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智慧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47:20

档案智慧管理篇1

关键词:智慧档案;管理系统;层次分析;功能设计

智慧档案是一个具有层次管理模式的档案管理系统,从层次分析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个管理层面所负责的内容,这样就能够使得档案管理人员根据各自职位级别进行相应的管理,以保证各层级管理质量,做到环环相扣,相互监督。结合智慧档案管理系统的资源掌握更全面的管理内容,明确管理方向,并不断优化现代档案管理功能,实现智能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智慧档案管理系统中各项功能对管理水平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1智慧档案管理系统的层次

1.1机构档案信息管理层。机构档案信息管理层主要是针对本单位的生产、销售等活动资料进行集中、处理、使用以及保存等工作,属于档案工作中的基础工作,而这一道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意义价值。1.2机构档案信息传播管理层。是以基础管理层为铺垫,对档案信息实施传播的工作,将知识信息以及有使用价值的信息通过传播渠道转换成具有生产力的可利用信息,进而发挥档案信息的价值,提高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这一层次管理对捕捉信息、审核信息以及信息归档具有及时性的特点,并对机构以及相关部门中应用档案信息给予最大化的支持。1.3机构档案信息能力管理层。这一层次的档案管理主要是针对信息资源全面分析,如:信息收集的需求、信息应用价值、信息管理方法、相关信息、竞争发展等多方面的分析,通过这个层级的管理能够让档案信息充分的深入到现实生活、生产中,体现价值,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做出相应的信息决策、信息指导以及参考建议等。同时档案信息能力管理层级还需要负责解决实际问题,如现实生活生产中对信息种类的需要,各类信息之间蕴藏的关联与影响,存在信息不能满足需要信息的原因,各机构信息对照以及信息应用价值判断等多方面的分析,将信息正确的投入到使用中,发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实际上可以根据各机构的应用需求而合理设计,以保证档案信息在机构中能够以有利用价值的地位出现,进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自身工作岗位重要性的意识,承担结构有保存价值的信息收集、归档、使用等工作,并有效的将档案信息传播与开发,充分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作用意义。

2智慧档案管理系统的资源

2.1原存纸质档案。目前大部分档案馆所保存的卷宗还都是纸质档案,其数字智慧档案管理系统的层次与功能设计分析化策略包括以下两种办法:可以通过扫描、拍照等方式转换成pDF格式或jpg形式的图片进行入库,并进行标引。可以通过键入的方式形成woRD文档,加盖数字水印技术进行入库。2.2原存数字档案。数字档案已经是各个档案馆档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一些使用办公系统比较早的企业,数字档案所占比例较大。数字档案的入库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主要是要保证数据在转移或转换过程中,保持数字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比如一些入库的日期、原始格式、页码、操作员等非文档内容标示的保存。2.3新归档档案。随着机构的发展,新产生的档案将会成为档案数据库的重点,这就要求在新数据上传过程中,严格按照数据格式、工作流程、数据大小等,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档案,如文档、照片、音频、视频等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格式统一,每种文档采用什么格式进行归档,要进行统一,方便日后档案资源的利用。有些单位数字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保存,这就要求上传的电子档案应与纸质档案保持一致。

3智慧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分析

3.1安全认证。档案的私密性决定了安全认证的首要地位,档案涉及机构的生产活动中的一些机密,档案安全一方面要考虑到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安全,如服务器、路由设备、防火墙的安全设置;另一方面要考虑系统的软件安全,软件安全主要体现在系统文件的加密,管理员、用户的加密设置上。包含管理员的权限设置、上传、修改、删除、审核等;操作员的上传、检索、审核等;用户的上传、检索、浏览等权限设置,并且每一次文件或系统的修改都应该记录下操作员工号。3.2档案信息的存储。应当建立相关的标准、制度来保证及时有效地存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一个快捷方便的上传接口,可以连续上传、批量上传,并且支持从其他系统导入资源和元数据的功能,非数字作品的数字化、转换和载入的方法,提供档案资源的鉴别和权属管理的功能。3.3档案信息的组织。档案信息的组织就是将资源库中的档案进行序化,形成系统性、科学性的知识体系,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智慧档案信息系统在组织信息资源过程中应该加入机构部门、主题、领域、责任者等方式,并能根据分类提取相关的关联词组,并描述出它们的上下位类和语义联系,以方便相同类型的档案进行聚类组织。3.4档案信息的检索与传播。多种系统检索中关键词检索最为常见,其次是分类检索。检索后,针对有关档案资源信息,选择关联度相对较高的档案提共给用户,使得档案内容中与用户所需更为接近化。系统中针对具有保密性的文章应设置专用的权限字段,利用针对性的开放模式,实施对某机构在某时间段进行保密信息开放,实现既能针对性与能共享性的信息开放效果。3.5用户评介与互操作服务。在智慧档案管理系统中,用户评介、互操作功能的设计主要是为给用户、系统之间提供交互平台,实现用户与系统或者系统于系统之间的交互过程,从交互功能中,用户可以以一个帮助系统者的身份出现,对系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答,同时也可以对系统提出问题,系统会自动将问题和答案收纳于帮助系统中,用户便可以通过检索的形式得到帮助系统的帮助。

用户评介与互操作服务功能还能够使得档案信息平台及时收到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而对档案信息使用情况加以了解,不仅如此,此项功能还有另一个优势,就是在检索信息时,不一定输入全部信息,只需要提供相关题目以及获取方式即可,这一程序的实现需要系统互联支持。

作者:王冬梅

参考文献

档案智慧管理篇2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型档案馆信息化

物联网、云计算及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着全球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出现,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其独有的魅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智能化的动态世界。技术的革新催生了智慧的进步,智慧城市将会给档案馆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深远影响,转型发展中的档案馆开始走向智能化,智慧型档案馆的探索将成为档案馆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

一、智慧城市的内涵

(一)智慧与智慧城市

智慧(Smart),顾名思义就是聪明,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智慧城市(SmartCity)则是以物联网为技术基础,实现智慧化的城市服务和管理,是21世纪初以来的在全球开展的未来城市的新实践。

2008年11月,iBm公司正式提出“智慧地球”理念,2009年1月“智慧地球”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2009年8月,总理在无锡视察,表示要在无锡建立中国的“感知中国”中心。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并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在中国“无线城市智慧生活”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讲述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2月底,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总数量已经达到了154个,计划投资规模超过11万亿元,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

(二)智慧城市的特点与构成

智慧城市定义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从定义上看,21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概括来讲,智慧城市包含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设施、任何内容的信息获取,互联网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增强了智慧城市信息实时获取、实时反馈以及智能服务的能力。

其次,无所不包的海量数据环境与共享。整合城市的所有数据资源,统一管理,融合服务,数据来源于各管理部门的业务实体,并能通过智能融合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提升决策能力,充分实现信息共享。

最后,无所不容的业务管理和服务模式。通过系统接口,把城市所有的系统管理、服务平台、信息查询等系统模块进行兼容,实现一站式管理与服务,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地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继而实现与外部世界互相交流,互相感知,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高效地运行。

智慧城市包含着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应用)项目、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内容。对智慧城市建设而言,智慧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手段和驱动力,智慧产业和智慧(应用)项目是载体,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是目标。具体说来,智慧(应用)项目体现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安居服务、文化教育、健康保障、信息综合管理等诸多方面。

智慧城市建设对档案部门的发展是一次极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档案馆应顺势而为,建设智慧型档案馆成为未来档案馆的必然趋势。

二、智慧型档案馆的探索

(一)智慧型档案馆的提出

在智慧城市发展中,图书馆学界已经开始了“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多从建筑、技术、模式等角度进行探讨。在档案领域,实践先行。2011年,南京档案馆提出了“智慧档案,快乐档案”理念,以服务创新科学发展,青岛市档案馆则提出了智慧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另外还有档案馆提出“智慧宝库”的说法。纵观关于智慧型档案馆的实践主要围绕技术、服务等领域,反映了国内档案馆对此领域的关注和前瞻性,但同时看到目前智慧型档案馆尚处在理念提出阶段,档案学界也仅限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领域的关注,因此智慧型档案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有待于探索。

笔者认为,智慧型档案馆(smarterarchives)就是以服务城市建设、服务社会、服务大众为方向,以深化应用、优化服务为核心,以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为主线,打造高效、智能、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为重点,在前期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以技术为依托,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和服务水平。具体来说,智慧档案馆=档案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智能馆舍+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它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档案馆系统信息资源交互的方法,提高档案馆服务的灵活、准确、便捷,进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档案馆模式。也就是说,一个档案馆既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档案信息资源的智能管理,又关注用户的信息与互动服务,同时兼顾对历史公共文化传播的社会担当,并综合以上要素来共同推动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就可以称其为智慧型档案馆。

具体来说,智慧型档案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沟通感知智慧化。物联网是智慧型档案馆的技术基础,互联则是其核心要素。利用物联网实现内部及外部信息交换,构成一个基于物联网的通信智慧系统。通过物联网实现档案工作人员与档案、档案与用户、档案与馆舍、档案与设备、工作人员与用户、用户与用户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沟通与感知,从而实现用户、档案、设备等之间快速、便捷、无障碍对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用户最大范围的信息获取。

第二,资源管理智能化。资源是档案馆的生命,档案资源不仅包括纸质文档,还包括数据库、多媒体等电子形式,以数字资源为基础的智慧档案馆可以将所有的档案资源进行智能化控制、组织和管理,并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和。同时在后台建立起跨系统的应用集成,以此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跨库网的互通、跨馆际的服务与管理。

第三,建筑设施智慧化。环保、安全、绿色、智能等要素构成智慧型档案馆馆舍的发展目标,也是要对档案馆内部的各种设备实行智慧化管理,构成智慧化系统,对阅览设备、视听设备、视频会议等进行动态调度分配,对消防系统、温湿度控制、照明等各方面自动调节,智慧系统能使档案馆各种设备运行、保养、维护趋于智慧化,优化人力和物质资源的配置,降低成本,有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无论是物理空间还是网络空间会为用户带来更多的方便。

第四,服务创新智慧化。以人为本,高效服务是智慧型档案馆的灵魂。通过物联网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构建一个具有分析事物、处理事务、管理和决策能力的智慧服务系统。在泛在的感知与互联前提下,智慧型档案馆会以全新的智能馆舍与设备,无论是传统纸质文件还是数字信息,无论是检索还是编研成品,无论是文字还是多媒体,无论是传统的查借阅、信息咨询还是用户业务分析,都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及微博互动等信息手段,开展不受时空限制的检索、咨询、信息获取等服务,智慧型档案馆给用户带来丰富多彩的新途径和新境地,构成了服务与管理的新形态。

(二)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区别和联系

档案部门早期开展的信息化管理,从最初由用计算机进行编制档案目录到单机版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到网络版的档案管理系统,再到资源数字化、管理电子化、人员智能化以及整体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都是档案部门的有益尝试与探索,大大扩展了档案馆的内涵和服务性。但简单通过将档案实体信息数字化而构建的数字档案馆存在着服务程度不高、数字系统智能不够等缺陷,无法满足全方位提供智能化综合档案信息服务的要求。

数字档案馆具有“馆藏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资源共享化”的特征,而数字档案馆建设基础上加上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等特征的物联网就是智慧档案馆的雏形。二者都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的特征,智慧型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发展延续和升华。智慧型档案馆聚焦于信息技术的支持,更注重高品质管理和优良的服务,并提升管理与服务的智慧,从数字信息切入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这也是其智慧发展的根本转变。

1.更迅速互联:这种互联是档案馆馆舍、设备的互联,是单个档案资源间的互联,是工作人员、读者的互联,是馆际间的互联,是物理空间的互联,是网络空间的互联,是人与物的互联,人与人、物与物的互联。

2.更智能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把档案信息孤岛与工作人员、用户个体互联,建立其间全面的智能连接,并从全局角度分析数据解决问题,改变整个档案馆运作方式。从档案资料、数据资源到运行状态、用户需求等任何信息,都可以迅速获取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3.更个性主动:智慧型档案馆是服务质量、形式、内容更具品质,智能化程度、个性化服务以及与用户互动更为积极主动的档案馆,微博、网站、电话、短信、导航站、预约等借助于智能化的技术的利用形式更赋予了个性化服务新的内涵。智慧就意味着以用户为中心组织信息与服务,从内容、方式、界面等提供“按需定制”的更优良个性化服务。

三、智慧型档案馆的建设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城市已经开始过渡到智慧城市的新型阶段,档案馆应抓住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加大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实践探索,使档案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提高智慧型档案馆建设意识,加强宣传力度

档案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领导的智慧型档案馆建设意识,争取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主动地向领导宣传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意义,并汇报智慧型档案馆建设工作的进程,要使智慧型档案馆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发展同步进行,使智慧型档案馆的机构设置、库房建设、人员配备及现代化所需的经费、技术、装备等落到实处。同时,借助媒体主动宣传,以“智慧档案”为理念,以民生为本,以智慧服务为新的时代内涵,开启“智慧城市记忆之门”,打造文化精品,营造档案文化教育氛围,重点编研精品工程,深入基层,提升档案事业的教育文化功能,增强爱国主义情怀的服务场所,延展档案公益性宣传展览服务,让档案资政育人的影响力传播到千家万户。

(二)建立完善的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标准和规范

标准和规范是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档案管理系统与其它信息系统的对接,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组织和共建共享,关键在于标准化的建设。面对智慧城市的发展,面对数字资源的差异性,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档案馆要结合建设内容,发挥自己作为档案资料利用中心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的作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标准和通用标准,推出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并形成本部门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

标准规范的制定应能够做到在智慧型档案馆建设中少走弯路,节约成本。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标准规范必须与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相一致,以保证信息资源的畅通,跨库查询的实现及馆际交流和合作。标准规范包括管理、业务和技术三个层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定技术性标准规范和业务性标准规范。技术性标准包括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软件系统工作平台技术标准、数据存储压缩格式规范、数据长期保存格式规范、网络数据传输规范等。业务性标准规范最主要是电子文件管理规范、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电子文件鉴定标准等以及电子邮件公文管理规范等。

(三)加强智慧型档案馆建设人才体系构建

人才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作为档案馆,首先要积极适应智慧型城市发展的新变化,树立科学发展新理念,围绕“大档案、大服务、大安全”的宗旨,将智慧型档案馆建设与档案部门的制度改革管理理念紧密结合,使档案部门建立起适应本部门发展的管理理念、管理机制、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创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作为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适应智慧型档案馆建设的要求,除了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外,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时代意识。所谓的业务素质就是档案人员履行工作职责应该具有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它要求档案人员不仅掌握档案理论知识,还要熟悉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文化、理论与科学技术以及档案记载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所谓的时代意识就是档案人员应具备与时展相一致的思想观念,包括信息意识、服务意识、现代化意识等。

智慧型档案馆的建设,需要大量“专”与“博”相结合的新型人才。这种“专”是跨学科的“多专”,而不是以前的“一专”。这种“博”是随着智慧城市发展的“动态广博”。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应是文献史料的管理者,更应是文献信息的开发者,档案工作人员必须由管理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

(四)加强智慧型档案馆建设过程中的交流和合作

档案部门要密切关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适时向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提出自己的业务需求,同时要深入到各业务部门进行调研,听取各部门对智慧型档案馆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对档案业务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与集成,发挥整体功能,丰富业务需求的内容。

另外,档案馆际之间也要加强业务交流。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对智慧型档案馆建设共同探讨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档案部门要打破档案利用上的空间概念,改变过去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埋头业务的形象,致力于搭建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在馆际档案馆、专业档案馆及社会上的信息服务机构之间建立联系与协作,实现更大范围、更多种类的信息资源共享,在心理上树立交流和合作意识,以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和前瞻性目光把业务建设工作向前推进。

如果说智慧城市可以带给我们更美好、便利的生活,更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的自然、社会环境,那智慧型档案馆带来的则是更优质的服务、更高效的管理,更具文化内涵的熏陶,智慧型档案馆模式也必将推动着档案馆在新的技术环境中催生出新的附加值,新的服务形态和多元化的系统机制。

参考文献:

[1]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城市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30(4):14-19.

[2]严大虎,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6):123-125.

档案智慧管理篇3

【关键词】城建档案信息化;智慧城市建设;作用

引言: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贯彻实施建设部《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开发利用城市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任务,是纳入全国建设事业信息化建设和各城市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的总格局中的重要内容,对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有效服务起到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否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城建信息资源支撑,能否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实现网络化,城建档案信息收集、整理、、传递、管理、利用实现一体化,建成全方位、多层次、技术先进的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二)城建档案产生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也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城建档案中,依附着很多城建信息,如投资总额、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人防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绿地面积、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容积率、绿化率、车位数、抗震等级、使用寿命、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坐标、层数、套数、门牌号、路名、项目名、单位名、长度、宽度、高度、跨径、荷载、埋深、管径、孔数、材质、容量、处理能力,等等很多。这些信息特别是统计信息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信息支撑。在城建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就要把这些城建信息提取出来,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和参考。

(三)目前,我国城建档案馆在城建档案数字化信息化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城市基本建立了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有的城市建立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了馆藏城建档案的数字化,推行了原始电子档案的接收工作,建立了局域网对城建档案进行接收、保管和利用工作,建立了门户网站,实现了政务信息的公开和咨询服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普遍存在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不能互连互通,城建档案信息达不到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在数字化信息化过程中,重纸质档案扫描轻原始电子文件接收和城建信息提取的问题依然严重,不能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的城建档案信息服务。因此,我国在城建档案数字化信息化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城建信息的提取和原始电子档案的接收,进一步提高城建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一)"智慧城市"概念、思想和模型由人类思想家与实践家倪会民在1993年提出。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iBm提出了“智慧地球”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新加坡,2006年6月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爱尔兰戈尔韦湾提出“智慧湾”项目;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我国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建设纳入了“十二五”规划: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上海把智慧城市建设纳入2011-2013年行动计划,深圳从科技、人文、生态三个方面打造“智慧城市”。

(二)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智慧城市”的四大特征是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三)智慧城市建设要经过三个阶段:进行智慧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包括物联网建设、云计算中心建设等等,实现数字化,融合的智慧城市建设阶段,将来源于不同领域的城市基础服务信息实现基础性的互联和互动挖掘,籍以形成泛在的城市服务;智慧城市的内生发展阶段,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便捷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慧化表现。

三、城建档案信息化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作用

(一)笔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物联网建设、云计算中心建设最需要建设虚拟现实的三维城市空间数据库、平安城市实时视频监控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三大平台,保证地上、地面和地下建筑和地形情况能及时更新和实时监控。

(二)建设网上城市是城市管理者最直观、最方便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对城市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三维城市空间数据库平台建设实际上就是建设网上城市平台,必须以城市电子地形图和城市建设成果资料即城建档案信息如坐标、长度、宽度、高度、埋深、门牌号、路名等为基础信息建构。很难想象,没有电子地形图和城建基础信息,怎么建设虚拟现实的网上城市。

(三)作为负责接收、保管和利用城建档案信息的城建档案馆,就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城建成果信息,也只有城建档案馆,才能全面、系统、及时地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城建成果信息,因为城建档案馆能够动态的接收城市地上、地面和地下的建设成果档案信息。

(四)只要有了网上城市平台,城市管理者就能在电脑网络上从网上城市进行城市管理。有了网上城市平台,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都可以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在网上平台上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著录自己需要的信息,为各单位、各部门管理服务。

(五)网上城市平台对各部门、各单位具有重要的作用。规划部门可以在网上进行城市规划,国土部门可以在网上进行土地管理,设计部门可在网上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建设部门可以在网上了解在建工地的情况,房产登记部门可以在网上进行产权登记和管理,消防部门可以在网上跟踪重点消防单位,人防部门可以在网上了解人防工程的情况,管线部门可以在网上了解管线运行状况,公安部门可以在网上进行户籍、居住情况和治安管理,人口计生部门在网上可以了解人口、疾病防治情况,民政部门可以在网上了解低保户的分布情况,劳动部门可以在网上了解人员就业情况,税务部门可以在网上了解单位和个人的交税情况,辖区政府和居委会可以了解辖区范围的相关情况,城市政府可以在网上进行各项管理工作和应急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等等,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六)城建档案信息化就是要把城市地上、地面和地下的建设成果档案信息化,建设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建档案管理网络化,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快速归档、智慧管理、资源共享、远程利用,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

四、结语

城建档案信息化是城建档案管理发展的必要要求。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城建档案信息是一种资源,这种资源必须要建立好、管理好、利用好。建设智慧城市离不开城建档案信息支撑,城建档案信息化对建设智慧城市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档案智慧管理篇4

关键词:新技术环境;环境驱动;档案学;研究视角

abstract:inrecentyears,withthedeepdevelopmentofiCt(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therearemanynewtechnologicalenvironmentsemerged,suchasbigdata,cloudcomputing,internetofthings,mobileinterconnection,smartcitycombiningwithmanysmarttechnologiesandsoon.thesetechnologicalenvironmentshavepromptedthewholesocietytocarryoutreformandinnovationinallfields.BasedontheresearchoutputaboutthisthemeinarchivescienceintheCnKidatabase,thepaperusesthemethodsincludinghigh-frequencykeywords,annualhigh-frequencykeywords,co-wordanalysisandcontentanalysistoanalyzetheresearchperspectivesandresearchsubjectsdrivenbythesetechnicalenvironments.

Keywords:newtechnologicalenvironment;environmentdriven;archivescience;researchperspective

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智能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由大数据引发的社会革命,围绕大数据以及相关的新技术形成的新技术背景,成为各个行业热议的话题。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技术已经或者即将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也都在这种新技术形成的浓厚氛围中抓好机遇,紧跟时展步伐,马不停蹄地进行各种创新和改革。档案学当然也不例外,围绕这些新技术以及新技术环境,出现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虽然目前的研究整体上仍处在尝试、摸索和思辨的阶段,实践相对较少,但是随着这些技术真正意义上的普及,档案学也必将在技术环境和技术应用的驱动下,发生深层次的变革。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围绕着这些新技术的研究成果仍然比较零散,缺少系统的、全面的对该研究主题的剖析。因此,本研究拟在系统搜集当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技术环境驱动下的档案学研究主题进行深入分析,以使得学界能够在充分了解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把握档案学新兴研究主题深化的方向,从而推动研究更加深入地进行下去。

2数据搜集和基本信息分析

2.1数据搜集

本研究选取中文文献集成平台“中国知网”作为数据获取来源,文献类型不作限定。由于本研究关注的新技术环境,包括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和智慧城市,虽然出现的时间节点不尽相同,但基本都是在2009年以后出现的,同时为了避免时间选取区间不同对数据量的影响,本研究将成果的发表时间限定为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27日(检索时间),且采用中图分类号G27*将成果限定在档案学领域。分别采用“大数据”anD“档案”“云计算”anD“档案”、(“移动”oR“手机”)anD“档案”“物联网”anD“档案”以及“智慧城市”anD“档案”进行主题检索,经过不相关文献的去除以及数据去重处理,共得到586篇文献,其中档案领域关于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的研究成果都是从2011年才开始出现。

2.2基本统计信息

2.2.1文献年代分布。这586篇文献中,会议论文有37篇,学位论文9篇,期刊论文540篇。图1是这些文献的年代分布图,由图1可知,2009年、2010年档案学对这些技术环境的关注刚刚开始,2011年文献翻了一番,2012年文献数量开始迅速攀升,从2009年至2014年图像显示来看,文献大体上是呈指数增长,2015年的数据虽然绝对数量与上一年没有可比性,但是由于我们统计的数据基本上是年度总出版量的20%左右(以出版物的卷期来进行推算),所以,仍然可以预见到这类文献的增长趋势。

2.2.2高频关键词。关键词是作者对其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相比标题、摘要这些内容单元,分析过程无须进行文本预处理,因此非常适合作为研究主题探析的知识节点。本研究利用Sati3.2[1]题录分析工具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统计结果显示,这些文献共包含1932个关键词,总词频为3858,篇均词频为2,根据词频分布特征,选取频次不小于5的100个关键词作为高频词,表1列出了排名前十的高频关键词。通过这些高频关键词可以大体了解在新的技术环境中,档案学关注的热点和研究重心并没有偏离档案学研究核心,仍以档案信息的管理、利用为中心,只不过在研究手段和视角上融入了新的技术手段以及对新环境影响有了更多的思考。

为了大体了解自2009年至今,档案学在这些技术环境的推动和辅助下研究主题的沿袭和变迁,我们根据关键词在当年总关键词中所占的比例,列出了2009年至2015年的高频词,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云计算”和“档案信息”在每年的高频词表中都出现了,“档案管理”和“物联网”则只有2011年高频词表中未出现,它们都是这几年来研究的重心。从研究主题的变迁来看,2009年的高频词中出现的关于移动互联技术的词汇较多,而在其他年份高频词表中则没有显现,2010年至2013年的高频词非常相似,都是关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背景下档案管理、利用和存储。从2011年“大数据”和“智慧城市”在档案学中开始受到关注,到2014年,“大数据”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并且在2014年和2015年都居于榜首。“智慧城市”则在2015年成为关注焦点。

3新技术环境下的档案学研究主题剖析

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近几年档案学在新技术环境影响下研究主题的结构以及这些研究主题的研究视角,本研究拟采用共词分析方法对频次不小于5的100个高频关键词进行主题分析。

3.1基于共词分析方法的主题结构剖析

利用Sati3.2[2]题录分析工具生成共词矩阵,将该数据输入SpSS19.0工具中,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聚类,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根据这些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可以将新技术环境下档案学的研究主题大体分为8类。主题一,主要关注物联网对档案学利用、检索、服务等的影响;主题二,关注移动互联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对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服务的影响;主题三,关注大数据时代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去挖掘档案资源;主题四,关注云计算技术影响下的档案资源存储和管理;主题五,关注社会记忆以及社会记忆的媒介的环境;主题六,几乎涵盖了档案生命周期管理的整个流程,但比传统的档案管理更加注重对各种档案资源的系统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的管理;主题七,关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城建档案管理;主题八,关注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面对的挑战。

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前四个主题以及主题七分别关注的是我们数据搜集中的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智慧城市技术的相关研究内容,主题六则是把这些技术环境与档案管理和档案服务等这些档案学一贯的研究重心进行了很好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档案学对技术的关注不仅仅是浮于表面和流于形式的关注,对于技术嵌入到档案学发展才是学界对其的关注重心。

3.2新技术环境下主流档案学研究主题剖析

通过对搜集到的586篇文献的进一步解读,笔者将新技术环境下的档案学的主流研究主题大体分成三个方面:一是对新技术的应用框架设计;二是新技术的应用实践介绍;三是从学术视角形成的对新技术影响的思辨。

3.2.1新技术应用框架设计。从文献调研的结果看,有关新技术环境下档案学的研究成果大多数属于该研究主题。这些研究大体是沿着“新技术概念和特点剖析――新技术与档案工作的契合――新技术在档案基础设施、资源建设、平台搭建、信息共享、服务模式、档案存储和传输等方面的潜在影响、应用框架设计以及需要应对挑战的设想”这样一条思路来展开研究,即一方面肯定这些技术对档案管理和服务带来的机遇,同时又在认识技术带来的挑战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应用方案,但是仍处于理论框架研究阶段,还没有真正付诸实践。例如,云计算在档案信息化技术设施建设、档案业务平台建设和档案利用等领域的发展前景描述[3];从云存储、基础设施服务云平台、软件服务平台、馆际云服务的角度论述云档案馆的实现方式[4];物联网环境下测绘资料档案管理的探索[5];基于物联网的实物档案智能管理平台架构的设计方案[6];大数据背景下的第四代档案馆建设[7];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与服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8];在智慧城市框架下,建设基于物联网的档案感知系统、基于云计算的档案数据处理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手机阅读的档案信息服务平台[9];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档案馆建设[10]。

3.2.2新技术应用实践。浙江省丽水市档案局创新数字档案管理模式,创建了1+9+n的数字档案室管理系统、登记备份系统和“云档案”信息共享系统,已经完成了系统的研发,并进入了实施阶段[11]。2012年,金华市档案馆通过在机房改造中引入物联网技术,较好地实现了对机房的动态监控和安全管理[12]。

2013年6月9日,广东省档案局借助“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契机,正式向社会宣布广东省档案馆、珠三角9个地级以上市档案馆、云浮市档案馆和佛山市顺德区档案馆共12家综合档案馆分别建成政府公开信息查阅系统(手机版),并向公众提供服务[13]。广州市城建档案馆在现有的广州市城建档案检索系统及基于webGiS的检索系统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移动的城建档案检索应用,开发了基于HtmL5和LBS的城建档案检索系统,实现了移动终端上城建档案信息与GiS信息的关联,提高了城建档案信息化水平[14]。

嘉兴市档案局在2013年因积极开展民生档案远程利用服务工作,着力为群众开通“百姓家门口的档案馆”而广受各方好评。2014年,嘉兴市档案局又以运行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掌上档案”再次进入公众眼中。公众可以通过手机关注微信公众号“嘉兴档案”,随时查阅档案资料、进行查档咨询[15]。

3.2.3新技术环境的学术思辨。2011年6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举办了主题为“新技术环境下学科理论与实践发展探讨”的博士生沙龙,围绕新技术对档案学诸多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16]。《论大数据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及其带来的挑战》一文,对档案界有关“大数据”和“档案”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量和质的归纳分析,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17]。《档案大数据研究热的冷思考》一文指出:档案大数据成为档案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存在一些过度炒作与概念透支现象,对档案大数据研究中概念的误读和档案数字化建设误区进行了剖析[18]。

4结语

本研究基于近几年来有关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智慧城市这些新兴技术环境驱动下形成的档案学研究成果,对当前档案学对这些技术环境关注的视角进行了解读。从分析结果看,新兴技术环境使得档案学界对档案管理和服务有了更多面、更深入的思考,围绕这些技术对整个档案生命周期的管理都产生了一些思想和实践上的冲击和影响。当然在追随这些前沿技术的同时,学者和实践者并没有盲从,而是进行了很多且实际的思索和践行。总体来说,在这些新技术环境的驱动下,档案学已经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理论与实践步调不一致的情况,而随着技术的深入发展和档案学对这些技术更加成熟的评估,该主题的研究成果无论从质还是量上都将有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2]刘启元,叶鹰.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2(01):50~58.

[3]田雷.“云计算”在档案领域的应用[J].北京档案,2011(5):24~25.

[4]祝庆轩,桑毓域,方昀.基于云计算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兰台世界,2011(15):8~9.

[5]彭岩,刘兆春,康来成.物联网环境下测绘资料档案管理方法初探[J].才智,2012(2):43.

[6]蒋武宏,申永军.基于物联网的实物档案智能管理平台架构设计[J].软件,2012(5):40~41,45.

[7]吴绪成.浅谈大数据背景下的第四代档案馆建设[J].湖北档案,2013(3):9~12.

[8]黄少芳,刘晓鸿,张俊芳.应对大数据的数字档案馆及其服务体系[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3):22~25.

[9]郝伟斌.面向智慧城市的档案信息化[J].档案管理,2013(4):21~23.

[10]杨来青.智慧档案馆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J].中国档案,2014(6):64~66.

[11]宋丹.从丽水市数字档案协同管理系统模式谈“云档案”[J].办公室业务,2012(10):117~118.

[12]赵铭法.物联网技术在档案馆机房改造中的运用[J].浙江档案,2012(11):54~55.

[13]何奕忠.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J].中国档案,2014(8):34~35.

[14]杨梅,杨卫军,郭亮等.基于HtmL5和LBS的城建档案移动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3,11(4):76~78,187.

[15]慈波.小平台大舞台――嘉兴市档案局“掌上档案”建设纪实[J].浙江档案,2014(11):33.

[16]淡如水.网事回眸(第廿一辑)[J].档案学通讯,2011(4):102~104.

档案智慧管理篇5

档案工作的重要特点是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的每项工作都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而展开。傅勇林副市长分管成都市十多个部门,档案部门是其中之一,傅勇林提出,就档案工作本身的重要性而言,其重要特点就是促进社会和谐。讲到成都市档案部门的工作,傅勇林认为成都市的档案工作比较出色,市政府也很重视档案工作。对于今后成都市档案工作的发展,傅勇林提出要抓重点档案建设、人才建设。必须后继有人,人才很关键。其次要在内容建设上有文化自信,平添历史深度。市政府和地方档案部门要共同努力,为服务社会添砖加瓦。

中国在参与世界对话和世界分工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傅勇林认为,在这种大潮下,我们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冲击,包括无意的和恶意的。一个民族要迎接和挑战这些冲击,就必须要有政治智慧和文化智慧,而这些很大程度上植根于对过去政治智慧和文化智慧的了解。而对我们过去的政治智慧和文化智慧的了解的途径就是通过档案。档案可以告诉我们历史,它用最直观的方式讲述着一段段真实的历史并蕴藏着先哲智慧的结晶。而现在,我们的现状就是缺乏文化智慧,不是我们没有历史和先哲,而是没有最大程度的利用。应该用我们民族的政治智慧和文化智慧来支撑、来展示一个大国应有的文化高度和精神高度,才能更自信地走向世界,来显示一个大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作出对世界应有的贡献。

今天的中国正以一个更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更积极地与世界对话,中国现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刻转型期。傅勇林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档案有其独特的作用。档案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就更要发挥其重大作用和独特价值。而档案工作如何能够介入社会、介入现实,介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甚至介入上层建筑中,就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议题。所以说,档案部门要积极思考的是如何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从“后台”走向“前台”,为社会服务。

档案工作处在“现代转型期”,要服务当下

问及傅勇林副市长对档案馆的印象,傅勇林说道一直以来,档案馆给世人的印象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尘封”。不仅封闭,而且由于不善加利用,还有一层的“浮尘”。鉴于此档案部门要认真地加以认识和反思,要重新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他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来形容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出:“现实也是历史”,档案属性包括历史性和当下性。

傅勇林讲到成都市档案馆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里面有很多明清档案,都非常有意义。这就是档案的历史性,除了已经入档的档案,还有一些并未入档的、还在发挥其使用价值的,比如建筑等。档案工作大部分是民生档案,包括风土人情。除了一些物化形态,更成熟、更理性的是精神财富。这就是档案的当下性。伴随着改革开放30周年的发展历史,我们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可是,在以“经济”为主流词汇的背景下,我们的历史、哲学等等字眼都渐渐离我们远去,这样任其发展,我们的历史不会浑厚、睿智。我们应重新审视我们的档案工作、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转型”。

傅勇林在他的文章《国家文化安全》曾经探讨过: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外国的文化登陆,包括英语、影视、体育文化等,我们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设防的程度很低。比如说英语的学习,尤其是影视剧的引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清醒地对待这些软产品。因为相对机大炮这些硬产品,我们可以同仇敌忾;但是软产品的引进,更为潜移默化,令人不易察觉。这就需要我们在保持清醒头脑的同时,先把自己做强。奋起直追,进行创意和内容的创作。而这些内容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档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把问题回归了,如何使档案能够激化、活化、服务于当下,是重要的问题。

植根历史,反思现在

档案肩负着非同寻常的职责。要植根于历史,我们就要看到历史背后的规律和真相。大家接触历史、学习历史,要了解两点。一是历史事实,即“史实”,傅勇林认为,历史除了史实,还有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历史认识”,也就是“史识”。而历史认识和历史逻辑有着内在的联系。我们要认识“史”,要有理性指导,新的历史观。这些都凸显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一个聪明的民族,眼光要投放到远古,投放到历史智慧中。现在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取答案。比如说有些问题,当前解决不了,而把问题放到18世纪,就可能得到答案;18世纪解决不了的,就回到古希腊。这就说明历史智慧的重要。在在历史中追寻答案的过程中,档案的重要性也凸显出来,档案是提供依据的重要平台。

当记者问及傅勇林副市长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时,他用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的“此起彼伏”来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概括。他讲道,这也是“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也是“革命”与“保守”的对立。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每时每刻、无时无刻不在这个话题之中。以西方为例,在迅速发展的19世纪中叶以至今天,西方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150年的历史就是解决传统与现代问题的历史。过分传统,社会不会进步,过分现代就会忘掉历史。过分与不及都不行,必须是平衡的关系。而西方在把握度、分寸、平衡的问题上,交付了一份比较圆满的答卷。

档案智慧管理篇6

[关键词]新媒体;档案;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323-01

档案信息化的全面开展,要求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将数字档案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数字档案时代,扩大数字档案资源规模、保障数字档案资源的质量、满足公众利用需求、提高网络技术进步、实现数字档案资源在全国范围的共享利用等将是衡量档案工作的重要指标。因此,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不仅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题中之意,更是未来数字档案资源共建共享的大势所趋。

1新媒体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存在问题

(1)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技术手段仍需完善。目前,很多档案信息资源仍然是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档案管理,档案资料的保存还以单轨制以纸质实体化的形式保存,并没有随着新媒体的到来利用科技手段的更新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的电子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虽然各地档案管理部门正逐步将传统的手工存档查档方式向档案数字化建设方向发展,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和规划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数字化应用软件兼容性、硬件配备的合理性、人员技术的成熟性等各方面仍存在问题。

(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人员队伍建设亟待解决。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虽然许多的档案馆在软硬件设施配备上已经满足了数字化管理的条件,但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业务能力不强,没有参加专门的现代信息化培训,加之人员构成的不稳定,人员数量的缺乏,管理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进程步履艰难。档案管理部门仍缺乏高效的、专业的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工作团队。

2新媒体的出现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1)极大的丰富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新媒体的交互性和信息传播的便捷性更是给档案信息资料的产生带来了便利,档案部门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报刊、电视、杂志等媒介,而是开始以新媒体为平台,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去搜集档案信息,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给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保障。在我国,很多档案部门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账号,通过加强与民众之间的交流来搜集到更多的档案资料,丰富档案馆藏,从而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档案信息需求。

(2)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变得多样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习惯了足不出户就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类信息,因而当需要档案信息资料时,档案用户同样倾向于利用网络途径进行档案信息的获取,而不是去实体的档案馆进行查询。在新媒体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档案资料的价值,而且档案用户涉及社会的多种行业,档案信息需求人员不再局限于专家和学者,更多的是学生、职工等人员,对档案资源的内容要求侧重点也不一样,由此可以看出在新媒体时代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变得多样化。

3新媒体环境下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1)加强智慧档案馆及数字化建设。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传统的档案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因此,要加快智慧档案馆建设,智慧档案馆是配合智慧城市提出的新概念,具体表现在“智慧”上,智慧档案馆信息系统能够按照预设的模型和流程,自主感知、汇集、记忆、分析信息,实施识别模式、触发预案、控制运行、评估业务、预测趋势、风险预警和管控信息、挖掘知识、发现关系等具有人类思维特性的行为,完成既定的档案工作任务。智慧档案馆是在数字档案馆基础上建立的,能解决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不够深入、资源服务形式单一的问题。

(2)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共享。利用新媒介技术平台,转变档案服务技术手段。在当今档案管理工作中,仍停留在记录历史和考据研究上,档案材料大多以纸质为主,不能满足当今信息社会用户的快捷需求。在新媒体时代下,利用先进设备,依靠web3.0技术,实现档案数据集成、数据存储、数据聚合、关联分析、智能检索技术、可视化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资源,完成档案工作技术转型,加速馆藏数字化建设,建立电子档案在线查询与共享,满足公众对智能系统查询的需要,提升档案利用率,实现档案服务价值最大化,实现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的转变。

数字档案馆只是为传统档案资源建立了数字镜像和利用平台,只是对传统档案管理做法做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模拟,虽方便了档案管理与利用,但并不具备帮助档案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工作及辅助档案信息用户使用的功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伴随技术的升级而逐步完善,除了继续完善现有信息利用平台外,将跟进移动服务技术,建立移动数字信息查阅服务,通过无线网络和手机等手持终端设备,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移动化。同时,主动适应新形势,将档案信息服务纳网融合的新信息服务体系,将信息共享平台延伸至电视屏幕等新的终端设备。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与发展,将逐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共同配合智慧城市的建设,实现多媒体化城市的管理与服务,实现城市规划部口档案管理系统和机关档案室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对接,极大地拓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另外,基于新媒体的开放性,档案用户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档案信息资源及其服务平台的宣传,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档案资源的价值,从而使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

(3)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形式和内容。在新时代面前,我们要充分利用专门的档案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进行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为用户查询和使用档案提供更加便利的途径。同时,档案部门也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的开发,完善数字化档案馆的服务功能,比如数据查询、数据标引等,最终建立以网络新媒体为基础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从而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地就是要满足用户越来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这就需要档案部门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形式和内容。除了必要的文字档案之外,还要注重搜集和制作以图片、视频、故事等为载体的档案资料。在这方面我国档案部门已经做出了一些努力,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电视台的《档案》节目,将档案资料与现代媒体进行融合制作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电视节目,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档案馆还可以对那些具有价值的档案视频、图片等进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档案的价值,从而支持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开展。

结束语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应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和管理的作用,调动档案部门和兼职档案员的主观能动性,始终把做好各种载体档案的利用服务作为宗旨,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不断地找到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修正,才能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朱兰兰,裴佳勇.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档案学研究,2015(5):82-86.

[2]⑿嗣.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商业经济,2014(02)25.

档案智慧管理篇7

关键词:数字档案信息建设传输协议科学化

在电子政务信息库的完整性建设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电子信息材料的挖掘,利用业务流信息生成器大数据挖掘工具,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库的深度建设。在政务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重视信息门户对应分类准确性建设,通过丰富信息资源共享库的方式,提高信息调度的整体效率。在数字档案管理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及时地做好储存设备的扩容与升级工作,在数字档案信息库的库存量开发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不断地完善档案信息的抓取链条,实现不同部门的资源类信息共享建设,通过与不同的部门进行资源交流,扩大数字档案信息的采集量。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数字档案的社会服务目标建设

强调事业单位数字n案建设服务于政府的工作目标追求性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开展工作,从而有效地服务于广大的市民群众。在信息资料共享性建设活动中,应该保证数字档案建设工作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各类社会组织,为我国国计民生的科学事业服务。

在数字档案建设的集成应用层资料类型开发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交互服务系统通道建设工作。强化地方性政务办公凭条的数字档案版面建设,满足地区间网络访客信息浏览活动的需要。在公共服务类门户网站的打造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注意档案资料信息版面整洁性建设,通过页面布局优化和链接科学设置的方式,提高档案类数字信息的可读性。在智能门户网站建设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信息资源平台的协调性建设工作,打造智慧型的可追溯性较强的数字档案资源服务平台。在数字档案建设活动的综合应用体系功能开发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行业应用层功能开发工作。从电子政务管理界面优化的角度入手,提升各个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数字信息处理效率。强调对于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软件系统和硬件材料的升级建设,实现各个部门业务系统的高效联网升级。在数字档案系统的资源类建设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及时地做好智慧信息收集工作,对基础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分析,为了保证基础类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工作人员可以深入到一线环境中,进行第一手数据信息的挖掘工作。采用专用的办公软件,进行大数据资源类信息的检索,实现数字档案材料的智慧整理。

二、信息时代构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高效处理系统的对策

(一)提高系统科学化建设,提高部门信息共享效率

强化数字化档案整理效率提高,技术人员应该积极采用新技术,进行电子档案深度管理模式的探索。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量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推动档案数字化管理,可以将日益繁重的信息录入和调取工作精简到最低水平,切实提高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档案系统化建设中,应该认真落实践行电子档案的规范性建设,提高档案文件著录工作的行为规范,从而构建更加高效的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软件平台系统。促进数字档案系统的科学化建设,技术人员应该从实现数字档案的信息化程度提高的角度出发,建立信息处理效率更高的资源共享平台。

在数字档案在线信息门户建设活动中,技术人员可以在官方网站上进行信息速递版面的扩大化建设,注意信息资料的更新,坚持对于数字档案版面进行每日实时更新,让更多的访客利用互联网工具,都能够及时地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在业务流程生成器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认真进行数字资料的整理分类工作,对成果专利进行综合介绍。强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信息筛选建设,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格式,满足不同资源渠道的信息请求。工作人员在日常数据处理活动中,应该较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建立高效率的数字档案信息渠道。建立标准化的数字档案信息管理规则,对于部分保密性要求比较高的文件,应该进行文字类信息的加密处理,从而保障数字方案建设的安全。及时地做好数字档案材料信息的备份工作,实现数字档案管理的稳定性建设。

(二)完善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数字档案建设

利用大数据信息档案处理的理念来规范数字档案建设,通过强化落实政策法规体系的方式,实现组织领导体系对于数字档案建设的有效领导。在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活动中,技术人员可以从集成应用层数据资料开发的角度出发,提高资源类信息交互服务的工作效率。

为了确保数字档案库的信息安全,可以采用安装秘钥保护的方式,对采集来的数据资源进行智慧保护。并且对于信息不对称的地方进行智慧鉴定,强调信息之源库的智慧服务和智慧监督。数字档案建设项目负责人应该每周一次,对库存信息进行抽样检查,对于不准确的资料信息应该进行及时的剔除,并且要对随意采集信息却不加以验证和甄别的行为进行批评。

(三)变革数据处理方式,实现三网融合资源建设

强化电子档案的深度整理模式建设,利用三网融合等资源处理技术,显著提高文件著录的规范性,实现数据处理层级细分,便于用户查询和使用。在数字档案网络服务建设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积极地变革传统数据信息处理方式与当前工作环境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数字档案信息网络服务活动中,利用三网融合基础提高档案建设的工作效率。在数字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注意工作方法的发明与创新,及时地进行三网融合技术与档案处理工作的对接。使用三网融合技术,提高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效率。针对电子档案文件级著录工作进行在实际的档案数字化管理进行操作中,重点开展合理的工作规划化和标准实践工作。由于档案文件扫描需要使用两种类型的激光扫描仪器同时工作,才能够实现不同宽度的文件用纸信息的准确录入。由于数字化的档案管理系统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时,保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在档案数字化系统的推进过程中,扫描机器的一次反应时间比较慢,对于一整本卷宗资料,机器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扫描处理。并且,由于这些档案材料在纸质管理时期是已经装订完毕的,然后通过粗线装订的形式,将整本文件装订在一起,用硬纸盒套装,形成一个独立的时间编集的文件档案集合体。

在三网融合信息资源建设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互联网、电信网和广电网的基础设施共享网络建设工作,从而在更加宽广的信息通道中体现信息资源处理的效率。在基础服务层信息功能开发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数据应用技术服务的深度建设,从智能分析技术深层建设活动中,积极地运用虚拟模型技术,实现物联网与云计算信息处理方式的高效对接。

(四)建立标准采集规范,提高档案资源建设的可行性

提高档案资源建设的实用可行性,从而建立良好的数字标准采集规范,从机制保障的角度出发,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

在主体性的资源信息库建设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强调阶段性的档案建设统筹规划,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步提高信息采集的质量,满足档案材料信息处理的安全性建设。在档案建设活动中,不仅要提高档案建设的特色性和安全性,还要提高档案材料的实用可行性。

坚持数字档案智能决定的信息处理方式,满足标准地域环境的资料信息处理的公共性和系统性建设。在数字档案建设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档案信息库的整体设计工作。从数据标准的规范使用来说,技术人员应该使用符号库存资源,进行档案信息的编辑,使用数据整理防范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数据源选择法,进行多种要素表示方法的档案建设。在数据资源的分层设计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档案信息的编码设计工作。强调数字档案的属性设计,下载最新的符号库资料,实现新数据生产型建设。提高数字档案建设的准确性,应强化数字资料的监理验收工作开展。在数据监理方案处理活动中,应该及时地根据材料验收情况出具数据检验报告。

三、信息时代开展数字档案建设的数据监理和纠错控制分析

在数据监理验收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档案属性合理性检查工作,从空间合理性检查建设的角度出发,实现接边资源信息的容错率控制,运用云数据检查的方法,对档案建设数字的质量跟踪核对。

在空间数据库的信息开发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数据动态实时更新与系统维护工作,强调数据入库整体归纳信息处理。重视档案利用效率提高,在组合查询窗口优化建设的活动中,强调档案利用效率的提高,优化档案管理的方式,体现查阅管理的便捷性。在查阅管理活动中,应该时刻关注民生类需求,从而体现民生档案数据库服务的价值。良好的档案数据库入口设计,能够方便快速的进入,并且查询人员能够方便地查询到需要的数据,数据库可以防止不一致的数据变化,进行自动纠错和系统漏洞补缺的相关操作。以前的传统设计系统,用户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想要查找自己需要的数据时,要么是很慢,要么是根本查不到想要的数据。因此,技术人员在系统优化的过程中,应该对冗余文件进行剔除,防止由于关键词搜索不一致导致的数据或者修改指令下达不够准确的问题产生。在删除数据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剔除错误地址的相关信息,从而保证系统资料库的纯粹性。应该对一些数据来源进行纠错,对于比较容易校正错误的数据,应该进行简单和大范围的更改。

四、结语

为了提高数字档案建设的效率,应该按照分工化、标准化和开放化的建设原则开展工作,实现数字档案建设的专业性。在数字档案信息库建设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坚持满足需求牵引的需要,根据每个月资源信息采集的主题开展文件档案库的深度建设,实现各个部门的远程系统联网,从而有效地提高成本效益。在数据档案处理的活动中,坚持分层优先的原则,提高资源信息处理的科学系统性建设效率。在网络信息化和文件资料数字化的时代,档案管理部门领导必须要高度重视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推进工作,用新式的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通过不断地革新和深入的发展数字化系统,推动单位内部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王馨塘,马含曲,佟海青等.运动员身体机能数字档案建设初探[a].第三届全国体育院所实验室管理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

[2]陈义德.浅谈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2,(06).

[3]杨海兰.浅谈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技术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兰台世界,2013,(Z1).

[4]吴加琪.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档案建设原则、顶层设计及推进路径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5,(01).

[5]毕传龙.数字文化遗产和口传史诗数字档案建设――“第五期ieL国际史诗学与口头传统研究讲习班”综述[J].民族文学研究,2014,(05).

档案智慧管理篇8

【关键词】智能档案馆;物联网;环境安全;信息安全

档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唯一性决定了档案的珍贵性。作为档案存放和保护的基础设施,档案库房建设必须要从档案安全的角度进行系统规划和论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传统档案馆通过信息化转型、模式创新,在与智能化技术结合后逐步形成了智能档案馆。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为智能档案馆的安全防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也带来了网络信息安全隐患,需要在建设过程中进行全面系统思考。

1物联网环境下智能档案馆的安全防护

物联网技术,顾名思义是将信息感知设备与被监测对象关联,并实时采集获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传输交互,从而实现监测对象的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正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基础上,传统档案馆与物联网技术紧密结合,构建了智能档案馆,使档案馆具有智能感知与处置档案信息的能力并提供档案信息泛在化服务,进而实现档案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同时物联网技术对智能档案馆的安全防护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实现了档案库房安全和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可通过部署在智能档案馆内部的传感探测及控制单元,包括环境温湿度传感器、空调控制器、漏水检测传感器、视频监控、门禁、红外、烟感等,形成一套数字化、智能化的库房环境综合监控系统,满足档案库房环境监测与安全管理防护的需要[1]。(2)实现了内部档案的安全保管。系统可在智能密集架上集成红外传感器,从而判定人员是否违规进入档案存储功能区域;同时可对实体档案关联RFiD标签,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利用过程中的路径监控;一旦出现档案安全问题,将触发系统报警,通过视频联动记录人员及档案路径信息,同时启动档案库房内部门禁自锁功能,从而实现档案的安全保管。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智能档案馆的出现和应用,并对档案馆和馆内档案的安全防护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了以往管理人员进行离线巡检、核查确认的工作状态,提高了安全防护的时效性。

2物联网环境下智能档案馆的信息安全隐患

智慧档案馆同样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产物,其不可避免也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档案库房安全和温湿度智能控制网络存在安全威胁。智能档案馆内部通常集成有库房环境综合监控系统,其有效地解决了库房环境的远程监测、控制和传输问题。但是我国尚未掌握物联网的核心技术,目前大部分底层硬件和传感单元还只能依赖国外。但是该系统的物联网终端、物联网感知节点、物联网传输通路一旦受到攻击破坏,则势必导致监控系统功能错乱,严重情况下会对档案资源的防护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2]。(2)档案信息有泄露或者破坏隐患。智能档案馆内部通常集成无线射频档案管理系统,用于档案的架位信息采集、档案地址信息的采集,帮助顺架、查找和统计特定的档案资料等。由于系统运行靠的是标签扫描,且标签中隐含着与档案存储以及利用直接相关的关键信息,在使用过程中扫描器与RF的个人隐私泄露可能会对个人造成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甚至,恶意攻击者很可能会对射频扫描设备进行破坏,对标签进行篡改、伪造等,这些都可能导致档案信息破坏[3]。(3)物联网在传输层和应用层同样存在安全隐患。由于物联网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的信息交互大部分依赖于互联网,因此将面临现有互联网的所有安全问题,同时还因为物联网数据存在着多源异构、格式繁多以及规模海量的特点,这将增加信息交互的风险。

3物联网环境下智能档案馆的信息安全对策

虽然物联网环境下智能档案馆存在一定的信息安全隐患,但是不能忽视物联网技术对档案库房以及档案管理运行模式带来本质的提升,进而因噎废食,故步自封[4]。(1)加强智能档案馆及内部管理人员的物联网安全意识,传授他们免遭窥探和数据泄露的有效方法。(2)加强国家层面的监管落实,从安全框架体系、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安全处置方案等方面推动标准规范制订和落地[5]。(3)注重智能档案馆系统顶层安全性设计,设计安全性是物联网安全的最基本方法,一旦被普遍采用,它有可能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如果硬件和软件工程师大幅提高从硬件和固件到通信协议和应用程序等各个级别的安全性,这将导致网络攻击的成功率急剧下降。

4对物联网环境下智能档案馆信息安全管理的建议

4.1优化网络安全技术

为了使智能档案馆信息安全系数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的合理利用,为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首先可以利用防火墙技术来有效防止病毒黑客入侵,在大数据环境下,网络防火墙技术在不断地优化和提升,可以配合着云计算技术,建筑安全加密的方法,不断地完善防火墙的应用模式。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防火墙应用范围要不断地扩大,以此来提高最终的防范等级,最大程度地保证用户使用网络的安全性。其次在后续工作中也可以使用防病毒技术,主要是在计算机网络中增加安全屏障,在新时期下各种各样的公司开发的病毒防范软件,能够通过检测手段及时的发现在系统中所存在的安全病毒,例如,木马病毒等等,用户可以启动软件中的杀毒功能进行全面的清理,防止对后续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防病毒技术主要是通过检测和清除功能来提高网络安全的系数,用户可以定期地进行计算机的检测和清理,以此来保证计算机使用是非常安全的,提高后续的工作效果。

4.2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在大数据背景下,档案信息朝着多元化的趋势而不断地发展,因此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完善相应的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安全文明的信息环境,优化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例如,需要熟悉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并且加强对高素质人员的融入,档案管理部门要定期开展统一性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不断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治理。

5结语

传统档案馆在数字化基础上,与智能化技术形成了智能档案馆,其以物联网为代表,可有效实现档案库房安全和温湿度智能控制、内部档案的安全保管,对档案馆和馆内档案的安全防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物联网环境下智能档案馆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息安全隐患,需要结合物联网信息安全分析情况,根据智能档案馆的功能特点和软硬件组成,从人员安全意识宣传、国家监管标准法规制定以及系统顶层安全性设计方面进行多途径解决。

【参考文献】

[1]刘如龙.让馆藏档案资源“活”起来:智慧时代背景下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应用研究[J].云南档案,2021(1):50-52.

[2]林峥.浅谈新形势下高质量推动国有企业办公室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J].经济管理文摘,2020(23):28-29.

[3]张春风,徐卫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模式的探讨研究:以沈阳市民生档案跨馆利用平台建设为例[J].中国档案,2020(7):39-41.

[4]曾凤鸣,敖灵,袁霞.基于集成管理视角下的企业数字档案馆架构模型及相关特征研究[J].四川档案,2020(3):30-33.

档案智慧管理篇9

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是宁波“十二五”建设智慧城市十大应用体系的首个试点项目,也是“智慧浙江”的首批试点项目。宁波市的整个建设背景主要有两个依据,其中一个就是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2011年,宁波市政府了《关于推进宁波市智慧健康保障系建设的通知》,提出了“五个统一、六项任务”主要建设内容。其中,“五个统一”是指统一的医疗专网、统一的数字化集成平台、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以及统一的居民就诊卡(社保卡);“六项任务”是指以完善疾病防控网络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推进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以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区域协同医疗;以公众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提供全面、连续的信息服务;统筹实施卫生管理信息化,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等。在2013年9月6日举行的宁波市智慧城市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上,包括“智慧健康”在内的23个智慧城市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为131.88亿元。

作为智慧健康保障体系的一部分,2013年1月23日,全国首个掌上“移动医院”亮相甬城。该项目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得到落实,“移动医院”不仅将原有的网上服务(医院导航、自助挂号、化验结果查询等)全部移植到了手机软件中,还新增了智能导诊、健康档案、健康百科、健康课堂等新功能。

在区域医疗建设方面,宁波市已经建立了七个区域影像中心。患者在基层拍完片子以后,可以通过paCS系统传送到县级、市级医院,然后县级、市级医院医生的诊断会再回到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该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县级、市级医疗资源。

项目点评

宁波市卫生局局长王仁元

宁波市卫生局局长王仁元在“2013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将宁波智慧健康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总结为“在顶层设计下取得的成功”。

卫生局专门建立了基于千兆和百兆的联通和电信的高效健康卫生专网,同时建有一个四级的卫生数据中心机房,总面积200多平方米,总投资约2000万元。卫生专网基于“一单位一网络、统一出口、承载多个业务应用”的基本原则,统一规划、顶层设计,建设高效安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县(市)区-医疗卫生单位”三级网络,切实保障了各医疗卫生业务信息系统之间安全、快速、稳定的信息交换。同步推进安全体系建设,确保信息安全。

数字化集成平台被卫生局作为核心项目进行实施。卫生局旨在打造市和县(市)区两级智慧健康信息交换平台,以此集成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系统。

通过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基础信息库的建立,整合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临床信息资源,实现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共享,从而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降低居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

根据规划,宁波市计划在2015年前建立全市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信息交换平台,推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和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行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实施就诊一卡通,推行区域协同医疗、远程医疗,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保障水平。

王仁元表示,卫生局今后会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进行建设:

一是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加强建设,工作重点是要防止“信息孤岛”。

档案智慧管理篇10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应归档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它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真实纪录,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1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案

1.1加快和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

数字城建档案管是城建档案管理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城建档案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2001年,数字城建档案管这一概念正式被提出,先后一些列的标准规范也相继出台。因而,各个地方理应该加强和加快积累数字城建档案信息的工作,同时不断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程度的有效提升。而加快和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城建档案馆应该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的经济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全部管藏档案信息管理信息数字化、珍贵档案现代数字化、重点选择某类档案信息数字化以及高频率使用档案数字化等等途径,将现在拥有的实体档案资源转变为数字信息化的形式,实事求是、积极主动地不断推进城建档案管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具体要做到两点:首先要充分而且要积极开展和利用电子档案接受、利用以及保管的技术方案,制定出规范、合理的电子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的方案;其次就是要不断加强和加快电子文件的归类、归档整理,也就是要加大对电子城建档案信息的接收、利用管理力度,争取从源头上促进城建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问题的解决,借助于电子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的绝对优势将城建档案转化为信息,完善利用服务。

第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和建设应该借助GiS电脑软件,建立数据库,从而将城市地上建筑、地下管线和设施等等相关的各种信息的空间分布特征真实、完整、全面的反映出来,这是源于对城建档案自身特征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的考虑。再就是,根据GiS软件所建立的数据库还方便于信息数据的管理、检索、查询、进一步提取数据以及数据的进一步加工和输出。信息资源数据库的信息主体同时还得包括城建资料的内容信息、城建档案以及二次信息,而且和建设项目空间位置可以连接组成一个不断的空间数据库。背景数据库作为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其和城市以及其它系统用一样的地理位置定位系统。数据的种类十分广泛和负责,包括城市建筑、城市规划、地下综合管线、市政公用设施、环保、城市园林绿化以及地名等等。

1.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和领导工作

换句话说就是城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还需要工作主管部门的不懈努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和领导,对有关城建档案基本工作标准、规范贯彻执行,加以落实的信息化予以一定的监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建立于扎实、统一的基础平台的上面。此外,工作主管部分还应该不断建立和健全工作体制的信息化,确定专职的部门来负责和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和组织工作,向组织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进军,完善城建档案信息的生成、传播以及利用等等服务工作。

1.3加快和加强城建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建设

伴随着《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的颁布,各地城建档案网站也进入了不断建设和完善的状态,为社会各界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城建档案信息资料,因而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实际难题,而城建档案资源共享的局面也因此而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和开阔。现阶段,为了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城建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建设,还应该将其逐步纳入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框架体系中,力求和电子政务建设同步,加快公文、城建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和标准规范化。再就是要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平台的作用,促进城建档案信息网上查询服务的积极开展以及城建档案利用服务质量和利用效率的全面提高,从而做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对其的利用需求。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第一,要积极争取相关方面来加大对其经费上的投入,促进城建档案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和政府政务网同步,实现一体化,进一步推动其信息管理化建设的跨越式前进、发展;第二,不断建设和完善城建档案信息网,熟悉社会需求、分析新趋势、研究新课题、开放新动态,迅速将经过整合后的信息在网上予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促进城建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的稳定化前进;第三就是要主动学习和借鉴其它的有关档案馆信息化管理的经验,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事项提到议事日程中来,尤其是重视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和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同步协调向前发展,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

2总结

总的来说,为了促进信息管理服务功能的早日实现,响应城市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应该而且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和加快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速度,以确保城建档案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参考文献

[1]邓红.城建档案信息化给力幸福档案——谈规划管理档案信息化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广东档案.2011(03)

[2]张世东.本市举行“2008上海国际档案信息化暨现代办公技术以及设备展览会.[J].上海档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