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24:24

创业教育概念篇1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生态系统;以大学为基础的生态系统;创业课程

简介

“生态系统”是由RoyClapham在1930年提出的,是指在一个环境中的物质和生物间的相互关系。英国生态学家arthurtansley将它描述为建立在生物群落(一组生物)及其生境(他们的居住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生态系统可以或大或小,相互依赖,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早期的商业生态系统思想是描述以汽车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他阐述了汽车的各种必要的商品都是有紧密联系的,如道路,加油站以及零部件制造商,轮胎制造商和底盘制造商等。商业生态系统被看作是机构相互依赖的生态网络,对于企业的合作,改进他们的商品和服务,他们必须调整他们的观点以和他们的生态环境相互支持。

最近,创业生态系统正备受关注,主要是在地区寻求发展和扩大在特定领域内创业的政策区域。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确定了其几个主要部分:市场,文化,教育和培训,管理框架和基础设施,资金和金融,人力资本。

教育生态系统的概念出现于90年代初,是作为一种方式来思考高等教育系统在其环境中的功能。教育生态系统里的个人,团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最近,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演变、工具、规模、互动等其他方面是大家辩论和讨论的主题。

以大学为基础的创业生态系统(U-Bee)

创业生态系统的想法正成为全世界的热门话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被认为是一个解决社会和经济问题的方案。大学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中心,提供基础设施,资源和方法来发展创业地区。创业生态系统是通过专业的知识和创新演变拓展的。

以大学为基础的创业生态系统包括多个层次的个体(学生,教师,职员,医生和管理人员),小组(教师,学生),团体(孵化器),活动和社区利益相关方(政府,政策制定者,产业,资助者)。U-Bee的中心是内部创业活动,围绕课程,合作课程活动,和研究活动进行。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主要集中于跨校园或学校的创业活动,部门直接与创业活动连接。内部创业活动嵌套在社区和学校内,包括课程和合作课程活动和研究。我们采用基础设施,利益相关者,资源三个维度来描述学校或大学的内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参见图1)。

课程由学科、项目组成。课程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有特定的学习目标,主题和等级标准。涉及到课程应使用哪些材料、案例、练习的选择、教学方法、概念和传递机制。这与学校对创业课程的定义是联系在一起的,理论课的作用,学科的整合都是创业课程要决策的。

创业合作课程,这是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非学历活动。包括但并不仅限于课程,生活经验,车间,演讲,论坛,商业计划竞赛,网络和其他项目。

创业研究,这包括理论和在应用广泛领域的研究。理论研究的目标是,在创业领域内以多种方式、方法和情景支持或不支持一个假设的真理。应用研究使用一个研究团体所积累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特定目的,往往是一个特定的客户端(家庭,企业家,投资人等),以证明或一个假设的事实,包括:研究重点,教师激励和奖励,资金支持,数据的访问,宣传研究结果等。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维度(Dimensions)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维度主要包括利益相关者、资源、基础设施和文化四方面:

利益相关者是所有创业课程,合作课程活动,和研究的参与者(比如,教师,员工,领导与管理者,学生,家长,校友,提供服务者,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工作人员,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合作者)。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利益,他们承担何种角色,互动关系,由他们的角色和所从属的学校决定。了解各种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企业人脉和动机对建立一个富有成效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资源包括资金,技术,硬件设施,社会资本,合作组织,能力,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技能。相比其他学校,资源可以是通用品或商品,它们是独特的,很难复制。例如,纳米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产生显著的基础研究,并产生新的合资企业就可能是一个独特的,难以复制的资源。金融资源具有长期性(例如,捐赠,赞助或政府合同),可能也是很难复制的能力。智力知识也是创业竞赛中独特的能力资源。

基础设施通常被认为是硬件校园(建筑物,设备),包括技术或数字环境(互联网,通信平台),这是一个人们可以交流和相互作用的技术平台。基础设施还包括信息,营销,品牌和学校定位的分销渠道。网络的结构(技术)和个人社会(正式和非正式),也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这些网络经常或不经常使用,紧密还是松散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和知识传播,及校园创业生态系统的凝聚力。

文化是一种象征,包括规范、价值观和学校的传统。文化是无形资产,是学校指导工作的核心价值。它关系到学校的使命,和创业的定义。例如,社区学院首先致力于为成长中的小企业”,那么它遵循的创业定义是扎根于小企业的创立和自营就业,课程将集中在创设和发展小型自我管理公司。文化影响着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文化可以使创业生态系统的期望与校园环境一致。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发展考量

创建或扩大创业生态系统,需要对其内部四个纬度进行评估。创业教育者和管理者,在评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部发展时也有一系列的问题要考虑。

利益相关者:大学校园创业由谁来“做”?谁是参与创业的人?教师?学生?还是所有这些利益相关者?他们创业活动的相互作用要达到何种程度?

资源:校园内部生态系统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课程整合在校园内要达到何种程度?教师参与的研究活动与学校的任务一致性要达到何种程度?

基础设施:创业是否要融入校园生态系统的数字和物理基础设施?有平台来支持创业课程、合作课程和研究吗?有基础设施致力于创业活动吗?

文化:个体创业教师在内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大学校园教师创业的“筹码”是什么?教师可以影响创业生态系统的内部么?教师在学校创业文化和创业前景中如何保持一致?

创业教育概念篇2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外延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创新创业体系,其中包括从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创业数量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各个高校掀起了新的高潮,但是其含义和范围尚不明确,通过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加以界定,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中国梦”的实现、高校教育改革、大学生自身发展以及就业的需要都是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的外部动力。

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内涵指的是概念的本质属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创新的解释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业的解释是“创办事业”。创新与创业不能割裂开来理解,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源泉和前提,是内因;创业是创新的目的与归宿,是外因。没有创业的创新是缺少动力的,没有创新的创业是缺乏生命力的。

1.1理念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要求各高校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很多高校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门“课程”,而应该作为一种理念,贯穿所有的课程,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创新,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创业的可能性。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核心应该是打破常规、刻意出新。在学校教育阶段,对于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以填鸭式的,各种体系、概念、知识点都是“别人”总结出来的,在这种思维定式下,大学生往往缺乏批判精神,认为书本上的理论都是对的,专家的观点都是不可挑剔的,甚至教师都是权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个性发展、允许多样化存在才能真正实现打破常规、刻意出新。

1.2主体

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或者创新创业项目和课题。创新创业教育既包括认识活动也包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完成,实践活动更多通过实践教学完成。另外,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者需要帮助主体寻找合适的中介和拓展足够的客体。中介可以是课本、网络、教师,也可以是优秀企业家的现身说法,客体可以由教师发掘也可以由大学生自己发掘,在挖掘创新创业项目的时候,需要寻求政策的支持、资本市场的关注以及师资力量的扩大,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培养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局限,同时更要鼓励大学生借助自身的能力投身实践。[1]

1.3目标

学校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需要将目前的课程重新整合,使其具有严谨性和系统性,而非仅仅包括“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同时增加讲座的质量和数量,使其拥有固定的安排与系统的规划,建立专家库,邀请更多的不同行业的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成功者和失败者,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要复杂的多:首先,聘请拥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避免实践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其次,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开拓新的路径,如网络时代的虚拟实践,具有虚拟性、超时空性、交互性等特点,可以实现现实难以完成的任务,如通过网络游戏让学生在短期内体验创业的过程;再次,争取社会的支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如企业群体的支持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更加宽容友爱的环境及广泛友好的关系网络;银行的支持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家庭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家长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解与支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创新创业的成败,避免创新创业大学生太大的压力。[2]

2创新创业教育的外延

外延指概念所包括的所有因素,可以一一列举,也可以不断扩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外延很多,从不同层次、角度进行划分,会有不同的种类,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外延,我们主要从横向、纵向和内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横向划分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分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服务三个方面。人才培养和科研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它们往往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质量。总之,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通过给社会提供合格创新创业成果、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培训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因此,创新创业人才、科研成果、社会服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部分。

2.2纵向划分

创新创业教育可分为创新创业教育投入、过程、产出三个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主要是从师资、设备、教材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理论教学指授课计划、授课方法、作业等,实践教学指实践项目选址、实践形式、实践手段等;创新创业教育产出指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以及走上社会后在岗位上取得的成绩以及学校直接面向社会的服务情况。

2.3内在划分

从内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又可以分为创新创业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等方面。创新创业教学不同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只是教育活动的一个方面,教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而教育无处不在,包括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的熏陶、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的激励等;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指的是从师资配备、经费、设备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配合其它因素一起完成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和社会,如何让学生和社会满意是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所研究的内容和关注的焦点。[3]

3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它的内涵会越来越丰富,外延会不断扩大。创新创业教育来自于实践,最后又要回到实践中去,而对于它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李亚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原则及路径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5(10):83-87.

[2]杨幽红.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范式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6):75-76.

创业教育概念篇3

市场营销教学在我国现代中职教育中比较常见,很多学校都会设置此专业,不过实际的教学效果往往不能保证。总结具体原因,便是很多学校都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取得效果较差,为了解决此问题,更需要创新性教育的加入,提升教学效果。为了推动应用,文章首先概述了创新性教育,然后提出了其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建议,望带来借鉴。

关键词:

创新性教育;市场营销教学;应用建议

伴随着教育理念的提升,传统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作用更值得探讨,由于传统教学的理念比较陈旧,更是需要创新理念的加入,通过不断的加入创新理念帮助现代的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通过创新教育的加入,将会帮助我国的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创新性教育概述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所采用的大多数为传统模式教学,也就是更多的依赖课本以及大纲,并且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更是依靠教师的主体地位,并且很多时候不能联系实际情况,而市场营销此门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其需要教师在课中不断的联系实际市场状况,并且不断地更新教学知识,了解市场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通过此类观念才可以真正的帮助该项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如果将此类变化统计,便可以称作创新性教育【1】。尤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当今我国市场局面也在不断变化,很多新型营销理论已经进入到实际企业中。不过将目光重新投放在营销人员,所应用的仍然是最为传统的营销理念,使得更多的人员在真正的营销工作中,会产生更多的营销障碍,尤其是针对我国的各个中职学校而言,通常都会设置对应的营销专业,在营销专业中更加需要明确的便是通过有效的通过创新性教育来提升实地教育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更多采用的便是教师的授课模式,也就是说首先在课堂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更多做到的便是听取教师的讲解,而教师的实际授课内容,更多的便是课本中的基本信息,很少在其中增加对应的现代信息普及,使得学生很多概念仍然建立在传统的模式中,一旦接受了此类教育模式的学生很难真正进入到市场,也局限了学生的眼界,不能真正的提升学生的相关能力。而在创新性教育中,更多便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首先和传统模式相比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便有所保证,而且在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中,增加了相应的就业指导内容,使得一方面学生能够有效了解营销市场的基本信息,同时充分了解对应的营销概念等,另外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的概念使得学生更加能够了解对应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工作,双管齐下的工作使得整体工作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并且真正的贴合教学实际效果【2】。

二、创新性教育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现阶段,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实现教学仍然主要依靠的便是专业课程的设置,很多具体的营销理念都会在专业课程得到体现,因此,笔者认为,创新性教学的应用更多便是应该体现在专业课程的应用上,通过创新理念改变现阶段的专业课程设置,使得其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体来说,通过创新教育理念的应用,势必会提升教学效果。笔者为了促进应用,提出了相关应用建议,主要如下:

1.改善营销专业课程市场营销专业有着自身显著的专业特点,便是学生必须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直接进入到具体的市场中,也就是说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课程必须有着很强的专业性,而且需要课程具有很强的使用性。不过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课程的设置却不尽如人意,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纸上谈兵”,而将创新性教育应用在市场营销教学中,首先便应该改善营销专业课程的内容,在内容中增加一类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容,并且及时跟进现代营销状况,了解基本的市场营销信息,需要在专业课程中明确目标,通过相关指导让学生能够良好的学以致用【3】。不断的了解市场实际情况,并且不断的将此类实际情况融入到教学中,通过此种融入真正的帮助学生了解市场的基本状况,并且建立自身的营销能力。

2.提升课程丰富性营销专业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比较多,很多经济学概念包括一些营销行为以及理念都属于市场营销中的具体学科,而此类学科需要课程具有良好的设置,并且通过此类设置明确基本的营销概念。现阶段,就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课程而言,不仅仅老旧,而且局限,缺少了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很多时候都会导致学生不了解课本中需要表达的内容具体是什么,或者说缺乏了相应的实证导致学生只能形成空翻的概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课程包含内容入手,使得专业课程所具有的内容更加丰富,通过此种有效的教学,使得学生在相同情况下,具有更加丰富的应变方法,并且形成对应的交叉效应,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有效的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营销能力。笔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开展情景教学,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开展角色扮演,通过学生对角色的有效的扮演,使得学生所具有的实际能力更加全面且具体,并且通过此种方法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可以更加良好的应用此类能力应对自我的职业选择等。

3.提升课程融入市场能力市场属于一种多元化文化,通过广大用户的加入使得市场的基本状况变得更加复杂,此类情况都属于现实生活状况。而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很多课程的设置融入现实生活的能力较弱,也就是说这些课程不能充分了解市场的基本设置状况,当学生面对同样情景时,可以运用教学中传授的能力来应对情景。不过一旦当两者的融入能力较差时,便会产生一定问题,很多学生不仅不能良好的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有一些学生会忘记所学,此类都属于具体的问题。

总之,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变化愈来愈快的市场经济模式了,更需要相关从业人员明确市场的基本变化规律,通过不断的补足来提升自我教学效果,保证其不断的发展。笔者认为,创新性教育需要良好的应用在教学中,为此提出了应用建议,望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思考。

参考文献:

[1]李景东.关于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114-115..

[2]许新宇,王瑞景,张德学.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J].考试周刊,2014(79):148-149.

创业教育概念篇4

关键词:中等职业数学课堂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71-01

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改善了从业人员的技术结构,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数学课堂一直以来被大多数同学认为内容枯燥晦涩,难以理解,导致部分同学产生畏惧心理,达不到应用人才所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数学课堂中创新教育的实施迫在眉睫,数学课堂的创新应从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创新。

1注重培养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概念是构成数学知识系统的基本元素。学生在运用数学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过程中得出正确结论,必须正确的理解并掌握概念。在正常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所教导的是让同学们死记硬背,将晦涩的概念硬生生的记住而不去理解,通过例题加以解释,结果学生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遇到此类题的时候他能理解,能解决,但一旦换一种方法,换一种套路,结果学生们就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解题,这种情况不仅只表现在课堂上,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所表现。

因此,数学教师应该让同学们着重理解概念,在讲解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应该完整的解释概念的本质特征,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形成必备的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创新意识

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长期以来,教师往往把学生当成接收知识的容器,其结果使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性以及本应得到发展的聪明才和个性特点都丧失殆尽。因此,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为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教学。

2.1重视感情培养

轻松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让学生提起兴趣的原因之一,为以后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由这样的心态,他们因不喜欢数学教师而讨厌数学。当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不适当地批评了学生,这位学生由于讨厌老师所以就会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从而创造出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2.2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培养发散思维

数学教师往往会范这样的错误,让学生们死记硬背这一种方法,掐灭了学生们的创新思考。本来一道题可以有很多种解法,但教师经常会让同学掌握其中的一种即可,这样一来就阻碍了学生对这道题的思考。长此以往,同学们就没有了主动思考的习惯,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完全一种定性思维。

2.3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能萌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不竭的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就像写小说一样,有了悬念才会让读者有读下去的动力,数学亦是如此。

2.4注重图形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生动的形象

形象教学即数形结合,以数想形,辅图解数,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变抽象为直观,有助于审题分析,简化求解过程步骤,巧妙解决一些常规方法难以凑效的问题。鉴于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独到作用,我们要牢记数学大师华罗庚:“不要得数忘形”的告诫,定会受益匪浅。图形能让学生对数学直观的进行理解,能将复杂道理图形化是一种创新的理论,也是未来数学课堂发展的趋势。

2.5由学生自主进行问题设计

创新能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以超常或反常规的眼界、方法去观察、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程序,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技术经验,获取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从而实现人的主体创造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些现象进行探索、研究、归纳、总结,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可以一开始给学生自主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当学生有了丰富的探索经验然后,教师可以让同学再设计较难的探索题目,让他们熟练地、全面地探索练习题,在课堂上保持持久的探索学习内容,并能用一定的探索方法解决疑难问题。真正做到了“自编、自导、自演”。

2.6课外作业生活化

“书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当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后。还要通过切身体验加以巩固,印象才会更深刻。没有实践,学生的适应能力将会大打“折扣”。数学的生活化,是当前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生活化的数学”,是有益于促进学生在情感、意志上的发展,二是可以让学生直接利用生动的事例进一步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由于中等教育不同于读高中为了升学,中等教育是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所以所学的数学应该更贴近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提供数学的美学欣赏

数学中随处都有美的形式,美的理论,美的图形,美的公式,美的思想方法。解释数学本身各种内在的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时间可以抽出小部分时间来介绍此概念的提出人是谁,有什么历史背景。从而能额外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乐趣。让学生们不再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是单一的,数学同样可以绚烂缤纷。

4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个性化教育,关键要识材。认清学员群体所处的环境与特点,发现学员个体的个性与特长,并尊重每个学员的个性差异,努力发掘每个学员的潜力,使其个性充分张扬,扬长避短,得以充分发展。帮助学员充分认识自身,努力发掘自身潜质。不能对于学生一概而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所以要针对没一个学生给与不同的理解与帮助。

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千方百计调动中等教育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优质学生的输送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金贤.谈初中课堂创新教学策略[J].教育时空,2009.

[2]黄孔该.新课改下数学课堂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99-100.

创业教育概念篇5

abstract:Someresearchfindingsandpracticalexperienceshavebeenachievedsincethepilotprojectof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inuniversitiesandcollegeswaslaunched.atthesametime,itbroughtgreaterspacetothestudyontheconnotationof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invocationalcollege.aftersortingdataandsurveyresearch,thepaperconsideredduringtheimportanttransitionphaseofChinese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the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invocationalcollegeshouldbecloselyintegratedwithhumanresourcesstrategyinthenewsituationbyimplementingsomebasictheoreticalresearch.inordertoguidetheclearerworkingobjectivesof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invocationalcollege,thepaperalsoproposedanddefinedtheconnotationof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invocationalcollege.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内涵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connotation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257-03

0引言

面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新形势,促使我国必须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转变,教育事业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必须发挥高端引领作用面对现实持续改革,培养有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的人才,现阶段高职教育已经加入到担负着这个重要使命的队伍之中。

本文力求把普通高校创业教育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结合起来研究,发挥高等职业教育优势,探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培养目标,提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内涵定义,关注引领培养高技能人才与国家建设、改善民生、促进就业需求之间的关系。

1创业教育的相关概念辨析

创业教育是1947年从哈佛商学院在美国大学开设的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新创企业管理》正式开展的。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发展,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为世界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些概念和模式。

1.1创业、创业者与创业型经济的概念

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34年提出把执行一些新的组合,称之为创业;执行这些组合的人,就是创业者。学者卡兰德等提出创业者以创办和管理企业,并以创新性善于利用管理策略追求利润和成长为目标为最重要的特征。学者贝尔等认为创业者共有的个人特质是有承担风险意愿、创新倾向,面对难以克服的困难有争取成功的决心。

在我国《孟子》一书中有表述创业为“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心怿提出,创业给各种创新、创造、创意、发明提供了机会和机遇,而各种创新、创造、创意和发明又给创业的成功提供了支撑。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提出创业型经济是相对管理型经济并建立在创新与新创事业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态,从制度结构、政策和战略上支持并保证经济创新,促进中小企业不断创生发展。我国有学者认为,全球力量格局很可能转移,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将来自包括我国在内的创业型经济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当前我国与创业型经济配套的创业教育将是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抓手之一。

1.2创业教育的概念

世界经合组织专家柯林·博尔博士首先提出创业教育是未来人们为更好的工作与生存应学习掌握“第三本教育护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把创业能力提高到与学术性、职业性同等地位。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宣言进一步提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关心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首先将成为岗位的创造者。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应从明确其教育使命出发,分析潜在被教育者的需求,明确被教育者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及传授方式等,同时注意区分创业教育在微观和宏观层次上的效果。也有学者提出创业教育就是企业家精神的教育。

1.3创业教育的内涵定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1年在东京分别指出创业教育广义的内涵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用人机构或个人不仅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还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强调创业教育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而狭义的内涵是把创业教育与增收培训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即通过创业教育培训提供急需的技能、技巧和资源,让目标人口尤其是贫困和不利人口能够自食其力。另一种更为狭义的内涵定义是把创业教育视为企业家速成教育或创办企业的教育。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多重视角来分析定义创业的相关概念,各有鲜明特征。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重要转型期,应该深入分析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从引领的视角,紧密结合新形势下的人才战略进行一些基本理论研究、提出定义,引导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找到更为清晰的工作目标,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的高技能创业型人才。

2我国创业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收获与制约

2.1创业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收获

2.1.1学校作为创业教育传播创业理念和培养创业人才的主要基地,各级各类院校都在努力探索、稳步前进。

教育部2002年4月确定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等学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1所211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占107所211高校的38.3%。清华大学承办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先后成立的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举办的研讨会和论坛等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

教育部2006年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央财政分期投入24.3亿元专项资金,带动地方财政和行业企业投入75亿元,旨在以示范为引领,带动全国高职院校协同、持续、和谐发展。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上有调查结果提示,200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金融危机下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示范性高职院校一次就业率>96%,与2007届持平;示范性高职毕业生的创业比例是1.5%,本科毕业生的创业比例是0.8%。

2.1.2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存在着地区差异,各地促进措施不同,成效显现各异。

麦可思公司《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提示,自主创业的主要地区是就业比较困难的中西部地区,200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与2007年1.2%的比例接近,宁夏1.5%,吉林1.7%,云南是1.9%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这与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统筹兼顾、全面促进各类群体的创业工作密不可分。云南省共青团系统的本土化创业教育更是特色鲜明、成绩斐然,如青年创业孵化园、“创业省长奖”、创业教育工作研究专项课题等,通过落实“贷免扶补”政策发放贷款8亿多元,扶持1万6千多名创业青年,对创建首批部级创业型城市和青年创业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1.3国家支持建设的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已经开始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和职业教育品牌。

2011年在全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研讨会有专家认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院校适应多方需求的优势逐步显现出来。研讨会数据显示,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发展到1246所,占普通高校的52%;每年招收全日制新生超过30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5904人;近10年来,高职院校招生数占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的比率从8.8%上升到49%;绝大多数省份2010年和2011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高于本省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本文研究范围涉及企业和学校,主要依托院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部级示范高职院校,把创业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实施“双定生”模式,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建立创业就业基金办法,开展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挑战杯、创业一条街等系列活动扎实有效,坚持与创业教育共同支撑、相互促进,先后多次荣获“云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2创业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制约

2.2.1我国目前在开展创业教育工作过程中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系统观念的指导,缺乏自主研发的创业教育产品,制约了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研究创业教育的各国学者从不同的社会、目标、角度、文化等方面,对创业教育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创业教育的定义各有千秋。清华大学创业研究中心自2002年参加全球创业观察项目以来,到2008年已完成5份中国创业观察报告。英国创业教育领域著名的学者Gibb指出由于创业教育目标不同、由于阐述创业项目所采用的术语的含义不同,因此在创业领域做比较研究尤其困难复杂。我国目前开展创业教育系统性强些、影响面广些的是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的的KaB、SYiB、YBC项目。

2.2.2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综合匹配度不够,不能较好地满足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需要,制约了创业教育的认同和发展。

国内首部以就业质量为主要关注点的《2011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指出,中国的就业质量总体上仍处在较低水平,其中2007年仅得33.23分,2008年略有上升,也只有34.81分。专家们认为,没有质量的就业数量是没有意义的,低质量就业是社会转型的最大障碍;提高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及社会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首先需要教育内部作出调适,现在强调教育对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并不会贬损教育自身的内在价值,相反,教育能获得生就业形势总体还比较好,但也存在高职学生创业比率不高,创业就更好发展,更有条件实现教育的其他目标。尽管目前高职院校招业的领域和渠道不宽、创业质量偏低等现实问题。

2.2.3我国有关创业教育研究论文的现实数据还有发展和提升的空间,需要客观地比较分析查找症结所在。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确定查询年限为1997年至2011年(11月25日止)选择全部总目录模糊匹配以“创业教育”为检索词共有14759条,刊登在核心期刊的共有2284条;以“大学创业教育”为检索词共有2683条,刊登在核心期刊的共有489条;以“高职创业教育”为检索词共有1997条,刊登在核心期刊的共有226条;以“高职创业教育内涵”为检索词共有129条,刊登在核心期刊的共有11条;以“高职创业教育”为检索词占以“创业教育”为检索词条目数量的13.53%;以“高职创业教育内涵”为检索词条目占以“创业教育”为检索词条目数量的0.87%。可以预见,如果扎扎实实从基本理论展开分析研究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结合实践注重应用,一定会产生许多关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优秀研究成果。

3提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内涵的概念

3.1界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内涵的定义

高职院校必须准确把握创业教育定位和发展方向,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具有创造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再从教育学的规律来看,没有理论指导的教育会陷入盲目性,我国高职教育创业教育如果没有合适的理论指导有效性也必然会降低。通过研究,我们界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内涵的定义是指“引领高技能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造力的企业家后备人才,促进就业供需发展平衡的社会实践活动”。

3.2提出定义的意义与局限

3.2.1提出定义促进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研究教育衔接并重。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就业教育,是终身教育。职业教育分为不同层面,高端创业教育能催生新兴产业;职业教育能耦合传统产业,承载创业替代,促进淘汰落后产业,增强产业创新能力、竞争力。创业教育是综合的、长期的、系统的培育过程,高职院校需要继续从多种视角深入研究,坚持把专业教育、就业指导与开展创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探索研究能力与就业延伸能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引领优势集聚高技能人力资本。

3.2.2提出定义丰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和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职业教育科研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整体提升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中华职业教育社作为我国第一个职业教育团体,围绕国家工作大局和社会热点,不断开展高质量的调研与建言献策活动;2010年又负责组织实施经全国人大审议列入全国预算绩效重点评估项目库中的试点项目和研究成果匿名后评估跟踪项目的国务院委托课题,鼓励研究成果形式多样化,在新形势下给我国职业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搭建了高级别、高要求的研究平台,有70多家院校参与课题研究,其中高职院校60多所,再次调动起高职院校参与创业教育工作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期待见到更多的研究成果。

3.2.3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创业教育的定义一直很难有一个的统一界定,相关各项研究的局限性也是在所难免。

尽管创业教育研究者们将创业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所能做出的贡献可以达成共识,但是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面临国际国内新形势,国内外无论成熟与否的创业教育体系都必将面临新的挑战。

4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资料梳理以及调查认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转型期,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要从引领的视角同新形势下的人才战略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辨析了创业教育的相关概念;其次,指出了我国创业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收获与制约;最后,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内涵的概念,以期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找到更为清晰的工作目标提供引导,为培养适应社会的高技能创业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建.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07)-创业转型与就业效应[R].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5-59.

[2]顾心怿.我对创业和创新的一些看法[C].中华职业教育社,2010全球创新型经济高层论坛,2010:31.

[3]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人民日报[n].2009年12月16日11版.

[4]侯定凯.创业教育:大学致力于培养企业家精神[D].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0.

[5]许正中.构筑区域创业支撑体系培育经济增长极[C].中华职业教育社,2010全球创新型经济高层论坛,2010:28.

[6]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73,74,87.

[7]张茉楠http://.cn2009年10月27日05:13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8]Geralde.Hills,michael.morris.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aGlobalView[m].U.S.:internationalizing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andtrainingConference(Corporateauthor),teal2001,38-51.

[9]Gibb,a.theenterprisecultureandeducation[J].internationalSmallBusinessJournal,1993,11(3):11-34.

[10]Bell,Bimetal.internationalizing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J].Journalofinternationalentrepreneurship.2004,2(1-2):109-124.

[11]夏莉.高等教育概念发展的历史考察及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创业教育概念篇6

关键词:四维一体;学生学业;评价改革;教学实验

我国现行学生评价制度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1],经过几十年来的实践,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单一的纸笔考试,重结果不重过程,重量化不重质性评价,重评价不重反馈,老师为主忽视学生等。针对这些问题,国内许多专家学者撰文指出:必须改革过去以考试为中心的学生评价方式,创造新的评价模式,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本文以概率统计课程评价为样例,以教学实验为手段,进行“四维一体”的学生评价改革的实证研究。

1.改革单一的传统评价方式,将概念图评价融入学生评价中。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能使零散知识结构化、文字知识图形化、隐性知识显性化和抽象知识具体化[2]。由于概念图所具有的这些特征,教育领域许多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将概念图用于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中,老师可依据学生制作的概念图中的节点、连线、连接语词、层级、分支和横向连线,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能力和创新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我们常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如课堂测验、课外练习等,单元评价则采用概念图评价方法,即每学习完一个单元知识,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利用inspiration软件将单元知识制作一个概念图,并上传到班级QQ群,供老师批改评分。制图时允许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或自由组合临时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概念图制作。这种评价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将知识连成串、结成网,构建知识模块,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管理能力和记忆能力,便于其提取知识、使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认真反省自己所学知识和先前所制作的概念图,自我诊断对知识的错误理解和存在的错误概念,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准确把握和正确使用知识;老师要求学生制作的单元概念图没有作任何限制,并允许学生交流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宽泛的选择空间和构造空间。学生凭着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逻辑思维、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潜力完成概念图的制作。这样一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2.改革单一的有纸化评价方式,将无纸化评价纳入学生评价中。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网络教学、学生电脑的普及,为无纸化评价创造了条件。对于学生的课外作业,包括课外练习、小论文、实验报告等,都可通过网络传到班级QQ群中,师生可以在网上评价作业。这种评价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1)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解题过程、解题方法和创新点,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学生解题中遇到的困难还可以从网上寻求帮助,找出自己的错误概念、错误理解,以及思考中的缺陷,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网上评价信息公开,这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得评价信息的反馈,知晓自己所处的位置,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差距,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学习。(2)可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可通过网络,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学习中的一些问题,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以利后续的学习。(3)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评价主体多元化。对学生的网上作业主要由老师评价,也为学生参与评价创造了条件,因为网上评价作业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评价学生的作业,这样既不影响自己的学习,又能够在批改同学作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4)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比如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进步和制作的概念图等,都可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学生和老师的监督下,每一个学生都会尽可能地、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这样的自我评价才是可行的、有效的。无纸化评价内容丰富、灵活多样,有利于发展多元化评价,促进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将评价根植于教学过程,全面、准确、真实地评价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3.改革单一的课堂考试方法,推行“1+X”考试。为减少学生因考试集中而形成的过度压力,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为了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实验了“1+X”(“1”表示课堂考试,“X”表示考前2周内需完成的课外考试项目)开放式、结构化的灵活考试方式。比如,我们在概率统计课程的期终考试中,实行课堂考试和课外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课堂考试50分,采用传统试题,包括计算题、应用题和证明题。课外考试50分,试题一(30分):将概率统计基本知识制作一张宏观概念图;试题二(20分):结合实际,论述概率统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字数为2000~2500字。制作概念图,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创新的一道题。因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图形的喜好,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搭配相应的连线和连接语,创建不同结构形式的概念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逻辑思维,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体会,在概念之间建立自己的连接,选择不同的连接语来解释概念之间的关系。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概念之间建立横向连接、超连接,创新知识等。实践题一方面促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复习概率统计知识,领会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回归社会,感悟概率统计这门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计划、决策等方面的理论指导价值,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开放性、创造性试题可以充分地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4.改革单一的以考试评价学生学业的做法,将评价植根于整个教学过程。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的课程考核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期终考试成绩。这种评价方式,重结果不重过程,重甄别不重发展,重评价不重反馈,等等,扼杀了评价的功能。为改革这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我们将学生学业评价根植于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一张考卷定乾坤”。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对概率统计的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方法和形成性成绩评分细则进行了设计,形成了评价方案。考核方式为:“四个结合”,即,课堂考核与课外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表现考核相结合;量化考核与质性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评分方法:课程成绩由形成性成绩和期终考试成绩合成,形成性成绩占50%,期终考试成绩占50%。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过程评价,我们根据评价方案的内容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一份过程评价电子档案,记录学生的过程评价成绩,并在开学的第一天将它上传到班级QQ群中,使学生知道既要重视终结性考试,更要重视过程评价;既可以将评价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促进和改正学生的学习,又可以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主动学习,在学生中树立良好形象。将评价植根于教学过程是当今世界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潘玉驹,陈文远.高校学生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0,(17):78-82.

创业教育概念篇7

伴随着工学结合的思想在高职教育中的不断深化与成熟,当前,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管理呈现出一种综合性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更加强调高职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连接性,因此,工学结合的概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取向明显。事实上,“工”与“学”在概念涵盖上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前者强调的是实践能力,后者强调的是专业水平。所以,如何让工和学更好地结合,在高职教育管理上,将工学结合与市场需求更好地结合的取向十分明显。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面,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对于市场的需求也有了一个比较灵敏的观察机制。其次,合作性更强,高职教育管理在工学结合精神的指导下,需要脱离传统的闭门造车的教育管理方式,强调更强的合作性,包括,高职之间的合作,高职与政府的合作,高职与企业的合作等等。最后,创新性成为核心,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型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它所强调的就是摆脱传统高职教育当中存在的教育与需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而要想更好地做到这些,就离不开整个教育管理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是建立在综合性和立体化基础之上的。

2.分析工学结合与高职教育管理创新的特点

2.1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

正如上文所说,市场化取向的加强是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管理的一大特点,因此,在高职教育管理的创新中,就必须牢牢抓住这一特点。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与专业课程的开发上。这也是目前高职教育管理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专业和课程本身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专业课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再好的教学投入也只能是南辕北辙。因此,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上,需要牢牢抓住市场的需求与形势,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实行高职与企业对口共建的模式,必要的时候可以成立相关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加强高职教育内部的沟通,最终实现专业与课程的科学合理,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教育管理的水平。

2.2实训基地共享

实训基地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高职教育本身强调实践操作性,因此,脱离了实训基地的培养,告知培养的毕业生就不是真正的人才,高职教育管理也只能是一纸空文。而实训基地特别是校外实训基地往往需要较大的相关投入,一些高职自身的能力不足以支撑其独立建立实训基地,因此,为了推动高职教育管理总体水平的提升,应当实行实训基地共享的机制,不同的高职之间可以共享实训基地,高职与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把企业变成高职的实训基地。

2.3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管理离不开专业水平过硬、业务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发挥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管理,更是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前提下,师资队伍建设不仅仅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更是要求教师同时担负起引导学生的作用,有些高职在教育管理中引入了“双师”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具备方向性能力与意识,这是工学结合要求下师资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

2.4科研同步开发

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走工学结合之路,重心在应用、共享。具体措施包括: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校企共同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使其成为区域推行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的中心。做到科研课题来源于行业企业,科研资金来源于行业企业,科研人员校企共组,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生产一线服务。

2.5激励制度与后勤服务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都是发挥其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行更加可行并且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激励制度。要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对于教职工进行科学的分配,在此基础之上,还必须有完善的奖惩机制作为工作效率的保障,这一机制的标准应当多元化。此外,还应当通过加强交流、外界合作等方式通过教职工的努力为高职建立属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最终把激励制度变成一种内心共识。而这一切的根本都离不开完备的后勤服务,这也是未来高职教育管理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良好的后勤服务是高职教育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高职后勤管理,更要落实工学结合理念,坚持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结合,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方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总结

创业教育概念篇8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影响

中图分类号:G8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34-01

自我概念是心理学专业相关学者研究的课题,自我概念通过人对于外部环境的一些互动产生一个自我的意识体会,自我概念具有多维性。高校大学生虽然身体条件已经处于一个成熟的阶段,但心理层面还不够成熟。所以,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还应该关注当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以及心理健康程度,让大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利于当代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形成。相关实践理论资料的研究显示,健美操是一项有助于身心发展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身体素质,提升内脏器官机能,还能够促进身体柔韧性、力量以及灵敏度等情况,对于提升大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篇文章根据大学生身体情况,采用教学实验以及心理测量的方式,通过八周的健美操教学实验,探究对高校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希望可以用健美操提升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一、研究方法

(一)教学实验法

本次实验探究活动共抽取61名大学生,男生占25人,女生占36人,学生平均年龄在20岁。把参与实验的61名同学分成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控制组,甲乙两组的人数分别为28人和33人,为期8周的中等强度,每个星期进行两次,每次的时间为90分钟。实验组进行健美操教学活动,控制组进行传统的体育篮球教学,每度基本不变。

(二)心理测量法

本次实验依照身体自我概念量表为测量依据,这个理论工具不仅包括身体能力概念,还包括身体外观概念。把身体自我概念划分为6个维度,不仅有力量、弹性、耐力,还有柔软度、外表以及肥胖元素。探究活动分为前测和后测两个过程。无论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在前测以及后测的过程中,都分别对实验组以及控制组的同学进行身体自我概念量表的相关测试,测试完毕之后把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以及同组之间的差别进行比较。实验表明身体自我概念量表的得分高低与学生对身体自我概念了解的程度有着正比例的关系。这次测量共分为6点,计分的数值越大说明对身体自我概念状态越良好。测量表通过问题问答的形式,反向计分计算结果。再通过实验教学的同质性比较,借助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二、结果分析和讨论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实验组的同学通过八周的健美操练习之后,在弹力、力量、耐力三个方面跟实验前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外表、柔软度以及总体身体自我方面的差异表现更加明显。但是通过对比,控制组接受传统体育篮球训练的同学的测量对比结果并没有显著差异。通过8周的健美操训练,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以及协调能力不断提升,健美操运动的美感让大学生感受到身体的美,大学生通过感知这种人体美,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健美操锻炼之后,学生的身体机能有了一定的提升。无论是身体力量以及身体柔韧性都有了提升,身体协调性明显,自身的气质以及审美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一些肥胖型的学生来说,健美操更是给他们带来了改变。健美操作为一个体育与美感结合的体育运动,具有自身独特的美与能量,对于肥胖学生的身体外形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改变,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审美的情趣。

三、总结

健美操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大学生的柔软度、身体协调性以及耐力等方面的提升效果都明显优于传统体育教育活动。因此,在当前顺应高校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应该在高校教育过程中积极引入健美操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计划的改革和完善,避免单一教学,将教学内容丰富起来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魁,耿海燕,闫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系统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1:68-70.

[2]刘志红,王淑英.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普修课教学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4:534-536.

[3]王淑英,范红哲,刘志红.在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4:531-533.

创业教育概念篇9

关键词:优秀教师;标准;特征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在此次的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优秀教师作为教师团队中的积极活跃分子,其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优秀教师作为教师队伍殊的团体,那怎样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呢?

一、优秀教师的概念

在我国,国家官方机构对于这个概念没有清晰的界定,各位专家学者对于“优秀教师”这个概念也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赖学军(2004)从哲学角度指出,优秀教师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得到了同行专家确认,并能综合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进行创造性劳动,探索新设想,制作新产品,对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某种较大贡献者。王芳、蔡永红(2005)指出,优秀教师是我国为表彰在教育领域里表现的特别优秀的中小幼教师而特设的一种兼有先进性和专业性的教师称号。唐海林(2005)认为优秀教师是一本“百科全书”,值得我们一生去研读。张秀丽和张爱国(2012)指出,优秀教师是在教育领域内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开拓进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并得到了同行业以及权威专家的认同,对教育事业拥有特殊贡献的群体。张大均(2005)指出,专家型教师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的教师。由此可见,对于优秀教师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但其实大同小异,都是指教师团体中比较卓越的那部分教师。而笔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应该是指在教育领域内,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教学能力强,教学机智比较灵活,深受学生喜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并在教育领域内做出比较大的贡献的教师。为了统一称谓,便于课题的研究,笔者将前人研究中的“专家型教师”“名师”“骨干型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胜任教师”“好教师”等出现的关键词,统称为优秀教师。

给优秀教师下了可操作性的定义之后,对优秀教师的标准进行分析。

二、优秀教师的标准

对于优秀教师的概念没有统一的认识,那么相应的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标准。而1987年美国教师职业标准评定委员会(nBptS)认为优秀教师标准应围绕5个核心思想来制定,这五个核心思想就是教师为学生及他们的学习承担责任;教师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并知道如何将该科目教给学生;教师有责任管理、组织学生学习;教师系统的思考教育实践并从经验中学习;教师是学习社会的成员。那么制定任何一种具体的学科优秀教师的标准,都要围绕这五个核心思想制定。德国比较重视民主和道义,提出过好教师的标准,就是应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敬业的精神;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热爱自己的执教学科;对自己的执教学科很有信心;很有把握懂得学习;具有民主精神;具有良好的师德。而我国的大部分学者不以讨论优秀教师的标准,只有为数不多的学者讨论优秀教师的标准问题,赖新元(2007)在他的书《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中,提出了优秀教师应具有的十大标准,即1)态度决定一切;2)身正为范;3)师生关系和谐;4)与团队共辉煌;5)教书的同时,注重育人;6)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7)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8)勿以分数论英雄;9)决不甘于平庸;10)认真、灵活的对待教学。其余的学者主要是凭与教育相关的理论或是经验总结概括出优秀教师身上所具有的特征。赖学军(2004)从哲学的角度概括优秀教师具有五大特征,其中他认为创造性是优秀教师的本质属性;优秀教师具有一定的时间畴属性(历史动态特征)就是指优秀教师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优秀教师具有一定的空间范畴属性,在某个地域里是优秀教师,在其他的比较发达的地域就可能不是优秀教师;优秀教师创造的成果具有特殊性,他们是用自己的德识才学创造新一代的学生;优秀教师是在教育圈子里有积极影响的人,并且得到了专家同行的认可。秦发盈(2005)认为,优秀教师具有以下五大特征:追求品质上的德高望重;兼顾业务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能力;积极改革创新;善于认知反思;拥有学术专家式的渊博知识。郑和(2007)将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和名师相比,总结概括出优秀教师具有六大特征,教学创造性比较强;拥有学术潜能;持有坚定的专业信念;对专业的不断追求;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个性;并且获得了一定的专业地位。综合一些学者对优秀教师的标准和优秀教师的特征探讨,笔者制定了以下的优秀教师的标准。

标准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优秀教师能够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比较前卫。

标准二:优秀教师有着对教育的一种坚定和执着的信念,把教育当做一份事业来做,而不是谋求生活的职业。

标准三:优秀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比较认同,自我效能感比较高。能在工作、生活中体验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标准四:优秀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视野比较宽阔,实践、反思和研究能力比较强。具备能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

标准五:优秀教师的学习是自主的,主动的,自我学习能力比较强,而不仅仅是参加培训的接受学习。能够终身的学习,而不会出现“优后固化”的现象。标准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很受学生欢迎的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标准七:优秀教师能够平等、民主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差异,并能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标准八:优秀教师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学生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与他们的关系比较融洽。

优秀教师在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怎样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呢?笔者认为,达到以上八种标准的教师才可以称得上是“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张秀丽、张爱国.关于优秀教师的个案研究――以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为例.教师建设.2012(10)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赖新元.优秀教师的十大标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优秀教师概念的科学内涵与外延.赖学军.教育评论.2004(4)

创业教育概念篇10

关键词高职学生积极自我概念人格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DevelopapositiveSelf-conceptofVocationalStudents

ZHanGDazhi,Lipeipei,XUYunhui,Lipeng

(XuzhouCollegeofindustrialtechnology,Xuzhou,Jiangsu221140)

abstractSelf-conceptandmentalhealtharecloselyrelatedandinfluenceeachother.individualsthroughtheirobjectivesituation,thesuccessorfailureoftheirownexperiencesandattitudesofotherstoevaluateandself-understanding,andformself-concept.thus,howtohelpvocationalstudentsshapeahealthypersonalityandguidethemtoformapositiveself-concepthaveprac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students;positiveself-concept;personality

自我概念源于多种学科,不同的学者赋予它不同的概念,总的来说自我概念是一个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的认知机构,核心是价值系统。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关注。马斯洛、奥尔波特、罗杰斯等著名心理学家把自我概念用来衡量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可见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个人如能客观地认知自己、悦纳自己,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其心理就越健康。同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其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为此,笔者将从自我概念的内涵及功能出发,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谈谈自己的认识。

1自我概念的内涵和功能

1890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最早提出自我概念,一直是西方心理学专家研究的热点问题。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全方面的主观知觉,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①积极自我概念具有以下特征:(1)积极的自我概念程度高。(2)能全面地认识自我。(3)和谐统一的自我概念。(4)自我概念确定、清晰。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是自我和谐的标志。

在自我概念的研究中,伯恩斯的贡献最为突出,②阐述了自我概念具有三种功能:(1)内在一致性的保持。(2)具有解释的作用。(3)对人们期望的影响。具体解释如下:

保持内在一致性的内涵是保持个人的想法与行为一致。实际上自我概念在引导一致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某次考试为例,学生a、B都考90分。a同学学习基础较好,平时对这门功课很感兴趣,在各类考试中都取得好成绩,但是由于粗心只考90分,因此学生a感到失败和挫折,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以后都不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学生B认为自己能力一般,学习对这门功课有些困难,但是对于这次考90分感到欣喜,从而鼓舞他继续努力争取更好成绩。由此可见自我概念影响解释经验的方法。

自我概念会影响人们对事情结果的期待、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以及对情境中其他人行为的解释。具有积极的自我概念学生,当他取得好成绩时就认为这是意料中的事。相反地,具有消极自我概念的同学认为他取得差成绩是意料之中的事,反而当他考了个好成绩,却认为出乎意料。相应地差的成绩的出现加强了他消极的自我概念,因此而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消极的自我概念决定了人们只能期待外部社会消极的评价与对待,同时也决定了他们不愿更加努力学习,丧失了信心与兴趣。

2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培养

由于自我概念是建立在对现实自我全面客观认识基础上的态度,这就意味着积极接纳自我,对自我的认同、不断完善自己。因为大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概念成熟的关键阶段,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关键阶段。因此,从自我概念的三个功能来看,如何更好地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建议高校工作者从以下着手来培养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③

(1)引导学生全面评估自己、正确认识自我。对于95后的大学生来说,由于追求个性化的发展,往往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因此在提升95后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发展中,尤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我。由于95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时代,使他本人认为自己很有优越感,导致95后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往往比较片面和易走极端,所以建议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各类工作中,尤需加强引导大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我。

(2)学会悦纳自我,这是积极自我概念的关键,即无条件地接受自己,肯定自己,理性地对待自己的长短优劣、得失成败。一个人只有自我接纳,才能为他人所接纳。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否积极接纳自我,不仅与个体能否全面客观认识自我有关,还与个人的抱负有关。

(3)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也呈现出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色彩。校园文化活动的高等性体现在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使之区别于社会社会流行的娱乐活动。它不是浮于表面的休闲,而是以其内涵引起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共鸣。打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改变学校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发现。

(4)拓宽实践渠道,增强自我实现意向的控制。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通过开展各类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创业创意大赛、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大学生创业课程,帮助大学生学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实现路线,不断完善“现实的我”,从而达到“理想的我”,借助学校平台保证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积极自我概念、实现问题解决能力、组织协调能和心理素质等,提升了他们的内职业生涯,有助于他们了解自我特点,从而找到适合自我发展正确的方式和途径。

(5)改变单一的评价模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通过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科学系统地对学生的素质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正确引导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素质教育的落实,可以使大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深入挖掘自己的潜能,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6)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自身的意志努力。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通过分析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理解个体行为的总结中,他提出了3个维度的归因模型:内、外归因,稳定、不稳定的归因,可控制、不可控制的归因。因此,高校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大学生掌握正确归因的方法,引导学生唤醒自己的主体意识,促进自我成长。

总之,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通过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予大学生无条件的关注,指导大学生正确归因,只有充分运用这些因素,才能使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课题来源: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SJDFDY077)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高职学生自我概念在其生涯发展应用的研究

注释

①陈支那.自我概念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研究[D].硕士论文.沈阳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