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47:01

呼吸道疾病护理篇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1.315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进展,不完全可逆,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物或有害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此病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有关,且患病率高,病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2009~2010年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80例,采取对其抗感染、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等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9~2010年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80例,男140例,女40例;年龄15~80岁,平均68岁;病程10~36年,平均23年。急性支气管炎8例,慢性支气管炎伴阻塞性肺气肿21例,慢性肺气肿27例,入院后给予治疗护理。

治疗:住院初期给予广谱抗菌药,随后根据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调整用药。轻者可口服,较重患者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镇咳的药物,以改善患者的症状。稳定期以预防为主,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CopD患者呼吸道的炎性分泌物增多,呼吸道净化功能减退,极易导致呼吸道阻塞,而引起呼吸衰竭。因此,加强气道畅通的护理十分重要。及时清除痰液:体内补液的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白开水为宜,100ml/次,0.5小时1次。空气湿化,使用加湿器、空气清洁器,保持室内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50%为宜。吸氧时,湿化瓶中加入温开水60~70℃为宜。对神志清,可鼓励自行咳嗽、咳痰。要指导和保证有效咳痰,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定时给患者翻身,可促使痰液顺体位的移动,促进排出,翻身动作要轻柔,要同时配合拍背。对于重症患者翻身前要吸净口鼻内的分泌物,以防止活动后误吸,时间2小时1次。可根据胸部X片、肺部听诊明确感染的叶、段。肺上叶宜取半卧位;中叶取仰卧或健测卧位;下叶去俯卧位。每天体位引流2次,每次15~20分钟,可配合胸部叩击,对于危重患者要观察呼吸、心率、面色情况,防止意外。胸部叩击护理将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指前部和大小鱼际与患者接触,腕关节均匀用力,要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同时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对于老年患者,叩背时不能用力过大。对痰液黏稠易于结痂,应及早给予雾化吸入化痰,也可使用药物化痰或化痰药直接雾化吸入,必要时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气道内吸痰。对卧床患者,应及时协助更换体位、叩背,每2小时1次。

抗感染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静脉给药,滴数控制在每分钟50滴左右,输液速度过快容易引起心力衰竭。全身给药的同时采取局部用药。雾化吸入时嘱患者大口呼吸,尽量深呼吸,使药液达到远端的支气管,起到局部用药治疗的目的,每次雾化时间20分钟,2~3次/日。

有效的氧疗护理:氧疗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但老年患者适应力差,常将鼻导管拔出,因此可采取鼻塞吸氧,患者较为舒适。还有一些患者对持续低流量吸氧认识不足,经常自己将流量开得很大,这样不但没有解决其缺氧问题,反而加重了病情。因此,对肺心患者都要认真反复地进行疾病的宣教,以取得他们的配合。为了预防因湿化瓶消毒不到位引起感染,采用一次性吸氧袋鼻塞吸氧的方法,从而减少了感染来源,使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氧疗。

电解质紊乱的观察护理:CopD患者由于营养不良、食欲缺乏和使用某些药物的原因造成的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在临床上较常见。当血钾浓度<3.5mmol/L时。患者会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心悸或神经系统反应(倦怠、烦躁不安,甚至谵妄和昏迷)。当血钠浓度<135mmol/L时,患者会出现头痛、乏力、恶心、感觉迟钝、抽搐等明显神经系统反应。护士应密切观察病员的神经系统反应、生命体征,仔细分析患者主诉症状的原因,并做好详细记录,包括输入量、饮水量、尿量。

饮食护理:CopD患者在饮食方面需采用低碳水化合物(低糖)、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同时避免产气食物。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应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饮水量应1500ml/日以上。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使痰的黏稠度降低,咳痰较为容易。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的摄入。补充热量可以在食物中加入不饱和脂肪酸,如黄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高纤维食物能够预防便秘,避免产气食物,可以预防腹胀。尽可能食用高蛋白食物,这样可以防止营养过剩,提高能量水平,有助于肌肉和骨骼的强壮。少食多餐,每天可吃5~6餐,每餐不要吃太饱,餐前可以先休息,餐后不要立刻躺下。少食可以避免腹胀和呼吸短促。把食物切成小块进食,小块食物和嫩肉咀嚼起来省力,避免能量的消耗。另外,按照医生的要求摄取适量的盐分。进餐时要细嚼慢咽,如感呼吸困难,可以先休息,等呼吸平稳后再进食。

正确留取痰标本:在应用抗生素前留取痰标本对指导抗生素选择有重要意义。留取痰标本时,要掌握正确方法,以免痰液污染影响检查结果。正确取痰方法:清水漱口3遍,第1口痰弃去,深咳,使气道深部的痰咳出。痰标本留出后,要立即送检。如经鼻或气管插管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污染痰标本。

心理护理:由于CopD是一种病变累及小气道,引起气道通气功能障碍的病变,患者常因呼气气流受阻而产生呼吸困难等症状,因此,大多数患者会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症状。故应针对患者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及时解除其焦虑心理状态。

呼吸道疾病护理篇2

关键词:护理;呼吸疾病;生命质量

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除了掌握各类常见疾病的特点、症状,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方案外还应该应从老年患者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身体健康需求等方面出发,加强护理干预措施。本文研究了在常规的护理方法上加强护理干预对老年呼吸道疾病的护理效果,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138例为研究对象,男78例,女60例,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6.3±8.4岁,慢性支气管炎73例,平均病程20.9±12.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5例,平均病程20.2±6.3年。这两种疾病都有且患有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3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符合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标准[1]。CopD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200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排除认知有障碍;心、肝功能不全;妊娠或哺乳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将138例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其它护理。运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行为医学量表手册》的质量评定表[1]和我院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受试对象进行调查,包括: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家属及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等指标。6个月后观察两组护理的效果。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护理常规护理:①清理呼吸道:指导患者咳嗽,患者咳嗽时指导其用手压住腹部,两肩稍向内弯,头稍向下,连续咳嗽数次,痰液已进入至支气管及咽部再用力咳出。②引流: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姿势作引流,引流必须在餐前1小时进行,每日2次。③氧疗护理:老年CopD患者,大多伴有Co2潴留,应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1-2升/分)。④卧姿指导护理:半卧位,患者容易接受;侧卧,左侧病变或有胸水的病人不能耐受左侧卧,可有意识的指导患者进行右侧卧位。

1.3.2观察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①心理指导:耐心与患者沟通病情状况,告知治疗的进展。②净化病房内空气:及时清理病房垃圾,净化病房空气,指导注意自身的卫生,以控制感染。③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喝水,淡化痰液粘稠度,多吃含磷和抗氧化高的食物,增强自身的抵抗力。④运动指导: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抵抗力。⑤指导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吸呼气锻炼,可采用腹部呼吸训练或缩唇式呼吸训练方法,将气体慢慢呼出,尽量呼出最多的气体。

1.4疗效评分

生活质量评估:生活质量根据行为医学量表手册评分[3]。治疗效果按显效,有效,无效三级划分,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按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级划分,满意率=满意+较满意。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卡方检验,以百分率表示,取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的生命质量有明显差异,具体见表1。

表1两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生命功能评分的比较(±s)

2.2两组治疗效果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35例、无效2例;观察组显效39例、有效28例、指标无效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对照组满意30例,较满意29例,不满意10例,观察组满意49例,较满意18例,不满意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p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看病治疗和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是对医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要求提高了。老年人随着器官的衰老,出现肺活量减弱,残气量明显增加等症状的概率就会增加,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通常有有体质虚弱,病情反复、久治不愈等状况,这些状况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4]。要治愈呼吸道疾病,对患者的护理的要求比较严格,在老年呼吸疾病的护理中,应当注重保障患者的呼吸畅通和生活质量[5]。

本文研究显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指导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而净化空气利于减少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帮助。人在患有呼吸道疾病时常常不喜吃东西,这对健康是十分不利的,饮食指导可以增加患者食欲,为生命提供能量。本研究还表明,适当的运动对呼吸道疾病康复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提高了老年呼吸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战胜疾病的决心,还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樊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6):4699-470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行为医学量表手册》(特刊)邮购[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6):517

呼吸道疾病护理篇3

[中图分类号]R4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09(c)-0134-03

influenceofdetailnursingcombinedwith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torespiratorydiseasespatientswithanxiety,depressionemotion

HanXue-feiHUanGLi-shaGUona-na

DepartmentofRespiratory,people′sHospitalofLuohuDistrictinShenzhenCity,Shenzhen518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influenceofdetailnursingcombinedwith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torespiratorydiseasespatientswithanxiety,depressionemotion.methods172patientswithrespiratorydiseaseshospitalizedinourhospitalfromJuly2013toJune2014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s,theyweredividedintogroupaandgroupBbyrandomsamplingmethod,groupBwasgivenroutinenursingplantointervene,groupawasgivendetailnursingcombinedwith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onthebasisofthis,hospitaltime,nursingsatisfactionandbadmoodscoreandotherindexesofpatientsof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patientsandtheirfamiliessatisfactiontonursinginterventioningroupBwerelowerthanthoseofgroupa,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betweenthetwogroups.Beforenursingintervention,theSaSandSDSscoresofpatientsingroupahadnoobviousdifferencewhichwerecomparedwiththegroupB,ithadno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afternursingintervention,theSaSandSDSscoresofpatientsingroupawere(42.6±2.4)scoresand(45.6±5.1)scoresrespectively,itsignificantlylowerthanthoseofpatientsofgroupB[(58.9±3.4)scoreand(57.4±3.3)scores],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betweenthetwogroups(p

[Keywords]Detailnursing;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Respiratorydisease;Bademotion

呼吸道疾病是一种病变区域集中在支气管、肺部、胸腔的常见疾病[1-2],病情较轻的患者易出现咳喘、胸闷、胸痛等症状[3-4],严重者则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威胁较大[5-6]。本研究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72例呼吸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86例患者采用细节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方案护理,以深入探讨细节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呼吸道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72例呼吸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a、B组,每组各86例。参与本次研究的172例患者均通过望诊、血气分析、肺部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与支气管镜检查[3],存在鼻塞流涕、干咳、喷嚏、咽痛、全身发热、头痛乏力、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4]临床症状或体征,被确诊为呼吸道疾病。其中男93例,女79例;年龄16~77岁,平均(56.3±4.9)岁;病程7~42d,平均(25.3±4.4)d;支气管哮喘4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与慢性支气管炎各30例,感染性喉炎36例,肺炎3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1.2.1B组B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治疗:行一般疾病指导,引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对待流涕、干咳等症状;要求患者避免剧烈运动等可能不利于预后的活动;常规交流,引导患者以合理的态度对待疾病;指导用药。其他还可按需指导饮食、日常作息等。

1.2.2a组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细节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进行护理。①放松性练习:医护人员每日于晨起早饭后、午饭后及晚间9点前后在患者间开展放松性练习活动,包括播放舒展性的音乐,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舒缓音乐中放松身心,摒除杂念;②认知性干预:护理人员通过适当语言鼓励患者、灌输呼吸道疾病基本知识、列举该疾病治愈率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排遣其不良情绪,提升治疗的依从性;③家庭性心理干预:研究表明,患者家属情绪对患者自身情绪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作好家属沟通工作,提升患者家属的治疗信心与基本疾病常识,告知家属必要的情绪流露及辅助治疗方法,通过鼓励患者、促进家属间沟通交流等方式,利用积极心理暗示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④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作好详细准确的记录工作,加强医患间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提升治疗效果。

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出院前需在值班护士的指导下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填写完成后由护士当场收回并统一管理,收回率为100%。

1.3评价标准

1.3.1满意度评价标准出院前组织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需从医疗环境、治疗态度、技术程度、咨询细致度、尊重性、信任性等方面进行满意度打分[5],不满意:≤4分;满意:5~7分;非常满意:8~10分。

1.3.2不良情绪评分标准采用SDS与SaS量表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评分,其中SaS为四级评分,1~4分分别表示“偶尔”“有时”“时常”“总是”4个标准[6-7],标准分=总分×1.25,正常:≤49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SDS同样为四级评分,a~D分别表示“很少或从无”“偶尔”“时常”“绝大部分时间”4个标准[8-9],标准分=总分×1.25,正常:≤49分;轻度抑郁:50~59分;中度抑郁:60~69分;重度抑郁:≥70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B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干预的总满意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B组比较,χ2=11.1971、*p

2.2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a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a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2.3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

a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6±3.4)d,明显短于B组的(13.2±4.3)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道疾病往往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容易导致严重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对疾病治疗及患者的预后均有负面作用[7-8]。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a、B组患者的SaS及SDS均>60分,充分显示出降低患者负面情绪的急迫性,与杨惠琴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联合护理方案的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84%,高于使用常规护理方案的B组,说明加强细节护理与心理干预,能有效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对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治疗依从性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细节护理干预的意义在其他一系列研究中亦有表现,如王淑芳等[10]认为,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其中全面护理干预与细节护理干预基本含义类似,充分证实该护理方案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呼吸道疾病护理篇4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43-0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制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我国家庭医疗负担的主要疾病,是临床常见病,本病发病率高,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CopD的患病率高达8.2%[1]。CopD患者呼吸道气流受限不可逆转,损伤持续存在,最终可发展为呼吸衰竭,本病病程长、医疗负担重、死亡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疾病急性发作,延缓气道不可逆性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病经过对症治疗和针对性的护理后,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延缓病情的发展[2]。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1年间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2011年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为55-80岁,平均年龄(52.5±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60例患者均给予抗感染,人工氧疗,预防和控制心律失常,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预防心力衰竭,根据疾病情况及个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1.3护理

1.3.1疾病健康教育CopD是一个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因此患者与疾病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护理工作者需要对本疾病的相关健康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包括如何控制CopD的急性发作、进行日常护理工作等。因CopD患者多为中老年人,需采取多种宣传教育的方式,特别是采用简单易懂方式进行宣教,例如健康动画,知识长廊。

1.3.2心理护理本病病情反复、病程长。急性发作时患者非常痛苦,多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耐心解答患者疑虑,减少患者焦虑、恐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进而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加强疾病的预防,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1.3.3呼吸功能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下降诱发呼吸困难,治疗过程中须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护理工作者可在治疗间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①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而后缓慢缩唇将气呼出,吸气2s,呼气4-6s,每次锻炼15min,2次/d。②腹式呼吸:患者通过增加腹内压,进行腹式呼吸,促进肺底部二氧化碳排出。③运动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体力差、抵抗力差,患者可根据个体情况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提高机体抵抗力。

1.3.4营养支持CopD患者机体消化吸收能力差,且多为老年患者,摄入较少,患者容易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肌收缩能力下降从而加重患者呼吸困难诱发呼吸衰竭。此外,免疫力低下容易导致患者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又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因此对CopD患者应加强患者营养,少食多餐、多摄入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并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病房环境舒适,有助于患者营养吸收,机体康复。

2结果

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60例CopD患者,57例患者最终症状缓解出院,2例患者并发心肺衰竭转入重症监护室,1例患者并发重症肺炎死亡。

3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四位致死原因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气流不完全可逆性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的程度随患者的活动而加剧。CopD住院患者多为急性加重期患者,CopD急性加重多由感染诱发。经过控制感染,改善供氧后,急性发作可缓解[3]。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目的是控制急性发作,延缓气道不可逆性狭窄。本病病程长,经济负担重,给患者极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有效控制急性发作,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能降低患者并发严重心肺并发症的概率,延长患者寿命,减轻其经济负担,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生命质量[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对控制患者疾病急性发作,病情康复有较大的帮助。通过疾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护理和自身疾病管理的能力,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摆脱不良心理对疾病康复的影响,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及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加强患者的营养,能提高患者抵抗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有助于减少疾病的急性发作[5]。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多可控制急性发作,对本病进行针对性护理后能减少患者疾病复发、延缓呼吸功能衰退、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少玲,黄金月,周家仪.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的循证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9,5(44):431-432.

[2]马金凤,赵秋利,刘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的护理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9,5(44):438-439.

[3]吴洁,陆菊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0(7):5612-5613.

呼吸道疾病护理篇5

方法:选取78例入院就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采用整体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呼吸道疾病服务中心内感染率和临床管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1例(2.56%),对照组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9例(23.08%),对比两组院内感染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p

结论:社区医院采用整体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降低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呼吸道传播疾病管理预防控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84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97-01

呼吸道传播疾病的路径主要有人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各种微生物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会引发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途径多等特点,一旦病发将难以控制,是一种具有极大危害的传染性疾病。目前,我国呼吸道传播疾病已成为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广受人们关注和重视,呼吸道传播疾病暴发流行,如甲型流感、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不仅危害人们身心健康,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1]。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管理及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有助于控制疾病暴发流行,同时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该疾病,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率,确保患者就诊安全与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本文选取78例入院就诊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整体管理模式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效果,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3年3月入中心就诊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5例男性,33例女性,年龄14~71岁。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23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14~70岁;对照组22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16~7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方法。选取的78例就诊患者均采取一定管理措施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研究组患者采用整体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整体管理模式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2.1建立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尽可能结合服务中心具体情况建立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如《呼吸道传染病应急预案》《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防护制度》等,确保制度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并充分发挥出应有作用,保证呼吸道传播疾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此外,为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意识,保证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感染管理部门应做好呼吸道传播疾病防护知识宣教工作,并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其职业安全知识。

1.2.2加强感染科管理。感染科通常负责呼吸道传播疾病诊疗工作,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严格考查并科学合理的整改医疗环境,尽可能合理布局传染病区,满足传染病预防控制需求,同时明确分区与专用通道,保持良好通风与空气流通效果。为保证感染科管理的有效实施,需对该科医务人员进行培养,使其全面掌握各方面知识,如中心感染控制、流行病学、传播性疾病诊疗等。

1.2.3隔离管理。隔离管理措施主要包括:①设立独立医疗区域收治疑似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同时区分医务人员、患者、污染物运送专用通道,进出病房时医务人员与患者家属均需穿戴隔离衣与外科口罩;②对于疑似度高的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应直接转送隔离观察室进行密切观察,隔离观察期间,应保持隔离观察室门窗关闭,同时诊疗仪器必须专人专用,为免发生院内感染,非医务人员严禁进出隔离观察室,而家属则需取得医师批准并做好防护措施才能进出隔离观察室[3]。

1.2.4医务人员防护管理。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途径主要有空气、飞沫、密切接触等,高度重视医务人员呼吸道防护与粘膜保护,并采取正确措施保护其健康,有助于降低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率。诊疗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根据实际风险与标准预防原则,采用基本、加强、严密等分级防护措施,如应佩戴手套才能接触污染物品,如排泄物、血液、分泌物等,需注意的是接触非完整皮肤黏膜时更应佩戴手套;医务人员应佩戴好防护面罩、目镜、n95口罩与戴帽连体防护服等,才能接触有可能喷溅的污染物品,如血液、体液、分泌物等。隔离观察病房内外、治疗室、医师诊疗室等均需配备可快速干手的消毒剂,而且还需采取各种手卫生宣传方式,有效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并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1.2.5患者所用物品消毒管理。合理选用消毒剂杀灭呼吸道传播疾病病原体,选用的消毒剂必须经国家批准,且有相关资质、合格。患者所用物品均采用消毒剂严格消毒,如医疗器械、仪器设备、相应物品等,而且每例患者所使用的监护仪、氧气湿化瓶等必须严禁交叉使用,同时对消毒液浓度进行实时监测,以保证达到理想消毒效果,此外定期培养各类管道细菌,并准确记录培养结果,有效加强呼吸道传播疾病诊治效果。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出院后,应对其所在房间与可能污染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才能提供给其他患者使用。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结果

就诊期间,研究组患者出现1例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56%,对照组组出现9例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3.08%,两组呼吸道传播疾病院内感染率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p

3讨论

呼吸道传播疾病是一种病发后难以控制且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途径多等特点,多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该传播疾病的流行特征主要有: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季节;易传播,传播范围广泛、发病率高,尤其是未预防接种人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5]。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呼吸道传播疾病暴发流行的环节,传染源可能是病原体携带者、患者,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飞沫、密切接触等,抵抗力低、为预防接种等为易感人群。患者若院内感染呼吸道传播疾病,不仅会危害身心健康,增加疾病痛苦,还会给原发病治疗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呼吸道传播疾病已逐渐成为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加强管理和预防控制该疾病,有助于控制疾病暴发流行,如甲型流感、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呼吸道传播疾病相关管理与预防工作,采用有效措施改善疾病管理与预防现状,可控制疾病传播,降低中心内感染率,提高临床管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用整体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效果显著,是降低呼吸道传播疾病中心内感染的有效措施,可有效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切实保障患者就诊安全与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利英.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预防及控制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06):53-54

[2]张斌.呼吸道传染病预防与控制[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1):28-30

[3]杨秀玲.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及管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07):548

呼吸道疾病护理篇6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诊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记录和比较患者的肺功能的变化(包括FVC、FeV1/FVC、mmeF和peF)比较。

结果:护理后与护理前FVC功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5.0649,p

结论: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关键词:健康宣教呼吸康复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72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66-01

据国内外的统计报道,一半以上的慢阻肺患者中都有着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1]。营养不良常常会导致患者缺乏抵抗能力、免疫力下降[2,3]。长期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期会加大气道阻力,从而导致呼吸道的感染加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我院使用了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接诊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龄为55~75岁,平均年龄为61.24±7.71岁。发病时间为2~33年,平均为8.33±2.12年。所有患者均肝肾功能均正常,也无消化道和代谢疾病。所有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状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进行健康教育: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发放慢阻肺相关的康复护理的手册,分别从护理措的施、病理特征、康复治疗以及生活注意事宜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和宣传,劝导吸烟患者停止吸烟,以避免病情的恶化。

1.2.2呼吸康复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呼吸康复护理时,根据于X片检查、症状特征、临床检查、病程、年龄和病史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患者病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对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医护人员需多加注意。尽量减少医院环境中空气的致病菌含量,提高病房内的空气洁净度。吸氧的雾化罐以及湿化瓶及管道等需经过及时更换与消毒,减小感染的危险性大,严格无菌操作,严格陪护及探视人员的出入频率。此外,保持空气湿度以及扩大床间距来减少患者间相互感染等。

1.3统计学分析。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当p

2结果

护理后与护理前肺功能相比较,护理后的FVC、FeV1/FVC、mmeF和peF指标均高于护理前,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

表1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的比较

3讨论

慢阻肺的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主要的致病机理,病变通常是进行性的发展,最终严重可导致肺功能的丧失,会导致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4]。我院通过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使CopD患者以及家属能够更加配合治疗过程,也消除了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消极反应[5,6]。通过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我院治疗的慢阻肺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肺功能相比较,护理后的FVC、FeV1/FVC、mmeF和peF指标均高于护理前,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

我院的研究显示,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对于慢阻肺的治疗极为有效。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健康宣教和呼吸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史素丽,曹凤英,罗永伟等.老年慢阻肺患者疾病知识和社区干预需求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257-258,261

[2]李艳玲,石丽娜,陈小静等.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困扰和功能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4,(6):918-921

[3]王亚勤,郑彩娥.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25-27

[4]石,严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运动康复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70-672

[5]李娥,钱绪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家庭无创通气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949-950

呼吸道疾病护理篇7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康复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气流受限特征。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2年全球约274万人死于CopD,居世界死亡原因第四位;至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死亡原因,位居世界经济负担第五位。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CopD稳定期的治疗和护理能有效减轻症状,阻止疾病发展,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CopD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1.1遗传因素已知的遗传因素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欧美研究提示,重度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与肺气肿形成有关,我国人群中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在肺气肿发病中的作用尚待明确。基因多态性在CopD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1.2环境因素

1.2.1吸烟吸烟是CopD发生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及肺功能受损是不吸烟者的4~5倍,被动吸烟亦可引起CopD的发生。

1.2.2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暴露于职业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大麻和亚麻粉尘等的工作者慢性呼吸道症状和疾病的发病率高,肺通气功能降低明显。铸造工人肺功能损害和慢支患病率比未暴露于钢铁工业特殊危险因素的对照组高[2]。

1.2.3空气污染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发病率增高,尤其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氯气等的慢性刺激是CopD的发病原因之一。

1.2.3感染因素大量资料表明,CopD的发病和发展,与感染有密切关系,CopD患者轻微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即可加重小气道的阻塞,增加其死亡率。

1.2.4社会经济状况CopD的发病与社会经济状况相关,与低社会经济阶层室内、室外空气污染暴露严重,居住环境拥挤,营养不良等有关。

2.CopD稳定期的教育与管理

目前我院采取的健康教育形式有“一对一”医患、护患指导,派发小手册,科室内定期举行多媒体知识讲座,有科室内资深医生和护士为患者讲解CopD的相关知识,通过医生及护士的详细讲解,提高了病人对CopD的认识和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疾病的反复加重,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另外,应教育和督促吸烟的CopD患者尽早戒烟,并避免暴露于二手烟,戒烟已被明确证明可有效减缓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因此应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吸烟与疾病的关系并积极推广使用戒烟新技术及产品,目前已有催眠术、行为改变术、尼古丁口香糖、尼古丁透皮贴剂等戒烟方法和产品,联合使用可望增加效果[2]。同时告诉患者尽量避免吸入粉尘、烟雾等有害气体,充分认识职业因素对CopD的作用,以增强工场和个人的防护意识,改善工作环境。

3.CopD稳定期病人的呼吸康复训练

呼吸康复训练可以缓解和控制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发病次数,改善病人的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3.1呼吸康复训练的方法

3.1.1传统气功训练八段锦运动是中医养生和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八段锦能改善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并且符合现代运动康复提倡的低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的特点[3]。在我院CopD稳定期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详细讲解示范八段锦的动作,并手把手教患者练习,以确保患者熟悉准确掌握每一个动作。在病人出院后,每15天,我们电话随访一次,以了解其有无坚持锻炼及出院后患者的情况,同时督促患者坚持锻炼。长期的随访资料发现,经过12周较为规范的八段锦锻炼,能够有效的改善CopD稳定期病人的肺功能多项指标,显著提高pao2和显著降低paCo2,有效提高病人的6分钟步行距离[3]。

3.1.2腹式呼吸训练[4]体质较好的患者可立位,其他坐或仰卧位,上半身肌肉放松做深呼吸,手分别置于腹部和胸前,尽力挺腹吸气。吸气时腹部内陷,尽量2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s,呼气4-6s。在鼻吸气,口呼气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缓呼深吸,不可过度用力。

3.1.3缩唇呼吸训练[5]指导患者闭嘴用鼻吸气,呼气时紧缩双唇并向前突出如吹口哨状,口形大小和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而不致熄灭为适度,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l:2,并逐渐延长呼气时间。缩唇呼吸可减慢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以及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3.1.4运动锻炼为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体操和有氧运动训练[6]。呼吸体操包括扩胸、弯腰和四肢活动;有氧运动训练包括步行,上下楼梯,太极拳及慢跑。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运动量由慢至快,由小逐渐增加。训练肺功能的同时,也增加了娱乐活动,改善生活质量;另外还可进行放松训练,有氧耐力训练等。

3.2呼吸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4,5]

3.2.1呼吸康复训练开始时护士要示范指导,保证呼吸训练的有效性。

3.2.2在呼吸康复训练中,对于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CopD急性加重期及其他原因不能接受训练的病人,应暂停训练,待病情缓解并评估后再进行康复训练。

3.2.3在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时,应先从病人可承受的运动负荷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负荷,防止呼吸机疲劳的出现,训练时要放松以降低耗氧量。

3.2.4由于停止训练2~5个月左右,呼吸肌就会回复到训练前的水平,护士应督促指导病人坚持长期训练。

4.CopD稳定期病人的长期氧疗护理

氧疗的目的是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氧饱和度(Sao2)上升至90%以上或pao2≥60mmHg而不使paCo2上升超过10mmHg,长期氧疗是指经鼻导管吸氧,流量1.0-2.0L/min,吸氧时间﹥15h/d[7]。在给氧时,坚持低浓度、低流量和持续的方法,时间1-2周为宜。目前国内外专家研究发现,对于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每天持续吸氧15~17h,数周后能明显降低肺动脉压,改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液粘稠度降低,以及使心脏氧供增加,进一步改善心功能状态[5],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但在长期氧疗的过程中,护士应给予相关知识教育及用氧安全问题,让病人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培训病人及家属正确装卸氧气表,并告知氧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CopD稳定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CopD患者在收入不足,生活状态差,社会活动少,疾病的反复发作和迁延不愈均会使患者心理受到损害。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8],增加机体的耗氧量,病情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应针对CopD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护理干预,首先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及氧疗,同时鼓励同情患者,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指导患者自我调节,使患者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告诉家属多鼓励患者,耐心的陪伴患者、照顾患者,给其安全感,消除在治疗中不利的其他因素,以达到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生命质量。

转贴于6.CopD稳定期病人的呼吸道护理

临床观察、记录CopD患者咳嗽、咳痰及排痰的难易程度等状况。帮助患者翻身或拍背来排痰。鼓励患者多饮水,痰多不易排出的患者,正确指导采用雾化吸入。患者在咳痰后及时漱口,维持口腔清洁,咳嗽无力痰液积聚者时用吸引管将痰液吸出[8]。加强对患者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状况的记录。

7CopD稳定期病人的饮食调养

营养不良是Co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文献报道有25%~65%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营养不良,可导致肺功能损伤加重。反复感染和呼吸衰竭等所导致机体处于高代谢和高分解状态,饮食的摄入不能满足机体能量的消耗,导致营养失衡[9]。CopD患者呼吸困难,负荷重,能量易消耗,缺氧及药物副作用影响了患者进食情况,能量和养分减少。CopD患者的饮食原则应为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并补充适量无机盐。患者每日饮食摄入的热能应在10000千焦以上,可一日多餐。另外,应禁忌烟、酒及辛辣等剌激性食物[10],以防病情加重。患者护理应当少量多餐的计划,防止饱胀和便秘的出现。每天少量多次饮水,每次30-50ml,10-20min饮水一次,补充体内水分和促进大小便通畅。饮食干预可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带来益处,使他们的体重增加、营养状态改善。提高CopD患者的免疫力,增强呼吸肌收缩力,改善缺氧,使病人气促症状减轻。肺功能和骨骼肌强度有一定提高,最终使生命质量得到改善。

8.CopD稳定期病人的药物治疗

CopD稳定期病人仍需要多种药物维持治疗,所以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让其了解药物作用、剂量、用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11],注重提高病人稳定期药物治疗的依从性。CopD稳定期常用药物有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及抗生素等。

小节

CopD的发病率持续攀升,死亡率也高,加之该病得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严重,增加了护理难度。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护理干预,使病人采取一些积极地行为来应对如戒烟酒、增加营养、呼吸功能锻炼等有利于病人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全方位、系统、综合的护理对CopD稳定期病人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核心是呼吸康复训练,长期氧疗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和饮食调养是保障。做好CopD稳定期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病人发病的次数,节省医疗费用,并且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对CopD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赛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57.

[2]廖盆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1,7(8):51.

[3]冯毅翀,潘华山,汶希,陈创荣等.八段锦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新中医.2009,41(8)36:37.

[4]王中洁,曾红,陈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的康复治疗[J].护理研究,2004,18(9B):1608—1609.

[5]魏道琳.CopD稳定期病人的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7,13(9)1861:1862.

[6]李绍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护理.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6)171:172.

[7]曹俊霞.CopD缓解期家庭氧疗的健康教育.哈尔滨医药.2011,31(6)479.

[8]朱绚丽.浅谈CopD稳定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心里护理.2009,13(12)1089:1090.

[9]刘新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营养治疗.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4:125.

呼吸道疾病护理篇8

关键词:老年呼吸道感染病因分析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92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74-01

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自身的抵抗力和机体免疫力也全面下滑,因此容易患各种病症,而一般性的呼吸道疾病在弱势人群中更容易发病且治疗难度较普通成年人的更大。近年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尤其是在冬春季节和季节交替变更时期,因此做好老年人的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工作会有效地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患病情况,不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益,减少相应的经济损耗,而且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营造健康轻松的社会氛围。

1呼吸道感染概述

呼吸道感染主要分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是冬春季节的多发病征,在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中发病较多。在临床研究中,上呼吸道感染包括的范围较大,是对鼻腔、咽喉急性炎症的总称,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疾病,而本文主要是对普通感冒类的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来分析研究。

上呼吸道感染较多的是普通感冒,此类病症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呼吸道感染一般潜伏期长短不定,根据机体的免疫情况和身体机能的不同及病原种类不同决定的。病情发展较急,发病同时或短时间后如数小时就会出现打喷嚏、鼻塞、嗓子干痒、咳嗽、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在检查和诊断时除了对病症外在表现的观察之外,了解病史,进行血常规或者病原学检查等之后做出临床判断,再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用药治疗和护理。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等。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

2老年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因分析

从医院病患相关数据中看出,老年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细菌和真菌感染,进而引起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最常见的老年人肺炎致病原是肺炎链球菌,还有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而老年人如果长期处于养老院、疗养院或者医院,尤其是长期医院治疗,会造成全身或者局部的免疫功能减退,使得各种病菌趁虚而入。环境因素成为老年呼吸道感染主要因素之一的原因除了它能使老年人身体机能减弱之外,环境内容的复杂性存在更多的致病病原体,种类和数量都较多。另外,大多数老年人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或者其他对身体副作用大的药物治疗会使机体产生抗药性,在病原体的感染之后容易引起全身性的并发症。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素质较差或者体制较弱也会在普通的病毒或者真菌存在的环境中轻易患病,并且在后续治疗中维持时间较长,效果相对不大。经相关研究分析得知,老年人的心态和情绪对患病几率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影响,如秋冬季节,如果老年人长期处于悲伤、消极等情绪就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类疾病,而疾病的产生会加重负面情绪的发展,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3老年呼吸道感染预防措施

3.1环境方面。老人的住所卫生环境和空气质量需要得到重视,经常保证空气清洁和开窗通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可靠的空气净化装置和监控设备。在秋冬季节尤其注意灭菌消毒,减少与各种呼吸道致病菌接触的机会。对于需要住院或者在养老院和疗养院的老人,需要从探视人群和医院管理上来进行环境改善。陪护多和探视人群多会造成空气污染严重,另外很多致病菌会在室内空气飞沫间进行交叉感染和反复感染,因此需要最大控制探视人员、陪护人员等环境内出入人员的数量和情况,并在日常管理中也做好定时通风和空气消毒。

3.2老年人自身方面。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心理心态都与抗病力和免疫力的强弱有关,因此,老年人自身也需要积极配合调理身体,多活动身体,控制饮食,戒烟和少喝酒、少接触对身体有害的物品。在平常的生活中和患病的治疗时期中保证心情愉快积极和健康,改善自身已经产生的焦虑、紧张、悲伤和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不仅对患者早日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能提高自身抵抗力。而周围人包括老年人的家人朋友和护理人员都需要对老年人多给予一些关注和尊重,及时发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和心理问题才能及时排解。

3.3药物预防方面。对于一些可以进行药物预防或者其他医学预防措施的呼吸道疾病如老年人的肺炎,就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侵害。药物预防还体现在对生病老年人方面,如老年人在某种疾病手术后在医生的指导的下及时服用相应的消炎药和预防呼吸道感染药,将感染控制在未出现苗头之前。另外,一些患有高风险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老年人需要常备呼吸道疾病治疗药物防患未然。

3.4护理方面。全方面的护理包括家人和护理人员对老人的身体健康维护和调养情况,也包括对身体有恙老年人的照顾。在饮食上注意有针对性的营养补充和身体机能调理,除了进行食物调养之外,也可以进行营养品和营养药品的补充;对患病老年人和重症老年人的护理则需要专业的护理知识,家人也要经过专业医师和护理师的指导之后进行系统的正确的身体护理。

4小结

本文主要对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和肺炎两类主要病症进行患病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的制定,根据不同的病因来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进行预防,如针对患者所处环境病原菌较多而进行转换环境和环境质量清洁控制的处理,如果患者因为心理原因加重病情,就需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治疗来缓解这一原因带来的影响。老年人呼吸道感染一般病情较为复杂,在预防时需要进行全方面的防备,才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呼吸道疾病护理篇9

关键词:肺心病;分型;护理侧重点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82-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完全气流受限为特征,呈进行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的疾病[1],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2]。提高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是近年来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06年9月至2008年4月,我院收治CopD患者43例,本文就CopD的护理43例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3例均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3例,女10例,年龄49-83(6.4±4.3)岁,病程6-33年,吸烟者31例(72.1%)。CopD分级:轻度7例、中度20例、重度16例。合并肺心病11例,呼吸衰竭7例。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祛痰止咳药物、氧疗等治疗及精心护理,转归:好转38例(88.4%),自动出院2例(4.7%),死亡3例(6.9%)。

2护理

2.1心理护理:CopD患者因其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感染且呈进行性加重,肺功能受损,出现呼吸困难为主的一系列症状,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生存质量下降,常因病情反复急性发作、多次住院治疗、医疗费用增加等原因,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负性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患者入院时,护士就客观评估患者的生理病理问题,准确评价其不适症状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程度,引导患者表达自己对诊断、治疗、护理以及疾病预后等问题的看法和要求,并耐心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解除患者的疑虑和恐惧,使患者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加强排痰和湿化,以保持呼吸道通畅,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由于支气管粘膜炎性水肿加重,痰液堵塞支气管腔,潮气量减低,导致肺泡的通气不足[4]。有效地吸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肺泡的通气与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改善组织缺氧,因此,吸痰是CopD常用而重要的护理操作。本组病人取半卧位或平卧位,依据听诊确定痰液位置,适时吸痰的原则[5],即:①患者咳嗽或喘憋时:②发生频繁呛咳;③床旁听到气道有痰鸣音;④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降低时;⑤患者要求吸痰。先由下而上拍背,然后用14号一次性普通吸痰管由口腔、鼻腔将吸痰管插入气管直到遇阻力后上提0.5-1.0cm,待下呼吸道分泌物吸出时立即转动吸痰管进行吸引。吸痰后及时评估咯痰能力,检查呼吸音,痰的性质、量,并可采取雾化吸入,雾化吸入疗法使药物在雾化装置雾化后直接到达呼吸道患病部位,甚至可达下呼吸道深部,作用迅速、直接,配合全身治疗可收到更好的效果[6]。

本组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机将庆大霉素8万u、a-糜蛋白酶1000u、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注入该机雾化罐中,雾化吸入20min,2次/d,雾化同时给氧吸入,并提高给氧浓度,由原来的2-3L/min提高到4-6L/min。

2.3氧疗: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由于支气管黏膜炎性水肿加重,痰液堵塞支气管腔,潮气量减低,导致肺泡通气不足[4],表现为明显的低氧血症,尤其是夜间最明显。氧疗可防止动脉血氧的急剧变化,从而改善病人的预后。本组根据患者动脉血氧分析结果,采取高浓度(2-3L/min)俯卧位鼻导管给氧。氧疗3-6次/d,每次30min,每日饭前30min进行,上、下午及睡前各增加1次。研究显示,俯卧位给氧使肺部的功能性容积增加,横膈肌的运动得到改善,肺部分泌物易于清除及血流灌注的重新分布,使通气得到改善,对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的氧合状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7]。

2.4呼吸功能训练:本组27例轻、中型CopD患者给予呼吸功能训练,我们采用:①缩唇腹式呼吸训练,病人取舒适(坐、立、卧位均可),一手放于腹部,另一手放于胸部,然后闭嘴用鼻深吸气,吸至不能再吸时稍屏气2-3s,再将口唇缩起似吹口哨,由口缓缓呼气,同时放于腹部的手按压腹部,10-15min/次,3-4次/d。②人工阻力呼吸训练:选择合适的塑料瓶容量800-1000ml,先深吸气,然后含住瓶子进气口,尽力将肺内气体吹进瓶内,3-5min/次,3-4次/d。

2.5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措施之一[8]。现代医学证明CopD与人们的不良习惯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CopD重要的发病因素,吸烟可直接导致肺实质细胞的凋亡和坏死[9],同时能加重气流受限和不完全可逆的程度,促进CopD的形成与发展,较不吸烟的患者更早发生肺心病或呼吸衰竭,故CopD防治全球倡议(GoLD)将研究教育患者戒烟放在稳定期CopD药物治疗之前,如及时戒烟,可减轻呼吸道刺激、咳嗽、防止呼吸道阻塞的进一步加重。因此,健康教育的重点是患者戒烟。本组31例吸烟患者通过健康教育,30例戒了烟。其次,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体育锻炼(步行、太极拳或其他运动)、呼吸功能训练。由于CopD患者营养不良常见,且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存,所以为这类患者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为治疗护理的一个合理组成部分[10],因此,必须对CopD患者进行营养方法的教育,保证营养供给。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邹爱仙.呼吸训练技术对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620

[3]古彩英.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存的质量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5,20(3):7-9

[4]戴自英.实用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844-850

[5]繆争.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37

[6]张伟.两种雾化吸入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护理学杂志,2005,20(13):8-10

[7]温贤秀,王红,孙晓燕,等.俯卧位吸氧对CopD急性发作期病人氧合作用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5-6

[8]林艳,郭雅娇,李碧华,等.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健康教育的实施.护理学杂志,2007,17(17):64-65

呼吸道疾病护理篇1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54例,女22例,平均年龄628岁,病史9~25年,所选患者全部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

12方法对所选观察对象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入院后所有病例均完善检查,合理治疗,护理流程合理,护理措施到位。结合病史及体征,对每位患者详细评估,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完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3结果在本次所选病例中,对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给予了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患者预后良好。

2护理

21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长期患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社会活动减少,经济收入降低等,极易形成焦虑和压抑的心理状态,失去自信,躲避生活。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情况,耐心听取其倾诉,关心体贴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教会患者缓解心情的方法,如下棋、听音乐等,为其营造轻松温馨的就医环境,帮助患者了解医院的生活和环境,主动与同室病友沟通交流,并指导家属给患者以精神安慰及物资上的帮助,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重新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22基础护理为患者安排合理舒适的,保持室内合适的温湿度,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对流,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安排适当的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病情为宜,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要嘱其卧床休息,生活上给予适当的协助,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

23合理用药对病情较重,呼吸困难伴低氧血症的患者,应遵医嘱给予氧疗,一般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给氧,氧流量1~2L/min,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用氧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缺氧症状是否改善,同时保证呼吸道通畅,保证吸氧顺利进行。

24呼吸道护理及呼吸肌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咳嗽、咳痰,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也可给予雾化吸入,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掌握正确的排痰方式,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对于长期卧床、体弱无力者,要协助拍背,以利排痰,为提高患者呼吸功能,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每天训练3~4次,每次重复8~10次,以增强胸膈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

25饮食指导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程比较长,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用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正常进餐量不足时,应少量多餐,餐后避免平卧,有利于消化。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番茄、西兰花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多喝水以利稀释呼吸道分泌物,以免痰液粘稠不易排出。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增进食欲。

26用药护理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正确的药物应用。在利用祛痰剂、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药物的副作用,静脉滴注平喘药物及呼吸兴奋剂时要严格控制滴速,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教会患者正确掌握气雾剂和干粉吸入剂的应用方法,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林秀菊,赵晓华,刘云.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