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践情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01:26

专业实践情况篇1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证券,银行宏观就业现实状况及趋势和具体样本岗位工作状况。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四)作者现今水平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读者在浏览本报告时请有选择的进行参考。

二、报告前言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另外,2006年广东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现今金融就业状况呢?从招聘公司来说,对当今毕业生有着什么样的招聘要求呢?从招聘者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又应该具备何种学历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岗位的职员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形态和收入福利呢?本报告将从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角度,通过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调查,公司经理的述说以及对相关职位职员的采访来反映就业现实状况,事实甚于雄辩,在对事实有过一定的了解后来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三、报告正文

(一)证券公司调查调查单位(地点):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调查对象:该公司总经理王,职员肖、徐等。

1、证券业金融专业宏观就业状况(总经理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直接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但一般无论是证券或者银行的职位如今都会将职员安排到基层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

证券公司业务分为证券经济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等。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及咨询顾问业务由分公司执行,其它业务均由总公司开展。在总公司(更高级的业务)中对学历和能力总体会比分公司高,一般为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证券经纪业务中,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提供的有证券经纪人、证券(期货)分析师、理财师等,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生。经纪人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分析师则要求对证券行业敏感、熟悉。经纪人薪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多则月薪一万左右,底则月薪2000-3000。

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等其他业务有诸如保荐人、负债管理师、行业分析师、风险控制人员等等职位。学历要求一般都为研究生以上,且具备一定的科研分析能力,对法律、财务、金融、会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迫切需求,这也是证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趋势。在这些业务中,一般职员起薪会在年薪十万以上。

2、案例采访

1)证券经纪人

工作内容:为证券公司介绍证券交易客户,从客户交易资金中提取交易费用作为工资来源。

工作坏境及地点:由于与不同客户打交道,经纪人的工作环境经常变化,到处奔波,地点不定。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以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有着亲和力、细心、耐心的心理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在2000-10000左右。

工作形态:为了拉客户而到处奔波;也可以悠闲的享受客户的交易费用。

职业发展展望:没其它的,拉得好坐着来钱,拉的不好,累死了也没多少。

2)经理文员

工作内容:证券交易资料录入、整理

工作坏境及地点:经纪经理后台办公室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基本的金融常识;耐心、细心的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2000-3000左右

工作形态:面对电脑录入资料

3、小结

目前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太多太滥,证券业基层岗位的需求是供不应求,竞争很激烈;然而对于中高层职位的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对于复合型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证券人才的趋势是复合型人才,同学在学习自身专业,锻炼自己实践、研究能力的同时,应该注意其它专业知识的培养,拥有双学位的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人才在招聘市场始终供不应求。

(二)商业银行调查调查单位(地点):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

调查对象: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稽核合规部处长王

1、银行业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王处长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密切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银行招生基本是大类招生,金融专业的口径大,可以做很多工作,但无论任何职位刚开始都会到营业部从柜员等基层做起。

银行支行主要负责负债业务、咨询业务、理财业务的执行,因此职位设置有柜员、信贷经理等,如今任何新职员都会被安排到这类工作中熟悉基层情况,学历要求基本是本科生,工作工作跟人打交道很多,相对会比较忙,工作压力和竞争会比较大,因此需要职员有耐心,细心的特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2、稽核合规王处案例采访

工作内容:银行操业务作规范监督检查

工作坏境及地点:稽核合规部办公室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金融常识、法律法规知识;耐心、细心的人格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年薪15万左右

3、小结

同样,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太多太滥,银行业基层、中层岗位的需求是供不应求,竞争很激烈;然而对于中高层职位的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对于复合型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银行人才的趋势是复合型人才,同学在学习自身专业,锻炼自己实践、研究能力的同时,应该注意其它专业知识的培养,拥有双学位的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人才在招聘市场始终供不应求。

四、报告总结因此对于金融毕业生就业而言,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归纳出几点建议:

1、夯实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且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在平时学习中,多多注意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不二法门。

2、在夯实专业能力的同时,参加一些实习工作,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有很大帮助,在工作时也能够快速上手。

专业实践情况篇2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企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4-0070-03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我国职业教育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的特殊要求,是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难点,[1]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抓手和关键。落实和完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完善职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既是职业院校深化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更是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必须在行业企业的具体岗位上获得。[2]近两年来,我校将企业实践作为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抓手,与江阴市人民医院共同搭建青年教师专业实践平台,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办法,探索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企业实践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

一、基本情况

(一)企业情况。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来源于企业,其习得和养成与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是分不开的。[3]学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选择江阴市人民医院作为青年教师脱产临床实践基地,为教师驻入企业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江阴市人民医院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技术力量强、仪器设备齐、管理水平高、服务理念新、教育基础好,与笔者所在学校有近20年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是学校师生实习和实践的优秀基地,现已被省教育行政部门确立为职业学校护理专业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二)教师情况。学校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能力基础等具体情况,对口安排教师到专业所对应的医院临床岗位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实践。两年共选派25位青年教师在暑期入驻医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脱产临床实践。青年实践教师基本情况见表1。

青年教师通过企业实践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也提高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指导示范能力,而且能够针对自己的专业教学选择临床案例及教育教学素材,充实课改内容,改进教学模式,使人才培养更加贴近医院和社会的需求。两年企业实践后,教师素质提升情况见表2。

二、基本过程

(一)双重推荐定目标。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系(部)按照专业建设的新动态制订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计划,在组织选派与个人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教研室、系(部)两重推荐人选,层层把关,级级负责,最后由学校考察确定,选派“德才兼备、有潜力、能发展”的青年教师参加医院临床实践,并以项目任务单的形式为每一位企业实践教师制订素质提升目标和工作任务。

(二)双方导师制方案。江阴市人民医院依据学校提供的项目任务单为每一位实践教师选派“素质高、业务好、带教能力强”的临床一线医药护技术骨干作为导师,实行“一对一”或“多对一”师带徒制。根据培训目标,结合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专业特点、企业经历等情况,医院导师与学校原有的“青蓝结对”导师共同为徒弟“量身定做”个性化培训方案。方案涵盖了实践技术项目的内容、流程、标准及考核细则,明确和规范了师徒双边活动。“一人一方案”的做法提高了企业实践的针对性、务实性、有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三)双元主体共研习。青年教师在医院导师的指导下,依据培训方案主动开展实践活动。按技术项目深入临床相关岗位研习,掌握相关技术及技能操作规范、流程及应用,了解医院对人才的需求,感受医院文化,学习最新技术和管理经验,有的还参与临床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在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医院科教研水平的提升。

(四)双重考核评效果。在青年教师实践期间以及实践结束后,医院和学校按照考核标准对每位教师实践效果进行考核评定。考核中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举,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并重,自身专业实践技能与指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并行原则。医院考核侧重于青年教师的自身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提升情况,学校考核侧重于青年教师指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情况。医院和学校考核分值比为7:3,总分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优、晋级的依据之一。

三、基本要素

(一)三方通力合作。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不仅要积极联系医院,促进校院合作,而且要做好教师的遴选、时间安排,不仅要明确教师到医院实践的任务要求,而且要做好与医院共同对教师的有效管理。医院则要根据学校提供的企业实践任务单,为每位青年教师选派指导教师、制订个性化培训方案,实施“师带徒”式的目标责任管理及综合考核等。青年教师则应及时转换角色,以医院员工身份自觉执行医院相关制度,接受医院管理,努力提升自身实践技能、职业岗位素养及指导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医院、教师三方相互理解、交互联动、通力合作。

(二)三标连环合拍。目标是导向,研习是过程,考核是抓手。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和医院共同实施目标责任管理。一是示标:学校和医院根据培训目标共同为青年教师制订培训方案和考核细则。二是达标:师徒双方围绕方案开展实践活动。三是测标:学校和医院依据考核细则在实践过程及实践结束后对青年教师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使示标、达标、测标连环合拍。

(三)三者贯通合一。建立以目标责任管理为主体且责、权、利三者相统一的有效执行责任体系,是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有效性和长效性的根本保障。在这个体系中,执行主体明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明确,工作措施明确,完成进度明确,考核标准明确,惩奖细则明确。学校和医院的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具体指导教师和实践教师的责、权、利高度统一,贯穿于企业实践的始终,形成“双方”、“三层”的责、权、利三者贯通合一,在有效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形成了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鲜明特色。

四、结语

企业实践是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和路径,是完善职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的具体举措,但亟待相关政策支撑和法律约束,尤其是健全基地建设的机制,以推进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管理制度化、实施精细化、资源多元化、手段信息化、考核综合化的建设,为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新路。

参考文献:

[1]谢勇旗.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缺失与养成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2(1).

专业实践情况篇3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中职生;职业道德

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生检验所学知识、提升技能、促进个性发展、适应就业需要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融入社会、练就过硬本领、培养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我校是一所中职学校,多年来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笔者就此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谈一下体会。

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让中职生学以致用,为就业创业练就过硬本领

我校各专业多年来始终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社会实践活动生机勃勃,取得了很好成效。具体做法是:

安排学生到企业、联办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如牧医专业安排学生到青岛九联、烟台益生等畜牧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建筑专业安排学生到莱西建筑总公司、三宝建筑公司等进行实践活动;幼师专业安排学生到机关幼儿园、百乐幼儿园等进实践活动等。

成立为民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我校每个班级都成立了自己的为民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等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村庄、农户、社区等开展便民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如牧医专业为民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下乡诊治病畜,讲解专业知识等;机电专业为民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下乡为群众维修电器,讲解机电原理等。

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验证了理论、提升了技能,练就了本领,为就业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毕业后就业率高,独立工作能力强。近十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9%以上,以牧医专业2010、2011级为例,毕业后就业率达100%。

二、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开展专业调查活动,为中职生就业、择业和专业规划积累信息和经验

以牧医专业为例:本专业有计划组织学生走访农户、养殖场等,通过实地调查把有关内容记录下来。如当地的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分布情况、养殖品种与数量、生产效益、常见病及发病情况等。回校后专业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总,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学生对调查活动很感兴趣,参与意识强。专业调查活动为学生积累信息、确定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择业能力和专业规划能力。

下面以我校2010、2011级牧医专业的62个毕业生为例,分析学生的从业情况。2015年10月份的统计情况显示,62人中仍然从事原工作的人数为58人,占毕业生人数的93.5%,学生从业情况比较稳定。这说明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对自己要从事的工作进行了分析评估,大多做出了符合实际的正确选择,而不是盲目从业。

专业调查活动为中职生积累了专业信息和资料,提高了分析判断能力,在引导学生择业和专业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社会实践活动让中职生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强

我校组织各专业在校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融入社会,不断汲取新知识、新观念,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增加了阅历,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为其走向社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因此我校毕业生就业率高,适应性强,工作岗位遍布全省各地,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其中不少毕业生表现优异,在当地小有名气,或在不同的岗位上成了企业骨干,或担任了企业领导。

事实说明,社会实践活动是中职生与时俱进、融入社会、吸收新知识新观念、磨炼自己的好途径,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差距,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让中职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奉献精神的教育,树立服务意识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各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奉献精神,树立为民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从业素质。从我校毕业生的表现来看,他们从业后能够恪守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勇于奉献,有责任心,服务意识强,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这无疑得益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的社会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专业实践情况篇4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接触经济社会,感受到行业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本次专业认知实践从企业引进真实项目。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和专业认知实践对学生的要求,任务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和张贴板展示法等教学方法科学巧妙地综合地运用起来。首先,根据项目内容,明确具体任务,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就如何开展调查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接下来就是分析任务,在充分的民主讨论和谨慎论证的基础上,调整并选取更为合理可行的调查方案和进度计划。此后就是实施具体调查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检查是否已经按要求完成,要分步检查各阶段的调查结果,检查调查计划的进展情况。最后评估调查工作完成的质量。学生以张贴板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企业、指导老师和学生三方进行评估,为学生的专业认知实践进行最后赋分。

二、专业认知实践的具体实施

1专业认知实践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专业认知实践教学工作的效果,商务英语专业选派专人负责联系企业,商讨校企合作项目,并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两位专职指导老师。在确定了合作企业和具体项目后,通过集会对学生进行动员,说明专业认知实践的作用和相关要求;同时请企业人士为学生做讲座,就公司运作,项目情况,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和培养等进行介绍。

2专业认知实践的基础工作针对企业提供的三个真实工作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项目,按照各项目的要求进行分组。企业项目负责人就相关项目对学生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学生掌握了项目的相关信息、调查技巧、调查范围和有效调查表的要求。这些工作确保了专业认知实践的顺利实施。

3专业认知实践的具体实施学生在了解了项目的相关情况后,通过小组讨论对项目进行分析,分解为不同的任务,制定实施计划,确定每天完成的任务量,小组内具体分工,共同去完成项目任务,每天返校后就项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见的问题进行整理,与指导老师和企业项目负责人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对项目任务完成困难比较大的小组,指导老师亲自陪同外出进行调查,帮助完成任务。

4专业认知实践的检查与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每天就上交的调查表进行审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调查。任务完成后,按照专业认知实践方案中成绩评定标准,企业、指导老师、学生三方综合进行评估,确定学生的综合成绩。企业主要是根据完成调查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数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学生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表现进行互评。指导老师就学生的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张贴板成果展示效果进行评价。

专业实践情况篇5

【关键词】创业团队;实践教学;创业教育;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一类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我们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特性,对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一、目前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课程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以往的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中没有突出它的应用性、实践性。

首先,大部分实践教学都是在实验、实训室内完成的,这种模拟实验、实训项目太过强调技术和流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不认真对待;其次,模拟项目太过死板,不能与真实的工程项目相联系,学生对工程实际项目、软件开发流程认识模糊,学生对工程项目的理解也是片面的、缺乏系统性,而现实中的工程项目是动态的、不断变化和调整的。

二、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将创业教育纳入

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的标准,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首先专业通过市场调研,掌握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确定本专业定位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与规格要求,并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其次,将整体目标分解成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等子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对应每一个子目标的模块课程;最后,通过组建创业团队在项目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教学环节实现既定培养目标。

(二)将实践课程整合重新分类,组建创业团队

计算机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我院“两化(教学任务工程和工程任务课程化)”教学原则和“五会(学会开发项目、学会集体讨论、学会团队合作、学会陈述报告、学会评估、取舍)”标准,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学生实际情况,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实践课程开发。

计算机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教学目标为依据,把知识、技能与职业态度融为一体。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第一二学期项目实践课程、第三学期专业实践课程、第四学期社会实践课程等。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主线,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合设计,在实施过程中以团队形式进行组织实施,建立与理论教学即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鼓励学生组建创业团队,依托专业公司,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中。

(三)组建创业团队实施实践课程

1、第一、二学期项目实践,组建项目学习团队

第一、二学期项目实践以项目为载体,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组建项目学习团队,进行专题实验、实训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训,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提高,以及实现学院培养目标中的应用性目标。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的形式,教师将问题抛出,学生利用学习团队进行学习并进行实践,能较快的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识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第三学期专业实践课程,组建专业创业团队

我院将暑假作为第三学期,第三学期专业实践课程以行业为背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组建专业项目团队,进行团队实习、承接工程项目,实现学院培养目标中的职业型的目标。

我院计算机专业依托专业公司,将真实工程项目引入到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工程项目全部业务操作过程,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学生在专业公司中可以进行办公、信息处理、软件开发,安防工程等业务过程的全部活动,在真实职业环境中按照现实经营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专业公司的运营、专业的创业团队其实就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法。

目前我院计算机专业有“睿思电脑耗材经销部”、“新科网络工作室”,“晶锐科技工作室”三个专业创业团队,在第三学期专业项目实践过程中,先后对外承接工程项目,并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实现利润收入。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实践的过程中懂得真知、掌握技能、职业态度,在掌握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的过程中,学会了解运用市场,从而达到“教、学、做”三者合一。

3、第四学期社会实践课程,组建阶梯式跨专业的创业团队

我院将寒假作为第四学期,第四学期社会实践课程是以社会为背景,以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组建阶梯式跨专业的创业团队,进行社会创业实践活动,实现学院培养目标中的创业者目标。学生利用组建的创业团队,对外承接相应工程项目,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系统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实现利润收入,真正做到“创业者”这个培养目标。

(四)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在具备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培养出了真正的“应用性、职业型的创业者”人才。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以过程性评价、实践技能性评价为主。首先通过分析调研,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学生实际情况、社会需求情况,确定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设定评定指标,,并将创业团队承接的工程项目数、质量完成情况、利润收入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中,指标尽量量化,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影响,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系统,成为体系。

专业实践情况篇6

 

工商管理专业,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和锻炼企业实际管理工作,在实际学习中,以实用性和操作性为准,以自己学到的知识点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服务,这就需要知识水平、能力、素质都一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要比其他专业学生在实践上要求更高,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在教育过程中适应这一要求,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1.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

 

(1)案例教学效果不明显,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很多学校在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上,较多地模仿mBa教育模式和案例,其目的是保证教学效果,高校学生与mBa学员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但对企业的了解和感受经验不足,缺乏工作经验,所以,对案例分析没有太多深刻认识,导致案例教学方法效果不明显。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实际管理方法和在企业管理中应该运用的管理工具储备不足,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大多是照本宣科,没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深入解决问题。

 

(2)实践教学缺乏有效支持,效果难以保证。工商管理课程很多都需要进行社会实践,虽然安排了实践环节,但是没有良好的现实环境对其进行支撑,很多情境都是创设出来的,硬件与软件不够先进,没有办法支撑整个实践效果,所以,只有很少的实践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更多情况是相关课程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和支持。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知道实践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良好的实践环境支持,技能和知识支撑效果难以保障,很多情况下不再进行额外的课程实践。

 

(3)专业实习与学生实践相背离。工商管理专业实习需要学生进入企业管理一线,参与企业实际管理,但是,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会让学生刚开始就参与最实质管理性工作,学生只能作为旁观者学习一些简单的、机械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管理工作知之甚少,更不要提专业知识方面的提高,实践效果不明显。

 

2.如何提升工商管理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

 

(1)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师资水平是学生实践效果的有效保证,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有效表现形式,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刻不容缓的问题。针对现在实际情况,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出一些意见:首先,由有资深经验的教师授课,主要传授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经验,应该找一些优秀的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给教师一些学习的机会;其次,在一些比较大的、综合的案例上,让不同专业教师在案例上进行不同方面的讲解,为学生提供不同学习机会,让教师学习到不同的教学风格,提升教学水平;再次,鼓励教师对案例进行深入理解,通过对案例的编写提升案例写作能力;最后,加强教师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的互动与交流,让师资队伍更国际化。

 

(2)构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训计划布置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并且在课程开始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实践相联系,完善课程、实习及课后实践等,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环环相扣,组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对专业知识及基本能力培养,把相关课程与教学实践各环节结合在一块,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加入实践教学内容,然后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实际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及团结写作能力,把相应内容添加到教学内容之中,是对知识技能及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保证。同时,对学生学习能力考察有据可循,知道应该如何考察学生的学习和实习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听取专业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让教师积极参与实践内容修订和编写工作,课程与实践之间有更密切的关系,对学生和教师都有非常大的提升作用。

 

(3)切实改善专业实验条件。从目前企业实际管理情况来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支持,教学实践中,对软件使用进行实验和模拟,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快地了解相关软件的操作工作,提升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认知,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要想在信息技术和软件技术实践上有所收获,学校需要有较大的软硬件投入,满足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不仅有软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对后续维护及实践环节的投入支持,教师需要投入更大精力在试验教学上。

 

(4)积极改革专业实习方式与内容。专业实习不仅是课程内容而已,必须要有稳定的、有实力的实习单位,还需要有足够时间到单位进行实习,需要学生与实习单位、学校与实习单位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管理工作之中。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和一些高校的创新作坊,让学生做真正的管理者,然后管理工商业的组织机构,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解决学生没有找到好的实习单位的问题。

 

(5)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主要因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内容与工作结合起来,有更多的心理体验。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不同学习和讨论小组,建立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通过相互沟通、交流、合作获得问题的答案。小组学习过程是交流和分享经验的过程,学生相互示范、指导,保证知识、技能都有所提升,让学生渐渐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分析、如何处理问题,最后保证在合作中不断前进。

 

总之,工商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注定要有不同的教育模式,只有加强专业实践培养模式,通过各方面鼓励,才能保证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学校需要把工商管理专业建设成为有特色、有优势的学科,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

专业实践情况篇7

【关键词】第二课堂高职实践能力计算机类驱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38-01

一、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的本质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特定职业或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这一目标是指向社会就业目的的基本保证,也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目前,各高校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潜能、人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较好地承载了理论知识实践化、个性化和趣味化的任务。特别对于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因其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以及不受时间、空间、内容限制的特点,已经成为其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关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相关研究对于高职院校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1]

二、计算机类专业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

2011―2012年对重庆地区6所高职院校为主的计算机类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多数院校都强调了第二课堂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在实际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环节,由于与第一课堂教学脱节,一定程度分散了学生学习精力,未能合理分配学生的学习时间;

2.过分强调趣味性,课堂安排随意性较大,不利于自主学习或学习目的不明确造成学生方向迷茫;

3.没有明确的考核、激励机制或流于形式化,学生缺乏内在动力出现掉队或离队情况;

4.在与专业技能教学相结合过程中,出于管理便捷性考虑,部分院校主要由团组织和学工队伍负责和实施,特别是由于专业教师参与的缺失,不能很好适应活动对象专业性质与特点,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基本形同虚设,第二课堂环节不同程度遭受着被理论化、弱化、边缘化的情况;

5.在人员配备方面,专业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大多是一种临时性参与行为,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高校第二课堂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总之,专业第二课堂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如何合理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学时间和内容,在完成教学计划及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专业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

三、专业第二课堂任务与驱动机制的构建

在计算机类的高职教育中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了够用、实用为主的方针进行教学。在计算机类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了使学生在可持续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实践教学环节主导必须由课堂延伸到课后,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还是应该以专业性为主线,在突出其实践特性方面进行特色研究。本论文主要是以重庆正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为基础对专业第二课堂建设进行构建。

1.专业第二课堂学分制

专业第二课堂纳入专业实践教学总体规划,可根据专业课实行学分制。专业第二课堂是为了配合第一课堂教学而提出的,因此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完成相应专业知识的实践内容后可获得学分,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专业第二课堂项目库建设与研究

专业第二课堂的项目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软件工程系对专业课程设置有专门的项目资源库,这里的项目大部分是以往的商业项目,基本能体现该课程必修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的主要内容,目前专业课程对应的项目资源库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其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项目的选择,这部分项目的选择了之后会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如:项目未包含本课程的知识体系,项目主要包含了其他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项目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属于其他专业。这些问题解决起来就需要多方协调合作完成项目,在学生团体能力较强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尝试,但是对于课程考核方面难度有点大,因此这部分项目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项目,尽量让学生在项目的选择方面与本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密切相关。最后,对于自学能力较强且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可以考虑选择来自专业社团或社会的商业项目作为专业第二课堂的实践项目。

3.专业第二课堂学习内容体系的构建

以项目为驱动的专业第二课堂学习内容体系的建立是研究的重点,专业第二课堂是为第一课堂服务的,首先在课程标准上要完全遵循第一课堂的知识体系结构;其次在专业实践方面应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以项目为主导的情况下如何让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体系结构更加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这就需要导师对学生的专业第二课堂学习项目进行学习体系的构建,将每个组的项目从软件工程的角度出发,划分功能模块,并将每个功能模块对应的相关知识模块进行详细的说明,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模块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功能模块的实现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由组内分工协作完成,导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让学习过程真正实现由学生为主导提高实践能力。

4.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

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首先人员建设方面,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第二课堂导师制度,导师应该具有项目实践经验和授课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对导师分配一定量的指导任务,并折算成相应的工作量,让导师能够获得相应的工作量,使专业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持续稳定地开展;其次应建立完善的专业第二课堂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管理系统,按学分制进行定量考核,变软性要求为硬性指标,促使学生重视,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第二课堂,对于参与校内、省市级获奖学生进行奖励;最后建立一个完善的校园网络作品展示平台,该平台主要展示在校内、省市级获奖作品,同时可以分专业建立技术交流的论坛,论坛的组织、运行和维护主要由专业社团进行管理,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提供学习与沟通的桥梁。

5.专业社团在专业第二课堂的作用

专业社团是专业第二课堂宣传和指导的重要组织,该组织是不同年级同一专业的学生基于兴趣、爱好、特长自愿组成,每个专业社团的正常运行和管理配备一名专业导师,指导社团的工作。该社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设计一些以专业学习为中心融入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社团活动为专业学习提供交流和实践指导,同时可组织一批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到商业项目中去,真正体会实践商业项目中所具备的专业素养。

专业实践情况篇8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又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于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高职类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的意义

1.1实施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特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培养过程和教学要求来完成这个目标。而目前高职院校大多照搬普通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不能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通过建立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效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1.2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可以规范实践教学过程

目前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主要对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内容的评价比较重视,注重对教师教学的监控,而对实践教学过程没有足够的监控与评价。实施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特殊性,指导教师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大多存在很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控与评价体系能检查实践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运行状况,以及各项具体要求是否达到标准,从而规范实践教学行为,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能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只有建立客观公正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体系,才能使教师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地进行自我检查,总结经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1.4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教学质量是由教师、学生及教学资源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评价体系中,应包含反映实训过程中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依据。

因此,研究符合高职类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类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构建

2.1确定实践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组成

结合高职教育特点,确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组成。如图1所示。

2.2完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1)调整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生产技术不断更新,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要根据专业特点、及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具体实施方案为,通过对企业进行考察与走访,组织各门实践教学课程的任课教师、企业管理或技术人员以及毕业生,进行座谈等方式,了解目前实际生产情况和企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对一些实践教学课程的培养目标作出相应调整。

(2)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根据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组织教师完成了“果蔬贮运加工技术实训”、“肉制品加工技术实训”和“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训”三门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对一些不合理的、不联系实际的、技能要求落后的实训项目进行调整。根据新方法、新技术对原有的实践教学指导书进行修编。计划完成《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制定和完善一系列关于实践教学组织、计划、运行等的管理质量标准,以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质量标准。从而使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有章可依。

(3)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先由任课教师制定,后交由系部讨论后确定。任课教师应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对现有考核标准进行完善,技能考核应尽量与国家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接轨。同时选择合适考核方法及考核手段。例如,“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训”的考核在原有的食品加工类实训考核办法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革,如把每个实训项目根据操作步骤分解成几个考核项目,制定评分标准,按照抽签决定每位学生的考核内容,几个学生完成一个项目,最终产品进行展示,并由学生介绍作品,由相关专业教师对整个操作过程及产品进行评分。

2.3建立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和完善听课、评课制度。成立实践教学督导小组,主要由领导、专家和同行组成。督导小组定期和随时进行观察听课,根据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由领导、专家、同行及学生从多方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2)建立实训教学巡查制度体系。对实训教学的巡查,应由教研室2~3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负责本专业各类实践教学的监督、检查和指导。(3)实践教学效果调查体系。由专业负责人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如学生掌握技能情况、报告规范情况、指导教师填写日志情况等进行综合检查,以及对毕业生进行学习质量跟踪调查的方式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

2.4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及信息反馈体系

由系部及教研室讨论制定学生评教、教师自评、教师互评、教师评学、以及对教学资料、教学资源评价表。

学生评教由教研室组织,以班为单位进行,学生通过填写评价表及座谈的形式进行。

教师自评,通过填写自评表及课后反思发掘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发挥自身的潜能,弥补自身的不足,把自我评价的过程变成自我激励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教师互评,相同或相关专业教师对课程内容较为熟悉,对教学条件及过程的实施比较熟悉,可以做出较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可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或意见。

教师评学,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及填写评分表,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多方面作出合理评价。

教学资源评价,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中所用到的仪器、设备等的使用情况,仪器设备能否达到教学要求等作出评价,有利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教学资料评价,由系部、教研室对授课教师的教材、教案、课程考核作出评价。

教研室将评价信息收集后组织领导专家对信息进行分析诊断,研究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反馈到授课教师。

专业实践情况篇9

 

一、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学校和教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部分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就是一些学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投入不足,在教学计划中不体现或者少体现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在教师工作量评估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工作量标准,导致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甚至有些学校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根本无法落实或不落实。而对于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教授基本理论和方法,实践是毕业之后的事情,因而对专业实践教学不予太多关注。加之学校对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少,在教师工作评估中又没有对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教师付出给予公正体现,导致许多教师感觉实践教学太累,工作量大,但课时少,报酬低,纯属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不愿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太多,或者在实践教学中敷衍了事,保证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实践教学方式单一,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目标

 

当前许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大多都是基于案例分析而进行。使用案例教学法固然能够带来诸多好处,但仅仅依靠它来解决学生对实际问题的体验和考察显然有些隔靴搔痒,影响了实践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许多高校也开始考虑建设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用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育。但综观国内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情况,大多还处于建设初期,实验教学和研究也处于初创阶段,实验项目设计不尽合理,有些甚至是牵强附会,在实验内容方面也显得较为单薄,有些实验课干脆变成了社会上某些软件公司的软件产品的操作使用培训课。此外,还普遍存在建设投入经费紧张、场地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和后续建设难以步入良性发展的问题。

 

3工商管理专业教师缺乏社会体验与实践经验

 

国外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大多在任教的同时也兼职于企业做咨询顾问,对工商管理的现实环境与实际问题了解较多,也更加注重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此外,高校与企业合作也较多,能够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提供很多机会。但在我国,对管理的研究与运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割裂现象。对于工商管理课程的讲授大多集中于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偶或阐述来自国外的实践研究成果,却很少能够对我国本土问题提出看法与见解也很难为学生寻找到合适的企业实践机会。

 

4实践教学方案缺乏系统性

 

由于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定位与要求不清晰,因此由学校设计的实践教学方案往往缺乏系统性,与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相脱节。具体表现为缺乏完整而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没有根据能力要求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也没有根据能力发展规律设置分阶段的、阶梯式的实践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协调性、系统性不够,存在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式呆板,教学过程控制不力,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不科学等多方面问题。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以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的,以企业对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出发点,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进行分解和组合,分析能力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力的发展规律与形成机理,结合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从教学模块和教学环节2个维度出发,设计三位一体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1)从企业所需要的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出发,用系统的观点,对工商管理专业人员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分解和集成,并探讨能力形成的过程和机理,作为开展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依据111。(2)在实践教学中,强调知识理论,尤其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与应用,使得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应用理论,提高素与理论相脱节的问题。(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用模块化、渐进式的设计思想,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能力训练模块、管理情境模拟模块以及管理实战教学模块,并依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计划进行合理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体现能力发展规律与能力形成机理的要求。(4)从教学模块和教学环节2个维度出发,采用矩阵结构设计实践教学方案,突出实践教学方案的多样性、协调性和系统性。(5)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中,强调教学方法创新,突出实践教学开放式、启发式、交互性、体验性和信息化等特点。

 

三、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体系构建

 

(一激学模块划分

 

1管理情境模拟模块。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管理技能的培育,关键在于使学生虽身处校园,但同样能够体验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管理实况。因此,较为可取的方法就是建立管理情境模拟实验室,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引进各种经营管理决策模拟软件,让学生有机会在复杂的模拟现实环境中演练他们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充分体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组织的全过程,熟悉和了解各种企业经营管理工具的应用,増强学生的实务认识。管理情境模拟教学可伴随单科课程的学习进度进行,也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多门课程之间的联合演练。

 

2.基础能力训练模块。该模块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经营管理技能为目的而设置,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现实运用的体会,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一模块所涉及的能力训练包括工商管理类各类专业课程中所列出的学生必备的基础专业技能。如《管理学原理》中的计划安排、团队合作、行动组织、管理沟通,《企业文化》课程中的文化问题识别、CiS策划技巧,《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工作分析、奖酬制度设计,《战略管理》课程中的环境分析、竞争对手调查等内容。对该模块所涉及基础能力的训练方法可以包括课堂演示,团队练习和游戏,案例分析,市场调查,实验室运作以及实地学习等。而对于该模块能力的培养进度安排则依据各专业课程的实际授课计划与授课需要确定。

 

3管理实战教学模块。该模块的运用主要针对3种情况:(1)在大学三年级暑假期间,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真实演练;(2)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由理实战教学中,以培养优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感觉,为社会打造精品人才;(3)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这部分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基于真实企业的特定情况,通过实战参与和演练,使学生深入市场调研,系统运用所学知识,为合作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执行能力。在管理实战教学模式的运作中,除了学校与真实企业合作,以提供学生实践机会之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竞技比赛,如企业管理挑战赛、电子商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执行121。

 

二)教学环节要求

 

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课程整体教学的一个有机部分。因此,除了将实践教学按照能力培养的不同层次进行模块划分之外,还必须紧紧依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安排,进行实践教学内容与进度的精心设计。为此,必须要求各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从教学目的、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控制、学生考核办法等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和实施。

 

同时,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块的设计和教学环节的要求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与企业实践展开,要发挥社会、企业与企业家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引导作用,在定位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实践教学基地企业的特质,依据他们的行业特性、管理流程与经营方略对实践教学方案内容进行调整和安排,以使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的配套策略建议

 

1.设计并完善各个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编写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指导书,作为实践教学的基本依据和教务员进行课程实践安排的依据。要求在实践教学方案与实践指导书中就实践教学的内容、技能培育的所属模块、教学进程安排进行详细说明;同时针对实践教学开展的目的、原则、内容、过程、组织、考核、奖惩等尽量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说明。

 

2.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在教学培养计划中体现对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在对教师的工作评估中重新审定与评价专业实践教学的工作量标准与报酬支付制度。

 

3构建与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随着社程教学中系统和自然地融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思维,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专业化软件为工具,融入到新的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内容的专业实验室建设中。目前,从实际来看,各高校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己经拉开序幕但其在实际应用性与学科适应性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建设、内容完善、后续发展以及运行体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以提高专业实验室的实际效用与功能131。

 

4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企业人士或相关专家担任指导老师,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运作方式,发掘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鼓励学生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实习、企业诊断,増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控制,必须合理安排和规范综合能力,提升实践教学内容与过程控制程序,分阶段对实践教学的时间、目标和内容作出详细规定。

 

6建立较为完善的实践考核办法,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与重视。

 

需要强调的是,当前社会大环境应给予高校专业人才的实践教育提供条件一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各部门单位及社会企业积极接收学生实习,企业也应主动根据自身人才需求情况与高校展开合作,通过给在校学生提供实践教育机会为企业发展谋求人才供给,实现人才培育的多赢局面。

专业实践情况篇10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科学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过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一种新型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培养部门持续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本文详细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养殖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在招生、课程建设、实践训练以及论文选题方面的实践经验,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养殖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35-02

收稿日期:2015-01-06

作者简介:林桂娟(1968—),女,江苏仪征人,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农科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JGLX12-028)

高等教育承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使命,人才培养是基础,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人才培养包括培养创新研究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过程,南京农业大学自2009年开始招收养殖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锐意创新,不断改革,利用学科优势,加强与企业合作,逐步提升培养能力,积极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

一、加强招生宣传,吸引优质生源

刚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时,由于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误解,认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含金量低,就业困难,考生缺乏报考的意愿和动力[1],存在第一志愿报考率低以及报名后多数学生弃考现象。2009—2013年南京农大养殖领域招收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来自于免试推荐和报考学术型研究生落选生调剂生源,录取后仍有学生弃学。2014年报考人数有所增加,没有弃考,仅个别学生因为其他原因而弃学(见表1)。

分析表1数据可以看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选择报考、就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数在增加,第一志愿报考率有所提高,弃学的学生减少,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认同了专业学位。但专业学位的生源仍然不足,仍有部分学生是从报考学术型研究生调剂的。2014年8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指出,2014年起,教育部下达推荐免试研究生名额时不再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从今年实施的情况看,获得免试推荐资格的学生基本都选择攻读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的生源只能来自统考的考生,这就要求学校在吸引优秀生源方面多做一些工作,首先要加强招生宣传,要向广大考生宣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的是社会迫切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校还可以设置优质生源奖励基金,对免试推荐攻读专业学位和报考专业学位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

二、加大课程建设投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南京农大养殖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依据“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养殖领域指导性培养方案”设置,分为公共必修课、领域主干课和选修课。学校非常重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专门设立课程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一批领域主干课程,提供经费资助。建设内容包括教材编写、案例库建设和课件制作等。养殖领域的3门主干课程均被立项为重点建设课程,通过对课件、实验条件、课程网站进行改进和完善,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方法,初步建立了课程案例群。以动物繁殖理论与生物技术课程为例,从两方面尝试实践教学方法:1.课堂案例教学。提前两周向学生呈现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认真预习相关知识,熟悉案例内容。两周后,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形成一个方案,全班汇报交流,教师评析,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课程生产实习。组织学生到猪场、羊场参观学习,针对所参观的生产单位情况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曾组织学生到常州某猪场参观,要求学生通过听取生产单位的情况介绍、询问或查看生产记录,发表对猪场生产管理的见解,如可持续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能力等方面的建议。

课程教学是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案例教学法则是实践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盲目听从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针对具体问题查阅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在课堂上教师听取小组汇报后进行分析、评价,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也可让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需要考虑的多种因素。总之,案例教学法在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等方面都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2]。生产实习是另一种实践教学的方式,学生通过到生产单位参观学习,对生产实际状况建立感性认识,再回到课堂接受专业理论知识时就不再感觉空洞、乏味,能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三、注重实践训练,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南京农大养殖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每位研究生必须在实践基地进行6—12个月的实践训练。首先要制订实践计划,包括实践内容、进度安排、预期成效等;实践工作完成后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实践研究报告、所在实践单位评价和导师评语。学院组织集中答辩,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实践单位和导师的评价,评选优秀,颁发优秀证书。

南京农大非常重视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积极与企业联合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与科研院所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养殖领域共建设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9个,校级工作站1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此外,研究生还可以在导师科研合作单位进行实践训练。分析2011—2013级研究生实践单位情况(见表2),所有研究生都在生产单位进行了实践锻炼,大部分学生在导师科研合作单位进行实践训练。政府投入资金建设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接纳的研究生并不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都是完成导师与企业合作的研究课题,研究生到企业完成课题研究工作的同时完成实践训练;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只重视短期效益,利用工作站建设享受政策优惠,并没有上升到培养研究生的认识高度,接纳研究生实践训练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学校正在调研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情况,重点检查工作站科研条件、生活设施以及接纳研究生实践情况。学校将遴选并重点建设一批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训练的固定场所。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专业实践制度是前提,学校要与实践基地签订研究生培养协议,从科研项目、经费保障、合作培养方式、基地导师选拔等方面明确培养单位和基地的责、权、利。同时,对进入基地学习的学生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定研究生在基地的生活管理规范、专业实践要求和考核办法等,使专业实践在各个环节都有据可依[3]。

从近两年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时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看,通过在生产单位6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学生对生产单位的概况、生产流程、技术环节等都有所了解,熟悉了企业的工作环境,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适应、胜任工作。

四、把控论文选题,重视科研能力培养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实际问题。分析南京农大养殖领域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情况(见表3),研究生参与横向课题研究逐年增加,2012级、2013级大部分研究生都是完成导师的横向课题。研究生带着课题到企业去研究、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既能得到实践锻炼,同时完成学位论文,研究的成果还能直接应用于生产,一举多得。如果研究生不带课题进企业,而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将所发现问题作为学位论文选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并最终解决;或通过在企业实践训练,完成一份对企业的调研报告作为学位论文,这样更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很多。生源质量、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授课方式、校内导师的治学态度、校外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实践基地建设、学位论文选题的实践性等等,都会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性”,集中体现在对学位论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对导师实践经验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实践性的要求等[4]。因此,改革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改变课程教学方式,保障研究生参加实践训练的时间、场所,完善实践基地管理制度及研究生在实践基地学习、生活的管理制度,加强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优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任欣荣,肖凤翔,张立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招考工作问题之归因[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5).

[2]张春莉,权元元.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