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08:16

生物教学案例篇1

1.典型性.

虽然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给出的案例是个别案例,但是这个案例中蕴含着这一类案例的共性,通过对这一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一类事物中存在的共性,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对类似事物的分析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生物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不能随意选择,要选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选择的案例可以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消极的.

2.针对性.

生物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案例,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案例,对待初一的学生要选择难度较小的案例,对待初三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大一点的案例.

3.实效性.

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生物教师在应用之前,就必须对案例教学应用要实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根据规划进行,尽可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使案例教学目标成功实现.

4.科学性.

教师选择的案例要是科学、真实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信息汇集,但这些信息有真有假,教师在选择过程中,要重视选择案例的真实性.其五,教育性.生物学习中教学案例法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要重视发挥案例的教育作用,尽量选择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积极作用的案例.

二、案例教案的编写

1.去粗取精,突出重点

生物教学案例首先要突出主题,教师在编写案例时,需要将实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围绕教学目标,将案例中与教学无关的部分剔除,使之简化与细化,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使之与教学要求相符合,并把其中关键性的细节描述清楚,突出重点.例如,在编写“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一课的案例时,由于相关案例众多,就需要教师围绕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个重点将案例素材进行简化与细化.

2.合理整合,提高效率

不同的案例有其侧重点,因此,在生物案例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各种零散的案例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之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与保护”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环境污染的现状的实例与各种保护环境措施的实例进行整合,使学生对全球环境污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生活中各种保护环境的方法,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1.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纸质、口头叙述、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案例,在展示的案例之后,指导学生阅读案例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调动多个感觉器官来阅读案例,在学生阅读了案例之后,教师从中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从中提出问题或者教师通过自己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生物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分析、讨论生物案例

教师在给出生物案例之后,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通过本案例,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哪些类似的生物知识,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选取其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下面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鼓励那些不积极参与或者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先让学生做好个人准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的方式最好是在容易的案例中进行,对于较难的案例分析,最好是小组合作探究买也可以是个人准备,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通过小组的一起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找到分析案例的规律与方法,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和评价案例

在通过个人分析、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了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之后,生物教师还要重视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环节,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环节可分为三个方面:对案例本身的总结与评价、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总结与评价、对案例中包含的生物知识进行总结与评价.在总结与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善于发现学生言语中的亮点,并给与表扬,对其中的不足之处给予纠正意见,学生总结与评价完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指正与补充,并将学生的言论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与评价,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语

生物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应用

生物是一门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基础自然学科,在初中阶段,学好生物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学好生物学科是极为重要的。

在现阶段,初中生物学科主要停留在教师单调讲授和灌输的教学方式上,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只是单纯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足。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帮助学生构建初中生物体系,增强创新意识。由于案例教学特有的优点,广大教学工作者应摒弃传统教学手段,将案例教学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实践的建议。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创设与教材相关的生物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得到相应的结论,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增长见识和能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化抽象为形象,学会积极思考问题,探索原理,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抽象概念和定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案例呈现及问题提出

案例可以作为引入理论知识的手段,也可以在理论知识讲授后巩固基础知识。案例的呈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如利用图片、文字、音频、声音等将含有抽象理论知识的案例表达出来,给学生全方位的感受。也可以通过阅读、学生表演等多样形式与案例材料有效结合起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生物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笔者在讲解蒸腾作用的内容时,笔者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个小实验。首先用多媒体、图片配解说等手段为学生展示实验步骤、实验情况,然后按照实验步骤将两组实验植株在阳光下放置两个小时,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叶子上套有塑料袋充满水蒸气,同时,锥形瓶中的液面明显下降,另一株则没有明显现象。随后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异同点,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三、案例分析讨论

案例提出后,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将学生的问题汇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案例中传达的问题。并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个人和小组的见解及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处于引导者地位,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教案,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避免课堂出现冷场现象。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案例和分析案例的能力。对案例进行优质高效的阅读,是让案例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小组讨论、学生自主提问的前提条件。学生在上课前对教材进行预习,初步掌握课堂将要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抽象概念,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分小组讨论体现了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团队讨论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可以给每一位同学讨论案例提出看法和见解的机会。讨论形式应该由教师选择,然后每一组选出一个小组中心发言人,确保讨论效果。参与效果分为有效参与和无效参与。无效参与主要是学生重复他人意见,无理由地赞同,或者偏离主题,没有提出有用的知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生物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都不一样,有些同学只能找到表面的信息,有的同学则能挖掘到更深层次的含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相互带动,揭示案例中的内部联系。建立起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即使学生的答案有些偏颇,教师不应急于否定,而是充分运用引导手段,让学生自己反省,在错误中反思,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讨论学习。

四、案例评价总结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尚不足以让学生对自己有个客观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认识自己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认真对学生进行评价。对于讨论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要予以表扬,对于有独到见解的同学要保护其创新想法,对平时发言不积极的同学要采取鼓励手段。教师应积极面对同学的典型错误思路,给予正确评价,让学生从中受益,得到启示。教师在对案例进行评价总结,应指出学生在分析案例、探究问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予以补充,拓宽学生思维,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感性理解上升为理性层面,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总之,案例教学比起传统教学方式,更适用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填鸭式教育,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生物教学案例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生物生物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给学生一个研习的案例,学生在研习的过程中吸收知识、交流知识、理解知识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中生物教师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以此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一、引导学生迁移知识

部分生物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有一种错误的认知,他们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以前是“一张白纸”,等着教师去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思路让学生失去了学习主体性,常常让学生消极的对待生物学习的问题。生物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前已经学过旧的生物知识、有旧的生活经验、有惯用的学习技能,只要教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迁移知识,就能让学生高效的学习新知识。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稳态》这节课为例,如果教师给学生直接灌输新的知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主体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迁移旧知识,吸收新知识。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思考酸雨有哪些巨大的危害?高中学生曾经在化学课程中学过相关的知识,又曾通过社会宣传了解相关的知识。于是学生能了解到酸雨形成的原因,这就是学生已经了解的旧知识。生物学教师提出的问题是要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思考酸雨带来的危害性,学生可结合旧知识与生物学规律了解到酸雨的危害性:动植物生长对环境的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天降酸雨会改变生物环境的酸碱性,令生物难以自然生长;环境的酸碱度与生物的繁殖有密切的关系,环境酸碱度被破坏可令植物生长畸型、令动物难以正常的繁殖。当学生能通过整合旧知识来探索新知识时,学生能感受到探索新知识的乐趣。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迁移知识的教学法,教师可通过精选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结合旧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交流知识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用灌输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教授的知识是统一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是静态的,这种教学方法不能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力,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如果生物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则能让学生动态的掌握生物知识,学生和学生之间可通过交流的方式相互取长补短。

以一名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案例:人在长跑的时候,身体消耗掉的血糖能很快得到弥补,当人体的血糖升高后又不会持续升高,这一案例中包含着哪些原理?这名生物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这一案例,有一个学习小组刚开始提出一套人体血糖控制的系统为:体内血糖水平高胰岛B细胞胰岛素加速细胞提取、利用、储存血糖体内血糖水平降低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为葡萄糖体内血糖水平高。小组成员总结到人体有一套精密的自我调节系统,能将人体的机能调解到最高的状态。这时有一名学生提出,在这套系统中负责调节的器官与负责评估的器官又是哪些呢?这名学生的发问令小组成员共同陷入思考中,为了能够了解这一个问题,小组成员再度进行学习和讨论。

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便是不再为学生设置学习的边界,学生可根据学习的情况弹性的控制学习成果,在学习成果出现差异的情况下可用交流的方式取长补短,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过于重视教授理论知识,而很少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学生的培养不平衡,易造成眼高手低的问题。如果教师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就可引导学生以案例中提出的问题为目标,通过吸收新知识找到解决生物问题的方案。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的稳定》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给学生看一个案例:过去澳大利亚的生物不多,草木、植物没有被有效的利用,当地政府引进了牛、羊等食草植物,食草植物过多令耗费太多绿色植物,牲畜的粪便令蚊虫丛生。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新知识思考人们引进食草植物,目的是为了什么?食草动物过多带来的生物平衡危机是什么?自然生物循环系统应用哪种方法尝试让自然恢复平衡?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什么?人们开展社会活动时要注意哪些要点?

高中生物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一个案例的解决为方向自主的吸收新的生物学知识,这种定向引导学生吸收知识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结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该案例自主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挖掘出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吸收新的知识,从而提高生物学的教学效率。高中生物教师可为学生精选学习案例,引导学生应用学习案例的方法自主的学习生物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朱晓林.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核心概念的界定和基本划分[J].生物学教学,2010(12).

生物教学案例篇4

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我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模拟探究游戏自主获取新知。

二、教材分析

就知识而言,了解人的染色体组成、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理都是本节的重点。另外,这一节的内容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之前学习的与遗传相关的基因、Dna、染色体等概念的延伸,也是对遗传图解知识的巩固,同时还为高中阶段学习人体的遗传规律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因此,无论从知识的形成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角度,本节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课。

三、教学方法

重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结合当堂反馈巩固效果。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实验所需的器材,学生则为本节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比较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并探究人的染色体组成以及模拟生男生女的小实验。两个探究活动都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反馈练习来突出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叙述什么是人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②解释人的性别决定的含义;③理解和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原理;④概述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模拟生男生女游戏,经历科学统计过程以及学习科技资料的分析方法;②通过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图解,知道人体染色体的特点,学会区分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性别比例问题,积极地宣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从科学的角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的观念。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不透明的布袋(一个装20粒红色珠子,另一个装红色和白色珠子各10粒);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全体学生起立后教师先让女同学坐下,然后问站着的男同学:“你们为什么不坐下呢?”“因为我们不是女生!”“哦,看来性别有男女之分,人的不同性别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来学习的内容。”

设计思想:从一开始上课就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迅速进入上课状态,自然地引入本节课内容。

(二)学习新课

1.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过渡:人的性别是一种性状,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让学生回忆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想:通过知识回忆,引导学生研究性别从研究人的染色体开始,由前概念引入新知的学习。

活动一:探究人的染色体组成

方案:出示两张图片:①未经整理的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图片;②经过整理后的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图片。

学生阅读课本p36第一段,ppt出示思考题:①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几类?划分的依据是什么?②男性和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什么异同?

(学生回答,全班讨论,教师点评。)

过渡:看来大家都认为是性染色体的差异造成了男女有别,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一对性染色体。出示一张放大了的男女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图。

提出问题:①哪一张是女性性染色体图?它的组成是什么?②男性性染色体的组成是什么?你们能看出哪条是X染色体,哪条是Y染色体吗?

设计思想: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比较男女性染色体的差异,并且学会辨认X和Y染色体,加深对男女性染色体差异的记忆和理解。

2.性别决定的方式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男女有别的原因,那么人类的性别是如何决定的呢?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活动二: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

教师展示两个不透明的布袋,引导学生思考:①说出标有男、女的布袋中的红白珠子分别代表什么?②如何模拟生男、生女的过程?

提示:①每组选一位同学记录下每次实验的结果;②抓取之前要把袋子抖一抖;③每次实验结束后要把珠子放回原来的袋子。

统计全班结果并简单分析。

设计思想:分组模拟、探究实验前出示的几个小问题,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机串联在一起,并强调几个注意点,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并尽力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同时体验小组合作过程。

小调查――班级、年级及学校的男、女生人数统计。结合表格和实验数据分析规律,推断正常情况下男女比例接近多少?

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性别决定图解(板书),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结论――决定后代性别的是父方的类型,正常情况下男女比例接近1∶1。

展示:1982年、1990年、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结果,学生分析数据并讨论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讨论并分析一些有关性别的社会问题:

(1)有一名妇女,只因为生了女孩“断了香火”就招来了公婆的虐待:产妇不准吃饭,女婴不准喂奶。

(2)有人怀孕后走后门、托关系,检查胎儿性别。若是女胎就打掉,若为男胎就留下。据调查,弃婴中除了残疾儿外,多数是女婴。

学生讨论并回答,引导学生关注男女比例失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养成科学看待男女性别的态度。

小结:在人类的生育问题上,必须尊重大自然所创造的平衡规律,如果人为地破坏者这种平衡,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设计思想:用一些真实的数据和实例,引发学生对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关注,通过生男生女遗传图解的学习,科学看待性别问题,养成关爱女性、尊重大自然规律的态度。

七、教学总结与反思

(1)新课导入部分,从告知学生人的性别是一种性状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基因决定性状,以及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很自然地由前概念引入新知──人的染色体,过渡自然,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

(2)出示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图片后重点突出男女性染色体,并让学生通过认图区别X和Y染色体,把此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观察―分析―记忆”的层面,既加深了印象,又突出了学习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3)活动二(模拟探究生男生女比例)小组活动之前的讲解很到位。这些小问题把一个个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既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又为下面性别比例遗传图解的理论讲解奠定了基础。

(4)模拟探究生男生女比例活动后,统计各小组的数据结果并非为精确的1∶1,有学生提出质疑,教师举了抛掷硬币的例子很好。因为在课堂上由于时间有限,实验次数不够,往往会造成结果与理论值的差异,对实验结果做合乎情理的解释不仅解除了学生的疑惑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生物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酶”章节;生物化学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课程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医学课程教学中。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些医学院校所使用的生物化学教材每章均附有病例分析,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与临床医院的关系[2],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化学是中职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因其内容繁多、理论性强、知识抽象,学生往往错误地认为课程内容与将来所从事的医疗护理工作联系不大。另外,生物化学安排在中专一年级学习,因而生物化学是中职护理学生反映最难学的课程之一。“酶”章节一般设置在生物化学的绪论之后,可以说是生物化学课程的前导章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坚定其学习本课程的信心,是生物化学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总结教学经验,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酶”章节的教学中,现介绍如下。

1生活型案例列举酶,导入主题拉近距离

生物化学的知识理论性较强,在导入时可以使用生活中加酶的日用品作为案例,使酶的概念具体化。例如加酶洗衣粉,其添加的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可以高效去污且无毒无害,不会污染环境。又如加酶牙膏,通过添加酶制剂,能有效除去牙垢、消除菌斑、防止龋齿。通过引入生活型案例,拉近了学生与酶的距离,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酶洗衣粉和加酶牙膏等案例也可在后续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多次使用。如在讲解温度对于酶促反应的影响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有效地保存加酶洗衣粉,同时引出含酶药品应该在低温下保存等知识点。

2实证型案例介绍酶,让学生掌握经典概念

生物化学对于概念的定义相对抽象,学习基本概念时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例如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唾液淀粉酶,知道其可把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因此在讲解酶、底物、产物、酶的活性和酶失活等概念时,可以引入唾液淀粉酶,从而引导学生说出唾液淀粉酶的底物、产物分别是淀粉和葡萄糖。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3实验型案例展示酶,使学生直观感受酶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把精选的案例以最合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酶的催化反应速度是非催化反应的108~1020倍[3],在讲解酶促反应特点时,可以通过实验的形式直观地展示酶促反应的特点。学生熟悉的外用消毒剂双氧水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下,分解成氧和水(H2o2=o2+H2o)。过氧化氢酶存在于细胞的过氧化物体内,特别在肝脏中以高浓度存在。本实验可以采用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选用肝脏研磨液催化双氧水,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从而可判断反应进行的速度。该方法可操作性较强且实验现象明显,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酶促反应的高效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生物化学的实践性。

4针对型案例讲解酶,通过病例掌握重难点

刚开始学习生物化学的学生并没有临床经验,因此在讲解某些重难点时,选择具有针对性的临床常见病例是迫切且有效的。例如在讲解酶原和酶原激活的知识点时,可以选用急性胰腺炎的病例,通过病例让学生分析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一种发病凶险、死亡率高的疾病?为什么可以用血、尿淀粉酶浓度来辅助诊断急性胰腺炎?通过对病例的学习、讨论、分析和总结,在加深了学生对酶原和酶原激活理解的同时,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适应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又如在讲解酶的不可逆行性抑制作用时,可以选择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例。根据病例引导学生回答有机磷农药的中毒原理是什么?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表现是什么?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解救原理和用药种类是什么?如果在路上碰到有机磷中毒的患者该如何进行急救?

5分析型案例探究酶,培养理论联系临床的能力

由于生物化学和护理专业关系密切,学好生物化学能为学习后续的护理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为了使学生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酶”章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入分析型案例让理论和实际接轨。例如在讲解酶的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原理时,选用磺胺类药物抑菌原理这一案例。磺胺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类似,能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中心,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因而使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4]。本案例既能使学生明白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原理,又能使学生明白为何使用磺胺类药物时首剂量应加倍,以达到迅速抑菌的目的。

6创新型案例思考酶,发散思维

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去思考、探索、总结、实践,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值是影响酶促反应的几个因素,在这一知识点讲解中,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组实验来探索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学生拿到案例后可以分小组进行案例讨论,通过阅读课本查找资料加深对影响酶促反应因素的理解,从而设计实验方案,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集中存在的问题和提示问题的处理方法,同时启发学生形成一套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7新颖型案例补充酶,使学生站在学科的前沿

在课堂中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补充一些较新颖的案例增加课堂知识的输出量。例如可通过视频等形式补充介绍某些酶缺乏引起的疾病。如白化病是由于酪氨酸酶缺乏引起的一种皮肤及附属器官黑色素合成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此还可以宣讲禁止近亲结婚的国策。生物化学是一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学科,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项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端粒酶等。某些护肤品中就添加有SoD,SoD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能使人保持健康、延缓衰老、延长寿命。补充这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既可以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方向,又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实践证明,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酶”章节的教学中,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精选案例的同时要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不足之处,案例教学法会占用较多的时间,因此要合理安排教学。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方法,而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俊河,董卫华,王芳,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139-142.

[2]陈秀芳,叶辉,唐敬兰.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6):718-720.

[3]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生物教学案例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环境生物工程

环境生物工程作为我校发酵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学位课程,具有涉及面广、技术多样性、复合性等特点。该课程是一门环境工程与生物工程的交叉学科,是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即应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来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使环境变化向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并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使人类更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由于该课程的特点,突出了其在整个发酵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新的污染物质不断涌现,环境生物工程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能掌握环境生物工程的基本理论,又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环境生物工程课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至于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通过声音和文字的媒介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单一的授课模式让学生感觉环境生物工程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而对于“实用论”愈趋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学生可能从一开始就会产生“学习这门课应该有用、却不知究竟如何用”的这种心理,这对“环境生物工程”课程的顺利开展是非常不利的。

相比较而言,案例教学法则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该方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先在其教学中采用。由于案例教学法强调实践性和研究性,得到人们的青睐,很快就被广泛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的教学中,其内容、方法和经验也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案例教学也即具体事例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研究案例,激发创新思维以培养沟通能力和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目的不同。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案例教学以培养能力为目的。②教学载体不同。传统教学重在课本,案例教学重在案例。③教学方式不同。传统教学为讲授式,案例教学则为启发式。④沟通渠道不同。传统教学主要为单向流动,案例教学则主要为多向流动。⑤学习积极性不同。传统教学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而案例教学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⑥学习效果不同。传统教学为第二手知识,而案例教学为第一手知识。⑦教学效果不同。传统教学的能力培养效果低,学习系统知识效率高,而案例教学则相反。此外,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也是有区别的。虽然二者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但二者的区别在于:①在教学中地位不同。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中心地位,如运用知识、培养能力、进行品德教育等教学任务;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则居次要地位。②二者的进行主体不同。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属于主要地位;而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教师属于主要地位。③目的不同。案例教学是把学生放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交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则是使一个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④涵盖的范围不同。案例教学的涵盖面更为广泛和精效,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而举例教学不一定有这些特点。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时效性的教学方法,其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驾驭和发展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的对象应当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与这种新兴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和媒介相结合的模式越来越为教育界所关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在案例教学方面的发展比较迅速和成熟,正在向更高层次的应用和标准化方向发展。而目前我国对研究生教育采用案例教学的报道并不多(目前约40篇文章),研究得也比较晚,主要集中在1998年以后,尤其是近几年(2010-2013年有26篇文章),且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医学和工商管理学教育方面。目前未见对发酵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环境生物工程”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的报道。

众所周知,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环境生物工程”这门课就是针对环境的预防和治理在发酵工程专业研究生中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技术来进行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并可以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通过声音和文字的媒介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举例教学虽然能通过一定的事例说明一定的道理,但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居次要地位,起辅助作用。而在案例教学中,因案例占中心地位,能让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交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案例教学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时效性。因此在“环境生物工程”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达到“环境生物工程”这门课的目的,可以使参与项目的研究生在学习“环境生物工程”的过程中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质,并掌握对实际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从而促使被授课研究生很好地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综上所述,在“环境生物工程”这门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蔡红.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院校电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中旬,2011

[2]吴永江.中学政治课案例教学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文史博览(理论),2014

[3]幸宏伟.环境工程研究生教育中项目—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3

[4]梅自良.案例教学法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3

[5]徐梦阳.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的运用[J].消费导刊,2014

[6]李婧.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程序设计案例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0

[7]黄文澜.举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辨析及优化整合:基于教育实例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思考[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生物教学案例篇7

新课改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倡导探究学习,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案例教学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课堂,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与新课改要求相符。下面针对高中生物,探究提出若干案例教学实践策略,以促进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环节将学生作为主体,合理应用案例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方法。案例教学注重通过让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它比传统应试教育下的生物教学更能适应新课改要求。因此,新课改下如何加强高中生物案例教学实践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注重导入新知识点,培养学生实际能力

知识与能力之间是不能直接划等号的,而应将知识及时转化成能力。在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本身就是注重实践与效益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只从书本中获取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那么学生的发展将遭遇巨大阻碍。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慎重把握对新知识点的导入,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例如,当教师准备讲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一知识点时,可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来完成课堂的新知识点导入过程。首先,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因为很多学生认为生物不仅会不断消耗能量,还会不断消耗物质,于是教师提问:生态系统凭借太阳持续提供能量,但其物质却都来自地球,为什么生态系统得以维持的大量水、氧、碳、氮等物质经过了亿万年也没有被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消耗殆尽?该探究型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冲突,将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一些学生还提出诸多问题,如难道煤炭、石油、矿石等资源也不会被耗尽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煤炭、石油、矿石等物质是人类从事工业活动不可或缺的资源,它们不是生态系统中维持生命活动的必备物质资源;煤炭、石油、矿石等资源非常有限,它们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消耗它们所需的时间却非常短。在案例讨论实践中,学生纷纷参与对新知识点的学习,并通过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实际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二、应用案例模拟实践,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案例模拟实践指的是教师实现按照案例编写一个剧本,让学生在了解剧情后扮演案例中的角色,通过案例真实的情境来详细体现生物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凭借自身的体验探究案例,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知识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当教师在讲解蛋白质的内容时,由于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是主要的承担者,很多例题都涉及到氨基酸数目、肽键数目的计算,但学生刚接触这些问题,生物知识基础还相对薄弱,极易产生抽象之感,很难透彻地理解这些问题与知识。因此,教师选择应用案例模拟实践教学策略,先邀请一名学生走上讲台为其他学生示范讲解蛋白质的结构特征,接着用人的结构来类比蛋白质的结构,即人的头部类似R集团;身体类似一个中心碳原子;伸开两条胳膊,右手类似羧基,左手类似氨基;合并的两腿类似氢基。当学生理解了该问题之后,再找十名学生走上讲台站成一排,并左右手相连,这种直观的展示使学生明白这就是模拟的一个由十个氨基酸连接的一条肽链,相连的左右手就是由羧基、氨基结合成的肽键。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这一条肽链上的肽键有几个?这十名学生中空闲的手有几只?当分开中间两名学生的左右手之后,教师继续提问:这十名学生模拟的氨基酸所组成的链有几条?肽键有多少个?这十名学生中空闲的手有几只?通过这种对案例真实情境的模拟实践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观察、分析,很容易就回答了教师的提问,并将结论总结出来,最终得到了计算氨基酸的规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三、加强实施辩论教学,提升学生生物修养

辩论教学的方法在高中生物含义模棱两可、有正反两面、主张不够鲜明的案例实践中较适用。由于这类案例中的很多问题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法,此时教师就可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的过程中,每一方都要将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并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批判,教师与其他学生就可组成评判小组,评判争辩各方在辩论中的表现。例如,高中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模块中涉及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等知识及其应用,很好地阐释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很多教师往往认为它与高考要求相去甚远,不愿花费太多时间,然而人类基因组计划本来就是一个争论的焦点,高中生学习的目的不是针对其利与弊下结论,而是在学习中敢于思考、分析、判断、创新,学会辩证看待新的事物、技术,从而关心生物学的发展,提高生物修养。教师可事先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密切联系教材知识的内容,并将学生分成利与弊两方开展一场辩论赛。正方可从人体健康的改善、医药行业与基因产业发展的推动等方面搜集材料,反方可从基因歧视、生存权、物种平等、生物进化、生物武器等方面搜集材料来反驳正方的观点。辩论赛还可合理设计观众提问环节,促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四、结语

高中是学生智力发育趋于完善的时期,教师应重视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实践策略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成功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勇敢接受新课改的挑战,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实践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周生钟单位:德兴市一中

[参考文献]

[1]李佩云.浅析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法[J].学周刊,2016(08):88.

生物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普通生物学》;生物技术;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66-02

一、概论

《普通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基础学科,其涵盖了动物学和植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其本质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生理特征以及其多样性等,为学生对以后《普通生物学》相关的专业课程的研究打下牢固和全面的基础。《普通生物学》的涉猎范围广,使得其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教学老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会对重难点的内容设定有所顾虑,同时,课程中对于生物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描述非常抽象,需要运用大量的主观思维参与其中,而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即使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结果。针对此难题,本文探究了案例教学法在《普通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通过此方法能够让《普通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客观和有章可循。

二、在《普通生物学》的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必然趋势

1.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可以更紧密的联系。《普通生物学》包含了非常多的内容,其中有细胞生化遗传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资源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等各种类型的生态学。《普通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基础理论和生物学现象与本质。这些跟实际的应用,在教学中没有太大的关联。一些学生会问他们学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很好地回答学生的问题,教师应该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来向学生展示学习《普通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

2.教学内容可以紧密联系学术动态。在《普通生物学》中,很容易发现里面的很大一部分教学内容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产生的,例如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生命的本质内容等。而在人们进入21世纪之后,各个行业都有着快速的发展,《普通生物学》教材中的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新的生物学教材中涵盖了新的观点、方法、理论以及现象和本质,这些内容都应该通过现代的动态实际案例来具体表现和说明,让学生能够通过案例来非常快地了解生物学相关的各个领域的学术动态,以此宽泛学生的知识面。

3.教学内容可以紧密联系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把生物的进化当作主线,贯穿到生物的内容中来介绍生物的生命活动和基本结构,以此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物界的发展规律和形态;让学生懂得生物科学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起到的核心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出辩证和发展的思想;让他们能够在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有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生命科学的各个专业的内容都是《普通生物学》课程所研究的对象,所以《普通生物学》课程应该结合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来进行教学。《普通生物学》涵盖了非常宽泛的教学内容,其必须同生物技术专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而生物技术专业的相关内容必须通过案例教学方法才能得以完美地展现,所以案例教学法在《普通生物学》的教学中得到应用是大势所趋。

三、案例教学法在《普通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普通生物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一般是把实践和理论相互结合,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来组织案例,以此更详细地展示出《普通生物学》的应用和研究动态等。实例可以使用探究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来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生物学的理论知识的实际使用意义,以此培养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普通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很多学科的内容,这就使得很多的案例可以在《普通生物学》中得以运用,例如蝴蝶效应、铁皮石斛种植资源与组织培养技术、嗜虫线虫的培养与害虫的防治、茶叶中活性成分的提取、重金属污染与防治以及湘江的治理工程以及纳米材料与《普通生物学》等。以下对铁皮石斛种植资源与组织培养技术、嗜虫线虫的培养与害虫的防治以及茶叶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等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在铁皮石斛种植资源与组织培养技术的案例教学中,可以详细地介绍铁皮石斛分类上的地位、铁皮石斛的种质资源调查、铁皮石斛的主要功效、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措施以及铁皮石斛的组培养产商与市场发展动态等理论知识。后组织和安排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种铁皮石斛的实物或者图片,比如江西铜皮石斛、海南石斛、广西石斛、云南鼓槌石斛以及邵阳~山石斛等,把这些各种各样的植物资源拿到一起对比和分析,让学生通过实物或者图片的展示来了解这些物质资源的不同特性,以此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面前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嗜虫线虫的培养与害虫的防治的案例教学中,应该先介绍嗜虫线虫的培养基、培养条件优化、纯化与保存以及嗜虫线虫在灭杀害虫上的应用办法等理论知识。后在安排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先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实验室中,通过展示和分析嗜虫线虫的外形特点、培养和保存方式以及其生活环境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嗜虫线虫可以结合动物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因为蜜蜂在饲养过程中的害虫是巢虫,所以在动物学中对于巢虫和线虫有更多详细的解释和展现。这个案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把动物学中的线虫和昆虫的分类联系起来,分析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B环境的保护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此宽泛了学生的知识面,联系实际的联想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学内容。

在案例茶叶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的教学中,可以先介绍茶叶中含有熊果酸、齐敦果酸以及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后详细分析这些活性物质在人们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比如熊果酸对抗菌、抗癌、抗炎、降温和降低血清转氨酶等方面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而茶多酚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清除有害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可以增强人体内代谢酶的活性,帮助解毒和分解致癌物等;在具体的活性成分提取的实践环节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总体设计,并详细介绍实验仪器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后在做完实验以后,总结部分可以介绍一下活性物质的生产现状和相关企业的研究动态等,以此让学生对此领域有一个系统的了解。通过对于茶叶中的活性成分的讲解和介绍,结合其活性成分的作用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其理论知识,后结合实际情况来介绍这些活性成分的应用现状,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案例教学内容,在加深学生对于茶叶中活性成分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也宽泛了他们对于此相关行业的认知范畴。在《普通生物学》的生物大分子的篇章中,主要讲述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活性作用,所以对于茶叶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的教学案例可以安排在生物大分子的章节中进行讲解和实验。

文中只列e了三个案例来进行分析,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其他与《普通生物学》相关学科的具体案例对学生进行细致地分析,让学生在学习到《普通生物学》的生物本质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习到如何把《普通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在生物技术工程的实践中,以此发现和解决更多的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把案例教学法运用在《普通生物学》中,可以把《普通生物学》的生物技术、理论知识以及教学研究方向等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

四、小结

把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普通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课程的讲解内容来具体地引入合适的案例,在引入案例之前应该详细具体地把研究对象相关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后在实践的过程中反复强调之前讲过的理论知识,以此证明实践可以有效地检验和证实理论知识,同时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和分析来掌握案例相关的教学内容。大量的学校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把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普通生物学》中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激励他们独立自主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从根本上提高《普通生物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岚,曾军,章远志.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教学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2,(01).

[2]孙全,舒坤贤.《普通生物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02).

[3]李延兰,李小英,高启禹,等.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01).

生物教学案例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所谓案例教学法,其实就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研习案例,确保学生在研习中理解知识、交流知识和吸收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调动起来。当前国内很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都会选择案例教学法教学,从而不断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本研究主要分析与探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1.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交流知识

以往高中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都会选择灌输方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运用该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具有统一特性,而且学生在知识掌握方法上具有静态性,无法将学生学习潜力挖掘出来。若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则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动态掌握与理解,学生间可采用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取长补短。

例如,高中生物《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中,生物教师可让学生对一个案例进行观察:长跑时,人类的身体所消耗的血糖能够及时获得弥补,而且人体血糖上升后,并不会持续上升,该案例中所含原理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小组方式探讨该问题,一个小组最初提出人体血糖控制系统是:人体存在较高血糖水平-胰岛B细胞-胰岛素-细胞利用与提取血糖加速-降低人体血糖水平-胰岛a细胞-胰岛血糖素-转化糖原分解-提升人体血糖水平。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生物知识点的学习进行有效引导,不会设置学习边界,学生能够依照学习现状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有效控制,在学习成果发生差异状态下,能够通过交流方法实现取长补短,运用该教学方法对学生互动性的增强极为有利。

2.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迁移知识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一些生物教师会形成一种错误认知,这些教师表示,学生没有学习前就是一张白纸。该教学思路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丧失,往往会造成学生不能积极对待相关生物学习问题。学生掌握新生物知识点之前其实就已经掌握了以往的生物生活经验与知识点,而且具备学习技能,生物教师只需要调动学生生物学习主动性,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

例如,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态》教学中,若教师将新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就会丧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应该让学生通过典型案例的方式迁移旧知识,并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吸收。比方说,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了解与搜寻关于酸雨形成因素的相关资料,并思考酸雨的危害。这样学生就能够掌握酸雨形成因素的相关知识,此为学生学过的旧知识。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生物学视角考虑酸雨的危害,这样学生就可将生物学规律和旧知识结合起来,对酸雨危害性加深了解:动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酸碱度,酸雨会影响到生态环境酸碱平衡,阻碍生物生长。生物繁殖和环境酸碱度关系极为密切,环境酸碱度会导致植物生长畸形,影响动物繁殖,在学生利用旧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学习新知识的无限乐趣。本研究所提出的案例教学法其实就是引导学生迁移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生物教师可采用案例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旧知识了解与掌握新知识。

3.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知识

以往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往往太过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该教学方法在培养高中生方面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若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则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将问题提出来,对新知识进行不断吸收,以此找到生物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案。

例如,高中生物《生态的稳定》教学中,生物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个案例:以往的澳大利亚有很少的生物,并未有效利用植物与草木,当地政府部门先后引入羊、牛等食草动物,这些食草动物不断破坏与消耗绿色植物,动物所产生的粪便导致蚊虫的滋生。生物教师可让学生与新知识结合思考澳大利亚国家引入食草动物的主要目的,过多的食草动物会导致哪些生物平衡危机,自然生物循环系统如何才能恢复平衡,人类社会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自然生物循环系统有何种自动调节能力。高中生物教师通过引导高中生采用案例问题解决的方式对新生物知识点进行吸收,应该运用定向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

生物教学案例篇10

一、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宏观来看,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和教师评价学生的手段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案例教学的实践。从微观来看,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局限性,案例教学也不例外。首先,案例教学对教师的备课要求较高,一个好的案例需要教师花费较长的时间精心选择,并对内容进行核实串接。其次,在案例教学实施中,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既要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又要稳定课堂纪律。最后,案例教学存在一定的风险,案例大多是孤立的一件事情,没有完整的结构体系,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案例掌握一个知识点,但很难将所有知识点融会贯通。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1.案例讲授法

案例讲授法是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将案例与课本上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时达到对知识点和该节内容的系统掌握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此种方法。

2.案例模拟法

案例模拟法也是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更生动形象的方法。通过情境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种案例模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评析,最终达到掌握案例所针对的知识点的目的。例如,教师讲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时,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甲(腮腺炎潜伏期)和乙两人小聚,并热烈地交谈,一星期后,乙的腮帮肿大,得了腮腺炎。

3.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实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沟通和表达的能力。如大雁南迁时,总有一两只身体孱弱的大雁站岗放哨,当发现有敌害侵犯时,这些放哨者通过嘶鸣狂奔向整个雁群传达警报,使雁群尽快作出御敌或逃生准备,而报警的孤雁最终难逃敌害的袭击。通过这个案例,教师让学生分析讨论孤雁冒险“放哨”对雁群有什么意义。

4.案例辩论法

当案例提出来且学生进入分析思考后,学生的解读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采用案例辩论法让学生尽情地畅谈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可以整合学生观点,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先由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再以类似辩论会的形式让各小组之间互相争辩反驳。辩论结束后,教师要善于总结,表扬鼓励优点,指出应改进的地方。如众多入侵的外来生物不仅破坏了我国生态系统平衡,同时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问题:某些外来物种的入侵能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吗?为什么?教师将学生分为正反两个辩论小组,正方认为外来物种入侵不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而反方认为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

三、案例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1.完备的案例汇编是案例教学的前提

案例的编写和选择是案例教学实践的前提。在生物教学中,合格的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案例数量仍很不足而且零散。因此,案例的汇编单靠每一个教师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它需要整个教学组每个教师共同努力去建立完备的案例库。

2.处理好具体案例学习与系统知识掌握的关系

一般来说,案例往往都是针对某一事件的特定情形而设定的。一个案例通常只能反映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方面规律,因此容易造成以偏概全。这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揭示出隐藏在案例背后具有普遍的真理性的本质规律。让学生在对案例单一认识的基础上过渡到对知识结构整体的理解消化上,发挥案例的最大教学价值。

3.正确对待案例教学中的评价问题

评价一个案例的使用是否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标准是多样的。案例教学由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对学生的考察能力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因此,要对案例教学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评价过程也应关注学生在整个案例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