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08:50

心理战术篇1

围捕战斗是警方以机动方式占领和切断作战对象的一切逃窜通路并对其进行抓捕的战斗样式。围捕战斗与各种进攻型作战样式都可能结合使用,因而具有一定的常见性。了解和掌握围捕战斗中作战对象的心理活动特点对于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的战术方法并最终取得围捕战斗的胜利具有积极意义。

一、围捕战斗对象的心理分析

围捕战斗从作战过程来说,进攻方即警方的准备相对充分,而防御方即犯罪人方面则准备不足。从后者的角度讲具有发生比较突然的特点。同时,整个作战过程具有时间相对较短,双方对峙性较强,互相暴露点较多等特点。由此决定了围捕战斗中的作战对象在心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应激反应强烈

“应激反应”是人在遭受到突然的、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刺激后出现的一种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会引起防卫性的心理及行为反应。围捕战斗发生的突然性是引发犯罪人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在突然遭到围捕,安全需要受到威胁时,犯罪人常常出现的意识狭窄、认知错误、记忆失常、行为失错等现象就是这种心理的具体表现。应激反应产生后会促使犯罪人的动机发生变化。变化的总体走向或者是产生外在的攻击;或者是由于畏惧、恐怖而产生内在的终止性的心理及行为。

(二)紧张程度高,恐惧心理突出

围捕战斗中,交战对方在力量对比上悬殊较大。警方在人力,物力上一般都处于绝对优势,而犯罪人方面既无外援、又面临单兵作战,处于及其容易被捕获、无退路可走的境遇,因此其神经反应比较强烈,心理紧张程度会快速上升,恐惧心理会极度突出。这一特点发展的后果往往有二:一是由此而放弃抵抗,缴械投降,束手就擒。二是由此而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决意挣扎,甚至产生绝望心理而发生自杀。手中掌握有被劫持的人质或其他可以依靠的重要资源条件的会以此为筹码要协警方,以求生路。

(三)心理冲突不断,动机变化复杂

在围捕战斗开始之后和结束之前,尤其是出现相持局面的时候,这种特征在犯罪人身上的表现较为突出。一般来讲,围捕战斗如若不能实现速战速决,而是进入胶着、相持阶段后,犯罪人的心理会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其应急反应会逐步减退,紧张、恐慌心理会随着对战斗气氛的反应而逐渐得到缓释,逐步趋于平和甚至冷静。此时他们往往会根据和结合自己犯罪的轻重程度、当前所处的客观景况、战斗发展的可能结果、自己行为选择的成败机率等因素来综合考虑行为的方式。但由于围捕战斗现场环境气氛和警方战斗姿态的影响,犯罪人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反复考虑这一问题。投降还是抵抗?坚持还是放弃?两者的结果如何?哪个更对自己有利?这始终是萦绕在犯罪人心理中既难知难解而又必须决断的问题。他们必须在短期内做出抉择。由此导致犯罪人内心的冲突和反应会十分剧烈,动机的变化短暂而复杂。有时出现彷徨,迷茫,焦虑。在此情况下的心理决意和行为选择往往更多的受个性、气质特征和一时一事的影响,因而也会给警方的分析判断增加一定的难度。

(四)心理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两极性

围捕战斗对象对战斗结果有的报有侥幸和幻想获胜的心态,有的认为手中有可以阻挡警方采取攻击行为的武器(如自身条件,人质条件,利于自己的特殊环境条件等等)。但同时对这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到底会发挥多大作用又不能完全肯定,无法做到心中有数。由这种矛盾导致的犹豫,彷徨,焦虑,急噪,反复心理在战斗进程中十分突出。而其中的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对心理决意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其心理发展上具有明显的两极化特征。这种特征既可能促使其自动放弃抵抗,缴卸投降。也可能坚定其负隅顽抗,对峙到底的内在信念。

二.围捕战斗中实施心理战的时机

围捕战斗包括“围”(占领和切断对象逃窜之路的活动)的过程和“捕”(捕获之)的过程。在围的过程中作战双方的心理战是间接的,而在捕的过程中,双方的心理战是直接的。依此对围捕心理战的时机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认识和掌握。

1、包围阶段实施心理战的时机。

警方的包围活动一般来说要求具有隐蔽性。因此大多数包围活动是不为作战对象所了解的。而心理战的前提是要通过信息的传递促使对方发生心理反应,进而产生判断并决定行为走向。因此,在包围过程中,实施心理战的时机只能确定在包围活动完成之后。当然,如果作战对象在包围行动完成之过程中就发觉了警方的行动则应即刻向对方施以心理攻击战术。

2、包围行动完成后实施心理战的时机。

围捕战斗从包围行动完成到整个战斗结束之前是战斗的关键时期,也是双方的心理互动最为强烈的时期,其间战斗情势变化可能较快,也较为复杂,因此整个过程都蕴涵着实施心理战的时机。

①被围初期:对毫无准备或警觉警方包围活动的作战对象而言,由于突然之间身陷胡同囫囵,且客观上已无路可逃,因此其心理防线会不攻自破。所以几乎不需要进行心理战斗。只要战斗方法得当即可达到战斗目的。而对其他有准备的作战对象而言,被围之后应即刻开展心理战术。包围态势的形成会对作战对象的安全产生极大影响,此时原有的逃窜心理已失去了客观外在的条件。”大难临头,无路可走”的心理必然产生,其心理承受力已大不如以前,所以及时发起心理战,进行施压、震慑往往会起到摧毁心理防线的效果。

②对恃时期:有的战斗对象由于种种原因在即便被包围后仍不愿俯首投降。而警方如果因客观因素一时又不能结束战斗时,围捕活动将必然地进入到双方的对恃阶段。此时,必须认识到”对恃”条件下战斗对象在心理上尽管具有较强的顽抗性,但其心理绝不是单向的。在单一的对恃行为的背后其心理活动仍然具有复杂多样性,具有较快的变化性。警方必须及时分析研究其赖以对恃的心理基础和动力,了解判定其心理需求的内容,寻找其心理弱点之所在。在此基础上当作战对象出现注意力过于集中、思维和意识领域比较狭窄、特定需要凸出、情感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形时应即刻抓住上述有利时机,实施纵容,劝说,扰智等心理战术。如果作战对象的上述心理及行为表现不明显,不利于发起围捕行动时,警方应适时适度地用一定的行为、语言、条件、对之进行心理刺激,促其心理发生变化,为实施心理战斗并进而捕获战斗对象创造有利条件。

三.围捕战斗中实施心理战的方法

围捕战斗中战斗环境的特定性,战斗过程中的对恃性,战斗防御方(犯罪人)心理变化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警方不宜长久地使用这一样式,理想的战斗方式应该是速战速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警方必须在使用大量物质性攻击方式的同时还要注意使用精神战即心理战法。以期能快速瓦解对方的心理防线,从根本上制服对方。在进行心理战时,必须结合战斗场景情况,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或综合交替使用各种方法。

(一)通过大造声势,进行心理压制

围捕从顺序来讲分为两个阶段,即包围和捕获。一般来讲,包围是警方单方的活动,包围讲求隐蔽、秘密、力求避免被对方发觉,给其留下战斗准备时间。由于在包围阶段,战斗双方尚未正面接触,典型的心理战斗尚没有正式爆发。而当警方形成包围态势,捕获行动即刻或已经开始后,正面的心理战也随之打响。在此阶段,警方主要的战法应该是营造声势,给对方制造心理压力,促使其心理防线瓦解。使用心理压制法的主要途径是在客观上进行物质性的造势,如在作战力量对比上要形成优势:在工具、武器、装备及辅助手段(如警犬等)的配备上显示优势,从而使对方有大兵压境,无处可逃,无法抵抗或抵抗无效的心理感觉。在围捕势态的形成及兵力、装备的有意暴露展示上要做到突然,并在情况、时机把握准确的基础上,快速发起战斗,以造成对方注意不到,反应不及,准备不周,为战斗的进行创造有利的可以利用的机会。

(二)通过宣传鼓动,促进心理悔悟

宣传战是心理战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围捕战斗中,心理宣传战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该法在围捕战斗打响后即可实施,在战斗出现胶着状态时,更应使用。宣传战的具体方法是采用政策攻心。通过给战斗对象讲情法律规定和抵抗后果,讲明战斗形势,规劝其放弃幻想,促其悔悟,主动投降。实施这一战法的前提是对战斗对象的罪行,性格特征等情况要掌握清楚,作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尺度有节。要防止过激,因其产生错觉和错误认知而适得其反,助其气焰。

(三)通过亲情感动,劝其主动配合

亲情感动是指在围捕战斗中,经过警方宣传鼓动或战斗攻击而效果不明显,战斗对象仍在抵抗或战斗中出现对恃局面时,在警方的主动策划、指挥之下由战斗对象的亲人或对其有较大影响力的朋友与之进行对话交流,劝其主动配合警方工作的方法。亲情感动法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必须准确地了解战斗对象的情感需要,确定亲情因素在其心理中的地位,作用,避免“对牛弹琴”。二是要物色好关系人,掌握住他(她)与战斗对象的关系。三是要与关系人共同设计好对话交流的内容、方式,做到情真意切。避免出现适得其反或有损于关系人人身安全的后果。在围捕战斗中,亲情感动法使用得当,往往会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引起警方的高度重视。这种战法不论战斗对象之罪行是否严重,凶残性是否较强,顽固心理是否严重,只要他(她)特别看重与特定关系人的某中情感或感情则可适用。

(四)注意力分散法

在围捕战斗中,想方设法打破甚至摧毁战斗对象的心理防线是心理战的重要任务。如果作战对象心神若定,观察力、分析能力较强,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始终保持在较高或者较强的程度上,表现的特别集中、统一、敏锐,则在其态度上会出现持久地坚定性。所以在战斗进行中,警方必须以各种方式方法(如制造假象,多头或梯次轮番进攻,武力攻击和政策攻心结合进攻等等)对战斗对象不间断地进行刺激,破坏其心理防御体系,使其精力难以集中,在行为上出现防御缺口,为攻击战斗创造机会。这种心理战方法在完成包围、进攻受阻、而战斗对象又顽固抵抗时较多使用。使用得当既可起到防止抵抗行为过激和升级,又可巧妙地转移战斗对象心理视点的作用,从而为捕获赢得良机。

心理战术篇2

关键词:高技术;心理战;防御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307-01

0引言

心理战是个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大概念,而不是军事领域的专属概念,它内在地包含心理进攻和心理防御,它与武力战交织在一起,两者彼此兼容,相互借势。军事上心理战:是指以既有或潜在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以各种形态的信息媒介为武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敌方的精神心理施加刺激和影响,迫使敌指挥决策紊乱、作战信心动摇,战斗潜力遭受损伤,并在政治上受到孤立,从而有效降低其作战效能;同时巩固己方心理防线,达到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或直接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标。

1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的特点

1.1目标多元化在改变目标个体或群体的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中,可选择的攻击要点相当广泛,心里攻击可从多个侧面和角度实施和展开,都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敌精神心理状态、军事同盟关系、民众对战争的态度、军心士气、指挥谋略等众多领域均可成为心理攻击的对象。总之,随着战争进程的展开,会随机暴露出各种各样的攻击机会,只要把握住规律,发现要害,可供打击的心理要点是很多的。

1.2手段多样化随着作战样式的变化和武器装备打击效能的提高,随着决策过程的加快和战场态势的转瞬即逝,在各层次心理对抗中都存在着相应的攻击手段,强力威慑、设谋用诈、怀柔夺心、宣传攻势、信息网络等手段,都可在未来心理角逐中一展身手。

1.3力量多维化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速,不同文化形态之间,日益渗透交融,不同个体和群体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同一主体会与更多客体产生利益关联,使得对同一心理作战对象施加影响的外部要素增多,组织实施心理作战可调动和依靠的力量也相应的增多,不论平时还是战时心战实施方,都可根据自己的战略构想,充分依靠社情民情,地利之便,依托多种社会和国际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对某一心战对象展开多方合成性攻击。

1.4行动全时化心理作战有自身独立的运行规律,它往往先于武力战展开,武力战之后还要延续,使心理对抗具有全程性。战前对敌各种心理目标区实施软杀伤,通过心理攻势为实战累积作战效能;战中,全程伴随作战行动,配合一线部队开展敌后策反、阵前瓦解;战后,则须从精神心理上消化巩固作战成果,稳定由己方主导的战区社会秩序。

2心理战防御对策

2.1筑牢思想防线一是针对敌方心理战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免疫教育。要给官兵讲授高技术战争中心理战的地位、作用、任务、内容、特点等,引导官兵文化水平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了解掌握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些心理战的典型战例对部队进行教育,提前对官兵进行心理战“免疫”。二是强化政治信念。军队的灵魂,主要表现为它对自己国家主体价值观的坚信和忠诚。国家的国体、政体,基本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共同的社会理想等,凝聚全社会的精神纽带。作战主体对这些国家政治属性是否认同,直接决定军队的精神战斗力水平。有鉴于此,对军队思想灵魂的塑造,首先,就要在政治理念上下工夫,用共同的社会理想来统一官兵的思想,使官兵政治上认同并忠诚于自己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理想,并愿意为维护这一制度和理想而英勇战斗甚至献出生命。三是培植爱国主义精神。任何一支军队,要承受住军事斗争带给人的精神心理冲击,都必须把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作为思想灌输和政治教育的主题。

2.2强化心理训练一是针对战时残酷的环境,强化平时的适应性训练。训练要利用平时的训练、演习等时机,设计未来战争中可能遇到的悬崖峭壁、崎岖山路、寂静黑夜、孤立无援和声、光、烟、波等战争环境情况,使官兵感受到未来战争残酷环境下的心理体验。选择复杂的环境进行训练,以提高官兵心理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二是加强军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高技术条件下作战时的心理适应力和耐受力。

2.3搞好信息控制一是搞好信息防御。在有效封锁己方信息的基础上,对敌方向己方投送的心理战信息要及时予以阻断,防止其向更大范围扩散,产生破坏性的心理效应。在部队基层和地方民众中间,建立群众性心防组织,发现敌人心战信息即按预案及时上报并作应急处理,形成整体性快速阻断的网络和机制。把截获敌心战信息的地域作为前沿,及时按有关程序,对信息源进行封闭、隔离、监控和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范围,防止其向外继续辐射和蔓延。二是搞好信息反制。可通过强大的信息技术优势攻击对方的网络体系,进行软摧毁,也可对其进行硬摧毁,使其传输心战信息最为便捷的载体经常处于断裂状态,科索沃战争中,从轰炸一开始,北约就把南联盟新闻机构人员和设施作为军事攻击目标。

2.4做好心理治疗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消除、矫正或缓和参战人员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病症,改善其心理适应水平,促使其恢复正常心理功能。由于现代战争采用的热能武器逐渐向威力巨大、打击精确、远程高速突防的方向发展,战争的烈度使受打击一方军民承受的心理负荷越来越高,导致大量心理疾病的发生。如疲劳综合症、恐惧症、焦虑症、忧郁症、强迫症、癔症、神经衰弱等。二战期间,美军大约有一百万人患战斗紧张症,其中45万人因患精神病而退伍,占美军因伤病而退伍人数的40%。我军虽然已多年远离现代战争的硝烟,但我们要加快储备专业心理治疗的经验,建立强有力的专业心理治疗队伍,以应付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疾患。

参考文献:

[1]刘志洪.心理战概论.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

心理战术篇3

创业谈何容易。这样一想创业怕是没门了,这么多道坎儿等着去跨,坐在那里数一数就头大。

无论是小企业还是大企业,都会在创业或再创业的过程中心怀恐惧。大企业在自身经营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抵抗风险的实力,并有一定的自身优势,因而完全可以依靠这种优势来战胜恐惧。而小企业面对创业恐惧时,就必须做好一切应对的准备,稳定好心情,分析市场,在全面了解创业体系后,推陈出新,以不变应万变,只有战胜恐惧心理,创业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科学投资》的调查显示,小企业在创业的过程中,最普遍存在的五大恐惧分别是:创业初期选择项目时,对项目的可行性、创业风险的恐惧;在创立企业时,对繁琐的企业注册程序以及随后而来的税务问题的恐惧;在初创或发展过程中,对创业方式的恐惧;在创业中对不同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恐惧;在进入市场时,对竞争对手的恐惧。除此之外,法律问题、资金问题以及营销、创新等也是让创业企业恐惧的焦点。对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法律、资金、营销、创新等问题的解决方案,《科学投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实际上,在创业过程中,恐惧因人而异。影响创业者的方式、程度及时间等只有创业者自己清楚。比如有的人开始做第一笔生意时就担心不已,有的人却眼都不眨一下就可以同时启动好几个项目,之后却对自己能否成功或获得扩张资本而紧张不已。所以战胜恐惧也需要创业者作“个性化选择”,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行动。

《科学投资》针对创业者的“五大恐惧”,研究了有针对性的“反恐”战术和技巧,希望在帮助创业者消除恐惧心理的同时,也可以让创业者寻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之道。

恐惧起因:

绝大多数创业者承认,他们对创业感到恐惧是因为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顾客真的需要我的产品吗?我的公司能熬到赚钱那一天吗?我的市场促销方式对吗?有收获吗?我的创业是否可以成功?这种恐惧总是潜伏于创业者心里,时时手心冒汗,恶心反胃,郁郁寡欢,它还会像一个恶魔在创业者的潜意识里时时念叨:梦想只是梦想,梦想不能实现,梦想不能实现……

创业恐惧心理的典型表现

一直从事广告业的谢小康打算开一家纯中国风格的手工布鞋坊,拥有自己的设计室和作坊,如果将来上了规模,再扩建成一个工厂。于是他开始拟定自己的创业计划。一天,谢小康无意打开电视机,看到一位叫王萍的北京皮鞋二厂的下岗女工正接受采访,说她打算跟一群下岗姐妹一起,开一家手工鞋店,并且已经跟西单百货商场谈妥了合作事宜……谢小康一阵紧张,想自己旗帜未竖就先遇上了竞争对手,怕是不祥之兆?

竞争对手的出现已经让谢小康感觉到心头发紧,此时一算资金账,恐惧心理很快就占了上风。谢小康筹集的资金虽然不多,但开个手工布鞋店似乎是绰绰有余了,毕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含量不会太高。于是他决定先定位为古代手工作坊的现代版,测算一下究竟要花多少钱。结果不算不知道,一算又吓一跳!

首先是原材料投资。目前手工鞋的款式,已远远超出了人们十几年前的概念,近百种不同款式、不同面料的制作方法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从没接触过手工鞋的谢小康琢磨,要应付这么丰富的款式,得准备多少材料呢?起码得找一间仓库,放上几十个架子储放这些布料和辅料。此外,还得有麻线、棉线、尼龙线,成袋的面粉,夹板、锥子、顶针之类,预计需要30万元。

其次是设备投资。谢小康准备走高档路线,所以他觉得必须建一个像样的设计室,有几台电脑,安装一套正版的aUtoCaD设计软件和pHotoSHop图像软件,以及扫描仪、彩色打印机等,必须有一个生产车间,宽畅、通风、明亮,有完善的照明设备、空调设备、消防设备,必须有几套机械化辅助生产设备,如裁样机、上线机、切边机、锁眼机,它们可让手工活儿变得更规范更漂亮。谢小康想到如今许多制鞋厂不景气,其闲置设备完全可以去廉价租用……预计需要20万元。

再者是人力投资。对于手工鞋业来说,这是最重要的投资。必须有一位优秀的产品设计师,他(她)要懂美术、会电脑、掌握消费潮流、了解国内外市场,还要能理解老板的意图、衔接生产环节……这人恐怕得高薪,工资至少3000元左右。基本劳动力先从再就业市场招聘10名踏实、能干、有经验的鞋厂下岗工或退休工,以女性为主,每月工资标准暂定800元,优者奖励。还需要一位销售经理,负责市场推广工作,这人恐怕也得高薪,至少2000元左右……预计需要20万元。

70万元已经出去了。还有哪些环节需要花钱?最重要的门面没有考虑。连人家下岗女工王萍都想到了西单商场……谢小康也决定去王府井、大栅栏和长安街的东方广场试试。在商业高度发达、寸土寸金的北京,慢说东单、西单那样的黄金地段,就是三环路上的那些临街店铺,价格也高得离谱,一套20平米的小店面,月租也得5000元,全年就是6万元。

再往深处想,手工做鞋的效率很低,即使是高手,做一双像样的布鞋前后也得3天。粘布壳得用20-30层棉布叠合,晾干后剪下底样,用麻线纳千层底,一针一线得戳整整800个针眼儿!照此算下来,一个设计师,10个熟练工,一个月也不过做80双鞋,而工资却要开出1.5万元――这80双鞋能换来1.5万元吗?谢小康有点寒心了。

致命的一击来自一本朋友赠送的英文版精装画册《百年靴鞋》。看着洋画册上那美仑美奂的一双双欧美手工靴鞋,想想自己创业蓝图中的那一双双难卖高价的大众布鞋,谢小康刚点燃不久的创业激情火焰,仿佛被一盆冷水“噗”地浇灭。一个多月的苦心思索,38页的创业计划,瞬间变成了一堆废纸屑。

像谢小康这样将自己的创业计划胎死腹中的大有人在,对创业的恐惧从有了创业念头开始就存在于内心了。有的人一旦产生恐惧心理,就开始前怕狼后怕虎,心惊胆颤,甚至不再敢往前迈步。实际的情况呢?创业者总是在种种恐惧中开始自己创业之路的。人的力量是可以无限被激发的。创业的时候,你是否低估了这种由恐惧转化而成的巨大能量呢?

“反恐”战术

与谢小康一样的是,李焕也产生过创业恐惧心理,但不同的是,后者很快消除了恐惧。李焕是一个退休电源设计师,他想用自己的特长开一家教学仪器公司,当他做过市场调查后,他有些胆怯了。现在市场上教学仪器公司多如牛毛,而且个个神通广大、精明能干。如果这种恐惧不能消除,只能后退,但他不想这样,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优势。他想:在工程设计上有独特的创新,可以把自己的创新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在把握市场机会方面,与多家学校都有过交往,清楚从何处可以找到客户。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并招集了一些老同志和他一起创业。他们先从小干起,开始的几次,他们一次只和一个学校谈合同,就这样他们最终走向了成功。

李焕的创业经历证明了创业者可以这样战胜恐惧:利用自己的行业优势发展自己的企业就会成功,永远不要因为其他成功企业的优势而感到有威胁。

“反恐”实战技巧一

选择熟悉的业务是挣钱的一个好开端

1998年,在湖南省怀化市日杂公司当打字员的周丽下岗了。闲在家中一直没什么事情做,周丽喜欢打一些毛线活来打发时间。时间一长,擅长毛线活的周丽开始琢磨着制作毛线花。她的毛线花越钩越出色。玫瑰、百合、桃花、梅花、君子兰、牡丹、……一朵朵地出现在她那灵巧的双手下。一晃眼几个月过去了。周丽一针一线钩出的毛线花卉已达到了60多个品种。

2002年国庆节前夕,面对越来越多上门看花、索花的朋友,周丽跟丈夫商量后,决定在国庆期间举办一个手工花卉展。展览一开始,前来参观的市民都被这种栩栩如生的精美毛线花卉吸引住了,几乎无一例外地为这种新颖的创意感叹称奇,纷纷要求购买。这一幕正好被闻讯赶来的电视台记者摄入了镜头。当天晚上,湖南省电视台生活频道和怀化市电视台几乎同时播发了周丽的手工花卉展的专题新闻。

花展后,周丽也动了创业的念头。为了试探市场的反应,周丽开始了与市内各大工艺礼品店和鲜花店的谈判。达成协议后,她将毛线花一盆盆地送过去代销。然而,真正下决心买花的人却不多,有时候几天都卖不出一束花。难道说毛线花的大受欢迎只是一种假相吗?周丽心里开始犯嘀咕。刚刚准备创业的她勇气在一点点消退。

一天,周丽上街时接到一家药店派送的一种新药广告。她顿时眼前一亮:我也可以上街派发传单呀!可当她留心一看,发现大多数人看也没看就将广告单随手就扔了。周丽热血沸腾的心顿时跌落到了冰点。不过丈夫的说法坚定了她的信心:“不是有些人没将广告单丢掉吗?这说明发广告单也有特定的对象,如果乱投一气,当然不可能起到宣传作用了。”经过分析,丈夫认为那些年轻情侣和文化层次较高的市民才是最好的受众,也只有他们才会对毛线花感兴趣。

经过精心设计,精美的广告传单很快印刷出来了。与此同时,周丽发现在一些公共服务部门,顾客在排队等候时经常是无所适从,左顾右盼,于是又将广告单放在了邮局、银行等服务窗口。

两个月后,周丽的一系列宣传终于有了回报,购买毛线花的顾客也渐渐多了起来。考虑到请人代销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也难成气候,周丽拿出家中仅有的2万余元积蓄,在怀化市鹤城区政府门口租了一间月租700元的10余平米的商铺。2002年底,周丽的“周丽钩花专店”终于正式开张营业了,周丽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事实证明,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或项目进行创业,可以帮助创业者很快寻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同时,选择熟悉的业务是挣钱的一个好开端。你原来所从事的工作对你来说是最熟悉的,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就能够拥有更多的信息,知道什么商品有市场、有前途,知道不同产品的优劣及消费者的需求,知道市场的发展方向,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这就叫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做熟不做生,良好开端是事业成功的一半,这是你的一笔无形资产,也是克服创业恐惧的良方。

“反恐”实战技巧二

排列和选择社会关系

生意场也是公关场,没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做生意简直寸步难行。人际关系包括人缘关系、业务关系、办事渠道、信息来源等。因此,在寻找自己的挣钱之道时,不要忘记自己的社会关系网。把目光放在朋友多、门路熟、人际关系好、办事渠道通畅、信息来源广而快的行业,那么,事业兴旺就有了基础。反之,如果你选择的行业领域人生地疏、信息闭塞、办事门路不熟,事业发展就会受到许多限制,这种情况应尽可能避免。广泛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你的又一笔无形资产。

谢小康选择手工鞋制作,没有考虑到自己周围对此行业的了解者甚少。而王萍的手工鞋不但成功了,并且在全国已经开出了多家连锁店,则正是因为王萍在北京第二鞋厂工作多年,对制鞋工序了解清晰,对市场需求把握准确,特别是在王萍周围相关的信息渠道通畅。

周丽的创业成功也得益于她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关系网。虽然周丽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相关行业,但是她巧妙地运用了电子商务,为自己构建了一个更庞大的社会关系网。周丽的丈夫肖佐一次与江苏一位网友聊天时,无意中说起了妻子的毛线花。没想到这位网友对此很感兴趣,并说很想到怀化来实地看看。受此启发,肖佐马上想到了利用网络来做宣传。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肖佐利用自己在it方面的特长,他与妻子的“七色花”电子商务网站终于建成了。果然,网站仅仅开通十几天,就吸引了来自黑龙江、山东、广西和广东等全国15个省市以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法国等20多个国家的访问者。

“反恐”实战技巧三

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经商做生意,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海之中,必须要考虑家庭的一切正常开支,考虑一旦你卧病或发生意外导致收入来源的风险。因此,你必须学会分析你所处的环境,做好可能发生问题的风险预测。

谢小康在创业前扬扬洒洒写下38页的创业计划书,为的是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然而,在思路上的错误却使得他作出计划后,反而增加了对创业的恐惧。对于一个小手工鞋店而言,创业初期大批量原料库存、大投入厂房设备、高薪聘请员工,都是错误的思路。

而周丽并不怕从小做起,业务量小的时候,她可以亲自制作,全部的毛线花都是自己一针针钩出来的。随着业务量的激增,周丽既要钩花,又要跑销售,已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于是利用春节的间隙,她果断找来了10多名下岗女工,手把手地亲自给她们传授钩花的技巧。然后,她将毛线给这10多名下岗女工拿回家,按件计工资。一不用占用厂房,二不用固定薪资,而且由于毛线花掌握技巧后,制作周期并不长,下岗女工们每天在家中制作几个小时,就可以确保不错的月收入,积极性都很高,因此很快就达到了批量生产。2003春节一过完,恰好迎来了元宵佳节跟西方的情人节这两个双节,由于周丽早早做好了准备,她的毛线花一时成了年轻情侣们眼里的抢手货,以至出现了交了订金还要排队等候的火爆场面。

如何减低风险,减少损失,有效达到反恐惧的作用

1.学会分析风险

经商做生意,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海之中,必须要考虑家庭的一切正常开支,考虑一旦你卧病或发生意外导致收入来源中断的风险。因此,你必须学会分析你所处的环境,做好风险预测。

2.善于评估风险

通过客观分析,预测风险将要带来的破坏程度之高低,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失火将造成危害的程度,货款回收的程度,资金周转可能会出现的不良性循环程度等等。

3.慎重预防风险

一定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对客户进行详细的信用调查;制定周密的收款措施;加强保安措施,将当日收入现金及时存入银行;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弥补。总之,要预防和避免风险的发生。

心理战术篇4

(宁夏银川750021)

警察袭击战斗是指警察在乘敌不意或不备之际,突然对其发动行为攻击的作战样式。袭击战斗类型多样,方法众多。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与样式,都要对作战双方的心理现象和特征进行认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心理战的方法,这是袭击战斗取得胜利的重要内在条件。

一、袭击战斗对象的心理分析

袭击战斗的对象是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且与警方发生或可能发生激烈对抗的行为人。袭击战斗对象的心理活动因人、因案、因时空条件不同而具有复杂性,多样性。但其常见的基本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感知过程上的敏觉性具有从强变弱的衍变性。

从事了违法犯罪活动的袭击战斗对象一方面由于违法犯罪而可能遭受到刑事惩罚而自身又极力想摆脱这一后果,另一方面由于犯罪心理一旦形成便会延续较长时间而不可能在短期内很快消除,因而在心理认知上具有超常的、强烈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在作案后的一段时期内会表现的极为突出。但随着时空条件的推移、变化可能会出现由强变弱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1、感觉、知觉的感受性由强变弱、由敏而钝。

感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性、整体性反映。人只有通过感知觉才能获得信息、认识环境、认识自我、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其他心理活动、决定行为方式和方向。作案后的犯罪行为人在短期内其感觉与知觉(如听觉、视觉、运动觉、空间觉、时间觉等)会保持高度敏感,如有意识地、持久地选择自己所关注、所需要的事物和信息;有目的地甚至是强迫性地对关注到的各种信息进行联系、加工、处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行为人认为没有出现对己不利的信息或不需要继续保持强烈、敏感的感觉、知觉时,其感受性则会由强变弱,由敏而钝。如若行为人保持高度感受性的时间较长,感知觉自身的非持久性作用则更会加快这种变化速度,甚至可能成为导致变化的内在决定因素。

2、注意由集中而分散、由广泛而专注、由有意而无意。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无论在任何场景之下,人并不能也不会将所有的事物、信息作为自己注意的对象,而只是从中选择出对自己有意义的事物和信息,并且对这些对象和信息会相对集中持久地予以关注。当然,能否“持久”关键取决于行为人自身注意能力或可称之为觉醒状态的状况。一般来说外界刺激因素强烈而且常新,大脑则能产生兴奋状态,注意力会集中,反之则会产生抑制作用。注意的功能一般有两种:选择;保持。选择功能能使人的心理活动具有特定的指向性,即指向对个人有意义的、符合当前和今后个人需要的刺激因素和信息。保持功能是指人对刺激因素只有经过注意,它才会在大脑中得到保留和存有,同时注意越集中,错误会越少。

违法犯罪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之中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之中,此阶段其注意力一般的都十分集中。在行为结束后的较短时间内,这一状态不会有大的改变。它们的注意会大量地集中在与自己的安全相关的一切刺激物和信息上,因而具有集中性、广泛性、有意性的特点。但随着客观环境和自身境遇的变迁尤其是在安全心理渐增之后其注意会出现分散性、广泛性、无意性、转移性的特征。

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但有一定的外部表现,可以从身体语言如姿态、眼神等特征中进行观察和了解。

(二)情绪和情感过程具有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需要关系。情感的外在表现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好恶态度。它与具有动态性和冲动性特征的情绪是紧密联系的。在一定意义上讲,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而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情感和情绪都受客观事物情景和主观认识的制约。客观情境变了,人的情绪和情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情感尤其是情绪具有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性。一般来说其波动性主要表现为两极性,如喜好与嫌恶,快乐与悲哀,高兴与悲痛,平和与愤怒,平静与恐惧等。其中每一种中又可按程度之不同划分出很多层次。情感和情绪状态都可以体现在人的言行、表情之中。

一般的说,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行为的实施过程中,情感和情绪体验都比较强烈。这种情绪体验随着行为的结束和行为环境的变化,虽然会有短暂的延续,但绝不会持久。因此,其情绪和情感过程会有一个由波动性逐步演变为稳定性的过程。在行为结束之后,行为人在新的环境中如果自身需要能够基本或完全得到满足,其心境状态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会趋于平静,进而形成平缓、松弛、懈怠、麻痹等心理及行为表现。

需要说明的是,情绪和情感状态尽管会出现稳定性的情况。但行为人毕竟是实施了犯罪或甚至恶性犯罪的会遭受捕获接受刑事惩罚的人。因此,其内心情感深处逃避惩罚的本能仍会长期地产生作用,从而使其在心理和意识上保持特定的敏感性和警觉性,一旦遇到突况哪怕是自认为出现了危及自身安全的情形则很可能引起激情性情绪状态和应激性情绪反应,从而使其在短期内意识范围明显变小、理智程度明显降低,、行为程度激烈,不记后果。

二、袭击战斗中实施心理战的时机

心理战的核心是建立在心理活动规律之上的心理影响。即通过多种不同的手段、方法给对方施以心理影响的办法促使其心理活动按照我方预定或预见的方向发展,进入圈套,取而胜之。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其心理支配下进行的,而心理活动都是由人的特定需要所引起的,是在特定的动机支配下而进行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及结果要受制于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在不同情景之下人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因此从理论上讲,可以通过不同条件的刺激因素去影响、控制甚至操纵一个人的行为。

攻击战斗中的袭击战斗是在警方知晓敌情,而对方尚不了解警方意图、策略、攻击时间、地点、样式的特点情况下发起的突然性抓捕活动。实施这种战斗方式在时机选择上最关键的是要把握住以下两点:

(一)空间上的敌明我暗。即在警方已经掌握住敌方的基本活动情况、特点、规律而敌方对警方的行动情况尚未察觉的条件下宜采用此方式。

为了准确地把握这种时机,警方在案发后:一是要尽快地查明犯罪的基本情况如犯罪原因、动机、时间、地点、过程、方法、手段、结果、情节等因素。二是要尽快地掌握与犯罪人有关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等。三是要通过对犯罪现场的心理分析和犯罪人的需要、能力、个性、性格、气质和交往、爱好、兴趣等个体与社会心理特点的分析判定其心理过程与心理状况,以其为警方进行准确的判断提供依据。一般来说,作案后行为人都有一个由紧张到缓释、由敏感到麻痹、由兴奋到平和的心理过程。同时,战斗双方都有一个互相揣摩对方、了解对方到底掌握自己多少情况的过程。如若行为人在一定时间段后仍然感知不到警方反应,则很可能产生缓释、麻痹、平和的心态。这样在空间活动中行为人可能会将自己置于明处,此时应该是警方采取战斗的有利时刻。否则应选择其他战斗样式。

(二)时间上的突然性。

在对方“不意”或“不备”的心理状态下突然性地发动攻击战斗是袭击作战取胜的关键所在。所谓“突然”,强调的核心是要“快”,即要做到快攻、快抓、快捕、快撤。只有做到突然,才能给对方造成激情心理并使其产生应激状态,从而使其心理失去常态、意识狭窄甚至无意、思维失序甚至空白,最终丧失心理抵抗能力,取得战斗奇效。在具体袭击战斗的时机选择上,警方应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对方心态,避开警觉性强、警惕心理突出的时刻。如若自然常态下难以寻找出适当的攻击时机,也可以借助时空条件“创设”攻击时间。同时在实施战斗行为之前要制定预案,一旦战斗打响,情况发生变化,难以保证突袭目的时应变换战斗样式,以免造成难以收拾局面的出现。

三、袭击战斗中实施心理战的方法

心理战是针对人的理智和感情的作战。这种战斗一般来说都是以信息为武器、通过宣传或其它手段对战斗目标的心理实施攻击,从而使其心理产生错觉或混乱,进而导致意志的崩溃。使意志、意识、思维、观念发生变化并最终改变自身的行为和态度。

心理战的方法众多,常见的有三类即宣传战、威慑战、谋略战。宣传战是以非强制性的手段、方法为心理攻击工具,以大众媒体或各种口头传媒为中介影响对方的方式。威慑战是以强有力的作战行为或其它武力、暴力性质的活动为手段对作战目标施以攻击,从而使其内心或精神上遭受强烈震撼,使士气瓦解、战斗力丧失的一种方法。谋略战是指以隐蔽自己的行动意图为前提,用谋诈等手段造成对方不意或不备,从而使其理智上出现错误,行动上出现失误的方法。

(一)实施心理战的前提和基础

袭击战斗中的心理战主要以谋略心理战为主来进行。但无论采取何种战法都必须以相关信息的收集、判断、运用为前提和基础。

情报信息是确立战斗方案、做出战斗抉择的重要根据,也是心理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充分收集与犯罪人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及与犯罪案件有关的情报信息,尽量扩充信息资源,保证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反馈,加强对信息的管理和研究是对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走向进行刻画和判断的前提,是实施心理战的首要环节。

对情报信息的收集一是要注意把握中心源信息,即凡是与犯罪人及犯罪案件有关的信息都应作为重要信息予以收集。二是要注意广度,即要将收集信息的范围向犯罪活动之前、之后、之外延伸,也就是说对犯罪人在案发前的行为活动和一般行为习惯特征、犯罪人的个人喜好、兴趣、性格、社会交往范围等等都要予以必要的注意。

对情报信息的分析一是要逐个落实、验证,防止虚假信息成为决策依据进而导致战斗失误、甚至失败。二是要透过信息表象寻找其所代表或反映着的心理特征或心理痕迹。分析中宜多进行集体“会诊”式的广泛讨论,有条件的应聘请专业人士进行帮助,提供咨询。三是要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以期能尽量从中找出效用值较高的反映战斗对象本体性、根本性心理特点的高质量的素材。

(二)实施心理战的具体方法

在袭击战斗中,实施心理战的方法具有丰富多样性。应该根据不同的战斗形式、战斗样式区别采用。常用的心理战方法有:

1、心理弱点利用法。包括犯罪人在内的任何人其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个性特征(包括以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倾向性和以能力、气质、性格为主要内容的个性特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这种心理弱点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会有一定的表现。分析、发现并抓住这些弱点并恰当地利用这些弱点是心理战取得奇效的捷径。

2、把握个体需要法。需要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内心起因和动力之源。人的需要既有个体性的:如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也有社会性的:如爱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实现自我目标需要等。需要对人来讲无时不有,无所不在。一个需要满足后其他需要有会很快出现。需要自身无所谓正当与非正当,只是满足的方式方法有合法与非法、合理与不合理、合道德与反道德之区别。犯罪由需要而产生,同时又因需要的满足而结束或暂时结束。犯罪需要满足后新的心理需要又会必然产生,这种循环往复的心理现象给袭击战斗的心理战提供了科学依据。犯罪人在实施犯罪中往往伴随着紧张、兴奋、愤怒、激动等心理现象,随着犯罪活动的结束和特定需要得到满足,往往又会出现缓释、平静、松弛等心理现象。但实施犯罪的结果必然会引发其另外的需要:如为了安全、逃避打击、不引起注意而故做镇静;观察了解警方、知情人、当事人的反应;投奔、投靠自认为安全可靠的亲朋好友;外出活动或寻找工作;竭力保持犯罪前的行为特征等等。警方要通过对行为人需要特点的分析,掌握行为人满足需要的常用的或可能的方式渠道,在其满足个人需要的过程、环境中采取战斗行动。

3、保持战斗组织活动表面与战斗环境相似。袭击战斗获胜的关键在乘行为人不备或不意,也就是说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所谓“不意”,主要是指行为人在心理上没有注意。所谓“不备”,主要是指行为人在行为上没有防备。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与行为具有一定的内在一致性,即心理是行为的基础,行为是心理的外化表现。同时心理与环境又具有互动性,即心理状态是由特定环境决定的。因此,在袭击战斗的组织及实施活动中无论采取何种战斗形式与方法,也无论在何种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警方都要想方设法保持与战斗环境的一致性、相似性。要坚持外松内紧的原则,使战斗对象在心理认识上产生错觉,感受不到警方在其活动范围内的存在和威胁。为此警方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必须将自己的身份与活动融入特定环境之中,化装接敌,以免引起战斗对象的警觉。二是在必要的情形下可以创造场景、放线钓鱼、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4、发起战斗攻击行为要迅猛,要使战斗对象处于应激情绪状态。

心理战术篇5

中学生或多或少有一个“偶像”心结,对于自己认为出色的歌手、体育明星等有一种崇拜、模仿、追随的心理。教师可以提议将学生崇拜的对象的事迹与自己共同分享,在心理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们的“偶像”不仅存在于屏幕媒体中,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知特点,他们对比自己强、出色,让自己佩服的人都有一种有意无意的向往、学习的心理。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什么特色。因而,作为语文老师,也应该学会成为学生的“偶像”,在学识、气质、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在一种虔诚的敬佩并乐于学习、模仿的心理状态下,达到更理想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富有个性、情感化的学习,而不仅仅是一种“为达成目标”式的学习。

二、顺应学生的“自主性”心理,变“叛逆”为“动力”

令老师和家长们最头疼的就是学生的叛逆。事实上,如果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他们的这种年龄段显现出来的青春期现象也是一种好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不盲从,有自信且自尊,不安于现状,初生牛犊不怕虎,热衷于展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这些其实都是学生自主性心理的一种体现。因而,语文老师应将“叛逆”一词从语文课堂删除,信任学生,将课堂大胆交给学生,他们会想方设法表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比如,作文批改时,敢于让他们给自己评分,给自己找优点、缺点,敢于让作文不太好的学生评改优秀生的作文;自由讨论中,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有板有眼、有理有据地对传统教材说“不”。如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就不是被压制的,被牵着的,而是遵循其心理特点,在有限的课堂中最大地体现自己存在于课堂中的价值,使每个个体获得真正的学习的乐趣。

三、把握学生的“社会性”心理,将课堂拓得更宽

“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应是走在时代前沿的。”我们要怀着这样一种理念去看待我们的学生,而不应该只把他们看做不谙世事的“小屁孩”。中学生的思想虽不是很成熟,但他们受到来自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对现实生活的很多现象感兴趣。他们的思维触角往往非常敏锐,远远超出了学校范围甚至现实范围,由关注自身,扩大到关注他人,关注社会。语文老师应把握这一心理,将语文课堂尽量大范围地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学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设置了两个“学习任务”:一是调查我们生活中如歧视黑人等社会歧视现象,思考我们该如何对待和解决这些问题;二是联系已学的文章以及所知的演讲、口才知识,综合一下演讲的要点,并自选演讲话题在班上试讲,最后全班作演讲技巧总结。这两项“学习任务”学生很感兴趣,他们很投入地进行调查、分析、尝试、总结,并且通过这一过程,很多学生对社会现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培养了社会参与意识与主人翁意识。

心理战术篇6

一、心理战成为现代战争中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战略手段

孙子的思想精髓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理战在孙子军事思想中享有崇高地位。当前,心理战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

心理战是交战双方为赢得战争胜利而进行的心理搏斗,目的在于依托强大的军事优势,通过多种手段鼓舞己方、瓦解敌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随着高技术武器的广泛应用,心理战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它不仅贯穿于战争始终,同时经常可以用很小的代价换来战争的胜利,因此被认为是现代战争中的一种经济而人道的作战方式。不仅如此,其适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军事斗争领域,而是广泛地渗透到了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诸多领域,直接服务于国家大战略。近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战争追求的已不再是军事征服,也不再是大量消灭敌有生武装力量,甚至不再追求将对手逼入绝境而迫使对方投降。现代战争目标主要是孤立、限制、削弱和瘫痪对手,震憾其心理,动摇其战略领导层、军队和民众的战争信念和抵抗意志。在冷战结束以来所发生的多场局部战争中,作战双方都高强度、大范围地实施心理战,谋求在心智上影响、控制对方,从而达到战争的目的。

此外,现代心理战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进程与成败,是以较小代价换取较大胜利或不战而胜的重要法宝。实施心理战能使对手产生紧张、犹豫、大意、厌战等不良心理反应,迫使对手或铤而走险,或指挥失误,或消极怠战,加速对手的失败。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国防部在总结报告中指出:“心理战在这次战争中的运用是极为成功的,心理战对促进伊军失败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现代战争中的心理战呈现出信息时代的特点

1.心理战层次得到极大的提升

现代心理战的形态更多地表现为战略心理战的运用。心理战通常由统帅部乃至国家领导人作出决策,并直接指挥控制。在以往的战争中,心理战大多是作为武力作战的辅助手段。战争形态信息化的发展,迅速把心理战推向了战略高度。现代心理战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战场范围,而是将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宗教等融为一体,成为覆盖全球范围的“大心理战”,包括动用军事全部力量,向对手国家的民众、军队甚至其友好国家及国际社会施加强大的心理压力,不但要影响对手的思想、心理,还直接服务于政治和外交斗争,达成战争的速胜。

2.心理战日趋信息化

随着战争形态的信息化,心理战也日益信息化。信息传播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为心理战创造了新的手段。现代战争中心理战的高科技含量显著增大,除了空投心理战物品、广播宣传、阵地喊话等传统技术手段外,多种高技术手段,如仿形技术、隐形技术、迷彩技术、现代信声技术、激光技术、电子技术等都在心理战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此外,进行信息垄断,以精确打击和持续的空袭行动所构成的“硬打击”成为实施心理战的“助推器”。在科索沃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及其盟军都广泛使用卫星定位测向和电视转播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展开心理战,一方面严格控制信息源,力图实现“新闻封锁”;另一方面实施信息轰炸,大量向对方发送有利于己、不利于对手的信息,阻塞对方的信息通道,使对方完全处于己方信息的笼罩之中。

3.心理战攻击性增大

随着实施心理战的技术支撑日趋增多和成熟,现代战争打击的重心更多地倾向对方的心理,心理战正成为现代战争中交战双方斗智斗勇的主要模式,其方法手段也向更高层次发展,攻击的力度增强。如通信技术手段使心理战的快速性和可信性逐步提高;心理战和武力战一体化趋势加强,高精度现代化兵器大量投入战场,使心理战的威慑性不断增强;先进电子技术的使用,使心理战的突然性和欺骗性更易达成;心理战人员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信息化士兵成为战场心理战的基本攻击对象。

4.心理战内涵外延扩展

现代心理战的内涵,已不再限于军事斗争领域,而延伸到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宗教等诸多领域,形成全方位、大纵深、多层次的作战效应,既攻城夺城,也攻心夺心。战前就频繁展开外交,联合盟国力量,争取中立国支持;运用经济手段,对敌国进行制裁封锁;发动舆论攻势,美化自身,诋毁对手;展开军事行动,调兵遣将,造成大兵压境之势;通过新闻媒介等各种信息传播途径,渲染其自身武器装备的威力,形成强大的心理威慑。

三、灵活运用心理战的特点,谋求战争效益的最大化。

随着现代战争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与发展,心理战在未来的竞争对抗中将更加丰富多彩,它可以是:①政治分化。现代战争中,充分利用对方不同的政治力量、派别以及民众间的矛盾,是削弱对手力量的重要方式。②经济诱压。经济的好坏将极大地影响一国民众的心理态势,甚至影响一国的政局走向,因此动摇其经济基础也成为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③外交封锁。在现代战争开始之前,运用各种手段,为己方争取同伴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孤立对手,从而达到外交封锁的目的。④武力威慑。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向敌方表明我动用武力的决心,使之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影响战争的决策。

心理战术篇7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84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9-1269-04

BuildingaFootballCompetitionabilityConstructionwithaCoreofConsciousoftactics

HUanGZhu-hang1,YanGXue-qin1,XUXiang2

(1.BeijingSport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2.ShandongentrepotCollegeforworkersandstaffUniversity,Jinin272037,ShandongChina)

abstract:Footballisbasedonthecompetitiveabilityofthewinningprojectsoffootballcompetitioncalledfortheadoptionoflawsandformationofspecializedtrainingcapacityofentriesisfootballtacticalawarenessatthecoreofmanyelementsofcoordination,andasupportsystem.Cross-cuttingbetweenthesystemelements,amutualpenetration,variouselementsoftacticalawarenessthroughundertheguidanceoftacticalplayaspecificrole,butalsothedevelopmentoftacticalawarenessandsupportplayanenhancedrole.

Keywords:

竞技能力结构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近20年来,我国学者围绕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这一主线,对竞技能力结构、制胜因素等开展了大量的专题研究,取得了大批优秀成果。一般训练理论对竞技能力的研究主要是竞技能力的本质、基本要素及其要素的组合方式。对竞技能力的界定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竞技能力是由体能、技能、战能、心能和智能等五要素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在竞技活动过程之中的运动员参赛能力[1]。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备的本领,是运动员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智力、和心理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概括为心、技、体、智四种能力[2]。反映竞技能力结构相互关系及作用方式的代表性理论有:“木桶理论”;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及其补偿理论;竞技能力“时空变化理论”;“双子模型”理论等。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是客观存在的,它具有整体性与层次性等多种特征。“整体性特征表现于运动员竞技能力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显示着运动员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之间联系的有机性。层次性特征则表现于运动员竞技能力各构成因素对竞技能力结构功能作用等级的不同,表达着竞技能力各构成要素在竞技能力结构中作用的大小。”[3]以上这些研究在一般训练学层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竞技能力结构理论。概括了所有运动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一般组成部分和基本结构。这种一般结构和基本规律的研究成果不能直接解决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但这些研究成果为足球竞技能力的认识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法论依据。

我国足球专项训练理论也对足球竞技能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大部分研究主要参照一般训练学构建的竞技能力模式,对专项体能、技术、战术、心理、智能等要素进行分析,在这五个要素的层面结合专项特点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研究的层面与视角和一般训练学基本一致,主要是平面化,解释性的研究。认为:“足球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加竞技活动,表现最佳水平的一种素质;是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心理能力和球队的凝聚力的综合反映”[4]。

有研究者根据足球项目的集体性特征,将足球竞技能力分为个体竞技能力和球队竞技能力。[5]刘丹等论述了足球等同场对抗集体项目,认为球队的竞技能力是作为一个整体功能表现出来的,它的高低取决于单个运动员个体的竞技能力,更重要的是各个队员之间协调配合及他们各种能力的合理搭配所构成。[6](刘丹2006.1)

有学者开始根据足球运动的特殊性对足球竞技能力结构进行不同维度、不同层次的研究。认为:“竞技能力系统是由足球行动、足球意识和足球意向三个子系统构成,而足球行动子系统又是由体能、技术和战术所构成;足球意识子系统是由智力因素、足球理念、文化素质和比赛知识所构成;足球意向子系统又是由非智力因素所构成,包括足球动机、足球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五项主要因素。”[7]国外对于足球竞技能力的研究很少见对竞技能力结构本身的分析研究。比较多的是对竞技能力的某一要素的测试、训练、应用研究。竞技能力的分析基本是与足球运动的行为特征和基本要求相联系(图1)。

纵观国内关于竞技能力、足球竞技能力的研究,可以看出:对竞技能力的研究在我国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从共性到个性不断深化的过程。研究内容逐步涉及到了足球竞技能力的特殊性,即战术意识在足球竞技能力中的特殊作用。无论是一般训练学研究的结果还是足球专项理论研究结果都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足球竞技能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国外对竞技能力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为我们研究竞技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我们将理论研究与训练实际相结合提供了范式。

然而,从中外足球竞技能力的研究文献分析中我们也发现:针对足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制胜规律对足球竞技能力的整体结构和核心要素进行细致分析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我们运用文献法对一般竞技能力、足球竞技能力、足球制胜规律和战术意识的特殊作用等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采用比赛观察法、访谈法对足球竞技能力、足球制胜规律、战术意识等在实际比赛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比较,特别是通过分析战术意识在足球竞技能力中的特殊地位,提出了该课题研究的基本立论:即足球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战术意识。

足球专项运动理论对竞技能力的研究不仅要从理论上解释足球专项竞技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为改进和提高足球竞技能力提供依据。研究足球竞技能力的结构和形成规律,就是要为构建合理的足球竞技能力提出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模式。对足球竞技能力认识可以遵循和借鉴一般训练学的原理与方法,但是,其视角一定是足球场上特殊的制胜规律和制胜要素。足球竞技能力理论模式从要素、结构、功能一定是与足球制胜规律和要求高度吻合的。因此,构建足球竞技能力结构的逻辑起点是研究足球制胜要素和规律,过程是探究足球运动制胜的客观规律与运动员主观制胜能力的关系,构建符合足球制胜要求的竞技能力,终极目标是解决足球场上获胜能力问题。

1足球竞技能力的整体特征

根据一般训练学有关竞技能力结构理论,按照足球运动的制胜规律的要求,我们认为:足球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按照足球运动项目的制胜规律和足球比赛要求通过专门训练形成的参赛能力。足球竞技能力除了要符合竞技运动的一般要求外,更主要的是要有与足球专项的特殊要求高度吻合的结构和功能。足球竞技能力应该按照足球制胜规律的要求构建。因此,足球竞技能力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是一个以足球战术意识为核心的多要素协同支撑的整体结构(图2)。

在足球竞技能力结构中,各种要素所处的地位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战术意识处于核心位置。体能、技术和战术方法作为协同要素,在战术意识的控制下共同完成比赛中的战术行动。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发挥着支持作用。

在足球竞技能力结构中,体能、技术、战术、心理、智能这些一般竞技能力的要素并非简单并列,而是在比赛中有机组合,相互支持和影响,在战术意识的统领下,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图3)。

战术意识由战术知识和战术经验集合而成,通过足球技术、场上跑动以及足球战术方法所组成的足球战术行为在比赛中表现出来。而战术经验又通过战术行为的反复实施和运用过程得到不断积累,战术知识也在战术行为的不断运用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战术行为的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得到心理素质和交流能力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流能力会对战术意识的表现和战术行为的运用起到支持作用。

因此,足球比赛场上的个人战术行为是由战术意识控制下的技术、战术方法和体能所表现。战术意识的发展与战术行为的运用效果构成一个循环系统,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心理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是足球竞技能力中一种特殊要素。足球运动员个体的竞技能力要依托心理素质的支持和足球场上特殊的沟通交流形式构成团队竞争能力。所以,心理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是足球竞技能力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它们共同构成足球竞技能力的支持体系。

2战术意识是足球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

足球竞技能力结构核心要素是战术意识。战术意识是一个集合能力,从结构上看,是对足球项目的认知所形成的足球战术经验与足球战术知识组成的一个心智过程,它在比赛中的具体体现是感知理解场景,与同伴进行交流沟通,进行思维决策。足球战术意识之所以成为核心要素是因为它是足球场上所有行为的总控制。

足球比赛从制胜本质上看,是两个集体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的攻守对抗。这一本质使得足球比赛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比赛人数多、场地大,运动员要兼顾球、同伴和对手的行动。在大多数比赛时间内,运动员要处理同伴和对手之间的关系、运动员和场地位置之间的关系,运动员个人的竞技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必须是本方队员之间要有高度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因此,足球是一种关系复杂的比赛。

其次,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目标始终处于变化状态。在足球比赛中个人和球队的总目标是进球与阻止对手进球,但90min内的控球权的不断转换,使得每一个战术行为的目的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中。战胜对手的基础是有效的战术行为,也就是要求运动员要能够准确地观察同伴和对手的移动情况,正确地判断同伴和对手的下一步行为,保证技战术运用的准确性。

另外,足球规则队队员的活动限制不大,允许一定程度的合理冲撞,使得足球运动员活动范围大,行为方式有较大的自由选择权,球员在球场上具有非常大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足球是一种赋予运动员高度决策权利的比赛。

足球运动的这些由制胜本质衍生出来的特点决定了足球比赛是足球运动员在特定情景下、特定的需要驱动下,在运动员战术意识的控制下选择特定战术行为与同伴合作达成目标的过程。不是比单纯的力量、速度、耐力,也不是比单纯的技术质量。而是比一种对足球场上发生的各种情景、各种关系、各种时刻、各种行为做出正确的观察、判断、思维、决策,并能运用合理有效的行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足球战术意识控制下的足球特定行为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足球竞技能力。

在足球比赛中每一种因素作用的大小并非均等地对比赛结果发挥作用,在各种因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个或一些因素发挥主要作用。就是说,我们在对足球制胜要素的认识和制胜规律的把握中要能够抓主要矛盾,分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足球竞技能力的训练也应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抓主要因素和主要环节。

在对足球竞技能力的认识中,根据足球比赛的特点,按照不同因素对足球比赛获胜的影响力度,我们认为足球战术意识是控制足球运动员场上行为的中枢,是衔接场上不同时刻的阶段性目标纽带,是连接团队成员的灵魂。运动员在足球场上的所有个体和团体行为都是运动员战术意识指导下的战术行为,战术意识自然成为足球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

3足球竞技能力结构协同要素

足球技战术行为表现是足球战术意识实现的载体,没有它们战术意识无法表达。在运动员战术意识统领下的技战术行为表现,是战术意识的外部形态。在足球场上,脱离了战术意识的技术、战术和体能是无效的行为。“真正有效的技术训练,必须结合场上的判断和战术意识,这是决定队员水平高低的关键,只解决怎样提高技术,而不结合时间地点和对手,有针对性地提高技术,最终是浪费时间和精力。"[9]

在比赛中技战术行为是战术意识实现的工具,荷兰足球讲师说过:“技术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完成简单任务,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可以解决复杂问题”。[10]技战术要靠战术意识来掌控和运用,技战术水平的高低依赖于战术意识的程度。而体能则是战术意识实现的基本保障。

综上所述,足球战术意识水平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标志。战术意识需要相应的技术、战术和体能等能力协同实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技术和体能的不足。但战术意识不足却无法通过其他能力来弥补。

4足球竞技能力结构支持体系

足球竞技能力结构中的支持体系主要由心理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构成。心理素质主要是由运动员的情绪、需要、动机、意志等部分组成的,它能够在比赛中调节和控制运动员的心理活动与行动表现,为运动员比赛提供心理能量。

足球比赛是一种团队的竞赛,个体的竞技能力必须要集合成团队竞技能力。在足球比赛的对抗环境中,11个人在各个时刻的目标转换中要有统一的思想。没有共同的思想和目标11个人不是团队而是一盘散沙,就不可能形成竞技能力叠加的集合战斗力。这种集合就要靠队员之间沟通交流。足球运动员在足球场上特殊的沟通能力是个体运动员竞技能力得以在团队中发挥的重要支持因素,是团队之间建立联系的重要纽带。

5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思路

足球竞技能力的发展问题不仅是理论认识的问题,更是训练实践问题。从理论上分析足球竞技能力的结构是为了在训练实践中能够理清思路,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发展足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只有针对足球竞技能力的结构和制胜规律进行训练,才能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才能增强运动员比赛中的对抗实力,从而最终解决足球场上的获胜能力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发展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本思路。

5.1重视对战术意识的理论认识和实战训练在足球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经常有教练员要求运动员“用脑子踢球”,充分说明广大教练员从感性上意识到战术意识的重要性。但是,在我国无论理论和实践中都未能确立战术意识在足球竞技能力中的核心地位。要使运动员能“用脑子踢球”,关键在于教练员能训练运动员有“用脑子踢球”的能力。战术意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专门化心智能力,战术意识训练必须是一个在理性认识指导下的过程。因此要加强研究,进一步分析战术意识的结构和形成机制,使战术意识的训练建立在科学高效的平台上。

在训练实践中,要使各级教练员明确认识足球比赛是战术意识控制下的技战术行为竞赛,要把发展战术意识放在足球训练的首位,把战术意识的训练融入到每项训练内容、每个训练环节中。

5.2重视战术行为的整体发展当今的足球理论中,运用一般训练的原理,我们通常将足球竞技能力在理论上分为体能、技术、战术、心理、智能五个子系统。这种认识导致我们在训练实践中,将足球竞技能力的发展过程机械地分为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等,破坏了足球竞技能力的整体结构,将比赛中一个完整的战术行为分割成孤立的体能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造成基本功问题尽管在我国青少年训练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仍然解决的不好”。[11]

在足球竞技能力的训练发展中,除了初学者需要在相对独立的条件下进行必要的控球技术能力训练外,脱离比赛情况下的技战术训练是难以造就优秀运动员的。因此,发展足球技战术、体能等能力的训练,应根据比赛的需求作为一个整体的战术行为来发展。

5.3加强心理训练的针对性近年来我国足球运动员在一些国际大赛中未能发挥正常水平,足球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开始受到管理人员和教练的重视。一些运动队和俱乐部也认识到运动员心理能力的重要性,开始求助于心理专家为运动队解决心理问题。心理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依靠赛前调节和矫正提高改善,但更重要的是需要进行长期的针对性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水平。心理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构成。认知系统是战术意识形成的重要基础,动力系统影响和调节运动员和运动队的行为。因此,要加强足球运动员心理能力的形成发展机制研究,对不同类别的心理能力,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措施和手段,推动战术意识的发展,提高整体的心理素质,使足球竞技能力具有强有力的支持体系。

5.4建立足球场上的“沟通交流语言”足球场上的交流涉及到与比赛相关的所有问题,而且交流依靠的是一种特殊的“足球”语言,这种“语言”需要训练和学习掌握。足球场上的沟通和交流要求队员要有统一的思想和共同的目标,要有对比赛场景的共识。因此,足球训练要提高足球运动员对基本战术阵形的认识和理解,使队员把握足球比赛的一般规律,加强运动员对比赛阅读能力的培养。队员之间共同思想和认识的培养可以通过比赛中一些特殊时刻目标转换的分析来学习,对重要位置的作用、意义的反复体验来实现。

6小结

在对足球竞技能力结构的认识上,是在一个相对宏观的层面进行的,仅对足球竞技能力的要素及其组合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只能解决对足球竞技能力的认识问题,为足球竞技能力的训练提供基本思路。对足球竞技能力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入:一是需要对足球战术意识这一核心要素的组成、结构、形成机制、训练策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二是需要对足球战术意识与战术行为的关系和训练方法手段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只有从宏观到微观,从认识到训练方法手段的整体研究,才能真正解决足球竞技能力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使我国足球运动的科学训练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

[2]徐本立.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61.

[3]田麦久.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双子模型”的建立[J].体育科学,2007,7:5.

[4]刘民胜.足球运动竞技能力系统组合因素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1:29.

[5]刘民胜.足球运动竞技能力系统组合因素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1997,1:30.

[6]刘丹.球类运动训练理念的批判[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9.

[7]王锋.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研究,2007,12:94.

[8]王锋.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研究,2007,12:96.

[9]谷明昌.现代足球理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4.

[10]亚洲足球联合会.亚洲足球教练员C级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3.

[11]麻雪田.现代足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2]黄竹杭.足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构建过程及训练策略设计[m].北京,2004.

[13]吴鸿春.同场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理论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

心理战术篇8

【关键词】散打运动员;实战;恐惧心理;致因

0前言

散打运动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项斗智斗勇的激烈性对抗项目。在散打实战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运动员强大的体能和精湛的技术以及正确合理的战术运用,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状态却不容易被察觉或被人们所忽视,而它往往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所在。

恐惧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原始情绪之一,它指有机体在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发生时常有缩回或逃避的动作,并伴随着异常激动的表现。多年来,在散打实战中发现部分运动员平时训练刻苦,技战术掌握得也很好,但在实战或比赛时往往表现出呼吸急促、声音颤抖、脸色苍白、毫无章法的胡抡乱打、乱喊乱叫等现象,这就是实战中恐惧心理的具体表现。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广州体育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和二沙岛的散打运动员50人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关于散打的资料、图片、书籍并在期刊网上查阅了有关文献20篇余,为文章的撰写提供了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向广州体育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和二沙岛的散打运动员50人发放了关于“散打实战中最易使运动员产生恐惧心理原因是什么”的调查问卷,收回50份回收率100%,除无效问卷2份,有效回收率为96%。调查内容:自信心、怕受伤、怕输、对场地设施担忧、教练员的态度等,见表1。

1.2.3专家访谈法

在问卷的设计,发放和撰写的过程中先后电话访谈和面谈有关心理专家、散打教练10人。

1.2.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反馈的数据利用eXCeLL进行了统计分析。

1.2.5逻辑分析法

对所收集文献资料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观点。

2结果与分析

2.1恐惧心理的内涵

所谓恐惧心理,指人的一种心理反应,由于过强的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起超限抑制,低机体的工作能力,接影响机体的工作效果与工作积极性。散打实战对运动员来说不仅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且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会发生一系列动作的生理性异常变化,肌肉僵硬,作不协调,场心率过速,吸困难,虚汗,至血压升高等,些不仅无助于维持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而会使人失去控制能力,时还会引起其它各种心理因素的异常反应,思维能力降低、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等等,样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2生恐惧心理的原因(表1)

2.2.1自心不足

有42%生信心不足,以为动作技术虽掌握一些,怕速度不如对手快,力量比对方小,经验不足,实战中出拳、战术运用不好,身体怕承受不起对方的重拳和腿力,害怕被挨打,因而,容易产生恐怕心理。

2.2.2怕输

散打实战练习输赢较容易识别,运动员个性强,又是在公共场合,输不起,害怕自己在教练和对友面前难堪或令人失望。被调查的运动员有30%有这种心态。

2.2.3怕受伤

散打实战比赛紧张、激烈,经常有被击倒或打伤,如果有过受伤史,最怕是再次发生被击中而受伤。在调查中有18%的运动员或重或轻有过受伤史,在实战中往往有见到运动员离对手很远,一打就跑或设法逃避实战练习。

2.2.4对器械保护设施的忧虑

有6%运动员担忧器械保护设施不标准或不齐全而意外受伤,如拳套太薄或太硬、头盔不适、场地不平整等。

2.2.5教师的教学态度

在散打实战练习中,教练员应多以鼓励或表扬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对运动员分严厉或惩罚会引起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有4%的运动员担忧教练员对运动员要求过分严厉而无法达到要求,产生对散打实战恐惧感。

2.3恐惧心理对散打运动员实战技术动作的影响

实战对抗训练不只是对抗者的体能、专项技能、战术意识的体现,同时也是对抗者心理品质的体现。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对抗过程中,不只是各方技艺的交锋,同时也是心理的交锋,是在心理上战胜对方和战胜自我的过程。对抗双方在技战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比的就是心理素质,谁的心理素质占有优势就能够正常或超水平发挥出自己的技术、战术水平。不断的根据场上情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对策克敌制胜。相反,由于心理品质薄弱,表现在技术动作、战术意识方面将会出现动作单一无变化、判断失误、动作僵化不协调、体力消耗过快、心情急躁、动作没有章法直至被动挨打。

3散打运动员实战恐惧心理的方法

消除恐惧心理的关键要看外界刺激对训练者的影响程度及控制这种影响的能力。要把恐惧心理抑制在最低限度,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以最佳的状态投人到实战中去。

3.1全面提高散打运动员的专项素质

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适应是以统一的整体来实现的。训练开始就应该对专项技术有决定性作用的专项素质加强训练,散打运动的专项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等。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能使学生身体健壮、动作灵活快速有力、反应敏捷、节省体能、持续高频、高强度对抗训练时间延长,所有这些是我们搞好散打实战的前提和基础。

3.2强化基本技术及抗击打能力的训练

基本技术是散打运动技术中最基本的技术动作和攻防方法,包括基本姿势与步法、基本拳法、基本脚法、基本摔法、基本拿法以及相应的防守方法和各类攻防组合技术。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定步―行进间、由单势―组合、由进攻―防守―反击、由空击―击打手靶、脚靶击打沙袋,经过强化训练力争使学生的基本技术达到自动化程度。抗击打能力的增强对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十分重要。训练方法包括个人拍打、对手击打及借助于辅助器材练习。通过训练可使骨骼坚硬、肌肉增厚,神经系统对被打击部位的疼痛敏感度降低。对于抵御对手进攻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以此促使学生注意力由担心后果向集中精力在自己的技战术根据临场的变化而采取的对策上来。有了过硬的本领,不怕挨打的体魄是实战对抗的根本保障。

3.3科学合理的安排好模拟实战训练

模拟实战训练是基本技术向实战对抗训练平稳过度的最佳接触点。安排的合理对于运动员消除紧张,增强自信心、树立必胜的信念都是很有帮助的,因此要求教练员对全体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的很清楚。安排模拟实战的双方要在身体条件、专项素质、基本技术、心理意质等方面基本相当的运动员间进行。要求运动员穿带护具、赤足,在进攻或防守反击中只允许发挥自己功力的3~4成即可,要求运动员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运用所学到的基本技术进行进攻、防守或反击,并强调通过模拟实战训练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应变能力和准确把握双方的实战距离。教练员要监空模拟实战的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经过此阶段的训练能使运动员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彼此间的技战术上,而不被其它无关因素所影响。

3.4正常的生理反应及自我调节方法

初次实战对抗之前,运动员在生理方面往往产生脉博加速、心慌、尿频、气短、全身无力、浑身哆嗦等反应。要给运动员讲清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要恐慌可以通过:1)深呼吸来降低脉博的跳动频率,达到稳定心情的目的。2)运用自我暗示来自我约束。用自己的思想或语言控制自己的情绪。如:冷静、注意观察对手,我强对方就弱,尽量贴近对手发挥我勾拳优势等,用这样的暗示来控制自己。3)运用兴奋转移调节情绪。如:一想自己平时练习时擅长哪些技术,在对方进攻我时采用那些技术防守或反击等,通过心理上的活动调节生理上的不良反应。

3.5在教练员的严控下实战

能否成功的组织好实战对抗,对于运动员放下思想包袱,消除恐惧心理非常关键。对抗实战总的原则是不能让运动员受伤。要求教练员从细微处着手,先检查运动员穿带的护具是否安全,对抗要在实力相当的二人间进行,明确要求禁击对方的要害部位等。教练员要严控实战的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叫停给予纠正。同时要抓住机会及时鼓励心理素质较薄弱的运动员如:功的使用一种技法的时刻,要叫停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树立自信心。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对抗接触,可以打消运动员对实战的偏见和顾虑,为以后更严格的训练做准备。经过训练、实战、再训练、再实战这样循环反复的过程,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和心理素质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在此基础上要激发运动员敢于碰硬、善于挑战的心理,培养运动员敢打敢拼、不怕苦、不怕累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勇往直前大无畏的精神。

3.6重视实战后的小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实战后要及时的针对实战暴露出来的问题或出色表现及时总结。这样不仅可以使运动员心中有数,做到有针对性的训练,还能使运动员明白一个道理“落后就挨打”在对抗中不会因为自己的软弱能换取对方的同情,相反,会招致更严厉的打击。如此更能激发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和自觉性;能激发学生在心理上战胜对手的欲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了解恐惧心理的征兆对散打运动员在实战中发挥良好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身体素质是进行散打实战的保证,动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提高技术水平。

(3)加强实战训练,新运动员必须严格按照教练员的指导完成实战训练。

(4)彻安全第一的原则,强安全教育,善保护措施。运动员要遵守拳击比赛规则和运动精神,练员要掌握一些损伤急救知识。

(5)教练员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去帮助那些具有恐惧心理的运动员消除恐惧心理。

4.2建议

恐惧心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心理特征。虽然消除恐惧心理主要靠运动员自身,教练应对这个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作为散打教练员,执教的过程中,仅要重视身体素质、专项技术等方面的训练,时要重视培养拳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该运用多种手段与方法,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针对性地加强心理素质的训练,提高散打运动员在实战训练或比赛中自我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洪.体育教学中高职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5):144-145.

[2]朱林华.体操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形成与消除[J].安徽体育科技,2000(1).

[3]陈和霖.体操教学中克服支撑跳跃时的恐惧心理初探[J].中国学校体育,2003(5).

心理战术篇9

关键词:冰壶运动员;战术意识;培养

0引言

近些年,冰壶运动凭借着其独特的魅力,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获得了诸多国家的关注,并在1998年被正式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虽然我国的冰壶运动开展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是前进的步伐却异常迅速,近些年获得了诸多奖项,正在逐渐晋升为冰壶运动强国的行列。但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我国与真正的冰壶强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冰壶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培养方面。对于一项竞技性集体项目来说,冰壶运动的战术意识培养十分重要。冰壶比赛中的攻守转换,战术的落实,需要冰壶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战术意识,解决场上的诸多矛盾,最终落实到实践当中,取得比赛的胜利。

1冰壶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

想要培养冰壶的战术意识,一定要先了解其形成的影响因素。透过理论化、系统化的了解,让运动员更好的克服不利因素,利用有利因素,达到有效的快速战术意识养成目的。

(1)专业理论知识

对于冰壶运动员来说,其战术意识的养成,一定要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只有全面的了解冰壶的规则、战术和技巧知识,才能够真正的融入到比赛当中,在比赛场上正确的以自我意识选择和判断合理的处理方式,开展有效的进攻或防守。

(2)比赛经验的积累

作为一种技巧类体育运动,冰壶战术意识的养成,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训练比赛活动,积累更多的经验。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冰壶运动的战术意识一样需要通过实践来检测,更多的利用冰壶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够避免产生纸上谈兵的不良效果。

(3)运动员的心理品质

意识的形成,需要一个人有着良好的心理品质。对冰壶运动员来说,想要养成良好的战术意识,更需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在感知能力方面,运动员应该能够全面的感知比赛的情况和状态,对比赛的发展变化有着敏感的心理品质;再比如在思维能力、意志力和记忆力等方面,也会对冰壶战术意识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除了心理品质以外,运动员生理素质的呈现,也会对冰壶战术意识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影响。身体越加灵活、心理越加能够适应比赛,则比赛中的冰壶战术意识发挥越好。

2冰壶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途径

在冰壶的运动战术行动中,运动员完全受战术意识的支配。而且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冰壶运动员的战术意识表现,会对其场上的表现起到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客观来说,锻炼运动员的思维活动,其实就是培养冰壶运动员的战术意识,运动员思维上的预见性、创造性与灵活性表现,代表着其战术意识水平的高低。想要更好的发挥冰壶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关键也在于战术意识的具体表现。所以,培养与提高冰壶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就应该在日积月累的训练和比赛中逐步实现、逐步完善。

(1)各种技战术训练计划体现冰壶战术意识的内容

冰壶运动--是运动员在冰上进行的技巧性、投掷性、智力性的集体对抗体育项目。类似足球或篮球、排球等集体运动项目,也存在着其特有的规则与战术体系。冰壶的战术决定着比赛的策略,更会积极的影响着比赛的结果。细节上来讲,冰壶的战术包括目标的设定、顺序的安排、节奏的把控、手势及整体计划等等。所以,冰壶的战术意识训练,应该纳入到整体的技战术训练计划中,让运动员时刻的保持战术意识的训练状态。将技战术的训练和意识培养结合在一起,不仅要让运动员掌握战术的技巧和组成,而且要让运动员可以根据战术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对应调整。不同的战术安排,方便让运动员根据不同的布局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使运动员做到运筹帷握,临变不乱。

(2)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冰壶战术意识

专业性上来说,冰壶的战术就是比赛中选择的各种投壶方式,这是比赛的核心内容。冰壶的战术也有着攻防两套体系。进攻和防守之间目的不同,但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与依存关系。确定战术的作用与关系,就是要明确战术和战术之间的衔接性、作用关联性,确保运动员能在实践中不断的强化战术意识。不论是自由区的合理布局战术,还是区域性破坏性战术和整体攻防技术及单局取胜战术,都应根据实战的要求和整体布局理念灵活运用。

(3)重视身体素质训练

冰壶运动是由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所构成的完整体系,所以在战术意识的培养阶段,同时还要意识到身体训练的重要性,其关系着战术运用效果和技术水平的提到与表现情况,对战术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3结束语

作为冰壶运动的关键环节,运动员战术意识极为关键。在正确的培训方式下,随着训练力度的加强和实际比赛经验的积累,冰壶运动员战术意识也会不断提升,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吴华慧.从女子冰壶队成绩看我国女子冰壶运动的发展趋势[J].冰雪运动,2011,33(2):34-37.

心理战术篇10

【关键词】短道速滑;战术意识;过人战术;集体作战

随着短道速滑运动的不断发展,竞赛场上胜负的争夺愈演愈烈。运动员在比赛场上不仅要靠体能和技术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来战胜对手,更需要合理的战术运用才能保证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因此,多层次、多角度、系统地研究短道战术,将对保持我国短道项目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短道战术及短道战术意识

短道速滑战术是指个人或集体在比赛中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正确分配体能,采取合理的行动,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制约对手行动,以争取战胜对手的谋略行为。短道速滑战术意识可以理解为: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发挥技术的过程中,支配自己行动的、带有一定战术目的的意识,是运动员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正确地运用的能力,也是一个运动员是否成熟和无经验的表现。

短道速滑的意识是运动员感觉和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是对短道速滑规律认识的综合反映,短道速滑中的任何一项实际技术战术的提高都是先从意识提高开始的,而主意识起源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变化着的客观事物的初级认识过程,是运动员在反复从事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正确的心理和生理反射活动的总和,是运动实践中运动员自觉进行的心理活动,是提高形成短道速滑战术,是为了战胜对手,根据主客观情况所采取的个人行动和集体配合方法的综合体现。合理运用战术和培养战术意识,对体能和技术的发挥有重大影响,特别在与竞争对手实力相当的比赛中,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决定作用。

2.培养短道速滑战术意识的主要方法

2.1在文化素质提高与经验积累过程中培养战术意识

随着短道速滑技术和战术的提高,对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对各种战术意图的理解以及灵活运用就会有一定障碍和困难;相反则对战术意图领会的十分透彻,准确快速的判断,并从中找出规律,举一反三,使之更加具有威胁和破坏性。这表明综合反应和战术思维能力受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的影响。因此,平时必须重视运动员的智能训练,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掌握短道速滑运动规律,这样才能有利于战术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准确判断的能力,掌握场上的主动权。

2.2在训练技术中培养战术意识

众所周知,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战术决定于技术,而战术又能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在训练中应遵循“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运用战术很重要,但不能忽视掌握技术的全过程,所以系统的学习、掌握技术,也是战术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在技术训练中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明确掌握某个技术的目的。在学习和掌握技术过程中,要清楚知道此技术的使用条件,运用时机。无论是初学或训练一定年限的运动员都应掌握和运用规范技术,并且保持所需速度;(2)掌握全面技术。全面技术是完成战术各个环节不可的缺少的部分,也是灵活运用完成战术的基础,更有助于战术意识的提高;(3)技术训练中每练一个动作都应有场地的概念和对手存在的观念。在实战需要的标准场地内训练,使运动员脑子里始终有获胜的概念。同时,了解同伴的技术、素质和习惯运作等,尤其是实力相当的同伴,这样不仅能扩大视野,更主要的是在比赛时能协调配合。

2.3实战才是培养战术意识的重要手段

比赛的突出特点是对抗性强,争夺激烈,精神和心理的紧张程度远远超出了训练状态,特别是思维活动占主导地位。不论是通过固定模式战术配合练习,还是通过技术训练来提高战术意识,最终还是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为此,运动员在比赛中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提高自身的观察、判断能力。运动员在选择行动时,需要预先观察判断。观察时要选择几个目标中最合理的一个,并从中判断对手的下一个动作,从而使运动员自身的行动更主动、更合理地达到先发制人目的。并且要观察其它选手面部的表情和眼神变化、动作变化等。由于赛场的变化是多样的,因而,观察和判断的方法也是多变的。(2)善于掌握攻防双方的相对位置。赛场中一系列技术动作的运用都离不开自己和同伴、对手间的位置关系,相互间的距离、方向。(3)学会隐蔽个人的临场意图。所谓隐蔽个人的临场意图是指对自身的活动路线和方向的隐蔽,这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加强对比赛的控制,提高判断和灵敏的反应能力,也充分体现战术的灵活性;在实践中还要注意假动作的运用、眼神的变化、运用节奏的变化,掌握主动,积极思维。

3.短道速滑运动员个人战术表现形式

3.1领先滑行

战术发动者为达到战术目的在起跑和滑跑的过程中,抢占领先位置,按自己的战术计划或根据场上变化保持领先位置。这种战术在中短距离比赛中常见。

3.2扣圈滑行

在比赛滑行过程中,战术发动者利用对手不备或错误判断采取“先发制人”的方式,扣对手一圈然后,用尾随滑行的办法来巩固领先的地位,这种战术在长距离比赛中常见。

3.3起跑拖后

为达到战术目的,发动战术者在起跑过程中,有意识地晚起动或慢起动,造成起跑自然拖后的形势。

3.4尾随滑行

战术发动者为达到战术的目的,采取尾随对手滑行的办法,以保存实力,寻找战机,战胜对手。这种战术在比赛的前半程表现为阻挡与被阻挡,后半程(特别是最后3圈)表现为超越与反超越。实施这种战术的关键是把握战术发动的时机,在战术发动前要隐蔽好自己,要对赛场上对手的信息判断准确,要能充分预见战术实施后的结果。只有战术意识和战术实施能力较强的运动员才能较佳地运用这种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