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案十篇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案十篇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10:39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案篇1

摘要:备案效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建设工程合同备案,是指合同当事人签订合同后,将合同送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存档备查的制度,其是我国行政主管部门规范、监管建筑市场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保护发、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规范双方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保证合同的严格履行,防止违法、欺诈等不良现象发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因我国没有统一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规范,各地实行不同的备案制度,一些地区的备案制度因其自身设计的问题,在发挥着行政监管、规范建设工程市场作用的同时,却在民事领域成为合同纠纷的潜在因素:部分省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贯彻备案制度,将备案内化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生效要件,并要求发、承包双方必须采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实践中,很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双方虽采用示范文本,却未备案,其发生纠纷后,就会带来该合同因未备案是否生效的难题。

本文认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未备案是否生效,应该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备案的效力作深入分析。合同备案,作为对民事领域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一种行政监管,其作用主要因其效力得以发挥,而其效力应该从行政领域和民事领域两个方面作探讨。

1、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在行政法上的效力

合同备案制作为一项行政监管制度,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不备案,必然导致行为人承担行政法上的法律责任。考察我国不同地区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制度,其内容主要有三:一是要求发承包双方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必须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二是规定备案程序,三是对不按规定办理备案手续,回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行为进行惩罚的措施,以此来保障备案制在实践中得以施行。

备案的在行政法上的效力主要体现在第三项,即行政责任上。考察我国各地对违反合同备案制度的行政责任,虽在金额上有所不同,但均是以罚款作为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以《黑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管理办法》为例,其第十三条规定,“施工合同文本、专业分包合同文本和劳务分包合同文本未按本办法规定报送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限期补办备案手续,逾期未补办的,按照《黑龙江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相应条款予以处罚”,而《黑龙江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第44条第9项规定,合同文本未按规定报送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责令限期补办备案手续,逾期未补办的,处以一万元至三万元的罚款。即当事人如果不对合同进行备案,须承担限期补办备案手续和1—3万元罚款行政处罚的行政责任。

其他省份或者地区出有相类似规范,可见,备案制度在行政法上的效力体现为对不报备行为的行政处罚。

2、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在民事领域的效力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是行政行为,其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这一民事行为本身的法律效力本不应有影响。但一些地方政府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管理部门为使合同备案制得以贯彻实施,在其提供给发承包双方的合同示范文本中,将备案规定为合同生效的条件,且要求合同当事人必须采用带有备案条款的合同文本。如XXX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XXX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1999-0201)》中明确写明“本合同双方约定并经当地建设行政部门备案后生效。”此时,备案条款设计的适当与否就会成为合同当事人纠纷的潜在因素。备案在发承包双方签订的合同中,究竟起什么样的法律效力,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备案是否为合同的生效要件,对双方当事人的权益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应将此种备案制度下的合同备案的法律效力作准确定性。

对此,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备案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生效要件,一是认为,其不应作为合同的生效要件。

认为备案是合同生效条件的观点,主要是基于合同文义。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既然合同文本中已经明确确定备案是合同生效的有效要件,并且发承包双方已经将包括此条款的合同文本作为双方确定权利义务的协议,就意味着双方当事人已经同意将备案作为合同生效的条件,此备案应视为双方对合同约定的生效条件。如果双方未履行备案手续,则合同依法不能生效。否则,如果合同文本上的内容都不能得到实际执行,则合同生效是否生效乃至合同的履行在实践中就没有客观标准,签订合同文本就没有实际意义。

另一种观点认为,备案不应作为合同生效的要件。理由如下:

(1)备案不是《合同法》第44条规定合同生效的行政前置程序。

我国《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也就是说,合同法在肯定合同自成立时生效这一一般情况的前提下,也承认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合同生效所规定的行政前置性程序。如果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备案属于我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前置程序,则此备案应该作为合同生效的要件。

分析此备案的性质,本文认为,其不属于《合同法》第44条规定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

首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没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应经批准、登记或者备案手续才生效的规定。备案作为合同生效要件缺少法律依据。其次,虽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要求当事人必须采用的合同文本中有备案的条款,但此备案的要求不是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符合《合同法》第44条要求的法律、行政法规这一法律渊源。因此,备案不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生效的要件。备案不能以《合同法》第44条的规定,取得合同生效要件的法律地位。

(2)备案不是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生效条件。

从合同的表面文义来看,当事人既然已经选择将包括备案作为生效要件的条款的合同文本,双方就应该遵守合同的条款,将备案作为合同生效的要件。

但本文认为,应该认识到此备案条款的特殊性。

备案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范、监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政措施,其要求当事人签订合同后,要将合同提交相关的主管部门登记。其从性质上属于行政行为。而将其作为合同内容,并且作为合同生效要件,是一些地方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了免当事人不按规定办理备案手续,回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以此来保障备案制在实践中得以施行所采取的一种措施。也就是说,此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合同文本是实现行政监管的一种方式。采用包括备案条款的合同文本是发承包双方作为行政被监管人必须采用的,比如《XXX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签订施工合同应当使用《XXX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本》,即当事人并没有选择使用与否的自由。也就是说,备案作为生效要件虽然出现在当事人签字、盖章的合同文本中,且作为合同生效的要件,却并非当事人本意,还可能与当事人真实意思相反,违反合同法的意思自治这一基本原则,从理论上讲,不应将其视为当事人约定的生效要件。

因此,备案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不是发、承包双方约定的合同生效要件,也不应视为合同生效的要件。

由此造成一种实践与理论上的悖论:实践中,如果不认定备案在合同中的生效要件这一地位,则使合同文本确定的内容得不到实际履行,导致既使行政监管落空,又使合同条款缺少可执行性,其规定没有意义。而在理论上,如果认定备案的生效要件地位,实质上是行政机关在法律、行政法规之外又强加给当事人一个合同生效要件,其与合同法的意思自治这一基本原则相违。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本文认为,是一些地方的建设行政主管机关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政监管矫枉过正,其为达到建筑市场主体都对合同进行备案这一目的,将备案这一行政行为强加于民事合同中,使备案成为合同生效条件,进而要求合同的发承包双方必须遵守。一旦合同的发承包双方未对合同备案,既产生行政责任,又会导致民事合同生效与否的争议。其实质是行政行为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越权干扰。

要解决此问题,必须对发生上述问题的地区的合同备案制度重新设计。

备案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建筑市场,从其备案程序和内容来看,是对合同发承包双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纠正,其制度设计初衷并不包括左右合同效力。考察国家及大多数省份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制度,都严格遵守这一目的,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的程序、内容及行政责任作出规定。除此之外,并不对属于民事领域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做任何越权的规定。更没有在其提供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规定备案的内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国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或者其他省份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都体现了这一初衷,只是规定“本合同双方约定后生效。”①即约定内容由当事双方自行决定,并未强制性的将合同备案作为合同生效条件。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制度是对民事领域的合同进行监管的行政措施,对其的违反,应产生行政法律责任,但备案不能作为合同的生效要件,决定合同生效与否。因此,建议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省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制度予以整顿,对存在缺陷的备案制度做出修改,使其不影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进而维护建筑市场的稳定。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案篇2

关键词: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现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

工程档案是建设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工程内在质量和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作用。近年来,工程档案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宣传、管理力度。但由于建设单位不够重视,以及档案的制作的不规范,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加强其管理,是建设单位值得深究的问题。

1.工程建设档案工作的现状

1.1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大了宣传、管理力度,逐步进入依法管理、规范发展的轨道。

为了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档案的完整、安全和科学管理,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近年来,广东省各级建设主管部门按照有关建设、档案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切实履行监督指导职能,不断加大对工程建设档案工作的监管力度,使全省工程建设档案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明显进步,逐步进入依法规范管理的发展轨道。

1.2工程建设档案工作普遍得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与工程建设的各类单位的高度重视,参建单位领导和档案人员的档案意识普遍增强。

通过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各建设项目在加强工程管理的同时,加强了工程档案的管理,各参建单位普遍认识到工程档案是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自觉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将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不断建立和完善档案工作的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切实解决工程建设档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建立起适应新的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运行要求的档案工作机构和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工程建设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初步做到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

1.3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基础业务工作普遍加强,为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发挥了良好的服务作用。

建设单位从项目筹划开始,就注意贯彻有关工程档案管理的标准、规范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不断深化业务基础工作,加强工程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力度,做到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保证了工程建设与管理对档案的利用需要。

2.工程建设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程建设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不强,为日后档案的利用埋下先天的隐患。工程建设档案的使用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三个方面,而在这三个方面,参建各方主体不同程度地存在收集、归档不及时,相关人员签章不完备,档案材料出现缺损、错误找不到人负责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工程直到即将竣工验收前,才组织有关人员突击补制档案。

2.2单位重视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程度不强。许多参建单位对工程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施工阶段,施工企业重施工质量、进度,轻档案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2.3档案制成材料五花八门,不符合工程档案管理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3.做好工程建设档案工作的措施

3.1增强档案意识,严格履行职责

(1)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单位办理工程规划许可或者工程施工许可时,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建设档案责任书,明确建设单位以及施工、监理等参建各单位在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并监督执行。

(2)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应将本单位各部门和参建单位有关工程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等工作标准和要求,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印发,以便于各单位(部门)档案人员收集相关资料,使应当归档的各类文件材料"颗粒归仓"。

(3)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归档等环节,应有明确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这个程序应由建设单位按照当地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商榷后共同制订,使制订出的工程建设档案工作计划和工作规程既符合工程进度的要求,又符合档案管理的要求。

(4)在主体工程结束后,各单位(部门)应将全部工程文件、图纸及相关资料收集齐全完整,经系统整理后,及时向建设单位档案部门归档。各单位(部门)档案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档案意识,主动与建设单位档案人员和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联系,努力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水平,确保归档后的工程档案齐全、完整、准确、系统。

3.2要强化工程建设档案的全过程管理

(1)在工程档案的管理中,也要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充分运用合同条款,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全过程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档案的编制质量。建设单位的领导要关心、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在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分别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应将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移交等工作的要求列入合同条款,工程竣工后,依据合同进行工程竣工档案的验收。

(2)要将档案工作与经济效益挂钩,以确保工程竣工档案的形成质量,这样就能使工程技术人员重视档案的形成、积累和移交工作,并落实责任,提高他们认真编制档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3)项目设计单位要按照建设单位的合同、协议规定,编制与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相符的竣工图和竣工文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一定报酬。

3.3强化档案收集意识,正确运用行政监督手段

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正确运用行政监督手段,加强工程建设档案的行政管理和监督。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经常深入工程建设现场,对城建档案法律、法规和本地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具体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业务督促和检查。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检查,促进工程建设档案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

4.结语

对工程建设档案工作,要加强宏观监控,不断完善管理法规体系,要积极配合,加强协作,努力形成各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环境;要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档案管理模式,工程建设档案就一定能达到完整、准确、系统的要求,工程建设档案也一定能为城市建设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案篇3

一、基建档案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基建档案记录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真实再现了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和工程实体的真实面貌。基建档案具有综合性、成套性、真实性、准确性的特点,准确而全面的基建档案为工程验收、工程事故原因和责任认定、提出改进方法以及日后进行管理维护、改扩建等提供了详实的技术依据。因此,从规范化的角度看,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必须经过工程准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必然产生不同的文件资料。例如,在工程准备阶段有可行性研究和立项文件、建设用地审批文件、勘踏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预算文件、相关施工合同协议等;在监理方面有监理计划、监理会议纪要、造价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监理报告等;在施工阶段有基础设施资料、土建工程资料、隐蔽工程记录、装修和设备设施安装工程资料、材料检测文件和各种施工试验及施工日志等文件;竣工验收阶段有综合竣工图、专业竣工图、竣工报告、验收记录、工程决算和交付使用财产文件以及各环节中的声像及电子档案文件等,出现了问题还有调整指令和变更说明等等,这些检测、指令和批件材料都是评定工程建设质量非常重要的依据。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快速发展,重点工程项目不断增多,提高对基建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成为新形势下基建档案管理的重要任务。

二、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不强

项目主管领导和档案人员对基建档案重要性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学习宣传落实的主动性不高,加上基建工程队伍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档案管理职责没有落实到具体人员,工程各参建部门缺乏相互沟通交流,各行其是,造成档案管理工作严重脱节,档案资料流向不清。此外,由于基建工程和档案的专业性,工程人员和档案人员互相不了解专业和技术知识、工作程序,缺乏工程档案管理的实践能力,造成基建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及时、不规范。

2.基建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档案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出于工程项目建设成本考虑,许多单位没有建立基建档案管理部门,没有设立专职档案人员,没有专门的档案工作场所和档案存储库房,基建档案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不能满足档案管理需要,档案保管达不到最基本的“八防”要求。此外,由于基建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与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不匹配,缺乏相应的工程档案管理软件,计算机管理仅停留在打字记录水平,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利用价值。

三、加强基建档案管理的对策

1.转变观念,增强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基建工程档案管理正逐步由企业内部管理向信息化、市场化、社会化管理转变,要以人为本,积极宣传《档案法》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基建档案是提高基建工程管理质量的关键和保证。基建档案工作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等众多部门,单凭档案部门是无法独立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目建档工作的,因此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努力争取单位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重视与配合,通过档案利用实例,加强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使广大基建工程参与者、利用者逐步认识到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唯一性和必要性,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基建档案管理水平。

2.完善基建档案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基建档案规章制度

根据基建工程项目特点和基建档案管理要求,各参建部门都应设立相应的档案机构,配备专职档案人员,明确各自管理职责权限,建立基建档案管理网络体系,深化职能,加强各工程人员和档案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和工作沟通。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和跨国工程建设中,更应主动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建立符合国情和自身运作特点的现代化基建档案专业管理模式。比如,目前国内工程建设一般采取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的方式,由项目经理全权负责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安全等,对工程项目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签订工程项目承包合同时,可明确将工程施工文件归档工作列入到工程项目考核标准中,只有在工程项目完成后,所有目标达到先前所制定的考核标准时才能兑现项目承包奖,就能保证基建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归档及时、保管安全。

3.增加投入,完善基建档案基础设施配备

档案人员应主动向领导汇报基建档案工作出现的问题以及配置设备设施的必要性,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积极协调建设符合档案保管“八防”要求的档案库房和设备,改善基建档案工作环境条件。

4.实现过程管理,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中

一是基建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进程同步,建设项目申请立项时,即开始基建文件的收集、整理、审查工作,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完成项目文件的归档、验收工作,从工程建设源头控制基建档案管理质量。二是建立工程合同制、监理制、契约制等约束机制,在签订合同时,明确需移交的基建档案材料数量、套数、归档时间和质量要求等事项,并规定工程款的百分之八作为基建档案归档的保证金,不提交齐全完整的基建档案不予验收不予付款,有效的控制、监督、规范基建档案的质量。三是落实基建档案工作“三纳入”、“四同步”措施,即基建档案工作纳入基建工程计划中,纳入基建工程规章制度中,纳入岗位责任制中;基建档案工作与基建工程立项同步,与基建工程建设进度同步,与基建工程工作检查同步,与基建工程竣工验收同步,确保基建档案归档工作顺利进行。

5.规范基建档案立卷标准,提高立卷质量

各参建单位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基建档案整理、组卷、编目、保管、利用工作,遵循基建档案的形成规律,保持档案资料有机联系,单项工程以相互独立、便于利用为原则,构成分类清晰、连续成套的一个整体。通过工程项目技术会议、技术交底等形式,解决基建档案工作问题,形成现场办公会议纪要、档案工作总结、简报等文件,还可采取外聘档案工作专家现场演示、开展业务咨询答疑等方式,对基建档案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和规范,统一基建档案管理标准和操作方法。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案篇4

关键词:大科学工程档案沟通理论基建档案科研档案

一、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大科学工程是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科技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集多方智慧共同建造的项目,通常每个工程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十几项或几十项之多。[1]而大科学工程档案是在大科学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历史记录。大科学工程档案是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国家重要的科技资源,也是工程科学决策、建设管理、竣工验收、维修改造、维权举证和审计监察等的真实依据。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FaSt工程)作为大科学工程,是“十五”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建设周期自2010年3月至2016年9月。工程总投资11.1589亿元。FaSt工程的档案管理是对从工程立项、设计到施工、建成及后期维护的全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的管理。[2]具体而言,由于FaSt工程预研期14年,立项、开工到建成周期预计需要8年,运行维护30-50年左右。如此长的建设周期,意味着形成文件记录的时间越长,产生的档案越多,其档案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档案类型复杂,加大了档案管理的难度

与一般的工程档案相比,大科学工程档案的类型更为复杂。按照《中国科学院大科学工程项目档案建档规范》(ZKY/B002-8-2006)要求,大科学工程项目档案分为七个一级类目:综合管理文件、大科学装置研制建造文件、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文件、竣工图、竣工验收文件、监理文件、声像电子文件。综合管理文件、竣工验收文件与传统文书档案相近,大科学装置研制建造文件包括传统档案中的科研档案和工艺设备档案两种类型,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文件、竣工图、监理文件对应传统的基建档案,声像电子文件对应声像档案的管理。由于财务档案单独验收,所以在以下档案类型中不包含财务档案。如图1所示。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大科学工程档案不仅类型非常复杂,而且在这些门类中又包含众多的合同类型。例如,研制建造文件、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文件中就包含众多外包、外购和外协合同。以FaSt工程为例,目前已签订的各种类型合同共470余项,涉及的合作单位共300余家。可以说,复杂的档案类型,众多的合同类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难度。大科学工程中的合同类型如图2所示。

(二)大科学工程科研性和工程性共存的特点,对档案管理提出较高要求

大科学工程申请最重要的特点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科技问题,其本身就包含科研性和工程性两大特点。科研性决定了工程进展中需要开展大量的研究试验,通过研究试验获得优化的技术设计,确定合理的工程基准,满足总体技术方案的需求。[3]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科研档案,例如技术方案的选择试验、特殊材料、器件的选型试验、加工工艺试验、初样样机试验、批量加工的正样样机试验等,这些档案也是大科学工程档案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程性有质量、进度、经费和效益要求,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标。所形成的档案包含大科学工程的分总体、系统、分系统及多个专业技术领域且相互关联,这些都对档案管理中的档案验收环节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流程较为烦琐

国家档案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印发《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档发[2006]2号)和《中国科学院大科学工程项目档案建档规范》(ZKY/B002-8-2006),明确规定了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内容和验收标准。笔者根据FaSt工程实际情况归纳了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大科学工程档案从课题下达、在综合档案室立项登记到档案验收移交,将经历诸多环节和过程,期间涉及的单位和个人众多、收集和管理难度大、验收任务重,给档案管理的各环节、各主体之间的沟通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在整个验收过程中,除了单位工程的验收和检查外,还有整个工程档案的预验收和国家验收,其档案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二、基于沟通理论的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策略的提出

在以往的目管理中,常用的沟通方式为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书面沟通主要包括会议、公函、合同、任务书、工作联系单、设计变更通知单以及工程变更洽商记录等;口头沟通主要是通过电话或面谈的方式。这些沟通方式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沟通效率也不高。为了解决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中的上述问题,笔者借鉴了沟通理论中的其他沟通方式,以便更灵活、更有效地达到沟通的目的,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做好有效沟通,首先要了解沟通理论。沟通理论始于19世纪末,《大英百科全书》关于沟通的定义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共同的符号系统交换彼此的想法,交流情感。《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沟通的定义是:“使两方能通连”。笔者理解,沟通是一个过程,通过一套双方均可以理解的有效体系,将需要的信息尽可能不失真地从信息发起者传递给信息接收者,并将反馈反方向传递。在需要的情况下,重复这个过程。对于沟通方式的分类,按沟通的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组织内部正式沟通有五种沟通形态:链型沟通、Y型沟通、轮型沟通、环型沟通和网型沟通;按沟通的方向来看,可以划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按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关系来看,可划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按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否需要第三者加入,可划分为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按信息沟通时所采用的媒介,可划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从大科学工程的现状和问题可以看出,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很多沟通管理的需要。如何利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来提高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效率,是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

三、基于沟通理论的大科学工程档案管理的实践路径

在大科学工程档案中,基建档案和科研档案占总量的六成以上,故本文以这两种档案类型为重点详述沟通策略。

(一)基建档案管理中的实践路径

对于基建档案来说,传统的沟通方式有电话、短信、e-mail、微信、会议、工作联系单等。结合大科学工程的特点,FaSt工程进行了一些创新。笔者根据基建档案管理的流程,梳理工程各个阶段档案沟通的方式、对象和内容,具体如下:

1.工程立项阶段:与依托单位负责人开展上行沟通,明确基建项目负责人,设置专人负责档案管理。越早介入工程管理,基建档案的质量就越有保障。

2.开工准备阶段:(1)与城建档案馆、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消防、环保、人防等部门开展上行沟通,明确档案移交相关标准;(2)与项目管理公司、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开展平行沟通,明确档案移交的标准;(3)召开档案交底会议,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分包单位进行下行沟通,明确档案收集、整理、组卷、验收的要求,确定各合作单位资料员。前期的有效沟通,可以避免很多管理过程中的“弯路”,使施工单位的档案工作有章可循,监理单位、业主单位、项目管理公司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才能有的放矢。

3.工程建设阶段:(1)与项目主管部门、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开展上行沟通,加强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异地建设的项目,更应提前与当地主管部门沟通,这对于档案验收而言非常重要;(2)与项目管理公司进行平行沟通,协助甲方进行档案管理;(3)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开展下行沟通,检查档案进度、质量和完整性;(4)在项目执行中期,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现场管理部等单位进行下行沟通,联合商讨该基建项目档案的归档范围,并将协商确定后的归档范围作为档案验收的依据;(5)对于现场的施工单位,进行档案月度考核(包括业主考核和施工单位互评)。通过网型沟通的方式,将考核结果在监理会议上通报;(6)由于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⒉畈黄耄通过间接沟通、网型沟通,制定《FaSt工程立卷作业指导书》来达到档案管理上的统一。通过以上沟通方式,明确了FaSt工程基建档案的收集工作要求、归档范围、档案验收工作要求,促进了档案业务指导和评估检查的有效开展,确保了档案质量。

4.工程验收阶段:(1)与城建档案馆、项目主管部门、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开展上行沟通;(2)与项目管理公司开展平行沟通,协助甲方进行验收;(3)与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等开展下行沟通,检查档案完整、准确、系统性,根据档案验收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和落实。按照基建工作的流程,FaSt工程基建档案采用了多种沟通方式,极大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并且顺利通过多个基建项目的验收,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二)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实践路径

与基建档案的沟通对象不同,科研档案的沟通对象为首席科学家、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系统负责人、分系统负责人等。

1.对于科研档案,传统的沟通方式有电话、短信、e-mail、微信、会议等。FaSt工程根据实际需要,引入了其他沟通方式:首先,结合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制定《FaSt工程文件管理细则》《FaSt工程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质量内审、质量外审的方式进行直接沟通和双向沟通,查找问题并进行闭环控制,以便进一步规范科研档案工作。[4]

2.建立兼职档案员制度,各系统设置兼职档案员岗位,建立逐级沟通的档案网络。由兼职档案员协助档案主管收集各类科研档案,包括系统内部档案,外协、外购和外包产品的档案等。并通过月度会议进行网型沟通,协助各兼职档案员工作,进而加大档案收集力度,确保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准确有效,提高工程档案的“含金量”。

3.通过开展直接沟通和链型沟通,强化工程档案工作融入工程管理,加强合同管理和过程管理,建立约束机制,提升档案质量。例如,在执行完毕的合同支付尾款前,合同联系人须向档案主管提交合同内的成果,成果齐全后档案主管签字,财务主管才会支付相应的合同尾款。外购产品到货后,科研人员需提交《外购产品检验记录表》,并将产品的随机资料一并交给档案主管签字,财务主管再根据签字支付相应的产品费用等。

4.在科研项目结题前,通过网型沟通,档案主管会同各系统兼职档案员一起讨论该项目档案的归档范围,并按照归档范围收集该项目的所有档案,进而确保科研档案的归档率,提高了沟通效率。综上所述,在科研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利用多种沟通方式,明确了各课题负责人及科研人员的归档职责,提供了科研档案工作开展的路径,确保了科研档案的同步性,为大科学工程档案验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文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资助;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青年人才基金资助的研究成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手册[J].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置办公室,2013(1):10.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案篇5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促使档案工作往信息化技术方向变革,增加了档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管理难度,由浅入深地分析了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首先,必须搞清信息化建设会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其次,从实际问题入手,寻求问题的关键;最后,根据问题的关键点,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当今信息化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着重进行分析,为档案信息化在管理方面的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这样才能使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得到创新,取得突出成效。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1、符合时展的要求

网络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不仅使传统档案的数量与日俱增,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对于电子文件的收集,传统的管理方式显然不符合时展的要求,因此,档案信息化成为大势所趋。档案信息化,凭借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更符合时展的要求。

2、有效地进行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档案是一个立档单位为适应职能活动需要而直接产生的依法归档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与材料,是一种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每年都要产生很多档案资料,这些档案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手工进行收集、整编、管理等工作,工作量大,效率低,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档案管理实行信息化后,能够更好地收集和管理这种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档案服务功能。

3、方便再次利用,提高工作效率

档案信息化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快捷,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档案信息化管理还能使文件材料及时归档,尽快提供利用,减少不必要的事务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办公效率。由此可见,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二、基于项目管理的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的建构

1、系统结构

以工程档案管理系统为核心,各参建单位的项目管理系统通过接口围绕其而建立。依托项目管理相关管理技术、工具和方法,将工程档案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通过项目建设程序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档案管理合二为一的管理系统,在做好权限工作保障各单位信息安全的情况下,实现各单位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实现各参建单位的工程档案数据与核心服务器相连,使两者之间同步进行、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完善。

2、将各参建单位oa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深度关联,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

引入工作流管理系统,各参建单位根据自身的需要,使用图形化流程创建工具,通过内建的工作流引擎,如可设计的公文处理流、计划申请流、合同审核签订流、建材设备采购流、财务报账流等,定义完成整个过程需要的各种参数,使文档、任务或者信息等多个业务目标在多个系统之间自动协调进行,实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察和控制,实现业务上的协同,从而使各参建单位的oa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深度关联起来(包括软硬件系统的关联、元数据和目录信息的关联、内容数据的关联),进而使oa系统中有关信息内容按照一定的格式,实时或定时归档,并存储至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中,从而实现文档一体化,一次录入,多次使用,提高了各方工作效率。

3、各参建单位将符合归档要求的工程档案及时提交核心服务器

核心服务器管理人员利用自己的权限,督促各参建单位及时提交各自的档案资源于核心服务器,并对其进行验收、归档和提供利用。该系统利用工程建设程序将工程项目管理和档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对文件从开始酝酿、产生、现行使用到永久保存整个生命周期进行了全过程管理,文件成为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助推器,同时工程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成套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三、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途径

1、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档案部门收集信息的时候,需要根据信息表现的内容及时有效的调整档案接收信息的范围,同时对于一些和信息内容密切相关的文字资料、拥有很强潜在价值的信息都需要多加关注。要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带来的现代管理模式和创新思维充分中和到规章制度中,在原有档案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逐步完善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充分保证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和持续发展。

2、充分挖掘工程档案的价值,为工程项目建设献计献策

及时有效地挖掘工程档案的价值,为工程建设项目献计献策,既实现了工程档案的价值,同时又实现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价值。首先工程档案工作人员要身先士卒地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方式,加大宣传“人人都是工程兼职档案员”的理念,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全员参与的网络系统,为工程档案的收集和管理赢得最为基础的保证;同时,档案工作人员不能自我边缘地守在清冷的文件办公室或者档案柜前,要变被动为主动,在科学地对工程文件进行组织、控制的同时,积极深度挖掘工程档案信息,开发各种信息产品,从文件、档案实体的控制更多地向智能控制、知识挖掘转变,将静态的档案激活,让“死”档案变成“活”信息,让工程档案成为启发思维的法宝,这样一方面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完善和提高了企业业务管理水平,方可引起各方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从而迎来档案工作的春天。

3、完善基础设施配备

必要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改革陈旧落后的保管和利用手段的前提。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的基础设施配备,主要包括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硬件设备主要是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档案信息处理系统、档案信息数据库以及相关软件和程序等。只有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逐步建立适应工作需要和发展的更加完善的应用系统,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全过程。

4、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建设档案信息化的多元化,促使信息化条件下的电子档案管理方法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法在本质是截然不同的,这就导致管理人员跟不上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在观念上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理论水平、档案业务素质,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才能使得信息化档案建设顺利地开展。在实际过程中,开展信息化理论知识讲座,培养拥有高素质、丰富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组织档案管理人才前往拥有完善信息化档案建设经验的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借鉴已完成信息化档案建设的机构的经验,改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大型项目;档案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tU7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175-02

一、当前大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大型项目由于赶工期,一般建设单位领导只是在建设、设计及施工监督上下功夫,对于档案管理方面不够重视,导致档案不能及时归档。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有效的档案管理机制,对工程项目档案工作重视不够

不少大型建设项目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在验收时才加大马力搞突击应付,使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得不到保障。此外,大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是建设单位与总承包单位及各分包单位之间档案管理职责不清,造成资料管理混乱,档案资料重复或者残缺不全的现象,二是项目建设中档案管理人员变动频繁,档案管理人员缺少责任感,而档案资料交接制度不健全,造成档案管理不连续甚至存在档案无人管理的现象。有些建设单位不按正常的建设程序办事,前期报建手续办理不及时,一些按常规该办的手续普遍存在着迟办或边施工边办理现象,甚至到竣工时,前期的相关手续还不完备,从而导致了应该形成的文件材料不能及时形成和归档,由于大型建设项目时间紧受到上级领导高度重视,有的手续采取绿色通道,导致项目完工,手续还没办好,项目综合验收未能正常进行,影响工程档案资料的及时移交。

(二)档案意识薄弱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工程技术人员档案法治意识不强,不重视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有的甚至把档案据为已有,拒不移交,导致档案严重不全。有的建设单位虽然制定了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为了尽快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建设需要,对急用的档案资料随用随拿,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对借出的资料未及时催交,造成档案资料损坏遗失现象较严重。同时为确保工程资料的完整,虽然建设单位在与参建单位签订合同时将档案管理责任纳入合同中,按照合同价款的一定的比例扣留工程款但参建单位档案管理意识薄弱,不重视工程建设项目档案材料的积累和收集,不能按约定移交工程资料,有的敷衍了事加之档案管理人员疏忽没有及时发现资料的缺项及漏洞给予签字使他们顺利地拿到了扣留的工程款;还有的承包商认为扣留的资料工程款太少,如果要拿到这笔款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干脆对这笔款项放弃,对工程资料不予移交,造成工程资料的缺失,给以后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留下隐患。

(三)档案人员缺失,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不高

不少大型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有些参建单位不配备专职档案人员,档案管理人员一般临时抽调又不固定,这些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和档案专业知识,不能做到科学分类和整理立卷,使得最后移交的档案资料质量较低,有的工程建设项目档案进馆后,还要重新拆卷返工整理,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由于档案人员缺失,项目经理兼任档案资料管理,他们身兼数职,精力有限,主抓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进度而忽视工程档案管理造成建设项目收集、整理与工程建设进度相脱节,归档资料内容缺项、漏项、签章手续不完善,整理不规范,复印件居多,达不到档案管理的要求等等,这些现象不仅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归档质量而且导致大型建设项目档案缺乏真实性,对日后新建、改建、扩建等工程项目的缺少参考价值。

(四)档案管理经费投入不足,保管条件较差

受大型建设项目建设时间紧,参建单位多,管理复杂,临时性等特点的影响,一些大型建设项目参建单位将办公用房与档案资料室合二为一,档案资料堆放在地上;有的部分建设单位认为工程竣工验收后,档案资料迟早要移交单位综合档案室或者移交专业档案管理机构保管,没有必要投入经费去配置档案资料保管设施;还有一些建设单位因工程资金紧张,不愿拿出足够的资金改善保管条件,用于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

二、加强大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措施

大型建设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本行业、本地区、本单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做好档案管理不仅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全社会赋予的历史责任。

(一)完善档案管理机制,重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项目的规模、特点和需要,明确分管领导,合理配置既懂业务又有责任心的档案管理人员,全程跟踪建设项目档案的形成和管理,实现大型建设项目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建设单位应把工程项目档案工作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高全员对工程档案管理的认识,同时把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工程管理的内容,与工程管理的其他内容同计划、同管理、同检查,同考核、同验收。做到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与工程施工进度同步进行,保证建设项目完工,档案及时归档移交。

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个大型项目列入工程建设规划控制中,制定与工程建设实际相符的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及相关考核措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明确工程档案工作中各部门与参建单位的职责。根据国家、地方、行业及企业的有关要求,将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纳入建设项目管理轨道,在对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组织管理进行考核的同时,对档案资料管理加以考核,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增强档案意识,健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把岗位责任制贯穿于从建设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要明确各部门应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的范围,立卷的要求、原则和方法等。对内强调部门立卷制,按谁经办、谁整理,谁立卷、谁把关,对项目公司内部要求部门员工建立个人文件包,将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进行整理,由部门负责人对需存档的文件进行把关,并在移交清单上对所移交文件内容的准确性及完整性进行签字认可后方可移交档案室存档。

(二)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树立及时归档意识

法律法规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国务院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工程档案管理予以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违反本条例规定,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建设单位是有法可依的,也必须依法管理工程档案,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让文字上的规定落到实处,做好收集整理、建档、移交三个环节的工作,保证工程档案的成套性和科学性。为此,建设单位要大力开展《档案法》宣传,提高和增强广大建设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的档案意识和法律观念,让他们了解档案也是工程的一部分,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做好档案工作是《档案法》赋予的义不容辞的法律责任,要重视文件材料的收集积累,并及时归档移交。在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要求所有参建方都应自觉树立及时归档的意识,不论对自身的归档资料还是对提供给他人的归档资料,都要在第一时间内完成建档,移交工作,以防遗忘、丢失、破损,影响工程归档工作的质量。同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对借用的资料,严格按档案管理部门借阅规定执行,对即将到期的资料及时催交,同时加大考核力度,使得借阅人员能及时归还,以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将档案管理责任纳入合同中,并增加工程款的比例用于档案资料移交,使得监理、施工、设计等部门能及时将工程档案资料移交给建设部门,确保工程档案资料及时归档。

(三)加强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实施同步跟踪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直接影响工程档案管理科学性。上级档案管理主管机构要主动与发改委、建委等职能部门加强联系。开工前,上级档案主管部门要了解工程地址、规模、工期和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等情况,广泛宣传有关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组织培训相关人员,对档案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并认真执行国家大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登记制度,及时掌握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动态情况并加以监管,施工过程中的指导是跟踪指导的重点,档案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要加强与建设单位的联系,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程监理人员在工程文件的形成、积累以及施工技术文件等的编制质量适时检查指导,定期召开档案管理工作会,指出文件资料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建设项目档案规范完整与及时归档。竣工验收前上级档案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在对建设项目档案资料进行预验收时,认真检查建设项目档案是否完整、准确、系统,案卷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要限期整改。提高整理立卷的质量做法是通过工程项目技术交流、技术交底等形式,解决工程档案工作问题;形成工作会议纪要、档案工作总结、简报等文件,以得到有效的沟通和效果;采取档案工作专家现场演示、业务咨询等方式对档案业务工作进行指导;规范档案整理立卷工作,统一档案管理标准、操作方法。同时增加档案管理人员,配置老、中、青专职人员做到传帮带作用,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有人管,以保证资料连续、准确、齐全。

(四)重视档案管理人才培养,建立激励考核机制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又是一项需要综合知识积累的工作。因此,参建单位需建立激励考核机制,不断优化档案管理队伍素质。要在档案工作中推行目标化管理,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科学制定岗位目标责任制,既考察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也考核工作业绩。大力宣传档案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在实际工作中,通过适当的激励能够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更为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努力钻研业务。鼓励他们终身学习,对获得职业、执业资格证的加大奖励力度,转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消极思想,保持积极向上的动力,从而保证高效的工作质量。激励的方式主要有通过外在的福利、晋升、嘉奖等认可奖励,通过工作人员内在的如责任感、光荣感、成就感的激励。通过外在的方法激励,可以显著提高效果,而内在的激励虽然需要经过较长的过程逐渐熏陶,但是持久性更强,并且对工作效率的提高也较为显著。

(五)添置档案基础设施,确保安全管理

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是档案工作发展的物质条件,档案人员应主动汇报工程档案工作情况,及时就当前档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向领导说明配置设备设施的必要性,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应设置符合要求的档案库房,配备档案保管必须的设备,提高工程建设档案工作环境条件,确保档案安全管理。三、总结

综上所述,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反映工程项目的真实面貌,档案管理工作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项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工作。在新的时代,紧密联系改革、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档案人员应具有技术精、专业强等综合技能,同时要具备爱岗敬业、认真踏实的精神,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实现大型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为发展企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案篇7

【关键词】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制度

1、合同的作用

在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的整个建设周期。在这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中,只有在建设各方的共同合作下,才能确保进度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特别是大型的建设项目其建设规模大、投资多、周期长,参与建设单位间的关系复杂,这势必导致在建设过程积累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工程合同。工程合同的价值量和质量对企业尤其重要,直接影响企业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作为衡量工程目标的主要依据,只有在确定工程的建设实施和合同管理同步进行的情况下,工程的竣工验收才能有效进行,由此可见,工程的合同管理直接关系着项目能否顺利开展竣工验收工作,做好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工作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合同是安排项目施工的指导性文件

每一个建筑单位都应该建立的合同管理制度。在签订合同后,合同管理人员要对各级项目管理人员和各工作组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做出解释和说明,形成合同交底制度。工程的材料、设备应按合同约定的规格、数量、价格进行采购,工程的进度、质量等目标也需要根据合同要求组织施工,除此之外,项目部门还要根据工程合同中所规定的内容,进行工程施工组织、计划、竣工结算的编制和报送。

1.2合同是进行索赔的依据

合同索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由于业主违约引起,主要指业主未按《示范文本》规定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以及未能按时拨付预付款、工程款,拖延图纸审批,拖延对承包方提出变更、索赔的答复等;二是由于工程项目本身变更引起,如工程量的变化、材料价格变化、现场签证等;三是由施工条件和环境变化引起,如一周内连续停水,停电超过8h,连续大雨不能进行室外作业等。

1.3合同是控制工程成本和进行竣工结算的依据

合同签订后,该工程的预算成本就可确定下来。组建项目班子时,根据预算成本按照市场法则确定责任成本,确定工程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及其它直接费和间接费等。项目经理组织施工时,首先可将以上费用分解到各分部、分项中去,其次可确定各岗位成本,一旦成本确定,就应合理用工、用料、控制人工费用、管理费用等,为节约工程开支、办理工程结算打下基础。

2、加强工程合同管理的措施

伴随着工程设计、实施、竣工验收、运行等阶段工作的开展,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最终在管理层上会形成一些具有保存价值的记录文件,它们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并同时是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当前情势下,很多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却表现出一定的落后性和低效性,很难满足时代所赋予的新要求。为加强合同管理,提高合同质量,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以提高合同的履约率、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个人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增强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

做好工程合同的管理工作,意识是关键。首先要争取项目经理部对合同管理工作的支持,把合同管理工作像抓进度、质量与成本控制那样抓紧、抓好、抓牢。其次要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使他们知道自己承担着归档的法律义务,以及依法利用合同档案的权利。最后要说明的是,档案意识是合同管理人员的最基本的素质与要求,对合同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键性的作用,这也是做好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可靠基础和基础前提。

2.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合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从项目的立项阶段开始,工程建设就应该把竣工验收的档案管理工作与五大目标等同视之,设置相关的机构部门与管理人员,并构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专门负责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资料收集、整理和档案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还应建立一套可靠的管理方针和实施细则,使每个档案管理人员都明确自己的管理职责,保证日常工作的规范,充分发挥工程合同在工程各个方面的作用。

2.3加强合同信息化建设

伴随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新型载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这种趋势下,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必将被淘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也就呼之欲出了。因此,我们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合同管理系统,如合同档案库、合同分析系统等。工程建设应该运用这点,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并建立合同档案数据库,加快合同信息化建设的节奏,全面提升工程的档案管理水平。

2.4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

要想要做好工程合同的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因此,在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既要懂得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全面了解合同的内容、特点、规律和方法,又要学习了解相关的管理法规,增强对工作岗位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由此可见,势必要加强对现行合同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使工程从由始至终都规范化、标准化,增强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保证工程资料的档案质量。

2.5严格控制竣工验收关

一般而言,工程在竣工验收前,都会对工程合同进行专项验收,一旦出现合同验收不合格的情况,是不可以进行竣工验收的。所以在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工程合同的各级管理部门与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控制竣工验收关,要仔细审查各类工程合同资料,保证竣工档案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尽可能地将工程合同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

3、结语

合同是企业安排施工、进行索赔、控制工程成本和进行竣工结算的依据,也为转移风险提供可能。所以企业不仅要重视合同的签订过程,还应重视合同管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与学习,提高制度建设水平,建立科学的合同管理体系。可见,加强合同管理更对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幼琴.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7,26(6):54-55.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案篇8

东庄索桥工程的归档资料的现场管理、验收与移交要点如下:(1)工程归档资料的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具体由工程总承包方相关管理部门设计院工程建设管理部东庄索桥项目专职档案管理员(资料员)负责资料的管理工作。(2)在东庄索桥工程正式通过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向业主方厅东庄办办理档案移交,同时将竣工档案按有关要求移交院信息中心档案室。(3)需归档的竣工资料必须经过分类整理,并应组成符合要求的案卷。(4)向业主方厅东庄办办理项目资料移交手续,需按照业主方的资料移交规定或要求进行,且必须明确档案移交的内容、案卷数、图纸张数等,并有完备的清点、签字等交接手续。(5)院信息中心档案人员负责对项目资料的编制和移交进行指导,并对向其移交的项目文件材料进行验收、接收和管理。(6)向院信息中心档案室移交时,移交人应填写一式两联的《工程竣工资料归档移交单》随同归档文件一并交由档案室验收、归档。(7)epC工程竣工档案的验收交接程序为:承包商提交竣工档案,由epC工程管理单位审核、验收、汇总后提交监理审核验收,再由监理提交给业主项目部审核验收,竣工档案最终交业主档案部门审核验收。

2做好水利epC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体会

2.1重视epC工程档案管理,设立档案资料专职管理人员

首先,负责epC工程的管理部门必须重视搞好档案工作,只有领导的档案意识增强了,并且对档案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合理安排其档案管理工作,使总承包档案工作有序,正常的开展。其次,要设立有档案管理工作经历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参与到工程总承包中去,了解工程项目的总体安排与规划,了解工程进度,及时收集资料。掌握批复文件、总承包合同、分包合同、设计报告及施工图、会议纪要、周报告、月报告、工程进度表、支付计划表等文件是否报送业主,或报送监理审核,还是在总承包方收集。档案管理人员对工程各种文件进行管理时,要对档案资料的整理、保管有清晰的思路,若有文件丢失,应该提出的补救措施。

2.2建立健全epC工程档案管理制度

工程总承包涉及设计、设备采购、土建施工、安装、调试等多个分包商,为了确保epC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必须建立健全总承包档案管理制度,如《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分包商资料移交管理办法》、《工程竣工档案资料整编规定》、《工程竣工文件移交的内容和要求》等,以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避免出现各分包商相互扯皮、各行其是、无所适从的局面。

2.3共同参与,提高epC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在epC工程建设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参与工程建设,工程管理人员需参与档案收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参与设备开箱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参加相关工程会议,并对工程资料进行及时收集、审核、整理、归档,以保证工程项目竣工资料的及时、有效收集。同时,工程管理人员应参与档案收集工作,这对提高档案的质量有很大帮助。

2.4epC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与工程建设进度同步

epC工程建设过程中,需做到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两手都要抓,兼顾彼此、同步开展。档案工作随工程开工而启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收集各类资料,如日志、月报表、会议纪要、工程进度报表等,工程建设到哪一步,档案管理就应该跟进到哪里,以确保竣工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完整性。

2.5建立、完善epC工程竣工档案管理体系

epC工程竣工档案的齐全、完整,关系到整个工程能否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也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检查及今后的运行、维护、改造等。工程总承包方需高度重视epC工程建设竣工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把工程建设竣工档案管理体系建设纳入到项目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中,确保竣工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1)制定竣工档案编制管理规范及标准。(2)建立竣工档案管理工作程序。(3)建立竣工档案管理人员责任体系。(4)实行严格的竣工档案审核验收程序。

3结语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案篇9

结论:工程竣工结算备案制,并不仅仅是一个建设程序,更重要的是规范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经济活动和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与其它管理部门密切协作,严格把关,从招标文件开抬到竣工结算报告,都要加以规范,确保工程施工阶段的经济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主管部门的计价政策。

关键词:结算备案再认识

中图分类号:F83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Keywords:balanceaccounts;forreference:recognition

《山东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已于2011年4月1日,7月1日在全省施行。《规则》4.8.9条规定“竣工结算办理完毕,发包人应将双方确认的竣工结算文件按规定报送工程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备案。竣工结算书作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交付使用的必备技术经济文件”。《规则》是山东省工程建设经济活动的标准,具有强制性,它明确无误地规定了工程竣工结算需要主管部门备案并作为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的必备条件。它将成为全省工程建设整个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笔者作为淄博市实施工程竣工结算备案的创意者及文件的起草者,也是该项措施具体实施的管理者,结合淄博实施3年多来的实践,谈几点再认识。

淄博实施竣工结算备案制的背景、目的、成效及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淄博城乡建设发展迅猛,从年完成产值几亿元到2010年完成554亿元。但过快的发展加之法制建设滞后等原因,也带来了不少问题,拖欠工程款、拖欠民工工资就是一个非常普遍、影响极大的问题。拖欠工程款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工程质量、工期原因,也有合同条款原因,还有建设资金缺口等原因,更有建设单位为拖欠工程款故意拖延竣工结算的原因。结算不能定案,施工企业追要拖欠款就缺乏依据,成为建设单位拖欠的理由。有的工程因拖欠工程款时间过长,建设单位新领导不认帐,竟然成为了死帐。对此,施工企业反映非常强烈。此前,建设主管部门也曾为解决拖欠工程款、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做了许多努力,实施如组织清欠班子,针对拖欠款的单位出台惩罚性措施,以及限时结算等办法。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为此,淄博市住建局于2007年6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部第107号部令《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及《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财政部、建设部〔2004〕369号)等法律和行政规章,印发了《淄博市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备案管理办法》(淄建字〔2007〕59号),在全省17市中率先推行工程竣工结算备案制。其目的有两个,一是斩断拖延竣工结算以达拖欠工程款及由此带来的拖欠职工工资这根链条;二是纠正压缩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等规费问题及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及建设主管部门计价政策的问题,以规范工程结算行为。实施3年多来,第一个目的已基本达到,据统计,2011年全市拖欠工程款和拖欠民工工资数额分别比2010年下降了50.9%、55.7%,2011年民工投诉同比又下降了55.2%。

目前,竣工结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在备案审查中发现了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背离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未经备案且违背建设主管部门计价政策的黑合同大量存在,且都成为工程结算的依据;更有甚者,有的建设单位为使竣工结算能够顺利备案,串通施工企业编造假结算报告,蒙骗建设主管部门。这些行为都违背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扰乱了建设市场秩序。

对竣工结算备案的再认识。从淄博实施工程竣工结算备案的实践看,绝大多数竣工工程都能按要求及时备案,为解决拖欠工程竣工结算来达到拖欠工程款进而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发挥重要作用。2011年,全市工程竣工后能及时办理竣工结算的达到85%以上。为施工单位清缴拖欠工程款及时发放民工工资提供了依据和条件。但从规范工程结算看,还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后,认为,要真正发挥工程结算备案的作用,必须把重点放到规范结算上,有以下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向大家请教。

实施过程控制,根治黑合同。所谓黑合同是指不经建设主管部门备案而建设双方实际履行的合同及补充协议。建设施工合同是要式合同,它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和履行特定手续才能成立。为此,建设部第89号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另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它协议。订立书面合同7日内,中标人应当将合同送县级及以上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备案的施工合同实质性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工程价款的结算依据”。建设部令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彻底否定了黑合同的法律地位。但是,作为建设主管部门还不能只是简单的否定黑合同的存在,尤其是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建设单位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强迫施工单位另行签订有利于己但背离备案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并实际履行的补充协议。到竣工结算备案时这些补充协议已履行了大部或几近完成,此时木已基本成舟,推倒重来的可能性不大。为了全面根治黑合同必须进行全过程控制。一是修订完善建设施工合同,目前使用的施工合同文本是1996年建设部、国家工商局共同制订的。10多年的变化,尤其是《山东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出台后,原来的合同文本已不能适应清单计价需要。目前,淄博市住建局已启动了修订程序。笔者也参与其中,其主要目的是把《规则》所要求工程计量、工程价款的调整,现场签证,承担风险的内容、范围以及索赔、争议处理,解决方法等内容充实到合同文本,使其内容更加全面、更加规范而更具可操作性,尽量不给黑合同留下空间。二是把涉有经济条款的补充协议及专业分包协议也纳入备案管理。三是造价管理部门参与施工合同管理,首先是参与审查招标文件中的经济条款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的工程计价政策;其次是审查施工合同是否与招标文件及中标承诺一致;再次是审查补充协议经济条款有无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四是加强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建设双方有无涉及经济条款而未经备案的补充协议;是否认真履行备案合同的条款;拨款进度是否履行合同约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是否足额计取等内容。五是严把竣工结算关,造价咨询企业要严格按照经备案的合同和补充协议编制,未经备案的补充协议,一律不得作为结算依据。

施工合同约定竣工结算办理原则,确保限时定案。近几年,我们推荐了“预算定案、结算调整”的造价管理思路,预算定额将承、发包双方结算定案的原则及可以预见的问题,合同约定下来。这样,可能引发争议和难以预测的问题可提前解决80%以上部分,涉及变更、签证、材差的调整,工作量比较小,一般单位工程能够在结算资料齐全后10天内即可审结定案。有效地保证了结算备案的及时性,确保了整体工程竣工备案的进程,而且预算定案后,随之甲方供材表、按工程形象进度分阶段拨款表、主要材料经济分析表、单体预算造价汇总表等相继完成,给拨款、供材和动态控制工程造价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这个做法从实行以来,得到了很多承发包双方的认可。

诚信经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在与其他经济体发生经济关系时,首先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信守合同约定。这就是最大的诚信。建设单位要遵守建设程序,执行建设主管部门的工程计价政策,不随意压级、压价、压工期,应支付的款项足额、及时拨付到位;施工单位精心施工,不粗制滥造,不偷工减料,工期、质量达到合同约定等级;造价咨询单位能够客观公正地依据合同据实结算,不为小利而偏袒,作出的竣工结算报告符合现行的计价政策规定和客观实际。

发挥建设主管部门的综合职能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建设领域是市场经济,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能从微观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它的主要职责是通过高效、有力的监管创立一个竞争充分、运转高效、健康有序发展的建设市场运行机制。首先是要进行法制建设,用完善的规章制度去规范和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其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建设主管部门的工程计价政策及社会公德范围内诚信经营。目前,首要的是全面贯彻落实《规则》,制定出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措施,把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经济活动规范到《规范》要求上去。其次是搞好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淄博市实施的工程竣工结算备案制,得益于政府部门的监管到位,主要实施者是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部门和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把关,调动了多方力量共同监管,实施闭合式管理,即竣工结算不备案,工程验收备案管理部门不予综合验收,工程就不能交付使用,不通过综合验收;房地产管理部门就不给予登记确权,建设单位急于使工程尽早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确认权属,势必加快解决纠纷,使结算尽快定案。建设单位有了积极性,就推动了竣工结算备案制的顺利实施。再次是应建立合同履约考核制。施工企业履约考核结果可直接进入企业的行为档案,可定时向社会公布;建设单位,尤其是开发量大或常年有工程建设任务的大中型开发公司和大型企业的履约行为也应纳入考核范围,其考核结果可在行业内公布,以起到预警作用。

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吴邦国委员长在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突出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同理,建设工程实施竣工结算备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措施,它必将对规范我省工程竣工结算,解决拖欠工程款、拖欠民工工资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工程造价管理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工作思路,制定出适合本地造价管理实际的有力措施,确保落实,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方案篇10

关键词:建设项目;项目设计;优化管理;质量管理

1.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住宅商品的需求日趋高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市场也逐渐规范起来,客户购房理念日趋理性,对房间功能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及综合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房地产开发商对住宅项目开发策化及设计阶段也越来越重视,以往简单的开发模式,正逐步规范化与制度化。具有关资料统计,影响工程投资的最主要因素是设计,占到40%~75%,而施工阶段仅占到10%~20%。

2.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涵

建设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该体系大多数时间适用于多数项目,其价值和实用性已得到广泛认可,这种方法更恰当的说是运用项目管理技术对项目进行管理。通常有:启动、计划编制、执行、控制和收尾等过程。在建设项目的前期策化和设计过程中,引入项目管理的概念,对项目策化和设计过程范围的界定、时间、成果、风险和质量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它将使房地产开发公司决策和设计人员对项目设计的监控过程更为具体化,操作简便化、理性化和有序化,有助于决策的合理性及对设计进度、成果和质量的合理控制,并对项目的后期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3.建筑设计管理的基本理念

建筑设计是科学与艺术双重创作的结合,是创作构思加科学计算合成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建筑设计成果的质量评定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即使达到建筑设计规范、标准和规程,也不能称该建筑设计就是优良品或精品。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变化,在运行过程中不同的设计构思组合叠加就可以产生出不同的产品,没有固定的模式。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在于强化设计的“全过程管理”,即动态管理。它打破了过去静止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直接经济损失。

4.优化设计管理的几种措施

4.1健全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建立法人为主的组织机构。成立监督机构,即法人亲自组织,专家起主导作用的全方位的结合体。设立质量检查小组,每个项目均设质检员。以专家为主导能掌握专业技术的高标准高质量,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使工作经济化,制度化,责任化。

(2)健全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要具体化、细化、量化,特别是要具有可操作性,做到可以制成表格分门别类填写打分,以保证其运用的经常性和可检查性,以其达到预定目标。设计人员行为要规范,原则性要强。跟踪服务、反馈信息及时更正与处理。事前计划要具体,事中控制有措施,事后总结有效果。

4.2重视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管理

在建设项目的设计运作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公司要充分发挥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能动性。建设项目设计过程分为两大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其最终产品分别是方案报建文本和施工图蓝图,成果必须报政府部门审批通过,方可进行工程项目施工。由于这两个设计阶段所承担的目标和任务的不同,其项目管理在执行组织的结构、人力资源管理、时间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及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

(1)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主要流程:拟定招标设计任务书,方案招标,方案评审及咨询,方案定案(或委托设计院),出方案报建文本,进行方案报建。方案设计阶段可分为方案招标阶段和方案定案阶段。大部分房地产公司在大、中型建设项目中采用方案招标来选定方案,也有的采用直接委托某一设计院来直接设计方案,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房地产公司在取得项目后,一般都会委托策划公司进行市场调研并进行项目策划,确定设计目标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形成项目的整体方向,作为招标任务书拟定和评标的依据。有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将方案招标作为项目研究的手段和过程之一,或考察设计院实力的方法,招标方案的成果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影响不大,准确而及时的沟通使项目设计朝正确的方向有序地发展,沟通是多层面和多方式的。

(2)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

由于方案已经确立,设计工作流程相对简单有序,此阶段的项目设计在执行组织结构、质量控制、资源管理、项目知识积累等方面与方案阶段有所不同。执行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成员配置一般由设计总监、工程项目经理,以及建筑、结构、设备及概算人员组成,形成一个典型的强矩阵管理模式。管理流程也相对简单:委托设计、拟定技术措施、中间过程质量与进度控制、成果审查、成果报建、技术交底等。

4.3设计优化管理的具体操作

为了设计产品合格,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达到高标准的要求,必须按照从计划到分工、从人员到产品,从部分到整体等方法来进行操作。

(1)对定岗定位人员进行优化思想教育,注重量才使用,使每个设计人员具有进取精神、竞争意识,达到人员的优化组合。

(2)确定项目的关键点,加以控制、把关。对项目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项目设计的方案图、施工图、预算等,详细分析,事前控制,做到心中有数。

(3)设计项目的优化统筹安排。设计项目的各个专业及专业内部不同程序的交叉运行要周密安排。尽量使各专业及专业内部密切联系,避免出现工作环节的脱节,缩短设计时间,提高协同工作效率。

(4)创新方案的制定。设计项目运行过程可能随时会出现新问题,对此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创新方案,也可以在原有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创意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4.4规范设计招标程序及合同签订模式

把设计工作引入到市场规范化操作程序上,实行严格的招投标制度,打破垄断,公开信息,才能有效的调动各家设计院的积极性与创新性,才能产生好的作品。

国内的设计合同采用的均是由建设部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的标准合同文本,但却是一份单边合同,带有浓烈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合同条款,对建设方不利,为此改变现行设计合同签订方式势在必行。

4.5建筑设计运行系统与过程的优化控制

设计运行系统指总体的各个部分运行一体化,而过程是进行设计的全过程。首先,要确定系统部分的控制点,也就是运行的各个部分,即管理点,使每一个部分都进行优化处理。然后,进行过程的优化控制。提倡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是始终有一个较高的目标去奋斗。在建筑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过程进行优化控制,选取最短路径实现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