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流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44:10

人际交流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中学体育;培养学生;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013-01

一、全面了解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实际情况

中学生正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由于生长发育的急剧变化,性发育开始使得学生在生理与心理上发育不平衡,而心理发展相对会落后于生理功能,这些特征正是中学生具有少年期的半幼稚半成熟型,也正是具有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也是最容易产生心趣冲动和行为过失的年龄阶段。而在这里中学生随着社会和集中地位的变化以及人格的形成,社会人际交往的范围会不断扩大,但这样会使得学生的社会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乱套,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过分滥交,荒废学业;2.分不清益与损;3.处理不好与朋友的关系;4.情感控制不好。

二、体育教学与人际交往

在一定意义上,体育教学活动就是一个“课堂小社会”,在这个课堂社会中的学习活动大多具有集体性和竞争性。而且由于场地大、活动多、内容广、活动时分组与个人活动多,小组成员之间,个人之间的交往频繁,这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联系,而且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很多。同时由于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所处的角色和地位也会不断变化,使得学生的人际交往面更加宽广。在这样错综交叉的人际交往中,学生的能力、修养等都会得到很好的提高,个人的人格也会表现出来,这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一定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和谐健康的人际交往。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了,在体育课上的表现会更加积极,与同伴的配合也会更加默契,这样体育教学也能更加顺利地开展。因此我们说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促进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这里所说的接触有几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说肌体上的接触,譬如手拉手、肩碰肩、拥抱等;其二,是说语言上的接触,譬如对话。其三,心灵上的接触,譬如通过看对方的眼神,而心领神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做某些活动。总之,这里所说的接触,不仅仅是肢体的接触,而是息息相通下的言行接触。人与人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有通过语言交流的,有利用眼神交流的,有利用手势交流的,有通过点头、微笑拥抱等形式交流的。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语言。正因为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语言,致使人们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其他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负面影响到学生的交际能力。其他交际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其他交际能力强,能够催进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也能够提高其他交际能力。这里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我所教学的一个学生李莎是一个腼腆的女孩子,平时很少跟别人说话,也不跟其他人交往,只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人们说她内向、孤僻。在体育课教学双人绑腿跑的活动中,她与同学张晓丽的腿被绑在一起,经过几个回合的比赛,她和张晓丽成了好朋友,两人说说笑笑无话不谈。肢体的接触,消除了她与张晓丽的戒心,拉近了她们之间的距离,没有了对对方的神秘感,也没有了自卑感,使她感到张晓丽和自己没有什么差别,两人心心相印。于是,在张晓丽面前,胆子大了起来,敢说话了,甚至有时候也会动手动脚。

由此看来,让学生充分接触可以发展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教学篮球的时候,学生投篮成功,我带头为她们鼓掌,暗示其他学生也为这些同学鼓掌,用肢体语言向这些投进球的学生祝贺,培养她们使用肢体语言交流的意识。在教学排球的时候,我作为裁判员,用眼神和面部表情与她们进行交流,使她们感受到心与心交流的魅力,激发她们用心交流的兴趣,增强她们用心交流的能力,逐渐使她们达到能够心领神会别人的意思。在臂力训练课上,我让一个学生抓住另一个学生的脚脖子,像推小车一样在地上爬,缩短她们之间心与心的距离,为她们进行人际交往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多是在教室教学,学生单独活动的多,与他人合作的少。体育多是室外课,学生集体活动多,肢体运动幅度大、次数多,比较适合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利用体育教学,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交往素质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了解了与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些情况后,一定会更加关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的,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培养和谐健康的人际交往呢,我从教学中得到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人际交流心得体会篇2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

课堂发言是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基本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良好载体。从课堂发言中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口语发展水平,还能分析学生存在的口语障碍,从而实施积极的训练策略。但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却“金口难开”:有的因为准备不足而无话可说;有的怕回答不好,受到老师批评或同学嘲笑;有的因为性格内向而“甘于寂寞”……这些消极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学生的交际障碍。因此,在开展交际活动之前,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做好交流前的充分准备,教师耐心等待;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思维与语言的表达方式,要正视学生交际表达的不足,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肯定和鼓励;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以放松的表情、自信的心态与他人交流,逐步养成平等交际的习惯;还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不挖苦、嘲笑他人。从而在课堂上建立起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帮助学生树立了口语交际的自信心。

二、重视口语交际的互动,使学生全员参与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听方与说方的简单相加。有效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不仅要注意说方,更要兼顾听方,使双方始终处于互动的状态,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使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形式应打破常规,大胆采用分组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课桌可以分组摆设,学生可以根据交际的话题自由分组,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讨论,交流。如:我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作文教学前,安排了这样的活动:说说你喜欢吃的一种蔬菜。学生听到交际话题后,教室里立刻就沸腾了,有的说喜欢吃萝卜,有的说喜欢吃黄瓜,有的说喜欢吃茄子,有的说喜欢吃菠菜,还有的说喜欢吃土豆……众说纷纭之下,我顺势引导:“喜欢吃同一种蔬菜的同学坐到一块儿,说说你观察到的蔬菜的特点、功用,以及食用的注意事项等。”学生很快分好组,激烈地讨论着,交流着,有的还介绍了这种蔬菜的多种吃法,旁边的同学不时地提问,补充新鲜的知识,学生个个参与其中。等到全班交流时,组内就会派出最善于表达的同学,一口气摆出了蔬菜的外形特点、吃法、美容功效,甚至还有烹饪的注意事项,具体、生动、有趣。待到写作文时,学生的习作自然就不会枯燥无味了。口语交际的目标轻松完成,学生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交际活动的主人,口语交际的能力也在个体的实践中得到锻炼。

三、关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的多元评价

在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评价的语言是一门特殊的艺术,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形容,更不能用“优良中差”来等级化。为了便于操作,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可采用模糊式的评价。如:在演《陶罐和铁罐》的课本剧中,一些孩子表演了之后,教师可以请所有的小观众充当评委,并教给他们评价的方法:“如果你觉得他们演出了故事的内容就举起左手,觉得还演出了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就举起右手,如果他们不仅演出了对话,还有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就举起双手为他们喝彩!”这种全员参与、身心结合的评价方式,既便于操作,又能调动听方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去关注别人的活动,说方的自尊心也得到了保护,他们在同学们的评价中收获了自信,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表现,适时地提出建议和期待、鼓励性的评价。如:你说话时语速再慢一点,我们就听得更清楚了;声音洪亮些,会更有气势;仪态再自然些,就更大方了……诸如此类灵活性、指导性、发展性的评价,不仅关注了学生交际过程中的资源生成,而且促进了学生交际能力的逐步提高。

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活动,除了安排大量的课堂练习外,还必须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利用平时经常遇到的交际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有意义的活动,给学生创造交际实践的机会。如:采访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在家与家长交谈,与售货员对话;当小主持人,组织小剧团演出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其主体交流作用。通过大量的口语交际实践,学生已逐步形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和交际态度,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此外,教师还应该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角色表演、综合性学习等与口语交际相关的活动,对口语交际进行多途径、多层次的训练。如: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鼓励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公进行情感沟通,心灵的碰撞;综合性学结交流,既展示了实践活动的成果,又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真是一举多得。习作讲评时,尽量展现学生的品评能力,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发掘习作中的亮点,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活动其实都是口语交际的形式和优质载体,得到发展的也不仅仅是口语交际的能力。

人际交流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激发兴趣;双向互动;创设情境;乐中导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发展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口语交际的教学应有别于以往的听话、说话训练。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优化口语交际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尊重学生,兴趣引路

尊重学生,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使学生心地坦荡,思维开阔,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在宽松的环境中张扬个性,放飞潜能。比如我在教学口语交际《介绍我的家乡》时,首先对同学们说:“老师录制了一小段录像,请大家一起欣赏,可以吗?”老师以商量的口气和同学们对话,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后再播放,虽然只是一个细小的环节,却体现出老师的学生观――尊重学生。

又如在《小兔运南瓜》口语交际的教学时,我特别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小兔见到了大南瓜想办法”和“南瓜已经运到家”的图片,将运南瓜的过程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随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兔会用什么好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学生被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可爱的画面深深地吸引,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小兔可能会用的方法,小组交流后在班上又进行了交流,学生说得头头是道。

低年级课本提供的话题是有限的,不能完全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还必须让兴趣引路,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说他们熟悉的事和人,引导他们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听录音、讲故事,和父母、老师、同学一起交谈,让他们有话可说。如在教学口语交际《买文具》前,我带领学生去参观文具店,有意识引导他们观察别人买文具以及自己买文具的过程。由于大家都认真观察过,亲身体验过而情绪高涨,同学们自然能兴致勃勃地说开了。

情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状态,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每次在口语交际课前,我都要准备一些美丽的小红花,鲜艳的五角星,好看的卡卡纸。谁在课堂上表现好,老师就送奖品给他。同学们渴望得到奖品,因此个个摩拳擦掌,暗暗下了决心,要获得奖励。巧妙的激励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愉悦情感,激发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强烈欲望。

2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有一些话题,看上去并不是能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话题。教学前,我们应该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实施策略,让学生交际时互动起来。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找秋天》时,我首先与学生进行对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眼里的秋天,学生说得不够具体,这时我激发学生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秋天呢?接着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亲自带领小朋友来到美丽的公园,引领他们找到不同的观察点,并分别给他们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让他们去观察秋天,亲近秋天,看看秋天的花、草、小动物,还有人们的衣着等。学生在秋天里尽情地欣赏、尽情地感受。然后回到教室,让他们说说找秋天都找到了什么,互相介绍观察所得。这时的学生热情极高,纷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秋天。这样,其他小组的成员便会好奇地提出许多问题:“花儿变了吗?”“树叶黄了吗?”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同学们的交际话题,互相介绍询问的过程就是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

又如口语交际《春游》教学:

(1)(电脑出示多幅春景图片)师:小朋友们看,春天多美啊,你们想去春游吗?(想)我们到哪儿去,干什么呢?老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好吗?(四人小组商量,并说说你们为什么选这个地方。一人发言时,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听,有不同想法或有疑问的等别人说完了再提出来)

(2)请各组小朋友派一个代表把商量的结果跟老师、同学们说说。(汇报时,其他同学认真听,有意见的提出来)

(3)通过交流协商,最后大家确定春游的地点

(4)去春游应该准备哪些东西呢?应注意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后向老师提建议。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围绕“春游“,进行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多向交流。通过广泛的互动交际,学生学会了倾听、表达与应对,学会了尊重别人、与人合作。

3精心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口语交际教学,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宽松愉快的环境会使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思维,敢于表达。利用各种方式巧妙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的情境,会提高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激起学生交流的欲望,学生的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生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走进“交际情景”,在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1营造氛围,打造人际情境。

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不必担心指责和奚落,交际的情感易于被诱发,交际的欲望易于被点燃。因此,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以一个听众、朋友的身份加入学生们中间,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轻装上阵,敢于表达并乐于表达。

又如教学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吧》,我课前将教室布置成联欢会的会场,老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交友环境。课中叫学生上台自我介绍,当学生有了进步时,老师就用赞赏的话语鼓励孩子:“你越来越勇敢了!我很愿意和你交朋友!”“你讲得太好了!”适时的引导和鼓励给予学生莫大的动力。作完自我介绍后,我又让学生自由找朋友,互相交流年龄、性格、爱好、学习等情况。一时间,课堂上同学们三五成群,七嘴八舌。在这亲切、和善、民主的人际氛围中,沉默寡言的孩子也能抛开顾虑,尽情交流,能言善道的孩子变得更为侃侃而谈。

又如教学《买菜》这一训练内容时,教师先布置好场景:“菜市”里,摆着各种各样的蔬菜,“菜农”和“小贩”大声地吆喝着。同学们有的扮演买菜的奶奶,有的扮演买菜的快餐店老板,还有的扮演买菜的叔叔……有了具体的情境,诱发了同学们的创造力,大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说话有了对象,所以同学们就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3.2模拟生活,再现生活情境。

李吉林老师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所以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要把生活搬进课堂里来。如在进行“口语交际”《买文具》这一内容的训练时,我和学生将教室的讲台布置成一个小小的文具店柜台,孩子们拿出心爱的文具作为临时的商品,并制作了每件商品的标价,参与口语交际的学生一方扮演店员,一方则充当顾客。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情境创设,但在训练中学生却有身临其境之感,“店员”热情地介绍每一款文具,根据“顾客”的需要进行大力推荐,而“顾客”根据喜好选择文具,向“店员”询问商品的性能,并对价格进行商讨。在学生而言,参与口语交际的双方在你来我往的一言一语,一问一答中顺利进行了交流。在教师而言,情境的创设无疑给学生搭建了自然交流、真实沟通的平台,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使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有落脚之处。但要强调的是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评价学生语言表达的优缺点。

3.3联系生活,捕捉真实情境。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活水之源。口语交际训练既要以教材为凭据,又不能拘泥于书本,要让它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展言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在切实提高课堂教育效能的同时,还应努力拓展日常生活的交际时空,捕捉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随机训练。

比如一次期中考试,一位同学考砸了,垂头丧气地坐在座位上,我便以此为契机,让同学们安慰安慰他。有的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我相信你的能力,下次你一定会考好的!”有的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学生们说得相当精彩,而那位学生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又重拾信心,心情好了起来。一次随机的口语交际训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如:被父母、老师、同学误会了,受了委屈,你又想和谁倾诉呢?你的绘画作品获奖了,你想和大家说什么……大凡生活锁事、同学心情、趣事笑话皆可相互交流。这样使学生不仅在学校里与老师、同学进行了口语交流,而且把这种交流延伸到家庭、社会,延伸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了口语交际的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4玩中寻乐,乐中导学

著名的心理学家洛克曾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据此,我在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乐说会说。

4.1猜一猜,引起兴趣。在教低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首先要引起学生兴趣。猜谜语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好办法。如在教学口语交际《可爱的小动物》时,先以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六种不同的小动物,然后请几位学生表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样子、动作或声音,其他学生根据他们的表演猜一猜他们喜欢的是什么小动物。这样学生就能积极地投入口语交际中。

4.2演一演,激活思维。把表演引进口语交际课,利用表演的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不说不快之感。又如《招待客人》一课,我请一名学生扮演接待客人的小主人,另两名学生扮演小主人的爸爸妈妈,自己当去家访的老师。“小主人”聚精会神地看着书,“客人”提着小提包走上门。师“咚咚咚”敲门。

生:“谁呀?”

师:“我,秦老师”。

生:(开门把我迎进,亲切地说):“秦老师,您好!快请进!”

接着请我坐下,沏来一杯茶,有礼貌地说:“老师,请喝茶”。师一边喝一边问他们小主人在家里的学习情况,他们一一作了回答。

师起身要走,生送出门说:“老师再见!”

演出结束,我趁热打铁,让同桌表演刚才的一幕,进一步说说自己平时接待客人的事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生活情境进行模拟接待。整堂课沉浸在演演说说的欢声笑语之中。

人际交流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效口语交际能力

出于口语交际的频繁性和重要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贴合当今时代的新要求,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还要兼顾其各类交际活动中关于如何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使其能够文明地与他人顺利完成沟通,实现人际交往的可能。所以,关于口语教学,应当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侧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的人际交流素养得以提升。

一、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助益所在

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开口说,还要能够教会他们如何说得得体、说得到位。要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应当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其一,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之得益。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读”与“写”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听”与“说”能力的训练,由此致使学习能力不均现象普遍。然而,对于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也是最为基础且最重要的存在,偏废任一方面都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能够让学生摆脱“哑巴”标签,乐于表达;由不善言表,走向能说会道,实现“以说促写、从说促读”,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其二,对其他基础学科之得益所在。学有所成从来都非一人体悟,个人在埋头苦学之余,仍然需要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探讨,相互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比如通过激烈辩论对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这不仅是语文水平的提高,还对其他学科的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因为随着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能够让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更懂得如何发问,如何探讨与沟通,无形之中做出了对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推动行为,最终拉动了整个学科成绩的提高。

二、当前我国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特点

人类形成和发展语文能力的先决行为,便是口语交际。由此,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应基于提高语文整体能力的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开展系列教学活动。我国目前的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教学形式较为随意,而内容亦未成体系。受制于小学生的心智特征,语言知识与词汇积累尚待填充,言语的实践能力相当有限。而实践性,也是口语交际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进行实际口语交流,锻炼交流能力。因此,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活动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最终目的。

其二,用语结构松散,词汇过于单调。口语交际属于双向互动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话语总在反复穿插与反馈,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用较长、较复杂的句子进行交流,造就了用语结构的松散。此外,小学生尚处语言学习和形成的初级阶段,在语言实践能力与语言知识方面不够丰富,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简单的语言交流开始,以使其能够清晰、明白表达自身意思。

三、提升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实效的方法与建议

1.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交流的热情。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特点,还要注重区分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同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帮助学他们塑成高尚的道德与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应确保所创设的情境真实,贴合学生实际需求,切不可脱离生活实际;其次,情境创设要生动有趣,既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满足其表现欲;再次,情境创设要富有内涵,与当代学生精神需求相契合。比如教师可以《我长大了做……》为题创设情境,这是属于“交流”类的话题,其回答都是开放式的,所以选题应以小学生关心、热爱的话题为主,是与学生学习、生活、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让他们展开思考,积极讨论关于自己“长大了做什么”,由此实现思想交流,让学生对于表达的自信心加倍,调动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的主动性。

2.注重课堂氛围营造,吸引学生敢于说且爱说。口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表达方式,认真倾听他们的各种表达,拉近二者间心灵的距离,引导学生在融洽愉悦的环境中通过交流表现自己。此外,借助双向互动式交流对口语课堂气氛的活跃同样大有益处,比如在展开《学会转述》这个话题时,可挑选一名学生扮演“李响”,再请另一名同学向他转述“通知”;教师在这一转述过程中要注意启发“李响”向转述者提一些问题,还可以加入一些礼貌性的交际语言等,这样单方面的转述变成双向互动式交流,通过频密的对答,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敢说、爱说。

3.善于发掘学生优点,树立学生交流的自信心。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之所以不爱交流、不敢讲话,并非因生理缺陷所致,也不是说话能力的丧失,主因多半是缺乏自信,害怕说错话引发他人嘲笑,或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可,等等。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一分细心,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不吝赞扬,逐渐培养学生对交流的热爱与自信。比如在展开《教你玩游戏》这个话题时,可将此建立游戏基础上,但应在教学前告知学生展开这一交际话题的要求,指导学生预先做好准备,如搜集、整理与游戏相关的资料,熟悉、掌握其他同类游戏的玩法等,以便之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有备而来所表现出的熟练表达或及出色操作,都能获得赞赏,从而使学生备受鼓舞,信心倍增。

4.结合多种教学方法,鼓动学生自主参与交流。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实现学生参与积极性与参与热情的提高,取决于教师能否发现学生的兴趣,并借此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爱动、好表现的特点,选用表演式的方法锻炼其口语能力。比如在完成《说话要注意姿势》话题内所提供的情境图的讨论后,可适当补充几个类似的现象让学生练习,又或是在学习《学会劝阻》话题时,列举一些公共场所的不雅行为,让学生用所学的“劝阻”方式实践劝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对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单靠一朝一夕或是一个方法、一次培训便能实现,它需要教师长期坚持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对学生的指导与训练,采用各类活动促进学生间互动交流,激发交流热情,引发交流兴趣,按照实际学情不时调整教学方法与形式,确保学生能够在成长与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人际交流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因素情绪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大学生今后的人际交往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且在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的生活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尤其对于集体生活的大学生来说,交流更是每天都避免不了的。所以说人际交流是大学生生存的必要条件,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必须要提高的一项重要能力。

一、目前影响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几点原因

(一)心理方面的影响。大学阶段的学生基本都是处于青春期中后段的年龄,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已经处于逐渐成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学生基本都是由高中直接升入大学的,由于校园环境的整体氛围,学生们的生活阅历比较简单,而且责任感和抗压能力相对较低等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很容易阻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家庭方面的影响。家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会教导孩子“谨言慎行”“人心隔肚皮”等千百年来信奉的教条,间接影响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会产生距离感;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九零后”,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和分享心理比较欠缺,在交往时往往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与人际认识。

(三)学校方面的影响。在大学生进入高等院校之前,他们接受的教育都是以学习和培养学习能力为主,并没有专门的课程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学生中“高分低能”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大学虽然开始重视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但是也没有开设人际交往方面的课程,很多学生过的就是教学楼、食堂和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没有过多进行交流的机会。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多数都是老师到点来讲、到点下课的形式,真正的互动并不多,很多学生甚至在快毕业的时候都没有和老师说过一句话,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疏离。

(四)信息技术方面的影响。进入大学的校园,随处可见“低头族”,比起现实的人际交流,大学生们更愿意在虚拟世界进行交流。他们觉得在网络的世界中,大家彼此之间都是不认识的,交谈时无需太多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对于学生内心是一种压力的释放和情感的寄托。但是长久处于网络世界会降低学生们正常交际的能力,由于缺乏锻炼的机会,大学生在真正与人交流时很容易出现害羞、紧张、词不达意等问题。

二、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开设人际交往课程,教授相关知识

由于现在我国高等院校基本没有开设人际交往相关的课程,也没有相关的教材,下面笔者就从几方面阐述一下应该在人际交往教学中讲授的知识。

(1)对于人际交往认知方面的讲解。这部分的教学主要就是帮助大学生对自身进行认知,以及对交往的内容和方法、意义等进行了解,这一部分属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部分。在与人交流中,认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大学生准确的判断出交流的对方是否对自己的谈话感兴趣及时作出调整,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交流的目的以及意义等。

(2)对于情绪的控制方面的讲解。因为大学生的年龄以及成长经历的因素,他们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很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情绪波动较大,以及任性和虚荣等不良情绪,会直接导致交流的失败,甚至让对方产生厌恶的心理。所以在教学时,要加入情绪控制的教学部分,让大学生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正确的进行情绪的表达,对于负面和影响他人的情绪要学会控制并进行自我调节。

(3)对沟通方面的讲解。这一部分属于交流的实践部分,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彼此之间沟通的技巧,掌握如何正确处理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和冲突。并进行相关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练习,熟悉与人交流的过程,了解在实际交往中的技巧。

(4)对交往礼节方面的讲解。重自身交往的礼节,可以在与人交往中为自己进行加分,在教学时加入这一方面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教学生与人讲话嘴里不要有食物,不要在说话时吸烟,交谈时声音不要过大影响他人,举手投足大方得体等与人交往中的基本礼节。

(二)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里疏导

在实际生活中一直都有很多的问题困扰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他们一直没有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进行处理,心理问题一直得不到疏导。高等院校可以在校园内设立心理咨询室或者利用多媒体建立心理疏导热线或网站,让学生选择自己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咨询,敞开心扉寻求帮助。并定期组织一些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交际能力的活动,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能加深参与活动同伴之间的感情。

(三)利用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进行训练。

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有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以其多样化、自由化、平等化以及活泼化的特点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这些社团活动是学生们大学生活中的一剂“调剂品”,同时也为大学生在校园中提供了与人交流的机会。因此高等院校的老师们要利用社团这一优势,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多与社团同伴进行交流,锻炼自己的与人交往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文使我们了解到,目前高等院校学生们在人际交往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各大高校应重视这一问题,积极寻找相关对策提高大学生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显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培养[J].重庆邮电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119-122.

[2]刘朝晖,温梅,李惠超.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77-78.

[3]王晓红.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培养[J].南京工程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64-68.

人际交流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交际法传统教学法交流交际

一、交际教学法的概念

它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坎德林(ChristopherCandli)和威多森(Henrywiddowson)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创立的一种外语教学法。英国功能语言学家弗思(JohnFirth)以及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ellHymes)等人的著作为交际法提供了理论根据。这一教学法普遍为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界所认同。

交际法认为:培养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应该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训练必须为交际能力服务[1]。语言学家列脱尔胡特(Littlewood)把培养交际能力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培养最初步的交际能力(pre-communicativestage);二是培养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stage)。[2]

二、在中学英语教育中使用交际教学法的原因

1.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国际语言,在中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国内和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成为中国人和世界交流最快捷、最有效获取信息的工具。可见,为交际和培养初步的交际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根本教学目的。

2.传统的英语教学法不尽如人意。

(1)教学中心

传统的语言教学过分强调了语法规则[4],造成现在出现的“聋哑英语”。这些学生不会说,不敢说,也理解不了别人所说的英语。所以教英语不仅仅是教语法,一门语言的真正掌握应包括语言交际能力。

(2)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为主导。教师控制课堂,滔滔不绝地给学生作讲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听的角色。一堂课下来,教师觉得非常疲劳,学生也会变得厌倦。无论教师如何努力,这样的课堂效果总是不理想。

3.交际教学法的优点。

交际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它把语言看成是交流的工具。它包括在课堂上针对现实生活设计的口头交流活动。

(1)学生中心

运用交际法教学的教师不同于使用传统教学法的教师。他们在课堂上说得很少,倾听得很多――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因素。教师设计练习,学生进行交流表演,教师退居幕后,偶尔充当一下引导者的角色。在运用交际法的教室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离开座位,通过大量的语言交流来完成任务。通过主动参与,学生就更有可能掌握好英语。

(2)交流

交际法运用交流来教语言。交际法强调在现实的语境里进行交流。例如,在市场上买食物或向人问路等。在这些练习里,学生间交流需求或想法才是目的,而不只是要求使用完美的语法。

(3)社会应用

交际法着重于社会应用。例如,在许多语言里,“你”的形式变化取决于两个说话者的年龄和地位;与其他人用委婉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即使使用的时态不对,也会产生成功的效果。

(4)多媒体的使用

使用多媒体在运用交际法教学的课堂上是一种理想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允许大量的针对现实情况的模仿交流。有许多这样的课堂游戏,例如,“whoisoscarLake?”,他们要求学生能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交流。当然,社会和文化知识对进行这些游戏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英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以下我就根据自己在上课、听课、评课过程中的一点经验体会,浅谈一下英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问题。

(1)思想

由于不正确的认识,学生不敢说英语。在英语交际方面,正确与流利似乎是矛盾的。许多人持这样一种观点,正确第一,流利第二。这对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弊大于利,原因是它导致了学生因害怕犯错而不敢张嘴。其实只有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根据我的经验,学生在做交际练习时,我们应鼓励他们,而不是为了纠错而打断他们的话,否则就会挫伤他们的热情。显而易见,“正确第一”只能导致学生宁愿闭嘴也不愿犯有时看似十分可笑的错误。

(2)话题

教师或教材事先定好的话题往往使学生不知说什么好。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最容易的是那些他们熟悉且生动有趣的话题。只为了语法教学而编辑的材料不能使学生开口说。比如“tomisaboy.”“Kateisagirl.”等句型有语法意义,但缺少练习价值,很明显,学生会很快厌倦它们。另一个学生不配合的原因是教学材料脱离现实,“tothetibet”、“toGuilin”等话题只能帮助学生学点语法。另一方面,材料应主要反映英美文化。只有有吸引力的文化背景才能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如果我们把文化与语言学习分开,交际练习就会失去光彩。

(3)语言环境

由于有限的语言环境,学生缺乏练习的机会。以下因素可能导致了这种情况:对于书面语的过分重视;教师很少真正说英语,即教师在课堂上很少说,在课后也不与学生用英语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说得过多,即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代替学生思考和练习,学生通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不注重培养说英语的习惯,以及交际教学不能列入教学计划。

2.解决办法。

(1)课堂中心

将课堂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分组讨论比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它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交际。讨论组可分为三种形式;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两两讨论。根据我的一点拙见,讨论的话题应是可行的、有趣的、可争论的。我们应抓住指导讨论的时机,选择合适的话题。我们可以提供话题供学生选择,当然学生亦可提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种方式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2)语言环境

必须创造一个更生动的语言环境,彻底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代替学生思考和练习的“哑巴英语”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说英语。通过设立英语角、举办英语话剧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说英语的环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检验、应用和扩展课堂上学得的知识。有了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的交际能力自然会提高。

(3)课时数

应延长交际教学和实践的时间。在许多中学英语交际教学和实践的时间很有限。有许多学生一直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当众用英语与别人交际。原因在于人多而时间少。这种情况急待改变。

总之,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以下几点值得注意:“流利第一”应成为教学思想;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讨论应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启发应成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竞争应成为一种有用的动力;交流应成为最终目的。

四、结论

交际法是一种有用的针对英语教学的方法。尽管在中国的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教学条件的发展,我们确信这种方法能进入我们的课堂,并将更为广泛地得到运用,英语教学中的弊端一定会消除。我们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史宝辉.交际式语言教学二十五年.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

人际交流心得体会篇7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社交媒体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具有锻炼大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减少现实交流障碍以及节约交往成本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它也在一定程度上疏离了现实同学关系、弱化了现实交往能力、降低了人际信任度。高校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在全面把握社交媒体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社交媒体,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

关键词:社交媒体;大学生;同学关系;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4.04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学生群体在中国网民中占比23.8%,在所有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中居于高位。大学生思维敏锐,接收新事物能力强,更是处于技术创新浪潮的最前端,社交媒体也因不断地发展创新得到大学生的青睐。社交媒体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方式和内容,但它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构建和谐同学关系成为高校辅导员的重要任务。

1社交媒体概述

社交媒体是建立在万维网的技术资源基础上,允许用户创建和交换各方面信息的应用程序。其典型代表是腾讯QQ、新浪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衷于社交媒体,花费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这与社交媒体的以下四方面特征密不可分。

1.1交互性与共享性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有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心理需求。通过社交媒体,用户可以随时保持沟通、给别人发表评论,还可以将所见所闻第一时间出去与其他用户共同分享。这种互动与共享能够使用户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拓展人际网络,满足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交往、情感需求。

1.2开放性与平等性

当今大学生开放程度高,个体意识强,平等观念深。社交媒体使交往不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加之有些社交媒体为匿名登陆,使得信息与获取的自由性进一步增强,便于大学生找到自己的“圈子”发展兴趣。这样,社交媒体打破传统媒体的精英运作模式,原先传播者与受众的失衡关系得到平衡。因此,社交媒体的开放是基于所有人的开放,它为每个人提供了更为公平的机会,开放和平等成为社交媒体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3娱乐性与个性化

冰心曾说过,娱乐至少与工作有同等的价值,或者说娱乐是工作的一部分。当今社会,娱乐必不可少,绝大部分社交媒体都有供用户来娱乐消遣的板块,如QQ游戏、QQ宠物、QQ空间日志,以及微博、微信等媒体提供的娱乐图片、视频以及各种热门话题;社交媒体大都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具体表现在主页装饰、页面排版以及聊天背景等细节设置上,用户可以以多种形式、转载、评论信息。

1.4融合性与“碎片化”

社交媒体是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介融合的有效平台,兼容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影像等多种传播形态,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表述、发送信息,这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许多社交媒体要求发送内容简短精炼,信息的这种碎片化倾向使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充分利用零散时间,如微电影、微视频等“微”事物广受大学生的青睐。

2社交媒体对大学同学关系的影响

2.1社交媒体对大学同学关系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诗经》中传唱千载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比鸟矣,犹求友声”,传递出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与人交往、表达的渴望。然而,有些大学生因不善交际或害羞、自卑、社交恐惧等心理障碍的禁锢,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同别人互动交流,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把自己孤立起来,阻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社交媒体具有匿名性、开放性、平等性等特征,这为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锻炼机会,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情感的表达与传递,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沟通更自由。

(2)有利于减少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客观障碍。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每个人生活习惯不同,家庭背景等亦存在差异,交流起来很容易出现误解甚至产生矛盾。科技的飞速发展实现了麦克卢汉“地球村”的预言,社交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交往基于血缘、地缘的格局。通过社交媒体,大学生有机会充分接触不同地域的道德风俗习惯、伦理规范以及思想观念等,能开阔眼界,更好地了解各地域同学的生活习惯,进而使大学生增强对交流信息的理解,减少交流过程中的摩擦和碰撞,交往起来更得心应手。

(3)有利于大学生节约交往成本。高校班级概念逐渐淡化,同班同学日常见面机会逐渐减少,毋庸置疑,同学间要经常性的互动交流才能保持同学关系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然而,专注于现实交往成本过高,网络交往是现实交往的重要补充,社交媒体成为人际联络的好帮手。同学间可以通过网络保持联系。一方面,大学生无需话费只需要wiFi或者流量就可以使用社交媒体来维持人际关系,节约了经济成本;另一方面,使用社交媒体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关注对方动态,及时掌握最新资讯,社交媒体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4)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日常压力。大学生在校内会面临来自生活、学习上的各种压力,面对这些压力产生的消极情绪,有些大学生往往得不到社会支持系统(家长、老师等)的慰藉,转而把目光投向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以及娱乐性等特征,大学生可以在网上痛痛快快地打游戏、开开心心地看视频、随心所欲地聊天……他们就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儿遨游在大海里。这样,不良情绪就能随着手指摆动而“烟消云散”,积极情绪便会“扑面而来”,这种积极情绪有益于和谐同学关系的构建与维护。

2.2社交媒体对大学同学关系的负面影响

(1)疏离现实同学关系。社交媒体内在的交互性、开放性、自由性、娱乐性等特征,使部分大学生浏览各大社交网站成为一种习惯,以至于吃饭走路甚至在同学聚餐等公共活动中都要时不时聊QQ、玩微信、刷微博,有些人甚至形成了社交媒体依赖。结果,大学生交往有广度而缺乏深度,缺乏心灵沟通,增加了内心的孤独感。寝室同学关系更是如此,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归属感是人的基本需求,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室友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真诚地沟通,他们把归属感转移到各种虚拟网络社区,导致同学情感上趋于冷漠、疏离,以至有人毕业时要“感谢室友的不杀之恩”。

(2)弱化现实交往能力。在网络上扮演好角色比在生活中容易,开放、平等、自由的社交媒体使大学生在交往中更加具有随意性。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交往要受到外部环境,个人角色及言语、声调、表情、姿势、服装等太多非语言信息的束缚,长时间的网络交往使他们难以适应二者间的角色转换,以至于对现实交往力不从心。他们找机会逃离现实交往,向网络寻求安慰,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社交媒体上。

(3)降低人际信任度。社交媒体具有匿名性、开放性的特点。这导致网上道德约束力不强,网民可以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自由交流,这给那些不法行为带来了施展机会,网上虚假信息遍布,道德失范现象严重,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大学生社会经验、人生阅历不足,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很容易受骗,一旦被骗,就会对他们正在成长的心灵产生巨大影响,他们会本能地对周围人失去信任,防止悲剧再次发生;即使没有被骗经历,经常看到网上曝光的庞杂负面的新闻,亦会把社会上的不信任带到现实生活中,导致同学之间的信任度降低,使人际关系蒙上阴影。

3合理利用社交媒体,构建和谐的大学同学关系

社交媒体给大学同学关系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合理运用社交媒体。合理用之,利大也;过度用之,弊大也。

3.1利用社交媒体开展教育工作

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潮流势不可挡,辅导员也应该积极顺应这一潮流,使之为构建和谐同学关系服务。因此,辅导员应该熟练掌握主流社交媒体,尽可能与大学生成为好友,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减少他们人际交往中的困惑;在上网交流的过程中向大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人际交往的方法、技巧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为现实人际交往做好理论铺垫;同时,辅导员还应经常性地在主流社交媒体上分享一些集思想性、趣味性、创新性于一体的优秀资源,让大学生充分吸收正能量。

3.2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交媒体素养

社交媒体对同学关系的消极影响反映出大学生的社交媒体素养有待提高,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交媒体素养,就应该教育大学生:全面、准确地认识和对待社交媒体——既要认识到它可以锻炼情感表达能力、减少交流障碍等有利的一面,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它消极的一面,使之为我所用;从我做起,促进网络文明化、道德化——在提高防范意识、提高信息批判能力以及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的同时,还要自觉传播正能量(比如,与他人聊天时聊一些高雅的、有品位的话题,使聊有所得);合理控制上网时间——大学生要加强自律,抵制社交媒体的诱惑,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现实交往和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3.3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现实交往是“本”,网络交往是“末”,要防止大学生本末倒置或者舍本逐末,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积极加强线下工作,经常性地开展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如读书月活动、体育周活动、辩论赛、演讲比赛、节日晚会等。这不但能够减少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发展业余爱好找到自己的“圈子”,而且能够提供广阔的平台为大学生锻炼现实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交际水平。

3.4重视构建和谐寝室同学关系

清华大学朱令案、马加爵案以及复旦大学投毒案等几起恶性杀人事件都是发生在寝室内,寝室人际关系原本就存在问题,社交媒体出现后更使某些寝室人际关系雪上加霜。辅导员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和谐的寝室同学关系的构建,可行性路径为:鼓励学生设计健康丰富的寝室文化;定期进入学生宿舍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多开展以寝室为单位的活动。这样能更好地增强室友间的默契和凝聚力,让寝室成为情感沟通的场所,成为大学生的“心灵港湾”。

4结语

社交媒体以其鲜明的特征成为大学生使用的主流媒体,它给大学生带来了平等、自由,却使他们丧失了安全感、归属感。辅导员应在倡导、鼓励大学生现实交往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合理利用社交媒体。这样,大学生才能找到心灵的最佳归属,使那颗冰冷、孤独的心得到缕缕温情与安抚;才能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互相关心、相互帮助、互相促进、良性竞争的一种积极状态;才能在美好而短暂的青春年华里充分吸收营养、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巴巴拉·m·纽曼.社交媒体影响青少年同伴关系:友谊、孤独感和归属感[J].中国青年研究,2014(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严三九.新媒体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王晓霞.现实与虚拟社会人际关系的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人际交流心得体会篇8

一、青少年人际困扰产生的原因 

人际困扰指的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而产生的关系不和谐,交往不协调,并伴有焦虑、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的体验过程。因为人际困扰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有突出的影响,所以分析困扰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控制意义重大。 

(一)情绪因素 

从目前的分析来看,青少年人际困扰的产生,其主要原因包括情绪因素。青少年在心智发育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成熟,所以在情绪控制方面做得不够好。就目前的分析来看,大部分青少年情绪外露十分严重,这种情绪的明显外露在人际交往中会引起部分人员的不满,所以在长久的情绪外露中,青少年可能因情绪表达的不善而被别人冷落或者疏远。总而言之,就是情绪控制的不到位使得人际困扰的产生概率大大增加。 

(二)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是产生人际困扰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从人际交往的实践调查来看,大部分人员喜欢和自己处在同一认知层面上的人进行交流,而就青少年而言,有的人认知水平比较高,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被其他人孤立;有的人则是因为认知水平比较低,受到了其他人的嫌弃。再者,因为认知上的差异,青少年在交流方面困难程度加大,所以人际困扰也会产生。 

(三)交往技能 

交往技能也是人际困扰的重要影响因素。从目前的分析来看,青少年受自身性格的影響,其交往技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比如性格开朗活泼的青少年,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总是能和别人打成一片;而那些比较腼腆、羞涩的青少年,因为羞于表达,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弱势。简言之,就是青少年的人际交往技能水准影响了其人际交往的关系。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 

(一)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就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建设来看,一项重要的措施是学校要加强心理教育。学校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在学校,要设置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程的开展让青少年重视心理健康的作用,从而在自我暗示的情况下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第二是在校园内,要建立具有专业性的心理辅导办公室。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办公室老师可以进行主动的约谈,这样,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其成长会更加健康。第三是在学校的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的内容,从而达到间接教育的目的。 

(二)家长要实时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了解和指导 

家长是青少年的陪伴者,也是其行为和心理的指导者,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实时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的了解和指导。简单来讲,青少年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情绪产生的时候会有比较明显的表现,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释放,其心理压力会不断增大,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基于这样的认知,家长要实时关注青少年的情绪表现,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和青少年进行交流,这样,青少年的情绪在交流中得到释放,而家长也可以在交流中了解青少年的具体心理。了解心理状况后再进行指导,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会更加健康。 

(三)分析心理健康的构成因素,并进行因素强化 

心理健康的建设需要对影响心理的因素进行全面的了解,而就目前的分析来看,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成长环境、基础认知以及个人的情绪。从这三个因素的具体分析来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最大,所以在心理健康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其成长环境进行调整和改善,使其处于对青少年有益的状态。另外,积极地进行教育强化,帮助青少年增强认知并提升控制情绪的能力,这样,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设效果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结束语 

人际交往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在不断的交流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困扰,如果这些困扰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会受到重大影响。所以分析人际困扰的产生因素,并探讨心理健康建设的有效手段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吴锡改,刘亚慧.论青少年人际困扰与心理健康[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8):35-38. 

[2]李艺敏,李永鑫.青少年人际关系能力对社交自卑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适应性的作用[J].心理科学,2015(01):109-115. 

人际交流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与人的交流日益频繁,交流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人们利用语言的表述,描绘等多种相联系的功能运用并发展语言,其中口语交际是最基本、最普遍、最直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正确面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差异,探索既面向全体,又促使人成功的新型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是十分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一、创设多样的情境

1、角色表演

角色表演是创设口语交际活动情境的重要环节。符合学生爱动、喜欢模仿、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情境,创设一个大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表演中直接进行换位思考,模拟在具体事件中该怎么做?怎么说?这样,导演排练的过程也都是交际的过程。让他们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必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表演,发现学生交际中的不足,有助于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

2、使用教学媒体

多媒体集视、听、演于一体,以独特的优势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情趣。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该怎么做》,利用多媒体创设花瓶的破碎声,让学生注意听,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等等。这时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引发出想说的欲望“,交际”也就成为一种需要。

3.表演生活细节

如在电话日益普及的今天,打电话这种生活交流方式对于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于是我便以此为题材,让学生自由组合,自行根据生活情景创构交际内容。结果整个表演过程相当精彩,学生们的口头表达都能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就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也表现得相当活跃。由此可见,真切的生活体验必能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起到根本性的促进作用。

二、重视示范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口语交际的特性,为学生展示一些生动、风趣的口语交际实例。要把口语交际的过程和步骤详尽地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会有所依傍,不至于所适从,随心所欲。需明确的是,示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照抄照搬、盲目的模仿,而是有效的指导学生熟练运用母语,把话说得更好,更恰当,更有效,更能鲜明的体现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三、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我们应正确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开掘口语交际的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中的闪光点,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突

发事件,抓住训练契机,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参与其中.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的机会。如,成立小剧社搞课本剧表演;参加国家纪念日或宣传周,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等,这些走出去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规则,让他们自己去与别人打交道,解决问题。他们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四、拓宽渠道,让学生多角度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面广量大,光靠校内的口语交际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为学生拓宽口语交际渠道,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

1、挖掘教材,贯穿交际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意,挖掘教材的语言要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如《狐狸和乌鸦》一文,教师可设计辩论话题狐狸真的很聪明吗?”根据不同的观点分组辩论,通过争论,学生明白了狐狸用奉承话得到乌鸦嘴里的那片肉,手段、目的都不正确,从而让学生养成了诚信的社会公德。

2、提供话题,增强训练兴趣。兴趣是口语交际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否选择鲜活的学生特别有兴趣的话题,也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一个关键问题。话题选择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是学生最关心的热点话题。例如《怎样做环保小卫士》《、看电视有用还是无用》,围绕这样的话题展开论辩,学生不仅会兴趣盎然,还会通过训练提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水平。

五、展开多向的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教学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实施策略,让学生在交际时互动起来。

1、师生互动,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是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表现$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一些开放性话题,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谈话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氛围里,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与积极性,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生生互动,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用说问、评、议、比、演等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种互动使交际活动生动活泼,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六、重视评价,不断提升

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在学生具备一定口语交际能力的时候,教师应通过恰当的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再提高。

新课标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口语交际的评价也要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在评价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评价:学会倾听,判断正误;学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质疑,给别人提出好的建议。如在《夸夸我的新同学》教学中将评价贯穿始终,让学生多发现和表扬别人的优点,这本身就是一种评价,对自己是一种促进,对他人是一种激励,交际之后再引导学生评价谁发现别人的优点多,谁汇报得生动、有条理,多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成长,在评价中提高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为学生成为乐于交际的社会人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人际交流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口语教学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口语交际教学在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尚属新生事物,教材编撰和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为此作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虽然注意了师生的互动,符合“重在参与”的精神,教师选择的话题有时过于宏大,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易推进。

有的教师上的口语交际课,实际上是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口语交际“活动”,并不具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际意义。口语交际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把日常的生活情境搬到教室里来“活动”一番,许多教师重复地搞“打电话”、“买文具”、“招待客人”之类的“活动”,似乎口语交际教学的天地就这么狭窄。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对口语交际的内涵与其训练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理解,重视不够;二是认为无从下手,难以操作。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口语教学质量偏低,阻碍了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违背了教学的要求。因此,探究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效途径迫在眉睫。

二、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口语交际的听、说过程,是一个不断接收、表达、快速、连贯的,经过“接收理解——内化语言——外化表达”的过程。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样化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让学生乐于交际。课堂交流发言是学生进行口语交流的基本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良好载体,既能了解学生的口语发展水平,又能据此分析学生存在的口语障碍,进而实施积极的训练策略。

1、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情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人们的求知欲,推动人们去探究和学习;兴趣更是一种有浓厚情感的志趣活动,有助于创造性地完成当前任务。而激发兴趣可以采用借助形象、开展活动、引导回忆等方法,便于丰富学生的表达内容。

2、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课堂上,教师要建立民主、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交际氛围。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让学生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同时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思维与语言的表达方式,正视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千万不能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3、要培养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的个体。教师要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允许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想说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本是儿童的天性,我们就应当多引导与鼓励,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交流,也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需求。

(二)创设互动的交际情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教学《家乡的秋白梨》,请学生当推销员。先通过自己画的图画进行介绍江湾的秋白梨,然后,试着推销自己家乡的特产。推销秋白梨,学生需要创造性地筛选、重组,推销自己家乡的特产时更是根据不同的产品,抓住各种顾客的不同心理机智地寻求促销对策。这的确刺激了学生的交际情感和表达欲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扩大交流的“面”与“量”,提高训练效益。

(三)凭借语文教材,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语文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广泛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所选话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还应有趣味性,有启发性,有训练价值,这样学生感到亲切,没有距离感,容易激发交际的兴趣和欲望,有助于发展思维,发展语言,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如,教学《黄山奇石》、《林海》等课文可以让学生当导游,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同学们以旅游团成员的身份向“导游”提问题,由“导游”解答。

(四)教学过程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课标》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往听说训练多是一个说,众人听,语言信息呈单向传递,思想交流、思维碰撞较小,而口语交际则强调信息的往来交互。因此,参与交际的人,不仅要认真倾听,还要适时接话,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

1、注重课堂对话,扩展口语交际训练空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教学面对的是丰富的言语世界,它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个性的发展,使他们自我意识大大增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创设对话情境,为学生发表见解,发展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教学《狐狸和乌鸦》,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取回狐狸嘴里的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与文本进行了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感言于心,以心化言,实践了自我超越,言语便喷薄而出,整个课堂也在心灵的对话中活力四射。

2、在质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质疑解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在跟别人讨论、争论的求真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在评议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别人的读书、答问进行评议、补充,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最佳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评议”环节,要把这一环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评议”时,首先要求学生留心听别人的朗读、发言、答问,然后要积极思考、判断,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争论,互相交流,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在合作学习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如在小组中交流自学情况、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小组汇报、进行组与组的交流并互相评议等。这样,既使口语交际训练面得以扩展、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得以拉长,同时也增补了以学生个体活动为基础的群体的口语训练的形式。

(五)广开渠道,提供机会,鼓励学生主动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口语训练是一项实践性、运用性极强的教学工作。因此,口语交际训练要打破课堂封闭的局面,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积极锻炼语言。教师要关注语文课以外的口语交际。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机会,自觉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有:语文综合性学习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班队活动、公益活动以及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此外,在家庭生活中也离不开口语交际。学生只要主动锻炼,一定会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应对交往以及待人处事的能力必定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三、结语

总之,口语交际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学中要以课标为准绳,立足于学生的终生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营造和谐、平等、宽松的交际氛围,设法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舞台。既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去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