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者的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54:40

发热患者的护理篇1

对我院2005年9月~2006年9月收治的46例发热待诊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就其病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病例

本组发热待诊患者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34±10.63)岁。均符合发热待诊的诊断标准。

2发热病因

46例中,感染性疾病19例(41.3%),肿瘤11例(23.9%),结缔组织病10例(21.7%),药物热6例(13.0%)。

3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1感染性疾病护理对策:本组感染性疾病19例,其中肺结核及肺外结核8例,伤寒及副伤寒7例,细菌性心内膜炎2例,复杂性尿路感染1例,黑热病1例。感染性疾病常伴有畏寒、寒战、发热、心动过速,饮食差,一般状况差,且需要多次行血、痰、尿培养及胸片等检查以寻找病因。护士需耐心向患者解释检查的意义,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护士要严格掌握采血的时机,在畏寒、寒战时抽血培养,且每次抽血量>10ml,可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为正确诊断提供“金指标”。同时还必需严格皮肤消毒、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污染,以减少误诊。痰培养需嘱患者先用朵贝尔液漱口,再用清水漱口,让患者深咳,咳出气管深部的痰液送检,以提高痰培养的阳性率。留取尿标本时,需嘱咐患者清洁外阴,留取晨起第一次中段尿送检。感染性疾病患者多呈驰张热或稽留热,热度高、热程长,护士需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应尽量避免使用激素及解热止痛药退热的临床意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及配合,以避免影响热程、热型,延误诊断。此外还应鼓励患者多饮水,适当补液,以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平衡,安全渡过发热期。

3.2肿瘤性疾病护理对策:本组肿瘤11例,其中恶性淋巴瘤5例,胃、肺、肝等实体肿瘤6例。肿瘤性疾病患者发热程度不高,但是多数热程较长,往往反复多次检查不易明确诊断,患者处于担忧、期待、恐惧的心境中,护士需针对该类患者的心理特点,从医学角度给患者讲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鼓励患者从不良心境中解脱出来,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此类患者多需要做Ct、支气管镜、肠镜检查,血液肿瘤患者还需要做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等有创性检查,护士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讲明进行有创性检查的必要性、重要性,使得患者能配合检查。

3.3结缔组织性疾病护理对策:本组结缔组织病10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成人StiLL病4例,干燥综合征2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例。结缔组织病往往病程长,反复发作,在发热的同时合并有特征性的皮肤、关节改变,有的改变为一过性,可能被忽略。护士需在常规护理时注意观察有无皮肤或关节的改变,给医生提供信息,以协助医师尽快明确诊断。此外,还需耐心做好此类患者的指导工作,说服患者克服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不治之症”等不正确观点,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发热患者的护理篇2

关键词:发热;过程表现;护理

【中图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181-01

1发热过程及表现

引起体温过高的原因很多,根据致热源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可以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感染性发热较多见,主要由病原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由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目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般发热过程包括三个时期:

1.1体温上升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大于散热。主要表现是疲乏无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甚至寒战。体温上升有骤升和渐升两种,骤升使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升至高峰,见肺炎球菌肺炎,疟疾等。渐升使体温逐渐上升,数日内达到高峰,见于伤寒。

1.2高热持续期:此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主要变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脉搏加快,头痛头晕,食欲减退,全身不适,软弱无力。

1.3退热期:此期特点是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潮湿,体温下降可有骤退和渐退两种方式。体温骤退者由于大量出汗,体液大量丧失,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护理中应加强观察。

2常见热型

各种体温形态称为热型。某些发热性疾病具有独特的热型,加强观察,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但必须注意,现在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包括滥用)或由于应用(包括不适当使用)解热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使热型变得不典型。常见热型如下:

2.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炎,伤寒等。

2.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疾病等。

2.3间歇热:体温骤升到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又升高,并且反复发作。

2.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等。

3护理措施

3.1降低体温:可选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方法。物理降温有局部和全身冷疗两种方法。物理降温是一种可以反复多次使用的、安全有效的降温措施。可用于高热或有高热惊厥史的早期家庭护理。物理局部降温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头部冷敷或枕冰袋:头部冷敷方法:将冷毛巾敷于头部,待毛巾变暖后更换;枕冰袋方法:将冰袋置于额头上或枕于脑后,若没有冰袋可将冰块放入暖水袋或塑料袋中,如果情况紧急或没条件也可用冰棍代替。注意:冰袋与皮肤之间以毛巾或手绢隔开,以免患儿不舒服或局部组织冻伤。胸部及腹部不可放冰袋以防心率减慢或腹泻。(2)温水浴:将门窗关好不可有对流风或直吹的风,室温在24-26度之间。水温应比体温低1度,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头肩部,身体卧于盆中,以5-10分钟为宜,半小时后测体温。注意:水温不可过冷过热,浴中需加水时应在远离患儿处搅动,病情重或精神、面色、呼吸情况不佳时不可做,浴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止。此方法是通过传导方式散热。全身可采用温水拭浴、酒精拭浴方式,到达降温目的。

药物降温是通过机体的蒸发散热而达到降温目的,使用时注意药物剂量,尤其对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病者应防止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根据医嘱给患者适当使用退热剂,以达到降温的目的。(1)口服退热剂:如阿苯片、泰诺林、布洛芬等。(2)注射退热药物:如赖氨比林。注意:所有退热药物必须遵医嘱执行; 两次退热剂使用必须间隔4小时(有高热惊厥可按医嘱执行);新生儿不用退热剂(只须打包降温即可);用药后40分钟可测体温,检查用药效果,并做好记录。

3.2加强病情观察:(1)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量,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时应每4小时测量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1或2次。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及时注意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2)观察是否出现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脾肿大,结膜充血,单纯疱疹,关节肿痛及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3)观察发热的原因及诱因有无解除。(4)观察饮水量,饮食摄取量,尿量及体重变化。(5)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3.3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鼓励少食多餐,以补充高热的消耗,提高机体抵抗力。鼓励患者多饮水。以每日3000ml为宜,以补充水分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发热患者的护理篇3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内蒙010017)【摘要】文章介绍了肿瘤患者放疗与化疗期间发热反应的护理方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关键词】肿瘤;放疗与化疗;发热反应;护理【中国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54-01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及生存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但由于先进的技术或化学药品还没有达到特异性阶段,所以对正常组织有一定的损害作用,使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同形式的不良反应。笔者重点对83例肿瘤患者出现的发热反应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我院自2006年10月~2009年6月在放化疗期间出现发热反应较重的83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50例,女33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3岁,平均49.2岁。鼻咽癌患者62例,喉癌18例,鼻腔癌3例。放疗与化疗同时进行者25例,单纯放疗40例,单纯化疗18例。发热程度:38℃~39℃者50例,39.1℃~40℃者33例,时间短者5h,长者达1周。二、护理(1)明确发热的因素:虽然放疗及化疗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是对肿瘤患者而言,出现不良反应并不少见,只是不良反应症状有轻有重,特别是患者出现发热反应尤为多见,多数患者低于低热状态,体温在37℃左右。上述83例体温处于高热状态。出现发热反应原因是多方面的,放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及肿瘤组织本身的坏死成为致热源,由于放疗、化疗引起造血系统急骤改变,白细胞大量的下降或三系细胞同时减少,都可致患者出现发热反应。化疗患者多数是由于化学药品毒性反应,也有个别患者出现上述因素。总之导致发热的因素较多,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来查明发热原因,才能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时有序地进行放疗及化疗。(2)放疗与化疗前的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经常遇到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包括发热反应。实践经验告诉护理人员,为减少不良反应,特别是对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必须做到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精心护理,尽最大的责任心来关心护理患者,才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较为常见,但如果能做好放射与化疗前的准备工作,患者不良反应就可明显减少。特别是初次接触患者时,如何与患者沟通好,是护理人员非常重要的技巧问题。多数患者在接到诊断书后,会经历一个心理失衡的过程:由否认、疑虑到无奈地接受,随之而来的是紧张、焦虑、不安、孤独和恐惧等心理,这种心理致使患者陷入十分无助的困境。因此,应及时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从患者的语言、行为特征去了解其内心活动。根据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职业状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解释放疗与化疗的作用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要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疾病,去理解为什么要放疗与化疗,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也要树立战胜不良反应的信心。随着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心理安慰、精神支持、生活上的鼓励等,使患者尽快减少或消除心理上应激反应,从消极低沉的心态转向为积极向上的心态,嘱患者吃好、睡好,保持良好的精神和机体状态,为放疗及化疗打下较好的基础,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3)放疗与化疗期间的护理: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转移肿瘤患者一般采用化疗。目前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往往是两种治疗同时进行,部分医院采用化疗与放疗间断进行。总之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及治疗条件而定。尽管肿瘤患者治疗条件越来越先进,但目前仍未解决放疗及化疗药品对正常细胞杀伤作用所带来的全身或局部反应症状。当出现不良反应时,部分患者情绪波动,顾虑多,特别是出现发热不退时,患者更加恐惧,精神状态差,导致患者有时不配合治疗。在这非常时期,护理人员要配合好医生,共同与患者架起沟通的桥梁,做到用诚恳的语调,语意明确,表达到位,使患者感到温暖。反复的向患者解释放疗、化疗的重要性,出现不良反应是暂时的,设法让患者消除顾虑。同时指导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如有白细胞下降明显的患者,多指导其食用动物肝、排骨、鸡汤、菠菜及增白细胞较好的食物。对化疗反应较大的患者,鼓励他们战胜恶心、呕吐、厌食等难关,维护机体正常代谢,完成放疗与化疗的全过程。参考文献[1]李毓馨.恶性肿瘤病人临床化疗的全方位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0;16[2]康秀文等.子宫体癌症者的心理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陈金风等.癌症化疗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及饮食护理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1;17

发热患者的护理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4岁。分别患有脑梗塞、糖尿病、老年痴呆、贲门癌等慢性病。烫伤部位:肩胛区1例,下肢胫前区2例,腰部2例,膝关节1例,腹部1例。烫伤程度:浅Ⅱ度5例,深浅Ⅱ度混合2例。烫伤原因均为使用一次性热贴所致。接受换药治疗时间13~41d.

1.2方法①伤口未感染时,揭去纱布(有粘连时可用生理盐水浸泡数分钟再揭取),先用0.5%碘伏擦拭周围皮肤、盐水棉球擦拭或冲洗患处,再次用0.5%碘伏消毒周围皮肤,创面涂湿润烧伤膏,敷庆大霉素湿纱布,表面以无菌干纱布覆盖。1次/d。②伤口发生感染后,揭去纱布,先用0.5%碘伏擦拭周围皮肤,用生理盐水棉球湿敷创面数分钟后剪去表面焦痂,用双氧水冲洗创面,再用生理盐水将双氧水冲洗干净,再次消毒周围皮肤,余下步骤同前:湿润烧伤膏+庆大毒素湿敷+干纱布覆盖。换药1次/d。③感染控制后,常规消毒周围皮肤,不再使用双氧水,而是根据创面肉芽的生长情况敷以盐水纱布。1~2d换药1次。④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嘱患者加强营养。

1.3典型病例患者男,78岁,贲门癌术后5年半,体重40.5kg,呈恶病质。某日下午将发热贴粘贴于左肩岬区秋衣外,持续时间大约为6h,晚上脱衣时家人发现该区域发红、有大小不一水泡,个别水泡已破溃。因患者行动不便,第2d家人自行在患处涂抹烧伤湿润膏,第4d因病情未见好转开始让笔者到家中换药,见创面大小为3cm×5cm,表面仍有水泡,基底红白相间,渗出少,换药1次/d:用0.5%碘伏擦拭周围皮肤、盐水棉球擦拭患处,创面涂湿润烧伤膏,再盖以无菌纱布。10多天后表面焦痂与皮肤连接处发红,按压出现脓液,患者体温也有所升高(最高为38.5℃),门诊诊断为Ⅱ~深Ⅱ度烫伤,给予抗感染治疗,第3d体温正常,并给予人血白蛋白10g及营养药物支持,静脉给药7d,换药方法改为上述"伤口发生感染后"的换药方法。感染控制后,疮面逐渐缩小,仍每日换药,创面敷以盐水纱布。40余天,创面愈合,无瘢痕形成。

2结果

7例患者伤口均完全愈合,最短13d,最长41d,无明显瘢痕形成。

3讨论

3.1低湿烫伤低温烫伤多发生于熟睡、意识丧失等患者[2],局部组织烫伤的深度与致热源温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发热贴属于一次性取暖用品,以使用方便、热持续时间长而在近几年冬季为广大市民热衷购买,其主要成分是铁、活性炭、无机盐和水,开启后可在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12~20h内持续释放热量,平均温度52℃,最高温度可达63℃。通常人们在冬季使用时将发热贴粘于秋衣外侧,日常不断活动不会使热量长时间集中作用于人体的某个点从而避免了低温烫伤。该组病例为老年患者,均有基础疾病,机体功能减退,皮肤对温度、疼痛感觉迟钝。在使用发热贴时虽未直接粘于皮肤上,但由于睡眠或活动受限等原因,造成了发热贴长时间作用于身体的某个部位,待发现时已引起烫伤。一般在开始时根据创面外观大都认为是小面积浅度烫伤,简单涂药即可治愈,待创面发生创周红肿,有脓液渗出甚至引起全身感染表现时方感到问题的严重性。

3.2低温烫伤的治疗低湿烫伤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非手术治疗即换药治疗时间长且有再次出现破溃的可能,因此对于面积大于2cm×2cm深Ⅱ度以上的创面早期手术是低温烫伤的最佳治疗方法[2]。但该组患者均不愿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长期换药为惟一可选的治疗方式。在换药时用湿润烧伤膏加庆大霉素湿敷保持创面适度湿润,符合湿性愈合疗法,利于组织生长[1]。其中庆大霉素是氨基甙类抗生素,属广谱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甚至绿脓杆菌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湿润烧伤膏主要由中药黄连、黄柏、黄芪、地龙、罂粟壳、麻油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腐生肌之功效。两者联合外用对创面无刺激,可增强抗感染作用,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再生修复,加速伤口愈合[3]。而在焦痂形成后采取生理盐水浸泡表面的换药方法较适宜,容易清创,创面经过浸泡后可促进已溶解的坏死组织尽早脱落,减少了创面上的细菌数量以减少感染[4],且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及不适感。

3.3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患有各种疾病,患者家属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可谓身心疲惫,每日换药更是加重了家庭负担。因此,在换药过程中应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介绍治疗的过程及方法,消除不良情绪,转化不良心态,使他们面对现实,坚定治疗信心。

参考文献:

[1]周昕,蒋琪霞,彭青.湿性疗法在低温烫伤伤口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4).

[2]时婕,戚伟伟,徐庆连,等.低温烫伤两种治疗方法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09,30(12):1412-1415.

发热患者的护理篇5

关键词:和解法;心脏病术后发热;应用效果

一般而言,心脏病手术通常是在非生理状态下实施的,如体外循环、全麻以及低温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患者的生理功能,并且会影响其全身内环境,以此引发发热等合并症,若处理不及时会造成严重后果。临床上的常规护理尽管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发热持续不退的还是屡见不鲜[1]。笔者共纳入研究对象74例,均为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心脏病术后发热患者,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依照双色球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a组与B组,其中B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a组使用和解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对比,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源自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心脏病术后发热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与B组,其中a组患者中24例男性,13例女性,患者年龄段是51―86岁,平均年龄是(63.4±5.1)岁,心脏病病程在2.4―19.8年之间,平均病程是(9.7±2.5)年,在术后6―15d出现发热症状;B组患者中26例男性,11例女性,患者年龄段是49―83岁,平均年龄是(61.4±6.3)岁,心脏病病程在2.2―20.3年之间,平均病程是(9.3±2.2)年,在术后6―13d出现发热症状。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发热时间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与分析,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式B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a组使用和解法进行护理,具体如下:(1)调和降温。心脏病患者在术后出现发热的主要因素为低温麻醉所造成的反跳性高热;体外循环的低压灌注收缩了骨骼肌以及外周血管,外周血管在手术之后的短时间中仍处于收缩状态,若在大血管部位(如腹股沟)实施降温达不到理想效果。通过背部体表降温可起到有效散热的作用,并且不会出现由于酒精擦浴、冰水灌肠以及头部冰敷而引发的皮肤损伤和腹泻等副作用,能够起到调和降温的作用[2]。(2)平卧位降温。对于心脏病术后发热患者来说,采取平卧位降温能够防止长时间侧卧位背部而对胸骨伤口愈合造成影响,同时又可以有效护理多条管道。(3)监测肛温。肛温最接近内脏器温度,心脏病术后12h当中,肛温若达到38℃要实施冷敷降温[3]。对肛温测量的时间为30-60min/次。此类患者有着较高的体温中枢调定点,再加上低温体外循环的影响,通常会出现皮肤发绀、触之冰凉的症状,而定时监测肛温,并通过胸内心脏按摩以及冰生理盐水冲洗心脏外表,可取得显著效果。

1.3疗效评判标准非常满意:经过我院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且不存在复发的情况,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满意:患者经过治疗后,体温下降明显,超过1℃,且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减轻;不满意:患者经过治疗后,体温下降低于1℃,且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无变化。

1.4统计学方式对本次分析所涉及到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时需要使用到SpSS16.0软件,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对比对本次所抽取的我院治疗的40例复发翼状胬肉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心脏病术后发热患者经过护理后,a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3%,B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3%,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并发症和温度反跳率对比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温度反跳率上,a组分别为2.7%和8.1%,B组分别是18.9%和21.6%,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心脏病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是发热,一般情况下,在患者术后3―5d即能自行消退,有的患者的发热症状可持续1―2周,严重的可持续更长的一段时间,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4]中最为常见。对发热的病因进行探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淤血吸收、免疫反应性心包切开综合征、损伤以及外感等,反而感染引发的发热数量较少。

在心脏病术后非常容易出现发热症状,寒热往来,口苦咽干是临床主要表现,同时也有发热,汗出恶风以及精神乏力者。而引发术后发热的主要因素就是机体处于多系统不协调状态[5]。体内水分大量缺乏是心脏病术后发热的主要因素,其发生率在20岁以内的患者中较高,主要因素为:年幼患者手术之前在全麻之前要禁食水4-6h,进食水的时间要在清醒之后进行;年幼患者有着较长的术程以及较多的失血失液;手术之后难以配合,对床上排便不习惯而拒绝饮水。以上因素就造成患者体内缺乏大量水分,以此引发发热情况。通过和解法中的调和降温、平卧位降温以及检测肛温等护理,可显著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以此使病程进展得到了延缓,另外,心脏病术后发热患者除了表现出阴虚火旺之外,还能够探寻到某些兼证,要随症辩证护理[6],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相应护理。

在本次探究过程中,笔者共纳入研究对象74例,均为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心脏病术后发热患者,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依照双色球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a组与B组,其中B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a组使用和解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对比。心脏病术后发热患者经过护理后,a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3%,B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3%,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心脏病患者在术后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术后发热症状,因此常规护理方法的效果不明显,而和解法护理在心脏病术后发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心脏病术后发热患者的护理效果,而且能够通过对机体失调进行调节来达到去除热邪和促进康复的目的,有着重要的临床护理价值,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吕大沩,许滔.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发热52例的回顾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15(02):273-274.

[2]汶晓东,许峰.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发热的原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3):1037-1039.

[3]朱黎红,张卫华.和解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三则[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04):285-287.

[4]张丽萍,张曼,陈友友,等.情志病治法方药的古医案研究[J].中医学报,2011,26(04):508-510.

发热患者的护理篇6

[关键词]脾切除;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持续发热

[中图分类号]R65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6(b)-0154-02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reasonsofpersistentfeveraftersplenectomyforportalhypertension,andonthisbase,investigatetheeffectivenursingplan.methods130casesofpatientsunderwentsplenectomyforportalhypertensioninourhospitalfromDecember,2007toDecember,2012wereselected.ofwhom,therewere29casesofpatientswithpostoperativepersistentfever,thereasonscausedpostoperativepersistentfeverwerecountedandreasonablenursingplanwasfounded.Resultsofthe29patientswithpostoperativepersistentfever,thefeverof6patientswascausedbyunexplainedreasons,thefeveroftherestpatientscausedbycomplications,postoperativepersistentfeverwasnotdirectlyrelatedwithliverfunctionclassificationandsurgicalmethods(p>0.05).ConclusionForpatientsunderwentportalhypertensionsplenectomy,takingreasonablemeasurestoprevent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isaneffectivemeansforreducingpostoperativepersistentfever,whichisworthyofourattention.

[Keywords]Splenectomy;portalhypertension;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persistentfever

门静脉高压症常见于中年男性,主要由肝硬化引起,病情发展很慢,但极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表现之一,就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脾切除术作为有效的预防措施,临床效果明显,然而其手术困难,术后并发症严重,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患者持续发热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案,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12月间于该院进行门脉高压脾切除术的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9例患者均为于该院进行门脉高压脾切除术,且术后出现持续发热情况的病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4例,平均年龄40.5(14~59)岁,体温超过38.5℃患者19例,体温不足38.5℃患者10例,平均发热时间20.9(7~31)d。

1.2一般方法

1.2.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必须要注意4个方面的内容:①强化营养指导,术前予以护肝药物,积极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进食高糖、低脂、高维生素食物,对蛋白质摄人要严格限制,避免肝脏负担过大。肝功能较好患者可予以高蛋白食物。而体质较差患者或伴有低蛋白血症患者可静脉注入人血白蛋白、氨基酸等,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的手术耐受力;②完善凝血机制。基于肝功能受损状态下,诱发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K吸收显著降低,不利于凝血因子的合成,极其容易出现脾功能亢进,致使血小板减少。要按照患者具体情况,注入维生素K,血小板较低患者可输入血小板,积极改善其凝血功能;③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观察其肝肾毒性,防止肝功能损伤;④评估患者手术耐受力。多数门脉高压患者均存在凝血机制障碍、肝功能损害以及低蛋白血症等症状,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抵抗力较低,因此术前为了纠正这些状况,必须要对患者的手术耐受力进行评估,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病程较长患者易发烦躁、紧张以及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相关的护理人员必须要予以充分的理解,增强患者治愈信心,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2术中护理在术中,要尽可能都减少对血管的挤压或牵拉,避免血管出现损伤,最大限度地降低门脾静脉血栓发生率。此外,必须要彻底止血,防止术后渗出,置入脾床引流管,予以充分引流,避免产生隔下积血积液。

1.2.3术后护理

1.2.3.1一般护理由于门静脉高压症多应用全身麻醉,于术后6h取枕平卧,将患者头侧向一侧,氧气吸入每分钟要保持3~5L,注意患者保暖,做好心电监护,每间隔15~30min予以1次生命体征监测。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每间隔1~2h监测1次,积极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消化道出血、引流管以及有无切口等状况。此外,要强化疼痛护理。针对疼痛护理而言,可予以药物止痛,肌注100mg布桂嗪,严禁采用盐酸哌替啶,防止出现肝脏损伤。

1.2.3.2休息与活动指导术后指导患者卧床静休48h。若患者行单纯性脾切除术,术后要积极鼓励患者强化早期活动,避免形成血,尽可能地降低肺部感染,促使切口尽快愈合。针对卧床患者而言,相关的护理人员必须要积极协助患者进行深呼吸、翻身拍背、排痰、咳嗽等肢体活动。于术后48~72h,基于病情允许下协助患者进行离床活动,随后逐渐提高活动次数以及范围,以患者疲倦为度。而无法下床患者可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做好下肢按摩。

1.2.3.3术后药物预防术后予以护肝药物治疗,选取抗生素,避免出现感染性并发症,强化抗生素疗效观察,基于发热原因不明下,可采用消炎痛或激素类等药物进行治疗。

1.2.3.4腹腔引流管护理术后要保证腹腔引流管畅通,必要条件下予以负压吸引,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变化。每日要对引流袋进行更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夹管紧密,避免出现逆行感染。此外,要了解以及掌握拨管指征,引流量每天要保持在20mL以下,连续3d后可作拔管处理。一般而言,拔管过早易发隔下积液,过晚极其容易形成脓肿。

1.2.3.5高热护理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定时对体温进行复测。若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状况,可予以酒精浴、冰敷等物理降温法。当患者体温在39℃以上时,在予以药物降温时的同时要作血压处理,严密观察脉搏变化,避免因大量出汗而致患者虚脱。另外,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饮水,予以高维生素流食。针对暂禁食患者而言,可施以静脉补液治疗,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避免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此外,要强化皮肤、口腔等基础护理,定期清洗床单,保持病区环境安静,提高患者舒适度。

1.2.3.6门脾静脉血栓预防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高热、腹痛、血便等症状,定期对血小板计数进行复查,当其每升>600×109时,应即刻予以抗凝治疗。

1.2.3.7术后心理护理术后持续高热患者可能存在并发症,由于病情反复,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患者经济压力较大,医护人员必须要对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耐心阐述发热原因、治疗手段以及注意事项,予以患者心理上的疏导与安慰,及时消除其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使其平稳渡过手术后期阶段。

1.3评价方案

统计患者持续发热的体温、时长,并与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具体形式进行综合探讨。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

2结果

2.1术后持续发热与局部并发症关系

29例患者中,除2例发热原因不明外,其余均与术后并发症有关,其中膈下感染患者10例,切口感染患者6例,胸腔积液或积脓患者2例,复合伤患者、胰尾部脓肿、胰萎患者各1例,栓塞性静脉炎5例。可以看出,术后发热与局部并发症的关系密切,值得我们注意。

2.2术后持续发热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

依据肝功能Child等级划分标准,a级8例,B级10例,C级11例,肝功能的不同,术后持续发热与肝功能等级划分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术后持续发热与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

术后持续发热与手术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分析可得,术后持续发热与手术方式之间并无直接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1结果分析

该次研究中,选取的29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患者术后均出现发热现象,其中2例患者发热原因不明。且发热患者中均伴有明显的术后并发症,膈下感染患者10例,切口感染患者6例,胸腔积液或积脓患者2例,复合伤患者、胰尾部脓肿、胰萎患者各1例,栓塞性静脉炎5例。并发症是引起患者发热的重要原因,该次研究结果与黄忠在“脾切除术后持续发热26例的原因与防治”中的结果基本相同。

3.2发热原因探讨

通过临床对患者发热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创伤应激反应。门脉高压脾切除术手术范围大,且患者身体各项技能一般较弱,这就直接导致应激反应更激烈,一定程度上使患者体温升高。②患者抵抗力降低。脾脏在人体免疫系统中意义重大,一旦切除,人体对颗粒抗原的过滤与清除能力将显著降低,容易引发各种感染,继而出现发热;同时,患者肝功能缺乏,进一步降低了人体的免疫能力,从2.1的数据中,也不难看出,术后发热的主要因素是感染。③栓塞性静脉炎。栓塞性静脉炎也是导致术后持续发热的一个重要因素[3-4]。

3.3术后持续发热护理与早期防治

3.3.1术后持续发热的护理手段首先,一旦确定为持续发热,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血培养,做药敏试验,并合理应用抗生素;其次,还应积极进行原发灶的清理,做好引流、穿刺抽水工作[5-6]。最后,还应合理利用药物,如水杨酸制剂等,对栓塞性静脉炎进行处理。同时,还应提升患者体内营养水平,增强其抵抗力。于术后1~2h恢复肠蠕动后进食半流质食物,严禁食用油炸辛辣、干硬、刺激性等食物,坚持少量多餐原则,避免诱发食管黏膜损伤,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

3.3.2术后持续发热的早期防治首先,手术过程应该合理有效,避免任何副损伤;其次,在围手术期应该适当使用抗生素,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再次,对脾切除患者,应该持续进行负压引流;最后,还应检测血小板数量,防止栓塞性静脉炎的产生[11-12]。

综上所述,通过该研究发现,积极的术后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要强化门脉高压脾切除患者的心理干预,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持续发热发生率,护理敢于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该研究中主要针对术后并发症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影响因素分析不够全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系统研究。

[参考文献]

[1]石建伟,白明辉,马秉刚,等.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11):906-916.

[2]黄忠.脾切除术后持续发热26例的原因与防治[J].咸宁学院院报:医学版,2011,25(6):497-498.

[3]张红林,成忠了.38例脾切除术后持续发热的防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7):166-167.

[4]何峰,秦春宏,杨文军.68例脾切除术后发热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4):55-55.

[5]王兰芳.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28例并发症观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76-77.

[6]丁建忠,李强,王锦华.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热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3,32(4):583-584.

[7]戴磊,卢庆凯,董刚,等.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原因的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8(3):305-307.

[8]孙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原因的探讨[J].安徽医学,2013,34(5):586-588.

[9]何新明.解剖性脾切除对预防门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504-506.

[10]王凤玲,高华,高辉,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59-60.

[11]麻朋艳,陈彩艳,余儒,等.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52-253.

发热患者的护理篇7

[关键词]微波热疗;腹腔内化疗;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0(c)-087-02

恶性肿瘤晚期常伴有腹水的发生,发生腹水后的中位生存期仅几周至几个月,但姑息治疗仍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及改善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腹膜腔内化疗的效果欠佳,为提高临床疗效,我科采用微波热疗联合腹膜腔内化疗(顺铂)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伴发腹水,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微波热疗联合腹膜腔内化疗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工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我科采用微波热疗联合腹腔内化疗治疗的45例恶性肿瘤伴发腹水患者。其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36~76岁,平均(56.4±8.5)岁。45例患者中:胃癌20例、结肠癌11例、原发性肝癌7例、卵巢癌6例、恶性腹膜间皮瘤1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伴发恶性腹水,均无明显化疗和热疗的禁忌证。

1.2治疗方法

1.2.1腹腔内化疗的方法腹腔穿刺成功后缓慢排空腹水,将顺铂注射液按80mg/m2加入2000ml生理盐水中注入腹腔,速度先慢后快。注药过程中应确认针头是否在腹腔内,操作时应注意固定好穿刺针,以防药液外漏。注药成功后包扎穿刺点,2h内让患者反复更换,并给予止吐、水化、利尿等治疗[1]。

1.2.2微波热疗的方法在腹腔内化疗后2~4h内使用微波热疗机进行微波热疗,每次照射60~90min,使腹腔内温度保持在42~45℃。

1.3护理

1.3.1心理护理多数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否认现实、恐惧悲观、绝望沮丧等不利于疾病治疗的情绪。首先要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氛围,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的情绪,体贴、关心、同情患者。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治疗的常识,使患者能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稳定的情绪,树立其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

1.3.2微波热疗的护理①热疗前的准备:微波热疗是继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但多数患者没有接触过,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等。主管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宣教,讲解微波热疗的治疗原理、治疗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介绍微波热疗室的环境,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需保持患者照射区皮肤清洁,检查照射区毛发是否过密以及皮肤有无污渍等,同时指导患者擦身、洗澡、更换棉质柔软内衣等;照射区皮肤污染物可对微波产生反射,降低微波强度、影响疗效。热疗前去除身上的戒指、手表、项链、钥匙等金属饰物,以免发生其他意外或影响疗效。同时备好各种抢救物品。②热疗中的护理:微波热疗时嘱咐患者紧闭双眼,可用湿毛巾盖住双眼以免引起眼部损伤。热疗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心律、心率、脉搏等基础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有心血管病史者更应严密观察,同时注意患者对热疗的反应。谨防患者烫伤,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个体差异,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适时调整温度;部分患者对热敏感,若主诉疼痛、不能耐受者,要适当调低温度;部分对热不敏感,要适当调高温度。出现意外情况时首先中断微波发射,再进行紧急抢救。③热疗后的护理:热疗结束后注意保暖,及时为患者擦干汗液,必要时予以更换衣服。嘱咐患者在热疗室休息10~20min,观察有无特殊不适。扶送患者回病房后继续观察热疗反应,照射区皮肤有无发热、红肿、疼痛等[2]。

1.3.3腹腔内化疗的护理①化疗前的护理:向讲明治疗的必要性、可行性,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要鼓励患者多进食,给予饮食指导;同时加强营养及支持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腹部情况,便于化疗前后的疗效对比观察。护理人员要熟悉化疗药物的特性及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告医生。②化疗后的护理:在注药后2h内嘱患者作深呼吸运动或按摩腹部,不断变换,使药液能充分分布到腹腔各处。由于顺铂容易发生局灶性肾小管坏死等肾脏毒性反应,嘱患者多饮水以加速药物毒素的排泄,减少肾脏损伤。注意观察排尿次数、量、颜色等,准确记录出入量,同时给予水化、利尿、补钾等治疗,以减轻肾毒性。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严密观察患者腹部情况,注意有无腹痛、腹胀、排气等;观察穿刺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热、痛、水泡及腹水外渗等。化疗后机体免疫力降低,需防治穿刺部位发生感染[3]。

2结果

本组45例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的治疗并发症。

3讨论

微波热疗将人体的局部病灶作为一种介质置于两个电极之间,当电磁场通过局部组织时,体内的带电粒子、带电胶体和极性分子间将发生碰撞摩擦等运动,可使组织迅速产生热场温度,可使热场温度迅速停止,使治疗部位的温度可完全调控。通过对本组45例恶性肿瘤患者微波热疗联合腹腔内化疗的护理观察,笔者认为微波热疗是一种无创伤、痛苦微小、无严重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4]。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微波热疗和腹腔内化疗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5]。

[参考文献]

[1]杨波,高建飞.微波热疗联合腹腔内化疗62例[J].重庆医学,2005,34(11):1750.

[2]闻曲.腹盆腔恶性肿瘤腔内热灌注化疗联合全身热疗的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会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北京,2006:456-458.

[3]张国玲,刘红.恶性肿瘤患者腹腔灌注化疗的整体护理[J].护理杂志,2002,19(2):79-80.

[4]张宇,宋吉宁,李富秀,等.微波深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61例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1):79-80.

发热患者的护理篇8

方法:通过观察有疫情时发热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治疗。

结果:患者经过心理干预后均能消除恐惧、紧张、焦虑心理并积极配合治疗,无1例并发症,康复出院。

结论:疫情出现时,发热患者存在严重的焦虑、恐惧心理。进行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面临疫情发热患者心理问题心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68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64-01

近几年,随着“非典”、甲型流感、禽流感等传染病相继发生,人们逐渐了解了这些传染病的发病症状、预防和愈后等知识。但是当有病例出现时,大部分发热病人就易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心理,影响到疾病的康复。作为医院发热门诊的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减轻紧张情绪,使他们安心接受治疗,早日康复。

1常见的心理问题

1.1恐惧、紧张心理。非典疫情结束后,发热病人必须进入发热门诊就诊。由于被隔离留观,社会角色发生转变,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被打乱。尤其在有疫情出现时,对去医院看病产生恐惧心理,埋怨自己怎么不小心就发烧了,同时又担心万一不是传染病,去发热门诊就医是否会被传染上。常常表现出坐立不安,不知所措,迫切希望得到医生帮助,及早给予准确的诊断。

1.2焦虑、怀疑心理。发热常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被置于发热门诊,没有亲人在身边照顾,表现出焦虑情绪。加之,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患上了传染病,害怕传染给家人、朋友;害怕治疗时间长,是否会有并发症等问题。一般他们听不进去别人的安慰,情绪非常敌视,总是怀疑被误诊、用错药,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总以为意外可能会发生在他们的身上[1]。

1.3躲避、侥幸心理。有的发热患者干脆就不去医院就诊,自己在家吃退烧药,不管对症不对症,想着只要体温降至正常就没事了。在家盲目消毒,怀着侥幸心理拒绝留观。

1.4着急求好心理。多数患者缺乏疾病转归知识和相关医学知识,希望用上药就能药到病除,缩短治疗时间,收到良好的疗效。若病情有反复、疗效不明显时就表现出不能理解,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

2心理干预措施

2.1尽早准确做出诊断。患者越早知道自己的病情诊断,就会越早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身体各方面免疫系统的提高。确切地知道自己的病情,并且治疗后出现疗效,患者心情就会更加轻松,积极配合,安心接受治疗。

2.2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来到一个陌生环境,加之对病情的不了解,易产生孤独不安全感。护理人员首先要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以温和愉快的语言、真诚亲切的问候及高度负责的态度关怀患者,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发热门诊严肃紧张的环境。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用亲切温柔的语言安慰患者,与他们共同分析现状,鼓励患者把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讲出来。

2.3提高心理护理技巧。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更应具有丰富的心理知识。细心地观察患者需求,依据不同的心理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患者看不到护士的表情,只能通过声音感觉护士的态度,护士要用亲切、委婉的礼貌用语,主动、热情、细致地做好各项解释和护理工作。告诉他们有相当一部分疾病的发病进展、治疗、预后、转归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2]。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现实,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4加强健康教育。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护士应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需求进行健康教育。如介绍入院须知,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让病人了解病区环境、病房设施及功能。了解各种检查治疗、理解消毒和谢绝探视的重要性。讲解发热病人在发热门诊就诊的必要性,坦诚告诉患者确诊为传染病的可能及治疗措施,以取得患者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告知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出现不适要及时告诉医生或护士。通过宣教使他们明白传染病并不可怕,采取科学的方法是可防可控的。发热症状出现时要争取及早到发热门诊进行治疗,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早治愈。

3小结

由于焦虑等情绪变化,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改变而增加对疾病的易感性,情志直接影响着患者病情的进展和预后[3]。心理活动会影响生理功能,严重的心理问题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影响着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因此,我们要用耐心、细致的服务来缓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用规范的科学管理,丰富的医学知识,精湛的护理技术做后盾,使患者掌握疾病的防治知识,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董颖洁,郝丽颖.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J].吉林中医药,2006,26(10):49-50

发热患者的护理篇9

[关键词]发热门诊;负性情绪;调查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2)06(c)-0153-02发热门诊因为一场人类突发的烈性传染病“非典型肺炎”大流行而设置。“非典”过后又发生甲型H1n1流感,由于它的重要性而保留至今。由于发热门诊的特殊性,目前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还是显得异常紧张。本文通过调查发热门诊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其负性情绪进行分析,找出干预对策,帮助发热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来面对发热这一首发症状,减少过度的负性情绪,以利于疾病的恢复和传染病的控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1年10月在本院发热门诊首次就诊的90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7~70岁;另从本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抽样6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9~7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加者意识清晰,能独立完成问卷。

1.2方法

由发热门诊指派专门护士负责向两组发放医院HaD情绪自评表,包括ZUnG抑郁情绪评价(SDS)表和ZUnG焦虑情绪评价表(SaS)。共发放量表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均有效,有效率为100%。按照《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的有关方法,计算出各量表的粗分,换算成标准分。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70.0%、52.2%,对照组分别为43.3%、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n(%)]

2.2两组焦虑与抑郁程度比较

研究组焦虑与抑郁程度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比较(x±s,分)

注:与研究组比较,p<0.05

3讨论

发热门诊患者抑郁与焦虑发生率均超过半数,明显高于普通门诊患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人们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症状,通常会伴有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多数前来发热门诊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有调查显示,发热门诊患者对甲型H1n1流感及个人防护认知不足[1]。许多患者缺乏对发热门诊性质的正确认识,担心被传染上甲型H1n1流感或担心把自己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而被隔离起来[2]。已经参加工作的患者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发热,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被打乱因而表现为面容紧张,情绪焦躁,甚至出现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加上发热门诊的患者被要求戴上口罩,医务人员身着防护服都夸大了患者患病的严重程度,加重了发热门诊患者的心理负担。

研究组焦虑的标准分均值为(47.26±11.63)分,对照组为(40.38±13.61)分;研究组抑郁的标准分均值为(43.82±13.60)分,对照组为(35.93±12.18)分;发热门诊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与普通门诊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门诊患者焦虑与抑郁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普通门诊患者。来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有很多是青少年学生,尤其是与传染病患者有过接触的,焦虑紧张情绪更加明显;他们对传染病缺乏认识,对自己是否有传染病充满担心,能否救治而产生了很大的思想压力,又怕在发热门诊会被传染上疾病,以致部分患者不配合治疗和消毒隔离,急于离开。加上发热门诊与普通门诊隔离,周围人群所表现的恐慌、躲避行为或异样眼光使其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这些都加重了发热门诊患者的负性情绪。

对策:(1)帮助患者熟悉发热门诊的环境和就诊流程。热情接待每位患者,陪伴患者进入诊室,向其介绍发热门诊的环境。在测体温期间,了解患者的病史,缩短患者待诊时间。(2)对患者进行认真宣教。给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传授发热的病因、病理与发热相关的疾病等医学知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人性化健康教育能显著减轻发热患者的负性情绪[3],护士要耐心讲解相关传染病的知识,向患者讲明“非典”、“禽流感”是可以防治的,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诊疗过程中解释各种消毒隔离措施、各种检查的重要性,可缓解发热患者就诊及治疗过程中的焦虑心理[4]。(3)要耐心倾听。医护人员要同情理解患者,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及这些问题对患者心理、情感方面所产生的影响。鼓励患者把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讲出来,用亲切的语言问候患者,与患者谈论轻松的话题,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面对疾病,使整个就医环境轻松愉快。

伴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来的是社会的恐慌,心理干预和医疗救治应同步进行[5]。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首要措施是监控首发病例,切断传播途径,发热门诊肩负着这个艰巨的重任。护士通过谈心和观察,在诊疗护理的全过程对患者进行有目的地心理干预,增强患者的信赖感,使他们能安心地接受隔离治疗[6]。减少患者过度的负性情绪,认真对待发热这种常见但又不能轻视的症状,用平和、乐观积极的情绪主动配合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和隔离防护措施,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协助监控首发病例,防止患者流失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陈建霞,吴琦琦,庄美平.发热门诊患者对甲型H1n1流感认知的调查分析[J].医药前沿,2011,1(20):90-91.

[2]张秋林,徐海燕,周政,等.发热门诊患者诊疗意识的调查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1):97-99.

[3]邢竹云,陈春媚.人性化健康教育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13):2689-2690.

[4]陆茸茸,王少敏.发热门诊病人心理状况与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9):98-100.

[5]唐泓源,左月燃,张昕,等.心理干预对SaRS病区护理人员焦虑状态影响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3,3(4):29-32.

发热患者的护理篇10

【关键词】甲型Hin1流感(甲流);高热;护理

甲型H1n1流感在日常生活中简称“甲流”,它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种变异之后的流感病毒)所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患者主要有肌肉痛、咳嗽、突发热等病症,而且某些患者有可能出现病情急速发展的情况,即突发高热,体温一般均超过39℃,还有可能由此导致多器官损伤、肺出血、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症、严重肺炎,乃至死亡。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舒适度,利于患者的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09年7月-2011年12月共收治47例甲型H1n1流感持续高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卫生部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19例;体温39.0℃至40.5℃;临床表现为平色呈现紫白相间花纹色或者是苍白色、四肢冰凉,在来我院就诊之前均服用各种退热药物,高热持续3d至7d,平均4.5d。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n=23)和实验组(n=24),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温、临床表现、高热持续时间、治疗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加强基础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3护理干预第一,基础护理。基础护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在卫生方面,特别注意房间卫生,定期对病房进行卫生清理;在饮食方面,建议征求患者的意见并以患者的口味为其提供符合其口味的饮食;注意患者体温的定时监测,观察患者的病程进展情况;要求患者按时服用相应药物,积极配合治疗。第二,心理护理。对于处理隔离间的患者,应该允许其收听收音机、观看电视节目、阅读书籍和报纸,避免因为无所事事而胡思乱想或者出现紧张绝望等负性情绪;护理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近距离的护理工作,借此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心理隔阂,获得患者信任,更加乐于接受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允许并鼓励社会人员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消除患者处于隔离间时产生的“被遗弃感”,让患者的家属、朋友等于患者进行电话交流、短信交流,强化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第三,健康教育。积极向患者讲解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知识,讲解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口头讲解,也可以通过光盘、宣传册等方式,让患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甲型H1n1流感便可以有效的控制并治愈,进而彻底消除患者的应激心理;另外,应该告知患者,为了避免将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采取隔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希望患者给予理解和配合。

1.4统计学护理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