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管理工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8 23:56:00

如何搞好管理工作篇1

一、目前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安全管理存在重罚款、轻教育现象。近年来,我们在企业管理方面,突出一个“严”字,严格管理、严格考核,对一切不安全现象一律出重拳、罚重金,这本身是一种好现象。但是,在生产现场,有些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式简单,态度粗暴,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和现场不安全因素,常常是一罚了事。有的单位还对各级管理人员下达了抓“三违”指标,规定一天或一个月抓多少个“三违”人员。尽管这种冷冰冰的方式在表面上让员工身上暴露出的“三违”行为少了,可员工与安全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也随着一张张罚款单日渐疏远。现在有些员工将安全管理人员“下现场”称作“狼来了”。“狼来了”,规规矩矩;“狼走了”,我行我素。员工这种潜意识里排斥安全管理人员的现象无疑为安全工作埋下了更深的隐患。

2、安全教育存在走形式、轻实效现象。目前,在安全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说起教育,就是管理人员照本宣科地读一些规章制度或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听者不疼不痒,无动于衷。最近,笔者随领导到基层检查安全工作时,在某个单位听说了这样一件事:在一次安全活动中,该单位组织员工安全学习,管理人员花时间宣读两个安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宣读过程中,员工看起来听得很认真,但是,当宣读完毕,管理人员向大家提问刚才所读两个规章制度的题目时,在座的几十名员工只有两人举手。在回答时,只有一人说对了,另一人回答错了。这可以说是对这种教育的极大讽刺。还有如果检查员工对安全知识学习效果时,就出一些试题,连同答案一起发给员工,让参加教育的员工自己抄抄填填上交了事。更有捉刀者,以致于几十份答卷均出自一人之手。这种走形式的教育方式在企业各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可以说,管理者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安全教育的效果却不甚理想。对管理者而言是渎职、是犯罪;对员工来说,是走过尝自欺欺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助长了形式主义。这种情况任其延续下去势必后患无穷,害人害己。会对企业的安全工作造成很大的隐患。

3、安管人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近年来,一些二级单位在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上,通过理论考试的方式选拔一些员工到管理岗位,造成许多文化知识欠缺,但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同志从安全管理岗位退下来。一些文化水平高,但实践经验欠缺,甚至不懂安全的人员走上安全管理岗位。以至于这些安管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时,不能对症下药,不能及时、深层次查出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效果大打折扣,给安全工作造成被动。

4、安全检查存在早通知、做准备的现象。安全检查应该实行突击检查,这样才能真正查出所检查单位的安全状况,确保安全生产。但是,在一些企业里,每次要进行安全检查时,都是大会小会的通知,被检查单位提前将一些安全设施不全的电源电器进行配备安装。这样造成了一些电气维修人员平时不注重检查电源电器的安全运行状况,只有在安全管理人员来检查时才仓促检查,忙于应对,给安全工作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让员工认为只有安全检查时,才进行安全隐患的整改。有推一推、转一转的现象存在。

二、对搞好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

1、安全管理“温情”操作。在安全工作中,安全管理人员在态度“强硬”的同时,也应适当地进行一下“温情”操作。要做到“无情考核,有情操作”。在按制度进行考核的同时,应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多找被考核、被处罚的员工谈谈心,听听他们的想法,要通过相互沟通来化解员工对安全考核制度以及安全管理人员的排斥心理,达到员工思想上的真正转变。员工只有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在工作中时刻提高安全警惕。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安全管理人员在与不在一个样,真正遵章作业,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2、安全教育防止“做秀”。安全教育对员工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员工真正受到教育,从思想上提高安全意识,才能保证其在工作中按规章办事,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各级管理人员要以对企业负责,对员工负责的态度,克服形式主义,力戒弄虚作假,切切实实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落实在行动上,创新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认真抓好各类安全培训,从而赢得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实现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3、安管人员配备要强调综合素质。安全管理人员在一个单位的安全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因此,在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时,要强调综合素质,要选拔任用技术全面、责任心强、有丰富的安全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而不能将一些只有书本理论,而无实践经验或专业技术的人员放到安全管理岗位上。检查安全工作与一般的检查卫生、检查劳动纪律等不同,它不但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而且检查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安全工作经验,有发现问题和隐患的火眼金睛,这样才能及时查出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并使问题得到快速处理。不然的话,事故隐患、不安全问题就在面前,也会熟视无睹,发现不了。

如何搞好管理工作篇2

一、合理应用“班长负责制”的教学方法

“班长”是幼儿园里最底层的管理者,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它在幼儿园教学的管理过程中,能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果说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小家庭,那么班长就是家庭里的家长。因此,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者要组织每个班的幼儿选出各班的班长,并引导班长及时、主动地发现班级中的大小事务,进而使班长能够调动所有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幼儿园班长全面负责班级的工作,并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职责:首先,班长负责所有班级成员的工作安排,比如幼儿的身体健康、安全,财产保管等。其次,班长在针对协调班级工作、团结班级成员和完成保教任务等方面的工作时,可以制定班务计划和召开定期的班务会,以此来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班级氛围。再次,班长对班级的财物要及时地登记、清理和保管,并做到明确分工和责任到人。再次,班长可以组织召开定期性的家长会,让家长对班级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进行及时了解,进而才能积极地响应。最后,班长要做好家园联系记录和家访工作,与领导、同事和家长建立友好的关系,逐渐形成良好的家园合作,进而促进幼儿的茁壮成长和健康发展。有效执行此种班长负责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队伍形成团队精

神、凝聚力,便于他们共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进而优化教学

管理。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者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为他们创设了好的环境,才能让他们在幼儿园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幼儿的学习环境分教室内(即室内环境)和教室外(即室外环境和运动场所)两个方面。

1.室内环境

由于幼儿最基本的日常学习和活动都是在教室内展开的,因此,幼儿园的教学管理领导者对教室环境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比如,是否让幼儿感到安全、舒服,有秩序;是否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或探究空间等等。此外,在教室里可以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不但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而且幼儿也可以随意选择活动,若想更好地参与这些活动,就必须达到一定的平衡。首先,就需要幼儿园的教学管理领导者将每个学习区域进行调整,同时还要提供大量的应用材料。其次,要根据幼儿园现有条件,正确调整各年龄段班级详细的教室空间安排,并结合各区域的划分和安排供给相应的实际运用材料。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些教室需要设置哪些基本学习区域,进而供给相应的实际运用材料。

2.室外环境和运动场所

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者要调整和安排好幼儿室外的环境场所及运动场所。只有如此,幼儿才能更好地锻炼自身的肌肉和身体,进而才会更加茁壮地成长。通常情况下,室外活动的场地分为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不论如何进行划分,首先要考虑此活动场地适合什么样的运动项目或者摆放何种运动器材。

总之,幼儿园的管理者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针对他们遇到的困难要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便于帮助他们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始终坚持推行班长负责制,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幼儿园的教学水准,进而让幼儿在幼儿园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如何搞好管理工作篇3

【?p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制度

【Keywords】enterprisemanagement;humanresourcemanagement;management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009-02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加激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我国企业还未形成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无论哪家企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就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分析,找到相应的对策,搞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而使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逐渐发展过来的,要想分析人力资源的内容,就要对人力资源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准确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过去,人力资源管理被称为劳动管理[1],顾名思义就是对劳动力的统一管理,后来逐渐被称为人事管理,因为管理者不仅对物质方面有所需求,还对精神层面有所追求,再后来就是现在所说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内部通过招聘、培训、报酬奖励等管理工作对人员与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对其进行整合与分配,使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3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人力资源的管理观念老旧

在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中,由于受到传统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在发展中对于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管理中只是将人力资源当作企业的资本进行管理,并没有重视起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知道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人才才是竞争的关键,只有提升了人才的整体实力,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并没有按照对企业贡献的多少来进行薪酬的制定,而是按照在企业的工龄和职称以及在企业的职务进行薪酬的制定,这种管理模式是很落后的,影响了青年人才为企业做贡献的积极性,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3.2对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够完善

在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中,因为需要实践性的人才,所以企业在招聘时招聘的人才都是在应聘后马上就能上岗的人才,企业不愿意再花费时间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是在企业的发展中并没有明确制定对员工的培养战略,只是在需要使用某一方面的技能人才时,才想到去进行这方面人才的培训[2]。由此来看,这对于企业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企业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就应该在实际发展中加强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培养。

3.3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规划

在我国目前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大多都是只注重对于有用人才的培养,在企业的工作中多数都是采用人才引进的办法进行企业的人才选拔,并没有进行企业人才的培训和开发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这种人力资源的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3]。在企业的发展中不对人力资源的发展进行规划,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因为在企业的管理中缺乏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规划,所以导致在企业的发展中,不能够挖掘企业内部人才的潜能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搞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对策

4.1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在我国当前的企业发展中应该对企业的人才进行合理配置,在实际的工作中按照初、中、高三个不同的等级进行人才的合理协调配置。在大力引进骨干人才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初、中级人才的提升比例。初、中级人才因长期在第一线进行作业,具有一定的经验积累,针对这种在自己岗位上踏实肯干,积极上进的人才,企业应该给其晋升的机会,应该对其做出的业绩进行肯定。在企业的发展中要完善中级人才的培养战略,中级人才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企业的发展中要想保证各级人才的协调合理性就应该控制好各级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占据的比例,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不会出现交叉或者是干扰现象。

4.2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开发

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源泉,广纳人才、合理利用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因此,企业必须建立招纳人才的渠道、培养人才的机制,重视人才的开发,为有着理想抱负的人才提供平台,使其充分实现自身价值,为企业做出贡献。在挖掘人才的同时,还要加强人力?Y源的合理配置,让企业与员工充满激情。企业要合理利用人才,尊重他们的知识,尊重他们的技术经验,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扬长避短,发挥他们的长处,以求人尽其才。

4.3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招聘机制

在企业的发展中应该制定完善的人才招聘机制,在人才招聘机制的建立上应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机制的制定。企业应该科学的对招聘的岗位进行评估,在实际的用人中制定详细的、合理的、完善的用人需求。在招聘中要对应聘人员的职业技能进行考核,要严厉杜绝走后门行为的发生,对有技能的优秀人才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优待,在薪酬上和待遇上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待遇提升,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4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

在石油企业的管理中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绩效考核管理。要让员工充分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在企业中实行绩效管理有利于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利。作为石油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重视起对绩效管理的考核,在绩效管理考核的标准制定上,应该实行弹性的绩效考核。作为石油企业的员工应该充分尊重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实际的管理中应该建立起完善的考核体系,形成有效的绩效信息管理,进行封档备案。

4.5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

薪酬激励制度是企业激励员工的主要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会吸引社会各类人才,为企业做出一定的贡献。合理的薪酬制度应与绩效挂钩,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企业要做到奖罚分明,关注在生产一线和任务重的员工,将薪酬制度适当向这些人员倾斜,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福利制度是薪酬制度的一部分,建立福利制度有利于企业团队的稳定性,消除其跳槽的危险。企业还应关注同行业企业的薪资待遇,分析企业在待遇方面是否有市场竞争力,尽可能用丰厚待遇吸引社会人才,留住企业人才。加强员工薪酬福利的透明度,使员工能真正理解付出的努力与获得的回报成正比,宣传企业文化,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价值观,引导员工能够正确对待薪酬待遇。

如何搞好管理工作篇4

关键词:学校;学籍档案;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142-01

学籍档案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培养过程在德、智、体诸方面发展状况的真实记录和反映。强化学籍档案管理,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开拓人才信息资源,增进办学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学校在学籍档案管理方面还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各校的基层学籍档案管理者素质普遍较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难免产生懈怠情绪;二是领导不够重视,管理不完善,致使有些学籍档案的原始依据丢失、损坏等;三是学籍档案没有一套完整的、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四是由于基层档案管理者各方面待遇较低,加之工作量较大,工作任务繁重,使人员流动性较大,没有相对固定、素质较高的专业队伍。因此,教务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切实加强和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树立法律意识并提高学籍档案管理水平

1.强化学籍管理的档案意识

所谓档案意识,是指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对档案资料的认知及反应度。档案意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主管领导及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应进一步学习《档案法》和有关的政策法规,增强档案意识,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学籍管理人员有了良好的档案意识,才能在具体的学籍管理工作中对其资料数据做出敏捷的反应,及时地加以收集、整理、保管。

2.制定统一标准并树立全局观念

学籍档案管理必须制定统一标准,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程序标准。标准的实施意义就在于统一,要切实改变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局面,主管部门应加强协调,统一要求,在制定各类表格的形式、纸张大小时要考虑到归档整理、装订、裱糊等问题;要树立整体观念,服从大局,用标准去统一行动,用标准去规范管理工作。特别要抓好学生毕业前学籍档案材料的收集、检查和审核工作,严把质量关,确保档案材料真实完整、齐全规范。

3.健全管理制度

严谨、科学、完善、配套的学籍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是协调、有序、正常地开展学籍档案管理的可靠保证。职能部门应建立健全收集整理、检查核对、鉴别归档、保管保密、转递送交和管理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照章办事。同时,各级领导应该把执行制度作为加强制度建设的重点来抓,使学籍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与其他管理制度一样真正得到贯彻执行。

4.改进档案管理手段以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过去靠人工整理、归档的档案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使教学工作与建档工作同步发展,进一步强化与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要在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的前提下,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努力充实业务能力,包括听、说、写、计算和具体操作能力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目前,不少学校的教务处建立计算机房,引进复印机、打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使学籍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为毕业生资格审查、评审提供了翔实的档案材料,从而有效地发挥了学籍档案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5.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做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关键要有一支稳定且能胜任这一工作的队伍。要采取措施,重视学籍档案管理者的岗位培训和专题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学籍管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学籍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还要努力学习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要保持学籍档案人员的相对稳定。

二、按照规范做好学籍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1.完整性。学籍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对学生的入学注册、考勤与纪律、学习成绩考核、转学、升级与留级、退学、奖励与处分、毕业与肄业等方面做完整的记载,并按规章妥善保存,以形成健全、完整的学籍档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事有真实记载,件件查之有据,真正体现学籍档案的完整性。

2.及时性。为了保证学籍档案的完整可靠,建档必须及时,即做好平时立卷工作。对于日常的管理情况,要按规范化原则随时进行整理;对于任课教师送来的原始成绩,必须坚持随到随收,及时登记;每学期结束时,必须有组织、有秩序地把该学期的材料整理好,及时入档,避免材料散失,以确保档案的完整。

3.真实性。真实性是档案价值的核心。对学籍管理方面的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记载,不能弄虚作假,对于含糊不清的问题必须在当时调查核实,更不允许伪造、篡改。例如,对于不符合填写要求的成绩单,应及时要求任课教师重新填写;需要变更的,必须由教师更改;对于确因有误而涂改的,任课教师必须签名证实。

4.准确性。学籍管理工作中的程序应符合客观实际,具有条理性和规范性。根据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规定,对学生的学习、思想、行为、健康等问题所进行的考勤、考核、调查、报告和处理以及其他有关的学籍管理文件材料,必须及时收集,并严肃认真地记载。特别是对于有关的数据,更应规范、准确,以确保学籍档案的真实性和价值。

如何搞好管理工作篇5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坚持自身的特色,努力做到制度要有管理成效。如我校的门卫制,门卫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真正做到严格管理进出学校的全体人员,包括学生。学生进出需凭学生证(为分清学生是否住校,我校实行了住校生和非住校生两种不同颜色的学生证),管理人员可以很直观地从学生的学生证上就能分辨是否是住校生。因为,学校资金有限,门卫工作人员只有一个,所以,我校规定值周老师配合门卫,搞好门卫工作,其他老师要明白门卫工作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知道门卫工作人人有责。所以我校形成了人人都是门卫,上下齐抓共管的好局面。除此之外,我校加强学校值周制度的建设,学校行政、值周教师、安全值周、值周学生、宿管员四级联动值周制。我们相信最完全的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适合自己的,能便于展开和推进的制度才是最好的。

二、加强提高学校执行力。

各项制度能否起到确实有效的作用,最主要的取决于学校对制度的执行力。

1、分工明确,落实到人,明确职责。

2、签定安全责任书。

班主任安全责任书,包括各部门安全责任书、班主任安全责任书、家长安全责任书、科任教师安全责任书、门卫安全责任书、宿管员安全责任书、食堂人员安全责任书。

3、建立有效的相互监督、落实机制。每项制度落实到人头,落实到最后。制度的落实到学校干部及教师评优、评职和晋级相关联,严格做到谁不负责,谁承担。

三、促进预防制度,增强预防力度。

安全的重点在防范,预防工作是全部安全工作的出发点。

1、重视硬件设施的安全投入,避免风险。

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和训练,使他们能识别危险,预防危险的发生。

3、以预防为主,减少和防止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四、积极搞好学生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寄宿制学校的首要工作。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多,学生生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加之校园面积有限,几百名师生员工就长年生活在这个有限的校园里,矛盾就显得更加突出。所以养成教育才是确保校园长治之安的基石。

五、培优帮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帮扶生往往是校园人身伤害的高发人群,我校面对的诸多学生都是来自大山深处,其家庭教育不得而知,再加上越来越多的留守学生,很多家长不能有力地对孩子监护。故而我校采取如下对策:

1、建立培优帮扶制度,不“丢弃”任何一个学生;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不疏忽每一个隐患,也不放过表扬他们的每一个进步;

3、促使老师向口勤、腿勤、心善方向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六、身心并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让学生茁壮成长,是每个学校的首要责任。寄宿制学校学生晚上时间特长,从下午四、五点钟放学到,晚上九、十点钟熄灯睡觉,有将近五个小时的时间,为了安全,我们总不能让寄宿生老坐在教室里写作业、学习,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把学校变成寄宿生的乐园。

1、收看电视节目。我们利用校园电视设备,以集中组织学生为形式,收看《新闻联播》、《科技博览》电视节目,开阔学生的眼界。眼界开阔了,心胸必然扩大,学生心里装的不再仅仅是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小山村,而是整个世界。

2、组建丰富多彩的文体兴趣小组。如,体育方面的篮球、打排球、打乒乓球、跳绳、踢毽、拔河等兴趣小组;艺术方面的书法、绘画、舞蹈等兴趣小组。尽力培养我校学生都能拥有一种或几种兴趣活动习惯。这些兴趣小组,一定要采取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不仅不给学生带来负担和压力,而且要给学生带来愉快和开心,放松学生学习的紧张心弦,培养一颗活泼、爱动、积极向上的心。

如何搞好管理工作篇6

一、构建称职的班干部队伍

由于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所以构建一支称职的、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就成为其管理班级工作的重点。初中班干部可以协助班主任全面地、全方位地管理整个班级,从而使班级更具凝聚力。班主任在选拔、培养班干部队伍时,在人员的组成上要选择下面几种类型的学生。首先,选择那些成绩较优秀、工作能力强、能严格自律,对班级工作较为热情的学生做主要领导干部。这些学生容易令其他学生信服,他们的言行举止也会为其他学生作表率或产生良好的影响。其次,选择那些工作能力较强、对班级工作较热情,但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做班干部,不仅能增强这些学生的自信,同时也能将班主任的器重、信任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工作的热情,并能积极带动周围的其他学生。再次,选择那些成绩较好、工作能力较强、对班级工作也较为热情,但自制力差也不严格自律的学生做班干部。这些学生往往在纪律差的学生中很有威望,能给周围学生带来积极的作用,对改善自身的不良习惯也有帮助。最后,班干部队伍要注意实行定期改选制,让那些乐意为其他同学服务、有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的学生都能参与到管理班级的队伍中来,争取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

二、在班会中进行奖惩和考核,体现班会的管理作用

初中班主任要建立班级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好人好事、成绩进步等进行适当的表扬,对那些违反纪律、屡犯错误、成绩退步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惩罚。首先,由学生投票选举出每周的考核班长,考核班长要对全体学生一周的纪律、出勤、卫生和作业收交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然后交由本班的班长进行汇总,在下周的班会上通报并展开讨论。首先,本班班长对上周的考核结果进行全班通报,表明违反纪律的原因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各种违纪行为排在前三名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例如,可以让他们给全体学生表演节目,比如唱歌、跳舞、武术、跆拳道等等。这样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不但对违纪学生进行了小小的惩戒,还给他们提供了展示特长的机会和舞台,同时也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得到了欢乐和放松。另外,利用班会时间对那些学习成绩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无关乎成绩一贯优异或一直落后的学生,只要是本次成绩超过了上次的成绩,哪怕是成绩只提高了一点点,也应该得到表扬和奖励,奖励面越大,学生提高的频率和速度就越高、越快。如此不但能使得到表扬的这些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也给那些后进的学生带来了希望,进而激励每一位学生不断进步、超越自我,进而推动整个班级进步的步伐。

总而言之,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素质人才。班主任是学生学习上的领路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地创新和迅速地发展,因此,广大的初中生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上要符合时代的需求、依照科学的管理方式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如何搞好管理工作篇7

一、精心培养班干部

1.教会做法。

班干部归根到底是孩子,他不可能自己就会做许多工作,很多时候需要老师手把手地去教。比如,教一年级时,我给正班长分配的工作是主抓纪律。我们都知道,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不懂纪律,教室里常常吵成一片,怎么管呢?我让班长用带领大家拍手的方法,让班级静下来。有时也可以喊口号,班长喊:“安安静静……”学生就一齐喊:“坐好!”还可以接背诗句,比如,班长大声背:少壮不努力!学生接背:老大徒伤悲!这些方法,都能很快使学生安静下来,这样就避免了敲桌子这种不文明的做法。当学生懂事了一些,上课铃响过之后,班里不再是大部分同学吵,而是少数同学吵或下位,我就让班长用手势示意,就像裁判一样伸出手示意一下,提醒学生不要吵闹,或者走到他面前,摇一下头,摆一下手等予以提醒。我把这种做法叫做“以静制动”。

2.不断调动积极性。

班干部工作时间长了,也会有厌倦的时候,因此,老师要不断地激励、引导,为他加油鼓劲,及时给予小表扬或小奖励。比如,我这样表扬班干部:“今天班里的纪律真好,你管纪律都快赶上老师了!”再如,“这一段时间,班里的各项工作都很有进步,这是你们班委的功劳,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块好吃的糖!”等等,经常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和重视。另外,还要定期评选优秀班干部,进行大力表扬奖励,以此来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

二、责任到人抓卫生

卫生工作是班级的一项常规工作,要干好它,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而我的做法是,责任到人随时抓。我先给学生分好工,再教会学生做法,然后抓平时。一旦发现问题,随时提醒纠正。比如,我选出四名学生分成两人一组,擦教室的前后门玻璃。我教他们先用湿布把玻璃擦一遍,再用卫生纸擦一遍。每天早上都擦一次,如果不是很脏,就只用卫生纸擦一遍。开始的时候,我跟上检查,等养成了习惯,我就不定期检查。后来,我发现我们班的门玻璃每天都很干净。我想,只要掌握了方法,只要养成了好习惯,那么事情就一定能做好。再比如,拖把的管理,我选出八个同学,平均分成两组,每周轮换一次,拖教室及走廊、楼梯,拖完之后,要求把拖把整齐地挂到指定位置,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每天早上检查整理一次。首先,我也是先教会学生怎么做,然后每天我都要随时检查,发现不整齐就找责任人,让他马上整理好。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我们班的拖把每天总是挂得整整齐齐。还有笤帚及锸子的摆放,要求不管是谁放的,都要按要求放好,谁放不好,谁就要当场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培养了全班同学正确摆放卫生工具的自觉性。我想,良好的习惯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日积月累做出来的。正是由于这样细致的、始终如一的做法,所以,我们班的卫生工具摆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人人都能做到自觉按要求摆放。这里,我之所以特别强调卫生工具的摆放,是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面貌,它能培养学生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这样会带动其他工作做得更好。

三、利用活动强化纪律教育

每一个同学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具有良好秩序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而良好的环境,要靠人人自觉遵守纪律来创造和维持。如果大家都不遵守纪律,想怎样就怎样,想说话就说话,想打闹就打闹,那班里会乱成什么样啊?怎么学习呀?什么是纪律?纪律就是规则。纪律就是学习的保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遵守纪律。

除了对学生进行常规纪律教育外,我还注意在活动中,抓住有利时机教育学生。上次,三年级去郊外进行安全演练,到了那里之后,每个班都给配备了一个带队的老师,当时说,班主任可以不跟着队伍,把学生交给带队老师就行。可是,我发现我们班带队老师让学生集合时,学生好长时间静不下来,太兴奋了。于是,带队老师强调了两条纪律:一走路不说话;二听讲解或做体验时,遇到很惊奇的地方,不能大呼小叫,不能发出声音。我想,平常我们给学生讲这些要求的时候,学生有些皮,有时候不大在乎,常常不重视这些,现在,人家来给我们教育,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好好配合,这个时候正好可以对学生强化这些要求。于是,我对学生说,看一个班级好不好,首先看纪律好不好,因为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没有纪律,班级乱糟糟,怎么学习呢?我拿出一个本子,说,我用这个本子来做记录,排队走路,谁掉了队,记上违纪一次,听讲时,谁随便发出声音,奇奇怪怪的,也记上违纪一次。最后,算一算谁违纪次数多,进行全班公布。那么这些违纪次数多的同学,请想一想,下次你还有没有资格来参加集体活动。然后,我一步不离地跟着学生,对违纪学生随时点名提醒或记录下来。这一招还挺管用,学生走路和上下楼时,只听到脚步声,听不到说话声。听讲解时,也是只听到老师讲,其他人都鸦雀无声。一天下来,纪律挺好。

而对于记录的结果,我也说话算话。我利用周一班会时进行了公布,没违纪或违纪少的同学,都得了一颗纪律星,违纪次数多的同学,全班批评。这样做了之后,现在,我发现学生站队集合时比原来快了,排队走路时,说话的明显减少了。

如何搞好管理工作篇8

【关键词】企业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Howtoimprovemanagementbyobjectivesandperformanceappraisalwork

Yangmei

(XinjiangtianfuthermoelectricCo.,LtdShiheziXinjiang832000)

【abstract】Fromtheintroductiontothetheoryofmanagementbyobjectives,combinedwiththerelationshipbetweenperformanceappraisalandmanagementbyobjectives,performanceappraisalsystemproposedconstruction,soastopromotetheenterprisemanagementbyobjectives.

【Keywords】terprisemanagementbyobjectives;performanceappraisal

1.引言

随着我国企业从传统经验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的不断进步,企业对管理创新的要求也不断增强,各种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应用在企业内部掀起了热潮。本文主要对我国大部分企业采用的目标管理理论进行了概述,并结合绩效考核与目标管理的关系,提出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从而促进企业目标管理。

2.企业目标管理理论概况

企业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主要是指用系统的方法,使各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从而高效率地完成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企业目标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才得以有效地用于各企业的实际运转中。

2.1企业目标管理理论的主要发展阶段。

1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简称为mBo)思想,这在企业管理的发展史上是一件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的思想体系,并很快成为当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那时起,很多经济学家就致力于该体系的逐步完善,从从整体上来说,目标管理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一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绩效评估阶段,60年代~70年代的规划及控制阶段和70年代至今的综合性管理利用阶段。

2.2目标管理的基本特征。

目标管理具体方法是企业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在管理模式上有鲜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1)向制度管理的转变:目标管理法的应用是企业从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制度管理思想转变的体现,使企业不再依靠经验,而是通过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管理,是一套系统化、理论化的管理方法。

(2)重视人的因素与工作因素的和谐统一:一方面目标管理强调人在组织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强调组织目标制定的人本思想,强调上下级共同协商分解和制定组织与个人的目标,旨在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激发员工潜在的工作能力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另一方面摒弃了行为科学学派偏重以人为中心,忽视同工作结合的一面,把工作和人的需要统一起来。

(3)权、责、利明确。通过对组织目标的横向、纵向、斜向逐级分解,将组织总目标分解转换至各个部门、员工的分目标,同时对目标责任人赋予相应的权限、责任、义务,改善了企业传统组织结构带来的信息传递弊端,促使权力下放,使权责利更加明确,也有助于在保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组织内部更具有活力。

(4)重视成果: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易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

3.企业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关系

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而在现代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另一个部分是绩效考核,它是指为了实现组织既定的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目标实现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实绩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企业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有着相互作用,不可分割,它们的关系可以具体表现为:

(1)绩效考评是现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一定时期内部门和员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的考核,对员工的工作情况作总结和评价并奖励,由此对目标的进一步改进以及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的依据。

(2)目标管理让绩效考评工作更科学化、系统化,绩效考评可以根据目标管理制定的标准、任务进行考核,目标管理清楚地表明每个员工的行为来自于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目标管理使得绩效评价工作更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

(3)绩效考评方法的公正、公平、公开对企业下一时期的目标管理工作实施的影响是很大的,绩效考评是企业上一阶段目标任务的结束也是新阶段正确实施目标管理的开始。

4.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绩效考评是激励组织改进和增强目标管理动态适应性的基础,企业通过绩效考评来检查部门和员工的目标完成情况,绩效考评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来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对未来的成就感。

4.1评价方法的选择。

目标绩效考评是企业目标管理实施的第三个阶段,企业目标绩效考核评价基本都是以年初签订的目标任务书为宗旨的,企业内组织或者个人目标任务书应当能够比较完善的将部门或者团队、个人的目标任务表现出来,指标内容比较全面,反映角度比较客观,有主有次,同时它是一组可预计量,并按照一定的反映测度进行说明,同时尽可能用定量指标来表示。定量指标,由于指标本身的特点,评价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对为一定值的数量指标可以直接按照是否完成该定值打分,而对于范围型的指标则需要按照完成的实际程度进行打分。

4.2目标绩效考评结果的修正。

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得分主要是根据目标任务书中的具体指标内容综合打分得到的,部门、团队或者个人的年度目标任务书能够比较完善说明其主要工作目标。然而,目标任务书却很难将一个组织或者个人的全面表现一点不差的反映出来,因此在绩效考评的过程中涉及到考核结果的修正问题。

4.2.1基于流程管理思想的部门协调工作绩效。

(1)在企业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缺乏流程运作的实际经验和意识仍然是众多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企业内部尤其是国有企业,很多员工会抱怨相关部门员工的工作不力导致自己的工作进展不顺利,部门之间工作存在的矛盾。而部门主管缺乏流程管理的意识,往往会只关注自己部门内部的工作流程,忽视外部流程;忽视流程管理,进而不重视企业工作流程描述,也就很难使工作流程制度化,创新和改进就更难。因此通过目标考核体系的修正指标-部门协作满意度指标来协调部门间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2)在企业进行部门目标管理绩效考评的时候建立部门年度目标体系评价之外的一个修正指标项目的方式来增进企业组织间的合作关系,即每个部门在年初制定目标任务书的时候,先绘制部门工作关系图,基于流程的角度找出本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的部门目标,并互相协助开展工作.年度考核期末时,由企业目标管理委员会或者目标管理小组成员编制部门协作满意度调查表,依据绘制的部门工作关系图,针对每一个被调查的部门向与其工作有联系的部门发放调查问卷,被调查者为与该部门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员工以及该部门主管等,有的部门和多个部门有工作上的联系,如综合管理部门等,可以依据其工作性质,选取具有典型性的相关部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作为绩效考评的依据之一。

4.2.2基于组织柔性管理的绩效考评思想。

(1)企业对于部门的日常考评,主要是通过其直接上级主管、企业目标管理委员会以及人事部门来控制,其考评可以按照月份进行,具体内容可以举例如下:内部员工迟到或早退现象;部门或者其员工违反职工规范手册或日常制度者,部门工作被投诉经核实存在问题;需要奖励的项目如部门提供可行性建议并被采纳,部门受到总公司等嘉奖、表扬,全月部门无无故迟到者等等,部门日常考评应当制度化。

(2)年底引入这些日常考评的汇总量是对部门全年工作努力程度的一个反映测度,奖励和惩罚都应当及时才有效果,这种年度和日常考核的双重控制可以保证部门工作的稳定性,而不是只有短暂的工作热情;同时这种也许是部门内某个员工的行为影响整个部门的绩效方式将部门内员工个人的利益和整个组织的利益联系到了一起,任何一个员工一旦被考核或者被奖励都会影响到部门的年度绩效,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员工的集体责任感。

5.结语

随着我国企业对管理创新的要求也不断增强,作为企业综合管理方法之一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结合必然为提供了企业管理的一种思路,从而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将是企业保持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刘静雷淑虹:谈目标管理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实际应用[J].管理科学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69~71.

[2]康传鹏:试论企业目标管理的新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21(2):85~87.

如何搞好管理工作篇9

1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现状

在通村公路“以奖代补”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推动下,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迅速发展,路面等级和通达能力不断提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逐步形成,为解决农村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农村公路使用频率增加,路面损坏严重。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不力,造成农村公路交通状况远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当前农村公路养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硬化路面断、裂现象严重;路况下降,部分路段存在难以通行甚至中断交通状况;安全标识标志、附属工程不完善等。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等问题,使农村公路处于“无人管、没钱养”的境地。在相当多的一些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已经是按每户人口数筹集,要再筹集用于公路的日常养护的资金就非常困难了。暴雨等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过后,塌方的清理,挡墙、涵洞、路肩、边沟的修复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维护与管理经费后继乏力、力不从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八条规定“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管理体制,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和“民工建勤”的取消,乡村两级失去了养护乡村道路的财力和能力,形成了事实上的乡村道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缺失。公路管理部门目前只能基本满足主要干线公路,无力将农村公路管理工作纳入统一管理。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很难对农村公路实行统一管理。基于我国农村公路养护现状分析,为加强我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效益,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迫在眉睫。

2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措施

2.1要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必须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拟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与之配套的奖惩机制,并逐级签订公路养护责任书,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负责相应地段的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惩机制予以兑现,以促使管理措施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2.2要组建农村公路专业养护队伍

农村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养护工队伍,落实日常养护人员,明确责任,确保有路必养。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将农民放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地位,县级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实行民路民建、民养、民管、民享,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也有益于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3要拓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的养护管理,保障养护资金是关键。一方面,县(区、市)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指导和督察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另一方面,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可采用县级财政安排一点、联村单位筹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各类企业帮一点、沿线群众挤一点的灵活多样的方式筹措资金。

如何搞好管理工作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不断完善和加强企业各方面的管理,笔者认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从“基础”抓起,把基础搞牢固了,才能构建、完善全部结构,才能使企业各方面管理得到全面发展,企业才能适应市场,日趋强大。那么,什么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基础”,笔者认为应该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怎样搞好这三方面的管理,不是哪个人随便谈一谈就能做到,便于和社会同行业人士交流,笔者就这三方面的控制进行浅述。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安全控制

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是其他管理的前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安全控制是对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安全控制管理。安全控制是安全事故的事前控制,安全控制必须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控制的主要目标、任务是通过编制确定计划,组织实施计划,最终达到安全生产无事故发生。任何一个项目工程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管理,那就谈不上其它管理,因为一个项目工程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就会严重影响工期、成本,所以任何一个项目工程施工管理必须首先做好安全管理,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上去抓,才能确保工程按进度施工,减少工程损失,降低工程成本,使施工企业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施工企业不断壮大。

二、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建筑施工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是企业的生命。建筑施工企业不能把质量管理工作做好,生产不出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好质量管理,首先要做好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搞不好质量控制,就会发生质量事故,发生质量事故就会严重影响工期、成本,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使企业失去信誉、失去竞争力,严重情况还会降低企业的生命力。质量控制是质量事故的事前控制,通过质量事故的事前控制,杜绝质量事故发生,消除质量通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项目工程的质量控制:

第一、要根据项目工程施工合同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在项目工程的项目经理领导下,组成质量督查领导小组和质量攻关领导小组,质量督查领导小组和质量攻关领导小组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质量督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由专职质检员担任,质量攻关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工程技术负责人担任,研究分析出质量督查的重点部位,确定质量攻关的目标,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和质量通病的治理方案。

第二、根据制定好的质量控制方案,结合实际施工情况,认真做好各项控制工作。

第三、要做好各项技术交底工作,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每道施工工艺开始前,把技术交底交到位、交到具体操作人,各施工工艺严格按规范程序操作,做好督查工作,不得有任何疏忽。

第四、要做好全员质量意识教育。把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印入每个施工人员的脑海里,让全体施工人员时刻不忘,使全体施工人员在质量上不出现思想松懈,质量意识不断提高。

三、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施工企业为了在低价中标的市场中获取最大利润,谋求企业最大发展,必须加强项目工程的成本管理,特别是强化项目的成本控制。只有对项目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尽量降低成本,企业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施工管理的成本控制是指项目工程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所消耗的人工、材料和各种费用开支的控制管理。加强人工、材料消耗和各种费用的支出的管理,并采取最佳有效的措施,把将要发生的偏差在萌芽状态中消除。合理支出各项费用,把各项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杜绝施工中的一切浪费现象,降低工料损耗率,确保成本控制的目标顺利实现。

项目工程成本控制首先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确定一个既全面又明细、既合理又科学先进的成本控制计划,便于操作实施,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项目工程施工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计划后,要做好实施工作,如何做好实施:

第一、组建精干的项目部。项目的成本控制要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项目部是成本控制的中心,因此组建精干的项目部非常重要。项目部要设立质量安全管理、施工技术、经营管理、材料设备供应等科室。质量安全科安排专职质量检验员,负责质量检查、测试计量、各种材料检验试验等工作;安排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消防、保卫等工作。

第二、要做好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前面的安全、质量控制中已阐明,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搞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只有搞好了安全、质量管理,才能谈得上成本控制,如果一个项目工程不断出现安全、质量事故,成本不管怎样控制也是徒劳无功。

第三、按照成本控制计划和施工方案,合理的做好各项施工组织工作,做好用工、用料调配,采用新工艺、新方法,降低工、料损耗,节约用工、用料。

第四、要加强核算管理。预算员做准人工、各种材料的预算,准确提供人工、材料数量,把浪费的门给堵死,使施工人员无法浪费,只有想办法节约人工、材料,实现降低损耗率、节约人工、节约材料的计划。

第五、要加强材料供应管理。材料供应人员必须勤、快,要勤跑市场、多比较,购买材料首先要保证质量,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合理的价格购买材料,还要确保材料按计划准时购到施工现场,材料供应人员要想方设法购入质优价廉的材料,能最大限度降低成本,确保成本控制计划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