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建筑行业税收风险分析十篇建筑行业税收风险分析十篇

建筑行业税收风险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8 23:52:02

建筑行业税收风险分析篇1

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要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独特性,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较多,尤其表现在工程项目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上面。这些风险带来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财务危机,进而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

1.1建筑施工企业外部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是指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项宏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改革状况以及具体的经济因素,包括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金融市场、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等等。例如: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通常较高,当所处的宏观经济形势是通货膨胀时,紧缩的货币政策会提高利率,这样会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筹资的难度,提高经营成本加大自身财务风险。

(2)行业风险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建筑市场的容纳程度将愈加宽泛,建筑施工企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国际知名的建筑施工企业将占据国内市场,这一方面将会给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带来值得借鉴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也会加剧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竞争,对小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1.2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风险因素

(1)建筑施工企业融资财务风险。随着建筑施工企业规模的扩大、承揽项目的增加,其所需资金也会同比例增加,此时建筑施工企业需解决融资问题。较多建筑施工企业是借助银行筹资方式来融资的,此种融资方式限制条件较多,当建筑施工企业没有考虑自身清偿能力;没有寻求到融资和偿债的最优比例,盲目融资,便会面临较大财务风险。

(2)建筑施工企业投资财务风险。建筑施工企业投资风险指的是自身投资不能获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可能,即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由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发生的财务风险。某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工程盲目压低标价,缺乏对投标项目进行前期调查,忽视对自身财务状况的了解。一个项目的投资周期比较长,不确定性因素对建筑施工企业投资影响较大,如缺乏对项目的调研,将会无形中增大建筑施工企业的投资成本,加大投资风险,使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财务和信誉危机。

(3)建筑施工企业垫资施工财务风险。在具体施工项目中,发包方从自身风险防范角度出发,与建筑施工企业共同分担风险,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垫付一定比例工程款,建筑施工企业迫于竞争的压力接受此种垫资施工的方式。这种垫资施工方式会长期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容易造成建筑施工企业正常生产活动因无流动资金而无法维持。

(4)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财务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则会影响企业自身资金周转,使得财务成本增加,债务危机加深引起财务状况恶化。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主要包括应收取的业主工程款。在此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数额较大的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会对建筑施工企业自身带来重大影响,势必会增加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

(5)建筑施工企业缺乏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接项目前,首先要进行项目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综合决定是否继续投标工作。但在实际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对相关项目财务风险评估机制缺乏,使得项目执行过程中有关资金的筹措、资金的调配和工程价款的收回难以保证,极易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2 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2.1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在投资方面主要体现在因生产经营的需要,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入,盲目的加大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会造成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的供应量失衡。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对于防范企业自身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

(1)建筑施工企业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前,应对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并经集体决策后编入固定资产投资预算,防止出现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

(2)建筑施工企业应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预算,预防进行预算没有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防控擅自超预算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3)建筑施工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需要外购时。应根据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和授权批准规定,明确请购部门、审批部门、付款部门的职责、权限和相应的请购、审批、付款的程序。

2.2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税务管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其税务管理工作进一步程序化、系统化和制度化,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未完全遵循税收法律法规可能遭受到的税务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建筑施工企业应在日常税务管理工作中加强税务风险意识和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其中,税务风险指公司涉税业务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律法规而导致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表现为公司多交或少交税款从而给公司的效益和声誉造成影响,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是指税务管理人员应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的税务风险控制与识别,实施企业日常税务风险监测、识别、评估,及时提出应对策略。

(2)建筑施工企业应制定并达到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2.3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治理结构、组织结构、业务性质、生产经营特点等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成本控制活动流程、各职能部门和基层生产经营单位在成本活动中的权限和职责,进一步加强完善成本管理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具体控制做法如下。

建筑行业税收风险分析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程进度;税务风险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及其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指专门从事建筑物与构筑物(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有关活动的企业。建筑施工的特点主要由建筑产品的特点所决定。和其他工业产品相比较,建筑产品具有固定性、体积庞大、多样性、整体难分、不易移动、施工周期长等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是以施工企业为会计主体的一种行业会计,由于会计主体的流动性、投资额大、建设同期周期长、人员流动性强等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与其他行业会计核算不同特点。

1.分级管理,分级核算

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决定了企业的施工及管理人员、施工机具、材料物资等生产要素,以及施工管理、后勤服务等组织机构,都要随工程地点的转移而流动。因此,施工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要适应施工分散、流动性大等特点,采取分级管理、分级核算,使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级施工单位搞好生产的积极性。

2.单独计算每项工程成本

由于建造合同是先有买主,后有标的,建造资产的造价在签订合同时已经确定,资产建设周期长,一般都跨年度,所建造的资产体积大,造价高还是不可撤销合同,在建造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产品之间的差异大,可比性差,在一定的时期内发生的全部施工生产费用和完成的工程数量及机械作业成本等,不能及时归集分配各项费用,因此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分析、控制和考核不是以产品成本为依据,而是以工程预算成本为依据独立核算项目成本。

3.工程价款结算方法独特

建筑物产品一般规模都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多为跨年度施工等特点,决定了企业施工过程中资金的紧张,因此,对工程价款结算,不能等工程完工后才进行,这样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所大多采用按工作量、工程进度等方法。

4.成本开支受自然气候影响

多数的建筑施工都是露天作业,有些材料和机械也只能露天堆放,受自然天气影响大,特别是南方在台风和北方雨雪天气造成停工损失,所以在预算成本时也要考虑自然损耗造成的成本费用。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对会计核算工作不重视

目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流程,随意性较强,各部门之间难以融合,很多建筑企业的领导都认为财务部门只是在制定发展战略、分析评估风险和作出决策等环节扮演好关键的助手和参谋角色。工程部门、项目部门也只是注重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没有意识到和财务部门的关联,比如没有工程部的准确预算进度,就会造成财务会计核算的信息与实际信息不一致,最终影响管理者的决策行为。而且由于企业领导的不重视,也就导致了企业内部的各部门没有和谐统一,合力完成会计核算工作,施工部门的数据往往和财务部门掌握的数据不同,这就造成了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收入与成本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可能

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合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与费用。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具体包括两个步骤:一是,确定建造合同的完工进度,计算出完工百分比。二是,根据完工百分比计量和确认当期的合同收入和费用。因此,可以看出建造合同的完工进度在确认收入与费用的重要性,用何种方法确认完工进度,就会有不同的收入与费用,所以完工进度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但是有些企业领导为了完成预期经营目标随意改变完工进度方法,甚至在完工进度上作文章。实务中,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选用累计实际收到的工程款作为收入,在计算成本方面按利润毛利倒推成本,这样虽然避免完工进度上的差异,有利于收入与成本的配比以及各期会计利润的平衡,但也意味着成本可以由企业内部控制,使有些企业可利用成本人为调节收入和利润,实行完工百分比法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要求很高,该工作不仅与财务部门有关,还需要工程项目部配合,准确预测完工进度,及时办理工程结算,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而目前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很低,管理手段也很落后,并且建造合同的不确定性相当大。此外,合同实际成本受市价的影响也较大,难以准确预计,影响了完工进度的计算,这些都会导致收入、成本不真实,不能真实地反映工程项目的经营成果。

3.存在税务风险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中都存在从建设方与建筑施工作业其他相关的收入,也不进行纳税申报,还把未完工程项目的来款挂在预收账款或应付账款账户中,而不结转工程结算收入,以达到延迟交税,甲方提供的建筑材料也不纳入营业额,在报税时将所用的建筑材料款排除在外,达到少交营业税,还有很多企业不按工程进度申报纳税,总是以实际收到的工程款进度申报纳税,甚至以未收到工程款项目为由,拖延申报激纳税款,还将工程结算收入与工程结算差价收入,合同外工程变更收入挂往来账,少计工程结算收入,少缴纳税款,对于跨年度工程项目已完工部分,没有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或故意推迟实现工程结算收入,已达到延迟缴纳税款,对反工返修收到的工程款,不记工程费用而用红字冲减工程结算收入减少营业额,达到少缴纳税款,这些都存在很大税务风险,一旦被税务稽查部门查出,将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担重大税务风险,导致经营发展和企业信誉上的双重损失。

4.建筑行业会计核算缺乏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企业对会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要求越高,由于会计行业和施工人员起点低,使很多工作人员都没有持证上岗,也能上任工作,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较低,这都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有些企业为了节约管理费用,不安排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使员工跟不上社会的进步,素质得不到提高,还有因施工企业施工场所经常变动,工作环境经常变动让一些优秀的会计人才经常跳槽,使得施工企业会计人员流失,这些都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

三、完善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

1.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

要提高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及各部门之间关系,需要领导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及实施的全过程,根据企业的自身生产特点来制定和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首先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同时结合岗位责任制,以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的问题,其次明确各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职责,杜绝领导指示财会人员做假账谋取私利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做好对接工作,确保施工数据能第一时间准确及时的送到财务部门手中,让各部门有效沟通,保证数据信息的交流反馈工作正常进行。

2.建立完善的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预算制度

在工程施工企业中要正确对待确认收入、成本核算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到工程进度在确认收入、成本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预算制度,在确认进行工程进度时必须有监理或建设方盖章或签字方可认可,并以报告行式上交。这样可以防止项目经管随意性。在确认收入、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要求会计工作人员严格遵循会计核算制度的规范,和企事业自身的特点,确定完工进度的确认方法,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为了实现工程进度目标,不但应进行工程进度控制,还应注意分析影响工程进度的风险,并在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工程进度失控的风险量,还应重视信息技术在进度控制中的应用,这样有利于提高进度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进度信息的交流和项目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

不论以何种方法确认工程完工进度,都应当能更好的真实反应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让企业管理者和报告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加强成本预算制度管理,确保预准确性,严格预算执行,建立预算考核制度,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3.建立税务风险控制制度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要想正确认识税务风险,就要全面收集种类税务相关信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通过税务风险识别、税务风险分析、税务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及时解决税务存的风险。在企业税务风险识别时特别对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税收意识和对待风险的态度,企业会计人员职业操守、专业胜任能力等,关键是董事、监事、经理及其财务管理人员对待税务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企业还应每年至少自查一次,也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对税务风险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识别和评估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以及新产生的税务风险。

4.全面提高建筑行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人力资源引进工作。组织员工专业继续教育培训,促进员工的知识专业技能持续更新,如果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参加有专业培训机构开讲课题,进行交流增加和更新知识,提高建筑行业会计人员、施工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道德,而对于现存的会计工作人员及项目经理,建筑企业还应当对会计人员年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主要缺陷和不足,这样能够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失控等问题,而且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建筑行业的市场化和上市推进,特别是营改增过渡时期,必须提高建筑行业会计核算现阶段管理水平,学习先进的会计知识,学习税务知识,有助于建筑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行业争取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清蕊.论建筑行业会计核算.财经纵览,2014

[2]曹振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

[3]邵琳琳.建筑行业会计核算初探.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

建筑行业税收风险分析篇3

关键词“营改增”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涉税风险风险防范

“营改增”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前期试点已经取得积极的成效,因此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覆盖面更广,意义更大。房地产和建筑安装作为此次全面“营改增”试点的重要内容,从以往经验看,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均是欠税、发票问题最为突出的领域。随着“营改增”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防范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的欠税、发票虚开、虚抵的涉税风险,将日渐成为国税系统日管和执法风险的重要内容。

一、房地产业、建筑安装i涉税风险的现状

(一)房地产、建筑安装行业的特点

房地产业,又称房地产开发、经营和管理业,它是从事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的综合性行业;建筑安装业,是指建筑安装工程作业,是以砌筑组合安装为手段,使产品与大地相连固定不动的生产活动。建筑安装业是房地产业的前期工作,而房地产业是建筑安装业的后期销售。由于房地产业中的房产建设是由建筑安装业来完成的,所以建筑安装业和房地产业有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是相互邻近的上下游行业,具有较为相似的行业特点。

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具有分包、转包环节多,经营范围广,流动性大,产品多样,施工条件复杂多变,建设周期长,管理困难,资金占用量大等行业特点。

(二)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存在的涉税风险

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由于自身的特征比较特殊,在“营改增”之前普遍存在财务制度混乱、发票管理不规范、虚假发票抵减成本、偷税、欠税的现象。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一般纳税人将按11%的税率实行进项抵扣制,从缴纳营业税变为缴纳增值税。由于增值税的核算模式比营业税的核算模式更加复杂,如何防范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存在的涉税风险,将成为国税机关的重要研究课题。

第一,偷税、欠税风险高,日常监管难度大。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的工程款主要采取两种结算方式:一是预付款的形式;二是进度款的形式。在这两种结算方式下,税款征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较大波动。在工程前期,收款一般较少,增值税进项相对较多,项目无税可缴;在工程中后期,随着工程款的大量收取,增值税销项增加,可抵扣的进项税减少,项目开始缴纳增值税,从而使得税款缴纳的波动较大,不良企业甚至会出现“跑路”的情况,容易造成税款流失。

第二,发票管理不规范,存在发票“虚开”“虚抵”隐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用、开具、保管、认证等的要求比营业税发票更加严格,“金税工程”基本可以杜绝假发票的现象。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目前普遍存在的房地产开发商利用建筑承包商虚开发票、虚增成本等行为将给自身带来巨大风险,并有可能担负刑责。由于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无法取得足够发票抵充成本,从而容易催生“代开”“虚开”“虚抵”发票的行业链条。

二、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涉税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的行业特点,容易产生偷、欠税风险

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时间跨度较长,从几个月到两年或三年不等,而在实践中,建设资金大都由施工方垫资,并且建设方拖欠工程款的现象也比较普遍。由此,很多纳税人认为,只要建设方不支付工程款就不需要结算收入和缴税。例如,“甲方供材”的问题,建筑企业通常在工程项目全部结束后才与施工企业结算“甲供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已经使用,按照税法相关规定,应该在使用的时候缴税,因此造成税款缴纳延期,甚至税款流失。

(二)财务制度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

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普遍存在纳税人申报计税依据真实性不高的问题,有相当部分建筑业纳税人财务制度不健全,账证不规范,使税务部门的财务报表和申报表存在虚报现象,申报表上的数据与经营实际存在较大出入。

(三)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作,增添了征管漏洞

税务机关与建委、财政、监察等部门的协作和配合不够全面,对当地建筑项目的详细信息缺乏交流,增添了税收征收管理的漏洞。例如,建筑业工程项目的承包权通常是采用招标、竞标的方式而取得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建委、公安、消防等部门都会参与其中,对建筑施工单位的资质等条件进行审核,但是税务机关却不能加入竞招标的过程,不能从源头掌握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计划进程,从而难以对建筑企业的项目工程进行源头管控。

三、全力防范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涉税风险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涉税政策宣传培训,提升企业纳税遵从度

针对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纳税人有关增值税相关涉税法律法规欠缺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纳税公告、办税手册、宣传资料等“静态”方式与平面媒体、网络、电视、广播等“动态”载体相结合的方式,对“营改增”政策和相关税收的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广泛宣讲,对增值税的基本情况、发票的领用和使用的相关规定以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营改增”问题进行逐一讲解,引导纳税人自觉落实相关政策,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

(二)严把发票领用关,加强企业日常监管

针对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发票虚开隐患较高的实际情况,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上,坚持从严管理和限量发放的原则。根据企业经营情况严格票种核定和最高开票限额审批,努力做到“票种合适、票量适量、票面适当”,避免在试点期间超量、超额发售发票。税源管理部门,积极加强对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情况进行摸底,对使用过程中发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有异常的,要及时跟踪,必要时,立即收缴,切实堵住发票“虚开”的口子。

(三)严把专票证认证审核关,强化注销环节的审查

充分发挥“金税工程”信息管税的功能,针对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中的高风险企业,积极开展涉税检查。结合纳税人实际业务、账务处理、申报情况等不定期抽查进项抵扣凭证,对于不符合抵扣条件的异常发票信息,及时核对其生产经营情况,必要时,及时移交评估、稽查部门,严防“虚抵”风险。同时,税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企业注销环节的审核把关工作,对票货不符、账实不符、关联交易等涉嫌发票“虚开”“虚抵”的情况进行重点审核,堵塞企业走逃的最后关口。

(四)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堵塞征管漏洞

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涉及的行业多、部门多、产品范围广,要做好对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的涉税风险防控工作,就要积极深化国、地税以及与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定期开展数据信息交换,努力实现相关各方能够实时掌握税源动态及变化情况,避免因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管理弱化的问题,切实堵塞征管漏洞,防范房地产业、建筑安装业的涉税风险。

(作者单位为青岛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靳东升.“营改增”的意义及效果[J].注册税务师,2013(12).

[2]张扬帆.“营改增”中存在问题的探究[D].山东大学,2014.

建筑行业税收风险分析篇4

建筑施工企业指专门从事建筑物与构筑物(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有关活动的企业。建筑施工的特点主要由建筑产品的特点所决定。和其他工业产品相比较,建筑产品具有固定性、体积庞大、多样性、整体难分、不易移动、施工周期长等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是以施工企业为会计主体的一种行业会计,由于会计主体的流动性、投资额大、建设同期周期长、人员流动性强等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与其他行业会计核算不同特点。

1.分级管理,分级核算

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决定了企业的施工及管理人员、施工机具、材料物资等生产要素,以及施工管理、后勤服务等组织机构,都要随工程地点的转移而流动。因此,施工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要适应施工分散、流动性大等特点,采取分级管理、分级核算,使会计核算与施工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级施工单位搞好生产的积极性。

2.单独计算每项工程成本

由于建造合同是先有买主,后有标的,建造资产的造价在签订合同时已经确定,资产建设周期长,一般都跨年度,所建造的资产体积大,造价高还是不可撤销合同,在建造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产品之间的差异大,可比性差,在一定的时期内发生的全部施工生产费用和完成的工程数量及机械作业成本等,不能及时归集分配各项费用,因此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的分析、控制和考核不是以产品成本为依据,而是以工程预算成本为依据独立核算项目成本。

3.工程价款结算方法独特

建筑物产品一般规模都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多为跨年度施工等特点,决定了企业施工过程中资金的紧张,因此,对工程价款结算,不能等工程完工后才进行,这样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所大多采用按工作量、工程进度等方法。

4.成本开支受自然气候影响

多数的建筑施工都是露天作业,有些材料和机械也只能露天堆放,受自然天气影响大,特别是南方在台风和北方雨雪天气造成停工损失,所以在预算成本时也要考虑自然损耗造成的成本费用。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对会计核算工作不重视

目前,我国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流程,随意性较强,各部门之间难以融合,很多建筑企业的领导都认为财务部门只是在制定发展战略、分析评估风险和作出决策等环节扮演好关键的助手和参谋角色。工程部门、项目部门也只是注重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没有意识到和财务部门的关联,比如没有工程部的准确预算进度,就会造成财务会计核算的信息与实际信息不一致,最终影响管理者的决策行为。而且由于企业领导的不重视,也就导致了企业内部的各部门没有和谐统一,合力完成会计核算工作,施工部门的数据往往和财务部门掌握的数据不同,这就造成了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收入与成本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可能

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根据合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与费用。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收入和费用,具体包括两个步骤:一是,确定建造合同的完工进度,计算出完工百分比。二是,根据完工百分比计量和确认当期的合同收入和费用。因此,可以看出建造合同的完工进度在确认收入与费用的重要性,用何种方法确认完工进度,就会有不同的收入与费用,所以完工进度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但是有些企业领导为了完成预期经营目标随意改变完工进度方法,甚至在完工进度上作文章。实务中,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选用累计实际收到的工程款作为收入,在计算成本方面按利润毛利倒推成本,这样虽然避免完工进度上的差异,有利于收入与成本的配比以及各期会计利润的平衡,但也意味着成本可以由企业内部控制,使有些企业可利用成本人为调节收入和利润,实行完工百分比法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要求很高,该工作不仅与财务部门有关,还需要工程项目部配合,准确预测完工进度,及时办理工程结算,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而目前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很低,管理手段也很落后,并且建造合同的不确定性相当大。此外,合同实际成本受市价的影响也较大,难以准确预计,影响了完工进度的计算,这些都会导致收入、成本不真实,不能真实地反映工程项目的经营成果。

3.存在税务风险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中都存在从建设方与建筑施工作业其他相关的收入,也不进行纳税申报,还把未完工程项目的来款挂在预收账款或应付账款账户中,而不结转工程结算收入,以达到延迟交税,甲方提供的建筑材料也不纳入营业额,在报税时将所用的建筑材料款排除在外,达到少交营业税,还有很多企业不按工程进度申报纳税,总是以实际收到的工程款进度申报纳税,甚至以未收到工程款项目为由,拖延申报激纳税款,还将工程结算收入与工程结算差价收入,合同外工程变更收入挂往来账,少计工程结算收入,少缴纳税款,对于跨年度工程项目已完工部分,没有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或故意推迟实现工程结算收入,已达到延迟缴纳税款,对反工返修收到的工程款,不记工程费用而用红字冲减工程结算收入减少营业额,达到少缴纳税款,这些都存在很大税务风险,一旦被税务稽查部门查出,将由建筑施工企业承担重大税务风险,导致经营发展和企业信誉上的双重损失。

4.建筑行业会计核算缺乏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企业对会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要求越高,由于会计行业和施工人员起点低,使很多工作人员都没有持证上岗,也能上任工作,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较低,这都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有些企业为了节约管理费用,不安排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使员工跟不上社会的进步,素质得不到提高,还有因施工企业施工场所经常变动,工作环境经常变动让一些优秀的会计人才经常跳槽,使得施工企业会计人员流失,这些都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力。

三、完善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

1.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

要提高建筑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及各部门之间关系,需要领导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及实施的全过程,根据企业的自身生产特点来制定和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首先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同时结合岗位责任制,以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以权谋私的问题,其次明确各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职责,杜绝领导指示财会人员做假账谋取私利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做好对接工作,确保施工数据能第一时间准确及时的送到财务部门手中,让各部门有效沟通,保证数据信息的交流反馈工作正常进行。

2.建立完善的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预算制度

在工程施工企业中要正确对待确认收入、成本核算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到工程进度在确认收入、成本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预算制度,在确认进行工程进度时必须有监理或建设方盖章或签字方可认可,并以报告行式上交。这样可以防止项目经管随意性。在确认收入、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要求会计工作人员严格遵循会计核算制度的规范,和企事业自身的特点,确定完工进度的确认方法,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为了实现工程进度目标,不但应进行工程进度控制,还应注意分析影响工程进度的风险,并在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工程进度失控的风险量,还应重视信息技术在进度控制中的应用,这样有利于提高进度信息的透明度、有利于促进进度信息的交流和项目各参与方的协同工作。

不论以何种方法确认工程完工进度,都应当能更好的真实反应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让企业管理者和报告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加强成本预算制度管理,确保预准确性,严格预算执行,建立预算考核制度,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3.建立税务风险控制制度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要想正确认识税务风险,就要全面收集种类税务相关信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通过税务风险识别、税务风险分析、税务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及时解决税务存的风险。在企业税务风险识别时特别对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税收意识和对待风险的态度,企业会计人员职业操守、专业胜任能力等,关键是董事、监事、经理及其财务管理人员对待税务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企业还应每年至少自查一次,也可聘请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协助实施,对税务风险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识别和评估原有风险的变化情况以及新产生的税务风险。

4.全面提高建筑行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人力资源引进工作。组织员工专业继续教育培训,促进员工的知识专业技能持续更新,如果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参加有专业培训机构开讲课题,进行交流增加和更新知识,提高建筑行业会计人员、施工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道德,而对于现存的会计工作人员及项目经理,建筑企业还应当对会计人员年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分析存在的主要缺陷和不足,这样能够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管理失控等问题,而且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建筑行业税收风险分析篇5

关键词:营改增;风险控制;对策;建筑施工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推进,我国营业税和增值税并行税收机制已经阻碍经济的发展。在新经济的常态下,我国的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不可否认的是“营改增”对我国行业和经济的长久发展起着重要的正向作用,行业发展领域拓宽,税负分配更加合理的体系正在日益形成。但是,“营改增”也给行业尤其是行业中的中小型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面临改革过渡期的风险明显复杂而多样化。建筑施工行业关系国家的基建发展,其发展趋势很大程度左右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鉴于当前我国部分建筑施工行业的窘境,因此,极有必要对建筑施工行业在营改增后的风险从源头到对策规制进行全面的梳理,以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绿色发展。

一、营改增给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主要风险

(一)营改增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经营成本风险

基于建筑施工行业“营改增”的转变,建筑施工行业的税率由原先营业税的3%陡升到11%,短期内税负明显的加大,相应的经营成本也会升高,对于一些建筑施工行业的经营成本风险也会随之而来,主要总结如下。

首先建筑施工行业的建材类型繁多,需要从众多类型不一的企业单位采购,主要体现在所需的建材既包括大宗的钢材、石料、混凝土、水泥等,还需要一些辅的零散材料,总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购进材料过程中,大宗材料可以获取增值税进项发票予以抵扣,但是,相当部分零散材料施工企业一般从规模较小的材料公司、个人经营五金店等处采购,这些会计主体往往是小规模纳税人,根本无法获取增值税进项发票,因此导致企业经营成本骤增;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施工过程中有较大比例的人工成本支出也就是工人提供的劳务所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无法抵扣,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劳务工作者是普通建筑工人和农民工,没有所属建筑公司挂靠,因此这大部分工人提供的劳务无法开具增值税进项发票予以抵扣,导致施工企业流失大量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二)营改增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纳税风险

首先,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行业的税率上升至11%,虽然营改增可以革除重复征税的缺点,但是税率的大幅度上升仍然会有增加企业潜在税负增加的危险,尤其是对一些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一方面是考虑建筑施工行业由于纯粹税率的增加而带来的税负的加重,另一方面是经营成本的部分增值税进项税的难以抵扣而增加的税负,税负的增加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的财务资金的运转,加大企业的经营压力,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借助税收筹划之名而进行不合理不合法的避税,因而增加了企业的纳税风险,如果不加以调理和规制,短期内可能会对国家的税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重点防范制度条例和人为两方面的纳税风险。

(三)营改增建筑施工行业带来的分包风险

由于建筑施工行业本身性质的特殊性和整个行业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工程分包是建筑施工行业一大支柱。“营改增”之后短期内会使建筑施工行业的分包风险陡增。首先,对于一些小额零星物资为了降低税负,建筑施工行业会加大外包的力度,这其中就会牵扯到外包商的选择、外包范围的规划和确定、可能的外包舞弊的发生等风险的发生;其次,更主要的是外包之后所面临的工程质量的风险,这是外包中着力防止的风险,工程分包给其他建设施工单位后,在保障工程质量方面必然会加大监理力度,因此又会涉及监理风险。因此,营改增之后会给建筑施工行业的分包业务带来一系列连贯的分包风险。

二、“营改增”后加强建筑施工行业风险控制的路径和对策

(一)加强采购和运营环节的增值税可抵扣力度,降低经营成本,强化经营成本风险控制

一方面从原材料采购环节加大涉税损失的控制力度,降低经营成本,从而降低经营成本风险,有效强化经营成本风险控制。主要完善以下几条控制策略和途径。

首先,在施工材在大宗材料采购时一定要取得合法的有效的增值税进项税发票,以备后期抵扣,这是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在涉及零星材料的采购不能获取增值税进项税额专用发票时,可以将采购业务有度的外包,选择合适的外包商,由于外包公司采购量较大,不仅能向其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还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讨价还价的能力;再者是合理确定采购价格,摸索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处采购的成本平衡点,合理的选择采购对象,最后针对人工成本上升的现象以及租赁引起的成本支出,一方面最好是不断更新施工设备,获取增值税进项税发票的同时,提高劳务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另一方面是从正规大型的劳务公司接收建筑施工行业的施工人员和队伍,以降低运营成本。

(二)加强和规范建筑施工行业的税收筹划意识,合理合法的避税,降低税负,加强纳税风险的控制

加强建筑施工行业的税收筹划意识,必须及时的了解本行业相关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增强税务筹划意识是进行合理合法避税的重要基础,因此主要依据企业实际情况,从强化员工纳税筹划意识和不断培训更新员工税务相关理论以及职业道德素质为着力点去剖析。

首先是对自身的会计属性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针对不同的纳税主体类型采取不同的纳税筹划思路。其次还要加大税务筹划重要性的宣传,不断强化税收筹划的规范性。此外,学习税收筹划标杆企业的经验也至关重要,对于充实自身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充实和更新员工的税务理论知识,加大前沿理论的学习和补充,在理论知识更新充实的过程中强化企业员工的税收筹划意识,加强税收风险的控制力度,有效降低“营改增”下税收风险。

任何行业的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成为衡量员工综合素养水平的重要环节,员工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税收风险的大小和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建筑施工行业员工尤其是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与税收舞弊现象的发生息息相关,加强规范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加大不规范税收筹划的惩处力度,使整个单位和企业形成良好的纳税风气,最大限度的平衡企业和社会的利益,使之最终形成良性有序的循环。

(三)加强营改增下建筑施工行业分包业务的管理,降低分包风险,充分发挥分包的优势

充分剖析建筑施工行业的性质和特点,“营改增”背景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分包范围,并非分包范围越大越好,坚决杜绝核心业务的外包,以避免丧失部分竞争优势。首先对于分包商的选择要严格,重大分保业务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联审联批,确保公正合理;其次务必加强对分包业务的监督力度,加强监理,杜绝质次价高现象的出现,保证分包业务的质量。最后还要加强分包业务的透明度,严禁舞弊现象的发生,避免给企业自身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最终达到加强营改增下建筑施工行业分包业务的管理,降低分包风险的目的。

(四)完善互联网背景下建筑施工行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应对营改增带来的风险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当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资本,加强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平台强化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强化内部控制环节间的联系和融合,减少信息的不对称现象,进一步降低“营改增”后对建筑施工行业的短期冲击力度,加强建筑施工行业整体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总结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行业的影响是双面的。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关注的研究其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通过系统的梳理其所带来的风险,深入研究其规制风险的机理,以此加以预防、治理风险,强化风险控制,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税制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月楠.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影响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12):135-137.

建筑行业税收风险分析篇6

关键词:金税三期;建筑企业;税务风险

一、金税三期系统概述

金税三期是国家税务总局为了实现税务工作的规范化,研究和开发的、可以提供税务管理和税务决策支持的系统。金税三期依托互联网+模式,通过搭建平台实现对企业各项税收相关数据的处理,覆盖了企业的全部税种、涵盖了所有税务工作的流程。此外,经过对业务的进一步完善,已形成了征管业务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外部信息系统。一方面,实现了企业税收数据和业务处理的标准化,提高了税务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外部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深度挖掘系统中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为系统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参考,实现数据共享。

二、金税三期对建筑企业税务工作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一)企业税务工作的全过程均在监控之内

金税三期是一个依靠大数据实现全方位监控的税务识别系统,金税三期全面推行开来,国家税务总局对于企业税务行为的监控实现了全流程覆盖。金税三期搭建了一个技术平台,实现了对于所有税务工作程序、所有税种的全覆盖,实现了税务数据信息的集中整理和公开化。因此,金税三期使得国家税务机关对于企业税务工作的征收管理转变为全过程控制,通过系统内在关联的设置,实现对企业纳税申报、票据管理及纳税数据分析的全过程监督,促进企业税务行为的规范化。

(二)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让企业的纳税行为无所隐藏

金税三期系统通过对前期系统的不断完善,采用云计算技术自动处理税务信息,实现了对发票全要素信息的实时采集、储存和校验对比,让企业所有的税务行为均在监控之下,不给企业任何违规的机会。1.金税三期系统会对企业的资金流和票据流等进行追踪,建筑企业所有的事项均有记录。金三系统可以自动筛选和识别企业的异常行为,对于是否存在虚开发票、税负异常等行为均可以轻松的识别,一旦被预警,企业将面临被检查的风险,那些依靠耍小手段偷税漏税的企业肯定会成为税务机关关注的焦点。2.金三系统不仅掌握企业的纳税信息,还通过“五证合一”实现对企业所有信息的了如指掌。在金税三期系统内,与工商、社保、银行等均有接口,可以实时查询到企业的有关信息,不仅掌握其税务信息,还能掌握建筑企业的经营、银行账户、社保缴纳等情况。对于企业所有的税种和信息均能检测,一旦出现异常行为便会成为监控对象,建筑企业将没有任何途径去开展违法行为。

(三)建筑企业可能引起税务风险预警的行为

1.发票的开具时间不均衡。建筑企业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未严格按照业务时间开具,使得每月之间的发票金额波动较大,也造成企业的税负波动较大,可能存在系统预警风险。2.财务核算体系不健全。企业的存货管理不到位,库存较多,与企业的收入不成比例,易被税务机关认为库存不真实或是有隐匿收入、延期确认收入的风险;企业的应收账款或预收账款比例较高时,容易出现虚假销售或收入确认不及时的问题。3.发票管理不到位。企业为了追求高抵扣率,对于无法取得专票的项目开具其他供应商的发票,采购名目不一致;或者对于不能抵扣的项目取得专用发票并抵扣;或者取得的发票不合规。一旦据此入账会带来税务稽查风险。4.代扣代缴义务履行不到位。建筑企业经常涉及到分包工程,对于发放给施工队的工资未进行个税的代扣代缴,存在税务风险。

三、金税三期背景下建筑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方法

(一)规范发票管理,依法经营和纳税

金税三期对于企业的经营可以实现全方位的监控,使建筑企业的各项税收行为透明化,企业必须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和纳税行为,不得触碰红线。1.不得虚假开票、不乱抵扣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在金三系统的强大监控功能下,如果企业还想通过虚开发票、虚列成本等手段来偷税漏税,无疑是掩耳盗铃。营改增后,税务机关对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大力打击,建筑企业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要按照实际经营情况开具增值税发票,严格按照实际获得的进项税发票进行抵扣,不得购买虚假发票多抵扣进项税额,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2.规范企业的账务处理,保证数据真实。由于金税三期实现了与税务、工商和社保等系统的对接,建筑企业若想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等手段设置第二本账来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已经不再可行,一旦操作面临着违规被查的风险。同时,金税三期系统能够掌握建筑行业的平均指标情况,如果企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导致数据异常,也会引起税务机关的风险预警。

(二)加强税务工作的内部控制建设,强化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金税三期的预警功能非常强大,可以实时监控企业的各项信息。为了减少企业被预警的次数,建筑企业应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筑企业应该结合税务机关制定的监测指标,同时,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例如,建筑企业可以对收入类指标、发票开具情况、进项税额抵扣率等指标的异常情况设置警戒线,事前控制各种税务风险的发生,通过预警机制提前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将税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风险。积极开展税务工作自查,督促企业税务工作的依法开展。同时,建筑企业应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防范税务风险。通过对财务、施工、考核、审计等工作流程的重塑,加强对各环节的控制,减少企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传导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内控工作对于税务风险的防范作用。而且,建筑企业要尤其关注资质共享所带来的纳税风险,避免因为施工主体与合同主体不一致而产生税项不匹配、进项税额无法抵扣的现象。

(三)提高税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合理的进行税务筹划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税务核算较之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金税三期对于企业的税务会计核算要求更加严格。只有专业的税务团队才能帮助企业做好税务管理工作并降低税务风险。1.建筑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拔并培养专业的税务工作人员,同时,做好税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由于国家的税务政策时有变化,企业应该确保税务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避免因政策掌握不准确而产生纳税风险。2.税务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营改增后,国家陆陆续续出台了很多详细的政策,也在不断推进降低企业税负的优惠政策,税务人员要了解各项税收政策,做好税收的核算和缴纳工作,确保纳税行为合规合法。3.税务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税务人员根据各项税收政策进行企业各个涉税项目的核算,对于进项税项目要做到应抵尽抵,对于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要充分利用,降低企业的税负,实现价值创造。

建筑行业税收风险分析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与风险控制的能力,有助于工程项目利益的提高,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想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市场,使自身的经济利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避成本控制风险的因素,积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利润,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在当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管理,致使资金的分布比较松散

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上具有分散和流动的特点,最近几年来,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不断扩大,项目的分散和流动性也进一步加大,导致项目在每个地区都要开立单独的账户,所以在资金的管理上就比较松散,不能统一的进行管理。还有一点就是现如今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内部的控制部分不够完善,在执行和考核上也存在着一些困难,这些问题使资金的管理变得更加困难,在资金的管理上会存在一些漏洞,导致企业的成本控制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大量的资金由于退税难度大而被占用

国家税务总局在2010年就出台了一项关于企业缴纳所得税的规定,这项规定主要是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向当地的税务主管机关所预先缴纳的税务。同时还规定了建筑企业的总机构应该在年终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汇算和清缴。在清缴的过程中,如果预缴款大于汇算的清缴额时就可以办理退税或者把以后应缴的的税款抵扣掉。但是建筑施工行业的利润率是比较低的,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预缴纳的税款额度都会比汇算清缴的额度大,但是遇到的问题就是现在办理退税的难度非常大,导致缴纳的多余税款得不到及时的退还,长期在账上挂着,占用了大部分的企业资金。

(三)会计的核算不集中,真实的会计信息不能被工程的项目及时掌握

建筑工程项目的分散化的特点,导致网络技术和成本受到局限和限制,以及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一本账的模式难以实现,所以就会采用汇表的方式来代替汇账方式来整理和汇总企业的成本控制信息,从而形成编制成本控制报表。但与此同时,因为各个项目都是采用建造合同的会计准则来进行报表的编制,很多的项目为了中期的考核利益很有可能对项目预计合同的总收入以及预计的总成本不进行认真地分析,使收入被提前确认,前期的项目利润被粉饰,从而使大量虚假的在建工程形成,使成本控制风险以及企业资产的负债率增加,使大量的亏损在发现的时候已经无法弥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就会影响企业进行正确、及时地进行经营决策。

(四)不平等合同的签订导致很多企业掉入合同的陷阱

对发包方来说,由于现在的建筑市场工程量相对较少的现象,很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为了工程的承包,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对于合同的细节一般不太能关注到,而陷阱就往往存在于这些合同的细节中,会导致建筑施工企业隐性措施费增加,导致企业会垫付大量的资金,从而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导致企业的利润低下,甚至会产生亏损。对分包商来说,有的时候没有在合同中表明是否具有足以取得担保条件的担保条款,分包商一出现亏损就会漫天要价并要挟其退场,而进行施工的企业就必须为了自己企业的名声而妥协,满足对方的要求,导致企业要承担巨大的损失。

二、建筑工程项目在管理上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对于投标的报价管理要加强

企业在进行投标之前一定要做好调研,调查项目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是否具备完成该项目的能力。在投标进行报价的时候,要把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充分考虑到,并将其加入到报价的考虑中,使报价有一定的利润和风险空间,不能因为要承接工程而一味降低报价。

(二)对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体制和机构要进一步建立健全

建筑工程成本的管理机构在工程成本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的成本管理需要在它的监督下才可以完成,在管理的效果上才能做到最好。所以建筑工程企业一定要对工程成本的管理机构进行建立健全,这样就能使成本管理的工作更加科学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在工程的成本管理机构建立时,需要保持好它的独立性,有效控制其他部门对工程成本管理部门的管理干涉,还要在工程成本的管理体制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成本的管理只有在这种体制的约束下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关的管理人员才能使工程成本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使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人员在工作上更具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三)要进一步对工程预算的管理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提高工程预算的管理水平

进一步对建筑工程的预算管理和执行情况的分析和考核能力进行强化。在预算执行结束的时候,工程预算执行控制的主体对于预算的执行结果都要进行分析并得出分析的结果,对在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对经验教训也要及时总结,并且要及时制定出下期预算的执行措施和方案。在对预算进行考核的时候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标准和制度,对预算的执行状况进行准确严格地考核,并且与考核兑现相联系。对于预算执行的先进单位要及时提出表扬,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鼓励,相应的要对落后的单位提出批评。

(四)加强项目盈亏实时监控,做好债权清收、结尾清算的工作

企业要重视对项目的定期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测算项目真实利润水平以及后期的盈利水平,并做好实时监控。要设立专门的机构集中管理项目结算,定期核对往来款项及工程的结算,加强对款项的催收以及应收账款的工作等。

结语: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的能力,有助于工程项目利益的提高,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想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市场,使自身的经济利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避成本控制风险的因素,积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利润。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项目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冬梅.浅谈房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0(2)

建筑行业税收风险分析篇8

关键词:税收改革;建筑行业;纳税筹划;管理模式

税收管理在建筑行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良好税收环境的构建、建筑企业经济利益的维护及税收政策的有效落实等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对纳税筹划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一、税收改革背景下建筑行业纳税筹划的优势

纳税筹划除了能在产业结构的改善及减轻企业纳税总额上有所体现,还对税收精细化管理以及税收风险防控等有重要意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筑行业虽然能以稳健的步伐向前发展,但面对繁重的税负压力时,部分建筑企业还是会存在税收管理效率低下或管理混乱等问题,若不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则会给企业市场竞争力度的强化带来干扰。在纳税筹划的辅助下,企业可以直观、清晰地了解各阶段税收工作的开展情况,并科学规划内部税收体制。如现金流是否存在紧张问题、总利润是否出现下滑现象或现阶段是否隐含风险因素等,相关信息都能在纳税筹划的逐步开展下得到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提高税收管理的深度与广度,发挥纳税筹划制约性价值,还对提高企业综合实力有很大助力,有利于推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二、税收改革背景下建筑行业纳税筹划中的难点问题

(一)纳税筹划意识较薄弱

导致纳税筹划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的因素有很多,意识较薄弱就是其中之一,与财会人员专业度不高以及领导层重视度不够等都有一定关系,不利于税收改革下建筑行业的平稳发展。如有些经验不足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可能会因缺少足够的人力资源而聘用了专业能力有限的财会人员,使得后期纳税筹划中出现工作对接不到位或税收管理混乱等问题,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若领导层没有树立良好榜样,如规范自身税收行为或及时引导行为不端的员工,那么相应的纳税筹划工作便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情况,弱化其实施意义。若企业没有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纳税筹划中,导致个别员工存在利益受损问题,那么纳税筹划的利用价值便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违背良性税收管理原则。

(二)纳税筹划体制不清晰

有些建筑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可能会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项目活动规划、资金资源协调或市场竞争中,而在纳税筹划体制的补充与完善上有所忽视,使得税收管理水平一直处在可维持的状态中,不仅给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了阻碍,还给内部税收管理带来了隐形的负担。如部分建筑企业可能会受项目周期影响而没有对纳税筹划体制中的细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导致所堆积的问题在负面作用下由量变逐渐转化为了质变。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会在影响财会人员职能作用的同时降低纳税筹划力度,有时还会浪费不必要的资金成本,增加实际税收压力。若在开展工程项目时,建筑企业没有根据项目特性来建立契合度较高的纳税筹划体制,那么还可能增加项目资金投入量,不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维护。

(三)税收风险防范不到位

虽然部分建筑企业能够按照指定的纳税筹划方案开展相关税收工作,但却因风险防范力度不强而难以展现纳税筹划的运用效果,导致企业仍然会受税收风险影响而难以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如有些建筑企业针对工程项目所拟定的合同中,除了会涉及到成本和收入问题,还会对工程中基础设施与建材等内容的资金投入量进行说明。若企业没有在签订合同前对此类内容的市场经济价值及真实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与考察,或是结合市场经济变化趋势制定妥善的风险应急预案,那么当建筑材料或基础设施的市场价格发生大幅变动时,则容易引发税收风险问题,严重时还会威胁到企业的利益安全。若根据工程项目所制定的纳税筹划方案中缺少监督管理机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风险隐患概率,需要建筑企业加以重视。

(四)纳税筹划管理有待加强

纳税筹划管理效率低下也是影响税收质量的一大原因,与管理理念固化及管理模式老套等都有很大关系。如有些保有传统观念的建筑企业已经习惯了固定的纳税筹划管理模式,若是在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强行将新型的管理模式或理念引用到纳税筹划中,不仅会给财会人员的工作思路造成干扰,有时还会降低领导层的决策与判断质量。对于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而言,若是为了紧跟时代步伐而盲目借鉴大型企业的纳税筹划管理模式,也会给日后税收工作的统一管理与开展带来不利影响。由于不同性质的建筑企业其内部税收形式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若企业没有对自身税收框架进行稳固搭建,或对纳税筹划进行定向型调整,那么企业便很难在税收改革背景下脱颖而出。

三、税收改革背景下提高建筑行业纳税筹划水平的策略

(一)优化纳税筹划管理体制

严谨、健全的管理体制不仅对纳税筹划的有序推进有支撑性作用,还对各阶段税收管理方案的构建有正向引导效果,需要建筑企业对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完善工作给予关注,具体可从以下几点中入手:第一,要对当前所实施的管理体制进行全方位分析,对于体系机制中存在漏洞问题的规章制度或准则等,除了要进行及时整改,还要将改进后的内容记录到指定备案库中,从而为日后纳税筹划管理体制的再次优化提供参考依据。第二,要对短期发展计划与长期战略目标下的纳税筹划管理重点有所区分,以客观、辩证的视角来制定适用度较高的管理体制,以免出现体制形式化或表象化问题而给纳税筹划带来不必要的干扰。第三,要对管理体制的阶段性更新提高重视,如对陈旧、落后的制度理念等进行升级或剔除处理,以此来更好的顺应税收改革背景下的纳税筹划诉求。

(二)注重纳税筹划动向监管

要让纳税筹划在建筑行业发展中发挥出最佳效果,为相关企业的协调运行打开防护伞,就要在纳税筹划的动向监管上进行合理规划,在根源上防止税收风险问题的出现。如建筑行业中会产生大量的劳务信息和建材信息,与资金成本的应用和调配等都有很大关系。而不同形式下的经济管理模式会导致纳税筹划重点存在一定差异,需要企业按照标准的流程步骤来落实税收政策,在维护企业与工程人员权益及利益的基础上减轻纳税负担。这就需要企业能以实事求是的理念来把握好纳税筹划监管力度,如在税收流程监管或市场经济动态监管上,都要尽可能保证监管信息的真实性与精准性达到理想状态,从而为后续纳税筹划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奠定坚实基础,降低税收隐患诱发的可能。另外,建筑企业还要积极配合外部监管部门开展相关调查工作,来进一步提高内部纳税筹划的时效性、安全性与规范性。

(三)创新纳税筹划管理模式

死板、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建筑行业的纳税筹划需求,需要将创新观念与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提高纳税筹划的利用价值。如税收管理中会涉及到多样、复杂的财务数据与资料,若是一味采用传统人工形式下的管理模式来整理数据信息,不仅会造成人力与时间成本的过度消耗,还会给纳税筹划工作带来间接性的干扰。所以,很多建筑企业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纳税筹划管理中,并根据内部税收管理模式来建立相对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税收期间所形成的数据信息便能在第一时间上传到系统数据库中,而领导层也能结合系统所反馈的信息,来对阶段内税收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纳税筹划的实施效果等有所掌握。但在应用信息系统时,还要做好基础设施与管理软件的更新与维护工作,防止纳税筹划受到不必要的阻碍。

(四)组建专业纳税筹划队伍

纳税筹划的有序推进还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持,而对专业纳税筹划队伍的组建工作提高关注,不仅对人才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有重要意义,还对队伍整体组织结构的强化有很大帮助,有利于提高税收效率与质量,需要建筑企业制定可实施的队伍组建计划。首先,要对所选择的队内成员进行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上的考量,并对其责任意识与职业道德素养等有所了解,从而为优质队伍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其次,要注重队内成员的定期考核与评估,根据其真实能力来合理安排其工作岗位,使其职能价值得到充分展现,为后续的纳税筹划注入宝贵力量。最后,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的方式来提高队内成员的工作水平,使其在磨炼学习与经验积累中不断掌握纳税筹划的要点与技巧,为建筑行业长远发展添砖加瓦。

四、结论

如今,很多建筑企业在实际运营中,都能对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目的与方向进行细致研究。一方面,是为了给区域内建筑行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税收管理与行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降低税收风险问题的出现几率,给建筑企业市场地位与形象的巩固带来更多可能。对于纳税筹划中遇到的细节问题和干扰因素,一些建筑企业也能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及时分析,并结合行业发展特点与税收政策等,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为纳税筹划机制的顺利实施铺设稳固道路,助力建筑行业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超颖,刘益.增值税税制改革背景下房开企业纳税筹划思路[J].纳税,2019(33):34-37.

[2]潘锋.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的管控重点及税收筹划[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5(322):162-163.

[3]李艳军.基于营改增的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325(08):160-161.

[4]林小红.税收改革背景下的建筑行业纳税筹划[J].中国电子商务,2014(23):205-206.

建筑行业税收风险分析篇9

关键词:营改增;中小企业;税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1

营改增后,增值税这种风险最大的税种成为目前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于一些税务风险预防和承受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来说,税务风险控制更是成为主要的风险控制工作内容。

一、营改增后现代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自2016年5月1日起,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财务人员面临着税制、政策的变化,尤其是营改增还改变了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在诸多操作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产生税务风险。总的来说,造成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财务核算不健全。准确地说,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更为复杂、严格。如现有的税收法规指出如果企业无法提供准确税务资料,则要按照销售额和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缴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二是虚开发票。在新规定中,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税款,这无意中增加了发票管理的难度。如果企业不重视发票核查、管理,则很容发生发票管理风险。三是纳税时间差。在税收规定中,要求发生纳税义务后,经营者的行为就会被纳入税收征管范围内。如果税收义务时间不合规,则有可能发生罚款的风险。而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通过合同条款推迟纳税义务发生实践,从而获得一定的纳税期限。除上述的原因外,还存在非法避税、业务办理不规范等。企业若要真正做好税收风险的控制,就要重视深入研究税收风险的产生原因,然后才能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

二、中小企业税收风险的控制措施

1.建立预警机制

为了将企业税收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尽量降低税收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企业应当重视建立起全面的税收风险预警机制,积极预防、控制税收风险。

首先,应当树立全面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管理层人员要做出榜样,树立正确的税收风险预防理念。同时,还应当建立于企业风险较为一致的税收风险管理目标,并将税收风险深入到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部门中,从而实现税收风险控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其次,应当建立全面的信息沟通平台。在营改增后,增值税的内容会更加复杂。从企业角度来说,应当及时加大营改增税法的培训,提高全员的认识。另外,还要重视的是企业要及时了解到当前营改增后,税收的政策变化以便于会计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税收风险。最后,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比如某企业运用风险管理平台、行业数据模型对大企业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日常申报等各类事项的风险点进行综合评定,依据风险等级,下发红橙黄三级预警卡,分别实施约谈、组织企业自查、实地复核、反避税调查等措施,及时纠正失误和偏差,避免问题深化发展成偷税行为。对整改不力、错误继续蔓延构成偷税逃税行为的,移交稽查部门进行立案查处。

2.加强税收风险监控和评估

在实施营改增后,企业计税方法、缴税方法都发生了变化。企业要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估,尽量以积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以查、防、控、评为主要内容的大企业税收风险防范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地控制税务风险。

首先,在税务风险监控方面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岗位。确保监控人员能够进行日常业务的检查,确认其是否满足营改增的要求,同时还应当重视及时监控各部门对营改增政策、税务风险预防政策是否理解到位,是否落实到实处。另外,监控人员还应当那跟踪与企业有关的大型税务风险,并进行深入分析,而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其次,在税务风险评估方面。营改增后,企业规避税收风险工作的难度更大。对此,企业要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来评估税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有多大,从而将税务风险控制在可控制范围内。另外,企业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基本状况、容易发生的税收风险等进行税务风向的评估测试、发生频率预测等,合理控制税务风险。同时,还可以建立风险会审机制,结合企业税务遵从管理年度报告评审工作,由风评、税政、征管、数据等部门就报告中的典型风险问题进行集中探讨,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所有权结构、纳税申报、内控机制架构等方面的高中低风险分布规律,扩大企业个性化风险识别的指标、模型范围,提升后期风险应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强化税务风险危机管理

在营改增之后,不是素有的税务风险都是可以控制的。当税收风险真正变成现实风险后,企业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这些风险,从而度过税务风险危机,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

需要注意的是在发生税务风险后,企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补救,以避免税务风险的扩大,影响到企业运营。而且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也能够减少企业需要支付滞纳金和罚款的数量,并尽可能地降低对企业信誉的影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会计人员应当重视运用公关力量,让税务机关明白企业的行为是营改增后,一时无法适应的结果,从而减轻税务机关的惩罚。此外,企业还可以建立税务风险等级制度,并根据税务风险实际等级采取相应的对性措施。也就是说企业在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时,应当将解决机制纳入到其中。这样在发生税务法风险后,能够迅速获得应对方法。在此过程中,企业要着重分析各种税务风险类型,以便能够企业迅速做出反应。但是总而言之,企业必须具有危机管理意识,能够在税收风险发生时,及时作出反应,并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应对难题。

综上所述,在我国营改增实施之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的税收风险问题也会发生变化。对此,企业只有转变理念,结合实际灵活应对才能尽可能地减少税收风险的影响,保障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顺超.新税制政策下建筑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

建筑行业税收风险分析篇10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甲方供材”指的是建筑投资建设方、建筑施工方就所用建筑材料的供应、对建筑材料的管理及整体核算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说施工招投标进行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与某一施工单位进行合同签订时,投资开发商作为甲方,开发商(甲方)按照合同的规定负责统一购入建筑施工过程中要用到的主要材料,依照实际的价格对统一购入的材料价款进行结算,对建筑材料数量的结算依照开发商(甲方)规定的对施工单位(乙方)的调拨数量来进行。“甲方材料”具体方法中,甲方(开发商)要承担材料的价格风险,乙方(施工单位)要承担建筑材料的使用数量风险。开发单位提供施工图并计算出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的总需要量,同时列出建筑材料的供应清单。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情况及工程总体进度对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具体用量进行预算并要提前上报给开发单位,由开发单位负责材料的统一购入,工程款结算过程中,从结算总额中剔除这部分建筑材料用款。

“甲方材料”有关开具发票问题分析。一般说来,包工不包料的施工过程中,税务机关按照劳务费金额开票给施工单位。但是建筑业发票的开具,需要税务人员先对施工料工费之和进行调查,项目等级制及合同备案制的执行需要建筑施工单位来完成,进行建筑业发票和纳税的过程中,建筑单位必须就有无甲方供材的问题出具相关的证明。税务人员对出具的证明要进行调查和核对,调查核对无误后按照劳务费金额开票,劳务费金额发票开具之后,施工单位对营业税的缴纳应当按照料工费全额进行。

二、甲方供材会计处理分析

通常的处理方式中,在对房地产企业的混合销售进行探讨时,都是由建筑企业角度进行考虑,其中供应建筑材料的模式、模式的可操作性和税务影响方面入手的。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高新材料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阔,一般需要高新材料的生产企业进行安装,于是在房地产企业中又加了一条新的供应链,即材料生产企业。现如今在对房地产企业对材料的供应模式、操作性、税务影响进行分析时需要考虑到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因此供应商在对建筑材料统一采购时往往有三种方法,其一,由甲方供应所用材料,其二,甲方指定所用材料,其三,乙方统一采购所用材料。其中甲方供应材料说的是在签订施工合同中,建设单位为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进行采购,包括建筑所用、安装所用、维护修缮所用、装饰所用工程材料等。这种方式的应用对降低建设单位的投资成本,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有效保障和工程总体质量的保障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是建设单位如果采用此种方法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同时还需对经济、质量、工程进度等方面的风险进行承担,不能够有效的控制材料的使用量和损耗等。建设单位对材料的指定是说所用材料,在建筑投标阶段,甲方对施工材料的生产制造企业、使用产品的质量、规格等方面进行统一的指定,施工单位根据指定的地点、材料去采购。建设单位如果采用直接付款的方式购买材料,得到丙方的开票后,同样的视为甲方供应建筑材料。下文将对甲方供材中,采用的会计处理模式做具体的分析。

(一)通常情况下对会计处理模式的选择和应用一般来讲,施工方(乙方)作为生产性企业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如果施工方是生产性企业,需要考虑适用增值税进行。因此这里讨论乙方作为建筑企业情况下会计模式的分析和应用。会计处理模式的表现方式有两种。

[例]某房地公司投资一个项目时,计算该项目的总造价如果为5000万元,同时,甲方提供的材料费为2000万元,投资企业将建筑材料提供给施工单位时,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是讨论的核心所在。在会计处理的实际运用中一般包括两种方式:(1)第一种处理方法:拟定借款:预付工程账款2000万元,拟定贷款:工程物资用款2000万元。会计处理中,如果运用这种方式进行,那么不管哪方提供建筑材料,核算工程总造价要包括所用使用材料的总价款。核算工程总造价过程中,计税后所用的建筑材料才能算入工程总造价中。总造价通过相关的确认之后,这是施工方应当得到的建设方支付的账款。现款支付时需要做预付账款处理,同理,建设方为施工方供给材料时同样需要做预付账款处理,排除其他误差的存在,无论企业使用现金支付方式还是用实物代替的方式,结算的总价款应为5000万元。(2)第二种处理方法:拟定借款:企业开发成本2000万元,拟定贷款:工程物资用款2000万元。运用这种方式进行会计处理时,是出于项目自身需要,建设方为施工方供给建筑所需物资,因此要直接在项目成本中计入。

(二)不同会计处理方式的比较(1)在核算方向的比较。由于运用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因此开具建筑业施工方发票过程中存在着下列问题:第一种处理方法的运用,不管哪方提供建筑材料,核算工程总造价要包括所用使用材料的总价款。核算工程总造价过程中,计税后所用的建筑材料才能算入工程总造价中。因此施工方开具的建筑业发票应为5000万元,缴纳营业税是仍然按照5000万元的金额来进行。第二种处理方法的运用,是出于项目自身需要,建设方为施工方供给建筑所需物资,因此要直接在项目成本中计入。从建筑企业方面来说,排除因税务管理不到位等引起的避税问题,比较适合运用第一种处理方法。建筑单位在为施工单位提供建筑材料时,项目建设中并没有立即用到这些建筑材料或者是建筑材料没有全部应用,只是保管地点有了转移,由建设方保管到施工方保管。第二种处理方法,将会被直接计入开发成本中去,这样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同时,由于施工方在进行材料的接收和发出时并没有做会计处理工作,这样将增大建设单位供应建筑材料的工作的难度。

(2)在税务监管方向的比较。一般来说,施工单位的开票金额无论是按照5000万元来算还是按照3000万元来计算,对征收营业税的计算是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材料必须计入到乙方的营业额中,即营业税的征收必须按照5000万元来计算。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施工单位交纳营业税总值是不变的。作为一种流转税,营业税具有可转嫁性,这种特性成为了营业税缴纳金额的决定性因素。对于甲方供应的这部分材料则不需要开票,甚至工程造价的确定过程中,进行的工程决算对甲方提供的这部分材料不需并入工程总造价中。考虑税务监管工作中的问题,适宜采用第二种处理模式。但是施工方将会承担很大的风险。这是因为建设单位无论使用哪种会计处理方法,施工方都是纳税义务人,关于建设单位为施工单位提供材料没有计税这个问题,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寻求工商管理部门或与施工单位协商以解决上述问题。从税务机关方面分析,应用第一种会计处理方式更适宜。

三、甲方供材税务处理简析

《营业税暂行实施条例实施细则》中的具体规定如何征收营业税是甲方供材中的一个关键探讨对象。纳税人中从事工程修缮、建筑、工程装饰作业的营业额的计算都应将原材料、工程物资、应用动力等价款包括在内,而无论对方怎样结算结果。出现这种税法规定的原因是,它能够有效的防止纳税义务人将建筑工程中的“包工包料”以甲方购买原材料的名义,逃避营业税的征收。

(1)征收营业税时装饰工程的甲方供材不并入营业额中。如果提供装饰劳务是以清包的形式来进行的话,那么客户需要对建筑装饰税需要的主要原材料和设备进行采购,装饰劳务中对人工费、材料辅助费和管理费的收取方式是纳税人直接向客户收取。因此,“建筑业”中税目的征收只表现在“建筑”、“工程安装”、“相关工程作业”等方面营业税的征收甲方供材并入乙方计税营业额中。

(2)简单分析设备营业税的征收问题。纳税人中从事工程修缮、建筑、工程装饰作业的营业额的计算都应将原材料、工程物资、应用动力等价款包括在内,而无论对方怎样结算结果。在安装工作进行中,计入安装工程的产值中如果包括安装设备产生的价值,对营业额的计算,需要将设备自身的价款包括在内,相反,如果其没有计入到安装工程的产值中,则不征收营业税。这是《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国家相关方面新规定下达之后,征收营业税时,甲方提供的材料要并入总营业额中,但是设备的本身并不计入营业额中。这就说明了上述问题的核心部分就是对建筑材料和设别的界定。

(3)所得税计算方法浅探及税收风险。从税收负担方向分析,国家现行的税法中,无论乙方开具发票的金额是3000万还是5000万,对乙方进行营业税的征收时,甲方供材要并入计税营业额中,也就是说在对乙方进行营业税征收时,计税的营业额为5000万。理论上来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乙方的征收金额是不会有变化的。发生变化的是甲方应用了不同的会计处理。不同的开票金额会使乙方的税务处理和账务处理不同。建筑企业开具发票时施工单位按5000万开票金额给甲方,确认收入时按照5000万元,但是施工企业则不能取得甲方供材中的部分供材发票,因而无法计入成本。关于施工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式的选用及扣除是一个大问题,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的探讨。

对于施工单位在理论上来说,不管会计处理采用的是哪种方式来进行,所需要承担的税收负担是固定不变的,开票的金额会因为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而不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缴纳的营业税将会被转嫁到建设单位身上,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流转税,营业税具有可转嫁性。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第二种方式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比较适宜。运用第二种会计处理方式,建设单位的工程成本中会直接计入甲方供材,这样施工单位就不会有开票了。再加上税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工程总造价中可能会计入这部分没有提税的甲方供材。从这方面来说比较有利于建设单位。但是这种方式的处理,使风险落到了施工单位身上。税务出现了问题仍需要甲方供材缴纳营业税。

(4)施工企业如何扣除所得税。双方在工程结束时,乙方就甲方供材发票的计入问题在决算报告产生后,施工单位要根据决算报告和甲方统一购买的施工材料清单在乙方的工程成本中计入,且可以在纳税前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