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04:35

科技部管理制度篇1

一、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实际的主管部门对领导与组织关系进行明确是管理体制的核心,但从我国现在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制度来看,恰恰忽略了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从项目管理体制的“条块”来看,专业主管机关是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领导的主体,主要建立在行政隶属关系之上,经济体制转变之后,行政领导关系受到了大幅度的削弱,对以行政领导关系为主的“条块”型的体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专业型“领导”的范围也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难以发挥效用。就科研档案管理体制而言,该体制只对各级档案管理、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过程中检查的职能进行明确规定,但是其管理执行的力度却比“条块”体制执行力度低,特别是1998年,科技档案管理信息部门被撤除之后,档案管理就成了一个孤立的部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制度也没有得到落实。

2、运行机制缺乏科学性,管理体制得不到落实确保运行机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落实管理体制的重要条件,是如何实行管理体制的决定性因素,但就目前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制落实现状来看,正缺乏一套科学的运行机制。就“条块”制度来说,其体制发挥的功能,基本都是由专业主管的“领导”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决定,且该体制中并未提出该如何解决实行管理体制的问题,管理制度的实行取决于专业主管机关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视,致使整个档案管理体系失去了生机。[1]而对于科研档案管理制度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管理内容,即“四同步”管理、各类项目负责人归档责任管理。其中“四同步”管理的实现,是由项目承担领导者的档案意识决定,不管是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还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不会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对具体单位项目档案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在项目负责人的归档责任制管理中,各类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应该严格履行自己在档案中的义务,如果在科技项目的委托合同里没有将这一点充分的体现出来,项目负责人的档案义务就会成为一纸空文,起不到任何作用。

二、新型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制的特点

1、落实具体措施,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中介管理的实行,是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可操作性强的具体表现,传统的科技计划档案管理制度,由于监管措施得不到良好的落实,管理制度的作用难以真正的发挥出来。因此,将政府一部分管理职能外包给第三方中介机构,留下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专业化监督管理,这是政府管理职能发生转变的主要表现,也是未来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实现规范、法制化管理的具体要求。[2]

2、领导职能和主体更加明确在全新的科技计划管理制度当中,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执行项目档案工作的地位权力得到了明确,明确了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职能,让其有了更好的依据来执行管理,不仅能够较好的履行项目管理的职能,还增加了项目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力度,提高了管理的效率。3、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加合理转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业务指导方面的职能,突显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具备的领导权限,对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化管理。长期以来,国内的科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是基层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承担者。而这一情况已经难以与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相适应,因此,新型的科技计划档案管理体制,应该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的职能放在客观位置上,确保新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得到真正的贯彻与落实。

三、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对策

1、对项目档案进行归口化管理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工作总目标和质量管理标准,对单位档案工作执行单位人员的配置、机构的设置及运行经费等进行合理的控制,引导该单位制定科学的项目档案管理体制,并严格落实制度中有关科技项目管理的规范;对委托中介监管的项目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实行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因此,对项目档案实行归口化的管理,有利于“条块”体制的转变,可以让各行各业、各种类型以及隶属关系中的项目承担者,都由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直接进行归口化领导。

2、对项目档案进行实时监管当前,政府的职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也在项目档案宏观管理层面上充分体现出来,微观上的管理交给了外部的社会力量,即相应的中介机构执行。但值得关注的是,项目监管部门在性质上虽然是中介机构,但它依旧还是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各项工作职责的执行者,所以,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领导和监督其工作过程。[3]

3、采用有效措施,处理项目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的科技行政管理部进行适当的交流和沟通,制定出合理的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对中介机构档案管理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并实时监督其执行各项档案管理工作的情况,保障管理制度中的各项规范都能得到真正落实,确保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不再和微观层面中的档案业务有所接触,而是更加注重宏观层面上的管理。

4、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实施,首先需要从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科技管理部门应该建议制定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相匹配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并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与项目承担单位、科研人员以及各级计划管理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要明确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文件的归档范围与质量要求,并对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制度的形成积累、归档验收、立卷整理以及信息补充等进行规定。对不同的科技计划项目,应该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规定出合理的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以确保规定的范围和期限能够适应相关科技项目档案管理的要求。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配套的有机体系,将体系中的指导、约束以及保障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推动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稳定、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结语

科技部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科技社团;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9.051

以主席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任职以来,反腐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性进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内部管理提升的重要手段,与反腐工作内外配合,着力提升各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科技社团作为事业单位类型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在承接政府部分转移职能之后,对自身服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服务于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社团管理出发,探讨科技社团服务管理中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建设,以期从实务层面探寻内部控制建设具体问题解决途径。

1科技社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的内涵与分类

科技社团是由国家民政部门批准注册的以服务科技工作者为主要工作内容,致力于建立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自由、自愿、公益、公平的交流平台的非营利机构。对科技社团服务工作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服务工作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属于科技社团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2014年1月1日执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被划分为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层次。本文采用这一划分方法,将科技社团内部控制划分为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

单位层面是以科技社团组织机构为中心的各项决策机制的统称。业务层面是指以具体执行各项业务为内容或过程的统称。由科技社团自身运行特点决定,本文将业务层面又具体划分为事项型业务和作业型业务两类。

事项型业务主要包括科技社团服务于科技工作者中的各项流程性业务,主要有各项登记、咨询服务事项,行政审批类的服务事项等。作业型业务则包括科技社团开展的各项交流活动、科技宣传活动等独立开展的活动项目。通过进一步的划分类别,可以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过程中更好的分析内控风险点,让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本文所探讨的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是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下的作业型业务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容。

2科技社团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2.1时代背景的需求

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显示:在经济处于低迷阶段时,企业趋向于内部调整,以期在繁荣阶段蓄势待发。近年来的内部控制空前繁荣,正印证了这一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国际上,2013年了CoSo《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2013)及其配套指南,将内部控制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国内2010年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我国企业界率先掀起了内部控制建设的篇章。2012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不甘落后,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于2014年1月1日施行,与我国“打虎”行动内外呼应,内部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梳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率,外部通过“打虎”行动整治,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在经济增长速度以持续新常态为目标的前提下,着力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等服务机构内部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科技社团作为新常态发展先驱力量的服务机构,服务于各种科技活动、服务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组织,在科技创新的支撑及新常态发展的要求下,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服务效率,着力于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是适应时展要求的结果。

2.2政策导向需求

近年来,我国政府体制改革要求各级政府还权、放权。基于此政策导向,社会各界社会团体适应改革发展需求,开始适当的承接政府下放的权限,承接部分政府服务职能。科技社团亦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承接了各项政府转移的职能及相应的社会化服务项目。随着科技社团职能扩展,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行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成为了必然。

此外,2012年财政部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试行)于2014年1月1日开始执行。行政事业单位逐渐进入内部管理规范阶段,相应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逐渐提上日程。2015年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科技发展带来的创新发展同样提出新常态、可持续性发展要求,那么科技社团服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势在必行。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颁布的各项内部控制的法规均具有普遍性,作为执行具体服务职能的科技社团,更应该从自身的实践角度出发,制定适应于科技社团服务管理特征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属于国家颁布的普遍性法规的具体延伸,符合国家政策导向需求。

2.3科技社团自身发展需求

科技社团成立的主旨是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服务的人民团体组织,具有公益性、权威性、公正性等特征。这些特性让科技社团在承接政府服务职能方面有这先天优势。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现有38家省级科技社团,承接了27个政府转移的职能或者社会化服务项目,科技社团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同时出现各类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管理体制陈旧,社团服务能力与服务需求脱节等问题。可见,科技社团职能及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增加,给科技社团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首当其冲的是管理制度和管理水平要求显著提高。此时,进行科技社团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为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且必要的途径。

2.4内部控制理论发展走向成熟的新要求

众所周知,任何一项成熟理论的发展,任何理论的发展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内部控制理论同样如此。国际上,内部控制理论已经从初始的概念,发展到CoSo的概念框架体系。国内内部控制理论正从理论到实践检验阶段,作为社会化服务单位的科技社团,从具体服务管理实践的角度来完善内部控制理论,亦责无旁贷。

3科技社团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的特点

科技社团有别于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故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过程中,既要遵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定的要求,又应该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中体现自身的内控制度设计的特点。总的来说,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内控制度的个性化要求更高

科技社团区别于一般的社团组织,它立足于国家创新的时代需求。科技社团运营过程中的服务对象为各行各界的创新能手,其成果的个性化程度较高。在具体服务过程中,工作过程也应该适应差异性对象的不同需求来满足。比如具体的科技成果孵化项目的经费审批,因为个性化创新的存在,可能存在预算管理下的弹性要求相对较大。

此外,科技社团活动开展的创新性更强,个性化特征明显,内容形式随着科技发展而变化,随之管理上的个性化要求更高,相应的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个性化要求更高。

3.2内控制度中流程的时效性要求更高

众所周知,不管是新发明的注册,新技术的开发,还是科研项目的申报,都需要创新,并及时注册或者申报。这一系列内容对应的服务工作,都应该相应的设计时效性流程指标,并且这些指标应考虑遇紧急情况时的弹性要求,以避免因注册申报迟缓带来的创新失效。因此,提高科技社团服务管理工作效率,体现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就要就具有更高的时效性。

3.3内控制度应更重视预算

科技社团开展活动的个性化特征要求活动开展所需的资源种类繁多,具体的活动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公益性的活动性质,在缺乏监督管理的前提下,容易滋生各种“占便宜”,“搭便车”现象。基于这一现象,科技社团服务过程中出现营私舞弊的风险点更多。为了更好的控制这类的管理风险,在设计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提高预算管理的要求。重视预算管理,并严格按照预算管理要求执行,可以进行事前风险控制。

3.4资产安全风险更大

正是由于科技社团服务项目创新要求高,特别是作业类型的活动,开展时所需资源种类繁多,资源的开放性程度较高,管理难度大。由于属于公益性资源,“搭便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监管缺位情况。从科技社团现有的制度建设情况来看,对资产日常使用、维护的相关流程制度缺失,资产安全监督制度缺失情况明显。由此可见,科技社团的资产安全性风险较之一般的事业单位更明显。

4科技社团内部控制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

受传统的管理方法的影响,大部分的科技社团成员认为内部控制是管理活动,管理活动则属于领导的职责范围;认为领导安排怎么做,就怎么做,一旦出了问题,则由领导承担责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内部控制不是一个人的控制,也不是一小部分人的控制,而是全员参与的控制。内部控制涉及的内容上至最高领导,下至基层员工,每一位成员均是内部控制的参与人员,不论是正式职工,还是临时工,只要行科技社团之事,则必履内控之职。从科技社团履行职能的实践角度出发,其内部控制的目的是通过设计相应的规章制度、流程、岗位安排等管理手段加强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应用,以期最大化的发挥资源效用,保障资产安全。基于此,科技社团内部控制建设的全员参与要求,每一位科技社团的成员均应以内部控制的思想作为工作原则。

4.2更注重效率的内部控制

科技社团是基于自由、公益、公正的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机构,非营利的属性使得科技社团运营过程中更多的偏向于公平公正,但科技社团的工作对象要求其区别于一般的社会团体,服务对象的创新性要求在服务过程中应更注重工作效率,从而更好的体现科技成果价值。

体现效率的内部控制主要内容包括:

(1)时间效率。在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应该注重服务时间的节点要求。比如各种专利的申报申请,应在第一时间进行,设置相应的审核期限以促进审核工作进度。

(2)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统筹安排岗位轮换、员工培训方面的服务管理内控制度,统筹人力资源安排,有利于提升科技社团的服务效率效果。

4.3重视强调预算管理的作用

预算管理是所有单位都应重视的管理方式,但是在科技社团服务管理中尤为重要。科技社团是以自由、公益、公平为导向的服务机构,在作业型业务开展过程中,所耗用的各项资源缺乏权益性的监督,更有甚者可能会因为公益性质而产生“搭便车”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资源耗费。此时,科学合理的预算能有从源头上防止不必要的耗费。

4.4资产安全为重中之重

科技社团各项服务业务开展过程中,资产的开放性程度较高,流失风险大。此外,科技社团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及科技界的资金支持,重视资产安全是对出资者负责。因此,在事前预算控制的基础上,重视执行过程中资产安全完整,通过相应的内部控制手段进行监控,如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授权审批制度等,是必要且必须的一项要求。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课题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4,(6).

[2]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

[3]田宇翔,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9).

[4]田宇翔.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综述与启示[J].财务与会计,2013,(9).

[5]林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探究[J].商业会计,2013,(8).

[6]黄涛珍,杨冬生.科技社团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路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4).

科技部管理制度篇3

韩国科技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于20世界60年代。1962年,韩国首次设立了专门负责制定科技研制计划、相关制度和法令的管理机构。自第一个宏观科技管理机构—科学技术处成立后,根据发展形势不断进行调整,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韩国科技管理机构经历了4次重大的变革。

1.1第一次变革

上世纪90年代末,韩国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了一次重大改组,科学技术处升级为科学技术部,科技管理部门的地位和管理权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部长官的排位从各部长官的末席(24个部)一举跃升至第8位,在经济部门中则仅次于财政经济部位居第2位,管理范围不再限于宏观政策的制定、实施,还涉及对各部门研究机构的管理、协调,人才培养、信息扩散和成果转化等业务,以及部门间科技政策的协调和落实情况的监督。至此,韩国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与科学技术部为中心,产业资源部、信息通信部、国家科学技术审议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参与、辅助的科技管理体制。

1.2第二次变革

进入21世纪,韩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创新主导的经济结构和建设科技中心社会。为及时迎合韩国经济增长模式,韩国政府对科技管理体制进行了再一次改革,当时的大环境下,进一步提升科技部的地位和权利显得尤为重要。距离第一次变革的6年后,科学技术部正式升格为副总理级国家机构,科技部部长的排位仅次于财政经济副总理和教育副总理之后。

1.3第三次变革

2008年,新一届李明博政府取消了已延续了40多年的科技管理的模式和思路,将科技部与教育部结合,设立了教育科学技术部,同时将产业资源部、信息产业部等部门合并为知识经济部。教育科技部和知识经济部分别负责主管基础科学和产业技术两大门类科技创新事务的管理部门以及对口科研方向的各研究机构。

1.4第四次变革

2013年,韩国树立了面向未来的“创新经济”发展目标,新任总统朴槿惠重组了上一任政府的教育科技部,再次把科技部门单独列出,设立未来创造科学部,成为韩国政府中排名第二的部门,仅次于由副总理领导的企划财政部。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韩国政府再次将科技管理机构地位提升到一个历史最高的层次,足以体现政府着重强调科技发展促进经济的重要作用。

2韩国科技管理体制的特点

2.1集中型的科技管理体制模式

以组织结构作为标准划分,各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大致可分为:集中型、分散型和折中型。韩国属于典型的集中型管理模式。有别于以美国为典型的分散型科技管理体制模式,集中型管理模式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科技管理的高度集中,科技事业的规划制定、科技执行和评估都集中政府部门之中;②科技管理权力的高度集中。1960~2013年,韩国政府先后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了改组,不管是1998年改组的科学技术部,还是2008年重组的教育科学技术部,或是2013年设立的未来科学创造部,科技管理机构的不断改革,始终没有动摇韩国政府作为科技主导的地位,科技管理依旧在韩国政府的掌握之中,同时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多个政府参与辅助。同时,韩国政府多方位介入科技管理的各个范畴,包括科技政策和规划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等。管理权力的高度集中,有效保证了科技政策和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运行。总统的权力直接渗透到科技管理机构中,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议、国家科学技术审议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长一职,均由总统同时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其他委员则由总统令规定或者总统直接推荐产生;科学技术部升格为副总理级国家机构后,作为副总理科学技术部长,同时出任科技长官会议委员长和科学技术创新部(副部级)部长一职。全国科技管理和权力的高度集中,充分体现和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基本符合了韩国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转变的要求,有效实现了韩国经济的跳跃式增长。

2.2科技法律法规的有力保障

科技管理体制以链条式的结构开展运作,每个环节在运作过程中相互作用和影响,为了确保各结点之间的相互协调性,韩国政府从法律法规上给予了有力的保障。韩国政府通过立法,对科技管理机构组建、科技管理政策制定、科技管理具体活动明确了法律的保障、支持和约束。①通过立法明确科技管理机构的义务和责任。60年初,为保证发展科学技术为韩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这一政策,韩国政府制定《技术引进促进法》和《科学技术振兴法》,明文规定了政府对发展科学技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2001年的《科学技术基本法》明确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组成结构、职责和任务。②通过立法为各种科技管理机构的成立提供依据。如,政府通过修改《政府组织法》,首次设立了技术管理局;2004年韩国通过《政府组织法修改法》和《职务制度改编方案》把科学技术部升格为副总理级国家机构。③通过立法指导和支持全国科技活动。为有效、全面指导各项科技活动,科技法律法规涉及的范畴非常广泛,在科研开发和成果应用、合作研究与产业技术联盟、研究机构、科技人员、环境建设与保障等方面均能找到对应的、特定的法律法规。如在研究开发和成果应用方面,包括有《技术开发促进法》、《发明振兴法》、《基础科学研究振兴法》、《工程技术振兴法》、《生命科学培育法》、《技术转让法》、《国家研究开发事业成功成果评价及成果管理法》、《国家研究开发事业管理规定》、《国际科学技术合作规定》等。四是韩国政府对重视发展的研究事业在法律上给予支持、引导和保障,如,通过修订《合作研究开发促进法》和《科学技术革新特别法》,促进产学研事业快速发展。至此,韩国颁布的科技法律法规已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科技法律法规数量已超过了90个,为国家科技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3科技政策咨询的智囊团效应

韩国有专门为总统提供咨询服务的智囊团———国家科学技术咨询会议,其职责较为单一,是一个单纯的科技咨询决策服务机构,不具备科技管理职能,仅为总统提供科技领域的咨询和科技政策的评价。国家科学技术咨询会议由委员长和10名咨询委员组成,委员长一般由总统任命的、对科学技术振兴作出贡献的、有丰富学识和经验的人担任。一般要求会议每季度向总统报告5次,以书面汇报和当面报告的方式。国家科学技术咨询会议对韩国科技政策的制定和科技发展方向的调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英等发达国家都拥有诸如此类的咨询服务机构,为国家领导出谋献策。

2.4科技评估与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结合

2007年,韩国政府研发投入为98443亿韩元(约100亿美元),到2009年全社会总研发投入37.93万亿韩元(约合329亿美元)。如何有效合理地管理和配置科研经费,成为韩国政府必须正视的问题。韩国为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立法和修订已有的法律法规,推行国家大型研发事业事前可行性评估制度和研发成果特点评估制度,推动经费管理模式由投入管理型向成果管理型转变。国家大型科研事业事前可行性评估制度是根据《科学技术基本法施行令》的规定,在2007年1月开始施行。其中提到对预算额度高的研发项目和技术开发园区、大型装备等研发平台建设必须经过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或国家预算处可行性评估,评估结果将体现在来年研发预算编制中。韩国政府在2006年颁发实施了《国家研究开发事业成果评价与管理法》,要求开展研发成果特定评估。根据《科学技术基本法》规定,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对研究开发事业实施深层次的成果评价。如,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对2007年的大型科技研发项目进行的评估结果,必须反映在2008年审核研发项目预算中,作为预算编制的参考材料。经参考而制定的研发项目预算,将对评估为优秀的项目给予大力扶持,对评估为不合格的项目减少经费支持。科技管理评估将项目经费向优秀项目倾斜,对巨大的科研经费资源进行了有效配置,用得其所,大大提高研发经费的投入效率。

3韩国科技管理体制对我省的启示

广东目前仍然处于外向型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创新型经济仍未成为全省的主流经济形式,尚需利用科技创新更加有效地支撑经济增长,而目前省内的科技管理体制尚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笔者认为,韩国科技管理体制特点对我省的科技管理体制有以下几点重要启示:

(1)实施合适的科技管理模式,推动科技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效结合。韩国作为后发的亚洲国家,在恶劣的环境下仍能快速前行,以较快的速度步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这离不开其政府实施了适合的科技管理体制。我省在探索有效的科技管理模式时,适合我省省情是必要的。我省作为科技大省,科技发展速度快,科技类别涉及面广,科技业务量大,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必定无暇逐一应对,为此,选择以科技主管部门主导,科技投入主体和从事科学研究主体多元化的科技管理体制模式,是一条出路。

(2)利用科技咨询决策的智囊团效应,确保科技管理者科技管理行为的快速决策。韩国设置专门服务总统的科技咨询决策机构,定期为总统出谋献策,这对总统在日理万机中进行快速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省可以创立定向的科技咨询决策机构,专门为地市科技局、高新区、大企业、中小型创新企业等提供科技事业的咨询决策,这不仅可以增强科技管理者的快速决策能力,也可以引导其正确跟随国家发展主线、省发展目标前进,形成全省群体式发力,将会为广东省经济发展提速。

科技部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科技资金监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249-02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国家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建立,各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总量逐年增加,财政投入成为我国科技投入的主要来源,在全社会科技投入中占主导地位并发挥着指导和调节作用。与此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财政科技资金的管理监督力度,制定了加强对科技资金管理的政策法规,一定程度上从制度上规范财政科技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促进科研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是目前财政科技资金在投入分配,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加强对财政科技资金的监管,堵塞财政科技资金的管理漏洞,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成为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财政科技资金各环节的存在问题

1.1立项分配环节错位

一是科技资金安排单位和预算单位严重脱节。地方的财政科技资金并不是全部由科技部门统一预算安排,而是一部分是由科技部门按项目做预算,项目的申报、审核、立项到评估验收等全过程基本按科技部门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另一部分却由发改委等部门以二次分配资金的方式安排,这部分资金绝大部分是依照当地政府或政府领导的意志安排,并没有经上述的程序立项,也无法按项目进行管理和跟踪监督。预算部门和资金管理使用部门的严重脱节,使得不在科技部门做预算的科技资金从立项时起就没有了监管,造成了监管的真空地带。二是科技资金重复投入,严重影响科技资金使用效益。科研计划项目分属多个部门安排,缺少国家层面上的规划协调,容易产生科技计划项目的重复申报。既有一个单位重复申报多项科技专项资金的情况,也有多个单位重复同一课题的科技专项资金的情况。

1.2制度建设环节薄弱

由科技部门立项安排预算进行管理的科技专项资金,也存在种种制度管理的空缺。一是科技部门每年设置各种名目繁多的专项资金,其申报指南目标空泛,考核指标不具体,体现不了国家对科技重点领域的目标导向。二是有的专项资金没有具体管理办法,项目资金分配不透明、不规范。三是有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操作性不强,缺乏对项目的概预算的要求、缺乏资金的具体使用范围、标准的规范,项目承担单位缺乏具体的监管责任。四是有的专项资金没有要求签订任务书,难以对项目的进行跟踪监管。五是有的专项资金按相同金额平均分配给各项目单位,使科技资金成为变相发补助;有的专项资金分配给各使用单位的资金额却相差甚远且依据不足,资金分配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六是有的专项资金规定可以按比例提取管理费用,有的专项资金却不提取。七是对课题的预算编制重视不够,项目预算的编报随意性较大,预算内容不够细化,预算分类不够规范。

1.3项目管理环节缺位

一是科技部门管理缺位。过去一段时间,科技部门往往以人员少,项目多,管理难到位等理由,将科技项目的申报、初筛、审核、立项到评估验收等等一条龙的工作全部委托给一个中介管理机构来承担,科技部门将管理职责转移给中介管理机构之后,表面上似乎通过第三方的力量介入可以互相制约,但对中介管理机构的工作质量并没有跟进,实质上等于放弃了对项目全程的跟踪责任,使得科技资金分配使用过程产生种种的违规问题,也产生巨大的利益寻租空间。二是中介管理机构的管理缺位。上述的中介管理机构往往属于科技部门的系统内单位,在做管理机构同时又以自己为项目单位申报科技项目资金,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严重影响了科技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三是专家管理环节缺位。虽然目前科技部门已经建立了专家库,项目的初筛、审定、中期评审、验收等各环节都规定要有专家参与,而且将专家的意见作为重要的依据,但在管理办法中没有明确所有项目的专家必须从专家库抽取,也没有明确专家的责任、专家的回避情形、专家的退出机制等。部分专家对项目发表的意见不负责任,直接造成了财政科技资金的损失而无法追究其责任。

1.4资金使用环节失控

一是没有按规定配套资金。一些科技资金在安排时要求使用地区和单位按一定比例配套,但使用单位收到资金后往往是先使用财政资金,配套资金迟迟不到位,没有发挥国家投入对地方科技的拉动作用。二是普遍存在挤占挪用、截留、套取科技资金的现象。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有的使用单位虚列支出转移财政资金,有的使用单位将专项资金挪用购买理财产品,有的使用单位用假合同、假发票套取财政资金。三是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信息不真实。尽管科技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科技项目资金要专账核算,但却没有明确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资金使用单位出于各自的目的采取各种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规避财务监管,使资金实际使用的财务信息不真实。

2原因分析

深入剖析财政科技资金在分配、管理、使用的各环节暴露的种种问题,可以发现其中既有科技资金安排顶层制度设计不科学的原因,也有科技部门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等原因。

(1)科技资金安排不科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规定,国家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增长幅度,高于国家财政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国家法定支出的规定在一定时期内使政府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增长得到保证,但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法定支出压力越来越大,经济较发达地区为达到法定支出,往往将根本不属于科技经费开支范围的项目或不需要财政扶持的科技项目也通过行政干预在科技经费中给予安排,从源头上造成部分科技项目安排不合规不合理,也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地方政府弄虚作假的风气。

(2)科技部门管理制度不健全。科技资金数额巨大,涉及项目多,科技部门作为专业管理部门,应该承担起对科技资金的预算和经费使用的监督职责。但科技部门在项目申报、初筛、专家的选择、委托中介机构管理程序科技经费的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制度存在不少漏洞,专家的责任、中介管理机构责任、科技部门的责任不明确,发生问题时互相推诿,致使科技领域产生利益寻租空间,成为了贪腐的多发区。

(3)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不完善。目前在分配环节尚未建立必要的制衡机制,项目的申报、筛选和审定过程未向全社会公开,人大要对科技资金的预算审议未具体到项目单位,资金分配不公开、不明细使监管难以到位。

3全方位加强财政科技资金监管的对策

3.1改进机制,统筹分配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在政府层面的统筹规划方面,对科技资金进行统一管理。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安排科技经费,改变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做法。对不是完全具有公共需要性质的科技项目,财政不应对其经费开支进行统包统揽,而应根据政府职能、财政职能及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重新界定支出范围,对公益性的,财政要予以保障;对准公益性的,财政可以予以资助;对经营性的,应逐步推向市场。要改变目前由多个部门多头安排科技资金的状况,统筹安排财政科技资金。要削弱政府部门和领导直接介入项目的决策权,减少立项决策环节的行政干预及长官意志,杜绝立项决策方面不公开、不透明的现象发生。

3.2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在科技项目管理和监督上,要打破现存的由中介管理机构一条龙控制科技项目各环节的格局,建立科技项目的决策、执行、管理、监督、评价既相互分离而又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机制。在立项和管理环节中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在监督、评价环节建立严格有效的跟踪问效机制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建立对科技资金分配进行监督的法规制度,在分配环节建立必要的制衡机制,项目的申报、筛选和审定过程要向全社会公开,人大要对科技资金的预算审议到具体项目单位。要结合科技自身的特点,制定客观可行的科研单位预算编制办法以规范预算编制,完善科技资金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经费开支范围、核算方法等。

3.3明确责任,加强监管

为避免管理缺位或重叠,应进一步明确各方管理职责。对主管部门、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专家等各方的职责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科技经费监管体系,强化承担单位内部控制,综合利用财务报告、巡视检查、专项审计、财务验收、绩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经费使用及其结果进行监督。建立科技项目倒查跟踪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依法依规进行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陆建芬.浅谈科技专项资金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1(15).

[2]任承彝,汪照全.财政科技资金的审计重点和内容[J].中国科技论坛,2006(4).

[3]顾瑞珍,崔清新,罗沙.用问号解开财政科技资金“方程”[n].人民法院报,2013-10-26.

科技部管理制度篇5

一、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云南省科技工作依托科技综合管理网站,以“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思路为指导,为保障业务工作安全稳定运行,昆中支科技处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内控制度和配套的操作规程,这些制度的执行也取得了明显的一些成效,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内控制度建设方面

一是统一规范化进程还待进一步完善。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遵行标准和规范,可节约总体生产成本,信息安全管理遵行统一规范原则,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也有利于科技岗位工作移交和统一管理,目前在规范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全面的地方,比如县支行存在着多种操作系统并存的局面,由于操作系统不统一,增加了客户端的管理和系统补丁及时安装的难度,同时,部署防病毒系统和移动存储介质监控系统也增加了难度;二是业务部门与科技部门沟通协调不足,科技内控制度存在政出多门、要求不一致的现象,部分业务系统类内控制度往往只发到下级行对口部门,科技部门经常不了解这些制度,科技人员在系统维护时可能会出现不符合操作要求的情况。

(二)科技内控制度落实执行方面

一是部门信息安全员的工作积极性未充分发挥。支行尽管设置了部门信息安全员和计算机协管员,但由于缺乏培训学习科技知识的机会和本身兼职的原因,对本部门关于科技信息安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比如每个部门都建立了独立的专用杀毒计算机,并发给了手动更新病毒库方法,但部门执行为到位,每次病毒库更新都要计算机专管员来做,未能有效减轻计算机专管员的工作压力;二是重组织建设,轻内控管理。虽然各行都建立了计算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成立了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各部门设立兼职计算机安全员,但在日常工作中其作用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信息安全管理仍由科技部门单打独斗,尚未形成合力;三是重业务风险,轻信息安全。目前科技工作重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科技工作对业务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支撑、服务、促进、保障”作用,信息安全工作已经成为基层行工作的一条“大动脉”,如果对科技工作仅仅停留在安装业务系统的层次,势必影响科技工作和基层行的整体工作。

(三)科技队伍建设方面

根据昆明中支印发的《云南省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科技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支行设置了a、B角,但B角由于缺乏科技知识培训学习的机会,科技知识得不到提高,同时由于工作繁忙和岗位兼职的原因,在岗位轮换时有一定难度。

二、提升科技内控制度执行力的建议

(一)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强化队伍建设

首先从计算机安全领导小组、系统管理员到部门信息安全员乃至业务操作人员都要高度认识到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自觉加强计算机应用知识及信息安全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索质。其次,根据支行实际情况培养2名计算机管理员,以充实基层央行的科技队伍,适应科技岗位制度的调整,并加强对基层行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够为基层行的科技应用提供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科技服务。

(二)构建统一高效的科技内控管理制度

一是为进一步加强科技内控管理,构建内控管理长效机制,建议尽快建立全省统一的科技内控制度查询系统平台,实行最新制度的动态更新,从而更好地实施科技日常管理,有效提高科技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二是建立科技岗位内部制约机制。将系统维护与安全管理实现岗位分离,改变一人包揽全行科技管理与计算机安全工作的局面,实现岗位之间相互约束、监督。针对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和可能存在的操作风险,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的实施细则,建立严密的岗位分工和明确的工作职责,实行定岗、定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三是进一步明确科技a、B角岗位的权责,要求a、B角都要熟悉所维护的系统,掌握维护技能,并适时进行a、B岗位轮换。

(三)进一步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提升制度的执行力

一方面,为了防范技术人员在各项业务系统维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必须严格按照已经制订的制度、办法、规程进行操作,规范科技服务行为。以重要业务系统运行维护、网络管理、信息安全为重点,充分利用技术和管理手段,加强对系统运行的日常监控,认真做好运维记录和日志的登记,逐步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运行维护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并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实行奖惩。对于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风险的人员要坚决实行责任追究,从而形成内在约束的良好氛围。只有强化制度约束,严格考核机制,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令行禁止,才能把内控制度落实到位。

科技部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技术管理创新科技统计整体状况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190-01

在经济社会从数量型转变到质量型转变的过程中产生了科技统计,它也是统计内部至关重要的工作之。它使用了一系列可以准确检测科技系统复杂机制的具体指标,定量地测量一国或者某个地区中所开展的科技活动的规模、结构以及科技的运用和传播状况,对社会经济的具体发展产生影响,为政府部门制定以及评价科技政策以及管理制度奠定良好的统计分析基础以及科技统计的精准数据。就科技统计而言,科学技术活动总体的数量关系以及数量特征是它的研究对象。重点内容是通过分析、搜集和整理科技活动的相关数据,涵盖了科技活动的布局、规模以及结构的关系特征以及整体数量特征,为评价以及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以及政策奠定坚实的理论依据。

1科技统计发展的整体状况

国内开始科技统计方面的时间非常晚,发展非常缓慢,科技统计调查措施始制定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如今这些调查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国家科委于1985年牵头,与教育部以及家统计局等多个中央管理部门,共同实施以及开展了我国首次科技大普查,为提升国内科技统计发展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被看成我国在科技统计领域的里程碑。自1985年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以执行科技活动的相关部门为基础的国家科技统计工作体制,比如:科技主管部门、统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国防科工委分别负责和管理独立开发与研究机构、企业所开展的科技活动、国内全日制高等学校实施的多种科技活动以及国防科工领域的统计业务。国家统计局也制定了科技综合统计年报的规定制度,负责收集以及汇总国内此领域的全部数据。随着国内外迅速地增加科技经费支出的总额,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针对科技管理领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管理要求。国家于2007年实施了全国工业企业创新首次大调查;2009年又实施了全国第二次R&D资源调查,很好地收集了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在科技领域的系统化发展资料和信息,通过实施这几次R&D清查活动,很好地得到了我国在促进科技发展以及创新方面的努力以及变化,把握了它的总体面貌,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进行自主创新的总体实力,与促进国际对比以及接轨,提升国内综合实力以及科技领域的实力,持续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稳定地完善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广大企业的进一步创新,科学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它能够发挥重大促进作用。

2科技统计为我国管理技术创新奠定扎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地改革和完善统计制度与方法,相关统计部门、企业分别构建以及实施了科技综合统计制度以及统计报表体制,收集到了诸多能够反映企业以及社会创新发展实际状况的具体指标以及数据。从实践来看,科学决策是技术创新管理中举足轻重的任务之一,科学决策需要以丰富多彩的科技统计数据为前提。相关人员能够从科技活动中得到反映企业具体状况的很多统计信息以及资料,如此以来,相关人员能够定量地研究和管理技术创新,这些措施都是技术创新管理不同流程以及环节的科学依据。为了很好地开展技术创新管理,要严格按照科技统计的相关规范和具体指标,整理以及采集相关的科技信息与资料,有步骤地统计诸多相关数据。除此之外,伴随着我国逐步健全科技指标体系,相关单位必须始终完善和健全本阶段所开展的技术创新管理活动。就科技统计而言,它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科技活动的结果以及过程。只有确保技术创新管理最大限度地吻合我国科技统计的多方面需求,才能够实现和促进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规范化、系统化以及科学化。从科技统计数据来看,其实际水平对技术创新管理效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所整理、加工的统计资料越有效、越充分,技术创新管理的可靠性以及科学性也就越高。

从科技统计来看,它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分析以及把握所获得的诸多科技统计信息以及数据,形成正确的概念,做出准确而合理的价值判断,写成数据充足、观点鲜明、分析合理,建议科学的具体统计分析报告。就科技统计信息而言,其水平重点体现在提炼、加工、分析以及整理各种统计数据的程度上,只有最大程度地运用以及挖掘调查中所获得的原始数据,方可以合理地提供科技统计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科技统计活动应有的作用。

3技术创新管理在科技统计方面的具体应用

为有效地开展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制定以及实施科技规范以及制度,务必要把握我国科技发展的具体现状,有效地把握国内科技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动态,科学地预测以及调研科技创新中所用技术的可行性以及先进性,做出合理化的管理决策。科技统计活动能够有效地检验和测试监督技术创新管理的实际状况,通过追踪调查具体执行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反复比较具体目标和相关的反馈信息,找到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实施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科技管理措施,对其进行协调;在做完了相关的技术创新项目后要第一时间提供项目执行结果的详细统计报表,反复对比该统计报表以及考核指标,将其当成工作评价的直接根据。

4科技统计为科技管理部门实施技术创新管理提供了必要手段

在进行技术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制定科技统计指标具有重大意义。如果科技统计的指标非常单一,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技术管理创新活动自身的多种功能。因此要全方位地表明技术管理创新活动所具有的整体特征,数量关系之间的多种列统计指标(即科技统计指标体系),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表明技术管理创新活动的总体状况。如果科技统计资料不具备完整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就无法科学地拟定出技术创新管理的多种规划,也难以在多种技术管理创新活动中科学地分配有限的科技资源,遑论技术创新管理评价的实施效果。

5结语

眼下还亟需完善国内科技统计的指标体系,了更好地满足新的发展形势对具体统计活动的详细需要,国家统计局也在不断地开发和设计各种创新指数。只有全面地构建和健全一套非常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才可以综合、直观地表明国内外的创新潜力以及水平。随着国家持续地完善创新政策,健全调查企业创新制度的具体措施,我国在统计指标体制方面的创新和制度必定会越来越健全。

参考文献

科技部管理制度篇7

廉政工作是业务工作的保障,加强科技管理系统廉政工作,就是为推进全省科技工作注入动力、提供保障。长期以来,我省科技管理系统都将廉政建设作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省科技管理系统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深化改革,创新廉政工作的体制机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全省科技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领导重视,切实加强廉政工作的领导

廉政建设,领导是关键。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加强了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抓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局面。省科技厅党组切实加强了对厅机关、省知识产权局和厅直属单位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统筹安排、部署、协调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州市科技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也结合各自实际,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本部门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红河州加强了对重大科技工作的领导,对国家和省的项目推荐、州级项目安排、科技进步奖评定等科技重大工作事项,都坚持咨询相关部门意见,专家评审和咨询,班子集体讨论,报州政府审定。

(二)完善制度,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

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用规章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发挥制度的保证作用,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工作。省科技厅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财、用制度管物、用制度管事,制定了《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察办法》、《科技计划经费配置方式实施办法》、《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后补助实施办法(试行)》、《云南省科技厅特邀监察员参加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检查试行办法》、《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监理办法》和《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监理实施细则》、《省科技厅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对人、财、物有效管理的制度体系。

州市科技局在规章制度的建设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玉溪市科技局先后出台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科技局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大部分州市科技局建立完善了信息公开的管理制度,确保监督渠道的畅通。昆明市科技局在推行“阳光政务”中,运用网络公开科技管理的内容和流程;德宏州科技局通过“德宏科技信息网”和《德宏团结报》等媒体公开科技项目管理的内容、程序和州科学技术奖等。

(三)深化改革,强化源头治理

不断深化改革,加大源头治理工作的力度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性选择。省科技厅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科技计划管理是省科技厅一项重要的管理职权,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科技人员关心。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工作,是“十一五”科技计划和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省科技厅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为重点,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科技厅及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科技计划体系及管理改革方案》,把“明确权责划分、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作为三个重要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在管理过程中,努力做到权责挂钩、规范用权、提高效率。项目立项过程实行“专家咨询、中介评价、处室建议、会议决定”的立项决策机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委托中介机构评估,委托州市科技局交叉检查。通过改革,科技项目管理得到加强,促进了项目实施质量的提高,2008年,对70个项目进行了检查评估,优良率达92%,同比增加了21%,而且未出现评估为差的项目。

各州市科技局,结合实际,创新机制,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如:玉溪市科技局对科技计划项目实行业务科初审、局长办公会联审、局党组会审定的“二审一决策”的机制;昆明市2007年成立了“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心”,2008年建立“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计划项目“一站式”网络受理申报,并将省科技计划(备案)项目与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同步进行中期评估与检查。

二是推进科技经费管理改革。针对社会上流传的科技经费“难申请、好使用”的反映,省科技厅对科技经费管理进行了改革,实行全额预算、过程控制和全成本核算的项目经费管理方式,并对项目经费的安排与使用、申报与核批、预算执行与评估、决算与问效等作出了具体规定,项目经费实行预算评审制,重大项目实行先审计后验收制度,加强了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2008年,省科技厅委托5个会计师事务所和大理、楚雄等两个州(市)科技局,对60个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对9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进行了经费交叉专项检查。共涉及预算经费73395万元,其中:省科技拨款12206万元,国家科技拨款3317万元,单位自筹58082万元。通过审计,发现违规提取管理费27万多元,挤占项目经费8万多元。省科技厅对违规资金进行了收缴,对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通过经费管理改革,加强了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

三是改革科技奖励评审。科技奖励是省科技厅的一项重要工作,科技人员关心,社会影响面大。每年都有400—500项科技项目申请奖励,而能够获得省政府奖励的项目只有200多项。为了保证科技奖励的公正性,省科技厅严格执行《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并积极探索方式方法的改革,在评审前,将申报项目向社会公示一个月,接受社会监督;在评审中,驻厅监察室的同志参与工作,进行监督;在评审后,将结果在云南日报上公示,接受监督。2008年,省科技厅还推行专家网上评审,由小同行专家通过局域网对申报的400多个项目进行评审,做到专家对项目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减少专家之间互相干扰,切实维护客观公正。

四是改革干部任用制度。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结合省科技厅的实际,制定了《省科技厅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对选拔任用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考察、任用、公示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近3年,省科技厅选拔任用了30多名处级干部,都经过自愿报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组票决等程序。特别是在驻厅纪检组的积极建议下,将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任用和其他行政干部的选拔任用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决定任用等,改变了过去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任用缺乏民主推荐等环节的情况。2007年、2008年,省科技厅有4名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任用,都严格执行了《省科技厅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

(四)创新机制,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省科技厅在创新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工作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

一是建立了厅党组与驻厅纪检组之间互相监督机制。制定了《省科技厅党组与省纪委驻省科技厅纪检组工作通报实施办法》,明确了省科技厅党组要对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落实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勤政廉政等11种情况向驻厅纪检组通报;驻厅纪检组要对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要求、举报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驻厅纪检监察干部的勤政廉政等12种情况向省科技厅党组通报;特别是要求厅党组成员出国出境和到省外出差要在向厅党组报告的同时,向驻厅纪检组报告。这一制度的贯彻落实,为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后加强厅党组与驻厅纪检组之间互相监督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是建立了厅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成员互相监督机制。制定了《省科技厅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沟通办法》,明确了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对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洁自律等八种情况进行沟通。其中强调厅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执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对必须报告的事项必须以书面形式报告厅党组和驻厅纪检组,需要事前请示的,应当事前请示。现在沟通工作已经逐步开展,有利于从制度上加强厅党组成员和行政领导班子成员间的互相监督。

三是建立了以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干部监督机制。制定了《省科技厅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对处级干部的选拔管理,做好选拔环节的监督。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党组会讨论之前,要征求驻厅纪检组监察室的意见并填写《干部选拔任用监督表》,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对考察对象遵守纪律和廉洁自律等情况提出意见,对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做得不好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制定了《云南省科技厅实行党风廉政谈话制度的暂行规定》,将谈话分为例行谈话、任前廉政谈话、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等不同的谈话形式。3年来,省科技厅对提拔任用的33名处级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其中纪检组长与11名提拔为正处级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对群众意见多或其他有苗头性问题的处级领导干部进行提醒谈话。

四是建立和完善审计监督机制。近几年省科技厅探索了委托中介机构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厅直属单位财务和资产等进行“第三方审计”的机制。2007年,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厅直属单位2006年财务收支和资产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资产总额达8775.35万元,并根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出了整改通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2名省科技厅直属单位法定代表人,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12个计划、专项共计30个项目进行了预算执行情况专项审计,涉及项目经费总额55849万元(其中:省科技经费6785万元)。2008年,委托5家会计师事务所对2006年立项的部分科技计划项目进行了审计;委托2家会计师事务所对8个直属单位2007年财务收支和资产进行了全面审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原省高创中心负责人进行了离任审计。

五是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反腐倡廉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单位(部门)的协同联动。为了使省科技厅的反腐倡廉建设形成协同联动的格局,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省科技厅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工作规则》,由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督促检查各单位、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新的工作,提出工作要求等。2008年,由计划处、条财处、各专业处、驻厅监察室、中介机构协同联动,组织开展了科技项目的中期检查评估工作;由人事处、驻厅监察室、机关党委协同联动,完成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考察等工作;由条财处、人事处、驻厅监察室、机关党委等协同联动,对原省高创中心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清理,并提出处理意见。省科技厅反腐倡廉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六是建立了特邀监察员制度。省科技厅建立了特邀监察员制度,从政府部门、派、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聘请了25名特邀监察员。特邀监察员通过参与相关工作和活动,对科技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验收等环节的工作进行监督。2008年,驻厅监察室组织18名特邀监察员对33个项目的中期检查评估进行现场监督,填写了33份监察报告表,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促进了我们的工作。特邀监察员的监督,对拓宽监督渠道,加强行政监察,维护廉洁高效,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特邀监察员制度,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的民主监督、桥梁纽带、参谋咨询作用。

(五)落实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制度。科技管理系统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龙头”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抓好本单位、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实际,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紧密结合科技管理工作的实际,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的工作,年初研究制定反腐倡廉的重点工作任务,抓好责任分解,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责任分解到责任人,把任务落实到部门;年底进行责任制检查考核,对认真落实责任制,并取得显著成效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落实责任制不力,并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责任追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领导班子正职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班子其他成员协助正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并对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基本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反腐倡廉融入科技管理业务工作之中,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实现反腐倡廉与科技发展相互促进。通过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效果,昆明市科技局2006年、2007年分别获得了昆明市级机关作风评议行政管理部门类第二名和第一名;昭通市科技局2007年机关作风建设被评为优秀,并得到奖励。

二、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深刻理解加强科技管理系统廉政工作的重要意义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深刻变革的国内形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显得尤为迫切,云南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同时也给科技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科技管理系统在任务加重、条件改善、经费增加、权力增大的同时,风险和责任也相应增加。反腐倡廉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1月13日,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科技管理系统要结合实际,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深对反腐倡廉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一)改革越深入,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一时期,由于制度和机制还不完善,监督体系还不健全,监管工作还不得力,利益分配还不合理,思想教育还不深入,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科技管理系统不是一块净土,科技管理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同样面对各种诱惑,发生腐败的危险依然存在。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审批,科技项目经费的配置安排,科技奖励的评审等,容易产生不廉洁行为。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省科技厅两名处级干部犯错误、被判刑就是典型的例子。科技管理系统的同志,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反腐倡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经费增加、权力增大、诱惑增多的情况下,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切实用好手中的权力,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任务越艰巨,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位置,为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云南省委、省政府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并于2008年8月,作出了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决定,这是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对科技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组织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科技管理系统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科技管理系统只有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科技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用反腐倡廉的成效取信于民、凝聚人心,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才能实现科技工作的任务目标。

(三)资源配置权越大,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科技管理系统具有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权和科技经费的配置权。2006—2008年的3年间,省级科技计划共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900多项,配置科技项目经费10.8亿元。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推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决定5年筹集500亿元资金,为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有力资金保障,从2008年起省级财政每年安排省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5亿元,州市县财政每年配套5亿元,设立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财政专项资金。科技管理系统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本着为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研究提出资金高效利用的办法,切实加强对科技经费的监管,使有限的资金切实用在刀刃上,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解决存在问题,需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科技管理系统的廉政情况总体比较好,但是,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认识上有差距。有的科技管理部门和人员认为,千道理万道理,搞好业务工作才是硬道理,这成绩那成绩,争取到项目经费才是好成绩。于是,千方百计为本地、本部门争取项目和经费,有些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某些单位领导对这种现象默许、甚至鼓励,省科技厅的干部曾经接到过“你给我…经费,我给你…回报”的短信。个别单位不在提高项目质量和水平、不在凝练好项目上下功夫,热衷于“拉关系”、“攒人情”,逢年过节这种情况尤其突出,说轻点是对自己、对自己的项目没有信心、或不相信我们立项的公正性,说重点是腐蚀我们的干部。今后,对这种情况,一经查实,对所报项目一律否决。这些现象都足以说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势在必行。二是工作针对性有差距。科技管理系统,在探索适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反腐倡廉新思路,开辟反腐倡廉的新途径,提出反腐倡廉新措施方面还有差距。导致科技管理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亮点不显著。三是监督工作有差距。科技管理系统还存在怕得罪人,不愿监督;怕“穿小鞋”,不敢监督;不了解监督工作,不会监督等现象。省科技厅收到的举报件中,有的举报泛泛而谈作风问题、态度问题、服务问题,无具体线索,无法核实;有的署名举报,举报人留下真单位、假姓名,损害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四是项目经费监管有差距。对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监管的探索不够。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特别是国家和省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直接拨到项目承担单位,州市科技局普遍感到没有监管和调控的手段,致使一些项目不能按既定的目标任务实施,经费出现挤占和挪用现象,一定要研究有效的应对办法和措施,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的监管。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技管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从科技管理的特点出发,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探索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说服力、感染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自身免疫力;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规章制度规范权力运行行为,筑牢制度防线,增强制度的约束力;不断完善监督体系,整合监督力量,增强监督的制衡力。为科技支撑云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三、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为促进全省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在昨天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明确了2009年全省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今年全省科技工作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依靠科技扩大内需,加快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既是当前全省科技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重大任务,也对党风廉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9年科技管理系统廉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和省纪委八届四次全会的要求和部署,围绕全省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服务科技发展大局,以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和省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结合全省科技管理系统的实际,围绕建立“一个机制”、搭建“两个平台”、抓好“三项工作”、落实“四项措施”,全面推进全省科技管理系统的廉政建设,为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全省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建立“一个机制”:建立全省科技管理系统廉政工作联动机制,科技工作落实到哪里,廉政工作就保障到哪里,科技项目实施到哪里,廉政工作就服务到哪里,加强对科技管理系统廉政工作的指导,形成科技管理系统廉政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召开全省科技管理系统廉政工作会就是联动机制的重要内容,今后每年初都要召开这个会,要和全省科技工作会套开,廉政工作与业务工作一并考虑、一起部署。此外,在年度的中期,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召开科技管理系统廉政工作的座谈会、研讨会等,把联动机制落到实处。

搭建“两个平台”:一是搭建工作交流平台。以工作会、研讨会、委托检查项目等方式,加强互动,研究探索科技管理系统廉政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新举措。建立廉政信息员制度,定期交流经验、做法,共同推进科技管理系统廉政建设;二是搭建监督平台。健全完善各项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完善监督体系,整合监督力量,增强监督的制衡力。以厅领导接待日、开通监督电话、厅长信箱等方式,加强对科技项目、经费、评审等的监督,增强科技管理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工作,二是推进治本抓源头工作,三是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工作。

落实“四项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构建责任体系,三是健全法规制度,四是加大惩治力度。

(一)抓好“三项工作”,全面推进年度廉政工作

1.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一是组织开展对云南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等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选择部分州(市)和重点行业,开展对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估,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各科技管理部门也要对有关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确保自主创新政策的贯彻落实,提升区域、单位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组织开展对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省政府将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列入了“2009年全省重点督查的20项重要工作”,昨天和段琪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与有关州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签订了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年度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有关州市、有关部门2009年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年度工作目标。根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督查制度和奖惩办法》,省科技厅将组织开展对州市党政一把手和各部门及责任人的绩效考核,各科技管理部门也要制定相关措施,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年度工作目标的完成。

三是加大查处力度。根据专项检查情况,省科技厅将进一步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确保政令畅通,确保2009年全省科技工作任务的完成。

2.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治本抓源头工作

今年,省科技厅将重点开展以下治本抓源头工作: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宏观管理。按照省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和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抓紧制定《云南省科技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进一步深化省科技厅内设机构和职能调整工作,合理划分、科学配置职责和权限,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组织体制和程序规则,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科技行政管理体制,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创新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科技计划、政策法规、技术预测、评估监督等管理手段,提高宏观管理能力和效率。加强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建立科技工作重大问题会商与沟通机制,建立省科技厅与相关部门沟通工作机制,建立省科技厅与州(市)的科技工作会商机制,建立州(市)科技进步工作统计监测评价制度,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是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完善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技计划管理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体系设置,加强各类科技计划的衔接,建立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加快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网上申报、立项、评审。统一科技计划数据资源,建立完善省科技专家库。引入第三方评估监理机制,从2009年起,对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经费200万元以上的、云南省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委托科技中介机构,对在研项目实施情况及经费落实使用情况进行监理。建立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制度,2009年省科技厅将组织或委托有关科技中介机构,对科技项目的既定目标实现程度、科技项目的完成结果、投入产出效益、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确定以后年度科技计划经费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三是稳步推进科技经费管理改革。建立相关部门间科技计划实施、科技资源配置与综合协调管理的会商、沟通与协调机制,推动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组织重大科技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调整科技经费配置思路,调整优化投入结构,探索多种科技经费配置方式,加大后补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方式,不断提高科技经费配置效益。继续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申报、执行、决算制度,建立全额预算、过程控制和成本核算的经费管理体系,项目经费的使用实行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及项目负责人双重负责制。

四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科技计划管理、科技项目管理、预算管理相互衔接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省科技计划项目库,加快预算执行进度。逐步建立省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将科技项目预算安排情况、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承担单位承诺的科研条件等内容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对非保密信息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五是进一步抓好科技评价管理改革。贯彻落实国家《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以科技计划、成果、奖励、信用管理为重点,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改革完善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研究制定科技成果评价管理体系。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修订《云南省科技奖励办法》,调整科技奖励奖项设置、奖励力度、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云南省科技奖励推荐、评审、监督程序,健全评审专家遴选和信誉评价机制以及科技奖励公示、回避、监督和保密制度。加强云南省社会力量设奖的规范化管理和政策支持。

3.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保证权力正确行使

一是发挥行政监察部门的作用。省科技厅在科技项目的立项评审、检查评估,科技奖励评审,人才评审,职称评审等重点环节工作中,要自觉接受驻厅监察室的监督。州市科技局在进行相关工作时,也应邀请监察分局参加,并接受监督。各部门(单位)在实施科技项目过程中,也要主动接受本部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二是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的监督。从今年起凡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经费200万元以上的,在签订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的同时,签订廉政责任书,规范科技项目实施各方的行为。强化项目中后期管理,继续开展项目中期检查评估,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检查评估方式,扩大州市科技局交叉检查项目力度,探索委托相关部门监管科技项目工作。加强对《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与督查办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科技管理部门、中介机构、专家、承担单位在项目评审评估中的行为。

三是强化科技经费及资产的监管。加强对科技经费使用的全程监督,坚持科技项目经费预算评审制,实行科技计划项目结题财务验收制,凡未通过财务验收的项目不能通过结题验收,实行一票否决;凡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经费200万元以上的,实行先审计后验收制度,结题时须由中介机构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后方可验收。加强对全厅科技资产的管理,修改完善《省科技厅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全厅科技资产管理数据库。加强对直属单位资产财务的审计工作,规范直属单位对外投资、兴办实体等行为。

四是发挥省科技厅特邀监察员的监督作用。认真落实《省科技厅特邀监察员管理办法》和《省科技厅特邀监察员参加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检查试行办法》,继续实行特邀监察员参加科技项目立项、中期检查、验收鉴定等工作。启动特邀监察员对重大科技项目的全程监督工作,今年选择3—5个重大项目由特邀监察员全程监督,监督项目的立项程序、督促项目的实施、检查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项目产生的绩效。

五是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和程序规范。办好省科技厅门户网站,健全信息制度。完善举报和反映问题的督查督办机制,认真做好工作。坚持厅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与联系,定期进行工作通报和听取意见。配合省人大开展有关科技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调研。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

(二)落实“四项措施”,确保廉政工作取得新成效

1.切实加强和改进组织领导,为廉政建设提供保障

各科技管理部门领导要更加自觉地把廉政建设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工作全局中去谋划和部署,要紧紧围绕科技项目立项、科技经费配置、科技奖励评审等容易产生不廉洁行为的关键环节和科技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研究确定加强廉政工作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要把廉政建设要求体现在本单位的各项改革任务和具体工作中,切实做到廉政工作与科技管理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考核、一同协调发展。同时,要大力支持本单位纪检监察机构依纪履行职责,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条件支持,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构建责任体系,狠抓工作落实

反腐倡廉重在建设,贵在落实。各单位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要求,根据本地、本部门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结合年度科技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并落实到每位领导及相关责任部门,形成科学合理、协调有效的反腐倡廉建设责任体系。各单位要按照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目标考评机制,把责任制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和评先表彰的重要依据。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对没有完成目标责任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的失职行为,要严肃处理。

3.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保证作用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议事规则。科技管理系统要制定重大事项的议事规则,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专家咨询、集体研究、民主集中、依法决策等方面的重大原则体现到规则中,凡涉及重大科技立法项目、重大科技发展和改革措施,应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切实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省科技厅将实行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厅党组审定制,建立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的票决制。

二是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签订、检查、考评、奖惩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全厅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实行厅机关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度。修改完善省科技厅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三是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省科技厅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省科技厅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定期分析研究科技管理系统反腐倡廉形势,及时指导科技管理系统的廉政工作。完善省科技厅反腐倡廉工作的协调机制,坚持省科技厅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教育、监督、制度、改革、纠风、惩处等工作的组织协调。

四是认真落实四项制度。认真执行《云南省科技厅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实施细则》、《云南省科技厅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和《云南省科技厅督查督办工作办法》,加强各级科技管理系统作风建设,开展民主评议政风活动,加强监督检查,改进会风和文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提高科技工作效率和质量。

4.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促进依纪依法行事

一是加大对科技管理过程中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对科技管理人员在项目评估评审中存在干预评估评审活动,聘请不具备条件的中介机构或专家承担评估评审活动,违反规定擅自泄露评审资料、评估人员、评审专家名单、评估评审意见,在评估评审活动中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及、、等行为的,省科技厅将予以行政问责。对评估人员、评审专家在项目评估评审中存在利用特殊身份为利益关系者获得项目立项,通过项目检查验收,泄露项目评审资料和评估评审对象商业秘密,接受评估评审对象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行为的,省科技厅将予以责令改正、记录不良信用、警告、通报批评、宣布评估评审意见无效及取消其参加评估评审活动资格等处理。

二是加大对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对在科技项目立项、评估评审、检查验收、科技奖励评审、科技人才评审等环节中的违纪行为予以惩处,对项目实施中提供虚假信息、资料和数据,承诺的项目自筹及配套经费未落实到位,项目经费使用严重违规,不配合项目检查评估工作,项目超过任务书原定完成时间1年以上不申请验收并不按规定申请延期,擅自变更项目任务书内容,为使项目通过验收,有弄虚作假行为等,省科技厅将视情况采取限期整改、终止项目、追缴科技经费、取消单位和项目负责人3年项目申报资格等处理措施,并公布处理结果。

三是加强对不诚信行为的惩治力度。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和《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中承担单位不诚信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过程中有不诚信行为的中介机构、专家,在项目实施中有不诚信行为的项目承担单位和个人,省科技厅将建立不诚信单位和个人信息库,实行公示制度,加强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理,营造尊重科学、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科技部管理制度篇8

中图分类号:F407.2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飞速发展,企业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尤其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中的石油企业,已经经过多年的石油开采,使石油储备日益枯竭,开采成本逐步上升,自然环境不同程度的遭到践踏,再就业人员仍占一定比例,这一系列现实问题困扰着石油企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坚持以创新为主线,认真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迎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挑战。一、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发展进程

1、运行机制各司其职。现已形成总部负责决策和总体协调,项目部负责管理和具体组织项目实施,专业公司负责施工作业的良好局面。

2、管理体制系统监督。企业总部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的业务机构或岗位均按照业务系统对应设置,初步形成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

3、运营体系规范科学。企业建立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使公司的总部和项目部之间信息处理网络化,实现了工作运转程序化,提高了管理效率。

4、市场运行规律通畅。企业内外各种资源实现动态调配,建立了内部模拟市场运行机制,确保公司与项目部之间在各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得资源配置上有较大的自由度。

目前,石油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为项目管理的实施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1、科技项目布局缺乏集中度。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内容是具体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旨在解决某个具体的技术问题或是解决石油行业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问题[1]。在实际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布局不合理,造成重复建设现象,甚至影响关键目标,从而造成项目投资不集中,资源浪费严重。在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项目的细化,每个项目的研究方向平均投资强度或者资金的支持力度有所下降。影响了项目投资的资源配置,也影响了项目的投资效益。2、资源配置方式陈旧。科技项目的复杂性决定了完成一个具体项目需要多个管理部门、多种资源共同协作,因此要实现科技项目的最终目标,需要将具有不同资源在各个部门进行有效配置。这是科技项目管理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科技项目管理最需要的加强的工作区域。

3、项目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严谨,管理多是靠经验,尤其石油企业。没有形成一套从公司到项目通用的、真正指导总部与项目部管理的制度体系。实际上造成了制度不能很好执行,项目管理主要靠经验。项目费用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项目进展受到严重影响。

4、管理模式落后缺乏风险意识。石油企业目前的现状是科技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进度、成本的控制不够重视,使整个项目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造成项目的不良结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的前期评审和立项上,弱化了项目过程和验收的管理,弱化了对项目的及时终止,形成了“审批严、过程松、验收虚”的局面[2]。重大科技项目在论证和计划时,没有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计划,对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中造成的风险听之任之。很多石油企业“重技术、轻管理”,在科技项目立项之后,并没有后续指导、无人监督,科技项目后期管理形同虚设,只是在上级主管部门或领导的要求下,进行简单的项目结题验收。科技项目的实施没有充分体现出项目的风险意识,也没有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更没有用于项目的识别和分析的技术与方法。这样往往对项目实施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估计不足,这就容易造成项目实施的目标受到极大影响。

三、科技项目管理中问题的原因剖析

1、申报目的不够明确。各石油企业申报科技项目,主要是争项目、争资金,在企业申报科技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政出多门,以及科技管理部门资源和管理权限的制约,造成个别企业和地区,为了争项目,增加申报科技项目的数量,扩大科技项目的各种领域,造成科技投入分散,甚至重复建设,形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2、对科技项目的认识尚存偏差。资源配置方式落后,配置效率低是由于各个企业把科技项目看成是向政府申请资助的重要手段,项目能被政府立项就是个别企业的最终目标,对项目的具体情况并不关心。如何把政府资金的拉动效应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资源互补型的倍增效应,是项目实施高效组织实施的重要因素。在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是保证科技项目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3、科技项目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由于石油企业科研项目一直存“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其内容除了项目适用对象、申报程序的规定有实质可操作外,其他关于项目管理、监控、验收和产业化等内容几乎没有或者是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落实性。在很多企业眼中,申请项目就是要资金,在科技项目立项之后,放松了科技项目的有效管理。

4、社会责任意识缺。审核评估机制不存在,没有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科技项目的实施没有充分体现出项目的风险意识,项目负责人预期目标虚高定位,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应用条件缺乏全面、系统、前瞻性的分析;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综合条件考察不细,要求不高,对项目相关的生产经营、信用状况、开发条件和组织管理能力缺少深入、客观的调研。四、加强石油企业科技项目管理的对策1、完善项目经理的选拔和考核机制。首先,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德而用;其次,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应从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拔。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险。要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锻炼,通过继续教育、挂职顶岗等途径,不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水平、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再次,要设置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机构[3]。施工公司一般要设有项目管理部,并由一名副总裁负责项目的计划和执行管理。为使项目管理更专业化还应设立协调部,主要协调项目与外部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使得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经理全身心从事项目管理,并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通过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建立项目管理机制。科技项目随着其范围不同变化很大,其所包括或涉及的学科、技术种类也不同,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多半是贯穿于各组织部门的,它们要求这些不同的部门做出迅速而且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反应。所以科技项目沟通管理是项目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重要领域。科技计划的监控,涉及项目评估评审、项目进展调查、财务管理核算、组织协调、信息资料统计分析、决策建议等,有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科技项目进度控制就是在项目的时间期限内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的过程。首先要注重对科技人员时间的管理,提高科技人员的工作效率。其次进行全过程的项目进度控制。在科技项目的立项开始,就要求使所有项目参与者都能理解项目的目标,并根据项目目标分析任务,使承担的任务、计划、控制和报告处于可控状态,并利用网络图来表达项目中各活动的进度,确定关键路线,以求得最短周期,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延误,剔除不必要的环节和步骤。同时负责人要及时、定期地将项目实际进度和项目计划进行比较,掌握和度量项目实际进度与项目工期的差距,以做出相应的控制。4、实行项目过程管理。实施阶段是项目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完成的工作量最大、资源消耗最多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根据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wBS)和网络计划来组织协调,确保各项任务保质量、按时间完成。指导、监督、预测、控制是这一时期的管理重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总体目标和总体布局,建立快速及时的反馈机制和运作机制,及时调整项目实施的设置和资源分配。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实施节点设置与节点控制的管理体制创新。根据项目实施的内部发展现律与建设特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实施分阶段、节点接口式以及阶段审计验收决策管理模式与运作机制[4]。项目的实施和控制应该依次遵循由项目实施研究方向下的子项目、项目研究方向、项目总体建设的层次顺序,层层实施阶段、节点、标志性成果、阶段评审的动态控制整个项目的过程实施与管理。实施阶段需要项目管理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决策;及时化解各项任务间的冲突,解决矛盾;及时解决项目实施困难,疏通渠道。项目管理者和项目组人员在这个阶段需要高度的目标认同感,建立协调、共享、公开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使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信息和管理进程能在一个共享平台查询,实现总体平衡的管理控制。

5、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对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由于项目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因而导致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不能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也给政府的科技计划及经济发展带来损失。通过跟踪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识别项目的风险,即识别剩余的风险和出现的风险。预测未来风险,评估风险级别,修改风险管理计划,提出风险控制决策,评估风险控制效果等一系列风险管理过程。依据项目的重要性、急迫性、样板性、复杂性和经费数额等,监控关注的程度不同,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及时追踪国内外相关项目技术领域最新动态,检验目前项目目标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于实施目标不符合项目发展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论证,作出合理的计划变更和调整,最终达到项目实施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取得最佳的建设效益。

参考文献:

[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aGuidetothe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pminstitute

[2]重大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探讨项目管理者联盟2009-11-12

科技部管理制度篇9

廉政工作是业务工作的保障,强化科技管理体系廉政工作,长期以来,我省科技管理体系都将廉政建设作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省科技管理体系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方针,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深化改革,创新廉政工作的体制机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全省科技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领导重视,切实加强廉政工作的领导

廉政建设,领导是关键。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加强了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抓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局面。省科技厅党组切实加强了对厅机关、省知识产权局和厅直属单位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统筹安排、部署、协调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州市科技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也结合各自实际,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本部门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红河州加强了对重大科技工作的领导,对国家和省的项目推荐、州级项目安排、科技进步奖评定等科技重大工作事项,都坚持咨询相关部门意见,专家评审和咨询,班子集体讨论,报州政府审定。

(二)完善制度,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

建立和完善,用规范权力运行,发挥制度的保证作用,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工作。省科技厅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财、用制度管物、用制度管事,制定了《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察办法》、《科技计划经费配置方式实施办法》、《省科技计划项目后补助实施办法(试行)》、《省科技厅特邀监察员参加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检查试行办法》、《省科技计划项目监理办法》和《省科技计划项目监理实施细则》、《省科技厅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对人、财、物有效管理的制度体系。

州市科技局在规章制度的建设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玉溪市科技局先后出台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科技局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大部分州市科技局建立完善了信息公开的,确保监督渠道的畅通。市科技局在推行“阳光政务”中,运用网络公开科技管理的内容和流程;州科技局通过“科技信息网”和《团结报》等媒体公开科技项目管理的内容、程序和州科学技术奖等。

(三)深化改革,强化源头治理

不断深化改革,加大源头治理工作的力度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性选择。省科技厅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科技计划管理是省科技厅一项重要的管理职权,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科技人员关心。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工作,是“十一五”科技计划和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省科技厅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为重点,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科技厅及时研究制定了《“十一五”科技计划体系及管理改革方案》,把“明确权责划分、完善、提高管理效率”作为三个重要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在管理过程中,努力做到权责挂钩、规范用权、提高效率。项目立项过程实行“专家咨询、中介评价、处室建议、会议决定”的立项决策机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委托中介机构评估,委托州市科技局交叉检查。通过改革,科技项目管理得到加强,促进了项目实施质量的提高,年,对70个项目进行了检查评估,优良率达92%,同比增加了21%,而且未出现评估为差的项目。

各州市科技局,结合实际,创新机制,加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如:玉溪市科技局对科技计划项目实行业务科初审、局长办公会联审、局党组会审定的“二审一决策”的机制;市年成立了“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心”,年建立“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实现了科技计划项目“一站式”网络受理申报,并将省科技计划(备案)项目与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同步进行中期评估与检查。

二是推进科技经费管理改革。针对社会上流传的科技经费“难申请、好使用”的反映,省科技厅对科技经费管理进行了改革,实行全额预算、过程控制和全成本核算的项目经费管理方式,并对项目经费的安排与使用、申报与核批、预算执行与评估、决算与问效等作出了具体规定,项目经费实行预算评审制,重大项目实行先审计后验收制度,加强了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年,省科技厅委托5个会计师事务所和大理、楚雄等两个州(市)科技局,对60个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对9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进行了经费交叉专项检查。共涉及预算经费73395万元,其中:省科技拨款12206万元,国家科技拨款3317万元,单位自筹58082万元。通过审计,发现违规提取管理费27万多元,挤占项目经费8万多元。省科技厅对违规资金进行了收缴,对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问题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通过经费管理改革,加强了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

三是改革科技奖励评审。科技奖励是省科技厅的一项重要工作,科技人员关心,社会影响面大。每年都有400—500项科技项目申请奖励,而能够获得省政府奖励的项目只有200多项。为了保证科技奖励的公正性,省科技厅严格执行《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并积极探索方式方法的改革,在评审前,将申报项目向社会公示一个月,接受社会监督;在评审中,驻厅监察室的同志参与工作,进行监督;在评审后,将结果在日报上公示,接受监督。年,省科技厅还推行专家网上评审,由小同行专家通过局域网对申报的400多个项目进行评审,做到专家对项目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减少专家之间互相干扰,切实维护客观公正。

四是改革干部任用制度。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结合省科技厅的实际,制定了《省科技厅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对选拔任用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考察、任用、公示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近3年,省科技厅选拔任用了30多名处级干部,都经过自愿报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组票决等程序。特别是在驻厅纪检组的积极建议下,将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任用和其他行政干部的选拔任用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决定任用等,改变了过去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任用缺乏民主推荐等环节的情况。年、年,省科技厅有4名党组织书记的选拔任用,都严格执行了《省科技厅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

(四)创新机制,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省科技厅在创新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工作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

一是建立了厅党组与驻厅纪检组之间互相监督机制。制定了《省科技厅党组与省纪委驻省科技厅纪检组工作通报实施办法》,明确了省科技厅党组要对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落实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勤政廉政等11种情况向驻厅纪检组通报;驻厅纪检组要对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要求、举报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驻厅纪检监察干部的勤政廉政等12种情况向省科技厅党组通报;特别是要求厅党组成员出国出境和到省外出差要在向厅党组报告的同时,向驻厅纪检组报告。这一制度的贯彻落实,为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后加强厅党组与驻厅纪检组之间互相监督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是建立了厅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成员互相监督机制。制定了《省科技厅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沟通办法》,明确了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对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洁自律等八种情况进行沟通。其中强调厅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执行《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对必须报告的事项必须以书面形式报告厅党组和驻厅纪检组,需要事前请示的,应当事前请示。现在沟通工作已经逐步开展,有利于从制度上加强厅党组成员和行政领导班子成员间的互相监督。

三是建立了以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干部监督机制。制定了《省科技厅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对处级干部的选拔管理,做好选拔环节的监督。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党组会讨论之前,要征求驻厅纪检组监察室的意见并填写《干部选拔任用监督表》,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对考察对象遵守纪律和廉洁自律等情况提出意见,对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做得不好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制定了《省科技厅实行党风廉政谈话制度的暂行规定》,将谈话分为例行谈话、任前廉政谈话、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等不同的谈话形式。3年来,省科技厅对提拔任用的33名处级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其中纪检组长与11名提拔为正处级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任前廉政谈话。对群众意见多或其他有苗头性问题的处级领导干部进行提醒谈话。

四是建立和完善审计监督机制。近几年省科技厅探索了委托中介机构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厅直属单位财务和资产等进行“第三方审计”的机制。年,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厅直属单位2006年财务收支和资产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资产总额达8775.35万元,并根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出了整改通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2名省科技厅直属单位法定代表人,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12个计划、专项共计30个项目进行了预算执行情况专项审计,涉及项目经费总额55849万元(其中:省科技经费6785万元)。年,委托5家会计师事务所对2006年立项的部分科技计划项目进行了审计;委托2家会计师事务所对8个直属单位年财务收支和资产进行了全面审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原省高创中心负责人进行了离任审计。

五是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反腐倡廉建设是一个体系工程,需要多单位(部门)的协同联动。为了使省科技厅的反腐倡廉建设形成协同联动的格局,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省科技厅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工作规则》,由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督促检查各单位、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新的工作,提出工作要求等。年,由计划处、条财处、各专业处、驻厅监察室、中介机构协同联动,组织开展了科技项目的中期检查评估工作;由人事处、驻厅监察室、机关党委协同联动,完成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考察等工作;由条财处、人事处、驻厅监察室、机关党委等协同联动,对原省高创中心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清理,并提出处理意见。省科技厅反腐倡廉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六是建立了特邀监察员制度。省科技厅建立了特邀监察员制度,从政府部门、派、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聘请了25名特邀监察员。特邀监察员通过参与相关工作和活动,对科技项目的立项、中期检查、验收等环节的工作进行监督。年,驻厅监察室组织18名特邀监察员对33个项目的中期检查评估进行现场监督,填写了33份监察报告表,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促进了我们的工作。特邀监察员的监督,对拓宽监督渠道,加强行政监察,维护廉洁高效,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特邀监察员制度,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的民主监督、桥梁纽带、参谋咨询作用。

(五)落实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全局性的制度。科技管理体系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龙头”工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抓好本单位、本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实际,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紧密结合科技管理工作的实际,抓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的工作,年初研究制定反腐倡廉的重点工作任务,抓好责任分解,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责任分解到责任人,把任务落实到部门;年底进行责任制检查考核,对认真落实责任制,并取得显著成效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落实责任制不力,并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责任追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领导班子正职切实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班子其他成员协助正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并对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基本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反腐倡廉融入科技管理业务工作之中,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实现反腐倡廉与科技发展相互促进。通过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效果,市科技局年、年分别获得了市级机关作风评议行政管理部门类第二名和第一名;昭通市科技局年机关作风建设被评为优秀,并得到奖励。

二、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深刻理解加强科技管理体系廉政工作的重要意义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深刻变革的国内形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显得尤为迫切,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同时也给科技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科技管理体系在任务加重、条件改善、经费增加、权力增大的同时,风险和责任也相应增加。反腐倡廉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月日,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科技管理体系要结合实际,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深对反腐倡廉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一)改革越深入,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一时期,由于制度和机制还不完善,监督体系还不健全,监管工作还不得力,利益分配还不合理,思想教育还不深入,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科技管理体系不是一块净土,科技管理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同样面对各种诱惑,发生腐败的危险依然存在。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审批,科技项目经费的配置安排,科技奖励的评审等,容易产生不廉洁行为。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省科技厅两名处级干部犯错误、被判刑就是典型的例子。科技管理体系的同志,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反腐倡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在经费增加、权力增大、诱惑增多的情况下,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切实用好手中的权力,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任务越艰巨,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位置,为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要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创新型建设,并于年月,作出了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的决定,这是省委、省政府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对科技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组织实施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推进创新型建设,科技管理体系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科技管理体系只有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科技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证,用反腐倡廉的成效取信于民、凝聚人心,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才能实现科技工作的任务目标。

(三)资源配置权越大,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科技管理体系具有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权和科技经费的配置权。—年的3年间,省级科技计划共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900多项,配置科技项目经费10.8亿元。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推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决定5年筹集500亿元资金,为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有力资金保障,从年起省级财政每年安排省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5亿元,州市县财政每年配套5亿元,设立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财政专项资金。科技管理体系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本着为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研究提出资金高效利用的办法,切实加强对科技经费的监管,使有限的资金切实用在刀刃上,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解决存在问题,需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科技管理体系的廉政情况总体比较好,但是,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认识上有差距。有的科技管理部门和人员认为,千道理万道理,搞好业务工作才是硬道理,这成绩那成绩,争取到项目经费才是好成绩。于是,千方百计为本地、本部门争取项目和经费,有些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某些单位领导对这种现象默许、甚至鼓励,省科技厅的干部曾经接到过“你给我…经费,我给你…回报”的短信。个别单位不在提高项目质量和水平、不在凝练好项目上下功夫,热衷于“拉关系”、“攒人情”,逢年过节这种情况尤其突出,说轻点是对自己、对自己的项目没有信心、或不相信我们立项的公正性,说重点是腐蚀我们的干部。今后,对这种情况,一经查实,对所报项目一律否决。这些现象都足以说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势在必行。二是工作针对性有差距。科技管理体系,在探索适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反腐倡廉新思路,开辟反腐倡廉的新途径,提出反腐倡廉新措施方面还有差距。导致科技管理体系反腐倡廉建设特色不鲜明,重点不突出,亮点不显著。三是监督工作有差距。科技管理体系还存在怕得罪人,不愿监督;怕“穿小鞋”,不敢监督;不了解监督工作,不会监督等现象。省科技厅收到的举报件中,有的举报泛泛而谈作风问题、态度问题、服务问题,无具体线索,无法核实;有的署名举报,举报人留下真单位、假姓名,损害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四是项目经费监管有差距。对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监管的探索不够。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特别是国家和省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直接拨到项目承担单位,州市科技局普遍感到没有监管和调控的手段,致使一些项目不能按既定的目标任务实施,经费出现挤占和挪用现象,一定要研究有效的应对办法和措施,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的监管。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科技管理体系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从科技管理的特点出发,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努力探索反腐倡廉教育机制,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说服力、感染力,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提高自身免疫力;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规章制度规范权力运行行为,筑牢制度防线,增强制度的约束力;不断完善监督体系,整合监督力量,增强监督的制衡力。为科技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三、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为促进全省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明确提出,全面实施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在昨天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年全省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今年全省科技工作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依靠科技扩大内需,加快实施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既是当前全省科技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重大任务,也对党风廉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年科技管理体系廉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和省纪委八届四次全会的要求和部署,围绕全省科技工作的中心任务,服务科技发展大局,以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年工作规划》和省委《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结合全省科技管理体系的实际,围绕建立“一个机制”、搭建“两个平台”、抓好“三项工作”、落实“四项措施”,全面推进全省科技管理体系的廉政建设,为实施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全省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建立“一个机制”:建立全省科技管理体系廉政工作联动机制,科技工作落实到哪里,廉政工作就保障到哪里,科技项目实施到哪里,廉政工作就服务到哪里,加强对科技管理体系廉政工作的指导,形成科技管理体系廉政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召开全省科技管理体系廉政工作会就是联动机制的重要内容,今后每年初都要召开这个会,要和全省科技工作会套开,廉政工作与业务工作一并考虑、一起部署。此外,在年度的中期,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召开科技管理体系廉政工作的座谈会、研讨会等,把联动机制落到实处。

搭建“两个平台”:一是搭建工作交流平台。以工作会、研讨会、委托检查项目等方式,加强互动,研究探索科技管理体系廉政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新举措。建立廉政信息员制度,定期交流经验、做法,共同推进科技管理体系廉政建设;二是搭建监督平台。健全完善各项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完善监督体系,整合监督力量,增强监督的制衡力。以厅领导接待日、开通监督电话、厅长信箱等方式,加强对科技项目、经费、评审等的监督,增强科技管理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工作,二是推进治本抓源头工作,三是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工作。

落实“四项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构建责任体系,三是健全法规制度,四是加大惩治力度。

(一)抓好“三项工作”,全面推进年度廉政工作

1.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推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一是组织开展对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等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选择部分州(市)和重点行业,开展对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估,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各科技管理部门也要对有关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确保自主创新政策的贯彻落实,提升区域、单位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组织开展对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省政府将实施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列入了“年全省重点督查的20项重要工作”,昨天和段琪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与有关州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签订了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年度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有关州市、有关部门年实施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的年度工作目标。根据《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督查制度和奖惩办法》,省科技厅将组织开展对州市党政一把手和各部门及责任人的绩效考核,各科技管理部门也要制定相关措施,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年度工作目标的完成。

三是加大查处力度。根据专项检查情况,省科技厅将进一步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年全省科技工作任务的完成。

2.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治本抓源头工作

今年,省科技厅将重点开展以下治本抓源头工作: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宏观管理。按照省机构改革的总体部署和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抓紧制定《省科技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进一步深化省科技厅内设机构和职能调整工作,合理划分、科学配置职责和权限,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组织体制和程序规则,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科技行政管理体制,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创新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科技计划、政策法规、技术预测、评估监督等管理手段,提高宏观管理能力和效率。加强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建立科技工作重大问题会商与沟通机制,建立省科技厅与相关部门沟通工作机制,建立省科技厅与州(市)的科技工作会商机制,建立州(市)科技进步工作统计监测评价制度,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是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完善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技计划管理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体系设置,加强各类科技计划的衔接,建立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加快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网上申报、立项、评审。统一科技计划数据资源,建立完善省科技专家库。引入第三方评估监理机制,从年起,对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经费200万元以上的、省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委托科技中介机构,对在研项目实施情况及经费落实使用情况进行监理。建立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年省科技厅将组织或委托有关科技中介机构,对科技项目的既定目标实现程度、科技项目的完成结果、投入产出效益、资金投入与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确定以后年度科技计划经费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三是稳步推进科技经费管理改革。建立相关部门间科技计划实施、科技资源配置与综合协调管理的会商、沟通与协调机制,推动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组织重大科技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调整科技经费配置思路,调整优化投入结构,探索多种科技经费配置方式,加大后补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方式,不断提高科技经费配置效益。继续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申报、执行、决算制度,建立全额预算、过程控制和成本核算的经费管理体系,项目经费的使用实行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及项目负责人双重负责制。

四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科技计划管理、科技项目管理、预算管理相互衔接又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省科技计划项目库,加快预算执行进度。逐步建立省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完善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将科技项目预算安排情况、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承担单位承诺的科研条件等内容纳入数据库进行管理,对非保密信息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五是进一步抓好科技评价管理改革。贯彻落实国家《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以科技计划、成果、奖励、信用管理为重点,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改革完善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研究制定科技成果评价管理体系。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修订《省科技奖励办法》,调整科技奖励奖项设置、奖励力度、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省科技奖励推荐、评审、监督程序,健全评审专家遴选和信誉评价机制以及科技奖励公示、回避、监督和保密制度。加强省社会力量设奖的规范化管理和政策支持。

3.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保证权力正确行使

一是发挥行政监察部门的作用。省科技厅在科技项目的立项评审、检查评估,科技奖励评审,人才评审,职称评审等重点环节工作中,要自觉接受驻厅监察室的监督。州市科技局在进行相关工作时,也应邀请监察分局参加,并接受监督。各部门(单位)在实施科技项目过程中,也要主动接受本部门(单位)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二是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的监督。从今年起凡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经费200万元以上的,在签订科技计划项目任务书的同时,签订廉政责任书,规范科技项目实施各方的行为。强化项目中后期管理,继续开展项目中期检查评估,完善科技计划项目检查评估方式,扩大州市科技局交叉检查项目力度,探索委托相关部门监管科技项目工作。加强对《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与督查办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科技管理部门、中介机构、专家、承担单位在项目评审评估中的行为。

三是强化科技经费及资产的监管。加强对科技经费使用的全程监督,坚持科技项目经费预算评审制,实行科技计划项目结题财务验收制,凡未通过财务验收的项目不能通过结题验收,实行一票否决;凡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经费200万元以上的,实行先审计后验收制度,结题时须由中介机构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后方可验收。加强对全厅科技资产的管理,修改完善《省科技厅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全厅科技资产管理数据库。加强对直属单位资产财务的审计工作,规范直属单位对外投资、兴办实体等行为。

四是发挥省科技厅特邀监察员的监督作用。认真落实《省科技厅特邀监察员管理办法》和《省科技厅特邀监察员参加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检查试行办法》,继续实行特邀监察员参加科技项目立项、中期检查、验收鉴定等工作。启动特邀监察员对重大科技项目的全程监督工作,今年选择3—5个重大项目由特邀监察员全程监督,监督项目的立项程序、督促项目的实施、检查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项目产生的绩效。

五是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和程序规范。办好省科技厅门户网站,健全信息制度。完善举报和反映问题的督查督办机制,认真做好工作。坚持厅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加强与省级有关部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与联系,定期进行工作通报和听取意见。配合省人大开展有关科技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调研。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

(二)落实“四项措施”,确保廉政工作取得新成效

1.切实加强和改进组织领导,为廉政建设提供保障

各科技管理部门领导要更加自觉地把廉政建设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实施建设创新型行动计划、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工作全局中去谋划和部署,要紧紧围绕科技项目立项、科技经费配置、科技奖励评审等容易产生不廉洁行为的关键环节和科技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研究确定加强廉政工作的和重点任务,要把廉政建设要求体现在本单位的各项改革任务和具体工作中,切实做到廉政工作与科技管理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考核、一同协调发展。同时,要大力支持本单位纪检监察机构依纪履行职责,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条件支持,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构建责任体系,狠抓工作落实

反腐倡廉重在建设,贵在落实。各单位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要求,根据本地、本部门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结合年度科技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并落实到每位领导及相关责任部门,形成科学合理、协调有效的反腐倡廉建设责任体系。各单位要按照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目标考评机制,把责任制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和评先表彰的重要依据。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对没有完成目标责任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的失职行为,要严肃处理。

3.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保证作用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议事规则。科技管理体系要制定重大事项的议事规则,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专家咨询、集体研究、民主集中、依法决策等方面的重大原则体现到规则中,凡涉及重大科技立法项目、重大科技发展和改革措施,应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切实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省科技厅将实行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厅党组审定制,建立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的票决制。

二是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签订、检查、考评、奖惩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全厅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实行厅机关领导干部廉政承诺制度。修改完善省科技厅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三是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省科技厅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省科技厅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定期分析研究科技管理体系反腐倡廉形势,及时指导科技管理体系的廉政工作。完善省科技厅反腐倡廉工作的协调机制,坚持省科技厅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教育、监督、制度、改革、纠风、惩处等工作的组织协调。

四是认真落实四项制度。认真执行《省科技厅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实施细则》、《省科技厅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和《省科技厅督查督办工作办法》,加强各级科技管理体系作风建设,开展民主评议政风活动,加强监督检查,改进会风和文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提高科技工作效率和质量。

4.加大对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促进依纪依法行事

一是加大对科技管理过程中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对科技管理人员在项目评估评审中存在干预评估评审活动,聘请不具备条件的中介机构或专家承担评估评审活动,违反规定擅自泄露评审资料、评估人员、评审专家名单、评估评审意见,在评估评审活动中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及、、等行为的,省科技厅将予以行政问责。对评估人员、评审专家在项目评估评审中存在利用特殊身份为利益关系者获得项目立项,通过项目检查验收,泄露项目评审资料和评估评审对象商业秘密,接受评估评审对象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行为的,省科技厅将予以责令改正、记录不良信用、警告、通报批评、宣布评估评审意见无效及取消其参加评估评审活动资格等处理。

二是加大对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违纪行为的惩治力度。对在科技项目立项、评估评审、检查验收、科技奖励评审、科技人才评审等环节中的违纪行为予以惩处,对项目实施中提供虚假信息、资料和数据,承诺的项目自筹及配套经费未落实到位,项目经费使用严重违规,不配合项目检查评估工作,项目超过任务书原定完成时间1年以上不申请验收并不按规定申请延期,擅自变更项目任务书内容,为使项目通过验收,有弄虚作假行为等,省科技厅将视情况采取限期整改、终止项目、追缴科技经费、取消单位和项目负责人3年项目申报资格等处理措施,并公布处理结果。

科技部管理制度篇10

第一条为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创新基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1999]47号)以及国家财政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国家设立创新基金旨在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引导地方、企业、创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

第三条创新基金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创新基金的年度预算安排由财政部根据中央财政预算情况和创新基金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科学技术部会同财政部向国务院提交年度执行情况报告。

第四条创新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开支范围

第五条创新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支出。具体开支范围包括项目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

第六条项目费是指用于支持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经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立项的项目经费。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分别以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等方式给予支持。其中,创新基金对每个项目的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数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个别重大项目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

(一)无偿资助

主要用于技术创新项目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包括人工费、仪器设备购置和安装费、商业软件购置费、租赁费、试制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鉴定验收费、培训费等与技术创新项目直接相关的支出。

(二)贷款贴息

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需要中试或扩大规模、形成小批量生产、银行已经贷款或有贷款意向的项目。项目立项后,根据项目承担企业提供的有效借款合同及项目执行期内的有效付息单据核拨贴息资金。

(三)资本金投入方式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七条管理费是指用于科学技术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从事创新基金项目的评审、评估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经费。包括基本支出(项目管理所需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两部分,具体按《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2]355号)和《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预[2004]84号)执行。

管理费实行预决算管理。管理中心年度管理费预算通过科学技术部报财政部审批后,列入创新基金预算。年度管理费决算经审计后,通过科学技术部报财政部。

第八条其他费用是指经财政部批准开支的与创新基金有关的其他支出。

第三章项目审批和资金拨付

第九条企业依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申请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具体负责项目的受理、评审和监管。

第十条企业在申报项目时须经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出具推荐意见前,须征求同级财政部门对项目的意见,并将推荐项目名单抄送省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通过受理审查的项目,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和评估机构进行评审、评估。根据评审、评估意见,管理中心本着“择优支持”的原则,提出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和金额建议,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经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审批的项目正式立项。

第十二条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合同管理,正式立项的项目由管理中心与项目承担企业、推荐单位签订合同。

第十三条创新基金项目资金在合同签订后分两次拨付。

采用无偿资助方式支持的项目立项后拨付70%,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其余资金(第二次拨款);采用贷款贴息方式支持的项目立项后按企业有效借款合同及付息单据核定的应贴息数额拨付80%,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其余资金(第二次拨款)。

第十四条管理中心依据合同金额每年分批编制立项项目用款计划,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五条管理中心每年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分批编制二次拨款计划,报财政部审核。

第十六条财政部对管理中心报送的立项项目用款计划和二次拨款计划审核后,将创新基金项目资金指标下达到项目所在地省级财政部门,并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

第四章监督管理与检查

第十七条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当地创新基金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对当地创新基金的运作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参与项目的验收工作;管理中心负责制订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的工作规范,组织实施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分析总结项目执行情况。

第十八条项目承担企业应按要求定期填报监理信息调查表(半年报、年报)。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可委托地市级科技主管部门或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理。管理中心根据企业监理信息调查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的监理意见、省级财政部门的检查意见、实地检查情况等,提出项目执行情况分析报告,报送科学技术部、财政部。

第十九条省级财政部门、科技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创新基金项目的跟踪问效。科技主管部门应将本地区项目监理信息汇总情况抄送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要定期抽查项目执行情况,对于所辖地区创新基金使用管理情况提出年度执行情况报告,下一年度4月底前报送财政部,同时抄送管理中心。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财务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合同,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创新基金拨款,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第二十一条项目承担企业须对项目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无偿资助项目承担企业,在收到创新基金拨款后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其中:形成资产部分转入资本公积,消耗部分予以核销;贷款贴息项目承担企业,在收到创新基金拨款后作为冲减当期财务费用处理。

第二十二条省级财政部门、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对创新基金项目实行定期检查,管理中心实行重点检查。财政部、科学技术部采取委托有关监督检查部门抽查、社会中介机构检查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创新基金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

第二十三条企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有重大违约行为,将终止合同并采取通报、停止拨款、追回项目资金等相应处理措施。需追回项目资金的,由管理中心负责监督企业将未使用的扶持资金如数上缴国库,已形成资产的将资产变现后上缴国库。

凡违反创新基金有关管理办法及国家财经纪律、财务制度的行为,将视情节分别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版权所有

第五章附则