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研究十篇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研究十篇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02:48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研究篇1

关键词石化工程;项目;施工;分包;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家加大能源和基础设施投资,国内化工能源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会,这给了石化工程承包商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分包工程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建立良好的分包工程运行机制,规范化的施工分包合同管理体系,将成为我国石化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施工分包合同总体分析的内容

施工分包合同总体分析在不同的时期是为了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内容。如承包商重点分析的内容包括:承包商的主要合同责任及权利、工程范围,业主的主要责任和权利,合同价格,计价方法和价格补偿条件,工期要求和顺延条件,合同双方的违约责任,合同变更方式、程序,工程验收方法,索赔规定及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争执的解决等。

二、施工分包合同工作分析

施工分包合同工作分析是在合同总体分析和进行合同结构分解的基础上,依据合同协议书、合同条件、规范、图纸、工作量表等,确定各项目管理人员及各工程小组的合同工作,以及划分各责任人的合同贡任。

(l)工程项目的结构分解,即工程活动的分解和工程活动逻辑关系的安排。

(2)技术会审工作。

(3)工程实施方案、总体计划和施工组织计划。在投标书中,己包括这些内容,但在施工前应该应该进一步细化,做详细的安排。

(4)工程详细的成本计划。

(5)合同工作分析,不仅针对平行发包的各个承包合同,而且包括各级分包合同的工作安排和合同之间的协调。

(6)合同分析实质上是合同执行的计划。在合同实施前进行合同分析,可以查漏补缺,

对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进行确认和定界,具体落实对策措施,为合同管理打开方便之门。

三、施工分包合同的实施控制

3.1施工分包合同实施控制的依据

(l)合同和合同分析的结果,如各种计划、方案、合同变更文件等,他们是对比分析的基础,是合同实施的目标和方向。

(2)各种实际的工程文件,如原始记录、各种工作报表、报告、验收结果等。

(3)工程管理人员句天对现场的直观了解,如对施工现场的巡视、和各种人员谈话、召开

小组会议、检查工作质量、报告等。

3.2施工分包合同实施控制的程序

工程实施监测与跟踪。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必须对整个工程活动实施个而的监测与跟踪。

(l)对比分析。需要将监测收集到的工程资朴}和实际数据进行整理,得到能够反映工程实施状况的各种信息,如各种质量报告、实际进度报表、成本和费用收支报表及其分析报告。然后将致谢信息与工程目标(如合同文件,包括合同分析文件、计划、设计等)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检查差异,根据差异来调整工程的执行。

(2)纠偏处理。一旦出现差异,要分析差异的原因,采取纠偏处理措施。差异表示工程偏离实际目标的程度,必须详细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有针对的采取纠偏措施进行处理。

(3)合同控制的方法。合同控制方法可分为多种类型:按项目的发展过程分类,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按照控制信息的来源分类,可分为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按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分类可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控制和主

动控制。

l)被动控制。被动控制是控制者从计划的实际输出发现偏差,对偏差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的控制方式。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对其收集的工程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再传递给控制部门,是控制人员从中发现问题,找出便宜,寻求并确定解决问题和纠正偏差的方法。

2)主动控制。主动控制就是预先分析目标偏离的可能性,并拟定和采取各种预防性措施。以保证计划目标得以实现。主动控制是一种对未来的控制,它可以最大可能的改变即将成为事

实的被动局面,从而使控制更加有效。

四、施工分包合同的档案管理

在合同的签订和实施过程中,做好现场记录并保持好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合同资料文档管理的主要仟务:

(l)合同资料的收集。合同包括许多资料、文件,合同分析又产生很多分析文件;在合同

实施中,每天又产生许多资料,如记工单、领料单、图纸、报告、指令、信件等。必须落实这些资料的收集工作,应由相应的职能人员每天收集这些原始资书!交给合同管理人员。

(2)合同资料价格。原始资料必须经过加工才能变成为可供决策的信息,成为工程报表或者报关文件。

(3)资料的储存。对所有合同竹理中涉及的资料,为了查找和使用方便必须建立资料的文档系统。

(4)资料的提供、调用和输出。合同管理人员有责任向项目参与方提供工程合同实施情况报告,向各职能人员和各工程小组、分包商提供资料,为土程的各种验收、索赔和反索赔提供

资料和证据。合同资料文档的建立:

a.资料的编码。有效地文档管理师以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的资料编码为前提的。在合同实施前就应专门研究和建立合同资料的编码系统。

b.索引系统。为了使资料存储和使用方便,必须建立索引系统。它类似于图书馆的书刊索引,合同相关资料的索引一般可采用表格形式,在合同实施前就应专门设计。

五、施工分包合同的变更管理

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指的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合同约定对施工的程序、工程的内容、数量、质量要求及标准等做出的变更。工程变更根据来源可分为业主的变更和承包商的变更两类。

工程变更的原因和性质:

工程师签发变更指示的原因有多种,如考虑不周,计划不周密,业主主动或被动的改变想法等。根据对大型石化工程分包合同变更原因的调查,变更的原因所占比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变更产生的原因

在施工合同范本中依据变更性质将工程变更分为工程设计变更和其它变更两类。其它变更是指,合同履行中发包人要求变更工程质量标准及其它实质性变更。发生这类情况,由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发生设计变更,对此采用工程变更程序中的流程去理。

六、施工分包合同的索赔管理

索贴是当事人在施工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者补偿要求的行为。工程程建设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索赔,但是施工阶段索赔发生的比较多。

索赔根据事件的性质一可以分类为:工程延误索赔、工程变更索赔、合同被迫终比索贴、工程加速索赔、意外风险和不可预见因素索赔以及如货币贬值、工资上涨等原因引起的其它索赔。

索赔根据目的可分为工期索赔和费川索赔两类。工期索赔即提出工期顺延要求,而费用索赔内容则一可能包括人工费、设备费、材料费、保函手续费、贷款利息、保险费、利润和管理费等。工期和费用的索赔应该合理、适度的审核。

索赔产生的主要来源于业主责任和承包商责任两类。对于业主方的责任一可能有:如施工中遇到了不利的外界障碍、施工图纸有错误等;业主的违约行为,如拖延支付工程款等;工程师的失职行为,如错误的指令、协调管理不利导致对分包工程施工的干扰等;执行工程师指令后对补偿不满意,如对变更工程的估价认为过少等。而对于承包商的责任可能有:工程合同文件多且复杂,容易出现措词不当、缺陷、图纸错误;合同文件前后自相矛盾或可做不同解释造成合同双方对合同文件理解不一致等。

结束语

本文得出的结沦主要是基于对国内大型石化工程施工分包合同管理实践研究得出的,而对国外石化工程分包合同管理的实践研究还不够充分,对于国外的政治、法律、技术标准等的差异掌握的还不够全面,将来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崔军.工程分包的性质和特征[J〕.国际工程与劳务,2007,5

[2]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合同管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1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研究篇2

abstract:theownerisnotonlythetotalorganizeroftheproductionprocessofproject,butalsoisthetotalintegrationoftheproductionprocessofproject.theowner'scontractmanagementhasimportantinfluenceonimplementationofproject.thispaperproposestheestablishmentofthreeoptimizationmechanismsoftheowner'scontractmanagement,andplanstorealizetheoptimizationoftheowner'scontractmanagementthrougheffectivecombinationofthethreemechanisms.

关键词:业主;合同管理;全面;动态;集成

Keywords:owner;contractmanagement;overall;dynamic;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tU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129-03

0引言

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业主的合同管理又是整个工程合同管理的核心,对整个项目的合同管理甚至整个项目的成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项目业主方的合同管理还处于传统的合同管理阶段,这种传统的合同管理模式最大特点是:虽然也分不同的阶段进行管理,但没有将各阶段的合同管理过程联系起来,各合同之间是割裂的而不是互相联系的;没有注重合同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过分依赖于合同管理专业部门管理合同而不是强调全员参与;忽略了运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合同管理的各类问题。这种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合同履行期长、主体众多、目标多元、着重监督合同履行过程的业主合同管理的要求。建立业主合同管理的优化机制是适应现代合同管理要求的现实需要,更是规范建筑市场行为,促进建筑市场良性发展的客观要求。

1建立全面的合同管理机制

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同管理必须融合到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目标的实现,必须对项目策划、实施直至结束过程中的所有环节、所有活动实施全面的合同管理。建立全面的合同管理机制要求以项目为核心,以合同为依据,对合同实施全项目、全过程、全员的管理,对项目涉及的所有环节、所有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在满足合同要求的前提下,保持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的均衡性和合理性,并实现三大目标。

1.1全项目的合同管理全项目的合同管理可以从纵横两个层面理解,从纵向的组织管理角度而言,工程项目业主合同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业主方的高层、中层乃至基层员工之间的通力协作,也需要项目各职能部门间的全力配合和协调,其别以高层管理者能否全力支持与参与最为关键。从横向的协调配合而言,由于工程项目合同涉及到业主、勘察设计、承包方、监理、材料设备供应等相关方,合同管理需要站在项目整体利益的高度,通过合同各关系方之间的组织与协调,充分发挥合同的纽带作用,使项目周期内各阶段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1]。

1.1.1业主要从项目的整体利益出发,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从项目的策划、谈判、签约、履行到竣工结算,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等实际情况以及对质量、安全、工期等要求配备一定的管理、技术人员及合同管理人员。同时应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对项目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协调和监督指导,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合同目标的顺利完成。

1.1.2业主要从项目的整体利益出发,依据总包合同的要求将合同目标具体分解到各个部门,工程技术、物资供应、质量管理、财务等部门之间建立健全有效的合同信息传导和协调机制,使合同及其变更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和记录。同时各部门要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系统地积累、整理各种资料,发现合同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降低合同风险,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

1.2全过程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一项连续性的管理活动[2]。全过程合同管理是指业主对工程合同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具体说来是指从合同的形成、履行到终止这整个过程进行组织计划和协调控制,具体包括合同策划、合同招标、合同谈判、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竣工验收及合同整理等过程。以前,业主往往只重视合同履行阶段的合同管理,不重视合同形成和终止阶段的合同管理。全过程的合同管理要求业主对合同的形成、履行和终止阶段的合同管理都得重视。全过程的合同管理框架如图1所示。

1.2.1合同形成阶段合同形成阶段是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开始阶段,合同策划是业主方合同管理的第一步,主要是确定带根本性和方向性的,对整个工程项目及合同的顺利实施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合同策划的依据主要是项目的特点、类型、总目标,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工程项目的范围和wBS结构,合同策划的具体内容是对合同形式、合同条件、合同委托及承包方式等问题进行确定。

工程招标是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招标需要拟定招标计划,在招标计划中不仅要明确工程分标范围及分标原则,还要明确计日工作的起止时间及费用内容。在进行招投标前,业主应组织水平较高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详细审核,力求明了设计方的设计意图,同时还应对招投标文件及招标前答疑文件的有关条款进行认真地拟定,尽可能减少和消除施工作业过程中对业主不利的索赔因素。

在合同谈判之前,业主需要进行审查分析,准备各种资料,并获取谈判目标的基本动态。同时业主还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招标文件要求以及有关合同条款进行研究和磋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图纸、工程量清单及各种原始资料等进行认真分析,提前起草和整理与此项目实施有关的合同与法律文件,并由合同主管人员与外部律师一起研究制订合同谈判方案并认真做好合同谈判备忘录。一旦合同签订后,涉及此项目的专业技术资料、合同策划书、招标文件及合同谈判备忘录等合同资料要交由合同管理人员存档。

1.2.2合同履行阶段合同履行阶段从合同签订开始,一直到竣工验收为止。在此阶段中,合同双方均应严格按照合同的有关规定自觉履行各自的义务,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合同履行分析是业主监督承包商分享合同权益、落实合同责任的重要性措施。业主通过对合同分类归档,专项细分,并将每一个细分合同对照着项目的整体要求详细解释说明,使原始合同文本成为执行合同文件,让合同执行人员明确合同责任,有利于实施全员合同控制。

合同交底是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3]。合同交底要求业主通过管理部门逐层传达合同意图,陈述合同要点,讲解合同执行计划,力求使合同责任落到实处。当合同签订后,作为具体的执行者,项目的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合同各条款的内容,并对合同进行分解、分析。同时项目负责人和分管合同的负责人也要向各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解释和说明合同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各种风险,使合同中的主要条款内容、各种规定及要求、管理程序为大家所熟悉,使各自的合同责任、工作范围明确,保证合同的顺利执行。

在工程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合同实施的过程管理也非常必要。通过控制质量、安全、进度和成本费用等目标,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由于实际情况复杂多变,导致合同实施与预定目标容易发生偏离。因此,业主需要对合同实施进行跟踪控制,不断寻找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调整。

合同内容的频繁变更是工程项目合同的特点之一,这是由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造成的。合同变更是合同双方利益的焦点,常常伴随着合同价格的调整。因此,合同变更管理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促进合同的顺利实施,而且还有利于业主对项目的总体控制。

1.2.3合同收尾阶段合同收尾阶段主要指从通过竣工验收业主接受工程到合同结束为止,包括合同后评估和合同终止两个过程。合同后评估是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总结阶段,往往不被人重视。实际上,合同后评估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合同后评估主要是总结合同的执行情况,总结合同管理过程中出色和不足的地方,为下一次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对那些过时、不符合现行习惯的法律法规,以及不严谨、对业主不利的、容易被对方索赔的文本条款要加以改正。对不可预见的不确定因素应作为可追溯事件先加以标识,然后通过合同后评估加以判断,并在以后的工程项目合同中明示或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与工程项目有关的合同资料应及时收集整理,收集整理力求全面细致。归档的资料主要有合同资料、合同分析及控制资料、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的各种签证、信函、施工日记、会议纪要、各种报表、报告、图片及变更记录等。

1.3全员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涉及到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有相关部门及其全体工作人员。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环节)出现工作人员的疏忽或失职都会造成合同履行的不完整、不充分,都可能影响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部门应根据合同内容将合同目标分解,明确到人,使每个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人员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参与合同管理。

1.3.1各个部门参与合同管理在进行部门职责划分时应根据合同类别的不同,分别以不同的专业部门为主起草合同文本和监督管理合同的履行过程。合同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分析和把握合同、审查合同文稿的全面性及严谨性、识别评估合同风险,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及时向专业部门发出预警信息,指导和提醒专业部门注意采取措施防范合同履行中的风险。

1.3.2组建团队,全员参与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经济、管理、技术、法律等问题。有效解决合同履行中的种种问题需要各部门、各专业相互协调和配合,但部门视野、个人知识和能力都存在局限性。因此,有效完善的合同管理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组建团队能够充分发挥部门和个人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优势,合理地处理和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建立动态的合同管理机制

工程项目涉及主体多,影响因素多,面临的风险更是方方面面,使得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我国目前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存在着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监管不到位、合同履约率低等一些列问题,影响了工程项目合同的执行质量,如承包商在执行过程中行为不规范,未按合同的规定和要求执行,甚至因为某些实际情况的变化,合同无法执行下去,影响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因此,为了实现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的实现,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业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对合同执行情况跟踪控制、协调指导,对工程项目合同实施动态的合同管理。

动态是跟静态相对应的,与静态最大的区别在于“动”,动态是指变化的状态或情况。动态管理是对静态管理的一种突破,已成为合同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建立动态的合同管理机制要求业主注重履约过程中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变化,尤其注重对己方不利的种种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补充、变更或终止,维护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促进合同的顺利执行,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大量的数据计算、统计、分析和处理借助软件之后变得非常简单。同时,internet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的时空的束缚不再成为障碍,时空的概念被彻底突破[4]。某一项目中各领域的专家可同时对该项目实施专业监控,相互紧密配合,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充分发挥专业分包、专业技术、技能的优势,实现进度、质量、投资三大目标的最优化组合。

业主工程项目投资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业主的合同数量越来越多,合同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为了更好地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信息化的合同管理体系也是一件摆在业主面前当务之急的事情。具体说来,合同管理体系包括合同档案库、合同监督系统、合同分析系统、合同网络系统和索赔管理系统等。例如合同及补充的合同协议甚至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单、工地会议纪要等,实际上都是对合同内容的一种延伸和解释,应该建立技术档案,业主以此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予以调整和修正,实现对合同的订立、履行的动态管理。

3建立集成的合同管理机制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目标具有多元性,同时这些目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得传统的管理手段很难适应现代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要求,现代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需要一种科学的、高效的集成式管理[5]。建立集成的合同管理机制要求业主从项目的全局出发,以工程项目合同为对象,以信息集成为核心,以组织集成为保障,通过对合同签订、履行和完成过程中各种利益、冲突关系的协调以及合同界面的有效整合,保证合同的顺利实施,促进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3.1信息集成是核心信息化是合同管理的趋势。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甚至解除都离不开各种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传递。全面、准确、及时、综合的信息对于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需要管理人员对各种信息及时、有效地整合处理,提高信息的综合利用价值,加快信息的交互与传递,保证信息交换的一致性,促进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顺利进行。

3.2组织集成是保障组织集成主要是对组织中管理主体之间的有效整合。作为合同管理主体的群体一般最好具有共同的理念、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诉求,但具备不同的知识和工作背景,具有不同的性格特性,这样,各管理主体之间能够知识互补、经验互补、技能互补、性格互补,整个组织可以形成一个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通力协作、高效能干的团队。在众多的管理主体中往往有一个更具主导性和引领性的主体,决定各管理主体行为的秩序与工作原则。管理主体的构成一般会伴随着管理任务需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由更高级管理主体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与优化,换言之,综合集成主体的构成是不断变动的。集成后的管理主体的能力不是各管理主体能力的简单之“和”,而是在更高级管理主体主导下凝聚成的新的更强大的能力。

3.3界面集成是手段工程项目合同之间存在着很多界面,合同界面管理的有效性影响着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界面涉及到多个企业的多个参与部门,即使是单个企业,也是至少是两个部门。工程项目合同界面管理是一项涉及企业内外多部门的复杂性、系统性的活动[6]。造成界面障碍的因素多种多样,要实现有效界面管理就需要利用集成的思想来分析、解决,主要应在沟通、交互作用和协调上加以整合。

4结论

全面的合同管理机制、动态的合同管理机制和集成的合同管理机制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建立业主合同管理的优化机制,需要将三种机制有效地结合,实现业主对合同全面的、动态的、集成的管理,保障合同的顺利实施,最终实现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投资三大目标。

参考文献:

[1]焦勃.施工项目的全面合同管理[J].施工企业管理.2002,(10):30-31.

[2]高军等.浅谈施工项目如何实施项目的全面合同管理[J].铁道建筑,2004,(09):87.

[3]项兵.建筑施工的施工合同管理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0,(21):77.

[4]蔡云.在动态管理中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水平[J].决策探索,2007,(02):28-29.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研究篇3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合同属于一种经济型合同,主要是工程承包单位与发包单位为了将预期的工程目标完成而制定的,主要针对工程建设有关的具体内容,规定双方主体将各自所拥有的权利、职责进一步明确。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一项全面而又复杂的的系统性工程,合同管理质量水平的好坏与工程的整体运作以及预期目标能否实现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有必要对合同管理进行一番探讨。本文主要对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论述,其次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问题对策

0引言

建筑工程单位在实际经营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工程承包合同中的要求进行;缺少了建筑合同,那么就无法对工程的后续经营生产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而当双方合同签订之后,建筑单位的一切生产经营计划以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会被纳入到合同的范畴之中。有的建筑企业之所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无法崭露头角,主要是因为其对于建筑合同管理没有充足的认识,在实际中没有将建筑合同管理贯彻落实,最终导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进而面临着经营困境,难以再持续发展下去。任何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较高的生产经营水平与合同管理之间是不可分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对合同管理加以重视。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论述,同时针对问题制定了有效的措施,希望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合同管理水平,以此使其合法权益得到良好的保障。本文主要对当前建筑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论述,其次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旨在为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与借鉴。

1.当前时期,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与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配套

1981年《经济合同法》颁布之后,国务院又制定并了关于《建筑工程设计合同条例》、《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的规定,同时,建设部门也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的规定,以上这些条例规定的颁布,对于规范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后来,从1999年10月1日开始执行《合同法》之后,《经济合同法》被废除,并且与《经济合同法》一同形成的相关规定条例也被废除。由于后来颁布的《合同法》属于一项程序法,因此,在实际中,其无法对建筑工程合同中出现的诸多的违法违纪行为采取有效的监督与处理办法。所以,在《合同法》的一百二十七条中有这样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各自所承担的职责权利范围之内,根据法律以及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利用合同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不良行为,严格监督与处理;对于已经构成了犯罪的,应根据相关法规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在当前实行的法律及行政法规中,除了《刑法》内有明确的对通过合同进行犯罪的实际处罚规定之外,其他的相关法规对于建设工程各个双方主体之间产生合同纠纷,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监督与处理手段。

1.2对合同管理体系及制度建设不够重视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要特别重视合同管理体系以及制度建设方面的内容;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工程建筑单位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合同体系与制度建设具有的重要性,合同管理水平低,甚至还错误的认为合同管理就是一个文档性的管理,对合同决算严重缺乏有力的控制力度,与此同时,合同的归口管理、授权管理以及分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与完善,并且,也没有制定一套明确的合同管理程序,对于合同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1.3合同文本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从当前的施工合同文本中看出,有绝大部分的建筑单位所制定的合同文本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没有明确的将责任进行划分、对工程各个参与者所承担的权利、责任、违约处理方式等都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并且,还有部分施工合同文件中双方商议的约定权利、义务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等性,比如经常强调工程承包方拥有的权利义务,没有制定关于对业主的制约条例,对于违约等相关规定没有详细的描述,同时,还严重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处罚手段。另外,还有的施工合同文件没有制定关于工程保险责任、索赔计算等事项的规定。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受到了传统的计划经济的严重影响,从而使得索赔工作一直得不到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致使其后续的索赔管理无法形成一个有利的依据。

2.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

2.1建立健全完善的工程合同法律法规

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工程合同法律法规,才能够保证建筑市场持续稳定的运行,这是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基础性的依据。在制定法律法规过程中,要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到工程竣工验收全部过程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此将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阶段都纳入到法律法规的范畴之中,这对于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提高工程各个主体法制观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要及时的制定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从而推动建筑市场朝着健康的方向持续不断的发展前进,进而为合同管理营造一个良好氛围的宏观环境。

2.2建立一套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首先,应建立定期工作报送制度;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必须要将该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与未来一周的工作规划递交到合同管理部门,这样合同管理工作人员才能在第一时间里对合同中履行的动态充分的掌握,从而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有效的措施;其次,建立完善的合同交底制度;合同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及时的与工程各个项目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工作,并将合同中的关键性内容一一说明;另外,应建立补充合同制度;对于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关键事项,比如合同价款、标准范围等,必须充分的考虑这些事项的变革实际会对工程的成本、施工进展速度造成多大的影响,双方主体应及时的进行谈判与协商,以此签订一份合同补充协议。

2.3进一步规范施工合同文本

当前,绝大部分的施工合同条款在制定过程中都是在发包方的基础上而建立的,主要明确强调承包方的具体义务、缺乏对业主制约性的条例、没有一套切实有效的惩罚措施;另外,由于当前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管理水平不够规范性,工程实际建设队伍与实际建设规模不相等,从而使得在工程的承包活动中业主经常处于主导地位,为了避免风险,他们向承包方提出了诸多的尖锐的条件并且还具有明显的不等性。那么,为了进一步的将建筑市场的合同管理规范,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并颁布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以此明确工程双方主体所承担责任、权利等内容,与此同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规,进一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在重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同时,我们还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摸索合同管理新方法、技巧,制定有效的措施用于新问题的解决,同时还要督促工程双方主体在实际中要严格执行合同中的条例规定,以此降低建筑市场存在的风险,确保建筑市场的秩序稳定,从而使得建筑工程能够持续良好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幼琴.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7,26(6).

[2]杨伟忠.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浅析[J].建筑经济,2006,(11).

[3]王亚再.加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之浅见[J].经济师,2005,(4).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研究篇4

关键词:施工;合同管理;技术管理

abstract:thisarticleinviewoftheengineeringprojectofthecontractmanagementarecommonproblemsareanalyzedmeasures,andtellsthestoryofthecontractmanagementindomesticandinternationalpracticeofdifferences.oftechnicalmanagementintheroleoftheprojectmanagementwereintroduced,theinfluenceofprojectperformancefortheanalysisoftheconstructioncontractmanagementandtechnicalmanagementofthecontactbriefly.

Keywords:construction;Contractmanagement;technolog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71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合同管理

1.1合同管理的定义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建筑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

1.2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育成熟,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1)加强合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2)合同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加强合同管理是进行有效项目管理的需要。

(3)加强合同管理也是规范各建设主体行为的需要。

(4)加强合同管理是我国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

1.3合同管理的特点

1.3.1合同管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由于合同文件的要求决定项目的合同管理必须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合同的履约过程中,承担施工作业分部或工区应共同履行合同赋予的义务,享受合同赋予的权利,项目部在履约中将承担统一指挥、策划、布署、协调的职能,各作业分部或工区的合同行为必须接受项目部的约束和安排,从而也要求项目挥部在合同的策划中必须从整体利益出发,全面地、系统地站在不同的角度和方位思考问题。

1.3.2合同管理的多样性

合同管理涵盖的内容多,施工合同管理主要包括验工计价、设计变更、工程索赔、保险理赔等内容。验工计价是施工效益的直接体现,贯穿施工全过程,资料繁多,支持材料复杂;设计变更有严格的程序限制,按权限层层审查、批复;工程索赔是对非承包人的过错而造成承包人利益损失的经济和(或)时间的补偿,但要求基础资料完整,理由充分且具有严格的时效性,是一项需要付出大量艰辛劳动的系统工程;工程和雇员保险是一种引入社会机构参与的风险共担的行为,对于承包人来讲,实际上无本经营,但要求必须有极强的保险意识,掌握保险程序、保险技巧和保险范围。

1.4合同管理中常见的若干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大家都能认同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建立和维持良好建筑市场中经济秩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同时它也在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工程工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目前建筑市场相关法规还很不完善,加之一些思想观念及管理体制存在的深层问题,使得建设施工合同执行过程步履艰难。

1.4.1施工合同背离招标文件和投标书内容

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招标文件是建设单位向施工企业发出的订立施工合同的要约,投标文件是施工企业回复建设单位要约中全部条款的承诺,是施工企业向建设单位做出按要约签订施工合同意思的表示。由此看来,招投标文件是签订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有一些业主存在着买方市场优势地位,或者要求附加条款,或者强调施工企业一次包死,不计风险包干费,使最终签订的施工合同与招标文件及投标书出现较大的背离,从而为施工合同的执行带来很大困难。

1.4.2管理措施不配套

施工合同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而当前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规范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系统性;二是涉及施工合同履行的有关法规修改和调整工作滞后。近年来,发包方对优质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工期越来越短,而目前的工期与质量奖罚的具体办法和标准却没有相应的调整和出台,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建筑市场和施工合同管理机制的需要。

1.4.3“口头协议”、“私下合同”屡禁不止

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承包商经常为迎合业主代表或工程监理要求,存在并执行着“口头协议”、“私下合同”。所谓“口头协议”、“私下合同”,是相对于‘正规合同’而言的,在同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中,往往合同与私下协议并存,正式合同用《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双方当事人并不履行,只是用作应付各级管理部门的检查。实际执行是以合同补充条款形式或干脆用君子协定(口头协议),这样把投标产生的中标合同部分或全部,换成违法或违反国家及政府管理规定的内容。

1.5施工合同管理在国内与国际管理中的差异

对合同进行管理,是国际工程承包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国内施工合同形式比较简单,内容比较单一。而国际工程承包合同,一般是按照国际通行的FiDiC条款编制,内容详细而复杂。从FiDiC条款可以看出,里面的很多事项是有利于业主的。

在国内建设中,施工过程如果出现分歧,习惯上通过协商解决或由上级领导裁定。而在国外,承包商和业主只是一种买卖、契约关系,业主对承包商的制约通过合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施工过程如果出现分歧,都通过合同解决,合同成为业主与承包商行为的指南。

1.6改善加强施工合同管理的办法

1.6.1加强对合同的法律认识

通过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力度,通过不断的宣传、学习培训,使合同的承发包双方切实认识到法律是保障施工顺利实施,保护双方合法权利的必备工具,是走向市场经济中科学管理的坦途和桥梁。依法运用施工合同监督、评审等管理手段在施工进程中可以减少或避免施工进度、质量、造价等方面出现的偏差和问题,从根本上避免可能引起的合同矛盾纠纷,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1.6.2推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表述形式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研究篇5

目前,epC企业的会计核算由《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来规范。而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项目则由《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来规范。在一些epC企业借助于工程项目进行技术研发的情况下,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相关费用只能在“研发支出”科目下归集,而非在“工程施工”科目下归集。由此可见,在epC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核算的前提下,如果企业在编制项目成本预算时,将依托项目进行的技术研发投入予以考虑,则“工程施工”归集的项目成本会低于实际的项目成本。反之,如果项目预算尚未考虑技术研发投入成本,则会计核算的项目盈利水平与实际的项目盈利水平将会产生一定差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个问题,可能引发项目绩效考核、报表审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税务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二、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及会计科目改进

对于企业结合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研究开发活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及其讲解中只是明确了企业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相关支出,该支出通过“研发支出”科目进行归集,进一步区分为“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对于税法而言,虽然要求企业进行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中对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予以归类列示,但并未明确要求企业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会计实务中可以在“工程施工-合同成本”下增设“研究开发费用”科目并按照企业的具体研究开发项目进行辅助核算。同时,为了便于税务管理和规范企业核算,在“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研究开发费用”科目下按照设计费用、材料动力费、人工费、折旧费及租赁费、无形资产摊销费、试验试制费、委托开发费用、评审论证费和其他费用等科目进行核算。同时,在“管理费用”科目中也设置“研究开发费用”二级明细科目。在“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用”下也增设“设计费用”等九个三级明细进行归集。通过这些明细科目的设置,可以保证研究开发项目费用归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会计期末,企业应组织相关人员综合判断企业进行的研究开发费用属于费用化或资本化。对于研究阶段的全部支出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由“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研究开发费用”等明细科目转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同时再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相关余额转入“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用”中的相应科目;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资本化,由“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研究开发费用”转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同时,再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的科目余额转入“无形资产”科目中。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最终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通过“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归集后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当工程项目结束时,最终冲销“工程施工”与“工程结算”,会因“工程施工”中研发支出的转出而增加毛利,增加的毛利为此项目进行科研开发而发生的成本,并非项目真正形成的毛利。

在应用完工百分比法时,如果企业是根据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确定完工进度的,那么在具体计算完工百分比时,企业也应将“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研究开发费用”归集的金额考虑进来。这样,才能比较准确的计算工程项目的完工进度。否则,如果不予考虑该部分研究开发费用,则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毛利确认都将会受到影响。

[例]某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epC总承包企业于2010年7月承建一冶金工程项目,合同总额为5680万元(含增值税)。其中设计部分合同额为500万元;土建安装部分合同额为500万元,材料设备部分合同额为4680万元。合同预算总成本为4000万元。该企业经董事会批准通过该项目攻克某项技术难题,预计总投入为500万元。该研究开发项目立项后已报国家科技主管部门核准并备案,符合研发支出费用化的条件。该冶金工程项目截至2010年12月31日,累计实际发生各项成本2000万元。其中,研究开发项目发生的相关成本为:设计费用50万元,尚未支付;直接参与研究与开发的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等100万元;领用原材料10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相关费用50万元。则相关会计分录为(单位:万元):

(1)研究开发支出业务发生时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研发支出-设计费

50

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研发支出-人工费

100

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研发支出-材料动力费

100

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研发支出-其他费用

50

贷:应付账款

50

应付职工薪酬

100

原材料

100

银行存款

50

(2)2010年12月31日,结转研究开发费用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设计费

50

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人工费

100

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材料动力费

100

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其他费用

50

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研发支出-设计费

50

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研发支出-人工费

100

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研发支出-材料动力费100

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研发支出-其他费用

50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建造合同准则,只有在工程全部完工时,才将"26程施工”科目的余额与“工程结算”的余额对冲。此笔分录将导致项目完工时“工程施工”的余额小于“工程结算”的余额。考虑到本分录结转后将影响到企业当期的利润。故此,对于工程项目当期完工的项目,该差额可以用“本年利润”代替;而对于跨年度完工的项目,以前年度结转的研发支出可以用“期初未分配利润”代替,当期结转的研发支出成本依旧用“本年利润”科目代替。这样,可以保证“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两个科目余额的全部对冲。这样对冲只是为了做账的需要,并不需要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编制报表前,将“研发支出”结转至“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用

30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设计费

50

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人工费

100

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材料动力费

100

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其他费用

50

(3)计算完工进度并确认当期收入

完工进度=当期实际发生的成本/合同预计总成本×100%=2000÷4000×100%=50%

当期应确认收入=(500+500+4680÷1.17)×50%=2500(万元)

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4000×50%=2000(万元)

当期确认的合同毛利=2500-2000=50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500

如果不考虑研究开发费用的支出,完工进度为:42.5%(1700÷4000×100)。同时,当期应确认的收入也将变更为:1700万元[(500+500+4680/1.17)×42.5%];合同费用则变更为:1700万元(4000×

42.5%);当期应确认的合同毛利则为零。可见,两者对当期建造合同收入的影响金额为800万元(2500-1700),对项目的毛利以及项目部的业绩考核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从企业整体角度而言,如果该企业当期已经与业主全部结算工程项目完工部分,则并不影响企业当期的利润总额。另外,通过“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研究开发费用”和“研发支出”的结转,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过程,既便于企业进行税务管理也利于税务机关进行稽核。

三、epC总承包企业研发费用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在企业具体应用上述思路对研究开发费用进行会计核算和税务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税务管理思想,合理进行税务筹划在实务中,企业为了获得并保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一定会积极开展某些研究开发活动。这些科技创新活动也会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并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盈利水平。同时,企业通过开展研究开发活动,还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措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做好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理顺研究开发流程在epC企业(尤其是实施了eRp项目的企业)实际操作研究开发项目时,一定要在工程项目预算编制阶段针对研究开发项目制定明确的财务预算,以便在后续环节中正确、及时归集研究开发项目成本做好预算基础。否则,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企业在具体操作中就缺乏依据,也存在虚报研究开发项目骗取国家税收政策优惠的嫌疑。另外,研究开发项目预算的编制也有利于项目的进度监控和总结考核。在epC项目进行中,企业的相关部门应明确区分研究开发项目与工程其他成本,在填列相关支出单据时,要明确列明研究开发项目,以有效保证研究开发项目的归集。

(三)做好研发支出的相关工作,正确归集研发成本项目研发支出的核算重点是研发支出的归集,而研发支出的归集难点是确定某笔支出是否是研发支出。所以项目管理的相应部门要配合财务做好研发费用的归集工作。设计部门要区分设计研发费支出,材料部门要区用于研发的材料与动力费支出,人力资源部门要区分研发人员的工资与附加费支出,资产管理部门要区分用于研发设备的折旧费或研发设备租赁费支出等,交由财务部门及时入账,正确归集。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研究篇6

【关键词】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科研管理

1.引言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

科研项目管理是科研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项目的管理方法和理论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科研项目管理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着更先进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就是一种新型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本文就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加以论述和探讨。

2.立项审批阶段

科研项目管理的第一个阶段就是科研项目的立项审批阶段。此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即组织和评审项目建议书、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和签订项目合同或委托书。

一般科研项目的立项程序为:先由研究单位组织评审本单位提出的重大科研项目建议,然后进行仔细筛选;对通过评审和可行性论证的项目进行确定项目立项;最后由项目主持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签订合同。

科研项目评审的主要原则和标准:一般来说,评审选择科研项目时要遵循创新性、可行性、可用性、合理性等原则。在具体的评选中应掌握的主要标准是:科研项目是否得当,所选课题是否有针对性,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等等。

当然,我国目前在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科研项目创新性不足;研究基础薄弱,前期研究积累不足和研究条件欠缺;项目组成员结构不合理,研究量有待加强;现在的科研体制与机制制约科研项目申报质量的提高等等。

3.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

科研项目的研发实施阶段,主要是指科研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直至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阶段。此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的重点和核心。这一阶段包括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控制2个方面。项目中标后,项目负责人就要按照项目任务书确定的时间、步骤、技术路线等内容组织实施。此阶段,科研院所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繁多,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提供课题任务书或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对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对所依托的项目或子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对其一切经费开支进行监督,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审批大型仪器设备支出、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等。二是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于监督检查机制,了解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科研项目研发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成本和进度达到最优化,同时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风险而采取各种措施。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控制最主要的要素,同时也是科研项目目标考核的基本要素和过程控制管理的重点。以下分别就这三方面的内容在科研项目中如何管理加以论述。

3.1科研项目的质量管理

我们知道:科研质量管理泛指对科研活动或过程(也包括组织、体系、人、产品及其组合)所进行的质量管理。以科研项目为例,其全面质量管理(或称综合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对项目研究和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研究方案制订、实验监测、数据处理、成果汇总等)的质量控制,对项目各动态要求(如研究与管理信息人员配备、经费使用、器材设施等)的质量控制,即对研究与管理全系统、全过程的动态质量控制过程。

科研项目是非程序化的创造性劳动,其管理过程是在一般项目管理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科研项目的特点,以管理过程为基础进行质量控制。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科研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质量水平。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项目工作质量的管理,其二是项目产生物的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工具有“全面质量管理法”,“质量统计技术法”,“质量管理(QC)小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法”。无论选择何种管理方法,都应结合科研项目的特征。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的质量目标很难完全用量化的方法控制,只能是定性和定量方法的结合,在科研项目的计划中对项目的质量计划往往也是作部分量化,大多是规范性的要求。

3.2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

科研项目的时间管理,是指在项目范围确定后,为实行项目的目标、形成项目产出物和完成项目范围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工作而开展的一种管理活动。科研项目时间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估算整个项目的工期;制定项目工期计划;对项目活动顺序、项目活动工期和项目活动所需资源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制定工期进度计划。

不同的时间管理内容所应用的时间管理方法也有所不同。通常计划安排和描述项目活动顺序的主要方法有:顺序图法(pDm)和箭线图法(aDm)。项目活动工期估算的主要方法有专家评估法、类比法、模拟法等。目前科研项目通常是按合同方式进行管理的,多数是宏观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种种原因造成项目不能按时完成而延期,甚至撤项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科研项目计划的质量和严肃性,因此有必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制定科研项目的计划进度,就可以应用项目实际管理的关键路线(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方法。

3.3科研项目中的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是指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开展的各种项目活动中,所消耗资源而形成的各种费用的总体。项目成本管理,是为保障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项目预算而开展的项目资源计划、项目成本估算、项目预算编制和项目预算。

控制等方面的管理。现代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比较科学和客观反映项目成本规律的方法有三种:全过程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全生命周期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和全面项目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目前我国政府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投入虽不断加大,但是科研经费紧张、科研经费使用不当等一直都是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最少的投入得到最有效的产生,也是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问题。利用项目成本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对科研项目进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及时检查跟踪与预算有偏差的费用,会缓解政府资源紧张,防止经费滥用,减少不必要开支,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率,增强政府对科研事业的管理能力。

4.总结评价阶段

4.1评价的内容

对科研项目的总结评价,就是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性的绩效评价。

4.2评价的方法

对科研项目的评价,现在国际上通行两个基本的评价方法: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和专家定性判断方法。由于科学研究的“质量”这个概念非常复杂,计量指标只能表达其可见的某些方面。因此,评价时需结合使用两种方法。

目前,用于评价研究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可细分为:同行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模糊聚类分析、层次分析法、文献计量法等。目前,国际上运用最广泛的是同行评议及科学计量方法。

4.3评价的一般程序

一般情况下,可以把评价的整个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评价的总体设计和规划阶段;评价实施阶段;评价结果利用。

4.4评价的原则

为了保证评价目标的实现,科研项目评价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独立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靠性原则,俭省性原则等。

5.科研项目的课题管理

科研项目实行课题项目组长(主持人)负责制。各课题组成员可以交叉。跨项目组的科研课题,采取双向选择,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全面负责,具有管理权。全面负责课题的进度、经费、人员调配、物资领取、课题奖金和绩效奖励分配等项工作,按课题进度完成各项任务并接受研究所办公室的检查考核。结合学院工作开展的课题,课题负责人的工作应取得学院领导同意。

研究所办公室每年对课题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课题组应按时将阶段性小结和评价及工作进程等情况上报研究所办公室,每两个月(双月月底)至少有一小结。

科研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组成员、进度计划及经费预算一经确定,课题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或修改,如遇特殊情况需上报研究所领导审批,并交研究所办公室备案。研究工作中形成的所有资料不得短缺,不得据为已有。未经许可,不得随意摘抄和发表。

实验记录应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科研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名称、方案、人员、时间、材料、环境、方法、具体的实验步骤、过程、结果等,并应准确记录观察指标的数据变化。每项实验结束后,应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有文字小结。

实验研究人员调离工作,应将全部实验记录资料、归档材料、文献卡片等全部上项目组,项目组组长签字后,方可办理调离手续。记录实验设计、操作过程、研究内容、实验结果和数据的记录本、其它记录资料以及相关材料,属于研究所所有,各课题组使用。研究人员在离开研究所时,为方便今后的研究工作,经研究所同意可以复印这些资料。

研究工作全部结束后,由负责人撰写总结报告及有关论文,并将结题报告上报研究所办公室。负责人负责将所有项目相关资料整理上交研究所办公室归档。

因客观原因,不能完成科研课题者,课题负责人要写出拖延理由,上交研究所办公室,论证后做如下处理:1)有继续研究价值的项目,在下一年度必须完成。2)无继续研究价值的项目,由负责人写出终止原因报告,经批准后,负责人应做好技术资料的清理、归档和仪器试剂的清点移交工作,剩余经费收回。未做好善后工作的不能接受研究所的新课题。3)对无正当理由不按计划完成课题者,课题负责人将没有资格再承担研究所任何课题。

6.成果管理和档案管理

6.1成果管理

科技成果是指在实验或理论上有创造性,有一定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器材、新药物、新理论、新认识等等。凡在科技工作中取得的具备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符合科技成果范围,均应按国家、省、市成果登记办法进行登记,否则不允许申报成果奖。申报前应将相关资料报研究所办公室,并通过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初审。凡申报国家科技成果奖或省、市科技成果奖的成果,按国家、省、市有关条例准备相关资料、填写各种申报表、鉴定书,并提前查新检索。参加鉴定的课题,由课题负责人向鉴定委员会做成果报告,备齐申报材料。通过鉴定的课题,按规定上报、登记并存档。

6.2档案归档

科技档案由课题负责人按时立卷归档,与外单位协作的,由主办单位保存。获奖的科研课题,公布获奖等级后三个月内,整理立卷后移交研究所办公室,获奖证书复印件提交备案。科技档案归档的文件资料,包括审批文件、任务书、委托书、开题报告书、设计方案、协议书、合同书;实验研究调查、分析、试制、测试、观测和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和数据,论文清单、成果申报材料、审批材料、成果奖励文件、成果推广使用证明材料、发明证书、奖励、经费收、支结算等。课题获得成果奖励后,课题负责人应先将所有资料立卷归档,方可领取成果奖金。

7.结束语

科学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科研能力是各国非常重视的一个大问题。科学研究是一项高度复杂并具有极大风险性的工作。如何能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也就是科研项目管理者和具体科研人员十分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张国良,陈宏民.国家高技术研发计划评估体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1).

[2]孔刚,王萍,张弘.科研质量管理及其特点[J].软科学,2001.

[3]周兴明等.科学研究的质量概念与科学基金项目的质量管理[J].科研管理,1998.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研究篇7

关键词:电力工程;可行性研究;重要性;管理措施

一、引言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电力事业做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需求量日益增长,电力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可行性研究变得越发重要。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生命,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投资效益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二、电力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性

第一,保障电力工程项目的合理性。电力工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繁琐性,其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涵盖的范围较广,研究内容比较复杂。对于这种情况,电力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实施可行性研究,通过制定切合实际的有效措施,可以保障电力工程项目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提高工作绩效。第二,加强了员工之间的配合。电力工程项目由于自身的实际需要,对项目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可行性研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为项目决策提供有力依据。管理者在进行项目决策的过程中主要依据就是可行性研究结果。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全面而充分的展现出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的数据和信息,这充分体现了可行性研究对于工程项目决策的重要程度。合理的实施可行性研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投资的准确性,降低经济损失,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进电力项目的管理工作。第四,为项目投资提供有力依据。在对整个工程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这是项目建设单位统筹建设资金或融资的重要依据。建设单位如果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必须要出具相关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相关部门审核确认项目的可行性之后,才会批准建设单位资金的申请。第五,为项目设计提供有力依据。在施工之前的项目设计阶段,必须要依靠可行性研究才能设计出项目的整体施工程序,其中包括详细的项目建设规模与方式、建设方案、建设的工艺流程、资金的估算及经济效益的审核。由此可见,可行性研究报告是进行项目设计的重要依据。

三、电力工程可行性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对于可行性研究的重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对于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缺乏一定的重视,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颇,只注重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将精力集中在了设计上,缺乏对长远发展的考虑。更多的人认为,可行性研究工作只包括资金投放和项目审批,与设计者没有丝毫关系,导致设计工作者对于可行性研究缺乏正确的认识,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开展,以至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第二,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由于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上欠缺力度,因此在后期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够完善、工作计划不够合理、施工设计方案不够科学等。导致可行性研究的积极作用并未充分展现出来,设计者对可行性研究不深入,设计时可能会存在不符合实际的情况。第三,缺乏对可行性研究估算的重视。电力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因此,在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投资预算,可行性研究也是投资预算工作的内容之一。在我国,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都忽视了预算成本估算问题,只注重设计的技术方案,导致工程造价工作失去了现实意义。

四、电力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具体实施

第一,合理进行项目的选址规划。各项目单位应依据各地区资源状况、电力市场和电网网架情况,遵循电力建设的客观规律,积极开发新的火电电源点。必要时,可由集团公司与省级政府或分子公司与项目所在地政府签订项目开发合作协议,合作协议的提出与签订应符合集团公司有关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第二,设计合理的可行性研究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可行性研究方案,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投资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损失。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必须要综合多方面因素,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保证可行性研究方案的通用性和完整性,使其可以应用在更多工作的可行性研究上,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从根本上确保电力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效果。其一,依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意见及项目特点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国家认可的咨询机构审查,取得审查意见。其二,落实建厂条件,优化设计方案,完成项目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土地预审、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接入系统、节能评估等专题报告的编制及审查,取得有效的支持性文件。其三,合理确定项目边界条件和技术经济指标,科学分析论证项目投资效益。其四,确定投资方及融资方案,取得投资协议及商业银行的贷款正式承诺文件。其五,组建项目公司或项目法人筹建机构。组建方案须经上级公司批复。第三,电力企业对于项目前期工作应实行分级管理。集团公司制定集团系统年度火电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确定年度工作完成目标;各分子公司负责本单位的火电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制定前期工作计划上报集团公司审定批复;项目单位负责具体前期工作,按批复的前期工作计划落实前期工作责任和目标。第四,加强电力前期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由于电力前期工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因此必须要实施可行性研究。电力企业管理层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前期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教育培训,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端正工作态度,充分发挥自身的岗位职能作用。第五,制定可行性研究工作设计变更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研究工作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一旦出现设计变更问题,必须要严格遵守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对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同时做好设计变更后的相关工作,其中包括投资估算以及新工作方案设计等,尽可能减少设计变更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通常情况下,电力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出现方案变更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工程工作量,因此,要慎重对待设计方案的更改和完善,避免造成大的不良影响。

五、结束语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研究篇8

关键词:科研项目;计划管理;弹性机制;梯度管理

一、引言

科技领先是国家经济领先的先决条件。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做好科技工作是快速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各科研院所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都得到了迅速增长。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使科研项目按照计划有力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果,需要对科研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计划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手段。

二、项目计划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往往采用“项目”的形式。而计划是实现工作目标的支持系统,在项目管理中,计划提供了实现项目目标的系统的线路图,将项目战略层面的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在制定项目计划的过程中,需首先分析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判断现有的技术水平,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分析拥有的资源(人、机、料、法、环等),提出在项目周期内各层级的目标及实现的关键措施,并合理地预测、干预风险,最终实现项目目标。项目通过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将有限的时间和资源聚焦在项目进行的关键环节,降低管理的风险和复杂程度,实现管理过程的协调和优化。可以将项目承担者的责任落到实处,使项目实施人员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和方法。可以对项目的完成进展情况进行有效的反馈和追踪,对完成情况进行有依据的考核。

三、国内科研院所项目计划管理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科技和创新的重视和加大投入,科研院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呈现两个特点:一是项目规模提升,研究内容的难度和复杂性增加;二是项目数量增加,形成了多项目并行、多任务交叉的情况。这种趋势下的项目计划管理过程也变得非常复杂。科研项目都要经历论证、方案、研制、评审、验收等一系列的管理过程,其研究过程有其不确定的特殊性,其计划管理方式也有别于一般的生产线管理,从制定计划、实施到考核都具有自身的特点。随着项目规模扩大,科研项目的计划管理也不仅限于单维度的研究工作进度管理,还必须伴随着过程中的经费、资源、成果等相关管理过程,形成覆盖全角度的项目管理框架。对于科研院所承担的多项目群,各项目类型、成熟度要求和经费规模迥异,如果平等对待,不采取分层分类的方法,必然导致计划任务冗繁,管理无法落到实处。另外,各项目研究过程都涉及单位人员、经费和物资配备之间的协调关系。如果没有合理的计划安排和管理调配,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必然出现共享上的冲突,可能导致有些项目研究的进度滞后、研究过程出现偏差、项目之间共用物资的紧缺或浪费等一系列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的情况发生。

四、科研项目计划管理方法的一些探讨

(一)建立适度的弹性计划管理机制

当前各科研院所一般按照项目的研制周期,在项目立项后进行方案评审时,提交项目按照年度为节点的研究工作进度表,这个进度会落实在项目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或任务书中,成为客户及上级管理部门考核项目过程的依据。科研项目有别于生产任务,其过程带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成分。创新带有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进行科研项目的企业必须做好风险分析和承担风险的准备。特别是一些偏重探索的科研项目,由于前期技术积累的不足,其研究过程常需要很大的创造性,进行数轮的反复迭代,调整方案,其过程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非线性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所制定的计划仅依据时间进度和里程碑节点的单一维度,缺乏必要的弹性,往往会与项目研究过程的实际运行产生矛盾,导致计划成为一纸空文甚至实际阻碍实际工作。科研项目的计划管理要形成一定的弹性机制。弹性计划管理要求在计划制定和执行中具有更大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在项目的方案论证阶段,基于同方向同类型项目的研究经验和客观条件,对科研工作可能产生的反复性风险充分预测,计算试验工作的迭代周期,为其提供充足的时间储备,提高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在开展项目的阶段计划划分时,考虑滚动计划方法,采用“近细远粗”的原则。最近的一期计划为实施计划,后面的各期计划为预测计划。对于一个五年周期的项目,在项目立项时制定研究工作最后一年的月度计划意义不大。近期的实施计划应尽量明确细致,以可能的最短时间段为单位,比如以周甚至日为单位,落实工作内容。预测计划则以月或半年为单位即可,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预测计划逐步转化为实施计划。科研项目的工作量和时间以及研究工作的条目并不线性相关,例如一个科研项目有10项研究内容,但是前三项研究内容的涉及项目的关键技术,需要用项目70%的时间和资源去攻关和突破。对于项目执行情况的考核,就不能采用简单的“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方式,而是在计划制定时将项目关键考核点设定在70%的位置,综合考量项目实际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对项目进展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实行分层分类的梯度计划管理方法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和强调,科研院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也整体呈现出多渠道、多类型的特点。各个渠道、各种类型科研项目的针对目标和管理要求迥异。对于科研计划管理部门,以同一计划管理方式对所有项目进行管理,不但工作量巨大,且抓不住重点,易形成管理的盲点和误区。因此,对项目的分层分类的梯度管理很有必要。对项目分类的依据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项目来源,一般包括国家、省部、地方、与企业、高校合作;项目性质,一般包括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经费规模:一般分重大、重点、一般类。在制定项目计划时,要将以上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首先,计划的制定要根据项目来源,以满足不同上级/客户的输入为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基于研究院所定位的不同,项目性质相对重要、经费规模大的项目,应对计划进行多级分解。例如:一级计划面向单位管理层,考虑项目的总体阶段,以项目里程碑节点为标志。二级计划基于一级计划,面向项目组,将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内容。三级计划面向操作现场,将工作内容分解到执行工序。计划分级层次不宜过多,每一层级应有明确的监督者和执行者,实现全局把控、利于协调、执行有据的目的。对于经费规模小、周期短、且探索性强的项目,则不宜过度分解,使用里程碑一级计划考核往往也可以满足要求。针对不同对象的差异化计划管理,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将更多的管理资源聚焦对单位发展有长远和重要意义的项目。

(三)形成自动对接的项目计划管理框架

目前国内的科研院所多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单位基于项目完成情况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考核。项目负责人的收入及岗位晋升与科研任务承担和完成情况直接相关。因此项目负责人会为自己的项目团队争取最大范围的资源来确保项目的实施,这一需求往往与单位有限的资源条件形成矛盾。项目计划管理不应仅局限于项目研究内容的管理,应当将项目研究所需的人员、设备、材料等多方面资源进行统筹考虑,在计划中设置全面的接口,与单位的其它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对接,共同形成计划框架,把复杂的项目群有机地组织起来,保证单位一阶段承担的各项目均能实现任务目标。计划部门应通过质量体系文件等将计划形成机制,减少协调工作对项目负责人自身能动性的依赖,帮助计划工作的自主运转。在项目计划制定阶段,由人员调度、物资管理、设备管理、经费管理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和审核。在项目开始运行阶段,由计划部门根据项目任务书或合同要求,将项目人员、物资、设备、经费需求推送至各归口管理部门,由其分别制定独立的单类计划。再由项目计划管理部门收集统筹各单类计划,形成针对项目群的计划群。由于各类资源的主管权利掌握在各归口部门,计划群建立过程中已基本预测和解决了各类资源内部的矛盾。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各归口部门的单类计划将分别独立运行,计划部门负责随时协调各类资源间的需求和变化。

(四)开展项目全周期的经费计划管理

随着政府对科研项目经费投入的加大,科研项目经费计划已成为项目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已从立法层面对项目的经费管理提出了要求,2008年7月1日开始实行的《科学技术进步法》第六十一条明文规定“审计机关、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对财政性科学技术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国家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要求不断加严,将严格的项目审计作为项目验收的前提。如何做好经费计划,管好用好项目经费,是项目计划管理的重要环节。项目经费预算是项目经费使用计划的第一步,一般在论证阶段开始编制,在项目实施方案评审阶段进行确定和批复。预算是项目经费审计的依据。科研项目负责人虽然擅长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但一般对财务制度和要求并不熟悉。因此要获得规范、合理的预算,需要形成在论证阶段由项目计划管理部门牵头,单位价格管理或财务部门参加,与项目组一起编制预算的机制,使预算符合国家各项财经政策、财务规章制度以及项目实际研究工作的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以审计要求为准绳,开展项目经费使用计划的制定和管控。当前科研项目的经费都是一个复杂的数据群,各个科研院所已逐步利用高效的经费管理软件来进行经费计划的管理。不论何种类型的管理软件和手段,都应以实现以下功能为基本目标:依据批复的经费预算,逐笔审批经费的使用计划、记录经费的执行过程、统计分析经费的使用结果。对于国家财政类的项目,由于各阶段对经费执行率有明确的要求,应当在经费计划中强调经费的执行率目标,明确地将经费计划分解到每一笔支出明细、完成时间、执行操作人。可借助软件功能将这些信息形成看板,有利于计划管理部门对经费的执行情况进行预警和责任落实。

五、结论

当下我国科研与创新工作不断得到重视,科研院所项目管理的实际现状也随之变化,新问题持续涌现。实现有效的计划管理需要不断思考和完善具体策略与方法,以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在计划管理中建立适度的弹性机制、分层分类、形成全面框架并重视经费管理,可使计划管理过程有活力、可操作、无盲点,有助于计划管理成为科研项目实现预期目标,取得丰富成果的重要保障与推力。

参考文献:

[1]刘东,杜占元.课题制:我国研究与开发组织管理模式的重要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6)

[2]笛德.本珊特.帕维特.创新管理———技术变革、市场变革和组织变革的整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研究篇9

1.1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化平台建设的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城市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日趋复杂化,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不仅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还要保证工程质量,体现施工企业的优良服务,如此庞杂的项目想要全方位的做好各项工作,就需要工程项目管理向着更加高效精确的方向发展。信息沟通的程度决定了工程项目管理的高度,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信息是庞杂巨大的,不仅数量多,类型多样,而且信息之间的交换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此一来,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所以为了建设更加高效快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就需要施工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政府有关部门也开始重视项目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该项目的资金投入比例也逐年增加。政府的指导作用促进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到项目管理平台的研究中。

1.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化平台建设的研究意义

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当今建筑行业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提高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后,工作效率较之前的传统管理模式有了明显的提高。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根本就是构建一个合理有序的信息网络,使项目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通过这个信息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和日常管理[2]。有些建筑行业的佼佼者,已经开发了适应本企业的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1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思路

该课题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参考一些现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已有的理论基础,分析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具体分类,最终构建项目信息管理的集成网络。研究伊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就是大量查阅国内外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对不同层次种类的信息分门别类,设计出科学系统的整体框架。对信息化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最后根据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设计最科学有效的工程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则是验证理论的有效途径,对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不断改进,以期构建更加合理适用的信息管理系统。

2.2建筑工程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方法

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与效果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除此之外,每个研究阶段都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在理论研究阶段,采用最多的就是文献分析方法,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与理论基础。在项目集成框架构建阶段,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方法论。在最后实际开发验证阶段,则是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对项目管理软件的安装和实际应用、项目共享效果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完善。

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3.1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参考“需求指引、技术推动”的指导原则,从建筑施工的实际需求出发,对系统的整体性、交互性、可操作性等进行实际的设计规划。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就要求设计者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各个管理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方式,全程控制工程管理的各个子项目。交互性是指人机交互的程度,用户能否从信息系统中获取需要的信息,以及系统能否对用户的信息及时反馈就是系统交互性的判定标准。对于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原则就是指信息系统能否及时应对施工过程的不断变化并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促进突发问题的解决和管理的科学性。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主要方式就是用户界面,所以用户界面的设计是否简单易操作,是否符合用户的差异性标准就是信息系统的主要评价因素。用户界面一般需要包括信息的输入控制、多窗口协同控制等功能。在进行界面设计时考虑到用户的实际体验,就要避免界面的杂乱无序,种类太过繁多等问题,种类太多不仅会增加用户的信息处理负担,还会由于信息处理太过频繁而导致错误频率增加。最后,考虑到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还要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交互界面,达到项目管理方式的个体差异性。

3.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包括了业主项目管理系统、采购系统、工程监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各个子系统。下面以采购系统为例进行实际分析。采购部门主管在接到新的采购任务之后,将具体的采购任务分配到各个采购业务员。采购业务员在分析采购任务是否可以直接执行后,对可以直接采购的任务,直接进入采购流程。根据不同的采购方式应当进入不同的采购流程,如果是招标方式的设备采购,就应当指示招标业务员来执行具体的招标工作,最后才能进入采购合同签订流程。询报价类的设备采购与招标采购流程不同,它需要按照询报价标准业务的具体流程进行。这些采购项目进行过程中,系统会自动生成计划费用和实际费用的对比图以及实际执行进度,这为采购人员及时管理采购流程提供了详细的依据。

4结语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研究篇10

关键词:风险管理;项目管理;电力工程;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为缓解电力紧张局面而投资建设的电力工程项目日益增多,且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功能也日趋复杂,电力工程项目在费用、工期、功能和运行效益等诸多方面承受的风险也在不断的加大。同时,由于电力工程项目存在实施过程的渐进性、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风险形式的多样性等因素,掌握和实施多种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预防处理办法就显得尤为必要。基于此,从国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入手,分析了多种应用于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办法。

1国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现状

风险管理理论自中国20世纪80年代引入以来,我国有关风险分析、风险决策的论著已经有一些,但是讨论工程项目风险的著作并不多,讨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则更少,且这些研究着重于工程项目进度、费用的控制。钱学森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倡导科学管理,并把计划协调技术应用于我国国防建设的重要工程项目中,取得了冷人满意的结果。从开发的软件和应用方面来看,各大高校的管理学院、计算机研究所以及各类程序开发公司如北京梦龙科技开发公司、大连同洲电脑有限公司等都对工程项目管理的进度开发过一些软件,但主要是采用计划协调技术而没有针对工程项目风险。工程项目风险分析在我国也曾经应用于实践,如二滩电力工程、三峡工程、上海地铁建筑工程项目、大亚湾核电站工程项目等。在大型电力项目管理中也显示了广阔的前景。从国外相关研究发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目前处于实务应用阶段,我国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国的工程项目经理针对工程项目风险问题进行对策研究,针对现实工程项目风险问题,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并不断的拓宽应用范围。

2应用于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

结合电力工程项目特点,笔者认为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对风险进行计划、识别、评价、量化、处理、监控的过程,而其中主要的过程是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价,因此,本文主要研究风险识别和评价阶段的风险管理实施办法。

2.1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识别阶段实施办法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目前,国内对工程项目的识别方法主要有两种流派,一种是基于一般风险管理理论的电力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方法,主要有集体思考法、专家调查法、情景分析法、风险调查法、风险列举法、财务报表分析法、现场检查法等;另一种是在一般风险管理理论基础上结合了现代工程项目相关理论的风险识别办法,他们将工程项目风险识别分为两类:一类是从顶到底的方法;另一类是从底到顶的方法。在从底到顶的方法中,主要有财务报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问卷和调查表法、情景构造法、影响图法五种。从顶到底的方法中,主要有案例法和底线法两种。

笔者考虑到上述第二种方法是结合了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的风险识别办法,因此笔者更侧重于在实际项目的风险管理上采用第二种方法。但要注意到,所有的风险识别方法都依赖于历史信息和所涉及人员的任何类似的预先经验。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不管选择何种方法它都应该是一个团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但因为个人的经验毕竟有限,如果风险识别人员的经验不足,则他所得的风险识别结论可能会变得极端化。同时,在两种办法的选择上,需要识别者即管理者在一开始就能够详尽周密的考虑各种风险,进而进行全面的风险提前评估与识别。从风险识别的时间周期来看,因为整个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各种风险在施工的前期、中期、后期乃至验收使用阶段都可能发生,因而电力工程项目是一项持续性、制度性的工作,这就需要风险管理者从电力工程项目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开始进行识别工作,并制定风险管理相应的制度和要求细则,实现对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规范化管理。

2.2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评价阶段实施办法

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将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纳入项目管理的范畴,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已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大多的工程项目统计资料不充分,大量原始数据无法全部得到,且由于影响工程项目风险的因素繁多且各因素具有模糊性和难以完全定量性,因此国际上目前尚未建立完整的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体系,本文主要对该阶段的评价方法进行研究。

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有学者通过了解风险管理在国内外发展情况,并借鉴以往理论研究的成果以及归纳实践应用案例,总结了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评分法,层次分析法(aHp),概率分析方法(随机型风险估计方法),monteCarlo模拟法,计划评审技术(peRt),风险评审技术(VeRt),主观概率法,效用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故障树分析法(Fta),概率树法、外推法,等风险图法,决策树法,模糊分析方法,影响图分析法等。由于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和风险识别一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多方位的混合使用,因此笔者更赞成使用另外一种的更加简单但也不失准确的风险评价分类方法,即:自我评价法和标杆评价法。

工程项目风险自我评价法是将工程项目实际风险与项目目标风险进行比较后,再对工程项目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价。该方法计算出工程项目风险的水平值越高说明工程项目风险性越高,具体分为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工程项目风险标杆评价法是将工程项目实际风险与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比较来评价工程项目的相对风险水平。由于工程项目风险自我评价的主观随意性较大,而与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比较得到相对的风险评价,能客观地反映工程项目风险水平和工程项目在市场中所处的竞争地位。

3结束语

一方面,电力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种风险要素模糊多变,对其风险管理的各个实施阶段所涉方法多样,同时风险管理理论的各个管理阶段互相交叉变化。另一方面,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的缺失等因素都为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但由于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管理过程,随着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的努力,电力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一定有着很广阔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兴华.二滩业主项目风险管理实践与保险在二滩工程中的应用[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