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十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十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30:5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篇1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困境;融资现状;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83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1-0131-03

近年来,随着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小企业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渠道。尤其“十二五”时期,坚持不懈的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将是甘肃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跨越式发展重要途径。甘肃省近70%[1]的技术创新来源于中小企业。但是,目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很大的金融缺口,“融资难”问题是阻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据统计,甘肃省90%以上中小企业缺乏资金[2]。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难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调查分析甘肃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状况,并针对目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存在问题,提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对策建议,为甘肃省各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一、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课题组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2011年7月至8月两次,采用问卷形式,以随机性为原则,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状况法人调研工作。被调查企业共196家,收回有效问卷187共份,经过整理有效样本共计179份,其中重点企业24户,占全部样本的26.1%。样本中大部分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成立的企业,占全部样本的86%,其中2000年以后创建的企业占69%。职工人数在400人以下的样本企业占全部样本的94%,其中又以50人以下的企业占比重最大,占全部样本的44%。

根据《国家行业分类标准》,我们将本次调查样本企业划分为农林牧副渔、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业和其他企业共四类;样本所涉及的企业类型有国有企业、私营个体企业、三资企业、集体乡镇企业、股份制企业和其他企业等六种[3]。统计数据显示,全部样本中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共计161户,占本次问卷调查全部样本企业的86%;从所有制分布看,私营个体企业,占比最高,达40%,其次股份制企业为占27%,乡镇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等所有制形式,分别占17%、14%和5%。

根据全部样本的调查数据显示,资产总额在1亿元以下的企业占全部样本企业的95%,其中1000万以下的企业居多,占比达45%,其次是10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占比达41%;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最多,占全部样本的52%,而其中又多集中于1000万元~5000万元这个收入段,销售收入低于100万元和高于1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分别占14%和2%。

二、样本企业技术创新情况

本次调查内容首先涉及的是关于样本企业近5年来的技术创新情况,有67%的企业近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技术创新,其中有15家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项目。调研中大多企业对技术创新很关注,近年来有71%的企业通过产学研加快技术创新的发展,并且有68%的企业表示近期有技术创新的计划,但是调研样本企业自身研发产品的只占23%。结果显示,甘肃省中小企业已深刻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加快、加大了技术创新的步伐,但是目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还停留在模仿创新阶段,自主创新水平较低。

三、样本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分析显示:样本企业有21%左右处于创业时期,有57%处于成长时期;有15%的中小企业处于成熟时期;还有7%的中小企业处于衰退时期。有92%的企业表示有技术创新融资的需求,但是融资满意度只有29%。而且技术创新融资难问题正处于中小企业创业和成长时期,因此,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现状的分析主要集中在这两个阶段。同时,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融资环境的评价也不高。51%的中小企业认为甘肃省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一般”,42%的中小企业认为社会环境“相对较好”。只有9%的中小企业认为社会环境“好”。总体满意率(即选“好”)在所有的选项中最低。

(一)企业创业阶段技术创新融资状况

资金问题是中小企业初创时期的突出问题。甘肃省经济落后,中小企业如果不走技术创新的道路,注定会被市场淘汰,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初期在筹措资金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困难,所需资金大部分是靠自身积累得来的,他们不能像大企业那样发行债券、股票上市等直接手段去融资。由于中小企业尚属初创阶段,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因素较大,而商业资本是极不愿介入这些产业的前期项目,只是一些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因缺少启动资金而难以使项目快速转化为成果,错过了市场机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小企业又遇到了更大的融资困境。根据调查问卷显示,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技术创新资金的支持程度较低。大部分企业尤其私营企业认为在金融机构活动贷款难或较难。只有少数国有企业认为不考虑技术创新的资金问题。

1.技术创新融资意愿不高。

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技术创新从银行获贷的意愿不高,只有23%的中小企业愿意融资。主要原因为:一是企业无担保、无抵押,所以无法从银行获贷;二是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有上级部门的支持,初创阶段技术创新不存在融资问题;三是由于技术创新的项目周期太长,风险较大,而企业自身又处于初创阶段,根本无法从银行获得长期贷款。

2.技术创新融资渠道单一。

根据问卷显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阶段中的资金支持程度较低。在调查中,有38%的企业从未接受过贷款的优惠。地方财政支持技术创新资金金额较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初创时期技术创新所需资金支持力度。

调查中,甘肃省中小企业在初创阶段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创业人自筹占19%,民间借贷占14%;银行贷款占13%;企业间借贷、国有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分别占11%、9%、8%和8%,另外政府资金支持占10%,其他融资方式占8%。因此,不难看出,甘肃省中小企业初创阶段技术创新的融资方式主要还是以企业自筹和借贷为主。除此,样本企业初创时期为补充技术创新资金基本都有民间借贷发生。

另外据调查,对于技术创新所期望的融资渠道,大多企业首选还是银行,其次是创新基金,分别占43%、31%。

3.技术创新融资期限较短。

对初创阶段发生技术创新融资的中小企业进行统计,从银行所贷款项基本都是短期和中期的,获得长期贷款的企业只有5家,而这5家企业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4.融资成本高。

贷款手续繁琐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筹集资金的主要难点(63%)。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创新调整信贷管理体系,将贷款审批权限的上收,在贷款的发放程序和经办环节基本与大企业相同,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融资的成本,不利于中小企业创业阶段技术创新资金的需求。

(二)企业成长阶段技术创新融资状况

1.技术创新融资困境。

成长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阶段,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来说,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加大技术创新是企业站稳市场、稳定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此阶段更需要资金的支持。据调查,成长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困境原因是:缺少资金、缺少可转换的技术成果、缺少创新人才、缺少创新收益保障的制度和环境、缺少技术成果转化的技术服务体系等等,其中前三位的比例依次为66%、54%、41%。

2.技术创新融资满意度。

通过对甘肃省中小企业成长期技术创新融资满意程度的调查,我们发现约有41%的企业存在资金缺口,但是能通过不同的融资方式加以解决,47%的企业存在资金缺口但是解决很困难,只有12%的企业自有的资金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而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或者享受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

3.技术创新资金来源。

图1甘肃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期望融资渠道分布图

甘肃省中小企业在成长期阶段的主要资金来源于自我积累,占69%,银行信贷占19%,民间信贷占3%,中小企业成长资金占其他的融资方式占9%,包括非银行融资机构、风险投资、国有资金、产权融资等等。另外,甘肃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最希望通过银行贷款获得发展资金,占32%,其次的方式分别为创新基金和政府扶持分别占31%和11%。具体如图1所示。

4.成长阶段技术创新资金使用情况。

在成长阶段,中小企业筹集资金进行技术创新,主要使用在购买专利许可证、产品设计、产品试制、机器设备购置、市场调研、人力资源培训及产品推销等方面。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四、主要结果分析

甘肃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之所以形成以上的特点,分析其原因如下:

(一)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资金预算规划。通过调查,样本企业在技术创新资金筹集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依据市场的后期反应计划技术创新融资,尤其是初创阶段,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技术创新资金预算制度,创新基金缺乏持续稳定的补给储备。

(二)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较大,尤其初创时期,技术创新大多只停留在产品的模仿创新阶段,这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难的自身主要原因。

(三)金融机构经营观念保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投入慎之又慎。由于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预期收益存在不确定性,投入风险较大,因而金融机构对企业自主创新贷款普遍采取保守态度。从样本企业的调查情况反映,没有一家私营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获得过银行的贷款支持。

(四)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支持不够。从样本企业的调查来看,目前甘肃省政府虽然积极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搭建了各种服务平台,并对进行了技术创新的典型企业也进行了奖励,但是奖励数额小,多为象征性。在地方财政支出中,没有设置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创新基金,企业的研发经费主要靠自己筹集。

总之,甘肃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面临的资金“瓶颈”矛盾依然十分突出。据调查,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创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造成企业无法拥有市场迫切需求的产品、先进的技术和潜力无穷的市场,由于缺乏资金,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技术、产品逐渐被替代而仅靠四处筹借自有资金小规模、小批量地应付市场,实在无法抓住时机,企业发展的步骤必然停顿厂来,最终因后续资金匮乏枯萎致死。可见,资金的循环与企业的发展是不可拆分的纽带关系,解决技术创新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问研究――基于甘肃的思考”(1006ZCRa14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甘肃省统计局.《甘肃年鉴》2007-2009.

[2]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处.

[3]毕克新,郭文刚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外比较[J].中国软科学,2004(1):93-98.

[4]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业协会.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篇2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发展现状;研究

近年来,随着贵州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在促进贵州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要清醒看到,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存在短板,创新基金实施情况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1、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及申报创新基金项目概况

中小企业是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促进贵州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力的增强,而且为贵州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1贵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

2012年12月26日,省科技厅启动各市(州)科技局“关于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调查统计工作”。从统计情况看,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共3289家,共有职工209727人,大专以上学历和科技人员68558人,年营业收入15749400万元,资产总额28062389万元。全省中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覆盖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新材料、生物与医药、资源与环境、高技术服务业、农业与农村、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制造业、航空与航天、食品、社会事业等领域。

1.2九个市(州)产业特色格局

围绕打造地方产业特色的总思路,贵阳、遵义、安顺、毕节等九个市(州)不断优化地方性特色产业的包装和资源整合,形成了一定的产业格局。如,根据2012年省科技厅“关于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调查统计工作”的数据显示,全省电子与信息领域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贵阳,光机电一体化领域主要集中在遵义,农业与农村主要集中在遵义和安顺,生物医药主要集中在贵阳和安顺,新能源与高效节能主要集中在贵阳和安顺,制造业主要集中在贵阳,资源与环境主要集中在贵阳和遵义,高技术服务主要集中在贵阳和安顺,新材料主要集中在遵义和安顺。当前,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成为贵阳的主打产业,而遵义主要为茶叶、白酒、航天装备产业。

1.3贵州省中小企业申报创新基金现状

2000年11月,为了扶持、促进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政府专项基金。

1.3.1贵州省中小企业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情况

自1999年以来,贵州中小企业受到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的支持力度逐年攀升。1999年获得立项的项目仅有3项共180万元,到2013年上升到191项共12092万元。可见,国家战略层面对贵州发展的重视力度不断增强。

1.3.2我省中小企业获省级创新基金支持情况

自贵州省创新基金实施以来,围绕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科技厅共安排省级创新基金项目784项,投入专项基金21360万元,平均支持强度为29万元。而在项目技术领域方面,贵州大力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初步构建了新材料、机电一体化等产业集群,并在其中形成了一批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十二五”以来,国家对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每年上千万甚至上亿资金下拨到贵州,鼓励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发展。在这种充满机遇的情况下,也使得贵州在管理创新基金项目上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因此,贵州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新的突破,创新基金要真正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需要关注目前创新基金面临的一些问题。

2、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对我省九个市(州)60家科技型中心企业,10家中介服务机构抽样跟踪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省创新基金面临以下一些问题:

2.1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不足,企业创新活力不强

由于贵州发展滞后于其他发达城市,因此企业在研发能力、创新活力、人才和技术引进等方面都面临一定困难,导致技术资源缺乏,高层次科研人才不足,创新发展力有所欠缺。根据《2013贵州科技统计年鉴》显示,贵州共64016人从事科技活动,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只有34372人。与发到地区相比,据天津市科委《2013年鉴》数据显示,天津市共151702人从事科研活动,是贵州的2.3倍。据科技统计显示,目前贵州共328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而天津市拥有49212家,是贵州的近15倍。

2.2中小企业对国家政策了解不足,政策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

部分企业习惯于传统的经营运作模式,对国家的优惠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次,企业在取得相关成果或者遇到技术难题时,缺乏对外合作的意识,也不懂得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寻求支持,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创新资源的作用发挥不足。信息蔽塞与过于保守也导致企业分享成果,寻求进一步产品市场化的意识不强。

2.3生产规模小,经营风险大,风险投资机构不够成熟

通过调查发现,中小企业通常缺乏较为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约束机制,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中管理人员等业务水平不高,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不足;其次,中小企业规模小,市场反应迟缓,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集群创新模式尚未形成,导致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而在市场中,风险投资机构一般是有能力分析和做出对风险企业的投资决策,在投资之后监测风险企业并参与管理,对投资者负责,使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护。可是由于贵州风险投资机构发展滞后尚不成熟,参与投资企业在风险规避的引导作用不明显。据省风投管理中心统计,截止2012年底,贵州省共有风险投资公司21家,其中,创业风险投资公司15家,创业风险投资管理企业6家。

2.4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弱

中介机构是指依法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向委托人提供公证性、性、信息技术服务性等中介服务的机构。2003年,省科技厅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黔科通【2003】127号),自那以后,科技中介在贵州不断发展,在助力贵州中小企业科技技术创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贵州省获国家创新基金支持从1999年立项的项目仅有3项共180万元,到2013年上升到191项共12092万元,便是很好的证明,不可否认科技中介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市场激流的不断冲击下,贵州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显露出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数量少,从事的低端服务多,高端服务少,尚未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二是服务机构对企业提供系统的政策咨询、指导不够深入,且在指导企业申报项目的过程中,重立项、轻服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系统服务能力不足。

3、改进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的一些建议

对于改进和发展好创新基金,需要正确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使企业在自主创新与市场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做好政策引导和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失灵。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建设新型贵州创新体系。

3.1采用分类支持方式,提高创新基金的支持效率

建议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采取分类支持的方式。对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适宜采取无偿资助的方式;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可采取“有偿+无偿”的方式,有偿部分可采取由风险投资机构向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申请,有偿资金收回后可作为风险投资机构的补助,以培育更多风险投资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途径。

3.2建立效率导向下领域间的投入调整机制

由于创新基金的总体规模有限,为了提高创新基金的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发挥创新基金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建议建立一套基于效率评价的投入调整机制。通过对上阶段扶持项目的效率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资金的投入向效率较高的领域倾斜,加大对资金使用效率高的领域资金扶持力度,对资金使用效率低而投入水平已经较高的行业以加强管理、提供延伸服务为工作重点。

3.3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畅通宣传渠道,推动产学研合作

贵州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机制尚未形成,省内的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大学和科研机构,企业“小富即安”、“避免风险”的心理和意识在影响,导致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通过强化企业自身信息化管理意识和能力建设,可建立企业自己的对外交流网站,加强与省内外同领域企业的交流;积极利用政府搭建的创新基金窗口,研发技术、技术需求、典型案例等进行宣传,让政府有效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从而为企业推广或引进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大中企业的先进技术,推动产学研紧密联系,合作共赢。

3.4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提高创新服务能力

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高创新服务能力,重点在于转变原始服务观念。服务创新的目的是提高服务质量,提供迅速有效、信赖度高的服务。有了思想上的正确认识,首先科技中介机构可以汇聚地方相近、同类别企业集中经营,形成产业集群,扩大企业影响力,采取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方式来解决个别企业的经营困难;其次,在建立产业集群的同时,中介机构还可以适当设立示范企业,采取动态调整的竞争模式,带动周边企业竞争意识,从而推动集群企业科技的进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集群企业发展好了,又将不断促进中介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形成良性循环。

总体来说,在贵州,创新基金的实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新一轮经济大浪潮下,如何使创新基金充分体现“雪中送炭”的特点,提升使用效益,还需政府和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地去探索,根据实践中遇到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从而不断激发贵州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

[1]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州省统计局.2013贵州科技统计年鉴[R].贵州科技出版社,2013(06-321)

[2]罗公利,边伟军.山东省科技中介服务能力建设影响因素研究[C].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8(01)

[3]和增宏;关于科技项目管理创新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3(02)

[4]胡红亮,周萍,龚春红.中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6(08)

[5]廖淑琼.科技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C].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6]万彭军.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分析评价与对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0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256-02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1.技术创新的概念。技术创新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在熊彼特的最初定义中就赋予了它特定的含义:创新是在新的体系里引入“新的组合”,是“生产函数的变动”。伊诺思(J.L.enos)从行为集合角度考虑,认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

国内学者对技术创新也有不同的定义,引用较多的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的定义:技术创新或科技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并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变革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政府角度看,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从企业角度看,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从而赶上或超过同行业的领先企业。

2.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1)从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关系来看,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大企业和小企业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好技术创新工作。对大企业而言,关键在于如何能使大兵团如同小团队那样富有成效地工作,使从事不同工作的团队协调工作,有效沟通,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对小企业而言,瓶颈在于人力和资金。如何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优秀的人才,如何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资源,如何平衡不同时段内的风险和收益,避免出现危机时刻,这些对于小企业都至关重要。(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力军和重要源泉。我国专利约65%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技术创新的75%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新产品的80%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但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创新投入、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等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经济基础薄弱,市场融资比较困难,是大多中小企业难以快速进入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人才短缺是影响中小企业进行持续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企业与市场信息沟通不及时,科研与生产脱节及技术成果转化的法律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大多数中小企业仍没有摆脱外延为主的发展模式,缺乏应有的技术创新实力,尚难以走上以创新求发展的道路。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矛盾和困难。

二、加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1.完善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1)采取更多方式,扩大融资渠道。根据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境和我国政府对这些企业的扶植政策,可以看到,虽然我国政府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实施了很多政策和策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待进一步完善,以更有力地引导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目前在诸多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方法中,只有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对我国现存的数量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讲,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仅仅依靠创新基金这样一种方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可能获得的帮助范围和力量都是有限的。需要通过其它更多样的有效方式在更多层面、更大范围内促进这些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而更大地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建立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支撑服务平台。采用政府支持,有关部门(如行业协会)主办,以会员制的形式在中小企业比较集中和具有产业集群、产业优势的地区,加大对行业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支持力度,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立技术创新辐射区域,实现集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技术升级、大中企业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公共技术支持服务平台,改变以往那种分散引进、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传统做法,使得产品的开发周期大为缩短,成本大幅度降低,解决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以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3)加强政府采购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支持。目前我国政府采购行为中没有体现出对高技术产业的倾斜,没有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一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的技术创新的采购政策支持。基于现状,政府应该将技术采购政策纳入创新体系,为创新产品创造出市场需求,减少科技计划成果产业化风险,明确提出促进高新技术创新成果市场化的目标,进行采购行为时对科技成果产品优先购买。(4)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一是要加强信息咨询服务,为数量众多而个体力量薄弱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政策咨询,扩大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效益最大化;二是要加强中介服务,建立完善的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寻求研究活动的潜在资金来源和潜在市场;三是要加强培训服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企业家、管理、服务、有关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不间断培训,增强其在市场中的存活能力和创新能力。

2.中小企业自身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1)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研究开发费用。属于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占领制高点;属于传统产业的企业要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技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围绕主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投入。突出主业是企业做强的基础和前提。在确定主业的前提下,企业采取的渐进性创新、改进型创新或根本性创新,产品创新或过程创新,都要围绕做强主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塑造著名品牌和企业良好形象,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管理体制和模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保持企业持久竞争的优势。(2)吸引优秀的技术创新人才。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就要营造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良好环境,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并要求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下转第258页)(上接第256页)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中小企业要实现技术创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要重视技术创新的科技人员。(3)选择符合企业实际的技术创新战略。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是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力量,独立自主地进行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创新活动。自主创新战略主要有三个优点:一是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二是自主创新为企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技术信息和科技研发能力,为企业进一步进行改进性、渐进创新打下基础。三是自主创新企业一般是新市场的开拓者,在产品投入之初,创新企业可以首先建立起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网,率先占领产品生产所需的稀缺资源。企业在技术创新的战略制定过程中,应充分比较两种战略的优缺点,综合考虑技术创新的风险、资金投入、创新效益、是否关键技术、模仿的难易程度等,慎重选择创新战略。(4)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组织。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和企业组织结构应当协调一致,这是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由管理信息系统支持的柔性化组织结构;二要在企业之间组成动态联盟。动态联盟是建立在各成员企业间相互信任、密切合作基础上的互利互惠组织。动态联盟的成员企业有共同目标,成员企业之间要充分沟通协调。

三、结束语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生力军和重要源泉。对中小企业而言,瓶颈在于人力和资金。如何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优秀的人才,如何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资源,如何平衡不同时段内的风险和收益,避免出现危机时刻,这些对于中小企业都至关重要。

同时,也要认识到创新是一种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活动,因而也是风险极大的活动。但是,企业不可能为了回避风险而不进行创新,因为创新是企业发展不竭的动力,企业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创新。企业经营者在追求技术创新高收益的同时,应当对创新过程中潜伏的各种风险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和控制风险损失的发生和发展,不断降低、分散和转移风险,力争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获利能力,实现技术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连燕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呈现新特点.中国科技信息,2005(20)

2.曲福田等.资源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英]戴维・皮尔斯等.世界无末日――经济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

4.李春友.民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湖南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环境分析与政策研究.科技成果纵横,2005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篇4

关键词: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现状及原因创新工程体系对策

非公有制企业历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四川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越发壮大,其产值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例越来越重。2004年,民营企业增加值达到43.68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近1/4。为了在激烈的竞争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非公有制企业必须积极寻求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即经济技术创新。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内涵

经济技术创新概念,起源于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提出的“创新理论”,其基本含义是指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经济技术创新指企业将新的知识与技术用于生产经营之中,以创造和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和企业利润为目标的活动。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引入新的产品、采用和推行新的技术、开拓原材料的新供应源、开辟新的市场、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

对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本文认为,是通过教育培训,积极构建企业文化,全面提升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让员工全面参与到生产、管理、经营的全过程,并在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全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运用、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对生产经营管理流程中的不合理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创造新产品,实现企业运作机制的最佳状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内容包括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方面。

攀枝花市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现状及原因

尽管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在经济总量迅速增加的同时,经济技术创新能力逐渐增强。但是,与国内外、省内外发达城市先进水平相比,经济技术创新在涉及领域、数量、质量以及竞争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自主开发能力明显不足,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热情不高,且创新水平较低。

总括起来,制约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认识不足。许多企业满足于现状,他们认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取最大的利益,而不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进行技术创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攀枝花市是以资源开发为主的重工业产业城市,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依附于大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上不愁销售,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改进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半数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属家族式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对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持可有可无的态度。

资金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仍是阻碍企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大障碍因素之一。2004年攀枝花市国民生产总值163.82亿元,但整体攀枝花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仅有8978万,其中非公有制企业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小于1%以下的企业占2/3以上。

人才缺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然而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的人才现状令人堪忧,这是由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决定,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由于规模小、发展前景差、福利待遇差等多方面因素,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

技术创新机制缺乏。机制不健全是阻碍非公有制企业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在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没有形成有效的领导组织机制、运作机制和合理的激励机制。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尚处于“初始、本源”状态。因此,针对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在活动的总体方略上采取需求拉动模式,即市场需求或生产需要销售信息反馈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创新的市场检验。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渐进性创新,能够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完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使之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就要构建及完善其绩效评价体系。

指标体系基本内容

根据技术创新的内涵和基本要素,结合本地创新资源和企业状况,指标体系基本结构设置为三个指标类a、B、C和15个指标项。具体设置为技术创新投入(资源)a(包括RD资金投入强度a1、RD人员投入强度a2、技术改造投入强度a3、RD经费占年销售之比a4、网络建设情况a5、RD经费年增长率a6);技术创新产出(效率)B(包括主导产品更新周期B1、RD成果B2、企业开发成功率及转化率B3、技术引进消化能力B4);技术创新实现(效益)C(包括企业新产品市场占有率C1、企业新产品收益率C2、企业新产品销售率C3、企业劳动生产率C4)。

综合评价

指标体系设定之后,采用“线性加权和法”进行量化评价,其程序如下:

确定权重值,结合各项指标在体系中的作用程度,进行综合权衡确定,其各项指标权重αij值(a1=0.2,a2=0.2,a3=0.15,a4=0.15,a5=0.15,a6=0.15;B1=0.20,B2=0.30,B3=0.30,B4=0.27;C1=0.18,C2=0.21,C3=0.22,C4=0.18,C5=0.21)和各类指标权重wi值(a=0.3,B=0.3,C=0.4)。

用Yij=50(Xij-minXij)/(maxXij-minXij)+50对每项指标统计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变为标准值。

指标项和指标类的评价值计算,指标项评价值Kij=αijYij,指标类的评价值Ki=∑nj=1wiKij。

评价分析,根据评价总值和各层次的评价值,对企业进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能力综合分析,也可对其中部分进行单项对比分析。按标准把经济技术创新划分为几个层次,这样可分辨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评价分析可弄清创新企业的创新特点、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进行管理,引导创新工作向纵深发展。

根据评价结果,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四个层次,即评价值达到90分以上者为第一层次,达到80分至89分者为第二层次,达到70分至79分者为第三层次,达到70分至79分者为第四层次,60分以下者为第五层次。通过对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创新能力层次的分析,发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相差较大,低级水平的企业较多,第一、二层次的企业所占比太小,说明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较弱。从评价总分排列上,最高分为90.63分,而最低在45.64分,两者分数相差很大。可见,企业创新工作开展很不平衡,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采用该指标体系对非公有制企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基本反映出活动的实际状况。该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必将在非公有制企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对策

政府行为对策

完善制度,建立健全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为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是促使攀枝花市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技术创新,走上良性循环的保障。各级政府应考虑各种经济实体的协调发展,把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纳入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发展规律,以企业为主体,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力量积极参与的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企业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的经济技术创新机制,为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广泛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创造条件。

制定优惠政策,为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提供资金保障。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要给予非公有制企业更大的扶植和支持,以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更好地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攀枝花市建立和完善“财政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形式多层次经济技术创新投入机制。

加快服务体系、网络的建设。国家应该加快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技术咨询、指导和培训。国家应逐步建立完善为中小企业实施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各种专门机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善区域性、全国性信息网,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和金融投资、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的服务。

企业行为对策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攀枝花市许多企业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有的企业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非公有制企业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难以开展。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行为观念,提高认识,提升文化知识水平和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企业要认识到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非公有制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企业长远、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以职工为主体,完善技术创新机制企业必须坚持经济技术创新与企业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指导、综合推进,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载体、职工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科技发展要求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人才机制、激励机制。

共同入股成立担保公司,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广筹资金在攀枝花市最为有效的方式是非公有制企业共同入股成立“会员制、封闭型”的担保公司,将企业的融资需求、政府信誉和银行赢利愿望连成一条融资回路,为企业谋求发展。

加强技术管理,强化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强技术管理,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缩短与国有企业和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调整技术引进的结构,引进对象从以“产品导向”技术为主逐步向产业基础技术、主要技术和高新技术转变。加强技术引进的宏观管理,防止重复引进、盲目引进和低水平引进。引进以后要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管理,并加大投入强度,为企业创造效益。

此外,建立以产学研联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结合当前科研院所转变的契机,大力推进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结合,使科研院所成为企业的重要技术源。

市场主导对策

充分发挥市场在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导作用,这是市场积极体制与市场积极规律的客观要求。只有市场主体合格了,企业才会对市场信号有灵敏的反应,才会有技术创新的潜在利润,以及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感才会成为技术创新的动力。

应递减一些行业进入壁垒,使金融业、通信业等有步骤地对非公有制企业开放。赋予非公有制企业的平等竞争地位,使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平等竞争、优胜劣汰、重组整合,其结果必然是善于技术创新的企业。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篇5

关键词:技术创新;中小企业;黑龙江;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目前,国内经济在结构对称态的基础上持续发展,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发展的对称态,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作为最活跃的经济细胞,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经济力量。黑龙江省地处我国工业的摇篮之地,强大的资源优势和厚实的工业基础为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但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普遍存在技术创新力不足的现状,要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对中小企业的建设投入,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一、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

在任何经济发展层次,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经济运行和保障就业的一个推动力。黑龙江省作为重工业大省,老工业基础扎实雄厚,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困境。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中,多数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发展阶段,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据主要比重。在新兴产业的冲击下,技术落后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必须激发创新动力和潜能,走技术创新之路。

一方面,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可以转变企业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创造产品技术优势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步缩小经济全球化状态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经济新常态下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可以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创造科技创新联盟,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和再就业“蓄水池”的功能,促进社会稳定,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发展普遍受到技术创新力不足、融资困难、人才匮乏和创新环境贫乏等问题的束缚,难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在经济新形态下,技术创新力尤为重要,黑龙江省经济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中小型企业尽管数多面广,但其在产品和技术上以模仿为主,劳动生产率较低,在产品发展周期上处于成熟期,产品价值实现不足。同时,尽管具有引进新技术和设备的动力,但缺乏人员储备、资金来源,难以完成技术改造、技术升级、技术转移、产品开发和产品商业化的进程。在高新技术创新时代,仅有少数中小企业能够借力大企业优势承担大企业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外包项目,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技术创新合作开放模式。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单一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少部分是国营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很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方法,具有规模小、资金少的特点,缺乏优质的现金流,企业信用不完善。据统计,黑龙江省70%的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企业信用低,当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时,常因没有很好的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不到位。一些企业为维持生产会选择民间高利贷等渠道,企业融资成本过高,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资金方面的捉襟见肘导致其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足。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匮乏

技术人才是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保障,拥有一支人数多、素质强的优质技术人才队伍,是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应用关键。以黑龙江省为例,全省的科技人才主要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科研人员占比不足30%,且主要分布在大型企业,在中小企业的科技人才普遍不足。2015年黑龙江省在科技人才培养上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7个,博士生毕业0.17万人,硕士生毕业1.75万人,但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缺乏系统的人才任用、激励和考评机制,在待遇、科研环境和发展空间上都很难为技术性人才提供舞台。

(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缺乏

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大企业,政府关注大企业忽视中小企业。2016年黑龙江省两会代表委员就多次呼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破解中小企业资金难题。政府在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侧重的是大企业、大园区,融资、人才、税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层面没有给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有力的支持。在创新服务方面,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不够,如对中小企业急需的融资担保、创业教育、市场开拓、法律咨询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服务体系,经济、政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使技术创新力发展缺少适宜的“土壤”。

三、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点

(一)采用新型科学技术

信息化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单单是市场与经济的竞争,更是信息与技术的竞争,企业的信息来源和技术发展水平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企业网络信息结构能够作为企业人才和资源的支撑,帮助企业获取更多、更深层次的人才市场、销售市场信息,增强企业的学习能力,最终促进企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应当时刻保持动态学习状态,了解最新的科学信息,采用新型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促进企业的综合发展。

(二)选择与市场需求匹配的创新方式

从企业角度看,创新分为探索性质创新和利用性质创新,创新是企业对市场适应的一个重要体现,但中小企业由于融资困难,往往无法同时进行双方面的创新,应选择与市场需求匹配的创新方式。如果选择利用性质的创新方式,就必须将现有的技术和方法高度利用,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占据更高的市场分额,通过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赖度,通过与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和市场信息的人员进行沟通掌握更深层次的信息和企业知识。同样,如果选择探索性质的创新方式,要生产出市场上的全新产品和新型服务,满足变化发展着的市场需求,就需要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通过与具有创造性和个性的组织与个体交流,掌握更加宽广的信息和企业知识,以此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三)把握好技术创新的度

中小企业如果不进行技术创新,企业产品可能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最终因为没有发展动力而失去市场竞争力。但过度的对中小型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可能资金断链,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因此,当发现某项服务或某个产品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通过管理创新来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扩大市场份额,保持市场领先优势。同时,在竞争过程中加快技术创新投入,研发生产新的产品和服务,以避免市场上出现饱和状态时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四)加强技术创新风险预测

风险预测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是技术实施的主要前提。相较于大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风险对中小企业的打击更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技术失误、生产迟缓、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一旦遭遇风险对企业带来的可能是灭顶之灾。针对技术创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意外状况,通过收集大量信息和多次实验来进行预测估计,了解风险的构成因素,并寻求方案解决潜存的风险。因而在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之前,进行风险预测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四、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力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环境

第一,落实多层次奖励政策,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企业的发展同市场对技术创新的要求相结合,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但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市场机制的有益补充。政府应针对不同程度的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和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分层次的税收奖励,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助力。第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制度。由于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普遍具有的信用低、担保匮乏,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大的特点,使得银行缩小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金额,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中小企业信贷保障制度,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先试点后推广,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从而增强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

(二)建立技术创新风险保障机制

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建立技术创新的风险保障机制,确保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风险退出机制,减轻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而产生的经济压力。首先,政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优惠程度,通常来看税收政策决定着风险投资者投资产品的风险大小和投资所带来的利益。调查研究显示,国外对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项目通常采取降低税收的方式来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鉴于此,我们可以放宽对风险投资企业的管理限制,给予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产业在利率方面更高的优惠。其次,中小企业无法上市,那么企业的风险投资只能通过被其它公司通过股权购买来实现效益,这就导致企业上市转现的收益降低,因此,对于一些不科学、多失败的风险投资项目应采取清算退出的方式进行处理,以完善中小企业的上市投资环境。

(三)建立技术创新协同平台

企业的创新不应再单纯的依靠技术(包括产品或工艺)等单一要素的创新,而是需要通过不同要素之间、不同主体之间的全面协同,建立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平台。中小企业协同开展技术创新包括内部协同创新、企企相协、企校相协、企政相协的四个协同机制。企业内部协同即企业各部门之间相互协同,降低创新组织成本,提高创新速度,实现速度经济效应。企企相协即各企业之间整合各自的创新资源协同创新,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性能。企校相协、企政相协,各创新主体的职能作用各不相同,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主体,高校科研机构是知识创新的主体,而其它教育培训咨询则是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中介组织,整合三者各自资源优势,实现多方共赢。

(四)建立技术创新型人才引进机制

中小企业如果没有一批独具特色的创新型人才,技术创新就无从谈起,要促进中小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必须为企业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黑龙江省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的就是高端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发展战略缺少吸引力。高端的创新型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拥有能动的创造性,能发现事物的潜在价值。政府要加快启动中小企业的人才发展战略,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为广纳人才、留住人才提供物质、职业发展和研发环境的保障。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为创新型人才提供进行技术创新的软环境,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给予创新型人才足够的信任和尊重,激发创新热情,通过创新能够实现个人价值、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丰收。

参考文献:

[1]孙,张秀娥.提升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2,12:62-64.

[2]万兴亚.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加速东北地区现代化发展[J].经济管理,2003,01:71-7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篇6

【关键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问卷调查

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为了解研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近期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对镇江市部分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进行了调研考察。

一、镇江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特征分析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与一般中小企业相比,其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而其在生命周期、资产比重等方面与一般中小企业也有所不同。从收回的13份有效问卷来看,镇江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主要有以下三大特征:

(一)成立时间短

从问卷统计情况反映,接受问卷调查的13家企业中,成立时间在3年以下的有10家,成立时间为3-7年的有2家,成立时间在7年以上的仅有1家。其中有8家企业表示尚处在初创阶段,即产品研发工作的开始阶段,有5家企业表示已处于成长阶段,即企业开始批量生产产品的阶段。

(二)企业规模小

对企业规模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员工人数在10人以下的有4家,11~100人的有8家,101~300人的仅有1家。其中仅有3家企业表示具有与企业所属技术领域的相关人员的人数在10人以上。

(三)无形资产比重大

由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主要以技术研究开发为主,其无形资产的比重也较一般企业大。在对企业资产的主要形式一项调查中,有76.9%的企业选择了专利技术、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选项,有61.5%的企业选择了机器、厂房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有23.1%的企业选择了原材料、库存商品选项和预付账款或待摊费用选项,有7.7%的企业选择了应收账款选项。

二、镇江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13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中有6家表示不存在资金困难,融资渠道通畅,占有效样本的46.2%,有5家表示偶尔会有融资困难,占38.5%,有2家表示融资渠道不畅,影响经营,占15.4%。笔者对调查所得问卷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将镇江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归纳如下:

(一)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风险大的特征,使其处于外部融资难的困境,内部融资成为其主要资金来源。在对企业主要资金来源调查中,13家样本企业问卷的汇总显示,有11家主要资金来源为内部积累,有5家为创业创新基金等资助,有3家从金融机构融资,仅有1家接受过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统计结果反映,高新技术企业资金需求主要用于研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13家样本企业中,有9家企业为了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有8家企业为了进行技术改造和研发,有2家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生产,有5家企业为了实现多元化投资。单一的融资渠道导致企业在资金短缺时无法维持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难以实现企业规模扩张。

(二)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在全部接受调查的13家企业中,有超过60%的企业将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财政支持作为政府解决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应努力的方向,具体为:有9家企业认为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扶持计划,有6家企业认为应加快发展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有4家企业认为应加大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有7家企业认为应利用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更多的向中小企业贷款,有8家企业认为应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力度,有7家企业认为应建立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创新基金,有4家企业认为应完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有3家企业认为应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企业征信体系(见表1)。政府的大力扶持将极大地促进高校技术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表1企业认为解决融资问题的政府努力方向(可多选)

(三)金融机构条件限制

金融机构作为中小企业主要外部融资资金来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金融机构的严格条件限制阻碍了企业融资的实现。在13家样本企业中,仅有4家曾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仅占30.1%。在对融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回答中,有6家企业表示银行审核过严,融资门槛高,质抵押物不足,有3家表示银行利率过高,融资成本过大,有7家表示融资手续繁琐,没有专门的服务部门,有4家表示融资期限过短,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三、镇江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改进意见

为解决镇江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笔者借鉴其他国家有效措施,并结合现阶段镇江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来一些改进意见,并总结如下:

(一)企业积极拓展创新融资渠道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要摆脱融资难问题,首先需要自身积极主动去拓展创新融资渠道。一方面,企业应积极探索创新融资工具,通过固定资产抵押融资、知识产权抵押融资、担保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进行探索尝试,并主动寻找联系有投资意向的创投机构,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基金,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企业融资结构。另一方面,同一领域或同一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可以形成企业联盟形式的团体,向金融机构进行贷款融资。

(二)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的政策扶持,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首先,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保障,为其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其次,政府部门应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对符合政策要求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进行财政支持,例如深化税收减免政策,建立创投基金等。最后,政府部门还应积极建立和完善社会中介服务平台,如完善融资担保平台,建立投创服务中心、银企交流平台等,实现对企业发展和成长的积极引导作用。

(三)深化银企间合作关系

银行作为向企业贷款的主要金融机构,只有获得银行资金的支持,才能真正实现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银行应适当放宽融资门槛,探索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为抵押物的贷款方式。二是银行应针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设立专门的服务部门,简化融资手续,并适当降低符合国家政策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融资利率。三是对部分产品周期较长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应适当延长融资期限,以满足其对资金的周期性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杰英.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企业与银行,2012(08):81-84.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篇7

关键词:融资专利资本市场

众所周知,传统企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较高。不同于此,高新技术型对于资金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传统企业,一旦融资出现问题,接下来的经营工作就无法开展,所以高科技企业特别重视融资工作。然而如何取得更好的融资渠道对于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仍是一个难题。

一、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融资风险高

技术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源头与核心,但是技术创新比较抽象,变动性比较大,因而造成较高的融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项目的初始阶段全部是投入没有产出,在进行到一定程度直到产品可以批量化生产后企业才可能获取回报,整个收益的时间较长,且是否能够获取收益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因而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性高,当然高风险会带来高回报。

(二)直接融资状况不理想

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是目前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虽然我国目前开设了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但是进入这两个板块的要求仍然很高,由于受到发行规模、融资额度以及资产额度的严格要求,使得处于成长阶段,还不够成熟的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权或者股票的方式直接融资。据统计,能发行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仅占0.75‰;另一方面,投资者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企业债权利息所得税的影响,使得中小企业仅有的发行额度也很难完成。

(三)融资渠道普遍狭窄,资金来源单一

与传统大多数中小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手中只有技术甚至只有创新模型。这些技术性特征的巨大缺憾就是很难被估价,这使得银行和担保公司望而却步,给企业融资带来了障碍,造成融资渠道普遍狭窄,融资途径单一使其融资难度加大,资金来源和运用的灵活性受到严重影响。

(四)银行贷款门槛高

当下部分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的管理还不成熟,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如企业财务信息存在不真实与不透明的状况,一些企业的信用不好,银行无法对企业进行评估或对企业的信用评估过低从而不予贷款。专利、技术是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的核心资产,属于无形资产,但是银行更愿意对有形资产进行抵押贷款,因而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款变得较高。当前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普遍较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心不足,因而不愿意贷款给他们。

(五)融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虽然我国已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基金等社会化的服务措施。但总的看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体系化程度还是比较低。还未形成完整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致使其融资需求仍然受到了束缚和影响。

二、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

(一)挖掘内部资金潜力

1.提高企业自我积累以及发展能力,注重内源融资

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成长阶段不同资金需求很不稳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没有积极的自我积累及发展能力,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要强化企业的自我积累以及发展能力,这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特别予以重视的问题。在当前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考虑发行股票取得资金对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都是不现实的,而内部融资能有效缓解资金紧缺的矛盾。由于内部融资一般不涉及外部复杂的各种关系,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限制又比较少,同时也不需办理复杂的审批手续,所以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

2.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降低成本同样是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途径。我们知道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的收入除去成本费就是企业的利润。从这个公式来看,主要我们提高销售收入并且降低成本费用,就会提高企业的利润,企业的可支配流动资金也会越来越多。为此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应当在保证创新投入的基础上尽量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特别是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要降低。

3.完善企业财务制度

要想获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信用。而提高信用的途径就是不断加强财务管理,披露更多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给贷款机构以信心。为此,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首先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构与制度,不断提升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与透明性,让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更加真实地折射出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积极实施外部融资

1.通过服务中心代申请基金

当前有很多基金愿意为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例如创新基金。所谓创新基金就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政府专项基金,该基金的使用模式大致是研发资助和投资补贴,通过无偿资助的方法对创业项目支持服务机构孵化场地内注册并经营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进行自主。政策虽好,真正能够通过政策获得资助的企业却为数不多。这主要是由于市面上存在非盈利性质的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在这里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基金申请,一些其他服务项目也能够享受。事实上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融资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对于银行的政策不了解,银行对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的信用无法评定,这些问题通过服务中心就能够解决。例如,某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为项目投资融资,但是却申请了时间较短的流动资金贷款,这就是由于该企业对于银行的政策不了解,以为只能通过该种方式获取银行贷款造成的。后来该企业向服务中心请求帮助,服务中心对企业进行规范报表培训,并宣传了银行相关政策,使得该企业通过更加恰当的银行金融产品获取了更合理的融资方案。

2.通过专利权开辟融资新渠道

商标、专利等无形知识产权的是高新科技型企业的核心资产,并占据企业资产的绝大部分。当前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的有形资产数量较少,不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青睐,因而贷款门槛高。中小企业通过拥有专利权开辟融资新渠道和获得贷款比较困难,但能够发挥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色,也是一种值得一试的途径,该方式不仅展现了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并且实现了技术创新能力助推企业发展,相信随着市场的发展、银行关于知识产权贷款政策的成熟、成功案例的增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会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当前诸如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等等多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从而为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当前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进行贷款的常见模式有:以有形资产抵押为主,以专利权出质放大贷款额度;以单项或多项专利权单独出质;以专利权出质为主,辅以有形资产抵押或法人代表无限连带责任担保;各个企业可以综合多种因素选取贷款方式。

(三)申请担保贴息贷款

上边我们多次讲到了由于缺乏有形资产,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一现状虽然存在但正在逐步改善,例如全国各地相继出台的担保贴息贷款政策就为改变这一现状做出了贡献。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如果想通过担保贴息进行贷款之需要在前期付出包括信用评级费2000-5000元、注册会计审计费2000元/份等费用,这些费用大致在2000-11000元之间,融资的成本是非常低。贷款利息属于税前清算项目,能够降低企业的税款。不仅如此利用方式进行融资还能够与担保公司、银行、信用评级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信用。

(四)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入资本市场融资,不但可以通过国内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还可以借助海外市场的力量,积极创造融资条件,促进自身扩大规模。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或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金的筹资成本是不一样的,债券的资金成本要高于股票的资金成本。从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的角度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的最终实现目标应该是股票融资方式。按证券市场的分类,证券市场可分为创业板市场和主板市场两种市场。从这两种市场筹资的风险来看,创业板市场的筹资风险要高于主板市场的筹资风险。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在主板市场发行股票应当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努力追求的最终目标。此外,针对直接上市的高门槛,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可以选择通过别的途径融资,如参股和控股等资本运营方式达到间接上市,从而拓宽了融资的渠道,实现资金的融通。

参考文献:

[1]王艳丽,钱仲威.中小企业融资外部环境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2009(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篇8

摘要: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三大技术创新模式进行比较,探究更适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关键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2-0157-02近年来,我国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王中华、赵曙东依照技术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分为三大基本模式,即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其中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是主要模式。代传奇通过总结归纳影响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内、外部因素,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决策的三层次模型,提出了“不同的企业环境、不同的创新项目应该采取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张玉韬、吴凤平运用aHp分析法比较了模仿创新、自主创新及合作创新三种创新模式,得出了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应该以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为主,不断地积累资金和高技术人才,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飞跃的

结论。

1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数目中占据了较大比例。以工业企业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工业企业单位数为343769个,其中包括9448个大型工业企业,53886个中型工业企业和280455个小型工业企业,中小型工业企业占据了总工业企业97.3%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从外部因素来看,中小企业发展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担保问题等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企业规模发展。从内部因素来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短缺、研究开发费用昂贵以及技术创新本身的风险性,只能依靠模仿其他产品,并进行生产与销售,导致了企业技术创新力量不足。企业主要关注产品的价格、渠道和广告宣传,而不能根据市场的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开发新产品,造成企业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中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很多企业经营者缺少管理经验,其中还有大部分企业仍然属于家族型企业,企业员工主要是家庭成员,因而缺少技术创新人才,影响到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三大模式

自主创新(independentinnovation)是指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创新工作,技术创新所需要的资源由企业投入,企业对创新独立进行管理。

模仿创新(Simulatinginnovation)即通过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

合作创新(Collaboratinginnovation)即通过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

3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

3.1自主创新模式

自主创新由于开发成本较高,并且自主创新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开拓市场。我国目前有少部分中小企业成功地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转型。下面以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为例进行说明。

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是集食用、药用真菌的研究、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企业,公司主要通过广泛吸纳国内外专家,积极与世界上相关国家或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协作,主动参与本领域的各种学术活动,使华丹公司广泛获得了本领域的前沿知识和信息,为其有效的创新奠定了条件。因而在5年时间里先后研究出了一系列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和配套设备。自公司创建以来,共申报国家专利16项。

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实现自主创新,必须加强企业创新理念,吸纳创新型人才,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这会大大增加企业的开发成本,而且技术创新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因此,并不建议中小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模式,而是希望具有一定资金实力、敢于创新同时又拥有大量创新人才的部分中小企业选择自主创新模式。

3.2模仿创新模式

模仿创新的优势在于:可以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也回避了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稳定性,降低了市场开发的风险。这种创新方式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企业关注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产品的市场需求,一般是在产品已经占据市场的前提下,开发出类似的产品,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达到较好的市场份额。这种技术创新模式适用于有一定的研发能力,但资金不足,又不愿承担创业风险的中小企业。但是实行这种模式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创造。

3.3合作创新模式

合作创新的优势在于:可以弥补企业在进入新行业时的资源和能力不足,获得“1+1>2”的整体效果大于局部效果之和的效应,实施合作创新的合作各方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化。因而合作创新模式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的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模式又包括企业委托、企业合作和建立产学研基地等多种情况。

企业委托模式是指由企业提供资金并确定研发要求和目标,由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提供科研人员、必要的技术设备,由这些科研人员自主进行研发,然后将研发成果交给企业。这种模式能够解决企业技术人员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不利于提高企业自己的创造力。

企业合作模式是指为了完成某一技术或产品研究开发,几个企业相互合作建立合作组织,共同出资、共同开发并共享研发成果的一种合作创新模式。可以是几个企业合作,也可以是几个企业和高等院校、几个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根据合作各方的优势进行合理分工,加快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效率,同时多个单位共同参与能够有效分担风险。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同时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优势互补,但容易造成企业间的一些利益纠纷。

建立产学研基地指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签订合同,共同建立产学研基地,一般由企业提供场地和部分资金,由大学或科研院所提供研发所需的一些设备和人员,人员主要是大学生和科研人员。这种方式对高校来说有利于学生接触企业,学到很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对于企业,有利于企业了解更多新技术,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研究成果。

综上,本文认为对于部分创新能力较强,并且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人力资源的中小企业,它们可以选择尝试自主创新模式,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加速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则应以合作创新模式为主,模仿创新模式为辅,主要是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等,实现多方的“共赢”。另外可以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适当学习其他大型企业,进行模仿创新,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莉莉,黄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模式探究[J].

 东南大学学报,2006,(12).

[2] 王中华,赵曙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中

 国科技论坛,2009,(7).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篇9

关键词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用

一、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困境

近年来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呈逐年增长趋势,截止2016年2月按照《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管理办法》(豫科[2014]66号)有关规定,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备案的有6973家,成为河南省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不仅仅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很多高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都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当前市场中很多的创新产品和企业创新模式都是出自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起着非常明显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政府各部门从政策制定,具体措施的落实等方面加大力度,多层面的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如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财政部、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6部门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河南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从创业、税收、金融、外贸、人才激励等各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中小企业的助推政策,鼓励创办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但从目前来看,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发展受困,总体上数量虽然不断增长,但存活率不高,且有很多的企业处于发展瓶颈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企业发展战略不清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处于创业阶段,属于产业链低端的主体,很多企业盲目创业,且很多管理层精于技术研发但不善于企业经营管理。二是资金缺乏。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缺乏雄厚资金基础,市场抗击打能力相对较弱,因而更容易遭受外部冲击的影响,一旦出现资金链紧张或断裂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生存。同时,企业资金短缺严重也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知识产权的取得,尤其是专利产品的研发,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企业在资金短缺的状态下,自身生存都难以维系,更无暇也无能力投入经费进行研发,自然导致企业发展受困。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直至企业注销。三是融资困难。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是以智力成果取胜,企业自身规模小、资源少、资产轻、担保抵押物不足,因此其信贷能力并不被金融机构认可,导致其融资难度较大。四是技术创新能力弱。笔者所接触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比例不到50%,拥有核心技术的不到20%,虽然该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能反映问题所在。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大部分都是二次创新,或者是在引进技术上的模仿。这种状态必然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竞争力不强。

二、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知识产权运用能力的现状窥视

目前河南省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遭遇困境,或者说存在发展隐患,突破困境、解决隐患的方式中知识产权作用的发挥无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产权自身蕴含的经济价值及其产权法律属性是能够解决企业融资难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武器。但从笔者所了解的情况看,目前河南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很多还没有将知识产权上升到战略高度,知识产权的效用并没有充分的发挥。

(一)普遍存在技术“空心化”、权利“睡眠”情况

目前诸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战略不完善的,甚至有的没有规划,这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普遍存在技术“空心化”,权利“睡眠”情况,很多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只重视数量而无质量。这种状态直接导致两种不利后果,一是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而被扼住发展咽喉;二是从形式上看,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可观,以专利为例,大部分企业一年的专利申请量为50件左右,长期积累,企业为申请及维持知识产权每年要支付大量的费用,但是几乎90%的专利处于“睡眠”状态,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或者无质量的知识产权也无法产生价值。

(二)知识产权质量不高、有效利用率低

目前,河南省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有技术无产权、有产权无产业”的现象。作为智力成果密集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讲,都拥有相应的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知识产权转化率不高。很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关注的是知识产权的静态归属和产权,而忽略对知识产权的动态运用和价值转化,导致知识产权效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同时,也出现一些企业为了享受国家税收等优惠政策制造一些“垃圾专利”来滥竽充数,形成专利泡沫现象。

(三)缺乏知识产权运用的长远战略布局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创新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许多中小企业在不断尝试管理创新的方法和模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中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现状总体评价

1、管理创新水平有待提高

今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依然位于产业链的低端,从事初级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生产和服务,以产品低定价、低附加值、污染环境、职工低工资为特征,管理创新能力和水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企业间管理创新水平差距大

在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管理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地区间、行业间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差异极大,一部分以电信科技、软件开发、新能源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和精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会计服务、法律服务的知识密集型新型服务业已经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管理创新领域积累了经验,而传统工业产业在管理创新方面起步较晚、创新意识较弱。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创新水平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间存在较大差距。

3、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协同作用明显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两个车轮,不可偏废。技术创新一方面来自于市场需求的拉动,另一方面来自于技术发展的推动。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伴而生,技术的进步势必推动管理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必须适应技术的进步。因此,中小企业需要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发展来推动企业目标的有效实现。

4、管理创新水平与企业盈利关联度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国际资源能源价格上涨,资源、能源、矿产品等周期性行业的中小企业盈利水平较高。此外,旅游、儿童教育、医疗服务等新型服务业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也较强。这些行业的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与管理创新能力关联度较低,企业缺乏管理创新的动力,不利于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

5、管理创新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度低

有些中小企业急于迅速盈利,在管理创新,特别是营销管理创新时采用不道德手段,欺瞒消费者。这种行为也体现出了部分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度较低。

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管理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现在我国中小企业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战略管理创新模糊

中小企业对市场大环境依存度逐渐增大,国内经济形势、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对企业战略的制定有较大的影响。企业管理层对战略的制定并没有依照当今市场竞争状况和企业自身状况,而且战略的提出也只是领导者的主观思想。而尤为关键的是企业平时制定的计划并没有考虑到长远的收益,战略方针经常任意变动,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高成长率和高死亡率同时出现的情况。

2、制度管理创新缺失

企业制度是关于企业组织、运营、管理等行为的规范和模式。目前,大多数企业建立了岗位责任制,但对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机制仍然墨守成规;多数企业不是特别注重对员工的激励。我国中小企业在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仍不完善。

3、组织管理创新缓慢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采用西方学者赫里格尔和斯洛坎姆提出的传统的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这种直线职能型的组织方式实施起来阻力较小且便于管理。但是,由于直线职能型组织形式使企业高层的政策与命令一级级传导下去,高、中、低层人员的地位关系突显,下级员工必须绝对服从,在某种层面上遏制了员工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影响了企业高层制定决策完成的时间和质量。

4、信息化管理创新不足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不可少的条件。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数中小企业已开始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我国中小企业在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SCm(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使用率上较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5、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僵化

我国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看成是管理创新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采用十分合理的方式招聘有能力的人才,并对专业技能方面进行短期的培训。但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雇员的奖惩方案与企业绩效的评定措施仍不完善,薪酬体系不健全,相应福利政策很少,对员工奖惩方面只注重物质激励,轻视精神激励的重要性。

6、技术管理创新投入不够

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一批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迅速崛起,中小企业领导者也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软、硬件投入仍然不足。

7、营销管理创新落后

我国中小企业在营销管理创新中,普遍存在着创新意识淡薄、手段单一、品牌意识不强、宣传重场面轻实效等问题。企业对营销运作方式缺乏必要的研究,未能结合市场实际在营销观念、营销模式、营销策划等深层次问题上有所突破。

8、财务管理创新水平较低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随着我国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得到了更多中小企业的认可,财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有不少的中小企业中,财务管理在对企业现金、库存、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对投融资的风险及效益分析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参考文献

[1]杜林,《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管理创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王世联.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第4期.

[3]苏敬勤,林海芬.管理创新研究视角评述及展望[J].管理学报,2010年9期.

[4]高鑫.对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基本问题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