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全的感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12:06

关于安全的感想篇1

万念之源始于心,人之言谈举止、喜怒哀乐皆由心生。在核电站,人之行为贯穿于生产活动中每个环节。抓安全生产,须注重细节,规范行为,避免人因导致安全事故,推动安全生产的改善与提高。规范人的行为,须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宣传渠道,宣讲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使每位员工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的同时,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因此,规范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须追根逐源始于心,真正做到“外塑于型,内化于心”。

安全,核电站的生命!作为核电站的员工,尤其是运行人员,安全,必须从“心”开始!“最要存仁道”,不断用心思考,用心学习,用心做事。唯有如此,方能“心可挽乎命”,以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连续的运行。对于运行人员而言,何谓“最要存仁道”?立“三心”,而化“三心”是也。

立诚信之心。诚信,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诚信,做人之本。在安全生产中,要做实事、讲真话、少提成绩、多讲问题。不诚信,是对安全生产的最大威胁,安能使诚信成为久违的传说?

立感恩之心。所谓感恩,就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将感恩之心融入安全生产中:感激企业、感激他人、感激自己,有了感恩,企业有了和谐,安全有了保证,运行有了保障。在核电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大丈夫岂能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

立责任之心。企业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更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应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各方面忠于企业,感恩企业,进而化为一种责任,忠于职守,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站好每一班岗,做好每一件事,主动奉献,做好安全生产。

安全内化于心。安全内化于心:就是发自于心,发祥于心,把安全视为生命。安全是关键,是基础,是条件,是保障。安全不再是手段而成为一种本能,一种心灵的驱动。实现内化于心要注重安全之“三观”。一是注重安全价值观,懂得生命的来源、价值;二是注重安全道德观,懂得安全关爱,安全互助,安全砥砺,安全珍视;三是注重安全哲学观,做到主观想安全,客观抓安全,目标实现安全的一致性。

关于安全的感想篇2

家家装上防盗门、有点钱就存银行、填表时用假电话号码、办事不找熟人不安心……这些看似无关的事情,症结却都指向一个原因――缺乏安全感。

2011年,一系列负面消息接踵而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让人们“不知道还有什么能吃”;动车脱轨事故又给大家的出行安全画上一个问号;加上飞涨的物价……每个人都不得不去面对并承受生活的心理的各种冲击。

“心安即是家”,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人们对安全感的渴望。在这个飞速发展却又充满了未知因素的大时代,我们该如何捍卫自己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拥有一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说。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则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是生存的基础。婴儿渴求母亲的怀抱、中年希望蒸蒸日上的事业、老人梦想儿孙绕膝的生活……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寻找安全感的过程。缺乏安全感的人,常会感到自身受到威胁,觉得世界不公平,进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大“不安全”事件

2010年某网一项有关国人安全感的深度调查显示,高达96%的网友认为自己没有安全感。而且以下四件事,让我们觉得“最没有安全感”。

食品安全。“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这则广为流传的顺口溜,透出了人们对目前食品领域最大的担忧。

婚姻安全。“小三现象”已经成为对婚姻安全的重要威胁。社会对此的宽容度正在增加,传统的婚姻观念正在受到考验,吓得很多人在婚姻殿堂前踟蹰不前。

生存环境。“不是一定要嫁个有钱人,但是起码要能保障生活质量”……房子、车子、爱情,对于多数仍在理想道路上奋斗的人来说,虽然不能说是奢侈品,但至少还有些遥远。

职业安全。“前程无忧”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67%的职场人经常会产生不安全感,21%的人偶尔会有不安全感,仅有2%的职场人毫无不安全感。对于老员工而言,“没有发展前景”、“办公室政治”都是影响安全感的重要原因;对于职场新人来说,“难以融入团队”是令他们不安的最大困扰。

存钱、托关系都因缺乏安全感

无论外表如何光鲜、工作生活如何波澜不惊,我们心底里的不安和惶恐却与日俱增:很多人进了餐馆,总是去找靠里且面向门口的座位,心里才会踏实;晚上入睡前,不再去检查一遍门锁就难以睡着;穿没口袋的衣服时手不知往哪放;防盗门越做越厚,防盗网拆了又焊……心理专家表示,一些看似微小的生活习惯,其实都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爱存钱。日本野村证券公司的首席国民经济学家保罗・舒尔特指出:“中国的储蓄率比全球平均储蓄率高出100%还多。”储蓄率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危机意识,内心越觉得不安全,才越爱存钱。

找关系。没有单位就会心慌,办事找不到熟人就会焦虑。在中国这个“关系”社会,同学、同事、同乡、同行利用各种关系网捆绑在一起,恰恰说明我们内心没有安全感。

乱插队。不愿意排队一向被归结为“素质”问题,其实也是内心不安的表现。排在后面,人们害怕买不到票,坐不上车、得不到服务,由于担心自己的利益没有保证,内心焦虑,才会争抢有利位置。

窥探隐私。喜欢听八卦、传谣言,乐此不疲打探和讨论别人的婚恋、收入、职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心里不踏实,所以会转移注意力去探别人的“底细”,以得到变相的安慰。

偷走了我们的安全感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认为,缺乏安全感,说到底,是因为无法预知和掌控会发生什么,所以会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想法。现代人缺乏安全感,主要有5个原因:

生活成本高。飙升的房价、物价等,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好不容易买了房子车子,有了暂时稳定的收入,可贷款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样会引起强烈的不安全感。

竞争激烈。现代人随时都努力超越别人,恐惧被人超越,在只能胜利的职场,没有人会有十足的安全感。所以我们努力地获得各种成就,但是成就越大就越害怕哪一天失败了,是否既得的一切也将不复存在。

内心孤独。先进的社交生活手段,人口的频繁移动,让现代人有了更大的社交圈子,同时每段关系的深度和长度却大大降低,靠谱的朋友越来越少。

不知足、爱比较。20年前,人们对安全感的渴求可能还仅限吃饱穿暖,可现在,有了小房子,眼馋别人的大房子;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什么都是“别人的好”,导致心里总是七上八下。

缺乏信念。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缺乏信念与理想,使内心难以找到平衡,变得越来越彷徨、迷茫、不安全。

找不到归属感。很多人都是背井离乡在异地工作生活,没有固定的居所又没有亲人在旁,一旦生活中出现波澜和挫折,很容易感到孤独,引发不安全感。

何加强安全感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丛中教授表示,适度的不安全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外部世界的危险,做出适当的反应。可过度缺乏安全感,则容易走入误区,导致不恰当的行为。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要想保证人们的社会安全感,需要从加强物质保障和树立公众信任度开始;而对于个人来说,则需要学会在不安中淡然前行。试试下面的方法,也许能让你的内心更安定。

少点欲望。我们可以从简化生活开始,削减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让自己不去关注名利等需求,而是充分享受内心的安全体验。

灵活处世。如果总是用固定的方式来应对世界,当面对陌生的环境、新的生活变化时,很容易无所适从,进而被打垮。因此,积累更多的心理经验和应对模式,可减少恐惧感。

多交朋友。好的人际关系能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心理支持与满足,也能在困难的时候帮到我们。最好的保险不是存款,而是有几个真心实意的好朋友。同时,研究表明,助人行为可以显著地改善焦虑情绪。

关于安全的感想篇3

“心安即是家”,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人们对安全感的渴望。在这个飞速发展却又充满了未知因素的大时代,我们该如何捍卫自己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拥有一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说。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则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是生存的基础。婴儿渴求母亲的怀抱、中年希望蒸蒸日上的事业、老人梦想儿孙绕膝的生活……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寻找安全感的过程。缺乏安全感的人,常会感到自身受到威胁,觉得世界不公平,进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四大“不安全”事件

2010年某网一项有关国人安全感的深度调查显示,高达96%的网友认为自己没有安全感。而且以下四件事,让我们觉得“最没有安全感”。

食品安全。“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这则广为流传的顺口溜,透出了人们对目前食品领域最大的担忧。

婚姻安全。“小三现象”已经成为对婚姻安全的重要威胁。社会对此的宽容度正在增加,传统的婚姻观念正在受到考验,吓得很多人在婚姻殿堂前踟蹰不前。

生存环境。“不是一定要嫁个有钱人,但是起码要能保障生活质量……”房子、车子、爱情,对于多数仍在理想道路上奋斗的人来说,虽然不能说是奢侈品,但至少还有些遥远。

职业安全。“前程无忧”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67%的职场人经常会产生不安全感,21%的人偶尔会有不安全感,仅有2%的职场人毫无不安全感。对于老员工而言,“没有发展前景”、“办公室政治”都是影响安全感的重要原因,对于职场新人来说,“难以融入团队”是令他们不安的最大困扰。

爱存钱、托关系都因缺乏安全感

无论外表如何光鲜、工作生活如何波澜不惊,我们心底里的不安和惶恐却与日俱增。很多人进了餐馆,总是去找靠里且面向门口的座位,心里才会踏实;晚上入睡前,不再去检查一遍门锁就难以睡着;穿没口袋的衣服时手不知往哪放;防盗门越做越厚,防盗网拆了又焊……心理专家表示,一些看似微小的生活习惯,其实都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爱存钱。日本野村证券公司的首席国民经济学家保罗・舒尔特指出,“中国的储蓄率比全球平均储蓄率高出100%还多。”储蓄率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危机意识,内心越觉得不安全,才越爱存钱。

找关系。没有单位就会心慌,办事找不到熟人就会焦虑。在中国这个“关系”社会,同学、同事、同乡、同行利用各种关系网捆绑在一起,恰恰说明我们内心没有安全感。

乱插队。不愿意排队一向被归结为“素质”问题,其实也是内心不安的表现。排在后面,人们害怕买不到票,坐不上车、得不到服务,由于担心自己的利益没有保证,内心焦虑,才会争抢有利位置。

窥探隐私。喜欢听八卦、传谣言,乐此不疲打探和讨论别人的婚恋、收入、职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心里不踏实,所以会转移注意力去探别人的“底细”,以得到变相的安慰。

谁偷走了我们的安全感

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认为,缺乏安全感,说到底,是因为无法预知和掌控会发生什么,所以会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想法。现代人缺乏安全感,主要有5个原因:

生活成本高。飙升的房价、物价等,带给人们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好不容易买了房子车子,有了暂时稳定的收入,可贷款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样会引起强烈的不安全感。

竞争激烈。现代人随时都努力超越别人,恐惧被人超越,在只能胜利的职场,没有人会有十足的安全感。所以我们努力地获得各种成就,但是成就越大就越害怕哪一天失败了,是否既得的一切也将不复存在。

内心孤独。先进的社交生活手段,人口的频繁移动,让现代人有了更大的社交圈子,同时每段关系的深度和长度却大大降低,靠谱的朋友越来越少。

不知足、爱比较。20年前,人们对安全感的渴求可能还仅限吃饱穿暖,可现在,有了小房子,眼馋别人的大房子;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什么都是“别人的好”,导致心里总是七上八下。

缺乏信念。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缺乏信念与理想,使内心难以找到平衡,变得越来越彷徨、迷茫、不安全。

找不到归属感。很多人都是背井离乡在异地工作生活,没有固定的居所又没有亲人在旁,一旦生活中出现波澜和挫折,很容易感到孤独,引发不安全感。

如何加强安全感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丛中教授表示,适度的不安全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外部世界的危险,做出适当的反应。可过度缺乏安全感,则容易走入误区,导致不恰当的行为。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要想保证人们的社会安全感,需要从加强物质保障和树立公众信任度开始,而对于个人来说,则需要学会在不安中淡然前行。试试下面的方法,也许能让你的内心更安定。

少点欲望。我们可以从简化生活开始,削减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让自己不去关注名利等需求,而是充分享受内心的安全体验。

灵活处世。如果总是用固定的方式来应对世界,当面对陌生的环境、新的生活变化时,很容易无所适从,进而被打垮。因此,积累更多的心理经验和应对模式,可减少恐惧感。

多交朋友。好的人际关系能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心理支持与满足,也能在困难的时候帮到我们。最好的保险不是存款,而是有几个真心实意的好朋友。同时,研究表明,助人行为可以显著地改善焦虑情绪。

关于安全的感想篇4

一、当前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警务实习是公安院校组织学生到公安机关参加警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警务实习是公安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对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公安专门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正值加快推进公安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时期,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难得的传统优势,又面临巨大的现实挑战。

(一)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公安部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准确把握全国公安教育训练的战略发展机遇,全面推进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建设。公安高等院校正值加快推进公安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教学重心由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职业精神培养、专业能力教育和警务技能训练为主转变,承担实践性教学任务的警务实习正积极开展“教、学、练、战”一体化警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在多年以来的警务实习工作中,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各级领导、教师和干警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党的公安事业以及广大青年学生的深厚感情,充分调动一切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千方百计为警务实习创造条件,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精心培育警院学子,为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创新警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1.教育观念落后。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尚未深入到警务实习的各个环节,重警务工作轻思想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公安院校和实习基地公安机关对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同,警务实习计划对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和要求不够科学规范,公安院校带教老师(以下简称“带教老师”)重事务管理、轻思想教育,公安机关指导干警(以下简称“指导干警”)重业务指导、轻思想教育,实习生重业务学习、轻政治学习,“两课”教育在警务实习中难以开展,又缺乏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做有效补充,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还不适应“教、学、练、战”一体化警务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甚至有时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地点和经费都难以得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作用发挥。

2.就业形势严峻。当前,高等院校毕业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给做好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2011年2月22日,从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得知,2010年63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我国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高等院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短期内很难改善。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高校毕业生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结构性矛盾突出。公安院校毕业生在就业观念、就业目标、就业能力、心理素质和职业规划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养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专业背景、学历层次和就业意愿对应的行业岗位相对狭窄,都给公安院校实习生实现顺利就业目标造成困难,直接影响实习生的思想稳定和警务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长期以来,在我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体制下,实习生很少考入实习基地公安机关实现就业,缺少归属感,实习基地公安机关又基本是义务接收实习生完成警务实习任务,对警务实习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存在较大差异,必然给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警务实习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3.警务实习的新体制新机制还不完善。公安院校实习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不尽科学,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制度职责不尽健全,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警务实习工作需要。公安院校与实习基地是协议式的合作关系,受各自的工作职责、条件和压力制约,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责任不够明晰、沟通不够密切、保障不够有力的现象难以避免,现代、科学、务实、高效的警务实习长效机制有待加快建设。警务实习计划不尽科学合理,存在警务实习专业不对口、轮岗机制不合理、与毕业论文设计不相关、与实习生就业考试时间相冲突、实习成绩考核评价指标不科学等现象。由于警务实习岗位点多面广,经常全天轮班,临时性和突发性任务频繁,带教老师和指导干警的数量、时间和精力有限,能力素质和责任心参差不齐,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使得有效开展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

4.实习生社会适应能力有限,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警务实习是实习生难得的长时间深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锻炼机会,但是由于警务实习的环境陌生、人员复杂、工作繁重、要求较高,加上实习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阅历有限,使得实习生思想观念在警务实习期间的发展变化速度十分惊人,成为大学生一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风险期。学习压力、工作压力、安全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微妙的人际关系,容易导致实习生大量的焦虑、抑郁、烦躁、渴望求助、茫然无措、思乡情绪、心态失衡、盲目攀比等心理问题,如不引起关注并妥善处置,极易引发实习生失眠、消极、偏执、失控等情况,进而可能引发违规、违纪、违法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正常的公安工作秩序和警务实习任务的完成,这就更加凸显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与重要。

二、加强和改进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必须在巩固已有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之在警务实习和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警务实习工作必须把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以学习公安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警务工作能力为重点,以掌握专业技术为核心,以创新警务实习机制为动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将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警务实习有机结合起来,将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警务实习的全方位、全过程。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16号文件”精神,以铸造忠诚警魂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贴近实战、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卫士。公安院校和实习基地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带教老师和指导干警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系统培养的正确观念,科学制定警务实习规划,把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警务实习工作首位,与时俱进,统筹兼顾,勇于创新,努力适应公安院校“教、学、练、战”一体化警务人才创新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牢牢掌握警务实习工作的主动权。

(二)突出忠诚,强化教育

1.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结合警务实习的工作实际,通过学习公安工作为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积极引导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

2.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突出警察职业特点和公安院校特色,邀请实习基地领导、公安英模、功臣和专家,对实习生进行中国革命传统和公安机关优良传统教育、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教育、对敌斗争和治安形势教育,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及党和国家内政外交方针,明确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责任感、职业荣誉感,树立强烈的警察意识和爱岗敬业、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强化思想道德和基本素质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带教老师和指导干警针对实习生成长规律,结合自己公安工作的亲身经历和典型案例,采取集体辅导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开展遵纪守法、安全健康、人际交流、婚恋情操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教育,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知行合一,德才兼备。要根据警察职业的特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培养实习生自觉遵守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秉公执法、清正廉明、团结协作、机智勇敢、严守纪律、文明执法的职业道德规范。

(三)创新机制,改进方法

1.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充分发挥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形成具有公安特色、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工作实际的良性工作机制。实习基地公安机关应该主动肩负起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将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计划,明确具体负责实习生管理的基层单位和指导干警在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安业务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职责,“对实习生实行民警化管理”[1],逐步建立和过渡到体制改革试点生警务实习管理的全新模式。利用“政工网”和“网上党校”等形式,抓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体教育网站或网页建设,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和动员带教老师、指导干警和实习生撰写理论文章,开展网上论坛、网上辩论和答疑活动,编印警务实习宣传周刊,反映实习心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其中。

2.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实习生面临毕业就业实际需要,抓好就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警情,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处理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树立“多层次、多行业、多区域”又好又快就业的“三多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做好面向基层、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鼓励学生到公安工作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针对实习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实际,抓独立自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带教老师正面引导、指导干警言传身教、实习小组团队帮扶和实习生自我调适等多种途径,预见性防范、及时性干预、总结性反思,提高实习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化解焦虑、抑郁、烦躁、渴望求助、茫然无措、思乡情绪、心态失衡、盲目攀比等心理问题,教会实习生简单实用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帮助实习生渡过心理难关,最大限度克服实习生失眠、消极、偏执、失控等情况,努力杜绝违规、违纪、违法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实习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紧张的警务实习工作中去,增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献身公安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发挥警务实习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实习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是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牢固树立“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诚意识;强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实习生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立健全实习生党建工作制度,重在坚持,贵在落实,务求实效。以实习生党员先锋工程统领警务实习工作,把实习生党员组织发展作为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带教老师抓好实习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工作,完善制度,确保质量。注重在实习生党员中培养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发挥他们与实习生朝夕相处的角色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紧紧抓住全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大好机遇,在实习生党员中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雷锋精神活动,通过加强监督,定期开展民主测评和召开民主生活会,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体学生中形成强大的影响力,从而达到普遍教育、共同提高的目的。

4.严格管理与热情关心有机结合。如果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既严格管理,又热情关心”,那么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一方面,严格管理是有力的管理,就是要做到有令必行,令行禁止,在警务实习工作中,必须坚持“严格安全管理、严格警务管理、严格工作管理、严格成绩管理”。严格安全管理就是要求在警务实习工作过程中必须确保实习生的人身安全,实习生要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警惕才安全”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实习基地和公安院校关于警务实习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指导干警、带教老师必须反复强调,大胆管理,经常检查,层层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随时排查和化解实习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突发安全事故;严格警务管理就是要求按照“政治性、严格性、统一性”的原则,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实习纪律、警容风纪、内务卫生、请销假制度,充分调动实习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为警务实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严格工作管理就是要求严格执行警务工作中的法律法规和警务制度,开展岗前培训,实习生必须在指导干警带领下开展警务实习,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充分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作风,重点培养群众工作能力、执法能力、实战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与社会公众沟通能力和警务信息化水平;严格成绩管理就是要求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实习成绩评定工作相结合,坚持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实习生党团组织发展相结合,坚持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实习生奖惩激励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另一方面,热情关心是有效的管理,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在警务实习工作中,必须坚持“关心学生思想、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关心学生就业”。关心学生思想就是要求高度重视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立志从警、报效祖国”的信念,增进同学情、朋友情、战友情和师生情,增强团队意识和凝聚力,培养实习生优秀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关心学生学习就是要求为实习生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和更多机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条件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坚定的政治立场、扎实的法律功底、缜密的逻辑思维、良好的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和丰富生活阅历;关心学生生活就是要求公安院校和实习基地公安机关为实习生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经常倾听实习生心声,慰问实习警队师生,带教老师和实习生同吃同住,对实习生遇到的生活问题高度重视,及时反映,主动协调,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改善条件,排除实习生完成实习任务的后顾之忧;关心学生就业就是要求高度重视实习生就业观教育,为实习生提供研究生考试、国家司法考试和就业考试信息,正确处理好警务实习与就业复习考试的关系,积极引导实习生认真复习,积极备考,为实习生实现“顺利毕业,顺利就业”目标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在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仅有严格管理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仅有热情关心的管理是无力的管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既严格管理,又热情关心”,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实习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充分调动实习生参加警务实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警务实习的全方位、全过程,只有这样,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务实有效。

关于安全的感想篇5

六月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因为六月是我们的一个安全生产月,而在这样一个日子里我们共同观看了《生命重于泰山》安全节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生命重于泰山》安全节目观后感心得范文,欢迎参阅。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节目观后感心得一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只有一次,只要是热爱生活的人,都会珍视自己的生命,树立生命安全观,以意识指导行为,在行动中强化意识,热爱生命,珍视生命。在生活中,无论处于什么行业,我们都要注重安全,安全就是幸福,只有拥有生命的安全,才能获得人生的幸福。

通过观看专题片《生命重于泰山》,让人内心甚是感慨,感悟颇深。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如何牢固确立这一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的安全工作,我认为,必须上下同心,讲究科学,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说起安全生产,严是爱,松是害,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和认识程度远远不够,为了生命,我们必须要拿出实际行动保护好,切莫往后出了事情才来后悔。

《生命重于泰山》,这是一部非常有意义的专题片,认真观看后,总有一番深刻的收获。内心感受安全对于生命的意义,实在是重于泰山,感慨颇多。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真谛。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企业要想寻求更大发展,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就必须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所以从这部专题片,其实我们可以感悟到安全对于企业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企业能否更好地发展下去,安全的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时展的步伐是永远都不会停止的,企业公司也不例外,近几年,集团公司、公司对安全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严,可以说,在当前形势下,安全是政治、是大局、是稳定、是和谐,更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作为基层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断提高对安全环保工作的认识,增强抓好安全环保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除此之外,在日常工作当中,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不断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总之,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司,为了能可持续发展,安全问题永远都不可忽视!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节目观后感心得二安全是企业兴亡的基石,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的前提,安全生产事关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因此作为一名开危化行业的员工,更就应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学习,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个人的安全应变潜力。

透过这次公司公司组织的典型事故调查报告的学习,心里十分震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在想这些事故为什么会发生呢?是人的原因还是制度的原因?依我个人的理解,根本原因在于人的安全意识不够高,使我意识到在工作、生活中要强化超前意识,预防为主的理念,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一旦发生,讲给个人、公司以及社会带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多少年轻的生命会因为一次安全事故而终止,多少人又因此失去了温暖的家,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即使多加几个不放过也时为晚矣。所以安全工作贵在防患于未然,务必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灌注在每个人的意识里,时时刻刻牢记安全。

认真贯彻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日常工作中透过对人的安全意识的提高来提高对物的安全状态的管理,所以人员的定期安全培训、安全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了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自身安全防范应对潜力,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才能更好的发挥对物的安全状态的管理以、对突发事件的控制以及保证物的安全状态发挥正常的价值作用。对于物的安全状态的管理,透过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处于亚健康状态。人员按章操作及设备的良好状态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保证正常生产运行,杜绝安全事故。提高自身素质不仅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在班组绩效考核中要把自身的安全知识,安全技术水平,业务潜力相结合,使自我具有较高的技能,较强的分析决定和紧急状况处理潜力,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贯彻落实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执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并将安全生产工作放在自我的职业价值中去。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节目观后感心得三美好的六月是大家期待的一个月,生命如如流星一样,让我们就如飞火一般让人留恋,就好像这个季节一样让人难以忘记,蒸蒸日上,兴旺腾达。同时六月份也是安全生产的季节,不仅是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人负责,更是对员工的负责,对企业的负责,这不仅是关乎你我的安全,也是关乎每个人防止财务损失的保障之一。

安全就是第一,企业的安全第一个就是来源安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安全这两个字。企业的生产顺利开展,企业的长期发展都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安全而组成。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对企业造成很大影响,只要员工通过安全的教育,不断地去强化安全意义与实操,才能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只有生产实现了安全,企业的效益和发展才会有保障,整个企业才能良好运行。只有企业实现了效益,员工才能实现自我的效益。

只有做好安全措施的落实,打好安全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加强责任感,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对于安全具体的个人学习感悟以及具体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家、集团公司及公司的各项法规、规定、制度,提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并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做到安全生产无漏洞,监督到位,措施到位,各种监护到位,对于运行中设备我们要谨慎后行,应做到心思缜密,不要盲目的以己之力独自完成。

二、加深学习深度,加大管理打击违章现象的力度,使每个人感到生命可贵的意识,从而杜绝此类的现象发生,对于安全的防患意识一定要做好认真执行,做好每一步细节上的杜绝,并不断地加强安全紧急救生的实操。

三、工作之前要做好深入了解火灾隐患分析,避免人身安全以及财务的伤害。做让你和一件事情之前都要做好百家事的态度,不要马虎了事,对待工作任何一项工作,尤其是在安全上,更要仔仔细细做好每一步,保证好防患于未然,也是为了大家美好的明天!因此我们都要行动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将安全时刻牢抓,永不放松铭记安全在我心中,安全在大家的心中,这样才能一起携手共创造更好的明天。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节目观后感心得四透过这次对安全知识系统的学习,对安全工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提高了安全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安全工作应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就是因为没有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所导致的。而做好预防工作的要害就在于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我们的检修工作中,就应以安全规章制度为保障,严格贯彻执行,杜绝工作中习惯性违章行为。

二、加强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我,不被别人伤害,也个性要求每一个员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设备和技术人员的安全,还要准确地把握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轻重缓急。安全生产管理者也应把安全重于泰山时时刻刻放在心上,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把安全提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不论是一线员工还是管理人员,都应对岗位和部门可能涉及到的危险因素有充分的了解。不论是高危险岗位人员还是其他人员,都就应定期理解相关安全教育培训。

三、安全工作要做到三个抓,不为隐患留空隙

第一是要抓重点。对重大检修作业和风险较高的作业要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加强现场监督,保证措施的落实。加强过程控制,除在工作前进行安全交底外,还要经常组织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第二是要抓薄弱。认真开展危险点分析,个性对一些简单、工作量较小的工作要加强重视,克服马虎思想,认为简单工作不好出安全问题。强化对临时用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相对较差,保证安全管理落实到每一个角落。

第三是要抓细节。就应从小处做起。细节不轻易引人注重,如不合格的工期具等。但几乎所有的重大事故都是由于起初的不注重、不留意引起的,这些轻易被忽略的细节很轻易成为小事故的放大器。

总之,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安全生产,所追求的效益都将成为泡影。只有时刻想着安全,工作事事处处注意安全,牢记安全观念,才能营造安定和谐的氛围。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节目观后感心得五安全第一这几个字常常伴在我们耳边,每次出门时我们的长辈总是开口第一句便是安全第一,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当中,最渴望听到的便是安全这个字眼了,可见安全已经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一个因素。

而观看了《生命重于泰山》的专题片,感触很大的便是对于安全知识的认知,同时也明白了无论是生活当中,还是工作上,安全意识切记不可无。而所谓的安全就是要在工作当中时刻保持着警惕性,防患于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当我们要去任何一件事情优先想到的便是安全这个问题。

现如今随着时代高速的发展仍然还是有一小部分的人把安全当成儿戏,有的时候因为一点点安全上的疏忽而导致丢了高贵的生命,不仅对于社会影响很大,但更多的是对于身边的朋友,家人其代价是无比大的,至此呼吁全国人民在时时刻刻牢记安全的重要性,而提高安全意识是我们当下最为主要的学习任务之一,我们要时时刻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树立安全至上,砥砺前行,把安全第一的原则性宣传到每个人的耳边,为安全树立一个新的榜样。

最后为了使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所作的努力取得最佳效果,到达有效地防患于未然,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既定目标,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发动群众,群策群防,全员参与。有必要对《安全生产法》进行再学习、再宣传、再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帮忙和引导大家构成共识,实现思想上再统一、认识上再提高、防控职责上再明确。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巩固和创新,努力走出一条适应本单位安全管理、操作性强的管理路子,时刻坚持良好的、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做到筑牢防线、长抓不懈、警钟长鸣,为建设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安全的感想篇6

课堂安全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教育话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他们像是被隔离的沉默的羔羊,课堂上话不多,也鲜有表现出丰富的情绪,所以显得十分拘谨、小心翼翼。然而一旦回到熟悉的课外环境,这部分学生就会突然变得活跃起来,像变了个人一样。这样看来,我们就不能将这种非正常现象完全归咎于学生自身的性格问题了。对学生而言,课堂能否给他们提供一种心理安全感是不是很重要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

问题。

安全感是人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和对特定环境的心理感受及情感体验,《心理学词典》将安全感解释为:“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人对安全的需要被划分在第二个层次。具体来说,安全感主要表现为人们要求获得保护、尊重、不受攻击、内心安定、环境自由、消除恐惧感和焦虑感等。从安全感的分类来看,具体可以包括财物的安全感、人身的安全感、情感的安全感、人际关系的安全感、环境的安全感,等等。

课堂安全感,是学生在课堂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这种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可、课堂上人际关系的融洽、对科任教师的接纳、课堂上的恐惧和焦虑的消除、稳定的内心情绪、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课堂秩序的维护等。在课堂这一特殊的环境当中,氛围或严肃或活泼,学生的心理变化也非常微妙、捉摸不定。所以学生的课堂安全感也是较为复杂的一种,并且常常被一线教师所忽视。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现学生的安全感缺失,并在深入了解学生、分析缺乏安全感原因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关于建构不害怕的课堂的建议。

一、学生缺乏安全感的课堂表现

1.矛盾的心理状态

安全感较低的学生,其内心通常处于反复纠结的状态:可能在表面上看起来镇定自若、毫无压力地融入了整个教学环境,实则被各种情绪冲击着内心――犹豫、焦虑、痛苦等。他们为此非常苦闷,感觉整个课堂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约束、监控着他们的行为,让他们难以舒展开来。他们顾虑重重,一方面通过不断地自我心理暗示,警告自己要在课堂上变得主动些,必须要接纳整个课堂教学并参与互动;另一方面又似乎什么都怕:害怕挑战教师的话语霸权及知识权威,害怕因为表述不清、答案错误而再也不敢发言,害怕打破相对“安全”的状态,害怕“一石激起千层浪”,害怕改变……他们也许曾在内心勾画过“润泽的教室”的蓝图,但当身处其中时却又保持着高度警觉,在纠结与不安中裹足不前,始终没有迈出打破沉默的那一步。

2.自我保护的惯常行为

安全感较低的学生,会否定自身能力和价值,习惯于在课堂中“自我保护”。一旦课堂气氛改变,他们就会感到坐立不安,觉得自己的相对安全地位受到了威胁。比如,当这类学生发现自己应对不了教师突发的课堂追问时,他们会匆忙拿起自己的“秘密武器”,想方设法将自己“包裹”起来,避免自己受到关注。具体表现如:回避课堂发言、掩饰情绪、不愿参加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疏远科任教师和课堂教学,甚至产生逃课、厌学心理等。他们会认为只有熟悉的事物才是可以控制的、安全的,所以恨不能逃离教师的追问,逃离陌生而紧张的课堂环境,似乎只有听到下课的铃声时,才能让他们长舒一口气。

3.交往场域中的被边缘化

由于害怕心理的存在、回避性的应激反应反复出现,安全感缺乏的学生逐渐被熟悉的课堂所“边缘化”了。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一般存在困难并表现出厌学情绪,时常会被有意无意地排除在正式的班级体制或班级文化圈之外,“在课堂活动中人微言轻,他们既不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合作,也没有外显的反抗行为”。在与同班同学的合作学习中,他们可能成为被忽略、被遗忘的一员;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更加关注表现积极而优秀的学生,对他们的发言和表现不再抱有较高的期待。

4.出现习得性无助现象

习得性无助现象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Seligman)于1967年在研究动物(电击狗实验)时提出的一种现象,指的是人在经历某种失败后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动机、认知以及行为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习得性无助现象可以如此解释。学生一旦在课程学习的某个环节中经历失败,没有获得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则会感觉自己进步不大,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进而可能会将之归因为自己的能力问题。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也可能变得不积极,不愿意进取、努力。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一种课堂整体氛围下的不由自主和随大流,学生试图在自我放逐中获取“自由”。

二、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安全感的原因分析

1.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又称为社交焦虑障碍。由于现代信息科技发达、沟通方式多样化,越来越多的现代人交往范围局限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里,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时尚节目、追星热潮中,对手机、电视、网络等依赖感渐强,却与学校课堂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样就容易产生在社交方面的恐惧心理。有些学生在公共场合下有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害怕接触生人,不容易很快地建立起信任感。置于公众视野中时,会觉得难堪、畏缩不前,自卑心理作祟。

社交恐惧也是学生缺乏课堂安全感的一个重要原因。课堂之于学生,就像是一个微型社会,安全感缺乏的学生在其中还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可以随意发表自己观点的“人”。社交恐惧症在小升初、初升高、升入大学等步入“转折期”的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由于面对的是新的学校、新的老师和同学、新的班级和学习任务――也就是新的社交圈子,难免会产生陌生感,学生在课堂上一时还不能彻底放开。我们认为:学生课堂上的恐惧、回避等不良表现可能与其个性弱点、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有关。比如当看到或听到其他同学在课堂上陷入窘境,因表现受挫而受到嘲笑时,一些学生就会联想相关情境来预测自己的状况,于是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从而引发课堂恐惧感。

2.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是学生课堂安全感缺乏的另一个原因。部分学生对自身的期望过高。对课堂充满恐惧的这类学生,因为害怕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担心犯错误而受到批评,因而会感到课程学习带来的巨大压力,学习非常被动,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会患得患失。他们总是期望自己能达到最佳的状态,似乎只有这时才和改变自己的勇气。正如毕淑敏在《破解幸福密码》中所说的一样:心理健康良好的人,接纳个人限制,不会因此感到不安、羞耻和有罪咎感。而心理健康不良的人,就害怕被批评和被击败。正是由于学生对自身的这种严苛,使他们心生畏惧,尽可能躲避课堂上任何能表现自己、接受挑战的场合,将自己隐藏起来。因为害怕被批评和被击败,他们选择的最保险的策略就是一动不动。完美主义的学生到最后往往由于精力所限,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只得在课程学习任务面前沮丧地认输,这种来自自我的压力就导致了课堂上的不安全感。

3.教师角色定位偏差

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它是一个社会成员的思想、情感、行为和责任的集中体现,反映个体与自己、周围人群和客观事物之间发生作用时独特和一贯的行为方式。”教师与学生要想很好地融入课堂,在课堂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对自己以及相互的角色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教师若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总是以权威者、知识的掌控者自居,以居高临下的优越感面对学生,那么就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束缚其思维,课堂氛围中的压迫感也就在无形中产生了。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是放不开的,也不敢提出质疑。而这种师生关系,就像弗莱雷所说的压迫者、被压迫者的关系,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走,师生的对话关系也被解构了。

4.教学方法和艺术欠缺

其实,教师也可能存在“害怕”心理,这在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身上尤为明显:担心突然“冷场”,害怕在与学生的对话中遇到预料之外的“麻烦”等。对于他们来说,讲解、灌输是最安全的方式,可以保证教学按计划进行。假如学生们的思维稍有偏离,教师便立即会将学生拉回其预设的轨道上来。可是这样的一堂课还称得上是真诚宽容、百花齐放的课吗?

三、关于如何构建“不害怕的课堂”的一些思考

1.建立起信任、真诚、宽容的课堂氛围

角色扮演式教学理论认为,由于教学的需要,学生在具体的课堂环境中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这需要在和谐、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中进行。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开放的心理环境,并积极地鼓励学生阐发不同的见解、提出不懂的问题,允许他们自由地表达思想和感情。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诚挚地坦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自然而然地进入“不害怕”的课堂状态。另外从师生关系构建的角度来说,教师和学生是“我―你”的关系,需要以平等的身份发言,以宽容的心态对话,期待“精神相遇”。只有构建“不害怕的课堂”环境,才能引发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使课堂教学有序、顺利开展。

2.采取一定的心理暗示

学生在课堂上的害怕心理很多都是因为自身心理消极造成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接触生活、接触社会,促使他们拥有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基本认识与了解。学生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倾向,学会自我肯定,敢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呼唤,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告诉我们:人的情感和观念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人下意识的影响。中小学生的思想意识正处于发展中,他们更会不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和暗示,形成或积极或消极的想法与态度。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要多鼓励、激发学生,允许其个性化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学习上给予他们充分的正面暗示。当学生得到教师的认可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打破内心的封闭状态,不会再害怕在课堂中犯错,而会勇于表现自己。

3.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课堂上的学习是一种伴随着多种心理体验的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学生既会体验到课堂学习成功后的快乐、愉悦和幸福,又会体验到课堂学习失败后的失落、难过和压力。前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后者则会让学生产生害怕、恐惧与焦虑的情绪,甚至为了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而选择躲避与逃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注意学生的情绪、情感、创造能力以及知识对于学生生活的意义”。只有获得了积极的心理体验,学生才能够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领悟真理。课堂学习理应是一种积极情感的心理体验过程,而不是给学生带来恐惧感的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提供的东西,应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在探求知识中获得成功而产生的积极情感,并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快乐和趣味,让课堂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愉悦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内心不害怕课堂,愿意接受课堂,逐渐喜欢上课堂,并最终爱上课堂。

4.提升教学艺术,适时启动教学对话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学的进行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自发学习。应当使教学成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应当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和学习的强烈愿望。”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上既要真诚倾听学生的想法,也要积极推动、促成教学中的对话。要承认、允许对话发展的多种可能,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能够随机应变。要用贴近学生实际的语言来启发学生,并刺激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因为问题是对话的源泉,是教学中对话得以启动的基础。教师要改变理念,在认可那些清晰的思考、意见的同时,更应该关注那些模糊的、“酝酿”中的发言,鼓励安全感暂缺的学生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产生思维火花。

关于安全的感想篇7

 

【内容摘要】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主要承担对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罪犯的执行。《监狱法》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所以,监狱只有将罪犯改造好,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改造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才能更好地实现监狱“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社会功能。新时代新形势下不仅呼唤新的发展观、改革观,还需要新的安全观。2017年5月初,司法部召开党组会议决定将监狱体制改革纳入司法行政改革任务,要求“从底线安全观向治本安全观转变,切实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要在改造罪犯成为守法公民上加大监管机制改革的工作力度。”这是司法部首次提出“治本安全观”这一概念。

【关键词】 治本安全观 人才保障 入监教育 日常管理

  

一、前言

“收得下、关得住、跑不了”的底线安全观是监狱与监狱警察长期以来不敢动摇也不能动摇的首要意识。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向社会输送“合格产品”治本安全观的提出,是底线安全观的升级,治本安全观的重点,在于安全,即要保证罪犯在服刑期间,不发生安全事故,又要保证刑满释放后,不发生重新犯罪。

二、治本安全观与底线安全观的关系

两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发展关系,治本安全观是在底线安全观已实现的基础上提出,底线安全观是实现治本安全观的前提。“底线安全观”向“治本安全观”转变,就是从“压制矛盾”向“消除矛盾”转化。从压制矛盾向消除矛盾转化,就是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三、底线安全观与治本安全观的区别

(一)、底线安全观强调以实现“四无”目标、确保场所安全稳定为工作重心,更多注重不出安全事故,不被追责。而治本安全观则是在实现“四无”的基础上,治本安全强调的是整体协调发展、长期安全稳定,立足的是服刑人员从“不能跑”“不敢跑”到“不想跑”“不愿跑”,着眼的是服刑人员回归后保持不犯罪,追求的是长期安全、系统安全、整体安全、本质安全。进一步确保监管、教育、心理、卫生等多方面的安全。

(二)、在工作中,底线安全倾向于被动防御和应对,相关管理机制,防范制度有时滞后于事故的发生,往往随着安全事故的发生而逐步完善相关机制,而治本安全更倾向于主动出击确保安全,防患于未然,提前预判风险,提前完善全面的安全体系,同时其本质在于提高服刑人员矫治实效,从其思想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区别于底线安全下严格措施对服刑人员造成的心理畏惧,真正使服刑人员从不敢违纪违法转变为不愿违纪违法。

   (三)、传统的安全观念陈旧、片面,不能认识到社会高速发展下随之而来的新型风险,例如自媒体时代带来的舆情风险,物联网所带来的利用高科技手段传递违禁品,新的国际形势下的反恐防暴风险等等。

四、创新思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推进监狱执法规范化、精细化,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一)切实提升民警队伍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为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提供人才保障。

  治本安全观的推进和落实,主体是监狱警察,要针对当前民警的多元化需求,把展现民警个人价值与监狱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增强民警的归属感与责任感结合起来,坚持在工作中,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真正让民警感受到人性化和真性情;要抓住青年民警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摒弃呆板式、说教式的工作方法,采用情感熏陶、实践培育、心理辅导等手段开展工作,努力把大道理讲出“滋味”,把小道理讲出“门道”,进一步增强政治工作在基层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要善于运用民警喜闻乐见的工作载体,精心设计各种文化、体育活动项目和内容,组织广大民警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丰富民警业余文体生活,陶冶民警情操,培养民警的团队精神和奋发向上的意志信念。监狱应采取集体教学、个人自学和民警互相门交流学习的方式方法,提高警察的教育改造罪犯的能力和知识储备,使警察自觉适应监狱安全观的转变。使民警在切实做到能管会教,从面促进罪犯在警察的定与教中自我成长,真正使向社会输送合格产品由理念向现实的转化。

(二)、严把罪犯入监教育“入口关”,为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入监教育是罪犯整个服刑改造的基础环节,也是罪犯矫治身心、接受改造的初始阶段,入监教育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罪犯的现实改造表现及最终的改造成果。因此入监教育必须要做到“三严”“二实”“一恒”,即严格纪律、严格教育、严格考核。因抢劫、盗窃、诈骗、贪污和近年来出现的涉黑、涉毒罪犯,这些罪犯追其思想根源都是因贪图享受,为满足个人物质欲望而采用种种不法手段走上犯罪道路的。通过组织此类罪犯进行政治学习,从而逐渐消除其散漫、投机取巧的思想,矫正好逸恶劳等恶习,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通过严格的考核,使罪犯在评比中获得进取感和成就感,逐步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改造罪犯思想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常规教育、个别教育、辅助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相结合,从而达到让罪犯从旧的错误思想转化为新的健康思想观念。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更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谈话教育,感化教育,充分发挥教育改造手段的转化、塑造功能。将罪犯当人看待的正确主张,始终贯穿狱政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而使狱政管理对罪犯的改造起到了强烈的感化作用。在具体的监管改造活动中,监狱人民警察充分尊重罪犯的人格,使罪犯深切感受到家、社会对他们的关怀、挽救之情,从而引发其自责、自强、自律意识。分级管理、考核奖惩揭示了罪犯服刑改造表现,督促罪犯改恶从善、推动了罪犯的改造进程。“二实”即课堂化教育要实、罪犯学习内容要实。教育内容要实,增强思想教育的说服力。在认罪服法教育中,对服刑人员进行诚信道德观教育,增加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变单向输入型的教育为双向交流型教育,引导服刑人员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说服,变说教式教育为寓理于事的教育,增加教育的可接受性。在对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时,除了针对各类服刑人员的普遍特征外,根据各自的犯罪原因、危害以及其心理结构等个性特征,进行各种针对性的教育。服刑人员多数知识贫乏,道德伦丧,藐视法纪。不良的环境教育是他们违法犯罪的客观原因。通过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让罪犯在学习中提高个人素质,从而为重新回归社会打好基础。“一恒”即对形成的系列管理制度和措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营造规范、文明、持续的入监管理氛围,使罪犯在入监教育期间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端正的改造态度,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改造之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把制度贯穿始终,才能形成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三)、严守罪犯日常管理“关键口”,为实现治本安全观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于安全的感想篇8

[关键词]安全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自主学习;教学情境;教学资源

2016年8月,山东临沂贫困大学生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郁结心胸,骤然离世。事件发生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时舆论较多地聚焦在信息泄露与政府部门的监管层面。然而社会是大染缸,犯罪分子无处不在,杜绝类似事件最根本的还是要加强青少年的安全教育。在学生安全教育方面,思想品德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快速成长期,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渗透,能为他们今后更好地认识社会、做好自我保护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增强安全意识

教育最忌强加和灌输,应通过必要的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有效、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教育目标,这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过多的说教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不到应有的警醒教育效果。我们应注重通过阅读、思考、探究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增强安全意识,感受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累必要的安全技巧。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苏人版,下同)“青少年遭受不法侵害时,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自我保护”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先行阅读教材这部分内容,教者再补充适当的案例材料让学生分析。学生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感受到各种侵害无处不有,随时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由此生成一定程度的安全意识。同时在对相关案例的分析中,总结出及时观察周围环境、机智地求助他人、避免激怒对方、暂时进行必要的妥协以保证生命安全等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为保护自身安全积累了必要的安全预案。这种通过自主学习生成的安全意识和积累的安全a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深刻的。

二、创设形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增强安全意识

思想品德学科具有不可避免的严肃性、抽象性,如果教者在教学中一味地通过口头进行知识性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渐感学科枯燥乏味,兴趣全无,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开展安全教育也是如此。因此,教者有必要考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丰富多彩、趣味洋溢的教学形式,使知识呈现尽量通俗化、形象化,使学生接受过程尽量简单化、愉快化。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如何拒绝不良诱惑”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双簧戏”的表演,让学生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知晓不良诱惑就在身边,要想拒绝不良诱惑,确保自身安全,就必须学会避开诱因,婉言谢绝朋友,改正不良习惯。又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内容时,可以组织一个模拟法庭,将有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脱离教材乏味空洞、抽象严肃的叙述,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总之,通过类似的情境呈现方式,将教材抽象知识变为形象知识,学生接受过程会变得更轻松,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三、充分呈现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了解社会中增强安全意识

关于安全的感想篇9

这种说法是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传递的描述,事实上,品牌给消费者传递的情感同样如此。好的品牌营销能传递给消费者一种踏实、放心、舒心、可以依靠和相信的感觉。

所以,品牌安全感不仅仅是品质、健康层面的“窄义”层面的安全,他同样包含了对社交、尊重、自我等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例如,足够有面子就是一种对社交层面需求的安全感满足,品牌因高价、宣传所传递的高端、有面子,给予了消费者一种踏实、可依赖感;

同样的道理,对某一个文化品牌的认同,便是满足了其在自我实现需求层面的安全感,对这类产品的消费让消费者感受到其自我价值的提升与实现,这类产品如名人书法字画等。

关于安全的感想篇10

大量事实证明,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思想麻痹造成的。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职工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是影响安全最基本、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因此,思想上的隐患是最大的隐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启发安全觉悟、引导安全行为、培育安全文化,促进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一、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理念

职工是否重视安全生产、是否遵守规章制度,关键在于个人是否有安全意识、是否确立了安全生产的观念。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理念。

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安全生产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管理人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安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重视职工的生命视为安全管理的第一需要,充分发挥每名职工在各个生产环节中的安全主体地位和作用,教育职工“安全第一、珍惜生命、善待自己”。

二要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发展不能以牺牲生命与健康为代价。安全发展的本质,就是要把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不断改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上。

三要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安全既是铁路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效益的基础。实现安全生产不仅能给企业带来间接的效益回报,而且还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只有生产安全了,才能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此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企业才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发挥优势,营造浓厚安全生产氛围

安全生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种重要的形式就是形成浓厚的安全氛围。如果安全氛围好,就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并直接影响日常安全管理和职工的安全行为。因此,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渲染安全氛围这种手段,充分发挥宣传优势、人才优势和组织优势,大力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

一是借助宣传优势,营造安全教育氛围。充分利用网络、宣传栏、宣传条幅和形势任务宣讲等各种宣传形式,通过播放安全教育片、设立“安全文化墙”、举办事故案例回顾、安全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达到立体宣传的功能效果。

二是借助人才优势。广泛发动职工围绕安全生产编写安全警言警句,征集安全文化“金点子”,编写安全故事,开展文艺节目、漫画、书法、摄影创作等活动载体,利用职工身边的典型事例教育身边的人,以此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三是借助党政工团组织优势。要充分发挥各自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一种“事事为安全、人人想安全、人人保安全、我为安全生产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三、有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

由于每个职工的身份、地位、处境、素质结构各不相同,决定了对于不同的事或同样的事会有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思想。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同样也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一定不能仅局限于表面说教,既要注意针对特点,又要重视突出重点,学会“弹钢琴”,突出“主旋律”,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一是针对管理层的安全管理教育。要突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责任的教育,强化各级管理层的法律和责任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履行各自安全生产职责,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把安全生产与经营发展等各项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做到协调发展。

二是针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要突出依法管理、按章指挥的意识教育,使其能够在生产活动中发挥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检查和考核作用,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运作。

三是针对全体职工的教育。重点要放在让他们自觉履行岗位职责和遵守规章规程和安全措施上,提高他们的自主保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全能力,使每个人都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并自觉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通过每个人真正来落实安全生产要求,把“自上而下”要求安全生产变为“自下而上”自觉追求安全生产。

四、与时俱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教育引导水平,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实效性,为铁路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感染能力,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言有人信,行有人应。要注重从职工的内心情感角度出发,在思想政治工作者和职工之间架起一道和谐沟通的桥梁,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如:将“命令”改成“指导”,将“批评”改成“帮助”,将“处罚”改成“教育”,往往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自律,处处以身作则,率先表范。通过对职工感情好恶的分析揣摩,恰到好处的运用各种艺术性方式方法,让职工感受到“言真情切、德美行善”,使职工在感情和心灵上能够产生共鸣,真正从职工思想源头上消除影响安全生产的安全隐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