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用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13:27

人事档案用途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用途;作用;特点;研究

人事档案是人事与劳动管理部门根据人事工作需要,将个人的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并保存起来,反映个人的精力、工作成绩、德才情况等多方面的一份资料文献。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也就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然而这一类档案有何用途呢?本文就此进行全面分析,以供参考。

一、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特点

1、全面性。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主要指记载单位员工的工作情况、奖惩情况、工资情况等方面的文件。可以说,人事档案记录着员工的个人发展以及思想发展,通过该档案我们可以了解员工的详细情况,是员工个人信息与资料的储存库。

2、现实性。只要员工在事业单位工作一天,单位领导就可根据个人的人事档案来利用人才,并以此解决员工的工资问题。

3、真实性。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在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全面性,只有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客观性与真实性,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领导合理的用人,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条件。

4、动态性。当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存档之后并不是不能改变的,而是随着员工的工作情况而不断修改,是员工所有工作情况的真实反映。因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管理人事档案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员工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然后将其记载到人事档案中。另外,还需要将人事档案进行打孔装订,这样有利于管理人员对员工的情况进行详细记载。

5、流动性。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要将人事档案与人事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

6、机密性。人事档案中所记载的内容涉及到员工的功劳与过错等所有情况,绝不能够向其他人透露,我国法律中有明确规定,绝不可擅自泄露员工的人事档案信息,不可将其公布社会。

二、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作用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是事业单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人事档案对事业单位的作用

从事业单位的角度来讲,人事档案的作用主要是为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提供依据。档案是对个人所有情况的真实记录,通过人事档案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员工过去的工作情况,单位领导可以通过人事档案做出决策,对员工进行全面管理。在当前的事业单位发展中,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就需要领导通过档案来全面了解员工,事业单位在用人的过程中,对于员工的任免、晋升、奖惩都需要归入到档案当中。因此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事业单位在聘用员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将使用档案,了解员工的情况,然后据此合理配置单位的人力资源。如今,自我国《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事业单位在聘用员工的过程中更加谨慎,这就更需要将人事档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人事档案对个人的作用

现如今,人们依然会将人事档案作为自己的凭证与依据。由于人事档案具有真实性与原始性的特点,其他材料根本不能够降低代替,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事业单位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利用人事档案来了解个人的真实情况,如果没有档案,又是涉及到个人的切身利益根本无法解决。从个人的角度而言,人事档案至关重要,当人们在就业、考验、出国、社会保险及退休手续的办理等方面时,人事档案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三、规范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事档案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重要的凭证、依据,必须要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有效提高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合理开发、利用人才,促进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

1、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在档案管理部门引进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然后通过培训等各种方式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组织,从而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首先,我们必须要通过培训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将其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其次,通过加强各个部门的沟通,使档案管理人员了解员工的情况,补充人事档案信息,为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再次,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向档案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普及档案知识,让全体员工了解到人事档案的重要性,这样可以间接避免员工在工作中出现违法乱纪的现象。

2、建立健全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趋势要求,人事档案管理必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对于那些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规章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及时更新。要对档案的内容、分类、档案用品标准重新进行规范。在材料的收集上要做到及时、完整;在别人查阅、传阅档案时,要热情服务而又不失原则,注意档案的保密和安全。档案管理人员还要积极主动地跟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更新、补充档案新材料。这一切,都离不开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

3、加快人事档案工作科学化、现代化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材料越积越多,传统的管理模式势必会给查找档案带来诸多不便,容易延误时间,而且出错率较高。建立人事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人事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员工个人人事信息为基础的信息联网系统,通过微机终端和系统互联,可以实现个人信息微机检索和联网查询,及时更新档案信息,最大效益地为育才、用才、激才、留才提供服务,更好地为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束语

要使档案工作有新的进展和突破,就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强学习、不断改革创新,冲出原有的思路、模式,形成一整套新的档案思想、档案观念,才能适应档案事业的发展,并为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人事档案用途篇2

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向与途径是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对有关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主要方向与途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径研究作一简单梳理。

1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方向

何伯轩认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的方向是进一步加强宏观,放开微观。”对此宋芳也持相似的观点,认为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方向就是要对档案事业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由行政管理向以法律监督管理为主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此外,张怀笔将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方向归纳为:“一是把档案事业由封闭型改为开放型;二是把过去的行政管理型改为服务型;三是把治理方式由过去的人治型改为法治型;四是把管理手段由过去的手工操作改为科技型;五是在管理效益方面由过去的无偿利用改为效益型;六是把档案资产(无形资产)的管理由过去的不计价管理改为计价管理。”对此,笔者认为,张怀笔先生所说的前3种可视为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方向,而后3种则不属于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转变的方向。

2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途径

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是一个目标,达成目标需要具体的途径。张怀笔认为:“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是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途径。”要施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不仅须提高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而且还须联系实际,调查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www.133229.Com而“联系实际,调查研究,是转变档案行政管理职能的保证”。而宋芳认为:“法制手段应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事业调控的主导,加快档案事业建设,必须依法治档,依法行政,搞好行政执法。”

3转变后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

对转变后的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有5项论:“合并后的档案局(馆)在行政职能上主要抓统筹规划、执法监督、教育培训、协调服务和舆论宣传。”有7项论:一是以法制建设为职能;二是以制定标准规范为职能;三是以科技进步为职能;四是以组织培育档案信息市场为职能;五是以开发利用为职能;六是以建立档案产业为职能;七是以对档案无形资产评估界定委员会、监事为职能。还有10项论:一是制定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抓好规划实施,确保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同步发展;二是协调档案事业内部馆与馆,馆与室,机关、企事业之间,档案基础工作与利用工作,档案业务与教育、科研、宣传之间等内部关系,协调档案部门与文化建设及有关部门的关系;三是争取党政领导重视支持档案事业,制定档案工作方针政策,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人、财、物等基本条件;四是对管辖范围内的档案工作依法进行监管,搞好重要档案申报登记和超前控制,对档案的权属、流向、转让、交换、出卖、赠送等进行控制,把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作出鉴定,面向全社会监督管理,确保档案财富的完整与安全;五是对同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制定档案业务技术规范和标准,搞好业务目标管理和咨询服务,依法搞好业务建设;六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围绕社会热点和档案工

转贴于

作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档案政策,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七是参与重点工程项目档案验收,参与重大活动组织,负责文件材料的前期控制和档案信息服务;八是搞好法制建设,将法制监督与业务指导从对象、范围和任务上分开,形成独立的法制工作体系,做好执法监督检查;九是建立区域档案目录中心,搞好档案信息系统建设;十是搞好档案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搞好决策咨询研究,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

人事档案用途篇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按照国家、省档案局的有关规定,市县档案行政主管机关以开展档案目标管理达标活动为主要手段,督促指导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加强档案行政管理、规范档案业务、改善保管条件、开发档案利用等方面进行整改提高,实现档案室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

设。多年来,经档案行政主管机关和有关市县级单位的共同努力,大多数单位通过了档案目标管理等级标准验收,全面提高了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综合管理水平,形成积累了一大批保存价值大、整理质量好的档案资源,为档案馆丰富馆藏并顺利接收档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近年来,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巩固发展情况并不令人乐观。从临沧市、县级单位档案工作现状看,新情况不断发生,老问题又恢复重现,新老问题交织在一起,给档案室工作的向前发展造成了严重障碍。主要表现在:少数单位档案法制意识淡薄,不依法履职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存在,档案管理混乱的落后状况得不到及时改变;部分单位档案目标管理达等级标准成果不能巩固发展,档案业务建设出现倒退,不能按时完成年度归档,档案室工作年度考核检查仅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新领域、新单位的组织者或当事人,不明白怎样建立并开展档案工作,单位成立初期,文件材料收集不齐,档案管理混乱现象较普遍;一些单位随着机构、人员的调整变更,没有及时配备档案人员,档案工作出现了断层现象。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究其原因可能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还是不了解掌握开展档案工作的基本途径,没有坚持依法治档,无章可循,无径可行而造成的。突出表现在责任不落实,无人具体管;任务不明确,不知怎么做;档案专业技能欠缺,做不好。因此,把握开展档案工作基本途径,坚持依法管理,认真做好档案室工作是对各立档单位的客观要求。

二、做好市县级单位档案工作的基本途径

确保市县级单位档案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涉及的具体工作内容虽然很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牢牢把握住开展档案工作的基本途径,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抓住了关键环节,档案室工作就会得到巩固发展。经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笔者认为,做好各单位档案室工作的基本途径就是:建立健全档案工作体制,坚持依法办事;明确职责任务,切实履行职责;掌握业务技能,规范档案管理。

(一)、健全档案工作体制,坚持依法办事

建立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体制,形成开展工作的有效运行机制,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根本前提。当前一些单位档案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随着单位领导和档案人员的变更,档案管理网络人员没有及时调整充实,出现了无人管的不良状况。综合档案室形同虚设,发挥不了职能作用。各级各立档单位必须提高档案法制意识,依照档案法律法规,健全完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保证档案工作依法开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云南省档案条例》都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应设置档案机构和配备档案人员,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对下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施监督指导。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体制,实质上就是成立档案工作机构,明确档案工作有领导分管,有专人具体负责,这种管理体制的形式,就是要成立并健全各单位的综合档案室,发挥其管理职能作用。多年档案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在各立档单位内成立综合档案室,明确单位分管领导,确定综合档案室主任和档案人员,并根据内设机构情况配备兼职档案人员,形成档案管理网络,是符合当前档案室工作实际的。综合档案室负有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档案和监督指导所属单位档案工作双重职能,既要对本单位全部档案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标准。又要切实监督指导好下属单位的档案工作。

在健全档案工作体制的基础上,要坚持依法管理,实现档案工作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用法制保障档案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各单位坚持依法管理档案工作,主要是体现在制定并认真执行档案工作制度,用制度保证各项具体任务的顺利完成。一般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并落实好档案管理网络人员岗位职责、档案工作综合管理办法、文书处理、归档文件整理、档案保管、保密、利用、鉴定销毁等制度。

(二)、明确职责任务,切实履行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云南省档案条例》有关规定,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机构履行下列职责:“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指导本单位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按照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监督指导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国家对各级各立档单位的档案工作法定职责是十分明确的,关键是要认识到位,依法履职。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职责任务,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尤其是要制定出档案管理网络人员的具体职责任务,便于监督、检查、落实。首先要明确单位分管领导的职责,主要从加强领导,把档案工作纳入计划和议事日程,创造工作条件,督促检查落实上加以规定。其次要明确综合档案室主任的职责,主要从组织学习档案法规和业务标准,督促收集归档工作,对本单位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等进行规定。第三是要明确档案人员的职责,主要从统一管理本单位全部档案,统一档案业务标准,组织开展各类档案的归档整理,确保归档质量,业务建设规范化、积极提供利用等进行规定。只有任务明确,职责分明,档案管理网络各岗位人员各负其责,认真履职,按制度办事,才能保证档案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三)、掌握业务技能,规范档案管理

市县级单位在健全工作体制,明确职责任务的基础上,关键就看档案专兼职人员是否熟练掌握档案专业技能,结合单位实际,切实做好各类档案的收集归档和保管利用工作。从边疆民族地区市县级单位实际出发,面对档案专兼职干部新手多,业务生疏,开展档案工作难度大的状况,综合档案室档案人员,在学习掌握档案工作标准的基础上,应把握并做好三个环节的关键工作。

1、制定好全宗内档案实体分类与保管期限划分方案。树立起统一管理全宗内各类档案的观念,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出一个科学、适用的档案分类及保管期限划分方案,规范全宗内各类档案实体的归档整理。综合档案室档案人员首先要了解掌握全宗档案的构成情况,分清档案门类、明确归档范围、正确判定归档文件保管期限。其次要制定出档案分类及保管期限划分方案,基本方法是:

第一,分清档案门类。就市县级单位一般情况看,档案门类主要有:文书、会计、科技(基建)、音像、实物、职工档案。少数单位还有专业(业务)档案。第二,对每一门类档案进行分类,合理设置类目。比如有的单位就把文书档案分为综合类、组织人事类、业务类(体现主要职能特点的类别)。第三,确定基本归档范围条款,在每一门类档案的类目之下,细分出归档范围条款。第四,对归档范围的文件划定参考保管期限。把档案门类、类目、归档范围条款、保管期限等项目内容以表格形式制作出来,就形成了档案分类及保管期限划分方案。示例:

某单位档案分类及保管期限划分方案

档案

门类

类目

归档范围条款

保管

期限

1.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总结、统计表。

2.本系统下属单位年度工作总结、统计表、重要报告。

3.有关行政主管机关普发的就业、劳动保障、奖惩、工资政策规定。

永久

长期

短期

1.本单位会计原始凭证、计帐凭证、传票汇总表。

15年

一个立档单位的档案分类及保管期限划分方案,是指导并规范本单位各类档案归档整理的重要业务文件,它能使档案人员在从事档案工作时,一目了然的进行对号入座的归档整理,便于较好地把握归类合理、范围清楚、期限判定准确、确保归档质量的要求,从而保持档案业务规范化建设的连续性。档案分类与保管期限划分,根据不同的档案门类,国家档案行政主管机关和专业主管机关有不同的规范要求,要结合实际选择参照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档案分类还要参照《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

2、依照档案分类方案和相关业务标准,开展认真细致的归档整理工作。在坚持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利用原则的前提下,按照各门类档案的具体标准和分类方案,对各类归档文件材料进行收集、分类、鉴定、组件或组卷、装订、排列、编档号、编目录、装盒、统计、上架等的规范化整理。档案专兼职人员必须掌握并应用好如下的规范标准,即:文书档案整理执行《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会计档案整理执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科技档案整理执行《科学技术档案构成的一般要求》;音像档案整理执行《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电子文件归档整理执行《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等。

同时,各立档单位上一年度文件归档整理,必须在下一年的6月底前完成,并向同级档案行政主管机关报送归档情况。档案室工作年度考核检查必须达到合格。真正建立起管理科学、业务规范、保管安全、方便利用的档案室工作。

人事档案用途篇4

关键词档案员工职业倦怠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6文献标识码:a

onUniversityarchivesStaffBurnoutphenomenon

SUnLili

(ZhejiangUniversityarchives,Hangzhou,Zhejiang310028)

abstractBurnoutisapsychologicalstateandbehaviorofindividualsinthelong-termworkstressgeneratedbytheindividual'sworkandlifehaveanegativeimpactonjobburnoutphenomenonarchivistsalsoseriouslyaffecttheconductarchivalwork.Fromthearchivesofoccupationalwearyandcausesofperformanceaspects,proposeeffectivemeasures.

Keywordsarchivesstaff;burnout;countermeasures

1职业怠倦的内涵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工作压力下产生的身心疲劳的状态。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描述并界定职业倦怠(burnout),他认为职业怠倦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由于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①的状态。

笔者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从事自己本职工作时付出太多情感和精力却得不到相应的价值认可,特别是面对工作压力时产生的情绪耗竭并且经常感到身心俱疲,导致对工作产生的消极状态及低成就感。

2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职业怠倦表现及产生原因

玛诗勒认为,职业倦怠有三个核心特征: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及低个人成就感。高校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怠倦主要表现在态度、情感和自我工作评价上,其具体表现为:对工作丧失热情,常常感到筋疲力尽,容易情绪极动、烦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和评价缺乏认同感,经常妄自菲薄,工作态度消极、服务质量下降,工作效率低、缺乏主动性,对前途感到无望。这种消极、否定的情绪、态度和评价,不利于员工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的开展。

maslach和Leiter于1997年提出了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他们认为,员工与工作在工作负荷、控制、报酬、社交、公平及价值观冲突六方面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高校档案工作人员产生职业倦怠主要有以下原因:

2.1工作超负荷、工作压力过大

档案人员主要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常规档案、特种档案及人事档案,并进一步对档案的有效资料进行编研。随着近年来高校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档案收集、利用、编研工作也大幅度增加,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档案人员的工作力度,加重档案人员的工作量,超过了个人的承受程度。同时,高校对档案人员的从业资格、职业目标要求越来越高,对档案人员的专业职称提升也越来越严格,这些也是造成其压力过大,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2.2内部资源分配不均、发展机会欠缺

目前档案工作者普遍认为在经费投入方面不足,即使投入了经费,大多数档案馆领导更倾向将经费投入到对档案的编研工作及对名人档案的收集中。高校档案馆更加重视名人档案给本馆及自身带来的名利,而忽视对常规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特别是对办公条件经费投入较少,整理人员往往办公及操作集中在一件库房内,也造成了从事档案常规工作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档案人员在高校中属于专业技术人员,其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难度大于图书馆等人员,学校每年职称评审通过率也低于其他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

2.3社会地位不高,缺乏社会认可

随着高校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档案工作有了重要发展,但是大多数人仍没转变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认识,对档案工作缺乏认可,仍认为档案馆是“养老部门”,是简单的收藏利用工作,认为进入档案馆工作的高学历人才是小材大用。档案人员在收集常规档案、人事档案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各院系、各单位、各部门的配合,然而大多数负责人员平时档案意识淡薄,在归档的时候出现缺乏应有的材料,及不配合的状态,档案人员往往出现求人办事的现象,严重影响档案收集工作,打击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档案人员在提供对外服务的过程中,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了认证等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他们解决社会报酬、档案遗失、研究困境等问题,但是仍有大部分利用者对档案人员不尊重,认为理所应当。这些现象都造成档案人情绪和心理的失落感,成为高校档案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3避免或消除档案人员职业怠倦的对策

3.1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

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适当的压力能够有效的激励个体积极的状态,过多的压力容易使个体产生挫败感,因此要消除档案人员的职业厌倦感,必须采取措施合理分工,推广先进高效的管理方法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档案人员的工作压力。

职业倦怠很多情况下是一种本领恐慌,②努力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技能,是避免或消除档案人员产生职业倦怠重要途径。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档案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利用档案数字化和现代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档案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增加档案人员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多途径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

3.2增加经费投入,实行轮岗制度,合理配置资源

合理足够的经费是保障档案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档案工作人员进行研究、提高技能的重要保障。长期从事某一项工作,往往会失去新鲜感,很容易造成职业怠倦。档案馆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个人兴趣、能力与岗位需求相匹配,制订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实行轮岗,为员工提供一个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同时能够避免个体在某个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而缺乏活力及消极的工作状态。档案管理人员要合理配置资源,重视常规档案的整理、收集、保管利用工作,加大对常规工作的重视力度,解决档案人员工作的基本难题,创造有利于档案工作的环境,积极促进档案人员在科研方面的发展。

3.3提高档案人员的认可度,使档案工作人员获得成就感

避免档案人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发生,更要提高档案人员的社会地位,必须构建有利于档案发展的大环境,提高档案人员的社会地位。高校档案工作应该受到全校的重视,校领导和档案部门领导要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③协调好档案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全校重视档案的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档案人员的社会地位。

成就感是个体在完成一件事情或从事一项工作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而职业工作时个体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的主要途径。获得认可和成就感是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体现,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认可和成就感,就是对档案人员在收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等工作或者取得进步时给予肯定及尊重,重视其职称职务、工资津贴、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发展,使档案人员获得认同感成就感,以避免职业怠倦的发生

注释

①D.赫尔雷格尔.组织行为学(上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8.

人事档案用途篇5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服务;途径;分析研究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当顺应时展潮流,实现自身服务的转型及改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及社会。在档案管理创新工作进行中,要树立新的观念,破除固有的模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完成创新工作。

一、实行档案管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1.档案管理的创新服务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新世纪全球进入信息时代,信息量的急速扩增对于信息行业是个严峻的挑战。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利用档案信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工作同样也面临这类问题。只有让档案管理服务实现其现代化,大力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发挥其自动化程度高、传输信息快。

2.具有创新意识有利于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与经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求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需要我们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把握住档案事业发展的方向。

3.开展在线服务的创新

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下必然发生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和学习方式,使得人们开始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利用网络能够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因此以往的被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被现在现代化科技化的管理方式所替代。这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

在信息化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档案管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大到国家政府机关,小到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档案都在管理及服务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作用。将创新性思维应用于档案管理中,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1.思想观念意识上的创新

在不同领域想要实现创新都需要率先在思想观念上创新,在思想上实现了彻底的转变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创新,档案管理工作同样是如此,要想推进档案管理的创新首先就应该做好从思想观念上的创新。要想在思想观念意识上实现创新,从事相关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就要克服原有的消极思想态度,积极的研究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努力用新的观念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首先,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放在第一位,相关的从业人员要积极的更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在档案真正接收之前进行仔细的检查工作,同时在接受之后要认真且严谨的做好立卷、鉴定等等管理工作,此外,上级监督部门也要对档案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查和验收,切切实实的落实好档案的管理任务。

其次,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下,要注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档案工作者要有建设档案信息化的意识及追求,我国长期以来储存档案的数量非常的巨大,要将这些现有档案全部实现信息化十分的困难,因此档案管理从业人员要视档案为财富,从思想观念上接受其信息化,对其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管理。

最后,要树立档案管理工作的时效观念。必须更新管理者的观念日新月异,才能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来准确及时地为利用者提供信息和档案。

2.管理手段上的创新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原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都可以随着现代化管理措施的融入而迎刃而解,因此,在管理手段上要实现与现代化的接轨,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档案管理创新服务。

首先,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管理方法是档案,一要明确归档资料的归档范围,合理划分保管期限;二是要做好各种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装订、归档等工作,从而丰富档案资源,更好体现档案的价值。三要完善档案保管、借阅、保密、统计、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其次,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了解一定的现代化管理知识,并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这不仅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将新型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中还可以更好的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提高未来档案的使用效率和信息共享度,因此将现代高技术含量的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中十分的重要的创新价值,一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将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及相应技术应用到档案信息和实体的档案盒管理中,如计算机设备及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等等。第二,要实现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传统的服务形式一般是到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查找所需要的信息,效率很低,可以将这种方式转变为电话咨询或网络在线客服的形式,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3.服务方式的创新

服务是创新之首,即树立档案服务的信念。档案系统深入、广泛的应用,形成了优质量大的电子文件信息资源、档案系统用户群体越多,对信息服务的要求就越多、越广,所以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信息服务的理念,具体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档安服务是档案工作的中心,也是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档案工作通过服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促使档案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二方面,服务创新是档案部门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重要体现,档案部门要以党的指导精神为指导,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在和谐社会中塑造档案部门的好形象。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创新服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全社会都要树立档案管理创新意识,从事相关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更要做好思想意识转变,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更好的掌握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及技术的使用,从而更好的完成档案管理创新型转变。

参考文献:

人事档案用途篇6

关键词:档案建设;信息技术;互联网;有效途径

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各个领域的结构都发生着重要的变化。科技档案作为整体档案当中的一类,相关部门也同样跟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科技的步伐。传统纸质版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复杂并且效率、安全性都比较低。如今,国内的大多数科技档案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电子档案信息系统,实现了全国联网。大大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就在科技为档案管理带来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阶段相关部门考虑的重点。

一、当前阶段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建设与管理的情况

(一)各地传统形式的档案馆阻碍信息化进程。尽管当前国内一直倡导应用信息技术发展档案建设工作,并且在国内多地都已经建设了新形式的档案馆。但是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较多传统形式的档案馆。老式的档案馆不能满足新形式的信息档案建设需求,阻碍了科技档案建设向着信息化前进的脚步。

(二)来自于政府方面的束缚因素。国家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档案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任何的建设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建设必然要经历一段过渡时间。对于刚起步的建设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该项建设工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现阶段仍然缺乏组织和技术上的有力支撑。

(三)缺少专业性人才。应用到先进科技,就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性人才。例如,当前国内开展的用信息技术进行博物馆内科技档案建设工作,融入了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技术,但现阶段博物馆内的人员却很少是从事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性人才。这必然导致建设工作效率下降。

(四)对于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建设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为响应政府号召,全国各地都进入了科技档案建设新时期。但许多地方一味地追求设备的先进性。却缺少对于档案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的重视。一些地方都遇到“有车无路”的困难。这都说明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建设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二、进行信息化的档案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在各地的博物馆的科技档案管理部门配备相关的信息化设备。计算机和完善的网络系统是进行新形式档案建设的核心,更是新形式档案建设的核心技术。利用计算机录入现有档案,利用网络系统实现对于数据的共享。在各地的博物馆中的科技档案管理部门配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化的设备,加强信息设备的普及工作。能够确保科技档案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二)大力引进和培养专业性人才。专业性的人才是保障档案建设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国内各地的博物馆中,从事科技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很少是从事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性人才,这无法满足档案建设工程的需求。所以,现阶段必须针对博物馆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的实际情况,大量引进专业性人才。同时,对现在正在从事档案建设的人员进行信息方面的专业知识再教育工作。例如,定期组织博物馆科技档案管理的人员进行计算机相关的操作培训等。

(三)在博物馆建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档案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博物馆科技档案建设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为全国各地进行新形式科技档案建设提供基础保障。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能够为科技档案建设指明方向。同时能够实现后期的统一化管理。博物馆首先要明确规定统一的标准,然后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各地博物馆档案部门的相关建设工作。例如,博物馆的藏品使用计算机云存储都要存储哪些方面的资料等。总而言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技档案建设工作是当今社会必然性发展。在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大力的支持下,各地的博物馆的科技档案部门必须要深刻落实新形式的档案建设工作。同时博物馆必须加强统一管理工作,切实落实明确的规章制度。逐渐完善应用信息科技对档案的科学化建设工作,使新型的档案系统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显现出科技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是国内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各个领域努力的方向。

作者:郭敬单位:中国航海博物馆信息技术部

参考文献:

[1]卢晓茜.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几点思考[J].机电兵船档案,2015(03):57-59.

人事档案用途篇7

关键词:交通运输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信息资源是国家的一项基础性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档案信息管理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并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党和国家实施“大力推进信息化,加速建设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对档案部门提出了新的任务,也为档案部门的信息管理的创新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交通行业人事档案也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和档案管理技术结合起来,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实施由传统到信息化管理的转变,充分发挥人事档案信息化的作用。

(1)交通运输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很好将人事各方面的信息资源收录管理,这样能将单位各个部门的成员的详细信息提供给单位各级领导,能够让领导更方便更直观的对所有单位成员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样能够使领导对员工的各方面特长透彻了解,根据员工特长安排更加适合的工作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的运转速度。

(2)人事档案的工作人员一直给人的感觉是守着死规定不变,很少有创新的观念,一致认为墨守成规才是对的,其实不然,人事管理的观念要不断的创新,才会更好的管理本单位的人才,只有让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才会稳定的留住可用人才。人事档案的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要从重管理,轻利用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把“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把档案工作的重心转到为知识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系统设置、数据维护、信息查询、统计报表等四部分组成,在这四个环节,数据维护以档案为原始依据,是人事档案进行信息管理的核心,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中,档案人员应用信息维护系统,将人事档案录入微机,建立完整、准确的人事档案信息,同时,按照信息库中不同分类,还可以制成所要求的不同表格,提供所需要的数据,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以提供利用为目的,还体现在通过信息维护及时更新档案中变化的信息数据,使人事档案信息与原档案材料保持一致,从而达到人事档案信息管理始终处在一个动态管理之中,让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由传统的手工管理向信息化方向转换,这是对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事档案在激励人才和人力资源组织管理与开发中发挥更大作用,真正服务于人事管理工作。

(3)信息技术为交通运输部门人事档案的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和方法,但也有可能档案管理带来安全隐患。所以,要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有关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对于上网相关人事信息要严格限制相关的范围,严格处理人事档案管理业务的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确保人事信息的安全保密。加强对于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相关工作,抓好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教育,增强交通运输部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安全保密防护的技术水平,以防止泄密的发生。目前,有些单位在做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安全防卫意识往往不够,经常会导致档案信息的丢失和泄密等情况,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对电子文件中存在着更新版本的不兼容性和不可识读性,存储材料及载体的易损毁等问题,往往会造成宝贵档案信息管理的丢失。在管理中,需要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在对各种信息资料的密级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好计算机的加密功能,对通用数据库的数据根据使用仅限进行系统分类加密,要正确处理好档案资料的保密与利用的关系,既要克服求稳怕险,不思进取的保守观念,又要防止不设界限,随随便便的麻痹思想。另外,电子档案对保存环境和保存方式手段的要求都很高,管理人员要注意防潮,防高温,防辐射,防病毒工作,认真搞好电子档案的及时备份与维护工作,要正确处理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关系,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

(4)人事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电子环境下工作意识的培养是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档案管理干部队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级人事部门也应当重视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培养,加大智力投资力度,优化智力投资方式,以最新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充电。搞好人事档案管理离不开领导的重视,人事档案领导首先应具备较强的档案意识,将档案工作列入到管理日程,纳入到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纳入到年终考核目标,建立专门档案机构,配置专门档案人员,制订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收集、整理、保管、登记、使用等行为。人事档案的科学管理直接影响到领导的决策,需要建立健全一支有责任心、事业心,对人事档案管理干部队伍,认真做好此项工作,最好是由档案专业的人员担任,以利于工作的开展。还要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条件,以便在人事档案利用的权限范围内,建立能够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提供信息服务的更科学,更快捷,更方便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块,满足社会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当前对于每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管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人事档案工作迎接这一挑战的唯一途径。但是,由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转变为信息管理,只掌握传统档案管理职能的档案人员是难以适应的。因此,要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所以,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平时一定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文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并且还要加强计算机知识及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既熟悉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又懂得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具有双重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5)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档案建设和管理中承担着十分得要的责任。因此还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以及坚定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强化档案管理的法规建设,档案管理需要相应的法律环境和有力的法律保护。档案管理部门与开成档案的社会各个部门或个人的关系往往存在一系列复杂关系和法律问题,这就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调整。为了防止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结合工作实际,从管理业务技术三个方面提出并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以保证电子信息的采集、制作、分类、存储等各方面工作有章可循,职责明确,以保证数据准确,真实、规范、统一,可以说,依法治档是保证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得要手段。人事及各组织部门领导,要增强档案意识,了解、熟悉、研究人事档案工作,组织人中学习《档案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强化人事档案管理意识,要根据社会改革发展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需求,制定人事档案工作发展规划,备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软、硬件,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人事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6)完善档案工作的服务形式突出地表现在档案利用工作这个环节上。提供档案的服务形式包括档案的检索及开发编研档案信息等,就是使档案检索及传递的档案信息最及时、最有效。档案检索方式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目前,传统的手工检索占有很大比重。各档案部门在手工检索的途径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编制了多种形式的检索工具。但是,也有实践证明了的一些检索工具是重复,或者编制不科学、用起来不方便的。在编制检索工具中出现了求“多”不求“精"的现象,出现了认为编制的检索工具越多档案工作服务质量越高的误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和限制了其它利用工作的开展,反而降低了服务质量。在信息开发和编研工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选题不典型,盲目性大。一些档案部门为了达标升级应付检查,随便选几个课题,人人都来编研,使编研产品层次低、质量差,实用性不大,利用价值更小。有的选题虽好,但因编研时间过长,失去了时效性,影响了作用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本人认为各级档案应用部门,应转变观念,在服务形式上树立“精品"意识,及时编制一些必要的、方便利用的手工检索工具,并作为向机检过渡的基础工具。检索形式要在计算机检索上多做文章,不断研究探索计算机检索的有效途径。要开发统一编制标准、易操作、高质量的计算机检索途径,逐步取代手工检索,为利用网络技术提供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在信息开发及编研工作上,要根据社会各项工作发展的趋势、目标,提前作出预测,有目的地进行选题,突出重点,使开发的信息及编研的成果具有时代特色。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开发编研手段,加快开发编研的进度,缩短开发编研的时间,通过最快捷的检索途径,把最优秀、最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传递给利用者,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总之,交通运输部门的档案转化为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建立每个员工个人电子档案系统,实施员工人事档案自动化管理,将员工人事基本信息通过专门的员工人事信息软件输入微机,形成电子档案,以便于人事信息的查阅流转,其次,还要建立员工人事档案数据库系统,实施员工人事档案的动态和无纸化管理。要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照相机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常用的档案资料、表格等制成pDF文件或制成JpG格式的图片文件,使员工档案数据化,信息化,这样还可减少纸质案卷因磨损而造成的毁坏,达到长期保存使用的目的,还要建立员工人事档案的网络化管理体系,实施员工人事档案的分级管理。逐层逐级建立员工人事档案局域网,实行员工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建立员工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系统,重点要解决好利用仅和管理权问题。员工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使用和推广,将极大地方便干部考察、任免,员工调动,交流,政审等工作。就目前现实情况来言,信息化的交通运输部门人事信息管理模式及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对实现交通运输部门的人事人才信息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服务有非常突击的现实意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形成了一套激烈竞争的机制,追求信息的快速传递,发挥时效,是信息价值竞争的重要措施。实现这一目的的条件,就是档案人员增强现代服务意识,积极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服务于生产实践,促进档案工作快速发展,交通人事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与关键在于数据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适应信息时代档案利用需要,实现网上共享。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实现交通运输的档案管理的根本变革。

参考文献

人事档案用途篇8

档案行政执法面临的新形势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档案法制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档案行政执法也逐步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但如果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看,档案行政执法仍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档案法规体系日益完善,档案部门有法可依的问题初步解决。自1987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两度审议通过档案法案,国务院两度审议批准档案法实施办法,国家档案局单独或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档案规章100多件。与此同时,地方档案立法也不断加快步伐。根据笔者通过网络搜索,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除自治区外,其余30个省级地方人大都制定了地方档案法规,超过半数有立法权的较大城市也制定了地方档案法规。短短20年,我国档案法制建设日趋成熟,档案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得到确立,执法资格得以明确,为推进档案行政执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接下来如何让档案法律法规得到落实、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自然就需要档案行政执法来解决。

(二)档案工作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档案行政执法提供高质量的保障。档案立法解决了档案工作各方面基本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问题,而档案行政执法则要解决档案法律法规的实施问题。各级档案部门在加强档案资源监管、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民生工作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如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改制企业档案的处置问题、中介机构从事档案业务的备案和审核问题等,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让我们对档案行政执法有着许多的期许。

(三)政府法制部门加强了对行政执法的要求和监督。近几年来,随着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全面推进,全国行政执法工作思路和方法也在转变。2004年3月,国务院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全面落实,政务公开等制度的不断推出,对新时期档案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全社会档案法制意识明显提高。应该说,多年来档案法制建设成绩斐然,“依法治档”的局面基本形成。但与整个社会法制进程相比,档案部门的法制意识还有差距。在履行法定职责方面,我们常常出现避重就轻、厚此薄彼的情况。在现行的档案行政执法模式下,积极行政作为相对少一点,而消极的不作为则似乎多一点,档案工作中被动的情况尤其多一些。

多途径推进档案行政执法

我们常常将档案行政执法与档案执法检查等同起来,如果还继续将执法检查作为档案行政执法的主要甚至唯一方式的话,档案行政执法将难以全面推行。其实,档案行政执法将档案法律法规规定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动规范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包括:制定档案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法律解释、实施行政处理、进行行政监督检查、实施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等,本文重点阐述前三种途径。

(一)制定档案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档案行政规范性文件,将法律规定的原则性条款具体化,然后通过直接实施行政规范性文件而使法律规定得到实际贯彻执行,这是档案行政执法的重要途径。这里的制定档案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立法法》规定之外各级政府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办法、决定、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档案执法人员要将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原则性的档案法律法规适用于特定时间、特定场合的特定人、特定事,必须有一个将法律规范具体化、特定化的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将法律规范具体化、特定化的过程是通过制定多层级的规范文件来实现的。如全国人大制定《档案法》后,国务院、国家档案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市及档案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当然,为执行档案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制定规范性文件是不可能的。对于下级档案部门来说,如果上级的规范性文件已经很具体,本地、本部门又没有什么特殊的问题要加以特别规定,就没有必要制定新的规范性文件。档案部门目前在制定档案行政规范性文件上,有特色的方面:有些地方针对档案管理出台了《档案登记管理办法》,如福建、江西等地;有的地方专门制定了《非国家所有档案管理办法》,如天津、江苏等地。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对《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的档案价值和数量,至今还没有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进行量化,以致法律规定在实践中很难操作。

(二)进行法律解释。法律解释是档案行政执法的一项比较独立的手段和途径,这既不同于《立法法》规定的“法律解释”,也不同于通过制定档案行政规范性文件对法律法规的具体化和特定化。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中进行的所谓法律解释,只是适用法律的个案解释,即在将法律条文适用于个案的具体事实时对相应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范围(适用于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种情形及可能的例外)的阐释。事实上,对任何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只要实施行政执法行为,就必须进行一定的法律解释,也必然享有一定的法律解释权。因为立法具有普遍性,而执法是个案;立法具有连续性、稳定性,是能够长时间多次和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一时、一事、一法,不是一次性适用的。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在做“说服”工作:一方面说服行政管理相对人,使相对人相信法律规定是适应于其实施的行政执法行为所处理的事实,相应的事实是应受法律规定调整的;另一方面也是在说服执法者自己,使自己确信自己是在依法行政,立法意图在自己的执法行为中得到了实现。当然,执法者对法律的解释是有限制的,超过了限度,就是对法律的修改,有时可能就是违法了。档案执法人员在开展各类行政执法时,需要结合各方面情况综合做出合法、合理的解释。

(三)实施有效的行政处理。档案部门作为事后管理部门,很多工作开展起来比较被动,档案行政执法也不例外。但我们可以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和使命,充分利用档案法律法规给予的权限和空间,善于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切实将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如档案部门可以针对不同的档案管理对象和目标,分别采取档案行政执法手段。如实施行政许可、非许可的审批和备案,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验收,对有保存价值的非国有档案的征集和征购,对属于进馆范围的档案及时接收进馆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科学制定档案行政执法的整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一定时期档案行政执法的总体目标,确立不同阶段档案行政执法的工作任务。要结合档案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活动。如果是法律法规上的漏洞,就要在法律法规立、改、废等工作中提出有效建议;如果是管理手段上的缺乏,可以在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当今科技手段在档案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笔者认为,可以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档案行政执法事项在网上规范、公开、透明、高效运行,实现档案行政执法业务办理电子化、流程标准化、办公网络化、信息公开化的总体目标。传统的执法行为是面对执法对象进行执法检查、处理。但由于执法人员不足、执法工作量大等问题,往往“攻击一点,不及其余”。在这一状况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适当加大科技投入,改进执法手段,就成为推进行政执法的重要途径。南京市政府系统普遍推行了权力阳光工程,即把行政审批、审核等行政行为通过一系列的程序设计实现网上操作。南京市档案局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已经通过执法主体的确认、执法依据的梳理、执法流程的固化、执法职责的细化和时间节点的控制等程序,将档案行政执法内容实现了网上运行。

人事档案用途篇9

   论文摘要:公民的文化权利需要通过政府创造条件而逐步实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保护公民文化权利的责任体现。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是其应承担的文化责任。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档案馆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公众档案文化需求为目的,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档案文化产品与档案文化服务的活动和过程。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应该坚持公益性、公平性、便利性和多样性原则。

   自1997年我国签署《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来,各界对公民文化权利及其如何实现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公民的文化权利要通过政府创造条件而逐步实现,这要求政府承担起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义务,明确政府在保障公民文化权利中的责任。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保护公民文化权利的根本途径。作为国家出资设立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该如何保护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公众档案文化需求呢?笔者认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档案馆保护公民文化权利的根本途径。

   1公民文化权利与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权利与公民权利、政治权利一样重要,但不同的是,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直接参与就可以实现,而公民的文化权利需要政府创造条件而逐步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条件性要求政府承担起保护公民文化权利的责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保护公民文化权利在文化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宗旨就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

   1.1公民文化权利及其实现的条件性

   1966年12月16日第二十一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并开放给各国签署、批准和加人。我国于1997年签署此公约,200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人此公约。《公约》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形式确立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并第一次援引《世界****宣言》,强调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与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的同等重要性及不可分割性。根据《公约》第十五条对文化权利的描述,有学者认为,公民文化权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二是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三是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四是文化创作成果得到保护的权利。

   《公约》虽然明确了公民应享有的文化权利,但同其他权利相比,文化权利容易被人们忽视,因为“与公民权利、政治权利不同,文化权利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国家干预,需要大量投资,只能通过经济增长来创造条件而逐渐实现。也就是说,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是需要政府创造一定的条件的。正如《公约》的第二条第一款描述:“每一缔约国家应尽最大能力承担个别采取步骤,或经由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采取步骤,以使用一切适当方法,尤其包括立法方法,逐渐达到本公约中所承认的权利的充分实现。”赵宴群博士认为,“文化权利的实现主要需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社会条件和思想条件。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条件性要求政府承担起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义务,明确政府在保障公民文化权利中的责任。

   1.2公共文化服务-一-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政府对文化公益事业扶持的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下一步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国家首次明确提出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此后,公共文化服务一词被频繁地拿来讨论。公共文化服务,简单地说就是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满足公众文俗寿求的活动和过程。公共文化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本质要求。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公共性、公益性、文化性等特点。

   尽管学术界至今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界定没有统一的认识,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及成果,但是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各界都认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的文化权利。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张晓明、李河同志认为,“一般而言,市场经济社会需要‘公共文化服务’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共文化需求。”俞楠博士指出,“实现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公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首要目的。徐世王同志认为,公共文化服务“就其核心内涵和本质内容而言,它是公民文化权利在我国文化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形式”。保护公民文化权利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动力,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保护公民文化权利的根本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公民的文化权利,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

   2权利的呼唤与责任的担当: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释义

   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需要政府承担起相应的义务,提供各方面的条件。档案馆作为政府出资设立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护公民文化权利,是其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然而,受档案事业“国家模式”的影响,档案馆文化服务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普通公民无法与政府部门一样享受公平的档案文化服务,这与公民文化权利的实质背道而驰。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觉醒,档案文化诉求的增多,档案馆传统文化服务观念与公众的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档案馆只有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才能在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1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档案馆履行科学文化事业机构职责与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统一

   文化事业单位的一般定义是: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文化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文化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就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从而保护公民的文化权利,正如有识之士所言:“所有文化事业,其根本宗旨都是为了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可见,文化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这是文化事业单位的本质要求,也是文化事业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不可置疑,档案馆是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中指出,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工作通则》也明确界定档案馆为“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在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档案馆保障公民文化权力的根本途径,因此,档案馆履行科学文化事业机构职责与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统一于其公共文化服务之中。

   在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铭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的指示,这非常明确地指出了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性质,为档案馆事业的正确定位和今后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首先,档案馆要克服传统行政心理的制约,大力倡导服务型心理。档案馆工作人员必须认识到档案馆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所承担的文化责任。其次,档案馆要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档案馆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馆藏的档案资源,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利用服务能力。

   2.2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探讨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先明确档案馆的公共性与文化性。首先,档案馆具有公共性。公共行政学一般把社会生活领域分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其中满足公共领域需求的产品带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由于私营组织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是没有动力的,公共物品只能由公共组织来承担。档案馆作为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为社会提供档案服务的公共组织。作为档案馆公共服务内容的档案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一种公共产品。其次,档案馆具有文化性。“档案馆性质是以文化性为核心构成的一个体系,在档案馆的本质属性一文化性之下,还包含有多重属性。”档案馆的文化性包括:档案的内容与载体具有文化性、档案工作具有文化性以及档案馆自身具有文化性。由于兼具公共性与文化性,档案馆可以成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档案馆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满足公众档案文化需求为目的,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档案文化产品与档案文化服务的活动和过程。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

   一是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小众。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服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档案馆的服务对象还是主要停留在各级党政机关。随着档案馆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封闭、半封闭到开放的初步转型,特别是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定位的确立,档案馆的服务对象逐步扩展到全体社会公众。档案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正是这种转变的重要体现。

   二是服务内容具有公共性与文化性。档案馆公共服务以档案为服务内容,档案拥有公共物品属性,档案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一个利用者在利用档案时无法排斥他人对档案的利用而且排斥他人利用是没有必要的,档案馆无法也没必要通过市场价格系统调节公众对档案的利用。同时,档案具有文化属性。档案是在特定的文化状态下产生的,档案的内容与载体都具有文化性。

   三是服务目的是维护公民文化权利。档案馆之所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档案文化,是因为公众具有档案文化需求,而档案文化需求来源于公民文化权利的确立。公民的文化权利呼唤档案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维护公民文化权利是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根本目的。

   3公民文化权利视角下的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原则

人事档案用途篇10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11-240-1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认识

(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各方面发展的动力,创新在社会,在个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小部分的创新引领者生活的进步,而全方位的创新是应道社会向前的强大力量,也是我们认识新事物的必经之路。根据时代的要求,勇于和善于创新可使世界观不断改造与深化。二十一世纪是改革开放更进一步落实的时代,在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档案工作也成为国家注重的一部分,信息时代的要求就是任何事物必须摆脱传统的运行与管理,脱离毫无意义的机械化,跟上时展的步伐,积极响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档案工作中用新思维得到不同寻常的创新,是档案工作逐步走向社会性,为自身的开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是档案部门发展的原动力。在我国迈向二十一世纪发展的旅途中,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对档案的管理与运用也有了很大的影响,但进步与阻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都占有一部分的比例。进步的是在创新中档案工作的基础设施已经基本上摒弃传统原始的设施建设,档案信息的业务提升与档案信息的管理建设得到空前的提升,档案部门的工作在档案管理实行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条件适应社会的需要,使得档案信息的社会服务功能比以往得到了有力的保障,社会档案的法律法规意识在不断加强。所以档案工作在新时期的建设中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是档案工作适应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从根本上逐步实现创新,才能在档案工作中开创新局面。

(三)创新是档案事业课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档案事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其从原先的保守工作转变为社会功能的逐步开放,让档案事业的社会功能逐步提升,经济在进步,人类在发展,人事档案事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档案事业的发展应该以人为中心,从事实出发,将力量统一放在如何提高档案工作的实际性以及档案信息是否合理的利用在所需的工作中,促使档案事业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同步措施。

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途径

(一)思想观念的创新。思想观念的创新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关键创新是管理管理得以成功的保障。首先,现代化意识是管理创新中最主要的部分,特别是档案管理逐步实现社会化与网络化的洪流之中,将档案管理的重藏轻用的关键逐步开放,收藏部分重要不便展示的部分,而更多的则是将用的部分完全信息化,在初步实现工作网络化中可能比较繁杂,但只要将这些有效信息全部录入,在以后使用与管理的过程中就更加方面。但是这庞大的数据库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可操作的流程,这样不仅实现了创新,也能从很好的角度发挥档案信息工作的重要行,体现出档案信息的价值。其次,发挥档案工作社会功能的同时,也要强化档案的使用效率意识。在档案工作中,首先要明确,在积极有效的整理过程中正式为了以后方便查找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怎样合理有效的利用档案信息能够不耗费精力的找出自己所需要的,这就必须要注重提高效率意识,改变传统工作中可有可无的工作状态,强化效率所带给社会的动力,能够充分发挥档案在社会实际运用中不可缺少的终极意义。

(二)管理方式的创新。档案馆因为珍藏了多年多种类的信息资源,所以对于使用者来说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而且因为人群的不同,多方面的需求致使会出现很多使用者感到惜缘不足的情况,但是每个档案确实是资料有限,不可能做到方方面面统一齐全。所以,档案工作首先要做的是在管理方式上实现创新,最主要的是全面充实档案管理内的所有信息,并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整合,有目标、有计划的按照大众需求采集使用者所需要的全部档案资源,并对现有的档案资源不断组织优化。同时,在现在化信息设备不断发展的今天,能够更好的将档案实体与档案的录入信息化不同渠道的进行分离,以便更好的查找实际所需。

(三)服务方式的创新。档案服务是档案工作的中心,档案工作通过服务发挥其本身的作用,不断走向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在档案的服务创新中应注重两点:首先是提升服务内容与实际范围的创新,内容是随着不同的需要随时变化的,而范围则是根据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服务理念。其次是方式的创新,在档案服务工作中,要不断深入的研究档案服务的层次性以及可接受性,重视研究大众的所需,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繁杂之处,最大化的消除不必要的阻碍,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以提升创新能力,在创新中敢于挑战与实践,实质有效的开展档案工作。

参考文献:

[1]费克红.论创新在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

[2]邓瑞生.加强企业档案管理提高规范化水平促进全市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a].档案安全与档案服务――2011年甘肃省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C].2011.

[3]马素萍.关于档案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下)[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