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管理合同范本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16:36

商业管理合同范本篇1

物业管理方(以下简称甲方):

用户方(以下简称乙方):

乙方系一期小区商业街号用户(房屋座落图详见附件1),甲方系该小区商业街的物业管理及服务单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武汉市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之规定,双方在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其物业管理及服务的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甲方提供物业管理服务项目

负责提供小区商业街所有公共区域(走廊及休息亭)的卫生保洁。

负责保障小区商业街每日二十四小时供电、供水(如遇供电局停电,自来水公司停水及设备维修保养除外)。

负责小区所有公共区域的花卉及植物摆放。

请用户于每日20:30将室内垃圾用塑料袋封好,放置指定位置。乙方若需要丢诶其房屋室内进行保洁,可向甲方办理有偿服务的相关手续。

为给乙方提供各种需要和方便,甲方将提供室内保修服务、商业服务和其他有偿服务,本着“服务为主,适当收费”的原则,其收费标准以在甲方管理服务部的公榜为准。如乙方的室内保修事项为原装设备质量问题,则不收取任何费用。

为便于乙方与甲方公司联系有关事宜,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咨询电话:********

甲方应承担的管理事项

1、负责本小区公共次序的维护和管理,乙方房屋室内的自有财产等,由乙方自行保管并投保,如遗失或被盗,甲方管理公司将配合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负责办理乙方经营及管理人员出入本小区的有效证件。

2、凡乙方大件办公室用品,如:办公桌椅、复印机、电脑、保险柜及其他贵重物品等,如需搬出商业街或大型搬迁,应由乙方详细填写物品清单,并由乙方负责人签名,然后到甲方管理服务部办理审核批准手续,否则,甲方管理公司保安员有权拒绝放行。

三、乙方承担的物业管理费的缴纳及付款方式

1、乙方的用房面积为平方米,乙方每月的物业管理综合服务费为元/平方米,每月总计元,由乙方从签定本协议,按先收费原则,每壹年缴纳一次。

2、乙方房屋的室内用水、用电费用甲方收取押金1000元,甲方一方双方于每月20日抄录该房屋电表、水表实际读数后,由乙方按实际使用读数,于当月10日前向甲方缴纳。本物业定于2003年10月30日正式移交,此时间以前甲方原则上同意乙方先行使用,但甲方不承担乙方在未正式移交前进行使用而可能带来的任何责任(无论物业方是否许可),乙方提前使用则应先征得物业管理公司认可并正常缴纳物业管理费用。

3、乙方在小区停车场停车,应缴纳车位使用费,甲方依照市物价局批准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为方便用户,甲方可以按月、季度、年度办理车位使用证。

4、乙方所有对甲方的应缴纳费用,可用现金、支票等方式的缴纳。以支票的方式的付款,应以其付款到达甲方帐户的时间为准。

用户的配合事项

1、为了维护商业街的整体形象,乙方未经物业公司许可不得在店外经营及电外摆放物品。如确有需要则应在物业公司许可的情况下有偿限时使用。店门一律内开,同时,本小区商业街内实行招牌的统一管理,乙方设立招牌应在指定区域,并征得物业公司同意,否则物业公司有权制止。

2、乙方应注意爱护本小区商业街公共区域的清洁和卫生,不得随意吐痰,扔烟头、纸等杂物,并严禁发出影响其他用户的噪音,如装修噪音、高声喧哗、播放音乐等,否则,将视情况进行处理或处罚。

3、若乙方需对房屋室内进行二次装修,乙方应将装修方案及图纸报甲方审批,如无大的修改,甲方应在接到装修方案及图纸后三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毕。二次装修施工单位,不论是甲方推荐还是乙自带(选),进场施工前,均须与甲方签定《二次装修管理服务协议》(另见),并交纳一定数额的二次装修管理服务费。所有装修施工材料及施工人员,一律按甲方指定的时间及路线出入小区商业街。

为配合管理,乙方应将紧急联系方式提供甲方,以便非正常办公时间异常情况的紧急联络。

根据《消防法》的规定和本小区商业街辖区消防主管单位的要求,

乙方应明确本单位的消防负责人,并签定《武汉金色港湾商业街防火安全责任书》。

其他事项

1、本协议涉及的店面系小区内经营店面,在经营范围上将会受到限制,乙方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原则上以提供社区服务为主,甲方鼓励经营休闲类经营项目(无污染项目),各店面经营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服从

工商、城管等部门的管理。本小区商业街详细地址为:武汉市龙阳大道236号。

2、乙方所购店面中有部分店面系甲方提前出租,并签有出租合同,

乙方同意保持该合同之延续性,依据原出租合同2___年x月__日以后的租金收入权益将由乙方拥有,原出租合同中租赁期满时间为2___年x月__日,原租户的权益应得到保证(原出租合同见附件2)。

为便于联系,乙方应指定本单位一联系人,专门负责办理有偿服务的有关事宜。

本协议于甲方和乙方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本协议未尽事宜,甲方和乙方应尽量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本小区商业街所在地人民法院解决。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方和乙方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效力。

乙方(盖章):甲方(盖章):

代表(签字):代表(签字):

商业管理合同范本篇2

一、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标准

综合监管示范区是指在综合监管责任区的基础上,通过集聚工商职能、集成监管要素、集约资源配置,达到“职能综合化、人员责任化、计划科学化、过程精确化、痕迹档案化、考核数字化”监管目标的示范性监管区域。

鼓励基层工商分局运用信息化、标准化等现代化手段积极开展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创新监管手段。

(一)综合监管示范区内市场主体的证照管理工作按照《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证照管理规范》实施规范化管理。其中重点行业营业执照持照率100%,亮照率100%;其它行业持照率95%以上,亮照率90%以上;未持照、亮照的处置率100%。无照经营处置按照《工商系统无照经营处置工作指导意见》进行,在合理的时间内做到处置率100%,处置留痕率100%。

(二)综合监管示范区内消费者申投诉举报处置率100%,达到诉转案标准的处置移交率100%。上级部门监测发现并通报的不合格商品下架率、处置率100%。

(三)综合监管示范区内的重点行业市场主体每年不少于一次实地巡查,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按照信用分类监管的要求巡查率达100%,其它行业的市场主体的检查比例不低于30%;法律法规、《经济户口管理办法》要求或二版软件中提示需实地检查的市场主体巡查率达100%。

(四)综合监管示范区内建立食品经营信用档案,信用档案建立率100%;经营者培训教育100%;乳制品经营户、连锁配送企业、食品批发企业、食品总经销(总)、大型商场(超市)实施电子溯源管理率100%,食品经营者以留存可追溯进货票据等形式进行进货查验率100%。

(五)综合监管示范区内商标印制企业“六项制度”建立率100%,商标印制违法行为的发现处置率100%;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推行商标管理规范,商标管理制度建立率100%。

(六)综合监管示范区内户外广告登记规范,未登记户外广告处置率100%;经工商部门登记的户外广告内容合法率100%;经登记的户外广告,登记证号规范标注率100%。

(七)综合监管示范区内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主体索票索证率100%,建立进销货台帐率100%,国家禁用农资商品率0。

(八)综合监管示范区内巡查监管发现案源的处置移送率100%。

(九)其它工作标准:

1、示范区内根据市场主体的实际变化于5个工作日内及时认领退还,市场主体的认领准确率100%,巡查监管后的市场主体重热点行业标注准确率100%。

2、示范区内各类信息采集完整,录入及时率100%、准确率100%。

3、示范区内监督管理痕迹档案保存率100%。

4、示范区内责任人与经营者、消费者联系渠道畅通,“监管服务联系牌”公示到位率100%。鼓励有条件的示范区在社区、商场超市、校园周边设立监管联系点(站),在显著位置制作公示栏、提示栏、留言栏;鼓励与公安、城管、税务等部门联合成立综合管理办公室,对示范区实施综合管理。

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监管任务。

二、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职责

直属分局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职责:

(一)在工商局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框架下分别制定本单位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整合部署上级下达以及本级安排的各种突击性的专项检查任务;

(三)指导、督查和考核本单位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

(四)提供示范区创建的相关设施和装备保障;

(五)组织对综合监管责任区进行初步验收工作,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向工商局提交综合监管示范区验收申请;

(六)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基层工商分局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年度工作计划;

(二)确定、划分综合监管责任区,明确人员和岗位职责;

(三)组织开展综合监管工作;

(四)开展本单位创建督查,落实奖惩措施,确保综合监管各项目标的完成;

(五)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巡查监管人员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职责:

(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本责任区域内开展综合监管工作;

(二)对照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规范和标准主动开展创建工作;

(三)做好各类信息的采集、归类、报送、录入和保存工作,根据需要建立健全综合监管档案;

(四)宣传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五)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综合监管内容

综合监管内容主要包括九大类:主体资格类、信用监管类、经营自律类、商品质量类、12315申投诉受理调解、行政调解类、交易竞争类、商标、广告、合同管理类、服务发展、行政指导类、协调配合类等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工作。

(一)市场主体资格监管

1、检查市场主体是否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是否按规定参加年检或验照,是否亮照经营;是否设立后超过六个月未开业或者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非公司制企业为1年)。

2、检查市场主体登记事项是否与实际一致:字号名称是否规范、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是否一致;经营地址是否与登记一致(涉及一照多址、社区一照、市场一照的地址审查另行规定);注册资本的核实由各分局结合年检验照工作统一开展,日常巡查中对未接到注册资本不实投诉、举报或交办的市场主体可以不单独核查;通过现场检查的方式核实经营项目是否超出核准登记范围。

3、根据上级监管部门的部署,开展内外资企业分期出资的监管工作。

4、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的职能范围和省局重点行业检查要求进行危险化学品、流通领域食品销售、商标印制、广告经营、农资、市场、直销等重点行业的检查。重要检查内容必要时可在检查表简述栏中补充说明。

5、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二)市场主体信用监管

1、按照《企业登记管理警示制度》的要求对市场主体实施警示管理:对检查中发现需要限期改正的、已停止经营的或查无下落的企业,应将检查结果录入经济户口管理信息系统,生成警示;警示事由已改正或消除的,检查人员根据权限应当及时解除或提请相关部门解除警示;对相关警示企业履行实地检查职责;根据实际需要对被警示的市场主体实施信用分类监管。

2、按照《关于建立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对示范区内商品交易市场实施信用分类监管。

3、开展“重合同、守信用”认定活动。

(三)教育引导市场主体加强自律,指导有关经营户建立健全商品溯源机制。

(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上级工商部门制定的产品监测计划和实际需要,认真组织、实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

(五)受理处置12315申投诉。

受理调解《工商系统行政调解暂行办法》中委托范围内的消费争议、合同争议、商标知识产权侵权赔偿争议等应当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调解的争议。

(六)对巡查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确定的职责范围内和上级委托授权范围内的违法行为,及时依照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对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可以当场查处,需要内部移交的案件线索及时办理移交手续移交给专业执法机构并做好配合协同工作。

对发现的市场主体违法行为属于其他行政机关管辖的,应当及时上报。

对上述两种情况,巡查人员要依法在职责范围内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并做好定期回查工作,不得以移交或上报的形式推诿、转移监管责任。

(七)根据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做好商标、广告、合同管理工作。

(八)运用主体准入、商标广告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信用评价、动产抵押、商标权、股权质押等工商职能服务市场主体发展。

监督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关于全面实施行政指导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行政指导十个分类实施方案的要求,综合运用注册登记、商标广告管理、“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认定等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知法、守法,防范创业准入、交易、竞争和退出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提高企业遵纪守法、依法经营的自觉性。

(九)与相关部门建立协调联系工作机制,相互配合做好综合监管工作。

四、综合监管工作流程和形式

综合监管示范区监管的流程:

(一)健全经济户口。根据登记信息的变化及时认领和退还综合监管责任区内的市场主体。

(二)制定检查计划。按照经济户口分类监管要求、年度综合监管计划、专项整治要求并结合本阶段工作实际制定出具体的检查计划。重点明确检查对象、内容、要求以及检查结果的处置等相关检查要素。

(三)实施监督检查。综合监管的检查方式分为书面检查、实地检查、商品检验、监测检查。

(四)录入监管信息。责任区监管人员对巡查监管结果和巡查中采集到的市场主体各类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将有关信息及时录入经济户口管理信息系统。

(五)归档监管痕迹。对监督管理过程中的文书档案、音像资料等痕迹材料进行整理,按照规范进行归档保存。

(六)总结监管成果。对监督管理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综合监管示范区创建的成果。

综合监管示范区监管的形式:

(一)日常巡查。指有计划分批次按序时的对示范区内市场主体进行巡查,动态掌握市场主体基本情况。日常巡查主要适用于:主体资格类、经营自律类、商标、广告、合同管理类、服务发展、行政指导类。巡查方式主要为书面检查和实地检查为主。检查时应携带与日常巡查相关的资料、法律文书,必要的录像与勘察工具。

(二)定向监管。指以研判舆情分析、违法违规行为发生规律、专项整治的内容、时间和区域等要素特征为基础而作出的对特定市场主体进行的预先检查。定向监管主要适用于:商品质量类、经营自律类、交易竞争类、12315申投诉受理调解、行政调解类。巡查方式主要以实地检查、商品检验和监测检查为主。检查时应选准检查对象,明确检点,制订检查计划,录入相关信息,制订处置预案,健全监管制度。

商业管理合同范本篇3

一、强化保障措施,为合同监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1,加强基层合同监管队伍建设。各基层工商局(所)分管局长要重视、熟悉合同监管业务,选择1-2名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监管干部为本系统内的合同监管员,明确合同监管任务,责任到人,加强合同监管工作的目标责任制考核。

2,加强业务培训。重点加强对基层工商所从事监管工作人员的合同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办案技巧的培训,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案件互审会和集中学习合同法律法规等方式,提高合同监管干部的业务素质。

3,完善基层合同监管机制。按照有关合同法律法规,根据“监管前移,职权下放”的原则,调整基层合同监管职责。制定《工商所合同监管工作规范》,划分局机关和工商所的职责权限,明确合同监管工作的法律依据、工作环节、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对每项工作进行详细说明。

4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把合同监管工作作为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服务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积极主动向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汇报工作,争取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强与司法、公安等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搞好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扩大宣传,提高工作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执法工作氛围。

5,建议尽快出台格式条款监督的全国性立法。一是建议由全国人大或工商总局制定出台格式条款监督的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这样既有利于没有合同监管法规的地区开展格式条款监督工作,也有利于全国工商部门对格式条款监督工作的统一;二是对现行法律法规中不公平、不合理的内容进行清理和修订,真正体现“公平公正”的立法目标,为格式条款行政规制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和保障。

二、引导使用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市场主体签约行为

合同示范文本是由工商部门与有关部门单独或联合制定,具有规范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合同文本。使用合同示范文本,从合同签约开始就规范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遏制了不平等条款引发的合同纠纷和案件发生。因此,基层工商局(所)要引导市场主体使用合同示范文本,规范签约行为。

1,建立合同示范文本库。在工商系统网站上建立合同示范文本库,上载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已的合同示范文本,为合同当事人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提供免费下载,为基层合同监管员下载合同示范文本提供信息检索。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社会群众了解、熟悉合同示范文本,不断扩大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率。

2,规范签约行为。合同示范文本在具体使用中还需要双方充分协商,假如不填写内容,或者一方不与对方协商事先填写好内容等行为,这种不规范的行为失去了使用合同示范文本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基层工商分局(所)采取合同帮扶的形式,积极指导市场主体签约,规范使用合同文本,帮助双方弄懂条款,取得・致意见。规范签约行为,避免纠纷的发生,

3,制定合同参考文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行业、新的领域不断涌现,原有的示范文本种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特别是消费领域,广大消费者迫切需要大量的合同示范文本取代当前使用较多的格式条款。对此,基层工商局(所)对本辖区合同文本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辖区的特点,选择1-2个行业,按照“社会调研――文本起草――条款论证”的程序制订合同参考文本,争取省级相对统一。

三、开展动产抵押登记,为主体提供融资服务

“动产抵押”最大程度利用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现有资源,又不会影响正常生产,是深受中小企业欢迎的贷款融资方式。但近3年来,通过该方式融资的市场主体逐年减少。对此,要进一步把动产抵押登记工作向基层扩展,使广大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得到融资,促进生产发展。

1,重新调整受理权限。企业以现有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的,由抵押人住所地的县(市、区)工商局(分局)负责办理登记;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以现有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抵押的,由县级工商局委托抵押人住所地的基层工商分局(所)负责办理登记。

2调查摸底牵线搭桥。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融资情况进行调查,摸清资金运转情况,结合银企搭桥,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积极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抵押贷款融资牵线搭桥,帮助破解融资难题。

3,设立登记绿色通道。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新颁布的《动产抵押登记办法》有关规定,简化动产抵押登记手续,在确保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安排专人全程指导,协助其快速准备相关材料,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善抵押登记材料,提高融资效率。

4、开展合同履约备案。对于已办理动产抵押登记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积极实行回访,实行合同履约备案制度,了解借款抵押合同的履行情况,督促当事人按规定履行合同,防止抵押物流失和非法转让,促使抵押当事人守合同、重信用,提升信用形象。

四、加强格式条款合同监管。促进社会和谐

《湖北省合同监督条例》将备案、建议修改和社会公告作为消费领域合同监管的主要手段,这种行政指导行为,具有非强制性、示范引导性、沟通协调性的特点,使得合同监管执法理念、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基层合同监管干部要树立“和谐监管”的理念,从工作手段上实现由单纯运用行政强制手段向行政指导、服务等手段的转变,以服务和谐社会为目标,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促进格式条款备案到位。对格式条款的备案,要做到“四个到位”,即行业到位、企业到位、条款到位、监管到位。对目前备案工作中存在的企业少报备、漏报备、擅自修改通过的备案条款等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规范,通过日常监管、企业走访等形式掌握企业合同文本的报备和使用情况。重点检查房地产、旅游、电信等社会关注的热点行业的格式条款备案情况,促进格式条款备案到位。

2_网上公示格式条款合同。向局门户网站、内部网站上传备案合同信息,逐步实现格式条款备案信息对外公开查询。公示的同时加上两句话,“如果您发现企业使用的合同格式条款与备案的合同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可以向我们举报”,“如果您发现该企业的格式条款损害了您的合法权益,可以向我们举报”。这样,可以借助社

会力量,发现两类合同违法行为:一是修改后的格式条款合同没有备案的,二是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

3,加强格式条款日常监管。格式条款作为一种交易的载体,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经营者的一些状况而不断调整和变化。因此,基层工商所在日常监管时,应采取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法,对辖区经营者进行动态跟踪监管巡查,及时了解经营者制定使用格式条款的实际情况,及时处理消费者关于“霸王条款”的投诉。

4,加强新闻舆论监督与社会监督。广泛收集不平等格式条款,邀请有关行业组织、消费者协会,以及经营者和消费者代表开展格式条款点评活动。将点评的条款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使行政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一同构成对格式条款的监督体系。

五、调解合同纠纷。查处合同违法行为

目前,一些市场主体利用合同实现他们不合理甚至非法的利益,合同纠纷时有发生,合同欺诈、合同陷阱、霸王条款等屡禁不止。为保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各基层工商局(所)要积极调解合同纠纷,查处合同违法行为。

1,调解合同纠纷。依据国家工商总局79号令《合同争议调解办法》的规定,快捷、简便、高效地解决合同纠纷,减少诉讼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以第三方的身份,公平、合理地调解合同争议。

2,查处合同违法行为。一是格式条款合同使用者拒不按规定备案的:二是利用格式条款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拒不改正的;三是利用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及合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如非法转包、虚构合同主体等等。

商业管理合同范本篇4

关键词:施工合同风险纠纷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合同管理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并列的一大管理职能。合同管理有失误即会导致工程亏本,承包商如何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现以新建锦州至赤峰铁路工程综合六标建设施工合同为例浅谈建设施工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2.合同权利与风险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我国《合同法》规范的有名合同之一,与《合同法》一般法理和原则的买卖合同有着重要的区别,当然更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买卖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区别于简单的商品买卖合同的本质特征就是工程中的变更是原则而不是例外: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当事人不得擅自变更合同,这是简单的商品买卖合同的特征,但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却基本不能适用,在那里工程变更是业主的权利,业主单方就可以发出工程变更令,承包商根据工程变更令进行施工是自己的义务,这是一个协调机制而不是一个协商机制,当然承包商有权利要求经济补偿。锦赤铁路施工合同15.2规定: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经业主同意,监理工程师可按相关约定的变更程序向承包商作出变更指示,承包商应遵照执行。没有监理工程师的变更指示,承包商不得擅自变更。显然,工程变更就是业主的自主的权利。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另一个本质特征是风险的不确定性:由于建设工程通常工期较长(锦赤铁路施工工期为3年),工程较复杂并常常涉及变更,期间通货膨胀、物价变动、政府法令等市场或非市场不可控因素都可能发生,对业主或承包商来讲,都可能引发不确定的风险,这种风险有可能大到无论是业主或承包商或者二者共同都无法承受的地步。因此,不同于简单的商品买卖合同,建设施工合同不仅仅是在规范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更重要的是考虑工程技术的特点,透过法律将工程管理和经济融入其中,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如何分配风险的哲学。

3.合同总价的调整

锦赤铁路施工合同实行的是总价承包。总价合同,俗称“一口价合同”、“包死价合同”,是指这种合同价款一经约定,除双方合同约定风险范围以外的,在专用条款内约定调整外,一律不调整。固定总价是工程中业主与承包商的确定合同价格的三种合同价格方式之一,而固定总价合同也是目前建设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施工承包合同形式。《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合同价可以采用以下方式:㈠固定价。合同总价或者单价在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不可调整。”;在实践中业主主要想通过签订固定总价合同将合同履行过程的一切风险转移给承包商或者业主作为投资商想事先锁定建设工程的投资收益,基于此再加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业主的优势地位,签订固定总价合同承包商所要承担的风险比业主要大得多,因此,承包商应将可能影响固定总价合同的价款市场环境和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等风险因素予以仔细考虑并规定在合同范本的专用条款中。例如,锦赤施工合同专业条款16.1规定:本项目实行总价承包,合同签订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调整合同价格,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作调整:(1)由业主引起的Ⅰ类变更设计;(2)由业主提出增加桥涵、平交道口引起的Ⅱ类变更设计;(3)保险范围之外,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按通用条款第21.3.1项办理;(4)经审核的施工图纸与初步设计招标的量差(不含大临工程及临时用地),单价不变;(5)材料价差按照本合同专用条款16.2条执行;(6)坑洞、岩溶处理工程以中标单价和经监理审核、业主同意的数量据实计价,并以此调整合同总价。有了这些可调整的条款,施工企业就可以将部分风险规避,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4.物资、材料价格变动因素对合同总价的影响

物资、材料价格涨跌受市场供需等因素的影响,业主和承包商签约时均无法预知合同履行过程中它们的涨跌。承包商将正常范围以外的波动包括在合同总价,遇价格平稳时会获得可观的收益,但承包商可能由于此而不具有竞争力,业主选择低价中标的承包商,而不考虑对承包商在价格正常波动进行价格调整,承包商无疑承担了巨大风险,遇价格上涨时承包商可能血本无归无法或不愿完成工程,最后业主的利益也受影响,两败俱伤。因此双方将材料价差约定在一定风险包干范围能保障承发包双方利益,亦是《合同法》公平原则具体体现。总价合同并不是价格根本不容调整,承包商依自己的经验和驾驭建设工程施工的能力在承担了一定风险后,将正常范围以外的风险在业主与自己之间合理分摊,理性的业主是会接受的,当然这需要承包商与业主在合同中预先就允许调整物资、材料的种类、价格标准、调整幅度等作出明确约定。锦赤铁路施工合同专业条款16.2对材料价差规定:物价波动引起的材料价差,均已包括在合同价格中,不另行调整。这无疑是将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全部推给了承包商。锦赤铁路建设期间2009年至2012年钢材、地材和燃油等材料价格上涨浮动达到30%左右,项目施工成本增加近一亿,这是一般施工企业根本无法承受的范围。后经与业主多次沟通,建设单位初步决定给予2000万的补偿。

5.工程承包范围引发的争议

固定总价合同的固定价格是建立在工程合同承包范围和内容固定基础上的,若发生合同承包范围外的额外工程则可以追加合同价款。固定总价合同工程承包范围引发的争议,一般的解释原则从宽,因此,对合同承包范围的明确界定对承包商就显得尤为重要。承包商在报价时应仔细审阅招标文件、图纸及说明,以免遗漏报价项目及内容,还要对拟建工程可能发生的一切项目和费用作通盘考虑,对项目清单所列项内容不妥或遗漏之处,及时通过质疑方式提出,以避免日后产生纠纷。锦赤铁路综合六标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就先后增加了元宝山工业园区部分管道管线迁改、平煤集团管道迁改、京能电厂给排水管道等10处迁改项目和防护栅栏项目,这都不是原施工合同的承包范围,后与建设单位协商签订了补充合同,共追加合同价款4381万元。

6.工程量的变更

总价合同业主为防止承包商故意漏算、错算工程量,往往事先在合同中约定允许调增的工程量范围,调增工程量时单价的确定方式,以及超出此范围的处理方法;对于承包商来讲,工程招标实践中,根据业主提供施工图纸和说明,由于投标时间比较短,承包商往往来不及根据施工图精确计算工程量,更多的是凭借经验结合图纸估算,因此漏算、错算几乎难以避免,但应注意尽到一定谨慎义务,否则业主会坚持属于设计中的工程量范围,不予变更。锦赤铁路施工合同中老哈河特大桥钻孔桩因施工现场地质成分发生变化,导致施工成本增加,而业主强调此部分为施工单位报价考虑范围之内而不给予调整钻孔桩单价(单价是根据钻孔桩的不同地质工程量计算出的综合单价),造成施工单位亏损。

7.结束语

建设施工合同管理工作是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各级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加大合同管理工作的投入,规范合同工作程序,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合同管理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使合同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工商总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

[2]《建设工程项目合同与风险管理》中国计划出版社

商业管理合同范本篇5

一、工商部门推进订单农业工作开端良好,成效显著

一是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各地工商部门通过推进订单农业工作,以订单为纽带,以市场为依托,以涉农企业为龙头,更好地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积极促进了农产品流通,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在推进订单农业工作中,各地还把订单农业与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紧密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和市场之间脱节的矛盾,改善了农业结构,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20**年成都市上市的农产品中,90%以上的畜禽产品、80%的蔬菜、60%的淡水产品和30%的瓜果都是通过订单的方式进入市场的。截至今年上半年,14个省市共有涉农企业6万多户,签约农户558万多户,签约订单692万份,订单签约金额2640亿元。

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新农村经济发展。各地通过开展订单农业工作,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在农产品价格下降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化解了农民的市场风险,稳定了农民收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安徽省订单农业年产值达到2400亿元,20**年每份订均增加收入300元,同比增长35%。山东省共有涉农龙头企业1万多家,“订单农业”涉及的经营额达2000多亿元,仅山东亚奥特乳业有限公司一家龙头企业,累计带动农民增收上亿元,户均增收万元以上。四川南充市顺庆区南门村等地通过签定蔬菜产销订单,使农户平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吸引外出打工农民纷纷回乡参与订单农业。

三是通过合同法律形式,维护了农产品流通秩序,保护护了各方的合法权益。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扶持订单农业发展的同时,加强了对订单履约过程的监管,通过行政调解,查处订单欺诈行为,维护了农产品流通秩序,保护了订单双方的合法权益。山东省工商系统两年来调解农产品合同纠纷2000多起,涉及金额5500多万元,20**年全省查处违法经营农资案件3178件,案值近2000万元,罚没款1160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00万元。

通过推进订单农业,全面提升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信用工商”的形象,拓宽了合同监管的工作范围,树立了工商执法权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推进订单农业中所发挥的职能作用,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工商局提出的品牌富农、合同帮农、经纪活农、红盾护农“四大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各地工商部门积极开拓,大胆创新,创造了不少推进订单农业工作好的经验与做法,主要包括: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实施合同帮扶工程,推进订单农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安徽、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工商部门,从局领导到基层工商所高度重视合同帮扶工程,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专门会议,下发有关文件,扎扎实实抓落实,使各地订单农业工作起步快、进展大。

二是制定推行农副产品订单合同示范文本,规范订单内容。农业订单合同形式不规范、内容不完善,是造成订单纠纷多、履约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各地工商部门积极开展订单合同示范文本试点工作,规范订单内容,明确了订单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些省级工商局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及时制定了适合本省市农产品种养特点的订单合同示范文本,向农村推广。这些合同示范文本针对性强、指导性强、适用性强,对维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户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和经纪人的纽带桥梁作用。各地工商部门积极发挥企业登记注册、商标管理、农资市场监管、市场合同监管等各项职能,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致富之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使农户和企业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协会规范农产品标准,组织销售,提高会员的诚信意识。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和经纪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使其成为推广订单农业的主力军。

四是加强对农业订单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提高订

单的签约率和履约率。各地合同监管部门在订单签约前,提供咨询服务和签约指导,提醒农户不与不合格的订单主体签订合同,帮助农户完善订单条款内容,通过推行涉农合同示范文本,维护订单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订单履约过程的监督,对订单合同出现的纠纷,进行行政调解,为农户排忧解难。各地结合“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打击利用农业订单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促进了订单农业健康发展。

五是不断创新对农业订单的管理机制和方法,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一些省市工商部门结合农村的特点,在行政村探索建立维权服务站,引导农户正确签订合同,为快捷有效地解决订单纠纷提供便利,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开展诚信教育,促进订单农业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在涉农企业和农户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引导涉农企业和农户依法经营、诚信经营。

二、正确认识当前推进订单农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目前推进订单农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地工商部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推进订单农业工作不平衡。表现为省市之间工作不平衡;一般性号召多,扎实推进少;帮农热情比较高,实际工作办法比较少;思想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等。

(二)订单条款内容以及履行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订单形式不规范,如口头协议;订单主体不规范,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由涉农企业与县、乡(镇)政府或村委会统一签订订单的现象;订单内容不完备,产品价格、质量标准、交货地点方式等约定不明确;订单履约率低下,湖北省工商局对所属六地市的调查显示,订单履约率只有23%;订单纠纷解决不及时,造成农户、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三)与推进订单农业工作有关的理论研究不够。工作实干多,对理论研究重视不够;总结工作经验多,进行有深度的理论研究少;特别是针对我们目前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成果少。

在推进订单农业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各地工商部门在将来工作中,要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提升我们工作的水平和档次。

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推进订单农业健康发展

推进订单农业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今后,各级合同监管部门要按照总局的统一部署,克服困难,知难而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订单农业健康发展。

(一)围绕工商职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订单农业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参与者必须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二是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属《合同法》调整范围。在订单的签约、履约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就是合同监管。明确了我们在推进订单农业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就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划分与其他有关部门职责权限,更好地加强协调配合。

(二)提高订单农业的签约、履约率,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作为工作目标。衡量一个地区推进订单农业工作成效的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订单的签约率和履约率;二是能否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是否得到及时查处和制止,坑农害农案件是否减少。围绕这三个衡量标准,各级合同监管部门应将以下两点作为推进订单农业的工作目标:一是狠抓订单的签约率和履约率的提高;二是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如果农民增收的目的没有达到,就说明我们偏离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性目标。

(三)应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合同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涉农企业和农户的合同法律意识,提高诚信意识、合同意识和证据意识,提高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欺诈的能力。

二是结合本地实际,逐步制定推行订单合同示范文本。示范文本的主要条款要清晰、明确,特别是订单价格条款,要体现农产品长期性、风险性的特点,通过弹性的价格互惠机制,适当照顾农民的利益。鉴于农产品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订单合同示范文本主要应当由各地工商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在本省市范围适用的订单合同示范文本。总局将适时制定全国统一的订单合同示范文本。

三是积极探索在农村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引导当事人提高诚信意识和履约意识,提高订单的履约率。指导县、市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定适合农村实际的“守合同重信用”农户标准,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农户试点工作。在当前开展的“守合同重信用”活动中,适当扩大涉农企业的比例。

四是综合发挥工商整体职能,建立推进订单农业工作的长效机制。要按照刘凡副局长提出的创新工作机制的要求,把农资打假、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发展农副产品商标、维护农民及企业合法权益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稳步推进订单农业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五是强化对合同订单和涉农合同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利用订单和涉农合同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对订单履行中发生的纠纷和争议,及时进行行政调解,化解纷争。及时查处、制止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适时向社会公布涉农欺诈的典型案例。

(四)加强订单农业的理论研究,不断提高推进订单农业工作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推进订单农业工作,涉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问题。各地要加强对订单农业工作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推进订单农业的典型经验,升华为理论,用以指导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各地对订单农业的理论研究,要紧紧围绕工商的职能,结合工作实际,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提出有针对性的理论解决方案。

商业管理合同范本篇6

一、工作重点

打击商业欺诈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着力整治和打击六类商业欺诈行为:商业零售企业不规范促销行为;商业零售企业占压、骗取供应商货款行为;服务业违规经营行为;虚构或夸大特许经营品牌、骗取加盟行为;对外贸易领域中各类以虚假合同等方式骗取资金和虚开出口发票的行为;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投资领域中虚构项目、虚假广告和招商信息、无证经营以及超范围经营等行为。

二、工作任务

(一)整治商业零售企业的不规范促销行为。

1、市商务局要对本市的商业零售企业促销活动进行一次摸底调查,了解本市商业零售企业促销活动的特点,对折扣、有奖销售、巨奖销售等情况进行调查,对不规范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查。

2、由市商务局联合价格、税务、工商等部门对不规范的商业零售企业促销活动进行查处。按照各部门的职责分别对价格违法行为、偷逃税行为,欺骗性有奖销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行为进行查处。

3、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商业零售企业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加强商业零售企业促销的行业管理,规范商业零售企业促销的行为。版权所有

4、建立商业零售企业信用档案,市商务局要对进行不规范促销行为的企业进行存档,并向社会公布。

(二)整治商业零售企业超期占压、欺骗供应商贷款的欺诈行为

1、市商务局要对本市商业零售企业占压供应商贷款情况进行调查,并汇总上报省商务厅,由省商务厅向社会公告长期占压供应商贷款涉及户数众多、数额巨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名单,确定重点监控企业。

2、市商务局要对商业零售企业与供应商的进贷交易行为加强行业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3、市商务局会同公安、税务、工商、质检等部门研究制定有关规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预防、查处商业零售企业超过合同期限占压或骗取供应商贷款的欺诈行为,促进商业零售行业的健康发展。

4、工商部门要依法对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本行为进行查处,研究建立企业异常变更工商登记事项的预警机制,尤其是对重点监控企业加强监管,发现问题依法及时查处,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三)以美容美发业为突破口,整治服务业中存在的欺诈行为。

1、市商务局要对本市的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了解和掌握其经营者产品进货查验等制度的具体情况,对不规范的企业进行重点步督察和检查。

2、工商部门要加强对美容美发业广告宣传和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管,对虚假广告和涉嫌不正当竞争的,依法予以处罚,同时要加强美容美发店内商品监管,实时美容美发店内商品质量监测结果,对不合格的商品予以曝光,问题严重的坚决清除出市场,并查清进货渠道。

3、质检部门按照有关部门移送的生产源头情况进行彻底追查,依法追究质量及制假责任。

4、由市商务局联合工商、质检、价格、税务等部门对不规范的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的不规范经营活动进行查处。对其涉嫌不正当的竞争,不合格的商品和有以假充真欺诈行为的企业进行查处。

5、市价格主管部门要对美容美发店虚构原价、促销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从比较等价格欺诈行为进行查处。

6、根据商务部《美容美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要求,市商务局要对本市的美容美发服务行业进行企业信息备案登记。切实加强对美容美发服务行业的管理,规范美容美发服务行业的企业经营行为。

(四)整治和打击商业特许经营中的欺诈行为。

1、市商务局要对本市商业特许经营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确定重点监控地区和企业。对不规范经营的商业特许经营企业进行重点监查。

2、根据商务部《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加强对商业特许经营行业的管理,规范商业特许经营企业的经营行为。

3、由市商务局联合工商、质检、价格、税务、公安等部门对不规范的商业特许经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用展会进行商业欺诈、涉嫌诈骗经营行为的商业特许经营企业进行立案查处。

4、工商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特许经营广告的管理,对特许人披露信息不完整、不规范,没有任何风险提示,或故意夸大投资回报的广告进行清理。

5、市商务局要建立健全商业特许经营企业的档案。对不规范经营的商业特许经营问题要随时向社会通报,坚决整治和打击商业特许经营中的欺诈行为。

6、公安机关要对涉嫌诈骗的特许经营企业立案侦查。

(五)整治和打击对外贸易领域的商业欺诈行为。

商务、税务、工商、质检、外汇等部门要在外贸领域发挥各自监管职能,加强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发现欺诈线索的部门要及时向其他部门通报,制止欺诈行为。商务部门要会同税务等部门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尽快制订有关出口发票管理的措施,整治虚假出口、低报瞒报价格和低开虚开出口发票的行为。

加强对市场交易进行信用监督、维护对外贸易秩序,积极推进外贸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收集违法违规企业的相关记录,建立黑名单制度。版权所有

(六)整治和打击对外经济合作领域的欺诈行为。

商务、工商和发展改革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严厉打击对外经济合作活动中虚假劳务、工程和招商信息,欺骗劳务人员、施工单位和投资者签订虚假合同以骗取钱财的行为;打击无资质、超范围经营行为。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开展境外就业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商务部门要会同建设部门对拥有建筑资质的企业在境外开展承包工程业务中的欺诈行为进行查处。外汇等部门要对对外经济合作领域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欺诈行为进行查处。公安机关要对涉嫌利用虚假外派劳务、境外工程和境外投资等信息进行诈骗的行为立案侦查。

三、治本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监管。要针对商业欺诈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非法敛财、骗取银行贷款、占压骗取供贷商贷款等欺诈行为,分析其特点和规律,制订有关管理制度漏洞。对涉嫌商业欺诈的行为,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到及早发现、准确定性、依法严厉查处,彻底消除社会隐患。

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依据有关法规,加强行业主管部门与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的衔接配合,整合监管信息,建立信息共享和反欺诈预警机制,完善商贸企业的准入退出机制。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兴商”活动。

1、深入开展各种诚信创建活动。各部门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组织行业协会、企业,在已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和“百城万店重诚信”、“诚信纳税”、“守合同重信用”等各类诚信创建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深入开展“诚信兴商”主题创建活动的新形式、新路子.

2、开展企业信用培训教育。加大企业信用培训教育力度,督促和引导企业自觉守法经营,诚信立业,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加强和改善内部信用管理工作,形成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要选择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行业,引导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信用公约,开展信用信息服务和“守合同重信用”公示活动,建立督查指导制度等方式推进行业信用建设,服务会员企业。

4、加强诚信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诚信宣传教育。今年9月,结合第三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新闻媒体要对全市开展“诚信兴商”活动的典型经验进行宣传报道,营造“守信光荣得利,失信可耻受罚”的社会氛围。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把它作为实践“三人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务求实效。

2、部门联动,强化责任。各部门之间要采取联动的方式,主管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建立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

3、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市商务局统一组织协调打击商贸活动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宣传、发展改革、公安、劳动保障、建设、税务、工商、质检、外汇等部门参与,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建立会议、简报、督查、报告等工作制度,按照各自职责承担相应工作。参加部际沟通协调机制的部门,要确定专项行动的负责人和联络员。

4、充分发动群众,营造商业欺诈无处藏身的社会环境。普及防骗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欺诈的警惕性;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对欺诈行为露头就打,使其难以为害;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揭露骗术骗局,曝光典型案例,使群众放心,欺诈者寸步难行。

五、工作安排

从2005年7月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展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动员部署阶段(2005年7月),制定专项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工作。

商业管理合同范本篇7

(一)同业业务信息披露与会计政策的实践一是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会计核算的规定。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同业业务的会计政策进行明确。特别指出的是,财政部曾对同业代付业务的会计核算进行单独规范,2012年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代付业务会计处理的复函》(财办会〔2012〕19号),要求银行机构应根据委托行与受托行签订的代付业务协议条款判断同业代付交易的实质,按照融资资金的提供方不同以及代付本金和利息的偿还责任不同,分情况进行会计处理。二是上市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信息披露的政策。上市商业银行的会计核算与非上市银行基本一致,但在信息披露方面,上市商业银行还要接受证监会的监管。商业银行在年报、半年报中简述同业业务总体发展情况,披露“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披露财务报表及附注,对同业业务的财务数据及明细情况进行说明,并在“金融风险管理”等内容中对同业业务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进行全面分析。部分商业银行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还披露“受托业务(如理财、委托贷款等在表外核算的同业业务)”等信息。

(二)同业业务风险监管的理念与实践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监管制度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层级,涉及全国人大、国务院、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全国人大、国务院制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主要对同业业务的监管职责、同业拆借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进行明确;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同业业务的会计政策;人民银行主要对同业拆借业务进行明确;银监会出台了系列规章制度,对同业资产风险权重进行明确,重点对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同业代付等同业业务进行监管。一是规模控制或比例监管。人民银行在《同业拆借管理办法》和《同业拆借交易操作规则》,对金融机构同业拆借实行限额管理,如中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县级联合社的最高拆入限额和最高拆出限额均不超过该机各项存款余额的8%。银监会对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设定不得高于30%的余额比例管理;对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资产总额的上限,限定为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上一年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的低者。2014年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发文(以下简称:人民银行127号文)规定,单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金融机构法人的不含结算性同业存款的同业融出资金,扣除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后的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一级资本的50%。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规模控制或比例监管成为监管当局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管手段。二是业务期限限制。《同业拆借管理办法》对同业拆借的期限作了限制,拆借期限最短为1天,最长为1年;并授予人民银行根据参与者的合规和信用情况,对不同参与者采取不同的最长期限限制。人民银行127号文对同业融资期限进行限制,要求金融机构办理同业业务,应当合理审慎确定融资期限。其中,同业借款业务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年,其他同业融资业务不得超过一年,业务到期后不得展期。三是实质重于形式。同业业务的监管不仅依据法律文书的意思表述,而是按照业务的实质与风险实际承担者监管。如《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0〕72号),要求银行将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转入表内核算,并按照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即形式上为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产品的同业业务,但实质为融资业务,则应参照融资业务相应的指标和标准进行监管。《关于规范同业代付业务管理的通知》(银监办发〔2012〕237号),要求该业务的委托行将同业代付的款项直接确认为向客户的贸易融资。四是引导与防范并重。对同业业务的监管一般在创新业务规模显著增长,影响货币政策创导或宏观金融稳定时,才出台进一步监管规范。如银信合作、同业代付、票据买入返售等,均是在业务量迅猛增长之后,才强化监管。该理念在人民银行127号文得以较好的体现。127号文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银行间市场的同业存单业务试点,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发展,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标准化和透明度;同时,该文明确规定金融机构三方或以上交易对手之间的类似交易不得纳入买入返售或卖出回购业务管理和核算,卖出回购方不得将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从资产负债表转出。

(三)监管评价一是完整性不足。同业业务横跨货币、资本、信贷、理财、保险多个金融市场,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多个行业。这些跨市场金融产品的创新,虽然没有经过金融工程的包装和复杂的数学估值模型,但是一般具有跨多个行业、延长交易链条、模糊监管的特征。在跨市场金融创新监管主体缺位的情况下,跨市场金融监管机制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非常薄弱,监管政策缺乏整体性考虑,在同业业务的范围、业务流程、规模、会计核算、风量计量等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定,监管政策的完整性、系统性存在不足。以券商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受益权为例,交易主体设计发起银行、融资企业、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和过桥银行,资产管理链条拉长,使过桥银行和通道机构与融资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抽屉协议存在法律瑕疵,容易忽视信用风险。跨市场金融监管主体的缺位,使得受益权交易链中的部分环节完全脱离监管视野,难以防止风险在不同机构和市场之间交叉传染,无法实现对该业务的“全链条”式的整体监管。二是协调性不足。201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但目前关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监管的协调性仍显不足,尚未形成监管合力,为商业银行的监管套利留下空间。商业银行杠杆经营和系统重要性的特性,相对信托、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其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约束。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转移、结构调整等途径,将部分业务向监管要求低的非银金融机构转移,谋取监管套利的空间。即,监管套利的典型代表就是商业银行发挥非银机构的通道功能,充分利用微观审慎监管当局在资本约束、业务结构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监管标准宽严不一,将资产在同业之间腾挪,已达到享受非银机构的监管待遇。如银监会为遏制商业银行利用信托通道转移资产或变相放贷,于2010年《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10〕第5号),建立信托业务风险资本与净资本的对应关系,控制融资类银信合作业务的比例不得高于30%。但是,为促进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2012年证监会下调证券公司风险资本准备标准,规定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风险资本准备计算系数为2%-4%,远低于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合作业务10.5%的风险资本水平;加之具有资金投向和业务比例不受控制等优势,快速释放了银信合作规模受限压力,使银监会通过加强信托业务资本约束来限制通道类业务发展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分业监管体制下监管合作严重不足,监管政策的潜在冲突难以避免,客观上为金融同业监管套利行为的存在提供了政策土壤。三是有效性不足。目前,微观审慎监管偏重“指标控制”和“准入管理”,微观审慎监管当局向金融机构采集的信息以指标数据为主,又缺乏跨行业的综合数据系统,导致涉及跨行业的一些同业业务的重要信息获取不足,制约监管部门对监管政策效果的评估与判断能力。比如通道类和和买入返售类的同业业务,使商业银行大量的信用风险资产迁徙到风险资本准备系数较低的信托、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降低了风险资本计提和拨备覆盖范围,更是使商业银行传统的核心监管指标,如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存贷比等严重失真。由于缺乏对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系统性研究,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同业创新的规律把握不够深入、趋势认识不够清晰,习惯盯着单一的同业业务品种进行堵漏和“打补丁”,监管措施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加强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监管的政策建议

(一)健全监管体系,以清单管理理念强化底线监管和信息披露一是完善金融跨行业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一行三会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对跨业务、跨市场的同业创新产品和工具,应明确政策方向、监管规则和监管责任,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尽快出台同业业务管理办法,对同业存款的性质、金额、期限、利率、用途、存款准备金政策、资本充足率中风险权重等在制度上加以明确规定。二是借鉴负面清单管理理念,明确列举禁止性规定,如防止商业银行与企业的贷款关系转变为同业之间的融资关系,不能只简单的规范同业代付,更要按业务实质以一举三,规范可能的租赁通道类贷款业务。按照业务的实质特征,明确列举禁止性规定,既可以守住监管的风险底线,也可避免出现抑制金融创新、加剧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三是以正面清单管理理念,进一步规范表外同业业务的会计科目使用与核算方法。商业银行在使用表外会计科目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如表外投资类科目,核算内容繁杂、明目众多,既有同业资产业务,也有非同业业务,“一锅粥”式纳入一个科目核算不利于监管部门掌握实情。建议进一步细化每种同业业务的会计科目的设置,以清单式的列举明示,详细规定会计核算的内容、信息披露要求,防止商业银行通过“会计科目”游戏隐藏信贷规模、隐藏业务风险。加强同业业务信息披露核实,对于弄虚作假,扰乱市场合规经营秩序的要严肃处理。

商业管理合同范本篇8

【关键词】:epC项目管理业主合同管理实践

作为国际工程实践中形成并逐渐发展和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epC项目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承发包模式忽视设计、采购与施工内在联系,将其截然割裂的弊端;充分满足建设单位期望获得成本、工期及项目成功建设的强烈愿望,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国家建设部2003年《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引进并在国内大力推进这种模式。在政策推动下,国内对epC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epC项目管理模式的概念、特征和优点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项目管理模式,指一家公司(承包商)承担设计、采购、施工直至竣工验收等工作,对项目进度、费用、质量、安全进行有效控制,对合同项目实施全面管理。

该模式的特征:(1)承包商处于核心地位,为其主动经营带来机会,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和更大风险;(2)业力受到限制。承包商有权按自己的方式开展工作,业主只能通过合同控制;(3)分流了业主的管理工作。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及业主合同管理日常管理由承包商承担,减少了业主管理工作量。

该模式优点:过程中的单一合同责任,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合理交叉与融合,能提高效率、缩短工期、降低成本;通过合同,可有效将项目风险转移给承包商,减少业主索赔的可能;能发挥承包商技术和管理优势,实现最大经济效益;提高了业主管理效率并为实施有效管理创造条件。

epC项目管理的各种关系和业主管理的风险

管理的各种关系:

(1)业主与承包商的关系。业主是投资者,需要的是合格的建筑产品;承包商是组织和制造者,提供建筑产品、协调分包和设计、采购、施工各环节事宜。

(2)业主和设计的关系。epC项目管理是设计、采购和施工一体化,设计由单纯设计变为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的设计服务。

(3)总包和分包的关系。业主选定承包商后由承包商选定分包商,避免业主平行分包导致发包主体层次不分的混乱状态。

(4)法律和合同的关系。承包商应遵守依法办事原则,积极接受监管;同时根据合同约定,对分包商违法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主要的业主管理风险

除其他管理模式面临的风险,epC管理模式下业主应重点关注的风险有:

(1)进度管理风险。进度计划管理是项目管理基本内容之一。业主和承包商必须结合项目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对关键节点、工序和流程实施动态监控,及时修正、调整偏差,进而实现进度管理目标。

(2)质量管理风险。只有合乎质量标准的项目,才能交付使用、投入生产。业主要督促承包商强化技术交底、图纸审核、物资检验、施工工序等环节管理,确保质量全面创优。

(3)成本费用管理风险。成本费用管理的关键是承包商要建立责、权、利结合的管理体制,明晰管理职责和范围并逐级分解、层层落实。

(4)安全管理风险。项目露天高处作业多、交叉作业多、手工及繁重体力劳动多、生产工艺和方法多,增加了安全隐患,面临安全风险非常大。

epC项目管理模式下业主合同管理的实践

如前所述,epC模式管理项目的投资规模大、管理跨度大、协调关系多、技术环节复杂,面临风险多。如何使项目各方主动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和行使权利,是合同管理的主要工作。作为业主,要充分识别项目风险,在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处理基础上,对可能的危害程度做出客观评价,有针对地制定合同管理措施。结合epC项目合同管理的实践工作,笔者认为业主应关注以下工作:

(1)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组织,配备高素质管理人才。通过完善项目管理组织及岗位职责,编制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工作手册,提高业主对进度、质量、造价、信息、合同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机构设置上应按照职能设置,即招标、合同和法律事务设置一个部门,强化专业、一体化管理;进度、费用和总体协调管理由设置一个部门;施工、采购、设计按职能范围设置部门。各个岗位上要配备能组织大型项目投标、了解合同费用管理、熟悉合同文本、掌握验收标准和规范的高素质和复合型人才。

(2)注重合同策划工作。“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项目定义阶段编制合同策划,明确执行策略从而为项目执行提供战略指导,能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重复和反复。合同策划应由项目领导主导,相关管理部门参加。合同策划的大致过程:详尽、完善的市场调查,综合分析影响项目执行各种因素,确定项目定义、执行、收尾和关闭阶段各项主要工作、风险源、对项目影响,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合同策划的目的:实现项目标段合理划分,既保证市场竞争又易于引入充足的市场资源;为项目寻找合格承包商,也使合格承包商承担合适的项目;执行阶段的职责划分明确,重点工作清晰、责任落实;有纠正合同偏离的各种技术、经济和管理和合同措施预案并可行。合同策划工作成果是标段划分汇总表,项目承包商和供货商短名单等。

(3)合理设定合同架构,实行合同界面管理,保证业主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实现管理的有序、配合和分工。实践中,通过分析项目管理特点、内容和业主管理要求,首先优化设置epC合同架构。如设计管理主要通过设计基础、设计管理要求和基础设计等3个合同附件来实现;采购管理主要通过合同条款、采购管理要求附件、供货商短名单来实现;施工管理通过合同条款、现场管理要求和施工规定、施工分包商短名单来实现,等等。除此之外,在合同中明确各项管理的职责分工、管理要求、进度要求、工作完成定义、考核指标和办法等,使业主和承包商间责任界面清晰、工作要求和验收标准明确,既强化业主管理,又不影响承包商工作,使双方通过有序配合共同实现项目目标。

(4)引入工程保证担保和保险,有效转移合同风险。合同签订后,可要求承包商提供预付款银行担保、履约银行担保等。如果承包商无法完成合同工作、债务或义务,则由银行代为付出现金补偿。这一措施清晰化、价值化、数量化界定了承包商市场行为的后果及责任,能确保合同正常履行。为把项目和承包商承担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业主、承包商保险也需要统筹考虑和安排。

(5)强化合同履行的动态、过程管理,重点关注合同收尾管理。合同履行动态、过程管理涉及合同签订到关闭前的所有工作,包括进度与计划控制、付款管理、变更索赔管理、保险管理、保函管理、分包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围绕这些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细则和程序,使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和有效化。合同收尾是查验承包商工作是否满足合同要求的最终环节,需要全面核查承包商工作和成果,保证合同得到真实、准确履行。

商业管理合同范本篇9

一、放宽扶持政策,提供更加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

1.放宽设立登记和注册资本认缴出资期限。对于名称预核后不能在法定有效期内提出设立登记的,在名称保留期限之前可申请续延,经审批机关批复同意后可以延长90日;允许企业延长出资期限。对实行注册资本分期缴付的公司,投资者确因资金紧张无法按期缴付出资的,在法定的注册资本缴付期间内,允许公司修改章程、延长出资期限;允许外商投资企业投资人变更出资期次,由一次缴足变为在法定期限内分期缴付。

2.放宽企业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对企业设在地方政府设立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的,暂不能提供房产证明,可以提交地方政府或者开发区管委会出具的场所使用证明。对于临时没有确切路名、门牌号的,同时提交当地工商所现场勘察意见书即可登记。

3.完善筹建登记制度。对新办工业项目,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办理前置审批(涉及安全许可的除外)而暂未取得批准文件的,可按省局规定和要求进行筹建登记。筹建有效期为一年。对有效期满仍没有取得相关资质条件的,可以凭县级地方政府的证明或者立项、许可主管部门的证明给予筹建期延期半年或者变更经营范围的登记。

4.落实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除专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应当进行年度审计的公司、列入重点监管行业或监管对象的公司、以及三年内有违法出资行为的公司在年检时需要提交审计报告外,其他企业可以免于提交审计报告。

5.实行试营业登记,积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鼓励、扶持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伍军人、库区移民、“农转非”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大力支持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除从事需要前置审批的经营项目外,可以申请核发有效期为6个月的试营业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免收试营业个体登记费,不纳入验照管理,轻微违规不予罚款。

6.努力壮大农村地区市场主体。简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登记手续。登记材料全部规范化、示范化,让农民办照更加简便;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明可以由镇政府出具,不再要求提供土地所有权证书;放宽对住所使用限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成员自有场所作为住所,也可租用他人场所作为住所。场所在农村没有产权证明的,可提交场所所在地村委会出具的证明。探索设立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专业合作社。

7.减少外资企业审批手续。简化外资企业主体资格确认手续。对已在我市投资设立企业的外国投资者两年内再次申办外资企业的,免予提交主体资格公证及认证手续原件。

8.下放部分企业登记管辖。积极开展部分企业登记管理权下放试点,委托文家、稻田工商所以市工商局名义行使其辖区内经营项目不涉及前置许可的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登记管理权。

9.加快推行企业登记网上核准。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企业登记成本,对冠“”或者“市”名称的企业在名称登记、开业登记、变更(备案)登记和注销登记,逐步实行网上核准,完善网上年检,方便企业。

二、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10.积极开展股权出质登记,拓宽动产抵押范围。企业以持有的在市注册的有限公司,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的,可办理股权出质登记。积极支持浮动抵押,鼓励和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对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抵押担保融资,允许企业、银行共同委托同一人办理动产抵押登记。

11.允许评估资产转增资本金。国有企业因产权重组需变更注册资本额的,评估后的净值留出转增前企业注册资本的25%(列为留存公积金)后,均可直接出资。工商部门凭验资机构出具的出资证明予以办理相关变更登记。

12.支持股权投资。股权投资或管理企业的名称中的行业可以分别表述为“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管理”,经营范围可以分别表述为“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管理”。股权投资企业的经营场所可以与承担管理责任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的经营场所相同。

13.支持兴办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村镇银行。积极支持和鼓励在本市限定区域范围内依法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公司。鼓励设立担保公司。

三、提供针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4.大力支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对重大投资项目,需要组建公司或者办理增资等注册登记手续的,开辟“绿色通道”。对登记申请材料齐全的,当场登记发照;对具备主要登记要件的,可先行受理,待申请人补齐材料后发照。

15.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认真开展二、三产业的分离登记,企业因分离或者合并而需要注销企业的档案不需要调档,就地办理注销。对中介发展园、文化创意园、软件园、物流园等各类现代服务业发展园区的房产权属证明由主办单位或物业单位一次性提供证明后,企业可凭租房协议办理登记。允许动漫企业增加“动漫设计”的经营范围和名称使用“服务外包”和“动漫设计制作”字样。

16.支持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对列入股改的企业和政府确定的拟上市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服务。允许上市企业在名称中不使用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用语表述企业所从事的行业。

17.规范和控制前置许可事项,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从事危险废弃物、拆船业等法律法规或国务院决定规定在登记前必须报经审批的项目,以及化工、造纸、铸造、水泥、医药、钢铁、印染、农药、火电、电镀、酒精、炼油、焦炭生产企业和娱乐场所外,其它企业设立及变更登记均无需提交环保部门的审批文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在开业投产前应经环保、消防审批的,企业应向相关部门申办相应手续。

18.加大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培育和推荐力度。优先推荐列入上市计划和骨干支柱产业、拥有自主商标的企业申报省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引导帮助企业通过商标管理案件、商标异议、商标争议等法律渠道申报驰名商标认定。

四、大力支持农村改革发展,积极服务城乡统筹发展

19.深入推进经纪活农行动。加大培育高素质农村经纪人力度,全面落实农村粮食收购、煤炭零售等五项经纪人管理制度,积极开展争创省级优秀诚信农村经纪人活动。大力支持更多涉农龙头企业完善农村经纪人网络,推行《农副产品收购合同示范文本》,规范订单农业签约行为,进一步拉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产增收。

商业管理合同范本篇10

一、围绕第一要务,铸就效能服务品牌

将“红盾直通车”作为本局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标志,忠实践行对社会作出的“你发展、我服务,有事找工商;你消费、我保护,有事找工商”的庄重承诺。

一是把高效准入作为服务发展的坚实基础。瞄准项目集聚,主动对接“一园三区”,先后与高新区、锡通产业园、滨海园区建立重大项目联动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发挥工商登记职能,支持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确立了14项具体的帮扶措施。制定《窗口服务规范化标准》、《登记注册重大事项及疑难问题集体会商制度》,开辟党员示范岗,开通企业网上登记模式,扩大公司委托登记试点范围,完善了窗口服务体系。开展登记档案“一月一查、一季一评”活动,有力规范了许可行为。驻行政审批中心工商窗口4次获“红旗窗口”,15人次被评为服务标兵和服务之星。2人荣获全市工商系统创建“红盾服务创业示范岗”先进个人。

二是把拓展税源作为服务发展的努力方向。会同经信委、税务等部门,推进数据共享的制度化常态化。定期将企业开业、房屋租赁等信息移送税务部门比对。开展税源专项调查,摸排规模型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外地企业分支机构合计2378家,有序引导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依托民营经济协会平台,启动会员普惠式“暖心工程”。与中国人寿合作,为两万余个体工商户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会同人社局,举办了百企千岗和“春风送岗位”招聘会,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设立“会员法律维权中心”,累计提供法律服务30余件;开通“民营经济网”,搭建了联系和服务民企的空中桥梁。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为课题,调研出台《工商局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意见》。联合区金融办、人民银行支行出台了《建立和使用信息库支持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办法(试行)》。一年来,共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55家,助企融资9.9亿元;办理股权出资1家,出资额1.69亿元;办理股权出质19家,担保标的额30.35亿元;宝缦公司通过商标权质押实现融资2000万元;共牵头举办银企座谈会8次,帮助200家企业实现融资6000万元,达成意向近1亿元。

三是把商标培育作为服务发展的坚强核心。为区政府制订《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加快品牌强区建设的意见》,推动召开了全区深入实施商标战略工作会议,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社会互动的商标战略工作机制。组织“三名”企业代表开展“品牌之旅”活动,放大品牌辐射的示范效应。联手家纺城管委会,在家纺城设立了品牌培育基地展馆,集中展示品牌建设成果。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家纺行业首件中国驰名商标“梦之语”,完成国内商标注册申请1126件,新申报驰名商标材料4家、著名商标材料14家、知名商标材料57家,均位居全市前列。指导申报“二甲葡萄”、“张沙方柿”集体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望实现零突破。在4月举办的全市工商系统商标战略知识及商标战略服务能手竞赛中,我局获得金奖,一人次被省工商局表彰为“全省工商系统商标战略服务能手”。

四是把行政指导作为服务发展的有力抓手。深入开展“百千万大走访”,为工商局编纂《“百千万”大走访帮扶指南》,共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7名,消费者132名,企业1499家。编印《红盾惠民助企读本》,为市场主体提供系统性、专业化的行政指导方案,区委书记宋乐伟为该《读本》作序,一经推出即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好评。创新合同指导方式,在全省率先推出“合同指导服务指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给予播报。制定并在景瑞农业及相关镇区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农副产品行纪合同示范文本》,在家纺城跟踪推广《物流运输示范合同文本》。联合综治委成立“区合同行政指导专家委员会”,实现合同指导与司法大调解对接,得到省工商局的肯定并推广。开展“护密强企”专项行动,制订《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行政指导》、《商标侵权案后规范服务行政指导》,帮助全区60多家企业制定完善了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员工保密协议。撰写呈交专题调查报告,被区委《调查与研究》录用。

二、立足第一职能,争当文明创建先锋

以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建设公平法治环境为目标,推动监管的高效化、执法的规范化,不断提升工商部门执法监管的公信力和威慑力。

一是监管履职进一步到位。创优外资监管,为工商局起草《外商投资企业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在全系统推广。创优商标监管,立案查处虚假的司法认定驰名商标14家,信息收录国家工商总局各地要情。创优广告监管,以工商局名义,编撰《广告基层管理工作规范》,已由中国工商出版社出版发行。创优市场监管,循序推进第一集贸市场升级改造,调研出台《工商局农贸市场巡查管理办法》,家纺城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诚信示范市场”称号。创优合同监管,促成区综治委印发《区整治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专项行动工作意见》,将专项行动上升为政府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创优农资监管,施行契约化农资预检新模式,推出《批量复合肥备检协议书》和《复合肥申检协议书》。开展红盾护农专项行动,指导培育区级农资经营示范店80家。在区农校设立经纪人培训中心,联合7家产业园基地经纪组织组建了经纪人联合体。承办了工商系统“红盾强农惠农示范岗”推进会,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创优网络监管,开展“以网管网”巡查,实行网络案件查处传导机制,建档网络经营主体682户。

二是执法质效进一步提升。创新推行行政案例指导制度,先后编撰注册登记和商标类、商业贿赂和竞争类、食品类、广告类、合同类、网络类、傍名牌类等7个专辑45个案例,并为省工商局编写完成合同案例培训教材。将“因素·均数·系数”裁量法全面运用于执法办案,保障行政处罚自由有度、裁量有据。被新华社《内参选编》、《中国工商报》等媒体刊登推介。代表省工商局参加2013年江浙沪工商论坛,接受《法治环省行》记者采访,介绍推广该独创性做法。深化执法监督,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备案制,编撰《行政强制文书》示范文本,开展案件质量一季一评查活动,优选年度“十佳行政处罚案卷”。截至12月30日,全局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案件533件,涉案金额5383万元,罚没款400.18万元。自2004年以来,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连续八年保持零复议、零诉讼、零听证、零错案,荣获法治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三是部门联动进一步密切。整合内部资源,制订《工商局基层分局协作互动监管办法》,试行网格管理责任制与条线管理负责制相结合,在全局设立五个监管执法协作区,逐步推行案件集中办理制度,在大队成立执法调度指挥中心,并建立协调督导组、案件专案组、专项课题组,初步构建了网格协同、片区合作、全局联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在重大节日期间,由监管、消保、市场合同等条线,开展了4次联合督查行动。注重外部资源联动,文明创建期间,主动联合城管、公安、商务、环保等部门,对全区1439户废品收购站(点)进行了专项整治,依法取缔无照废品收购站(点)781户。加强工商证照管理,实行经济户口数据管理员、督查员制度,创建“经济户口示范点”10个,共完成个体验照66857户,企业年检26287家,向有关部门函送无证无照经营户791家。联合区文明办,出台《区农村文明集市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评选表彰农村文明集市创建先进单位9家。联合商务、城管、卫生、农委、药监等部门,分别对农贸市场、食品、农机具和农资市场、药品和保健品广告开展了联合执法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担当第一责任,展示保障民生作为

以保障消费安全、维护民生权益为己任,以消费维权实现社会化为目标,营造了放心消费、高效维权的新局面,喜获全省工商系统创建“红盾消费维权示范岗”先进集体。

一是把牢了流通商品质量关。狠抓食品安全监管,出版并执行全省首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基层监管工作规范》,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主体信用监管档案,扎实做好流通许可、日常巡查、电子溯源、快速检测等日常工作。修订《流通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预案》,配合区食安委成功捣毁金余、平东两处地沟油加工黑窝点。开展了贯穿全年的“打假冒、惠民生、促发展”主题执法行动,实施食品安全监管规范“百日会战”,组织开展了食品添加剂、乳制品、食用油、调味品专项整治行动,共完成乳粉、乳制品监测任务260批次,食品自主检测201批次,食品快速检测4500批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20件。以酒类、茶叶为重点,启动“红盾春雷”专项行动,与酒业公司、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建立打假协作机制,共查扣假名酒3500余瓶,冒牌龙井、碧螺春茶300余公斤,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及刑事犯罪案1件。央视、省和电视台等媒体给予了专题报道。

二是把牢了经营主体自律关。以“联评百企铸诚信,食品安全惠万家”为主题,开展了食品安全系列诚信创建活动,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店24家、食品安全示范街2条。成立“区食品流通行业协会”,依托区委党校等平台,组织食品经营单位开展法律法规培训24场次,受训6200余人。创新“两大体系”建设载体,制订《区企业信用激励、惩戒和退出实施细则》,联合区法治办、综治办、经信委启动“平安法治诚信企业”创建,新培育“重合同守信用”企业69家。联合金沙镇党委、国税等部门和单位,成功将金沙镇建设路打造成为诚信党建示范样板区。以“重合同、促规范、铸诚信”为主题,开展了公共服务行业合同格式条款社会评议,行政约谈了广电、校园超市等企业负责人。开展了药品价格比较试验活动,对全区供电、供水、供气、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五大公共服务行业和银行业,开展了消费服务满意度测评活动。年内新增“诚信经营放心消费”承诺企业100家,评选“2011年度消费者信赖门店”26家。

三是把牢了放心消费创建关。创新宣教载体,举办了新闻会、在线访谈、大型现场咨询服务、消费维权村居行系列活动,深入基层村居69次,现场处置涉农消费纠纷46起,挽回消费损失11万元。组建区消费维权律师团,开通“红盾维权网”,与文峰大世界等10家单位签订《网上投诉受理协议书》。打造12315进商场、进超市、进市场、进企业、进景区“五进”品牌,重点优化“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58个,开设“e维权工作室”,指导各站点受理咨询投诉685起,挽回消费损失29万余元。加强“一会两站”建设,发展12315联络站263个、消费维权义务监督员233人。牵头召开了全区放心消费示范村(居)创建推进会,“校园食品放心工程”荣获全省放心消费创建百件惠民实事工程,我区荣获全省放心消费宣传教育先进区称号。

四、用好第一资源,树立勤廉文明形象

针对当前队伍年龄老化、人员青黄不接的实际,不断优化机制教育人,完善措施激励人,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工商行政管理队伍。

一是廉政建设凸显新亮点。引领实施履职风险防控“三联三防”工程吸引了各方关注,国家监察部网站推介了这一创新做法,3~4月,省工商局江斌组长、国家工商总局何昕组长先后专程来通调研,《工商纪检监察简报》、《中国工商报》等予以编报,现已分别在全市工商系统和全区行政执法部门中推广。着力完善“三联三防”工程体系,试行《工商局开展委托式“三述”实施办法》,全程委托区纪委监察局主持召开了向社会和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述法会议,经现场测评好评率为95.6%。制订出台《工商局协助人民法院执行规定》,与人民法院建立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联动机制,邀请纪委参与本局“三重一大”事项监督,邀请法院、检察院专家开展专题研讨。出台《廉政监督卡制度》,向社会各界累计发放廉政监督卡5000余份。开展了算好廉政账主题教育月活动,推进专职纪检监察员及基层监督委员会建设,开发区分局、刘桥分局顺利通过区“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验收,“廉政文化示范点”在我局实现了全覆盖。

二是创先争优喜结新硕果。围绕“质效提升年”、“一评五制”主题,开展了提升工作责任、提升工作效能、提升工作境界大讨论活动,开展了“三好一争”、创建基层满意站所、文明标兵、巾帼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等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工商分局开展了“比服务、比规范、比效能、比形象,争当作风建设标兵单位”考核评比活动,营造了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8月在全区53家重点部门、条管单位政风行风建设民主集中评议中,我局拿下了测评结果总分第一的佳绩。被区选树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示范点,局机关党委获评区首批五星级党建示范点。一名同志荣获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两名同志成为工商系统创先争优“十大标兵”典型。“红盾直通车”在2010~2011连续两年获区“最佳效能服务品牌”基础上,今年6月再次获评“区创先争优十佳服务品牌”,并作为唯一家县级工商局入选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优秀服务品牌”。

三是队伍素质又有新提升。加快人才队伍培养步伐,出台《关于开展“执法、监管、注册、综合管理”四支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确立建设执法办案、监管维权、登记注册、综合管理等四支专业化队伍的工作目标。制订推出《执法办案人才库建设管理办法》、《执法办案入库人才评审实施方案》,在培训考察、评优评先、选拔任用、奖金标准等方面实施有效激励,通过申报推荐、资格考试、资格评审、评议公示等程序,将43名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了首批执法办案人才库。实施青年素质提升计划,完善了局青联会、团委等组织机构、工作制度、活动方案,开设执法办案、公文写作、社交礼仪等网上课堂,成立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结对帮扶、社区共建、委员竞选、红盾道德讲堂、微型党课观摩、义务陪护宋英老人等系列活动。局团委被授予垂管部门唯一的区首批五星级团建示范点,局青年联合会被授予“新长征突击队”荣誉称号,一名同志获评“好青年”。加大信息服务决策力度,创立“首席信息员”制度,全年共采编上报各类信息900余条,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9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