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04:54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篇1

关键词:中学生;信息技术;信息质量

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世界已进入高度信息化时期。信息技术教育事业获得的成就是非凡的。纵观全球信息化教育,都是在教育国家所有的人,还有对人类的社会进步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教育水平和一些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学校又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的现状与南方学校形成鲜明对比,较为落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不言自明的。

一、当前形势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近年来,我们甘肃省的政治、教育、经济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缩小。但要让信息技术教育很好地发展起来,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等也有很多的缺点和问题。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即使我们的教师非常专业、师资质量标准也达标,但在信息化教育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个整体活动,涉及软件和硬件。我们大部分教师信息知识、技能差,只会简单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当然,也有做得好的,但只是一小部分,没有在真正的教育信息化中发挥作用。除了我们熟悉的几种常见的媒体工具,如电视、录音机、手机等之外,信息化设备高度集中的电脑不能让学生使用,甚至一些农村学生在现实中对电脑从未谋面,很少使用。

2.谈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欠缺的问题,这与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多媒体设备,每个城市学校还配置了至少一个多媒体教室,每个学生在一周有两三次的学习机会。但是其他学校配备的就很少,除了初中和九年制学校的一部分,以及中心小学,其他学校就基本没有任何信息技术教育设备了。实现信息化的信息平台,我们最大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总之,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能力非常缺乏,对实现校园信息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阻力。这一切问题的发生是因为我们经济落后,没有足够的钱来改善信息服务平台。为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我们必须集思广益,多管齐下,健康、快速、全面、可持续发展,具体过程应该掌握规律和有创造力地遵循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律。

二、如何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提高认识,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学认为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是自发的,是任何领域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任何教育的开展,如果没有足够的思考和理解,不能理解它的重要性,是不可能获得理想结果的。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是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使用班会,解释学生对信息技术思想上的不理解,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教育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足够的意识形态的理解,足够的心理准备,还有全面了解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性等等。

2.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教师全面组织学习国家信息技术教育政策,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用新理论、理念武装大脑,来引导他们的业务发展方向。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教育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有一个全面把握教育政策、法规和其他有关规定的度量。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便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他们需要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让信息技术成为信息生活的得力助手。3.增加投资,整合教育资源。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的投资逐年增加。我们应该借此机会充分和合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结合事实分配资金购买设备,赶上设备使用地区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机会,取消、合并一些学校,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教育资源。这样购买信息技术相关设备并安装和使用,设备得到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得到大力支持。在此基础上,调整信息技术教师,力求确保足够的人力来支持该地区的所有学校。

4.培训重点突出,全面辐射。全面促进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信息教育素质,促进我们的教育工作,可以实现最终的教育效果。根据每个班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的不同,教师应设置合理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之间建立起一对一的支持小组,力求促进最大的效果。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面。现在有绝大多数的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而有些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稍微差点。近年来,我们利用假日举行信息技术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但是离实现全面提升的机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进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和相关的知识面。

三、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篇2

教学内容是指在不同的科目中具体的事实、观点、原理、问题和处理方法。教学目标的明确表达,在很大限度上给教学内容的设定指出了一个大概的方向。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要考虑很多问题,如目标的相关性、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及其对学生和社会的影响,以及能不能被接受学生,是不是符合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等等。

二、教学内容的趋势

(一)明确培养目标,立足全体学生

信息技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科学素养。所以,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应该基于所有的学生,尽量避免生僻理论的出现。依据中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二)注重实践,加强实验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应注重实用性,没有实际操作,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将不能够达到想要的目的和效果。所以,应加强软件和硬件的建设,为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创造条件。

(三)培养兴趣,重视应用

信息技术是个新兴的课程。当学生接触新的事物时都会有着很大的兴趣,但后期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将不断深入,有些知识必须去不断被重复练习,不仅无聊,还增加了难度,这会造成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这时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让学生自己了解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四)注重学科渗透,反映发展动态

信息技术概论的教学内容在论述本科目知识时,也应该涉及与之有关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扩大和深化知识结构。

(五)联系社会,开放办学

为了满足学生在未来的工作需求,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尽量走出学校,以反映社会的需求。比如组织学生访问大的网络公司、更新速度较快的网络通信部门,邀请专家来校授课互动等,尽量把最新的国际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

(六)编制多种内容,适应学生需要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不同的人不同层次的需求。一些人认为应该建立跨学科的课程内容,另一些人则提倡设置综合课程,还有些人认为除了必修课,也能够设立有地方特色的各种各样的选修课程,让学生自己选择。

三、信息技术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务必要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自主性等到应有的发挥。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发展逐步从量变到质变,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用性强,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相关工作,在结合教学内容、符合实际情况的条件下创新的设计,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二)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进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教育工作者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面对学生的态度不够好,总是缺乏信任,对学生的创造力并不能给予肯定。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新课程的过程中。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实践进行时,当谈到的探索和复杂性的课题时主要是由教师来解决的。教师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避免教学活动与教学目的偏离,教学任务的延迟,学生创新效果不好等,导致其思维习惯受到影响。这种行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大阻碍,是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错误。所以,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进行中,教师务必足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自助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实践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注重它的实践性,在教室里给予学生某些表现的机会,这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会增加很多,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喜悦,使他们对这门课有浓厚的兴趣。这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中,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时,务必新旧知识相互穿插,以便于学生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关于那些启发性的问题讨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处理,这样可是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训练创新能力。此外,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假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教师应该及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搜索和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课堂上和学生交流探讨,在交流中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分析其处理方案。假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就需要相关的教师来解释和指导了。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进行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得到提高,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力逐步强化。

四、结束语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篇3

当今社会,无论是教育均等化还是教育现代化,都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必要的发展要求。但是在现实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存在认识滞后、设施落后和师资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都需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认识和构建。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中小学;计算机;网络;师资;管理

教育信息化在我国从起步到发展,已经跨过了十多个年头。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那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到底效果如何呢?

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

教育信息化就是通过在教育领域引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等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可以说,这是新时代对教育技术和理念的重要要求。

(一)教育均等化的要求

教育公平,首先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然而,在当下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尤其是中小学教育资源更加不均衡,其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和差异,这些都对教育的均等化造成了诸多障碍。通过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均等化。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借助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共享技术,可以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到更加现代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21世纪是现代化教育和素质化教育的时代。通过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中小学教育如果不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就赶不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专门提到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其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理念滞后

很多中小学领导和教师把教育信息化片面地理解为教育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认为发展教育信息化就是多配几台电脑,多设置几间多媒体教室。他们仅仅看到了信息化“技术”的一面,而忽视了信息化“理念”的一面。其实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的手段虽然是为了使用信息化技术,但是目的却在于利用这种新式的教育技术和方式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来丰富教育知识储备,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开放式和发散性的思维。因此,教育信息化绝不仅仅是建什么高档次的网络,多设置几节信息技术课程等硬件设施建设的问题,[1]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改革,促进师生互动,培养素质化和创新型人才。

(二)信息化设施落后

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基础较弱,因此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中小学,计算机配备数量不足,多媒体教室少,而且开放时间有限。同时,安装的门户网站功能不完善,信息更新不及时,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匮乏。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同时也对教育资源的均衡构成了很大影响。一般而言,目前城镇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设施相对完善一些,而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则落后一些。

(三)信息化师资不足

大部分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由其他学科教师慢慢摸索和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而来,因此他们难免受制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技术的应用方面存在一些不够深刻、不够熟练等诸多问题。这就导致本来一堂生动的互动型信息化教育课,在他们那里可能也会演变成传统的单向灌输教育。信息化技术教师的缺乏,很大程度上与当地教育经费缺乏、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不足有关。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综合型工程,需要合理地配置各项资源。但是,目前大部分地区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都放在了电脑、多媒体教室等硬件网络设备方面,而对教育主体的教师培训则关注不足。这种重信息化硬件建设,而轻软件资源投入的模式,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2]

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出路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些是发展基础落后导致的,一些是认识不到位影响的。只要认清问题,对症下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就能够事半功倍。

(一)加强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设施设备的建设,但是这些信息化基础设施却是一个基础和载体,缺乏了这个基础和平台,教育信息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当务之急,仍是加大信息化教育基础建设投资,尤其是向农村和偏远地区中小学的投入倾斜。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适度超前,但是也不能盲目赶时髦。要根据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实际要求,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网络。

(二)加大中小学信息化师资培训

无论是传统的教育,还是信息化的教育,都离不开教师。只有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成熟了,教育理念提高了,信息化教育才有了正确的向导。因此,要根据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实际能力,提供适合的信息化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不仅要培养他们掌握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他们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现代化转变。

(三)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现代化教育改革工程,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个环节的统筹和配合。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综合的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从全局做出统筹和规划指导,从技术、资源和理念等各个方面入手教育信息化改革。[3]

作者:崔利军单位:内丘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金陵.2013年中小学信息化趋势探微[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27.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创新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187-01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注意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有意识地设计人文及社会的教育主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课堂为阵地,以新课标为指导,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即通过学校各种教育途径和形式,培养学生发现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原有知识(事物)的"有中生新"和准备"无中生有"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样,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就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先头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区别信息技术课与单纯的计算机课,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课与单纯的计算机课,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有一定区别。

1.1在教学内容上,计算机课的教学只局限于理论知识,只注重引导学生熟悉了解相关软件的应用。而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课,它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因此,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具有较好的作用。

1.2在教学目标上,计算机课侧重于键盘的操作和软件的应用。而信息技术课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学习内容。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分析鉴别信息、传输处理及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并逐步内化为创新意识。再次,在教学模式上,计算机课以教师为主,忽视学生创新意识。信息技术课则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创新就是要求异,不要雷同。信息技术课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首先要抓住学生对计算机好奇的心理,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有序地学习相关知识,给他们营造一个能够思考的学习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2.1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知识的限度,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如利用问题法让学生用计算机查一查自己出生那天是星期几?画图时能不能不用"橡皮"把画布擦干净?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实践,从而引发了创造思维。实践证明,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确实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2.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中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教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感受和需要,给学生创造学习的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计算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计算机,运用计算机,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发挥才智的环境。

3.采取循循善诱施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生在进入学习情境后,师生间要进行沟通,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任务的学习阶段中,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索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告诉学生,应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如向教师同学请教,翻书本、查资料,或在软件中的帮助,还有上网请教等,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建立客观评价体系,巩固学生创新成果

教学是过程,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思想与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为学生能终生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正确的评价体系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信息技术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有利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上机实践中主动地探索,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身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责无旁贷地承担着探索、改革、创新、为国家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只要我们善于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由的天地,鼓励各种思维方法自由发展并加以引导,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实施创新教育,我们一定能够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出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德育教育教育方法

“教之道,德为先”,思想道德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实行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把“德”摆在了首位,足以说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其中受到思想、道德、情操等陶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顾传授知识,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有良好的道德,如果能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下面我就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及学生实际情况,谈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

一、因材施教,结合实际

信息技术教材具有广泛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更有很多潜在德育因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然后通过知识讲授和上机训练,挖掘本节课内容蕴含的思想教育意义,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灌输教育,而让学生有切身感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国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遭受到特大地震灾害时,一上课我就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心系玉树,奉献爱心”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网络知识在互联网上搜索有关灾区的灾情情况及全国人民抗震救灾情况的图片及相关资料,让学生把搜索到的图片及资料分门别类地保存起来,温故知新地用到学过的文件及文件夹的建立和保存。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表达自己对地震灾区人们的牵挂之情,对全国人民积极抗震救灾态度的激动心情,对政府在灾后积极做出一系列措施而使玉树灾区人民重建家园信心百倍的自豪之情。我让学生利用自己找到的大量相关图片及资料,分组制作了“永不分离”、“最可爱的人”、“我们是一家人”等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电脑艺术设计作品,很多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甚至不止一次地失控痛哭,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抗震救灾、奉献爱心的热诚,而且对带动学校师生给灾区捐款捐物起到了积极作用。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互相合作,绝大多数都能按要求完成作品。

本节课中,学生不仅复习了有关internet的网络相关操作、利用photoshop制作电脑艺术设计作品等知识,更有意义的是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极有说服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课堂实践中得到了更好的升华,生动直观的感受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高涨。同时带动我校师生积极主动给灾区捐款捐物等。因此,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恰当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加深对操作技巧的印象。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激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身正为范,言传身教

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对德育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不露痕迹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仅是知识传授,教师自身思想言行、气质性格和道德素养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等课,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偏重对学生操作技巧的培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忽视学生一些基本习惯的养成,不良习惯不能被学生有意无意地仿效。如机房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在学生面前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更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

如课结束后,教师把自己座位的椅子先摆好,再下课。然后学生也各自将自己的座位摆好,让机房椅子始终处于整齐状态。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学着教师自觉摆好椅子。还有在机房使用电脑时,教育学生爱护键盘、鼠标等电脑设备,不要随意更改有关信息内容。

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做“无声的老师”,为学生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典范,同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端庄、实事求是,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陶冶、教化。用自己的博爱之心、无私之情、容人之量,实现对学生思想、行动的实际教育,耳濡目染,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受到思想品德熏陶。

三、评价作品,渗透德育

信息技术课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不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而是针对学生个体的,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的主判断,经常用来衡量教师工作质量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等基本能力。在作品评价中,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观察表述,了解学生想法,看到学生的创新所在,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作品能够欣赏,对社会、自然和艺术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能够辨别,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对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高整个信息素养和推动社会进步,是极为有利的。由此可见,作品评价对审美教育不容忽视,也极其重要,为学生德育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如制作“心系玉树,奉献爱心”电脑艺术作品中,评价作品时,出示“评价标准”让学生走出自己的座位,以参观形式评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要求学生根据“评价标准”(包括参与度、作品艺术性、同学互评)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作者及作品进行评价。在这里,信息技术与作品创作进行激烈碰撞,学生的自我审美意识在一次次评价中激起,并通过观察不同作品,欣赏水平、制作水平渐渐得到提高,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爱国之情。

在这个评价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自我认识、树立自信,而且有助于学习反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体验到对祖国、人民深厚的感情。发现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侧重于理解和获取信息,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培养学生关心同学、互相帮助的品质,通过与同伴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个性特点,懂得尊重人。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又乐意地为他们服务,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

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德育教育与各种渠道的政教效果是一致的,只要我们能在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那学校“以德为首”的教育方针才算真正落到实处。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有许多渗透学生德育的环节。我将不断努力,发掘出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抓住时机,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通过有机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促进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等.道德发展与德育模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篇6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青少年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信息技术学科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教师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尤其是信息技术教师,更要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多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德育方面的理论知识,注重提高自己的信息道德和网络道德修养。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上机教学中要教育好学生爱护学校机房的一切设备,在操作过程中要强调各项注意事项,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在开学第一堂课,首先应该给每位学生安排好上机座位表,并认真学习机房的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学校课堂纪律,不得在机房随意跑动、大声喧哗,遇到问题请及时报告老师;上机时要按程序正确操作,认真完成本节课的上机作业并做好笔记;课后要按正常操作关闭好计算机、摆放好键盘和板凳,方能离开电脑室,若有损坏或故意损坏机房设备的,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程度由学校给予相应处理。

三、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

现在的中小学生法制意识淡薄,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经过认真考虑,造成严重后果才后悔。据统计,现在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其中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已占到了75%—80%,受害者也是以青少年居多。所以,学校都聘请了本地的派出所所长或司法所所长为法制副校长,在每个学期开学到学校进行法制教育讲学,列举一些未成年违法犯罪的案例,给学生们敲敲警钟。同时,我国在1997年已经把计算机犯罪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同样,我们更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多穿插或渗透一些计算机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内容,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并且增强自身保护和防范意识,做一个文明的好学生。

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祖国,才能立志为祖国效力。所以,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充分发掘学校教育中深深蕴藏着的、我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物质、精神底蕴,用传统科学文化中精华的内容去进行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时常会设置一些有关天文、地理、建筑等方面的实物知识的单元活动,这些传统的物质文化中,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的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传统物质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并有机地将它们融汇在教学当中以唤起年青一代的精神力量。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

首先,教师要做好网络道德的宣传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识别网络中的“垃圾”,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思想,使学生做到文明上网,从而提高对网络道德的认识。其次,要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信息意识,使学生自觉选择正确、健康的信息,抵制色情、暴力等低俗信息的侵害。最后,要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全面理解在信息活动中要承担的义务与责任,在网络公共场所表达个人观点与看法时要慎重,不传播谣言、虚假信息等有害信息,更不能在网上充当“黑客”传播计算机病毒。

六、要培养学生热爱社会

当今社会要求人们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学习powerpoint时,笔者做了“珍爱生命,远离”和“远离网吧,珍惜前程”的幻灯片,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的热爱,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社会、国家负责。作为学生,首先要遵守班规、校规、校纪,做一名优秀的好学生;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更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做一名“四有”新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篇7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分层教学;实施原则;实施策略

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掌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任务、尊重学生的一切需求、因材施教、将学生的发展最大化,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分层教学的实施并不能随意而为,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制订有效的实施策略,才能够更好地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服务。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则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要遵循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尊重个体的原则。面向全体是指分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针对全体学生制订发展目标;重视发展是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在看到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尊重个体是指老师制订教学任务要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主要目标。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学生分层是实施信息分层教学的基础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分层。学生分层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接受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然后根据每个层次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层辅导、分别释疑,再达到各有所得、各有侧重的目的。对学生进行分层,需要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拔高层、基础层、达标层三个层次,在学习“加工图片素材”这节课时,可以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而分别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如拔高层可以让学生学会“素描、清晰、抠图”三种处理方法,而基础层则可以学习“清晰、抠图”两种,达标层则学习“清晰”一种,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分层教学能让学生同时达到学习饱和,实现初中信息技术的高效学习。

(二)任务分层是实现分层教学方法的载体

任务分层是学生分层后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分层教学的好处、实现初中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的重要方法。制订任务时,达标层的学生应该以参与性为主,基础层则以强化基础、多加锻炼为主,拔高层则要以独立思考、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主,通过不同层次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得到充足、有效的锻炼,保证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分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制作‘摇动的树枝’动画”这节课时,针对达标层,老师可以要求其认真观看“摇动的树枝”动画图,模拟出动态路径即可;基础层教学即要求学生绘制出“摇动的树枝”路径,自主绘制一棵大树树枝摇动的路径;拔高层则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层教学任务的同时,绘制一片森林的摇动路径,并适当加入树枝的路径等。任务分层能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掌握程度和操作能力达到有效的锻炼,是提高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

(三)动态管理是提高分层教学效果的策略

动态管理是指对学生的分层情况要时刻保持活性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的知识程度都是不断发展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知识水平、知识面、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等不同指标重新对学生进行分组,达标层、基础层的学生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而进入到拔高层,拔高层的同学也可能因为疏忽学习而降低到基础层或达标层,时刻保持学生学习的紧迫性及分层的弹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半学期之后,可以根据课堂提问、操作能力考核、作业表现、同学评价等分层方法重新确定学生的分层情况,同时对于进步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退步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达到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持分层教学的活性。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要求下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基础性和个体性的重要学习方法,对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需要遵循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尊重个体的原则,详细制订分层计划和分层措施,为学生学习打好基础,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更离不开学生分层、任务分层、动态管理等分层方法,全面细致地将学生、资源和学习过程均做好分层管理,能够更好地提高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作者:刘明珠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篇8

信息犯罪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新的犯罪类型,它一般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故意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危害公民合法权益并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我国的青少年信息犯罪主要表现在:利用计算机网络盗窃、信用卡犯罪、滥用电话网等。

椐国内外已发现的信息案件统计,当今信息犯罪年龄在18至40岁之间的占80%,平均年龄只有23岁。而且许多青少年实施信息犯罪,并不把自己的行为看作是犯罪,有的还认为是进行一种智力“游戏”。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广大泛应用,人们在享受高质量生活的同时,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做一个调查后的结果显示,学生犯罪近年来呈增长趋势。在学生犯罪中,66%的学生经常进入电子游戏厅和网吧,在这些数字面前,我们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一个教育工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憾!这些数字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目前的形势呢?

一、案列分析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对学生犯罪的部分原因进行一下分析:

案例(1):(网站和人名都用的是化名)

2009年6月,紧张的高考终于结束,刘某考上某市一所大学。暑假时,几名辍学的同学找他玩,向他庆祝,并大肆吹捧他,宇文有点飘飘然。这些同学还请他“上网旅游”、看黄色网页。不再有功课压力的宇文很快迷恋上网络。

这群十七八岁的孩子每天的零花钱是远远不够掏上网费的,为了弄到钱上网,9个孩子绞尽脑汁。在一切办法都用尽的时候,终于有一天,有人提出了“去抢”!这一提议似乎并未引起大家的震惊,仿佛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案例(2):花季少年网上诈骗

不久前,某网站接到一位李姓用户反映:他通过丽雅网汇款1540元购买一部诺基亚手机,便钱汇出后,就与卖主再也联系不上了,打他的手机他不开机,向其寻呼,不回电,发email也没有反应。此后,丽雅网站又接到六七位用户的投诉,他们也同样遭遇了李先生的经历。丽雅网站的主管感到问题严重,立即调出全部信息资料分析,经查,与李先生等受骗用户进行交易的注册用户是河北省张家口市人,其登录拍卖的物品都是手机类的,且机型先进、价格低廉。其留下的拍卖语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丽雅网站立即向公安机关报了案。经警方侦破,网站主管方知诈骗者是个只有16岁的少年,其真实姓名叫黄林,网上注册的姓名是其父亲的。其在网上提供的交易信息多为高质量名牌手机,并承诺“你的款一到我就立即发货,如果有质量问题,见货后3天再给我发回来,我退款”等等。市场上卖到四五千元的手机,他开价只有两千元左右。就是这样的诈骗信息,网上的访问者多达一百多人。黄林在作案前,并没想到有这么多的用户愿意上钩。而一些受骗者不愿为一两千元花费精力和财力去追究,就自认倒霉罢了。因此,黄林认为网上诈骗致富太容易了,就一发不可收拾,先生在网上频频撒网,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直到黄林被绳之以法,他才悔不当初。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看到学生信息犯罪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交友不慎,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不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道德规范,不能恪守诚信原则。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如果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探索

1.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精神

现代信息技术是计算机学习,学生应体验到信息民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逐步树立不畏困难、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自学抵制不良信息,不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抵制、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侵害,提高自控能力,不沉溺于虚拟时空与计算机游戏,谨慎网上交友,避免上当受骗。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在使用信息技术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学习效率,还能体现良好的个人修养,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同时,还有助于加强自我保护,从一定程度上防止受到信息侵害,维护个人正当权益。

4.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严格遵纪守法

我们应该让学生知识,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抵制盗版软件、音像制品等,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不能利用信息技术做危害社会或损害他人利益的事,因为这样的浍是违法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运用所掌握的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服务于社会,造福于社会。

5.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文明使用信息技术

我们应该让学生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为他人提供方便;恪守诚信原则、杜绝欺骗行为;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文明上网,拒绝垃圾信息。

6.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篇9

信息教育中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吸收速度,以及在课后自学中的主动性。所以,如何利用教学设施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毋庸置疑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1]。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调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充分理解信息教育的必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在信息教育中也是一样,我们应该充分调用相应的教育资源,比如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创新指导、联合企业等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通过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明白信息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让他们明白信息教育不仅仅是应试教育的一部分,才能全面地挖掘学生学习这门功课的潜能。同时,我们必须认真地向学生阐释现阶段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包括以上的各种途径及其他一切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对于现阶段的初中信息教育工作而言,应顺应苏教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优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顺利实现课程学习目标。

2.课堂教育中教师捕捉学生的弱项,集中教育,各个击破。

笔者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其实大部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一旦被课程学习中的一部分障碍羁绊住,大都会选择放弃继续深入探究。这种现象严重影响课程教育的进一步进行,所以,笔者的意见是:①首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信息技术基本教育。②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布置相关作业,通过对作业的订正,总结出学生普遍存在的弱项所在。③对学生普遍的弱项抽时间进行集体教育,并做相应的抽样检测,用以掌握学生的吸收情况。④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个别问题,单独对学生进行辅导。只有做好以上四点,才能大幅度地解决学生的问题,从而让课程的学习更加顺畅。

3.组织多样化的活动,激励学生进取。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尤其是信息教育,到了刻不容缓、亟待提高的时代,而学生才是真正改变中国在信息教育中弱势的主体。针对这种紧迫的局势,笔者建议各个初中信息教育者要或多或少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增强学习斗志。比如在笔者的教学中就运用:①开展初中生打字速度比赛;②oFFiCe文件处理活动;③网络浏览有效信息完成任务的活动,等等。通过以上诸如此类的活动,学生在死气沉沉的课堂中找到了激情,同时掌握了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基础性知识。

4.绘声绘色教育,让课堂氛围轻松。

课堂教育与上机教育相比虽然是理论性占优势,但是不可否认它在学生理解知识中的重要地位。理论教育中的有效性会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造成一定影响。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工作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生硬的课程设置非常反感。对于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结合课本上最苦涩的知识,认真解读,并总结出可以让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如,在讲计算机硬件时,笔者采用的是实物加讲解的方式。上课时,笔者把一台淘汰主机开膛破肚后,对主机箱内的各种硬件设备一一解说:“假设把这么一个‘解剖’的电脑看做一个工厂。那么,它的机箱就是厂房;主板成了控制台;CpU就是机床;硬盘就是仓库;内存就是机床旁边堆放原料和成品的一块空地。当需要加工一批产品时,首先要从仓库(硬盘)里取原料或者直接将原料(数据送到(通过键盘等输入设备)机床(CpU)旁边(即内存)堆放起来,由于堆放原科的地方距机床很近,因此取用(读取)的速度很快。原料加工完毕后不是立即放回仓库,而是仍然放到堆放成品的空地旁(内存)暂时存放起来,到时候可以将成品放叫仓库中去。”经过此番解释,学生觉得一下子知道了好多原来根本不懂的东西:原来,电脑既不可怕又不神秘,对于它“只有无知而无不可知”。

5.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优生帮后进生。

在整个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过程中,各个同学由于天资的不同,不可避免地会有层次上的不同,所以,让优生帮后进生就显得非常有意义。笔者做过一个调查,优生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一个后进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后进生则会以非常快的速度上升到中等生的行列。值得指出的是,有一部分后进生在得到优生的辅导之后,学习中遇到的某些顽固障碍突然破除,一跃成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佼佼者,这是令笔者非常欣慰的。

通过以上对信息教育中有效性的相关分析,笔者认为只有每个信息教育者只有身体力行充分调用资源,鼓励学生思考;教师为主导,对学生的弱项各个击破;组织活动,使学生劳逸结合;课堂上的教育方式富于创新;可以使信息教育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有所改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笔者所列,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利用能力,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利用各种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真正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篇10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学科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学科,有由于其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很多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定的体系。另外,信息技术教学岗位的教师都比较年轻,对教学的把握不够到位,因而在教师所实施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师资队伍年轻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兴起较其他学科比较晚,所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队伍年龄结构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整体年龄比较小,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匮乏,这也是目前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客观实际情况,对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发展是不利的。

1.2备课不充分

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的课时量很大,往往一个人要带2-3个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还有诸多其他事情要做。所以留给教师的备课时间很紧张,时间仓促,关于信息技术案例教学的资源很少,造成了教师只是将基本知识点罗列出来,很多时候靠自己的课堂发挥。通常完善的教案和上课时的知识素材以及情景任务设计,也只是在应付上级听课检查时才做的。

1.3教学模式单一

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以网络电子教室控制学生端,学生盯着自己的屏幕听课。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往往比较差,这样的教学方式抵不住游戏的诱惑,所以,当教师在讲台上忘我地讲解时,殊不知很多学生煞费苦心,拔网线、破坏学生机管理软件,对教师的讲解充耳不闻,只为了自己一节课的自由玩耍。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觉得课难上,教的内容学生提不起多大兴趣,不知如何改变,学生方面一旦知识枯燥乏味,和他们的实际生活没有多大关联,也没有考试考评的压力,还不如游戏之类玩得痛快,即对信息技术失去了学习兴趣,变成了他们的游戏课,放松课调查显示,学生之所以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很高,绝大多数是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他们有时间去上网玩游戏。

1.4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和技能目标为主,忽略了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主要是针对学生讲解一些常用软件的用法及上网操作的基本方法,比如画图工具、word等软件的使用,网页的浏览等等,很多学生也只是会用这些工具来做一些和教师上课举例雷同的作品。教师上课对学生的启发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比较欠缺,学生只知道用这些工具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却并不明白这些软件在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如何使用。因而对这些学习并没有多大兴趣。

1.5信息技术课堂缺乏人文主义关怀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技术教师承担的更多是培训师的角色,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但是,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更需要完善其人格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今网络上的内容良荞不齐,学生虽然在网络上能学到知识,但也遇到各种各样的侵害和诱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些学生处于好奇,在网上浏览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或是利用一些网上的小病毒去搞破坏甚至走上犯罪。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如何引导学生来辨别好坏,如何去处理一些突况,仍是信息技术教学所欠缺的。

2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策略的建议

2.1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建设,专注信息技术学科

信息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首先是整体年龄偏小,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都很丰富的教师匮乏,再者信息技术学科年轻,本学科所积累下来的经验有限。所以,信息技术学科要取得长足发展,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抓住每次宝贵的教学机会来进行探索,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尽快使自己和本学科发展起来,而不是整天抱着“混”的态度。

2.2多维度准备,认真备课

教师上课质量的好坏,备课是关键。信息技术教师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在备课上还不到位。所以,应该先从备课着手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备课应该从内容、学生、教学方式等多维度来准备,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将备课环节准备好。

2.3开展多样的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课堂空间

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该切实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领导者”“传授者”权威的角色中走出来,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充当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那么既能上好信息技术课,也能完善自己。

2.4注重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增加必要的人文关怀

在日常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深化对人文因素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运用网络时的一些最新动态,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驾驭网络,防止其迷失其中。

【参考文献】

[1]傅钢善.现代教育技术[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