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十篇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十篇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50:01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篇1

我国的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人的综合能力,以培养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为准,为社会各个领域培养专业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真实教育质量水平的依据。而当落实到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时,主要还是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的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去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进而形成核心素养。

1.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内容

在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时候,初中数学教学除了要传授数学的概念、公式等定性的知识点以外,还要促进学生形成一个对数学这门课程的逻辑思想,保证学生可以运用科学合理的数学方法阿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素养。因为只有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才善于运用数学思维和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也是学生今后进入到社会的一个必须要掌握的本领。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学还要不断挖掘数学知识技能中的隐性核心素养。这也是进一步落实现代数学教育质量关的重要一环。首先我们要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还要能够科学合理的去掌握数学方法。运用数学方法来降低解题的难度。第三,当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相对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应该做到优先选择运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

2.提升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

2.1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

一般来说,学生是不能通过数学教会直接教学而获取核心素养的,只有在专业化的训练中才能够逐渐获得,因此在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先给学生创建一个主动学生数学知识的情境。打破传统意义上单一乏味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来提升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之前学生之所以对数学这门学科排斥,主要是因为学生认为数学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再加上教学方式的枯燥,使得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是采取了远而避之的态度。而数学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可以对给学生提出一些与当前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当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的时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就会越来越强。

2.2不断创新数学学习内容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基本上所有的习题都是为了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而制定的,但是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锻炼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上,这些习题很显然并没有太大的用处。基于此,数学教师要从改变数学习题入手,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不断创新数学习题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2.3组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数学教育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探究交流,充分运用归纳、总结、推理、猜想等各种数学方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了解数学常规方法的应用原则,同时接触其他学科、其他行业中有关数学知识的信息,以此增强初中生的数学能力与核心素养。

2.4培养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当前社会是以信息为主导的社会,也就是说现代信息处理能力也就成为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个能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再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学教师则需要不断掌握新的技术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将之前教学中比较复杂的计算过程进行简单化处理。这样一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所以还要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纳入到核心素养中。而数学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在教育教学中向学生去渗透相关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不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篇2

一、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实际教学中,因为数学中数字的枯燥性和数学具有一定难度的特性,使得师生之间容易形成一种枯燥的相处模式,完全丧失对数学主动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追求升学率、追求成绩的目标下,应当在实际课程中注重学生对数学兴趣的激发。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既要懂得数学知识的历史由来,又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发现数学的实用之处。比方说,老师在讲某一部分数学知识时,可以同时讲解一下数学知识的历史由来,或者是现实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地方,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讲活,贯通古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函数部分,可以讲述笛卡尔研究出新型函数给他心爱的人,也可以讲利用分段函数分析在现实生活中选择打车软件时哪个更实惠,还有抛物线、自由落体、二次函数等诸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都大有用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愿意进行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拓宽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非常强的学科,也是很多学生愁于应对的科目。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疲于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一些做题步骤;教师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填鸭式教学方式盛行,使得数学失去了它本应有的灵魂。学生往往只懂解题,而不知何为数学思维。这样将会造成学生一旦脱离题目回到现实生活,将完全想不起运用数学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么,我们最初学习数学的目的、设计数学课程的初衷都将无法实现。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思维。走出课堂或学校后,真正能遗留在学生记忆中,依靠数学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中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提供土壤和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主要角色,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释放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多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可让学生想象所学知识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什么类型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发现数学实用之处,从而利于日后真正遇到问题时能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总之,数学教师应尽力做到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篇3

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界的热门名词,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想品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加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研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满足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需求

目前,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学的发展趋势,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以应付应试教育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将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阳光的心态和创新意识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的概念是根据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所提出的,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得到更好的身心发展。

(三)实现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是初中?a段重要的课程之一,数学人才也是当今国家建设紧缺的人才类型,因此,实现数学教学的意义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包含了数学理论与数学应用方法。还包括了数学思想以及通过数学建立的价值观,对于学生体会数学情感,形成数学意识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提升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引导学生注重数学知识的联系性

数学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概念,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老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的概念来理解数学知识,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版帮助学生通过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的将知识充分掌握。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能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所讲解的内容上,也更方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直观的认识。

例如,老师在讲解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方程”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应该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交代给学生,方程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括很多种类型,比如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不等式方程等。学生在了解了方程的整体概念后,对接下来学习各种各样的方程类型时就会更加容易理解。

(二)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进行有机融合

数学课程是一门典型的理科课程,很多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老师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的理论知识与数学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让学生不仅能将数学知识深刻记在头脑中,还能了解到更多的数学背景和文化,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文化中蕴含的数学情感与数学意识,另外,很多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可以将数学作为桥梁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解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圆周率”这一章节的知识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圆周率的发展背景,比如现代数学计算中用到的圆周率是由南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的后7位,体现了古代数学家的探索精神。老师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数学背景,引导学生向数学家学习这种坚持探索知识的精神。

(三)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课程中有一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学生对这样的知识难免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变换教学的方法,通过一些生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情景教学以及通过一些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数学思维。

例如,老师在讲解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概率”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扔硬币和扔骰子,每一轮规定一个朝上的面,哪个学生扔到这个面就算赢一次,通过这个游戏计算获胜的概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为蹙额生创设了一个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还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高,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篇4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般意义上讲,素养是指在长期训练和实践中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笔者对数学素养的理解是指学生掌握、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与内化数学知识与思想的能力.从核心构成要素来看,数学素养应该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六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各有侧重又形成体系的方面.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1“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在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阶段,人们重视数学学科发展的目的在于提高我国人民的数学素养,培养我国人民应用数学的知识与思想处理工作与生活问题的能力.其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素养的核心和基础,其不仅包含了基于数学基本知识而形成的各种数学基本的思想和方法,更体现着数学在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及对其价值的认识.

2“数学核心素养”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

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在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其数学素养,为学生进一步成为我国优秀公民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体现着我们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学基本的知识和思想,更能够积累起解决问题的经验,为以后的实际工作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3“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地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是我们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更是我们教学实践的指南针.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已经作为一项急迫的任务摆在各级教育工作者的案头.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更加追求学习思维水平的提升,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三、数学教育视角下的“核心素养”建构

1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内在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助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可以减少数学的抽象性,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引导学生思考与表达

交流是促进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容易擦出思维碰撞的火花,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并且通过交流,学生在交换想法与积极思考中,很容易产生很强的创造力,这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数学交流,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3开展研究性学习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篇5

一、对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解读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非常考验学生的整体逻辑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让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地面对问题。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门学科,所以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十分重要。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物理观念的培养。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掌握的就是物理学习的观念。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明确物理学习的目标,让学生真正了解物理学习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从而真正接受这门学科。其次,是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想要保证物理学习的效率,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对物理学科技术应该抱有负责任的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意识,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有效的科学思维,对科学内容进行创新。最后,是实验探究,这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实验探究往往也是最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环节,在这一部分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体系都会获得实质性的进步,这些就是发展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必备条件,也是制定更加吸引的教学计划的理论依据。

二、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所包含的教学观念

虽然我国正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但由于应试教育体制在我国的长久历史,教育观念早已经根深蒂固,非常多的物理老师仍然将学习成绩摆放在首要位置,也就导致忽略了对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在知识的讲解上没有做到对问题的归纳探究,更大篇幅的是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减轻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这种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表面上虽然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但并没有结合实际的题目进行训练,或者单纯采用题海战术,打击了学生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限制了学生解题思路,思维受到了禁锢。因此,重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养成,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并且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能力,对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质的方法与策略

(一)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增添课堂活力

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在物理学科上的学习能力,就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随时更新自身教学方案,并且充分利用新型教学工具进行授课。比如多媒体技术就是一种应用在教学上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重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点,通过视频和动画展现各种物理现象,为学生在物理知识点上的理解降低难度,以便快速接受物理知识。比如一些不容易达到实验条件的物理实验,教师就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示,让学生直观清楚地认识到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还可采用分组教学的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进行学生间的沟通与互动,老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是一种较为高效的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能力的方式,同时还可以从侧面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拉近师生间距离,保持课堂气氛的活跃性,让物理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二)带领学生进行动手实操,以实践构建物理思维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物理学习来认知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物理观,并且需要学生具有自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实際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验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透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正确认知物理知识,探究实验结果同时进行自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而且这也是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一个好方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完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例如在进行平面镜成像对实验时,利用蜡烛与平面镜,在蜡烛点燃和未点燃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实验,再测量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和像与平面镜间的距离并比较数值大小,通过实践找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的结论,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再进行指导分析,对学生物理思维的构建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是对教学实践的有效利用,对物理教学的层次是一个质的飞跃,进而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互动;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的生命和灵魂,是最能够体现学生能力和数学品质的关键要素,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所在。不少学生平时考试成绩不错,但是,以后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其根本原因是其数学素养相对较差,从根本上限制了他在数学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空间和提升高度。因此,高中数学一定要重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注重问题设置和师生互动,让学生能够在问题互动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素养。

一、坚持师生高效率教学互动,以问题导向营造核心素养生成情境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过程,也是保障课堂教学效率和实效性的重要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高中数学在“问题-互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际上是为教学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问题―互动教学是一种模式,问题为互动提供了媒介载体,互动保障了问题教学的有效性,而核心素养则是为其明确了重心。数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真正感知体验和迁移,需要结合具体的问题分析来锻炼思维和能力,高中数学结合学生基础,创设以问题导向的互动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互动交流中生成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

例如,学习“任意角”的相关教学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联想有关角的实际例子,学生开始互动讨论,他们找到了一些实际的例子,比如,跳水表演中有个动作在空中转三圈,再进入水中,会听到解说员专业的术语“向下转体1080b”;在观看体操表演过程中,也有在单杠或者双杠上“左后转体720b”的解说。还有时间调整是常见的事情。此时教师再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上面的1080b和720b已经超出了初中阶段的关于角的度数的范围,尤其是矫正时钟,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如何来表示其不同?由此来让学生树立角的方向概念,并由此产生角的正负问题,逆时针旋转形成的角定为正角,而顺时针形成的则为负角。这样的问题和互动能够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让他们从具体生活应用中感知数学,学会分析和表述,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数学的核心素养。

二、以问题为媒介展开深度互动,实现数学核心素养与学习目标融合

高中数学“问题―互动”教学引发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模式变革,真正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模式,带来全新的体验,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思考的主体,能够将数学课堂生成一个更富动态变化的有机生态复合体。促进学生更好地认知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让数学课堂真正回归,凸显数学教学的本真。基于“问题―互动”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教学,问题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媒介,是互动的基础,在互动教学中能够突出问题要求,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思考和实践,感知生活和生产现象中的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结果之间的对接关系,将问题解决与学习目标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融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真正面向社会生活,面向更加广阔的生产实践,用数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在互动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展和升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精心选择和设计问题主线,实现数学知识与核心素养的粘合

高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问的选择和分配组合,一方面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选择和设置问题,并做好问题的排序和投放频率,确保问题能够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锻炼基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将数学教学内容和数学核心素养深度粘合,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能单独对学生进行所谓的核心素养分析,而应寓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之中。以问题为推动课程进程和环节组合的主线索,巧妙处理数学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的关系。问题是场景,数学知识是形体,而数学核心思想就是灵魂,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和丰满的生态课堂。

例如,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相关教学内容时,先给学生出示这样一个问题:初中阶段学习锐角三角函数时都是借助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来定义,如果将锐角推而广之变成任意角,是否可以将锐角三角函数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呢?怎么推广?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学生认为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对边、临边、斜边比值等来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师再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如何才能研究和分析其函数值呢?学生分析可以借助直角坐标系,将任意角放置到坐标系中。这样就可以重新定义锐角三角函数了,然后再进行演示。这样的教学以问题为主线,将已学知识与新学知识相结合,彼此勾连,生成完整的意义链条,实现知识与核心素养的粘合。

总之,一切教学都应抓住最为本质的内容,突出重点。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数学最为本质的内容,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应围绕这个核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模式。“问题-互动”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能够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更好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感知和感悟能力,能够用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去分析和结合生活与生产中的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高中数学培养学的核心素养,锻炼他们的理性思S,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方法,真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英语学科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学生课堂内容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应当加强学生英语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教育。通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努力,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打破传统教学,引导学生思维转变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就应当调整和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的是一对多、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没有真正的做到“授之以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不利于学生自身英语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和提升。教师在实践教学的活动中,应当敢于打破传统,在制定课堂教学任务和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制定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完成教师教学任务相契合的教学计划,提高了学生对课堂英语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例如,在牛津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e3《whatareyoudoingforvacation》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形式和方法。教师可以用一些相关的语句来描述课文中自己的假期在做什么,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向学生问:“whatdoyouliketodoonvacation?”让学生通过思考进行回答,有的学生会答道:“ilikegobikeriding.ilikegofishing.”等,通过老师学士之间的问和答,让学生深入了解课堂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英语水平提升,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和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转变教学观念,塑造核心素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责任,相比于教书,育人更加重要。由于受到国家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教学的重点依然是在学生的分数上,课堂教学的目标依然是课堂知识内容的教授上,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初中教学应当把培养学生能力和核心素养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上,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体验英语、运用英语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在《whatdoyouliketovisit?》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习针对自己去过的旅游景点或者一些有意义的地方进行准备照片,并且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运用英语对自己去过的地方进行描述,或者描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对于积极表达自己的同学教师应当进行鼓励。再如,在八年级英语上册《who?sGottalent》介绍了中国的才艺节目,在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e3《mid-autumnDay》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九年级英语中介绍了端午节、屈原等,在八年级英语Unite5《Doyouwanttowatchagameshow?》介绍了西方国家的节日和文化。学生在学习语言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教学文本中的思想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能够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注重教学实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核心素养养成的载体。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也是初中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阅读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阅读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课堂学习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的方式去完成课堂学习,在扮演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文化和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和特点,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表达能力,潜意识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辨别能力,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英语的语境和语感,更好的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英语小游戏或者一些精选的英语歌曲等,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等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英语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四、结语

F阶段社会的发展,需要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英语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语言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总结和革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篇8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初中英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英语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本文针对这一现状进行深入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详细的论述。

二、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师生之间互动较少

初中英语是初中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的学习自然离不开交流。因此,英语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必须要和学生之间多交流、多讨论。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哑巴英语”现象,即学生词汇量比较丰富,写作能力也比较好,但是不会去表达、不会用英语与人交谈。这一点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是相违背的。

(二)忽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相互结合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去坚持的过程。但是当前初中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赶进度、赶效率,而忽视了对课外实践时间的利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扮演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仅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抑制,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重视分数的提高和知识的掌握,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中英语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中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相互违背的。

三、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

(一)重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些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但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毫无意义。针对这一现象,初中英语老师要加强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英语老师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进行交流。譬如,在学习“Readthepassageandfillinthetags”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英语老师可以在课前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以下几个问题:①HowmuchisthesweaterinHuaxinClothesStore?②whatarethesesocksinHuaxinClothesStore?③Canmarybuyayellowt-shirtinHuaxinClothesStore?这些问题与课文有着较强的联系,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英语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强化英语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众所周知,掌握语言技巧以及丰富的英语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这??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学习“Readthepassageandfillinthetags”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英语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有声朗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语速和语调,结合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英语语感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积累和提升。除此之外,英语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效果对文章中感情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对整体文章的感情大纲有一个明确的把握。英语老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性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譬如借助多媒体播放与文章内容有一定关联性的音乐,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语感的目的。

(三)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在学习“Readthepassageandfillinthetags”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英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商场销售衣服鞋袜的图片,引导学生走入到情境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和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开展英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心学习到的短语和单词模拟服装店大甩卖的场景展开交流和讨论,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篇9

一、我国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机制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

上世纪末,我国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经历了“培养主体更换、培养层次提升”的变革,“初中起点,公费培养”的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机制被完全颠覆。市场主导的自费培养替代了政府主导的公费培养,高中起点为主的培养对象代替了初中起点为主的培养对象。从1997年到2006年的实践证明,以高师为主体进行的开放式收费培养机制无法满足社会对教育公平的诉求,整个基础教育师资出现了质量下滑的趋势,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从2006年开始,湖南省采用“初中起点、公费培养”的模式培养10000名师范生以充实农村小学教师队伍。2007年,国家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展了免费师范教育,这应该是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所暴露问题的回应。从免费师范回归到现在,当前的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出现了明显变化,年轻的面孔多起来了,原来不能开设的新课程有人承担了。但是,这种变化不完全是免费师范带来的,目前,农村小学新的师资有两种来源:一是定向分配的免费师范生,二是面向社会选聘的大学毕业生。从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来看,一线农村小学对定向分配的免费师范生普遍看好,认为他们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职业技能、多学科教学的职业素养,又是本乡本土的毕业生,工作适应快且不易流失。而对选聘的大学毕业生则有诸多不满意,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这些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不如免费师范生,容易流失,不稳定。二是无法马上适应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主要表现为学科知识较为精深,但教师职业技能缺乏,艺体素质达不到职业需求。三是大学生在求学期间一般强调对某一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而没有进行小学多学科教学的系统训练,无法适应农村小学多学科教学的需要。免费师范生受欢迎,选聘的大学生受冷遇,但在各地新的师资补充过程中,免费师范生只是少数,选聘大学生占多数。这是一对矛盾,矛盾背后是两种小学教师教育模式的冲突,“初中起点、公费培养”是封闭模式,而“综合大学教育加教师资格证申请”是开放模式。一般来说,封闭型的培养模式代表传统与保守,开放型的培养模式代表潮流与趋势。为什么“初中起点、公费培养”这种代表传统与保守的封闭型培养模式在湖南农村小学能受到广泛好评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机制改革与创新时期,对“初中起点、公费培养”的湖南模式进行分析和完善显得很有必要。

二、从继承的视角看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机制

从小学教师教育10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免费培养制度是主流,其间中断过两次,即1922年至1932年在“新学制”条件下实行的师范教育收费制度和1997年至2006年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下实行的师范教育收费制度。从历史的视角来分析,这两次师范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都对当时的教师教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也损害了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实施免费培养制度,小学教师教育就能得到健康发展,否则就会走向低谷。建国以后到上世纪末,以中等师范学校为主体的免费培养机制曾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到现在为止,这些教师仍然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主要力量。这种以中等师范学校为主体,招收优秀初中生进行免费培养的机制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其生命力的源头就在于“公费培养和初中起点”。在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由中专向专、本科提升,由封闭培养到开放培养的转变中,一度出现了继承断裂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招收初中生为主的中等师范学校淡出历史舞台,而以招收高中生为主的专科或本科院校成为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主体,培养主体的急速更换,导致培养模式的改变,以招收高中生为主,进行收费培养的模式完全颠覆了“初中起点,公费培养”的传统。“高中起点,收费培养”是对“初中起点,公费培养”的改革,但这是一种缺乏继承的改革。10年的改革实践也证明了这点,生源质量严重下滑,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农村小学教育,损害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正常补充,对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消极影响。

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研究,我们发现“初中起点、公费培养”应该是现阶段培养农村小学师资的最佳模式。为什么强调“初中起点、公费培养”呢?必须回答当前围绕小学教师培养而产生争议的两个话题,一是等待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多,为什么还要政府费钱费力进行定向培养?二是为什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还要从初中毕业生中来招收?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必须了解小学教师职业素质构成的特殊性,小学教师职业素质结构必须注重“宽口径、强技能”。“宽口径”是指学科知识面要广,以适应小学多学科教学的需要;“强技能”是指小学教师的职业能力必须过硬,包括规范用语、规范用字以及艺体素质都必须达到一定水平,这种技能训练的周期相对较长。在开放模式下开展的农村小学教师教育,也有教师资格证培训与考核这一机制来保证教育理论和职业技能的落实,但是当前获取小学教师资格证只要参与短期的培训和考核即可,这种短训对于工作对象是成人的中学教师来说,稍许有点意义,但对工作对象是小学生,对职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则用处不大。此外,农村小学较为偏远,物质、文化生活相对艰苦,从市场经济视角来分析,这一职业缺乏足够的比较优势。因此,必须由国家公共财政支持,开展免费的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才能保证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要因答第二个问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初中起点”招生可以吸引优质生源。在实施了“初中起点、公费培养”机制的湖南省农村初中,中考结束后,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要么就读省示范性高中,要么就读有免费计划的师范院校。选择前者,具有不确定性,且费用较高,选择后者,对工薪阶层和农民家庭有较大的吸引力。其实,从2008年起,湖南省也尝试过通过高考招收免费师范生来培养农村小学师资,但与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年年爆满的情形相比,高中考生和家长的反应冷淡得多。2008年,全省只招收到180人,2009年也只招到了300多人,离每年500个招生计划相差甚远,生源质量也较低。因此,从生源质量的角度来分析,通过“初中起点、公费培养”机制招收的学生质量更为优秀,数量更为充足。其次,青少年期处在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任职者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素养和艺体素养,这些特点决定了招收的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毋庸置疑,初中起点的学生在可塑性方面要比高中起点的学生有较强的优势,高中三年,为高考而学,目标单一,其音、体、美素质在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前被压抑,发展的关键期已经错过。第三,有利于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的形成。初中毕业生的人生观还处在形成阶段,没有定型,容易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理想。

三、从创新的视角来看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培养机制

首先,从招生来看,主张在政府主导下制订招生计划,学生自愿报考,通过规范程序,多方监督公平。六年制本科和五年制专科在招生时必须经过以下几个程序:一是招生计划确定。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由县、市根据本地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提出当年的定向培养招生需求建议计划,经市、州教育局审核汇总后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根据各地上报的需求,统筹安排下达招生计划。二是有招生计划的县、市、区,所有身体健康的初中毕业生都可以报名。三是县、市(区)教育局根据初选标准确定入选名单,其标准是相貌端正、身体健康,且中考成绩不低于当年当地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计划内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四是县、市(区)公示通过初选的人员名单。五是市(州)教育局和招生学校联合进行笔试和面试。六是招生学校预录取。七是省教育厅对市(州)教育局预录情况及预录学生名单进行全面审核,并向社会公示。八是县、市(区)人民政府与考生签订培养协议书。

其次,从培养来看,主张确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加强管理,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第一,确定合适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初中起点、公费培养”机制存在两个层次,即六年制本科和五年制专科。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六年制本科和五年制专科存在一些区别,表现为:五年制培养主要是培养全科型农村小学教师,要求毕业生能胜任农村小学的所有学科。在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面广,包括文化课、技能课、教育专业课、教育实践课等,主要特点是“专科层次,全科培养,不细化学科(专业)方向”。而六年制的培养目标是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小学教师,为建设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四二分段”的模式进行培养。第二,加强管理,激发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免费师范生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了激发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承担培养任务的院校做了一些探索,提出了“刚性管理,柔性引导”的管理机制。所谓“刚性管理”是指在实施免费师范教育机制之前,湖南省教育厅就要求在生源地政府、学生和招生学校签订的三方协议上,明确规定“乙方(学生)在学习期间自动放弃学籍、因触犯刑律或违反校纪被开除学籍,或因自身原因,学业成绩达不到甲方(学校)的培养规格要求,不能获取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应向甲方缴纳违约金”。所谓“柔性引导”是指校方开展的人性化管理。一是课程管理上,学校给学生留足个性发展的空间,除五个限选模块课程外,学校还开设大量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课程选修。二是对学生进行师魂典范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开展师魂典范教育,提炼教师核心价值观,开展实践体验教育,坚定免费师范生的职业理想,开展“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职业导向教育,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三是建立了一套与其他大学不同的“小学大专班”和“小教本科班”的管理模式。在五年制和六年制的前二年,学校为每班配备班主任,班主任对他们进行适时适度的学习和生活上的辅导,到三年级时改为辅导员制。采取这些措施,指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三,强化师范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创新实践教学,建立以专业能力训练与过关考核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标准(试行)》明确规定“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因此,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套涵盖课堂内外,以专业能力训练与过关考核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这种实践教学体系,从培养目标入手,层层建立专业能力子项,确立各能力子项的实践教学时间、场所、内容、考核等因素,并分成校外与校内实践教学项目。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心理调查和教育实习三类,以实习合作小学为基地展开,课时量约为总课时的16%。师范院校和生源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和指导校外实践教学项目,并对实践教学成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适用于区、县教育局对师范生的工作岗位安排和校内的教育实习成绩鉴定。校内的实践教学又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层次,课内的实践教学项目,在学科考核时一并进行;课外的实践教学项目,由系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组成专家考评小组,对各项能力进行统一的过关考核。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旨在强化师范生的实践意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达到“无缝”就业的目的。

第三,从就业来看,主张各方统一意见,认真履行就业协议。当前,在免费师范生就业问题上,大多数县、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合同,并且认为免费师范生切实解决了偏远农村小学师资短缺的问题。但也有个别县、市对免费定向师范生培养积极性不高,除了客观需求不足外,还存在两个认识上的偏差。第一种偏差是这些县、市的主要官员对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的特殊性缺乏认识,认为小学教师不用定向培养。小学教师培养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周期较长。对小学教师职业理想、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长时间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不是短期培训可以完成的。二是小学教师的稳定性受亲情因素影响。公开选聘的大学生,执教在偏僻的异乡,远离亲情,远离城市,很容易流失,师资队伍缺乏稳定性。对这些特殊性认识不足,导致个别县、市领导产生“大学生俯拾即是,想招多少有多少,小学教师不用定向培养”的看法。第二种偏差是个别县、市官员缺乏责任感,把教师招聘当作权利运作的自留地。目前还不存在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只是有些不同的看法。因此,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只要各级政府部门从教育事业大局出发,统一意见,认真履行就业协议,就不成为问题。

基于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独特性。湖南省实行的六年制本科、五年制专科的“初中起点、公费培养”模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更有实践的证明,这种培养机制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林溪.不断创新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机制.中国教师报,2010-5-26.

[2]詹小平,李茂平.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我国免费师范教育的新探索.高等教育研究,2011(12).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篇10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探究

引言

核心素养的观点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被提出的,它把育人作为重要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成了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流,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新的面貌和新的契机[1]。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过渡阶段,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基于信息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也备受人们重视。因此,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为主要目标,从多个层面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走入信息化的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课堂学习情境,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除了注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还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与信息技术课程无关的活动,这严重地忽视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创设信息技术学习情境,将信息技术知识与信息素养渗透在一起,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2]。例如,《表格规划与修饰》一课是学生继续学习数据统计及图表的基础,关系到学生对数据的统计、处理以及分析工作,是学好数据处理的关键。为了让学生可以接受新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该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引入角色扮演情境:作为超市经理的每个同学,你们超市要招聘市场统计分析员,小明和小红共同应聘,他们要完成考题,制作一份“超市商品库存”表。请你们发挥小小超市经理的作用,仔细观察并分析两张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进入角色扮演的情境中,十分活跃,开始积极地观察表格,很快就找出了两份表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记录商品的属性相同;不同点是,其中小明的表格是将所有的商品信息储存在同一张工作表中;而小红是储存在同一个工作簿中的不同工作表中,同时,单元格有颜色,并且大小统一。然后,教师又请学生回答,如果你是超市的经理,会选择哪一个人作为超市的分析统计员?原因是什么?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表格的规划与修饰。在本节课中,创设角色扮演的学习情境,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全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视觉,从而引起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这样的情景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获取信息的意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从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的简单化、具体化开始向抽象化、复杂化延伸,如果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策略,不仅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还会使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教学目标不能按时完成。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的,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新型的教学课堂,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信息化的课堂环境[3]。例如,在教学《信息与信息社会》一课时,虽然学生对“信息”这个词耳熟能详,但是,对具体的“什么是信息”这种问题,学生就说不清楚了。为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信息的本质特征,从感性上去认识信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信息与信息社会联系起来,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首先,在课程开始,教师可以直接问学生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很难回答出来。于是,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多媒体图片和录像,如古代烽火台信息传递、报纸新闻摘选、电视宣传广告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信息更为具体的概念。其次,教师请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曾经获取过的信息,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信息的具体性,从而总结出信息的概念。最后,教师不断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学生欣赏图片和视频,进而总结出信息的一些基本特征。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全面渗透信息素养,从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视频入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所观所感,引出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的基本特征,不仅让学生直观地掌握了课程学习的重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初中信息技术开展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例如,在教学《表格的修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布置难度不同的任务,在师生、生生合作交流中缩小不同学生层次之间的差距,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在课程开始,教师先设置低层闯关任务:为了了解中学生的消费情况,教师设计了一张“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问卷”,并统计了数据。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对“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统计表”的设计是否合理,应当怎样修改。之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并进行讨论。学生积极地进行实践,讨论学习,互帮互助,优势互补,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然后,基于低层闯关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又增加难度,设置中层的闯关任务:在一张工作表中帮助教师修饰本张工作表,做到清晰、美观。在这次任务中,教师可以先请学生联系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独立完成操作,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最后,请组内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完成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不仅能引导学生在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方法,养成思考的习惯,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