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安全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8 23:59:06

合同安全管理篇1

一、各类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必须服从各级农机监理部门和农机监理人员的指挥,必须配合农机执法人员的工作,农机执法人员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有权对各类农机及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监督,农机监理员在执法期间应出示执法证件。

二、各类农机驾驶员必须在所在乡镇(场)农机监理员的组织下,按照驾驶员审验规定的要求,参加一年一度的审验,审验合格后方可允许驾驶员与驾驶证件相符的农业机械。否则,由农机监理员根据《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对驾驶员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三、各类农机驾驶员对购置的各类农牧业机械必须到西安农机监理站申请报户挂牌,对已登记报户的各类农牧业机械必须按照检验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保养维修,参加一年一度的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允许各种作业,否则,有农机监理员根据《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对其车主及驾车人员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四、各类农机及驾驶操作人员必须按所在乡镇(场)农机部门规定的时间进行检验或审验,超过期限除按规定交逾期补检、补审费外,还要对车主或驾驶员进行罚款处理。

五、各类驾驶员必须按照佳通法规和机械操作规程进行各种作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坚决禁止“黑车非驾”、客货混装、超载超速、牵引架站人、叶子板坐人等违章行为,否则,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及农机执法人员对以上违章人员实行重罚,并予以扣车处理。

六、遵守《草原法》,不得以任何理由非法开垦草场,支持退耕还林工作。

七、农机监理人员及各类驾驶操作人员都要遵纪守法,必须按照《中华任命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监督管理条例》及有关农机法规政策行使职权和安全生产,杜绝各类农机事故发生,由于违章驾驶发生各种伤亡事故,由驾驶人员及车主负责,并按,《安全生产法》、《条例》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合同安全管理篇2

关键词:分包商;安全管理

abstract:Buildingatendermanagement,contractmanagement,marketmanagementsubcontractorsafetymanagementsystemistoimprovethelevelofsafetymanagementofconstructionprojectsinanimportantway.infocusingon"three"managementbasedontheresearch,andestablishingtheactualoilproductionsubcontractorssafetymanagementsystem.thispaperfromthequalificationexamination,projectbidding,contracting,processcontrolperspectiveonhowthesubcontractorsafetymanagementthroughouttheentireprocessofprojectimplementation,tobetterimproveourprojectmanagementstandards,andachievefullprojectconstructionprocesssafety.

Keywords:Subcontractor;Securit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DF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分包,是指油田直属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以下简称专业化公司),将在国内承包的油、气、水等石油化工工程和房屋建筑、装饰装修、道路等建筑公用工程中的非主体部分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企业完成的活动。建设工程施工分包分专业工程分包和劳务作业分包。随着油田建设项目分包管理的不断完善,加强分包商安全管理,构建基于招标管理、合同管理、市场管理的分包商安全管理体系,对于至油田的安全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招标管理、合同管理、市场管理与分包商安全管理的关系

承分包商是指合同情况下的乙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即由甲方雇佣来完成某些工作或提供服务的法人。分包商的安全管理应与承包商的安全管理执行同一政策、同一标准。“三项管理”中合同管理是核心,合同作为规范一切经济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企业经营运作的基础。从安全管理的范畴出发,合同就不仅仅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更是工程项目成立的前提和分包商身份确认的文书;以合同为中心向前延伸是招标管理,企业一般通过招投标,寻找出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合作伙伴,经过谈判,确定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招标过程中的中标单位即为合同分包商,约定内容即为相关合同条款;以合同为中心向后延伸是市场管理,市场管理是合同的具体化操作,是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控制的管理,分包商是市场管理的主体。

二、严格落实分包商资信审查制度是构建分包商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

实施分包商资信审查制度,是从源头上控制分包商的质量,是对分包商身份进行确认的过程,是分包商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对分包商的资信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审查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企业身份证件,重点审查该分包商的注册资金额、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企业性质、企业地址、经营范围等基本情况。二是审查《市场准入证》等资质证件,重点审查分包商的准入范围、准入项目、准入时间等情况。三是审查《安全生产许可证》、质量管理体系证书、环保管理体系证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证书等安全资质,对工程建设或大型项目的分包商还要审查其项目经理、技术员、安全员、质量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的资格证书。通过资质审查,将一些信誉差、水平低、安全无保障的企业拒之门外,引进一批质量高、讲信誉、重安全的优秀企业,从源头上规避和减少安全生产风险。

三、通过招标明确分包商安全措施是构建分包商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招标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经济业务往来所采用的一种交易方式。

招标管理是确定分包商的主要方式,也是落实安全措施、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具体的做法是在招标文件、评标办法等招标过程中对分包商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的内容加以规定。招标文件中,对施工安全的要求列入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内容,对投标人施工安全生产措施提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对施工安全措施要求投标人进行单独报价。评标办法中,对安全保证措施的评审作为技术标评审的重要内容,并设立安全保证措施评审的合格标准,投标人的安全保证措施不能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合格标准的,作为废标条件之一。

评审过程中:采用综合定量评标的,除响应性评审中应当体现对招标文件中对安全措施要求的响应外,对安全措施和安全保证体系设立评分标准,安全措施的评分不得少于总评标分值的5%,评审的标准应包括安全安全措施的完整性、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与国家和集团公司、油田有关安全生产管理有关规定的符合性等等;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的,安全措施作为符合性评审的重要方面进行评审,安全措施不完整、缺乏针对性、不合理或不能满足国家和油田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的,不得进入后续的评审,失去成为中标候选人的资格。四、签订安全合同条款或安全合同是是构建分包商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管理是指企业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对本企业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以及合同纠纷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调节、诉讼和监督检查等一系列活动。

合同管理中对分包商的安全管理即可以通过合同条款形式加以确定,也可以直接签订安全合同(协议)加以确定。通过合同条款形式加以确定时:合同条款中应当明确分包商安全责任、安全目标、安全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岗位人员要求、奖罚规定以及其它与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和要求有关的条款。直接签订安全合同(协议)加以确定时:与分包商在签订合同的同时,签订安全合同(协议),安全合同(协议)中的条款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双方应遵守国家、集团公司和油田有关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2.分包商应承诺服从甲方的安全监督管理;3.分包商应为施工、服务人员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施工设备(设施)、施工器具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4.分包商应对施工、服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5.分包商应制定项目安全施工方案,并经甲方确认、备案;6.凡在危险区域施工作业的,分包商应按照甲方指定的路线通行并在划定区域内施工;7.施工、服务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双方责任划分;8.甲方规定的安全风险抵押金交纳数额、管理方式等。

五、加强过程控制与队伍管理是构建分包商安全管理体系的主体

油田的市场管理是狭义的市场管理,是对油田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内部市场的管理,它纵向上由工程建设专业市场等12个专业市场构成,横向上由油田机关、油田各二级单位组成。市场管理重点是过程控制与队伍管理,是对合同的具体化操作,是构建分包商安全管理体系的主体。

合同安全管理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是搞好工程质量、强化建筑结构、降低工程成本及其优化控制的学科,它融合了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不但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省资金,而且也为提高施工效益,强化工程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做出贡献。如下就七个方面来介绍现场管理中的一些方法措施。

一、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涉及生产人员人身安全的目标管理,应给予高度重视。施工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安全生产,同时也应符合国家安全管理的方针,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指的是安全是为了生产,生产必须保证人身安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预防为主指的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最重要手段和实施安全控制的基本思想,采取正确的措施和系统的方法进行安全控制,尽量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企业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类人员在施工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职责,是最基本的一项安全管理制度。近年,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生产实践表明: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起责任,建立健全安全专职机构,加强安全部门的领导,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这是搞好安全生产有力的组织保证体系。通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安全生产“事事有其主,人人有其责”。每个施工项目应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特点,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并配备规定数量的专职和兼职安全管理员,做到按专业、岗位、区域等包干负责。施工实施过程中安全管理和控制的具体方法如下:

1、只有取得安全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安全施工许可证》以后才可以开工。

2、施工单位必须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

3、各类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才能上岗。

4、所有新员工必须经过进厂、进车间和进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

5、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并确保证书有效。

6、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做到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人。

7、必须把好安全生产“六关”,即措施关、交底关、教育关、防护关、检察关、改进关。

8、施工现场所有安全设施应确保安全,并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

9、施工机械必须经过安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时随着项目的推进开展文明施工竞赛活动,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

二、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的目的是建设单位、发包方通过自身在工程建设项目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发挥、监督和协调等工作,促使项目内部各部门、工程各参与方、各环节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以确保项目各项做种得意实现。具体包括:合同订立前的管理、合同订立中的管理、合同履行中的管理和合同发生纠纷时的管理。

合同订立前的管理:

1、建立合同管理制度保证:确定合同责任制,责任制是以部分、单位、岗位为提制定,规定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强调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制定合同管理章程,合同管理章程是以各种活动、行为为主体,明确规定人们行为和活动不得逾越的规范和准则,具体应主要建立以下制度和程序:合同管理工作流程、合同管理办法、分包项目招标规程和操作办法、合同评审办法、合同文档管理办法、合同变更管理办法、合同结算管理办法、合同纠纷管理办法、合同计量管理办法、项目索赔管理办法等。

2、进行项目合同分析:合同合法性分析、合同完备性分析、合同公平性分析、合同整体性分析和合同类型的选择、合同条款的选用分析、合同间的协调分析、合同应变性分析、合同文字唯一性和准确性的分析等。

合同订立中的管理:

1、合同的缔约谈判:合同谈判指合同双方在合同签订前的进行认真仔细的会谈和商讨,将双方在招投标过程中达成的协议具体化或做某些增补与删改,对计价和所有合同条款进行法律认证,最终订立一份对双方都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文件的过程。过程包括谈判准备、缔约谈判、缔约谈判中解决的主要问题、缔约过失责任等。

2、合同订立的程序:合同双方当事人采取要约、承诺的方式达成一致意见,订立合同,包括要约(投标人进行投标报价的行为为要约)、承诺(在招投标活动中,招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即为承诺)、合同的生效与成立(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无效合同(无效合同与可撤销合同凡违反合同订立原则的合同都属于无效合同)、部分无效合同、合同履行的担保方式等。

合同履行中的管理:

1、合同履行的具体形式: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依法成立以后,当事人按照约定的内容和约定的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前面完成各自所承担的合同义务,从而使该合同所产生的合同法律关系得以全部实现,当事人的经济目标的得以达到的整个行为过程,包括实际履行、全面履行、合同不履行。

2、合同履行的保证体系:为了有效确保合同履行,应建立适宜的合同履行保证体系,包括将项目管理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责任、过程、资源、惯例和程序等方面形成完整的管理系统,以降低和减少合同实施过程的风险程度。合同履行保证体系应围绕项目投资、进度和质量的核心目标,有效实现合同中规定的当事人的责任和义务,并通过落实责任制,过程监督,合同诊断,工程索赔,纠纷处理等活动,提升合同管理的水平和层次。

合同发生争议与纠纷的管理:

1、合同争议与纠纷产生的原因:合同本身存在缺陷的原因、不可预见原因、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人为原因。

2、合同争议与纠纷的处理方法:友好协商、调解、仲裁、诉讼。

三、信息管理

由于施工管理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各部门和单位需要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频度也在增加,相应地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施工管理中,目前采取的还是传统的信息管理方法。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基于纸介质进行的。结果,在整个过程中,信息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流动。这往往影响到获取工程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将各种信息化技术引入项目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市场上有着各种各样关于进度、合同、材料、预结算、工程资料等的项目管理软件。通过这些软件将项目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变成一个端口,利用inter网将各端口相互连接并汇总到一个终端(项目经理)。即有信息的互通又有集中的管理使项目运行的每一环节符合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四、进度控制

进度控制是指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各建设阶段的工作顺序和持续时间进行规划、实施、检查、协调及信息反馈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以周密、合理的进度计划为指导,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分析、调整与控制。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项目动用时间目标的实现。为了工程项目有计划地进行施工,需要制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施工。计划是组织或个人为达到即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将要进行活动所做的事先安排。也就是说,控制是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定进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施工。计划是组织或个人为达到即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将要进行活动所做的事先安排。也就是说,控制是在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进行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比较,发现偏离,就及时采取措施纠正。投资控制是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的前提,而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是矛盾的统一体。在生产过程中,应对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对比,找到二者的效比最大值,使二者均处于最优状态。

五、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是指确立和实现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活动。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是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一系列相关活动,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目标条件下通过行动方案和资源配置的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包括采取的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

pDCa循环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工作循环的简称。它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tQC)在方法上的重大变革。它将过去事后检验把关为主的质量管理转变为预防为主和改进为主的质量管理;把过去分散管理方式转变为系统、全面综合治理的方式;把过去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的科学管理方法。它是提高产品(工程)质量的一种科学方法。pDCa循环的运转包括八个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工期、质量、投资、索赔等)。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尽可能用数据加以说明。所用工具可用排列图、控制图等。

2、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所用工具常用因果图(亦称鱼刺图)。可从人(man)、机具(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环境(environment)即4m1e等五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3、找出影响目标控制的主要因素。这可用排列图、相关图等工具。

4、针对主要因素,制定活动计划和措施。在施工技术方案中要体现订什么计划(what)、达到的目标(必要性,why)、在哪里实施这一措施或计划(where)、由哪个单位、谁来施工(who)、何时开始、何时完成(when)以及如何实施(How)等具体内容,亦即5w1H.

5、按既定计划实施。

6、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实施的结果,看是否达到预期控制的目标要求。

7、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必要时,召开有参建各方代表参加的现场协调会。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协调改进措施的落实。

8、提出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

六、投资(成本)管理

在施工阶段,应充分运用企业自身优势尽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取得最大利润。施工阶段资金需求投入量、资金筹措、资金分配等方面应有计划、有措施地协调运作,努力达到合理稳妥地控制投资。项目部相关部门应充分了解工程单价或总价的构成,掌握施工中的资金流动。施工过程的资金运动不是资金简单地循环和周转。在施工过程中,资金不仅发生价值形态的变化,而且发生价值量的变化。从成品资金的形态最后转变为货币形态―最终结算和支付。在流动资金形态转变中分离出利润,给工程带来生产能力,通过工程运行获取收益。主要控制措施制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不仅是专业成本人员的责任,也是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的责任。要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负责,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工作。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化全面负责,特别要把成本的控制放在首位。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如:单方面强调质量,忽视了成本;单方面做到供货及时,但忽视昂贵的价格等。因此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并确工资发放到工人手上。而施工队成本的控制,则由施工队自身管理,项目部不应该过多干预。

七、组织与协调

组织协调是指在一个工作系统内,通过信息交换、会议沟通、函件往来、感情联络和研究讨论等方式,消除系统内机构运行产生的矛盾、问题和障碍,确保系统内各个组织机构能够正常运行的手段。利用会议进行协调。工程例会是进行协调的重要方法,参加会议的各方对工作的前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除例会之外,专题会议也是协调的方法之一。会议协调应注意下列事项:

1、各单位的与会人员职务应适当。要求与会人员既要了解现场实际,又能够现场决策。职务太高不了解现场情况,职务太低不能决策,因此,职务要适中。

2、与会人员应做好会议的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在会前应向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书面的报告,除了列明前一阶段的进度和下一阶段的计划外,要特别列明下一阶段需要协调的事项等内容。

3、监理单位不宜唱独角戏,相反应由施工单位进行全面简要汇报。让每一家能一口气谈完所有问题,中途不要被打断。而后,监理单位、业主和各承包商就需要协调的事项逐项进行讨论,形成决议。总监理工程师应控制好讨论进程,讨论应简明,议不及事的题外话和高谈阔论应予以干预。

4、要将所有的决议写成会议纪要,供执行和检查。

5、提高决议的执行力度,及时纠正不执行会议决议的行为和单位,并提出批评。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因此,在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首位,若忽视了施工安全的管理,那是会很危险,也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而且安全管理的好坏牵连到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企业中的命脉。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安全措施,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的效益。在进行项目的管理时应用系统的观点、系统的方法进行管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保质保安全地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戚安邦.《项目管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邱苑华.《现代项目管理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合同安全管理篇4

关键词:客汽渡;安全;监管

长江客汽渡作为公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长江南北两岸经济的重要纽带,对两岸交通运输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客汽渡船舶需要在高密度大流量的通航环境中频繁横越主航道,潜在的交通安全风险显而易见,且长江客汽渡船舶一旦发生严重水上交通事故,将会使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长江客汽渡安全事关重大,各渡运生产经营企业承当着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负有安全监管责任的行政管理部门也一直把客汽渡安全监管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长江南通段为例,南通辖区共有5道渡口、22艘渡轮、6家渡运公司。除了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管理的领导职能外,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共有10余个部门和机构对其负有安全监管职能。从管理学的角度而言,这种“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极易造成管理效能低下、隐患和问题不能根治的局面。所谓安全生产联合监管执法,笔者认为是指由安全生产监督局牵头,多个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法定职责,联合对客汽渡企业开展监管执法行动。

一、现行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在多头监管体制下,企业疲于应付检查,加重经营管理负担。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各自为政开展监管,造成企业日常工作量增加、管理负担重等问题。例如,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假日、重点时段检查频次极高,往往同一家企业在同一天需要接待来自多个部门的监督检查,且不同的部门分别从各自的管理层面提出安全管理的建议、要求,而客汽渡船舶经常需要停航接受检查,可以说,在最繁忙的时段影响了客汽渡企业正常的营运和管理工作。

(二)各监管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范围不明。安全监管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及制度的执行两大类,制度的执行通常包括人员培训教育考核、应急训练及演习、船舶的安全检查、岸基人员的管理等等,而相关部门均有监管职责。在现行多部门管理情况下,也容易产生部门之间“互相扯皮、互相推诿、推卸责任、形式主义、应付了事”等问题。

(三)实际监管执法工作中,存在安全监管标准缺失等问题。目前,长江客汽渡安全生产监管缺少依法履职标准,无法科学界定检查人员效能,容易陷入“只要发生了事故,就认定监管不到位”的怪圈。

二、安全生产联合监管执法模式的意义

(一)明确政府安全监管的领导职责,多部门协同配合,构建高效监管体系。实践证明,渡船航行安全是渡运安全的核心,因此,渡口渡船的动态监管是渡运安全的关键。联合监管有利于界定划清长江干线等中央事权水域和地方交通主管部门管辖水域,避免职责交叉和监管空白,确保监管无缝衔接。各级人民政府承当客汽渡安全生产监管的领导职能,支持、督促全部监管部门,依据职责明确责任,构建科学有效的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和矛盾调处机制,联合监管执法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政府各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落实。

(二)明确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提升管理水平,打牢渡运安全基础。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是安全管理的基石,工作调研中大家反映,就南通辖区客汽渡企业的安全管理而言,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理念、人员培训教育及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等情况相对较好,其中,江苏省通沙汽渡管理处2012年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安全诚信公司,相关客汽渡企业对监管部门提出的问题均能积极整改落实到位。同时,企业也希望监管部门严格检查,及时提出问题,发现安全隐患,有利于企业不断改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通过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统一周密部署,按照计划开展监管执法工作,企业集中接受综合检查,改分项目检查为定期全面体检,能全面提升安全检查效能。同时,科学采取多部门集中办公(会审)制,集合各监管部门监管技术特点提出更加科学、全面、合理的问题整改建议和意见。

(三)明确监管标准和规范,促使安全监管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全生产监管是涉及多个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行为,近年来,各级人民检察院、纪检监察等部门更是严肃追究了一大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相关人员失职、渎职和履职不力的刑事或行政责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政府各部门的日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着履行不到位、错位、越位等现象。联合监管执法一方面督促企业有效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最大限度减低安全管理执法人员的责任风险,打破安全监管部门“成无功、败有过”的固有模式,科学划定安全监管部门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明确监管标准和规范,而不是一味地靠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和监管人员的责任心,应当真正做到“依法治渡”。

三、安全生产联合监管执法行动的要求

(一)建立部门协调沟通机制,明确检查清单。由于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范畴不同,执法程序和法律依据也可能不一致。各部门应依照相关职能,提出联合行动方案,最终由安全生产监督局汇总后确定统一行动方案,并明确实施部门以及配合部门。例如,将《内河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2014年9号令)的要求进行分解,列出企业应当履行的责任,同时,将监管部门监管项目细化,建立监督检查大清单,再依据职能分配到直属海事、地方海事、地方船检、公安消防、港口等具体部门。对联合行动中遇到的问题,牵头部门应及时会商相关部门进行研究,必要时报请双方共同的行政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二)多部门积极参与,明确检查规范。安全生产联合监督执法行动的各参加部门应积极配合牵头部门的工作,要“真动作、真出人、真出力”,密切配合,协调行动,严格依照各自的法定职责和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监管工作。针对检查清单所列监管要素,必须联合制定具有操作性的监管规范。同时,应做好检查后的跟踪、复查工作,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杜绝“场面轰轰烈烈、效果并不见佳”的现象。

合同安全管理篇5

关键词: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管理科学发展

Cultureofsafetyfirst,toprotectthescientificdevelopmentof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

Luwenbin

abstract:each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managementhasitsownspecificculture,theformationofsuchaculture,tomakeprojectmanagementmoreefficientandreasonable.thepremiseof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cultureofsafetymanagement,safetyscientificmanagement-led,throughtheeffectivecombinationofvarioussafetyfactors,toachievethesafedevelopmentofthe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scientificdevelopment.

Keywords:Security;Culture;peopleforemost;management;Scientific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安全管理文化作为项目安全管理的精髓,已被广大管理者所认同,建筑施工项目通过不断地探索、总结,形成项目独有的安全管理文化,并且这种文化被人们所认同,所接受,然后以这种安全管理文化为前提,以项目安全科学管理为主导,并且最终实现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那么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能朝着一个科学的方向去运行,项目安全管理也就能真正的落到实处。建筑施工项目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必须要拥有符合自身特点的一整套安全管理体系,和一种成熟的安全管理文化,并且矢志不渝的去执行,同时,在日常的管理中不断地加以完善,使之更加的符合各自的项目特点。本文将以安全文化为前提,结合各项安全管理重点,来提升项目科学管理,并且最终使项目管理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一、安全管理文化是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核心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部分,安全管理文化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安全管理文化,作为广大人员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以及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它是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的沉淀,是员工内在的思想与外在的行动表现的统一,是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

同时,我们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如果我们将安全管理文化视为安全管理的灵魂,那么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就是安全管理的本体。在实际的安全管理过程中,通俗来讲就是由一些人在现场管理另一些人,并且督促这些人安全操作、安全施工,如果工程出来安全事故,最终也会落到人身伤亡、财产损失这两块来评估工程事故的大小,最终也会以处罚个别的人以及对其他人进行安全警示教育等来对此次事故画上一个句号。

所以说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人,对人的管理也是最困难的,管得好,可以事半功倍,管得不好,将会对整个项目的健康、稳定的运行产生极大的影响,更何况,项目现场安全管理要针对各种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素养的人群,如果靠某种制度去管理、去制约,可以说是徒劳无功,反而会使人产生逆反的心理,如果靠某种大家所能接受,又能产生共鸣,并且都愿意去遵守,去执行的方式去管理,那么结果将会事半功倍,这种大家都能接受,都能认同的管理就是项目安全文化管理。

从上述的论点我们可以看到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前提是安全文化管理,一种安全文化的形成,将会对项目安全管理健康运行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这种项目独有的,无形而又坚实的安全管理文化,就像是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每个人的心里,让每一个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素养的人都能够自觉地去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及要求,并且去影响身边的人,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那么项目安全管理就能顺利的得以实现,项目安全管理才能更加的科学、有序,项目科学管理才能以项目安全管理的实现为前提,并且最终使项目综合管理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科学的判断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本质所在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不同于其它的管理,现场的一些表面现象往往会蒙惑人的判断力,大多数人可能觉得现场某个地方不安全,需要做好此处的安全防护工作,但它的本质是否安全,却很少有人去追究,如果本质安全没有做好,表面的安全做的再好,也无济于事。我们就拿建筑施工现场常用的脚手架为例来说明,很多人在脚手架安装前都会计算脚手架的承载力、剪力等各种力,并且在脚手架安装时严格的按照规范来做,确保脚手架的安全,但在施工时,施工人员往往不按规定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如果在施工时从脚手架上摔下,那么将会酿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从上述例子就可以看出,从本质安全的角度来说,脚手架自身的安全和施工人员各类佩戴物品的安全都属于本质安全的范畴,哪一样做不好,都会埋下安全隐患,所以说,科学的判断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本质所在,将会对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从本质安全的角度来说,本质安全也是由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所最终体现,本质安全型的员工可通俗的解释为: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即具备自主安全理念,具备充分的安全技能,在可靠的工艺本质安全的保障之下,具有安全结果的生产管理者和作业者。所以说,从一种现象的表面出发,不断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及各方面的能力去剖析这种现象下面的本质因素,找到影响结果的本质所在,科学的去判断,去解决,将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安全管理者所具备的素质及能力。

三、落实安全责任、保证安全配置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作为一个体系来说,必然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分,通过这种体系,将安全管理分为不同的级别,每个级别的管理者就会承担着不同的管理责任。安全文化的形成,会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安全管理方面产生共鸣,并且愿意朝着一个目标去努力,但如果不能够科学的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责任,安全文化将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所以说,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责任的落实即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在项目安全管理中,项目经理就是项目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对这种安全责任认识的正确与否,将会对项目安全管理的实现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项目经理对安全责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亲历亲为的去落实,各类安全管理人员也才能够科学的去落实自己的安全责任。

科学、合理的安全配置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好的安全配置,再好的安全管理文化及安全管理理念也无从实现,安全配置落实到位,安全管理才能顺利进行。所以说,项目安全管理配置绝不能掉以轻心,该投入的必须要按期投入,只有投入到位,现场才能呈现出一种井然的场面,每一个施工人员看到这种场面都会内心生畏,也必然会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去安全施工。再次,各项安全资源的有效投入,会使得现场各项安全防护更加的安全,也是保障每一位施工人员人生安全的前提所在。

四、节约高效、监管有力

在一个项目投标时,措施费用一项中就会包括安全管理费用,各个施工单位也会根据自身安全管理的现状来合理的进行报价,项目施工时,安全管理费用也会随着各期的计量款拨付到施工单位的账户上,所以,安全管理费用的合理利用就会在某种侧面上反映出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能力的大小,很多项目都会觉得安全费用不够用,为什么呢,有一个项目部,每年年初,安全预算投入多达几十万,批复后,将这些安全费用用来制作各种安全警示牌,并且按照要求进行各类安全防护,做好后,却没人维护,致使各类设施丢失严重,到年底时,剩不了几个有用的,第二年又要投入很大一笔费用进行重新制作。这样就造成了安全费用的极大浪费,所以说节约高效,是摆在每一个管理者面前的一道课题,既能真正的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又能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这确实需要项目部真正的结合现场实际及自身情况合理的安排制定。

有些项目部漫无目的的乱花钱,有些项目部却省吃俭用不花钱,这就造成了安全费用管理的两个极端,安全管理必须要有资金投入,没有投入就谈不上管理,所以,有力的监管对安全管理来说是非常必要,这需要监督单位、业主、公司共同监管,不定期的现场检查,责成项目部按照要求对现场进行合理的投入,切实保证各种防护措施真正的起到保障人生安全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节约高效、监管有力也属于安全管理文化的一种范畴,当一个项目部真正的形成了属于自身特色的一种安全文化,并且以这种文化为根基,就会从中找到资金管理和安全投入的一种均衡,并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合理的安全投入,在现场,必然会呈现出一种井然的状态,同样,现场作业的每个人当接受了这种安全文化后,才会更加的遵守安全,并且读懂各种安全标志、安全投入的作用,各种投入才会起到真正保障自身安全的作用,所以说,一种安全文化的形成对项目安全管理而言有着深远的意义。

五、加强队伍建设、做好安全培训

一个好的安全管理队伍,将会对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安全管理队伍不仅指的是项目安全管理者,它还包括项目施工作业队伍负责人及施工作业人员。很多项目安全管理者将项目管理人员和现场作业人员机械的分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对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是极其不利的,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只有将整个管理体系内的各级人员组成一个团队,管理指令才能畅通,管理就会更加的高效。所以说,加强项目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就是要将所有人员纳入到管理团队中来,通过培训等方式,将安全管理文化灌输进去,并且通过共同的安全管理文化来约束每个人,使得项目现场安全管理更加的高效、顺畅。

人是项目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因此,不断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作业技能和安全管理意识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提高他们的素质就必须做好各项安全培训工作。安全培训工作的目的不单单是叫培训者记住几条安全操作规程,而是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让培训者真正的了解现场施工的重大危险源所在及正确的防范和消除方法,并且通过一起编制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一起参与各项安全演练、一起制定危险性较大项目的安全技术措施、一起参加各种安全活动,在共同的参与中,不知不觉的提高每个人的安全管理水平及安全作业水平,使安全培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同时为项目安全科学管理的落实提供前期保障。

以安全管理文化为前提,让安全管理文化先行;以安全科学管理为主导,让安全科学管理成为依托。通过各项安全管理因素的有效结合,并且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就会朝着一个更快、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合同安全管理篇6

关键词:道路桥梁;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a

一、浅析工程项目与管理

(一)工程项目计划管理与综合协调

无论是一个大型工程建设还是一个小型工程施工,其中的工作内容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工作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更是让人始料不及。因此,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完整的工作计划就没法协调好工作内部的变动,在工作中也会夺走很多弯路,导致工期的延长,致使企业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一个建设工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计划编制,坚持在工程进行期间实行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其编制要符合工期总体安排,符合工期的进度计划,对施工图的交界以及劳动力、施工工具、材料设备都要有一套与工程计划相协调适应的管理制度。

(二)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划分及目标确定

就施工的程序而言,一般包括开始施工,施工进行,竣工以及责任期。为了保证整个施工计划的实现,首先要做到将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全部工作具体化,将其管理工作分配到具体部门的具体管理人员职责上,确定工作的范围、工作目标,以及工作标准。各部门之间既要相互协调又要相互牵制,彼此独立彼此制约,对各项任务的完成进度及时的进行信息收集、分析以及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整体目标的按期实现。

(三)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及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从建议书批准的那一天起就应该把管理进度作为重点抓紧管理,确定各类项目的完成时间预测,分析每个工程项目之间的存属关系,确认这期间的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相关制度的制定完成情况,调整好工程进度,针对大型工程建设,不能仅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控制管理,更要注意项目的全部条件的行进程度。比如建筑图纸的设计,双方的谈判情况、设备设施的购置情况、能源供应是否到位、生产技术人员是否全部各就各位等等。在施工期间还要定期的做好月调度大会,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以及文明施工状况做一个综合检查,及时协调休整施工期间出现的问题,并且做好信息记录和整理,以便采取相关措施时有所依据,以使工程按原总进度计划进行。

二、道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道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安全管理,合同管理,质量控制管理,进度控制管理,投资控制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管理。这其中业主的项目管路虽然和监控的管理项目有一些内容是相同的,三九管理方法和手段及其管理制度上的具体工作都还有严格的区分。只有真正的认识这些管理内容,区别它们的差异,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1)安全管理

任何一项工程建设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安全管理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危,人是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的因素,只有做好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整个工程建设才能顺利的进行,相比较而言,合同管理、质量控制管理、进度管理以及投资控制管理是从物质财产上来进行相关的控制的,关系到的也是经济上的利益。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是建筑工程两大永恒的主题,工程管理部门应该设置安全管理小组,全面对工程的安全管理从制度上开始落实,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制度的培训学习,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牢牢地安放在员工的生产观念中,做到生产与安全工作计划同时制定、同步实施,有计划的布置相关的工作任务,定期检查安全措施的实施情况,对于有缺漏的地方及时汇报及时修正,把"安全法规、安全技术、卫生安全"的安全生产原则全面贯彻到工作之中并要做到在设计时考虑安全因素,在审批时关注安全工作,在施工时做到安全施工,验收及使用期间做到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各种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合同管理

在道路桥梁建设中,合同管理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合同管理一切管理工作都无从谈起,一份科学合理的合同是管理工作的依据,是项目管理进行中的准则。项目管理人员要对合同理解熟悉,对其进行深入以便上级部门能够尽快的作出调整。在工程进行期间,要对合同的条款按照实际情况作出认真的比对和修改,树立强烈的合同意识,但同时也要注意,业主和承包方在合同面前是平等的,双方既然签订了合同就要以合同为准则,按照合同办事。第一,要做到项目管理人员有权但是不乱用权,以手中的权力逼迫承包方接受合同以外的条件;第二,承包方也要谨遵合同行事,不能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中埋设陷阱,使项目管理人员被迫接受其各种各样的条件,项目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警惕性,出现问题时要首先想到合同上的相关条例,遵守合同,对承包方提出的建议要再三的考虑特别是经济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

(3)质量控制管理

业主的质量控制目标取决于道路桥梁工程全面的质量管理以及保证竣工项目到达投资者所预定的质量标准。道路桥梁在施工阶段,业主也要对项目管理展开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工作,多方面的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监督控制,做好事前控制和主动控制工作,把控制的重心放在施工的准备阶段,这样做有利于早发现问题早防治,以防患于未然。

(4)进度控制管理

工程进度控制管理是工程施工阶段的重点内容,是将工作内容、工作秩序以及工作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衔接并按照计划付诸实施,然后再按照实施计划进行检查施工进度或者工程进度,一旦出现有偏差,就应该着手进行分析,排除产生偏差的障碍,对原计划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如此周而复始,直到工程竣工交付使用。

(5)其他目标的管理

道路桥梁工程管理中还有其他的一些管理项目,但是不管是什么目标的管理,都应该遵循科学的安排,合理的调配使用的管理原则。比如文明施工管理,就应该从施工实际情况对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明确合同上的相关要求,按照国家标准的法律法规实施管理,使施工现场的施工秩序井然,文明安全,其场地卫生和施工环境都达到要求标准,让各部门以及各相关单位和人员之间协调好工作关系,为工程建设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合同安全管理篇7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劳动者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护生产系统的良性运行,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生产的顺利开展。

1安全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广大劳动者和设备的安全,防止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危害,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生产和建设的正常进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开展三方面的工作,即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而这三者中,安全管理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意义是重大的。

(1)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任何事故的发生不外乎四个方面的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安全管理的缺陷。

而人、物和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常常是安全管理出现失误或存在缺陷。因此,可以说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是事故发生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生产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也表明,80%以上的伤亡事故与安全管理缺陷密切相关。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做起,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搞好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根本方针,是多年来实现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方针,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和自觉性,千方百计实施各方面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对策;另一方面需要广大职工提高安全意识,自觉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所有这些都有赖于良好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合理设立目标,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科学地规划、计划和决策,加强监督监察、考核激励和安全宣传教育,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才能够调动起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才能使安全生产方针得以真正贯彻执行。

(3)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要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安全技术指各专业有关安全的专门技术。如防电、防水、防火、防爆等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指对尘毒、噪声、辐射等各方面物理及化学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治理。毫无疑问,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对于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安全生产具有巨大作用。然而这些纵向单独分科的硬技术,基本上是以物为主的,是不可能自动实现的,需要人们计划、组织、督促、检查,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再者,单独某一方面的安全技术,其安全保障作用是有限的。随着煤炭生产向集约化、集中化发展,煤矿机械装备向高效、安全、大功率、高强度、高速度和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要求综合应用各方面的安全技术,才能求得整体的安全。硬技术的发挥,有赖于软科学的保证。“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全领域当然也不能例外。

(4)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全面推进企业各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为了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必须从人、物、环境以及它们的合理匹配这几方面采取对策。包括人员素质的提高,作业环境的整治和改善,设备与设施的检查、维修、改造和更新,劳动组织的科学化以及作业方法的改善等。为了实现这些方面的对策,势必加强对生产、技术、设备、人事等的管理,进而对企业各方面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企业管理的改善和工作的全面进步。企业管理的改善和工作的全面进步反过来又为改进安全管理创造了条件,促使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实践表明,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得好,安全工作也必然受到重视,安全管理也比较好;反之,安全管理混乱,事故不断,职工无法安心工作,领导人也经常要分散精力去处理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建立正常、稳定的工作秩序,企业管理就较差。

安全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改善,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必然会大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反之,如果事故频繁,不但会影响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挫伤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还要造成设备财产的损坏,无谓地消耗许多人力、财力、物力,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事故严重时,厂矿设备毁于一旦,生产都不能进行,还谈什么经济效益!

2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基础薄弱,体制不顺,行业管理力度不够,还存有腐败现象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按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办事,才能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人、财、物、信息、时间、机构、制度等,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研究如何正确而有效地处理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实现管理的目标。安全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要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

3.1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确定目标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是一个特定的系统,可包含若干子系统,同时又可看成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现代管理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为了达到管理优化的目的,必须从整体出发,对企业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企业大系统的总目标,协调各子系统的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进行控制和管理。

在应用安全管理系统原理时,要把涉及安全生产的各个要素看做一个系统,并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注重安全系统的整体性、目的性和层次性,要系统、全面地进行安全分析和评价,制定综合性的安全措施,以实现系统安全为最终目的。

3.2人本原理

管理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这就是人本原理。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靠人来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既管理他人,又被人管理,上下衔接形成一条以人为主体的管理链。因此,一切管理活动均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使全体人员能够明确整体目标、各自的职责、工作的意义和相互的关系,从而在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完成各自的任务。

安全管理工作中遵循人本原理更为重要,因为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证人的安全。要以人为中心,在为人创造优良、安全的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的同时,充分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防止见物不见人、见利不见人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另外,有效的安全管理也必须是人人管理、自我管理。

3.3能级原理

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各种管理的功能是不同的,根据管理功能的不同把管理系统分成级别,把相应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者分配到各级别中去,各居其位、各司其职,这就是能级原理。

管理能级的层次可分为:经营层,确定系统的大政方针;管理层,运用各种管理技术来实现经营方针;执行层,贯彻执行管理指令,直接调配人、财、物等管理要素;操作层,从事操作和完成各项具体任务。这四个层次不仅使命不同,而且标志着四大能级的差异,不可混淆。不同的管理层次应有不同的责、权、利,各级管理者应该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获其荣、惩其误。各级能级必须动态地对应,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3.4整分合原理

企业是一个高效率的有序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组合,这就是整分合原理。

在这个原理中,整体是前提,不了解整体及其运动规律,分工必然是盲目的;分工是关键,没有分工,整体只是一团没有秩序的混沌物,系统不可能有高效率;只有分工而没有协作,又必导致各行其是,工作上相互脱节,不能保证各个局部协调配合、综合平衡的发展。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只有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综合组织,才能保证最佳整体效应的圆满实现。

3.5反馈原理

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有灵敏、正确、有力的反馈,这就是反馈原理。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系统的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有灵敏、准确和有力的反馈。

反馈控制对安全管理有特别的意义。一个运转中的系统,当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干扰时可能偏离安全目标,甚至导致事故或损失。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必须及时捕捉、反馈不安全信息,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以实现安全生产。实际上,安全检查、隐患监控、考核评价等都是反馈原理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重要的是,要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使反馈控制更加灵敏、准确和有力。

3.6封闭原理

任何系统的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这就是封闭原理。封闭就是把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加以分割,使各部分、各环节相对独立,各行其责,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同时他们又互相衔接,互相制约,并且首尾相连,形成一条封闭的管理链。

坚持封闭原理,对于管理机构,不仅要有指挥中心与执行机构,还应有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这些机构应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权责明确,形成一个闭环回路。对于管理法规,不仅要建立尽可能全面的执行法则,还应该建立监督法则和反馈法则,这样才能发挥法规的管理威力。对于安全管理来说,执行、监督、反馈、奖惩必须配套实施,缺一不可。对于企业人员来说,必须有职、有责、有权、有奖、有惩,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个人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积极认真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3.7弹性原理

管理是在系统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下进行的,管理工作中的方法、手段、措施等必须保持充分的伸缩性,以保证管理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这就是弹性原理。

弹性原理对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安全管理面临的是错综复杂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事故致因是很难完全预测和掌握的,因此安全管理必须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弹性。一方面要不断推进安全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尽可能做到对危险源的预先识别、消除或控制;另一方面要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事故防止对策,从人、物、环境等方面层层设防。安全管理还应注意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取得理解和支持,这样遇到意外情况时容易得到各方面的配合和帮助。

3.8动力原理

管理必须有强大的推动力,只有正确地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工作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动力原理。管理动力有如下三种基本类型。

(1)物质动力。这是根本动力,不仅仅是物质刺激,更重要的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现代管理的最终目标。

(2)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既包括信仰和精神激励,也包括日常的思想工作。精神动力不仅可以补偿物质动力的缺陷,而且本身就有巨大的威力。在特定情况下,它可以成为决定性动力。

(3)信息动力。知识、资料、消息、新闻等都可以成为信息动力,甚至爱好、志趣、好奇心等也是一种信息动力。

管理的三种动力要综合、灵活地运用,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要掌握好各种动力的比重、刺激量和刺激频度,并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关系。

4安全管理的原则

根据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4.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一贯方针,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原则。

安全第一是指在看待和处理安全同生产和其他工作的关系上,要突出安全,要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同安全发生矛盾时,安全是主要的、第一位的,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处理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预防为主是指在事故预防与事故处理关系上,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针对企业安全生产所涉及的一切方面、一切工作环节和不安全因素,依靠管理、装备和培训等有效的防范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2安全生产人人管理、自我管理的原则

企业生产依靠全体职工,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依靠全体职工的自我管理,充分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促使其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自觉执行安全制度和劳动纪律,遵守工艺规范和操作规程,自我发现、防范、控制不安全因素。

各部门要结合自己的业务,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责,使安全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安全管理,防止和控制各类事故,实现安全。

4.3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是我国安全生产最基本的准则之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法人和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全责。其他管理人员都必须在承担生产责任的同时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

为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同时管理安全,以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4.4“三同时”原则

“三同时”原则指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这是党和政府多年来一直倡导的安全生产原则。

坚持“三同时”原则,可以促使企业按照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的要求,投资安全设施,避免因投资不足而随意砍掉安全设施,保证安全设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为安全生产创造物质基础。

执行“三同时”原则必须做到下列几方面:有关部门在组织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时,必须同时对生产安全条件进行论证,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能立项;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同时编制安全设施的设计,不得随意降低安全设施的标准;建设单位在编制建设项目计划和财务计划时,应将安全设施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报;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合同安全管理篇8

关键词:施工管理项目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大力推广发展施工项目管理,其指建筑施工企业对某项具体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的管理。其中包括:投标承包、签订承包合同、施工准备、施工组织、交工验收。其目的是有效地实现施工项目的承包合同目标。具体推广也要推行行之有效的现代管理技术。重点集中在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和信息管理。下面权作浅显分析与看法:在我们具体针对某一单位工程或项目开始展开准备工作时,就要考虑到管理这一重要方面,它关系一个施工单位或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发展的长久问题。它就诸如人身体内循环流动的血液,它更需您不断的新陈代谢,以求更健康的体魄。那么在项目的管理上,我们提倡的方法是动态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单一的。因为我们知道建设产品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音符,说它为音符,那也就是它的组合千变万化的。这种动态的管理本身就受其本质本性的制约。动态管理就是在工作中,每一关系、每一环节、每一个工种等都与其他因素相联系,就需要我们用一种流动的方法去协调各个因素间的关系,以使得项目、单位工作更为顺利的发展。

首先,在合同管理方面,应在规范、强化投标行为的基础上,大力推行FiDiC所制定的《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执行国家现行的经济合同法。同时也要加强合同签订的可靠性,还要加强合同变更管理。合同管理人员要对从投标到竣工全过程中的合同管理负责,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管理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为了防止在合同履行时发生纠纷,合同管理人员应及时填写并保存有关方面签证的文件,还要掌握和应用索赔技术。

其次,质量管理方面应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要针对施工项目的特点(寿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经济性、环境性、功能性)来建立施工项目质量体系,严格按照具体的施工要求,以标准规定为准则去具体施工。工程质量本身受自身特点约束,它存在着差异性。在进行综合管理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还必须深化工程管理的机制改革,利用激励机制,如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机制来提高工程的质量。对质量事故的出现,也要及时有效的报请有关上级部门批审有关的处理意见,并作好记录,吸取经验教训,认真总结。

再次,进度管理方面,要在加强预测和决策的同时,还要编制施工项目的滚动式计划。充分利用网络计划图所带来的有利条件,组织流水施工,进行流水作业,做好三项工作,即编制月(旬)作业计划和施工任务书;做好记录掌握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如实记录,绘制“S”形曲线或“香蕉”曲线,进行实施检查、分析、调整并为总结提供原始资料;做好调度工作,协调配合各种关系,实现动态平衡,调度要及时、灵活、准确、果断。以便随时都明确所施工的具体情况,了解及掌握施工动态,更好的方便进度计划的执行。施工项目进度和工期的科学决策和动态管理,以实现项目的合同工期为宗旨。在保证施工进度工期的前提下,充分地进行质量把关,及时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质量安全意识。

再次,成本管理方面应按照根据具体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颁发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施工企业会计制度》。把握住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动态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各个环节。努力在承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基础上降低实际成本,以增加经营利润,保证成本目标实现,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项目管理班子职能人员责任明确,实行归口控制。例如:由技术人员抓技术措施,以节约工料,由计划人员抓组织措施,控制工期,增加产值,以降低间接成本等。

(2)项目经理部与栋号承包班子签订承包合同,实行“四保”(保证任务安排连续、料具按时供应、技术指导及时、合同兑现)“四包”(包质量、工期、安全、成本)工资总额与“四包”指标挂钩,利润超额完成部分按规定比例提成。

(3)栋号承包班子对作业班组应按分项工程签发任务书,抓好任务签发、执行、验收、结算。作好质量安全操作交底,由队组向栋号承包班子包工、包料、包小型工具。工资奖金与质量、安全、进度、场容、效率挂钩。

转贴于

(4)班组应本着干什么、算什么的原则,包定额用工、包材料使用、包质量得分率、包安全作业、包活完场清地净,按考核计酬。也要将降低成本的对象重点放在材料费上,减少材料的购进成本。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承包成本和计划成本,绘制月度计划折线图。利用量本利方法分析工程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利润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对成本进行控制。

还有,安全管理方面与质量管理方面一样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第一位,它是涉及生产人员人身安全的目标管理。重点放在安全思想的建立、安全组织的建立、安全教育的加强、安全措施的设计,以及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进行安全立法、执法和守法。建立施工项目安全组织系统及相应的责任系统以加强安全组织工作。

(2)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术教育)以更好提高职工的安全施工意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3)采用安全技术组织措施,科学合理的进行措施的设计和制定,确保其实施。思想重视、措施得当,防患未然,安全施工。

(4)开展安全防护和安全施工的研究,加强安全检查和考核,提高安全施工的保障水平,进行安全改进。

项目经理部作为施工项目安全施工的责任核心,对参加施工的全体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负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中。

最后,组织管理与信息管理方面。协调的重点是工程项目系统与近外层的关系。保证施工按计划进行,解决矛盾,实现进度控制目标。一般考虑以下因素: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与资源供应有关部门的协调、工程项目生产要素间的协调、时间上的配合协调、施工与试营业、早期投入使用部分工程间的协调等。在协调过程中要灵活、应变、防止单纯依靠业主的授权作简单粗糙的指令和决策。

信息是控制和协调的基础,信息管理是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指信息的收集、整理、处理、储存、传递与应用。一般有投资控制信息、质量控制信息、进度控制信息、合同管理信息等。通过有组织的信息流通,使决策能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应的信息,以作出科学的决策。

综合以上所述的各项施工项目的管理,它在生产实践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不可分割的。要灵活的利用,充分的体现“动态”的内涵。明确以上各个方面管理知识我们还应了解并做好,施工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依据竣工标准,按照竣工验收程序来组织验收,并收集整理和管理工程档案。

合同安全管理篇9

关键词:煤矿安全;健康持续发展;责任体系建设;瓦斯综合治理;矿井防治水体系

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构建煤矿安全综合管理的重要路径。因此,在整个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中,要突出质量建设、安全体系、人才资源、规范管理等的应用,促进煤矿企业健康发展,进而实现煤矿整体效益的全面提升。

1构建规范化的责任管理体系

(1)强化行政领导责任。在矿井建设综合管理中,要围绕煤矿综合管理需求,在建立安全责任管理方面,首先要强化领导行政工作人员的主体责任;其中,建立企业各级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制度,行政领导对煤矿企业的综合发展全面负责,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者,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职责。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突出在管理层执行制度方面的完善,突出在责任管理体制上责任的量化、细化等,作为一项具体化的管理职能,形成责任分工明确,管理到位的责任管理模式[1-3]。(2)强化安全责任制教育。在矿井建设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中,要形成安全责任教育的具体化运用,全面细化安全责任管理,并在实现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的基础上,促进每一个员工尽职尽责管理。因此,要形成系统化的安全责任管理教育模式,采取多种模式的安全教育,通过微信平台、信息化建设、网络宣传等方式,形成对煤矿综合管理的整体规划,尤其是在安全文化教育氛围形成中,构建“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在职工安全理念、安全操作、安全流程等方面,要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效果。

2加强瓦斯综合治理

(1)形成综合管理原则。在瓦斯控制的安全管理体系中,主要是采取“先抽后采”的原则,在严格控制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瓦斯抽放管理队伍,在煤层抽放的综合管理中,形成预防等方式,整体上严格控制。完善并严格落实瓦斯抽放技术措施,做到不抽不采,措施不落实不采。(2)全面加强现场管理。在现场管理中,要全面确保瓦斯抽放的精准时间,主要围绕抽放率、抽放量等指标进行严格细化,结合规范化的管理,在进行班组综合化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煤矿通风管理的能力组织,全面确保用风地点配备相对足够的风量,要坚决杜绝瓦斯超量操作的方式。同时,要对瓦斯集聚现象进行有效处理,在确保通风顺畅的情况下,保证安全系数的全面提升;在综合管理方面,要建立相应的防突管理机构,在配备相应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检查有出现过动力现象的矿井,要派专人负责,加强现场管理,实现“四位一体”的规范化处理,将“防突”措施严格落实到位。这样可以形成瓦斯地质预报及矿井瓦斯地质图编绘的制度化、经常化等,进而形成科学有效地统计方式[4]。(3)全面完善监测监控系统。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瓦斯综合治理要求,配齐各种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高突和高瓦斯矿井要建立瓦斯抽放系统,装备安全监控系统,全面落实“一通三防”四项装备措施,健全和完善瓦斯防治装备和安全设施。

3优化防治水措施

(1)明确相应责任。在细化每个责任的基础上,要构建煤矿水害防治第一责任的意识,在形成总工程师主体负责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掌握矿井地质资源、水资源、水域区域地质灾害等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落实。(2)加强综合性管理。强化管理,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和“查、堵、疏排、截、探、防、躲”等措施,保证水害防治工作扎实有效且安全可靠,尤其是在建立综合管理过程中,要加强不同程序之间的衔接,做好全面管理工作。

4制定开采的有效方式

4.1注重煤矿井下安全管理

在安全管理路径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强井下开采技术提升。首先是强调安全开采的运用,在优化开采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煤矿企业综合设备实施,采取规划性强的开采技术,在整个方案实施中,对勘测仪器及技术等要素,形成有序性和安全性的优化;在巷道布置过程中,要形成简单、实用、安全的方式,对于不同方案结合煤矿地质条件和赋存条件进行技术交流,形成技术方案和开采方案的有机结合,既可提升开采安全技能,又能减少浪费;在提升安全综合功能的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的技术应用,起到更好地科学效果。

4.2推动综合效能提升

在责任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安全责任管理体系,从安全制度完善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煤矿企业综合管理效能,做好责任细化工作。在煤矿企业建立相应的责任落实处理机制,层层进行安全管理,在确定每个领导层人员及工作人员责任的基础上,形成明确分工,搭建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证煤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加强采矿工作人员的灵活度培养,为一些煤炭专业高校提供一些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并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丰富煤矿企业自身岗位与综合素养的同时,为煤矿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4.3加强矿井机电设备的规范化管理

在机电设备综合管理过程中,侧重在矿井相关设备,如提升机、主通风机、电器防爆、矿井供电等环节的安全管理,从而有效确保整个安全运行的落地生效。同时,要构建规范化的安全生产制度化管理模式,在进行生产设备常规化检修的基础上,加强对保护装置等设施的管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面提升机电设备系统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建立完善的矿井安全管理机制上,重点在加强工程开工及巷到布置、技术改造等,形成对综采面初放、收尾、搬家、安装等地质条件相对薄弱的环节,安排专门人员管理;在加强班组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增强安全专项费用与瓦斯控制专项资金管理,侧重于提升瓦斯控制与矿井设备的综合水平,并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机制,以有效提升和改善资金利用率,切实提升安全保障能力[5]。

5结语

在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完善中,要注重安全教育意识的全面培育,在结合当前各项工作需求基础上,建立严密、规范、有序的管理方式,加强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对于提升煤矿企业的综合效能都将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荀国.建立安全长效机制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J].神华科技,2010,8(2):13-15.

合同安全管理篇10

1.安全管理的意义与作用

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广大劳动者和设备的安全,防止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危害,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生产和建设的正常进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开展三方面的工作,即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而这三者中,安全管理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意义是重大的。

(1)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任何事故的发生不外乎四个方面的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安全管理的缺陷。

而人、物和环境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常常是安全管理出现失误或存在缺陷。因此,可以说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是事故发生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生产中伤亡事故统计分析也表明,80%以上的伤亡事故与安全管理缺陷密切相关。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做起,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搞好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根本方针,是多年来实现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方针,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和自觉性,千方百计实施各方面防止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对策;另一方面需要广大职工提高安全意识,自觉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所有这些都有赖于良好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合理设立目标,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科学地规划、计划和决策,加强监督监察、考核激励和安全宣传教育,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才能够调动起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才能使安全生产方针得以真正贯彻执行。

(3)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要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安全技术指各专业有关安全的专门技术。如防电、防水、防火、防爆等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指对尘毒、噪声、辐射等各方面物理及化学危害因素的预防和治理。毫无疑问,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对于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实现安全生产具有巨大作用。然而这些纵向单独分科的硬技术,基本上是以物为主的,是不可能自动实现的,需要人们计划、组织、督促、检查,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再者,单独某一方面的安全技术,其安全保障作用是有限的。随着煤炭生产向集约化、集中化发展,煤矿机械装备向高效、安全、大功率、高强度、高速度和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要求综合应用各方面的安全技术,才能求得整体的安全。硬技术的发挥,有赖于软科学的保证。“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全领域当然也不能例外。

(4)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企业管理,全面推进企业各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为了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必须从人、物、环境以及它们的合理匹配这几方面采取对策。包括人员素质的提高,作业环境的整治和改善,设备与设施的检查、维修、改造和更新,劳动组织的科学化以及作业方法的改善等。为了实现这些方面的对策,势必加强对生产、技术、设备、人事等的管理,进而对企业各方面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企业管理的改善和工作的全面进步。企业管理的改善和工作的全面进步反过来又为改进安全管理创造了条件,促使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实践表明,一个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得好,安全工作也必然受到重视,安全管理也比较好;反之,安全管理混乱,事故不断,职工无法安心工作,领导人也经常要分散精力去处理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建立正常、稳定的工作秩序,企业管理就较差。

安全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改善,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必然会大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反之,如果事故频繁,不但会影响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挫伤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还要造成设备财产的损坏,无谓地消耗许多人力、财力、物力,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事故严重时,厂矿设备毁于一旦,生产都不能进行,还谈什么经济效益!

2.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基础薄弱,体制不顺,行业管理力度不够,还存有腐败现象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按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办事,才能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人、财、物、信息、时间、机构、制度等,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研究如何正确而有效地处理这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实现管理的目标。安全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分支,要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

3.1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确定目标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是一个特定的系统,可包含若干子系统,同时又可看成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现代管理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为了达到管理优化的目的,必须从整体出发,对企业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企业大系统的总目标,协调各子系统的目标,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进行控制和管理。

在应用安全管理系统原理时,要把涉及安全生产的各个要素看做一个系统,并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注重安全系统的整体性、目的性和层次性,要系统、全面地进行安全分析和评价,制定综合性的安全措施,以实现系统安全为最终目的。

3.2人本原理

管理要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这就是人本原理。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靠人来展开的。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既管理他人,又被人管理,上下衔接形成一条以人为主体的管理链。因此,一切管理活动均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使全体人员能够明确整体目标、各自的职责、工作的意义和相互的关系,从而在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完成各自的任务。

安全管理工作中遵循人本原理更为重要,因为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证人的安全。要以人为中心,在为人创造优良、安全的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的同时,充分调动人的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防止见物不见人、见利不见人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另外,有效的安全管理也必须是人人管理、自我管理。

3.3能级原理

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各种管理的功能是不同的,根据管理功能的不同把管理系统分成级别,把相应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者分配到各级别中去,各居其位、各司其职,这就是能级原理。

管理能级的层次可分为:经营层,确定系统的大政方针;管理层,运用各种管理技术来实现经营方针;执行层,贯彻执行管理指令,直接调配人、财、物等管理要素;操作层,从事操作和完成各项具体任务。这四个层次不仅使命不同,而且标志着四大能级的差异,不可混淆。不同的管理层次应有不同的责、权、利,各级管理者应该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获其荣、惩其误。各级能级必须动态地对应,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

3.4整分合原理

企业是一个高效率的有序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组合,这就是整分合原理。

在这个原理中,整体是前提,不了解整体及其运动规律,分工必然是盲目的;分工是关键,没有分工,整体只是一团没有秩序的混沌物,系统不可能有高效率;只有分工而没有协作,又必导致各行其是,工作上相互脱节,不能保证各个局部协调配合、综合平衡的发展。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只有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综合组织,才能保证最佳整体效应的圆满实现。

3.5反馈原理

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有灵敏、正确、有力的反馈,这就是反馈原理。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系统的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有灵敏、准确和有力的反馈。

反馈控制对安全管理有特别的意义。一个运转中的系统,当受到不安全因素的干扰时可能偏离安全目标,甚至导致事故或损失。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必须及时捕捉、反馈不安全信息,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以实现安全生产。实际上,安全检查、隐患监控、考核评价等都是反馈原理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重要的是,要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使反馈控制更加灵敏、准确和有力。

3.6封闭原理

任何系统的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这就是封闭原理。封闭就是把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加以分割,使各部分、各环节相对独立,各行其责,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同时他们又互相衔接,互相制约,并且首尾相连,形成一条封闭的管理链。

坚持封闭原理,对于管理机构,不仅要有指挥中心与执行机构,还应有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这些机构应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权责明确,形成一个闭环回路。对于管理法规,不仅要建立尽可能全面的执行法则,还应该建立监督法则和反馈法则,这样才能发挥法规的管理威力。对于安全管理来说,执行、监督、反馈、奖惩必须配套实施,缺一不可。对于企业人员来说,必须有职、有责、有权、有奖、有惩,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每个人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积极认真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3.7弹性原理

管理是在系统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下进行的,管理工作中的方法、手段、措施等必须保持充分的伸缩性,以保证管理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这就是弹性原理。

弹性原理对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安全管理面临的是错综复杂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事故致因是很难完全预测和掌握的,因此安全管理必须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弹性。一方面要不断推进安全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尽可能做到对危险源的预先识别、消除或控制;另一方面要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事故防止对策,从人、物、环境等方面层层设防。安全管理还应注意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尽可能取得理解和支持,这样遇到意外情况时容易得到各方面的配合和帮助。

3.8动力原理

管理必须有强大的推动力,只有正确地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工作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动力原理。管理动力有如下三种基本类型。

(1)物质动力。这是根本动力,不仅仅是物质刺激,更重要的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现代管理的最终目标。

(2)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既包括信仰和精神激励,也包括日常的思想工作。精神动力不仅可以补偿物质动力的缺陷,而且本身就有巨大的威力。在特定情况下,它可以成为决定性动力。

(3)信息动力。知识、资料、消息、新闻等都可以成为信息动力,甚至爱好、志趣、好奇心等也是一种信息动力。

管理的三种动力要综合、灵活地运用,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要掌握好各种动力的比重、刺激量和刺激频度,并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关系。

4.安全管理的原则

根据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4.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一贯方针,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原则。

安全第一是指在看待和处理安全同生产和其他工作的关系上,要突出安全,要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同安全发生矛盾时,安全是主要的、第一位的,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做到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处理不生产,安全措施不落实不生产。预防为主是指在事故预防与事故处理关系上,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针对企业安全生产所涉及的一切方面、一切工作环节和不安全因素,依靠管理、装备和培训等有效的防范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2安全生产人人管理、自我管理的原则

企业生产依靠全体职工,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依靠全体职工的自我管理,充分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促使其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自觉执行安全制度和劳动纪律,遵守工艺规范和操作规程,自我发现、防范、控制不安全因素。

各部门要结合自己的业务,对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责,使安全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实行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安全管理,防止和控制各类事故,实现安全。

4.3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是我国安全生产最基本的准则之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企业法人和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负全责。其他管理人员都必须在承担生产责任的同时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

为确保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同时管理安全,以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保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4.4“三同时”原则

“三同时”原则指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这是党和政府多年来一直倡导的安全生产原则。

坚持“三同时”原则,可以促使企业按照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的要求,投资安全设施,避免因投资不足而随意砍掉安全设施,保证安全设施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为安全生产创造物质基础。

执行“三同时”原则必须做到下列几方面:有关部门在组织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时,必须同时对生产安全条件进行论证,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能立项;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同时编制安全设施的设计,不得随意降低安全设施的标准;建设单位在编制建设项目计划和财务计划时,应将安全设施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报;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施工,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