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38:18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篇1

关键词 图书 情报 档案 管理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1 图书情报档案三者的内在联系研究和分析

1.1 对图书情报档案三者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1)三者具有天然一体性。从本质上来讲,图书、情报和档案三者皆属于文献范畴。这一点从图书情报档案三者的历史发展即可看出。图书情报档案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必然产物,在三者产生初期,也就是现代文明社会以前,图书档案的管理是一体的,图书馆往往也是档案馆,如我国古代的殷墟甲骨文就是图书与档案一体的实例。在古代,情报活动的信息除了生产生活的信息外,更多是对图书档案的收集,可以说图书档案是情报信息的主要来源。到了现代社会,虽然随着社会化大分工的进一步深入,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有一定的分离,但是三者具有天然一体性的同源性决定了三者之间的关联仍十分紧密。

(2)三者具有载体相同性和服务对象相似性。一方面,三者具有载体相同性。作为人类知识信息重要集成的图书、情报和档案,三者在存储载体具有相同性,在存储物质上都是以胶片、纸张、磁带、软盘、光盘等为载体,在存储内容上都是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内容,在记录方式上都是以文字、符号、图象、图形、代码等为手段。另一方面,三者具有服务对象相似性。三者的天然一体性决定了在服务对象上的相似性,三者均是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相应的文献信息服务,都是以一定的服务对象的知识信息需求来确定自身的服务内容,提供个性化服务。

(3)三者具有业务和管理方向一致性。在业务工作流程上,图书、情报和档案在业务结构、业务流程上都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其本质上几乎是完全相同的。例如,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图书、情报、档案的相关工作部门总体流程都是遵循着知识信息收集――知识信息加V――知识信息整理――知识信息开发传递的过程。在具体的输入、加工、存储、输出等流程上,均是经过分类、标引、编目、组织目录等环节,并采用检索、借阅、复制等作为基本的信息管理方法。在业务管理上,传统的管理都是手工方式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在未来,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将是图书、情报和档案业务管理的主要趋势。

1.2 对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一体性模式构建的分析

由于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具有天然一体性的内在联系,加之现代社会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情报和档案在知识信息资源中的界限已越发模糊,三种文献管理最终必将再次合流。从知识经济大环境下的图书情报发展来看,以传统图书馆为例,传统的图书馆以全面向知识服务的功能转向,图书馆在图书功能上已承担起不少情报的工作,如,缩微、机检等技术在图书馆中已广泛应用。同时,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广为图书、情报和档案资源的共享交互创造了技术条件,数字化、网络化图书档案情报网络体系已成为现实。因此,在对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模式构建上,应顺应图书、情报和档案一体化大趋势,以一体性模式构建为核心,对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完善。

2 就如何构建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新模式的思考

2.1 搭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机构

按照图书情报档案的内在联系,在对图书情报档案管理上应目前打破各自为政的管理格局,通过建立统筹图书馆、档案馆和情报机构的统一领导机构,实现对三者文献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通过一体化管理机构,可以搭建起图书情报档案的综合文献资源管理平台,这样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分散的知识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模式,形成新型的一体化知识信息开发利用和服务创新体系,进而实现对图书档案情报等信息资源的充分挖掘利用,实现规模效应,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可以更好地从整体层面上发挥图书管理、情报管理、档案管理的管理作用,对三者的特殊性进行有效兼顾,并发挥图书情报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知识经济形势下知识用户的整体性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进而为知识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知识信息服务。

2.2 深化图书情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当前,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层面的全面推进,图书情报档案的网络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和逐步完善,这些为图书情报档案三者资源平台的构建,资源的共享创造了网络和技术条件。通过一体化管理机构的建立,便可以形成强有力的管理平台,进而可以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方面切入,深入推进图书情报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进程。从知识用户的知识需求来讲,图书情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深入推进,能够将图书、情报、档案三种分散的信息资源有机整合,并形成一个系统集成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全面统筹三种信息的资源采集、信息储存、用户服务等,借助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用户可以全面调用图书、情报、档案三种信息,实现馆际信息资源的互助互利。

2.3 提高图书情报档案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在对图书情报档案的管理上,应从标准化和队伍建设两方面重点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图书情报档案的专业化管理水平,进而促进管理创新,为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新模式构建提供支撑。在标准化上,应针对一体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整合现有的《文献著录条例》、《档案著录规则》、《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等标准,形成新的统一的管理标准,以便为图书、情报、档案知识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创造良好的管理条件。在队伍建设方面,应该加强对图书情报档案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建设和培养,一方面在高校等相关专业的建设上,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强交叉性、综合性的课目设置,将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加大对现有图书情报档案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从知识经济理论、管理科学、现代信息技术、电脑应用技能、网络管理知识等方面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形成具有一定梯度的,普通人才和高级人才兼顾的管理队伍,突出专家型人才的打造和培养,形成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另外,要加强图书馆界、情报界和档案界之间的工作、学习、学术等交流互动,开拓视野,增进了解和互助提高。

参考文献

[11张丽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学科逻辑、历史进程、现实问题与发展路径[J1,重庆图情研究。2010(1).

[2]徐楚椎,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理性思考[J],云南档案,2009(11).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篇2

关键词:图书管理情报资料档案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256-01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信息化时代逐渐到来并占领了我们的“世界”,其发展推动了图书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同时也间接地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提高管理方式,利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对图书档案进行管理,实现多方面的突破,比如数字化、高智化、网络化、高速化等。在这种趋势促进下,我国图书档案逐渐向着图书、档案及情报共同管理的新模式方式下发展,这种方式使得信息管理更加集中,从而在整体上改善了信息服务的效率,提高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效益。

1图书情报资料和档案共同管理的作用

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加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使得一些边缘学科与信息技术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于高校师生及管理者而言,他们对于综合性信息及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现实中,由于这类综合性信息及知识往往比较分散,囊括在了图书、情报资料及档案上,因此使得他们在寻找及利用这些信息资源的时候会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有时候花费了时间与精力之后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基于此,这就需要图书、情报资料及档案进行必要的整合与完善,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整体,从而使得在查找与利用上更加便利。此外,采用图书情报和档案共同管理的方式,还能有效避免人力、物力及财力上的浪费,同时还能促进图书、情报资料及档案管理上的共同进步。

2图书情报资料和档案共同管理的策略

2.1利用相关管理理论加强共同管理

有人觉得图书、情报资料及档案三者共同管理十分突兀,是忽然而来的,其实不然,三者集中管理的模式,在我国早就有了相关的依据建议,这种依据建议从提出开始到现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上个世纪80年末期,我国档案管理在方式、人员及设备上都有了全新的改善,加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以及90年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推动,使得我国档案管理逐渐有了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化等全新模式的苗头。因此,对于图书、情报资料及档案三者结合起来共同管理的模式是切实可行的,并且有了一定的管理理论作为指导。三者之间的共同管理,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图书馆、情报机构及档案馆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三者之间的共同管理,也是将三种不同信息资源有效结合在一起,加以全新管理方式进行调整,从而创造出一种服务质量更加优越且能满足各种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

2.2管理手段应及时调整

根据国内外的管理现状分析来看,图书、情报资料及档案共同管理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必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高速化,这也是提高信息管理效率的有力保障。将三者的管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全面综合的资源整体,使得文献情报服务系统更加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资源的利用,同时也促进了管理效率的提升,让文献资源发挥了自身应有的价值。但是,在对三者有机整合之后的共同管理而言,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尤其要注意系统的有效性管理,这也是公共管理取得成功的一个基础保障。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相关的调整与改善,从而符合实际中的各种管理,比如对于图书、情报资料及档案的开放程度而言,相关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图书、情报资料及档案实现了共同管理之后,便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在信息化时代其属于一种非常特殊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的是数字化的网络技术进行操作,从而实现数据资源的多项管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同时涉及到了虚拟图书馆、虚拟情报所及虚拟档案馆等。对于三种资源的共同管理,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信息是所有文献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是构建整个信息系统的主要元素,因此,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使得图书、情报资料及档案公共管理有了科学化的依据。

2.3利用网络技术加强“仓库”信息管理

图书、情报资料及档案管理都属于信息资源管理,对于信息管理而言,重要的并非容纳信息的仓库,而是装在仓库中的物体(信息)。仓库往往作为一种辅助管理工具,促进着整个信息系统的管理,最大化将仓库中固定的信息解放出来,使其变成能穿梭在电脑、网路等方面的“精灵”,更加便捷地服务于社会。从仓库中解放出来的“精灵”,通过网络技术之后,便能与不同地点的数字化图书、情报资料及档案信息资源进行连接融合,供给人类及时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网络技术的出现及使用,打破了传统技术在时间、地域及行业上的限制,加速了全方位信息共享的可能。从目前来看,网络型信息共享是当前资源共享的一种最理想方式,其使得信息化资源更加丰富多样,让异地存取信息更加便利,加之虚拟技术的辅助,这就使得信息技术下的图书、情报资料及档案可以脱离实际的载体而进行统一管理。

2.4灵动解决共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图书、情报资料及档案共同管理还处于一个萌芽不久的时代,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必须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作为相关管理者,应积极采取灵动的方法来解决共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对于共同管理中的组织编制而言,就应有针对性的解决系统分类、著录及标引等方面的问题,尽快实现共同管理模式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为了更好解决共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网站,将问题及解决策略编录在上面,通过各方面的资源整合及相关人士的探讨分析,从而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应对方式,最大化提高三者共同管理的效率。

3结语

社会技术不断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前进,这就使得图书、情报资料及档案管理实现了共同管理的可能,并且这也是一种必然。为了使得三者之间的共同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与完善,就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及创新,从而使得图书、情报资料及档案共同管理更加完善,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篇3

美国档案学会权威迈勒最近指出:“多少年来,档案学家认为档案手稿不能达到标准化,也不能进行资源共享,因为所藏资源都是孤本的。在图书馆技术和自动化的影响下,这种情况要改变。”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成立了一个由档案学家、图书馆学家和情报学家组成的研究“在交接点――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的共同范围”的团体,旨在推行一体化管理。

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由该州投资2000万美元以于1994年完成了一项庞大的图书馆、情报中心、档案库三者自动化联网计划,使全州18个最重要的图书、档案、情报部门连成一个信息网络,读者或用户可以在网内查到所有馆藏信息。馆际互借将变得十分快捷。期刊文章、档案源、情报资料可以传真方式来传递,并可函寄给需求者,而且传真和邮寄对用户免费。其中最重要的两项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信工程是美国档案学会和英国档案学会共同承担完成的。这些例证都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的宗旨,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图书、档案、情报三部门一体化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其中的一些先进成果,是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的。

从美、英两国的实际做法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布局方面具有一些相同之处:(1)都有权威性的文献信息资源整体建设组织机构;(2)都有明确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计划;(3)都从学科、主题方面系统收集文献;(4)都能相互配合,分工协作收集文献;(5)都能实现资源共享。

世界各国政府和部门,尤其是发达国家,已把开发利用文献信息源作为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拓宽光盘服务范围,在建立光盘数据库的同时相应考虑利用通讯技术的发展来实现计算机网络化。这就要求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都有责任按照明确的目标,设计的统一线路建立各有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1)组建用户服务网络。力争根据协作网络而产生的集团优势,早日产生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拳头服务项目,如国际联机检索、项目论证、课题查新等,来确定基本的用户对象,发展网络成员,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用户服务网;同时还应积极做好广告宣传工作,让用户能充分了解信息网络的功能、条件、服务质量和效率,并选派懂得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技术的公关人员携带服务项目,直接去需求信息的单位,上门开展宣传推销活动。这样既可以及时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发展网络新成员,又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再辅以大力开展市场调研,及时把握信息市场动态,随时不断地调整好自身的服务方式。

(2)开展信息,提供主动定向服务,从而大力发展信息商品生产,可根据企业的委托,对用户产品进行跟踪调查,对新产品进行如何开拓市场的探索,使企业可以更加掌握商品信息、了解行业动态,为其新产品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发达的信息市场需要发达的信息商品生产来支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仅能提供大量的适销的现货信息产品,而且可以广泛、公开承揽高、新、尖的信息产品业务,满足社会对信息产品的期货需要,改变信息市场客体的不完整性。

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实行有效的国家管理。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国家应该也必须履行宏观管理的职能。它主要包括:a.建立全国性的专门管理机构和相关体制。B.颁布专门的以及对其有利的法律、政策。C.制订专门的以及对其有利的发展战略计划。D.健全保护信息用户的各种机制。同时对网络信息服务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和控制,构建系统化的动态链接。

实行统一管理,要将重点放在研究文献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问题上。对文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处理,保证文献信息获取、加工、储存、传递等渠道的畅通,控制管理所必需的信息数量,合理控制信息流量,深化文献信息开发层次,提高文献信息传递效率、吸收能力和利用率,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发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益,必须有整体机制管理。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一级的、统一的集中领导机构,加快三位一体的全信息事业的现代化管理。

第二,通过现有的网络平台,建立图书、情报、档案的统一网站,在各数字化馆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动态链接,使其进一步公开化、社会化。

从具体的数字馆藏建设来说,必须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信息为底层,以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为支撑,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宽带高速网为传输通道,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传递给利用者。除了包括将馆藏数字化的工作外,还涉及馆藏信息资源的形成、整理、存储、检索、传递、保管、保护、利用、鉴定、统计等全过程。它是一种引入管理和应用数字化的物理信息对象的方法。功能有以下五项:(1)各种载体数字化。(2)数据的接收、存储和管理。(3)组织对数据的有效访问和查询。(4)数字化信息的网上和传递。(5)系统管理和安全维护。

第三,合理解决图书、情报的著作权、隐私权以及档案的有限阅读等问题。

美国数字档案馆的核心技术――eaD技术,它是美国的编码档案著录文献类型技术的形成、记录结构、构成元素、相关属性及其著录方法。档案编码著录(eaD)的出现就是希望提供一种标准编码结构,eaD是应用新技术解决问题的,标准通用标识(SGmL)和扩展标识语言(XmL)就是eaD的两大技术基础。加州伯克莱大学、杜克大学、国家数字图书馆采用eaD编译检索工具,以测试其理论与技术的完善程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在1996年初DtD初版发行时,就开始把它应用到工作中。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大学成功地把eaD检索工具用于数据库的建立。

eaD二版发行后,一些馆室开始着手更改检索工具。伦敦公共文件署目前正在进行更改馆藏指南的开发战略。一经完成,此项目将详细描述几个世纪以来英国公共文件的状况。英国的一些大学,如利物浦大学、牛津大学、达拉姆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也在开展eaD项目。美国加州伯克莱着力于加州遗产数字图像检索项目,此项目旨在论证全宗级文件与eaD编码检索工具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收集从班克罗伏特图书馆大型图片集中选出的关于图片材料的25000种数字描述,来反映加拿大历史和文化。有意义的是,加州遗产项目的检索系统正应用于加州伯克莱K一12展望项目的大学互动计划中。在此计划中,由全体教员和图书馆人员组成的小组与来自洛杉矶奥克兰公共学校的K一12项目的教师协同工作,从1997―1998学年开始,利用数字档案馆教授与加州历史和文化相关的科目。

加州遗产项目同时也为另外两个项目奠定了基础,即美国遗产虚拟档案项目和加州大学eaD项目(UCeaD),后者由加州大学资助,作为一系列加州大学全面开展数字图书馆项目的起点。UCeaD除为加州大学建立了检索工具数据库,其主要目标是培训9所加州大学的档案人员在利用传统软件“32具箱”时,能够有效

运用eaD。美国遗产项目是斯坦福大学、弗吉尼亚大学、杜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之间的一项合作,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在同样记录美国文化遗产但检索工具种类不同的四个合作档案馆中,eaD都可适用,并依此能够建立一个联合虚拟档案馆。当前,此项目正在研究需要解决的理论、行政、技术方面的问题,以便为众多的机构提供综合利用的检索工具;、项目的核心是在将eaD运用到现有的检索工具中时,设计一个“统一实践中可被接受的范围”。1996年11月,在伯克莱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来自四个合作机构的代表在伯克莱技术人员和档案人员工作的基础上,展开了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整理形成eaD转化方针的初稿。不久,9所加州大学的档案人员着手开展UCeaD项目,并进一步完善方针所阐述的内容。美国遗产项目和UCeaD的参与者――代表着12个大学的档案机构,一致同意遵循这个方针。这些档案机构希望以这个方针为讨论基础,对“统一实践中可被接受的范围”达成全国的共识。

爱荷华大学和佛蒙特州大学、纽约公共图书馆、北卡罗来那大学以及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都在开展某些项目的研究。通过融合eaD编码检索工具来丰富“美国档案”数据库的成果,这使得档案界认识到编码和著录标准的价值及重要性。从而为档案利用提供一种全面细致的检索工具,这也就构成了档案馆利用工作的重心,加强了对全世界文化资源和历史资源全面的综合的利用,档案人员不仅能更好地为传统对象服务,而且也将第一次使我们的馆藏为不同层次的教育者、学生及普通公众所利用。

eaD是基于《通用档案著录国际标准》之上的一部档案著录交流标准。它是已标准通用标记语言和扩展标记语言文献类型定义的形式存在的,它与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团体机构、个人和家族档案规范记录国际标准》相兼容。自从1996年2月eaD的第一初版以来,在许多美国、加拿大、英国(尤其是公共档案局)档案库房和一些欧洲、澳大利亚档案库房都在执行eaD计划。eaD目前正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和Saa联合维护。国会图书馆负责实体上的维护,Saa负责行政上和智能上的维护。

此类项目主要是由图书馆等机构发起而由档案馆参与的项目,其中较为典型的有伊利诺斯数字档案馆。该“数字档案馆”主要是由该州的图书馆和行政部门联合建设和维护,参加者有15个机构,除了伊利诺斯州档案馆之外,还包括两所学校,一个历史研究会和一个博物馆。其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在网上为用户提供有关该州历史和现状的信息,同时为项目参加机构向伊利诺斯数字档案馆上传数据提供工具。

这样的合作项目还有美国的西北数字档案馆,该数据库于2002年初由13个机构共同建立。该项目得到美国国家人文基金批准,资助金额为两年35万美元。参加该项目的13个机构除了高校和历史协会之外,还包括华盛顿州档案馆,西雅图市档案馆。该数据库最终将安装在华盛顿州立大学,为各类研究人员提供在线的信息检索和服务。

因为在欧美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包括档案资源,因此这种由图书馆、档案馆参加的基于信息共享的数字档案馆非常普遍。其核心部分主要是数据库和网站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过程中除了遇到数字化技术、数据压缩、数据组织、信息检索等技术问题之外,还会遇到数字化权、著作权、隐私权等法律问题。由于该类型的项目主建方不是档案机构,也就无形中降低了从专业角度对它进行分析的价值。从目前掌握的材料,似乎还没有由若干档案馆联合建立的基于信息共享的数字档案馆。

在信息化社会,不论是数字档案馆还是数字图书馆,或是其他信息服务机构,都十分强调“用户中心”的观念,都把能够为用户提供完美的信息服务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和现代化的服务手段,进行信息服务。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数字图书馆、档案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虚拟化,将使二馆成为新的信息集散地、信息传播中心和知识宝库。随着计算机高容量、大密度存储功能的开发,今后两馆的馆藏资源要进行数字化转化,并在网上流通,这将改变现有的馆藏结构。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信息化技术时代已经到来,电子图书、电子档案服务以其馆藏容量大,阅读效率高和获取信息快等优点迅速崛起,深受广大读者青睐。所谓电子图书馆和档案馆,是指一个特定组织范围内用电子方式存储图书、档案的全文内容,并提供检索、访问、查阅和提供全文服务的信息系统。电子图书馆、电子档案馆与传统的图书馆、档案馆相比,其优势在于馆藏容量大、信息资料新、查阅速度快、内涵更广、发挥的功能更多、提供的服务更全面,所起的社会作用更大。特别是电子化推行的馆际互借互查业务,将图书、档案的异地借阅变为可能。图书档案两馆的信息知识含量高、存储着各学科比较系统的、成熟的、权威的信息资源。开展电子图书、电子档案服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丰富资源实现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目的。

根据国外档案、图书、情报工作的“一体化”情况分析,“一体化”的实质是指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组合模式的选择。积极研究和制定有关档案、图书、情报工作通用的著录标引、检索标准和管理规范。

美国人JamesH.Billington在题为“theLibraryofCongress’nationalDigitalLibraryprogram”一文中指出,“数字图书馆要让所有的学校、图书馆、家庭同那些公共阅览室的长期读者一样,能够任意从自己所在的地点接触到这些对他们来说崭新而重要的资料,并按个人的要求来理解,重新整理和使用这些资料。”这个定义强调了能够任意从自己所在的地点接触到所需的资料,突破了图书馆传统的束缚,实现了物理位置的虚拟化,信息服务的即时化、自主化。

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计划中,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被看成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譬如,1993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防部尖端研究项目机构(DaR-pa)、国家航空与太空总署(naSa)联合发起的数字图书馆工程(DigitalLibraryinitiative,代号DLi)投资6800万美元,其中2400多万美元拨给了以六所大学为中心的数字图书馆创始工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建设工程。之后,DLi的二期工程投资单位除了一期工程的nSF、DaRpa和naSa以外,增加了国家图书馆(nLm)、国会图书馆(LoC)、国家人文科学基金会(neH)以及联邦调查局(FBi)。协作单位有国家档案馆(naRa)、史密斯松尼机构(Smithsoianinstitute)、联邦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机构(LmLS)等。投资力度数亿美元,可见数字图书馆在美国政府规划中的日益显著地位。

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也于1993年宣布了“2000年的政策目标”,即通过数字和网络技术使用户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收藏。同年,该图书馆提出了包括20多个项目的“信息利用倡议”,推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日本已决定建造一个新的国家图书馆,该图书馆的目标包括,研制一套信息资源数字化处理系统,广泛收集和使用各种载体的文献,建立一个与国内外数据库相连的现代化数据库系统。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篇4

关键词: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8-0249-02

在当今高校,档案、图书、情报是高校的三大信息支柱。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其中档案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情报化,图书情报工作基本上已实现了一体化管理。学校的历史以及图书馆的历史是由档案来记录的,图书馆与档案管理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档案是学校在长期教学等活动中积淀下来的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是广大师生在学校实践活动中直接凝聚成的共同智慧结晶,但是在多数高校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档案至今仍然游离在学校情报中心之外。为了加强高校信息中心的跨越式管理建设,应该探索出一条构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将各类信息资源集中存贮、管理和利用,便于学校师生查阅和使用,使信息资源发挥出整体效应。

一、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科学意义

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含义: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是通过将图书、情报、档案各自独立的部门整合为统一管理、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过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是一种竞争性的互补关系,也就是各种要素通过竞争冲突和相互协调,循序渐进地寻找、探索或选择出最佳的功能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互补匹配,打破图书、情报、档案之间的层层壁垒关系,加强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通过网络共建、资源共享、分步式收藏、远程存取等多种方式,实现信息、信息人员、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标准等各种要素之间的协调与互补,使之达到最优化地匹配与磨合,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

1.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系统论机理。系统论里一条著名的法则,就是整体(大系统)的属性和功能大于孤立部分(小系统)的总和。图书、情报、档案系统的属性和功能之和,并不等于图书、情报、档案这三者所组成的信息系统的属性和功能。信息系统的属性和功能必然大于图书、情报、档案三个子系统的属性和功能之和。因为图书、情报、档案融为一体后,减少了重复检索的环节,缩短了信息生产周期。尤其是建立了统一的现代化的图书、情报、档案网络之后,信息数据库可相互检索利用,便于图书、情报、档案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2.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意义。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可以有以下益处:(1)有利于实现资源功享,在高校,图书情报档案各部门普遍存在各成一体,独立管理的现象,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已经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宣传,制约经济与社会效益产生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尽管已经有了网络系统,图书情报档案之间横向联系很少,根本实现不了信息资源共享,因此,建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搭建一个信息中心服务平台,图书馆、情报研究所和档案馆三者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跨越各自部门和实体的局限,相互利用,做到资源合理共享。(2)有利于加速图书情报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进程,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可以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使图书、情报、档案信息的输入、组织、检索、统计、通讯等工作自动化;可以采用光学技术使图书、情报、档案资料实体的贮存、传递缩微化;可以采用声像技术使图书、情报、档案资料的利用视听化,利用网络化系统使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服务自动化,还可以避免重复处理、重复数字化、重复开发软件等造成的人、财、物各项浪费。(3)有利于提高信息利用率,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信息化认识程度的普遍提高,高校师生对信息的需求愿望比任何时期更为迫切,他们需要及时、迅速、准确的信息,而且要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地获取所需信息。实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可以使图书情报档案资料互为补充、密切结合,及时转化为有用的信息,极大方便了师生查阅原始的档案资料、比较系统地理论数据、参考资料,以及最新的科技发展信息。广大师生通过网络系统,更便捷地、多角度地获取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信息中心的信息资料的网上查询,这样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信息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性、高效率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传输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加,读者渴望从信息部门得到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因此,高校要打破图书、情报、档案各自为政的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信息服务系统,实行一体化的信息管理迫在眉睫。

1.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打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环境。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以电子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高校不可能独居信息网络环境之外生存与发展,为此,高校要搭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网络平台,促进信息服务的交叉与融合,并完成同国内信息基础设施与国际互联网的对接,使高校既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国内乃至国际间信息资源,又能通过网络将自身的发展成果达到资源共享,实现一体化管理的真实意图。

2.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信息发展的需要。信息的快速发展促使高校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向一元化方向努力逐渐得已实现。在我国,通过信息化来加快现代化是国家的既定方针。在全球网络化的环境中,国际互联网是人们快速获取信息资源的最佳渠道,信息管理一元化的概念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在人们的面前,国际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信息资源的巨大枢纽,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资源网络系统,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图书情报和档案都是整个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应当改变孤立、封闭的体系,加强横向联系,开展协调合作,首先保证校园内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然后组织全国和地区的统一网络,并与互联网连接,既便于实现文献交流与信息共享及优势互补,也利于节约网络投资,统一信息管理。

3.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在高等学校教学课程设置中,情报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是源于一体的,具有相同的学术发展渊源,学科的内在体系结构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它们的任务都是以研究社会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贮存、开发与利用为目的的。在传统课程设计中,它们既经历了一体化,又相对各自独立过,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原本各自为政的课程体系越来越显得与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分化独立的纵向发展缺乏横向联系,封闭守旧的局限性越来越大。因此,当前各高校在信息管理学科教学中都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努力,就是把情报学、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置于信息管理的一体化模式下进行的,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图书情报和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更能使他们具备广泛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保障

高等学校应根据管理体制、设备条件、标准化要求以及工作人员素质等诸多方面确保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条件,以便大力推进信息一体化管理进程。

1.领导重视是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顺利进行的保证。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工作开展如何,和单位领导的重视有直接关系,如果领导在人力、物力、才力、资金和时间方面给予大量的投入和支持,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而还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地步,只看到其服务功能,忽视行政协调、监督指导的只能,那困难可想而知了,所以说,领导重视是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顺利进行的保证。

2.计算机、缩微和通讯设备的推广是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技术保证。在高校图书情报档案各个部门都配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缩微机及通讯等设备,几乎都与互联网相连接,但网络观念和信息数据的传送和交换意识相对薄弱。在今后加大软硬件配置的同时,更应该积极推广计算机、缩微机和通讯设备在互联网上的应用,建立一个以软硬件配置为基础,以计算机、缩微机和通讯设备技术在信息网络上的应用为核心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系统,为共享信息资源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确保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技术畅通。

3.加强员工素质培养,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提供人力保证。在高校图书情报档案部门,要培养一支思想解放、知识结构合理、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专业化队伍,为广大师生提供全面、准确、鲜活的信息资源。如果没有一只精良的适应高校发展的图书情报档案信息管理的专业化人才,就无法将传统的信息管理理论扬弃、传承和发扬下去,更难构建以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框架和服务模式为基础的新型信息管理服务体系。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图书情报档案管理部门也要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渐从传统的手工管理操作向现代化计算机管理方向发展,如联机检索、数据处理、信息咨询服务等。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档案馆服务上的应用,是信息资源管理上的一次大飞跃,因此,从事信息工作的专业人员对自身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要不断的更新、提升和增强,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精通图书、情报、档案业务知识,熟练的检索技术,精湛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和完善自身素质,使自己能够胜任信息一体化管理发展的新需求。

总之,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在高校信息管理中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然而,它的实现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现的模式和步骤也不是单一的,因此,要有步骤、按计划推进一体化发展进程,要重视一体化理论学习与研究,为规范一体化的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沂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信息管理的新趋势[J].农业图书馆学刊,2007,(1):88-91.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篇5

当今社会已发展到信息化时代,移动互联网无孔不入,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的发展不再仅仅依靠资金,能源,人力等方面的投入,而往往更多的依靠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图书、情报、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自然具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非凡的意义。就三者任何一个而言,都不能满足当今企业对信息的综合化,便捷化利用的需求。因此,只有通过对三者的信息资源整合,消除传统模式中三者各自为政的弊端,才能使企业图书、情报、档案中所蕴含的信息最大化的利用,最精准的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二、国内外对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概述

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外就开始对图书、情报、档案的信息整合开始了研究。196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将“图书馆组及书目,情报工作与科学名词委员会”更名为“情报工作,图书馆与档案部”。1974年9月,该组织在巴黎召开了全面规划国家文献、图书馆、档案馆基础结构的世界科技情报服务系统大会,提出了建立“国家情报系统”的计划。许多国家由此也启动了图书情报档案发展的各种措施。德国西门子公司,奔驰公司就是图书情报档案整合管理的杰出代表。

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1978年,中国科学院召开了图书情报会议,会上赵克北同志提出了图书情报工作一体化的建议,但之后发展一直很缓慢。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发展,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很多资源都被信息化、网络化,图书、情报、档案的资源整合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国家设立了图书情报硕士学位,在图书、情报、档案领域掀起了一股新的学术浪潮,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就目前情况来看,理论基础很丰富,但针对企业的图书、情报、档案信息化整合并不多,有些文章提到了企业图书、情报、档案的信息整合,但只是涉及网络信息的整合,并没有将人力、机构等整合纳入其中,对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图书,情报、档案的信息整合的目标、原则叙述的不多或不全面。

三、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1.图书、情报、档案同根同源

在古代,图书、情报、档案是没有明确区别的,有的信息可以是情报,可以是图书,也可以是档案,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宋代的崇文院,是宋代保存图书的官署,但里面除了图书,还有大量的档案,因此也可以是档案馆,里面还存放许多名人字画,古玩宝器,因此说是博物馆也可。只是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它们的分工要求越来越细,才有了图书、情报、档案之分。正因为它们同根同源,天生就有着许多相似性,如在管理方法,服务对象上都基本相同,才为将三者整合为一体提供了基础。

2.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4G时代的开启为移动互联网注入了巨大的能量,给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飞跃。过去很多用手工操作的模式都改为用计算机操作,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数字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电子档案应运而生,很多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图书情报领域,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面向网络的信息交流初步形成,为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

3.理论上有基础

系统论原理中贝塔朗菲有条著名的理论,整体系统的属性与功能远远大于组成整体的各个孤立个体的总和。即各个部分有机组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所发挥的功能大于每个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一加一不是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信息整合之后所发挥的作用大于它们独立工作。这为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信息整合,信息共享提供了理论基础。

4.法律上有保障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法律体系和相关政策,《信息法》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方面颁布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等,这些法律的实施有效地处理了信息资源管理问题、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发展问题、信息安全与计算机犯罪问题、信息国际化问题等等。为信息化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法律环境,从法律法规上保证了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四、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1.发展缓慢

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与其他领域相比,发展的速度依然十分缓慢。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对这方面的信息资源整合的程度不容乐观。很多中小企业图书、情报、档案资源整合进展缓慢,数字化程度不高,在这方面的人才也十分有限,三个部门缺乏有机整合,无法实现对外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从而不能满足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发展的需求。

2.信息化时代的客观要求

在信息化时代下,图书、情报、档案之间的信息联系越来频繁,相互之间的依靠程度也越来越深。而企业对信息的综合性、完整性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任何方面的信息缺乏或不完善,都可能对企业的决策制定产生严重制约。因此,加快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既是图书情报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五、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面临的问题

1.缺乏法律支持

在国外,对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有法律支持,如美国的总统图书馆、加拿大的档案馆,它们在建成之初就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我国,虽然图书、情报、档案各自本身有相关的法律,但尚没有一部对三者统一协调的法律。使得三者容易各自为政,各自分割,严重影响了企业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建设。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篇6

2015年2月27日我国工信部向联通和电信两家颁发4G牌照,至此,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已都有4G牌照,标志着4G在我国实现了全覆盖,全面进入4G新时代,全媒体新常态已经形成。在此情况下,人们需要获取的信息内容和渠道已远非像上个世纪及以往,既要求全面、系统,又要求快捷、简便。特别是在医学院校,作为信息管理的主要部门档案室、图书馆,应紧跟时代,实施档案、图书及情报整合发展策略,集约化管理,切实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发挥档案、图书及情报最大价值。

1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的客观要求及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也从战略高度注重加强信息化建设,已经形成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为主的服务中心、基站、客户端信息网络,无论是网络覆盖、技术水平均居世界领先水平。信息资源建设和受众用户信息需求愈来愈趋向网络化,为此,高职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1.1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是由信息管理最终发展方向所决定的

信息管理早已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自从人类社会形成后,便以结绳记事方法记载和管理社会各项信息,发展至今,已形成由国家、院校和民间组成的各级档案馆、图书馆、情报机构进行信息管理。期间,信息管理由单一部门管理,发展到多门管理,将来必定发展到统一、整合、融合管理,这是由信息管理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现如今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已显现出信息资源整合走势。我们大家都知道,近年来各项事业的发展已向整合、综合方向发展,即便是信息产业也毫不例外,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档案、图书、情报均是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通常管理均应从“信息资源整合”目标出发,使三者整合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最终实现互联互通,满足各类受众读者的需求,发挥各类信息资源最大、最优价值。

1.2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现行条件具备

前文已经分析了信息资源整合客观要求是由信息管理发展规律所决定,由分析不难看出,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内因在于信息管理发展规律,那么外部是否具备条件呢?就以目前的计算机和网络发展水平来说,答案是非常肯定的。现如今的信息技术已发展到云计算和4G时代,标志着全球社会已进入真正的网络信息时代,最近央视记者报道英国正在研制5G,不久的将来,网络信息资源传输速度将是现如今的4G的60多倍。这些技术条件是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另外再加上现如今的数据库技术等,以及医学院校在提高自身办校水平的同时,加快基建步伐和硬件投入,已使档案室、图书馆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完备,专业人才配备完善,这些足以促成医学院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实现完全整合。

2全媒体环境下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方略

2.1敢于破旧立新,树立信息资源整合创新思维意识,思想一定要与时俱进

思想决定行动,正确、先进的思想是干事创业的先决条件。作为高职院校档案室、图书馆的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均应从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和学校办学水平提高两方面出发,按照时展要求,努力去做好高职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各项工作,敢于破旧立新,树立创新思维意识,从思想上重视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不能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碌碌无为,要按照当前讲话中所说:“信息时代要思想与时俱进……”切切实实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努力钻研信息技术方面新知识,紧密结合本校实践工作,做到活学活用,真正发挥档案、图书情报专业技术特长,以服务为中心,以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为载体,以做出最先进的工作创新成绩来配合学校的发展和文化积淀。

2.2打破以往常规体制,确立与时俱进新机制、新体制

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之前,无论是档案,还是图书、情报等业务工作,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均有自己的领导和职工,即便业务工作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各部门仍从自身管辖权和利益出发,均为独立工作,极少联系。显而易见,这些工作中不乏有很多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譬如承载档案、图书、情报的专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系统、加工过程等。为此,从学校层面来看,实施高职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发展,不仅是现今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学校长远发展大计的权宜之计;从受众层面来看,读者需求的是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只有实施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发展,方能满足信息时代最大多数用户的合理要求。为此,要破除以往的陈旧管理理念,以一盘棋的思维,打破档案、图书、情报工作常规体制,确立与时俱进新机制、新体制,在档案、图书、情报三者求同存异环境下,科学实施高职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满足高职院校和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篇7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图书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4.123

[中图分类号]G273.5;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1

图书档案的管理对于图书馆来说尤为重要,档案当中详细记载着整个图书馆的发展轨迹和运营的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部分档案管理可能并不能满足对于图书馆的发展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化的图书馆档案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整个目标,可以避免人工整理的繁琐,并且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整理过程中的错误率。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图书馆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信息化建设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包括着人事档案管理、文书档案管理、业务档案管理和设备的管理。其中的人事档案,是指图书馆的使用用户的资料,包括书籍的取还情况、用户的基本信息等;文书档案指的是图书管理上级领导下发的相关工作文件,图书馆的会议纪要、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以及对上级机关发送的请示文件等。业务档案指的是档案管理部门日常活动的开展情况及业务的完成情况。设备档案指图书馆设备的登记、清查、核对和维修信息,以及报p、报废物品的核实登记信息。

2图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图书馆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利用现代的信息与网络技术,依据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要求和自身的建设要求来开发和利用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为图书馆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信息化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的人群对图书的相关需求。图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档案的管理模式来说,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下面3个方面。

第一,随着整个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图书馆档案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存在着信息流通量不高、查询繁琐、文档归档工作的工作量较大、处理不及时、档案容易丢失等大量的问题。此外,档案信息的检索不够灵活,不能及时、精准地满足读者的要求。对比之下,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可以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更高效的检索和书籍的处理,使图书馆的档案信息,在速度和准确率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正是通过网络的终端,图书馆的的读者才能更好、更快速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相关书籍内容,不需要像过去一样一本本地翻开、一卷卷地查阅,从而为获得更多的读书时间。

第二,在传统模式下各个图书馆的档案都分开来管理的,所以图书馆出现一种半封闭的“典藏馆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实现信息的共享非常困难。对如果采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系统,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种问题,让图书馆变成一个开放的信息共享的平台,与此同时,也给知识的传播、科学的普及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此外,对于每一位使用图书馆的读者来说,在信息化的平台上将能获取更多的信息,让时间得以高效利用,信息的时效性得以发挥,展示出信息化系统人性化的一面。

第三,在传统的管理之下,储存档案的空间相对较大,还需要借书室、还书室、类室等相关办公场所。另外,图书馆档案的整理、归档的工作量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来维持。一些图书馆没有这么大空间,也很难配备这么多的工作人员。而信息化建设下的图书管理工作只需要一个不是很大的空间,几台可以使用的电脑、存储设备和服务器就可以实现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人力、财力、物力都是很大程度上的节省,并且这种情况下还可以提升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3结语

现阶段,信息化建设对于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十分重要,其能更好地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及档案工作的效率,满足图书馆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作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环节,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应该更积极地吸入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展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沈滢滢.浅议信息化建设在图书馆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1(5).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篇8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10.067

[中图分类号]G251;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10-0116-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和知识的需求在急剧增长,而图书、情报、档案这三大信息载体中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和知识全面收集、整理、保存,即使是实力雄厚的图书馆、情报机构又或者是档案馆,也很难独立地成为文献提供机构,只有实现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才能为用户提供更为实时有效的、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要求。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存在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研究。

1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图书是通过各种方式记录或描述将信息和知识表现在物质载体上;情报是一种传递、变换着的知识信息;档案则是用各种有效的方式记录下来的一种信息资料。一般而言,图书包含一般性的、最新的知识信息,情报侧重于最新的信息,档案则主要是原始的知识信息。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就是指将图书、情报、档案各自独立的系统统一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图书、情报、档案这三门相关的信息学科,是知识的载体,同时也都属于文献型的信息资源,具有同源性。三者是可以相互转化、渗透、交叉,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各自成体系的发展,互相独立,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需要的是全面系统的理论依据、准确的数据和参考资料,因此,他们要求信息具有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要求多层次、多方位、系统全面地获得所需信息,而图书情报档案独立的发展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不能满足信息时代多层次、多元化的需要。

也就是说,信息时代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一体化建设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信息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信息资源利用的最大效益。

2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1国内外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就开始对一体化进行研究。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建立“国家情报系统”(naiiS),该系统“涉及全部学科领域里的文献、图书馆和档案的服务工作”。在我国对于图书情报档案的整合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80年代,到了80年代中期呈现一体化的趋势。1996年上海图书情报新馆成立,这在我国图书情报一体化工作上有着跨世纪里程碑的意义,但就全球趋势来看,我国的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远远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展开,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体化的建设还不够,没有形成完善的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

目前,这一一体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国会图书馆(总统图书馆)、澳大利亚的很多图书馆、英国的国家图书馆,以及我国的上海图书馆、天津泰达图书馆等都是图书、情报、档案收藏提供利用的机构。同时,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信息检索服务系统都包含图书、情报、档案三者整合信息的数据库。由此可见,人们已经感觉到一体化整合的必要和必然,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在所难免。

2.2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存在问题

就目前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平台建设不够完善,存在技术障碍。信息化的发展与之前相比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一体化建设中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不够,网络技术与现实需要严重脱节,是一体化建设中的致命问题。各大检索平台不够完善,存在诸多技术缺陷和安全漏洞,这些会导致图书情报档案的信息资源被泄露、篡改等。

(2)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及理论。实践要有正确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图书情报档案在各自领域的发展是相对和谐的,但是在一体化建设中相互之间的融会贯通就成了首要问题,原因在于没有正确的理论体系来指导。目前3个系统缺乏有效的管理,他们只是在纵向的发展,缺少横向的联系和交流,图书馆系统归属文化部和教育部管理,档案系统主要由国家档案局来指导与协调,而情报系统则由国家科技部管理。在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的制定上也存在很大问题,各种侵权等问题没有合理的法律体系保障。

(3)人员的知识水平不够,对一体化的重视不够。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的信息整合意识淡薄,素质不能适应需求,一体化建设需要的是懂网络知识,具备图书、情报、档案方面的专业知识,会外语、懂管理(数据库、系统工程等)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另外对一体化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在一体化建设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直接的经济利益和回报比较小,网络的维护、设备更新、人才培养等都需要强有力的经费作保障。

3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的措施

3.1加快发展促进一体化的信息技术

①在信息时代要实现一体化,就必须实现文献的信息资源向网络数字信息的转换,例如大型数据库、数字图书馆及档案馆的建设。②开发数据信息资源的阅读工具,例如一些相关的软件、浏览器、阅读器等。③健全网络资料的数据库和检索网站,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Springer全文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等。

3.2加强三者一体化的沟通与交流

在思想上统一对图书情报档案的认识,明确一体化的管理是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信息化的要求,以提升工作效率、加快服务质量为目的。三者各自的相关政策、法规要相互配合,避免交叉重复以及歧义,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一体化的工作顺利进行,也就是从本质上保障信息资源共享,保证需求者及时有效地得到需要的信息和文献资料。

3.3注重一体化过程中人才的培训

在网络环境下实现资源共享,就要求有着掌握信息技术,又精通图书、情报、档案相关学科的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教育机制来看,这样的人才还是相对比较匮乏的,因此,加强人才的培养,是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所面临的现实性问题。

4结语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建设已成必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体化建设是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的努力,包括培养专业的人才,才可能实现一体化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段伟.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建设探析[J].情报探索,2007(8):8-9.

[2]王永辉.整合图书情报档案资源实现信息一体化管理[J].吉林农业,2010(13):46-47.

[3]刘斌荣.信息环境下电力企业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1,18(4):70-72.

[4]徐楚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理性思考[J].云南档案,2009(11):62-64.

[5]张锐.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08.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c)-0219-02

高校图书馆的档案是非常重要并且珍贵的文献资料,对高校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诸多工作的展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渐渐露出水面,面对这些问题,如何结合现状和发展形势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是摆在高校图书馆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1.1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概况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已建成电子图书馆,完成了数字档案的建设。各高校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相应的图书馆档案管理方案,利用信息化的数字处理系统使得图书馆的档案归档、整理、保管、利用、统计等各项工作都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简便化。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管理,是档案的分类、编制、检索的效率都得以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也是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1.2高校图书馆档案范围与分类

人事档案、行政类档案、资产类档案、业务档案、党群档案等是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人事档案主要是高校职工的学历证明、奖罚情况、培训材料、职务申报材料等。行政类档案主要是简报以及记录,如会议记录、工作简报、《中国索引》、图书馆通知与通报、图书馆通讯等。还指科研教学管理和馆史,如图书馆扩建、新闻报道以及馆庆等等,还有教学管理、项目管理、学位建设等等。部分行政档案还指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资产类档案主要指图书馆内的储存设备、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如电脑、书架、监控、扫描仪、打印机等等。业务档案主要是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状况,图书馆的安全工作、读者服务工作、交流工作等。其他档案工作其他图书馆赠予的有价值的资料、图书馆活动中所留下的影像资料、奖品、照片等等。

2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意识淡薄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存在着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这表现在以下方面:高校的相关领导没有足够重视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认为抓教学以及搞科研才能带动高校的发展。对于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无论是设备还是人员的投入都远远没有达到实际需求,严重限制了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他们一般认为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就只是简单的对档案进行保存与装订,而没有站在归档后的利用以及查询的角度去看待档案管理工作。

2.2信息化落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当代社会,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还拥有着相对落后的信息技术,图书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普遍不高。首先,图书馆档案管理设施的匮乏阻碍了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其次,高校往往是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引进高素质人才,而对于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才引进方面却显得比较吝啬,而且年龄结构也不是特别的合理,档案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因此档案管理人员思想保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有限的现象在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比较普遍,故而阻碍了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健康的发展。

2.3管理模式落后,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各高校图书馆都有着自己的档案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但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制度都比较陈旧,也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适当的修改完善,导致过时、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出现。这与高校图书馆没有形成统一的档案管理工作有关,图书馆档案管理部门与各学院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对接和沟通,致使归档环节出现各种不合规范的现象。第二点是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修整完善,也就是说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如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系统的升级等等都对档案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要对既有的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使其更加规范、更加健全。

3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提高意识和重视程度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所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改变管理者的意识,彻底改变过去重视不足、认识不够的局面。要做到这一点,第一步是做好宣传工作,是整个高校上下都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让档案管理工作深入人心。然后,档案管理者要自觉提高自己的意识,改变落后的观念,时刻意识到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和有关工作的顺利展开。最后,学校广大教职员工以及各个部门都应该主动配合图书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

3.2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任何工作都不能忽视人才队伍建设这一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一样,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是档案管理工作高校开展的有力保障。加大力度引进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是高校首先应该做的,使档案管理人员思想保守、业务能力不达标、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得到改善,充实并壮大档案管理队伍。然后,高校还应该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上加强对既有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政策保障来使管理人管参加业务培训、深造,是管理人员真正适应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需求。

3.3建立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推动管理工作最行之有效的内核动力就是制度,对于完善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一套健全、系统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高校图书馆要想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有学校的领导来亲自抓,并成立系统的组织机构,各学院、各部门与图书馆档案管理部门要建立起结合管理模式,责任到人,明确分工,做到对接通畅、收集及时、归档顺利。其次,图书馆档案管理制度要与时俱进,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管理细则,创新管理模式,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为广大师生作出更好的服务。

3.4提高档案的信息化水平

当今时代,信息化已经在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如果没有信息化工具来管理,必定会是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止步不前。因此,高校应该加大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从设备、软件、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投入、引进,将现代数字技术积极的应用于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中,共建共享档案资源信息,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管理的信息功能。

4结语

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办学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清楚的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面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措施,并通过这些举措来时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各项事业。

参考文献

[1]姜翠娥.解析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其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3):210.

[2]方敏.高校图书馆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J].大w图书馆学报,2008(1):73-76.

[3]童菊珍.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河北科技图苑,2012(5):31,52-53.

[4]易美.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探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8):35-37.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篇10

关键词:图书情报;档案;信息化管理;共享机制;建议

以前的图书档案和情报一般都是纸质的,即使管理的方法再合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纸质品的弱点就会显现出来,温度、湿度、固体、液体等很多因素都会造成图书档案情报的损坏,有些很重要的档案和情报是不能缺少的,所以这一直都是一个管理的难题。同时,时间的推移也带来了信息资源的增多,但是,由于时间和地域等原因,不能使这些文献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地应用。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下,可以利用科技带来的便利解决这些问题。对图书情报和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电子设备来对文献信息资料建设一个共享的机制,使所有的信息和资源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应用。

1图书、档案、情报的关系和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现状

以前,图书、档案和情报属于三门独立的部分,彼此之间并没有多少联系,但是现在不管是国际形势还是工作领域,彼此之间的联系都在不断加深,一方的发展变化总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存在状态和发展方向,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体化,所谓一体化指的是有联系的事物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图书档案和情报都是记录信息的载体,在这一点上有相通的性质,所以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管理上可以朝着信息化和一体化方向研究。文献资源信息的共享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虽然也思考出了很多解决的措施,比如图书馆之间可以办通过的借阅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文献资源难交流的困境,但是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比如有的图书馆距离太远,或者有的单位不对外开放图书馆,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现如今,科技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在解决文献资源交流的问题上有很好的应用。

2图书档案情报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2.1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要求

科技的发展已经使社会进入了信息化和一体化的状态,每个领域每个人之间的联系都变得更加紧密,科技的研究、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研究都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对互联网的使用和依赖,以及国家对信息研究投入的力度,都是人们重视信息化的表现,这种信息一体化的大环境对图书档案和情报的管理也发出了信息一体化的要求。社会始终都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其中知识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并且随着经济体制的调整,知识在经济模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单位要想使经济长远地发展,就必须借助新兴的技术对图书、档案、情报这些知识信息集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

2.2人们对信息的需要

网络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越来越多,形式上也呈递增的趋势。图书档案不仅仅是教学行业的专属,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渗入到了科技领域和经济领域,同时,行业和个人为了更好地发展,也需要全方位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比如科技要想取得进步,除了掌握丰富的科技信息之外,还需要了解一定的政治信息和历史信息,更要知道人类发展的需要。对信息的需求增大要求对图书档案情报进行信息化的添加和管理。同时在组织单位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重要的或者相对比较难懂的档案文件,这些信息人们要想更好地理解或者保存,就要求有不同的存在形式,比如视频或者图片等,这种对信息形式的需求,也要求人们对图片档案等的信息化管理。

3文献资源信息的共享机制现状

虽然人们很早已经就意识到了文献资源等信息需要共享的问题,但是我国在此方面的共享机制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是政策法规的不全面,我国关于信息共享的法律法规刚刚起步,有着很多不全面的地方,再加上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比较迅速,信息的出现不管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形式上所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比较多,政策法规的制定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情况。其次是管理的体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目前文献资源的管理体制是分割式的管理,不注重彼此之间的联系,依照的原则是追求全面和繁多的封闭式管理。除此之外,还存在着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都不够的问题,文献资源信息的共享机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管理,但是现在管理人员的知识信息水平还达不到标准,给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4信息化管理图书档案情报和建设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议

4.1增加信息化管理的意识

要想对图书、档案、情报进行信息化的管理,首先要加强的是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信息化的管理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是政府部门要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及时出台各种关于信息化的政策,加大宏观调控,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其次是各部门也要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益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最后是人们对于各种图书的信息化要求,有需要才有发展,对图书信息化的要求是信息化管理的最大动力。

4.2区域互联网的建设

不管是图书档案情报的信息化管理还是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都需要进行区域互联网的建设。要想实现信息的管理和共享,就要打破地域之间的障碍,实现信息的互相交流。现在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都是条状分割、相互为政的局面,所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政治管理上的统一,政府需要下达资源统一管理的政策,打破地域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其次,根据实际的情况结合网通公司进行区域互联网的建设,为资源信息一体化的管理和互享提供实现的基础。最后,在区域互联网建成之后,还需要制定出统一的信息规划和共享的方案。

4.3规范完善数据库

图书档案情报的信息化管理,会产生很多的电子数据,实际来说,是对这些电子数据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数据的储存场所是数据库,如果数据库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就会造成信息的紊乱,这样不仅没有对图书档案情报进行更好的管理,相反还会打破原来相对安定的管理状态。其次,数据库是进行信息共享的先行条件,要想建设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首先要做的就是将信息统一起来,集中在数据库之中,但是集中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堆积在一起,而是需要合理地分类和管理,按照不同的规则将信息进行分类储存,之后才能根据不同的规则和要求进行信息的共享,数据库的完善和规范是建设信息共享机制的重要环节。

4.4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不管是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还是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这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服务,它们的实现还要借助人们的力量,建成之后的稳定运行还需要借助人们的管理才能实现,所以需要培养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因为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和共享借助的都是互联网的力量,几乎都是搭载终端的使用。所以,在选择管理人员的时候就需要有熟悉互联网这一要求,首先对互联网不能陌生,还要有一定程度的运用能力。其次,在进行工作之前还需要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具有专业的管理能力之后才能上岗工作。同时,在工作之后还要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技能检验,来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共享机制的稳定运行。

5结语

图书档案情报的信息化管理和文献资料的共享机制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体制以及人们对信息的多方面需要带来的要求,目前,我国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和共享工作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多方面积极地进行配合,定会得到完美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兰杰,赵江燕,张薇.图书情报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J].现代情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