年2月底,正式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213家,其中社会服务机构115家、社会团体98家;从业人员3690人,党员336名。213个社会组织中,已建立党组织的67个,其中单独组建党委4个,党总支5个,党支部29个;联合组建党总支3个,党支部26个。根据调研要求,现将我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组织的迅猛发展,社会组织党建成为党建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各地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派遣党建指导员、建立党建工作站等等,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县在这几年的探索中,针对社会组织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基础弱等特点,从工商、教育、卫生系统切入,向其他系统拓展,借助主管部门的职能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部门抓党建”功能,收到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一是理顺体制抓管理。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如果沿用传统的属地管理模式,往往抓不住、管不好;而行业主管部门对社会组织具有管理服务职能,开展工作有“抓手”,指导推进党建工作就会推得动,行得通。我们先后在工商、教育、卫生系统等规模较大、人员较多、影响力强的社会组织成立了私个协会党委、民办教育协会党委、民办医院联合会党委,并向其他业务主管部门拓展,明确行业主管部门、协会和属地党委抓党建工作职责,建立以职能部门党委(党组)统一管理指导,协会党委自我管理为主、乡镇党委属地管理为辅的“一统双管”管理体制。对一些专业性不强、规模较小,不适合归口管理的社会组织,由所在乡镇党委实施“兜底”管理。

二是扩大覆盖抓组建。

行业主管部门工作机构最健全,联系社会组织最密切,推进党的组织覆盖最有力。我们在创建“协会+党委”的组织模式的同时,根据社会组织的实际情况,在定期梳理“隐性党员”基础上,对有正式党员三名以上、有合适的党支部书记人选的,采用“内建”方式,单独建立党的组织;对党员人数少、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采取“外建”方式,由业务主管单位或行政挂靠单位党组织管理或依托较稳定的行业自律组织组建党支部;对没有党员的,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建”,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对符合建立工会组织的,先建立工会组织,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建立了党群组织建设“登记申报、年审年检”制度,夯实基础工作。全县形成了业务主管单位或行政挂靠单位党组织、行业协会党组织、社会组织党组织三级组织体系。

三是创新载体抓活动。

主管部门抓党建,能够更加贴近行业系统实际和党员需求,使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形成特色。我们针对不同领域开展了各具特色化的党建活动,比如在私个协会党委通过开办“诚信经营课堂”,争创“党员示范店”、“青年文明号”和“巾帼示范岗”为主题的“一课三创”活动,凸显了诚信党建特色;在民办医院联合会党委以“三好一满意”为载体,开展“医德好、技术好、服务好、群众满意”党员标兵评比,提升群众满意度;在民办教育协会党委实施“三化关爱工程”,号召各民办学校党组织围绕“亲情化教育教学、信息化家校互动、社会化监护管理”,打造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县**学校成为苏北最大的留守儿童寄宿学校,并被评为“中国民办教育百强校”。

四是统筹资源抓保障。

社会组织党建基础往往比较薄弱,而主管部门拥有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和厚实的党建工作资源,主管部门抓党建,能够整合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的优势资源,支持和保障系统内党组织建设。我们通过建立主管部门党委(党组)领导分片挂联党组织、定点指导薄弱党组织制度,并从各系统选派了260多名经验足、威望高的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力争做到“一人双岗、双向兼职”,确保党建工作有人抓。通过党费划拨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系统内筹集一点的办法,建立100万元专项基金,保证党组织活动有经费。按照“一站五中心”模式,建设区域性、开放式党群工作站,开展“业主支持、职工拥护、党员欢迎”的各类活动,引领党员创先争优。私个协会党委党群工作站模式被评为全省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十佳创新项目。

五是完善制度抓规范。

我们从建立健全制度着手,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规范、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先后下发《关于加强行业系统党建工作的意见》、《关于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基础上,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定了《关于在社会组织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指导方案》,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各社会组织业务主管部门也纷纷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社会党组织“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党员党内监督、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发展党员工作、党费收缴等一系列制度,促使全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虽然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整体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探讨并加以解决。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单位,党建工作没有现成模式可套,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党建工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从总体上讲还处于起步阶段,导致部分部门党委(党组)对抓社会组织党建认识不深,有的不知道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抓什么、怎么抓,工作中存在盲目性;有的认为社会组织性质特殊,是体制外的组织,建不建党组织“没关系”;还有的认为社会组织规模小、人员少,抓不抓党建“无所谓”。

二是党员管理不严密。

社会组织大多机构设置松散,人员流动频繁,组织对个人的约束性差,不少党员处于游离状态,与党组织的联系不密切;一些社会组织特别是从事经营活动中的年轻人缺乏对党的认识,只注重业务能力和经济效益,参与党组织活动积极性不高;有的党员组织关系留在原单位不愿转,有的存在“雇佣”心里不想转,导致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系统,正常开展活动难。

三是保障机制不牢固。

一是活动阵地难保障。大多数社会组织无自有办公场地,靠租赁或业务主管部门支持解决;二是党务队伍难保障。大部分社会组织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形式上脱节;三是经费投入难保障。少数建有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平常开展活动少,经费投入少,与其经营服务活动不成比例。

三、对策建议

社会组织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新领域,需要各级党组织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探索适应社会组织特点和规律的新路子。

(一)着力分类指导,不断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

一是依托主管部门和监管登记部门建组织。全面落实“登记申报、年检年报”制度,打好组建信息基础、做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调查摸底工作,实行信息动态管理制度,建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信息库,做到“六个清”,即:隶属关系清、运营状况清、从业人员清、组织设置清、党员人数清、业主身份清。二是完善党组织设置形式。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党组织设置形式和工作方式,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对暂无党员或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各级“两新”组织党工委应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党的工作覆盖到所有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三是对已建立的党组织认真整顿。对已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因各种原因被注销、不再开展活动的,应按程序及时撤销党组织,并将所属党员的组织关系及时转入其居住地或新就业单位党组织进行管理。

(二)着力创新举措,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一是创新组织生活内容。要从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职业特点和内在需求出发,围绕党委的中心任务和单位的工作业务,按照“小型、业余、灵活、多样”的原则,利用各级党建网信息平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QQ、微博、手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把组织生活与业务研讨、党员技能培训及单位集体活动等结合起来,把党的活动融入社会组织业务工作的全过程。二是创新组织生活载体。采取设立党员兴趣小组、党员互动交流、网上论坛、党员志愿服务队及党员轮流主持组织生活会等方式,使组织生活既体现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又对党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帮助,确保党的活动和党的工作始终为社会组织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员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

(三)着力建强队伍,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强化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建设。通过开展培训、开展“服务社会当先锋,自律诚信比奉献”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基层社会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党内监督、办事公开等制度,以增强社会组织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二是加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管理和技术岗位,从党性观念强、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信得过的党员中选拔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三是继续实施“双培”工程。一方面,要创新党员发展机制,采取群团“推优”、党员结对、跟踪培养等措施,把社会组织的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另一方面要创新党员培养机制,拓宽培训渠道,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四是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通过建立党员信息数据库、健全党员基础档案等方式,加强社会组织流动党员的管理,确保每个党员都置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