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课题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21:53

安全教育课题研究篇1

自课题申报立项以来,宁江区教科所、教育学会做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求学校必须按照科研程序,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工作,认真组织开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注重研究过程的管理,注重研究资料的积累,注重课题研究的中期总结,积极参加总课题组召开的各项培训、研讨等活动,均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后一个时期,对本课题研究来说是最为关键的时期。重在抓管理,抓过程,抓成果,抓策略,力争出好的研究成果、好的精品,为学生生命与安全奠基。因此,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仍要继续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1.高度重视。生命与安全教育课题研究任务十分重要,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牵动着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学校一定要把生命与安全教育课题研究纳入学校工作之中,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建章立制,认真管理,扎实研究,力求实效。

2.抓好普及。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课题,其研究内容十分宽泛,不但需要在学校层面开展,而且在全社会层面上也应该有研究。通过开展这样的课题研究,使学生能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及生存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的教育。普及生命与安全教育知识,应该从娃娃抓起。让人们懂得如何珍爱生命,关注安全,实现精彩人生,意义重大。

3.注重途径。学校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课题,重在实践上下功夫,使学生认识、感受和体验到生命与安全教育对一个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来说是多么重要!每一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对自我生命的延续,安全伴随着我们生活的始终。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生命与安全教育相关内容。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生命,学会调适,感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冶心灵。二是开设生命与安全教育课。力争将生命与安全教育课纳入课表,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使学生在掌握生命与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并深刻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三是充分利用班(团)队时间,广泛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每月一个主题,营造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氛围,推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四是注重整合研究,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可与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整合研究。五是努力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生命与安全教育体系,使生命与安全教育家喻户晓,把学校开展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成果辐射到家庭、社会、社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重视。六是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成果的宣传,开设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专栏,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图片展、论坛、演讲、书画展、研讨等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

安全教育课题研究篇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幼儿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存在多方面问题

问题一:健康心理保护意识淡。一些幼儿园忽视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求,宽松和谐校园氛围不浓,如,当前全国各地的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屡屡发生。一些家庭教育盲区更为严重,家长片面追求幼儿智力发展,不重视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抗挫折等能力的培养,造成幼儿不合群、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等表现,这种现状如不能及时改变,长大后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甚至产生极端行为。

问题二:身体保护能力差。3~6岁幼儿对危险的预见性弱,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容易发生触电、摔伤、异物入体等安全事故。

问题三:饮食营养安全问题多。我园幼儿饮食情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良好的饮食习惯亟待提高;幼儿饮食失衡情况较为严重;家长缺乏科学饮食的意识和知识。进餐习惯不好会带来安全隐患,如边吃边玩容易导致饭菜呛入气管;饮食习惯偏差会带来成长发育安全问题,如肥胖儿群体的出现;家长健康饮食知识缺乏会带来营养安全问题,如,一些糖尿病、过敏体质等生活方式病过早地出现在幼儿期……

问题四:突发事件应急水平低。当今社会,对幼儿造成伤害的突发事件,除了自然灾害外,还有人为伤害,近几年频发的校园安全事件,幼儿园成为犯罪分子首选的场所。在幼儿园,如果我们教给幼儿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方法,会有效减轻伤害。

(二)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开发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幼儿园、家庭对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只有保护缺少教育。四川省西昌市红旗幼儿园进行《幼儿积极生存与安全自护教育实验研究》,广州市交通厅幼儿园进行了《生命意识与教育》。以上研究大都还是以幼儿园单方面的力量为主,教育内容比较零散,对幼儿生命意识、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力度,对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构架。因此,开发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补充,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生命安全教育在幼儿园阶段是引导幼儿热爱生命,用积极的生活态度迎接外界环境的挑战,培养幼儿生存能力、减少意外伤害,开拓和改善幼儿生存空间,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成长的教育。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课程研究轨迹回顾

我园是“健康教育”特色园,“一切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我园的办园宗旨。从1999年起,就开展了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系列研究。我园的课题研究主要围绕着“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安全教育―饮食教育―打造阳光教师”这五方面进行。

我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起步早,1999年起,开展了“对同伴交往不良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的研究”“大班攻击矫正研究”“家园互动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研究”和“自闭症幼儿早期干预个案研究”。2002年起,针对身体健康教育开展了“幼儿园自主性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幼儿体育“游戏化”活动模式的研究”。2005年起,针对安全教育开展了“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安全教育模式的研究”“幼儿安全教育园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研究”。2008年起,针对饮食教育开展了“家园互动开展幼儿健康饮食教育的研究”“家―园―院”三位一体提升幼儿体质的实践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丰富了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内涵,将保护生命、促进生命成长的安全教育落在实践中。

近年来,针对全国发生的多起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我园开展了“幼儿园阳光教师团队管理的实践研究”,旨在提高教师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探究教学的能力和品质,改善教师的精神意识,打造“阳光教师”团队。

以上研究成果有三项被立项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6项获衢州市重点课题一等奖。但是,幼儿生命安全教育没有教师和幼儿用书,缺少实践和检验的载体。为进一步把研究深入到实际,产生更好的育人效果,我园组建了“幼儿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课题组,以课程开发和建设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教学为依托,扩展幼儿的安全知识,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安全、快乐成长。

(二)研究方法和策略

1.建立课程管理网络,将课程管理由“专线”转向“联网”

幼儿园课程管理网络

课程管理网络由园长、家长研究员、业务园长、教学助理、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协调小组成员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园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制订、实施、反馈、调整、评价等。领导小组下设课程研究组,主要负责课程实施的研究、课程内容的拓展、教师培训等。由各教研组长任组长,以备课组长、特色活动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组员,开展每周一次以上参与式研讨、教材培训和集体备课活动,进行课程活动案例分析、观察方法与记录的研究等,以保证课程教材的全面、深入的实施。

2.来源于幼儿和家长的需求,将课程资源的选择由“盲目”转向“对症”

我园在“生命教育调查问卷”中设置了以下两大问题:“你认为哪方面对生命会产生影响?”“你认为目前孩子最需要接受的生命安全教育是什么?”对全园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就家长和教师急需的生命安全常识邀请交警、营养专家、体育教师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

调查发现:许多家长把盯牢孩子不出危险看作主要任务,却忽视了“孩子遇到危险怎么办”的防护性教育。鉴于此,课题组向家长和教师征集安全教育案例及安全防护知识,得到家长的热烈响应,共收到稿件1000余件。经过我园整理和提炼,编写了《教工幼儿园安全教育手册》,从家庭、幼儿园、公共环境等三个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问题,或以“爱心提醒”唤起人们的密切关注,或以“预防措施”“应急处理”和“错误做法”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具体指导,每位家长发放一册,深受家长和社会欢迎。

调查还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是幼儿和家长关注的热点,“让孩子吃出健康”成了家园共同的心愿,在妇保院的支持下,课题组也通过向家长征集资料的形式,编写了《体弱儿教养指导手册》一书,同时,在幼儿园网站中开设了“提升幼儿体质”专栏,开通了“儿保专家”博客。开展特色的饮食教育活动:自助早餐比赛、食品安全伴我行知识竞赛、远足活动、我家的特色菜等。

3.搭建家长参与课程建设的有效平台,将引领方式由“指导”转向“互补”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家长的优势,主动吸引家长积极关心、参与幼儿园的生命安全教育活动,与幼儿园资源形成互补,实现共享。

(1)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

吸引不同职业的家长加盟教师队伍,在优势互补中充实安全教育力量,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如,邀请身为交通警察的幼儿父亲为幼儿讲解交通规则、示范如何指挥交通。

(2)发挥家长的兴趣优势

如,在进行“厨房里的安全”主题教育时,教师可请喜欢厨艺的家长拍摄自己的烹饪过程,向幼儿示范使用餐具、炊具的正确方法。

(3)挖掘家长的退休优势

退休的祖辈家长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教师把他们组成一支安全教育志愿者队伍,邀请他们来园“值勤”或“值班”,当“一日安全监督员”,为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献计献策。

(三)课程特色活动例举

特色活动一:家园携手,让幼儿生命安全教育无盲区

我园开展的幼儿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是突出动态的活动,将五大活动(即服务性活动、演练性活动、宣传性活动、观摩性活动和渗透性活动)贯穿于幼儿生命安全教育的全过程。

各类活动典型案例分析:

(1)宣传性活动

①“学安全知识,创平安家庭”亲子大奖赛。2006年5月,我园举办由家长、幼儿共同参与的安全知识大赛。

②亲子自制安全警示标志:首先指导幼儿设计警示标志,并张贴在园内易出危险的地方,同时指导家长开展亲子制作警示标志。

(2)服务性活动

①安全咨询活动。2006年6月,我园老师本着服务家长的目的,面向社区开展安全咨询活动,通过现场问答、发送传单等形式指导家长掌握安全知识,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安全教育。

②开设安全教育联系栏、联系箱。让家长在联系栏里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甚至由家长担任主编定期编辑联系栏内容。

(3)演练性活动

①集会逃生。2006年12月的一个家长接待日,幼儿正在和家长一起做亲子游戏,随着一阵紧急的火警鸣叫声,家长带着孩子开始撤离火灾现场。

②诱拐演习。2006年10月,一场精心策划的“诱拐演习”开始了,10位幼儿未曾谋面的家长充当“骗子”,手拿玩具、食物等“诱拐”了23名幼儿,“诱拐”成功率竟达90%。

(4)观摩性活动

①参观消防大队。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消防战士的生活场所、消防服及消防用具展示厅、火灾产生原因展示厅,观看消防战士灭火表演。

②“安全卫士”助教。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和兴趣爱好,根据安全教育主题,邀请家长进班当老师。

(5)渗透性活动

①安全画廊。2007年5月,大二班进行了美术活动:出事了,我该怎么办。

②安全教育周。每学期的第2周为全园的安全教育周,通过集体安全教育活动、木偶表演、情境模拟、环境创设、家长参与、自我教育讨论等形式,将安全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

特色活动二:网站平台,让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更开放

2006年5月,课题组团队制作课开通了《幼儿生命安全教育网》网站(),共有新闻中心、教师空间、宝宝天地、安全条文、安全贴士、交流空间等6大板块。

“新闻中心”专栏设“本园快讯”与“热点连线”,集信息、信息交流、形象宣传于一体,在全方位展示本园安全教育活动信息的同时,链接了各地有关幼儿安全的新闻动态。“安全条文”设“政策法规”“规章制度”“计划总结”三个栏目,汇集了本园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各年段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总结等,集实用性、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于一体。“教师空间”版块分为经典教案、案例剖析、教育科研、课件共享四个栏目,是教师安全教育资源的源泉,也是教师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平台。“宝宝天地”板块则是专门为幼儿服务的,包括故事、儿歌、歌曲、游戏、小剧场等栏目,目的是促进幼儿与网络互动式学习的实现。“教师空间”分为经典教案、案例剖析、教育科研、课件共享栏目。“安全贴士”分为家庭安全篇、幼儿园安全篇和公共环境安全篇,为教师和家长介绍必要的安全知识及应急、预防、纠错方法。

在这些栏目里,有关的安全案例、教育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成果、家园互动安全活动等图文内容一一呈现。幼儿园安全教育网为幼儿园与家庭提供了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提高了家长参与幼儿安全教育的频率和层次,实现网站建设与教师、家长的安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的同步提高的目的。目前,每日点击逾1000人次。该网站是全国首家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的网站。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架构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1.课程目标

总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解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形成健康、安全的生活所需要的行为习惯和态度,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保障生命成长安全。

2.基本框架

围绕三方面课程目标,我们确定了饮食营养安全、身体保护、突发事件应急、健康心理保护四大板块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形成了宣传性活动、服务性活动、演练性活动、观摩性活动、渗透性活动五大家园互动活动形式,形成了课程的基本体系。

3.进度安排

每学期的第2月为全园的安全教育月,主要以整合性安全主题教学活动为主,通过集体安全教育活动、木偶表演、情境模拟、环境创设、家长参与、自我教育讨论等形式,将安全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相结合。各年段的生命安全教育主题如下:

整合性主题活动的设计,由设计思路、主题目标、活动内容、环境创设、家长工作、资源利用、教育建议和具体活动名称、目标及教学准备八个版块构成,并附有活动照片。

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的原则。“全面”指的是评价对象面向全体幼儿,评价内容涵盖课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评价过程采集个体发展的各方面,如,身体、情绪、认知、社会性等全面信息。“全员”指的是与课程相关或与幼儿的发展相关的各个部门、各方人员如教师、家长和幼儿自身都作为评价主体来共同参与评价过程。“全程”指的是课程评价着眼于课程实施的各个阶段、一日生活的全部过程,对课程目标和幼儿的发展实行全程监控,是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实施课程。主要形式有:

(1)幼儿成长档案袋

以教师和家长对幼儿行为反应的连续观察记录和分析评价为主,包括孩子在各生命安全教育主题学习过程中自己制作的各种作品,如图画、手工、文字等,以及与幼儿的自我成长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等等,它不仅能帮助教师和家长客观认识幼儿安全素养的现状,及时开展个性化教育,还是一种促进教师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创造生成课程的有效途径。

(2)家园同步报告单

教师和家长根据学会生活的课程目标和特点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阶段性的检测并同步提供对比性的评价信息。根据课程目标和四大版块安全教育内容确定各项等级指标,在期中及期末由教师和家长共同评价。

(3)“安全小卫士”即时贴

它是指教师随身准备一个即时贴小本子或一叠小纸片,当发现幼儿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上有一些不同以往的进步行为或细微表现时,就用非常简短而亲切的话记下来,并将它贴在教室的进步栏或家园栏上或让幼儿在离园时带给家长。

(二)开发一系列幼儿生命安全教育园本教材与系列活动

经常与上级教科研部门保持联系,先后邀请浙江省教科院、浙江师范大学、衢州学院的专家做指导。省特级教师刘小倩在我园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对课题进行全程指导。课题组成员参与编著正规出版物有:《幼儿安全实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安全教学活动设计》(分小班、中班、大班共三册,科技出版社,2013年);《幼儿科学饮食指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拥抱阳光――幼儿园阳光教育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2009年,衢州市教科所对我园《幼儿生命安全教育模式研究》召开课题推广会,在全市幼儿园推广。

(三)建设了一支阳光教师团队

在共同的研究实践中,我通过转变管理理念、改善组织氛围、变革评价模式、组建阳光社团等策略建设了一支积极向上、阳光快乐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批“热爱运动、快乐友善、好奇乐学”的阳光幼苗。“阳光教师”的要求是:面对孩子,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家长,有阳光般真诚的交流;面对同事,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教育,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发展,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

四、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幼儿园先后荣获浙江省示范幼儿园家长学校、浙江省园本教研示范园、省公安厅“校安工程”示范窗口。幼儿舞蹈《萤火虫亮了》获文化部“群星奖”,得到总政歌舞团著名编导华伟的高度评价:“舞蹈反应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2008年5月,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了我园生命安全健康教育的先进经验。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展示8次。论文《主题背景下班组教师的有效合作》《“三举措”有效提升幼儿饮食教育管理质量》《幼儿园安全教育网的开发与应用》《探索关注幼儿一生幸福的阳光教育》《转变家园合作方式,提升幼儿安全教育质量》《建设阳光教师团队的意义及途径研究》分别发表于《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新课程研究》《教育信息报》《教学月刊》《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在这些成果中,我们看到了教师工作状态与幼儿园实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

(二)反思

幼儿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以家园活动为载体,实现课程与亲子活动、与教学活动的融合,体现了“活动与课程结合”的优势,实现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方式和策略的创新。

园本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应该坚持四个原则:

1.多主体参与性

幼儿、家长、教师都是活动的主体,家长成为课程的审议者、实施者。教师对“园本课程”有了真实的、具体可感的认识,更树立了“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的新观念。

2.多向互动性

幼儿、家长、教师三方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在教育目标上达成共识,在生命安全教育方法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监督、相互评价。

3.家园一致性

课程的最终目的要落实到幼儿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让幼儿生命的成长变被动的保护为积极的促进。

4.幼儿园的引领性

这种引领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能调动家长参与生命安全教育的积极性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设定相应的目标,设计组织不同层面(课程、家园互动等)的活动。

后续研究中,研究团队将把幼儿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课程在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进行整合、渗透和拓展。同时,加强安全设施的建设与研究,如建立安全体验馆、安全保卫器材开发等。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期待走得更远。

安全教育课题研究篇3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教育局20XX年工作要点,以提高师生员工尊严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为追求,以"空谈误校,实干兴教"为抓手,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深化"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争取在校本教研、传统体艺、德育实践活动等三个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努力把学校创办成一所学生乐学、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的有一定特色的学校。

二、工作目标

1、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教学方针、路线,把十八大精神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特色德育工作:实现"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目标。继续开展"弘扬传统经典、创建特色德育"工作,力争特色德育项目有成果。

3、队伍建设:加强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和后勤队伍的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治校水平,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教学专业水平。

4、特色教研工作:继续深化"课内比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校本研修,创新教学模式,形成问题式课题的校本教研特色。

5、后勤部门工作:加强学生食堂安全保障设施的规范化建设,保证学生饮食安全。搞好各种疾病、传染病的预防、检查、控制工作,确保学生卫生安全。

6、安全工作:突出校园安全重点工作,把师生安全时刻放在首位,确保不出现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7、学籍管理: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招生秩序,控制学前班、教学班的班级容量,逐步实现小班制。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全面搭建培训平台,切实提高队伍素质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暑期教师集训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定教师管理新规,严禁教师从事各种形式的有偿家教,严禁教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组织、参与或发动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补习班,严禁教师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各种教辅资料,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4、搭建班主任培训平台。强化班主任培训、管理,做到一月一次交流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同伴互助、网络培训等策略,为班主任的专业化建设提供交流平台。继续实施班主任坐班制,深入班级,全方位管理班级事务。

(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形成活动育人特色

1、搭建德育工作平台。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突出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文明礼仪、爱国主义、公民道德、中华传统美德、国防、法制和心理健康等教育。

2、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诵读实践活动。通过诵读《小学生守则》、《弟子规》等形式,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

3、开展安全法纪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升旗、晨会、班队活动、讲座等途径进行安全法纪教育,以杜绝安全隐患发生。

4、坚持开展"课外访万家"德育实践活动。学校全体教师参与,开展"报喜式"家访、"指导式"家访、"送温暖式"家访、"解困惑式"家访、"献计式"家访、"探究式"家访,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将关爱学生落到实处。完善关爱留守学生服务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贫困生、学困生、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开展心理及行为异常学生心理健康关爱活动。

(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夯实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校长推门看课听课工作,建立集体参与课堂教学点评制度。

2、优化素质教育课堂。深化"课内比教学"工作,加强有效课堂研究,优化教学、学习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创建具有特色的素质教育课堂。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务处每天对教学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和通报,每个月组织1次常规专项检查,加强对教学动态过程的管理。

4、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演讲比赛、作文比赛、写字比赛、优秀作业展评、数学竞赛、书画作品比赛等赛事,为全体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深化学科课题研究,形成校本教研特色

1、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领导。继续发挥教科室的引领作用,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指导,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管理、考核,力争让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2、明确研究重点。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结合"课内比教学"活动,抓住一些带有前瞻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平台,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报告、案例的评选活动,让广大教师从教学研究中体验到乐趣,享受到成果,争做研究型教师。

3、加强课题研究。学校对已立项研究的课题,加强指导,督促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保证各项课题研究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用课题研究推动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五)加强校园综合治理,争创平安校园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坚持开展常规安全检查整改活动。对学校校舍、体育设施、水电设施等开展经常性的检查(每周不少于1次),及时排除学校各种安全隐患。

安全教育课题研究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市教育局工作要点,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争取在校本教研、德育实践活动方面取得成果,努力把学校创办成一所学生乐学、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的有特色的学校。

二、工作目标

(一)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教学方针、路线和治疆方略,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特色德育工作:继续开展“弘扬传统经典、创建特色德育”工作,力争在特色德育项目上实现有突破、出成果、得利益的目标。

(三)队伍建设:加强干部队伍、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和后勤队伍的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治校水平,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教学专业水平。加快青年教师、新教师的个人思想道德素质进步和专业能力提升。

(四)特色教研工作:坚持本校特色的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校本研修,创新教学模式,形成问题式课题的校本教研特色。

(五)后勤部门工作:进一步加强学生食堂安全保障设施的规范化建设,保证师生食品安全。搞好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各种疾病、传染病的预防、检查、控制工作和校园消杀工作,加强防疫工作力度,实现防疫常态化管理、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落到实处,进一步保证学校卫生安全。

(六)安全工作:突出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时时刻刻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确保校园安全事故“零”发生。

(七)学籍管理: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招生秩序,保证应收尽收、教学班的班级容量。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借助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培训平台,切实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集训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结合学校现状制定教师管理新规定,严禁教师从事各种形式的有偿家教,严禁教师利用节假日等组织、参与或发动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补习班,严禁教师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各种教辅资料,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2、加强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培训。强化班主任培训、管理,做到每周开展班主任例会,采取更多方法、策略,加强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的专业化建设。继续加强班主任坐班制的实施力度。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深入班级,全方位管理班级事务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力度。

(二)定时定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德育活动

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突出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文明礼仪、爱国主义、公民道德、中华传统美德、国防、法制和心理健康等教育。

2、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诵读实践活动。通过诵读《小学生守则》、《弟子规》等形式,强化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训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学生国语水平。

3、开展安全法纪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升旗、晨会、班队活动、校园广播等途径进行安全法纪教育,以杜绝安全隐患发生。

4、坚持开展多种多样有地区特色的德育实践活动。学校全体教师参与,家长和教师一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5、将关心、关爱学生进一步落到实处。完善关爱家庭困难学生服务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贫困生、学困生、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开展心理及行为异常学生心理健康关爱活动。

(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夯实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校长推门看课听课工作,建立集体参与课堂教学点评制度。

2、优化素质教育课堂。深化“课内比教学”工作,加强有效课堂研究,优化教学、学习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创建具有特色的素质教育课堂。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务处每天对教学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和通报,每个月组织1次常规专项检查,加强对教学动态过程的管理。

4、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演讲比赛、作文比赛、写字比赛、优秀作业展评、数学竞赛、书画作品比赛等赛事,为全体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深化学科课题研究,形成校本教研特色

1、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领导。继续发挥教科室的引领作用,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指导,加强对教科研工作的管理、考核,力争让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2、明确研究重点。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结合“课内比教学”活动,抓住一些带有前瞻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通过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平台,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报告、案例的评选活动,让广大教师从教学研究中体验到乐趣,享受到成果,争做研究型教师。

3、加强课题研究。学校对已立项研究的课题,加强指导,督促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保证各项课题研究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用课题研究推动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五)加强校园综合治理,争创平安校园

1、牢固树立安全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坚持开展常规安全检查整改活动。对学校校舍、体育设施、水电设施等开展临时性、经常性的检查(每月不少于4次),及时排除学校各种安全隐患。

2、开展消防安全、预防地震等安全演练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校园活动安全、预防传染病、防溺水安全、家庭生活安全、防拐骗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和安全演练,有效防范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教育课题研究篇5

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等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以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为目标,以清晰的办学理念和思路扎实推进学校的品牌教育工程,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不断提升洮小教育质量,办一方人民满意的农村教育。现作出2009年秋季小学学校工作计划如下:

工作目标:

1、注重学校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精细化管理意识,增强主动性、提升执行力,从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多深入课堂、深入教学教研一线、深入工作实际,集中精力抓课堂,围绕质量抓服务;一方面学校教师以树师表形象为重点,强化师德教育,做到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文明施教,积极打造师德高尚、业务过硬、锐意进取的学校教师群体形象。

2、强化学校常规管理。注重实施“精细化”和“流程化”管理模式,以创建常州市文明单位为目标,用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实干的态度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把学校的每项工作做精致、做到位,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动地寻求对策,去克服困难更好地解决问题,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每项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做好学校教师每月的常规考核,使学校规范深入人心。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认真做好每月一次的教育质量调研与指导工作,并不定期分学科、分年级进行学生各项能力水平测试,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素质优良,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发展。

4、彰显学校科研特色。以学校教育科研为特色,以金坛市首批“研训一体化”实验学校为平台,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的后续发展。在学校科研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做好省级课题《创新校本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课题结题工作,积极做好学校有关课题研究和校本培训工作,努力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创造机遇、搭建舞台,积极塑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群体。

5、注重德育工作计划实效。注重学校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不断拓展德育活动载体,创新德育工作方式,进一步完善德育环境网络和德育管理网络,以家长学校建设为阵地,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形成以学生为本的立体德育结构。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让少先队活动成为学校一个亮点,不断放大学校少先队工作与德育工作品牌。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基础设施,营造和谐、民主、向上的良好学校发展氛围,同时以学校网页为平台,不断改造和充实学校网站,努力做好各项教育宣传工作,展示学校发展动态和教师个人风采,把我们的洮小营造成充满文化,充满智慧,充满人文情感的精神家园。

7、积极、主动、高效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主要工作:

一、打造德育工作特色,放大德育工作品牌。

1、在学校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德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理念,让德育渗透到我们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处走廊,让每一个角落都在闪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处走廊都能育人。

2、在小学德育工作计划中我们以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积极把学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感教育等纳入教育的日常教育体系,寓德育于日常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放大德育工作的品牌。

3、在德育中我们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每月安排一次集中授课,不断加强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为学校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各个班级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放“家校联系卡”等多种方式、让社会和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宣传我们的教育,形成教育的合力,同时我们在工作中要针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研究农村大量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等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实施依法治校,树立良好教育形象。

1、认真贯彻执行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认真落实省市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学生学杂费的规定,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校务公开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确保教育质量,科学安排学生在校活动及作息时间。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3、巩固创造平安校园的成果。一丝不苟地做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和体育卫生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学生的健康教育与中巴车接送师生的管理工作,确保不出任何差错。

三、加强学习交流,塑造洮小教师形象。

1、学校将充分安排好每周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依法执教、文明从教、科学施教的意识,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工作方式;通过教科室组织的科研理论知识讲座和研讨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科研理论素养,提高教师的学习意识,在教学中能积极运用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我们将积极鼓励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教研活动、学术沙龙与课题研究。要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同伴合作,学会反思,学会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努力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教师,力争成为一名智慧型和研究型的教师。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优秀、教研突出、教改先进、有影响力的教师。同时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我们要关注她们的成长,积极实施校内“青蓝工程”,为她们拜师,加快其专业成长的步伐。

四、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加大课程管理与改革力度。增强全体教师课程法规意识,对照课程计划,认真上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严格按照市颁布要求安排的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学时,不得随意增减课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杜绝挤占、挪用现象,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学校教导处将结合月考核制度,对学校教学常规进行精细化管理,从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等各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常规考核,课堂教学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做到双基落实优质化、习惯培养经常化、能力训练系统化、潜能挖掘科学化。教研组要紧紧围绕新课标的学习、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听课、评课、说课等系列活动。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注重开展研究课、观摩课和示范课等学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的核心作用,做到几个“统一”: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统一进度,齐头并进;统一备课,取长补短;统一练习(包括作业、复习资料),高效轻负,使每一个教研组均成为一个有凝聚力的战斗集体,成为一个学习、交流、研究的共同体。

2、学校各教研组每周必须安排1—2节的典型课例供大家观摩与研究。同时学校将聘请有关专家作讲座、做示范、作辅导;加强校际间的横向交流,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在教科研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竞赛和评比,学校有关部门积极进行指导,力争在各科市级课堂教学评比中取得优良的成绩。努力打造学校的精品课堂、精品课例。

五、树立教育科研品牌,形成学校发展优势。

1、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通过教科室组织的各种科研理论学习活动,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识,充分认识科研发展对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

2、注重课题研究,发展教师的科研能力。以课题研究为平台,做好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使课题研究能够深入教师群体,深入教师课堂,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开展教研沙龙,营造良好科研氛围。以教师沙龙为载体,扎实进行校本培训。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入手,选择科研沙龙研讨主题,在研讨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让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教科研活动的参与者、研究者、实践者与受益者。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已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作用,影响带动更多的教师成长起来。

4、鼓励论文撰写,提升学校科研整体力量。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论文竞赛活动,在活动提高自己的认识。同时学校教科室将提供各类教育教学刊物的地址和信箱,鼓励教师积极向各类刊物投稿。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

六、突出安全第一,悉心打造平安校园

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食品安全、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为学校创造一个平安健康成长的环境。不断加强后勤优质服务管理力度,让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安心学习,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放心工作,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舒心地教书育人。通过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到校协助、指导学校开展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和法制教育工作计划,协助学校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帮教,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加强防病防疫工作,保障学生身体健康。重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七、细化常规管理,确保工作稳步发展

1、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就是示范的理念,确立人人都是管理者的思想,确立依法管理的思想。努力追求管理以人为本、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境界。

2、做好学校的常规管理,抓好学校各部门、条块计划的制订、实施、检查与总结工作。注重常态管理,强化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常规管理检查和评价制度。真正使每一位参与者有一种责任,负一份责任。要让我们的常规检查成为一种引领,成为一种激励,成为一种动力。激活起师生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信心。

七、其他有关工作计划范文:

1、认真抓好学校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要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积极稳妥高标准有计划地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2、认真做好学校的后勤工作。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努力为师生排忧解难,关注教育教学第一线,走进课堂,理解教学。

3、积极组织好学校的传统活动,积极参加市各部门组织的活动,力争在同类学校中达中上水平。

4、积极做好工会工作,关心教师冷暖,定期开展活动,丰富教师生活,积极为教师服务。

5、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计划和安全工作计划。

6、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的管理与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安全教育课题研究篇6

【关键词】重课程;少年宫;诵经典;倡教研;改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1-0063-02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扑面而来,遵照“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在所有中小学逐步推广实施,掀起了一阵课程改革的热潮。十多年来,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已经扎根于广大教师心中,并外化为教育实践,教化于众。今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硕果累累,焕发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

湖北省江陵县白马寺镇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乡镇中心小学,按照上级的要求,积极动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件,学习新课标,树立课程改革意识,探究课程改革的路径和方法,改革课程管理思想和制度,努力营造浓厚的课程改革氛围。我们一路走来,课程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一、“重课程”,关注学生健康安全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的制度安排,我校除了上好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和湖北省教育厅指定的地方课程外,还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健康与安全教育。学校安排每周两课时,班主任兼任授课教师,要求有备课,有活动,有体验式的教育。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居多。在大众媒体眼中,孩子们是“亲情割裂,野蛮生长”的群体,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健康与安全意识淡薄。针对实际情况,我校组织教师积极开发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编写校本课程,教育学生关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校园安全、预防传染病、防溺水、防震防灾、紧急疏散演练等知识,孩子们不仅掌握了科学系统的安全知识,而且树立了较高的安全意识。近啄昀矗学校的安全事故明显减少,多次被评为“安全文明校园”。

二、“少年宫”,培养学生体艺专长

学校秉承“阳光生活,快乐体艺”的理念,系统深入地开展少年宫活动已有3年了。围绕着《少年宫活动实施方案》和《少年宫活动管理方案》两个文件,一直坚持走下来,一刻也没有松懈过。在实施过程中,全校师生都得到了锻炼、成长。学校规定每天的最后一节课为少年宫活动时间,学生在教练、辅导员的带领下活动。一二年级是集体舞,三四五六年级则有竖笛、葫芦丝、腰鼓、盘鼓、绘画、书法、跳绳、羽毛球等兴趣活动,目标是让每个孩子在毕业时学会一样乐器,有一门特长。

3年来,我们的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成长提高,收获了无限的快乐,教师也摆脱了单纯的应试教育之困,体验了一把素质教育的瘾,整个校园生机盎然,师生都乐在其中,学校“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得到了真正的贯彻实施。2012年5月,邀请到教育局领导和教育总支领导对我校的少年宫活动进行展示验收,得到了一致的肯定;2013年4月,“江陵县体艺课外活动现场推进会”在我校隆重召开,全校师生以饱满的精神风貌、良好的表演技艺,充分展示了训练成果,校领导在大会上作了先进典型发言,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肯定。

三、“诵经典”,为学生发展奠基

2012年秋,我校承担了省级研究课题“经典诵读与儿童的语言发展研究”,学校高度重视,组织召开了多次校委会、教师大会,强化认识,加强研究部署。在此基础上教导处制定出了“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经典诵读活动管理方案”。该课题研究以教导处牵头,以班级为单位,全体语文教师开展实施。学校规定每天晨读的20分钟为经典诵读的时间,分年级段规定每学期必背的经典诗文篇目,教导处对整个过程监控落实。一个学期举行一次经典诵读活动的知识竞赛,并与政教处结合,选派优秀的班级排练经典诵读活动的展示节目,参加学校组织的元旦文艺汇演和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他们以古朴典雅、激情飞扬、童真稚趣的表演风格,让全校师生感受到了经典诵读活动的魅力。

“经典诵读与儿童语言发展研究”课题的成功,不仅给我校带来了各项荣誉,也给教学带来了切实的好处。晨读课上,经典诗文的朗朗吟诵声在校园中此起彼伏,与孩子们充满几分稚气的脸庞、陶醉于经典的神情相得益彰;墙壁上图文结合、声情并茂的经典篇目构成的文化长廊,营造出浓浓的书香校园气息,增加了学校的文化底蕴。

四、“倡教研”,打造新课程名师工程

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实施课改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研究等活动,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锤炼教师教学技能,着力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1.加强理论培训,改变教育观念

加强新课改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形成特色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教师自主发展,向名家学习,向教育家学习,紧密结合教学实践,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求实共进地提升自己的教学与理论水平。

2.鼓励学习实践,提供成长平台

以“江陵县骨干教师和明星教师评选活动”为契机,突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加大力度培养青年教师,给年轻教师“架梯子,压担子,搭台子”,在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上向优秀青年教师倾斜,对新进的年轻教师,要安排教学骨干引路,拜师学艺,实施“青蓝工程”。同时,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在学校、教研组层面,利用示范课、达标课的平台,开展上课、说课、评课、总结、反思系列活动,推动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3.开展小课题研究,培养研究型教师

2015年,我校申报了3个市级小课题:小学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的技巧研究,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培养小学生英文书写能力的行动研究,9月份被市教科院批准立项。学校还制定了“小课题研究活动方案”,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教研成果。

五、“改评价”,注重过程与成长。

安全教育课题研究篇7

“九五”末期,我县教育科研的档案里,只有一张纸上排列着几个市级课题的名单,承担人全是教科所内部人员和进修学校的几位同志。全县仅有的四所实验校,没有自己立项的课题,他们只能在教育局的安排下跟随上级相关部门开展“素质教育研究”等课题研究活动。教育科研课题立项,没有数量可言。

上任伊始,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开展工作,被动地参加了几次上级科研部门组织的学术论坛,除了地点转换外,会议形式惊人的相同。出席会议的大多数是行政领导和专职科研人员,再就是少得可怜的基层校长。大家仰望台上,论坛就像神坛。

内容的单调,让人不断地重复着类似的语言。素质教育研究,是教科所的中心工作,甚至是这个单位的代名词。教育局工作计划或总结中,教育科研工作就是开展素质教育研究活动。

既然选择了教育科研,就不能允许自己停留在困惑与迷茫中。于是,从零做起,甘当小学生,尽心尽力,为繁荣县域教育科研事业而努力。

一、繁荣教育科研事业,从宣传工作开始

深入基层学校,和校长交流、和教师们座谈,一路走来,访遍了全县中小学。结果在预料之中,他们和我一样,不知道教育科研工作的性质和任务,不了解教育科研部门的工作职能,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有教育科研这样一个部门。

宣传自己是首要任务。在教育局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申办了自己的刊物“七彩校园”,选用鲜活亮丽的刊名吸引广大教师,同时彰显教育科研是色彩缤纷的事业,根植与我们的校园中。

正如我们的初衷,从创刊号开始,就引来不寻常的反响。大家争相阅读自己学校同事发表的文章,欣赏友邻学校同学、朋友的作品,关注着发生在梨树校园里的新鲜事。熟悉的事、熟悉的人,由“七彩校园”传递信息,大家容易产生共振;教育热点、教学难点,由“七彩校园”引发争论,大家在思辩中达成共识。

每一期都有目的地宣传一所学校,集中介绍他们的办学经验和科研成果,树立一面面旗帜,引领大家跟上来,超过去,创科研名校,提升教育科研的影响力。

每一期都刊载普通教师的教育论文,研究案例。这成百上千篇文章凝结着广大教师的心血,也凝聚了广大教师的思想,教育科研的特殊魅力在这里体现。

如今,教师组织学生写作练笔,已形成大家的自觉行动。参加省教科院组织的“感恩家乡,唱响吉林”、“歌唱祖国,迎接奥运”等主题征文活动中,有500多名学生获奖。教师撰写论文,已成为自身基本素养。在省市科研部门组织的成果征集活动中,教师作品数量逐年增加,质量逐年提升。2011年末,在省、市两级科研机构先后组织的教师论文和教育教学随笔征集评优活动中,我县推选申报的作品有200余篇文章获奖,139篇论文或教育教学随笔入选省、市级科研刊物。

二、立足基层,服务教师,从转变科研工作方式上突破

“十五”期间,新一轮课程改革至上而下全面启动。我们以此为契机,申报市级课题——《小学课程改革实验研究》。

这一回,我们选择一线教师为实验团队的主体,县级科研部门提供保障,协调各实验单位,按片区确定实验方向,分解实验任务;按学科确定研究课题,分散实验研究的难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从一个个班级开始,自下而上展开。

实验初期,我们组织实验校主管校长到各个实验班听课。教师在台上介绍自己对新课改实验精神的理解,用一节节实验研究课具体演绎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师生关系的定位。

科研工作的指导者转换成倾听者,成为科研成果的受益者。农村学校课程改革怎样实施和推进,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是教师们的尝试给我们启发:符合县域实情的课程改革是实验工作的唯一出路。于是,我们推选能代表全县各层次学校的教师,进行巡回讲课,为全县教师示范引路。

多年来,我们先后请省、市科研专家走进基层,以校园为依托上下联动;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实验教师与科研专家互动;学校的教室里,就能得到上级专家的点评。教育科研揭去神秘的面纱后,就不再虚幻,不再遥远。

科研专业工作者,从台上讲到台下听的转变,实验教师成为教育科研主体并主宰这个舞台,不仅是教育科研方式的突破,一旦科研工作者作为服务者走近广大教师,和他们亲近相融,教育科研事业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丰富课题研究内容,把校本科研做实、做强

眼光下移,着眼点放在校园各个领域,动员广大教育工作者,立足岗位,结合工作实际,发现问题,确立课题,研究内容丰富,成果才能百花齐放。

多年开展的“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课题实验,是如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国家科研部门确立的高层次课题,作为县级实验区及所属实验校,如果紧盯高端的理论体系,或国家层面的方式方法,必然走进“假大空”的死胡同,无益于我们的实际工作。

所以,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准子课题进行研究,并以其为载体,解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群体亲情缺失引发的系列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活动、学科德育渗透、班团队活动等小课题成为我们的主要研究内容。基层学校的研究成绩丰富并验证了上级课题的终极成果,同时也使学校德育常规工作增强了实效性。

同样,《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是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的大课题,实验校课题承担者选择了可操作、见实效的子课题,例如《安全意识的教育》、《中小学生突发事故防范方法》、《生命安全自救能力培养》等,始终注重课题研究的实践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题研究也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教师申报课题,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达到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为此,我们申请省级“数学”、“语文”、“英语”三大学科课题县级实验区,任课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教学过程就是课题研究过程;教案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都成为研究成果的载体。课题研究者组织实验班学生参加省、市课题组组织的学生成绩测试活动,把提高学生素养和学习成绩做为实验研究基本数据,也为上级科研部门提供了最直接的实验样本。

安全教育课题研究篇8

一、实施综合改革实验项目研究

今年,市教育学会、教育局成功申报和承担了河北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我们以“县域三级课程优化组合研究”为突破口,全面启动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管理与培训”、“教研组织和活动模式”、“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高中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幼儿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农村低龄住宿生学校生活与存在问题”等7个研究项目,同时,根据我市实际,又确定了“职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机制研究”。确定了40所实验校,组建了研究团队,实施了全程管理,现已制定了48个研究方案,举办实验启动论证会,开展了武安市实验区教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为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质量提高等教育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二、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开展了新课程改革培训,组织部分校长、教师先后到山东、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同时邀请全国教育专家、课改实验校校长进行了专题讲座;开展了国家课程计划的执行现状研究,了解了学校对国家课程执行情况,找出了问题症结,研究了相关政策,确保了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和开好。同时,加强了校本课程的研究,重点开发《太极拳》、《书法》、《国学》等校本课程,开发了一套符合地域特色的系列化校本课程材料,先后在实验小学、实验中学、阳邑镇南西井中心小学等校召开了课改研讨会,分别召开初中、小学校长论坛,推进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强化了高效课堂教学的指导

针对课堂教学“高耗低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深入了开展教师、教研教改、课堂教学“三大革命”,组织会员深入学校,倾听教学意见,展开教学对话,举办专题讲座,随堂听课评课,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及时发现、解决课堂教学的新问题,做好指导工作。先后编写“通案”3万余节,制作优质课堂教学录像120节,同时开展了“走进名师课堂随笔征文”活动,组织教师观摩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实录,通过“观一观、议一议、仿一仿、创一创”等过程,广泛开展反思和评议,与名师的课堂教学找差距,收到征文560多篇,促进了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初步改变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效率不高的现状,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安全教育课题研究篇9

【关键词】教学改革;学习目标;尊重;“循环―差异”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2-0048-02

【作者简介】咸勇,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教育局(江苏淮安,223200)局长、党委书记。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初中的校校通网络、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图书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等建设已经基本达到了标准化、均衡化。2009年,淮安区有35所初中学校,城区有3所规模大、生源好的初中,每届学生5000多人,占了全区的一半。

一、“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发生的背景

在现实中,我们意外地发现几乎所有的农村初中学校办学规模都在萎缩,优质教师不断流失,教研氛围持续弱化,农村初中学生不但很难和城区学生进行竞争,甚至连新课改提出的“下要保底”都成了问题。以致一些农村适龄初中的学生开始“移民”,这种风气甚至已经向小学和幼儿园蔓延。要想改变现状,必须设法解Q农村初中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提高农村初中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迅速找到“撬起”农村初中良性发展的“支点”。

2001年新课改提出以生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具体落实在课堂的理念。我们研究借鉴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等先进经验,在梳理淮安区施河新桥联中等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于2011年提出“循环―差异”课堂教学模式,配套设计《导学案》,并以学测评价等手段跟踪监控、管理实验研究。

二、“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坚实的落地

1.慎选实验学校。淮安区全区120多万人口,下辖26个乡镇(场),设有农村初中30多所。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信性,必须科学地选择实验样本学校。2009年,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最终,我们将实验学校选择在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农村初中――车桥镇初级中学。该校有800多名学生,70多名教师,15个教学班,是一所办学规模、生源质量、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都处于全区中等水平的初级中学。

2.深度行动研究。区教育局主要领导人带领实验团队到实验学校现场办公,解决教学改革实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定期督查指导实验开展情况。具体实验由区教研室牵头,其他科室协同,主要包括教师培训、学案编写、课堂观察、专题研讨等。培训内容包括理念提升、操作要点、问题讨论;学案编写与修改是实验的重要内容,起初由区学科教研员先编写样稿,接着让教师模仿编写教研员修改审定,最后是教师自主设计完成;专题研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现场观察课堂,听课评课议课,教学沙龙等,与洋思中学组织同课异构,成立淮安市“循环―差异”教学研究学校联盟,创建“循环―差异”教学专题网站,编印内部学习研究刊物《“循环―差异”教学理论与实践》手册等。

3.加强总结反思。一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加强文献研究,特别重视案例研究、行动研究。2011年,实验学校车桥初级中学实验班第一批学生参加中考,与全区几所优质农村初中学校进行横向对比,结果显示,实验学校学生总分、均分水平最高(包括文化考试科目、技能等级测试科目等),总分成绩集中度最高,百分位数高,尤其是在全区排名50%、25%、5%位置的人数都名列第一。二是研究成果的实用性。(1)建构了“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其操作环节清楚、具体,便于学习。(2)提供了学科课程标准分解技术,引导教师学会制作双向细目表和课时目标分解表。(3)编制的课时导学案方便实用,全区共享集体备课成果,教师自主二次备课。

4.重视专家引领。一是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我们研读了大量图书、杂志,包括《有效教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心理学》《提问教学法》等。二是邀请专家学者指导。2010年以来,邀请市教研室学科教研员多次现场听课,质疑答辩;2011年12月,江苏省教研室4位学科教研员专程来了解教改情况,观摩课堂教学,调查走访师生;2012年以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t教授几次亲临课堂教学现场,听课并作专题指导。江苏省教育学会杨九俊会长、省教科院王一军教授、省规划办彭钢主任等多次作专业指导,确保了课题研究始终行进在正确的轨道上。

5.加快成果转化。2011年春学期,召开校长会议,下发文件《关于在全区初中学校推广循环―差异教学模式的通知》,在本区仇桥中学、季桥中学、施河中学等12所初中学校推广应用。2011年,“推广‘循环―差异’教学、推进课程改革项目”获得淮安市创新创优项目一等奖;2012年,“循环―差异”教学模式被淮安市教育局评为“十大教学模式”;2013年1月,在江苏省教研室主任高级研修班上,作“推广‘循环―差异’教学、推进课程改革项目”经验介绍。2012年、2014年江苏省学业质量监测中,我区初中学生学业质量在本市、本省全面领先。2014年9月,实验学校车桥镇初级中学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5年,“循环―差异”教学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三、“循环―差异”教学模式引发的思考

1.探索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循环学习”“差异学习”“差异发展”的实证研究,就是学生在不同的学科学习中,在不同环境的学习过程中,是怎样进行循环学习的,怎样进行差异学习的,怎样实现差异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要能通过大数据、具体案例进一步去分析、验证“循环―差异”学习理论,丰富并创新教育理论成果。

2.“循环―差异”教学在不同学科课型教学中的操作要领研究。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教学个性,如何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值得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长期研究。

安全教育课题研究篇10

一学期来,在全体教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领导班子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坚持立德树人,重安全、保稳定、促发展,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汤庄小学顺利通过最美村小验收并在表彰会上作经验交流,省《关心下一代周报》小记者站顺利成立,市文明校园顺利通过复验。学校获“江苏省橡筋动力飞机”比赛团体二等奖,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提高二等奖,区政府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关爱工作先进集体、支教工作先进集体,区教科研“三大杯”论文竞赛优秀组织奖……我校教育知名度不断上升、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一、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提升内涵发展品位

1.树立文化发展观念。本学期学校全面落实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机制”,引导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和成才观,发挥家庭教育在育人中的作用;提升学校的教育现代化程度,确保辖区所有的完小、教学点实现网络全覆盖,全力打造人文校园、开放校园、智慧校园。

2.加强教育宣传管理。充分利用赣榆教育在线、《赣榆教育报》、赣榆教育等载体,进一步提升教育形象,引导社会各界进一步理解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为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加强教育宣传信息工作队伍建设和教育新闻宣传业务培训,完善考核激励制度,推动宣传信息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3.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中小学收费规定,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坚持校务公开制度,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资金,开源节流。加强学校财产管理,加大对班级备品检查管理的力度,实行公物损坏追究制度,确保学校财产不受损失。

4.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加强校园安全和学生安全的教育与管理,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严格执行学校安全责任制,按要求配齐校园保安人员,确保层层落实责任,责任到人。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以妥善处理校内突发事件。

(2)加大校园安全设施投入,提高人防、物防、技防的配置水平;强化安全管理重点,加强交通、食品、消防、传染病预防等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定期对学校各项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组织开展开学前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和学期中的安全抽查检查。

(3)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宣传防火、防震、交通安全等安全知识,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加强防传染性疾病等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定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4)严格外来人员登记制度,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校园,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及时获取各种安全信息,化解学生矛盾,防止校内矛盾激化,杜绝校外人员来校滋事;加强课间、午间和放学后校门口值班,加强校门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5.党建工作扎实推进。继续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省、市、区委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学校党支部依托“主题党日”活动,以“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建设项目为抓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为载体,创新学校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努力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升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

(二)优化配置,均衡发展,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

1.稳步推进薄改工程。严格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继续做好学校常规管理,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以更高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任务,围绕薄弱环节、薄弱区域、薄弱设施,全面推进学校薄改工作。本学期,中心完小教学楼工程继续推进,陈巷小学新建“六有安居”教工宿舍4间,食堂1间,餐厅2间,目前各完小安居工程全部完成;学校自筹资金50万元为辉埠、下河口、陈巷、蒋宅修整操场,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2.大力推进校园美化。投入30余万元及时维修校舍及学校设施,消除安全隐患,投入约20万元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总务处平时组织人员加强对校内苗木、花草、草坪管理,及时修剪、施肥、浇水等,努力创造出良好的工作和育人环境。

3.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学校先后开发建设校园办公网、电子备课、校本培训、电子文档管理、电子图书阅览、教育资源库等多个平台。中心小学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38套(白板20,一体机18套),各完小班级投影基本实现短焦投影,部分学校专用室安装了短焦投影多媒体设备。

(三)立德树人,健全品格,提升德育效能

1.完善德育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1)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网络,形成了德育工作的机制和规范。

(2)用好三个载体:一是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二是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融德育于活动之中。

(3)加强学校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抓好教师队伍的学习与培训,建设好德育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师风教育,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规范自己的教育言行,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育人艺术,用教师自身的行为实践去教育人、影响人、感染人。

2.以《连云港市赣榆区中小学2018年德育工作要点》为抓手,突出工作重点

(1)扎实开展“四进四培养”主题教育。

(2)实施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我校重点是建设有亲和力的学生发展中心和发展有鲜活力的学生社团,根据社会及校园实情申报了以培养诚信少年为目标的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并已初见成效。

(3)定期开展环境、法制、安全等专题教育活动。

(4)加强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建设,夯实德育阵地。

3.利用好“健·智”教育大讲堂,搭建家校沟通平台

沙河中心小学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已通过二星级验收,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2018年举办了第三期“健智”家庭教育大讲堂专家讲座。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开展这一活动,让其为助推沙河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作出贡献。

4.强化德育特色工作,拓展德育教育新渠道

我校按照教育部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培养诚信少年这一品格提升工作项目做好德育工作,通过太极拳进校园活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加速发展,深化科研,提升质量建设层次

 1.建立严谨务实的科研工作常规,形成科学有效的科研运行机制

根据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及上级有关要求,我们在健全科研组织、完善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实际,特别制定并下发了《沙河小学教育科研课题运作和管理要求》、《沙河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考评细则》、《沙河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认和管理规定》等政策性和制度性文件,使科研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规范研究行为,形成良好的工作秩序,确保教育科研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严谨性,我们加强科研工作常规管理,通过建立并严格执行科研工作计划制、科研活动汇报制、科研理论方法培训制、科研成果评认推广制等,建立起科学严谨的科研工作常规,为全校教育科研及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2.加强课题研究与管理,促进研究扎实有效运行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核心与标志。抓好课题研究,即抓住了科研的关键。多年来,我们组织全校教师参照省市区教育科研规划及课题指南,紧密结校域教育教学实际,选题立项,以校本科研和行动研究为基础和标志,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研讨活动,取得了丰富的成效。近三年来,我校教师申报立项各校各类课题达78项。根据分级管理、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我们在研究和管理过程中,通过严格例行计划管理、深入实际加强过程管理、督导检查实现质量管理、评估验收严格成果管理,使课题研究切实有效,达到研究目的。为了提升研究成果质量,发挥成果效益,我们还通过抓重点、树典型、会议评介和向上推荐等形式,及时推广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充分发挥科研促教兴校作用。目前,通过建立课题研究文本和电子档案,通过实际督导检查,绝大部分课题处于扎实有序运行当中,基中部分课题已取得初步成果。

 3.适应研究需要,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科研活动

“十三五”以来,为了促进课题研究,推动科研工作持续发展,我校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科研活动。2018年10月举办“青禾教科研共同体”课题推广活动,2018年12月举办“海陵湖共同体”教研活动等。这些活动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效果明显,圆满完成了活动任务,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我校育科研工作的繁荣和发展。

(五)用好三“心”,创新发展,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精心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加大检查力度,开齐开足上好各门课程。开学初,我们结合校情,制定了沙河小学课程设置方案,做到村小(含教学点)课程表要与中心小学一样,开学初,我们就完小的师资情况给各校的课务安排进行指导,逐个学校检查课程设置情况。

认真执行“周查月报,双视导”制度,实时了解各校情况。我校继续实行“周查月报”制度,各校每月28日前上报“周查月报”,从各校上报的情况来看汤庄小学、下河口小学、陈巷小学落实较好。

教导处共组织了期初、期中、期末的三次全面视导检查。教导处还针对各校的不同情况进行回头看,针对问题限期整改,对完小和教学点的工作指导本学期达5次以上。

本学期,继续在完小和教学点召开校长工作例会和教导主任工作例会。在陈巷小学、下河口小学、辉埠小学开展了校长工作例会,在中心小学、汤庄小学和蒋宅小学开展了主任例会,活动的主题主要有“我为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3+1工程的落实与推进”、“如何让学生全员参与演讲”等。

2.细心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针对师资情况进行了四次专题培训活动:一是开学前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时一天的全员培训活动,二是开学一周后对新教师进行了教学设计的复备及作业的批改的专题培训,三是开学两周后分学科对代课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四是在期中考试后针对检查出现的问题,对科学学科的教师进行了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

以赛带培活动。我校在12月份举办了代课教师基本功大赛。共评出一等奖14人,二等奖18人,三等奖30人。中心校为此专门下发简报,对在活动中获奖教师进行了通报表扬,对获奖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此次活动使代课教师的积极性及教学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校内“结对子”活动。分为青蓝工程和帮扶工程,共结了40对。

3.用心搞好常规活动

送教到校活动。本学期送教到陈巷、蒋宅、小学各3节,汤庄、辉埠小学各2节,分别有语文4节、数学2节,科学、艺术学科4节,活动中上课教师把教学的经验及课堂教学中的小技巧、小策略毫无保留地共享出来,对送教的学校教师有很大的帮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校本教研活动。本学期我校共开展了32次校本教研活动,我们一改以往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采取以中心校带完小,以骨干带薄弱的形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每次听、评课后再分年级交流教学设计使用情况及作业批改情况,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在在交流中不断提高。

“3+1工程”活动。通过不定期的检查及时了解活动的情况,各完小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取长补短,校校有特色,班班有项目,人人有专长。一学期以来,各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辖区内调研活动。本学期,我校进行了三次调研活动:11月份,对全镇一二年级的语、数及三至六年级的语、数、英三科进行了调研及分析;12月份,对六年级的科学进行了书面调研测试;1月份对四、五年级的科学实验操作及演讲和真阅读书目进行的抽查。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师资方面。一是教师结构性失衡,幼儿园教师到小学任教,专任教师转岗任教语数外学科;二是年龄老化,三十岁以下教师不足20人;三是缺乏名、特、优教师引领,特别是语文、数学学科。

改薄工作。中心小学大班额问题突出,即使新教学楼投入使用,可以改善班额,但无师资可用。

文化建设。一是学校“健·智”文化建设理论层面支撑还需扶持;二是学校“健·智”文化建设内涵挖掘还需深入,三是学校“健·智”文化建设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下学期工作打算

1.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由于2018年11月份我校主要领导的调整,下学期将对学校领导班子的分工进行调整,对中层领导干部的岗位进行调整,健全组织,建立机制,找准标杆。

2.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不同,下学期我校将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个方面进行建设,重点关注精神文化建设,将出台相关的政策。

3.谋划学校发展规划。由于城乡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城区人口相对密集,镇区开发商品房的进程不断加快,给学校入学带来较大的压力。下学期,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学校的发展规划进行重新调整,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报沙河镇党委和区教育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