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中生在校安全教育常识十篇高中生在校安全教育常识十篇

高中生在校安全教育常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20:02

高中生在校安全教育常识篇1

关键词:学生社团;高校;安全教育

一、学生社团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大学生中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和教育青年学生的重要方式。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其在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是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需要。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意义

在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安全知识与防范技能是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责任和安全意识则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另外,安全观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方面来说,缺乏安全教育使得大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责任等方面的知识,由此也就难以实现全面发展教育。开展安全教育可以促使学生一方面加强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另一方面为其学习和生活提供强有力保障,这既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三、学生社团在高校安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1.学生社团在高校安全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渠道。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组织,已经成为高校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

此外,大学生社团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学生参与学生社团已成为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的重要方式。这对于加强学校和学生安全管理,培养学生安全技能和提高安全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学生社团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场所和组织形式,是其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2.学生社团利于从思想上培养大学生重视安全教育

校园是育人的载体,校园安全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所以培养大学生重视安全教育是学校对学生社团的必然要求。目前,学生社团已成为学生日常学习外重要的活动渠道。学生社团为广大高校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其主要运作形式是开展学生活动。安全教育与学生社团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思想上的熏陶。此外,通过参加学生社团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学校的主人翁意识也随之有所提高。学生社团开展安全教育既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潜移默化地从思想上培养学生重视安全教育的意识。

3.学生社团在高校安全教育中的具体实践

笔者认为,安全教育是教师组织开展一定的教学活动,并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具备一定的安全技能,在遇到突发性或灾害性事件时能够有应变及处置能力,同时有法制观念,在自身安全及财产受到威胁时,能够合理运用相关措施处置问题。但就目前的安全教育来说,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情况。

我国安全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或是专题讲座来实现的,这种以教师活动为主导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但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学生社团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日常安全教育类,将安全教育融入生活中之中,在开展学生活动的同时,提高安全知识和技能。如: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宿舍安全检查、观看安全常识类影片等。二是主题安全教育活动,学生社团可以根据时下热点或重点主题开展专题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安全教育。如:防诈骗、女子防狼常识等。三是契合相关节日开展安全教育。如:8.12防灾减灾日、禁毒日,等等。四是可以利用学生社团开展疏散演练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掌握安全逃生技能。

在高校中,如何发挥社团的优势和作用,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和高校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参与平安校园建设、参与学校安全防范的自觉意识,提高学生在校园安全宣传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彰显学生在参与构建和谐校园中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高中生在校安全教育常识篇2

关键词:安全教育;高校辅导员;大学生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①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使大学与社会接轨,校园内组织的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多,校园社会化的现象也日趋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给高校内学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开放化,教育领域也逐步迈向社会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们势必成为各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所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学校对实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实施安全教育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一)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辅导员应通过日常的一些交流,或者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开展防火、防电、防盗、防骗以及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医疗知识、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以此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还应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求生训练,安全演习,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对技能。同时,辅导员还要注意特殊时期的安全稳定问题,比如新生入学、节假日时期、学生外出见习、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离校之前,都要做好安全稳定教育。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及特点,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加强安全教育。

(二)建立学生档案,掌握学生基本动态,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需要从多渠道、多方面的了解学生,如学生的入学资料、入学体检、自我介绍、老师介绍以及学生在宿舍、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对所了解的学生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并时时更新,形成学生的个人档案,以便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或经常违纪违规、受处分的学生,还有成绩波动极大、日常行为两极化的学生属于特殊学生群体,大多存在不稳定因素和心理问题。辅导员应对他们给予高度、密切的关注,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怀,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等适当的方式,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三)建立并完善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否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是否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以及是否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体现辅导员工作能力以及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好不好的几个重要方面。所以,辅导员需要建立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并保持24小时通信方式的畅通,力争第一时间在现场,了解事件情况,理性思考,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控制事态。事态严重时,应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配合学校职能部门以及联系学生家长,做好善后工作,甚至有时候需要解决此次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各种相关的负面影响。

(四)提升自身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知识水平,增强自身能力。之前述说的总总,都需要辅导员自身具备一定专业素养,掌握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还要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水平。此外,还要培养、训练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以及协调力,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以便在处理危机事态时能临危不乱,准确、果断的作出处理。

三、辅导员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与认识

首先,应该在责任和信任中让学生感到安全。辅导员对工作极高的热情和极强的责任心可能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以积极的心态与言行对待学生,不但要作为教师指导和教育学生,还应该作为哥哥姐姐去了解他们、信任他们。工作与生活中要身先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学生学做人,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不偏袒,不溺爱。该严肃时严肃,必须要让学生懂得,一个优秀的大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品行修养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大学生活,热爱自己的学校。

其次,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开展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可减少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今后遇到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时,能保持镇定,并采取适当措施果断处理。

最后,辅导员应在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积极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和能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协调力、应变力以及心理综合素质,在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工作中,促进自身成长。

四、总结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安全是学生正常生活与学习的保障,但是由于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大发展的时代,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趋于多元化,高等教育受到了社会功利的驱使,安全教育往往被学校所忽视,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迫在眉睫。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导师,在学生安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用我们的智慧和真情,把辅导员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鹤岗;154107)

注解:

①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教育学论文,2007(18).

参考文献:

[1]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学论文,2007(18).

[2]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工作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刘贵芹.高校辅导员工作指导手册[m].中国科教出版社,2007.

[4]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5]江小红;高校校园危机的教育干预体系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6]杨樨;现代管理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高中生在校安全教育常识篇3

关键词安全教育高校辅导员大学生

1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①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使大学与社会接轨,校园内组织的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多,校园社会化的现象也日趋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给高校内学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开放化,教育领域也逐步迈向社会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们势必成为各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所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学校对实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2实施安全教育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辅导员应通过日常的一些交流,或者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开展防火、防电、防盗、防骗以及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医疗知识、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以此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还应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求生训练,安全演习,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对技能。同时,辅导员还要注意特殊时期的安全稳定问题,比如新生入学、节假日时期、学生外出见习、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离校之前,都要做好安全稳定教育。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及特点,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加强安全教育。

(2)建立学生档案,掌握学生基本动态,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需要从多渠道、多方面的了解学生,如学生的入学资料、入学体检、自我介绍、老师介绍以及学生在宿舍、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对所了解的学生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并时时更新,形成学生的个人档案,以便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或经常违纪违规、受处分的学生,还有成绩波动极大、日常行为两极化的学生属于特殊学生群体,大多存在不稳定因素和心理问题。辅导员应对他们给予高度、密切的关注,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怀,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等适当的方式,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3)建立并完善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否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是否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以及是否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体现辅导员工作能力以及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好不好的几个重要方面。所以,辅导员需要建立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并保持24小时通信方式的畅通,力争第一时间在现场,了解事件情况,理性思考,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控制事态。事态严重时,应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配合学校职能部门以及联系学生家长,做好善后工作,甚至有时候需要解决此次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各种相关的负面影响。

(4)提升自身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知识水平,增强自身能力。之前述说的总总,都需要辅导员自身具备一定专业素养,掌握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还要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水平。此外,还要培养、训练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以及协调力,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以便在处理危机事态时能临危不乱,准确、果断的作出处理。

3辅导员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与认识

首先,应该在责任和信任中让学生感到安全。辅导员对工作极高的热情和极强的责任心可能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以积极的心态与言行对待学生,不但要作为教师指导和教育学生,还应该作为哥哥姐姐去了解他们、信任他们。工作与生活中要身先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学生学做人,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不偏袒,不溺爱。该严肃时严肃,必须要让学生懂得,一个优秀的大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品行修养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大学生活,热爱自己的学校。

其次,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开展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可减少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今后遇到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时,能保持镇定,并采取适当措施果断处理。

最后,辅导员应在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积极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和能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协调力、应变力以及心理综合素质,在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工作中,促进自身成长。

4总结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近年来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安全是学生正常生活与学习的保障,但是由于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大发展的时代,办学主体和办学层次趋于多元化,高等教育受到了社会功利的驱使,安全教育往往被学校所忽视,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迫在眉睫。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导师,在学生安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用我们的智慧和真情,把辅导员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

①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教育学论文,2007(18).

参考文献

[1]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学论文,2007(18).

[2]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工作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高中生在校安全教育常识篇4

关键词:教师;学生;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86-01

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加强防范措施和自我保护意识,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可是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中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而又容易忽视的问题。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安全教育工作应从幼儿学生抓起,使学生从小就接受安全知识教育,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养成防范于未然良好的安全意识,是教育一代人和创建一个社会良好秩序的百年大计。但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防护意识的综合能力呢﹖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亲身经历让我觉得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教育,方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1.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强化措施落实,提高老师的安全意识

安全工作是保护国家财产和学校财产的安全,保护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和生命安全,保障正常教学秩序的需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师生负责的高度认识,处理好学校安全工作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之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为此,学校应把安全工作提上学校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正常教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好教育教学计划,保证好每学期十个课时教育内容,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这样才能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安全祥和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也是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环节。近年来,我校针对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的溺水死亡事故、交通安全事故等,做出重要的分析:大都是因为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安全常识,自救措施不当而引发的。因此,我校就此扎扎实实的加强安全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必备的安全和自护自救知识,机智地处置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作为班主任更应把这项教育提到日程上来,抓契机,张贴安全教育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广播、黑板报、墙报、课堂教学、班会集体活动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深入进课堂,针对班级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进行特别教育,进入学生头脑,进一步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使学生掌握避险、逃生和自救方法。

2.安全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学生日常生活的教育,注重教育效果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有重点的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首先是抓重点--人的安全教育。如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惩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满足于形式,更不能只往下灌输,而要讲效果,循循善诱,要能打动人心,让受教育者内心接受,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其次是抓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如对防火、防爆有一定要求的实验室,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又如在人群集中的活动场所,应教育学生文明礼貌,服从指挥,并注重观察周围环境和安全通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再次是抓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重点时期是指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殊时期,教育部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指出"学校应当在开学初、放假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新生入校后,学校应当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最后还应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教育。寒假前主要应进行交通、防火、饮食卫生等安全教育;暑期前重点应进行交通、游泳等方面安全教育;三月份要围绕"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周"活动主题,六月份围绕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内容,十一月份围绕消防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内容,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上半年,汛期要开展防汛安全教育,下半年开展冬季防火宣传教育。此外,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抵制、预防危害等教育;要根据地域、环境、季节等规律,定期对学生进行防溺水、防火、防雷、防地震、防盗、防传染疾病、防煤气和食物中毒等教育,开展各种安全防范演练,让学生安全教育重在平时,工作落到实处,使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又不知不觉中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掌握一定的安全救护和防范措施。

3.构建学校安全教育网络,让学校安全教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高中生在校安全教育常识篇5

1.进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

近几年,高校校园刑事、治安案件呈上升趋势,除了犯罪分子活动猖獗等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大学生缺乏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学校应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防骗、防盗、防抢劫、防敲诈、防伤害以及防火、防爆、安全逃生等安全知识教育,使大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而在懂得安全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自我保护。

2.进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

网络技术的普及和高科技的发展,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但由于网络信息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导致真假难以识别,犯罪分子极易在网上设置骗局诱人上当,这使得网络负面影响及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面对网络的诸多负面影响,高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如教育学生依法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不登录有害信息内容的网站等,进而提高学生在网络领域自觉遵纪守法、甄别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3.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近些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精神压力不断增加,使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形式有抑郁、冷漠、焦虑、忧郁、恐惧、暴躁、消沉等。这些情绪如不及时进行疏导,很可能导致精神失衡、自杀、侵害他人、以身试法等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在高校安全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应始终伴有心理健康教育,如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障碍防治教育以及环境适应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挫折应对教育等,通过教育培养学生较强的意志力,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学习中、生活中以及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减少上述安全隐患。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尽管高校安全教育在教育部门、高校的重视下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责任不明确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机构设置不规范,安全教育到底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是否纳入教学计划,主要由哪个部门承担,从上到下没有明确的规定。有的高校由保卫处承担,有的高校由学生处承担,有的由安全领导小组承担,还有的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担。这造成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责任不明确,没有主渠道,致使安全教育得不到落实、安全教育质量不高。

2.高校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不高,形式化严重,与实际相脱节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效果不佳、形式化较严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许多高校的安全教育只是通过讲座、报告会或自行阅读安全知识手册等形式进行安全知识的理论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胜于注重方法和技能的提高,使得教育停留在理论和形式上,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缺乏实效性,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不佳。

3.高校安全教育轻预防,重事故后工作

高校要防止安全事故的产生、完全杜绝大学生的安全事故出现,就必须重视安全预防工作。预防是防止一切安全事故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否则安全教育只能是“亡羊补牢”。然而许多高校的安全预防工作被疏忽,一旦发生了安全事故,才引起高度重视,这显然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因此,高校应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定期了解学生安全教育状况、检查高校的安全状况,把大学生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要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取得好的效果,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就必须从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具体措施包括:

1.完善安全教育机构设置,制定安全教育计划

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高校安全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高校应完善安全教育的机构设置,建立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落实领导负责制,对安全教育进行全程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签订安全防范责任状,统一组织考查。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如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等也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另外,要明确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制定安全教育的大纲和计划,有了明确的大纲和计划安全教育才能有章可循、有方向,才能保证安全教育连续性地开展,使安全教育逐渐朝着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

2.改进理论教育形式,强化实践教育环节

高校安全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不断改进教育形式和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从理论教育方面看,许多高校采用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产生厌烦、反抗的情绪,笔者认为理论教育可以采用安全形势报告会、安全知识讲座、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小组讨论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避免枯燥乏味;也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校报、校园网等传播媒体进行安全知识宣传,使安全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成为一种习惯。另外,从实践教育方面看,现今高校的安全教育实践教育环节往往得不到重视,我们不妨在安全教育中增加一些实战演练内容,如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灭火训练、救生训练、逃生演练、安全疏散演习等,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帮助他们掌握各种安全技能,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他们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使命感。也可在校外建立安全教育实习基地,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高中生在校安全教育常识篇6

关键词安全教育高校辅导员大学生

1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①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化,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使大学与社会接轨,校园内组织的社会活动也越来越多,校园社会化的现象也日趋明显,校内及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给高校内学生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度开放化,教育领域也逐步迈向社会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们势必成为各种不安全问题和案件的受害者。所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学校对实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2实施安全教育的重点及主要内容

(1)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辅导员应通过日常的一些交流,或者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开展防火、防电、防盗、防骗以及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医疗知识、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以此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防范意识。除此之外,还应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求生训练,安全演习,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对技能。同时,辅导员还要注意特殊时期的安全稳定问题,比如新生入学、节假日时期、学生外出见习、实习、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离校之前,都要做好安全稳定教育。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及特点,开展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活动来加强安全教育。

(2)建立学生档案,掌握学生基本动态,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需要从多渠道、多方面的了解学生,如学生的入学资料、入学体检、自我介绍、老师介绍以及学生在宿舍、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对所了解的学生情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并时时更新,形成学生的个人档案,以便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或经常违纪违规、受处分的学生,还有成绩波动极大、日常行为两极化的学生属于特殊学生群体,大多存在不稳定因素和心理问题。辅导员应对他们给予高度、密切的关注,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怀,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咨询等适当的方式,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3)建立并完善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否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位,是否建立完备、有效的安全预警系统,以及是否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体现辅导员工作能力以及安全教育工作做的好不好的几个重要方面。所以,辅导员需要建立安全稳定的应对体系。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并保持24小时通信方式的畅通,力争第一时间在现场,了解事件情况,理性思考,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控制事态。事态严重时,应及时上报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配合学校职能部门以及联系学生家长,做好善后工作,甚至有时候需要解决此次事件给学生带来的各种相关的负面影响。

(4)提升自身心理健康及安全教育知识水平,增强自身能力。之前述说的总总,都需要辅导员自身具备一定专业素养,掌握一定的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等。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之余,还要不断学习,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知识水平。此外,还要培养、训练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应变力以及协调力,不断增强自身能力,以便在处理危机事态时能临危不乱,准确、果断的作出处理。

3辅导员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与认识

首先,应该在责任和信任中让学生感到安全。辅导员对工作极高的热情和极强的责任心可能就会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信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以积极的心态与言行对待学生,不但要作为教师指导和教育学生,还应该作为哥哥姐姐去了解他们、信任他们。工作与生活中要身先示范,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学生学做人,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不偏袒,不溺爱。该严肃时严肃,必须要让学生懂得,一个优秀的大学生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品行修养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心底热爱大学生活,热爱自己的学校。

其次,加强在校生的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在校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开展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的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可减少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依靠法律法规的力量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今后遇到突发事件或危机事件时,能保持镇定,并采取适当措施果断处理。

最后,辅导员应在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中积极积累经验,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素质和能力,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判断力、协调力、应变力以及心理综合素质,在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工作中,促进自身成长。

高中生在校安全教育常识篇7

[论文关键词]高校 安全教育 和谐校园 问题 对策

2004年北京林业大学首先把安全逃生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此后国内各大高校也相继效仿。2006年北京市将安全课设为高校的必修课,并和其他课程一样记入学生成绩册,这种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成熟的经验,有些高校对安全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与科研、教学等相比,安全教育仍处于边缘化地带。

当前的形势对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认识到安全教育对高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进高校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

一、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1 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一个快速扩张期,高校领导主要关注校园建设、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对外交流等有形的成果,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缺失,致使安全教育在实施中形式大于内容。大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由某一职能部门承担,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而且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安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 安全教育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部分高校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运行体系不够成熟,安全教育未能规范化、常态化,系统性不够理想。有些高校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一些相关的制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

(二)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 安全教育师资不足。当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主要由学校保卫干部和部分辅导员承担,而保卫部门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复转军人,也有留校的毕业生,还有人才引进时安置的家属,由于教辅部门编制有限,这些人经常是超负荷运转,并且他们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安全管理上,整天忙于“灭火”。兼职教师的数量都不能满足要求,更谈不上专职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了。有的学校主要依靠聘请社会相关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人员的流动性更大。

2 部分人员素质难满足需要。现有的安全教育队伍中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对安全教育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遑论进行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一些学校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又很少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相关人员的实践锻炼,导致安全教育质量难以保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亟待充实一批既懂管理又懂教育、既能做好具体工作又能开展教学的安全教育师资。

(三)教育的内容不够完善,时效性有所欠缺

1 安全教育课程缺失。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一些高校未能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导致安全教育缺少主渠道;有些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却没有把它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安全教育的课时、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规范管理,教学体系不健全;有些高校经常以讲座、报告、公益宣传等替代安全教育课程,安全教育零敲碎打,系统性不强,因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2 安全教育内容陈旧。现有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内容老化,体现不出时代性。现阶段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增多,与大学生有关联的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但是社交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安全等相关内容并未被纳入教育的视野,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新内容也亟待完善。

(四)安全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如人意

1 安全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目前高校安全教育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展板宣传等传统方式,也有的学校通过开设讲座、心理咨询等形式为学生传授一些安全知识,这些传统的教育方式曾经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信息媒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应该创新教育手段,采用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方法,从而使安全教育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当前安全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输,忽视了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传输安全理论知识是必要的,如果只限于纸上谈兵,会导致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削弱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方法,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安全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

1 要提高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安全教育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保障,是高校安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高校应加强对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的领导机构,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规划安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加大投入以满足安全教育软硬件的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安全教育的方法,逐步健全安全教育的运行机制。

2 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高校的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从目标规划、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效果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力求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得到保证,从制度上确保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合理选配授课教师,并对安全教育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统一组织考查,实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安全教育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安全教育步入规范化、走向系统化、达到常态化。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1 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基础建设。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保卫干部、部分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等相关课程教师为主体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同时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聘请公安民警、消防官兵以及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在此基础上要正视物质保障,确保这支队伍的基本待遇、工作条件、职称评定以及今后的发展路径等,以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和基本的工作热情。

2 安全教育队伍的业务培训。加强对安全教育师资基本素质的研究,做好岗前培训,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在岗教师熟练掌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及时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校还要关注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优选基础较好的教师,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专业教师。

(三)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进课堂

1 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规范有效。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天然的教育资源,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的要求;要优化安全教育内容,依据制定出的教学大纲,系统、规范地进行教学活动;严肃课堂管理,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引起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确保教育的效果。

2 利用已有的教学体系,渗透安全教育。首先要利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体系,有意识地渗透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是要发挥专业教学课堂的作用,任课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一些安全教育的内容,部分专业课程也应当传授一些专业安全教育的内容。根据高校的特点,做好阶段性的安全教育,对重点人物、重点阶段、重点任务要做好专题安全教育。

(四)安全教育应突出重点,注重教育效果

1 理论教育要生动活泼。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不断丰富安全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在理论灌输时注意结合案例加以解释,把生活中的案例编印成册供学生阅读、借鉴,或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案例,做到以案施教;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安全问题,以开办安全知识讲座、安全形势报告会或组织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活动、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也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宣传栏、校报等传播媒体和各种有效手段,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并成为一种习惯。

2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利用学生组织活动的热情,使安全教育进宿舍、进网络、进社团。对学生宿舍中的安全行为进行教育、引导、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学之间相互教育和提醒,增强防范意识,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引导学生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把安全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结合起来,把安全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以达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

3 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实践教育环节。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分析、安全演练、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通过组建大学生治安志愿者服务队,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的同时增强自觉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责任感;也可尝试在校外建立安全教育基地,让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五)安全文化的隐性教育

1 注重校园安全环境建设,营造高校安全文化。高校的安全教育,应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安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安全观的形成,使大学生对安全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安全教育中,要把潜移默化的环境文化熏陶与直接活跃的教育活动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高中生在校安全教育常识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安全;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180-02

校园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的一件大事。建设和的谐校园离不开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特别是对在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是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中职生的人数逐渐增多,进行校园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养成安全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而且对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开展安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高素质劳动者必不可少的的重要素质之一就是遵守安全生产要求,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生产安全事故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从业技术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安全意识。一个高素质技术人员绝不仅仅要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拥有较高的安全生产素质和强烈的安全意识,熟悉所从事职业工作岗位的相关安全知识,具备符合岗位要求进行安全生产的操作能力,注意养成日常安全行为习惯,这也是高素质劳动者应该具有的基本索质。特别是医卫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方面有着更加苛刻的工作安全要求,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学生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注重卫生工作方面的安全常识、习惯及操作流程。

2 开展安全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创建和谐校园的重点和基本前提就是保证校园的平安、卫生。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必须具备一个安全健康的教学学习环境,为学校师生的安全保障建立一道坚固的防线。创建和谐校园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最大受益群体,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对于减少或避免校园重大安全事故会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3 开展安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的需求。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期间是人格发展与完善和走向社会化的一个关键阶段。处于未成年与青年之间的这个时期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处于父母的呵护和老师的关心之中,心理受挫能力差,极易产生心理疾病和障碍。同时。加上年轻人特有的单纯、好奇,如果引导不好就会受不良行为和不健康文化的影响,从而引发安全问题。

4 开展安全教育是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选择。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多在14~18岁之间,心理、思想尚不成熟,还处于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没有自我防范意识,社会经验不足,安全防范能力较弱,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律意识普遍较弱,抵御诱惑能力差,如果被某些不良的人物利用金钱诱惑就很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所以,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有利于其健康成长和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

二、开展安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 增加学生的安全知识。学校可以通过安全教育课或结合德育课教学开展安全教育,一方面向学生传授与日常生活、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如自然灾害自救常识、生活安全常识、如何防盗防火、出行安全问题等;另一方面结合实训课对学生进行岗位安全知识的培训,强化安全知识的掌握并促进其养成安全习惯。因为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进人一线岗位,少数企业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机制还不健全,如果这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懂规避工作生产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其身心健康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人脑对生活、生产等活动中安全观念的反应,主要包括人们对危险事物的认知规避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基本法律常识。安全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及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掌握法律知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矛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发育阶段,遇事容易冲动,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与同学发生一些小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严重后果。所以在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对其心理健康的疏导,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和正确处理矛盾纠纷。比如,帮其找到合适的方法学会冷静克制,避免矛盾激化,产生矛盾时学会自我批评,多听取别人的意见等。

4 教育学生慎重交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交友的形式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大,出现了如电话交友、歌舞厅交友、网友等多元化的形式。但他们社会经验严重不足。很容易染上各种不良习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上当受骗,甚至威胁到人身安全。所以学校应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交友的问题重视起来,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加强德育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及分析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综上所述,抓好校园安全教育工作是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应把学生和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实际行动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积极创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努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有序健康发展。

高中生在校安全教育常识篇9

关键词: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现状;对策

一、正确认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一)新课程体育是建立“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切实贯彻与落实,而“健康第一”的先决条件是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现代家庭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我们学校来说可能只是上千分之一,对于家庭却是百分之百,出现安全问题对每个家庭都是灭顶之灾,将会影响学生一辈子,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二)安全问题客观存在。体育教学中活动是载体,通过活动使学生得到体育锻炼,使我们的体育学科的任务得以落实。正是因为这样,安全问题才客观存在,安全是我们体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回避的问题,更不能刻意隐瞒,应该积极面对,去思考如何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使我们的课堂更安全。

二、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现状分析

(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中学体育教学安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国很多中学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差,运动能力较弱是导致中学体育教学意外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许多中学生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与不合理的作息习惯等导致其身体素质下滑,运动能力相对较弱。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常常由于过度运动造成一定的运动损伤,进而发生体育教学安全意外事故。另外,我国很多中学生虽然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却不乐于学习一些有关安全的知识与技能,体育课程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按老师的要求穿运动装,缺乏良好的体育安全行为习惯,主观认为体育课就是“玩”,而且喜欢无拘无束的玩,不希望教师对自己进行约束,从而导致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从教师的角度分析中学体育教学安全。从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体育课程安排不当及体育教师责任心差、工作态度不好是导致中学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总体来讲,我国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安全意识相对较高,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安全基本知识有效的发现与排除一定的安全隐患,防止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有些教师在体育课程安排上,由于未考虑到体育课程人数的合理安排、统一体育场地同一时间上课的班级数量等,导致单位班级上课的学生数量过多或相同场地同一时间上课的班级过多,导致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我国中学存在部分体育教师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态度不端正等问题,缺乏对体育安全知识的不断学习、缺乏对上课班级学生的了解、上课对学生不管不顾、课后不注意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能等,最终导致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学校体育安全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从学校的角度分析中学体育教学安全。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我国很多中学学校的领导由于事务繁忙,缺乏与体育教师有关安全教学的交流互动,缺乏对学校体育安全教学的重视。另外,学校的体育器材、体育设施等更新的速度较慢,为学校体育安全教学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学校在体育安全相关书籍方面更是极度缺乏,大部分中学学校仅仅不能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有关教学安全的书籍供学生日常学习与浏览。同时,学校聘请的体育教师常常存在数量不足的状况,一个体育教师往往要同时负责几个班的体育课程。

三、完善和改进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安全的几点措施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供选择,我们应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情况,还有季节、气候等因素去安排教学内容,在综合上述因素中,不能脱离实际,凭空想象,要周密考虑,合理安排,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整个教育阶段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应主动加强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安全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在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合理的作息习惯上,发挥家长的作用,监督学生日常的生活习惯及体育锻炼,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避免学生体育运动损伤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学校教学安全方面教育工作,提高学生与教师的安全意识。加强学校安全教学教育工作,使学生与教师可以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有效提高学生与教师的安全意识,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安全。充分利用教学实践活动,对教师与学生开展有关安全教育的相关活动,使他们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意义,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综合安全素质与能力,加强学校体育教师狮子队伍建设,端正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提升体育教师的责任感。

(四)加强体育场地建设与体育器材的更新,及时排除体育教学的安全隐患。良好的体育教学场地与体育器材是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与必要条件。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我国中学体育场地、器材方面的资金与技术投资,有效改善中学生体育运动的环境与设施状况,及时更新体育相关器材,以排除体育教学安全隐患,防止体育教学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结论

我国大部分中学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为保障我国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相关教育部门必须针对不同中学学校存在的体育安全教学问题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学校必须加强安全教学相关教育工作,有效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体育教学场地环境、及时更新体育相关器材,有效排除体育教学安全隐患,防止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我国中学学校体育教学的安全、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陈荣.民勤县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15,01:131-132.

高中生在校安全教育常识篇10

【关键词】学生;安全;教育;培养;意识

一、小学生安全现状简析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危及人类生存的安全问题也出现多样化、复杂化,如饮食饮水、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疾病流行、网络侵蚀、学生矛盾纠纷、心理问题等等,随时威胁到我们人类的安全与健康。加上小学生由于年纪小,自我保护意识弱,自我保护能力差,生命安全就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威胁,所以,对小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已势在必行。

二、小学生安全意识概况

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改革阶段,各项教育规律也还正在摸索之中,特别是学校安全教育,众多学校、教师的认识都还不够,还是停留在消极的应付状态之中,之所以学生从学校走出去往往都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再加上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不够,造成小学生安全意识弱;生存、自护、自理能力差;适应能力低下;缺乏应对能力,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及全面发展。

三、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学校教育设施在不断的完善,教学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校园安全问题确实一个令人揪心的话题,最近几年,学校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4000万中小学生遭受各类伤害,其中120余万学生的正常学习功能受损,40余万因伤害造成残疾,每年经济损失约30余亿元,缺课约2.6亿日。全国每天约有一个教学班(约四五十人)的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每学期数以万计的少年儿童因事故的发生造成伤害、残疾,甚至死亡。校园悲剧一而再地发生,这也是出给我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份亟待完成的考卷。

四、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主要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人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体集会文化、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2001年5月,教育部专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发出通知,要求把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保障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如何切实搞好安全工作及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安全意识。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自我安全意识不强。平时要多留意、多观察、多贴近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及时发现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发现问题多作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引导,并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实例进行感化教育,触及学生的灵魂,让认识自己不良行为将有可能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后果。

(二)、加强安全文化宣传,培养安全意识。积极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和班级安全文化的氛围,要通过张贴安全标语、发放安全宣传资料、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短片、安全告家长书、致家长信、发短信、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黑板报、班刊,布置安全科普画廊等方式,使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在处处重视安全的浓郁氛围感染下培养小学生重视安全的意识。

(三)、选择具体情境,培养自护能力

(1)利用游戏进行模拟练习,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安全教育。如,利用表演游戏《乘公共汽车》,让小学生懂得“上下车不拥挤,不把头、手伸出窗外,不在车内乱跑,”等乘车常识,这样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

(2)通过示范讲解教他们如何去做,孩子年龄小,光凭嘴说教远远够,有时得示范、演示、甚至手把手地教。如在使用家用电器、天然气等,怎样安全用电、用气等,为防止触电事故发生,这些都需要手把手的进行当面示范。

(3)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常会有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出现,教师就应抓住这些不安全因素,对小学生进行择机而教、随机而教。如发现小朋友在玩危险游戏时,教师要立即针对这样的危险活动组织全班小学生讨论:重点围绕着危险游戏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危害?”比如,学生在上下楼梯时喜欢跳上跳下、甚至在楼梯间耍篮球、三个五个手挽手攀着上下。遇见这些情况,教师应马上纠正学生行为,并告诉这些学生像这样做不仅影响其他人行走,还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如脚扭伤、头碰到墙等。针对诸如此类的不安全行为,及时对小学生进行教育,通过讨论,分析,加深小学生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对不安全因素的判断和预见能力。

(4)利用安全事故后果教育,引起小学生心灵的震撼,懂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让出现过安全事故的学生现身说法,把情景再次展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听听受伤的痛苦经历,从事情的后果中得到教育,懂得安全的重要,从而提高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建立隐患告知制度,形成安全共识。建立学校安全隐患告知制度:一是把学校或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告知。二是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三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对家长告知。如问题学生、学生生病、学生请假离校或缺课、学生间发生纠纷或矛盾、学生的不良习气以及学生发生伤害或意外事故等,都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四是把发现的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学校领导告知。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全面引导,形成习惯,杜绝事故。安全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养成处处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习惯,从而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我们应导之以行,注重引导与规范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不做有碍健康的游戏活动,教育学生知道是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