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会农业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26:51

村委会农业工作计划篇1

200*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头一年,是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乡的农技推广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督促和指导下,在各级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农业增产技术措施执行较好,各项重点考核项目及样板基本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上级下达任务,通过努力,全乡全年粮食总产完成992.2公斤,占县下达任务900万公斤的110.2%,比去年的919.1万公斤增产73.1万公斤,增长7.9%,粮食总产创底圩乡自推广两杂种子以来的历史新高。农民人均有粮和人均纯收入预计可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基本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既定目标。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底圩乡全年粮食总产900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2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120元的奋斗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稳粮增收两个重点,狠抓科技配套措施,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积极发展先进适用、增产、增收的农业项目,千方百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全年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67670亩,占计划63000亩的107.4%,比去年的64550亩增3120亩,增4.8%。全年完成粮食总产992.2万公斤,占计划900万公斤的110.2%,比去年的919.1万公斤增73.1万公斤,增长7.9%。

1、小春及冬农作物完成播种面积18860亩,占计划18400亩的102.5%,比去年的18850亩增10亩,增0.05%。夏收粮食总产完成94万公斤,占计划70万公斤的134.3%,比去年的89.2万公斤增4.8万公斤,增长5.4%。

2、大春农作物完成播种面积46520亩,占计划44600亩的104.3%,比去年的45700亩增820亩,增1.8%。完成大春粮食总产871.9万公斤,占计划830万公斤的105%,比去年的829.9万公斤增42万公斤,增5.1%。其中:

2.1粮食作物完成27460亩,占公文写作计划27100亩的101.3%,比去年的25920亩增1540亩,增长5.9%。粮食总产完成871.9万公斤,占计划830万公斤的105%。

2.2经济作物完成12210亩,占计划10500亩的116.3%,比去年的11660亩增550亩,增长4.7%。

2.3饲料作物完成6850亩,占计划7000亩的97.9%,比去年的8210亩减1270亩,减15.6%。

3、晚秋农作物完成播种面积2290亩,占计划2500亩的91.6%,晚秋粮食总产完成26.3万公斤。

(二)各项农业增产技术措施完成情况

1、良种推广

1.1杂交水稻种子完成出库2.40395万公斤,推广面积11050亩,占计划11000亩的100.5%,比去年的10114亩增936亩,增9.3%,分布于8个村委会124个村小组6100户农户。经验收4个村委会18个村小组108户农户的182.4亩,平均单产566.3公斤,比去年的515.7公斤增50.6公斤,增产9.8%。

1.2杂交玉米种子完成出库0.872万公斤,推广面积4360亩,占计划4000亩的109%,比去年的4026亩增334亩,增8.3%,分布于8个村委会124个村小组3660户农户。经验收4个村委会12个村小组96户农户的134.4亩,平均单产420.8公斤,比去年的403.8公斤增17公斤,增产4.2%。

2、优质粮油推广

2.1优质水稻完成150亩,比去年的170亩减20亩,减11.8%。经验收14.8亩,平均单产465.8公斤,比去年的398.4公斤增71公斤,增7.9%。

2.2优质玉米完成4360亩,占计划4000亩的109%,比去年的4026亩增334亩,增8.3%。经验收134.4亩,平均单产420.8公斤,比去年的410.6公斤增10.2公斤增2.5%。

2.3优质小麦完成650亩,占计划600亩的108.3%,比去年的740亩减90亩,减12.2%。经验收29.4亩,平均单产208公斤,比去年的135公斤增73公斤,增54.1%。

2.4优质杂豆完成810亩,占计划800亩的101.3%,经验收21.8亩,平均单产108公斤。

2.5优质油菜完成4020亩,占计划3000亩的134%,比去年的2640亩增1380亩,增52.3%。经验收平均单产84公斤,比去年98.4公斤减14.4公斤,减14.6%。

2.6优质花生完成620亩,占计划600亩的103.3%。经验收12.4亩,平均单产192公斤。

2.7优质辣椒完成1020亩,占计划1000亩的102%,经验收18.4亩,平均单产160.4公斤。

3、水稻旱育稀植推广

3.1旱育秧完成402亩,占计划400亩的100.5%,比去年的360亩增42亩,增11.7%,分布于8个村委会98个村小组3890户农户。

3.2稀植大田面积完成6030亩,占计划6000亩的100.5%,经验收4个村委会18个村小组108户农户的162.4亩,平均单产634.5公斤,比去年的560.4公斤增71.4公斤,增13.2%。

4、多样性优化种植

4.1水稻多样性混栽完成2620亩,占计划2600亩的100.8%,比去年的2610亩增10亩,增0.4%,分布于8个村委会18个村小组1940户农户。经验收2个村委会6个村小组26户农户的42.8亩,平均单产590.8公斤,其中混栽糯谷平均单产62.4公斤,主栽品种平均单产528.4公斤,分别比去年增9.4公斤和13.4公斤,增17.7%和2.6%。

4.2玉米间杂豆完成2210亩,占计划2000亩的110.5%,比去年的2120亩增90亩,增4.2%,分布于8个村委会78个村小组1960户农户。经验收2个村委会5个村小组38户的61.8亩,玉米平均单产413.8公斤,杂豆平均单产52公斤,分别比去年增3.2公斤和4公斤,增0.8%和8.3%。

5、规范化种植

5.1玉米宽窄行种植完成4120亩,占计划4000亩的103%,分布于8个村委会78个村小组2760户。经验收46.2亩,平均单产444.5公斤,比去年的436公斤增8.5公斤8.5%。

5.2水稻条栽完成2620亩,占计划的2600亩100.8%,分布于8个村委会68个村小组1940户农户。经验收42.8亩,平均单产590.8公斤,比去年的530公斤增60.8公斤,增11.5%。

6、旱地覆盖栽培

全乡完成831亩,占计划700亩的118.7%,比去年的560亩增271亩,增48.4%。其中:

6.1覆盖玉米完成101亩,分布于2个村委会4个村小组52户农户。经验收12.6亩,平均单产302公斤,比对照亩增36公斤,增13.5%。

6.2覆盖辣椒完成104亩,分布2个村委会8个村小组68户农户。经验收26.4亩,平均单产196公斤,比对照亩增41公斤,增26.5%。

6.3覆盖蔬菜(含洋芋)完成320亩,分布于3个村委会14个村小组196户农户。经验收42.6亩,平均单产1420公斤,比对照增320公斤,增29.1%。

6.4覆盖其他完成206亩,分布3个村委会15个村小组128户农户。

7、土肥推广

全乡土肥推广共完成22270亩,占计划17300亩的128.7%。其中:

7.1平衡施肥完成9790亩,占计划9600亩的101.9%,比去年的9680亩增110亩,增1.1%。

7.1.1微机指导施肥完成5040亩,占计划4900亩的102.9%,比去年的4820亩增180亩,增3.7%。其中:施水稻3780亩,平均单产675.4公斤,比对照增75.4公斤,增12.6%;施玉米1260亩,平均单产459.1公斤,比对照亩增39.1公斤,增9.3%。

7.1.2测土优化配方完成4750亩,占计划4700亩的101.1%,比去年的4820亩减70亩,减10.5%。其中施水稻3560亩,平均单产672.2公斤,比对照亩增52.2公斤,增8.4%;施玉米1190亩,平均单产444.3公斤,比对照亩增24.3公斤,增5.8%。

7.2微量元素肥料推广2880亩,占计划2800亩的102.9%,比去年的2410亩增470亩,增19.5%。

7.3补钾工程完成4060亩,占计划4000亩的101.5%,比去年的3140亩增920亩,增29.3%。

7.4新型肥料完成940亩,占计划900亩的104.4%,比去年的280亩增660亩,增235.7%。

8、植保植检

全乡共完成24200亩,占计划30500亩的79.3%。其中: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完成7900亩,占计划8500亩的92.9%;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完成850亩,占计划500亩的170%;其它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完成8820亩,占计划11500亩的76.7%;旱地化学除草完成6500亩,占计划6000亩的108.3%;家庭贮粮害虫防治完成540户,贮粮45.4万公斤。

9、水产养殖技术推广

全乡完成852亩,水产品产量43578公斤。其中:稻鱼工程完成42亩,平均单产54公斤,总产2268公斤;冬水田养殖完成810亩,平均单产51公斤,总产量41310公斤。

10、农机工作

10.1全乡微型耕整机社会拥有量为148台。

10.2全乡机耕面积完成2400亩,机耙面积2300亩。

10.3为9户农户购买微型耕整机办理购置农机补贴9000元。

11、甘蔗生产

一年来,通过全乡广大干部和种植农户的共同努力下,全乡甘蔗种植完成6540亩,占计划4000亩的109%,比去年的6020亩增520亩,增8.6%。分布于3个村委会27个村小组2270户农户。其中:宿根留植5360亩;新植甘蔗完成1180亩,占计划1000亩的118%。由于去冬今春糖厂提高甘蔗收购价格,蔗农收入喜人,在中耕管理方面加大化肥、农药的投入,通过精心管理,甘蔗长势喜人。经理论测产验收统计分析,全乡甘蔗有收面积6460亩,总产量35892吨,平均单产5.6吨。

12茶叶生产

12.1种植面积:全乡茶叶种植总面积51256亩。其中:投产茶叶面积30360亩;新增面积3018亩;无性系茶叶面积2300亩,无公害茶园面积1500亩;规范化种植面积19538亩。

12.2茶叶产量:全乡主要有加工企业1户,粗制所306户。根据对企业户和部分粗制点的调查统计,全乡全年茶叶总产量为1850吨,平均单产为60.9公斤。其中:红茶20吨;绿茶1165吨;普洱茶600吨;名优茶65吨。

12.3茶叶农业产值:据统计,全乡茶叶农业总产值完成5500万元,比去年的4000万元增1500万元,增长37.5%。2006年茶农人均增收1395元,比去年的1115元增280元,增长25.1%。全年茶农纯收入为2329.65万元。

三、重点考核项目及沿线样板完成情况

1、水稻旱育秧示范样板完成56亩,占任务50亩的112%,分布在普龙村委会普片、普弄、普龙3个村小组123户农户。稀植大田完成840亩,经验收10户的11.1亩,平均单产673.2公斤。

2、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示范样板完成204亩,占任务200亩的102%,分布在同剪村委会的那崩、那安、同剪、江那4个村小组126户农户。经验收3个村小组9户农户的11.4亩,混栽糯稻平均单产85.84公斤,占计划指标60公斤的143%;主栽品种平均单产565.6公斤,占计划指标500公斤的113.1%。

3、杂交玉米沿线样板完成1060亩,占任务1000亩的106%,分布在同剪村委会的同剪、江那、那弄等13个村小组498户农户。经验收1个村小组的10户农户的18.8亩,平均单产488.5公斤,占计划指标430公斤的113.6%。

4、甘蔗高产示范样板完成650亩,占任务500亩的130%,分布在普盆、普龙2个村委会6个村小组280户农户。经理论测产验收12.4亩,平均单产为9.8吨,占计划指标9吨的108.9%。甘蔗高产沿线中心样板完成108亩,占任务100亩的108%,分布在普盆村委会中门小组45户农户。

5、茶叶高产示范样板完成680亩,占任务500亩的136%,分布在叮当村委会的鱼塘、红兵2个村小组62户农户。经验收7户农户的10.3亩,鲜叶总产量为4614公斤,折合平均单产134.4公斤,占计划指标100公斤的134.4%。其中沿线示范样板完成360亩,占计划300亩的126.7%,分布在叮当村委会的鱼塘村小组45户农户。

6、低产茶叶改造完成360亩,占任务300亩的120%,分布在叮当村委会的石龙、石里、叮当3个村小组96户农户。其中:沿线示范样板完成120亩,占任务100亩120%,分布在叮当村委会的叮当村小组32户农户

7、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样板完成1060亩,占任务1000亩106%。其中:

7.1水稻示范样板完成716亩占任务700亩的102.3%,分布于2个村委会10个村小组的372户农户。经验收5个村小组10户农户的21.3亩,平均单产715.4公斤。

7.2玉米示范样板完成344亩,占任务300亩的114.7%,分布于1个村委会5个村小组168户农户。经验收2个村小组10户农户的18.8亩,平均单产488.5公斤。

8、优质油菜示范样板完成128亩,占任务100亩的128%,分布在普龙村委会的普片、普弄2个村小组74户农户。

9、优质小麦示范样板完成320亩,占任务300亩的106.7%,分布在底圩村委会的坝干、底圩、木那等7个村小组210户农户。其中:中心样板完成119亩,占任务100亩的119%,分布在底圩村委会坝干村小组79户农户。

四、主要工作方法和体会

(一)争取各级领导重视是前提。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领导重视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级涉农部门的通力协作,是农技推广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二)搞好农业科技培训是基础。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为锲机,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根据农时季节和项目实施的需要,扎实开展小而实的现场会,传授农业实用技术。一年来,全乡共举办农业科技培训19期受训3740人次。其中:专业培训8期受训860人次;以会代训11期2880人次;召开小而实场会6场,参加人员270人次。培养科技示范户15户。印发各种技术资料2700份。设立咨询服务点1个,接待群众咨询来访7200人次。进行广播宣传3次、广告宣传8次、举办黑板报3期、出墙报3期、街天宣传26次。

(三)深入一线搞好技术指导是关键。集中技术力量,狠抓各项农业增产技术措施的落实,深入田边地角抓好技术指导,正确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四)举办沿线示范样板是重点。立足推广搞试验示范、搞好试验示范促推广。积极深入一线办样板,突出沿线工程,抓重点、保质量、促全面,辐射大面积生产。

(五)搞好技物配套服务是保障。立足推广搞技术配套服务,抓好配套服务促推广。全乡共调供两杂种子2.49万公斤,调进各种对口农药5000公斤,推广新型药肥金稻龙0.72吨,农膜100公斤等农用物资,为各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物资保障。

(六)认真抓好水稻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补贴工作,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按照补贴实施方案执行,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确保粮食增产。

(七)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队伍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底圩乡地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整体偏低,思想比较保守陈旧,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认识不足,接受能力低,新项目推广应用阻力大。

(二)个别沿线村寨群众科技意识低,小农经济意识强,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对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认识不够,投入不足,举办沿线示范样板不力,规模小,档次低,典型引路抓得不够。

(三)项目推广经费缺乏,难以正常开展推广工作。

(四)农技推广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涉及到千家万户,且季节性强。因本中心技术人员少,业务工作上有所力不从心,造成整体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村委会农业工作计划篇2

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机构和岗位设置,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提高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发展和完善“三农”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我镇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好互动,逐步建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求真务实、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促进全镇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建设海峡西岸绿色腹地生态经济区的要求,创新镇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构建与我镇实际相适应、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与镇财力相适应的乡镇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2、权责一致的原则。按照镇功能定位,依法科学配置镇政府职责,理顺区镇职责关系.赋予镇履行职能必要的事权和财权,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心下移。

3、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按照转变职能要求,综合设置镇党政机构,严格核定编制和领导职数,合理设置岗位,优化队伍结构,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4、依法行政的原则。按照建设法治型政府的要求,依法规范镇政府行为,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健全政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逐步实现依法管理。

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明确职能定位

镇党委、政府要履行好以下主要职能:

1、坚持科学发展,落实惠农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宣传和贯彻执行党和围家对“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及各项改革,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海西绿色腹地社会主义新农村。

2、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编制和执行经济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指导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营造发展环境,组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经济主体提供示范和政策服务,引导促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3、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建立和完善镇“三农”服务体系,依法做好民政、财政、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就业、社会保障、市场信息、土地流转、村财托管、统计等工作,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组织各项公益事业建设,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4、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依法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安全生产、防汛、防火、防震、防疫、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民族与宗教和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本行政区域的社会管理,依法保护各类经济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综合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及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5、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指导村民自治,推动农村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村务、财务公开,保障农民群众民利,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理顺职责关系

1、理顺区镇之间关系

(1)依法界定区镇两级政府的职权范围。凡明确规定由区级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责,不得转由镇政府承担;确需镇政府配合的,应赋予相应的办事权限,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以镇政府管理为主的机构,区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服务,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听取区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

(2)加强行政执法能力。根据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实际要求,积极探索镇行政执法工作。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有关行政执法工作可依法委托镇政府承担,委托的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指导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强化综合统筹协调能力。落实和强化镇对区直部门派驻镇机构的监督和协管职能,要建立健全派驻机构工作报告制度以及主管部门与镇的沟通协调制度。派驻到镇的机构,区级各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管理;派驻镇的机构要服从和服务于镇工作大局,其党组织受镇党委领导(另有规定除外),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服务区域镇政府的意见,其领导干部考核评定和任免要事先征求镇党委意见。上级纪检、组织和机构编制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加强农村“各大员”以及驻村任职干部、大学生村官的协调管理。镇要会同主管部门和村加强农民技术员、综治协管员、计生管理员、安全生产协管员等“各大员”队伍、驻村任职干部以及大学生村官履行岗位职责的监督、检查和管理;要结合镇村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完善“各大员”工作机制。将农村“各大员”队伍纳入镇政府构建的“三农”服务体系,明确分工,加强协作,增强队伍合力,拓展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各大员”的作用,提高镇村治理和服务水平。

2、理顺本镇行政事业关系

镇行政机构、事业单位要按照“政事分开”要求,明确工作职责,规范行政行为,加强公共服务,建立协调机制,形成政事分工明晰、合作紧密、运转顺畅、精干高效的工作格局。

(三)镇党政内设机构主要职责

我镇行政人员编制25人,实有25人。其中正科级5人,副科级7人,科员级12人,行政工勤1人。

1、内设机构

镇统一设置:①党政综合办公室(挂纪检监察室牌子)、②经济发展办公室(挂财政所牌子)、③社会事务办公室(挂劳动保障事务所牌子)、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挂综治维稳中心牌子)、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5个内设机构。

2、内设机构职责

①党政综合办公室(挂纪检监察室牌子)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本级党委、政府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和监督检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向党政领导提供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起草、会稿党政文件、工作计划、总结、开展调研采编综合信息;组织、筹备会议;完成上级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机构编制、精神文明、人事、监察等部门交办的工作任务;制订并实施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工作规划;指导村级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组织开展工作;管理机关内务、财务、统计、后勤事务、文书档案;协调联系群团组织;承办镇党委、政府、人大主席团交办的其它事项。

②经济发展办公室(挂财政所牌子)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本镇产业发展、财政监管、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负责做好编制年度财政资金预决算,监督管理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等工作,监督指导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工作;协调与本镇经济发展相关的其它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③社会事务办公室(挂劳动保障事务所牌子)的主要职责是:制订并实施镇民政、劳动保障、老龄委、关工委、老区扶贫、库区移民开发等工作规划、计划;指导村级自治组织和老年协会等组织开展工作;承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负责防灾、救灾工作;抓好福利事业的管理工作,提供残疾人就业机会;做好民政财务、物资管理工作;协助抓好敬老院管理工作;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等工作;负责农村劳动保障、农民医疗保险等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管理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挂综治维稳中心牌子)主要职责是:负责协调镇相关执法部门开展行政综合执法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及时化解处理可能影响本地社会稳定、引发重大治安问题、的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开展和落实法制教育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积极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等基层安全创建活动。指导村搞好治保、调解等群防群治组织建设,负责协管、指导农村综治协管员、治保主任、调解员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消防措施,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接待和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指导村级组织做好民间纠纷的排查和调处工作;完成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本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日常工作;负责宣传和组织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指导实施、监督考核,全面掌握人口变动情况,加强对育龄群众婚育、节育状况的动态管理,申办有关生育行政许可证明,征收和管理社会扶养费;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抓好村计生管理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承办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事项

镇大主席团、纪律检查委员会、人民武装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按照有关法律、章程和规定设立,并履行相应职责。

(四)镇事业机构及主要职责

我镇事业单位编制数总30人,现有事业人员编制18人。其中:1、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全额拨款)编制7人;2、流通信息工作站(经费自给)编制2人;3、生态保护工作站编制3人。(其中乡建站(全额拨款)编制0人,水利工作站(全额拨款)编制3人。)4、计生服务所(全额拨款)编制5人;5、文化站(全额拨款)编制1人。

1、镇事业机构设置

镇统一设置5个事业机构,即:“三农”服务中心(加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利工作站、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牌子)、村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挂环境保护工作站牌子)、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会计服务中心(加挂招投标委托中心、“三资”监管中心牌子)、文体服务中心。其中“三农”服务中心13人;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8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6人;会计服务中心2人;文体服务中心1人。

2、镇事业机构主要职责

(1)“三农”服务中心。(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水利工作站、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牌子)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农村适用技术的推广,农村“员”工作指导。负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为农民提供生产指导、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系统化服务;承担农机技术推广管理、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为农田水利设施、防洪抗旱、供水、水电等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和培训,承担防洪抗旱和水土流失监测工作。

(2)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挂环境保护工作站牌子)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编制实施镇规划,指导村规划和报批;负责镇村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报批,负责镇村容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乡镇建设的综合管理;负责乡镇环境监管工作,做好日常巡查,及时报告有关环境突出问题,对饮用水源地污染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受理群众有关环境保护的来信来访,参与环境污染事故及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和处理,负责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为农民提供流通、信息等服务;受托做好镇村建设用地和建设项目报批。

(3)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要职责是:负责宣传和组织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监督检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和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督促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搞好本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协调与计划生育相关的其它工作;完成党政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承担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生育指导、避孕咨询、婚前咨询和新婚保健等服务工作;负责避孕药具计划管理发放并做好效果监测、使用方法指导;负责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培训,协助培训、指导村计生管理员工作;承担计生统计工作。

(4)会计服务中心。(挂招投标委托中心、“三资”监管中心牌子)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镇村“三资”监管、招投标服务、合同管理、村财镇托管、村级财务审计、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财务集中核算与监管,对公开竞价或委托招投标进行审核把关;具体负责对镇村所属的“三资”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建立“三资”管理台账;负责对村级组织的经济往来、资产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加强日常性监控,实现“三资”能够合理有序地流转,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高效服务。

(5)文体服务中心。主要职责是:负责镇村文化体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弘扬先进文化;组织指导乡镇村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协助文化执法部门搞好乡镇村文化市场管理;培训村文化协管员,并指导他们开展工作。

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镇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确保平衡。区委编委在现有总量内根据乡镇实际重新核定各乡镇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要严格按核定的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定岗定员。全面落实人员核编制度和实名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选调录(聘)用大中专毕业生要在编制限额内进行。

镇党政领导职数配备9—11名。未使用镇编制的挂职锻炼和下派专职党委副书记、副镇长,不占镇领导职数。镇每个事业单位领导职数配备1—2名。

深化镇机构改革工作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意义深远,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结合实际、改革创新,精心组织、上下结合,稳步实施、扎实推进。

1、镇成立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分管副书记为常务副组长,成员由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确保镇机构改革平稳推进。

2、严肃政治纪律、机构编制纪律、组织人事纪律和财经纪律,保证镇机构改革健康有序进行。

村委会农业工作计划篇3

一、工作范围和目标

(一)工作范围:根据市深化村务公开要求,在我区泽园社区、富民社区、新民社区、胡杨社区4个村改居的涉农社区深化村务公开工作。已确定乌兰淖尔镇泽园涉农社区为试点。今后随着社区格局的改变,凡是村、涉农社区都要深化、规范村务公开工作。

(二)工作目标:推动农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区社会和谐,力争在年底,深化村务公开工作试点村的涉农社区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达90%以上。到2015年底,全区各涉农社区全面按本《工作方案》深化、规范村务公开工作,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达90%以上。

二、工作重点

(一)以《区村务公开目录》为依据,完善村务公开内容,规范村务公开形式、时间和程序。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事项,都必须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票决,实行民主决策。健全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财务审批等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级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对农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审计,引导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

(二)加强农区党风廉政建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防止违法征占耕地、不给农区居民合理经济补偿的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严禁损害农区居民利益的行为。做好被征地农区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区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三)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促进农区居民增收。培育农区新型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引导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农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加强农区社区建设,完善农区社会管理体制。培育农区服务性、公益性、互社会组织,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局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农区警务建设,组建群防群治队伍,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全面提升农区社区安全防范水平。加强农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居民“说事室”,引导居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做好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切实消除可能引发农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三、村务公开的主体、内容、程序和形式

(一)村务公开的主体

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是村务公开工作的主体。

(二)村务公开的内容

按照《区村务公开目录》确定的内容,主要按党务、政务、村务、财务、服务五大类进行公开。

1、党务公开内容

(1)党组织简介、党组织班子成员情况;(2)村党组织任期目标和近期目标;(3)当年培养、发展党员计划;(4)党员活动安排;(5)党费标准、收缴以及使用情况;(6)党员示范户及帮扶情况;(7)民主评议村干部情况;(8)统战、民族宗教等党的政策;(9)包联共建、党建指导员情况等。

2、政务公开内容

(1)国家、自治区及我市制定的惠农惠牧政策、措施;(2)农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措施、人口计生村规民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纪律及需要村民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其他事项;(3)农区征兵政策措施;(4)国家、自治区土地政策,以及我市农田基本建设、征用土地政策、措施;(5)农区低保政策等社会保障政策措施;(6)新型农区合作医疗政策;(7)有关其他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

3、村务公开内容

(1)村委会任期规划、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2)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及实施情况;(3)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4)“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情况;(5)新型农区合作医疗情况;(6)村集体土地征用及补偿情况;(7)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8)村集体资产、“四荒地”发包情况;(9)村水、电、路规划和管理情况;(10)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情况;(11)人口出生、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兑现及社会抚养费缴纳情况;(12)居民建议及意见反馈等。

4、财务公开内容

(1)村级财务收支情况;(2)救灾救济、优抚、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移民补偿、农区征地补助、粮食直补等款物的发放情况;(3)各级投入的扶贫、农业开发、以工代赈等资金使用情况;(4)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社会个人、帮扶单位捐赠款物使用情况;(5)新农区建设项目及资金使用情况;(6)水费收缴情况;(7)村集体经济债权债务;(8)集体资产明细;(9)村干部生活补贴情况。

5、服务公开内容

(1)农区专业服务组织建设情况、农区志愿者服务情况;(2)农区专业经济服务: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农区灌溉、机耕植保、水利建设、水电维修、农区劳动就业培训等;(3)农区社会服务:新型农区合作医疗、扶贫救济、医疗救助、五保供养、军属优待、残疾人、计划生育奖优政策落实情况等;(4)农区平安稳定服务:农区防洪、防火、治安巡逻、农区人民调解等;(5)农区公益事业服务:农区社区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环境整治、供水供电、广播电视等。

(三)村务公开的程序

1、村民委员会按照本方案的规定,拟定村务公开方案,并征求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意见后公布。

2、村务公开监督小组采取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征求村民意见,并就村民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对经调查核实确实违反有关规定的,应当督促村民委员会限期纠正并重新公布结果;也可以直接向村民委员会提出质疑或者质询,村民委员会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明确的解释和答复。

3、村民委员会将公布的村务公开内容及时报送镇(街道办事处)备案。

(四)村务公开的形式

1、村民委员会应当在方便村民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村务。必要时可以同时采取广播等其他辅助形式公开村务。村务公开栏的内容应当通俗易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并且至少保留一周。村务公开栏旁应当设立村务公开意见箱,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管理。

2、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村务公开档案。村务公开方案、村民的意见和改正措施等村务公开中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应当真实、完整、规范,并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妥善保管,接受查询。

四、责任落实

区治理村务公开工作由区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牵头负责,区直相关部门的职责是:

区纪委、监察局: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检查,指导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依法处理村务公开工作中的违纪违规问题。

区委组织部: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依法办事统一到村务公开工作之中。

区委宣传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农区建设的方针、政策,做好村务公开工作中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的宣传推广工作,指导农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明新风。

区民政局:指导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及时丰富和拓展村务公开内容,规范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群众的民益。

区直机关工委:做好区直机关与村包联共建、结对帮扶工作。

区民宗局: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做好自由宣传,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区公安分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无毒村”创建活动,加强农区警务建设,组建群防群治队伍,维护农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区司法局:加强法规宣传,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营造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良好法制环境。依法处理涉及侵害村民人身权利、民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等问题,运用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方式和手段帮助村民保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区财政局:按规定落实惠农政策,发放惠农补贴资金,落实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依照相关资金管理办法,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分配下达涉及农区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等方面的转移支付资金。指导农区经济法规与政策的贯彻执行,指导村级组织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实行财务公开,加强农区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制定和完善村集体资产监管办法。指导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制定并实施村级道路建设、亮化、绿化、美化、危房改造规划,深化城乡一体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区国土资源分局:指导村级组织依法依规对涉及农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宅基地管理、土地开发等事项进行统筹规划、科学管理。

区农牧林业局:指导农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区经济,增加农区居民收入;整合农业资源,加快耕地流转,培育和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更好地为农业产业发展服务;指导退耕还林,开展禁牧工作,加强生态建设工作。

区文化局:开展送图书、送戏、送电影等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区卫生局:加强农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建设,建立农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

区人口和计生局: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管理,做好农区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工作,指导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区环保局: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农区居民使用清洁燃料,推进公厕无害化处理。

区行政执法局:教育农区居民依法新建、改扩建住宅和养畜棚舍,禁止乱搭乱建。

区档案史志局:指导村民委员会建立和完善村务公开等各类村级档案。

区局:及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申诉,保证渠道畅通,化解社会矛盾;综合来信来访中提出的重要意见、建议和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为村务公开提供信息。

五、监督保障制度

(一)实施意见收集反馈制度。村委会在决定或办理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工作时,应充分听取村民意见,有必要的可召集村民议事会或听证会。有关村委会工作与事务的各类文件、档案与资料向全体村民开放。

(二)实施民主决策制度。村民委员会每半年向村民代表会议汇报当年度的工作情况及下年度的工作打算,经村民代表会议批准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及对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的评议结果在10个工作日内向村民公示。

(三)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不按照规定的内容、时间、地点、程序、方式进行公开村务;或者公开的事项弄虚作假,欺瞒村民;或者对提出意见当事人、举报人打击报复,实施其他违法行为等违纪政纪行为,由区民政局或者镇(街道办事处)对有关责任人员予以批评教育,并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建议村民代表会议依法罢免村民委员会中的主要责任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实施工作指导制度。在村务公开中,对于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民政部门、镇(街道办事处)要作好理论指导。镇(街道办事处)对于村务开的真实性进行监督,发现问题,集村民代表会议及时进行研究整改。

六、实施步骤

我区村务公开工作分四个阶段实施完成。

(一)安排部署:

1.泽园社区作为试点,召开村务公开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制定《乌兰淖尔镇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方案》。制定方案时同时要考虑富民社区深化村务公开工作内容,按照镇里的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泽园社区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方案》。

2.在村务公开试点的基础上,富民社区、新民社区、胡杨社区召开村务公开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制定《乌兰淖尔镇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方案》,按照镇里的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泽园社区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方案》。

(二)试点推动:

已确定区乌兰淖尔镇泽园社区(涉农社区)为试点村。镇安排1名党委、政府领导驻村,明确责任,从抓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建设以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开展村务公开工作。市、区相关部门要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帮扶、指导各地开展治理工作。

(三)集中整治

全面整治村务公开,驻村干部,建立村务公开台账,实行销号制,村面貌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驻村干部不撤离。

(四)考核验收

市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专班对村务公开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验收,召开现场会,对试点村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并将先进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

另外,在泽园社区村务公开试点的基础上,富民社区、新民社区、胡杨社区召开村务公开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滨海、三道坎办事处制定《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方案》,按照镇、相关办事处工作方案要求,制定富民社区、新民社区、胡杨社区《深化村务公开工作方案》。

七、组织领导

(一)按照市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市村(居)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精神和区委、区政府有关要求,为加强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力量,做好村务公开日常工作,明确区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成员职责,加强信息上报。

区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区民政局负责,具体指导全区村务公开的深化工作。

(二)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试点村应当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具体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执行情况。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由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代表中推选产生,其任期与村民委员会成员任期相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由3人或者5人组成。村民委员会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村民代表会议可以依照原推选办法撤换。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权力: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在履行职责时,可以针对村务公开的有关内容和事项提出质疑或者质询,要求村民委员会在合理的期限内做出详细说明并提供相关材料;可以查阅财务收支的原始账目凭证、合同原件等资料,通过查账、审计等方式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职责:

1、审查村务公开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

2、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执行情况;

3、征求并反映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

4、对村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村民委员会及时做出答复或者进行整改;

5、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赋予的其他职责。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对村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以人为本,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村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把村务公开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对村务公开内容不齐全的,要及时加以解决;对搞形式主义的,要坚决纠正。

村委会农业工作计划篇4

在这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里,我们举行隆重的首发仪式,向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发放奖励扶助金,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广大农村,送到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手中。今天,国家人口计生委王国强副主任不辞辛劳,专程赶来参加奖励扶助金首发仪式,这是对我省人口计生工作的极大鼓舞与支持。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政府向王国强副主任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国家财政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对我省人口计生工作的一贯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获得首批奖励扶助金的计划生育家庭表示热烈的祝贺!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广大群众响应号召,舍小家顾大家,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小康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进入21世纪,当这些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逐渐步入老年的时候,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曾经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和人们。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不仅会大大增强党的政策的感召力,引导群众更加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而且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体制,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深远意义。

我省××市有幸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一个试点。在国家财政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省委省政府和××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干部群众广泛参与,人口计生工作者全力以赴,全市确定今年符合政策的奖励扶助对象共3721人,并配套了资金,为全面推开试点工作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创造和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市要把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持续不断地抓实抓细,配套制度,深入发展,为全面推广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验,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受益。

村委会农业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农村新农村建设

一、充分认识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重大意义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推动新农村建设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是解决农村人才匮乏,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极大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

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的实施固然需要国家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但是,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导致农村人才大量流入城市创业,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村两委班子难以吸引农村精英尤其是农村优秀青年留任。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巨大差距,导致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自由流动的结果是人才向城市的单向流动,而不是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农村人才的匮乏致使村两委班子成员整体素质低、开拓创新意识差、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足已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为村两委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当代大学生整体科学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先进,开拓创新意识强,这与当前农村干部队伍富有农村工作经验但因循守旧的状况形成明显的互补效应。

2.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代大学生具备许多优良品质,他们专业素质高、思想活跃、抱负远大,但是,由于缺乏对社会的接触了解,其想法又往往脱离实际,并且由于优越的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导致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和对复杂艰苦的环境适应能力不足等缺点普遍存在。因此,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在改革、建设的第一线和艰苦的环境中了解国情、砥砺品格、增长才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05年6月29日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农村社会基层锻炼的机会,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就业难将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始终存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计划的实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递增,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据统计,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递增,“2007年的高校毕业人数已达到495万人。在未来数年内,每年高校毕业的学生将突破500万,每年将有25%左右应届毕业生不能就业”。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制度化无疑是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对策建议

在充分认识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重大意义的同时,还必须正视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有:大学生村官身份界定模糊、综合素质欠缺、工作不深入、对大学生村官管理不规范等。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这一制度的对策建议,对于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十分重要。

1.明确界定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性质

大学生村官身份性质的明确界定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确保大学生村官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目前的大学生村官既不是学生、也不是农民、更不是公务员,普遍存在着尴尬的身份问题,身份地位的模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应有作用的发挥。我国的《村委会组织法》规定,在村委会选举中,只有村民才具有选民资格参与村委会选举,但是,由于现行的《村委会组织法》对“村民”这一概念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导致出任村委会主任或其它村委会成员的大学生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其权威性不足,难以为村民接受并得到村民的认同。因此,明确界定界定大学生村官的身份性质,并以《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为契机,重新确认选民资格以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性基础,对于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尤为重要。

2.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等。目前的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文化、理论素质高,但生活经验少、实践能力差,缺乏足够的人际沟通能力,缺乏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农村环境复杂,任务繁琐,工作难度大,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大学生村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因此,可考虑进一步严格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任用标准,真正把那些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大学生充实到农村基层,同时还应强化大学生村官的岗前培训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为大学生村官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严格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管理

严格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任用标准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固然重要,而严格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管理更是提高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成效的关键。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管理应采取分期评估的方式,因为大学生融入到基层实践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在其工作的适应期、成熟期及其发展期分别采用不同的绩效评价指标。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可采取跟踪考核、走访了解、民意调查、群众测评打分等方法,会同乡(镇)村(居)干部定期对大学生村官的政治思想素质、工作实绩、村情民意了解、群众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考核。对工作实绩一般、群众满意度不高的,进行谈话提醒,对考核不称职的,提出诫免,诫免期满后仍无改进的,按有关规定及时作出相应处理。对成绩突出的按照规定予以重奖和重用;对在定期考核中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在入党、评优、事业单位招考、公选领导干部等方面优先考虑,让大学生村官感到,来的有奔头、干的有舞台、留的有希望、走的有收获。

村委会农业工作计划篇6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139-02

源于1995年江苏省丰县“雏鹰工程”的大学生村官计划或政策,经过萌芽、发展和全面普及等不同阶段的流变,从星星之火,渐成如今的燎原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按照各地政府的推广计划,预计到2010年大学生村官将突破20多万人。针对如此勃兴之现象,社会各界给予充分关注,进行不同视角的探索。

1“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

经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目前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任职工作,已经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国家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选聘一批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当“村官”。以解决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的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知识退化等问题,对于“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健全村级治理结构,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内发核心力,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都有积极的作用。“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农村村级组织建设的一项创新性工作,理论和实践上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1“大学生村官”计划与当前农村基层政治民主选任政策相矛盾

村民自治的根本在于村民直接选举村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制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国家推出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中,规定选派一部分优秀的“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则“大学生村官”也属于村委成员的范畴。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村民自治的法律精神,任何村委成员都应在本村村民中产生。若“大学生村官”户籍不在本村,就很难实现“通过法定程序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显然,“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制定游走于合法和非法的边缘,“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与现行的法律存在着矛盾之处。因此“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的作用必然受到一定制约,致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难以成为真正的“村官”,阻碍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1.2“大学生村官”行为呈现功利性,部分“村官”把参加新农村建设当作进入城市的“跳板”

2005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从2006年起国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力争在3到5年内实施1村至少1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招聘“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出台,以其高调的宣传和优厚的条件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部分大学生选择到农村当村官,仅仅是在严峻的就业环境现实下的权益之计。在选报村官时抱着实践锻炼、丰富阅历的思想,为取得将来报考公务员和研究生等积累资本,很少是因为服务农村而走入农村。在工作中缺少热情,仅把自己当作农村的匆匆过客,把村官的经历当作为进入城市工作的一个“跳板”。

1.3“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知识结构不符合农村实际,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经过近几年“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践,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已成为妨碍“大学生村官”施展自身才能的重要原因。根据对江苏苏北五市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调查,现有“大学生村官”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有4%,医学占2%,工学占6%,法学占3%,经济管理专业占22%,哲学历史以及其他专业占18%,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45%。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背景远离农业发展、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农村工作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整体规划。大学生缺乏农村工作的实际经验,所学专业与所服务的当地农村存在差距,在合同期的三年之内很难开创出新的工作局面。优秀人才资源相对闲置与农村村级组织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形成极大反差。

1.4前期的严格选拔机制与后期管理及挂职期满以后的安置问题相脱节

在“大学生村官”管理上,省、市两级都确立了相应的管理体制,但一些地区的专门联络机构发挥作用实际很小,导致“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中缺乏必要的心理沟通、经验交流,使“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管理流于形式。地方部门对“大学生村官”的创业不能有效帮扶,在项目资金、政策优惠等方面顾虑太深,难以充分调动“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积极性。“大学生村官”一般签订3年的聘任合同。挂职期满以后,对于承诺的3年“锻炼”作为将来“提干”的重要参考,以及报考公务员或研究生的优先录用等优惠政策,都是在3年的期限之内。至于期满以后的妥善安置问题,缺乏一个长远的制度性打算。

2“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效性对策

针对当前“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现状,为使“大学生村官”能踏踏实实地在广阔农村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做到思想下乡、感情下乡、行动下乡,对此总结了以下对策:

2.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和行政上让“大学生村官”“有法可依”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各省人大制定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是各地农村选拔和使用村官的重要法律依据。但目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各省的“实施办法”都没有对“大学生村官”政策有明确规定,致使“大学生村官”要成为真正的村官“无法可依”。他们在村里只能担任助理等“虚”职,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因此,必须尽快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有关法律规定,保证“大学生村官”合法的选民地位,让其能够参与到村委会主任或支书等“实”职的竞争。在村委会中保证“大学生村官”的行政编制地位,保护“大学生村官”的合法权益;“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开辟“绿色通道”,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2理顺“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

事实证明,角色的模糊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效。政府应积极探索,尽早给予“大学生村官”明确的角色定位。笔者认为可以做以下两方面的尝试: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应尽可能本地选拔,本地任职。这样不仅使户口瓶颈问题不复存在,而且,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过程来看,选拔本村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在本村任职,无论从工作的上手速度、难易程度以及开展效果上都占有很大优势;另一方面,在现有制度安排的前提下,对于聘用两年连续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允许其档案和户口转至工作地,让大学生“村官”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也需要建立起相关的配套政策,如在大学生服务期满选择回城工作时,在落实户口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或者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身份与岗位分离制度,即户口、单位管辖在城里,工作岗位在农村。另外,还可探索诸如“荣誉村民”等机制,解决好选举身份问题。录用方面,在尊重大学生意愿、择优选拔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结合当地资源条件,选拔一些专业对口的大学生,特别要把那些回乡创业初见成效、能力强、作风正的人作为村干部人选。

2.3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

由于“大学生村官”角色的模糊性,他们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等一直难以明确界定,因此,这一群体的考核工作也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开展。在这一点上,可尝试建立系统的“大学生村官”监督评价体系,以监督、规范、指导、评估“大学生村官”的具体实践工作。针对当前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是分期评估,循序渐进。大学生融入到基层的实践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在其工作的适应期、成熟期及其发展期进行相应的绩效评价。二是注重过程,加强监督。既要重视对政绩的结论性评价,更要重视日常工作过程的监督,对工作中存在的缺点或错误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三是综合评价,客观透明。每年度由上级党委、村级“两委”、当地群众共同对其进行考评,并公开考评结果、建立业绩档案,通过综合评价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重对考评结果的运用,保证奖罚分明、公正合理;要注意紧密联系评价的结果,对每位“大学生村官”实行“分类晋档,勤绩联酬”,实现业绩与待遇挂钩;要把激励、退出机制结合起来,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发展党员优先、选用支书优先、推荐“荣誉”优先等;对业绩不明显、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组织考察确认,予以淘汰。

2.4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资、福利待遇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大学生村官”的薪酬标准有高下之分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工资过低,甚至低于当地法定的最低月工资标准,就一定会对村官计划的实施形成阻碍。笔者认为,到村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月基本薪酬可参照同类村专职干部标准,一般应不低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对进入村领导班子的,可高于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0%;担任主要领导的,可高于20%,试用期间的薪酬,应按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发放。此外,在收入问题上,还要尽力激励“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效益来提高收入水平,形成既有稳定的财政供给,又有灵活效益补贴的收入机制。除了经济上的补偿,各地还应视各自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相应的优惠措施和优惠政策。可以在提拔、晋级、进修、改用等方面予以优先;大学毕业生若报考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必须到基层服务一定年限,等等。另外,事业单位的单招单考,考公务员加分等措施,到村工作3年以上提供住房公积金等政策,都是比较好的激励措施。

2.5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和培养

考虑到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社会实践比较欠缺的实际情况,建议“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在大学生毕业前一年进行,把被选拔为“村官”的学生组成“村官班”。在最后一年结合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根据新农村建设发展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要求,进行有关专业技能培训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如加强学习农村政策、农村实用技术、法律、经济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内容,还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有重点地培养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同时,组织“村官班”的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等活动,丰富基层工作阅历,获取农村工作技能,为尽快适应农村工作打下基础。在管理方面,设立专门的“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和联络机构,经常性地举办联谊活动、经验交流活动以及农学背景知识培训活动等。具体操作上,还可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帮扶制”。“大学生村官”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创业又缺少资金,为此,可指定专人对其进行帮带。如县、区领导每人联系一名“大学生村官”,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关部门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帮扶对子,支持大学生创办致富项目;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书记重点帮助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策法治观念和组织领导能力等。这其中,特别要重视对’‘大学生村官”创建项目的帮扶,政府部门在政策上要给予优惠,金融部门在信贷资金上要给予扶持,帮助他们尽早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能人。

参考文献

[1]章曙东,景仁勤.对选聘“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人才开发,2007,(1).[2]史和平.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任“村官”的做法和成效[J].党史研究,2007,(8).[3]张家智.“大学生村官”热中的冷思考[J].调研世界,2007,(8).

村委会农业工作计划篇7

一、争取政策,夯实农村中专生培养工作基础

自启动“农村中专生培养示范点”以来,海南省农广校始终把争取省委省政府和各级部门的支持放在推进农村中专生培养工作的突出位置,抢抓机遇,为该项工作的长效发展创造条件。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文件精神。根据农业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精神,2006年开始,学校积极与海南省农业厅协调,争取将农村中专生计划列入省财政支持项目加以推进,同时开展了专项工作调研。2008年,农业厅拨款12万元作为示范点启动资金,海口市农业局以1︰1的比例配套资金。5年来,海南省农业厅累计拨付农村中专生培养经费572万元,海口市农业局累计拨款84.75万元。

二是主动切入,融入中职教育计划。海南省农广校积极沟通协调教育部门,将农村中专生培养工作列入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学员毕业由教育厅统一发放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同时学校在教学管理等方面接受教育厅的指导。

三是抢抓机遇,争取政策,寻求支持。2009年至2010年,海南省农村中专生培养工作拓展到定安、万宁、儋州等市县,共设立了7个农村中专生培养教学点10个教学班,培养农民学员608人。经过两年多努力,该项工作得到了农民学员的欢迎和社会认可,引起海南省人才办的关注。2010年5月,海南省人才办着手制定《海南省中西部市县人才智力扶持行动计划》。在此背景下,海南省农广校抢抓机遇,积极沟通省人才办,汇报农村中专生培养工作情况,在省人才办的协调下,2010年8月25日,经五届省委常委会第82次会议审议同意,农村中专生培养工作正式列入海南省中西部市县人才智力扶持行动计划,即农村中专生培养计划。其主要内容是从2011年起,计划用10年时间,为海南省特别是中西部11个市县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依托海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每年对1000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进行3年制中专学历教育,学费每人每年1000元,由省财政、市县财政分别承担70%和30%。

四是依托政策、多方协调、全面推进。2011年5月,海南省委组织部、农业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五部门依据农村中专生培养计划,联合制定《海南省农村中专生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至此,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有了新的起点和政策依据,农业部门的一项农民教育工作纳入到了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视野。2011年,农村中专生培养工作正式在海南中西部11市县全面铺开,共招录学员1211名,超额完成计划211名(含海口市超466名)。目前,2008和2009级示范点533学员已顺利毕业,示范点和中西部11市县在读学员2941人,在基层设置60个教学班,开设畜牧兽医、会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3个专业。

五是加强硬软件建设,拓展和提升服务平台。海南省农民培训省级中心大楼项目2012年获批通过,该项目投资超过2000万元,目前大楼正在建设当中。为保证项目获批,争取尽早落实建设资金,学校积极与省农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沟通,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二、加强管理,提升农村中专生培养服务能力

几年来,海南省农广校十分重视农村中专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教学班管理等工作,多方面整合资源,多措施加强管理。

一是优化教师队伍。在加强本校25位教师培养使用的同时,聘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省委党校、省农业科学院、省农技推广中心等农业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单位共118位高、中级专家作为外聘教师,整合师资资源,保证教学效果。

二是强化教学管理。教学班实行省校及当地班主任共同管理的“双班主任”制,学校每年组织教学班管理人员召开农村中专生教学管理工作会议,定期或不定期派督导组深入基层与学员沟通交流,了解学员学习情况及要求,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同时,组建各个教学班班组长,加强学员自我管理。

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结合海南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目前共在10个规范农业示范园建立教学培训基地,组织农村中专生培养学员参观考察和开展操作技术实训,使学员理论联系实际。

三、特色办学,提高农村中专生培养教学效果

为提高农村中专生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农民学员综合素质和知识技能,农村中专生培养坚持特色办学:

特色一:深入基层,送教下乡。农村中专生培养教学班设在农村。部分市县全面铺开,面向全市县招生;部分市县结合当地产业、体系建设(如村级防疫员、农合社)等开展培养工作。目前,共在基层设置60个教学班,满足了农民就近就地学习需求。

特色二:方式多样,内容丰富。农村中专生培养教学主要包括学员自学、媒体教学、面授辅导、实训、专题技术讲座、顶岗实习等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手段灵活,方式多样。为丰富农民教育培训内容,学校与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话广播联合创办农民教育培训“空中课堂”栏目,主要讲授农村法律法规和农业知识技能,节目每周一至周五10:00—10:30首播,13:00—13:30重播,学校统一购买收音机,免费供学员使用,创造学习条件,满足农民学习需求。

特色三:结合实际,开展讲座。除统一面授学习外,学校根据农村区域经济特点和农业生产季节实际需要,开展农民急需的、针对性强的培训,如春冬胶园扶管技术、蔬菜种植技术、病害防治技术、养鸡管理技术等各类专题讲座及实训,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宣传典型,扩大农村中专生培养工作影响力

村委会农业工作计划篇8

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在农村经济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改革进程不断深化,农村经济持续进步,对此项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机械的管理模式,造成农村区域财务管理存在各种缺陷。为改善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工作现状,需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

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监督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村财务状况发生深刻变化,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但农村财务管理方式未达到完善的地步,需要寻找其中缺陷,提升农村财务会计管理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农村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分析

1.1“村财村管”

此种方式属自管式财务管理模式。村委会获得所有村民许可,任用财务会计人员,对全村的财务会计工作实施管理,在农经站或财政所的指导下开展业务,财务会计人员直接向村委会负责[1]。

1.2委派会计人员

此种方式改变了原本村委会直接选任会计人员的情况,直接由乡、镇政府任命,同时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任免、培训等,削弱了村干部对会计人员的控制,会计监督得到增强[2]。

1.3制

将村级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工作环节交由有关机构处理,指的就是“农村会计制”,一般包括“村资乡管”、“村账乡管”等。

2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国推行运用“会计委派制”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应用实践尚短,管理模式中还存在一定的弊端。会计委派制度实施过程中,因相关配套制度还不够健全,无法满足委派制的高效管理。同时,这种管理模式缺失对村镇的监督与约束,无法发挥出会计人员的核算作用,从而引起其他管理问题。

2.2监督不到位

财务监督对财务管理的意义不言而喻,审计监督效果决定财政透明程度。较多农村的财务工作、审计等工作都由一名工作人员负责,造成财务工作混乱无序。收支管理工作方式不科学,监督管理机制缺乏合理性,会计的权力愈加集中。

2.3缺乏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可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发挥指导作用,但较多农村地区并未对财务计划有深入认知,未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财务计划的存在毫无意义,财务制度在具体实施时阻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农村地区,年度财务报表和财务计划均是由书记、村长、会计人员共同商讨决定,并未向村民公开。农民不了解财务计划内容,财务管理不到位,会对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的热情形成负面影响。

3改进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的措施

3.1弥补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缺陷

调查当地实际财务状况,结合调查结果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划分财会人员的职责,阻止财务会计管理发生混乱。实施考核制度,落实到每项具体工作中。制度制定完毕后,要严格执行,要求每位工作人员都要遵守制度,确保制度彻底执行,以免制度形式化。

3.2对财会人员展开高效培训

以往的培训方式已无法满足实际要求,需要依据农村财务工作实际状况采取新的培训措施。以往的培训方式均是思想教育,新时代的培训应从改变农村财会人员的理念着手。可邀请农村财会领域的专家作为讲师,普及目前最先进的农村财会工作理念,使这些会计人员的观念可适应新农村的发展实际。不仅如此,讲师可组织这些财务会计人员前往发达农村地区参观学习,与当地会计人员交流,借鉴有价值的方法。还要建立起明确的奖罚制度,提升财会人员工作热情,促使财务人员自律,遏制不正之风,让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3.3创建监督机制

县级农业主管部门需与乡政府共同创建乡级财务监督机制,各村依据实际情况创建村级监督制度。前者定期对管理范围内的行政村和会计委托机构开展审计,并将审计结果直接公布给村民,在民众的监督下实现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寻找村中德高望重、通晓财会知识的村民,组建成农村财会事务监督小组,负责对村政府的财务工作实施监督,审查每项财会工作,减少财务工作的不合理环节。财务人员在处理财务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守财会制度,使每项工作符合专业要求,发现违背制度、缺乏手续的行为,拒绝办理。

3.4编制科学的财务计划

财务管理和收支需要得到财务计划的指导,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可促进农村经济向前发展。如发现财务计划存在不科学的内容,必须公示上报,要在各方监督下才能促使其发挥实际作用。在编制财务计划时,要分析当地的具体情况,使计划具备较强针对性。比如,编制年度财务计划时,要对上年度的收支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下一年的收支情况实施详细划分,确保每笔支出都有清晰地记录,随后再进行财务公示,如此就可保证财务公开透明。

3.5增强农村转移支付水平

税务改革完毕后,农村财务管理发生较大变化,收入项目急剧减少,收支缺口却持续上升。因此,为确保农村有支持正常活动的经费,减轻农民经济压力,政府要对财政分配体制实施改进,做好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的创建工作。因此,合理开展村级组织补助范围的判定,研究新型补助方式,解决农村资金紧张问题。比如,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均应以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处理,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要增强转移支付水平。

总结:

农村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需要社会各层面的共同努力,弥补农村财务管理机制的缺陷。邀请行业专家为农村财会人员开展培训,组织财会人员前往先进地区观摩学习,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技能,更新工作理念,确保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达到较高水平。

作者:杨玲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农经站

参考文献

[1]蔡璐,陈玲玲,任学丽.农村基层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迁安市马兰庄镇石家湾村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4(4):61-62.

村委会农业工作计划篇9

第一条镇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各村(居)委会的主要负责人是执行本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第一责任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考核各村(居)委会及其负责人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镇人民政府每年对各村(居)委会和各单位完成人口计划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连续两年未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所确定的任务,追究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的责任。

第二条镇、村计生办主管辖区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并具体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村(居)委会按总人口规模配备计划生育工作专职管理人员。总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居)委会,应配备2名计划生育工作专职管理人员;总人口2000人以上的村(居)委会,应按总人口规模增配1至5名计划生育工作专职管理人员。村(居)民小组由组长或妇女委员负责计划生育的具体管理工作。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配备计划生育工作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系统、本单位计划生育具体管理工作。

第三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制定计划生育自治章程,报镇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条各村(居)委会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同管理、同服务、同宣传、同考核;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办公室,组建一支长抓不懈的计生队伍,建立综合治理和以流入地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组织有关人员经常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清查验证工作,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第二章生育调节

第五条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比法定婚龄迟三周年以上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三周岁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第六条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经镇计生办审批,报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备案,可按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经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二)再婚夫妻,一方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三)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者离婚协议确定未成年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四)经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五)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

(六)夫妻一方在矿山井下、海洋深水下的工作岗位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的;

(七)夫妻双方的户籍均登记为村民委员会居民(以下简称“农村居民”),只生育一个子女是女孩的;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再安排生育,再生育的按超生处理:

(一)夫妻中一方户籍登记为居民委员会居民(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另一方户籍登记为村民委员会居民(以下简称“农村居民”),只生育一个子女是女孩的;

(二)夫妻双方均属农村居民,只生育一个子女是女孩,但一方是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录用的人员;

(三)城镇居民生育子女后,夫妻一方或双方将户籍迁移登记为农村居民的;

(四)经批准生育,怀孕后无紧急情况未经镇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批准,擅自引产的;

(五)遗弃子女或者送养子女后要求再生育的;

(六)故意致婴儿死亡或者谎报婴儿性别、谎报婴儿死亡的;

(七)违法收养子女的;

(八)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二个以上子女,另一方未生育子女的;

(九)其他不符合再生育条件的。

第八条村民委员会整个建制转为居民委员会,原属农村居民的育龄夫妻,在转建制前只生育一个子女是女孩的,从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批准文件生效之日起,四周年内可按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在转建制后只生育一个子女是女孩的,执行城镇居民的生育规定,不再安排生育。

本人自愿将户籍迁出转建制后所居住的居民委员会,在户籍迁移时虽已安排生育但未怀孕的,无论户籍迁移至其他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均取消原生育安排。

农村居民自愿将户籍迁为城镇居民的,除迁入前已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且已怀孕的已婚育龄妇女可以生育外,从户籍迁入之日起,均执行城镇居民的生育规定。

第九条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规定的,间隔期间应当在四周年以上。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受间隔期规定限制:

(一)二十八周岁以上的已婚育龄妇女申请安排再生育的;

(二)经病残儿医学鉴定并经批准再生育的;

(三)原患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第十条怀孕后谎报终止妊娠或者谎报婴儿死亡,提供虚假终止妊娠医学证明或者虚假婴儿死亡证明的,按弃婴处理。

第十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同胞、外国人在本镇区域内有常住户口的配偶和归侨、侨眷的生育,以及本镇户籍公民在境外的生育,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按《条例》、《市规定》和本办法执行。

第十二条为保护妇女健康,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计划生育部门应当创造条件,指导育龄夫妻知情选择避孕节育措施。已生育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应当首选使用宫内节育器;不符合本办法而怀孕的,应当及早采取补救措施。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方应当首选结扎措施:

(一)再婚夫妻在再婚前一方已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后经批准又生育一个子女的;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离婚协议确定未成年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经批准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再婚前一方已生育二个以上子女的。

(二)已生育二个以上子女的(含第一个子女属病残儿,经批准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婚后五年以上不孕,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生育一个子女的;生育一个子女后又收养一个子女的;第一胎生育二个子女的;非婚生育二个子女的;生育二个子女后离婚的)。

(三)重婚、“包二奶”、姘居或者其他婚外生育后合并有二个以上子女的一方,以及已有二个以上子女者因重婚、“包二奶”、姘居或者其他婚外怀孕的。

第三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十三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应当建立计划生育随访服务制度,每季度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环情、孕情检查,每年进行一次生殖健康检查,提供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

第十四条严禁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对已批准再生育的,拟实行中期以上(妊娠14周以上)非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手术的,需经镇计生办批准,并取得相应的证明;未经批准擅自终止妊娠的,村(居)委会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在未确认事实前,暂不批准再生育的申请。

承担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在接诊时查验、登记受术者身份证、获准实施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的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医学诊断结果及镇计生办出具的批准文件证明,方可以终止妊娠。对无相关医学诊断结果或者镇计生办证明,要求施行引产手术的,施术单位应当与镇计生办联系。

第四章优待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十五条没有办理入户的小孩,不能享受农村股份合作制分红及其它集体福利。

第十六条纯二女户中的一女孩可招婿入户,女婿及其符合政策生育的子女可享受当地村民同等的福利待遇。但招婿入户的夫妻违反计划生育的,不得享受农村股份合作制分红及其它集体福利。

第十七条自愿终生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享受优待按《市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建立和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基金会,优先解决农村独生子女户和纯生二女结扎户的基本养老问题。夫妻双方均属农村居民的独生子女父母和农村纯生二女结扎夫妇,由镇人民政府、村(居)委会按有关规定办理计划生育养老保险。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实行计划生育合同制度。镇计生办或者村(居)委会应当与育龄夫妻依法签订计划生育合同。

第二十条有关部门在办理农村居民自愿迁入城镇或者城镇居民自愿迁入农村的审批手续时,应当严格把好计划生育关。对超生的,从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夫妻及子女5年内不予办理迁移手续。

第二十一条有关行政部门审批成年流动人口的暂住证、营业执照、就业证、车辆驾驶执照等证件时,应当核查其经镇、村(居)委会计生办查验过的计划生育证明,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不得批准办理有关证件。

用人单位和个人应当负责被招用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对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不得招聘雇用。向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业主,应当配合镇、村(居)委会计生办做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对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不得出租或出借房屋。

第二十二条人事、劳动、公安等部门在办理市外育龄人员的录用、调动或者户口迁移手续时,应当核查其原户籍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经户籍迁入地镇区计生办查验过的计划生育证明;没有按规定采取节育措施,或者不符合生育规定怀孕的,采取节育或者补救措施后才能批准办理有关手续;对超生人员,从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5年内不得录用、调进或者迁入。

户口迁移时持有批准生育证明的已婚育龄妇女,由迁入地镇区计生办重新审查,符合条件的给予换证,不符合条件的予以注销;不符合生育规定怀孕的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强行生育的,按超生处理。

第二十三条有关部门在办理农村居民自愿迁入城镇或者城镇居民自愿迁入农村的审批手续时,应当严格把好计划生育关。对超生的,从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夫妻及子女5年内不予办理迁移手续。

第二十四条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录(聘)用的工作人员和市外迁入、调入本镇的已婚育龄夫妻,已生育两个以上子女的,采取结扎措施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五条办理小孩入户手续,须持以下证件到镇计生办审核:1、《小孩入户申请表》;2《出生医学证明》;3、《服务证》或《生育证》;4、夫妻双方《户口簿》;5、《结婚证》;6、《独生子女优待证》(夫妻中一方属非农业人口的一孩,或双方均属农业人口的一男孩);7、小孩父母落实节(绝)育措施证明(包括已生育第一个小孩持上环证,无论农业人口或非农业人口已生育第二个小孩的须持结扎证)。

第二十六条本镇成年流动人口外出务工经商一个月以上,必须到镇计生办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或者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在市内流动的,必须到本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参加环情、孕情检查。

第二十七条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镇区集体企业对其超生职工应当给予行政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用合同。对超生的村(居)委会成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超生人员在受到有关单位依照本办法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5年内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镇集体企业不予招工、录(聘)用;5年内不得选为村(居)委会成员和评为先进;7年内不得享受医疗福利;10年以上14年以下不得享受农村股份合作制分红及其他集体福利。符合生育规定但不够4周年间隔期生育的,夫妻4周年内不得享受农村股份合作制分红及其他集体福利。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对不履行计划生育合同有关条款的人员,村(居)委会可按与其签订的计划生育合同收取违约金。

第二十九条对不符合规定生育子女的,应当按下列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夫妻双方均属非农业人口超生一个子女的,征收社会抚养费100000元,再超生的,按超生子女数加倍征收;夫妻双方均属农业人口超生一个子女的,征收社会抚养费50000元,再超生的,按超生子女数加倍征收;夫妻一方属非农业人口,一方属农业人口超生一个子女的,征收社会抚养费75000元,再超生的,按超生子女数加倍征收。

(二)不够间隔期提前不足一年(含一年)生育的,征收社会抚养费15000元;不够间隔期提前一年以上生育的,征收社会抚养费30000元。

(三)未婚生育一个子女后登记结婚的,夫妻双方均属非农业人口的征收社会抚养费60000元;夫妻双方均属农业人口的征收社会抚养费30000元;夫妻一方属非农业人口,另一方属农业人口的征收社会抚养费50000元。未婚生育二个以上子女后登记结婚的,夫妻双方均属非农业人口的征收社会抚养费120000元;夫妻双方均属农业人口的征收社会抚养费60000元;夫妻一方属非农业人口,另一方属农业人口的征收社会抚养费90000元。重婚生育、“包二奶”、姘居或其他婚外生育一个子女的,生育双方均属非农业人口的征收社会抚养费200000元;生育双方均属农业人口的征收社会抚养费100000元;生育一方属非农业人口,另一方属农业人口的征收社会抚养费150000元。再超生的,按其实际超生子女数加倍征收。

违法收养子女的,按前款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隐瞒生育情况以及不符合规定怀孕又不采取补救措施而强行生育的,按超生从重处理。

第三十一条当事人未在规定期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款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每月加征欠缴额2‰的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

第三十二条征收社会抚养费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市计划生育局委托镇人民政府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的对象作出书面征收决定,具体工作由镇计生办执行,由镇财政分局统一代收,全额上缴市财政。

(二)社会抚养费征收机关应当及时向当事人发出《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

(三)当事人接到《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时,应当在《送达回证》上签字,并必须在收到征收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当事人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确有实际困难的,应当在30日内向征收机关申请签订《分期缴纳社会抚养费保证书》。

第三十三条当事人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确有实际困难的,应当按规定向受委托作出征收决定的机关提出分期缴纳申请。但首期征收应占30%以上,分期缴纳期限不得超过3年。

第三十四条当事人未在规定期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款之日起,按每月加征欠缴额2‰的滞纳金;仍不缴交的,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章生育登记、审批程序

第三十五条实行一孩生育登记制度。符合《条例》规定可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已婚育龄夫妻,应在怀孕三个月后至生育前持《服务证》到女方户籍所在地计生工作机构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一)夫妻双方为本镇户口人员。在怀孕三个月后至生育前,应携村委会出具的婚育证明、围产资料、《服务证》、结婚证、身份证、户口簿等到镇计生办办理生育登记手续。

(二)女方本镇户口,男方外镇区户籍人员。镇计生办在检查女方有关资料后,向男方户口所在地镇区计生办发出《婚育情况调查函》。发出一个月后仍未有回复的,应主动电话联系对方了解情况,催促回复。经催办一个月后,男方户籍所在地镇区计生办仍无说明原因而不答复的,视为同意其生育一孩。生育后,由镇计生办向男方户口地镇区计生办发出《生育情况通报函》。

(三)男方本镇、女方外镇的本省户籍人口。告知当事人怀孕三个月后至生育前必须携有关资料回女方户籍地办理生育登记手续。

(四)男方本镇、女方外省的人员。

1、告知当事人原则上应回女方户籍地按当地政策办理生育一孩手续。

2、经协调后,女方户籍所在地镇区计生办仍拒绝为当事人办理生育登记的,通知当事人书面向女方户籍所在地镇区计生办提出由男方镇区计生办办理生育登记的申请,并要求其出具女方在户籍地生活期间的婚育情况证明。

3、经女方所在地镇区计生办同意后,由男方户籍地镇区计生办根据其提供的女方婚育情况证明,在当事人与男方户籍地村(居)委会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后,为其办理一孩生育登记。生育后,由镇计生办向女方户籍地镇区计生办发出《生育情况通报函》。

第三十六条符合《条例》规定可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已婚育龄夫妻,应当共同向女方户籍所在地镇区计生办提出生育申请,待审批后方可怀孕。再生育一个子女的申请、审批按下列程序办理。

1、申请。申请人携带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子女出生医学证明等有效证件以及女方近期孕检证明,并同时附加符合特殊情况再生育一个子女的证明材料,持《服务证》到女方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填写一式三份的《再生育申请表》,其中,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的,应有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的鉴定结论材料;再婚的,应附有法院民事调解书或判决书或离婚协议书或丧偶的死亡证明书;患不孕症的,应有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鉴定书;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要出具父母户籍所在地镇(街道)计生工作机构出具的只生育一个子女的证明材料等。

2、核查。申请人有工作单位的,应将填写好的《再生育申请表》先交其所在单位加具意见后,再分别交男、女方户籍所在村(居)委会审核并加具意见。

村(居)委会接到申请人的《再生育申请表》三个工作日内加具意见,将加具意见的《再生育申请表》连同申请人其他证明材料在五个工作日内送交到女方所在地镇计生办审批。

3、审批。镇计生办接到《再生育申请表》后十个工作日内审批,审批后及时将《再生育申请表》发还村(居)委会,并在审批完结后五个工作日内报市计生局备案。对符合生育规定的,签署同意意见;对不符合生育规定的,签发《不予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通知书》;

4、公示。村(居)委会收到镇计生办的审批意见后,应将审批可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已婚育龄夫妻名单张榜公布三十日,接受群众监督。

村委会农业工作计划篇10

1、民主理财小组起不到作用。村民主理财小组享有对本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活动的民主监督权利,有权参与制定本组织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权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有权检查审核财务帐目,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民主理财小组基本上没有行使职权,有的小组成员根本不在村上住,一般找不到人,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还不知道自己是该小组成员。

2、农村会计的管理存在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经济社会体制,农村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被排除在体制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县财政部门只管理到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县办企业的会计工作。许多地方乡镇农村会计工作被划归农业经济管理部门管理,有的乡镇即使农村经营管理站与乡镇财政所进行了合并,农村会计的管理还是由原农经部门的一班人马来进行,甚至管理力量还有些削弱。

3、村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比较低。农村会计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又加上长期以来疏于管理,不少会计人员从未接受正规会计专业培训,无证上岗现象也比较严重。有些“会计”名为会计,实际上什么都不懂,不仅不会记帐,甚至连一张简单的借据或收条都不会写。有的乡镇只有一两个村的会计持有会计证。实行村帐站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职权上划,日常的经济核算由乡镇经管人员,村会计的职责范围发生了变化;实行村级财务资金“双代管”后,村级财务资金划归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负责,服务中心为各村设立帐户核算收支,分村设户存储管理资金。这样特别是“双代管”后,村会计人员业务索质呈下降趋势。村会计人员一不做财务收支帐,二不做银行日记帐,名副其实是一个报帐员;有的报帐员都不稳定,村委会三年一换届,旧领导落选,新领导上台,报帐员也跟着换人;农村财务工作人员越来越得不到重视,培训学习的机会也随之越来越少。

二、对策建议

农村形势决定全国形势。农村会计管理主体不合理,监督机制不健全,业务素质低下,队伍不稳定,不仅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农村集体资财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进行。针对农村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1、稳定会计队伍,提高业务水平。会计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保持队伍稳定,有利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利于保持财务帐目的连续性和资料的完整性。对农村会计人员要实行双聘任制和双重领导(县财政局和村委会)。村委会聘用或解聘会计人员必须经乡镇财政所考核批准,并报县财政局农村局备案。在业务培训上,要以县财政局为主体,建立会计培训中心,对现有农村会计人员和会计后备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组织农村会计人员及会计后备人员参加财校财院学习或函授。通过考试,取得国家认可的会计从业证书,实行持证上岗。培训的内容要适合农民的实际需要,如村集体组织会计制度,会计电教化、会计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2、健全管理机构、发挥监督职能。

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县财政局是村级会计的管理机构,县财政局农村局是村级会计的业务主管部门,乡镇财政所又是县财政局的隶属部门。乡镇依托乡镇财政所,建立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具体承担村级财务、资金“委托双代管”工作。服务中心的会计要选择熟悉农村财务管理业务、文化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士担任,不能仅由原经管站的人员担任。要实行电算化核算和管理。这样镇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可对村委会的财务一目了然,便于管理,另外,便于民主理财小组对村委会的财务进行有效监督。民主理财小组要充分发挥咨询权、参与权、监督权。村级各项收支必须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章后方可入帐,民主理财小组要有专门的议事规则,定期开展理财活动,切实履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