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教师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58:28

中小教师培训篇1

英文名称:theinserviceeducationandtrainingofSchoolteachers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委托东北师范大学主办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1058

国内刊号:22-1214/G4

邮发代号:12-10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社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中小教师培训篇2

关键词:“微培训”;背景;内涵;意义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62-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步伐不断提速,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对培训模式改革创新的呼声也不断提高。一种新型培训模式――“微培训”,以其鲜明的模式特征和在一定范域应用实践取得的成效,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笔者试从“微培训”的缘起背景、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为促进学界对该模式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二、“微培训”的缘起背景

分析“微培训”产生的背景,首先要对“微格教学”“微型学习”“微型课程”有个基本认识,才能够全面把握“微培训”的历史发展性。

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了教育改革运动。斯坦福大学的德瓦埃特・爱伦(Dwightallen)等人在对“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摄录像设备录制受训者的教学行为并分析评价,以期让受训者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后来逐步完善形成了“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也称“微型教学”),并被推广应用到师资培训和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去。

“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是知识经济社会环境(微型内容、媒介生态微型化交融的环境)下学习媒介生态变化的产物。“微型学习这一概念于2004年提出”[1],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马丁・林德纳(martinLindner)将“微型学习”表述为一种指向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介的新型学习。[2]这一提法不仅得到学习者的广泛认可,也在社会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型课程”简称“微课程”,“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因为这样的微课程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和拥有感,微课程的开放性及后续补充与开发的潜力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3]由于“微课程”具备满足现代社会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独特优势,受到广大学习者的认可和好评。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时代的app广泛应用,加之app+微博+微信等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一种新型自主培训学习模式――“微培训”(microtraining)应运而生。“微培训”在继承了“微格教学”“微型学习”“微型课程”的“微”的实效基础上,充分借助app、微博、微信、QQ等新型媒介,使自身更具社会化和移动性。“微培训”因其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学习者的需求而被应用于各类培训中去。

可见,从“微格教学”到“微型学习”,再到“微课程”和“微培训”,“微”字当头,步步发展,既体现了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体现了人类对知识学习的不懈追求。

三、“微培训”的基本内涵

1.概念

从“微培训”产生的背景来看,“微培训”在我国属于一个新事物,国内关于“微培训”概念研究较少,笔者整理了相关文献资料,其中,汪志广认为:“微培训是指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借助新媒体(e-mail、QQ、飞信、飞鸽、微博、微信等),以学员微讲座、微论坛、现场体验、活动观摩、快乐聊吧等形式,建构学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型培训方式;它是微目标、微时间、微活动、微内容、微规模、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是由培训教师引领并参与活动,由学员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培训的一种新型辅培训形式。”[4]严以华认为:“‘微培训’就是用短、平、快的方式开展培训,节省时间,提高实效。”[5]张志兵认为:“对于微培训,现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解:微知识微表达,即对于一些细节性的知识要把握好讲解的时间,简单地一带而过;小故事讲解大道理;重视细节处理,即对学生的一些不良实验习惯或者学习方法耐心地提点,讲清楚道理,然后鼓励他们改正;小语录成规矩,即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两句简单明了的话语对如何学习,或者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提及,突出语句的短小精悍,并且富有哲理。”[6]牛麟认为:“微培训以学习者为核心,以‘微’为主要表现形式,构建微环境,传播‘微知识’‘微技能’,能利用网络方便地进行交流互动,实现全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7]从上述“微培训”概念来看,“微培训”是在网络环境状态下进行的,是一种微型化的培训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模式,在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场域下应用性较强,由此,我们可以简要定义“微培训”:“微培训”是基于网络环境状态下的微型化培训模式。当然,“微培训”具有动态性特质,其概念也会不断变化发展。

2.特征

关于“微培训”的特征,汪志广认为,“培训活动微型化、培训管理自主化、培训效果持久化”。[4]严以华认为,“主题精练,目标明确;时间短,每次培训时间大约为5~10分钟;针对性强,能解决困扰教师们的普遍性问题;内容新,操作性强”。[5]张志兵认为,“小、准、精、常和专”。[6]

结合我们对“微培训”的简要定义,我们可将“微培训”的特征概括如下:

(1)培训环境微型化。“微培训”是在微型网络环境下开展的,这是相对于面授培训而言的,这种微型网络环境具有充分的人性化和自主性,这对学习者自主培训学习的自律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2)培训形式微型化。“微培训”的形式是微型化的,可以借助QQ、微信、微博等多种现代网络传播媒介进行学习研讨和交流互动,而媒介选择的多样性可以锻炼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

(3)培训内容微型化。“微培训”内容讲求“精简”且“美妙”,来自于教育实践的精华内容,既能激发学习者喜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学有所动,又可以让学习者体验到培训学习的乐趣,学有所获,达到学乐交融的境界。

(4)培训目标是促进学习者发展。“微培训”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通过满足学习者的培训学习需求和情感需求,来促进学习者发展,培训目标贯穿于“微培训”始终,打破时空局限,具有显著的发展性,这也是“微培训”的一个鲜明特征。同时,“微培训”在培训时间设置上更具有灵活性,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培训学习。

四、开展“微培训”的实践意义

任何一种培训模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和改变。“微培训”是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理论基础上的,是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产物,是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学习者需求的一种新型培训模式,对于推动我国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模式改革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为转变学习者的培训思维提供了可能

微型化是“微培训”最显著的特征,这有效克服了目前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存在的培训内容繁多、培训时间有限、自主选择性较弱、“被培训”等弊端,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微培训”让学习者在遵循“信息输入-信息存储-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的信息获取一般过程条件下,对自我进行反思,形成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的培训思维品质,这种思维品质在“培训启动-培训实施-培训结束”三个阶段中通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阶段性学习成果得以体现,“灌输式”的培训思维也将逐渐消除,主动学习、有效学习、持续学习的学习理念也会在“微培训”中得到强化和落实。

2.改进完善了原有的培训模式

当前我国实施的“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长国培计划”等部级培训项目所应用的培训模式,主要有面授培训、网络培训、面授+网络三种,三种培训模式各有利弊。就面授培训而言,尽管面授培训可以实现近距离的直观接触,交流研讨互动性较强,培训者的体验感较好,但是,也存在诸如培训费用高、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实施效果不理想等突出问题。“微培训”不仅克服了面授培训的突出问题,而且创新发展了网络培训的优势,强化发挥其微型化优势,并在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如江苏省高邮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福建省厦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等都应用“微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微培训项目丰富,涉及电脑基础、办公软件使用、课件制作、电子白板交互操作等,使广大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并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8]“中小学校长在微培训中逐渐养成科研意识和培训习惯,将研究纳入微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将培训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实现由‘经验型’校长向‘研究型’、‘专家型’校长的转变。”[4]

“微培训”除了被应用于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以外,还被推广应用于企业培训中。如有人探讨了“微培训”应用于企业培训的问题,“由于‘微培训’时间和方式灵活,内容针对性强,可作为集中式培训的有效补充,对提升企业培训质量必然会发挥重要作用。”[9]“微培训完全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迎合了员工学习习惯的改变,随着社会化媒体软件功能的不断开发和技术升级,微培训必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完善空间”。[10]可见,“微培训”在企业培训中也是大有作为的。

五、结束语

深刻认识“微培训”缘起背景、基本内涵与实践意义是进行“微培训”研究的前提。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针对性、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培训自主性、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等问题也是学界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将“微培训”这种新型培训模式应用于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有助于促进教育培训模式改革,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theoHug,martinLindner,petera.Bruck.microlearning:emergingConcepts,practicesandtechnologiesaftere-Learning-proceedingsofmicrolearning2005[m].innsbruck:innsbruckUniversitypress,2005.8.

[2]martinLindner,petera.Bruck.micromdiaandCorporateLearning:proceedingsofthe3rdinternationalmicrolearning2007Conference[m].innsbruck:innsbruckUniversitypress,2007.8.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4]汪志广.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开展微培训的研究[J].中小学校长,2013(5):4-5.

[5]严以华.用“微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6):16.

[6]张志兵.加强“微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教书育人,2014(1):33.

[7]牛麟.微培训下的中小学教师混合培训模式[J].成人教育,2014(8):89-90.

[8]肖东等.高邮:微培训给力教师专业成长[n].江苏教育报,2013-05-15001.

中小教师培训篇3

近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培养从事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专门人才培养和建设方面仍然步履维艰。培训者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水平,跟教育部提出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成为本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培训、研究和服务中心”的师资要求有一定距离。我们所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者培训,其培训目标模式、培训组织模式和培训保障模式等方面需重新构建。

(一)培训者培训的具体目标需重新构建

与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相比,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是个更特殊的职业。不仅要像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那样要有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实践的反思者、探索者;而且,作为培训者,“教师的教师”,而且还应当是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榜样,更要学会培训项目的经营管理和组织策划。

目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师资主要来源于:一是中小学(含幼儿园)的教育干部,二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小学学科教师,三是从职业高中或中专转岗来的专业教师,四是引进的专家型教师,五是招收大中专院校的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从总体上看,他们创造性地承担培训项目的组织、策划、实施、协调和专业指导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缺失。因此,培训者培训愈来愈成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发展和培训品质提升的关注重点和紧迫需要。

成银生(中国继续教育工程协会顾问)认为,从事培训职业人员既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课程设计者以及课件制作人员,也有培训组织实施的管理人员、培训经理、策划人员、项目主持、评估专家以及保障人员。可见,培训者可分从事教育教学和培训管理的人员两类,从培训项目开展的全过程看,培训者群体应当成为学者型的教师群体、经理型的教师群体、领导型的教师群体。在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教育的社会化、培训的市场化、教育科研的一体化的新情境下,培训者群体还应当成为复合型教师群体、创新型教师群体、合作型教师群体。因此,中小学教师培训者培训的目标亟待重新构建。

(二)培训者培训的组织方式需重新构建

一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很好地将培训者培训纳入教师教育发展规划,大中专院校和有关研究单位及学术组织没有很好地将培训者培训项目研究视野,教师培训机构也没有很好地规划培训者培训,因此,培训者培训的科学机制、课程目标、培养规格、教材开发、评价制度仍没有和好得到实践探索,培训者培训缺乏理论支持和实践架构。主要问题是:1、培训课程体系缺乏科学的构建。如采用普通教育课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语言学)、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基本理论、各科基本理论、各科教学法、教学实践)、学科专业课程(中小学教学科目)“三三制”(各占三分之一)组织培训;一些培训者培训还建立培训者培训课程,如教师教育政策解读、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和展望、信息技术下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教师教育学概论、成人教育学基本理论与实践等。2、培训活动缺乏创新的策划。尽管有一定的培训主题,但其培训形式往往局限于集中理论讲授、实地参观考察、问题会谈交流等,“批发的”多,“零售”少,未能体现成人教育“能力本位”特征。3、学习方式缺乏合理的组织。问题诊断式学习、课题研究式学习、网络研讨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成人学习方式经常被忽略,而接受式学习、任务式学习、观摩式学习经常被应用等两者之间缺少有机的统一。

从实践角度来看,培训者培训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有效的学习方式的构建应当保证培训资源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尽可能激发培训者的主体意愿,落实知识信息的交流分享,进行师资群体的优化组合,形成“问题解决”主线、“课题研究”带动、“情景体验”训练、“自主研讨”整合、“能力本位”牵引和“网上交流”共享学习的新的组织方式。

(三)培训者培训的保障体系需重新构建

在目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整合工作各地区进展不平衡,而整合却势在必行的情况下,培训者从领导层到操作层人心不定,岗位工作的专业要求不明;培训机构的发展规划、岗位编制不清,即使培训者有个人成长规划或专业发展计划,也难以有体制上的保障。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大多实施组班教师负责制,但是培训项目的指令性、培训内容的多变性、培训对象的多变性、培训要求的多变性,提高了培训者专业素质和能力的综合性难度和要求,影响了培训者发展的专业性。

由于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目前的管理体制和领导模式仍然是由等级、权威构成的导致独裁的体系,培训者的个人积极性更多是去迎合上级的意愿,避免因为向上级提意见而遭到排挤,并且想逃脱上级的监督。培训者参加专业培训进修与实践学习的机会差异悬殊。有的培训者甚至一年没有一个专题、两三年没带过一个培训班、三五年没申报过一项课题,专业自主精神发挥缺少应有的能动性。所以,需要构建一种新的保障体系,让每一个培训者有一定统一的价值观和目标、分享学习收获和经验,适应不断变化的培训项目和满足专业要求,负责地开展专业自主发展和实践;让领导也主动去维护和发展培训者专业化发展的自我负责的使命感,将批评和培训实践视为学习动力与学习机会。这就要求培训者在培训机构的岗位体系中找到个人发展的基本定位,从而做好并落实个人岗位成长和专业化发展计划;要求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充分地汲取科层管理取向和专业管理取向的优点,重新落实职务体系和职责要求,提供培训者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和经费保障,完善组班教师负责制为项目负责制,拓展培训者专业化发展空间。

随着学习型社会、信息化时代、终身学习理念的发展,教育的国际竞争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者培训成为有效实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项目的先行条件。面对培训者专业化发展自主意识亟待加强的实际,对培训者专业化发展既需要下行政任务,更需要激发培训者专业自主过程,还可以通过教师教育市场的竞争压力,引导培训者建立与机构发展趋向一致的发展愿景,改变心智模式,系统思考,合力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实现培训者和教师培训机构发展的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徐韵安:《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2.钟启泉.:《新课程教师培训精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中小教师培训篇4

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问题研究一、引言

当前,要想确保有一批资质高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就必须对教育者进行有效的培训,这不仅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同时还是现代教育不断改革过程中对教师队伍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培训所处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主观与客观原因的存在,对目前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理念以及方法的认识上存在了一定的偏差,使得中小学教师实际培训效果不明显。所以,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时,应对教师培训的理念及方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重视。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尊重教育者的经验

可以说,尊重教育者的经验,实质上就是对他们人格、个体价值表示尊重,这是确保教育者教育与培训过程中生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如果实际培训中,教育者的经验没有得到较高的尊重,没有将其作为培训的资源充分地利用,那么,就会认为这是对他们自身的抛弃,而不是经验的抛弃。所以,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应积极地带动教师加入到培训活动中教与学的设计以及实践中去,这样一来,才会使得教师的培训活动更加地深入,效果才会有很大的提高。

2.教育者具有的经验成为了培训的背景

首先,每位教育者的经历是他们参加培训活动的有力资源,他们平时所积累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他们在新思想与新技能方面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其次,实际培训过程中,应选择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注重实践培训与相互培训。在培训方法方面,应采用讨论的方法及问题解决训练,将每位教育者的知识与技能全面的挖掘出来。并且,还要合理地运用实地考察,以此提供一个实际经验给教师们,帮助他们分析与掌握,合理地配置各种培训资源。

3.组织小组时,应重视年龄段的合理搭配

之所以重视年龄段的搭配,主要是因为每位教师无论是在背景还是在兴趣与能力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应让他们对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并且还要加强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培训,以确保组合的有效性。

4.辩证地看待教育者的经验

虽然教育者日常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能够为他们的培训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不过,在经验积累的过程中也存在了一定的负面效应,那就是经验积累的太多,通常就会形成一种定势,对于新的观念一时间无法接受,使得教育者们不愿意参加培训活动,这是制约培训的关键因素。在对教育者实际培训过程中,这种负面效应应在教育者教和学的过程中加以重视。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有效性的方法

1.转变角色,关注教师个体,推动教师积极参与

对于培训者而言,怎样才能在教育者培训过程中不断促进他们有效地学习,前提条件就是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要充分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传授者,还是领导者、帮助者以及指导者、合作者的综合体。培训者应融入到教师的培训活动中,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这样教师实际培训过程中就不会存在任何的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对于培训者而言,要想提高教师学习的有效性,就必须对其实际需要、期望以及特点加以观察。所以,培训者应尊重被培训者,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实际培训时,应鼓励教师积极地参与交流,这是确保教师有效性学习的基础保证。

2.设置有效问题,开展有效沟通,加强自我评价

实际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应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且水平高的问题让教师作答,让他们时刻保持在一种激活的状态下,对问题的思考与反思,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采用互动式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所谓互动式的方式,实质上就是培训者在对教师培训时,所提出的问题与教师日常工作息息相关,而通过这一问题解决方式所获取的知识或是经验,可以充分地融入到教师工作中,并且还能够使他们在培训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思考,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师学习过程中,培训者应将教师的参与热情充分地调动起来,采取双向沟通,以提高学习兴趣,时常处在一个乐观的学习状态下。而要想长时间地保持这种状态,就需要培训者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不断的强化与提示,科学合理的启发,采用积极的语言,从而让每位教师在对自我肯定过程中而感受到成就。实际培训中,培训者应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意识,帮助教师在培训时通过反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目标的实际情况,以此让教师对自己的培训进行一番评价,最后通过对自我的评价将自己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思考,从而将自己的培训过程进一步完善。

3.营造出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应努力地营造互相尊重、合作的良好氛围,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学习。培训者必须融入到教师群体中,和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认真地聆听他们的看法,并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不得以一种自以为是、高人一等的态度面对他们。构建起宽松、公开以及真诚的良好学习氛围,这对于教师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实际学习过程中,培训者的主要任务就是启发与引导,应将教师学习中的集体智慧充分的挖掘,毕竟每位教师都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历,不同的学科背景、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实际培训中,教师间在思想观念上通常会发生碰撞,大大超出了培训者主观预设的范围,所以,培训者应时常以激发者、促进者的身份面对教师,不要给教师贴上是与否的标签,尽可能地防止负面评价现象的发生,真正为他们构建起“是”的肯定模式,防止一些错误的意识与想法对学习过程造成的影响,只有这样,教师在培训中才不会遇到各种障碍,才能够让他们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从而树立起良好的自我形象。另外,培训者还可以采用非语言交流方式,比如,培训中培训者与教师间的微笑、困惑的表情及回避的眼睛等都能够传递各种信息。

中小教师培训篇5

关键词:微课;中小学;教师培训;应用探析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259-02

教师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培训则是教师队伍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工程部要求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实施全员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培训融合的培训模式在中小学教师培训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笔者利用微课方式,对中小学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微课进行信息处理、存储和加工,探讨一种创新培训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微课及中小学教师培训

1.微课的定义和作用。微课指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立足于计算机技术、移动终端、高速网络基础之上的,以教学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个特定知识点、教学环节而开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活动。微课是介于文本学习和动漫娱乐学习之间的一种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微课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存储量大、内容丰富。微课内容可以由文字、画面共同构成,也可以由音乐、视频共同组建而成。在背景音乐衬托下,受教者可以通过多元画面来学习知识,激发思维和联想,进而达到学习内化的目的。(2)时间短。微课内容简短精练,文字内容大多不会超过500字符,长度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受教者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随时进行“碎片化学习”,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决定学习进度。(3)资源结构情景化、传播多样性等特点。微课虽然简短,但是它也要遵守课程设计基本特征,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构建独立完整的课题,以利于受教者进行个别学习或按照学习需求进行课程组合。在传播方式上,微课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提电脑、手机等移动媒体来传播,这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总之,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使课堂教学突破了空间和时间限制,是最为有效的一种课程形态。

2.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是成人教育的一种,遵循了成人教育的基本特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对象是中小学任课教师,培训目的是培训继续教育理论、途径和方法,推广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习意愿和教学能力。中小学教师培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在内容方面一定要突出中小学的教学主题,要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在培训学习中,教师不但要能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系统地去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和专业教学技能,还要主动去接受他人的学习指导和帮助,积极进行自我反思。概括来说,中小学教师培训需要教师在学习中有效激发学习愿望,不断更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训目的。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都是以集体培训为主,培训方式有理论灌输、合作探究、自学辅导等。这些以传递接受和示范模仿为主的培训方式,忽略了教师的特殊需求,加上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所以起到的实际作用并不大。利用微课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可以更好地呈现知识的规律性、形象化,很容易使受教者了解知识的本质和内在关联,因此,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微课也成为教师培训尤其是远程教育和网络研修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二、微课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具体应用

1.科学进行微课程定位。微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微课制作者需要对微课进行科学定位。在对微课进行科学定位前,微课制作者首先要明白自身在微课制作、教师教学培训中扮演的角色,一方面保证微课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系统性,一方面合理选择知识呈现形式以增强课件的视觉效果。再者,微课制作者要秉承开放学习理念,对微课受教者进行准确定位,认真分析中小学教师研修需求,同时结合中小学教师的知识和背景、学习任务,深入挖掘微课资源,针对不同受教者的不同需求,突出微课资源的供给差异,并将课程应用、应用效果都归纳到设计步骤中去,以确保微课应用的内在动力。总之,微课不是简单的用计算机教学来代替课堂教学,它本质上更像是模块化教学。在微课整合和设计中,微课制作者也要积极利用微片段的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并着重体现微课与内容宽泛的传统课堂之间的区别,注意片段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重点围绕一个知识点或重点、难点来制作课件,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打好基础。

2.微课研发与制作。微课资源研发是微课应用的第一步,在微课资源研发中,研发人员和制作人员要以提升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为宗旨,以教学理念、教育技术为教学培训的中心,整合有利于教师学习的教育资源,为教师培训活动开展提供便利。这就要求微课研发人员认清当前微课研发和制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课程资源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实效性差等问题,制定科学的微课资源建设规划,整合现有优质课程资源,有序推进微课资源开发,然后结合教学培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如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育观等,打造形式多样、层次分明、高效优质的微课内容。再则,在微课制作中,制作者要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教学改革前沿最新理论成果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面向全体教师,精心进行课程建构与设计,形成较为实用的培训内容。通常来讲,中小学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如数学专业知识、英语专业知识、语文专业知识等。(2)专业能力,如教学策略、教学研究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3)教师师德修养和专业理念,如传统师德传承与宣传教育、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和践行等。在制作微课时,制作者要把握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脉搏,形成极具前瞻性的课程培训体系,并在利用图片、影像增强微课课件趣味性的同时,避免无关信息的出现,以确保学习者能高效学习。

3.利用微课开展培训。微课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集中培训阶段,二是远程培训或网络研修阶段。在面授培训中,培训主讲者只需要掌握微课播放形式、计算机操作技能就可以将主要问题交给微课来完成。利用微课,培训教师可以将自己从繁重的理论教学中解救出来,还可以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详解,特别是在暑假期间进行的培训项目,可以利用微课来保障实践性课程和一线示范课程的示范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集中面授培训阶段,教师要结合微课内容做好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设置,如在培训前认真熟悉微课内容,明确培训任务及培训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并在培训结束后结合内容设置一些难易适当的问题和教学任务。在远程培训或网络研修培训中,培训机构首先要在远程培训网站或网络研修社区上构建相应的版块,或将微课上传到网络培训平台上,然后再开展在线培训或交流,并允许广大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自己使用微课课件进行自主选学。微课培训目的的实现与传统课堂一样,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反馈机制,包括培训评价和诊断机制,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单位对微课资源进行针对性分析,并构建微课教学任务、作业提交、评价与反馈途径,通过在线交流、讨论提交形成的“动态”反馈教学效果。

4.合理使用微课。微课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益补充,培训单位可以微课为基础,引导受训教师从不同的环节入手,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进程。一般来说,培训机构将微课资源上传到网上后,教师可以在家里、学校等任何地方,利用视频软件、网盘、移动设备等分享或利用课程资源,并利用在线交流工具,如QQ、微信等,与其他学员进行交流和沟通,或向受训教师寻求最有效的指导。在遇到难解的问题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播放器的暂停、快进、倒退等功能调整学习进度,以加深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参考文献:

[1]侯晓丹.微课程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中小教师培训篇6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网站;自主学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国家对于教师的培训和教育的手段也不断更新。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师培训是解决当前这一难题的重中之重。为了方便让更多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远程教育网站进行培训可以说是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山区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接受优秀教师的培训,不但加强了教育薄弱地区的师资力量建设,更加有利于不同地区的教师开展“面对面”的学术经验交流,从而提高我国师资队伍质量,使更多学生受教育的水平得到提高。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网站调查的设计

1.调查要素选择。教育培训网站是“针对一些特定的人群,围绕特定的一些学习主题,完成特定信息的任务,或者提供互动学习平台的教育网站”。从定义中可以看出,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网站应该属于教育主题网站的一类。一般来说,教育主题网站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的组成部分:(1)结构化知识的展示:是指把所需要的知识运用基础的基本定义在网站上表现出来,通过很多方式把结构化的知识得到展示。(2)扩展性学习资源:是指很多暗含的知识和手段。可能这个知识并不是我们所要查询的知识,而是需要更加一部参考学习的知识,那么这就是扩展性学习资源,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定义。(3)网上协作讨论空间:这种空间基本上是大家互动的环节,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进行探讨、合作。(4)网上自我评价、反思系统:这种最后的手段可以使得我们得到网上的自我的评价,对于网络可以产生一种信任的心情。这种评价和反思更加有利于我们思考。2.样本选取。以“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网站”为关键字,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并搜索,笔者随机从中选取了14个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相关的网站作为样本展开研究。

二、对网站的分析概述

1.总体功能分析。通过对选好的14个教师教育相关网站的样本研究发现,所有调查对象大致将基本功能分为三类:(1)信息公告板。这个公告板的功能可以向教师展示教师继续教育的最新动态,也可以传达当地教师培训的相关消息。如果网站以培训系统形式出现,这类系统网站一般需要付费才能使用,也可以赋予某一区域或某些教师使用权限,合理地控制使用权。(2)辅助资料库。主要是向相关教师提供教育教学辅助资源,如教案、课件、题库、素材等。(3)综合型网站。综合型教师教育网站功能是上述两种网站功能的集合体,不仅可以看到我们需要公告的信息,也可以查询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料。因为能把所有的内容和信息都查到,可以说这种综合类的教师教育网站,即将成为新兴的、受欢迎度最高的网站。由此可见,目前教师教育网站的功能在逐步的从不完善走向完善,逐步向综合型和多功能转型。2.各个维度分析。(1)内容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当前的教师教育网站非常注重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较为实际的资源辅助教学资料。这是因为网站最原始功能就是为了可以给教师提供比较有利的、方便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学习。也有一些教师教育网站的建设普遍存在“徒有其表”、利用率不高等情况,丰富完善内容,提高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教育网站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网站内容的可利用性,一方面需要增加内容的实在度,真正的做到随时有丰富的资料提供和比较,另一方面还要做到保障用户的权益,如保密登陆信息等。(2)交互功能。强大的交互功能是网络教学的技术优势之一。从14个调查对象网站来看,大都处在浏览阶段,这是交互功能体现的最低方式。我们知道,网络交互既是电子学习时代的产物,也是电子学习时代的推进者。教师的在网络上的学习,不应该仅仅限于知识查询资料这么简单,这样的交互可以说忽视了网站交互的意义。学习者在网站的使用过程中有效地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使用效果、自己的心得等,交互中不仅应该利用到网站的最新高科技手段,还应该增加教师的素质与修养。(3)认识层次。大多数的教师教育网站所提供的资源仅供教师进行浏览或者下载,不能参与建设,这不利于网站的未来发展。在14个调查对象网站中,只有5个网站能够提供比较开放的浏览及下载环境,用户既可以下载资源,也可以采取交互的方式参与学习资源的建设。缺少创造性,是造成很多教师教育网站资源更新速度慢、内容陈旧的最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可以在学习交流中应用跟多更交互性的好功能去解决相关问题。在认识层次方面,现有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网站基本都是以较为简单的信息呈现为主,资源建设环境的封闭,使其缺少创造性,且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对于此种现象笔者认为,我们需要用自己的心和行动去进行改正,才可以知道更好地利用我们的资源进行学习和进步,才可以得到最本质的成长,那么这样的认识层次才更加有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4)支持的学习方式。目前,教师教育网站主要支持个别学习,即通过个人主动的学习,登陆网站,进行注册获得所需要的基本的信息和资源。(5)学习者控制。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学习过程都是有学习者控制,受到自己主动意识的控制,没有强迫的学习。这是利用网站学习的最大优势所在。

三、教育培训网站的优势

教育培训网站之所以能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发展壮大,是因为它具有其它继续教育方式不具备的优势。1.超越时空限制。参加网站培训的教师在线学习时,既不受时间的束缚,随时可以进行,又能有效地摆脱地域的限制,不论是在校还是在家里,利用闲暇时间轻点鼠标或者观看网站培训资料即可参加培训,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社区与专家或其他老师进行交流。2.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培训网站的优质教学资源主要是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包括音频、图像、视频、文字、动画等,这些资源方便操作,很容易存取、复制、修改或传输。原来仅为少数人占有的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化,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功能最大化,也有助于改变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局面。3.个性化自主学习。利用网站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学习可以选择学习内容和自我调控学习进度,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对于未掌握的难点疑点也可多听多看,直至听懂为止,也可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任意跃过。这种完全个性化自主学习,既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针对不同起点、不同专业、不同职务的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得继续教育更具实效性与针对性。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不是很成熟,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热情。我们在了解教师培训网站优势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它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网站开发者和应用者都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潜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承毅,王洪江.网络化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2009,2.

[2]金秋.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教师远程继续教育模式[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7.

[3]李建海.现代远程教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趋势[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4):38-41.

中小教师培训篇7

关键词:培训模式多元化创新变革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42

中小学教师是祖国后备力量的启蒙老师,这个时期的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主要是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但是针对不同科目、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环境的教师培训的模式并不相同,本文主要探讨中小学教师的各种培训模式。

1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含义及目前培训模式中的问题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给出的“模式”的定义:“对任何一个领域的探究都有一个过程。在鉴别出影响特定结果的变量,或提出与特定问题有关的定义、解释和预示的假设之后,当变量或假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到系统的阐述时,就需要把变量或假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合并成为一个假设的模式。”模式处于理论和应用的中介。我国教育家钟祖荣对教师培训模式的定义进行了结构化,分为培训者、受训者、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等各种结构形式,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理念、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手段和培训管理[1]。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培训的主要目标还是放在提高教师学历的方面,教师培训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达到将来评职称的学历水平。从培训主体来看,现行的教师进修活动过于零散,缺乏系统化和制度化,缺乏鼓励进修机制,很难吸引教师的自发进修。同时,还存在进修途径比较少问题。培训的课程设置相对不太合理,如比较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缺少实践课程。现行的培训模式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培训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方面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最后一点,就是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很多以进修学历为主,其修进的动机处于被动地位[2]。

2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模式及探讨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模式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培训模式,主要划分如下[3]:

第一,根据培训形式划分,有网络培训模式、问题研修模式、课题研究模式、诊断提高模式、课例研修模式、协作探究模式、研讨分享模式等。其中网络培训模式可以不受培训时间的限制,其他几种模式都属于在国际化培训模式下在国内进行的本土化实践,在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第二,根据培训对象划分,有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学科教师培训模式,农村教师研修工作站培训模式、新教师培训模式等。这些模式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更注重培训的实践基础。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有很多,但是在实际进行教师培训时要更新培训观念,树立“大培训思想”,进行开放式的培训、开放式培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训的内容从理论培训向实践培训开放。传统的培训模式主要是以专家进行理论讲授,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的模式,但是这种高深的理论对中小学教学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因此在培训前可以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意见,充分了解中小学教师的需求然后设计培训内容,开始具体课程。以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可以针对中小学在语文学习方面的问题,专门开展作文研讨班,语文课堂讲授艺术研讨班,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等多种方面,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在不同内容上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4]。

第二,培训空间逐渐从培训机构向各个中小学校延伸。集中培训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效果,可以逐渐向教师所在的中小学校开展培训,这样可以有目的的对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可以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节约了教师外出的经费。笔者所在学校曾多次邀请中小学语文作文方面的专家来我校对教师进行中小学作文写作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

第三,培训时间可以从以往的短期培训向长期跟踪培训延伸。对中小学教师的集中授课形式有时因为时间紧、课程多而没有很好的收获,因此,可以将培训的时间从集中授课延伸到整个学期甚至学年,让中小学教师能够在实践教学中运用集中培训的理论知识,在专家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工作内容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笔者所在的学校目前在语文科目中已经采用这种模式,从近年的效果来看非常不错。

第四,紧跟时代,随时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内容和机制进行创新。一套行之有效并且切合实际的师资培训模式是促进优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培训模式的构建要有利于理念向行为的转变,要彻底改变单一的培训模式,创新现有的培训模式,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优化教学内容和培训形式,在课程、教材、内容、教法以及教学时间和形式方面灵活安排,内容设置上突出“实用、实践、实效”的特点,深入基层,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倡现场的直观的操作式教学,采用“自主、参与、合作、共享”的学习服务,提高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

3小结

培训模式要结合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更加注重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科研引领、教学主体和教研指导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创新现有的培训模式和培训的多样化,立足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最终提高整个中小学教学水平,为中小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雪.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变革探析[J].科教文汇,2008,(8):1-2.

[2]李惠英.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J].教研论坛,2012,(3):9-10.

[3]马效义.近十年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8):32-36.

[4]尹美霞.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之浅见[J].教师管理,2012,(8):29-30.

中小教师培训篇8

关键词:mooC;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123-02收稿日期:2015-12-31

加强教师培训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具体要求,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在中小学教师培训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多,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法和手段也逐渐现代化,但是,整体来看,中小学教师培训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何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应用现代化技术,提高培训质量与水平,是教师培训机构相关研究人员关注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将mooC应用到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去,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水平,促进培训目标的顺利完成,因此,加强基于mooC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构建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mooC的内涵和特点

mooC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onlineopenCourse)的缩写,从定义来讲,mooC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课程形式,是网络时代新生的教育产物。mooC最早出现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该校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最早将自己开发的人工智能课传至互联网上,这就有了最早的mooC课程。mooC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大开放学习模式,mooC制作者将制作好的mooC课件放到互联网上后,不同年龄、阶层、知识背景的人都可以利用它来开展学习。mooC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也提高了教学与培训效率。

2014年,我国教育部推出了mooC学习平台。很快,mooC风就刮到了学校、企事业单位培训领域,利用mooC进行人力资源培训也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mooC具有以下特点:①大容量。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到任何学习资源,mooC以主题的形式将各种资源汇聚起来,为具有共同学习兴趣的人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这是它与传统教学最明显的区别。②学习资源科学组合。mooC内部的学习资源都是围绕特定主题组合到一起的,所有的内容都高度系统化,目的是利于个体学习和应用。个体可以围绕主题线索进行深入学习,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③功能齐全。虽说mooC资源不是为个人量身定做的,但是,许多mooC资源都有着显著的碎片化特征,个体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灵活安排学习进度。在遇到学习问题时,个体还可以通过在线互动与其他学习者展开交流。

二、mooC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作用

近年来,为响应教育部的号召,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都加入了教师培训的行列。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有集中培训、以个人为单位的骨干教师短期培训、网络培训和以单位为基础的校本培训。整体来看,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个人能力和技术水平不一,能力需求差异较大,培训难以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培训时间短,任务重,效果差;许多参加培训的学员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日常教学任务较重,要想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培训内容设计和培训方法上,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内容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师德修养为主,培训方法以理论灌输和示范模仿为主,不利于激发教师学习兴趣。mooC多以短视频教学为主,文字介绍为辅,课程资源简短精练,在培训形式、内容和方法上都较传统教师培训有着显著优势。另外,mooC制作者在设计课件时就要充分考虑受教者的生活与学习规律,尽量保证mooC内容的简洁、有效。通常来说,mooC教学视频的时间长度不会超过20分钟。此外,与其他网络视频相比,mooC课程更加关注教学的互动性。中小学教师所用mooC课程,在使用上也更加严格,教师只有先注册才能使用,并且在使用时有时间限制,要接受考勤系统监督。这些,都可以提高培训人员的学习效率。

三、基于mooC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1根据内容设计培训模块和界面

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教师整体水平不同,其发展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在制作中小学教师培训所用mooC课件时,相关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学员年龄、知识构成、可用学习时间等诸多要素,尽量做到内容针对性强、功能齐全,并保证界面整洁、模块清晰。课程视频是mooC的主要构成,课程视频教学内容要具有逻辑性强、语言精准等特点,要切实满足中小学教师精细化、碎片化学习需求。在mooC平台设计中,制作人员通常要将mooC培训内容划分为系统使用模块、检索模块、信息操作模块、信息获取模块、处理模块、整合模块、交流模块等几大块,这些模块通常是各自独立的,每个模块下面又可能设有一些二级模块,如测验模块、通知模块等。但是不管课件模块如何,一般而言,一个mooC课程视频大多只会围绕一个知识点或重点、难点来设置。设计者在制作好mooC视频、模块后,应采用多媒体处理软件对课件进行处理,然后将之上传到网上,供教师培训使用。

2构建混合培训模式

传统的教师培训多在任务导向下,以集中培训为主,但是,由于受培训内容建设滞后、培训方法单一等因素影响,传统的教师培训效果很难保证,许多教师并没有通过培训而受益。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出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自主学习、有效学习提供了条件。在mooC课件制作完工后,在集体培训中,培训讲师只需要具备网络操作技能,就可以利用mooC课件来讲课。在远程教育中,mooC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混合培训模式构建方面,即培训部门可以将各类培训资源汇聚到mooC平台,然后构建融学习、培训和专业发展于一体的混合培训模式。培训模式混合指培训单位可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教师汇聚到一起,然后借助网络课程传授理论知识,开展热点、前沿问题讨论。当然,培训单位还可以利用mooC平台开展远程教育,使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获取知识。另外,培训单位还可以制作由专业导师负责专业知识讲解的课件,开展针对个别教师的单独培训,并由专人负责学员学习。学员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来解决。

3构建动态培训评价机制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中小学教师,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重过程、轻结果”“重培训、轻评价”,培训评价方法和手段都极其落后。许多培训单位采用的惯用评价方法就是以学员满意度来衡量评价效果,事实证明,这种评价方法是不科学的,根本不能全面反映教师所取得的成绩。基于mooC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非常重视培训评价机制的构架,并且,它主张通过优质资源推动机制来了解教师发展状况,通过及时反馈和交流互动机制的建立来提高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的认知水平。所谓优质资源推送指教师在完成某一方面的学习后,可以通过mooC平台向培训单位发出请求,请他们为自己提供更多优秀的学习资源,或者教师在完成一个层次的学习后,mooC平台考勤系统、评价系统综合教师学习情况为其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及时反馈指在mooC课件学习中,视频可能会暂时停顿,弹出一些测试项目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由系统自动给出反馈。这两种评价方式,都可以使培训机构及时掌握学员学习情况,也都可以科学反映学员学习和进步情况。

4鼓励参加培训人员沟通交流

mooC最大的优点在于,学习资料网络化且不再受时间的限制,而且教育机构借助搭建起来的mooC平台可实现与其他机构的交流,及时发现培训工作中的不足,尤其教师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可与其他教师分享培训心得,弥补培训学习中的不足。为此,培训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不断鼓励参加培训人员利用mooC分享培训心得与想法,最终实现培训质量的提高。首先,培训过程中,向接受培训的教师全面介绍mooC平台具备的功能,使教师对mooC平台有个清晰的认识,为其利用mooC平台进行学习奠定基础。其次,培训期间要求教师利用mooC平台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其使用mooC平台交流的意识。最后,结合培训实际情况,演示如何利用mooC平台进行沟通、交流,使参加培训教师掌握mooC平台交流技巧,最大限度挖掘mooC平台的潜能,使其更好地为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表明,借助mooC平台,教师们能够灵活地进行互动,及时解决培训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得培训效果明显提升。因此,培训机构在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时,应鼓励教师运用mooC平台沟通交流,并将其当作重要内容加以落实,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稳步发展。

四、总结

mooC的出现,为人们移动学习、终身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中小学教师培训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相关部门应结合我国网络发展实际及教育资源情况,立足于mooC开发和研究,为mooC在教育领域的稳步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作为提升教师教育水平的教育培训机构,应充分认识到mooC的优势,运用mooC构建全新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拓宽中小学教师培训路径,提升中小学教师培训水平与质量,以促进中小学教师的长远与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李高祥.基于mooC的农村教师培训模式探究新课程(下),2015,(2):14―15.

李艳红,李思志基于mooC的教师培训机制探讨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60―61.

中小教师培训篇9

此次会议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的第一个全国性的专项工作会议,“国培计划”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实施“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两项内容。“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项目,由中央直接组织实施。“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为重点,支持中西部省份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对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袁贵仁指出,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总书记、总理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的讲话中,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加强教师培训,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需求和愿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进一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把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作为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袁贵仁指出,要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一要统筹规划。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农村教师队伍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国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保证教师每五年接受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二要创新模式。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作用,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结合起来,满足教师多样化培训需求,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三要完善机制。建立完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制度,强化学习动力机制,形成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袁贵仁强调,要精心实施,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作用。“国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通过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开发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推动全国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开展;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引导和鼓励地方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动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完善培训质量保障制度,规范培训管理,加强绩效考评,精心组织做好计划的实施。

陈小娅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实施“国培计划”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把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一要处理好“国培计划”与地方政府对教师培训责任的关系,明确教师培训的责任在地方各级政府,省级政府要切实负起统筹与指导的责任。二要提高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当地教育发展的关系,把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三要处理好抓硬件和抓软件之间的关系,转变观念,抓内涵发展,抓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要下功夫做实做细。四要提高执行力,把“国培计划”项目精心组织好、实施好。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制定具体方案。狠抓质量,精心组织专家团队、精心设计培训课程,精心开发培训资源,探索建立培训的有效制度与机制保障。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创新有效的培训模式和机制,结合地方实际,满足教师多样化培训需求。

中小教师培训篇10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提高三店教师综合素质,促进三店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要内容,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重点,启动第三轮教师全员培训,积极推进“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为促进我街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湖北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积极发挥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辐射作用,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努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全面完成区教育局下达我街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1、全街中小学校25%的在岗教师参加任教学科区级岗位培训,全年送培120人;

2、全街中小学校班主任持证上岗率达100%;

3、全街中小学校教研(备课)组长持证上岗率100%

4、市级培训项目送培率100%;

5、全街中小学校校园用语、用字规范率分别在95%和99%以上;

6、组织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学习,使学校学历合格率、高层次学历比例分别达到60%和65%;

7、全街中小学校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率100%;

8、完成第二轮继教扫尾、换证的组织工作;

9、做好第三轮继教的摸底、建档、启动工作;

10、组织好暑期教师集训,保证参训率100%。

11、全街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校和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面100%。重点组织三店二中和红旗小学分别创建区级校本和语言文字示范校;

三、主要工作

1、做好第二轮培训的补培工作

认真调查统计,对在—年年的第二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未完成相应学时学分任务的教师,组织补培。同时,对已完成学时学分的教师,做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换证工作,使我街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入第三轮。

2、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送培工作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继续组织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好义务段新课程改革跟进年级(小学六年级)教师的培训。进一步做好《科学》、《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培训。

3、做好教师(分科)岗位培训的送培工作。

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送培,大力宣传、介绍区新岗培在培训内容和形工上改进,以及实行分学科的菜单式培训核心。重点抓好小学、初中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岗位培训。

4、做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送培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厅3号)和《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工作的通知》,继续做好我街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所有在岗班主任要参加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合格教师库,要求学校在聘任班主任时,优先聘任获证教师,探索班主任持证与聘任、津贴挂钩新思路。

5、做好教研(备课)组长培训的送培工作。

进一步抓好教(备课)组长培训,优先选派表现好的中青年教师参训,提高教研(备课)组长的能力和素质,做到持证上岗。

6、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的送培工作。

以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送培对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做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的送培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关于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工作的通知》(武人8号)精神,根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继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8、做好市级培训的送培工作

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落实好我街参加市级培训的对象,认真组织好市级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市级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培训、“武汉市中小学英语教师——tkt培训”等培训项目的送培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加强对培训教师的跟踪管理和指导。

9、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进一步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新洲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区教育局关于实施〈新洲区校本培训工作评估考核标准〉的意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学校参与区级校本培训示范(先进)学校评选,不断提高校本培训工作水平。开展以“三个一”(即“定一个专题,研一套理论,育一批新人”)为特色的校本培训。在各中小学积极营造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学校文化,加大校本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本地名、优教师的作用,认真规划、组织、实施好校本培训工作,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10、精心组织好暑期教师集训

深化学洋思活动,继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暑期全员培训。认真总结年年暑期集训经验,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全区集中的分学科培训。充分准备,精心实施,加强督查,保证集训效果。组织三店教师参与编写《特级教育名师文集》。力争1人入选,扩大三店教师在全区的影响,加大优质培训的辐射面。

11、组织好学历培训

积极抓好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按照专业对口、常用一致的原则,参加多种形式的学历学位教育,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工作力度,组织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要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达标培训,组织具有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

12、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推进语言文字“争先创优”活动,积极争创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不断提高社会用语用字的应用水平;加强学校用语用字绩效管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提高中小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积极开展语言文字法规同及常识的宣传,做好第1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继续组织好中小学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中小学未达到二级乙等的非语文教师和未达到二级甲等的语文教师进行强培训,鼓励已达标教师参加晋级培训测试,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水平。

四、工作措施

1、完善继教制度

为切实体现教师培训工作的连续性、前瞻性,维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政策的严肃性,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街实际,制定我街第三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办法,严格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的考核,建立并完善三店教师继续教育的电子档案和文字档案,落实相关制度,确保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2、实行绩效管理

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街教育总支对学校的绩效管理,分解并下达相应指标,将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学校集体及主要负责人评先表彰的重要依据,继续实行“末位否决”制度,强化工作绩效意识。

3、强化过程管理

将绩效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开展经常性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督导检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及时通报工作的进展情况,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4、创新工作模式

不断改革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内容、形式和方法,试行“双向预约、一次安排,定期培训,延误自费”的送培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办教师满意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