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案例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23:39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1

合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审查和控制的目的不仅仅是审减工程费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审查和控制来发现项目投资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促使投资管理的不断完善,提高投资效益。构皮滩水电站地下厂房装机5台,单机容量为6(X)mw,年发电量%.67亿kw·h。该工程工程量巨大,施工周期长,参建单位多,施工标段若干,主标合同金额上亿元,9年时间签订合同及协议1300多个,合同金额100多亿元。本文总结了参加构皮滩水电站建设工程多年来施工合同管理的经验,提出一些合同管理的看法,从源头上或侧面消除影响施工合同管理的不利因素,来提高施工合同管理整体水平。

1从思想上重视合同管理

对于水电建设单位的建设者来说,不仅合同管理工作人员要重视合同管理,公司领导应该更加重视,只有单位领导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合同管理工作人员才会大胆去管好合同。作为一个好的合同管理工作人员,不但业务要精,知识面要广,并且要熟悉现场施工情况,施工工艺,施工难点,预控在施工中将要出现的经济纠纷并且在合同中有预控措施应对,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法制意识和文字处理水平。

首先,合同管理工作者要熟悉和理解合同示范文本中的内容,合同通用条款部分要逐条学习,理解后有的还要在专用条款中细化、补充;其次,在签订合同时文字使用要严谨,对于协议书、专用条款部分要反复推敲,咬文嚼字,避免一个条款有多种理解或意思表达。如“固定总价”与“固定单价”,前者是在没有设计变更的情况下,合同价格是包干的,结算不作调整,而后者是以工程量计价方式,工程数量是可以按实调整,单价不变。还有些条款多一字或少一字也相差千里,如“质量保证金在保修期满一年返还”与“质量保证金在保修期满后一年返还”,按照这两种说法分别去操作,对于保证金的时间价值和财务费用来说应该是相差很大的。地质缺陷的处理、灌浆量单价的划分、超挖超填的预控、设计变更处理原则等等不可控因数,都必须根据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事前明确,避免甲乙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分歧,甚至对簿公堂。

2加强合同备案管理,维护招投标成果

有人会伺:招投标阶段合同还未签订时如何进行合同管理?专业人士应该知道,需招标的工程,合同主要条款是招标人拟定的,且是招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标后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内容必须与招标文件一致。因此,在招标文件备案时,招投标管理部门应对其中的合同主要条款严格审查,对条款中不合法、不合理、带有不正当竞争或损害他人利益的内容,应提出修改意见,若等中标订立合同后就很难监管和修正。合同备案管理主要是审核合同价是否与中标价吻合,合同条款是否与招标文件一致,有没有附加一些不合理的补充条款,严格控制在备案阶段就产生的“阴阳合同”,维护招投标成果,切实保证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发文要求“各级招标投标管理机构、合同备案管理机构要强化对拟签订合同主要条款中关于人工、材料要素价格风险控制条款的审查工作,应督促双方签订人工、材料要素价格风险控制条款及超过约定风险幅度时的调整方法”,这也充分说明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十分重视在招投标阶段、合同备案环节对施工合同的监督管理。

像构皮滩水电站这种大型工程建设施工期较长,在施工期间的物价波动很难预测,合同双方可约定人工、材料、机械费三大要素价格风险控制条款及超过约定风险幅度时的调整方法。可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专用条款中明确:在合同有效期内(第一年除外),所有因人工、材料和设备等价格波动影响合同价格时,按公式法计算差额,调整合同价格。调价公式为么p=p()(a+BiFrl/Fol+B2Ft27F02+B3Ft3/F03一l)式中,么p为需调整的价格差额;a为定值权重(即不调部份的权重);p0为工程付款证书中承包人应得到的已完成工程量的金额(不包括价格调整,不计保留金的扣留和支付以及预付款的支付和扣还;对合同中规定的变更,若已按现行价格计价的亦不计在内);Bl、BZ、B3分别表示人工、材料、机械折旧费三项可调因子的变值权重(即可调部份的权重),权重系数值经双方确认后列人合同专用条款,定值权重和变值权重之总和为l;Ftl、FtZ、Ft3分别表示人工、材料、机械折旧费三项可调因子的现行价格指数,取调价期各可调因子的价格指数;F01、F02、F03分别表示人工、材料、机械折旧费三项可调因子的合同价基期价格指数,取第一年各可调因子的价格指数。i第一年不进行价格调整。以后价格调整每一年进行一次,价格指数采用国家行业部门确定颁布人工、材料、机械折旧费三项价格指数(价差结算不计息)。在计算出的调价金额基础上加上应计的税金。除此之外其他因素影响合同价格均不作调整。

3推行与完善建设工程履约担保机制

当前,工程量清单招标一般为合理低价中标,工程利润普遍微薄,而且前期施工阶段承包人要垫资投人,给流动资金不足的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推行与完善建设工程履约担保机制能够制约合同双方不正常、不应该的违约行为。

目前工程建设中常发生的担保类型有投标担保、履约担保和工程款支付担保,前两种担保已在实际工程广泛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工程款支付担保不能真正实施。因此建议在局部领域强制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如在一些经营性项目上,可以规定“招标人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担保的,招标人必须向中标人提交工程款支付担保”,对于工程全额担保有困难的,可以根据工程进度分段担保,这样既可以实现担保目的,又可以缓解双方资金压力。对于担保的额度,双方无论采用何种担保形式,应该是对等的,充分体现合同签订的公正性、公平性原则。

4结合现行计价体系,完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有一个好的施工合同标准文本是建设各方主体管好工程,明确界定有关各方责任、义务、权益的重要保证。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工程签订施工合同一般为固定单价合同,而作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一1999一0201)中的三种合同价款类型均不是很适合,应该及时补充一种固定单价合同类型以及一些附属条款,以明确双方各自承担的风险范围和工程结算原则等,不要使有些人认为综合单价就是包括一切风险、综合单价是绝对固定单价的错误观念。目前,已有一些省市,如广东、江苏等地,已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当地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有效保证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稳步推行。同时在重要合同条款的约定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与规范,对于工程量清单招标的工程,一般应约定为固定单价合同,结算时单价相对固定,工程数量按实计算,当然对固定单价所包括的风险范围及超过约定风险幅度时的调整方法也应在合同中明确。对于有些工程在满足以下条件时,也可以采用固定总价合同:①工程项目规模较小、工期较短的工程。②该工程在招标时施工图设计深度完全能满足施工要求的。③招标人要求投标人自算工程量而报价的或招标人留给中标人足够时间要求对工程量进行复核的。

采用固定总价合同的,也应该在合同中明确固定总价所包括的风险范围及超过约定风险幅度时的调整方法和发生设计变更时工程价款调整的方法。对于不满足条件的工程项目,合同主管部门应限制其采用固定总价的合同价款方式,或者采取其他特殊措施来平衡固定总价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5建立工程竣工结算备案制度,实行必要的跟踪检查和管理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34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现在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中。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当前在普通高校文管专业被广泛教授。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管理学中的理论知识,又能结合对照实际,分析并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因此,将案例教学运用于管理学教学中来,就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增强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应用的价值

1.1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实际案例的运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如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案例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1]。在管理学课程中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既能让学生自主参与了解课程的学习特点,又能够避免单纯理论教学带来的枯燥。案例教学的立足点不仅在于通过案例的分析,学习掌握管理学的理论知识,更在于通过课前准备和案例讨论让学生对所学理论有经验认识。

1.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属于一种开放性、开发性和互补性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这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较好地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个思想互补、方法互补、知识互补和能力互补的平台[2]。因此,案例教学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锻炼学生整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二是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三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应用的一般过程

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因课程、教师、学生而不同。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2.1选择、展示案例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案例的选择。教师要根据授课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通过案例讲授其中的管理学理论知识,同时要分析案例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关外延资料的准备工作。二是向学生展示案例。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使其在案例情景中探讨课本的理论知识。

2.2讨论、分析案例

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是案例教学的关键。选择、展示案例后,要求学生围绕案例运用已学或将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自主分析和讨论。具体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个人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或者几者结合。在案例讨论中,应形成不同观点、思想的相互碰撞,探究案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思考解决之道。

2.3案例总结、点评

教师要及时总结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使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研究解决案例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

3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应用要注意的问题

3.1编制和选择适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

案例教学的效果直接取决于案例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案例的编制和选择,还是每一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典型案例应该是教师以诸多管理学案例为基础,依据本课程授课目标,对案例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使案例适合学生学习的特点,适合当今经济社会管理实践。

3.2正确处理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一是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在坚持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引入案例教学模式,两者结合相得益彰。二是正确处理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关系。管理学课程理论体系完备,有其重点和难点,要完全掌握其理论要点只通过案例教学是不行的,因此还需注重理论教学,其中关键是如何变填鸭式教学变为互动式教学,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

3.3增强案例教学实效性的取得

由于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案例教学在时间和效益上存在矛盾[3]。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前期要精选案例,设置问题,并进行有效展示,中期学生要积极参与,分析、挖掘案例中包含的知识与问题,后期师生共同进行总结评价,这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需要注意案例教学实效性的取得,避免出现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却效果甚微的结果。

总的来说,目前案例教学已广泛应用了教学课堂,也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管理学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消化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案例教学也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合理有效地应用案例教学,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发挥它应有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案例教学原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6.

[2]梁周敏,章立民,杨宝成.案例编写与案例教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14.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教学”法;运用策略分析

0.引言

“案例教学”法主要就是指老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按照教学标准要求,充分利用教材案例,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平等交流和积极参与等分析研讨活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内容。而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的实践应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有待m一步解决。因此,为了培养专业性强、高素质的财经人才,老师应该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存在的优势,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1.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物教学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虽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老师应用其进行教学时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重视,依然过于注重理论教学,没有设置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案例讨论,使其效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从而限制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当前,很多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只是单一的强调课程开设和教学,没有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而且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数量分析,使得学生的财务管理只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性财经人才。

1.2选择的案例不合理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财务管理案例,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学的时代特征和使用优势,而且教学内容要符合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案例内容和问题。但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老师采用的案例往往带有较强的随意性,没有经过千挑万选,并且认为只要是有关财务管理的案例都可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忽视了案例内容的实践性以及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性,使得案例教学过于牵强。同时,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案例分析中去,更无法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这样不仅降低了案例教学法的魅力和优势,还无法调动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1.3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

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通常都会采用闭卷考试和案例分析等两种考核方法。其中,闭卷考试经常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误思想,认为理论知识掌握更加重要,经常为了应付考试而苦背书本内容,没有养成一种开放性思维能力和习惯,限制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而案例分析这种考核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很多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往往都是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案例资料,有的甚至是直接抄袭网络分析内容,逐渐养成一种懒隋心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提升。

2.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2.1加强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相互融合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要想培养高质量的财经人才,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模式二者的各自优势,加强传统理论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融合,取长补短,有效提升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善于运用案例展开教学,增加课堂的案例讨论活动,调动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教学优势,例如,培养创新思维、个性化学习、开阔视野、深化学习等。但同时,也不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完全摒弃,老师要通过对学生们的概念灌输,增强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此外,还应该增强财务管理教学的连贯性,增强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灵活性和贯通性。

2.2合理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选择。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合理的选择案例,提升教学实践的效果。首先,多选择一些国内企业的发展案例。一方面,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虽然运用的发展理论相同,但是它们二者在发展思路方面却各不相同。而且国外企业发展的政治、文化、经济等环境也与我国不同,就算是再经典的案例也不符合我国的发展实际,因此应该从国内企业中选择教学案例。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财务管理行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国内企业案例还能让学生感到一种亲近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讨论兴趣,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证券市场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老师从上市公司中提炼财务管理案例,加强对国内企业财务的研究,对提升老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推动学生未来健康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案例。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包含的知识点丰富多样,再加上课时的限制,老师要尽可能的设计和选择综合性较强的案例内容,不需要针对某一知识点设计单一案例内容。通过综合案例教学,老师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正在讲授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可以对以往知识内容进行回顾,并且更好的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整体把握。

2.3制定合理的考核机制

为了准确了解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应该将平时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同时还应该注重对案例分析能力的考核力度,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分,并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纳入到期末考核中去。而且在案例分析讨论之后,老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并且当堂公布评定结果,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此外,可以适当调整期末考试方式,让学生针对学期所学的某一点理论内容准备案例,并且阐述自己的理解和发表看法,老师可以结合案例内容提出相关的理论问题,考察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和思维开放性,提升学生对案例分析的重视,有效增强他们对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能力。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精品课程财务管理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新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需求越来越侧重于综合管理型、决策型以及创新型三个方面的技能。[2]正因为如此,案例教学正成为该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和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二、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作为精品课程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无疑应服务并体现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需要。《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加强案例教学研究,对该精品课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案例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同于其它课程,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兴趣(见表1)。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选课学生在课后都能自觉地对案例进行研究。根据问卷调查,学生课后花在每个案例上的研究时间平均为3小时~6小时。本科学生对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学习热情部分地弥补了其在实践知识方面的不足。

2.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对本科学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知识点讲清楚。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一般也只注重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对某一学科的认识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全局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缺乏感性认识,综合运用能力比较差,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希望能有一定的了解,并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案例一般以企业实际发生的事件为背景编写,比较大的案例往往还包含了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的内容,反映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因此从学习内容上看,通过对这类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对已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也能提高已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此外,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在增强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和处理模糊性的能力的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表2是对学习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收获内容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表2案例教学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收获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新疆大学4个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班级的学生所得。

3.案例教学给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是一种适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既注重理论教学,更注意实践教学,向学生提供其在学校不可能接触到的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财经案件及财务管理技巧,提高认知及感悟水平。最突出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以财务管理案例为典型实例,举一反三,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另外,为满足财务管理教学对案例的需要,教师要深入企业了解真实的财务管理案例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大量案例,并根据案例案情及教学要求筛选、改编和包装,使之典型化。同时,在课堂上要恰当运用,在讨论中要当好指挥,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教学案例选择

在《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其中的教学案例也必须是“精品”,教师必须下大功夫精心选择。在选取教学案例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目的性

目的性是指每一个案例的选择应与教学目的相对应。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案例的选取应针对本科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能体现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课程的问题有较深的理解,而且要恰当地与学生们关注的经济热点问题相联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2.典型性

典型性是指案例应具有代表性、重要性,一个好的财务管理案例必定具备普遍的现实代表意义,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学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反映实际情况中经常的、重要的经济业务活动,学生通过对其反复观察思考,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案例取材一定要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确保案例所陈述的内容是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却又复杂的两难问题。只有真实的而非虚构的案例,才能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积累实践能力。

4.综合性

即精选的案例既具有基本性和基础性的财务知识,又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要让学生有讨论和思考的余地,对案例中每个问题通过分析、归纳所得出的结论永远只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使学生知道财务管理要素之间如何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进而把握全局,分清主次,提高实际财务管理能力。

四、《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组织

《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组织,涉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两个方面,而如何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则要通过教学过程来体现。文章认为,《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组织应遵循以下步骤:

1.组织案例教学前应充分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

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传授,而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对知识的运用,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理解判断。所以,本科阶段财务管理组织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通过案例教学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不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是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习如何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而不是学习理论知识本身。通过事先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案例教学的重点上,并且使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更具有针对性,在讨论环节使学生发言有相同的理论基础,这样可以提高课堂不同学生在发言争论时的有效性,而不至于在课堂讨论中各说各话,缺乏对案例研究分析的共同基础。

2.选用或设计教学案例

教师应根据讲授的内容和相关知识要点选用或自行设计教学案例。在选用或自行设计教学案例时,应深入了解案例的数据、事实细节,熟悉相关的材料;周密准备一系列可用来引导学生讨论的问题。最好多选用国内企业的案例,因为国内与国际企业经营环境目前还有较大的区别,即使在相同的理论指导下,国内企业的决策思路与国外的相比不一定相同。虽然可以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决策程序,但是不太适用于在中国案例教学中大量使用,一味分析国外成熟的案例容易使学生脱离国内企业经营的实际,不利于增强对我国实际的了解。

3.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拟定发言提纲

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知识以后,开始阅读老师印发的案例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获得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案例中提供的数据、信息和事实。指导学生在掌握案例的各种细节与数据之后,对数据加以组织整理,并以决策者身份思考问题,以便联系各个细节,进行深入分析。学生通过阅读和查找教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补充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分析,最后,根据自己的分析结论拟定课堂讨论用的发言提纲。

4.引导学生课堂讨论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教师应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有针对性地准备一系列问题用来引导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也可以就一个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各自的观点,相互辩论,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让每个学生对每一次案例讨论都积极争取发言。教师也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先由小组讨论,然后再由各小组代表发言;还可以在全班组织大型讨论,由学生主动发言和教师随机点名发言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

5.案例分析总结与归纳

学生在经过广泛、充分的讨论后,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做出总结,通过分析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案例分析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结论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分析是否正确。

五、案例教学实现需要改善的条件

1..案例教学还必须借助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建立并完善多媒体电教演示教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学生不易疲劳,以新颖的视觉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对财务管理教师提出挑战,要求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基本操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计算机知识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2)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的出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充实了人们的大脑,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借助网络,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大量丰富的案例资源,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这一迅捷的平台,将案例的分析讨论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进行。

(3)组织实地考察。当前,大多数高校将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而对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并掌握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应尽可能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搜集第一手资料,自己编写案例并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合理安排案例教学在整个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比重

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学时相比以前有较大的压缩,特别是在非财务、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学时减少比较多,有些只有48学时,甚至更少。在学时较少、完成传统教学任务都有一定困难情况下,还要加强案例教学,确实对完成教学任务形成挑战。那么,在不改变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下,进行案例教学的组织可以注意以下两方面:

(1)适当压缩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及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重点讲授课程的难点,注重课程理论体系中的主干,注重通过讲授提供学生课程的知识架构,注重提供学生本课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而其中容易理解的、较具体的知识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加以解决,自我补足知识体系。这样既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减少讲授课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有重点的开展案例教学。财务管理涉及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非常多,但课程本身学时有限,所以应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案例教学。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重点应该在于知识的综合运用,不在于个别知识点上。整个课程的案例教学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结构展开,本科财务管理课程大体可分为基本理论、财务分析、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几大部分内容,在安排案例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围绕这几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安排相应的案例教学环节。在目前的本科财务管理学时数的条件下,如果能合理安排课堂讲授内容的,是有可能兼顾好传统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的。

3.重视教师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作为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教师需要在财务管理课程开课之前制定一个详细案例教学计划,包括本课程计划安排教学案例的总个数、各个案例的教学时间、向学生发放案例素材的时间、案例讨论的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案例讨论地点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多种角色。例如:⑴观众式:在这些前提之下,教师的课堂角色基本上就是非指导性的,几乎不参与,而是让学生自己充分发挥,对学生的见解可不发表任何意见,不带任何判断和感彩的评判。在案例课最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课上的各种观点、所做的分析和各种结论性认识。不同的学生从这样一堂课中得到的东西可能是很不一样的,通常这一类型的课比较适宜基础较好、积极性高的学生。⑵场上核心式:这种角色下的教师就像足球比赛中的场上队长一样,在组织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起关键作用。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财务管理氛围且投入其中,享受财务管理学习带来的快乐,教师与学生一起亦教亦学。⑶示范员式:这种角色下的教师往往认为他们分析案例的效率要比学生高很多,因此,对学生来说,观看这种经验丰富的示范本身也是一个经验学习过程。其实,在很多时候,创新是从模仿开始的。最后,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是发言人。讨论结束后,教师一般都要做简短的总结。

六、总结

案例教学法引进到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后,由于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应该在更高的程度上认识案例教学在本科财务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使案例教学法成为该课程教学必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周群华.《财务管理》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案例教学研究[J].江西教育(高教研究),2008(1、2):18。

[2]李世辉.基于新理财环境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兼析中南大学财务管理培养模式[J].现代大学教育,2009(2):107

[3]李秉成,唐国平.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本科教学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7(10):19

[4]潘维霞.浅谈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甘肃高师学报,2010(4):103-104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5

关键词:管理会计案例教学设计高职高专

   案例教学是系统讲述教材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具体分析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它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为中心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适用于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多门现代会计学科之中,在管理会计中也同样适用。

一、案例教学引入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1)理论脱离实际,违背高职高专的精神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管理会计课程基本上是西方教材的复制,较少结合我国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也不能反映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创造以及发展前沿的成果。在实践应用上,西方管理会计理论往往建立在相关假设的基础之上,并大量使用过于抽象的数学模型,违背了高职高专“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精神。所以在专业教育上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应该是教学的首要目标。案例教学中的“客观真实性”和“突出实践性”的特点很好的符合了高职高专的要求。

(2)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管理会计教学中仍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会计计算题居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简单的计算题为主,使学生有一种在做数学题的感觉,而案例教学中形象生动的案例和相互讨论的方式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二、案例的设计

   案例教学中案例是核心,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管理会计教学中不同的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不同类型的案例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

(1)案例的分类

   按照案例所涉及内容的多少和分析难易程度的不同,可分为:①微型案例②中小型案例③大型案例。

按不同的案例设计目的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①为教师组织课堂讲授而设计的案例(简称引导案例)②为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而设计的案例(简称课堂讨论案例)③为学生课后分析而设计的案例(简称课后分析案例)。

(2)案例在管理会计中的分配设计(图1)

图1:

对象

案例类型

预测

1.中小型案例2.课后分析案例

短期经营决策

1.微型、引导案例

2.中小型、课后案例

长期经营决策

1.中小型案例2.课后案例

预算

1.大型案例2.课后案例

成本控制

1.中小型案例2.课堂讨论案例

责任会计

1.中小型案例2.课后案例

(3)案例在管理会计中的设计举例

   小型案例多用于课前引案,例如成本性态分析中用“出租车公司如何确定收费标准,以达到不仅营业收入最大而且出租车愿意开车的局面”,来引出上课的内容。大型案例例如预算管理中“以惠港贸易公司一个小型商业企业的全面预算”来练习学生对预算管理的理解运用程度。中型案例例如在短期经营决策分析时的“新华乐器有限公司的生产决策”,来贯穿一节课的内容,使之形象生动。

三、案例有效性的分析

   在管理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安排案例,使案例的效果发挥最大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案例教学要有理论指导

    案例教学法并不排斥讲授法,相反没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一味的讲案例都是空谈,所以在管理会计教学中,两者应该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案例中的信息只有理解了基本知识以后才能发现,不然只是雾里看花。

(2)合理安排案例

   案例教学有很多优点,但是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合使用案例。正如前面所说案例有不同的种类,要按课时的安排和需要选择案例。案例一般较长,如果都在课堂讲授会花费大量时间,所以有些案例要放在课后进行。面对小型的作为课前引导的案例,应该尽量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案例,使学生激起学习的兴趣,也使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对与课堂分析的案例,应该在理论难以解说的情况下使用,使难变易。

(3)课后案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课堂上的案例多在为能更好的传授知识作准备,课后的案例基本要靠学生自己完成。这就需要考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许多高职学生缺少的,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用宝贵的课后时间来学习,这就需要有一种激励的成绩表现形式。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上讲述分析、以ppt的形式展示分析的结果等等,应该以培养学生能力和激起学习的兴趣为主。培养能力不光是培养学习能力,还培养表达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珍文.管理会许案例教学方法.会计之友,2002,(2),

【2】孙国强.管理研究方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7

【3】舒文存.基于素能培养的管理会计情景案例教学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0,(6):181-182.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6

 

1.将“案例教学”误解为“多讲实例”。有的教师误以为讲讲实际的例子或故事就是案例教学,甚至以此代替理论知识的传授。认为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教学,其结果是表面上热闹,而实际上学生听完课后既没有学到理论知识,也没有得到实践训练,更谈不上提高应用能力,这种所谓的“案例教学”很可能比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还要差。案例教学时是以学生的学与练为主,借助案例研讨来实现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而举例是教师在讲解理论时通过举例来说明,教师用来说明某一理论的一种辅助方法。

 

2.将“案例研究”误解为“学习案例”。案例教学是否成功关键看学生是不是案例教学法中的主体,看教学过程是不是学生在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分析与研究,看教师扮演是不是引导者的角色。然而在案例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错位现象,案例教学法中仍然是教师讲解得多,代替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学生还是被动地听、忙于记笔记。有些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案例的学习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担心学生接触社会少,缺少企业管理实践经验,难以对管理案例进行分析,担心影响教学进度,结果致使采用的案例教学法效果不佳。

 

3.将“选择案例”误解为“照搬案例”。一些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盲目崇外,认为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的成功案例,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殊不知国外企业的制度背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等等都与中国有很大区别,这些案例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加上学生缺乏对其相关背景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的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偏离高职教育的特点,没有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选择案例,选择分析型案例多,而选择描述型案例或技能型案例少,仍然偏重于理论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忽视了通过案例研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原因分析

 

1.教师的三个方面不到位。少数教师缺乏对案例教学的清晰认识,主要是由于三个不到位。一是认识不到位,有些教师误认为案例教学就是多举例子,思想上不重视,甚至对案例教学的一般程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都没有了解就匆匆进入课堂,由于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结果是教师认识模糊,很难真正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更不用说能熟练驾驭案例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了。二是准备不到位。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无论是案例的选择,还是组织案例分析、讨论和总结,需要教师花费比传统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策划。可是,有的教师不仅自己准备不充分,也不组织学生对案例涉及的相关知识做准备,结果是案例教学不成功。三是运用不到位。案例教学法具有实践性强、难度大的特点,教师需要经过长时间地实践训练,才能够将案例教学运用到位。有的教师缺乏对案例教学应用能力的学习和锻炼,缺少案例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的学习,案例教学未能发挥最大效用。

 

2.选择的案例素材不合适。高职院校的教学强调职业性、实践性,而适合高职进行的案例非常少,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是还存在照搬本科或者mBa案例的现象,由于这些案例素材偏重于理论,技能训练的内容较少,不能满足高职案例教学的需要。二是来自我国的工商管理一线的案例素材比较少,为数不多的案例还主要是分析型的案例,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难度偏大。如果将案例直接搬过来,由于许多案例缺少情景资料,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三是由于一些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改编案例,老师们常常选择别人编写的我国大型企业的管理案例,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中小企业,如果只是学习“海尔”经验,达不到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难以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未来岗位实际。四是专业教科书中的案例过于陈旧,跟不上行业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对这样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和探讨,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3.教师的实践经验不丰富。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工商管理的经验,对工商管理一线的管理有深刻的认识,能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一方面,教师很少有去企业咨询实践的机会,缺少去工商管理一线的岗位实践锻炼,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困难较多,难以适应案例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主动编写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案例的热情不高,不愿意花费很多时间编写合适高职学生的能力层次的案例,在教学中表现为缺少组织技巧,组织学生开展案例讨论缺少方法,这不仅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也限制了教师案例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也是制约我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因素之一。

 

4.学生的参与欲望不强烈。一是高职学生基础稍差,不适应案例讨论分析与研究的方式,常常是案例分析简单应付,讨论时不知如何应答,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进程与效果。二是遇到研讨的案例太难或案例的背景资料难以寻找,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越来越低。三是教师有效组织和控制案例研讨的方式不当,缺少组织方法,甚至“为节省时间”代替学生分析案例,或者将所选取的案例只是让学生学习一下就草草结束,不对案例进行细致地研讨,学生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成功体验,缺少案例分析的成就感,更缺少启示。久而久之,学生不愿意参与案例教学的活动。

 

三、走出工商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误区的对策

 

1.三点一线,注重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一个个案例的分析研究,学习和应用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学“案例”。因此,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以“三点一线”为抓手,即:抓重点、难点、疑点和学生的能力培养主线。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案例教学的形式无论有多种变化,但不可以游离到教学目标之外。简言之,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典型事件的角色体验,在讨论中形成结论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会应用能力的过程。因此,案例教学看似无为,实是有目标的。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但教师要控制好教学的节奏,才能把握好“收与放”的度。_方面,在案例讨论中,“放”以是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度,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辩论,为学生创造_个和谐的环境。另—方面,在案例研讨中出现争议和冲突时“收”以是否影响教学课堂秩序为度,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鼓励学生自由讨论。

 

2.三选一留,注重案例难易适合的选择。一个好的案例可以激发起学生对案例研究的兴趣,选择案例的适合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选最近三年以内发生的事件的案例,也就是说,案例具有时效性和新颖性,过时的案例没有吸引力,激发不起学生的热情。其次,选配有环境背景的_个主题事件的案例。_个与教学相关,能说明相关原理、理论的案例,才能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知识与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与讨论案例中的关键性问题,从案例中受到启发。再次,选择符合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案例。无论是选择还是编写的管理一线的案例,必须考虑难易程度。案例既不能太容易,也不宜太难,两者均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留:选择的案例给学生留下可以展开讨论和思考的空间,启发学生去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启发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3.三引一导,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_个引导者的角色,重点抓好“三引一导”,即:引心态、引状态、引动态;导维度。一引学生有容人的心态。当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无论自己是否赞同,学会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从中寻找有用信息的能力。二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引导的同时,控制案例讨论的进程,保持讨论围绕主题进行。三引学生创新思维的碰撞动态。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无论什么思维角度,无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多么新奇,都给予鼓励的掌声。—导:即适时指导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当学生讨论观点趋同时,引导他们寻求不一致的观点;当学生讨论观点出现不一致时,则引导他们充分阐明理由,通过多维度的讨论与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是让学生参与到管理情景或实际问题的讨论中。无论是成功的案例还是失败的案例,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分析与解决某一问题时存在着多种可能解答,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教师习惯于给标准答案,学生就会认为每次的讨论没有意义,只是在做做游戏,装装样子,从而不愿意敞开心扉,只想听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三学一悟,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案例教学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活动中构建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学生在研究、分析那些现实经营管理的案例中,学会收集案例、学会判断与分析、学会创新、感悟创新的快乐。第一,学生学会收集工商管理案例的方法。或按原因、按结果,或按时间、类别,通过人人参与,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收集和储备案例,建立近三年我国工商管理系统的典型案例库。第二,学生学会解剖案例的方法。在讨论案例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的管理情景、不同的角色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让学生在讨论中感悟,在案例分析中学会对案例内容的梳理,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路。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掌握创新思维要点,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逐渐养成寻找不同答案的思维习惯。第四,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感悟创新的快乐、在案例分析中感悟思辨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策划中感悟创意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7

abstract:inrecentyears,caseteachingispaidmoreattention.thepaperstudiestheproblemsshouldbenotedintheclassificationoffinancialmanagementteachingandthecasingprocessoffinancialmanagementteachingmethods.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目标

Keywords:financialmanagementpracticeteaching;laboratoryconstruction;goal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283-02

0引言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很强。同时,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目标也主要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因此,财务管理教学必须注重实践,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于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造,它主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化是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采用案例的方法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案例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分类

根据对西方财务管理教学资料的观察,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案例可以有四种:教学引导性案例、方法应用性案例、效果证明性案例、问题分析性案例。四种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同。教学引导性案例是在每一章节前安排的一个意在提出本章节将主要研究的内容或解决的问题的案例。此种案例,能够以来自实际的生动情景资料,在学生学习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开始本章节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方法应用性案例是说明财务管理方法在某个企业中实际应用情况的案例,它可以揭示在具体企业中如何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应用财务管理方法。它与一般教材中的例题不同,例题通常高度简化,而方法应用性案例则是具体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应用的真实再现(当然进行了必要加工),虽然相对复杂,但贴近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证明性案例是根据来自企业内外媒体的资料整理的客观介绍财务管理方法在某个企业应用取得实际效果的案例,此种案例一般作为阅读材料插入教材章节之中,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学生对财务管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最后,问题分析性案例是一种主要供学生课下分析讨论的案例,这种案例一般在案例中要介绍相关公司的基本情况与有关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成本数据,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分析并回答案例提出的问题。这种案例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并且它一般要求学生要提交书面分析报告或(和)参与小组或课堂案例讨论,故也能培养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的案例化就是将上述几种类型的案例有机地运用到财务管理教学之中,发挥案例教学在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2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案例化应注意的问题

2.1完善案例教学的基础条件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教学管理部门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实践性教学环节,将案例教学的时间考虑在内。另外,在学生人数上应尽可能实行小班授课制,因为在大班条件下开展案例教学有一定困难,很难兼顾到大多数学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产生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因而,案例教学宜实行小班授课制。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应该在案例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扩大专业知识面,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搜集案例,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为更好地进行案例教学做准备。

2.2有意识地收集及精心编写案例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收集和建立案例库,比如更多地去企业中交流,获取资料,以更好地充实案例,去国外大学作访问学者或在国外大学及相关网站搜集教学案例。教师之间也可以加强交流,共享资源,提高案例质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mBa的学生,大多有企业经历,鼓励他们选取身边感兴趣的实际案例或自己企业的真实案例,然后由教师甄选,以备使用。

2.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发言、主动参与讨论,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为优。教师应将每个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与其课程考核成绩挂钩,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并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同时要对讨论内容加以引导,以免脱离案例主题,但要注意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的发言,除非观点出现严重错误,误导他人。在案例分析中,教师要对案例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尽可能的熟悉,给每个学生安排具体的问题和任务,并要求独立完成,防止产生依赖心态。

2.4广泛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目前多数高校已拥有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尽量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效果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这样使得案例的叙述更加透彻清晰而且趣味化,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了教学的目的,应结合使用eXCeL、atLaBm等数据分析软件,以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和建立模型的能力。另外,网络的使用也不可或缺,一方面它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便利,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2.5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应用案例教学法不能排除和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结构又比较严密,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和方法,辅以一定的作业,再结合案例教学,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应把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以便取长补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比如,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理论,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将更为系统和清晰,而采用现实的某种分红保险条款进行案例分析,则更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应该与其他的教学手段结合使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譬如组织学生进行财务管理业务的模拟实验、沙盘演练以及一定数量的习题、考试,都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此外,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实施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结合起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知识,同时对增加案例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也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南,等.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09(2).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8

案例教学不仅需要教师讲授知识,同时还要求教师掌控整个课堂教学的走向,引导教学流程。教师除了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能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行政管理类专业课程是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除了密切关注行政管理领域的相关前沿的知识外,还要求对其他相关知识进行了解。这对教师的知识框架、理论深度和知识宽度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给教师增加了压力和前进的动力。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教学案例的选择一是符合教学目的。教师所选择的教材要充分与教学目的相吻合,要与教授的知识有直接的关联性,要侧重于知识点。二是案例典型、实效、有针对性。任何管理都是动态的过程,在教授管理知识时候,不能生搬硬套长久以前的案例。同时,要关注社会动态和民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要过于晦涩难懂或者冷僻的案例,要能反应突出、重点、普遍的问题,亦要反应本领域最前沿的动态。三是案例本土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行政管理大多使用西方发达国家案例,虽然可以作为参考,但是鉴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过多的使用西方案例会使学生因为文化背景等因素难以感受到案例的真实情境,也不利于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多样性。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到案例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特色。

案例教学实施与应用一是学习者独立分析。通过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融入案例情境中去,充分的理解案例特点和针对性,根据案例写出案例分析的框架。二是团队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讨论,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积极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及时记录。同时整理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并选出一位同学作为在全班发言的小组代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是促成小组内的讨论,引导学生的思路和帮助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深入讨论。并且在小组讨论“冷场”时给予提示,补充学生欠缺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遇到各种难以解决棘手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涉及到多学科和前沿科学,教师要善于将不同的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从横向纵向两个方向进行思考。三是全班交流。由各小组的代表阐述自己组的分析报告,然后进行自由发言,从班级全体的角度分析案例,畅所欲言,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对问题进行解释和答复,同时指出学生在讨论时暴露的问题。当然,教师的总结并不是简单的判断对错,而是对整个案例讨论的过程进行整理,改变传统的总结性评价,要对全程的过程进行关注并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析,及时解决,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上述三个步骤,学生的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班级内交流后,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知识、经验和行政管理的方式等得到了充分的交流,进而是知识得到了深化,经验进行了分享,各方资源得到了整合。

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讨论围绕案例展开。分析的过程必须以案例为基础,并且围绕案例进行,要以案例为分析的依据,以案例中的情节事实为分析的关键因素,紧紧围绕案例思考题的疑问,紧扣问题,不要跑题,同时分析要符合案例实际,避免主观臆断脱离现实。二是讨论分析的过程与结果要多元并存。案例分析的结果不能强求结论的统一。因为行政管理是复杂性与多元性并存的事物,很多时候涉及到主观因素的价值层面,而价值没有统一的标准,有时甚至相互冲突。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讨论者必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也是行政管理过程中价值多元性的主要体现。同时,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多视角,综合分析问题,要能“海纳百川”地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三是要善于从案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分析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总结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案例教学往往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的过程中分析和总结问题,继而从理论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法,才是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普遍问题,从理论角度解释。

作者:刘晔单位:中共孙吴县委党校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9

【关键词】经济管理学案例教学法课堂教学

在我国经济管理教学中不断重视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始的时候主要是在国内的一些知名大学经济系进行的。但随着科学技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制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冲击而逐步改善,同时发生了变革。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受到各大院校的关注,并在各类教学中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可以说,我国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探索方兴未艾,其有着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经济学课程需要应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经济学分析的问题是对现实的高度抽象,是建立在假设条件之上的,很多理论离开了假设或者假设变化了就不再成立,因而学生学习这些理论时有一定的难度;其次,微观经济学使用的分析工具很多,如定性和定量分析、均衡和非均衡分析、静态和动态分析、边际分析、短期和长期分析、局部与一般分析等等,这些分析方法学生也不易掌握,或者即使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很难了解其中经济学含义;再次,图形较多且复杂,上述各种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都可以用图形表达出来,由于理解这些图形往往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如果学生对所使用的数学知识所要表达的经济学含义难以理解的话,那么就更难理解图形所要表达的经济学含义;最后,数学知识运用频繁,在经济理论中,许多是通过数学推导出来的。通过数学证明其自变量的变化是如何导致因变量变化及变化的程度,对数学知识掌握一般且缺乏应用能力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太过抽象,如果缺乏必要的案例使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高职生则会感到难懂又难学,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

2.经济学课程具备案例教学的条件

经济学作为一门解释、概括和预测经济现象的理论学科,在很多方面具有案例教学的条件。

第一,经济学虽然是理论经济学,但是经济学的理论是从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中概括出来的,是解释和预测经济实践的理论,如果离开了实践的支撑,理论便会成为无源之水。因此,其理论的成长和创新都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实践联系得非常紧密,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有着极强的社会实践性和应用性,任何一个规律和原理,都针对着某一特定的实际的经济运行环节。因而案例在经济学中具有广泛的基础,其理论大都可以在实践中找出与其相关的案例来佐证。

第二,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相对于其他学科,对于初学者而言更加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案例中的情景设定必然不会产生陌生感。其实,现实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可以选择的案例,这就为案例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剖析这些案例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理论运用的一些方法、方向、视角和技巧等,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经济学教学内容在很多方面表现为逻辑推导、图表、公式及其数学证明等内容,比较抽象,因而,单纯的讲授法往往会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难以理解,或者即或理解了也只是知道原理而不会应用原理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经济案例可以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因而案例教学的介人,有利于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和运用。

3.教学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的基本条件是要有合适的典型案例,教师必须搜集、选择案例,并对案例进行整理,使之适应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为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要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整体的规划和控制,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选择合适的案例,并进行编写。经济管理学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课堂教学的开展是借助案例来实现的,因此对设计好的案例进行正确地分析是保证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选择好合适的案例后接着要展示案例,展示案例的时间比较灵活,既可在讲授知识之前展示,也可在讲授知识之后展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然后是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教师总结和评定成绩。首先肯定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讨论的态度,同时指出其中的不足,然后重点阐述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及个人看法供学生参考,并要求学生结合案例讨论所获得的主要观点,对照个人的分析找出差距和改进之处,最终形成案例分析书面报告,教师再对呈交的案例分析报告加以点评,打出成绩,发还给学生本人,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问题分析的准确程度,又可以让有疑问和进一步思想的学生继续和教师探讨。

4.需要注意的问题

4.1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的处理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必然会对传统的理论教学造成冲击,但是其在教学中却又无法离开理论而独立存在。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案例作用,发挥案例教学的功能,避免案例教学陷入了人们片面认识和追求的无趣。在经济管理中,案例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案例的重点作用,同时要注重对学科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运用。

4.2案例教学与理论合理结合

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案例和理论两者之间的规律进行合理结合,将教学中需要处理的不同方法、方式进行严肃的处理。并且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需要管理和完善的各方面都进行及时合理的控制。

4.3案例的选择要能够体现理论需要

经济管理学在过去的教学中一直是偏重于对于理论的教学和讲述。经济管理学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离不开对各种理论知识的讲授和传输,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对于教学制度的侧重点难以掌握,各类教学中的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要结合各种案例综合分析,去糟取精,在理论讲述中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记忆,对各种复杂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

结束语

合同管理案例分析篇10

[关键词]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主体框架;基本要点。

一、概念、优点与可能的缺点。

案例研究的要义(1)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可以使研究者原汁原味地保留个案现实情况有意义的特征;(2)尽管个案研究的重心在于对个案的分析和探讨,但个案研究必须服务于对母体研究对象的理解,个案可以是母体的典型实例,也可以是母体的非典型实例;(3)个案研究不能停留在实例材料的详尽描述,必须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从一定的视角出发,建构个案分析框架;(4)作为研究,在个案分析过程中,应当与其他同类现象、相关的理论对话,不能自说自话、把个案研究变成孤岛式研究;(5)个案研究并不排斥其他的研究方法,相反,它往往需要借助其他研究方法获取和分析案情资料;(6)案例研究中的“个案”是关于包含有问题或疑难的真实典型事件的实际情境,可以是时间性的(某一具体时段)、空间性的(社区、地区、国家)、行动者类的(个人、群体、组织)、行为类的(互动、决策、事件),或是综合性的。案例研究中可以只有单个案例,也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甚至一组案例。

个案研究方法因以下优点而受人青睐:(1)使研究对象或方向更为明确具体;(2)丰富和深化作者和读者对问题的了解;(3)资料获取范围相对具体,较之面上的归纳式研究和统计分析,其广度和成本比较小;(4)兼具实证分析和理论演绎的双重优点,有利于研究者将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案例研究出现以来,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批评。批评最多的是案例研究的外在效度问题,也即是否可以归纳成为理论,并推广到其他案例研究中。批评者常常称,单案例研究论据不充分、不足以进行科学的归纳。对于这种批评,罗伯特·殷辩解道:“这些批评者实际上是在以统计调查的标准看待案例研究……统计调查依据的是‘统计性归纳’,而案例研究(以及实验)依据的是‘分析性归纳’。在分析性归纳中,研究者也会尽力从一系列研究结果中总结出更抽象、更具概括性的理论。”[1]不过,话说回来,有些案例研究确实存在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无视个案的代表性程度及其方向,将个案研究的结论强行拉升成普适性的观点。其次,由于一些案例研究不注重资料获取和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使用模棱两可的论据或带着偏见进行研究,案例研究的信度常常受到质疑。对案例研究的第三种批评是,它可能会造成过于冗长的分析报告。案例研究确实需要对案例相关情况的深入探究,如果研究者只是为了案例而案例,既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又缺乏研究意识,既缺乏分析框架又不比较分析相关案例或不与相关理论对话,则难免落下材料堆砌的口实。事实上,案例研究的上述批评和不足的只是一种可能性的存在,“问题不是出在案例研究方法这一方法本身,而是有些很好的原则、技巧、步骤并没有在实际案例研究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2]。

二、选题、立意与研究价值。

根据研究动机,案例研究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问题驱动式的、理论驱动式的以及混合式的。问题驱动式的案例研究旨在描述个案实际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探究问题解决方案。这类研究多以调查问题、探求对策作为研究目的,基本上属于应用性的研究。此类案例研究的实质性价值在于它所提出并试图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用价值;其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能够而且必须满足规范化研究的四个标准:测量工具效度、信度、内部有效性与外部有效性。测量工具效度是指针对所研究问题构造的测量工具的有效性;信度是指其他研究者可以复制同样的研究,并预期得到同样的结果;内部有效性是指研究证据能够支持研究结论中所阐述的现象或因果关系;外部有效性是指研究结论具有相当高的普适性。[3]前三个标准是任何规范的社会科学研究都必须满足的。但对于第四点,笔者以为,就公共管理案例而言,由于任何个案都有其特殊性,而且有些案例并非类现象的典型案例而是特殊个案甚至反常案例,因此,不宜对外部有效性做硬性要求。是否应该符合外部有效性要求,取决于研究者的选题立意:如果研究者立意通过对个案研究提出一般性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那么,案例的选取、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以及对策建议都必须具备代表性,也即外部有效性;如果旨在展示个案的特殊性,则不必强求外部有效性,相反,应该突出个案情状、问题、成因与对策的个性。当然,大多数案例既具有类的一般特性,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类案例研究只需满足前三个标准,并兼具相应的外部有效性即可。

与典型的问题驱动式案例研究不同,理论驱动式个案研究的真正目的不在案例本身,而在于归纳出理论:或是理论验证,或是理论批判,或是理论创新,抑或是兼具其中两者或全部。譬如,以美国奥斯特罗姆夫妇为代表的诸多研究者有关“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案例研究,都以完善、验证和支持“制度分析与发展”理论框架为目的,最终形成一个学派。以验证理论为目的的案例研究的价值在于二点:一是为有待检验的理论提供了活生生具体的实例,此所谓材料创新。这一点要求运用具有较高效度的资料获取工具以及较高的研究信度。二是检验的理论具有前沿性和新颖性———如果案例研究用于验证的是一个已经得到公认和反复验证的理论,则没有多大意义了。

公共管理学的理论研究者更高的期望是通过个案研究对既有的理论进行批判,最好是能提出一些理论观点或新的理论框架。此类研究近似BarneyGlaser和anselmStrauss创造的扎根理论方法(groundedtheorymethod)。我们姑且称之为“扎根式案例研究”。它归纳出的理论得自研究者对观测资料所蕴含的主旨、特征和结构模型的分析。扎根式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不带预设地进入研究场景,因为担心知道其他人的结论之后可能会固化研究者的现象观察和研究思路甚至理论观点。该理论方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将适用的事件和每个范畴进行比较”———在某个个案中出现某(些)有意义的范畴或术语时,就开始在其他个案中搜寻相同的现象,并将其概念化;(2)“合并分类及其特性”———在此,研究者开始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研究该概念的关联现象或影响因素;(3)“划定理论的界限”———随着概念之间关系模式的清晰化,研究者可以忽视最初关注的但又和研究显然不相关的概念,便于减少范畴类型,并使理论本身变得简练;(4)“组织理论”———最后,研究者必须将他的发现变成文字,和他人分享。[4]事实上,许多新理论或观点的提出往往都是以对既有理论的批判为基础的;不少公共管理方面的理论创新就是通过近似扎根式案例研究归纳出来的。譬如,GarrettHardin(1968)教授提出的公用地悲剧理论,以及三十年之后,michaelHeller(1998)教授提出的反公用地悲剧理论,都是基于大量实例的扎根式研究而提出来的,尽管二人发表在《科学》杂志的论文并非典型的案例研究。

与扎根理论方法不同,michaelBurawoy及其同事提出了另一种旨在理论批判和创新的个案研究方法———“拓展式个案方法”(extendedcasemethod)。这种案例研究定位于发现现有理论的缺陷并修改现有理论。这种方法既不同于纯粹问题导向型个案研究———只寻求对个案本身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无意于将个案研究中的发现上升到一般性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框架;也不同于扎根理论研究———要求研究者不带预设地进入研究场景。相反,Burawoy主张研究者在进入个案研究之前要事先熟悉相关的研究文献。拓展式个案方法的核心目的既不是要创造出什么新的理论框架,也不是证明或驳斥既有理论,而是要重建、发展理论。它旨在寻找和观察与既有理论相冲突的方式和他所谓的“理论缺口和缄默”。[5]以理论批判和创新为目的的个案研究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它能通过现实存在的个案证明既有理论解释的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并重新提出分析视角、理论解释甚至新的理论框架。这一价值的确立,需要较为严格地满足规范化的研究的前述三个标准,第四个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为某特定类型问题上的外部有效性;任何一个标准的缺失或不足,都会招致批判甚至否定。

研究实践中,还有一类特殊的问题驱动式案例研究———理论应用式问题驱动研究。此类研究旨在应用某一个或多个理论,描述和解释案例现象,甚至提出解决对策。譬如竺乾威教授的近作采用理查德·马特兰德的政策执行理论,尤其是模糊-冲突模型中的政治性执行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2011年“拉闸限电”的行为逻辑进行了深度剖析。一般而言,此类案例研究的主要价值体现在,研究者首次选择了对个案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充分解释力的,或者是与以往解释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视角———此所谓理论视角的创新。如果已有研究者运用类似的理论对同类现象进行过分析,则此类研究将无甚新意。

除了上述三类案例研究动机以外,还有一类准理论驱动式的案例研究,姑且称之为理论对话式案例研究。这类案例研究的特点是:它既不是问题驱动式的,也不是为了验证理论、应用理论或是创新理论,而仅仅是展示对特定个案现象各种理论之间的争议。研究者通过对个案现象多维度的展示,并搭建一个对话平台,把各种相关理论观点组织起来,形成争议焦点,以展现各种观点对同一个案现象的不同解释,或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态度和观点。这类案例研究的价值在于,它展示了价值多元化社会中理论观念的多样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理论观点的非充分性及其与相关理论观点的分歧,帮助政策制定者和理论学习者了解问题的多面性和理论的多样性。譬如,《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论:社会调节政策八个侧面》一书的撰稿者们通过对堕胎、扶持措施(affirmativeact)、死刑、同性恋者的权利、枪械管制等个案问题的讨论,展示了美国社会调节政策中的道德冲突;《行政伦理两难深度案例分析》一书则通过12个案例研究展示了中国社会对一些公共管理问题的理论对话。

三、研究构思和主体框架。

案例研究的框架构思应该服务于研究主旨和目的;不同的研究主旨要求不同的思路框架。一般而言,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有三大类:(探索)描述、解释和对策(规范),不同的研究各有侧重或不同的任务组合。有学者根据研究目标/任务,将案例研究分为三种:(1)探究型案例研究:尝试对事物的新洞察,或尝试用新的观点去评价现象,它侧重于提出假设,它们的任务是寻找(新)理论;(2)描述型案例研究:主要是对人、事物或情景的概况作出准确的描述。它侧重于描述事例,它们的任务是讲故事或提供图景;(3)解释型案例研究:适于对相关性或因果性的问题进行考察,它侧重于理论检验;(4)评价型案例研究:侧重于就特定事例作出判断。[6]罗伯特·殷根据案例研究的目的概括出案例研究的六种写作框架:(1)线性分析式结构。这是一种撰写研究报告的标准结构。子题目顺序遵照研究的问题或项目的顺序:以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综述开头,然后概述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如何收集和分析案例资料),从收集和分析的资料中得出了什么成果,以及这些成果的结论和意义。这种线性分析式结构适用于阐释性、描述性和探索性案例研究。(2)比较式结构。它把同一个案例重复两次以上,比较对相同案例的不同陈述或解释。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阿利森对古巴导弹危机的着名案例研究。在该书中,作者把该案例研究中的“事实”重复叙述了三遍,每次都联系不同的理论模型,而非简单的、全面的重复。(3)时间顺序结构,即依据时间顺序陈述案例研究的例证。这种结构在解释性案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事件的因果顺序必须一件接一件以时间顺序展开。写作时需注意各个阶段的详略和匀称性问题。(4)理论建构式结构。这种结构里,章节的顺序依照一些理论构建的逻辑来安排。所谓逻辑,取决于特定题目或理论,但每一章或每一节都应揭示出理论论证的新颖部分。这种结构适用于阐释性和探索性案例研究,这两种研究都涉及到理论建构:阐释性案例需要研究因果论证;探索性案例则需要论证所提出的假设或命题的价值。(5)悬念式结构。与前面讲的线性分析式结构正好相反,这种案例研究写作把“答案”或结果在开头的章节里陈述,剩下的部分———引人入胜的主要部分,则用于解释这种结果的形成,以及后面章节中采用的各种阐释方法。这种结构主要适用于解释性案例研究。(6)无序(混合)结构。其章节的顺序并不是特别重要;调整章节顺序,不会降低价值。这种结构通常用于描述性案例研究,而且常见于一些案例分析集。[7]由于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纯粹描述的案例研究(仅对案例资料情状和问题进行描述)很少,只有现象描述和成因解释的案例研究也比较少,大多数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兼具上述三项任务。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论文的必备“附件”包括“引论”、“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其常用主体框架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现状-问题-成因-对策”。这种结构属于罗伯特·殷所讲的线性分析式结构,章节安排的一般顺序为“现状描述问题分析成因解释对策讨论”。它主要适用于问题驱动式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尽管有些“八股文”的色彩,但却比较容易把握和应用。一般来说,案例材料必须贯穿这一主体框架的始终。

(2)“理论基础-案情介绍-理论分析-对策或结论”。

这种主体结构常见于问题驱动倾向明显的理论应用式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在众多相关的理论中,寻求最具针对性、最有解释力、比较有新意的理论(视角)是这种研究的难点。

(3)旨在理论批判与创新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的常见主体框架有二:①“案例介绍-既有理论分析及其不足甚至错误-提出理论假设或分析框架-新理论的应用前景或价值”;②“案例介绍-提出新的理论概念或预设-比较新旧理论观点及其对案例的解释-新理论(观点)的应用前景或价值”。这种研究的难点在于要能根据案例实情指出既有理论存在的不足甚至错误,并透过案例材料提出新的、较之既有理论更具竞争力的理论。

(4)“案例介绍-各种理论观点之间的交锋-理论困境或出路”。这种框架比较适合于理论对话式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这种研究的难点在于构建理论对话平台,为案例所涉的各种观点提供平等的表达机会,并尽自己的知识所能为各种观点提供与案例相关的支撑性论据,以使它们能够充分地对话。

四、研究方法与注意事项。

所谓研究方法主要是指如何获取和分析处理研究所需资料的手段与工具。公共管理案例研究除了其质性特征以外,并无特殊的研究方法。可以说,只要能够有效并可信地获取个案所需资料,所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包括一手和二手数据的获取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都可用于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因无专用的特殊研究方法,就不多谈了。以下主要针对初习者经常出现的不当做法,概括性地提几点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是关于案例素材的处理与篇章安排。尽管案例研究强调“原汁原味”地呈现个案情况,但这并不是要求作者将所有与个案有关的资料全部写进论文。尽管对于个案素材到底应该占论文的多少篇幅没有硬性规定,但出于论文结构的匀称性、为了突出论文研究的重点等方面的考虑,一般来讲,整块式的个案素材描述不应超过论文总篇幅的三分之一,四或五分之一比较合适。特别要提醒的是,案例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只有极个别的情况允许虚构,否则,将招致严重的规范性批评。另外,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论文可以专辟一章或一节介绍案例情况(不宜放在文章最后),也可化整为零掺入论文各部分,但原则上要求文章的主要部分或大多数内容中都有个案的参与。比较好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既基于案例又不完全拘泥于案例。这方面不妥的做法有二:

(1)脱离案例搞案例研究———专辟章节介绍完个案情况之后,文中再也找不到案例的踪影;(2)拘泥于案例———全文大部分内容都是对案例情况的介绍。

其次是个案式(idiographic)研究与通则式(nomothetic)研究间关系的处理。公共管理案例研究,无论是个案情状的描述,还是其成因的解释,抑或是管理对策分析,无疑都具有浓厚的个案性色彩。然而,大多数公共管理案例研究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超越性取向,即超越个案、服务于“类”的甚至更一般的情况,但这样做时又可能被受到外部有效性的质疑。对此,我们建议:(1)对于纯粹问题驱动式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研究者首先必须清楚对象案例的普遍性程度,如果案例情况较之于“类”现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属于后者的典型实例的话,研究的目的可以有较强的通则性取向———文中可以适当程度地强调个案分析中描述的问题、分析的原因、提出的对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个案的特殊性、特色性非常强,那么,案例研究应重在个案式研究,即旨在对个案情形或事件进行深入的探讨、描述、解释。至少不应该强调其普遍性———最多只可以做些引申性的思考,否则,将招致外部性有效性的批判。(2)就对话式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而言,因其旨在构建一个对话平台、使那些具有“类”解释意图的理论交锋,个案只是一个“托”,因此基本上不存在个案式研究与通则式研究的关系问题。(3)对于纯粹旨在理论批判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而言,这方面应重点注意个案分析与靶子理论之间是否具有直接的关联性,也即所研究的个案是否属于要批判的靶子理论解释范围。与此类似,理论应用式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也必须注意所选用的理论(视角)与靶子案例之间的关联性,换句话说,所选用的通则式理论必须对所分析的个案具有针对性的解释力。(4)旨在提出新的理论预设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一方面要充分注意个案研究与理论创新之间的逻辑关联,另一方面还应阐释新理论的解释范围与边界———即使个案研究充分支持创新理论,但它也仅是个案,因此,需要做些补充说明或反身性界定。

第三,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初习者切记避免理论基础与案例研究脱节,出现“理论”与“个案>!<”两张皮的现象。逻辑上讲,理论对于案例研究具有多方面的作用:(1)选择要研究的案例,无论对于单案例设计,还是多案例设计;(2)当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时,界定探究的对象;当进行描述性案例研究时,定义什么是完整适当的描述;当进行解释性案例研究时,提出竞争性的理论;(3)将结论推广到其他案例。此外,理论对于建构案例分析框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即使是纯粹问题驱动式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确实也应有“理论”。然而,若是所用理论与案例分析脱节、“两张皮”,或者,“理论基础”或“理论视角”仅是文中的一种摆设,在案例研究的主体部分根本找不到理论的踪影,那么,还不如没有“理论”。

最后,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与写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